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艺术课的重要性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5:00

艺术课的重要性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1篇

一、教学案例

我在讲《兵车行》时,导入部分就出现了课堂提问: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权势,抑或财富?学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不是,它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痛彻心扉的呼喊,是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从“眼睛”、“呼喊”、“白骨”等意象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战争带来的灾祸,使主题得到升华,引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主题思想,并且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二、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艺术性

(一)重要性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支配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动机和源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才能得到发展提高。提问能激励学生学习,因回答问题是面向全班同学的,对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能力大小,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称赞,以期获得自尊心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这种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前做充分的准备,上课时对老师所提问题积极思考,平时多进行阅读训练以拓宽知识面。

2.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提问使得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双边活动,要想达到互惠互利双赢的目的,提问就必须使学生了解本课的重点,使教师了解到哪些方面学生已经理解,而哪些地方只需一笔带过,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该补充则补充。另外,提问还能使教师了解到哪些知识学生基础薄弱,哪些知识需要加强并及时给以指导。提问最终是一个双赢的环节,师生在这个环节中相互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既缩短心灵上的距离,又有助于搞好教学活动。

(二)艺术性

1.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设计巧妙合理,能引起学生兴趣, 启发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反之,则会使学生心生厌烦,无心向学。那么怎样的问题设置才能巧妙合理,引人入胜呢?我觉得首要任务是要力求精当,“精”指的是精炼扼要、言简意赅,一箭中的。“当”指的是得当,恰当,妥当。所提问题要恰当是重点、难点,还要富于思考,即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并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理解词句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以及它在课文中的作用。另外,问题还要紧扣文脉,紧扣文章的思路 ,可以是由整体到部分,先提出一两个大问题,再按重点词、句、段设计若干小问题,来说明大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理清文本结构。提问也可以由部分到整体,根据重点词、句、段先设计若干小问题,再提出总结性的大问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出概括总结。当然,也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构成整体—部分—整体。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总之,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

2.提问的方法及提问后的处理:提问时要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做短暂的停顿,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做一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提出的问题;二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拟定一个答案,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提 问而不得不进行思考;三可以使全班学生对于某一同学答案进行评定,因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答案与被指定的同学的答案进行比较。提问时不应依照一定的次序,可以随机,也可以有的放矢,教师态度要自然,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否则学生有一种恐惧感、慌张感,进而不能安静地进行思考,也就更不能畅所欲言。提问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确,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白思考的对象和方向。提问后不要再重复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提问的习惯。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否则学生会敷衍塞责。若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思考只是脱口而出,教师要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回答。学生的答案若很正确,应给予及时的赞许和鼓励。教师不必重复学生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话,让全班学生注意听该学生的回答。回答完毕,让全班学生先来评定,进行纠正补充,然后教师再做必要的补充。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2篇

一、艺术教育的意义

艺术教育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国家颁布的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地提出:美育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以及使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核心观念就是审美,不仅要给学生带来审美的享受,更要培养学生们的完美人性和审美情感。从一方面来看,我们需要以审美教育为途径,在教育工作的经验当中去解决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审美,从感性变为理性的人;另一方面来看,审美自由是人们的力量和谐和精神解放所反映的一种最高状态。艺术教育的实施,可以让学生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树立审美观、激发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地发展,避免受到不良文化信息的影响。

二、艺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当中的作用

对于艺术教育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为相关的艺术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是艺术学的相关理论。哲学家认为天才就是成为艺术家的相关创造才能。即使能在科学知识里进行传授,但是对于科学研究就需要自己去探索。

第二是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可以从调查研究中发现,艺术教育可以赋予青年人沟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文明感,许多的例子都可以表明艺术教育能够激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根据理论,在素质教育中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获取艺术知识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启迪学生们美好的心灵,才能有助于学生们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利于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培养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这些年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艺术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如下:

1.在小学的素质教学中,艺术教育仍然是较为薄弱的部分,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和各级部门都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但?W校依然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对艺术教育更是随意置之,更有甚者在艺术教育方面还是处于空白的状态。这主要是没有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情感方面的重要性,缺乏整体的认识。

2.对艺术教育所投入的资源不够。大多数学校只是开展简单的美术、音乐、书法等课程,根本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审美、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艺术教育水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小学尚且没有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制度,其评价内容不完整,标准太过于单一,根本不能准确的对学生教育的成果进行评价。尽管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了好些年,但是这些制度体系仍然需要进行完善,相关的监管部门也要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建设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

四、构建和完善小学艺术教育的体系

1.重视艺术教学带来的价值。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不单是能够为学生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以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首先,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具备艺术教育的观念,认识到艺术文化是人类众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次,把艺术教育在素质教学当中的地位进行提高,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和教师的重视,才能够使艺术教育工作广泛地开展。

2.对艺术教育所需的资源投入进行加大。首先,学校要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必须要把艺术教育的费用列入其中,而且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设施的添置、各项活动、各种奖励、场地和器材等。调研的力度也要加大,鼓励工作人员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透彻的研究,以得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并用于艺术的教育当中。教师的素质更要得到提高,提高其专业水平,才能使其为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

3.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课程和体制。首先,要对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和完善,如设置专门的管理领导,完善规章制度,确立评价标准,实施奖惩机制。把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起来,才能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审美欣赏、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的课程要保持平衡性、综合性,尽全力地满足学生们教育上的需求。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 教学艺术 英语课堂 重要性

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可以应付,但作为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作为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就像导演,不仅要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还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更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

1.注重备课的艺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精心地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本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单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结构,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的语言点。此外,还需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文的同时还不应忘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中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兴趣上还是在情感上和初中学生相比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2.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潜能,为课堂的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1以旧带新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比,以旧带新,既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可依据教材文本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从原先学习的知识中寻找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内容,以此来作为学习的突破点。

2.2直观教学引导法

直观教学引导法就是利用具体、生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和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训练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有挂图、投影仪、实物、简笔画、图标和小黑板等。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挂图和投影片、生动具体的实物、幽默风趣的简笔画、清晰明了的图标和查漏补缺的小黑板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3创设情景导入法

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运用言语传递特定的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客观环境和创设情景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在高中英语教材里,课文相当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一些口语交际就会发现自己在语音、语法、听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认真地听讲,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

3.注重课堂讲解艺术:利用体势语言、简笔画等方法,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3.1运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体势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要求学生依据外国影片中一些经典体态语言进行模仿,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由此我们可建议学生按照教材文本的内容作模仿表演,以满足他们的“表演秀”心理。实践证明,体势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3.2发挥简笔画的作用

我们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不同内容来画简笔画,让学生能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比较,让他们从中寻出彼此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简笔画简单易画,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学画来缓解学习的紧张心理压力。这样,不仅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3创设课堂情景

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如同导演,应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等设置情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其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做到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

4.1引导式提问

用挂在黑板上的挂图,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现在的英语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挂图,这种挂图往往是课文知识点的重要体现和流露。教学中利用这些挂图可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4.2启发式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在知晓学习的要求后一定能够从教材文本中寻出答案,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这种启发式的提问一定要注意紧扣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

4.3层次式提问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4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学习美术的基础是美术基础课,设计的艺术理念是否具有活力由美术基础决定。新媒体艺术在艺术设计中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只是一个工具。数字艺术的发展是与先前的艺术流派相关的,不是处于艺术之外的,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则之一。首先,视觉造型艺术培训是依赖熟练的素描基础上的。任何否定素描价值和作用的概念都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观点是把传统素描和艺术素描完全对立。所以,基础素描教学的发展必须考虑各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侧重点。素描是美术基础课的主要内容。素描是一切造型能力的基础,

一、素描的基本知识

基础素描是一种素描形式,大约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设计素描教学,深入到中国各设计学院时已经是90年代了。素描是美术的一种独立类型,它是各类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包含了很多的功能、规则和原则,有清晰的设计规范和科学的造型理论,所以成为如国画、雕塑、版画等艺术样式的基础。素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素描是具有系统性的,它的客观基础是行,最高层次是能透视,主观基础是夸张。

素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素描是指学习美术技巧、培养美术理解力的阶段。广义的素描是指所有纯色的绘画作品,美术是用来表现世界万物的美的,用铅笔、炭笔或其他笔画出的纯色画是很美的,素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是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训练。素描要从整体出发,画出物体的大致外形,画出明暗线,就会显得真实。素描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石膏。素描一般是用于练习的,很少用来画成品画,但是也有画家会用素描创作作品,给人们视觉上的新鲜感。

二、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是设计素描的教学宗旨。利用学生的设计思维,加上基本训练设计训练,体现出科学和美学,技术和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社会实践能力。传统素描教学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的方法。用基本训练和图片,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把学生锻炼成有水平、有修养的艺术家。

有些老师认为设计素描传统素描是完全相反的。但是这是不科学的,包诺德豪斯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其中许多画家如康定斯基、凯利、那吉、塞尚、毕加索等都有很好的素描水平。达芬奇也是一个科学家,他具有很强的素描能力,素描就是他科学创造的灵感。素描主要是学习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任何脱离传统的现代艺术都是不成立的,现代艺术有时还要回归传统。只有通过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融合训练才能解决学生设计作品的中的基础差问题。

三、素描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感

素描造型中的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都是空间感,“形状”是第一位,造型的终结是“整体变形”。视觉变形会产生“视角”,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完整的训练过程是整体视角。如果设计者不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作品就会平面直板,不能有很深的运动感。有的设计专业的同学在素描方面存在误解,他们只是享受创作时的变形,很少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透视、结构和在设计中的问题。作品普遍缺乏空间意识,周围的事物如果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文化意识和工业化能力不同。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有有空间的素描才能创作出有空间感的作品。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则,谁都不能在规则外设计出符合规则的作品。设计艺术与普通艺术不同,它强调艺术绘画作品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描写自然的绘画能表现出作品的多样性。在国外,虽然没有很多现实的训练,但是国外的学校已经找到了规则和好的教学方法,完成了转化规则和应用的任务。但我国设计的学校因为知识不足,而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虽然我们也实现了教学的同时加入结构素描和现实主义素描实验课程,但收获甚微,所以,我国的教学应加强对原理和应用探索。

2、作品的想象力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 学院教育 课题 改革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急剧变化,学院美术教育因为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一些原因与当代艺术严重脱节,甚至抵制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学生大多只能零星地接收当代艺术的信息,很难对中国当代艺术获得一个相对系统客观的认识。潘天寿先生说过:“绘画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作品是作者思想的反映。因此,艺术性和思想性缺一不可。然而,社会的进步无止境,技术与思想的进步同样无止境,必须推陈出新、天天进步,方不可做背时人,为时代所淘汰。”从历史看,当代艺术是整个艺术史长链中的一个环节,它既联系过去,又展望未来,每一位生活在当代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环节。作为当代的艺术教育者,要敢于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要参与到时代的进程之中。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每一个个体在努力彰显自己价值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当代的艺术家应该是时代的代言人,有义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表达对今天社会的思考、理解和看法。学院美术教育面临着如何在学校经典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的课题。我们的美术教育主要内容是把艺术当作审美对象为主的人文学科的教育,而当代艺术在图像文化的大潮中更是一门社会学科。美术教育不能对这种变化视而不见,应该在努力适应的过程中加以积极引导,使学院美术教育能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一、学院美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课题教学现状

因为高等院校的扩招和艺术专业的大面积建设,中国的美术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到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学生因为文化成绩较差的原因在高二、三时选择美术专业,几个月的专业训练即可考取各院校的美术专业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技能和就业压力之下的职业构想下降。二是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老化,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没有相应的当代艺术课程,仅有的美术史论课程也只讲授到19世纪末期,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有一种重技术、轻创新,只用“形准不准”和“色彩关系好不好”作为惟一的衡量标准。对今天的时代与社会视而不见,热衷于复制和模仿过去时代的东西,只承认和接受有定论的、已进入美术史和博物馆的东西。三是部分教师知识老化,与新时代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许多教师满足于对形式、技巧的研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大学四年,是人的一生中难得的学习文化知识、养成文化使命、感受精神熏陶、建构内心世界的时光。但技能化、实用主义的教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当代艺术中对人文的关注、思维的解放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二、教学的改革

我们的教学改革,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和已有的良好基础,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目前重视基本功训练、重视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适当引入当代艺术的“观念”教学,使在校生的学习与时展和艺术发展不致脱节。当代艺术并不是简单地在呈现方式上做文章,而是要求艺术家在观念深处做出改变,这种改变首先是把绘画当作表达思想观念的媒介,而不是仅当作审美对象。当代美术教育也要由过去的人文审美教育改变为思维的、观念的教育,教学关心的不是具体做什么作品,而是尽可能的建立起一个思维的系统。教学中关心既定艺术之外的艺术可能性,强调艺术的整体观念,强调艺术的制作与绘画性同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更树立了学生投身艺术和艺术教育职业的自信。将艺术现场转换为一个社会现场,学生的参考书也队人文审美学科扩大到社会理论,延展了学生人文知识的思考与学习。当代艺术对当下人文的关注、对艺术媒材的拓展也可以作为美术高等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工作室制建设也应是艺术教育改革的重心。加大工作室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选择教师等方面的自,把教室变成各种工作与实习制作场地,分成不同类别进行实验式教学。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艺术风格的角度设立工作室,既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色和优势,又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与天赋。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1、信息交流。使学生始终处在文化前沿。除正常教学外,扩展教学形式,加大师生讨论,加强对当代信息技术的关注和研究。同时,可聘请校外艺术家举办讲座,开设阶段课程,也可给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2、实验空间。在画种界限模糊、不断融合的背景之下,不以画种划分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学习以创造性的培养为主,支持新媒介、材质的应用。培养学生发现社会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判断能力,3、激发创造展示欲。建立展示机制和评选机制,可引入“双年展”模式,由教师或工作室按主题提名参展者,4、掌握比较系统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知识。除原有美术史论课程外开设当代艺术史、美术批评等课程。

三、教师素质的提高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6篇

一、优秀课题的效果

优秀的课题作业是设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如金子般珍贵,即使在数年之后,学生仍然会讨论,教师仍然会借鉴。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能去粗取精、优中选优,它们既让人胆怯又诱人挑战,甚至让人彻夜难眠,却又欲罢不能。有的课题只是一次性的,有的则经年使用。课题的丰富多样是为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需求。成功的课题一方面展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莫大挑战,使学生在寻求理想方案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技巧和智慧。有时候,一个别具特色的课题甚至能引发学生的风格或技巧的巨大变化。优秀的课题作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因素。首先,能让学生面对挑战。课题必须具有足够的变量和偶然性,能检验学生的技能和天分,而且到最后阶段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惊喜。其次,能让学生学到东西。课题必须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因为学生在做新鲜的事情时能更好地学到新知识,能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课题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让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成功的意义毋庸置疑,而失败的意义也不可小视,因为从失败中学生往往能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也只有从失败中才能汲取教训。有时,即使学生在课题作业中无法创作出有个性、有想法的作品,课题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挑战、学习与提高是良好教育的基础,而要达到这个综合目标,需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更需要积极好学的学生。所以,优秀的课题设计能够体现教育的真谛。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题具有更深远的影响:风格独特、引人入胜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仍能被学生津津乐道,在师生之间流传,成为教师名副其实的标签。正是因为课题实践的过程与结果可以带给学生独特、深刻的启迪与感悟,这些著名的课题才具备持久的生命力。许多由著名教师设计好的课题已经具备这样的声望,此类课题之所以出名,正是因为它们像重要的知识和经验一样,激发了师生双方的期待,完成这一特殊的作业甚至会改变学生的职业进程,使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当然,并不是只有著名的课题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事实上,有时候最普通的课题设计也能影响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欣赏,这些课题同样重要。

二、优秀课题的特征

良好的课题如同燃料,能够给创新的“发动机”增强动力。良好的课题是体验的开始,而非结束。课题必须超越某一班级的限制,引发更多的成果,必须为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准服务。优秀课题的基本特征:其一,能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要完成课题,需要了解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从而学到处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以视觉手段创作、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学生喜欢那些让自己成为解决设计难题能手的课题。一些好的课题要求设计具有创造性。其二,能引发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关键回应会对学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课题,如何与课题共同进步。评价是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得益于教师的经验与知识,当学生努力达成目标时,其水平将获得提高。那些希望作品得到专业人士认可的学生尤为青睐一对一的评价。而且在课题后期,评价也有助于学生完善创意。其三,能促进个人成长。好的课题会促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个人风格。极富创意的挑战既能激励学生思考,又有助于学生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学生用设计作品影响人、打动人,课题则为学生将来的作品提供素材,能让学生明白设计对目标受众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要提供给目标受众的不仅是形式,还有内容。其四,好课题还能提供框架,让学生不偏离轨道,这才是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它也鼓励学生磨砺各种技巧,以备将来之需。课题设计通常已有定论,但优秀的课题则要求有个性化的诠释。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的课题确实弥足珍贵。判定一个课题是否富有成效,要看这个课题能否造就团队设计经验。理想地说,课题所提供给学生的设计经验应符合以下公式:技能或天分+概念敏锐度=增长的能力水平。绝妙的定制课题不仅包含以上要素,而且能给人以启发。如果精心策划,课题能激发互动,增强合作,使学生不仅从课题的要求或教师的指导中学到东西,还能相互学习。教师必须定下规范,并对结果进行点评。学生希望学到知识、智慧、经验,并最终获取理想的工作,教师希望学生能在设计方面更上一层楼,优秀的课题设计作业可以兼顾这两方面。

作者:练正平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7篇

一、导入语——精练简明

俗话说得妙:“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课堂语言也不例外,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亲切、巧妙的导语首先得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成功的学习作好铺垫,愉快的学习环境,则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教师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的知识系统,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音乐教师运用简要、精练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巧妙的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并能够积极地去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亲切自然的声音把学生带入音乐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

二、提问语——启发创新

妙语生花,打开沟通的桥梁。教师的提问艺术真的很重要。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有兴趣的思考题,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思而后得”,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交谈时的随想而问,而是事先精心安排设计好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针对性,还要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求。有专家就指出,听课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艺术。好的提问,学生马上能够回答到点上来,而不恰当的他提问,学生往往绕来绕去也说不到点子上来,这不能怪学生,而应该反思教师自己的提问是否恰当。可见,提问语在课堂教学中是相当的重要。我们需要好好学习,细心研究,不断积累课堂提问的艺术。又如:一堂音乐课如倾盆大雨般的把音乐知识倒给学生,那是绝对不行的,一名良好的音乐教师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道德修养,更应该追求恰如其分的教学用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所获得的丰欠与否,都与教师的提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好的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的课程,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往往就会不一样,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和课堂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知识渊博但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人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也是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的。

三、评价语——自信鼓励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很深的教学功底。莎士比亚说过: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其实我们教师本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赏识,多一些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当学生因胆子小,没有把握等原因而不敢发言的时候,我们要微笑着说:“我相信你是能答上的,大胆地试一试,好吗?”或者说:“你总是想准备得非常完美了才举手,其实不必,先把你的想法简单地告诉我!来,说说看! ”这样用语言鼓励他勇敢地说,并在说中协助他说清楚,使他们逐渐克服胆怯心理。

当发现不爱举手的人举手时,我们要将回答的机会优先让给他们。即使他们讲得断断续续,没有抓住重点,也不要有任何责怪的神态、动作。同时也要制止其他抢着举手或者抢着回答的同学。这个时候,教师继续保持最本真的微笑,告诉他:“你完全可以回答!”或者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会儿再叫你!”并要寻找机会让他们亮相。这样,日积月累,这些同学也会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养成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习惯。

当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不完整、重复别人的发言,甚至是根本不会时,我们不要说:“他说得不完整,谁来帮帮他呢。”也不要说:“不对,请坐。你在重复别人的发言,你没有认真听讲。”这样的否定,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积极性。我们可以这样说:“你答对了一部分,继续努力!”“你能勇敢回答问题,很好。但你再仔细动脑筋想想,好吗?”“你这个想法别人已经说过了,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这样用肯定、商量的、提醒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就能鼓励他继续认真听课、动脑思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表扬总比批评有力量,使每个学生露出笑脸是评价的成功,也是教育的成功。教师不应渴求学生观点的完美性,而应尽量去纠正、鼓励学生,注意学生的情绪导向:答对了,可正面表扬:答偏了,可肯定其求异思维:答错了,称其积极参与亦可贵:没有回答,则可解释为学生为求深思熟虑。

别小看一句评价语,俗话说得好,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惹人跳。只有我们用真情、用爱心,多鼓励每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问题,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起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

四、结束语——回味无穷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8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由于重视度不足,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相当多的学校仍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艺术课程可有可无,忽视了艺术教学在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www.lw881.com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

艺术课的重要性第9篇

论文摘要: 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由于重视度不足,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相当多的学校仍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艺术课程可有可无,忽视了艺术教学在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 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