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企业价值取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5-15 16:46:55

企业价值取向

企业价值取向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流行语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166-001

企业也有流行语,挖掘和利用好职工流行语,对丰富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流行语言的影响力

企业流行语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企业文化的落实和传播离不开职工语言。企业语言文化更能从职工的言谈话语,在细小微末处流露出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展示出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真实状况。如某单位流行的“舍得身家性命也要(把产品库存降下来、把货款催回来、把原料库存提上去……)”体现的是干部职工在极其困难的生产经营形势下的大无畏精神;“一切从零开始”,体现职工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敢于向极限挑战,不断超越的从严要求;“严防死守,人在阵地在”、“当这个龟就要驮这个碑”,展现的是职工深知肩上的责任,将压力变为动力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为荣誉而战,为效益而战”,则更是凝聚思想、鼓舞士气的动员和号角。

二、流行语言与企业价值观

优秀的职工流行语言,凝炼并被广大干部群众普遍接受和引用,是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逐步趋同,事实证明,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发展,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对流行语内容的高度认同和归属,笔者了解到例举的这家单位的干部职工在经营工作中定高指标、定细措施,在极其不利的市场环境中,抢抓机遇,化危为机,2013年前三季度月月超额完成计划目标,5次夺得公司的月度“创效争先”流动红旗。

企业的价值观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正确的价值目标。因此,企业价值观决定着职工行为的取向,说大了,则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价值观往往通过一些富于哲理、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中国石化提出的“每滴油都是承诺”,通过简单易懂的话语,向全社会庄严承诺企业和员工在产品质量、优质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敢于担当,做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企业。

三、流行语在企业价值观取向中的存在形式、主要特点及重要性

(一)企业流行语的存在形式

企业流行语言在形式上有口语和文字语言两种。口语通常就是职工的“口头禅”,非常朴素,原汁原味地反映职工当时所面对的环境,并体现职工的精神状态。文字语言来自职工并经过整理的具备基本文法的较为正式的语言,如企业精神、企业信条以及职工自己创作的利于管理的各种格言、“语录”等等。

(二)口语和文字语言的共同特性和区别

口语和文字语言作为企业语言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在特性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有其共性,同时也存在不同之处。

1.在共同特性方面。首先,流行语是职工认知的结晶和升华,因此最具传播性,最具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者要善于将职工口语化的语言进行归纳、凝炼,再返回到职工中去,从而指导他们的行动。

其次,流行语具有浅显、易懂的特性。口语就是职工要说的“大白话”,很好懂;文字语言在理论性上略高于口语,但也不需进行复杂的诠释。因此流行语的内容才会被职工群体广泛接受,并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再次,流行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对职工队伍建设要求“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受”;在成绩和连续作战面前要“增强责任感,放下优越感,冲出疲劳感”;对待廉洁自律要“常在河边走就要不湿鞋”。

2.与企业的规章制度相比,口语与文字语言也有一些区别。 口语与挂在墙上的制度、规章相比,是经常“挂”在职工嘴上,使用频率最高,对职工的影响也最深。

文字语言,如职工格言等与规章制度相比,规章制度往往是企业对职工的严厉规定和强制措施,职工在执行过程中偶尔会带有抵触情绪,而挂在现场的职工语言则直接来自基层,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溶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优势。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流行语管理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正因为流行语在企业价值观取向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管理部门或管理者应注重并充分发挥企业流行语言的作用,强化对企业流行语的管理。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在挖掘、整理和发挥职工流行语言作用等过程中要注意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要充分考虑语言的平和力、流行度,充分发挥流行语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受自身条件和素质的影响,职工在语言的“创作”过程中,难免会在语句结构、渲染力度等方面存在局限,不利于其广泛流行。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发现职工语言的雏形,进行及时、必要的整理和加工,回避语言的口号性、空洞性,增强语言的平和力,亲和力。企业文化管理部门要尽力创造条件,努力扩大优秀语言的流行辐射面,增强流行语言对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的正面影响。

2.要力戒语言庸俗化,流行语所反映的内容应该健康向上。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及时掌握职工语言的流行态势,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流行语进行甄别。内容丰富、有利于推进管理的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内涵,并创造和提供促使其充分流行的所有条件;对一些无聊或无用的语言,则应毫不犹豫地予以制止。

企业价值取向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时代指归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组织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其价值诉求与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基于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这种时代发展的视阈来确立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的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能仅仅关注企业文化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企业应该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否真正体现这一点,是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个“试金石”。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主张“企业即人”,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应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人”则势必处于管理的中心。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要努力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同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用文化手段建立员工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用人、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新制度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企业推进自身文化建设的重点。

构建人本指归的企业文化体系,一要重视企业先进文化的培育。杰克?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帮助企业员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成为普遍风气,使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用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二要把握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个人行为的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提高员工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建立本企业的“企业道德”,使每个职工都能够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层次上,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三要重视企业民主建设。民主是企业人全体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人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才能调动企业人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层次。四要重视企业人的培育。重视企业人的培育,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要大力堤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使企业成为支持人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五要重视对企业人的精神激励。企业文化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对企业全体成员精神的激励,使企业人的精神力量在激励下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形成人力资源

市场化配置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与流动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文化资本化。

二、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体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的和谐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进程。因此,在企业中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职工对和谐企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相比,更具有以人为本、兼收并蓄、富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它能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市场和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的内外部人文环境,促进企业在和谐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和谐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发展人文性,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应当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因素的协调共同发展,指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同一指向性,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从根本上科学地规定了发展的方向,从而保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发展。二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基石。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应强化对企业内的利益矛盾协调的导向。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等等,都会在企业中得到反映。其中,劳动关系矛盾的增多已经成为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引导员工用和谐的观点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整个企业的重要价值取向。三要通过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要着力重视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把铸造企业发展之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绿色生态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绿色企业文化它要求企业达到企业与环境、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在这三种和谐的统一中把握企业机体的活力和动性,赋予企业以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和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从而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和使用这种绿色文化,它将在拥有千姿百态的文化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一是重视绿色生产。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技术选择。中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加速科技进步,但是,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远未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现阶段我国绿色文化对技术和产品导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唯一现实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实行技术创新。二是要求实施绿色战略管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绿色管理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实施企业绿色管理,要求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企业的清洁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将建立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主要手段;将绿色营销、建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最终目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要通过实施ISO14000和SA8000等认证体系,通过实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管理,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为企业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迈进奠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意识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要以绿色为标志重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渗透到企业的理念识别(MI)系统和企业的行为识别(BI)系统的每一单元。以绿色为纽带把企业和社会、消费者、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四、节约增效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把建设节约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节约型社会”是人类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逻辑。企业真正成为节约型企业需要文化的整合和良好的价值导向。应该特别地重视文化的力量——建立良好的节约文化的价值诉求,大力倡导和普及节约型文化,营造节约型文化氛围。

建设节约型企业并把它打造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职工的认同和执行,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一是领导应率先垂范,成为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决策者思想意识及价值观的反映,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走向。企业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站在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性,把建设节约型企业摆上重要日程,在构建企业文化中要走在前列,担负起企业文化的倡导、示范、整合和变革的责任。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观点和认识问题。要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文化内涵、重要性与迫切性、目标和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步骤等诸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形成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指导意见,以此确定建设节约型企业在企业文化中应有地位。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树立节约意识,树立勤俭办企业、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新风尚。建设节约文化的核心在于把节约理念融入企业。四要把节约文化建设和节约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节约型企业必须有严格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在社会生产领域,强调发展生产与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在建设流通领域,强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节约型企业和社会。

五、安全文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企业价值取向第3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于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其核心竞争能力的构成是由企业长期积累的多种要素体系所构成。关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要素集合问题曾有许多专家学者在进行研究,至今为止尚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权威的要素构成体系,大多数学者都停留在某一行业的具体竞争能力的研究上,其原因是因为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理论。

核心竞争能力基本构成要素探讨

核心竞争能力的特点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企业文化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1.“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发展起来的企业是现代企业,不应盲目发展,企业应有一定的发展规划或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利润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企业只有具备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对企业发展战略随时组织实施、校正和管理,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才能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作为一个构成要素考核企业竞争力在目前的考核指标构成中尚属一个创新。现代的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传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机遇性和投机性,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发展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

2.“企业的R&D能力”是获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不断积累、整合和完善的过程。而这些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都必须具备独特性、个性、不可仿造性,即异质性。如果核心竞争力不具备这种最起码的特点,就不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从“核心”二字出发,在企业内部资源中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应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而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也是明天的“核心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在异质的基础上求“发展”,从“发展”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发展,企业的“技术”才能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

3.“企业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组织管理能力”也应是企业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而不应是现存的一般意义上的“PDCA模式”、“A模式”、“E模式”,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在原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扬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出新,研究开发适应企业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企业组织结构合理、管理优化,企业在管理上才具备真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核心营销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根本。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实际是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企业的“营销能力”方面,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必须通过市场配置才能体现。企业在竞争中将会面临客户侃价能力、供货商侃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以及竞争对手的威胁。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才能保证企业具备独特的营销竞争力,独特的营销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巩固现有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提供竞争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客源保障,化解各种潜在的威胁。

5.“企业规模扩张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少部分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成为本行业中少有的几个寡头垄断企业,最终成为行业垄断的大企业。企业在目前的无序市场竞争中应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只有具备这种规模优势,才能在企业跨国经营中具备竞争力。这种规模不是一种企业自己的生产规模,而是一种通过资本经营、“品牌”经营,所能控制的一种生产规模、市场规模、资本规模,是现代意义上的规模。

6.“企业文化凝聚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表现。企业独特的创业精神,体现着企业团结、奋进的文化背景,具备这种背景的企业,才是一支顽强的队伍,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激烈竞争中才能做到拖不垮、战必胜。

通用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能力上;肯德基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凝聚力上;SONY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战略管理能力上,Intel和Microsoft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R&D能力上; 法国的阿科尔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凝聚力上。通过对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战略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6个要素都有可能培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价值取向研究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就是核心生命力,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这种综合实力包括了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的信用、信誉、形象、文化,无一不囊括于核心竞争力之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终极目标应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价值的最大化是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在不同的环境与背景下,其涵义不同。在会计学里,企业价值等于企业资产(A)的价值,它等于企业的负债(L)加上企业的股东权益(E)即:A=L+E。 而企业资产的价值A则是由企业购入机器、设备、 厂房等资产的原始成本决定的。因而在会计学背景下,企业价值往往和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关。按照不同的需要,企业的价值有时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即被定义为企业总资产的价值减去企业总负债的价值。企业价值有时也指企业的重置价值,即建造同样规模、具有同样装备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价值。由于这些定义有这样或那样的致命缺陷,我们采取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定义,认为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它是企业股票与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之和,而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等于企业发行股票数与股价的乘积,即企业的价值(V)=企业的股权市价(S)+企业的债权市价(D)。债权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期票的现值加上最终票面价值的现值;股票的价值为股东在未来N年内所获未来收益的现值。 企业的价值是企业未来的剩余收益资本化,它是企业未来收益流量的现值。由此可见,企业的价值是由企业未来收益流量的现值决定的。在计算企业的价值时,剩余收益流量是企业价值的决定性的变量。如果一个企业的预期剩余收益流量越多,企业对资本提供者的回报也就越大,因而对企业的所有者来讲也就越有价值,企业价值也就随着企业预期收益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

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

一、核心竞争力的识别。管理的第一项工作是识别出企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要找出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它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它由哪些要素组成,它的表现形式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如何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它被企业高层管理和企业的员工认同到什么程度,它是否能用比较清晰的语言(口头方式或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1.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能让本企业给市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利益?2.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能让本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长期领先地位?3.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能使本企业取得长期性的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经济效益?4.该产品是否是本企业现有产品组合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产品之一?该技术是否是本企业现主流产品领域开发生产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或几个关键技术的组合?该能力是否成为本企业关键性的经营管理能力之一?5.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是本企业独家拥有的,或者是在同行业中最优秀的并被公众认为是最优秀的?6.其他企业要模仿本企业的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是不可能的,或者是要模仿所花的代价极大而使这种模仿几乎不能成功?7.该产品、技术、销售、文化或管理是否能够给企业发展提供有很大的延展空间,能使企业在现事业领域或新事业领域中捕获富有潜力的新商机?8.该产品、技术是否能经不断研发,保持其相当长的寿命期,而且企业能够自主地进行这样的研发?

这套识别问题方法应用时也可以使之定量化。如用统计调查的方法为各个问题设置评价尺度,使识别工作定量化。

二、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规划。面临着动态的经营环境,企业必须要有个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常胜不衰。哈默等人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机会匹配理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规划思路。

三、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仔细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这就要求企业首先是要取得对将要培育的新核心竞争力的一致认识,并将其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中;其次是要保持负责培育新核心竞争力工作班子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再次是要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做保证。最重要的是自始至终都要有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参与,工作组要在他们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法有自我完善法、自我提升法、兼并法等。

四、核心竞争力的部署。企业必须发展一种自觉部署其核心竞争力的机制和能力,使核心竞争力能及时、有效地延伸到最需要和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企业关键性人才要集中应对真正有挑战性的项目,捕捉最有效的商机。

五、核心竞争力的维护。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企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检讨,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要重点核查:投资规模、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状况、提升和部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即将执行的重大战略决策,尤其是涉及企业兼并、撤资或实施更大程度上的分权管理的战略决策时,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等。根据检查出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

21世纪的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是一个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新世纪,必然将有各种挑战和压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谁具备核心竞争力,谁就能在激烈而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双赢”。中国的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获取国际利益,必须苦练内功,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迅速培养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企业价值取向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双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5-0106-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国民经济建设蓬勃发展,为了使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体制改革,将社会责任交还给社会,各种私营,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企业中出现的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然而到底社会工作者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员工的角度开展工作呢?本文就两种不同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工作模式,来探究企业和员工双赢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的实现条件。

一、企业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起源:EAPs

EAPs的全称是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即员工帮助计划。在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许多企业中推行一种福利方案,这种福利方案旨在解决职工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EAPs是西方企业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面的企业福利方案,这对我们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人员及结构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说是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起源,但在借鉴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模式。

(二)企业社会工作

企业社会工作简单来说是指在企业管理与运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社会工作者或者企业中承担这部分职能的工作人员,秉持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帮助职工解决个人的困难,改善人际关系网络,缓解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帮助企业改善劳资关系,发展形成和谐高效的生产氛围,从而减少企业管理的难度,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

二、两种不同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

(一)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改制,我国的企业管理和企业职工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情况,这些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公众形象,组织管理和生产效率,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新问题,提高企业职工的满意度和幸福度,构建和谐企业,关键在于以员工为本。

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认为,在不逾越企业底线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员工服务,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和促进员工福利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有利于塑造企业的公众形象,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达到员工、企业、社会的共赢的局面。

这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强调企业中“人”的因素,企业必须对员工负责,并且将对于员工的福利责任落实到实处,把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看到员工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它强调社会工作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强调对员工及其家庭,社区履行企业责任,并且提倡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二)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

在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他们关注的永远是怎么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对于维护职工的权益,提高其福利水平,帮助其调适心理压力的问题,畅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沟通渠道的意义缺乏一定的认识。这就使得企业中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了他们专业技术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

企业为本的模式有别于以职工为本的模式,它强调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服务”,企业社会工作者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辅助者”,要帮助管理者解决劳资冲突,维护劳资的和谐关系,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帮助管理者有效率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这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遵循下列原则:(1)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2)企业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应该要与企业的组织管理系统相协调,即社会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权责和任务,在实务的过程中,处理好与工会和人力资源的关系;(3)企业社会工作的实施要符合现实企业组织管理的特点,从而减少企业社会工作和企业管理的成本;(4)强调科学量化的工作方法,以及对介入结果进行评估。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工作可以协助企业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健康运行,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减少未来问题处理的成本,稳定劳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可持续的发展。

(三)社会工作者面临的价值选择

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他们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则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重视企业全体员工福祉的实现。这使得社会工作者或者承担这方面职能的工作者遭遇专业的价值冲突,比如说当企业现行的体制不利于员工的发展或者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产生冲突时,企业社工常常会陷入艰难的抉择。

三、员工与企业双赢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一)改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明确成本与收益的问题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他们关注的永远是怎么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效益。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计划,很难在较短的实践内就看到成效。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福利,安排管理者和相关的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如果企业因此对企业社会会工作项目做了了时间的限制,必然会导致服务的不连续和短期性,那么最终服务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因此作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应该向企业的管理者澄清其中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使企业知道这种服务项目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虽然可能不能在短期内看到服务的效果,但是能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利无一害。只有企业明确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得到了企业的支持,才能保证企业社会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创新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

以企业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中,工作者的角色倾向为管理者的辅助者,工作的重点是缓和劳资冲突,建设和谐的组织氛围,帮助维护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中,工作者的角色倾向于员工利益的维护者,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员工的基本权益,必要时博士企业做出让步。这两种取向的企业社会工作都强调了企业和员工的“服务接受者”的角色,忽略了服务对象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现代社会,企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企业更担负着对职工的生活支持的责任,和对社区的社会责任。这意味着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不单单是维护劳资关系,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工作环境等这么简单,而是要积极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能动员企业、员工、社区等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使社会工作者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提供服务,建立企业、员工、社区自我服务和负责的工作模式。这样不仅是将企业或者员工看作“服务的接受者”,更激发和提高了他们自我服务和管理的潜力与能力。

(三)明确企业和员工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共赢

以企业为本和以员工为本的企业社会工作,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是最终的目的都是寻求员工、企业和社会的共赢。这种共赢的理念需要通过企业社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透漏给企业和员工双方,使他们明确对方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对立面上。明确了这点以后,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先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的介入点,比如说新进职工的适应问题以及离职员工的保障问题。

1.新进职工的适应问题

企业的新进职工对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都非常的陌生,并且部分的新进职工缺乏社会阅历和经验,比较容易成为弱势群体。社会工作的本质就是帮助弱势群体,所以帮助这些新进员工自觉运用自己的权力,维护自身的权益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工作是可以采用职业发展和组织适应辅导。根据他们的能力以及性格特征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向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这对于激发新进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组织部分或者所有的新进员工组织适应的辅导,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小组社会工作者组织,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解压和调适情绪的方法,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离职员工的保障问题

企业价值取向第5篇

关键字:价值取向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职工,研究职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新变化,是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国企职工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新时期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职工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职工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主流总体是好的,队伍是比较稳定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同的、有害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职工。

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不顾道德准则甚至法律规范的约束,对人对事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不考虑社会、企业、他人利益。无大局意识,工作中不听从调遣安排,甚至与上级唱“对台戏”。

2、拜金主义。很多职工有金钱至上的思想,唯利是图,工作中斤斤计较,“精打细算”,有“好处”好说话,没“好处”不办事。产生与企业的对立情绪,难与企业同甘共苦。

3、悲观主义。信仰缺失,失去理想、追求,对现实迷茫、彷徨。工作中畏惧困难,外部市场形势稍有变化或企业效益稍有下滑就惶惶不安,无心工作。

4、享乐主义。“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思想严重,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中拈轻怕重,投机取巧,办事拖拉,相互推诿。缺乏进取心,满足于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懒于学习,不愿动脑筋,工作敷衍了事或应付式完成。

二、形成职工价值取向发生偏离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着巨大正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效应。由于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趋利性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价值取向在讲求效益、以利益激励人们的同时,也容易滋生极端利己主义思想。职工的思想变得越来越现实,关注自身利益使他们趋利避害的人生态度表现明显。

2、国企改革不断推进。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主要职能,有明确的盈利目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按经营业绩和劳动贡献获取收益,管理中更多关注在经营任务上,而忽视了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被打破,收入逐渐出现差距,全新的管理模式、分配方式、激励机制对人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影响,部分职工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3、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以曲解。把竞争理解为“不择手段”,把讲经济效益理解为“单纯追求利润”,把讲个人利益理解为抬头向“钱”看,低头向“我”看。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和职工身边个别丑恶现象对某些职工产生了影响,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和政府产生疑虑甚至失望,也让职工感到无所适从。

三、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1、损害职工队伍形象和企业利益。一方面,一些职工思想颓废,精神萎靡,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部分职工不安心工作,寻找跳槽机会,造成企业职工思想波动大,职工队伍不稳定等现象,较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执行力减弱。难以形成统一的思想共识,职工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差,对企业的发展不关心,对于企业出台的政策不理解、不支持。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接受,对己不利或者关系不大的,就抵制或敬而远之。

3、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部分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工作中只要求能应付过去,不精益求精。遇到技术问题不寻根问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闲暇时间用在牌桌上、电脑前,不愿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的几点建议

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针对病根下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1、加强全员思想教育,摆脱落后思想束缚。“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是中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企业要结合单位生产经营案例和员工的思想工作实际,对“诚信”、“创新”、“和谐”、“安全”等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诠释价值观的意义,通过层层发动,层层动员,普遍教育,使全体员工能够熟知熟记企业价值观,能够明确如何践行企业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自觉把言行统一到企业价值观上来。要重点关注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可见,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培育国企特色文化。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弘扬优良作风和传统,形成企业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可以通过编写《企业年鉴》、《企业组织史》,《企业文化手册》,组织观看励志、警示宣传片等,让职工认识、认同企业文化,并自觉去遵守、维护。二是加强企业远景规划,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制定、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人才开发战略等重点发展战略,使职工看到企业发展的希望,更加坚定留在企业发展的信心。三是打造不同文化品牌。根据企业不同的作业区域、经营方式、生活场所等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在遵循共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让员工既感受到大家庭的发展远景,又享受到小家庭的欣欣向荣。

3、拓宽宣传渠道,增强主流文化的吸引力。当代信息传递手段飞速发展,各种信息泥沙俱下。我们要抢占思想宣传阵地和制高点,除了利用好宣传窗、纸质刊物等传统宣传载体外,还要适应形势,利用电脑、手机、网络等新的宣传工具和手段,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鼓舞士气。为适应新的形势,可以创建网上青工论坛、思想动态、专业技术等专栏,及时国家、企业的大事和重点、热点问题,随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思想变化趋势,避免消极和不健康的思想认识在职工队伍中广泛传播。

企业价值取向第6篇

关键词 专利战略 嵌套选择 专利组合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一 形形的专利现象

在当前,“专利”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词汇,各种专利产品的广告层出不穷,各种版本的专利诉讼也此起彼伏,经常能听到各种有关“专利侵权”、“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词汇。在这些形形的专利现象中,有我们容易理解的专利许可、转让,专利侵权、诉讼、无效、和解,以及交叉许可;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专利联盟、专利池、专利流氓、泡沫专利、非正常申请;甚至还有一些让我们困惑不解的现象,比如文献公开、免费开放、故意搁置等。

然而“存在即合理”,上述种种专利现象都是不同的企业在不同阶段选择的不同专利策略,不管出于主动或者被动,它们都需符合当前企业的整体商业目的。换言之,根据企业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专利策略。

二 各种专利现象背后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基于隔离竞争对手、构筑技术壁垒的考量。

这一般是当企业处于行业的强势地位时所采取的策略,企业为了维持其在本行业中的优势地位,经常需要通过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的方式来获得对技术的控制、构筑技术壁垒。在保护组织资源不被竞争者模仿方面,专利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隔离机制”,以阻断来自竞争对手的侵权(模仿或反向工程)风险。企业利用专利权保护的地域性特点,率先确立产品的技术标准,凭借垄断地位构筑市场准入壁垒,从而使得其它企业无法跨越技术屏障而被“隔离”。这种隔离机制超越了技术本身对企业的回报,给专利权人带来排他性的价值和机会。

(二)基于规避技术壁垒、破除阻碍的考量。

在开放式竞争的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常常来源于高效使用别人的发明创造。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企业在披露自身发明创造的同时,倾向于利用专利权加以保护,这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就构成了技术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技术壁垒,最直接的应对手段当然是向专利复审委提起无效请求,但这种方式直接把竞争双方置于对立状态,且结果难以预测,所以一般只是作为对方提起己方侵权时的应对措施。对于多个竞争对手在本技术领域上都有一定技术储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交叉许可或者建立专利池、实行一揽子许可的方式,如此,在竞争企业之间就可以清除障碍性专利,减少专利纠纷和降低诉讼成本,对外则能极大地减少专利权的交易成本,促进技术转移。

(三)基于战略防御的考量。

美国思科公司的Robert Barr认为:“为了对付有意无意的和有时不可避免的侵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每年自己申请成百上千的专利,以至于我们能够将其作为交易筹码带上谈判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专利作为战略防御的价值愈发重要,因为它们总是面临本行业优势地位企业在技术上实行的各种限制和打压。这种策略在具有累进型技术特点的电子及半导体行业的应用更为普遍,因为这种行业的技术累积性特点,从而使产品生产或技术商业化会遇到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权重叠交叉的现象。这些拥有专利权的企业就形成了一种“相互套牢”的局面,如果面临其它企业的诉讼威胁,它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有关专利进行反诉,从而对潜在的入侵者起到威慑作用。

(四)基于技术推广的考量。

企业在发明了一种当前产品或技术的替代产品或技术,并取得了专利权后,出于技术推广或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需要,会不遗余力地推广该种产品或技术。有的企业在明知其他企业侵权的情况下一开始常常故作不知,任其做大,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免费开放该专利产品或技术,以挤占老产品的市场份额,使新产品和技术获得更好的推广。一旦该产品被广泛认可,或者该技术成为了事实上的技术标准,专利权人就可以收取专利使用费,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五)基于回笼资金、获取直接经济利益的考量。

企业利用专利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战略需要,达到其商业上的目的,从经济上直接获取利益自然是其专利策略的重要方面。企业进行新技术或新产品的研发需要在前期有大量投入,有时需要迅速回笼资金,获取经济上的回报。企业通过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权质押、技术入股等方式增加收入或减少支出,都可以实现知识产权向资金的迅速流转。

(六)基于良好声誉和提高知名度的考量。

当前中国由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开展,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等核心竞争力也越发重视。专利、特别是核心专利的持有量对企业而言不仅涉及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本身,也是关乎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形象问题。一些企业,特别是技术型企业,经常通过持续的专利申请活动来显示其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向外展示其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获得良好的声誉,还能通过这些专利向投资人证明其业绩,获取融资。

(七)其他。

除了以上讨论的种种,还有许多非常规的考虑。例如,有些企业为了获得谈判筹码或者显示实力、获得政策支持,申请大量的质量低劣的“垃圾专利”;有些企业在获取了专利权后,即使该项技术已经先进成熟,却出于种种考虑(比如战略储备、原有技术尚有竞争力),选择将该项技术故意搁置;还有些企业则积极购买专利构建专利资产池,但自身却不从事任何实际产品的生产,而是对其他企业以诉讼或诉讼威胁的方式开展业务,由于其“好讼”的恶名,常被称之为“专利流氓”等等。

三、对企业专利战略选择的启示

一个好的专利战略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利用最小的代价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优势,或者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突破竞争对手设置的重重障碍。在着手选择适合自己的专利战略之前,我们首先应当了解企业专利战略可以看成由一系列嵌套选择事件组成。例如是否申请专利,是否将专利许可出去,是否,如果的话选择何时、何地、对谁等等,上述事件包含若干层嵌套组,从而组成一个“嵌套选择集合”。在上述选择的多极嵌套中,存在着优先权排队的问题,每一次选择在带来一些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失去另一些机会,例如一项专利若被授权,则表示它将不可能作为商业秘密来保护。同样地,一项专利若被选择成为专利许可的对象,专利权人的行为也要受到许可协议的约束。这种选择的嵌套模式渗透到企业专利战略的每一个方面。

因此,企业在选择自身的专利战略时,应当做好规划,在作出抉择时必须在其预期的收益和成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间仔细权衡,然后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能实现自身商业目的、价值最大化的专利策略。

(一)找好自身企业的定位。

“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买东西如此,选择专利战略也是如此。企业只有充分了解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才有可能做好自己专利战略的部署。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例如是属于新兴产业还是已经进入衰退期的产业,属于技术累进型产业还是对当前技术依赖性不那么强的产业,都对专利战略的选择影响巨大。另外,本企业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例如是强势还是弱势,属于领军企业还是跟随企业,其企业形象如何也直接影响其专利策略的选择。

(二)专利权的获取和专利管理。

专利权的获取是企业运用专利工具的前提,是企业专利战略的基础。企业一般通过技术创新来申请专利进而获得专利权,但获取专利并非技术保护的唯一途径。技术创新还可以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当企业开发一项新技术,在决定是否提交专利申请时,不仅要考虑自身技术的可专利性,还要考虑该技术的被仿制的可能性,竞争对手的研究进展、剩余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等。若企业开发的某种新产品不易被模仿,竞争对手在一段时间内也难以研制出来,就可以采取商业秘密途径进行保护,这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可口可乐配方。和上述可口可乐的情况相反,如果企业开发的新技术是他人通过反向技术可以容易得到的,那么在其产品进入市场前就一定要首先申请专利。

在获取一定数目的专利后,为了最大化其利用价值,还需对专利进行有效管理。专利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随着市场需求,专利权剩余寿命期的变化,专利的价值也随之变化,从而对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权的保护和运用措施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专利可以通过放弃或转让来节省开支,而一些有潜力的专利则可以通过专利组合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价值,这是因为,通过有效组合,作为一个集合体,专利组合价值将大于专利组合中单个专利价值的总和。企业通过对专利进行动态组合并积极进行市场技术布局,可以降低专利的管理成本,提高专利的资产可利用性,从而实现专利对企业资产或者企业价值的贡献最大化。

(三)专利的运用策略。

企业在对自身有良好的定位,并有一定的专利储备后,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专利策略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而由于企业专利战略的嵌套选择特点,企业在选择专利战略时必须在其预期的收益和成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间仔细权衡,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例如对于行业龙头企业而言,企业专利最直接的战略目标是有效的遏制竞争对手,有效的保持技术进步的主导权,使企业得以持久长久发展。在上述过程中,企业应密切注意国际技术发展趋势,例如专利技术标准化的趋势,如果能将自身的专利上升为行业标准,或者把自己的专利纳入标准内,就意味着专利这种“私权”搭上了标准的“公车”,为企业实现了从技术领域提前抢占利润空间提供保障,并且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费的方式在获取高额回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排挤直接竞争对手、控制市场规模。

对于中小型企业,其急切的目标也许在于获得设计介入权,此时企业可以利用所持有的专利吓阻优势竞争对手可能对己企业提出的潜在专利诉讼,并最终以获得交叉许可协议的方式介入特定市场。

另外,还有一些新兴企业专门从事专利经营,如专利许可公司、专利流氓等。这类公司并不从事实际产品的生产制造,而是在创新价值链中选择自己专注的某些环节,并将“汇集分散专利集中管理以获取竞争收益”确定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典型的如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其每年的专利许可费高达数亿欧元。

当然,企业还可以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价值考虑,例如需要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声誉和知名度,需要融资以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需要获得政策支持等等。为实现上述目标,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技术独占”手段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巨大价值,使企业以较小的代价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获取市场有利的竞争地位。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参考文献:

[1]袁晓东、孟奇勋.专利集中战略:一种新的战略类型.中国科技论坛 2011(3):88-94

[2]黎薇.企业专利诉讼战略:国外研究评述.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156-159

[3]王胜利.一个攻守兼备的策略--专利池的解读与启示.科技管理研究 2009(9):340-342

[4]袁真富.专利反向运用策略及其风险评估.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10):44-47

[5]刘燕燕.论专利技术标准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6):86-89

[6]黄德海.专利组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人协会年会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集:621-632

企业价值取向第7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 创新 价值取向21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证。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经营业绩总体上还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战略规划能力。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1 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

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完全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3.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一些先锋跨国经营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即对原有企业进行了产权改造,实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了全面的重组和建设,这是其跨国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些企业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价值取向第8篇

在宋江入伙梁山之前,以晁盖为头领的梁山好汉所形成的价值观基本上是: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等短期(过一天是一天),有时甚至是危害社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被好汉们长期认同,付诸行动,潜移默化,好像无可厚非。但在《水浒传》的四十二回,情况发生了悄然变化,宋江梦到了九天玄女,“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梁山这个企业精神世界的一场变革悄然来临,《水浒传》在此处的安排很有深意,宋江要到梁山,要对梁山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那这场变革的最高精神追求是什么呢?原本是宋江自己要变革梁山,但被安排成天意。这样的安排让人感到,宋江的“替天行道”并非空穴来风,颇有“天授其道”之意,这既为“替天行道”增加了神秘性,又为“替天行道”增加了一抹正当的色彩,众位好汉即使在开始的时候不认同,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晁盖心里面并不认同“替天行道”,表面上也不好反对。在宋江成为梁山头领之后,“替天行道”正式成为梁山企业文化的精神主宰。那宋江的“替天行道”又在什么地方比“打家劫舍”更高明呢?

一、“替天行道”是对低俗企业文化的一种超越

虽然不能说现在我们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低俗的,但从企业实际运行的企业文化来看,其实际发挥作用的企业文化与写在手册里的企业文化显然是两回事,这从宰客、欺诈、以次充好、不讲诚信的诸多新闻报道中就可略见一斑。

梁山在宋江到来之前虽然没有写过什么企业文化手册,但肯定有一组支撑其行为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地做事,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导向、约束、激励等功能的发挥。这些价值观是什么呢?不外乎就是对抗朝廷、打家劫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等,有些价值观从贫苦百姓的角度看有其合理的方面,但大部分的价值观难脱低俗之嫌。我们且不评价“对抗朝廷、打家劫舍”的对错,仅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来看,就是短期行为,看着惬意、快意,但这样的“企业”能生存多久的确是个问号。

一个企业的文化既要能激励一般人,也要能激励高人。“替天行道”就具有这样意义追求的功能,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之下,已经很巧妙地弱化了“对抗朝廷”,因为这里的“天”就有朝廷之意,苍生百姓之意,这面大旗并不完全排除“打家劫舍”,但已经部分更新了内容,是“打”富人的“家”,“劫”富人的“舍”,主要针对的是贪官污吏。一个“替天行道”的植入就将原有的企业文化来了个翻天覆地的更新,打造出了一个2.0的升级版,它既部分融合了原有的文化,又有创新和超越,这样既稳定了原有的价值认同,又能吸引一些“高人”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等的追随,不可谓不高明。

二、“替天行道”反映了企业领导人的精神境界

能在企业文化中提出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理念的领导人,其自身的胸怀境界就与众不同。宋江虽然是山东郓城县的刀笔小吏,但“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水浒传》第十八回),这为他日后起事打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他又在浔阳楼题反诗表明了自己平生的志向:“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要是遂了我宋江的愿,哪天如果实现了我的凌云壮志,凭我宋江的驾驭能力,黄巢又算得了什么。但如果依此发展下去也不过就是一个山头大王,社会又多了一份不安定因素而已。不要忘记宋江是一个自幼熟读经史,“又且于家大孝”之人,“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宋江是个儒家,起码也是一个具有儒家情怀的刀笔小吏,这就与晁盖这种纯粹的鲁莽出身完全不同了。那又怎样解释其“反叛”之心呢?因为依他的出身和经历走正常仕途来“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能“剑走偏锋”,先走反叛之路,拉起队伍,闯出名声,再回归正途,报效朝廷,这可能既是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他为之奋斗的实际路径。这就不难解释他一方面“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一方面又在上梁山之前就迫不及待地由九天玄女梦授“替天行道”了。

由此可见,宋江的价值取向历来就高出梁山的众多好汉,他的“替天行道”和最后的归顺朝廷是他内心追求的必然结果。在团队和企业发展的进程当中,企业领导人在企业文化意义上的“拔高”反映了企业领导人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但仅有这些就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远远不够的,有这样高尚人文情怀的人也不在少数,也未见多少人成就了事业。就宋江而言,除了境界追求高远之外,他还有不可或缺的优良素质――就是胸怀宽大(也是境界的一部分)。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似乎这个道家鼻祖在一千多年前就为宋江写好了这一段,宋江的可贵之处在于为了事业能将个人恩怨放弃,能超越个人情仇容纳众多英雄,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许刚才还拔刀相见,怒目而视,非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只要投降,宋江纳头便拜,称兄道弟,心理素质好到将刚才的不快全部抛到九霄云外。这就是江海善处下,能容纳百川,最后称王的道理。让别人成功的人,自己的成就最大,这也是另一类的胸怀和境界了。

三、“替天行道”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社会价值的认同

组织管理学认为,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五大基本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间,时间因素不好谈,其他四个应该都与组织的生存环境有关,也就是组织在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着人、财、物和信息方面的交换,而且片刻都离不开环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组织这个小系统与周围环境这个大系统应该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不过就是一个更大系统之下的两个子系统,所以和谐、相互容纳才是共存之道,共生之道。

企业价值取向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 文化

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可能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期。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积极面对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地拿起文化建设这一有力的武器,传承历史、结合实际地搞好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使之成为服务于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2012年3月,笔者在某国有企业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通过下发调查问卷、谈话交流、座谈等多种途径进行调查研究。现将对员工思想调查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从员工价值取向上看很务实,关注企业发展,并期盼从中得到利益和实惠;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淡化。员工对企业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并十分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但缺乏一定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其次,关注企业改革发展,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工资待遇、住房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许多青工很少担心自己会失业,并表示在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掌握驾驶、英语等其它实用技术,如果真的需要重新找工作,也不会太担心,能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第三,从发展需求上看,求知和成才是青工的普遍愿望;但存在注重实用知识的学习,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但学习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体制改革压力,因而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在青年中有一定的影响。

企业员工思想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企业重组后,部分转岗员工对企业的管理机制、管理文化的认识不够。从后勤部门转岗进入一线的员工中,有一部分年龄大、没有倒班工作经历,进入新的岗位后适应慢。而部分员工感到转岗后工作任务量大而收入没有差别,对比原来的工作失落感倍增。二是三十岁以下的青工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例,优越的家庭条件与相对单调的工作,使其产生了对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对社会的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遇到不公正、不公平的对待,容易心灰意冷,以至于被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文化俘虏。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及时捕捉员工心理细微变化,并加以疏导和引领,我们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开展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文化育人、文化铸魂

要通过开展岗位劳动竞赛、班组座谈等活动,使员工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岗位,树立全局观念,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处处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员工,凡事想着员工,工作依靠员工,一切为了员工。逐步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增加员工收入,通过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在员工中树正气,并真正做到“文化影响管理,管理创造文化”。只有文化与管理实现了有机的结合,文化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关注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员工迫切希望自身的成长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应该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并努力解决待遇低、岗位晋升难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筹措各种方式方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3. 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升员工主人翁意识

目前,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不是非常热衷,单一、陈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企业现状和社会环境。要转变思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树立“大政工”观念,坚持融入生产经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大局,虚功实做,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声有形、看得见、摸得着、过得硬。要在抓好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团员政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随立功随记功和五小创新活动,建立完善岗位竞聘和班组长动态管理机制,搭建展示员工潜能的舞台。通过荣誉激励、职务激励等措施,形成“优秀员工有成就感”的良性循环。

总之,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趋突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我们必须从企业全局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允正等著的《裂变与整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趋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研究》;

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群众思想工作案例选编》。

作者简介: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