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6:14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新生儿;麻疹;护理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柯氏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等表现。我国自1965年普遍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目前已成功控制该病的大流行,但在近两年渭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麻疹在发病季节病例数明显上升,年龄一般在6个月~成人,2009年3月收治1例24 d新生儿麻疹合并肺炎,为使大家做好麻疹的早期预防,防止大流行,并做好麻疹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介绍:患儿,男,24 d,以“发热咳嗽2 d,出皮疹1 d”之代诉入院,系1胎1产,足月顺产。医院新法接生,生后无窒息,哭声大,羊水胎盘无异常,生后前18 d母乳喂养,18 d后因母患“麻疹”改为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患儿其母生产后10 d出现高热、皮疹、确诊麻疹后经治疗回家。患儿于生后24 d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左右,伴咳嗽、喉中有痰、呛奶、频繁吐奶,7~8次/d,非喷射状,呕吐物为内容物,哭声大,颜面躯干及四肢可见较密集针尖大小的红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色,眼角膜稍充血,口唇干燥,口腔黏膜粗糙,麻疹黏膜斑(+),咽稍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散在湿鸣,经诊断后确诊为麻疹合并新生儿肺炎收住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WBC 4.0×109/L,GR 27.2%,LY 66.4%,HGB 122 g/L尿常规示:(-)粪常规示:黄色糊状便,脂肪球(+),胸部拍片:肺纹理增重示:肺炎。入院后给予呼吸道隔离,静脉滴注10%葡萄糖100 ml加10%浓氯化钠2 ml静脉推注西力欣0.2 g,2次/d,10%葡萄糖5 ml加沐舒坦15 mg静脉推注,2次/d,每次注射时间不少于5 min,促进痰液排除等对症治疗4 d,痊愈出院[1]。

2 护理

2.1  高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散包降温或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用少量退热剂,如甜倩、扑热息痛等药物,用药后半小时测温1次,观察病情,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服,忌用淳浴,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

2.2  眼睛护理(合并眼结膜炎):经调查认为麻疹的发生和Vit A缺乏有重要联系,在麻疹患儿血清中Vit A含量低于0.35微克分子,就有很高的使角膜发生溃疡的危险性,发生角膜干燥症,应注意居室要安静,通风,光线柔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患儿眼睛。由于眼部分泌物多,以致结痂,使眼不能睁开,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清洗,3~4次/d,然后外涂金霉素眼膏或抗生素眼液。

2.3  肺炎护理(合并症):患儿出现咳嗽明显加重、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嗜睡、吐泡沫等症状,是并发肺炎表现。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免受凉。要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由于吃奶时加重气喘,所以不要用奶瓶喂奶,应用小勺喂,喂后将患儿竖起于肩部,轻拍背部,以防溢奶。注意观察鼻腔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已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遵医嘱给吸氧或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在保温情况下每天用温水擦浴更衣1次(禁用肥皂),应注意臀部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臀部并擦干,外涂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如疹透不畅,可用香菜煎水后服,并用此抹身,以促进血循环和透疹,并防止烫伤。为预防口腔炎,每天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d,以防口腔继发感染。

3 预防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初次接种年龄为8个月,7岁时应复种1次。目前原有的免疫程序已有所调整,即对育龄妇女增加1次麻疹疫苗接种,以减少新生儿麻疹发病率。近年来在儿童时期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母亲到妊娠期,体内抗体已明显下降或消失,孩子就不能从母体获得对麻疹的先天性免疫力。所以在6个月以内仍有感染麻疹病毒的可能,一旦患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提醒保健单位及社区医疗机构,对准母亲应做好麻疹疫苗的复种及有麻疹的产妇提早隔离,防止患病后的母子传染及医院内的交叉传染。对接触过麻疹的健康儿童,可做麻疹疫苗的接种及遵医嘱给予免疫制剂的使用。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2篇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主要策略。但由于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仍存在工作薄弱的乡(镇)、村,且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人口等特殊人群接种工作难度较大等原因,麻疹控制工作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今年上半年我县部分乡村发生了散发的麻疹病例,与年麻疹发病率实现1/100万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消除麻疹已成为当前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又一重大挑战。为贯彻落实《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加速消除麻疹工作进程,努力实现年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根据市卫生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年市消除麻诊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字〔〕41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原则

消除麻疹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提高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疫情等策略和措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目标

年,力争全县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通过消除麻疹工作促进我县免疫规划工作发展。

(三)工作指标

到年:

1、巩固和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2、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100%,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98%以上;

3、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

4、麻疹暴发疫情调查率和血清学确诊率均达到100%;

5、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0%以上,所有确诊麻疹病例须经过实验室诊断;

6、完善县级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并达到WHO认证标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年,全县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夯实常规免疫基础,消除免疫空白。

1、在全县所有接生单位和乡级接种门诊建立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推广“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新模式,新模式规范运行率100%。

2、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保证漏种儿童及时得到疫苗补种。

4、完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运输车辆、冷库的更新装备。

5、在全县范围内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6、加快“星级门诊”建设工作进度,全县50%以上的乡级接种门诊达到A级。

(二)年,组织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提高儿童免疫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95%以上。

2、完成乡级接种单位储存疫苗用冷链设备的更新装备。

3、对所有在校高中生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4、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年,继续开展常规免疫落实年活动,巩固儿童免疫高接种率水平。

1、继续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2、在全县范围开展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3、继续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三、策略和技术措施

(一)免疫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应达到并保持在95%的水平。提高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是基础,可以通过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措施实现。

1、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确保高水平接种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服务人口多、服务半径大、道路交通不发达的地区,可增设预防接种门诊。所有乡级预防接种门诊要执行日接种制度,以严格落实“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的预防接种管理模式为主要措施和手段,保证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8%以上,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承担预防接种服务工作的机构和单位,应定期对常规免疫接种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低接种率和免疫空白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率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的地区,应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改进。

2、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县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县中小学、托幼机构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和《县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原则》及时对漏种儿童进行补种,确保漏种儿童获得及时的免疫服务。

3、做好重点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根据麻疹流行特点,在发病率较高的乡村或者发病风险较高的单位,适时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接种。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相应的对策,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服务形式,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落实《市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查漏补种工作,保证其与本地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加强对新入学高中学生、农民工聚集区域的麻疹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评价,及时做好相应人群的预防接种,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适时组织开展全县范围8月龄—14岁儿童、在校高中学生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按照“自愿、免费”原则,对准备怀孕的妇女接种麻风疫苗。

(二)监测管理

开展疫情监测,加强预测预警,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1、做好常规报告工作。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或疑似麻疹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报告。

2、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监测,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发生麻疹暴发时应重点做好疫情的监测。

3、建立和完善麻疹实验室网络。建立和完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网络,定期开展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和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评价人群免疫状况和免疫效果。

4、开展麻疹疫情的预测预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视和分析,及时发现暴发疫情。同时要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资料、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三)暴发疫情控制

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暴发是相对的,只要麻疹发病超过平常水平即认为是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时,应视为暴发疫情,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核实疫情,明确诊断。县级以上调查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开展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

2、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当发生麻疹暴发时,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要开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对当地医疗机构和社区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

3、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当发生麻疹暴发后,对患者居住地周围的易感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厂矿、大型施工工地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5、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县卫生局要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情发生时的疫源地(包括病家)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处理。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接种麻疹疫苗。

(四)加强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无含麻疹成份疫苗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

(五)预防医院感染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六)开展健康教育

把麻疹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我县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保障经费投入

消除麻疹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要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二)建立协调机制,密切部门合作

县卫生、发改、教育、财政、食药监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免疫规划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消除麻疹工作。县财政局要落实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工作经费。县教育局要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负责做好在校学生疫苗接种的现场组织工作。其它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消除麻疹相关工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县卫生局要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岗前培训和再教育等方式,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从事免疫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人员,逐级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和技能考核,提高免疫规划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医疗机构麻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强化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

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传播媒体,广泛开展麻疹防治知识和消除麻疹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小儿麻疹;医院感染管理;预防;病症原理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且易并发肺炎,多发于儿童。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弟以及皮疹等,严重影响着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严重时,局部可呈爆发流行,随着我国人口基数及人口量的不断增加,麻醉的发病率也正逐年上升,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本次研究对县人民医院2013年4月~2014年9月收治的37例儿童麻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小儿麻疹预防与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现将研究结果与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儿童患者共37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在6个月~10岁,平均年龄(15.6±0.3)岁,病程0~2个月,平均病程(1.2±0.2),体温38.1~40.5℃,平均体温(38.6±1.3)℃,持续高温2~10d,平均持续高温(5.2±1.6)d。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儿童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麻醉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前瞻性特征,对收治的小儿麻疹病患采取空气及飞沫隔离相关措施,防治医院感染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P

2结果

患病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1~6月,共有麻疹患者20例,占总比例54%;27例患儿有门诊就诊史;13例患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占总数的35.1%,在治疗的过程中,3例儿童患者因暴露在医院的次数过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10例患者出现喉炎病症,合并肺炎3例、EB病毒感染患者1例,分别占总数8.1%、2.7%。在实验室采用ELISA法对麻疹IgM抗体进行检测,在37例患者中有12例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25例患者为阴性。

3讨论

麻疹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危害极大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全球每年因麻疹丧命的儿童患者可高达800万[1],已将其列为计划消灭的传染病。随着计划免疫工程的开展,麻疹病蔓延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儿童缺乏免疫抗体,麻疹患者并发症情况依然不容小觑。

自麻疹病毒活以免在我国普种后,其麻疹发病率下降了95.0%,其并发症率也随之下降,但是,由于麻疹疫苗初种过早时,将会影响到母体胎传的麻疹免疫应答,而过晚又会增加儿童麻疹的发病率,丧失了麻疹疫苗的预防作用,因此,何时给予儿童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一直是一个争议性话题。有相关研究者从我国育龄女性年龄及儿童与母体所含血清麻疹抗体水平的情况出发,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小于7月的婴儿及其母体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均较低,因此,其建议可对年龄为6个月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初种,并于1年后进行麻醉疫苗复种,对于患有麻疹的育龄女性,则应给予常规接种减毒活疫苗,以此增强胎传抗体,从而有效降低儿童的麻疹发病率。实践证明,为儿童进行二次接种能显著降低儿童麻醉的发病率,因此,应及时的对易感儿童进行麻醉疫苗复种[2]。

在本次研究中,患病高发期麻疹患者有20例;27例患儿有门诊就诊史;13例患儿没有接种麻疹疫苗;3例儿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因此,针对麻疹病情,在医院感染的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做好麻疹预检分诊。在患者发病前的1~3w,暴露在医院的次数过多,受并发症危险的程度越大。所以要求在院内需要严格遵守预检分诊的制度,制定合理的就诊程序;②病例处置须规范。医院感染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诱因,避免医院感染对控制麻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旦发现有麻疹病例出现,应根据相关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立即进行空气和飞沫隔离,对于已治疗痊愈儿童患者所居住过的病房,应及时进行终末处理[3];③做好防护工作。医院内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免疫接种,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须做好呼吸道的防护措施,正确穿戴医用外科衣服及口罩,并在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若发现医护人员出现麻疹相关症状或类似症状,则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④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这一工作能够从根本上预防麻疹病情的发生,一般6~8个月的婴儿在母亲抗体的影响下,受麻疹侵袭的机率较小,所以发病率较低;⑤保护易感染群体。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或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应尽可能的与麻疹儿童患者接触,对于感染的儿童患者,则应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在整个小儿麻疹工作中,尤其要重视小月龄婴儿麻疹的预防工作,加强家属对麻醉的认知,以此配合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防护工作及感染管理的强度,做好疫苗的接种,有利于预防小儿麻疹感染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费琰,朱勇根.106例婴儿麻疹临床特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3,40(5):358-359.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4篇

现将《*市卫生局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榕卫函〔20*〕83号)转发给你们,为加强我市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麻疹控制工作的领导,把麻疹防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组织对本辖区的麻疹疫情和常规免疫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狠抓落实,减少麻疹病例的发生,防止疫情暴发。

二、加强监测,做到“五早”。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贯彻,加强以麻疹为主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报告麻疹疫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和标本采集和送检。对发生的疫情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有麻疹暴发的苗头,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隔离,同时实施相应的免疫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 儿童;麻疹合并重型肺炎;病症观察;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3-02

麻疹是一种儿童时期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红色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粘膜斑等等。麻疹的并发症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有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其中,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本次调查将某医院自2010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麻疹合并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统计和讨论,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患有麻疹合并肺炎的儿童80例。所有患儿的年龄大约在3个月-8岁之间;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44例。在麻疹疫苗接种方面,有35例患儿具备明确的接种史,有27例患儿没有接种过任何麻疹疫苗,有18例患儿的疫苗接种史不明确。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的判断以及X线胸片检查的结果证实,80例患儿均患有麻疹合并肺炎。

1.2 方法 对8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在住院之后,均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并主要对包括呼吸道症状、降温等进行处理和治疗。

1.3 观察标准

1.3.1 治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斑丘疹等)完全消失,并且保持4周以没有出现复发迹象。

1.3.2 显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1.3.3 有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1.3.4 无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不明显。

1.3.5 总有效=有效+显效+治愈。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当P

2 结 果

2.1 特点分析 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都存在全身斑丘疹、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其中,全身出现斑丘疹症状的有43例,咳嗽症状有56例,发热症状的有80例。比较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治疗,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有74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率。其中,发热症状全部消失,咳嗽症状有53例治疗效果明显,斑丘疹症状有41例治疗效果明显,其总治愈率分别为100%,94.64%,95.35%。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观察

3.1 加强基础护理

3.1.1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宜。通常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23℃,湿度保持在50%-60%。切忌过冷过热。

3.1.2 加强五官护理

3.1.2.1 眼 由于麻疹患者的眼部症状相对明显(临床表现为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等),再加上眼部时常会由于分泌物的干结而出现眼睑粘着,导致患儿在用手搓揉眼部时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必须注重对患儿眼部的护理。同时使用2%-4%硼酸或者生理盐水对患儿眼部进行每日的定时冲洗,并用金霉素眼膏进行涂抹。

3.1.2.2 耳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短,位置低平,当患儿咳嗽时,极容易将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呛入到鼓室中,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必须要加强患儿耳部的护理。通常是采取侧卧的进行喂食,在服药时不能捏鼻强喂,并注意保持患儿外耳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当引发中耳炎时,护理人员可以用3%的双氧水对外耳道进行反复的冲洗,并用棉签擦拭干净,然后在滴入0.25%的氯霉素液。

3.1.2.3 鼻 麻疹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常常会干痂导致鼻道的阻塞,影响到患儿的呼吸和通气,导致鼻窦、鼻腔以及中耳的感染、化脓。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注意对患儿鼻腔分泌物的清除,保持患儿鼻道的畅通。当鼻塞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想鼻腔内滴入0.5%-1%的麻黄素。

3.1.3 由于患儿在高热后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营养低下等症状,且口腔中的致病菌会迅速的繁殖,诱发各种口腔炎的产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通常是用生理盐水、2%苏打水或1B5000呋喃西林对患儿进行漱口,漱口次数一般是每天3-4次。并用甘油、石蜡油等对口唇进行涂抹保护,出现口腔溃疡症状的,可以用冰硼散进行涂覆。

3.2 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

3.2.1 注意呼吸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的改变情况,当呼吸出现过快或过慢现象时,就表示有可能出现呼吸的衰竭症状。

3.2.2 注意体温变化的情况 在患儿出疹期间,护理人员要保持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以防止患儿因高热出现惊厥。同时,可以通过利用湿温毛巾等对患儿额部进行敷盖,已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切记用冰袋、酒精、药物等进行降温,以免患儿因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影响到皮疹的透发。

3.2.3 注意心率变化的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麻疹患儿的、烦燥、气急、面色苍白、紫绀等情况,并及时的查明原因,以避免因心率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现象的发生。

3.2.4 注意皮疹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皮疹的分布、色泽、透出和隐退等现象的变化情况。当皮疹颜色呈红紫暗色或艳红色时,就容易导致肺炎或喉炎等并发症的产生;当皮疹的颜色呈黑斑、色黄或色淡症状时,就表示患儿的病情出现加重趋势;当皮疹出现在耳廊部位时,表示预后效果理想;当皮疹呈现突然的色褪或隐退,并同时伴有皮肤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表示肺炎症状出现迅速的恶化或者是患者循环系统的衰竭,这时就必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 讨 论

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的临床症状多是发热、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对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和降低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因此,应该将护理干预在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柳珍.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90-91.

[2] 朱洪琪,郭晶平.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0(04):1225-1226.

[3] 赵元桂.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14(09):1622-1623.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6篇

【关键词】 风疹; 麻疹; 护理干预; 预防; 影响

doi:10.14033/ki.cfmr.2017.15.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65-02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gnition of Measles and Rubella Prevention for Perinatal Pregnant Women/WEN Rui-f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5):65-66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gnition of measles and rubella prevention for perinatal pregnant women.Method:90 cases of perinatal pregnant women took pre-pregnancy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divided into general group(45 cases) and prevention group(45 cases) randomly.The gener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inspection and hospi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while the women in the prevention group received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knowledge related measles and rubella diseases.The understanding and satisfaction towards measles and rubella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Result:The pregnant women in the general group had a relatively lower index score in terms of the understanding,prevention,transmission rout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ccination,while higher in prevention group(P

【Key words】 Rubella; Measles;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vention;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Huidong People’s Hospital,Huidong 516300,China

麻疹c风疹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传播性较强,疾病容易出现爆发性流行,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患者一旦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且麻疹消退后会留下印记。此种疾病一般会伴有较为严重并发症,临床暂时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一般以预防为主[1]。风疹是一种发作较急的呼吸道传染病,可分为先天与后天感染型,此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林巴结肿大等,儿童发病较为多见。而处于围孕期妇女一旦感染风疹病毒后,不会显现明显反应,此种病毒可直接感染胎儿,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可以引发畸形,因此,孕前妇女,告知其针对上述两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风疹与麻疹均无特异性药物治疗,只能通过早期预防与接种干预而降低其发生率[2-3]。本文研究护理干预对围孕期妇女孕前麻疹和风疹防治认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孕前检查的90例妇女随机划分为一般组(45例)与防治组(45例)。一般组年龄(28.4±3.9)岁,防治组年龄(25.4±2.0)岁。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对象均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孕前检查,结果显示为健康;本次研究已经取得就诊者本人同意,并表示配合。排除有交流障碍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一般组就诊者接受常规孕前身体检查,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备孕,告知其围孕期应摄入必要维生素,目前大多数人存在一定认知误区,认为怀孕后定期遵医嘱进行产检与孕期保健即可,这是一种错误信息。而临床医师建议夫妻双方备孕开始前半年即可开始注意保健,需及时检查夫妻双方机体情况,改掉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坚持健康饮食,积极为备孕做准备。孕前三个月妇女应在医师建议下及时补充叶酸,且应在围孕期进行遗传病筛查工作,确定夫妻双方均为最适宜的生育状态,完成备孕工作,做好各种传染病防治讲解。防治组重点针对麻疹、风疹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包括:(1)患者来院接受孕前检查时,医护人员应对其进行麻疹、风疹等相关知识指导,向患者发放传染病宣传手册,并及时判断其知识掌握情况,孕前检查结束后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工作。双方进行面对面交流,告知就诊人员目前社会麻疹与风疹的感染控制现状,以及防治重点,疾病危害性等,告知其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健康行为方式,告知其围孕期饮食原则,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其疾病预防意识,护患保持良好沟通,医师应及时倾听患者疑问,帮助其解答相关问题,做好相应指导工作,让患者主动参与到防治工作中并积极配合[4]。(2)患者定期来院体检,护理人员可抓住机会,对患者进行情景教学,带领患者进入科室多媒体教室,为其讲解麻疹及风疹感染知识,为就诊者讲解孕前防治工作重要性。详细说明两组疾病的病毒感染途径、疫苗接种及其他注意事项等知识,可为就诊者列举真实病例。(3)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接种后干预护理,告知患者进行孕前接种,可让患者产生抗体,机体有主动免疫力,通过此种方法降低胎儿感染与妊娠期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对就诊者讲解疫苗接种护理要点,提高围孕期妇女对麻疹预防工作的理解[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于麻疹、风疹防治知识的掌握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完全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完全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疾病预防知识了解情况观察

一般组疾病预防知识了解评分较低,防治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防治护理的满意情况

一般组满意度低于防治组,防治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孕期指夫妻双方准备怀孕前的一段准备时间,主要包括妇女心理准备、机体营养、生活健康行为等方面,做好此阶段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嘱咐患者及时补充营养素,包括叶酸、碘和铁,同时做好高发传染病预防措施[6]。

有报道发现,针对围孕期妇女进行早期健康检查与健康知识宣教工作,大部分患者对麻疹与风疹防治知识了解程度较高且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7],本文得出一般组接受普通孕前检查与知识宣教,大部分患者对于麻疹等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度不够,患者满意度较低;防治组对就诊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告知其麻疹与风疹预防知识,大部分患者对于疾病了解度较高且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围孕期妇女进行麻疹与风疹防治知识宣教,做好防治护理,大部分患者相关知识了解度较高,且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丁玉柱,金辉,陈盼盼,等.母亲孕前3个月接种麻疹疫苗对新生儿麻疹抗体免疫效果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2015,9(4):269,271.

[2]李永成,高志刚,张颖,等.母亲接种麻疹疫苗对婴儿首针麻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4,32(1):18-21.

[3]张雁来,李艳玲,刘春威,等.妊娠期妇女过敏原检测及指导干预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34,36.

[4]张莉,高春明,李文静,等.59例成人麻疹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562-1564.

[5]夏s,温正旺,刘琦,等.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6,34(4):227-231.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麻疹;临床特征;并发症;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 。传染性极强,易造成流行,且多发于儿童。自1963年起麻疹疫苗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使麻疹流行情况大为改观,发病率直线下降。近年来麻疹患者有增多趋势,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我科自2007年4月至8月共收治74例麻疹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麻疹患者。其中男35例,女39例,年龄83 d~3岁,有麻疹疫苗接种史1例(占1.35%),接种史不祥20例(占27.02%),无接种史53例(占71.62%)。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7℃之间,发热高峰期均在出现皮疹的第2~3天,热程5~11 d;均有较典型的皮疹、出诊顺序、口腔黏膜斑以及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实验室检查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

1.3 并发症 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心肌损害、腹泻、肝功能受损。

2 护理

2.1 做好消毒隔离 因麻疹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上感、急性咽喉炎、发热性疾病等。忽视了早期隔离,一旦确诊应立即转入传染区隔离。病室应保持清洁,通风,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d,医护人员必须注意戴口罩,穿隔离衣,洗手等防护措施。密切接触者应作好接触后的检疫,并同时做好人工自动免疫。

2.2 高热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4 h测体温1次。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用酒精、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体温<39℃时,不宜用退热药,仅嘱患者多饮水,以防体温骤然下降影响出疹,出现其他并发症;体温>40℃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应用剂计量退热剂。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

2.3 皮肤、眼及口腔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多时 及时更换衣裤,禁用肥皂及刺激性药物涂擦皮肤,修剪指甲,局部忌搔抓以防皮肤继发感染。保持眼部卫生,避免强光刺激,分泌物多时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水洗眼,角膜干燥时可予金霉素眼膏涂抹,结膜炎者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3~4次,若有口腔溃疡者给予西瓜霜喷涂。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并发肺炎的护理表现为出疹后高热持续不退,呼吸加快,X线胸片证实。因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剧烈持续咳嗽者给予适当镇咳药。加强巡视,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胸闷、气促、口唇紫绀者及时予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

2.4.2 并发心肌损害的护理 嘱患者安静卧床,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测,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防止心力衰竭。

2.4.3 并发腹泻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大便颜色、性状和量,严格记录出入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观察有无口渴、烦躁等症状,防止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注意肛周皮肤、黏膜的护理,便后用温水清洗,严重时涂石蜡油保护。

2.4.4 并发肝功能损害的护理 嘱患者卧床休息,监测肝功能情况,观察有无厌油腻,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有无黄疸;注意复查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5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成人患麻疹后容易出现紧张、恐惧感,担心自己的容貌受损,要向患者介绍麻疹的特征及治疗和预后,告诉患者单纯的麻疹预后好,皮疹退后一周左右脱屑,无色素沉着,使患者的压力有所减轻,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应针对传染病的特点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尽快到当地部门接种,防止麻疹的大流行。

3 讨论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麻疹;暴发;流行病学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727-03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为了探讨我市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进一步控制及消除麻疹,现将我市2006年1~6月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2006年麻疹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库,由雷州市疾控中心提供,人口资料来自雷州市统计局公布资料。

1.2 调查方法:用统一制定的麻疹病例调查表对所有病例个案逐户细查发病情况、接种史、麻疹既往史以及人口资料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抗体捕捉法检测病人的麻疹和风疹IgM抗体。

1.3 麻疹诊断标准:根据GB159983-1995《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的诊断标准,免疫史判定以接种卡、接种证或儿童监护人提供为准。

1.4 爆发定义:以村、居委会、集体机构等为单位,21 d内发生≥3例麻疹病人。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2006年1~6月共报告发病117例,其中临床诊断84例,实验室诊断33例。发病率为7.80/10万,死亡1例。其呈散发与暴发同时流行。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地区分布:雷州市24个乡镇除北和、东里、流沙、覃斗镇外,其它镇均有病例发生。其中以雷城镇发病最高24例,罹患率20.51%;附城镇13例次之,罹患率11.11%;第三是杨家镇和英利镇均为11例,罹患率9.40%。见表1。

2.2.2 时间分布:每月均有病例报告,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共发病108例,占92.31%。1月和 2月的病例数均在5例以下,3月突增到20例, 5月达到发病最高峰(33例),占28.21%,见表2。

2.2.3 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发病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33岁。发病最多为0~5岁组,共65例,占55.56%;其次为5~10组35例,占29.91%;第三为10~15岁组12例,占10.26%。其中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不同年龄组麻疹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3。(2)职业分布: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47例占40.17%,托幼儿童和学生各33例,各占28.21%,其它4例占3.41%。见表4。(3)户籍分布:对117例病例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本地人口117例,占100%。

2.3 免疫接种史情况:所有的麻疹病例中,有麻疹基础免疫接种记录(接种证或接种卡)可查者32例,占27.35%;无或免疫史不详者85例,占72.65%;麻疹加强免疫无或不详者103例,占88.03%,见表1。

2.4 疫情暴况

2.4.1 暴况:麻疹流行期间发生局部暴发疫情有5起,发病23例,占报告总数的19.66%。时间分布为:1月份1起、3月份1起、5月份2起、6月份1起。麻疹暴发疫情的乡镇为:附城4例、调风5例、纪家3例、英利6例、松竹5例。暴发疫情持续时间最短5天,最长16天。

2.4.2 临床表现:23例暴发病人均有发热,体温>38.5 ℃的高热率86.96%,平均发热4.72天,从耳后、面部至躯干四肢顺序先后出疹者占86.96%,退疹后65.22%留有色素沉着斑。其中,咳嗽95.65%,结膜炎82.61%,流泪、鼻塞、流涕等其他症状56.52%,口腔出现Koplik斑39.13%,2例合并肺炎占8.70%,无死亡病例。23例病人均有到当地卫生服务站诊治,其中9例转诊到市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麻疹。对比有无基础免疫接种史,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可能是由于部分基础免疫不详者接种了麻诊疫苗而未保存好接种记录。见表5。

2.5 血清学检测结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17例,采集麻疹病人出疹后1~6天血清标本58例,进行麻疹IgM抗体测定。结果33例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6.90%。

2.6 麻疹监测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所有的报告病例中,发病7天内报告107例,占91.45%;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88例,占75.21%;采集标本58例,占49.57%。

3 讨论

3.1 疫情上升原因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雷州市2006年上半年麻疹疫情有所回升,散发或暴发并存,但上升幅度远远低于全国水平,整体控制效果相对满意。造成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1)麻疹疫苗接种率低,这是最重要原因。①对117例麻疹个案调查表明,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只占14.53%,而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则占85.47%,以上数据提示本市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免疫不能落实,小年龄组的病例多未完成麻疹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否有接种证也是影响接种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001年报告的一起珠江三角洲地区幼儿园麻疹爆发,就是由于幼儿入园前未进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未免疫的儿童失去补种疫苗的机会,引起麻疹爆发[1]。②近几年来,部分卫生院防保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由计免门诊替代常规运转,造致部分适龄儿童得不到免疫,不能形成足够有效的免疫屏障。③承担预防接种任务的人员接种技术不规范导致无效接种。客观上造成麻疹疫苗接种率降低,使易感人群累积增多引起麻疹流行。(2)虽然法定报告传染病实施网络直报,但大部分卫生院领导对防疫工作不够重视,防保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差,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疫情发现晚,针对性措施采取不够及时。(3)群众保健意识较差,认为“出疹子”无需到医院治疗,病人得不到有效隔离,造成疫情扩散蔓延。

3.2 预防控制对策:针对以上问题,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加强疫情管理和麻疹监测工作,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疫情的及时性和病例监测敏感度,提高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率:(1)加强对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密切注意各辖区内麻疹疫情报告情况,发现麻疹病例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杜绝暴发现象[2]。(2)各预防接种单位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儿童入册、登记、发放接种证,坚持严格要求持证预防接种工作。(3)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加强基层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接种疫苗的质量和处理疫情能力,确保免疫成功率。(4)对重点人群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从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控制麻疹经验及我国已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部分省份实施效果来看,实施强化免疫在接种率抗体保护水平及流行病学控制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5)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8月龄~14周岁儿童未按国家免疫程序完成麻疹疫苗接种者,应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或补种。(6)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预防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 三,余永清,何琼芬,等.湛江市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5,31(01):23.

[2] 林伟生,许锐恒,邵晓萍,等.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华南预防医学,2002,28(1):17.

麻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第9篇

关键词:儿童;麻风二联;免疫接种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和控制患病的关键,儿童接种麻风联合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和趋势,正确接种以及加强接种后护理是安全接种达到预防麻疹的有力保证[1]。现将我中心接种点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中心接种门诊进行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儿童810例,年龄8个月~14岁,接种对象为体温在37℃以下、生命体征稳定且无接种禁忌的健康幼儿与儿童。

1.2方法

1.2.1做好免疫接种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采用热线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对在我中心建卡的8个月~14岁接种儿童的家长、监护人以及社区医生、居委会、托幼机构、学校进行接种相关咨询与随访;对接种儿童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

1.2.2采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复溶并摇匀后用1.0mL 注射器取0.5mL 备用。嘱家属协助暴露儿童注射部位,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皮下注射。注射疫苗后在接种点观察室留观30min。

1.2.3实施接种前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医疗纠纷;注意核对接种对象登记卡、麻风二联疫苗有无破损与有效期;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了解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接种后在接种观察室留观30min,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治疗与护理观察;离开接种点后嘱家长或监护人仍需对接种对象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能有不良反应及时和接种点联系,医务人员随时以家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观察,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并及时详细登记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等。

1.2.4护理 ①注意沟通,提供心理护理:详细告知家长接种疫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知识,取得家长或监护人、儿童的积极配合,多询问、多安慰以消除家长及儿童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精心护理;②接种后应让儿童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和保暖,防止感冒;③疫苗注射后当天,接种部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局部皮肤感染;④告知监护人或家长、儿童保护注射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搔抓,避免引起局部化脓感染;⑤鼓励儿童多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禁食刺激性食物;⑥叮嘱家长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是否有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低热或轻度皮疹属疫苗接种轻度反应,无需处理,一般在24h~48h 之内可自行消退;若体温高于38℃且持续不退,应到医院就诊,口服退热药;若中重度皮疹如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一般在接种后数小时至数日发生,出现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住院观察。注意事项:①为熟睡的小儿接种时,先捏住小儿鼻子屏气约5s,等小儿醒过来再接种,以免小儿受到惊吓;②为小儿消毒接种部位皮肤后,接种护士的视线不能离开已消毒区域,避免家长不经意污染受种部位的皮肤,造成感染;③疫苗稀释复溶后应立即注射接种,接种时疫苗严禁接触消毒剂;④冻结了的疫苗、疫苗瓶有破损、标签模糊不清楚或有效期已过的疫苗、疫苗复溶后出现不溶解或浑浊等异常,均应废弃,严禁使用;⑤已知对麻疹、风疹减毒活病毒,人血白蛋白,明胶,蔗糖以及抗生素过敏者不得接种该疫苗;⑥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具备熟练和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的急救技能;⑦接种该疫苗前3个月内不能注射免疫球蛋白,接种该疫苗后1个月内不能接种除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之外的减毒活疫苗,否则可造成该疫苗和其他活疫苗的无效接种;⑧尽量避开在麻疹和风疹流行时节接种麻风二联疫苗,但应急接种除外。

2 结果

本组810例接受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儿童,有8例出现发热,体温达38.5℃~39.1℃,给予臣功再欣口服,体温恢复正常,随访1w,未出现进一步的不适反应;15 例在接种后出现了丘疹、猩红样皮疹等,给予抗过敏治疗后第2d皮疹明显消退,第3d皮疹完全消失。注射部位无感染、无化脓等并发症,经门诊随访3个月,均未见相关病例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经密切监测、及时治疗与护理观察,接种成功率为100%,达到了安全有效接种,预防麻疹的目的。

3 讨论

麻风二联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的免疫力预防麻疹,但如果注射接种技术不规范以及护理不细致[2],可导致无效接种,甚至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疫苗应避光2℃~8℃冷藏保存、疫苗安瓿开启后立即使用,否则均可直接导致疫苗接种失败。接种医务人员应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细致耐心的沟通技巧,加强疫苗的科学管理,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认真做好安全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护理[3],提高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加强接种护理是预防和控制、消除相关传染病的有效途径,而实施麻风二联疫苗免疫接种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严格预防接种工作,做好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宣传,规范接种注射技术操作,加强接种护理,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保证儿童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张亚平,闵云,等.预防接种服务的认识和接种规范流程的探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7):5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