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优选九篇

时间:2023-06-01 15:26:24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1篇

【关键词】物料;标准化;技术规范

Standardized Research Materials on the Gri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Dingdan Chen

(NARI Group, Nanjing, 21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twork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nee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the underlying data cleaning, fin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derlying data management processes to realize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 and control.

Keywords: materials, standard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一、背景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结合“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力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目标,2010年6月企业正式启动企业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同时为了支撑项目实施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工作也同步开展。

作为企业发展,往往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生产、采购和销售核心业务领域,而对于企业基础数据标准化建设,往往容易被忽略,直接导致了物料基础垃圾数据量不断增加,物料基础数据存在大量的“一物多码”、“一码多物”的问题,导致库房物料重复、财务成本核算不准、无法统计集中采购数据等问题,逐步转变成对精益化生产和物资集约化管理的重大阻碍。

二、如何建设装备制造型企业物料标准化

作为一个装备制造型企业物料标准化工作,不仅仅是清理不规范物料基础数据工作,而是要通过制定、和评审物料标准化技术规范、确定管理流程、基于技术规范进行阶段性基础数据清理等工作组成,作为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设不仅仅是标准化建设,也是一个项目管理过程。

(一)物料分类与物料描述标准技术规范制定

开展制造型企业物料标准化工作,首先需要统一标准。由于各产业公司原先物料基础数据是没有统一管理,同时对于同样品种物料基础数据会贯穿研发、生产、采购和销售各个业务环节,各自业务环节对物料分类和物料描述有各自业务需求和业务习惯,往往是不统一的。所以必须坚持以企业核心业务和物料命名自然属性为原则,统一企业的物料基础数据的物料分类与物料描述的技术规范是首要重点工作。

经过多方面科学论证,电网装备制造型企业的物料分类标准,是采用大类、中类、小类加特征项、特征值方式对物资进行分类与描述的总体原则。物料编码采用无意义编码规则,长度为9位,符合国际大型制造企业物资管理趋势;大类编码3位,中类、小类编码各 3 位,特征项、特征值编码各6位,编码容量充分考虑未来制造业发展需要。目前随着企业发展,物资分类标准也进行两次修订,目前涉及物资大类共有28个,涉及电力设备、仪器仪表、通用元器件等多行业物资。

同时为了更加全面指导业务人员对物料进行准确和标准的选用,组织了企业内物料资深专家,对具体小类物资的命名规则的技术规范进行撰写,主要是对一类具体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厂家等信息如何规范描述,进行一个详细说明和举例。

(二)基于标准技术规范开展数据阶段性清理

目前企业物料基础数据已经非常庞大了,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问题主要集中在:1、各单位物料主数据的需求基本集中在部门层级,各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存在较大物料标准管理差异,致使相同物料采用不同物料描述,导致了物料重复问题。2、各单位在提报同类物料主数据申请时,会将同类物料放入不同分类进行提报,导致同类物料主数据分布在不同物资分类,导致主数据分类归口的混乱问题。3、某些单位由于原有物资管理习惯和历史原因提出修改标准物料的基本计量单位的问题,导致同类物料不同基本计量单位。

所以制定物料分类与物料描述的技术规范是基础物料数据清理的基础。基础物料数据清理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基础性工作,所以需要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建议采用项目管理方式,通过撰写具体基础数据清理方案、制定详细时间计划和阶段性里程碑,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制定考核机制保证基础数据清理工作真正落实。同时建议通过搭建和开发一些数据清理信息化工具,来大大减少基础数据清理工作量。

(三)制定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管理流程

基础数据清理,工作量再大,也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控制垃圾数据增量,才是持续的日常工作。如何去管理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及增量,鉴于所在企业经验,首先、是搭建了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运维管理日常基础数据;同时为了更好管控基础数据标准,成立物料基础数据标准化专家组组织架构;同时结合基础数据运维平台和专家组,制定基础数据管理流程。

三、结论

作为一个以精益化生产为目标的电网装备制造型企业,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企业基础技术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并不断去研究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最大程度支撑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目标夯实标准化基础。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2篇

1.用料单位信息

用料单位是指在本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并委托专人有权领用物资的施工单位(或本单位工区、班组)及本项目外的单位(主要指调售材料时),做发料、退料、调拨时必选项,如有新增施工单位可以随时维护。

2.工号信息

(1.工号设置。项目对需要单独核算的各工程工号进行单独设立,如XX特大桥或大桥、框架桥、隧道、路基等作为单个工号设立。工程工号设立,项目上工程技术、预算、财务、材料等相关部门应统一一致,便于统一核算口径。工程工号是发料、材料费核算分析、物资统计需要选择项。

(2.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物资需用量是指完成计划期内生产任务而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是指单项工程分规格型号的物资总需用量总称,它是计划消耗量,也叫应耗数量,是成本核算的依据标准。录入单项工程物资需用计划,要依据施工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工号物资需用量核算表,录入完成此项工作。

3.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是指项目上建立本项目的常用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物资分类、物资编号、材料名称、材料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材料库别、核算价格、核算范围、集采范围等。材料信息建立由项目上根据使用范围,将常用材料从公司目录库中逐步导入到项目材料信息库中。

(1.材料库别。设置材料库别是为便于物资分类管理和与财务对账。材料信息增加后,要及时调整材料库别。设置库别时,按照上级下发的物资分类与材料库别对照表进行维护设置。

(2.核算价格(预算价、投标价、责任成本价必填一项)。材料核算价格是指本项目执行的材料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在材料信息设置时需要把核算价格中的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必须填上一项,成本分析核算时使用。

(3.是否核算、是否集采。对上级公司要求核算和集中采购的物资,在材料信息设置时,要予以确认,在核算统计时便于分项统计。

4.供应商管理经上级公司和项目评审合格的供应商,并与项目签订供应合同或有资金结算的供应单位。录入时,应填写供应商全称、所属地区、资质认证、类型、法人代表、联系人、电话等。做收料、验收登记时必选项,如有新增供应单位可以随时维护。以上基本信息设置,是物资管理系统必要程序,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支持整个系统运转,是物资计划、物资采购、材料凭单、报表统计、成本核算等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二、如何使用物资管理系统规范物资管理

1.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公司和项目物资主要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而且物资主管人员必须会使用并能指导业务人员规范使用。

2.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物资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应熟知物资管理相关知识、物资目录、物资分类、业务流程、成本科目或材料库别划分等要求,研究并能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充分发挥物资系统处理业务的功效。

3.基础资料填写录入要规范各种材料单据填写录入要规范标准,一定要按照单据设置要求填写,不能丢三落四,改正随意填写陋习,养成按规范标准作业的习惯。

4.及时检查,纠正操作错误项目物资管理人员要合理分工,分别负责各自业务板块或各工点业务,材料主管和系统管理员日常要检查系统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录入的错误信息。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3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2.5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3 结语

在现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条件下,一个工程单位或者这个工程要想稳定地向前发展,在竞争下能够不被淘汰,它就的必须将强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和增进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友.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物资供应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0(9).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4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

[1] [2] 

、损失、变质等问题。

.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结语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5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2.5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3 结语

在现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条件下,一个工程单位或者这个工程要想稳定地向前发展,在竞争下能够不被淘汰,它就的必须将强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和增进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友.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物资供应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0(9).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6篇

为严格执行国家局20xx年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中烟系统物资采购行为,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按照《20xx年烟草行业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国烟办〔20xx〕89号)、《**中烟工业公司20xx年整顿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和加强内部管理监督工作要点》(*烟工〔20xx〕118号)和国家局《关于开展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以“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为主线,明确整顿规范和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江苏中烟工业公司系统物资采购专项检查,着力推进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与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全面推行公开招标,坚持实行阳光采购与痕迹管理,切实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为江苏中烟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检查对象

各卷烟厂、直属公司、四个中心、机关各部门。

三、检查范围

重点围绕20xx年实施的烟用材料、烟机零配件、交通工具、一般设备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燃料、10万元及以上的防灾救灾物资、批量1万元以上的办公耗材(含软件)等方面的大宗(大额)物资采购开展检查。烟用材料包括专卖品和非专卖品卷烟材料,烟机零配件主要是烟草专用机械零配件。

四、检查内容

开展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工作,着重检查各项制度是否完善,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实施过程是否合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一)管理制度完善性

检查物资采购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管理制度应根据烟草专卖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与国家局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国家局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卷烟工业企业烟用材料采购规范管理的规定》、《关于规范烟机零配件采购行为的若干规定》、《烟机零配件网上交易监管工作管理办法》等)。物资采购制度要覆盖机构与职责、集中、授权、自行采购目录、资质认证、计划预算管理、采购方式、招标投标管理、采购程序、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档案资料(记录)管理、咨询投诉程序、监督管理等采购活动内容。

(二)决策程序规范性

物资采购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采购活动决策的依据、决策过程及**决策等方面情况。

(三)实施过程合规性

1、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实行企业内控的资质认证制,包括供应商资质认证、资质复核与进入退出机制。供应专卖品卷烟材料的[来自于]供应商应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2、采购计划与预算。年度采购预算应按规定程序审批;采购计划经过审批后实施;专卖品卷烟材料采购计划按国家局、总公司下达的计划编制执行。

3、采购程序。符合招标条件的采购项目应当进行招标;招标过程按照招标投标法及规定程序进行;实施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应得到批准或授权,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部门应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按照规定流程和审批程序对符合支付条件的采购项目支付采购资金。

4、痕迹管理。采购过程中有关档案资料(记录)的保存、销毁按照规定进行。

(四)监督检查到位性

内部监督检查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进行监督活动并保存记录;监管情况纳入企务公开范畴。

五、检查时间和方法

>(一)自查阶段(4-5月):各卷烟厂和直属公司要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物资采购自查方案并开展自查。由于各单位检查范围涉及项目的分管部门不一,应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分别写出烟用物资采购、零配件采购、行政性设备采购(含交通工具、一般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办公耗材及其他)的自查办法并分别认真自查。公司本部的相关自查由物资采购中心牵头,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配合。原则上5月底前完成自查总结并上报公司整顿办。

全省检查阶段(6-7月):整顿办和物资采购中心组织专项检查组到各卷烟厂和直属公司检查。

(三)迎接国家局抽查阶段(8-11月):在全省检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迅速整改,迎接国家局、总公司组织的专项检查组的重点抽查。

六、检查工作要求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7篇

随着两化融合不断深入,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生产、管理过程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产品技术水准与最终质量。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产品信息的控制、共享、重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其包括物料编码、信息管理和组织管理三方面内容。如何在其建设应用过程中保证管理科学性、信息准确性、技术实现规范性、信息传递一致性,是当前业界关注的重点。

物料编码体系现状

与身份证号码类似,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是物料编码的最基本要求。物料编码是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各种产品、物资的唯一标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物料编码不可能将物料的所有属性一一反映,因此物料编码体系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和特点,定义产品的物料管理方法和应用规则,并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中予以贯彻。目前,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主要从物料编码规则和企业管理需求二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根据规则,物料的编码一般分为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三种方式。

无意义的顺序码由系统数据库自动生成,没有特定的含义,仅作为信息系统对物料的唯一标识,物料的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状态等各种属性以编码为载体被不同的系统引用,用户和系统不能够根据编码获知物料的相关信息。

分层编码是结合物料分类、标准化等基础工作,将物料信息进行分层编码,组合而成完整的物料编码。一般情况下,按照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和其它属性进行分层,用户和系统可根据编码的分层规则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

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是将物料所属的大类、小类、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作为其关键属性,在分层标识时分层体现;而其它各种属性可能复杂而繁多,采用组合的方式用顺序码对这些属性进行标识;用户和系统既可以根据编码的关键属性对物料进行分析、识别,也可通过编码查看详细的物料属性。

其次,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特点建立的企业物料编码体系,才能够真正在信息化过程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能力。在建立编码规则体系时,需要从如下方面的考虑企业的管理要求。

代用问题:包括物料规格代用、技术条件代用甚至技术状态代用,特别是对于技术条件的代用需要重点考虑。由于标准的升级、替代,在严格控制产品技术状态的要求下,容易导致大量的代用问题,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的科研生产效率。

生产厂家控制需求:对于一些物料,特别是电阻、电容等,不同厂家可能共同遵循一定的国标、军标进行生产,而本企业产品的设计要求只能采用其中一家的物料。

等效物料问题:不同牌号、规格、技术条件的物料要求用在产品的同一个装配位置。

老化条件要求: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对元器件等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有极其严格的老化筛选要求,且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老化筛选要求, 不同老化筛选的物料筛选后视为不同物料。

编码规则需要编码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支持,才能在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发挥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如SAP、Oracle的系统中,对企业编码规则体系的建立均有比较完善的考虑,既支持无意义的顺序码,分层编码,也支持分层和顺序结合码方式。

软件一般推荐使用分层和顺序码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设计中,可以将编码分为静态属性、动态属性,静态属性采用分层表示,支持按名称、牌号、规格、技术条件以及其它属性等对物料进行分类管理和组织;动态属性是编码的附加属性,支持按照厂家、老化条件等管理要求对物料进行标识和管理;同一编码的物料静态属性必须一致,但是动态属性可以随制造过程的采购批次进行而变化,并在后续的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选配处理。

同时,由于该编码系统和业务系统在同一系统架构下,作为业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编码的生成、、变更处理过程中,系统对企业业务都有相应的处理手段,保证了业务的准确、高效。

一切国内企业如清华天河公司等,也推出了一些独立的编码产品系统,在大的编码规则体系支持上与SAP、ORACLE软件相类似,实现了物料的自动编码,并可进行快速的、变更和查询,实用性较强,但此类编码系统仅作为独立的系统进行应用,缺乏编码体系和业务系统的深入结合应用,作用比较有限。

物料信息组织管理现状

物料信息的正确性、有效性、完整性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物料编码主要面向系统设计不同,物料信息面向的是最终用户。业务系统应用过程中,用户主要通过物料信息进行物料管理,如物料申请、采购、入检、接收以及产品BOM的构造和应用。

SAP、Oracle等系统软件对编码及其信息都有较为严格的控制,物料信息在编码生成时产生,并要在编码生命周期内保持信息的稳定,不应随意变更物料信息。

首先,物料信息作为企业研制活动的基础信息,其随意的变动必然造成基础管理的紊乱,导致企业的物料管理活动失去基础标准。

其次,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产品BOM管理以及检验活动都以物料信息为依据,特别是产品BOM已作为企业产品技术状态控制的基础手段之一,在物资计划和产品装配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物料信息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目前,企业在物料信息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二方面问题:一是物资分类不科学、不系统,物料信息的生成不准确,导致后期修订工作较大;二是物料信息的变更缺乏规范,修改随意,出现物资采购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导致产品技术状态的发生变化。

此外,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料的组织管理还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没有专门的组织和机构管理物料编码,编码过程缺乏设计、标准化和其它专业人员的参与;物料的选择没有一定的范围(规范)限制,或者有范围(优选目录),但没有在各信息系统中进行选用约束,导致系统物料过多,不同系统后期的物料“统一”工作量较大;不同的人按照职能管理编码,由于理解的不一致,可能采用不同的编码原则,导致前后编码不一致,或同一类别编码不一致,给后续的应用造成困难;企业未能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物料管理流程,各部门、各系统工作“井井有条”,但是信息不共享、传递不畅通等等。以上问题需要企业认真对待并认真设法解决,否则信息化系统可能成为影响企业研究、生产的绊脚石。

产研一体化企业管理特点

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的物料信息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有多个应用系统,如PDM、CAPP、ERP等,物料的分类、编码和信息表示方式各不相同;其次,需要实现PDM、CAPP、ERP等系统物料编码和信息的统一,以及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等系统的业务协同,保证科研生产信息的快速和正确传递; 再次,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工作现场要求图纸、实物、物料信息相符,而这些信息分别由设计、生产商、编码人员分别管理,难以协调和一致,严重时会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的瓶颈;另外,物资信息及其状态有严格控制要求。产品按批组织生产,每一批质量标签、物料信息与图值的相符性均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才能用在生产现场;此外,企业管理的特殊要求多,如批次管理、等效物料等问题都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及其信息有着严格的控制要求。

根据以上特点分析,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的建设需要从物料编码、信息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物料控制管理需求四个方面着手。

其中物料编码规则体系已比较成熟,而且有较多成熟、先进的管理软件可供选择,实现的难度不大。但是在物料信息管理、组织管理和物料控制管理方面,既涉及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如何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在科研、工艺、生产活动中物料信息的统一;如何实现以科研为龙头,与工艺、生产等业务系统协同,控制产品的技术状态;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如何建立适应信息化环境的产品技术状态控制规范;物料信息的生成和更改规范。

以上分析显示,科研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主要有三方面核心架构:

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业的物料信息管理组织机构,加强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使各应用单位、信息系统的物料管理统一、协调。

物料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整合各专业系统的物料信息库,确定各信息系统中的物料库管理规范,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实现各种系统库、产品BOM的信息一致。

物料信息控制模式设计:在管理组织机构和信息库/产品BOM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物料信息的传递和控制需求,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物料生成、传递、更改、共享的控制模式,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流程和规范,实现对产品物料信息的总体控制目标。

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科研和生产一体化企业物料信息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以ERP系统为基础,构建物料中心库。物料编码的申请、生成由ERP系统完成,并向PDM/CAPP/MES系统。

以PDM系统和物料中心库为基础,构建物料优选库,对设计过程采用的元器件、原材料、标准件等物料进行优选和限制,所有设计过程选用的物料必须从该物料优选库中进行选择。

在PDM/CAPP/ERP 系统中,以物料编码为基础分别构建产品设计BOM(EBOM)、工艺BOM(PBOM)、制造BOM(MBOM),通过各产品BOM的生成和传递,实现对产品物料的控制。

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组成由设计、工艺、物资、标准化部门人员参与的专业物资管理团队;负责物料分类的科学化、标准化以及信息的规范化,并监督在信息系统中的贯彻执行;负责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外购物料编码申请,并接收编码和信息;负责物料优选库的建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产品选用的物料进行管理。

建立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材料、电子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专业外购物资管理团队;负责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物料编码申请,完成编码并;负责物料中心库的建设和维护。

建立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组成和职能要求如下:由工艺人才组成的专业管理团队;负责接收设计部门的产品EBOM数据,生成PBOM数据,并根据工艺设计结果,生成MBOM数据并向生产部门;负责产品PBOM、MBOM所用物料编码的正确选用;并结合科研、生产要求,对产品选用物料的动态属性,如生产厂家、老化条件、等效物料进行维护。

建立物料信息管理控制流程和规范。首先,建立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三个小组采用专业的管理组织,根据工作特点分别制定工作流程和规范;产品综合管理小组全面负责企业产品物料的管理,提出产品用物料,并向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提出编码申请,接受并检查编码及其信息的正确性,并维护进物料优选库;外购物资编码管理小组接收产品综合管理小组的编码申请,负责完成编码和信息的、变更;工艺/制造数据管理小组对组成产品的物料变更应提出申请,并由产品综合管理小组负责该物料的编码申请。

其次,提升产品BOM在企业技术状态控制中的地位,作为技术状态控制手段之一,制订信息化条件下PDM/CAPP/ERP系统集成应用的产品BOM管理规范和流程,其生成和修订必须加以评审。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8篇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 质量生产过程控制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重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规范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操作,确保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及生产前后的质量监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1生产前监控

首先在生产硬件上,生产环境要符合规定,操作间温度、湿度、压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区定期进行了监测且符合要求。各岗位操作规程为现行版本,准备生产的产品批记录及设备使用记录齐全。如一般区生产环境要求厂房、设备、容器、器具、工用具、地面、门、窗及其它表面应干净、无灰尘、厂房内无老鼠、苍蝇、昆虫及其它啮齿动物。洁净区生产环境除有一般区生产环境的要求,还应洁净区级别符合相应药品要求,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大于5帕,每班记录。空气洁净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洁净室(区)要求呈相对正压,每班记录。

在人员要求上生产人员要求合格上岗,着装、个人卫生和操作行为符合要求。以口服制剂为例,洁净区工作人员手要用75%乙醇消毒,洁净区工作服、口罩清洗干净后消毒灭菌(100℃,40分钟烘干灭菌),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洁净区地漏每天清洁干净,地漏在清洁后加入消毒液,地漏内消毒液的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工艺用水符合工艺条件,监控结果符合要求。如口服制剂用的纯化水要求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纯化水的酸碱度、电导率(电导率≤5μs/cm)、氨、氯化物,检测结果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每月取纯化水样品送质量部门做项目全检。停产三天以上,必须下罐清洗;纯化水贮罐至少每3个月必须下罐清洗一次。清洗时,先用0.5%碳酸钠清洗擦洗,再用饮用水、纯化水对贮罐进行彻底冲洗,检测最后一次清洁水的酸碱度、氨、氯化物、电导率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纯化水贮罐和管道系统消毒可每周巴氏消毒一次,水温控制在80℃以上,循环两小时。

生产前,生产现场应按照清场相关管理规程进行了清场,有清场合格证且在清洁有效期内;现场应不得留有与即将生产的产品无关的物料、文件、工器具等;状态标识齐全、正确、清晰。各工序生产人员按照批记录中各工序生产前检查表进行检查,双人复核,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准许进入生产阶段。

2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对生产现场、环境、物料、生产设备、工艺参数、人员操作等进行监控。要求生产设备处于已清洁状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设备是在确认或校验有效期内的正常状态,以确保生产条件始终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称量、配料、投料均应有独立复核人复核,物料标签及时填写、粘贴,能正确指示物料信息,数量正确。如物料领料时,车间生产主管根据批生产指令,通知车间材料员向库房领取检验合格的原料、辅料。车间材料员逐一对库房来料进行核对,无误后接收物料,并将物料制操作人。配制操作前,操作人员根据产品工艺卡和批生产指令逐一核对原辅料名称、批号、检验报告,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并计算、复核投料量,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再对其进行复核。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要检查房间、设备等状态标识应与操作间正在进行操作的产品是否一致,批记录内容与现场内容是否一致。生产操作过程、参数控制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批记录及岗位操作规范程序的要求,生产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填写批记录及其他记录,填写符合要求。物料、中间产品进出暂存间流程要求正确,交接手续齐全,领发料数量正确,应双人复核;物料标签及状态应标识齐全、正确,摆放整齐有序。

3生产结束监控

生产过程结束后,各工序应按照清场程序对生产现场及设备及时进行清场。清场后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检查清场效果,合格后在“清场合格证”正本和副本规定位置签名。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工序生产结束后应对物料平衡及收得率进行检查,结果应在规定限度内,要求物料、中间产品进出暂存间流程正确,交接手续齐全,数量正确,有双人复核。物料标签及状态标识齐全、正确,摆放整齐有序。批次生产结束后任何打印过批号而未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在物料平衡后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并记录;不合格品或剩余工序产品及时标识并按规定保管或销毁;生产废弃物应及时按程序清理出生产区。

4公共生产区域监控

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公共生产区域监控,包括洁具间、容器暂存间、模具存放间等地方检查。模具存放间主要检查模具的发放、收回记录是否及时填写,模具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查,油是否符合相应规范,各类软管是否清洁并按规定保存。洁具间主要检查待使用的有效期规定的洁具是否在有效期内,洁具间内存放的其他洁具是否清洁,洁具间内存放的消毒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5外包装生产监控

包装材料使用前的检查,根据批包装记录逐一核对包装材料的物料代号、品名、批号及数量等,对于有印刷文字的包装材料还应检查包装材料文字内容、图案、规格尺寸是否清晰、正确。在更换新的批号的包装材料时,应重新核对以上内容,各工序生产人员按照批包装记录中各工序生产前检查表进行检查,双人复核,包装组长和现场质量确认合格后在批记录上签名准许进入生产阶段。纸箱、瓶签和钢刀盒的打印,操作人员按要求打印出合格样品,交包装组长复核无误后,通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首检,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在批记录上签字后开始生产。

总之,做好药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项目监控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操作,可以确保药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第9篇

关键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57-02

动物重大疫病存在几大明显特点,即传播速度快、危害性高、破坏性高等[1]。为了动物及人类的健康,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并在防控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重点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犍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两份资料在畜类、疫病种类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中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对于动物疫病来说,潜在三大危害性:①由于养殖规模大,因此,传染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②在人畜共患的情况下,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③在疫病发生而得不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会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同时大大降低社会效益。针对动物重大疫病存在的这些危害性,采取有效防控管理便显得极为重要。而纵观近年来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以及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犍为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畜禽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不完善[2]。②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该方面工作做不好,将会加大动物流行病的发生率,同时难以搜集到有效的防控信息。③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其后果是疫苗的管理松散,从而发生疫苗乱放、随意丢弃等状况。④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此方面管理的缺失会导致外来疫病入侵。⑤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于相关防控人员缺乏技术培训,从而加大了管理的风险。

1.2.2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模式 成立小组,由小组成员对解决动物防控管理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管理模式,并将其实施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的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工作中,规范化管理模式如下。

(1)构建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制度是各项工作开展的保证和依据。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对相关制度加以完善显得非常重要。如畜牧兽医中心站动物防疫督查制度、调入畜禽隔离观察制度以及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等,均需要加以完善,并根据所制定的制度,保证各项工作开展的严谨性及流畅性,进一步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保障依据。

(2)动物防疫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防疫规范化管理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从多方面加以完善。对于乡镇畜牧兽医中心站来说,要对各项文件进行构建和完善,如防疫通知书、免疫回执卡以及免疫档案等。将这些文件资料统一起来,进行存档,并做好各类档案的分类工作,从而为动物重大疫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3)针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了使强制免疫专供疫苗管理更具规范性,需要对疫苗的相关信息进行严格记录,如疫苗的名称、生产日期及批号等。对于养殖场(户)来说,在对畜禽进行引进的过程中,需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在通过各级审核后,方可引进。并在引进的同时做好免疫实施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实行程序免疫。对于对强制免疫专供疫苗倒买倒卖的现象需严厉打击。

(4)加强出入境动物规范化管理。除已有的检疫申报制度外,还需要对隔离观察制度加以构建,使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

除此之外,为了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更具规范性,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如针对兽医进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方面的知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需注重技术的强化及操作的规范性,以此为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规范化的实现提供保障和依据。

1.3 统计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与分析

2.1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相关问题发生情况对比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制度缺失、档案管理薄弱、专供疫苗缺失以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缺失而引发的管理风险发生率降低,仅为3.63%;而实施前发生率为22.94%。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管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x2=12.349,P

2.2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制度建设、档案管理、专供疫苗管理、出入境动物管理以及宣传培训管理五项指标,设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管理越规范。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制度建设(68.3±1.9)分、档案管理(72.4±0.6)分、专供疫苗管理(63.8±1.4)分、出入境动物管理(61.9±2.6)分;宣传培训管理(63.2±2.8)分。

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制度建设(94.6±2.1)分、档案管理(98.2±0.4)分、专供疫苗管理(93.2±1.8)分、出入境动物管理(91.8±3.4)分;宣传培训管理(96.8±2.3)分。

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各项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规范化管理前(P

3 小结与讨论

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管理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度缺失、动物防疫档案管理不规范、专供疫苗缺乏规范化管理、出入境动物缺乏规范化管理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鉴于此,需要构建完善的制度,并加强档案管理、专供免疫管理及出入境动物管理等。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实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规范化管理,明显改进了管理模式,进而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进一步保障了出入境动物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