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学课堂常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29 16:15:56

中学课堂常规

中学课堂常规第1篇

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一直都是我们作为老师的比较头痛的问题,也是应该特别重视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现在物资条件如此优越的情况下,家长的宠爱更加剧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恃无恐的状态,这对于我们教师就是更加需要有想法有策略的课堂常规教学了。最起码的学生课堂常规规范准则是要求学生们都记牢在心,并且坚决按照要求自觉地执行。

可是这样一来,反而导致很多的孩子变得一成不变,死板得很,甚至影响到课堂上的教学,学生一点都活不起来。这又似乎有违背了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各项要求了。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课堂中"活"与"死"的关系的学习和研讨,归纳整理出了几点,如下:

1.课堂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有条件的

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就又面临了一次全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也是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这样一来,我们的课堂常规教育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这一互动,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没能很好的把握得住局面的话,势必就很容易乱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只能选择在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任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但是这样说来又会让我们提出新的质疑,难道大班就不能"活"起来吗?当然不是,在大班的课堂上,教师的常规教育更是个极其关键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人数一多,局面更不好控制,如果课堂常规教育没有真正落实的话,那互动教学的话肯定是很难行得通的,甚至是会乱成一团,所以说课堂常规教学当中的"活"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这个"活"必须是在有较好的常规教育落实到位了才能有效进行的。

2.课堂教学当中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探讨到课堂常规教育的问题,那么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不能单纯或单方面的片面地的去理解去落实这个"活",更不能认为既然要求"活"那干脆就放养式的放任自由。"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就应体现在这里。

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前提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如果在我们的一节课堂当中,常规还没有落实下去的话,作为我的观点来说,这一节课我宁愿先放下预先设计好的课堂内容,先要把我们的常规教育落到实处了我才开始进行我接下来的教学,否则我想在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的情况之下所上的一堂课,就算是教师设计得多巧妙,备课备得再认真仔细也是枉然,学生真正掌握到的并不一定能有多少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说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相辅相成,统一一致的。

3.课堂教学当中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

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的课堂常规训练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也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4.课堂教学当中的"活"需要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不能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的状态,我们很多教师在刚开始接触到新课改时,单纯片面地去理解我们课堂上的"活", 很容易就走到极端,认为不能"死"那就"活"起来吧,使得整个课堂完全处于活动状态、亢奋状态当中,反而背道而驰地进入到了一个课堂常规的"活"与"死"的理解的误区当中了。教师应该视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在自由与限制间把握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盲目地走到任何一个"活"或"死"的端点。

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大胆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感觉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担心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担心课时的安排与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预订的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对教师地位及教师课堂所起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多方位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多采用一些活泼新颖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在课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尽可能要做到"放得开,收的拢",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理解并处理好课堂常规教学中"活"与"死"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中学课堂常规第2篇

关键词:课堂常规 课的形式 队伍调动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课堂常规这项工作。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完成“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且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一、上、下课的形式

(一)上课集合的地点

采取相对固定的办法。如有变化,则在上一堂体育课结束时集体通知或在课前由体育委员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学生。

(二)集合要求

1.上课铃一响.应迅速跑到指定地点,按体育委员的口令手势整好队。2.队列、队形及方向。以横队为基本队形,背对阳光和风沙而列,若阳光与风沙来的方向不一致时则以有利于学生一方灵活变化。例如:夏天原则上不要面对太阳;冬天则应首先考虑避开风沙等。根据现在学生人数(每班45人左右)排成四列横队;男右、女左;高个排右、矮个排左。个别班级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则采取其它形式的队列.以有利于课堂教学而定。

(三)体育委员

1.课前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并把教师的意图转告其他学生。2.协助体育教师做好搬运器材、布置场地等课前准备工作。3.上课铃声一结束,自己成立正姿势并发出“面向我成×列横队集合的口令,同时屈左肘于胸前,举左拳于眼高(示意排头站立的一侧);右手侧平举(示意队伍排列的方向)。4.开始整队下达立正、看齐、报数等口令。看齐时要求前后相距一臂,左右间隔一拳。(空出体育委员和缺席生的位置,根据队形排列表即可查出缺席人数及姓名);报数时要求响亮、短促并用普通话。整队完毕向教师清晰、简明地报告后、跑步返回队伍。

(四)师生见面

由体育委员返回队伍后即发出立正口令,师生互相行注目礼后开始上课。

一课堂的开头象建筑的基础一样,必须抓好,接下来高楼别墅任你雕塑,得心应手。反之则不然。我们曾经有过一位年轻教师,同堂课的其它班级已进入“准备部分”了,他的班级队伍还没有整好,这样的课能上好吗?始乱至怕,一发不可收拾。后来抓好课堂常规,纪律明显改观,他对上好课的自信心也就强了。

二、教学中的衣着规定

多年来,我们重视了体育课的衣着常规教育,一改以往懒散的坏习气。使学生逐步养成了爱清洁、爱整齐、讲文明的好习惯。

(一)提倡穿运动衣裤。冬天不穿过长、过厚的衣服;夏天不穿背心、裙子及过短的裤子;不穿西装、不穿紧裹的无弹性的衣裤。衣服要整洁合身。不准敞开。

(二)不带手套、帽子、围巾、口罩及其它装饰物。

(三)要穿运动鞋或轻便鞋,不穿拖鞋、皮鞋及有跟的鞋子,鞋带要系好。

(四)集队时不准将衣物拿在手里或放在肩上。

三、注意安全卫生

(1)教学中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严肃认真刻苦练习。不准打闹嘻笑。(2)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按教学要求和动作要领练习,不做违背和超越自己能力的动作。(3)进行器械体操、投掷项目练习时,一定要有安全保护措施。(4)不带小刀、针等尖硬物品上课。(5)体育课上不准吃东西。上课前后不要暴饮暴食。(6)学生应主动让教师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特别是患慢性病者。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这些常规教育。抓与不抓大不一样。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三十多年的课堂教学中,从未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这与充分重视安全常规教育不无关系。但在个别教师的身上。沉痛的教训也时有发生。近三十年来,我校先后有六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七次较大的伤害事故。其中包括二次骨折、三次骨裂、二次标枪飞到头上(一次在前额,一次在太阳穴旁。都很危险)。通过吸取教训,我们现在已做到连续三年无事故。

四、体育器材的有关规定

(一)学生应按教师的规定使用器材,对已布置好的场地、器材、不得随便移动或使用。

(二)使用、归还器材的人员采用每班相对固定的办法。

(三)培养、树立爱护公物的美德。学生不准坐在单、双杠及各种球上休息;不用脚踢篮、排球;不用拖、抛、滚的方法搬运体操、投掷等器械。对故意损坏者、不及时归还造成遗失者。除批评教育外还要酌情赔偿。

我们把这些规定延伸至课外体育活动中,严格执行,损坏、遗失器材现象逐年减少。为集体节约了不少开支。

五、请假与考勤

(一)因病、因事未到校的学生,由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

(二)已来校因故需请假的学生必须直接向体育教师提出,同意后方可不上课或接受安排见习等。

(三)女同学的特殊情况。则委托班委中的一名女同学协助掌握,必要时课前向教师汇报。

六、考核与考评

中学课堂常规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思考

一、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和“少教多学”等新兴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绝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备课环节上,导学案已经普遍替代教案,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新型模式;在上课环节上,“注入式”和“满堂灌”式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退出了课堂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和“成果展示”;在作业布置与批改环节上,大多数教师开始注重作业设计,不再照抄照搬课本习题,突出拓展性和延伸性作业的巩固提高功能。其别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在课前教学设计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写“教案”转向设计“导学案”;备课的重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向指导学生如何学。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备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备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备课环节上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部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消极抵触改革,依然沿袭传统的备课方式,仅仅把自己多年沿用的教案,改头换面,美其名曰导学案;二是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改革热情很高,但缺乏深入钻研精神,体现在备课上,许多教师不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要点、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2.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强调“多学少教”,要求教师从传统的“注入式”和“满堂灌”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教师上课的重点从传统的“精讲多练”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点拨学生学会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我们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在上课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上课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在上课环节上出现如下问题:一是传统的“以教师中心”做派阴魂不散。许多教师为了圆满完成自己预定的教学内容,把教学掌控在自己的预设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套路中来,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教师把它演出来就行了;二是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体现“多学少教”的高效课堂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又缺乏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导致为课堂提问而提问,为课堂讨论而讨论,为学生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不注重课堂实效,进而使“多学少教”的理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模仿。

3.在课后教学反思环节上,高效课堂建设特别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并将其视为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我们调研发现,在高效课堂建设在课后反思环节上改革的这些新任务和新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之中,以至于教师课后反思意识不强,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看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二、进一步加快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对策的思考

上述的种种问题表明,在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近年来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经验,将高效课堂建设业已成熟的成功经验上升为教学管理常规条例,为高效课堂建设可持续发展构建长效机制,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1.切实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领导。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重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摆在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顶层设计,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以及学业成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切入,全面系统地设计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力求做到计划详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专题研究。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此,学校应当组织骨干力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高效课堂建设背景下,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考试评价等日常教学常规改革的有效策略,切实增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中学课堂常规第4篇

一、新学期学法指导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们都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学法指导,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老师在为学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常规后,对于相关规则和程序需要反复解释和要求,向学生明确传达学习标准,并且始终如一地加以强化。老师要严格实行,督促并检查学生落实情况。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这样做需要花费一定时间,但却具有长期效益。

二、学科干部培训

每个学期的第一周,我们会召集全年级生物学科学生干部,进行一次工作培训,目的是帮助各班级生物学术助理及各小组生物学科长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将其工作要求明确成文并印发下去。由于生物老师所教班级普遍较多,有时在学习常规的落实上难免力不从心,积极负责的学术助理将对整个班级学习常规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机制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他们的自主空间得以拓宽,他们敢想、敢做、敢说,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小组合作容易使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四、建立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学习环节

高效课堂模式下,我们使用的学习资料是自行科学设计的“三单”,包括《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主要用于学生的结构性预习,而学生在课前的有效预习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问题解决评价单》主要用于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问题拓展评价单》主要用于课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学习常规,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预习是学习常规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参考《问题生成评价单》,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自主钻研课本,第一遍通读课本,并划出重点句,圈出重点词,有疑问的地方做记号。第二遍读课本是参考学习资料,初步解决课本上所提出的讨论题或探究性问题。最后再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研讨互动,问题生成”环节问题。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这时,学生预习问题的反馈就至关重要。我们以表格形式自行设计了空白《问题生成单》,由各班生物学术助理统一保管,课前预习后,以组为单位填写,至少在上课前半天统一交给老师,由老师直接在问题上一一作答,并于上课前再发还给各小组。同时老师会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收集整理好,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集中探究。

2.课中:首先会以提问或默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预习检测,目的是督促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简单基础知识,并了解学生预习效果。之后通过分组讨论,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的老师预设的探究性问题,并进行展写或展讲。每位同学在听其他同学展讲时,要注意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做好笔记。遇到疑问,要勇于质疑。最后再统一解决老师整理的学生问题生成单上的预习问题。

3.课后:先复习知识要点,加强了记忆,再自主完成《问题拓展评价单》中的习题。学会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做题过程中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做记号,并以组为单位填写问题生成单,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

五、学结与反思

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由学生自行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出该章知识间的联系、系统或结构,以便整体上把握知识,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六、对学生笔记的要求

笔记应主要记在课本上,但一定要有一个笔记本,用于课堂上的默写、重要知识点的补充整理以及记录每次测验或考试中的重点题、好题和自己的错题。引导学生要从高一就养成总结好题、错题的习惯,这样在考前复习时可作为主要参考,复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此外,在每次考试后若能写出反思及下阶段的学习计划,就更好了,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总之有感悟才有收获,勤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中学课堂常规第5篇

随着当下初中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就使得初中物理课程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现今的物理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非常规”的教学方式应用较少,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通过对学生喜好进行分析,将其与物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效率。

一、“非常规”实验教学特点及作用

1.“非常规”实验教学的特点

“非常规”教学具有很多显著的优点,首先就是在材料的获取方面,在“非常规”物理实验中,材料通常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哪怕是玩具都能够成为完美的实验器材。这就很好的使物理教学贴近生活。其次“非常规”物理实验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是学生“看的见、摸得着”的物品,利用这些进行物理实验就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非常规”实验相较于传统的实验结构较为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就能够将物理知识表述出来,操作简便也就使得学生热衷操作,提升了动手能力[1]。

2.“非常规”实验教学的作用

将“非常规”实验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非常规”物理实验较为简单,也就是学生能够直观的发现实验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学生就很简单的接受了所学知识,极大的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效率。其次,实验就是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在传统的实验中,由于实验较为复杂,也就使得学生很难参与其中,通常都是教师做学生看,而在“非常规”实验中,简便性就使得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其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物理主要就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而“非常规”实验同样是在生活中取材,应用于生活中。这就有效的加深了实验与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二、“非常规”实验教学的策略分析

1.创设情境,改变学生认知冲突问题

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时,并不是空白的,其在日常生活中是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虽然其中有些仅是片面错误的知识。“非常规”物理实验就是依照学生的日常生活物品进行实验,使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这就会让实验的观念和学生的生活形成统一,如果学生观念错误,就能够通过实验很好的改变。例如在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时,就让蜡烛固定在烧杯杯底,然后进行倒水,直到水与蜡烛持平,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蜡烛是否会出现熄灭的现象。学生由于在生活中或者电视中看到的水火不容的经验,就会认为肯定熄灭,但是实际上是火焰先变小再变大再变小的过程。这就与学生的认知出现冲突,使得学生更好的对概念进行认知[2]。

2.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对知识的获取

初中物理的很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在小学自然科目或者生活中都会有所接触,这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知识会让学生觉得自己都懂、都会,因此出现不认真听讲的情况。进而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降低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非常规”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一些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对光的折射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找一个鱼缸在里面用绳索吊着浮物让其浮在水中央,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浮物出现的位置进行测量,看看能否找对位置,然后再将水弄出,物体不动,让学生进行测量,这时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测量的坐标与现实坐标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看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知识,也是简单的要求,但学生做起来就会发现很困难,这就会使得学生明白自己知道的知识过于片面,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求知欲,让学生更专注的融入课堂之中,为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理进行备课,针对性设计“非常规”实验

当下的初中学生都会很叛逆,他们通常会在课堂中问一些“非常规”的问题,教师如果回答不出就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而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面对这些“非常规”的问题都是敬而远之,能避则避的态度,这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充分的换位思考,将学生能够想到的“非常规”问题进行备课,这样学生再提问后教师就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解决。例如在进行覆杯实验(在烧杯中放入水,然后在上面放上纸,将水杯倒过来水不能流出)时,学生往往很难相信单薄的纸能够拖住那么多水,他们就会问老师是不是纸被水吸住了?当老师给予否定答案后,他们就会问教师你怎么证明不是?这就会使得教师很难回答。如果教师进行详细的备课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像学生展示真空覆杯实验,让学生了解并不是水的问题,是由于大气压力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增加实验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对大气压力的概念及应用进行了很好的理解[3]。

4.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物理的魅力

在初中的课堂中,有一些实验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而有一些是老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形式。而演示的实验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的进行操作。例如在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实验时,由于需要应用到传感器与计算机接收器,这种实验通常教师都是亲自演示让学生观察,而如果教师将学生集体到微机室然后通过传感器等元器件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就会极大的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认知。

中学课堂常规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与思考

新课标的改革推进,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基础知识层面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1]。本次论文结合课改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功能,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以最大的限度和最完美的状态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课堂的时间有限,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利益,以“高质量,轻负担,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教学理念,深入贯彻教学改革[2]。

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分析

在高效课堂常规建设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中,初中语文课堂逐步发生了深刻变化。全体一线教师将“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少教多学”作为教学理念,作为教学过程的行为指南。在备课的过程中,教案被导学案逐步取代,成为全新的教学设计模式,课上环节,填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以及交流讨论成为教学的常规程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过程,教师开始着重于对作业的设计,而非照搬课本习题,重视作业对学生们能力提升的延伸性和拓展性[3]。在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现状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总结除了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教学设计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强调的是“以学定教”,教师需要从传统“写教案”的模式中转变,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备课的重点已经从教师教学转向了学生如何学。通过调研发现,高效课堂建设的备课环节改革并没有实际应用到学校的常规备课管理过程中,导致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高的教师对于备课方式的改革十分抵触,仍在沿袭一贯的备课方式,把自己多年的教案改头换面,称其为导学案;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对改革保持高度的热情,但是缺乏深入的钻研,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多教师没有抓住教材的要点,制定的策略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二)课堂教学环节。高效课堂的建设重点是“多学少教”,教师通过传统注入式、满堂灌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体验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将重点转向了“精讲多练”,转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学会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但是调研发现,高效的课堂建设提出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并没有淋漓尽致的体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始终没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堂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了表面的热闹,没有重视课堂的实效[4]。

(三)课后思考环节。高效的课堂建设重点强调了教学反思环节,教学必须要学会教学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将它视作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调研中发现,高效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课后反思改革没有具体体现在常规管理中,多数教师把课后反思当作了可有可无的环节。

三、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建设策略思考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断深化,全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效课堂的实践经验,高效课堂的建设已经将成熟经验转化成了常规教学条例,为高校课堂的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机制。

(一)切实加强重建工作。切实地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常规重建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领导班子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地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加强对高效课堂重建的顶层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作业布置的程序环节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地对高效课堂的重建进行设计。力求目标明确、计划详实、责任到人。

(二)强化专题研究工作。高效课堂的教学重建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必须组织起骨干力量,从问题出发,深入研究课堂重建的背景。在备课、作业、上课、课外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提供有效性的改革策略,提高教学重建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让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建设更具针对性。

(三)制定教学模式重点。针对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我们必须制定具体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保证初中语文的高效教学课堂构建。

本次论文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重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从课堂氛围的重建、学生情绪的调动和对学生本体的尊重等各个方面展开。让学校提起重视,确保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得实际的效果,充分满足初中语文现实的需要,促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万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1:108.

[2]刘丽荣.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中学课堂常规第7篇

关键词:课堂常规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 巧妙运用

常规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常规教育就是日常规则的教育,其核心为“遵守规则”、“养成习惯”、“建立秩序”。课堂常规是幼儿园常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说,它的建立会为儿童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儿童的后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皮亚杰曾用他独特的临床研究法观察和分析了3-6岁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得出结论是:该年龄段的孩子可能理解一些规则,但实际上是根据自己的规则系统行事,并且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改变规则。[1]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课堂常规的培养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教育的日益国际化,英语教学也逐渐浸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中来,基于儿童语言的敏感期学说,从小培养儿童的英语语言能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时也是幼儿园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所在。幼儿英语浸入式课程以其独具的魅力和特点,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一、幼儿英语浸入式课程模式和特点

幼儿英语浸入式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儿童在幼儿园的全天或半天全部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教师用全英语面对学生,不但用英语教授英语,而且用英语教授部分学科课程。在此,英语不仅是教学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英语浸入式以“直接学习,类似习得”的学习方式,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基础,兼容多元文化,以其地道的英语表达,丰富的内容知识,在直观化、形象化、情境化、游戏化和活动化的课程设计中,教师以与儿童和谐平等的伙伴关系,引导儿童愉快学习,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堂常规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幼儿园课堂是一种非正式地课堂组织形式,它为儿童进入小学和以后的学习形成规则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家所熟悉的如“小眼睛,向前看” ,“小嘴巴,闭起来”, “小手拍拍,我就拍拍”“小手,背后”,“小脚,并齐”,“一二三,看谁坐的端又端”等特殊的话语形式,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一种特殊而又主要的形式。诸如此类的话语和动作的使用对于儿童的课堂常规的形成具有一定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误区。

1.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始终是被要求、被训练、被命令的对象,而教师则充当显赫的控制者、权威者的角色。儿童好奇、好动、好玩、主动探索的天性无疑被压制了,儿童初步对知识的探求被锁定在严厉、狭小的天地里,进一步探索与表达的欲望总是被老师的课堂常规所限制,他们的“出轨”行为总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与指责。若儿童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疑问必须举起小手等老师的许可才有机会发表言论,若举起的小手受到老师多次地忽视后,无疑削弱了儿童对课堂知识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长此以往 ,儿童在课堂很难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专注探索的精神。幼儿园的课堂也是培养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场所,如果儿童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课堂内容对于他们失去了吸引力,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儿童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

2.忽视了儿童的差异性

由于儿童的个性特点、年龄大小、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他们的行为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儿童在幼儿园的课堂管理和要求比小学来说虽然较松散、自由,但与儿童在家有充分的自由相比约束性还是比较强。教师为了使儿童较快适应或熟悉课堂的要求和规则,很少关注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强制性要求儿童的课堂表现,如上课坐端坐直,认真听讲,对于好奇心较强的儿童的探索及自制力较弱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地表现通常不加区分地予以斥责,使儿童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或一句“一二三,看谁坐得端又端”,使儿童不明缘故地转移注意力,而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没有清楚地认识,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儿童难免又重复注意力不集中地现象。

3.抑制了儿童的自由发展

儿童是好游戏的、好奇的、好动的。处于幼儿园课堂中的儿童也一样,他们也有淋漓尽致发挥他们天性的欲望,当他们正兴致勃勃地与伙伴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老师的一句“一二三”使他们不得不遗憾得放弃他们美好的想象和继续表达的欲望。当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操作手工活动或是精心绘制他们的伟大宏图时,老师的命令又使他们不得不撒手。在这样充满各种限制的环境中,儿童的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体验无形中被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快乐发展将成为空谈。

三、课堂常规在英语浸入式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英语浸入式课堂是在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的生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教学的。在我们对某幼儿园大一班为期一学期的持续观察和录课的过程中发现,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儿童活泼大方的课堂表现,热情高涨、语言丰富的课堂氛围使我们特意关注到他们的课堂组织与常规在课堂中的巧妙运用。

1.树立榜样,以资鼓励。

在每节课前的准备阶段,教师会特别留意观察表现好的学生,然后让在全班儿童的前面边表演边领唱英文歌曲,教师则为他们进行钢琴伴奏。前面的儿童尽情地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自己,并表现出无比的认真与满足,这也让下面的小朋友感到羡慕不已。教师虽然没有严厉的要求小朋友坐端坐直,小手背后,认真听讲,但榜样的力量是最有力的,在上边表演的小朋友自然认为表现最好的,抱着为大家做表率的想法,回座位后力求做得最好。而其他小朋友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为了有在前面表现的机会,他们也会尽力克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一节课就会在儿童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秩序井然的状态中开始。

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在一节《Noise》课堂中,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课堂常规强化常规教育。当讲到噪音对人们造成危害时,教师让儿童举例他们在课堂上可能制造的诸如大声嚷嚷,挪动椅子等发出的噪音,并让他们再次制造噪音进行感受。在教师以轻声的带有韵律的“× ×(拍手),listen,× ×(拍手),listen .”渐弱的重复性的话语到最后只有节拍和口型给予提示现行动作的结束,并要听老师讲话,为了给儿童动作和心理上的过渡,教师以无声的动作轻轻地带领儿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膝盖、拍拍脚,等儿童全都回过神来,教师让儿童们自己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应对,当儿童找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能找出解决办法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儿童明确在老师说话时要保持安静;与同伴说话要轻声轻语,娓娓道来,不能大声嚷嚷;搬动椅子,收拾玩具等要轻拿轻放等规则在教师的再次总结中得到了强化。

3.创设情境,共同参与

在英语浸入式课堂环境中教师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创造情境让儿童感受角色并遵守规则。在一节《Protect our inviroment》中由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风沙渐渐袭击人居环境。当看到彩色挂图中风沙的狰狞,小朋友们便跃跃欲试风沙面孔,教师便放手让儿童在中间的空地上进行模仿和创意。在儿童们尽兴之后教师的“Attention,please!”“Listen to me .”儿童们回应“Listen to you .”便使刚才还哗然一片立即转入安静状态。当进行到小树与风沙勇敢抗争时,儿童们又情不自禁的站起来模仿小树坚强地抵御风沙的侵袭,当教师的柔和的“× ×,quickly, ××,quickly!,”时,儿童再次满意地坐到座位上。总之,一节课是在有张有弛地节奏中使儿童的好模仿,好动的欲望得到满足,规则意识也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得到完善。

4.总结评价,强化意识

在每节课程活动结束后,教师总要对本堂课儿童的表现进行及时地总结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儿童教师会边摸着她(他)的头边说,“Apple is good.”“Steven is well done.”“××is excellent.”“××is wonderful.”“××is smart.”等评价性语言,对于课堂表现欠佳的儿童,教师也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给他们机会在后面进行补充表扬。教师根据儿童的表现给予不同的评价使儿童对自己的课堂表现有明确的认识,更加激励儿童遵守课堂规则的信心,潜意识中增强了儿童的规则意识。

在英语浸入式情境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中,教师避开一般幼儿课堂对儿童限制的误区,巧妙的运用已有的课堂常规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儿童的规则意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的情境中习得课堂规则,有效地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志芳 .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 .早期教育 2003.1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2]孙爱琴.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批判[J]. 西北师范大学 2005.6.

[3]童时. 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 2003.1.

[4]强海燕 赵琳 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 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中学课堂常规第8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实施问题。文章首先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重要性,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常规 小学体育 构建重要性 构建内容 构建策略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是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但比较好动,而且好奇心也比较强,对于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再加上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所以,很难约束自己认真的上完一节课。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良好的课堂常规就成为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构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可以说是为了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顺利、高效进行而对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构建科学、明确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并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严格的落实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概括来说,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来组织开展的,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诸多器械练习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之间的身体接触和器械接触也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则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同伴的保护意识,同时,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课前器械检查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教学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安全性。

其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上文已经提到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再加上小学体育教学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此时如果不加强管理,往往很容易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问题。例如:在慢跑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因为肢体碰撞而引起相互推搡、打闹等等。而如果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常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执行,那么不但能够避免以上情况,而且还能够逐渐的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

最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与落实,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长此以往,必然会大幅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构建的内容

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科学构建,首先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通常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部分内容。其中,课前常规主要涉及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活动的开展、教学常规和器材的安全检查、请假的处理以及教师候课等内容;课中常规主要涉及了集合整队与问好、教师点名,清点人数、安全见习生以及安全检查和安全教育等内容;课后常规主要涉及的是场地器材的整理收拾以及课后总结等内容。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工作时,必须要注意从课前常规、课中常规以及课后常规三个方面入手同时进行,以确保所构建的教学常规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落实策略

首先,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趣味认知的方式来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例如:可以采用歌谣的方式,将课堂常规编程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歌谣;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常规的内容融入到小故事之中,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课堂教学常规,理解课堂教学常规。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确保教学常规的贯彻落实,任课教师还可以采用行为演练的方式,来让学生切实的体验课堂教学常规,接受课堂教学常规。例如:通过集合整队演练来提高学生的集合速度,培养学生的集合整队意识。

最后,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课教师不但要通过自身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同时还要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佼佼者,为学生树立同伴榜样,从而提高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评选声音洪亮小教练、集合迅速小标兵等等,以此激发学生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的意识。

参考文献:

中学课堂常规第9篇

论文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文章认为: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新课改背景下不仅仍然需要强调课堂常规,而且还要坚持不懈地把课堂常规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它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为培养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索性学习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努力,课堂教学也的确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教学调查实践中,我们总有一种遗憾,那就是课堂常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要课堂变得民主、开放,但我们认为课堂的民主和开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活跃和热闹,更不应该毫无限制地一放到底,只放不收,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造成课堂组织失控,秩序混乱,影响多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是否还要强调课堂常规?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们认为:

一、课堂常规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意志力以及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活泼好动的性格和乐于彰显自我、成就自我的愿望,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一面。而教育本身除了传承知识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适应,学会按照统一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限制,教育过程始终处于自由与限制之间,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从学生成长的需要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学生的学习包含着对规则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常规不是捆绑学生的绳索,而是让学生学习生活得更有序、更和谐的必然保证,而课堂常规作为训练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规范和标准,其本身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课堂教学面对着全班几十名学生,这是一个集体,是一个传承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神圣殿堂。要把这几十名性格不同、特点各异,爱好广泛的学生统一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上来,没有规矩是不可能的,必须把课堂置于教师的引导、管理和控制之下,通过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保证正常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才能去谈学生自主问题,失去了课堂常规的保证,学生各行其是,每人只按自己的好恶去行动,课堂将会失去控制,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课堂常规与新课程改革并不矛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排除必要的常规约束,相反,只有在常规得到了认真落实的基础上,才能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有效地发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常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而意志品质就包涵着学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必要前提。在学生时代,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忽视了意志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为将来的成长埋下隐患。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同时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教师的人格魅力固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吸引学生去积极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的学生,其自制力正处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之中,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知识点的兴趣,他们会分心,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去,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就会习惯成自然,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保持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弱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这一培养过程不可能一墩而就,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堂常规正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本标准,它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纠正那些不当的行为取向,养成有利于班集体,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常规与学生个性的融合是课堂教学的艺术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