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技能培训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23 15:38:12

技能培训论文

技能培训论文第1篇

依据口腔医学专业特点,设立四项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模块、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口腔修复和正畸基本操作模块。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模块中包括问诊(主诉准确、现病史完整、既往史明确、家族史清楚)、体格检查(顺序合理、查体全面、手法规范)、病例分析(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是否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检查项目是否合理、有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完成病历书写。口腔颌面外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局部麻醉术、拔牙术、外科基本操作(无菌术、换药、拆线等)、围手术期准备、术中情况和术后处理(术中预防并发症、术后医嘱和康复计划等)及心肺复苏等。口腔内科基本操作模块包括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磷酸锌水门汀、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等常用材料的调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窝洞制备及充填(Ⅰ-Ⅴ类洞的制备,银汞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开髓(前牙、前磨牙、磨牙至少各一颗),根管预备(揭顶、根管通畅、根管预备),根管充填等。

口腔修复和正畸模块包括印模及模型的制取(、手法的正确和规范、印模和模型变形的控制),铸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全冠和全瓷冠的牙体制备(牙体预备的手法正确,预备顺序和预备量的合理和准确),桩核冠的根管预备,牙列缺损的修复设计,常见错HE畸形的诊断及设计等。在技能培训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培训模式,请有经验的临床带教医师设计临床常见病例和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诊和检查,完成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医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复习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临床病例,强化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医患沟通技巧的掌握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有助于充分模拟和再现临床实际接诊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多站式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通过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技能操作、治疗设计等四个考站的测试,成绩以百分制记,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考核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填写调查反馈意见表,对专项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实用性、满意度、对临床实际操作有无帮助、能否熟练操作以及考核方式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可以看出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接受专项技能培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学生。,因考核内容均为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操作,所以考核合格分数线定为75分。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合格人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合格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通过调查反馈,共收回实验组学生调查反馈意见表34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32人(94.1%)认为实习前专项技能培训有必要开展,29人(85.3%)认为该技能培训在实用性方面效果明显,31人(91.2%)认为该专项技能培训与前期实验课的操作有明显不同,28人(82.4%)认为该培训与临床实际情况十分相似,25人(73.5%)对技能培训很满意,28人(82.4%)通过培训有很大收获,26人(76.5%)认为该培训对临床实习有很大帮助,23人(67.6%)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短期内既能熟练操作,21人(61.8%)认为经过培训,在临床实习中能够很快独立接诊,31人(91.2%)认为专项技能培训在医学生培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个别学生认为开设专项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大,对培训不满意,可能是因为培训中带教医师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又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当前医疗环境的变化,为了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许多科室和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都会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甚至“回避”的处理方法,导致实习生丧失了许多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观摩和实践机会。虽然在口腔医学专业课学习阶段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提供了供学生练习的仿真人头模型教学模拟系统,但这些仅能让学生机械地重复和验证基本技能操作,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缺少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应急情况及意外情况难以做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根据济宁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口腔实践技能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生进入科室实习前,开设了专项技能培训课程,并于实习结束后组织技能操作考核,以评价技能培训的效果。

技能培训论文第2篇

社会舆论导向对两后生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要加强对两后生的宣传报道,通过舆论引导发动全社会广泛关注“两后生”生存现状,营造善待、宽容、关爱两后生的良好社会氛围。

1.1让社会关注和了解两后生,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要对“两后生”群体的生存现状基于高度的民生关注和舆论关注,让全社会了解“两后生”的生存现状,深知其技能匮乏、无所依存的寂寥,呼吁全社会对两后生多些人文关怀;呼吁传媒机构为“两后生”开辟宣传专栏,深入其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将他们的生存状态展示给全社会,同时把国家、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培训规划带给他们;将“两后生”群体中的优秀个体作为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同时表彰这一群体中具有优秀品格的先进个人,为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转变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不良的态度和看法。电视媒体可以拍摄反映他们真实务工生活的纪录片、专题片,发挥新闻媒体的强大社会作用,针对“两后生”这一群体策划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新闻实践活动,通过新闻活动在全社会掀起舆论高潮。

1.2让市民逐步认同和接纳两后生,加强社会舆论引导。长期以来解决两后生问题的最大阻碍是逐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分割,城镇居民习惯性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城乡分治观念,客观上放大并加重了两后生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很多地方显示了城镇对两后生的心理认同和作为平等主体的尊重并给了两后生“新市民”、“新产业工人”的新定位,但这一称谓的改变和新身份的确认,对城镇居民和两后生来说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市民与两后生和谐相处应采取措施让两后生能够参与城镇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彼此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其参与企业和社区管理和服务以及自我管理和服务意识。

1.3转变思想,达成重视两后生职业培训的共识。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首先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项落实。政府层面应该认识到两后生职业培训对破解“三农”和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各级政府要通过电视媒体、互联网等传递技工需求信息和国家政策,对经过技能培训改变生活质量的先进个人进行跟踪报道,引导其关注对子女的教育,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其次,用人单位增强用工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观念,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两后生劳动技能,增强企业成员的安全感;再次,要让两后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技能谋取发展空间,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职业培训是第一要务。

2组建培训基地,整合培训资源

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建立两后生职业培训基地,打造河北省两后生职业培训的“航空母舰”。当前河北省参与两后生培训的部门多、项目多、资金也不少。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协调机制,各部门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重复培训、为培训而培训的情况。针对河北省职业培训教育资源面广、规模小、效益差、重复浪费等状况,进行战略性资源整合重组,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2.1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将培训资金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强化培训力度,并且为始终致力于“两后生”群体职业培训的相关机构给予财政支持。

2.2整合两后生培训资源。围绕“两后生”职业培训整体规划,面向这一群体广开言路,深入了解其学习需求,建立专业化的培训资源库,以现有培训资源为基础建设“两后生”培训基地。依托大、中、专职业院校和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教育资源,强推“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将网络培训纳入“两后生”职业培训范畴,积极推广“两后生”网络培训。

2.3借力企业和民间组织。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针对“两后生”群体定期开展在岗培训活动,政府应该利用政策、税收等杠杆手段鼓励支持;社会非盈利组织应该面向“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的免费的技能培训项目,协助地方政府搞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4认定定点培训机构。一直以来,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两后生”由于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未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不能及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鉴于此,政府应该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遴选出资历较高的定点培训机构,明确专业设计、课程内容、费用标准,依法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业后按照常规程序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学员一律颁发国家认定的职业技能资历证书,以规范“两后生”的职业技能鉴定流程,为其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职业资质认定的途径。

3拓宽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基于“两后生”的双重身份和双向流动的特点,拓宽渠道确保重点群体就业。以政府购买岗位的形式,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以政策扶持,资金注入等形式,实现自主创业,拉动“两后生”群体顺利就业。通过组织招聘会、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搭建“两后生”就业供需对接平台,实现重点群体就业。

3.1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河北省应该结合本区竞技发展实际情况,以职业培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出一系列内转外输政策,与域外重点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与京津地区谋求合作,实行人才联网推介和培训,扩大域外输出信息来源。总之,多措并举,加强“两后生”输出体系建设,促进“两后生”劳动力有技、有序地就业。

3.2加强输出地两后生培训建设。依托企业做好两后生在岗技术培训和适应城镇生活的,可通过补贴资金、提供场所、选配师资、减免税收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卫生保健、文化补习、劳动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培训。同时,发动社区为“两后生”群体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项目,大力开展两后生转变为新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积极开放教育培训系统,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生产特点,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两后生”培训活动,参训费用全免。根据不同专业的技术要求,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编印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两后生”群体。同时与企业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使培训合格的人员直接上岗。以订单搞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模式提高两后生的职业培训效果。

3.3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的培训学员信息库。按规定流程对参训人员进行人数统计,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另外加强两后生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聘任各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到培训基地上课抓好培训教材规划编写和审定工作。

4动员全社会,共同构建“两后生”培训机制

提高两后生素质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机制,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4.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完善协调机制。由河北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针对“两后生”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首先,财政部门按上级指示拨付相关款项,设立“两后生”培训转向资金;教育部门组织“两后生”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劳动部门协助地方政府开展非农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跟踪服务等工作;农业部门围绕“青年农民培训”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商部门围绕“蓝色证书”的培训,乡镇企业统一组织“两后生”群体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科技部依照“星火产业带”计划,重点搞好星火企业家的培训;建设部负责建筑技工的职业培训工作;司法部门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共青团、妇联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培训。其它相关部门开展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使两后生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4.2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密切配合协作。全力促进“两后生”职业培训。一方面,建立职业院校和人社等部门协调机制,依托辖区内各职业院校进行“两后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让初、高中生一毕业就进入技校接受创业就业辅导,在技校毕业的同时拿到毕业证、创业培训合格证和职业技术等级证。另一方面,加强对“两后生”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其稳定创业就业。

4.3强化职业培训力度促就业。针对市场急需、企业急用的专业,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确保“两后生”群体培训后顺利就业。依托区域培训资源多的优势,不断探索与职业中专、技校等合作培训新模式,积极发挥各级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职能,开通“两后生”技能培训工作“绿色通道”,积极引导、动员、组织“两后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做到有培训意愿的人能100%得到培训。同时,创新培训机制,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技能人才培训需求。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广泛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和特色品牌培训。招工与招生相结合,以高就业率吸引“两后生”入学。项目立项与制定培训计划相结合,强化培训与用工的有机对接。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把职业学院作为培训实训的主阵地,加强本级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以职业学院为主、职介培训中心为辅的家庭服务业、电工、电焊等职业培训实训新格局。

技能培训论文第3篇

服务区域经济是职业学校的重要职能,而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也是职业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平台。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源结构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水利水电职业学校以“培养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水利水电器材生产、水利水电设施建设、水利水电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适应生产、供电项目建设、电力工程管理、电器设施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水利水电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服务经济建设的责任和“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训模式。拓展职业培训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既可以缓解生源短缺的压力,又能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2水利水电职业培训模式现状

2.1学历提升为目标的知识辅导

2013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共录取考生523242人,其中:各市中考职高、技校等类别学生占考生的30%左右。就业竞争的压力使一批专科、中专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提升学历之路。职业培训以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课程为授课内容,生源相对稳定。比较多的是专转本辅导班、成人高考辅导班等。

2.2

国家规定,从事会计、建筑安全员、秘书、质检员等行业以及电工、建筑等特种行业的人员,必须获得从业资格证、特种行业操作证(IC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该类行业的必备条件,在校生、社会从业人员上岗前均须参加此类培训并通过考核,主要学习行业规范、基本技能等。会计证、注册公用设备师、内审员ISO900014000、建筑安全员等培训属于该种类别。

2.3水平认证方式的专业培训

国家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分别对计算机、电子技术、英语、普通话等专业规范了技术等级标准,学生、社会从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工作需要,依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级别的认证。水平认证专业性强,全面考核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率低。以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例,2013年一级水平通过率85%左右,二级水平通过率40%左右,三级、四级的通过率比较低,报名的人数也更少。

2.4职业技能鉴定为平台的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水利水电职业学校一般都建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是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它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基层组织,承担规定范围内的职业技能鉴定活动。水利水电职业学校利用技能训练设备和“双师型”师资,以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平台,系统开展初、中、高级操作工和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和鉴定工作,培养高技术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3水利水电职业社会化培训模式探讨

3.1面向乡镇基层的应用型人才培训

目前,我国正在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水利水电职业学校参与基层技术工人与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要以水利水电职业学校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为主,在培训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在培训形式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等传媒的作用,广泛开展现代远程培训,拓展培训时间和空间。参加培训的乡镇基层的学员表现出的特征有: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家庭居住离水利水电职业学校普遍较远,日常从事着艰苦的工作或劳动等。根据学员表现的特点,在培训内容方面要注重技能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不要过多局限于理论培训和教学。

3.2面向转复军人的岗前技能培训

转复军人在部队戍边卫国,回到社会又是一个素质高、纪律性强、能吃苦的特殊群体,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促进新入社会的复转军人尽快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转复军人的学历层次、兴趣特点各不相同,入伍前有人还有相关的工作经历与经验。作为水利水电职业学校,应该设计好培训的内容,让每一名转复军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转复军人培训的立体全方位表现在从学历提升到技能训练,内容遍及农业技术、秘书管理、金融经济到高新科技。

3.3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

水利水电职业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学生和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制度。在校学生应当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岗位参加上岗实习,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岗位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与水利水电职业学校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合作兴办技术创新机构,合作组建职业教育实体或其他形式的产学联合体,共同参与新兴产业基地建设。

4结束语

技能培训论文第4篇

摘要: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本文分析了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依据,提出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一、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目前,“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取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在不少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质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一些制造企业在引进先进的设备后,却发现缺少配套的操作人才,从而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我国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在整个社会人才流动加剧的大背景下,制造型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流失严重,员工频繁跳槽现象频繁,这已成为企业家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二、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特征分析

1.高道德素养

高道德素养首先表现为具有诚信的品质。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契约经济,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诚信是契约得以签订和履行的前提。目前制造型企业要求高技能人才首先要有诚信品质,以利于企业与人才的沟通交流,相互信任,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高技能人才高道德素养还表现为高忠诚度。企业是一组合约,是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组合约,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家合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约的履行依赖于可预期的合作行为。

2.高专业化

首先,高技能人才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一线的操作能手,这是高技能人才的最重要表征,也是最基本的技能。高技能人才的加工技术应该达到艺术化的高度,不但能够进行高难度的生产加工,包括加工高精密度的电子设备、仪表仪器,而且还能够维修、控制精密复杂的设备、精密复杂的仪器等;他们能够与团队成员一道,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进行技术攻关,将设计思想落到实处,形成具体的生产力,具体的产品。如,数控加工中心技术师、机电一体化、综合服务高技能人才。其次,高技能人才是知识含量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现代高技能人才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与一般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学习能力更强,而且大都是来自于生产实践中的学习。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环境认知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实质是对环境的不断适应,要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现状有全面的认知和对未来环境的变化有深刻的洞察。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也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科层体系、营销网络、财务状况等。对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实质是反映高技能人才对现代市场的敏锐把握意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三、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培训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

随着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环境。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其整体能力,提高整体素质。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只靠领导者一人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其综合绩效高于个人绩效总和。学习型组织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为个人发展创造空间。在现实中,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现实,而非仅仅是一种理念。在许多发达国家,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下的力度很大,进行的很深入。

2.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1)学校模式。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主体主要是职业院校、企业。学校培训模式,是指由职业院校组织进行的培训,学校依据国家规定的专业岗位培训标准,制定培训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学校模式一般分为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而言,各学校探索了多种形式,如“3+2”、“5年一贯制”、“7年一贯制”,学历教育强调先完成中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中级工证书,在企业和学校完成后续的高级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获得高级工证书,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对于在职教育而言,一般是采取“金字塔”式的培训模式。首先是进行高级工培训。要求具有中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以后可参加学校的在职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以达到高级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其次是助理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高级工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一线技能人才,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发助理技师证书。再次是技师培训。要求参加者具有助理技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工作一定年限,一般为3-4年,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脱或半脱产的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技师论文答辩通过发技师证书。

(2)企业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模式,是指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由企业组织培训。企业培训存在缺乏师资队伍,学习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归纳和总结等问题。学员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简单问题,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员缺乏后劲、缺乏创造力,培训方法单一,缺少现代教学技术支持,从而制约和降低了培训效果。依据学习型组织理论,制造型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论辩教学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培训师首先讲清某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内容,然后结合学员的实际进行提问,学员根据提问教材和有关资料进行发言准备,随后学员可采用圆桌会议形式,或者采用讲台上演讲形式,各抒已见,表达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最后培训师进行总结和概括。这种培训模式和实际相结合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二是案例评点培训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最为关键的提高其分析实践技能的能力,而案例评点培训可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分析、评价、修正职业技能的能力。三是职务轮换培训模式。职务轮换的主要目的是拓宽高技能人才知识面。通过各种不同岗位的职务轮换,受训者可以全面掌握企业各种技能的知识、技术要求。(3)校企合作模式

鉴于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的各自的弊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优势,扬长避短,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共同制定培训大纲、计划和培训课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学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菲.学习型组织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1:77-78.

技能培训论文第5篇

1.1焊接理论要求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规定,培训初、中、高级电焊工需经不少于280、320、240标准学时,技师与高级技师均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焊工培训要求。

1.2焊接实作培训要求

学习和掌握焊接技术有很多难点:老师(师傅)讲解焊接技术操作要领并焊接样品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操作学生按要领去操作老师纠正学生的偏差学生反复练习老师不断纠正达到老师要求。焊接学习历程,学员初始接触焊接时,因好奇心驱动,进步较快,进“T1-入门期”;但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对焊接技术要求的提高,水平不但没增长,反而会下降,一知半解,进“T2-徘徊期”;再经过反复的焊接练习、巩固和提高后,从模仿到熟练,尽管也有失败,但一次次尝试会更加成熟,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增强,进“T3-提高期”。焊接需要掌握角度、速度、电弧长度、焊接参数(电流、电压等),还要处理好接头焊缝坡口的形式,高度、宽度等,避免夹渣、气孔、咬边等焊接缺陷。如果焊接不好,一定要检查焊接电流与电压、焊条或焊枪角度、焊接电弧长度、熔池形状、前进速度、两边停留时问,如此多的要求,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掌握,解决的唯一办法只有多练习、多观摩、多总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

2实作技能测试

实作技能测试,可用板状试件的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管状与管板试件的水平固定焊、垂直固定焊、全溶透T型立角焊等内容。高级焊接工测试为管对接水平固定焊5G(焊条电弧焊SMAW),如图3所示;测试要求;评分标准。焊接设备选用ZX5-400整流焊机,焊条型号E5015;规格Ф2.5mm、Ф3.2mm。焊接时,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容易出现裂纹、气孔、夹渣、背部内凹、焊瘤、焊道偏移等焊接缺陷,将严重影响焊缝质量。焊缝表面存在裂纹、更改焊接位置、管料表面灼伤、漏焊、焊接时间超出定额30%的将直接不合格。焊缝成形均匀、平直、高低宽窄一致的焊缝外观(正、背)是合格的。经过认真实作培训的都能达到合格要求。

3焊前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焊接时,电弧、熔池将成为热电磁和光的通路,主要有电击危害、弧光辐射、噪声、烟尘和有毒气体危害,直接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故焊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以减少毒气与烟尘的侵入;焊接前,应穿戴好劳保用品和防护面罩,避免弧光灼伤皮肤;保护好眼睛,保持干燥绝缘,防止触电等。检查电焊机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是否匹配;检查电焊机壳接地是否良好,内部各连接处有无松动,有无金属杂物;检查电焊机一次、二次绕组是否良好;合闸时,应避开电弧;合闸后,若电焊机有异响或弧光时,应立即拉闸;检查焊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准备好消防器材;摘挂一次线应拉闸;工作休息时,应拉闸,夹钳须放置在绝缘处;完工后,要及时拉闸、断电、盘好线。

4结语

技能培训论文第6篇

1加强技能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兴趣是学生学好计算机教学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因此加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通常不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是一味的对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随后在将操作的相关步骤演示一遍给学生看,在这枯燥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使得学生被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如果计算机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方面出发,就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这样就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的积极性[1]。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入门知识时,可对学生充分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进程,同时向学生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理念以及硬件组成,并对不同硬件的相关功能进行分析解说,同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基本外设的用途和使用效果,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实际操作中,融入互动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巧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枯燥乏味地对课本内容进行解读,一切照本宣科,学生的积极性就无从体现。现在很多教师喜欢照着课本内容给学生一次性演示操作步骤,只是在重点环节强调两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大部分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规程,都是经过教师对计算机的讲解而了解的,但当自己操作时,就无法想教师一样操作的得心应手,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查阅相关书籍,从而导致的最终结果,学生还是参考书籍的相关步骤来进行操作,这种结果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没有多少帮助。教师可以采取设计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而具体问题则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设置。举例来说,当学习到处理图画的方法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平台,让学生从教材中充分体会到图画变化的效果。当学生对绘图软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例如让学生用某作绘图件绘画一些图案后,再让学生思考此软件和之前所熟悉的软件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样一来,不仅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能实现良好互动。

3加强操作技巧培养,重视理论结合实际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上的培养。理论和实践总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应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和培养。教师要想加强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手段[2]。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在操作计算机时出现违规操作现象,还能够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应将理论充分渗透到实际操作当中。举例来说,当学习word软件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讲解word的理论知识,包括其历史、各窗口的主要功能等,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word主要工具和选项的作用。当学生对word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了。在教导学生word的实际操作技巧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则带图片的新闻报道,然后让学生用word软件还原这则新闻报道,将相关图片嵌入文字区域中。当学生完成了实际操作后,学生对word软件的理解程度就会得到显著加深。

4在教学评价中,纳入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不仅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为充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重视,教师有必要将相关操作技能纳入到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标准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照顾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3]。举例来说,当教师对窗口知识进行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窗口知识的理论基础,还应提升学生对窗口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例如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最大化、最小化及还原窗口的技巧,学生是否学会了关闭窗口的技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评价,不要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纳入评价标准,不仅加强了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5结束语

综上,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质量,因此教师也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这一形势,加强对计算机操作教学重视程度。

作者:高亚玲 单位: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引用:

[1]王晓英,冯珊珊.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培养[J].西南财经大学,2015,(04):29.

技能培训论文第7篇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社会岗位进行岗位职业培训,根据岗位工作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主要是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业务技能培训。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不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业务工作技能,还应该对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锻炼,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放下思想包袱,热情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当下不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生产技术培训比较重视,而对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却没有不怎么看重,即在培训中有重业务轻思想的问题,不利于工作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要正确的认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全社会认真而全面的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针对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而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应该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适应社会政治思想发展形势。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会受到社会思想政治的影响。由此看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重视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势教育,树立就业人员的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的侵袭,不然就会对就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就业人员。

3.有利于提高就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从社会岗位需求的角度来看,每个职业都有自身的纪律性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岗位工作人员,就应该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将职业道德培养作为重点的培训内容。

4.有利于促进就业人员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训。如果任何一个方面没有做好,都可能让就业人员片面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对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而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对于就业人员来说,不努力学习,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难以真正获得发展。

5.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效果。具体来说,要引导就业人员加强学习,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工作。就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低下,那么他就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所要从事的岗位,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那么对其所进行的岗位培训效果也难以变得明显。岗位从业人员的的人生价值观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对职工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岗位培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有着针对性、直接性等特点。社会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在校学生的培训方式是不一样的,社会就业人员有着自身的思想政治阅历,他们的教育过程有着明显的自主性,就是所谓的自我教育。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论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创造性的做好。具体来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根据就业人员和社会岗位需求来把握好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势教育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的加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在岗位上能够根据企业的行为价值机制来引导自己的思想动态和行动标准。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说教,流于形式,必须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来制定灵活的培训方针,在岗位培训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据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肩负着为企业和社会岗位培训人才,而经过培训的人才应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度的岗位责任感,有通过完善的培训教育体制,为社会岗位输送人才,积累培训经验。当前,我们的企业急需专业而全面的、责任感强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培训,并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就业人员的思想动态,积极引导解决,让他们能够专心的做好技能培训,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不少就业人员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会消极思想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业人员有着较好的业务素质,但是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有的就业人员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思想障碍较多,这也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就业前途。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该及时收集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培训,通过有效的引导、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就业人员的就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竞争、跳槽、下岗、待岗等问题日益增多。所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要加强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将二者统一起来,切实解决好就业人员的思想包袱,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打破形式主义,让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打动就业人员的思想,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技能培训论文第8篇

问卷总共有问题46题,其中填空题7题,选择题39题,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调查学生的个人、家庭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培训开展;培训师资;培训效果评估等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于问卷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结果:

(一)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技能培训比例高于低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选择课外技能培训课程时,存在一定跟风现象,没有对于自己参与的培训项目有较为冷静的思考,也缺乏相应的辅导,在选择课程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同时,有些在校教师利用自身影响力,要求、鼓励学生参加自己开办的培训班,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培训项目的选择。第三,学生在选择培训项目时,计算机软件培训所占比例较高,生活技能(如:机动车驾驶证培训)也占一定比例,但对于提升自身修养和个人爱好的培训较少。

(二)学生对于课外培训项目满意度不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2013届不满意度达54.5%,2012届不满意度达43.4%,2011届不满意度达48.2%。不满意的愿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授课教师授课针对性一般,有些培训内容与学校学习有交叉,学生感觉有重复,影响培训效果。

2.培训课程实训内容与现实项目结合不紧密,实训内容过于偏重电脑操作,学生感觉与实际职业岗位要求有距离。

3.有些培训班管理松散,经常出现调课;辅导老师出现多次调整;教师迟到、不到;作业不能得到及时修改与辅导等现象。

4.培训收费较乱,缺乏统一标准,部分辅导班还出现中途收费现象。

5.教学内容不能按照学生要求及时调整,对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响应不够。

(三)学生参加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较复杂影响学生参与课外职业技能培训的因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有经济上的考虑,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收费较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2013届学生中有13人、2012届有42人,2011届有37人因为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2.有部分同学认为,课外培训内容和学校学习内容相似,没有必要再到课外参加培训。2013届学生有11人,2012届有19人,2011届有17人支持以上观点。

3.有部分同学对于课外培训没有概念,没有关注过课外培训。这部分同学往往缺少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的规划,学习处于较为被动状态。在调查中,2013届有13人,2012届有17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没有参加培训。

4.还有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合适的培训项目而未参加培训,这部分同学相对个性较强,希望参加一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更强的培训,不满足于现在培训市场上的培训产品。2013届有2人,2012届有5人,2011届有7人因此原因未参加课外培训。

(四)学生对课外培训述求本次调查问卷中有对于培训述求的主观题,总结问卷,学生对于课外培训有以下主要述求:

1.希望学校课程能和课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最好能实现双方互认。

2.希望学校专业老师能给培训更多客观公正的指导,对于教师自办培训班的方式,很多学生表达了不满。

3.希望学校有专门的课外培训管理机构,可以帮助同学处理在培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当出现纠纷时,能有人帮助其维权。

技能培训论文第9篇

动画产业所需要的技能型高端人才,要求在岗位、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标准化。而职业教育与此相对应的是,研究工作过程、筛选特定技术、形成标准教程、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职业教育是动画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行业产业的发展或转型必然带来岗位和技术的细分化,动漫既需要擅长艺术创造的精英,又需要数量庞大的、具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制作人才。

从产业的角度看,动画制片由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部分组成,呈现中间(制作)大,两头(前期策划、后期合成)小的趋势。前后两头需要具有较高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创作人才,而中间部分则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的制作人才。发展本国原创,还是与国外联合制片,甚至就连在做外加工片方面,我国动画业目前最需要的是数量巨大的中期制作人员。

动漫专业的主要特征及存在问题

动画产业的发展不仅是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介入,而且高职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应该成为动画产业的主力军,高职动画专业师资要成为动画行业发展的技术服务力量。当然目前动画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高职动画专业人才与企业相适应的问题。分析目前该专业主要问题有:

(1)动漫是一门独特的、又是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艺术和技术,而高职院校开设动漫专业的时间均不长,大多专业起步是延用传统艺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师资和教材开始的,由于专业建设的历史短,水平偏低,没有形成适合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较成熟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完善课程体系构建还在实践和摸索中。

(2)历史原因造成大部分开设动漫专业的高职院校严重缺乏高水平、具有丰富动漫企业从业经验的、具有行业发展视角的专业带头人和一批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通过专兼职教师队伍结合,虽然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但没有一支有实际经验、长期承担动画创造的师资队伍,不能形成自己的创作团队,就没有校企合作资本和专业发展的基础。

(3)没有统一动画行业的岗位标准和考核体系,目前高职院校与政府或企业积极推动的各类专业技能证书对动漫人才专业能力鉴定不具有权威性,企业认可度不高。学校开展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相关“课证融通”等教学改革的成果没有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体现。

(4)校企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校企合作的核心内涵是“利益”,只有校企双方都得利才是双赢,合作才会持续、巩固、有效。动漫行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动漫企业来说,不需要解决劳动力问题,学生顶岗实习不可能上动漫企业的流水线,直接产生效益,企业没有获得效益,还要付出精力并担心保密问题,自然没有积极性,最终学生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只能是“雾里看花”。

因此,在动漫企业人才培训和储备途径已经解决的情况下,针对动漫专业的校企合作,学校在利益的天平上处在高端,除非校方拿出高额实习补贴,否则利益的天平就不会倾向学校。近年来,高职的动漫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一系列试点,如“冠名班”本质是将学生后一至二年委托企业培训,实质是动漫企业人才培养的延伸,对真正意义上校企融合推动意义不大。又如,引进企业项目合作开发项目,需要一支较强师资开发团队和稳定的制作队伍,目前能够达到完全承担动漫项目开发的团队还只有少数,所承担项目不能够满足全部动漫学生实训培养的需要。

动漫专业改革的对策

综上所述,高职动漫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核心是要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达到动漫企业岗位素质、知识、技能的要求,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实现企业可用之才并在短期内(2-3年)成为动漫专业人才。高职动漫教育改革的措施是必须加强动漫高职教育与动漫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如下策略可供借鉴:

(1)学校积极协助政府,投入“动漫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动画人才的社会培训,改变目前动漫教育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的特殊现象。各高职动画专业团队同企业包括社会动漫培训机构联合,利用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动漫实训室资源,形成区域性动漫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通过动漫专业团队同企业合作,共同研究相关课程体系、教材、考证,共同实施动漫人才培训工作。为保障相关培训能够有效地、持续地、保质保量地有序开展,要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为当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这样做,不是为了单纯开展培训和增加经济收入,而是在完成动漫人才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同时,吸引政府关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引导企业进入学校,形成政、校、企合作的平台和机制。

(2)高职动画专业要形成以校企合作为主导的内涵发展模式。实现在资金、资产、人力、行政等各种资源的有效有序整合,促进动画教育与产业在理念、思路、产权、教学过程、教材建设、教育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一旦动画专业教师是企业动画导演、原创人员或主要设计成员,其作品开始在媒体广泛流传,校企合作必然有发展条件;一旦我们的学生的作品获得公共媒体关注,专业质量必然得到社会普遍认同,专业特色就会逐步呈现。

(3)形成动漫专业特色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校企深度融合的显著标志。目前,动漫专业学生的招考、评价体制相对狭窄,只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报考项目素描、色彩(美术类)招生,只将学生的造型能力作为从事动漫专业人才的唯一标准,其他能力不予考察。学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不得不考虑学生入学前的能力要素,使得我国的动漫人才局限于较小的能力领域之中,考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人才的“同质化”是企业“同质化”的根源,也是中国动漫企业发展的壁垒。高职教育与动漫产业的深度融合过程中要依据区域动漫企业发展策略,有效发现培养特色动漫人才的路径,为企业的特色发展提供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