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冶金经济与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7 16:20:43

冶金经济与管理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1篇

2.日本钢铁联盟管理体制研究李拥军,LIYong-jun

3.2000-2009年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变化及国际比较杜立辉,聂秀峰,刘同合,DULi-hui,NIEXiu-feng,LIUTong-he

4.国内外经济形势对钢铁行业发展的影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MetallurgicalIndustrialPlanningandResearchInstitute

5.福建钢铁工业现状及其钢材市场潜力分析高真凤,黄宝,何立波,GAOZen-feng,HUANGBao,HELi-bo

6.不动产管理——后危机时代企业价值提升的战略途径韩贞,赵光华,HANZhen,ZHAOGuang-hua

7.加快软实力建设促进我国钢铁企业发展肖瑞敏,XIAORui-min

8.凌钢应对危机和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张续龙,祝刚,ZHANGXu-long,ZHUGang

9.浅谈作业长的基层管理欧阳飞跃,AUYANGFei-yue

10.对基础管理的反思冶金经济与管理 丁宁,DINGNing

11.钢铁设计企业过冬人才战略郑大伟,ZHENGDa-wei

12.实施差别电价政策的影响及对策何培育,HEPei-yu

13.推行清洁生产实现钢铁工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刘涛,LIUTao

14.钢铁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探讨李景云,LIJing-yun

15.对钢铁企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俞文琦,YUWen-qi

16.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研究张英,ZHANGYing

1.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冶金经济与管理》编辑部,EditorialDepartmentof《YEJINJINGJIYUGUANLI》

2.对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参加国际钢铁大会有感董贻正,DONGYi-zheng

3.日本钢材流通中的物流与商流李拥军,LIYong-jun

4.企业物流过程中的金属平衡实证研究董效林,DONGXiao-lin

5.钢铁企业煤气系统节能探讨熊超,XIONGChao

6.2010年方大特钢含铁原料结构的优化思路徐冬华,舒红英,喻辅成,XUDong-hua,SHUHong-ying,YUFu-cheng

7.关于电炉钢成本竞争力的分析李志芳,LIZhi-fang

8.2001-2009年我国耐火材料制品制造业经营状况分析杜立辉,游杰刚,吴殿峰,DULi-hui,YOUJie-gang,WUDian-feng

9.中东北非地区钢铁工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李金玲,焦弋,LIJin-ling,JIAOYi

10.JFE钢铁公司的环境管理绩效介绍袁宇峰,YUANYu-feng

11.厂商银业务在钢铁企业的应用李国清,宋长荣,彭蓉,马文莉,冯梅,LIGuo-qing,SONGChang-rong,PENGRong,MAWen-li,FENGMei

12.钢铁企业在微利时代提高创效水平的路径分析吴震,WUZhen

13.资源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江苏银茂集团主动实施转型发展的成功探索倪冈,杨智强,许虎,NIGang,YANGZhi-qiang,XUHu

14.浅谈岗位轮换管理模式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袁新华,YUANXin-hua

15.基于垄断竞争视角的中国进口铁矿石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王宏剑,刘义生,WANGHong-jian,LIUYi-sheng

16.企业导师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贾建锋,任蕊,李姝,李彦彬,JIAJian-feng,RENRui,LIShu,LIYan-bin

2.2009年钢铁企业重组及对集中度指标的影响李拥军,LIYong-jun

3.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无缝钢管生产的影响分析李晓红,LIXiao-hong

4.我国铁合金行业的产能产量、盈利能力及企业数量演变杜立辉,高鹏,范常胜,DULi-hui,GAOPeng,FANChang-sheng

5.对"后危机时代"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陶恩魁,TAOEn-kuig

6.西北钢铁企业目前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以包钢为例刘建华,郝海燕,LIUJian-hua,HAOHai-yan

7.中国钢铁企业的战略风险与经济对策张和平,ZHANGHe-ping

8.非典型性用工的法律风险及控制宋春蓉,SONGChun-rong

9.从技术装备看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对策韩明霞,乔琦,孙启宏,HANMing-xia,QIAOQi,SUNQi-hong

10.冶金经济与管理 对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由晓旭,YOUXiao-xu

11.海外并购热的冷思考刘晖,黄玲,LIUHui,HUANGLing

12.对区域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的再思考——产业链纵向整合视角王晓燕,王宏剑,WANGXiao-yan,WANGHong-jian

13.SA8000与国际劳工标准孙训爽,卫薇,SUNXun-shuang,WEIWei

14.对我国冶金矿山三大税费的几点质疑王明宇,WANGMing-yu

1.正确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工作汤毅

2.2009年重点钢铁企业钢材渠道流通情况分析李拥军

3.影响我国电炉钢发展的电力因素研究阎波,何培育

4.世界主要焦炭产销国家及企业供需形势分析杜立辉

5.河北省钢铁产业SWOT分析张玉柱,胡长庆

6.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外并购矿产资源的对策研究吴红斌

7.蒂森克虏伯钢铁股份公司的经营实践研究袁宇峰

8.国际钢铁企业利润率、市场集中度和经营效率分析蒋为清

9.对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思考刘晖,薛俊

10.新劳动合同法规环境下农民工管理浅析朱足州,陈维民

11.国外钢铁企业文化的启示成华HtTp://

12.钢铁企业文化测评考核体系探讨李莹

13.浅论八一钢铁的合同管理与信用体系建设孔祥军

14.湖北省工程勘察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李云梅,周光汝

15.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徐皓,洪渊,熊松

1.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李新创,LIXin-chuang

2.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李泊溪,LIBo-xi

3.关于中国钢材交易市场运行特性的分析李拥军,LIYong-jun

4.构建防范投资风险的财务监控体系冶金经济与管理 谢国安,唐小峰,XIEGuo-an,TANGXiao-feng

5.我国钢铁原料准备技术进步与展望金晖,JINHui

6.钢铁工业与低碳经济刘晖,薛俊,LIUHui,XUEJun

7.烧结烟气脱硫是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排的关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节能环保中心,EnergyConservation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CenterintheMetallurgicalIndustryPlanningInstitute

8.钢铁工业铁矿原料含硫组分基本状况剖析柏林霖,BAILin-lin

9.金融危机中我国钢铁市场的"危"和"机"吴晓东,WUXiao-dong

10.美、日、韩三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演变及启示杜立辉,徐熙淼,DULi-hui,XUXi-miao

11.河南钢企发展汽车用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刘振刚,LIUZen-gang

12.钢铁业的服务化发展趋势与钢铁企业的应对措施李国清,LIGuo-qing

13.2010'中国钢铁年度咨询报告即将出版

14.武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邓虹峰,DENGHong-feng

1.转换钢铁工业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钢铁话语权张群,ZHANGQun

2.对中国钢铁工业深化产业发展的认识李拥军,LIYong-jun

3.烧结工艺特性对二氧化硫减排的影响探讨刘文权,LIUWen-quan

4.安钢低成本运营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张予芳,徐秀腾,ZHANGYu-fang,XUXiu-teng

5.2008年不同规模和所有制钢铁企业盈利能力比较杜立辉,王兴艳,DULi-hui,WANGXing-yan

6.安赛乐米塔尔经营形势分析齐殿威,高真凤,QIDian-wei,GAOZhen-feng

7.JFE集团可持续经营研究袁宇峰,YUANYu-feng

8.对加强钢铁企业协力工队伍管理的思考陈芳义,CHENFang-yi

9.冶金经济与管理 从"力拓"案谈企业如何保护商业秘密刘晖,徐燕婷,LIUHui,XUYan-ting

10.辽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年报2003-2007的证据李宁清,张晶,LINing-qing,ZHANGJing

11.工程建设项目超投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王成铭,WANGCheng-ming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2篇

1.1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地质工作。在地质行业分工中,国家明确冶金地质的服务方向,就是主要寻找和勘探可供生产建设利用的黑色、有色金属和辅助原料矿产地,以满足冶金工业生产和发展需要。为冶金工业服务从此成为冶金地质长期的工作方针并贯彻始终。之后,尽管受三年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的干扰和冲击,且当时国民经济水平较低,冶金地质勘查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冶金地质队伍仍顶住逆流、排除困难、坚守岗位,广泛应用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提交了大批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工作能力和水平均得到了提升。

1.2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阶段属于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地质项目由国家下达任务和预算拨款,地勘单位组织实施。冶金地质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突出加强地质普查工作,进行企业全面整顿,确立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努力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服务”的冶金地质工作方针。这期间,冶金地质队伍地勘成果明显提高,提交大量铁矿资源储量,1983年11月14日国家决定冶金地质黑色和有色分家,冶金地质勘查工作转到以黑色金属矿为主。

1.3改革开放发展初期阶段(1984—1993年)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的过程中,国家地质部门提出了“地质成果商业化、地勘单位企业化、地勘队伍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冶金地质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相继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地质找矿与多种经营并重”的工作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冶金地质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调整地质队伍的布局,压缩地质工作规模,大力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摆正了地勘业作为基础产业的位置,在确保完成国家公益性地质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抽出人力和设备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其他多种经营工作,努力使地质勘查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通过这场市场洗礼,冶金地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很自然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计划地质工作中来,为冶金地质深化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

1.4地质勘查工作调整时期(1994—2002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对地质勘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管地矿工作的政府部门也明确指出,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分体运行。在此形势下,作为生产性事业单位的冶金地质系统,必然定位于商业性地勘工作为主,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冶金地质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加速企业化”的方针,确定了“壮大工勘业,发展地矿业,巩固提高机加工和超硬材料,拓展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排序。2001年初,根据[2001]2号文件,冶金地质队伍部分实行属地化管理,大多数单位交由中央管理,成立“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隶属中央企业工委。这标志着冶金地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更为有力地推动了系统的转企建制工作,它同推进产业规模化、产权多元化、资本股权化紧密相连。

1.5地质勘查工作繁荣发展时期(2003—2013年)

“十五”后三年,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资源的勘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资源勘查与开发投资的力度,并充分发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地质勘查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实施,“地质找矿大讨论”的深入开展,以及2010年国土资发的31、58、59、60号文件,均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3年5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委员会成立,总局交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8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更名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冶金地质相继提出了“地质勘查高起点、大手笔、裂变式发展目标”,“发挥特殊功能,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行业排头兵”,“转企改制、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两个转变”(事转企、地质转矿业),“双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冶金地质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

2地矿经济形势研判和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2.1当前地矿经济形势研判

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格局却出现重大变化,尽管发达经济体整体向好,保持缓慢增长势头,而作为世界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新兴经济体却全面下滑,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重要矿产品库存维系高位,主要金属价格基本呈震荡下行态势,矿产勘查投资减少,矿业公司现金流不足,并趋于紧张,矿业并购数量和额度呈“双下滑趋势”,全球矿业市场持续走低。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中,今后两年,去库存化、去产能化将主导中短期的矿业走势。全球矿业正步入微利、薄利时代,矿业企业正遭受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的两重挤压,为此,很多大型矿业公司都在谋求新的变化。其中,“科技创新”被众多企业视为微利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

2.2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2号)施行,事业单位改革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国有地勘单位也将全面进入分类改革。这不仅要求国有地勘单位大胆尝试,而且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为国有地勘单位进一步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

2.3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冶金地质在多次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凭借着装备实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地质资料积累多、队伍可靠稳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野外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为国家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找矿成绩卓著,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老化、对国家政策依存度较高等诸多劣势,影响当前冶金地质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冶金地质管理制度存有不足,尚需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冶金地质的管理制度尚需摸索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且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固定经费来源,地矿工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冶金地质走的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发展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在人才队伍结构上,受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地矿萧条期和21世纪初10年非理性的矿业发展期的影响,致使人才结构出现了一老一少(50后60后是单位主力,80后是单位最大群体)、一多一少(非专业性人员多,善经营懂专业的人少)的不合理现象,随着50后60后即将进入退休年龄,80后将面临很大的接班压力。另外,国有地勘单位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财政拨款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缺乏固定经费来源,更加剧了地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难度。

2.3.2冶金地质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仍处于“打工”地位

冶金地质的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还是承揽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地勘项目参与到地勘市场中,并没有参与地勘成果的分配,与政府或企业的关系完全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不存在任何经济形式的成果分配,仍然处于“打工”的地位。

2.3.3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缺陷

冶金地质在改革和发展中尝试多种经营方式,一般都未发展好,往往受经营经验、资金条件、专业技术等限制,大多处在基本能够解决职工就业,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状态,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2.3.4当前冶金地质进入矿业权市场的难度仍较大

受矿业权市场相对散乱和审批难度逐渐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冶金地质在矿权管理上获取难、维护难、运作难的三难问题,制约了其做大做强。随着21世纪初矿产资源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矿权审批程序的不断简化,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都涌入到探矿权申请队伍中,包括许多根本不从事矿产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和并非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造成了市场的混乱,部分企业获取矿权后因不具备实力圈而不探,进一步扰乱了市场。冶金地质受制度和政策的限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拥有矿业权,在市场竞争中又受融资渠道不畅的影响,难以通过矿业权的经营积累自身发展资金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失去了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制约了其做大做强。

3冶金地质工作发展建议

冶金地质是地质找矿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功能服务的主力军之一,随着政府对国有地勘单位一系列改革制度的推进,其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地矿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赋予国有地勘单位新的使命,在新形势下,冶金地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

3.1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坚定不移地走地矿发展之路

冶金地质地矿业在过去的60多年,不仅在地质找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装备,总结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培育了一批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勘队伍,而且也开辟了矿业开发之路,在区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面对当前地矿经济的新常态,冶金地质要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既要积极主动掌握国家政策动向,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加大矿权的获取、维护和运作力度,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借鉴大型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成功经验逐步探索探采一体化等途径,继续发扬冶金地质的光荣传统,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地矿业发展之路。

3.2加大冶金地质队伍建设力度,逐渐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冶金地质处于改革的大环境中不能置身其外,与其他行业相比,地勘经济基础相对脆弱,总体竞争力还不强,面临的环境也比较复杂。这里面既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冶金地质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的环境,冶金地质人员要正确看待体制机制,要扬长避短、练好内功、增强实力、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直面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考验,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打造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地勘团队。为此,冶金地质必须全面分析自身现状,在认真研判当前地矿经济走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人才结构“一老一少”、“一多一少”的特点,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奖惩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管理人员,促进地矿工作的整体大发展。既注重单位的顶层设计,又加大基础管理力度,通过以老带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成长,培育善经营懂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3正确处理好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和争取矿业权,加快冶金地质进入市场主体的步伐,促进地勘单位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冶金地质在承担项目上一般没有成果分配权,难以通过主业形成一部分自有资金的积累,也没有优先取得矿业权的权利,更是缺乏资金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取得矿业权。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部分矿业权,因对自有矿业权进行维护和投入的资金不足,且不具备自主开发的人才、技术等条件,难以形成探采一体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当前情况下,冶金地质必须利用好自身技术优势、现有的资质和一切社会资源,来正确处理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通过与其他矿权人参股及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获取一定矿权权益或联合勘查;积极介入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找矿潜力较大,易取得成果的内蒙古、青海、云南、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积极申报基金项目、价款项目以及矿调项目,取得新的矿权,争取实现地质勘查探矿权“流转—取得—再流转—再取得”的良性循环;利用目前低迷的地质市场形势,采取购买或参股形式获取优质矿权。为此,既要守好现有的领域,又要适时转型升级。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冶金地质在做好公益项目(国家和财政项目)树品牌的同时,又要大力开辟社会地质市场。在项目执行方面,在扎实做好自主勘查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申报和实施国家和地方财政项目,要大力开拓商业地质项目,尽可能拓展联合勘查项目。在资质方面,在充分经营好地质勘查、钻探、物化探、岩矿分析等技术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等地质延伸产业常规领域的基础上,还要积极申办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及检测、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等资质。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拥有一批既先进又实用的设备和一批精干的队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的突破。要不断扩展专业领域和市场份额,树立“地质产品制造商”和“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的理念,去开拓、占有属于自己的市场,摆脱长期“打工”的局面。

3.4加大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合作,积极走出国门

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地质找矿规模还比较小,又缺乏有支撑能力的矿山企业,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很不明显。从中国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大部分需要在国外市场中配置,当前大型矿业集团走出去的也比较普遍。冶金地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大和大型矿业集团及其他社会资本的联营力度,通过合作开发或承包勘查等形式走出去,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实际工作经验锻炼人才,扩大单位影响力,培育在地矿经济工作中的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自己。

4结语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 有效管理; 措施; 分析;

我国的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冶金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随着冶金行业科学技术和冶金机械设备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一些冶金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及时的更新。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注意到对于机械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这不利于冶金企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一、冶金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一)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企业的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冶金设备进行的,冶金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是企业创造生产效益的过程。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冶金企业通过冶金设备正常的完成生产活动,获得物质财富,并且可以使用物质财富保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冶金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一切活动的基础需要具有先进的冶金设备,因此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离不开冶金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二)冶金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

生产资料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在发展过程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产生提高了人们改造大自然能力。随着设备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冶金企业都离不开专业的生产设备,冶金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对于冶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冶金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冶金企业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冶金设备的管理水平并不统一。我国国内的冶金企业冶金设备的管理水平与世界的水平差距很大,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并不同步。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的冶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疏忽和操作不当的情况,使管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施工力度和科学的装备结构。很多企业依然使用旧设备,并没有更换新装备的意识,这对企业原有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冶金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二,目前很多冶金企业在更换的新的冶金设备的同时并未来替换原有的旧设备,采用拼凑机械的形式,将新的机械设备和旧设备进行混合搭配。这是由于企业过分的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这会使冶金企业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使企业忽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给设备的维护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第三,由于冶金设备的型号、产地等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这对冶金设备的维修带来巨大的困难,很多企业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修。只要冶金设备不出现问题就任由其自然运行,直到冶金设备出现无法运行的情况,才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这会增加了企业的维修费用,浪费了企业的设备资源。

第四,目前很多企业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出现了两种的不同的情况,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十分重视对于冶金设备的管理,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根据国外冶金企业的经验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种管理体系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冶金机械设备管理任务

(一)保证安全

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以保证操作符合安全的规则,保证工作人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动态跟踪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工作之后,还需要实时的对设备进行监督,在冶金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记录设备运行的数据,找出其中的异常情况。及时的发现设备出现的潜在问题,全面掌握冶金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行状况,避免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故障,保障机械设备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事前维修

为了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需要针对设备的运行的不同状态进行及时检查和维护,然后及时总结维修情况,并做好对设备的振动、性能分析。以获得一手的设备维修资料,为接下来的设备维修提供数据支持。

四、冶金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

(一)加大冶金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

对机械设备进行前期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加强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机械设备的前期投入,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要做好对于新型机械设备信息的记录,做好运行维护和前期设计,降低维修成本。第二,科学的选择机械设备的型号。由于冶金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不同,对于机械设备的型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的维修和管理打下基础。

(二)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

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效率。因此要对设备进行点检定修,对管理方、生产方、维检方三者进行明确划分,通过收集的数据,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三) 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安装管理

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对生产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成本投入、产品的产量、设备的使用寿命、大修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对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冶金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机械设备,因此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在安装过程中要运用精密的科学仪器,严格按照安装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

(四)对冶金设备进行管理

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可以很好的降低设备零件自己的摩擦,减少零件的损坏及周围恶劣环境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根据设备的型号和要求选择合理的剂和装置,操作之后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情况,做好记录,实行合理的周期和用量。

(五)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

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有着长期的作用,需要在对冶金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建立安装、维护的制度,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设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维修要求,做好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紧急处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科学有效的管理。

(六)增强创新力度

创新是保证冶金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设备的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改变以前的设备管理思想,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先进的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机械管理的实际情况,在考虑成本、效率等各方面因素之后,进行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上的创新,实现全员设备管理的新举措。

总结:冶金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为了对机械设备进行很好的管理,需要明确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需要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的目的,只有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才能使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杨寅香.浅析冶金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70-72.

[2]张剑锋.简述冶金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4,21:330-331.

[3]李梓树.有色冶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电子世界,2014,12:417.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 冶金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73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金属冶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其它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成熟,在冶金工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冶金机械的自动化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冶金工业的支撑,冶金工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现代化的冶金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消化和吸收,我国的冶金工业取得极大的成就,逐步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相对比较完备的冶金工业体系,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国内对于冶金机械和设备的研究也不断的取得进步,随着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冶金机械设备的水平以及自动化的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已经逐渐朝着大型化、综合化以及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进步新世纪以来,随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不断的成熟,我国的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程度又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跨越式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冶金机械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鞍钢建成2.15米热连轧机以及2.13米准予连轧机,并投入使用,我国的冶金机械设备制造技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摆脱了对于国外设备的以来,尤其是大型宽厚板轧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当前我国的冶金设备的研究逐渐朝着自主研究的方向发展,冷连轧机组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常规冶金设备已经基本上可以实现国产化。随着我国冶金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给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本上实现了原料生产、焦化生产的自动化,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我国的冶金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也大量的引进了计算机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冶金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2006年,冶金行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就以控制(大型PLC为主)和传动为主。在原料、烧结、焦化、高炉、转炉、电炉(炼钢)、精炼炉、连铸、轧机、加热炉、均热炉、铁合金电炉、铝电解等环节均涉及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其中PLC已经尤为冶金行业的主流控制系统。在冶金行业中,轧钢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它包含了自动燃烧控制模型、轧制节奏控制模型、粗轧自动宽度控制模型、精轧设定模型、板形设定和控制模型、精轧出口温度控制模型、卷取温度控制模型、卷取设定模型等,做好轧钢自动化,PLC硬件、软件控制都很重要,为冶金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机械自动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以赢利为目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这种新技术应用于冶金机械制造将会给冶金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2冶金机械及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核心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冶金机械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发展空间。在冶金机械设备中越来越多的集成了可编程的控制系统,大量传感器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与准确性,这些都推动了冶金工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速度,提高了冶金机械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设备的损耗,扩展了设备的功能,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 十一五”期间,我国冶金工业中的炼铁设备。炼钢设备、连铸设备、轧制设备(板带钢轧制设备、型线棒管轧制设备、热轧钢材控冷设备)等都有新的突破,为冶金工业的发展补充了硬件设施。未来国际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如下。

(1)基于数字模拟和仿真技术的研发,实现冶金全流程动态分析、评估和精准设计。

(2)综合考虑生产效率、能耗物耗和环境指标的多目标实时优化。

(3)产品指标、运行指标和控制指标协同的全面闭环控制。

(4)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相结合的复杂过程建模和先进过程控制。

(5)先进传感技术和软测量结合的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连贯测量。

(6)结合考虑物质流、能量流优化的先进能源管理和控制。

针对国际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冶金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采用先进的电子数控技术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软测量技术、冶金环境下可靠性技术等,实现冶金流程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

(2)冶金技术信息化发展。在工业生产控制中,网络就是中枢神经,以工业生产起到控制作用。在冶金工业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先锋的网络技术、电子数控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力学技术等在冶金流程中实现集成模拟系统,通过人机交流,模拟钢铁生产全过程,进而推进冶金工业生产制造的智能化。

(3)生产管理系统的发展。冶金工业的自动化不仅仅的包括机械的自动化,也包括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地生产进行相应的协调、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对企业的资源以及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管理的自动化,将企业的生产人员以及冶金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的联合,使其有效地进行运作,从而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人力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钢铁工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发展为冶金机械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即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冶金企业花巨资大量引进的国外软硬件产品、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我国冶金机械研制及自动化开发工作者仍然任重道远。冶金机械的自主研制及冶金自动化技术发展,必须注重将高科技融入其中,注重提升性能,加强过程工艺、工装设备、企业管理、生产组织、自动化等多专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全面提高我国冶金工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冶金自动化软硬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我国冶金自动化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9, (02).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理;注意事项

一、引言

(一)冶金企业引入风险管理的背景

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做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企业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安全隐患,也会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轻则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缺乏安全生产的企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是不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只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更好地保持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近几年,冶金企业在改造、更新、重组做大做强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工艺不断革新、技术管理不断进步,特别是PLC在冶炼工序上的应用,工业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所以,再沿用过去直接具体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形势的需要,已不能适应先进技术发展和生产秩序顺利进行的需要。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适应落后状态。

(二)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

第一,目标规划。风险目标规划,是管理层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内税收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一个完整的目标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外部形势判断;组织目标的确定;实现的方针策略;实施的重点步骤;组织技术等保障。第二,风险识别。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是关键环节或者基础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是寻找冶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发生的可能领域,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目标。第三,风险等级排序。就是从两个变量来确定风险值。风险值与以下因素有关: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高=高风险,数据值低=低风险。风险等级估算的注意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是在比较中得到实证的;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体现等级排序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第四,风险应对处理。针对风险我们能做什么?不是所有风险都需要应对的,可采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通常可以改变制度避免它,目前容忍接受它,积极应对减少它(减少可能性或结果)。第五,风险管理的评估。风险评估的关键点有两个:需要关注影响和结果而非只注重投入与产出;质量衡量应与数量衡量相配合。评估方法要考虑结果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实现的途径是单项评估与多样化评估、综合评估相结合。

二、当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面风险管理已逐步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企业风险管理日益为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经济组织所重视。在发达国家,不仅风险管理理论发展迅速,而且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将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的风险管理理论及应用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10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央属企业必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在国内冶金企业中,除少数大型央企建立健全了风险管理体系外,绝大部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仍处于被动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管理策略,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及风险管理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总的来说,国内冶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实际不匹配

企业对自身战略目标未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甚至在目标制定时急于求成,希望以最快的方式获得回报,导致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承担了过多自身难以承受的风险,加之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致使企业遭受巨额损失,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二)重视具体风险的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整体策略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中,往往将绝大部份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导致企业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三)多为事后控制,缺乏主动性

企业的风险管理多为事后控制,缺乏系统的、定时的评估,缺少积极的、主动的、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从根本上防范重大风险。

(四)缺乏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

企业内部对风险信息的认识不统一,尚未形成企业的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送渠道,未形成协调、统一的沟通体系。对于具体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从而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五)风险管理职责不清

大部份企业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应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职能、职责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缺乏明确的、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

三、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风险之于冶金企业,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竞争日益残酷的复杂市场环境中,冶金企业不仅面临着自然灾害、财产损害、业务中断、盗窃及产品责任等传统风险,还面临着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尤其是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防控更是重中之重。如何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分散、化解和抵御各类风险,是每一个冶金企业生存发展之路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冶金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二)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冶金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

(三)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四)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五)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冶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冶金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冶金企业应该在遵循冶金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础之上建立冶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冶金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冶金企业按照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冶金产品的生产。

2.冶金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冶金安全生产状况展开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冶金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冶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和运用,由于管理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特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致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火灾、爆炸、空难、化学品及核泄漏事故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安全生产管理是控制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宏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解决全社会共性的问题,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通过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控制和减少事故隐患、杜绝“三违”现象。同时,推行现代安全管理来满足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降低人类的风险代价。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作者:郑赟 单位:浙江中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晓岭.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13):137~139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6篇

关键词: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

在当下冶金行业日趋成熟、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市场对金属材料的需求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少冶炼企业都对其自身的产品实施了结构创新与生产组织调整,冶金机械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之中。然而,由于冶金行业的生产环境比较恶劣,很容易对冶金机械设备造成较大的损害,如果未做好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工作,则有可能会会大大地缩短冶金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加大冶金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冶金机械设备的损耗和劣化

1.1冶金机械设备的损耗

在冶炼的过程中,冶金机械设备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耗,冶金机械设备的损耗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无形损耗,即机械设备过时、功能无法迎合生产要求而造成的损耗;二是因磨损、撞、碰而造成的损耗[1]。一旦机械设备受到损耗,其自身的价值必将随之逐步丧失。而引发冶金机械设备损耗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冶金机械设备的超负荷工作,再加上在平常的运作过程中未注重维护与管理,只是一味是强调产值和生产效益,而且冶金生产的工艺通常比较繁琐、生产任务也比较繁重,大部分冶金机械设备往往需要加班作业,导致湿度与温度远远超过了机械设备的标准工作环境要求,这样便会加快冶金机械设备的老化,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周期[2]。

1.2冶金机械设备的劣化

冶金机械设备的劣化主要是指设备在运用或搁置期间,其功能渐渐丧失,或者相比于同种新型机器,其性能与功能明显落后,无法迎合快速发展的冶炼技术要求[3]。补偿冶金机械设备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直接更换旧设备,用全新的机械设备来取代损坏的旧机械设备,此种补偿办法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在运用期间及时地进行维修,以达到局部性补偿的目的。此种局部性的补偿只需投入较低的补偿经济成本,具有较好的环保价值与经济价值。一旦机械设备出现劣化现象,则必定会严重削弱设备技术的功能,而且较之同种的全新设备,劣化的设备在技术方面要差得多,从这个层面来说,此种设备的劣化属于技术性的劣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如果劣化设备出现技术性贬值情况,则必定会给冶金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冶金机械设备的劣化和损耗存在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均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削弱了机械设备的性能,从而造成故障,需要实施维修。而且一旦机械设备出现劣化或损耗现象,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性能、降低产品的质量,造成维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不必要浪费,间接导致机械操作人员出现不满情绪,形成怠工心理,最终使冶金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2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

2.1预知性维修

预知性维修技术不仅可以及时地找出机械设备故障位置,而且可以自动报警并持续进行监测,同时预知性维修技术还可以编写出书面报告,并将重要的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维修人员,有助于维修人员及时地发现故障原因和故障位置,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该技术可以使按需维修的需要得到有效的满足,大大地减少故障解决时间及维修成本。例如,油液,一方面通过分析油液自身的理化性能,叮嘱维护人中及时更换设备油液,防止因油液性能减弱而造成设备欠佳;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和分析油液中的残留物,掌握机械设备损坏的程度及位置,以便对机械设备的维护进行有效的指导。2.2预防性维修所谓的预防性维修就是指维修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察觉机械设备可能会发生问题或是存在危险征兆时所采取的维修操作。预防性维修具有预防性与补救性等特征,其可以对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从而使冶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机械设备的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预防性维修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加大平常的维护检修力度,以保证机械设计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二是加大预防性检测力度,通过准确的检测、定点检测以及定期检测来及时找出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制定定期预防维修方案,即依据检测到的情况,在故障出现前实施预防性的维修;四是仔细分析与记录。全面分析机械设备的检测记录和使用说明等,全面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改变状态,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之后再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为日后的检测提供依据。

2.3事后性维修

事后性维修就是指在机械设备发生技术故障或损坏之后,无法继续使用而实施的维修。事后性维修充分反映出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未落实到位,此种维修需要根据要求来确定维修部位,也就是检测到哪些部位或元件存在故障,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作,立即对机械设备采取的一种维修方法。事后性维修具有滞后性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设备的运用状况。

3加强冶金机械设备管理的策略

3.1强化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前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机械设备投入使用后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减少维修成本,非常有必要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取与设计工作。首先,应当全面地分析现有设备和厂情等,并根据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适用性及维修性等来选取和设计机械设备,这样方能更好地运作、生产、维护好机械设备。其次,在生产前期应当合理地投入设备,这样可以使设备的运作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从而有效地提升冶金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强化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对于冶金企业来说,强化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运作过程中,冶金机械设备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故障,唯有加大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力度,方能确保冶金机械设备正常、顺利地运作。冶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定点检修机械设备,在采取定点检修方法维修管理冶金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应当将生产方、维修方以及管理方这三者之间的职责清楚地划分出来,以免出现混乱现象。同时还应当对相关维修管理数据加以收集,并以此为依据来对冶金机械设备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测,以使损失降到最低。

4结束语

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唯有全面、合理地维护并管理好冶金机械设备,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冶金机械设备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冶炼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限度的提升,有效地促进冶炼的扩大再生产,促进冶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海.浅谈冶金设备的管理与维修[J].价值工程,2011(12).

[2]郭小梅.试述冶金机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7(1).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量管理;应对措施

前言:

质量不仅关系到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冶金工业工程较民用工程来说,有施工工期紧、大截面梁柱结构多、大体积混凝土多、动荷载多、结构形式复杂等特点。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推广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针对冶金建筑行业中发现的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冶金工业建筑中,施工的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的就是整个建筑体系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所以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 提高冶金工业建筑施工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度增长对钢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建筑钢材更是供不应求,冶金企业和大部分冶金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冶金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产值利税率、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效益指标都有较大增长。当前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等不协调私混乱现象,要求我们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各级工业管理部门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将按企业隶属关系进行的部门管理转变为按产品(或劳务)进行统筹、协调,服务和监督,即实行行业管理。这不但是冶金工业本身发展所必须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冶金工业在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目前继续保特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生产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形势很好。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落后,进度拖延,制约了个业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研究分析冶金行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新形势对工程管理工作的要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展加快,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也取得较大进展。特别是随着微观经济的不断放权、搞活,对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有的大中型企业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忽视产品质量,放松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以及产品质量滑坡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布局不合理、资源不落实、设备不配套,技术落后等原因,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在加强行业管理上还有许多困难。如条块分割,多头领导、职责不清,每一个部门都可以不通过冶金行业管理部门而获准一定限额的建设和引进项目,这给冶金工业的宏观控制、避免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增加了难度。在钢和钢材的增长速度上,系统内的地方企业比重点企业增长要快,系统外的企业又比系统内的企业增长快。各级冶金管理部门由于受管理体制、观念、习惯、知识结构、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仍停留在前一种职能的管理上,与后一种职能相适应的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约束手段尚未配套建立起来,这也给行业管理增加了难度。对于这些不容忽视的倾向,我们同样要密切注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将会引发出更多更大的工程质量事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更大损失,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 健全冶金工业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从总体上说,冶金建筑质量水平与国外同行业水平相比较,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对冶金建筑行业质量状况不能做过高的估计。从整个冶金工业看,在行业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国家机关应着重抓全行业管理,抓宏观管理,抓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工程大检查制度,保证建筑行业安全经济运行。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新的形势要求工程管理有更深厚的功底。保证工程安全、顺利运行是工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面对发展形势,必须从发展规划等方面加强行业管理,既要管重点企业,也要管地方企业;既要管大中型企业,也要管小企业;加强行业管理与监督,对整顿市场秩序、维护用户和消费者利益,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也是大有可为的。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基础工作。市场经济是规范化、法制化经济。把质量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加强项目运行管理,努力提高建筑质量水平和行业素质。要严禁出现重速度、轻质量的项目,绝对不允许不合格工程通过验收,实行项目多重验收,绝对不允许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工程管理新机制。

3 提高冶金工业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质量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能否使中国的建筑市场有进一步发展、能否使企业有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要加强行业管理,改善经营作风,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健全质量检测制度,培训培养专门相关人员,规范化专业检测程序,使得自检工作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冶金建筑质量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小型冶金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大量仓促上马、以生产建筑钢材为主的乡镇企业,求速度、轻质量,工程质量问题严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格工程。

在新的一年里,冶金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工作,应服从和服务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口号,通过健全企业的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连续、有效的控制,提高企业素质和质量保证能力。我国工业建筑工程年投资规模较大,施工投资增幅迅猛,建筑工程及配套技术的科研、设计开发、生产己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实施行业统管理,从政策上培育和扶植骨干生产企业,有利于解决目前提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设备需求。

针对冶金工业建筑状况,制定装备水平分等标准和升级规划,并把装备水平升级率纳入领导任期责任制目标。要加强政策法规、质量监督、经济调节、技术开发以及市场预测和信息服务。基础处理工程,应从施工工序控制做起,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转入下道工序。基础工程、主体结构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重点,也是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达到高作业率,关键是设备良好运行,逐步减少设备故障。从事工程管理、施工的同志要继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在项目管理、质量监控中,必须加大设计监管力度,提高设计质量。只有资质信誉良好的单位才能培养和拥有素质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施工时切实把好进场人员关。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对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需将本工程已经取证的见证、取样人员名单,报质检站备案,其人员数量应能满足工程规模、进度要求,须经质监站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狠抓基础工作。市场经济是规范化、法制化经济。把质量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积极探索设备管理新机制。

质量指标数据也是时经济发展动态的一种反映,是衡量行业质量状态和发展态势的判据。有真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比较,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才能保证冶金工业健康地发展。

4 结语:

冶金建筑行业在管理上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提供了可供其他行业借鉴的经验。加强行业管理,有利于避免重复引进、重复建设,提高冶金建筑的专业化协作水平。冶金建筑行业管理机构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冶金行业发展,又要符合改革方向,深化质量管理改革,为冶金工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为钢铁工业的腾飞打下好基础。

参考文献: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8篇

一、冶金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一)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企业的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冶金设备进行的,冶金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是企业创造生产效益的过程。冶金机械设备是冶炼企业进行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冶金企业通过冶金设备正常的完成生产活动,获得物质财富,并且可以使用物质财富保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冶金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一切活动的基础需要具有先进的冶金设备,因此企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离不开冶金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二)冶金设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

生产资料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在发展过程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了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产生提高了人们改造大自然能力。随着设备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冶金企业都离不开专业的生产设备,冶金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对于冶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冶金设备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冶金企业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冶金设备的管理水平并不统一。我国国内的冶金企业冶金设备的管理水平与世界的水平差距很大,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并不同步。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的冶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理疏忽和操作不当的情况,使管理过程中缺乏合理的施工力度和科学的装备结构。很多企业依然使用旧设备,并没有更换新装备的意识,这对企业原有的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冶金企业的工作效率。

第二,目前很多冶金企业在更换的新的冶金设备的同时并未来替换原有的旧设备,采用拼凑机械的形式,将新的机械设备和旧设备进行混合搭配。这是由于企业过分的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这会使冶金企业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使企业忽视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管理,大大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给设备的维护带来的巨大的困难。

第三,由于冶金设备的型号、产地等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这对冶金设备的维修带来巨大的困难,很多企业忽视了对机械设备的定期维修。只要冶金设备不出现问题就任由其自然运行,直到冶金设备出现无法运行的情况,才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这会增加了企业的维修费用,浪费了企业的设备资源。

第四,目前很多企业对冶金机械设备的管理出现了两种的不同的情况,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十分重视对于冶金设备的管理,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一些高级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根据国外冶金企业的经验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措施。这种管理体系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备的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冶金机械设备管理任务

(一)保证安全

为了保障生产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于冶金机械设备的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以保证操作符合安全的规则,保证工作人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动态跟踪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工作之后,还需要实时的对设备进行监督,在冶金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记录设备运行的数据,找出其中的异常情况。及时的发现设备出现的潜在问题,全面掌握冶金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行状况,避免设备出现不必要的故障,保障机械设备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三)事前维修

为了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行,需要针对设备的运行的不同状态进行及时检查和维护,然后及时总结维修情况,并做好对设备的振动、性能分析。以获得一手的设备维修资料,为接下来的设备维修提供数据支持。

四、冶金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措施

(一)加大冶金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

对机械设备进行前期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加强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机械设备的前期投入,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成本。要做好对于新型机械设备信息的记录,做好运行维护和前期设计,降低维修成本。第二,科学的选择机械设备的型号。由于冶金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不同,对于机械设备的型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设备的选择过程中要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为后续的维修和管理打下基础。

(二)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维修管理

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故障,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效率。因此要对设备进行点检定修,对管理方、生产方、维检方三者进行明确划分,通过收集的数据,降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三) 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安装管理

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对生产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成本投入、产品的产量、设备的使用寿命、大修周期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对冶金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冶金企业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机械设备,因此必须重视机械设备的安装管理,在安装过程中要运用精密的科学仪器,严格按照安装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

(四)对冶金设备进行润滑管理

对机械设备进行润滑处理可以很好的降低设备零件自己的摩擦,减少零件的损坏及周围恶劣环境的影响,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根据设备的型号和润滑要求选择合理的润滑剂和润滑装置,润滑操作之后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做好记录,实行合理的润滑周期和用量。

(五)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

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有着长期的作用,需要在对冶金机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建立安装、维护的制度,并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设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维修要求,做好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的紧急处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科学有效的管理。

(六)增强创新力度

冶金经济与管理第9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我原来工作的地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国务院首席智库,拥有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和高素质的专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各个领域开展了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和前瞻性的大量研究。对于中国政府的决策过程,一直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和国际上,也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跟世界银行联合完成了几个关于中国的综合性的研究报告,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最近上海社会科学院对全国的智库进行了排名,把智库的工作领域分成八个领域,根据他们的评选结果,在这八个领域当中有六个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处于完全的、遥遥领先的地位。

李嘉诚先生是享誉全球最卓越的华人楷模,李先生出于对教育、医疗等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用他的1/3的财产建立了李嘉诚基金会。我记得有一次在他的办公室他跟我充满感情地说:“我的资产分给了我的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还有基金会。”他长期坚守核心价值,奉献社会公益,赢得了社会的高度好评。这些年,李嘉诚基金会都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推广,这更体现了李嘉诚先生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

我和李嘉诚基金会在它成立以来就有了很多的联系和接触以及合作。

孙冶方基金会也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跟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一共颁发了15届经济科学奖,许多获奖者已经成为当今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上面的领导者,比如当今的总理,当今的央行行长、当今的财政部长等等,也是多次获奖。有的已经成为各个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术带头人。

今年我们又开设了一个新的奖叫做孙冶方金融创新奖。主要的目的要推动当前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今天讲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也经常结合在一起的,而金融创新是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也是我们这一次孙冶方基金会为什么两次都全力支持“科技夹子”这个活动的原因。

邓小平过去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嘉诚先生也说,今天不少创新科技的起点往往源于一股渴求、开创、变革的冲动,我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将会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开拓更加广泛的天地。

李嘉诚先生最欣赏《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句话,说如果要建造一艘轮船,关键不是要发号施令、收集木头、分工细作,而是要启发大家对扬帆出海的无穷向往。

今天在这里将要介绍七个令人无比惊叹的科技创新的项目,但是更重要的不是介绍项目的本身,而是要激起人们对科技创新的无穷向往。

【孙冶方基金会简介】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简称孙冶方基金会,英文名称:SUN YEFANG FOUNDATION),是为了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对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鼓励和推出新人,繁荣我国经济科学事业,由薄一波、姚依林、谷牧、张劲夫、荣毅仁、薛暮桥、汪道涵、许涤新、于光远、李人俊、梅益、徐雪寒、孙晓、马洪、刘国光、孙尚清等55人发起,于1983年6月成立的。原名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励基金委员会,1995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及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改称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