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患沟通的特征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30 14:34:40

护患沟通的特征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1篇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事业心很强的胆汁型中年或青年的病人,进行护理时可以对他们这样说:“不用害怕,你这么年轻,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不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的。”如对牵挂丈夫、孩子的抑郁型女病人,我们可以说:“您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其实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于病程较长的抑郁型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只要你对我们有信心,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例如,对新入院的胆汁型病人我们应该采用这样的说法:“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可以消除其对病魔的恐惧,避免其情绪无端失控。如护士在遇到一位即将分娩的抑郁型产妇时,产妇由于恐惧、加上宫缩阵痛、其他待产产妇的,心情坏到了极点,痛不欲生。护士可以轻轻地抚摸着这位待产妇隆起的肚子,同情地说:“再忍一忍,过了这一关做了妈妈就好了”。分娩的产妇会产生莫大的鼓舞。对病程中期的黏液型或抑郁型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不坚持怎么看到胜利呢”。对即将出院的抑郁型或黏液型病人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较好,就暗示说:“看来你气色越来越好,这说明治疗很有疗效。”对挑选医生治病的病人说:“别看某某医生年轻,可他治你这种病还真有经验。”给病人送药时说:“大家都说这种药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会见效。”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比如,在做精细的处置时,针对多血型,黏液型的病人就应该用指令性的语言——“不许动”等;针对胆汁型、抑郁型就要语气略为舒缓一些的语言——“保持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出错”。护士在表达这种言语时,要显示出相当的权威性来。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2篇

【摘要】:加强护患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量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如沟通信息量过少、态度不好、技巧不到位和护理操作技术解释不到位。并提出了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的策略:了解护患沟通特点,把握护患沟通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需要,把握沟通技巧;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创造最佳的沟通时机。

【关键词】:护患沟通;护理纠纷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护理人员的工作很多时候是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在护理工作中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未达到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时,就会引发护理纠纷。其中,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是这些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护患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达到患者满意的高质量的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的策略。

一、临床护理中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1、沟通信息量过少

患者住院后他们在情绪上较为焦虑,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急切想了解有关用药、治疗、预后、护理安排以及主管医生、护理人员的姓名、业务水平等。一些护理人员对患者不尊重、不关心,没有将患者的感受和信息及时反馈,并且忽视这些交流,从而产生交流障碍,引起患者的误解或不满。

2、沟通态度不好

一些护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在护患沟通中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对患者不尊重、不关心,讲话生硬、表情淡漠,甚至说一些过激的话刺激患者,服务态度欠佳,从而引发患者及家属的不满。

3、沟通技巧不到位

由于患者在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疾病认知度上存在个体差异,而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未充分了解病人的文化背景、职业特性、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情况, 在护患沟通中常发生由于专业术语使用过多而产生概念上的误解或不被理解,给患者带来困扰,产生不满情绪。

4、护理操作技术解释不到位

临床护理中,患者会对一些护理操作技术产生恐惧和疑惑,护理人员在解释过程中回答患者疑问时尽管态度和蔼,但含糊其辞,也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甚至反感,得不到患者谅解,进而引发护患纠纷。

二、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的策略

1、了解护患沟通特点,把握护患沟通形式

(1)了解护患沟通中亲切与和蔼的特点。护理人员应通过真诚的微笑、柔和的语言、恰当的称呼、得体的仪表、热情的接待等充分表达对患者的关切,对每一位患者的护理态度和蔼,服务语言通俗易懂,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咨询,建立护患沟通良好的开端。(2)了解护患沟通中信任的特点。护理人员应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向病人或家属认真解释操作的目的,真心相待,做好健康宣教, 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同情和理解,把病人当成你的亲人,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了解护患沟通中责任的特点。高度的责任心是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重要心理条件。护理人员应加强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的培养,将护理操作技术、患者自身疾患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解说,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2、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需要,把握沟通技巧

(1)满足患者情感需要。人院后患者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希望得到同情和体贴,满足感情需要。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真诚的沟通态度,以人性化、亲情化、规范化的服务方式,以同情鼓励的行动去鼓励体贴患者,把患者当亲人和朋友,使患者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感受到在院如在家,满足患者情感需要,融洽护患关系。

(2)满足患者心理需要。护理人员应从生物护理模式转移到心理护理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到有效沟通。针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护士应对患者的文化背景、职业特性、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进行全方位了解,从而掌握其心理特征,并根据患者心理变化采取个性化沟通、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设法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保持患者愉快的心情,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3)满足患者权益保护需要。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工作前,要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讲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疾病发生的过程,使其对自身疾病有全面了解,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及恐惧,满足患者权益保护需要,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3、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创造最佳的沟通时机

患者本身属于一个敏感脆弱的群体,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沟通场合或时机不当都会引起误会或护理纠纷的发生,甚至延误病情。护理人员应提供一个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的沟通环境,选择最佳的时机和患者沟通,缩小与患者的沟通距离。

三、总结

护患沟通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沟通的效果不仅影响护患关系,也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形象、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必要护理措施外,必须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周丽红.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9,13(12):89——90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3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人性化服务;护患沟通技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4-02

护士作为连接医院和患者的桥梁,其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是实现临床问题解决与避免临床纠纷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医院,在其医护人员相对缺乏,护患比例失调的情况下,要促使医院工作的持续性进行,必须强化医护人员的沟通技能,做到人性化服务于沟通。

1 以人为本,尊重医患

对于病患来说,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对其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对于外界言语的敏感力较强,这就要求在护理沟通中,必须尊重病人,而尊重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积极关注病人实际,有利于护患沟通的开展。

1.1 转变心态,主动沟通 在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模式中,病人作为求医者,也是医院的客户,在进行医患沟通时,护士要改变原来询问者的姿态,进行主动性咨询与服务,不要等到病人质问时才进行回答,而是将及时了解病人现状,并针对病患要求和身体动态,将病患实际反映给上级,以有效联系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做到主动病人,如多问“最近身体恢复的怎么样”,“还需要别的服务吗”等,让病患感受到医院对自己的关心。

1.2 把握病人心理,进行个性化沟通 在进行护患沟通中,不仅要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病情等时机情况进行沟通,而且要把握住病人的心理特征与病状,深入进行交谈。如对教育程度高的病人,并能够接受自身病状的患者,则要将患者病情诊断、治疗效果以及医疗安排等告知病人,力图实现病人心理准备与医疗进行同步,促进两者的协调工作;而对于受教育程度低,不了解医疗问题的病人,则要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进行心理障碍排出,促使这部分人具有健康的心理。

情绪化病人是护患沟通问题引发的关键因素,其具有不规则的愤怒、抑郁、悲愤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实际沟通中,面向这部分病人的心理实际,进行个性化、实际性的沟通,如对于愤怒型患者,在沟通时,要意识到其患者的精神障碍,对于其发泄表示理解,同时,尽量为患者提供可发泄的机会,通过患者的感受表达、愤怒原因等来制定教育计划,并联系其家属进行安慰和治疗配合,已逐渐缓和病人的情绪;对于抑郁者,则要进行心理上的支撑与宽慰,采用轻松、开放的交流方式,来缓和病人的抑郁情绪。

1.3 把握沟通时机,进行适时沟通 在适当的时间生活应说的话,是进行护患沟通的时间性要求。无论患者做任何治疗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进而获得患者治疗配合;把握住有效时机,来开拓患者的心理思想,如在进行注射操作时,护士一面给患者打针,一面和患者交流,并向其讲述药物的疗效、注意事项、患者配合的有效性等,这既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又可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有效实现了医疗治疗和心理提升的双向作用;对于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病人,可以通过查房、走访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并展开轻松的交谈,来了解他们的心理,刺激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1.4 利用空间效应,进行沟通定位 “距离产生美”,在护患沟通中,要选择合适的距离,让病人充分感受到舒适、关心,通过距离效应,来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如在进行护理时,要适当走近病人,不要让病人觉得“你厌恶我”、“你怕脏”、“你怕传染”等,在进行检查交代时,则要选择个人距离,进行适当距离的交谈,这不仅能够放松病人的身心,而且能够促进检查效果的实现。

2 全方沟通,关注小节

护士的一言一行影响着病人的心理,在沟通信息传达中,护士要把握住自身的言语与非言语特征,全方位的为沟通实现服务。

2.1 言语交流,使患者感受言语温暖 “医生有两种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一是言语”,这就说明言语信息的重要性,在其交流过程中,护士一定要认识到言语的感召力与影响力,注意言语艺术,促使医疗环境的有效实现。多叫“阿姨”、“叔叔”、“先生”等,拉近与患者的距离,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小嘴真甜的同时,喜欢上与你交流;说话语气要平和,禁止大声言语或是质问、训斥,让患者感受到平等的地位;静心聆听患者心声,甘愿做患者的听筒,防止打断患者,将患者言语作为了解患者病情的借助物;使用激励性言语,随时给予内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劝导等。

2.2 多种非言语形式,发挥隐性沟通力量 微笑是人类最好的语言,在紧张、压抑的医院环境下,一张灿烂的笑脸,将会化解患者的心理紧张与压力,在护患沟通时,应亲切微笑,并根据医患的心理变化、言语特征、表情变化等进行面部表情调整,如在患者痛苦时收敛微笑,在与患者日常聊天中面带微笑等,以面部表情的变化,来促进沟通效果的实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神的杀伤力往往高于我们的想象力,在与患者沟通中,护士要时时保持关怀、慰藉与鼓励的眼神,促使病人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从而从心理上消除隔膜。

手势配合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巧,在进行护患沟通时,要紧紧把握住手势这份力量,使得手势成为关爱的传达者,如在进行注射时,对于紧张的患者,一边推药一边护摸注射周围的皮肤,以降低患者的紧张度;如用手触摸患者前额,确定患者发烧,这就以实际化的行动确定了患者的病情,让患者感受到可信性和安全性,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

3 提升业务,培养素质

护患沟通技巧的实现基础在于护士的专业水平以及素质修养,要实现其沟通技巧的实现,必须做好护士业务性、素质性软件准备。

3.1 提升服务技能 这不仅要求护士具备自身的专业化操作技能,而且要求护士树立全方位服务意识,对患者的病情、信息、资料等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加强与医生、辅助科室的联系,以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服务,如患者检查前与辅助检查科室进行联系,保证检查及时有效,若出现变更情况,则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并进行检查时间调整,保证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服务。

3.2 进行素质培养 在护士素养培养中,关注其服务精神、真诚态度、宽容心理、同情心理等非智力化的态度培养,促使护士形成百分百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心理健康培养,提升护士的抗压力和防护力,保证护士心理力量满足于护患沟通要求。

4 总结

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其护理人员不足,护患比例失调等问题严重,而要实现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医院工作的持续化运行,必须强化护患沟通,并以技巧性的人性化服务为基本医疗质量前提,来促进医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慧.基层医院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应对策略[J].慢性病学杂志,2010,(09).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4篇

【关键词】ICU综合征;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75―02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3 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 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 发生率:入住ICU的成年病人常发生行为、知觉、认识方面异常,这些问题常发生在入住ICU5-7天后,而且随入往时间延长,出现机会增大。据研究,ICU病人中有16%并发谵妄,约有12%~36%发生抑郁,与一般人抑郁发病率(约4%)相比危险度高[3],有报道说:非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率为20%%~50%,而机械通气患者的发生率高达60%~80%。[2]且除非强调预防措施,否则在监护室停留时间较长,发病率较高,恢复效果也不理想。

1 临床资料

我院ICU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神志清醒或经治疗后神志清醒的机械通气患者共312名,其中男性220例,女性9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16岁,发生ICU综合症的患者184名,约占59%,我科护理人员针对此类病人积极采取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多数患者恢复良好,现将其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2 病因分析

2.1环境因素: ICU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病室嘈杂,患者终日看到的是密集的监护与治疗设备,监护光信号,昼夜不灭的灯光及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特别是目击了同室患者的死亡,更易产生很强的精神心理压力,这些紧张的氛围造成了患者的视觉超负荷,ICU 噪音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来自于谈话,监护仪报警,呼吸机,这些均会导致患者听力负荷加重,导致患者产生高度的焦虑,烦躁。国际噪声协会规定[4],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噪声可刺激交感神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疼痛加剧和影响睡眠,从而引起患者的一些不适反应。2.2沟通障碍:因为病人带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造成语言沟通障碍,病人的要求不能顺利表达,易导致病人产生悲观、抑郁情绪,甚至烦躁,不配和治疗,特别是全麻或昏迷初醒期患者,在机械通气前未与其进行沟通,病人醒后对陌生环境不认同,不知自己在什么地方,又不能说话,身体的不适不能表达等。

2.3 疾病及药物影响因素:既往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有药物依赖的患者更易发生此征。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在ICU留滞时间较长,ICU环境及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刺激也越大,患者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也就越多,发生ICU综合征的几率也就越大。

2.4 心理因素: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患者因病情重,甚至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翻身等均需护士照料,隐私被暴露;另外约束工具的使用也让病人觉得尊严丧失,以致出现悲观、抑郁,为了防止导管和引流管移动或意外拔除,通常固定患者的双手;因为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需要,患者常被迫卧位(半卧位或平卧位),若没有向患者解释清楚,病人会感到不适,无安全感,另外监护病房需控制感染,因而谢绝探视,患者与亲友隔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无亲人陪护,病人倍感孤独,病人离开自己的亲人有与世隔绝感且随时为自己的生死而担忧,以至于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

2.5 患者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疾病情况等均是影响ICU综合征的发生因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文化程度低沟通困难者发病率较高。

3 护理对策

3.1 环境因素 :改善环境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灯光可使用柔和光线,不要直接对着患者的眼睛,夜间不开大的照明灯,使用床头灯和小台灯,妥善安排治疗操作时间,尽量保持患者白天清醒,夜晚睡眠,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处置和抢救时也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减轻患者的应激;房间应设有窗户和钟表并置于患者视野范围,以保持时间概念,改善患者的感觉缺失;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3.2 加强非语言沟通:心理学家指出:[5]信息交流=7%言语+38%语调+55%面部表情。ICU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原因失去语言表达能力,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手势语言、书面、口形,写字板、实物照片等与患者沟通,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回答,解释带呼吸机的目的,配合我们治疗的方法,经常鼓励患者,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3 必要时予对症治疗:一旦发现患者出现ICU综合征,除了要及时给予心理治疗外,还要适当给予对症治疗。若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时,可予患者服用镇静安眠药,或服用养心安神的中药;对出现情绪抑郁的患者,可适量服用抗抑郁药,或舒肝解郁理气的越鞠丸、逍遥丸等中成药起到疏肝解郁的疗效。对出现幻觉、妄想和谵妄的患者,可服用镇静剂,如氟哌啶醇等。

3.4 心理因素:减少患者的孤独感 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释,尽可

能满足患者要求,从而消除患者没有亲人陪伴所产生的孤独、恐惧和寂寞,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根据治疗护理的具体情况, 适度地开放ICU探视,让家属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可以让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听广播、看报纸,听音乐,多与患者交流沟通, ICU病人大部分都是全身,且因工作原因,护士大多关注的是监护及治疗,而忽略患者本身的存在,这样会对患者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抑郁情绪。

3.5 音乐疗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悠扬适宜的旋律可使人放松、产生其他交流所达不到的效果。在ICU 紧张环境中应用音乐疗法,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使感情情绪镇静化,抑制各种压力反应,减少和预防ICU 综合征的出现。

3.6 及时有效地镇痛 : 54%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象的严重的多,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Mortimer等研究显示,护士通报给患者的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理信息将增加治疗的顺应性,帮助患者使其感到疼痛得到控制,改进了临床效果,减少了焦虑,增加了满意度[6]。

4 总结

对于已发生ICU综合征的患者,分析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尽可能的减少危险因素,并充分调动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机制,使其尽快康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对护理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要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创造舒适的病室环境,这些因素在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 Hall JB,Schmidt GA,Wood LDH. Principles of critical care. 2nd.edn..Singapore:McGram-Hill Co,1998,177

[3] 郭凤琳,张家驹.ICU综合征及音乐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7,16(3):103-104

[4] 姜琳,ICU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人文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2):2724-2725.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5篇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加之社会上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同时还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身心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指信息凭借一定的符号载体,在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传递信息,并获取理解的过程。沟通的过程可以表现为组织内部上下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所有沟通者之间传递的不仅仅只是语言信息,还包括身体动作、表情、态度、观点、思想等的传递。

2.沟通的方式

2.1 语言性沟通

语言性沟通是护患沟通的主要形式,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和蔼、礼貌的语言,应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交谈。根据患者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谈话内容,对不同个性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方式,对性格固执的患者,谈话要耐心、言语委婉;与年轻的患者交谈时须注意避免教训的语言;而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应使用尊重和体贴的语言,可使老年患者产生信赖和亲切感,增进交流效果。

2.2 非语言性沟通

非语言性沟通是指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关键,护士的表情、体态、动作都会对患者产生相应的影响。护士对患者的表情是以职业道德情感为基础的,护士应善于表达与患者沟通时的面部表情;真诚的微笑、恰当的点头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护士还可通过眼神表达对患者的同情,护士稳健自信、遇事沉着、有条不紊会给患者带来安全感,精神饱满、乐观自信会给患者良好的心境;此外,护士端庄的仪表、大方的举止可消除患者的疑虑,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总之,良好的非语言性沟通与语言沟通配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2.3 其他沟通形式

如健康教育手册、黑板报等都可增进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了解;发放患者意见征求表有利于获取患者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患者的需要,促进护理工作的改进。

3.沟通的技巧

有资料统计,在已经发送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护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占医疗纠纷总数的2/3.众所周知,在日常护理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存在与患者的沟通,所以护理人员如何运用好、掌握好沟通技巧,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3.1 在护理过程中建立信赖关系

3.1.1充分取得患者信赖:要想建立护患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平等协调的融洽关系,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掌握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全面、主动、到位地服务于患者,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并且给以足够的尊重。只有这样,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信赖关系。

3.1.2 充分信赖患者:通常信赖是通过护患之间的感情传递和心理满足来实现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认真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动,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认真观察患者在患病后在各方面的变化,特别要了解患者在患病前后的心理变化。可以在其治疗的初期举一些治疗成功的好例子,增加对治疗的信心;在治疗中期不断地将一些好的治疗结果告知患者,提高对治疗兴趣;在治疗的后期可以与其交谈一些药物使用后的感受,使其对治疗和护理产生信心,提高主观能动性。

3.1.3 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多到病房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每一句真诚的问候,每一个细微的关怀,每一次认真的倾听,都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

3.2 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不同的人由于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年龄等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护患之间沟通其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两种:

3.2.1 商讨渐进式:将治疗方案分割成几个块,每一块分别列举不同的方案,在与患者介绍时,将几个方案对比,列举最终方案的优点和对比方案的缺点,将患者的注意力引导至最优方案,使患者佩服你、信赖你。商讨渐进式沟通的态度较为平缓,不强加于人,而以商量讨论的口气说话,易于被反应快、脾气暴躁的人所接受。

3.2.2 参照对比式:就是借别人的事例来对比,导引出沟通的内容,使用的对象是那些自大、悟性浅的人。

3.3 让患者坦言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如果要对患者做好护理,就一定要能得到他们的意见。要想使护理工作有效,应及时与患者沟通,明确表示你愿意随时听取他们的意见。

3.3.1 采用正确的方法征求反馈意见:不要和他们争论或者试图纠正他们的看法,应该感谢他们,并从他们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意见,作为正确的意见接受下来。可以采用意见箱、意见簿、护理公开栏的方法接受意见,在患者意见方面做到有问必答。

3.3.2 采取坦诚的态度:要表明自己的诚意,毫无威胁感的方式不断征求意见,最重要的是认真倾听意见和健康宣教。例如:由责任护士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相应的检查治疗和主治医生,减轻恐惧感和和消除疑虑;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准确地向患者讲解所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护理措施、饮食、休息、用药及预防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家属如何照顾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4.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4.1 要求

对患者诚信、尊重、同情、耐心、关怀。沟通时应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叙述,使患者通过交流的方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以减轻心理痛苦,不要中途打断话题,对患者及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然后安慰疏导患者,使之感到在家的温暖,感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不要搪塞应付,不懂的应请求医生或护士长解释。

4.2 掌握

掌握患者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和检查结果;掌握医药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社会心理因素。

4.3 留意

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变化;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4 避免

避免强求沟通对象立即接受自己的意见;避免语言过激;避免过多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对方情绪;避免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不一致。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6篇

【关键词】优化;护患沟通;下肢骨折;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to optimiz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after patient care effec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n genera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to optimize treatment result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optimize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s high as 97.01%; control group general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83.58%. Satisfac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ptimization;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nur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51-02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与患者之间为了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医治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种有目的交流活动。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友善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时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向患者讲解治疗相关的知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1]。同时可以实时给予患者所需要的安慰,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环境达到最佳的状态。对于每一个医院甚至每一个护理人员,其护患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效果都是不一样的,这不一样的沟通方式完全可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因而非常必要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好可以制定出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以便在医院广泛推广,现将我院优化了的护患沟通技巧对下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我院2012年10月到2013 年12月收治的13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有67例患者,其中包含了42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年龄位于16-80周岁,平均年龄为62.7±4.1岁;实验组有67例患者,其中包含了43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位于17-79周岁,平均年龄为62.9±3.9岁。其中有19例为髌骨骨折患者,61例为胫腓骨骨折患者,31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为股骨干下段骨折患者。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实验组则是对护患沟通方法进行优化,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化护患沟通包括:对患者入院以后,手术前、手术后、康复期间、出院前等各个阶段,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交流,预先考虑到患者可能的需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做到全面考虑。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18.0统计、分析,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P

2结果

2.1 护患沟通优化后对下肢骨折护理效果影响情况(满意度),详细见下表1。实验组进行护患优化沟通,患者满意度高达97.01%;对照组进行一般护患沟通,患者满意度为83.58%。2组患者满意度差别显著,(P

3结论

对于护患沟通可以按照患者入院的流程合理分为:进入医院时候进行的沟通;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患沟通;患者手术以后进行的护患沟通;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以后电话联系的护患沟通[3]。

进入医院时候进行的沟通,首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各项情况,依据患者的各项特征来制定一系列的沟通方案,了解患个性特征。对于骨折患者,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往往是由于在短时间内出现的病症,一般是遇到了突发状况而导致的骨折症状,这样的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暴躁、恐慌、情绪急躁等状况,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适时介入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聊天时候保持对患者耐心、热情,注意方式方法,详细向患者解释其病症状况、原因以及可以达到了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及时解释患者存在的困惑,这样患者就会对自身的疾病症状有所了解从而发自内心的配合医务工作者进行积极治疗[4]。对于患者的饮食,在住院期间,需要保证以易消化、高蛋白、钙以及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较少油腻食物的过多摄入,对于生水、冰冷食物、辛辣食物尽可能的回避,注意每天按时进行排便,保证肠道的畅通健康。骨折患者的方式正确对于保证医生治疗效果极有意义,髋部骨折患者需要将患肢外展三十度,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与其进行合理沟通保证患者的达到治疗前的要求[5]。

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护患沟通,手术前必须向患者阐述手术的基本流程,保证患者心中有数,增强其治疗的信心,让患者了解麻醉的方式,保证患者少受到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慌,讲解为什么手术前需要停止摄入水分以及食物,提醒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充足的休息,消除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各项顾虑从而积极配合治疗[6]。

患者手术以后进行的护患沟通,手术以后详细讲解手术的成功情况,让患者以及家属及时掌握治疗的最近动态,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心中有数,不至于并发症出现后患者出现恐慌情绪而手足无措,讲解并发症出现不必恐慌。此时需要保证患者饮食具有高蛋白、高钙的特点,此时的患者急需进行营养补充来快速帮助机体恢复,豆腐、牛奶等食物都是极好的,可以合理进行进补,保证患者机体的需要。此外,需要多一些水果、蔬菜的摄入进而保证患者的健康,保证每天定时进行排便,注意肠道的卫生、通畅。手术以后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合理,在一段时间内不要随便弯曲患侧的肢体,不能进行双叉或者坐着时进行盘腿等行为。此外需要进行积极地康复锻炼,进行预防训练,防止患者出现治疗以后常常出现的并发症,对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动作,保证血液流动畅通,保证机体功能正常[7]。

患者出院前以及出院以后电话联系的护患沟通,嘱咐患者依然及时补充钙以及多种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进行主动地康复训练,注意锻炼的适度合适,渐渐加大活动量,保证机体可以有效适应。

总而言之,护患沟通就是为了患者可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更好的治疗体验,2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涉及任何方面,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像朋友、像亲人,达到互相信任,相互配合的效果。我院通过护患优化沟通,患者满意度高达97.0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58%的满意度。因而,依据患者住院的各个时期以及患者个性化的心理、身体以及文化背景等各项因素进行优化的护患沟通,选择合适各个患者的沟通交流方式以及交流内容可以有效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治疗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秋芬. 护患沟通技巧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26): 277-278.

[2].闾骁燕. 护患沟通技巧在下肢骨折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下旬版, 2009 (11): 29-29.

[3]. 郭红灵. 护患沟通技巧在老年住院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上旬版, 2013 (8): 2385-2387.

[4]. 汪福荣. 护患有效沟通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积极作用[J]. 吉林医学, 2012, 33(30): 6681-6681.

[5]. 刘丽华. 浅析现代护理模式的护患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 2012, 39(10): 115-117.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7篇

论文关键词:心理引导,心理特征,引导方法,注意问题



心理引导就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等理论,根据病患面临的问题,对护理对象心理所进行的帮助、指导和服务,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心理引导是医疗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护患之间的心理引导,主要是通过沟通的形式来完成的。能否准确地把握心理引导对象的心理特点,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引导的基本要求,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心理引导应注重病患的心理特征



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在所患疾病,年龄、性别和性格等方面会有所不同,这必然会导致他们心理特点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人员就需要熟悉和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把握好心理引导的方法和尺度,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加强与病患的沟通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情感,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因而把握好病患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心理引导的基础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分为胆汁型和多血型,黏液型和抑郁型等病人类型。一般而言,胆汁型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多血型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情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黏液型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抑郁型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上述中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比较难以沟通、配合治疗,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理引导。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引导时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们主要从病人的气质特征来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心理引导来帮助病人战胜病魔。



三、正确运用心理引导的方法



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应结合不同病患的心理特征,了解掌握病患的气质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为病患排忧解难,达到争取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一)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病人的交谈来进行的心理引导,其主要包括与病患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护理人员主要是通过运用语言沟通的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



1、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生病总是一件令人时沮丧事情,患者在这个时候是最需要安慰。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个时段用安慰性的语言进行引导,帮助病人克服病魔的缠绕,最终恢复健康。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护理人员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特征,寻找不同的安慰性语言的来进行心理引导。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气质特征,巧用安慰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针对胆汁型的病患,采用安慰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事业心很强的胆汁型中年或青年的病人,进行护理时可以对他们这样说:“不用害怕,你这么年轻,只要好好的配合治疗,很快就会康复的,不会影响你的事业发展的。”如对牵挂丈夫、孩子的抑郁型女病人,我们可以说:“您要安心养病,他们会照料好自己的,其实有不少孩子,当大人不在的时候更懂事。”对于病程较长的抑郁型病人,可对他们说:“既来之,则安之,吃好、睡好、心宽,只要你对我们有信心,病会慢慢好起来的。”



2、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入院治疗的病人一般心理都比较脆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病人一定鼓励,对于调动病人积极与疾病作斗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例如,对新入院的胆汁型病人我们应该采用这样的说法:“我们这里经常治你这种病,比您重得多的都治好了,您这病一定能很快治好!”可以消除其对病魔的恐惧,避免其情绪无端失控。如护士在遇到一位即将分娩的抑郁型产妇时,产妇由于恐惧、加上宫缩阵痛、其他待产产妇的呻吟,心情坏到了极点,痛不欲生。护士可以轻轻地抚摸着这位待产妇隆起的肚子,同情地说:“再忍一忍,过了这一关做了妈妈就好了”。分娩的产妇会产生莫大的鼓舞。对病程中期的黏液型或抑郁型病人则说:“治病总得有个过程,贵在坚持,不坚持怎么看到胜利呢”。对即将出院的抑郁型或黏液型病人可说:“出院后要稍加休息,您肯定能做好原来的工作!”



3、妙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一般而言,对于抑郁型的病人我们应多采用暗示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效果会较好些。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可以使病人有意无意地在心理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刺激。比如,看到病人精神比较好,就暗示说:“看来你气色越来越好,这说明治疗很有疗效。”对挑选医生治病的病人说:“别看某某医生年轻,可他治你这种病还真有经验。”给病人送药时说:“大家都说这种药效果很好,您吃了也肯定会见效。”



4、活用指令性语言来进行心理引导



有时对有的病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动作和规定,护士指令性的语言也是必须的。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不用气质特征的病人和不同工作情况。比如,在做精细的处置时,针对多血型,黏液型的病人就应该用指令性的语言——“不许动”等;针对胆汁型、抑郁型就要语气略为舒缓一些的语言——“保持姿势,不要乱动,否则容易出错”。护士在表达这种言语时,要显示出相当的权威性来。



(二)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



运用非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就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运用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等技巧来引导病患配合治疗。护士应结合病患的气质特征,运用非语言沟通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引导,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除了要善于运用语言沟通进行心理引导以外,还要善于在行为、仪表和仪态等方面进行心理引导,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引导的作用。



四、运用心理引导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与病人交流要多采用美好的语言



在交谈中多用安慰、鼓励和积极向上的语言,切忌一些敏感的话题和不吉利的词语;说话不但要注意上述几种方式,还要因人因病采用不同的谈话技巧。胆汁型的病人喜欢说话开门见山,抑郁型喜欢慢条斯理,黏液型的人喜欢言语合乎逻辑,多血型的病人喜欢言语富有风趣,护士的言语要与之相适应。对急性或很痛苦的病人,言语要少,要深沉,给予深切的同情;对胆汁型病人,言语则以顺从为宜。



(二)为病人护理时要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



对于胆汁型的病人而言,在护理时就应该多采用商量性语气,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令病人反感;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他们一般比较敏感,心理比较脆弱,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多用安慰性的语言外,还要注意不能流露出事不管己的态度等等。



(三)灵活应对谈语的内容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时都应要使用婉转的语调来尽可能满足病患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胆汁型的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而对于抑郁型的病人而言,就尽量不要直接拒之,更要耐心解释和疏导,并可以根据情况把谈语的内容转移到其他方面去。



(四)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



无论是何种气质的病人,都要避免对他们使用伤害性语言。特别对于胆汁型和抑郁型的病人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上述类型病患的伤害性语言刺激,很易引起或加重此类病患的病情。例如,医务人员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可以导致严重的医原性疾病,一声恶语可以使冠心病发作甚至猝死。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8篇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36-0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由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差,在陌生的医院环境中,加上穿白大衣的医务人员给孩子带来恐惧和不安,父母或其亲属则是患儿最可依偎的保护者,为使孩子安心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必须要取得患儿父母或亲属的支持理解,医护人员沟通的主要对象往往为患儿家属。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层次各行各业的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有不同的要求。父母格外的紧张、焦虑,会夸大患儿病情,从而对医护人员提出一些过高要求。因此,儿科经常是满意度低、医疗纠纷多发的部门,护理难度相对较大。。为此,需要掌握应用一些沟通技巧

1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是沟通的前提

与患儿沟通的任务是要帮助患儿适应环境,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而小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要做到有效沟通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1]。

1.1 儿童的心理特点

1.1.1 2岁以前 通过以母爱为中心的育儿方式,儿童获得了舒适感和安全感,进而对周围环境有了基本信任感。儿童在4岁以前十分依恋父母,易产生母子分离性焦虑。

1.1.2 从4岁起 开始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和学习判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游戏是此阶段儿童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模仿成人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

1.1.3 进入学龄期 学龄期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和他人的希望,赞赏则产生成功感,批评则有失败感,从而通过勤奋获得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成功,克服自卑感。

1.2 要熟悉患儿的心理反应 一般而言,6个月~4周岁婴幼儿对住院诊治的心理反应最为强烈,4岁以上儿童对生病的概念有所了解,学龄儿童可能会担心成绩因生病而下降。患儿常常表现如下几种典型的心理反应。

1.2.1 分离性焦虑 主要表现在婴幼儿因生病与自己最熟悉的人分开,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1.2.2 恐惧不安 这是绝大多数患儿的心理反应。表现为不合作、哭闹、逃跑等。

1.2.3 反抗 这种类型多表现在家庭溺爱性儿童。表现形式为对护士愤怒、摔东西、抗拒治疗等。

1.2.4 抑郁自卑 主要表现在长期生病,如肾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等学龄期患儿。表现为沉默寡言、唉声叹气、拒绝探视等。

2 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2]

2.1 语言性沟通 即通过说话利用词语进行沟通,是最直接有效的沟通方式,儿科护士要多采用安慰性、解释性、鼓励性及礼貌性语言。

2.1.1 良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要热情迎接新患儿,主动向患儿及亲属做自我介绍,备好病床单元,亲自将患儿送到病床。通过和蔼亲切的语言来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陌生、恐惧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护、患、陪之间的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2.1.2 全方位的护理宣教要贯穿于住院的全过程 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实用性。语言要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可配合知识卡片、宣传画册来提高宣教效果。提倡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早吸吮多接触,防红臀、脐炎,指导产妇产后锻炼、人工挤奶。指导4个月以上患儿的父母添加辅食及餐具常规消毒的方法,宣传科学的生育观、育儿观,摒弃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2.1.3 解释工作的重要性 有些患儿家属担心一些检查和治疗会给患儿带来痛苦,故不予配合。此时,护士必须主动耐心地解释,有问必答,使家属了解治疗、检查的目的、疾病的恢复需要的过程等。如家属对于疾病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体征有疑问,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给予讲解,解决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问题,消除家属疑虑。

2.1.4 对家长要预见性沟通 首先要对家长的焦虑表示理解,并表达出愿意想方设法为他解决问题的意愿;如肥胖、年龄小、血管细、脱水等原因血管不易穿刺时提前进行预见流,解释不易穿刺成功的原因;应用刺激性药物前如阿奇霉素对消化道有刺激,可引起恶心、呕吐,钾盐可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等,提前告知家长,家长也会表示理解和积极配合。

2.2 非语言性沟通 这是不使用词语而借助动作、手势、眼神、表情等表达思想感情、观点、目的用意的沟通[3]

2.2.1 表情的应用。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的表情和蔼可亲,仪表整洁端庄,会让患儿及家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因此,在临床护理中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2 娴熟轻巧的操作 头皮针穿刺要一针见血,这是增加信任感最重要的方式。

2.2.3 身体姿势与空间距离的应用 适时的应用点头、手势等,配合适宜的空间距离(皮肤护理亲昵距离约15 cm,常规宣教为1.2~3.7 m)[4],可提高护理效果。

2.2.4 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必须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床铺平整、清洁。医护人员要教会婴幼儿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如何换尿布,如何保持皮肤清洁)、添加辅助食品方案、餐具消毒等正确科学的方法,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同时教育患儿家属不能娇惯小孩,要训练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帮助诱导改正不良习惯,让孩子心身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 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护士既要做患儿及家属的“熟人”,又要做患儿及家属的“专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如果护士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就无法取得病人的信任,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华明,杨芳.儿科护士如何与患儿沟通.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 2(12):1145.

[2] 罗海芬.交流技巧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0,6(4):308.

护患沟通的特征第9篇

闭锁综合征又称脑桥性假性昏迷或闭锁症候群,是由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使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四肢全瘫、面瘫、语言和吞咽功能丧失等,但患者意识和理解能力却无影响,眼球可垂直运动等[1-3]。后期还可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和肺炎等多种并发症,从而为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4]。在闭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上,主要以营养神经为主。但由于患者病情各异,尤其理解能力并未丧失,因此闭锁综合征患者往往存有巨大的心理负担。为此对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方法,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治疗的闭锁综合征患者21例作为护理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核磁共振成像证实确诊的闭锁综合征患者;②首次治疗的患者且个人资料完整;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转院的患者;②放弃治疗或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等。根据患者治疗时间不同,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1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中男7例,女3例;患者年龄51~73岁,平均(62.2±7.7)岁;其中8例为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2例为脑桥基底部出血患者。观察组中男8例,女3例;患者年龄52~77岁,平均(62.6±8.2)岁;其中9例为脑桥基底部梗死患者,2例为脑桥基底部出血患者。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如每间隔2h检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情况等。及时为患者变换体位,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加强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干预,当患者出现痰鸣音时,及时吸痰,以有效预防肺炎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必要的营养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增加心理护理的环节,具体如下。①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闭锁综合征患者虽然四肢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丧失,但理解能力正常,且眼球可垂直运动。根据患者的以上特点,护士先制作高兴、愤怒、悲伤和抑郁等与心理护理相关的图片卡片。然后通过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的方式,如睁眼和闭眼分别表示是或者否等,建立有效的沟通途径。②分析患者的心理特点。护士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以准确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心理和性格特点等,以此作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基础。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护士按着第1环节确定的沟通方式,明确患者每日的心理现状。④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护士根据第2环节对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患者心理状态为悲观,性格特点为内向。则护士在心理护理过程中,详细向患者讲解闭锁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方法,重点采取举例的方式,如某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护理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态。⑤心理护理效果评估。当本次心理护理服务结束后,护士同样与患者采取眼神交流的方式,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如睁眼表示心理护理效果好,闭眼表示护理效果差等。然后护士根据患者的反馈结果,对下次心理护理服务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有效调整。

1.3观察标准

①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以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为标准进行评分;②患者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护理技能操作、护患沟通、护理响应时间、心理关怀和综合护理等。

2结果

2.1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分别为(34.7±7.3)分和(26.1±6.2)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分别为(35.0±7,0)分和(20.5±5.8)分,观察组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患者家属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两组患者对护理响应时间方面满意情况无差异(P>0.05);但在护理技能操作、护患沟通、心理关怀和综合护理等方面满意情况比较,观察组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闭锁综合征是由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使脑桥基底部双侧梗塞所致的一种疾病。该病虽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患者的健康威胁却十分严重[5]。患者发病后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等基本丧失,但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却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对于闭锁综合征患者来说,除了针对疾病本身展开治疗外,必须对患者开展合理的心理干预,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对闭锁综合征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更为理想,同时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也更为满意,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宇,王兆霞.16例老年闭锁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12):1055-1056.

[2]黄梅.11例闭锁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3):753.

[3]张帆,邢效如.闭锁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5):56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