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6 15:54:36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保护干部职工人身、单位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总要求,督促我局各股室深入贯彻《消防法》、《省消防条例》、公安部令第61号等法规文件,进一步规范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和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消防安全管理重点,统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夯实火灾防控基础,不断提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

二、消防安全目标

1、消防安全做到“一明确、三建立、五规范”的总要求。“一明确”即明确消防安全职责;“三建立”即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完善消防档案;“五规范”即规范防火检查和隐患整改,规范消防控制室管理,规范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规范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规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

2、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人人学会消防,干部职工应达到“懂消防设施设备,会操作使用;懂火灾应急处置程序,会组织扑救火灾;懂消防安全常识,会检查隐患”的“三懂三会”。

三、消防安全管理原则

1、消防安全“遵守国家法律、标准”的原则。

2、“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

3、“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实行“风险控制”的原则。

5、各股室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义务的原则。

四、消防安全指标

1、火灾事故为0。

2、全年消防安全检查计划完成率100%。

3、建立消防安全管理体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员工、社区群众人身、财产和公共的安全;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4、消防设施及器材完好率达100%、职工会使用率100%、全年消防设施法检率100%。。

5、火灾报警器完好率100%。

6、每年1~2次火灾事故灭火和疏散演练。

7、消防安全台帐、档案建档率100%。

8、规范运行单位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系统,按要求录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五、消防安全工作重点

1、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和坚持消防安全户籍化系统录入日工作月工作。

2、每半年召开一次消防安全工作培训会。主要对干部职工进行消防知识的教育宣传,提高消防知识水平,懂得火灾的起因、火险的预防、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火场自救逃生方法等。

3、建立完善火灾隐患预防和整治长效机制,提高各股室预防和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2篇

关键词:防护体系;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

现如今,医院已经可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对整个医院各个环节的覆盖,其中包括设备物资管理、HIS、PASS、LIS、PACS、医疗统计分析,全面覆盖管理、研究、护理、医疗、教学、后勤等,在远程医疗、合作医疗的条件下,医院信息系统无法脱离网络的客观因素来实现操作。而在复杂、庞大的网络结构背景下,如何保证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展开有序的运行,是医疗服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并且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关系到患者和医院的隐私、是维护患者和医院基本权益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1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需求

在医院运行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手段、安全管理、安全策略、安全环境等良好的特性,所以在开放的网络背景下,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黑客等人为的故意入侵与破坏,造成数据泄露、医院信息系统配置问题等隐患。针对这样的安全风险,我们主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体系来确保其正常运行,可以分为以下4个环节:网络安全、物理级安全、系统级安全、应用级安全。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是整个信息系统防护体系的中心任务。对数据安全起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

2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构想

为了更好的应对上诉提到的安全风险,我们应该建立安全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坚持以多角度、多方位为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应用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更好的完善整个防护体系。在等级保护的作用指引下,应该采用P2DR(防护、响应、检测)安全模型作为系统建设和安全规划的基本方针和思路。防护体系根据事中检测、事前防护、时候审计等作为根本指导策略。

3 医院信息系统立体安全防护系统的全面设计

3.1物理层安全 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物理访问控制、防破坏、电磁防护、物理位置选择、防火、防潮、温湿度控制、防雷击、防盗窃、防水电力供应等。

3.2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 关于网络层面的安全防护控制主要内容有访问安全控制、入侵防范、结构安全、恶意代码防范、网络防备防护等。其中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操作:

3.2.1划分安全区域 对安全区域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结构简化原则、立体防护原则、业务保障原则、生命周期原则、等级保护原则。

3.2.2对边界访问进行控制 在网络体系中,对个区域的边界访问进行控制是很有效的防护手段,主要是对医院信息防护系统的各个边界进行安全防护措施,例如部署防火墙、运行入侵检测系统、隔离网闸、对vlan进行划分等高级别的网络控制手段。

3.2.3开展网络审计 在开展信息系统网络维护的过程中,在交换机的旁边布置网络审计和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流量数据展开相应的网络审计,与此同时,将其他网络设备的监控数据收集起来共同为整个防护体系提供检测数据。

3.2.4开展网络入侵防范措施 交换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设备,可以在交换机的旁边部开展对网络入侵的检测测试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收集的信息进行具体全面的检测与分析,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例如木马、病毒、间谍软件、蠕虫、可以代码等。同时在发现严重危险信号时应该马上报警。

3.3对主机层的安全防护 对主机层面进行安全防护的内容主要包括访问控制、入侵防护、身份鉴别、安全审计、资源控制、对恶意代码防护等。我们具体介绍下其中几个方面的防护内容。

3.3.1身份鉴别 为了更好的提高网络防护的性能要求,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们对主机系统采用身份鉴别的方式加以巩固,相关的步骤为:首先对网络操作的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确保用户名不重复的登陆。然后根据口令要求,采用长度高于8位数、3种不同字符的口令。最后,如果登陆失败,应该立即关键会话窗口,并对关键的主机系统进行重新验证。

3.3.2主机入侵防护 通过扫描、检测等多种手段对有可能出现的主机入侵情况进行防护,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以最小安装为基本原则,降低在服务和程序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3.4应用层的防护

3.4.1安全审计 对应用层进行安全审计主要是针对业务管理系统来说的,业务管理与应用应该和信息安全系统相联系起来。将应用功能和审计功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可以对医院里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时间、发生情况、主要人物等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描述。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禁止非法修改、删除等[1-3]。信息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查询等操作。审计系统要对每个具体的事件状态进行安全审计,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

3.4.2通信的完整 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对整个信息的传输过程进行保护,可以采用密码机等相关的防护措施来确保数据远程交换的完整性。

4 结束语

要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是医院开展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条件,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及时的进行维护与改善,除了加强相应的技术手段外,还要建立安全的信息管理体系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加强规范化的操作手段,要提升技术与管理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性,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金长,赖征田,杨成月,等.面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J].电力信息化,2013(09).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3篇

关键词:影响因素 施工 防汛墙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4

水利建设中着重有以下几个方面:清淤工程与护岸工程,其中新建护岸的根本目的在保护防汛墙并新建生态型护岸,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上海位于北亚热带南缘,为东亚季风盛行地区,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受海洋影响较明显,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度适中等特征。但由于地处中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冷暖空气交替明显,气候多变,存在旱涝、低温、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在此防汛墙的稳固与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防汛墙功能的正常发挥,并承担相应的养护责任始终是施工中管理方应该坚持的中心原则。

1 保护原则

严格按照施工图组织施工,满足施工图中的设计要求;施工期间确保防汛墙的安全使用;施工期和工后一个月内持续监测,并按照设计提供的防汛墙监测要求进行控制;如监测中发生报警,则根据预案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当地管理部门。

2 防汛墙监测

2.1 依据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的掌握防汛墙的情况,更好地对于防汛墙进行保护,我们必须对施工区域附近的现有防汛墙进行位移、沉降和裂缝观测以及对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进行沉降监测。可能用到的依据规范及资料如下:

(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8)《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BJ08-61-97)

(9)《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11)《港口及航道护岸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JTJ300-2000)

(12)相关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

2.2 监测目的

工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有影响,为确保现有结构安全,在施工过程及施工后实施监测。

通过监测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变形的发展趋势,一旦出现险情,可采取有效的预备方案,控制施工对原有防汛墙和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等结构的影响,监测结果如有异常,作为监测主体的施工单位应及时反馈给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及设计单位,并根据破坏程度上报相关主管单位,使各单位了解工程发展情况,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内。

2.3 监测内容

对于较为常见的新建护岸、原有护岸加固和河道疏浚过程中,须对现有防汛墙进行保护工作,因此须进行以下内容监测:

(1)现有防汛墙位移、沉降、裂缝监测;

(2)周边环境(建构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

2.4 监测时间、频率及布点原则

2.4.1 监测原则

如业主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监测则以业主方委托的第三方数据和施工方监测数据相结合作为依据的方式进行监测保护,若无则以施工单位监测数据为依据进行监测保护。

2.4.2 监测点布设

(1)防汛墙观测点应布设在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处。

(2)现有防汛墙每个分缝段布设位移及沉降监测点。

(3)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布置。

2.4.3 监测时间与频率

(1)如有围堰施工则各项检测点均在围堰降水前布设完毕,并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同步进行监测。

(2)施工期位移和沉降观测每天两次,施工完成后每周一次至竣工验收。

(3)防汛墙原有裂缝或新出现裂缝观测2~3次/周。

(4)周边环境(建筑物或地面)沉降监测可适当放宽监测频率,2~3次/周。

(5)若发生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

2.5 防汛墙的监测报警参数

根据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防汛墙防护要求,总结出以下数据供参考,不同地区防汛墙保护参数应视当地的防汛墙结构、水文地质及防汛等级

确定。

如监测结果符合下列其中一项,即可认为发生报警,如表1。

2.6 监测人员安排

施工期间,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人数应视监测范围而定,检测人员负责防汛墙的监测和记录。施工结束后一个月内,对应范围内的防汛墙监测,酌情减少人员及观测频率。对于施工岸线较长的工程,在工程开始阶段如监测工作量不大,可在工程前期减少观测人数,待工程后期随着施工段和施工结束段的增加,根据实际工作量,增加相应的监测人员,监测频率和内容不变。

3 防汛墙保护方案

松江区境内黄浦江上游等支流沿线的大部分防汛墙本身结构基础不深,为保证防汛墙安全,严禁超过限载的车辆或机械接近防汛墙前后2 m范围内,对此我们应当将加强监测,如超过限载车辆(机械)进入2 m范围内应采取防汛墙保护方案。为防止防汛墙的位移、沉降甚至倾覆,可以根据防汛墙结构形式选择不同的防汛墙保护方案。

3.1 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1)由于基础埋深较浅、断面小,基槽开挖后,如开挖线距防汛墙较近,则可能造成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我们应当在危险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施工工艺以保护现有防汛墙。

采用此类基础埋设较浅的防汛墙,基础一般较好,可采用少量槽钢简单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图2)。

3.2 基础埋深较深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图3)基础埋深较大,在疏浚及护岸工程时极易出现墙前开挖过大,造成防汛墙两侧的地下水水位位差所引起的压力差及主动土压力共同作用可能造成防汛墙的位移甚至倾覆,为此应在此类型挡墙与防汛墙较近的区段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保护,槽钢支护范围的划分原则为:

的区段。

其中:L―现有防汛墙前沿线到基槽开挖线距离;

h―防汛墙基础埋深;

φ―基础所在土层土的内摩擦角,松江境内流域范围内取值约17.5 °。

槽钢支护方法(图4)为在防汛墙的前侧1.0 m插入槽钢进行保护,防汛墙后侧底板边线后0.5 m处插入槽钢进行保护,前后槽钢间应加拉杆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槽钢横向间距3.0~5.0 m,槽钢入土深度应大于对应防汛墙结构的底板入土深度1.0 m以上。

此类型如防汛墙距开挖面大于计算的最小安全距离的区段,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3.3 带有桩基的防汛墙

此类防汛墙为带有桩基的防汛墙,本身结构较牢固,且埋深较大,我们可采取防汛墙后侧加木桩拉铆的方式,保证防汛墙的安全。

此类方法为在防汛墙上设置保护钢帽,可采用钢板焊接或弯曲成“Π”型,套于防汛墙顶,并在防汛墙后侧4.0 m处打入斜拉木桩,木桩长2.0~4.0 m,木桩顶端露出土面0.5 m,采用斜拉铆将木桩顶端与保护钢帽连接,以保护防汛墙安全(图5、图6)。

4 制定并落实防汛墙报警抢险预案

按照防汛墙监测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日常监测中如遇报警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预案进行保护,具体方案可如下

实施。

(1)停止相应范围的施工,立即通知现场的监理,并再次测量,确认报警;

(2)及时通报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必要时通知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

(3)如开挖过程中报警,且墙前暂无结构施工,可先将断面回填,并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夯实回填土;

(4)如因降雨排水不畅,由墙后积水引起,则在积水区开挖排水明沟,将墙后积水排掉;

(5)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槽钢支护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木桩拉铆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6)如报警段原方案中为木桩拉铆方案的,则按照防汛墙保护措施,采用槽钢支护的方式进行防汛墙抢险;

(7)增加报警段的监测频率,不管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应增加观测频率;

(8)除报警段外,其上下游两侧的岸段也需加强监测,如接近报警值,也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9)报警后的措施方案和措施后的监测结果提交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待确认防汛墙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

5 材料要求

防汛墙保护所需槽钢可采用槽钢围堰中的槽钢,也可根据保护深度,调整槽钢的尺寸,但应保证槽钢质量,外观应无明显弯曲变形。

应在每处材料堆场预留部分槽钢,以确保及时进行防汛墙的保护,并在发现报警后及时增加槽钢的储备量。

木桩应尽量顺直,小头直径应不小于17 cm,如桩径偏小,为安全考虑也可采用两根木桩并排的方式作为拉铆支撑。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4篇

今日的世界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仿佛使地球变小了,把世界各地的距离拉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本文首先概括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和当前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局限性,然后对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网络安全 网络攻击

1 引言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交流便利和开放的代名词,几年前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已成为现实。然而伴随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也在循环递升,矛与盾的较量会长时间的进行下去。原本网络固有的优越性、开放性和互联性变成了信息安全隐患的便利桥梁,网络安全已变成越来越棘手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网络犯罪几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此,笔者仅谈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及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术。

2 当前主要影响网络安全的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TCP/IP的脆弱性。作为所有网络安全协议基石的TCP/IP协议,其本身对于网络安全性考虑欠缺,这就使攻击者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来实施网络攻击。

(2)软件系统的不完善性造成了网络安全漏洞,给攻击者打开方便之门。

(3)网络结构的不安全性。由于因特网采用了网间网技术,因此当两台主机进行通信时,攻击者利用一台处于用户数据流传输路径上的主机,就可以劫持用户的数据包。

(4)缺乏安全意识和策略。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网络中许多安全屏障形同虚设。如为了避开防火墙的额外认证,直接进行PPP连接,给他人留下可乘之机等。

(5)管理制度不健全,网络管理、维护任其自然。

(6)由于条块分割的利益分配问题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

3 目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存在着技术和管理的缺失

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主要有防火墙、口令验证系统、加密系统等,应用最广泛的是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内部网最重要的安全技术之一,其主要功能就是控制对受保护网络的非法访问,它通过监视、限制、更改通过网络的数据流,一方面尽可能屏蔽内部网的拓扑结构,另一方面对内屏蔽外部危险立足点为。但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如:

(1)防火墙难于防内。防火墙的安全控制只能作用于外对内或内对外,而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

(2)防火墙难于管理和配置,易造成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管理和配置,易造成安全漏洞。防火墙的管理及配置相当复杂,一般来说,由多个系统(路由器、过滤器、服务器、网关、保垒主机)组成的防火墙,管理上有所疏忽是在所难免的。根据美国财经杂志统计资料表明,30%的入侵发生在有防火墙的情况下。

(3)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策略。许多防火墙对用户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用户所用机器的IP地址而不是用户身份,这样就很难为同一用户在防火墙内外提供一致的安全控制策略,限制了企业网的物理范围。

4 当前设计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防范安全攻击的安全需求、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对应安全机制所需的安全服务等因素,参照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和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国际标准,综合考虑可实施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综合完备性、系统均衡性等方面,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在整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几项原则:

(1)短板理论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应用。网络信息安全的木桶原则是指对信息均衡、全面的进行保护。“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 。网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它本身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的种种漏洞构成了系统的安全脆弱性,尤其是多用户网络系统自身的复杂性、资源共享性使单纯的技术保护防不胜防。攻击者使用的“最易渗透原则”,必然在系统中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因此,充分、全面、完整地对系统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评估和检测(包括模拟攻击)是设计信息安全系统的必要前提条件。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设计的首要目的是防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最低点”的安全性能。

(2)防止以偏概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在网络发生被攻击、破坏事件的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地快速恢复网络信息中心的服务,减少损失。因此,信息安全系统应该包括安全防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和安全恢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是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的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非法攻击的进行。安全检测机制是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安全恢复机制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尽量、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供给的破坏程度。

(3)实践中的安全性评价与经济可行和安全性的平衡原则。对任何网络,绝对安全难以达到,也不一定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建立合理的实用安全性与用户需求评价与平衡体系。安全体系设计要正确处理需求、风险与代价的关系,做到安全性与可用性相容,做到组织上可执行。评价信息是否安全,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和衡量指标,只能决定于系统的用户需求和具体的应用环境,具体取决于系统的规模和范围,系统的性质和信息的重要程度。

5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通信协议的安全缺陷,以及在网络环境中数据信息存储和对其访问与处理的分布性特点,网上传输的数据信息很容易泄露和被破坏,网络受到的安全攻击非常严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就更为迫切。实际上,保障网络安全不但需要参考网络安全的各项标准以形成合理的评估准则,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网络安全的框架体系、安全防范的层次结构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网络系统的各个不安全环节,找到安全漏洞,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朱理森,张守连.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2001.

[2]刘占全.网络管理与防火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5篇

近年来,安徽省部分堤防管理单位落实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建立了管理任务分解、划片包干和管理绩效逐月考核并与职工收入相挂钩的管理制度,树立精细管理理念,强化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有力推动管理工作,大大提升了堤防管理水平。《堤防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总体方向要将本省多年的管理经验以及外省的先进成果,进一步总结和提升,融入标准之中,体现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把现有的科技手段应用到管理之中突现标准的先进性,并注重标准的细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规范、指导堤防工程管理工作。为此,在本标准编写过程中,立足安徽堤防工程管理实际,突出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促进工程管理,使工程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以精细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使标准具有前瞻性。

2主要内容

本标准内容共分十一章,另有堤防工程检查记录和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记录两部分规范性附表。标准除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按文本固定格式外,考虑到本标准中术语前后对照使用方便,对常用的术语进行定义,其他章节根据堤防工程技术管理特点和要求进行编写。标准中重点将检查观测、养护修理、生物隐患防治、生物防护工程及管护设施维护作为主要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还将安全管理和技术档案管理作为两章,分别对工程保护、安全生产、防汛和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及利用做了相应规定。

3重点解析

3.1总则部分

明确技术管理内容,确立科学研究及技术更新方向,规定穿跨堤建物管理职责。总则部分对技术人员配备及管理职责、堤防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总则第二部分,根据我省堤防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明确了堤防管理单位十项技术管理职责。从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全面掌握工程状况、注重日常养护修理、资料积累等方面。在突出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堤防管理范围绿化美化和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作为堤防管理单位的一项重要技术管理职责。总则第四部分对堤防管理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更新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明确。由于我省堤防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建议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改进检查观测手段、提高控制运用和养护修理水平,逐步建立、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堤防管理现代化。总则第六部分对穿、跨堤建物管理责任给予明确。由于堤防穿、跨堤建物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堤防在汛期高水位下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它涉及部门和单位比较多,专业性较强,所以,应由建设单位管理,堤防管理单位对其涉及防汛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以保障堤防工程安全度汛。

3.2检查观测部分

树立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确定检查观测周期、内容和要求。堤防管理工作,面广线长,跨越农村、集镇、城市,违章建设、随意堆放、乱丢垃圾、盗伐林木、人为破坏工程设施等现象时有发生,管理难度大。标准要求堤防管理单位要随时常握工程总体情况、及时发现违章并进行清除、制止破坏工程等违法活动,实行常态化管理,在切实做好日巡查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月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查,以达到规范管理的要求。为准确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对堤防工程开展必要的观测工作。本标准对堤身断面、堤身沉降、水位、堤身浸润线观测等根据不同情况将测次、范围及要求均作了具体规定。同时,根据工程安全和管理运行需要,可增设近岸河床冲淤变化、堤身裂缝、减压排渗工程的渗控效果观测等专门观测项目,以全面了解工程状况。

3.3养护修理部分

以保持工程完整、度汛安全为目标,明确堤防养护修理内容和标准。安徽省堤防管理单位,按照部颁标准开展堤防日常养护修理工作,对堤身形成的浪坎、浪窝、雨淋沟、凹陷等缺失现象及时进行修补,对堤身裂缝、洞穴等隐患进行处理,为防止水土流失对坡面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在不同时期对堤防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管理目标与要求,这对保障工程完整、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标准在总结多年来管理经验,要求堤防管理工作要按照“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修并重”的原则做好日常养护修理工作,并使修理后的标准不低于原工程标准。标准对土质堤身裂缝修理建意采用开挖回填、横墙隔断、灌堵缝口和灌浆堵缝等方法进行修理,并提出具体要求,以使标准具有操作性。标准对堤顶、堤坡、铺盖、盖重、防渗排水设施、防洪墙、防汛道、穿跨堤建筑物等养护修理均作了规定。为使堤防管理范围规范、标准、整齐,本标准将护堤养护修理也作了明确规定。标准将工程抢险列入养护修理一章中,目的是增强管理职工防汛抢险常识,了解防汛抢险的原则和一般险情的处理方法,以指导防汛抢险工作。

3.4生物维护部分

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减少污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及治理污染工作越来越被重视。生物工程在对堤防产生防护作用的同时,发挥生物防护工程的整体效益,也是堤防工程管理单位一项新的任务。本标准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对生物防护工程维护专列一章作了相应规定。标准强调用于防护工程的生物,应选择适应性、抗性强的品种,这就要求保护堤防工程的生物一定要针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质水量等环境,选择适合生长的品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或凋零、生长不旺、枯死等情况,不利于对堤防的保护。同时重点强调在生物病虫害防治使用药剂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要求,注重保护环境,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5隐患防治部分

加强堤防隐患普查与调查力度,综合治理,消除隐患。土质堤防,较适应于獾、狐、鼠、蛇及白蚁等动物居住,有的是属于浅表型的窝洞,有的则形成贯穿堤防的洞穴,对堤防安全带来较为严重的隐患。特别是白蚁,使堤防中土质松散,形成的蜂窝状的洞穴也较大,并不易发现。植物中常见树木根系穿入堤防中,当树木更新后,其根系易腐败而形成空洞,对堤防有一定的危害。这些隐患轻者使堤防凹陷、水土流失,重者使堤防溃堤,后果严重。标准强调了要定期开展检查、普查工作,并要求在清除堤身树丛、高杆杂草、旧房台等便于生存及活动的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治理工作,以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

3.6管护设施部分

转变重建轻管理观念,完善管护设施,美化管理环境。堤防工程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因受重建轻管的思想束缚,过去仅限于主体工程的形成,管护设施不配套也不完善,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标准一方面强调了管护设施的完整与维护,发现损坏、丢失、故障、失灵、老化等情况,要及时修复、补设、排除和更新,保障设施发挥原有作用。另一方面对办公区及生活区要做到安全、环保、卫生、环境美化与整洁,为职工提供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增大幸褔指数,保障职工身心健康。

3.7安全管理部分

突出安全管理,明确工程保护、安全生产与防汛要求。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运行和人身安全,是管理单位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为做好堤防安全管理工作,本标准就“工程保护”、“安全生产”和“防汛”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相应规定。标准强调堤防工程管理单位,加强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和安全保护范围的水事活动的监督管理,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侵占、破坏工程设施的行为。“工程保护”一节中,在相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还规定了护堤地管理范围内不应设置堆场、防汛道路应有限行设施以及限行设施应有安全警示等安全措施和标识。“安全生产”一节中,在强调建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要编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并针对生产作业、用电等方面安全防护提出了具体要求。“防汛”一节中,对堤防管理单位防汛组织、队伍、职责、制度、预案、物资准备等进行了相应规定,并要求汛期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巡堤查险,配合地方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3.8技术档案管理部分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6篇

关键词:电力设施、外力破坏后果保护原则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经两年以来的运行数据统计分析,因施工大型施工机械在线路通道附近违章作业而造成的触碰导线、碰撞杆塔导致的外力破坏事件多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造成的后果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外力破坏导致输、变、配电设施故障停运,部分故障越级冲击主网,严重危及电网安全运行。

第二种:输、变、配电设施故障停运,将可能导致大面积用电客户的供电中断,由于海西地区辖区面积大,外力破坏后的巡视,发现及后期抢修恢复时间长,较长时间的用户停电,极易引发客户投诉或社会负面舆论事件的发生,造成公司工作的被动。

第三种:在外力破坏事件发生的同时,瞬间高电压、大电流作用于大型机械,轻则机械烧毁,重则人员伤亡。基于以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及严重后果,公司应从宣传教育、线路运维、政企联动、属地化管理、人防、技防等方面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有效防范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

一、电力设施保护原则及防范措施

(一)电力设施保护原则

1.群防群治原则:依托地方政府电力监管部门将设备运检单位、属地县市供电公司、专兼职护线员、施工建设单位全部纳入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网,集中力量,有效发挥各自职责及作用。

2.防控结合原则:积极推行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评估的工作理念,通过前期的电力设施宣传培训、开工前各种防外力破坏措施的落实和管控,结束后对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的评估,将预防与管控有机结合,有效防范事件的发生。

3.属地化管理原则:借鉴青海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改革后,对于部分光缆线路运维巡视属地化管理的经验,对于海西境内各县市供电公司区域内运维的各电压等级的线路,将平时的巡视、与地方职能部门的工作衔接、电力保护安全协议签订、事发后的赔偿等工作由所属地各县市供电公司负责,实行属地化管理,并在年初将电力设施保护作为年度指标进行下达,年终量化考核。

(二)电力设施保护措施

1.动态巡视,查找隐患

(1)设备运检单位做好与各县市供电公司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掌握线路通道附近施工作业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由运检单位根据施工进度或潜在的对电力设施危害的隐患进行不定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专业巡查。

(2)由所属地县市公司、护线员协助进行日常巡视,做到专业和业余巡查的结合,实现信息互通,对于可能或潜在的隐患及时在事故的萌芽状态发现并制止,从事前进行预防。

2.大力宣传,有效预防

(1)设备运检单位、各县市供电公司,根据掌握的施工区域,及时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提前进行书面的危险点告知,并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发放《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安全用电手册》及外力破坏的警示图片,将可能因违章施工引发的外力破坏事件对电网、对客户和对自己的危害进行宣传培训。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对每个大型机械操作者宣传到位,从人员的思想源头对外力破坏事件进行预防。

(2)设备运检单位、各县市供电公司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将施工作业范围、作业方式及临近电力设施情况进行向辖区安监部门和公司备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3.签订协议,明确职责

(1)由设备运检单位、县市供电公司根据施工单位备案情况,协同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勘察,对电力设施保护范围、施工作业范围、保护的具体防控措施进行明确。

(2)由县市供电公司起草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由县市供电公司做为甲方、施工单位做为乙方对电力设施保护范围、施工作业范围、保护措施、双方职责、义务及事发后的赔偿责任以协议的方式进行明确和约定。当施工单位工地办理用电手续时,将该协议做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一并签订,对其在公司线路通道附近施工作业行为进行规范。安全协议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存两份,一份交到当地政府安监局备案。

4.政企联动,事中管控

(1)各县市供电公司要将辖区内线路通道内施工情况、对电网企业的危害及安全协议签订情况及时向政府电力主管部门书面汇报,并对关键内容上报备案,以防止在外力破坏事件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大面积停电事件时,造成公司工作局面的被动。

(2)积极向地方政府安监部门汇报工作,对于可能会造成的潜在危害,申请与安监部门联合对施工地点安全用电和外力破坏隐患进行检查,依托政府执法部门加大对施工单位防外力破坏隐患的整改力度,实现过程的可控。

(3)加强与地方警方协作,定期联系辖区内公安机关,进行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对于部分施工单位违章野蛮施工导致外力破坏事件发生后,态度恶劣,拒不承认的事件,在积极收集有力证据,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申请警方介入,以《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对应条款进行经济处罚或追究刑事责任,形成惩防结合的长效机制。

5.完善技防措施,科学综合防治

除了不断加强人力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强技防措施的投入,通过在电力设施周围安装限高门架、在铁塔和电杆安装荧光防撞标示和防撞桩、杆塔周围安装大型机械临近带电体报警装置、地埋电缆警示桩等技术防范措施,从技术手段方面进行预防,科学进行防范。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7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原则;意义

在高速公路中设置安全交通设施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帮助交通管理部门维护高速公路有序运行的有效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须要遵照国家规定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原则

1.1 护栏的设置原则

公路上设置护栏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驶出路外,通过护栏及车辆自身的弹塑性变形或摩擦、车体变位等方式吸收车辆激烈碰撞下产生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碰撞而造成的对乘务人员的伤害。高速公路护栏的设置要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中的要求进行,本文以波形梁护栏为例进行阐述,其具体的设置原则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如果高速公路某一路段的路基填土高度大于三米,则在该路段两侧设置普通型波形梁护栏;如果高速公路某一路段的路基填土高度大于八米,则在该路段两侧设置加强型波形梁护栏;

(2)要在通道或桥梁两侧以及距桥头八米范围内设置加强型路测波形梁护栏以及加强型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

(3)为了防止车辆对桥墩造成破坏,要在跨线桥桥墩及其两侧八米范围内设置加强型护栏;并且要在互通立交范围内全部设置加强波形梁护栏;

(4)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要进行连续的设置,防止车辆闯入反向车道内对对向交通造成伤害;

(5)设置路测护栏最短不能小于七十米,如果两段路测护栏之间相距在一百米的范围内,则要将两段路测的护栏连接起来。

1.2 公路标志的设置原则

交通标志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及时准确的道路信息,基于此目的,其设置原则为:

(1)标志必须要明显醒目,尤其是夜间要使驾驶者能清晰看到标志所显示的信息;

(2)指向性。要求交通标志在驾驶者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明确地获取有效的信息,如方向、距离等方面的指引,同时要合理得对车流进行疏导;

(3)视认性。这主要是选择标志结构形式的原则,在造价上,单柱式与双柱式最高,悬臂式较低,门架式最低,但是从视认性角度来说,上述几种标志结构形式的顺序正好相反。如在有路侧设置照明电杆时,最优选择悬臂式,这样可以避开照明电杆对标志版面的影响。

1.3 公路标线的设置原则

(1)高速公路上的标线一般分为车道边缘线与车道分界线,其中主线上的车道边缘线分为四条,车道分界线分为两条,对车道边缘线的设置原则为:①实线;②线宽20cm;车道分界线设置原则为:①虚线;②线宽15cm;

(2)要在互通立交的出口处和入口处以及收费岛头前划收费岛斑马线和路面导向箭头,减速斑马线要划在收费站广场;

(3)车道边缘线在减速车道或减速车道、辅助车道等路段要现场顺势过度,避免出现硬急弯;

(4)根据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设置车道记标线。

1.4 公路路钮设置的原则

路钮在不良天气(如大雾、雨天等)条件下能够有效保证驾驶员的视人性,一般而言,路钮的设置原则包括:

(1)保证路钮与路面的粘接强度,防止路钮脱落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2)要在互通立交出入口斑马线两侧设置,设置间距为五米;

(3)要在大型桥梁道路及隧道道路两侧五十米范围内设置,设置间距为十五米。

1.5 公路隔离栅的设置原则

设置隔离栅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行人或动物进入道路内破坏道路交通的正常秩序,防止非法占用公路用地现象出现;另一方面能保障隔离带内的机动车能可靠、安全的行驶。根据上述的需要,隔离带设置的基本原则包括:

(1)带刺铁丝网、涂塑隔离栅、钢板拉网等是隔离栅栏的主要形式,现阶段的高速公路一般应用带刺铁丝网,而在收费站或服务区一般采用涂塑隔离栅,就性价比而言,钢板拉网的成本较高,应用得较少;

(2)隔离栅栏在遇到公路桥梁、隧道时,不应留有缝隙,应该完全围死,防止人或动物从中穿过。

(3)隔离栅栏与涵洞交汇时,若沟渠较窄,则隔离栅栏可以直接跨过;若沟渠较宽,隔离栅栏应该不留空隙,同样也是防止人、畜钻过的有效措施;

(4)在遇到分离立交跨越主线桥梁的情况时,应该在其两侧设置防护网,防止有桥上的丢弃物对道路上的车辆造成影响,桥梁防护网一般采用焊接网的形式,设置的高度要距路面两米。

1.6 轮廓标的设置原则

设置轮廓标的主要目的在于为驾驶员指示道路方向与车行道边界,尤其是在大雾、雨天、晚间等能见度较低以及积雪反光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轮廓标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其设置的原则为:

(1)轮廓标要在高速公路前进方向两侧对称设置,其中左侧轮廓标的颜色为黄色,右侧为白色;

(2)在直线路段,轮廓标的设置间距为48米;在半径不低于两百米的路段上设置间距与直线路段的设置间距形同;

(3)在有设置护栏的高速路段,可以将轮廓标附着设置在护栏上,在没有设置护栏的高速路段,采用立体柱状式设置轮廓标。

1.7 防眩板的设置原则

夜间行车时,前照灯的强光会使驾驶员产生炫目的感觉,不利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因此,要在公路设置防眩板,其设置原则为:一是要在不能绿化的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板,设置间距为在五十米与一百米的范围内不等,且防眩板尽量采用绿色;二是公路两旁的绿化设施可以起到防眩的作用。

1.8 防撞桶的设置原则

(1)在公路服务区与收费站的入口、分岔口要设置玻璃钢防撞桶,且防撞桶的表面要粘贴红白相间的工程级反光膜;

(2)要在防撞桶内装超过桶一半高度的细砂或水以增加桶重;

(3)根据实际需要,可在防撞桶贴上指示标签。

2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的意义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4亿辆。其中,汽车(含货车)1.3亿辆。每年有接近数万人死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其中有很多是因为错看了交通警示标志而酿成惨剧的,姑且不论高速公路设施不合理造成的伤亡后果,仅仅由于高速公路设置不合理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数十亿元。

在此背景下,规范我国的高速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第一、维护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在科学合理的交通设施指示下,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通过防眩板、醒目标志标线的指示,可以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率,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维护高速公路交通的正常秩序。由于在节假日我国实行高速公路免费的政策,拥堵成为高速公路管理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很多高速公路难以发挥其“高速”的作用。规范化的交通设施设置能有效引导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进行合理的流动,引导驾驶员不走或少走弯路,为机动车的行驶的走向提高指向性指导。

第三、提高高速公路周边的居民生活质量。合理的设置交通设施如绿化带、隔离栅栏等能够吸收道路上车辆灯光、噪音等对沿线居民的影响,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3 结束语

对高速公路安全交通设施进行科学规范的设置有利于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转,提高车辆通行的效率,在防止交通堵塞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不断地完善高速公路安全交通设施的建设,通过可靠畅通的交通网络保证人们出行的生命安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8篇

On College Secur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ZHAN Jianye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ecur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work, from campu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its efforts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majority of staff and students; strengthen rectify the campus and the surrounding order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trengthen security work in terms of team building, improve the campus proposed new ideas 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Keywords: colleg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社会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社会治安更加繁重和复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外交流的活动的不断增加,加上高校人员流动性增强的固有特点,高校治安问题和学生思想问题更加突显,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向校园扩张的趋势越来越大,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面对高校治安的严峻形势,根椐省、市有关指示精神,把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校要专门成立了创建安全文明小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日常工作挂靠在保卫处。

1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建设文明校园的前提

高校的改革、发展是为了培养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而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稳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途径,高校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高度重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使其管理规范化。如果高校领导不重视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将这一项工作视作可有可无,接到文件交下面,遇到检查没时间;对安全隐患报告充耳不闻,对花钱整改雷打不动;综治部门申请经费不给钱,安全隐患放一边。所以,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 明确指导思想、任务和原则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1)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要规范,在脑海中要有一把准确的指南针,即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是以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须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从思想政治工作着手,在国家政策法规框架范围内,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维持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部门要密切配合政治、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国家安全工作,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的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高校党政和上级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的领导下,协助社会各有关方面力量,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协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国家安全、校园稳定。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

具体包括: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宣传,加强国家安全、社会及治安稳定工作的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要做好动态信息监控工作,严防国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及近年来日趋猖獗的民族分裂势力对高校的渗透、煽动和破坏活动;及时处置各种不安定因素于萌芽状态,并采取措施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协助公安机关等国家安全部门有效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有效措施防止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调解处理校内矛盾纠纷;维护高校和平安全稳定的良好秩序;对有轻微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校内人员进行引导帮助与教育;及时向辖区冶安主管部门报告校内发生的治安情况、灾害事故、刑事案件及严重危及校内安全的各类事件;保护案发现场并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校内发生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做好在校务工、经商、从业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管理校园内的出租房;联合社会各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净化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等等。明确了任务,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3)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原则。

法制原则:依法治理、依法预防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队伍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以人的安全为本的原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以正确的指导思想为指导,要确立人身安全向于经济效益和财产安全的价值衡量标准,治理和预防工作要以人的安全为出发点和归宿,工作程序的制定过程中,在保护人身安全与保护财产安全相冲突时,应将保护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即主管者。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覆盖整个校园的,涉及校内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个家庭。所以,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必须由学校的一把手担任。然后,学校的一把手要将责任逐级向下落实,逐级签定责任书。各单位、各部门都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已的门,办好自已的事”,体现出规范管理的责任落实原则。

预防为主的原则:高校治安综全治理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在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就要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防范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消除治安灾害隐患。预防工作要踏踏实实,不仅要在制度、措施上体现,而且要系统、科学。

责任原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队伍人员在整治和预防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广大师生员工和群众负责。另一方面要对自已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队伍中的治安保卫人员为例,“单位治安保卫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对当事人赔礼道歉,造成损害的,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单位赔偿后,有权责令事故责任冶安队员,视事故情节严重程度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并依法给予处分。所以,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必须明确责任承担原则。

效率原则:高校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在任何场合都要坚持效率原则。一是整治、预防工作要体现合法性。二是要体现社会效益。三是要体现经济效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管理并不是单纯的投入越多就越规范,如果不讲经济效益,反而变成了浪费。所以,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同样讲求少花钱、多办事。

3 加强“软件”“硬件”建设是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3.1 “软件”即制度建设和工作计划性

(1)制度建设。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必须有制度作保障。高校治安综合治理除了制定和落实责任制度外,还应制定一些关于的治安保卫制度。但是制定这些制度的前提是不得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工作的计划性。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维护校园稳定和一项长期性任务,工作的计划是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有长期规划、短期计划,工作的连续性不能因领导的离任而中途中止。治安综合治理的规划和计划要公开,让所有参与治安综合治理的人员都知道,发挥大众的参与意识,集中众人的智慧,使治安综合治理规范管理更具前瞻性、科学性。

3.2 “硬件”即经费投入、设施建设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要“舍得花钱买平安”。没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再好的规范化管理理念也只能在脑海中打转,在思想中游荡,在文字中游戏。有了充足的经费投入,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就夯实了基础,规范管理之“墙”就可以迅速耸立起来。有了充足的经费,高校的治安综合管理所需的设备能够按要求配足。有了充足的设备和工具,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就能正常开展,大大提高速度和效率。使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既具形象规范,又具实用规范。

4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建设,是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管理的保证

(1)要按规定配备足够的人力。对于高校治安综合治理来说,配备足够的人力,显然是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所必需的。按要求,每所高校要按在编人数的3‰~5‰比例配备保卫干部,为治安综合治理职能化、部门化提供人力基础,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

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第9篇

关键词:安防系统;技防;风险等级;监视区;防护区;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陈列、科研考古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文化基础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文物除了具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外,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对博物馆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文物安全,依靠科技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安防系统,弥补人防、物防的不足,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从博物馆技防的设计原则、防护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安防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对博物馆安防系统如人防、技防和实体防范等进行具体介绍。某地市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框架结构为3层,馆藏文物3000件。博物馆依据GA 27_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属于三级风险单位,安防系统按照三级防护标准进行设计。三级防护工程组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和音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以有线为主的报警信息传输系统。控制中心与所有通道出入口、展厅设立有线对讲系统,不同探测技术组成的交叉式入侵探测系统,视频图像复核、现场声音复核的报警信息复核系统,出人口控制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博物馆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防护监测、视频安防监控、现场声音复核、出入口控制以及电子巡查等多种防范技术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防护,并建立局部纵深防护体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打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将入侵行为制止在区域,提前预警,争取处警时问,延缓非法入侵、缩小和分散被破坏范围。一旦作案,则必留下“音”、“像”、“记录”等多种证据,以便起到事后追溯、查证的作用,努力把安防系统建成为一套综合现代技术的全面、稳定、实用的集成式系统。

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

为了使建成的该馆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符合公安、文物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在编制本设计任务书时,须参照下列文件和资料。

1.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2.GA/T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3.GB/T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4.GA/T367—2001 视频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5.GA/T368—2001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6.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7.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8.国家文物局、公安部(91)文物字第79号《关于加强文物单位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9.国家文物局、公安部二十二局(95)文物保字第492号《关于加强文博单位安全技术防范报警工程申报审批验收工作的通知》

10.国家文物局、文物博发[2000]044号《关于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其它与工程有关的国家标准法规文件

12.国家省市主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13.某博物馆建筑图纸和有关资料。

三、指导思想

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以“先进、实用、可靠、经济、合理”为指导思想,以到纵深、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设计和规划。强调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符合标准,并具有前瞻性,留有扩充的余地。

四、被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

本馆按三级风险等级单位防护进行设计。

展厅、库房、修复室等为二级风险部位进行防护设计。其它部分如通道、入口处为三级风险部位。

各展厅白天开馆时为防护区,夜间及闭馆时为。监控中心为。

五、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

本展馆必须按GA27—2002的要求对二级防护部位、二级防护目标进行设计。对防护部位所在空间的门、窗、通道或一间至几间房屋组成的区域采取复合探测技术,配置声音复核及图像复核装置或出入口控制与实体防护装置组成的技术防护措施。

本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一个监控中心、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有线对讲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灯光联动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组成。工程设计原则是:防范体系统选择纵深防护体系,加强目标防护和部位防护。应具备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等功能;传输系统自敷专线,形成以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报警传输系统;系统设计留有一定程度的冗余性,以利于系统扩展时对功能和容量的要求;和主要出入口设控制装置;系统布线时,视具体情况采用金属管或硬质塑料管和桥架,管线均应阻燃,对线具有识别标记,每个回路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0mΩ;防雷系统室外、传输系统应考虑抗雷电干扰措施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的能力;中心控制室设防雷地线;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中心控制室设专用接地干线;与防雷地线的距离不小于5M,专用接地干线应使用铜编织线,其截面积应大于25mm2,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4Ω;施工工程选用的所有器材安全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不应小于5000H。系统验收后的首次故障间隔时间应大于3个月。

1、入侵报警系统

围墙为第一道防线,采用红外栅栏进行防护,展厅、监控室等一层窗户、出入口和风道必须设置周界入侵报警。

报警系统选择总线制结构,如前端报警探测器较多,为快速响应,视情况可采用多路总线制。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应有适度的超前性和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或改装留有余地。入侵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无误反应出入侵、拆盗和故障行为,应能和声音复核、图像复核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入侵报警的优先权仅次于火警。系统误报警应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不允许漏报警。系统的设计探测率为100%,报警响应时间不小于2S,警情通报不大于20S。

2、视频监控系统

由于该博物馆的特殊性,要求将各出入口、展厅、展柜、库房等目标部位均控制在有效的监控范围之内。系统必须具有日夜监控或巡视的功能。

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三种意义:

1、起报警图像复核作用,当报警事件发生时,视频监控系统能自动实时调用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以便对现场进行观察。

2、,当展厅开放时需加强实时监控,每个展厅和文物要能能够保证在监视范围之内。

3、展柜内文物的视频报警作用。

在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时符合国家标准并有实用性,应具有适度的超前性和互换性,为系统的增容或改装留有余地。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对防护目标准确无误进行监控,清晰显示和记录防护目标的可用图像。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和报警系统、声音复核系统等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系统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最后显示、记录、回放应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录像记录要保持30天以上。图像要达到四级(含四级),在特别情况下不得低于三级。系统自动切换时间应不大于4S。系统功能与设备性能均要达到满足二级风险防范的技术指标。

3、声音复核系统

监控中心、重点展厅须有声音复核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联动,但又能单独操作。必须达到对任一防盗报警探测器报警后的声音复核,能清晰可辨的探测和回放,复核范围内人的语言和走动的声音。其灵敏度要高,信噪比要大于50dB,频响要宽。

4、有线对讲系统

报警通讯系统内部采用有线对讲和无线对讲两种方式,分机设在各展厅、库房、主要出入口和保卫科、馆长办公室,主机设在中心控制室。除具有双向选择通话功能外,还要有群呼群叫功能。和公安局110报警台的联动功能。

5、灯光照明联动系统

本馆安防系统须增设灯光联动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因为强电照明已经完成,所以需单独设立,应能和入侵报警系统、声音复合、图像复合相联动,当与其它系统联动时,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当系统响应时能自动打开也可强制打开,既能单独打开也能区域和全部打开。

6、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应具有门户出入口控制、实时监控、保安防盗报警、记录人员出入情况等多种功能。

7、巡更系统

巡更系统保证值班人员及夜间巡视人员能够按照巡查程序所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巡逻

8、防雷接地系统

根据《气象法》防雷接地系统要由具备甲级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公司设计施工。要保证整个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在雷击下安然无恙。除管线作为屏蔽外,室外前端视频摄像机等设备和中心控制室、电源要装避雷器。

9、后备电源

UPS电源能保证2小时连续供电。

10、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设在博物馆内,面积不小于30M2。要有双门出入,两门之间的距离在2M以上,以形成一个预警通道。装防盗门,并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室内、外安装电视监控装置。电视屏幕墙要简洁明快,控制台要小巧灵活。室内各种设备的摆放位置和距离要合理及便于操作,光线要适度。

11、联动软件

联动软件的好坏是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所以要求设计单位要在软件上下功夫。要达到功能齐全,操作简单。各系统之间的联动不得大于3S,以便值班人员在4S——6 S内确认警情。

软件设密码分权限管理,越权使用时向上一级管理权报警,并且无法进入系统。

报表要自定生成,事件的记录要保持一个月以上,能快速检索回放。

六、 结 语

该博物馆安防系统对展厅、藏品库房等重要部位的防范达到二级风险等级的要求。一旦有入侵者,不论其采用何种入侵手段,不论何时从何方入侵,在系统防护范围内,控制室都能接到实时报警,同时,系统将报警部位的报警信号、声音复核信号、图像信号同步切换到位,打开辅助灯光,并进行录音录像,自动打印报警信息。值班人员在3个信号同步显示的情况下,做出准确可靠判断,按照预案,通过通信系统呼叫、指挥和出警。

本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成后,应达到防范严密、常备不懈、无懈可击的效果。全部系统要达到性能先进、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便。在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要尽可能的降低造价优化设计。并能把违法犯罪行为控制在初始阶段,使盗窍行为不能得逞,把入侵者绳之以法,以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

【参考文献】

[1]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S].

[2] GA 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