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技能测试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9 11:08:04

技能测试论文

技能测试论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软件测试;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赵晓君(1979-),女,河南南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讲师;黄艳(1976-),女,河南信阳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轻工业学院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01-02

随着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实现也越来越复杂,导致软件中存在的缺陷数量大大增加,这些缺陷将会带来各种损失,甚至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已成为所有使用软件和开发软件的人们关注的焦点。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用来验证软件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功能的唯一有效方法,是保证和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满足软件测试人才的大量需求,目前已经有许多大学在软件工程专业添加软件测试课程或者添加软件测试专业方向。

软件测试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有“软件测试理论”、“软件测试技术”和“软件缺陷管理”等,其中,“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为初学测试的同学讲解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等,在多门专业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软件测试理论”教学现状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重点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因此整个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初学软件测试的学生,首先要向其讲授相关测试理论,使其建立系统的测试理念。

但是学测试的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喜欢操作性强的课程,“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太强,需要背诵很多概念性的知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2.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学生很迷茫

测试方法和技术是“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仅靠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案例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测试技术的内涵,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会产生迷茫: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在具体的项目测试中,应该怎样应用这些知识?没有实际的项目案例做支撑,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下去的兴趣。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项目实践的同时,根据需要学习软件测试相关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法

项目驱动法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所谓项目驱动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1]这里的项目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所包含的涵义也不同。在“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项目即指一个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测试工作。通常,项目教学都是实践导向的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

在项目驱动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项目经验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以项目实施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把课程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融入项目操作的每个步骤中。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做组织和指导工作,学生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于探索知识的情景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有效地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入化的目的。

这种模式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老师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通过一个具体项目的实践,感受到了真实项目管理的思想和团队协作的必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拥有真实项目的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择业时拥有很大竞争优势。

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中,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加入一个完整的项目测试实践环节,通过项目实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先做,遇到问题,再学,解决问题,再做,获得经验”的学习过程,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试实践,同时也学到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这样,既解决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又解决了测试方法和技术案例实际应用价值不足的问题;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软件测试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理解软件测试理论与原则;掌握主流测试技术和方法,熟悉测试用例的编制、熟悉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熟悉软件测试过程中各类技术文档的编制规范,并能灵活运用测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具体项目软件,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如下手工测试流程: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数据准备工作、执行各种测试,撰写缺陷报告、跟踪并修复缺陷、进行测试评测,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达到软件企业对测试专业人才的要求。

2.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基本理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软件测试过程和软件测试工具。[2]

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包括软件测试、软件缺陷和测试用例的基本概念,测试的目的、测试模型、测试分类和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基本技术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其中白盒测试包括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动态测试又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盒测试包括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因果图法、判定表法、场景法等。这些基本技术都是在进行测试用例设计时使用的。

软件测试过程是指执行测试的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工具有多种: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测试管理工具等。

四、项目驱动法的应用方案

1.项目的设计

实施项目驱动法,首先需要设计项目。项目的设计与选取直接影响到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项目的选取与其他课程又有所不同,学生要进行的操作是对现有的或者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的测试工作,因此在设计项目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项目是现有的软件或已经开发完成的软件,软件中有部分明显错误,有部分隐藏错误;明显错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测试积极性,隐藏错误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测试。

第二,项目具有典型性,代表大部分软件的共性。通过该项目的测试,学生可以掌握大多数软件的测试流程和测试方法。

第三,项目中有多种情景元素,符合使用多种测试技术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在进行项目测试的同时,学习使用多种测试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第四,项目大小和难易适中。每个项目组的人数控制在3~5个人,设计的项目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原则,本课程目前选择的项目是《企业薪酬管理系统》。

2.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企业薪酬管理系统完整的测试流程实践的同时,讲解测试需求编写、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执行、缺陷跟踪和管理、测试报告撰写等内容。课程授课方式主要是分阶段讲解测试过程和测试要求,每一个阶段开始,老师先讲原理,选择部分内容做例子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比照例子跟着做;阶段内容完成时,学生提交完成的文档,老师选择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评,然后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内容,如此类推直至测试结束。

企业薪酬管理系统测试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本课程课时为60学时,根据图1系统测试流程图安排,基于项目驱动法的“软件测试理论”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项目的测试流程进行,测试流程为:先获取项目测试需求,撰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并跟踪修复缺陷,最后提交测试总结报告。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提交项目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包括多个文档,整个流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有撰写规范的文档提交,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报告、缺陷报告和测试总结报告等等。

测试报告既体现了教师项目教学的结果,也体现了学生对测试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通过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进项目驱动教学的教学安排,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对象和教学特点,把真实项目引入“软件测试理论”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从项目的需求评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缺陷报告、测试评测到测试总结一个完整的测试流程,交给学生组建测试团队,按照流程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测试工作。通过一个完整项目测试流程的完成,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测试的各种测试技术和基本流程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项目测试经验,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技能测试论文第2篇

关键词:反贪案件侦查 测谎技术 测谎结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9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贪污犯罪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对侦查部门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新刑诉法的出台,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逐渐加强,对程序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侦查机关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风险。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由于大部分犯罪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传统的犯罪现场和缺乏可供查找的书面证据,主要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但是口供具有很大的易变性,犯罪嫌疑人串供、虚假供述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在一般案件中,侦查人员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访问等其他方式获取的证据来检验口供的真实性,但是在某些案件中,口供与其他证据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用传统的方式无法查证,此时就可借助测谎技术来判断口供的真实性。本文尝试从测谎技术的角度,探索反贪案件侦查的新模式。

一、测谎技术的概述

1、概念

测谎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在正确分析案情和案犯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运用认知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试者对主试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以甄别判断被测试者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2、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中的使用现状

自1895年意大利人第一次使用科学仪器来探测欺骗、说谎以来,测谎技术便成了犯罪侦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技术革命,测谎仪变得更加灵敏、准确、科学,测谎理论、测谎技术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一门完善的科学体系,在犯罪侦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对测谎技术的认识、研究和应用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不仅理论界对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使用方面的研究趋多,而且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实务部门也积极地将测谎技术运用到侦查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山西、湖北、黑龙江等十六个省、市检察机关已陆续开展了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活动,实践证明测谎技术在反贪犯罪案件侦查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侦查部门缩小了侦查范围,赢得了侦查时间,为及时获取其它证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

二、反贪案件侦查中应用测谎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是突破当前反贪案件侦讯瓶颈的新出路

大多数的贪污犯罪只在特定人员之间进行,封闭性、隐蔽性强,这使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往往起着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但一些犯罪嫌疑人存有侥幸心理而拒不供述或虚假供述;在审讯中,提问的方法和内容有诸多限制,如不能指供,对犯罪活动无关的问题,被讯问人有权拒绝问答等。这都使得反贪案件的侦讯难度越来越大进而陷入僵局。测谎技术的引进为判断口供的真伪提供了科学方法,在测试过程中,贪污犯罪嫌疑人一方面要编造谎言,另一方面又害怕谎言被揭穿,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出现了紧张、恐惧的情绪变化,其生理参数波动巨大,进而证实其在犯罪事实上说谎的可能性较大。

2、实证研究为反贪案件侦查运用测谎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有研究者认为,测谎技术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平均准确率达到98% 以上。从我国从事测谎实证专家掌握的数据中也能找到支持其运用的依据,“在实测过的1300 余起案件中,被测试者达1.2万余人,涉及26 种案件类型,其中80% 以上经测后侦讯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余的百分之十几,有的是排除了已有的嫌疑人,有的是虽认定嫌疑人但案件侦查暂无进展。在这些案件的区分无辜者与涉案人的准确率上,能够达到98%;而出现失误的2% 主要存在着错把涉案人认定为无辜者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属于无结果,即测试后因找不到其他证据验证测试结果,对犯罪嫌疑人只能依法疑罪从无。”。虽说上述数据可能存在某些局限性,但是并不妨碍测谎技术运用反贪案件可行性。

3、测谎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是实现科技强侦的必然选择

当前,大多反贪案件的侦查还是依靠传统的侦查模式,即“一支笔,一沓纸、一张嘴”,但这已经不能适应贪污犯罪形势的发展,为了提高侦查效率,反贪侦查也应当提高其科技含量,且新刑诉明确赋予了侦查机关采取技术侦查的权力。测谎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手段,能够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案情,辨别真伪,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为侦查指明方向,加快破案进程;实现反贪案件侦查模式的转变,引导反贪犯罪侦查向系统化、规范化加速转变,使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后更显生命力。

4、测谎技术的运用是贯彻文明执法的要求

新刑诉法确立了我国完善的证据制度,从非法证据的排除、证据种类的增加、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要求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必须合法,不得违法收集言词证据,禁止暴力取证和刑讯逼供。测谎技术的应用能在侦查阶段有效防止刑讯逼供,避免冤假错案,可以及时查清案情,降低了办案风险,规避执法者的不文明执法行为,避免刑讯逼供导致犯罪嫌疑人发生不安全事故或者在法庭上出现翻供行为,对文明执法、公平办案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上的匮乏,测试结论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10日的《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测谎结论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 可以使用测谎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 但不能将其作为证据使用。虽然测谎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侦查机关的广泛使用,但法律却没有确认测试结论的证据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使其合法运用质疑。

2、侦查人员对于测谎技术的盲目相信或者排斥导致

在侦查队伍中,一方面有人盲目相信测谎结论,只要测谎结论表明被测试人“所说是谎言”,就“认定”被测试人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最典型的案件就是云南杜培武冤案和湖北贺集二中案。另一方面有人排斥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固守传统,坚信本部门的办案能力,强攻硬取,同时也怕案件泄密,不愿意让技术部门介入,即使请求测谎协助,通常是在案件查办陷入困境时不得已启用,如不能取得实效,便不再相信。测谎技术只是犯罪调查的一种辅助工具,必须克服“万能主义”和“无用主义”,需客观认识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作用。

3、缺乏能够正确运用测谎技术的专业人才

测谎技术是以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的心理的分析过程,测谎鉴定结论的得出并非仅仅依靠测试仪,而必须综合应用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侦查实践,因此,测谎结论的正确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谎人员个人的专业素质、技能、技巧和经验。在美国, 测谎人员必须在专门的测谎学校中接受至少6个月的专业培训, 而且在专家指导下实习150例测谎,才能获得测谎证书, 才能单独从事测谎工作。但是从目前检察机关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单独开展测谎技术的人才不多,在大多情况下必须求助于专业院校或者是社会上的司法鉴定机构来完成,这使得很多检察机关出现仪器配而不用的尴尬局面。

四、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具体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规律,选择恰当的测谎时机

在反贪案件的侦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刑事责任,起初时常存有侥幸心理, 再通过侦查人员反复的询问以及相关证据的有限度的出示之后,此时犯罪嫌疑人则表现出既想得到从轻从宽处理,又怕因为坦白而加重处理结果的畏罪心理, 而往往会避重就轻、有所保留地交代一部分犯罪事实。在讯问过程的中后期,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被突破,才不得不如实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所以在选择测试时间时,要充分把握住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选择在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一部分犯罪“事实”且侦查人员手里还尚有未出示的铁证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谎测试。这样既能查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又能避免因无“ 牌”可打被迫进行测谎测试的尴尬局面。

2、测试前进行必要的沟通,精心设计测试题目,提高其合理性和针对性

在进行测试前,测试人员与被测试者需进行必要的沟通,首先判断其是否适宜进行测谎测试,然后告知其测试的原理、可能提及的问题,与被测试者建立和谐的关系,消除被测试者的紧张情绪,深入了解被测试者的情况和案情。应当根据被测试者的年龄、性别、职务、文化程度和其他证据等实际情况编写测试题目,同时还应当认真听取侦查人员对案情的分析以及侦查活动的进展情况,但也必须客观对待侦查人员的分析及现有的调查情况,避免先入为主,坚持入流不陷入的原则,以提高测试题目的合理性和针对性,总之,出题既要尽可能地涵盖侦查范围,实现“面的覆盖”,又要抓住侦点,层层深入,紧紧围绕侦讯来布局,做到“点的穿刺”,实施精确打击,点面结合,较好地体现侦查的方向和目标,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地编写出一套适合被测试者特点的题目。

3、测试过程中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测谎方式,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侦查实践中需运用测谎技术解决的难题多种多样,有的是有了犯罪嫌疑对象,希望通过心理测试加以识别是否为真的作案人,有的是有多个嫌疑对象但没有嫌疑重点,也有的连嫌疑对象都没有。面对不同的需求,必须合理地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测试方法,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测试方法,即紧张峰测试法(POT)、情景测试法(GKT)和准绳问题测试法(CQT)。

在反贪案件的侦查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明确但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应对被测试者进行CQT测试,因为这类案件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核实犯罪嫌疑人以及希望通过测试寻找到其他有力证据,而CQT测试一般都能很快予以确认,但在很多时候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犯罪情节的情形,这种情况下,CQT测试法虽能认定犯罪嫌疑人,但在寻找证据方面无计可施,此时,应运用的POT测试法。而对于线索少、涉嫌人员众多的反贪案件,测试方法的运用上可先运用CQT测试法进行筛选,通过CQT测试的,暂时排除;如果CQT测试不能排除嫌疑的,则运用GKT法或POT法进一步测试,其现实意义是可以尽快发现重大嫌疑人。

4、认真仔细分析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国外一些专家的分析。测谎结论的正确与否,仪器因素占40%,问题的编排的合理性占30%。测谎人员的资格和经验占30%。因此,在反贪案件侦查中,在测谎结束后,应当由进行实地测试的人员和未参与实地测试的人员分别运用图谱分析评判技术独立地分析图谱,在分析评判时排除无关因素干扰,主要依据皮肤电阻、呼吸波和脉搏波这三个生理指标,最后对测谎结果的分析意见进行比较,使结论更加客观、准确和公正。在结论中要体现测试要点, 真正使其发挥辅助侦查的作用。

5、正确对待测试结论,科学运用测试结论

测谎实验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其正确率受某种程度的影响,故需客观对待其结果,不能盲目相信,还需要根据现有的证据和线索来进行综合判断。在反贪案件侦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测试结果。若是肯定性结论,即测试结果表明被测试者为“犯罪人”,国内外经验表明在测后几十个小时之内,犯罪分子的拒供心理最薄弱,是突审的最佳时机,故需重新制定审讯侦查计划,对其展开突击讯问。若是排除性结论,即测试结果表明被测试者为“无辜者”,此时,需区别对待:对于确无其他证据和可疑情况的,需及时排除被测试者的嫌疑;对于有其他证据和可疑情况的,则需进一步查证,避免造成冤假错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传统的侦查措施以及不能满足反贪案件侦查的需要,而测谎技术确能适应当前情势的需要,但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就是突破案件的利器;用不好,它就可能伤到到我们自己。因此,需加强法律规范,明确测谎技术运用的条件和范围,明确其诉讼证据能力,明确测谎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等内容,使测谎技术的运用向更专业和科学的方向发展,使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文波:《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森林公安》,2011年第3期。

[2]戴承欢、蔡永彤:《测谎结论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武伯欣、张泽民:《“测谎”结论能否作为鉴定证据――关于中国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应用及其现状的思考》,《人民公安》,2010年第6期。

[4]卢佳音:《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华东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技能测试论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需求;软件测试;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53-02

Course System Research of 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Demand of Talent Market

ZHENG Hao, LIU Jian-fa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ctual needs of talent market at first, and then set up th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software te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the application, we want to construct course system to meet the market, which has deep foundation and strong skills. All of these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Key words: Market requirement; software testing; Curriculum system

最近的年度软件测试行业专项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可人才市场提供的人力资源、实际能力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目前国内对测试人才职业化培养体系还不够充分,现行的传统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了软件测试人才告急。如何结合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构建适合的课程培养体系,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中国软件测试行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在我国,软件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就是这短短十几年。在前面的兴起和发展壮大阶段,一般的软件公司都是重开发轻测试,甚至存在把测试工作都放在用户那里去做的错误思想;追求眼前功能的实现,开发软件追求“短”、“平”、“快”。不太考虑性能和功能的优化。软件测试以往一直被中小IT企业所忽视,只有一些知名企业才有专门的软件测试人员。

现在,更多的国内企业认识到测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内测试人才的储备相对较少,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软件人才缺口超过10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达到30~40万。但由于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是近几年才被充分认识到的,高校教育和企业培养都还没有跟上,致使软件测试需求严重供不应求。

分析年度软件测试行业专项调查报告,目前对测试人员的素质和要求逐步提高,测试人员不仅应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背景、软件工程基本知识、熟悉项目编程语言、熟悉项目技术架构及需求内容,而且要求工作有责任感、独立分析能力及团队精神等方面。其中“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是软件企业在招聘软件测试人员时最为看重的,而这也恰恰是很多求职者的“软肋”。

2现有软件测试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2007年,我校软件学院认证管理中心被授予计算机软件测试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以及软件技术专业均开设有软件测试相关课程。由于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开展教学,即学生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开发、执行能力以及软件测试的管理能力。但在具体实践教学组织中,教师普遍感觉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具体存在的问题有:

1)对实践课程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软件测试开展的不够彻底,测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

2)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教师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导致教学上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具体应用脱节,尽管教师都能很好的讲解软件测试理论知识,但却由于缺乏合适的测试案例,没有将理论教学内容和最新相关技术结合,使得学生思维局限性大,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方法和手段因循守旧,学生对软件测试职业存在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

3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主要是分析目前人才市场对软件测试行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掌握软件测试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同时调查研究在学生对前续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及目前所具备的相关职业素养的程度,计划从技术、沟通协调能力、经验和技能、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分别对岗位需求和学生水平展开调研。

3.1课程体系目标定位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软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以软件技术为基础,测试理论与技术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理论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同时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培养与提高项目测试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技术、设计测试用例、编写测试总结报告等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具体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自动化测试工具。2)让学生了解测试流程,掌握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软件缺陷的描述,并能结合项目设计出较完善的测试用例。

3)了解Web系统的测试范围,使学生能在应用场景下联系实际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

3.2课程教学内容选取

结合课程体系目标定位,该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是基于人才市场需求,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总学时共72学时,其中理论和实践各36学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包括以下几部分:

1)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及方法:包括软件测试的概念、测试的原则、用例的设计、各种测试方法及技巧,测试策略。同时通过实验掌握软件测试的步骤、方法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2)测试流程及文档写作:软件测试流程、各阶段的文档编写;书写测试计、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产品安装手册、产品使用手册。在实践环节,通过SATM系统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流程各个阶段的相关技术、测试相关文档的写作技巧。

3)系统学习软件测试的各种工具,包括:自动测试工具WinRunner;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测试管理工具Testdirector;流程管理工具CVS;JAVA单元测试工具Junit。要求学生掌握自动化测试理论与方法,熟练使用常见测试工具。

4)软件过程控制与质量保证:软件质量的概念及软件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测试项目的范围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理解测试的配置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

5)项目实训:引入具有真实企业背景的软件测试案例,充分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突出强调工学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实际项目掌握实际工作中开发和测试的流程,使用相关工具,完成各种测试目标,实现软件测试实践环节单项专业知识与整体技能综合运用的目标,提高测试能力和积累相关经验。

3.3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为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突出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做了一下改进:

1)突出工学结合: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具有真实背景的软件测试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将案例进行改造,使案例的分析应用与理论知识相呼应。目前市场上IT公司在招聘测试人员时按照所需技能的不同,将测试人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测试工程师、中级测试工程师和高级测试工程师。分析不同等级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针对初级和中级的技能要求循序渐近的展开教学。使通过此教学改进,既弥补了教师缺乏实战经验带来的不足,也使学生能较真实的接触到实际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接轨。

2)强调团队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实施“1-7”模式,即在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分组完成各项任务。在实验初期由教师合理分配各团队成员间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基本岗位技能。经过两个实验任务的完成,每个团队挑出一名同学为项目组长,模拟公司招聘的形式,招聘4~6个组员组建自己的团队。后期实验任务的分工由团队组长负责项目进展、分工协作、制定测试计划等工作,其他小组成员则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如编写测试策略、设计测试用例、撰写测试报告等,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组员通过角色互换,充分发挥其沟通能力及综合技术能力。在学期末,通过团队评比,以提高平时成绩的形式对表现优秀的团队进行奖励。通过此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加强学生面试技巧、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结束语

基于人才市场需求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体系研究定位在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分析之上,针对软件测试人才的特点要求,把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构建厚基础、强技能、注重技术应用的适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古乐.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民生,马友忠,任刚.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测试实践课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241-242.

[4]刘伟.独立学院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24):31-33.

技能测试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测试技术;教学;难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01-02

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概述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各高等院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等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性课程,是机械、电子、信息、力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通过讨论信号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记录、显示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使用测试仪器对不同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动态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被测物理量能比较正确的选用检测装置并完成检测任务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工程测试技术问题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通过该门课程教学难点解析与探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培养机械工程类的专业人才。

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技术理论,涉及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和其他测试技术等知识,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技术应用,简单的理论知识记忆和掌握并不能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它只是课程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信号分析、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测试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知识衔接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难点

1.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程类专业中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课程中有关信处理的部分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等课程、有关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部分涉及《线性代数》和《机械控制工程》等课程,有关振动测试的部分有与《机械振动》等课程的内容有关联。因此,《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涉及到大量的较为抽象的高等数学知识,而对来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个难点。

2.课程涵盖学科较为广泛,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知识范围广,包括机械、电子、信息、力学、数学等多门学科,尤其前面测试信号分析理论部分,涉及到较多以前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特别是积分变换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不断地掌握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吸收全新测试技术知识,假如不能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并做到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很容易造成各科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太顺畅,导致学生长期无法理解课程内容,影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存在脱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与国外相关领域交流的不断加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所属的研究领域技术也在快速的更新与发展。但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内容之上,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技术实际发展的水平。就譬如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传感器技术、测试方法及测量装置等教学内容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当前社会生产实践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的要求。

4.实验性教学的缺失。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各个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学校该门课程受制于实验条件状况,许多复杂的测试实验无法完成,造成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课程的时候,由于只有理论的概念,而无法直观的参与实验,在理解这面课程的时候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的教学效果来看也不是很理想,着一方面与客观的实验条件限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难以理解此门课程而选择主观放弃的思想有关。

四、改进课程教学的措施研讨

1.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不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顺利,打破教材之间的界限,例如可以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打乱书本上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顺序,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为授课主线,分别介绍位移的测量、振动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应变及力的测量等机械工程中常见物理量测量所采用的主要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不再按照现有单列章节的方式去介绍,从实践教学中优化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各部分知识点衔接有序,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向进行融合,可以达到让学生在了解传感器相关知识的同时也知道主要作用,提高学生理论理解与实践理解的能力。

2.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难点问题启发讨论的模式,对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对扮演的角色不是一个解答者,而是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思考,收集相关的资料,调查研究,指导学生研究发放,最终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难点,掌握相关知识。

3.讲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也要借鉴多媒体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图片传达给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其次,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模拟动态测试,将动态测试过程形象化,使学生建立起测试与系统的感官认识;再次,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领域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知名研究学者、授课教师、本学院及本学校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对本土科研成果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改革试验教学环节。实验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机械工程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必须对试验内容进行富有创造性建设意义的课程改革。在试验内容上要增强试验的工程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在试验方法上,要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自行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利用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剖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难点上可以采用项目实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讲解在其中所运用到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当中涉及到的如何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安防测试传感器、设计测试系统等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五、结束语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十分庞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不少的疑难杂症,导致不少学生反映该课程晦涩难懂,课程内容犹如天书,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既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也很难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性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程今后的教学改进有所裨益,广大《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员能够以此来参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和钻研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梁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突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运红丽,王丽君.PBL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红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9).

技能测试论文第5篇

1、选题背景和意义(包括: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选题的创新之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选题背景:

ieee在1983年是这样定义软件测试的:由人工或自动方法来执行或评价系统或系统部件的过程,以验证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识别期望的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它是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它随着软件开发应运而生,并随着软件开发的产业化而受到重视。简言之,软件测试就是不断发现bug,并不断修正的过程。

由于软件是人脑的高度智力化的体现和产品的这一特殊性,不同于其他科技和生产领域,因此软件与生惧来就有可能存在着缺陷。如何防止和减少这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呢?回答是进行软件测试。测试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止软件缺陷与故障的手段,并由此促进了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快速发展。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技术手段在不断涌出,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也在迅速产生和发展,由此软件测试技术职业也同步完善和健全起来。

android现在应用很广泛,可谓是如日中天,未来发展的方向大概是手持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 ,相信android应该能在这些领域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我此次毕业设计确定为测试android应用程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毕业设计测试对象确定为android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新浪微博客户端既软件集成主流迷你博客、微博客、一句话博客,即可做博客(自动)发表、评论、转发的客户端软件。本次毕业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新浪微博android客户端的测试,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寻找android的测试规律,总结其测试点。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研究,将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培养从文档中获得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争取为将来从事软件测试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掌握软件测试积累宝贵的经历和经验。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对于国外软件测试的悠久发展历史,我国的软件测试的起步较晚。由于起步时间上的差距,我国目前不论是在软件测试理论研究,还是在软件测试的实践上,和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不小的差距。技术研究贫乏,测试实践与服务也未形成足够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少,水平层次也不够高。从总体上说,国内的软件行业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软件测试更是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中国软件企业已开始认识到,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前途命运。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紧缺的现状也已经凸现出来。

未来软件测试技术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自动化软件测试技术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测试技术将不断细分。

2、课题研究主要内容、预期成果或结论、难点及关键技术(要给出相对具体描述)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黑盒的测试方法测试android程序

2, 软件测试流程

3, 现有相关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和工具

4, 软件测试过程与技术改进

预期成果:

1, 了解掌握软件测试流程。掌握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报告分析等。

2, 希望能在测试过程中找到android的测试规律,寻找与其他软件的不同点。

3, 希望针对android程序总结出android程序的测试点,bug经常出现在的地方。

4, 期望针对这些测试点,能有自己的想法。

难点:

1, 没有待测试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图及有关要求、规范等文件

2, 测试用例及测试例程的分析、理解和设计,

3, 没有开发组织的配合,没有软件测试团队之间的讨论

4, 目前缺乏测试管理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可供参考的、已实现的、完整的测试管理与测试实施模式。

关键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归结为两大类: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有可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主要包括代码检查法、静态结构分析法等;动态测试技术主要包括程序插桩、逻辑覆盖、基本路径测试等。黑河测试一般可分为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两大类:功能测试主要包括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法、错误推测、强度测试、兼容性测试、配置测试、安全测试等。

3、课题研究方法及条件(研究方法描述和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研究的方法及组织:

1、 需求调研

全面了解系统功能,从客户角度考虑软件测试需要达到的验证状态,即哪些功能点需重点测试、哪些无需,以便将来制定测试计划。

2、 制定测试计划

制定总体的测试计划,详细阐明本次测试目的、对象、方法、范围、过程、环境要求、接受标准以及测试时间等内容。

3、 测试设计

在设计测试方案时,首先分解测试内容,对于一个复杂系统,通常可以分解成几个互相独立的子系统,正确地划分这些子系统及其逻辑组成部分和相互间的关系,可以降低测试的复杂性,减少重复和遗漏,也便于设计和开发测试用例,重要的是描述对系统分解后每个功能点逐一的校验描述,包括何种方法测试、何种数据测试、期望测试结果等。然后以功能点分析文档作为依据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设计测试用例是关系到测试效果以至软件质量的关键性一步,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据对具体的北侧系统的分析和测试要求,逐步细化测试的范围和内容,设计具体的测试过程和数据,同时将结果写成可以按步执行的测试文档。每个测试用例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和编号

(2) 测试的目标和目的

(3) 输入和使用的数据和操作过程

(4) 期望的输出结果

(5) 其他特殊的环境要求、次序要求、时间要求等

4、准备测试数据

在软件测试中,为了提高测试工作的效益和质量,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自动或半自动测试的方法,利用软件工具本身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

5、测试执行

当所有必需的测试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则可以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逐项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代码会审是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与预期目标不符的现象和问题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填写测试记录。为了能准确的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的解决问题,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是能够重视的。

6、回归测试

在测试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和错误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经过修改的软件可能仍然包含着错误,甚至引入了新的错误,因此,对于修改以后的程序和文档,按照修改的方法和影响的范围,必须重新进行有关的测试。

7、测试分析报告

测试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总结,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写“测试分析报”。

硬件条件:

pc机1台

搭建软件环境:

android模拟器;

客户端源代码;

自动化测试软件;

4、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各阶段任务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

1) XX年11月28日至XX年12月14日(第7学期第8周至第14周):提交开题报告;查阅资料,学习测试方法。

2) XX年2月13日至XX年3月19日(第8学期第1周至第6周):查阅软件相关文档,了解所要测试的软件的各功能模块,搭建测试环境搭,编写测试用例。

3) XX年3月19日至XX年3月23日(第8学期第6周):中期检查,初步整理测试数据,分析测试结果。

4) XX年3月23日至XX年3月30日(第8学期第7周):提交论文初稿。和实验验收报告初稿。

5) XX年3月30日至XX年4月6日(第8学期第8周):反馈论文修改意见。

6) XX年4月6日至XX年4月13日(第8学期第9周):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意见。

7) XX年4月13日至XX年4月20日(第8学期第10周):论文定稿及提交

5、主要参考文献(证明选题有理有据的相关资料源,文献不少于5篇(含外文文献),文献书写格式参见《计算机系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1] 佟伟光 《软件测试》 人民邮电出版社 XX年5月

[2] 美)william e.perry著 高猛 等译《软件测试的有效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1 月

[3] 古乐,史九林等编著 《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XX年2 月

技能测试论文第6篇

关键词: 完形填空测试构念 综合语言能力观 低层次语言技能观 低层次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一、引言

构念,最早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研究领域内的模糊或抽象因素进行概括或概念化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构想或心理特性”[1]。在语言测试的领域中,构念指“关于语言能力理论所假设的能力或特征”[2]。与此相关的另一概念――构念效度指“测试成绩与我们基于能力理论或构念所作出的预测相一致的程度”[3]。要确保一项语言测试具备构念效度,首要前提是要给它所要测量的特定的语言能力下一个可操作化的科学定义,这对于语言测试的合理设计和语言教学的有效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完形填空测试“要求测试者补全某个语篇中被以任意比例或固定比例删掉的词或短语”[4]。一开始它是作为一种测试文章可读性的手段,而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项语言测试中。完形填空测试衡量的是什么能力,这个问题一直是完形填空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了理论阐述,主要有两种理论模式:综合语言能力观和低层次语言技能观。本文对这两种模式逐一介绍,并对各自的优缺点加以评点,最后就完形填空测试构念的正确理解提出看法。

二、综合语言能力观

自从Taylor于1953年引入完形填空这一全新测试方法以来,很多研究者展开了针对完形填空测试信度和效度的实证研究。多数研究得出相似结果,即完形填空测试同标准测试及其各分项测试如听力测试、阅读测试、写作测试和口语测试之间存在高相关性[5]。因此,基于完形填空测试与其他效标量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不少研究者提出完形填空是一种“衡量语言整体能力的综合测试”(an integrative test of overall language proficiency)[6]。Oller认为完形填空受语句范围以外的制约,其衡量的是高层次加工能力,因此体现的是综合语言能力[7]。

区别于衡量确定性单一能力因素的测试项目例如听力测试、阅读测试或写作测试,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能力构成相对复杂,难以把握。该观点为其提供了概括性的理论阐释,并且解释了完形填空测试与其他效标量数之间的高度相关性这一现象。然而,该观点却没能提供一个关于完形填空测试构念的可操作化定义,过于模糊和抽象,不易具体把握和实际操作。比如,所谓的“综合”到底涉及多大的范围和何种表现形式。因此,测试工作者将会因为缺少一个详细的构念解释分析细则框架作为参照,而难以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完形填空试题。

三、低层次语言技能观

在综合语言能力观日渐盛行的同时,另有研究者[8][9][10]通过研究测试方法变量如篇章难度、挖空比率和评分标准对完形填空测试的影响,发现这些变量对完形填空测试效度有显著影响。例如,完形填空受挖空比率的影响,说明其同样受到语句范围以内的制约。因此Alderson得出结论,完形填空测试本质上受语句层次的制约,衡量的是低层次技能比如语法和词汇[8]。Purpura通过分析完形填空测试的内在结构发现,其大部分题项考查的是词汇意义,通过实义词和功能词分别考查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通过情态动词和逻辑连词考查语法意义和形式。因此他得出相似结论,认为完形填空衡量的是“语句层次内以及超语句层次上的语法知识中两个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成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10]。基于Purpura提出的语法知识模式,Saito将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能力因素划分为四个模块[11],依次如下:

1)词汇形式(lexical form):“帮助我们理解且运用那些为语法编码而不是标明意思的词的特征”[10](P25),简言之有关“词的语法结构”,比如词的拼写、词性、不规则词形、构词方式、可数性、性别限制、同现限制和惯用语等。例如:

Mary gets along with her roommates well.

A.of B.for C.with D.to

2)词汇意义(lexical meaning):有关“词的字面意思”。例如:

He must use the sounds of speech to identify the words spoken.

A.locate B.identify C.reveal D.discover

3)衔接形式:(cohesive form):“帮助我们运用语言的音位、词汇和形态句法特征来理解并表达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上的衔接关系”[10](P27),比如逻辑连接词、代词指称对象和省略表达等。例如:

Language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but it is much more than that.

A.so B.but C.or D.for

4)衔接意义:(cohesive meaning):“通过衔接形式而指明的同一语境中与之相联系的指称意义”。例如:

...It is an immensely complex process that we take for granted...

A.prospect B.progress C.process D.product

该观点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将完形填空测试涉及的技能因素分门别类,提供了完形填空构念的可操作化定义,使其易于把握和操作,有利于提高构念效度且便于分析评估。具体来看,该观点以意义和形式为范畴的分解方法体现了完形填空重在考查篇章内容和内在关系的特点,其中意义类题目测的是词汇的字面意义和指称意义,即实词,与文章传达的内容有关;形式类题目测的是词汇形式和衔接形式,即虚词,与文章里传达内容的语句之间的关系有关。然而,该观点对于各项技能要素的作用范围并未作解释。Oller提出“预期语法”[7],认为受试在做完形填空时会根据原有的语言规则知识对文章的内容和内在关系作出预测从而补全空格。因此,这一过程既涉及技能要素在语句范围内的低层次加工,又涉及它们在语句范围之外的高层次加工。确切地说,完形填空测试展现的是低层次技能要素(语法和词汇)的综合运用过程。

四、结语

以上主要从综合语言能力观和低层次语言技能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前者认为完形填空是一种衡量语言整体能力的综合测试,侧重过程;后者认为完形填空衡量的是低层次技能即语法和词汇,侧重要素。二者各有优缺点。相对来说,由于低层次语言技能观实际操作化程度高,实践中更适合作为完形填空测试的构念。然而,从根本上来看,完形填空涉及的是一个多技能要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因此其构念可以理解为低层次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Mueller,D.J.Measuring Social Attitudes:A Handbook for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6:58.

[2]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Bachman,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55.

[4]Henning,G.A Guide to Language Testing[M].Boston,MA:Heinle & Heinle,1987.

[5]Hinofotis,F.B.Cloze as an Alternate Method of ESL Placement and Proficiency Testing[A].Research in Language Testing[C].Ed.J.W.Oller.Rowley,MA:Newbury House,1980:121-128.

[6]Oller,J.W.Language Tests at School[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9.

[7]Oller,J.W.Evidence for a General Language Proficiency Factor:An Expectancy Grammar[A]. 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C].Ed.J.W.Oller.Rowley,MA:Newbury House,1983:3-10.

[8]Alderson,J.C.The cloze procedure and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TESOL Quarterly,1979,(2):219-227.

[9]Markham,P.L.The rational deletion cloze and global comprehension in German[J].Language learning,1985,(35):423-430.

[10]Purpura,J.E.Assessing Grammar[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技能测试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 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evi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Software Testing Courses

ZHAO Yiding, ZHANG Xigua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Zhong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Software testing is a practical strong curriculum, teaching software testing for a common phenomenon, summed up the gaps in software testing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t teaching. More disjointed place, these devi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prevalent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misleading effects software testing professionals. Software testing course system needs careful reforms.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software testing;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1 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动化测试的效果

对于自动测试工具,网上有很多技术资料,其中不少是开发厂商推出的宣传信息,包含了夸张水分。部分老师对软件测试自动化的讲授理论过于理想,学生对自动化测试工具的期望往往过高。甚至有一些软件测试大赛,就以指定的自动测试工具的操作使用作为比赛的主要评分内容,但参赛学生抱怨TA工具本身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引起争议。其实,自动化测试工具本身的使用价值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实际测试项目中不实用。对那种不稳定、开发周期很短、一次性的软件等,自动测试TA工具往往不适合。自动测试工具在功能测试中的价值是回归测试,自动工具不能灵活发现更多的新问题。教学中需提醒学生对网上一些相关资料辩证地理解。

2 不少教材过于理论化

很多测试工程师认为当前不少软件测试教材过于偏重理论,教材中包含了一些不实用的甚至与实践脱节的理论,尤其是一些只适合特定类型项目的测试技术理论被不分适用条件地讲述。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教材中强调“软件测试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总成本的30%~50%”,其实这句话只符合部分项目的特点,与实践中的多数项目情况不符,真实的测试项目实践需要考虑质量、工期、成本等多方面的约束。又比如一些老师过于推崇白盒测试而轻视黑盒测试,但事实上实践中很多真实测试项目中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甚至一些专职的测试工程师工作多年几乎不用白盒测试方法(白盒测试方法对于程序员自测较多采用),白盒测试方法在功能测试、系统测试中等几乎不用。笔者通过对数十个高校在校学生的软件测试的课程设计文档的观察,发现在学校中测试文档的写作容易走形式,普遍理论空洞、实用性差。这些过于偏重理论的教材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误导学生的实践。没有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结合,导致学生学习主要为了考试分数,而毕业找工作时才发现没有真正的软件测试能力。

3 对于微软的经验理论没有强调实践中的适用条件

通过对常用教材分析,发现很多教材偏重于微软的技术理论和经验,偏重于基于瀑布模型的开发过程的测试,微软的技术主要针对通用型软件,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特点的具体项目。

而实践中实际项目复杂多样,通用型软件项目只占少数,多数属于需求定制型。很多开发过程本身没有采用瀑布模型,无法采用被教材重点推广的V模型等。这就要求学生对微软技术的适用条件辩证地理解。

4 一些概念没有经过行业统一规范

软件测试课程发展时间短,课本中的一些概念没有统一行业规范。比如功能测试的范围比较模糊,有的教材中把安装测试、兼容测试、界面测试等都划归到功能测试中,但有的教材把它们从功能测试中独立出来;性能测试概念的外延也百家争鸣,有的认为它是一个大概念与功能测试并列,但有的把它定义为和压力测试互不包含;在V模型中软件过程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岗位的工作范畴是基本相同的,而普通软件公司中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管理岗位,后者仅是技术岗位、主要是事后检查(不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等的审查);很多教材把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作为单元测试的工作内容之一,但在很多开发公司中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规范不属于测试岗位工作内容。在软件测试技术中,像这样的概念术语模糊的现象还较多,容易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的混乱、困惑。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给出审慎的规范。

5 一些集成测试过程理论的适用性存在问题

教材中经典的渐增集成测试方法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三明治方式等,这几种集成测试方法理论(下转第64页)(上接第56页)上虽较为严谨,但其测试过程没有考虑与开发过程的关联协调。实际项目中往往不允许这几种渐增集成测试方法的实施。开发人员往往希望已完成的模块在单元测试(开发人员自测)之后及早参与集成测试,并且给测试的实施时间很短。这就要求渐增集成测试的过程要和实际的开发动态进展协调起来。如果采用书本上的自顶向下集成测试方法,需要先集成顶层的模块,测试它们与所驱动的模块之间的交互接口关系,但其它非顶层模块可能先于这个顶层模块完成,却要等到顶层模块集成测试完成之后才能被集成测试,这显然是这些渐增集成测试方法的使用障碍。方法虽好但有苛刻的适用条件,但绝大多数教材并不涉及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容易误导学生实践中生搬硬套。

6 教学实践及建议

6.1 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法及项目驱动教学法

笔者从2005年开始在软件测试教学中尝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要求学生边听课边做具体测试项目,学生分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实践向导、学生为实践的主体,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深感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显著地增强了学生软件测试技术的实践能力。按照“学习-实践-反馈-修改提高”的原理引导学生修改完善,提高项目阶段成果的质量。通过案例教学法及项目驱动教学法,使得理论教学与真实项目实践无缝衔接。

6.2 应对软件测试教材进行标准审查

软件测试课程体系发展时间短,教材良莠不齐,一些概念的定义也没有全行业规范,尤其是概念定义的内涵外延不完全统一、多数教材中没有对不通用的技术方法的适用条件加以说明等。建议行业中加强统一规范。

6.3 教师引导学生开阔技术理论视野

比如推荐参考资料、引导网上检索信息等。还有其它方法,比如笔者曾经建立了QQ 群,联系到北京、上海、苏州、杭州、郑州等地公司的部分专职测试人员加入QQ 群,抽出每个教学班较好的学生代表加入(QQ 群几年下来已增加到近千人,由于QQ 群人数限制,暂不能让所有学生加入),也会有已经毕业的从事专职测试岗位的学生在群中提一些实践问题,有长期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都会认真提出建议,这样在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不同商业公司测试岗位的技术情况有了较多了解,在校的理论学习与规范公司的软件测试实践无逢衔接,开阔了理论视野。

参考文献

[1] 刘勃,刘玉,钟国辉等.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80-83.

[2] 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2011(02):251-255.

技能测试论文第8篇

摘要:教育信息化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就是将信息化应用于辅助英语教师测试单词。该软件是笔者针对英语教学过程中单词测试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供英语教师课堂使用,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来提高单词测试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 

关键词:信息化;软件;单词测试 

一、引言 

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要求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即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本文中的单词测试软件是基于教学经验和需求研发的一款用于辅助教师测试单词的教学软件。 

二、单词测试软件的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Jerome Seymour Bruner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强调内在动机,他认为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机。他在书中提出了几个试验性的建议:“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使学生有新发现的感觉”、“学习动机在旁观年纪必须防止被动状态,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必须保持广泛性和多样性”。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游戏设计师Marc Prensky在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一书中同样强调动机的重要性,他指出成功学习的必要条件就是动机,只有有动机的学习者才会不断学习。内在动机(或内在激励)指的是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这存在于个体内部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驱动。内在动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社会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所关注。被内在动机激励的学生更愿意进行这项任务,并且在任务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外在动机(或外在激励)指的是从事某个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取得外部收入,外在动机来源于个体的外部,如金钱、分数、强迫、惩罚等。竞争总体上也属于外在动机,因为它鼓励人们打败其他人取胜。 

三、传统单词测试的问题 

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中重要、基础的一个环节。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单词是学生学习英语中很大的障碍。目前有很多单词背诵相关的APP可以供学生在手机上进行学习,但学生通常只能短时间记住,很快就会忘记。单词的背诵中并没有注重用法,而且不少学生没有很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即使在大学,在英语课堂中测试单词也是一个必要环节。传统单词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听写,其方式单一、枯燥、无趣,长期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都临时应付,单词记忆效果不明显,教师的批改任务也很大。学生在传统单词测试方法中找不到学习的内在动机,虽然教师会采取计分或计入平时成绩等外在动机,但是收效甚微。目前需要一种在课堂上测试单词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单词。 

四、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 

针对传统单词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了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该软件获得了广东省高等教育组计算机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优秀奖。该软件有以下特点:(1)增加了学习本身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的内在动机。首先,它采取团队或单人游戏的方式,测试过程可以是同学之间合作,也可以是单人守擂游戏。现在大部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远超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增加了学习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有一种新发现的感觉。其次,它的测试内容多样,有视频、音频、图片、例句、词组、单词,而且测试形式多样,有填词、听写、英汉互译、看图猜词等,不再是单纯的听写单词。(2)增加了外部动机。软件中设置了自动奖惩功能,通过不同组或者不同学生之间的竞赛,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3)该软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可以实现题库资源共享、奖惩措施共享等。(4)该软件操作方便,题库及奖惩措施等的编辑操作简单,自动计时计分功能方便教师操作。 

单词测试软件的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在图1左侧的题库列表中,可以选择测试内容;右侧的分组和时间限制均可以通过下拉列表操作,也可以不选分组,点击红色按钮即可操作测试单词。图2为单词测试界面。图3为自动奖惩界面。 

五、单词测试软件总结及展望 

在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中,我们注重解决教学课堂中传统单词测试的问题,将信息化和英语教学相结合。软件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内容丰富,测试形式多样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内部动因,测试单词中的奖惩措施作为外部动机激发了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WordWonder单词测试软件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试用及推广。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单词测试软件适用于人数不超过30的小班教学中。该软件不仅可以用来测试单词,还可以测试听力、翻译等内容。在未来的开发中,我们会加入更多的测试内容,使其真正成为英语课堂教师的助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82,89. 

[2]贾积有,陈霏,陈宇灏,丁竹卉.从聊天机器人到单词测试和课程管理——“希赛可”只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进一步研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86-90. 

技能测试论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开发应用

1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简述

我国科技进步促使软件行业发展呈现日益繁荣的景象,软件产品质量普遍的受到各行业的关注。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软件质量得以确保的重要保证,软件行业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软件测试技术对软件质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而且测试技术重要性可以与软件开发的重要性相媲美,因此,软件测试技术在教育中的培养工作就成为了软件行业教育和培训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软件综合性专业人才极为紧缺,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了软件测试技术与软件质量课程。基于社会对软件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尽快实现软件工程专业的目标,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的理论与技术要求等,在注重软件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再辅以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岗位对人员能力的要求。软件测试是教育学科中后起之秀,大部分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因此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在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也为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软件测试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软件测试技术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各位学者都展开了探索之路。不过软件测试技术内容缺乏形象性,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尚未完全吻合,笔者在多年的教育经验中总结出了该课程教学的诸多问题:第一,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与实际契合度较低。该课程中测试方法和技术规范等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生硬的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无形中阻碍了知识在学生中的渗透,增加了学习难度。第二,软件测试技术教学方法陈旧。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与信息化技术发展联结欠缺紧密性,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下,失去了学习兴趣,无法深入的对课程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较低,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第三,教学方式中实践教学课程的不足。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加强了实践课程的开设,不过其重要性还是没有得到凸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效较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幅度较小。笔者结合软件测试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在课堂中结合实例,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或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各项能力的应用体现于教学之中。

2教学内容分析

软件测试技术的相关课程在遵循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实现学生课堂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因为软件测试课程涉猎范围较广,设计内容相对复杂。为了落实我国“十一五规划”与科教兴国战略的部署,加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课程内容应该精简,突出实用内容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要坚持以软件测试为中心,通过不同案例列举出不同的测试方法,同时可以提出解决方式,将软件测试课程的要点知识引导出来。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内容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并且结合而学生实践经验的欠缺,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相关案例表明知识点,增加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符合让学生能对软件测试有怎样发现缺陷、分析缺陷并提交内容明确且有效的缺陷报告的思考模式。

3教学方式分析

软件测试技术是教育课程中的“后起之秀”,教学方式与模式的运用要保持与软件工程发展的一致性,因此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结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有着极其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选择,还要在原有教学手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将理论和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交流,作业完成情况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教学方式采用实际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平台,利用网络优势,突出课程重点,采用多种表现方式实现知识的传播。针对部分新型软件测试技术的更新,要适时给学生灌输,让高职院校与学生都走在技术的前沿。为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连接性,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具体的案例等,为学习增强趣味性。

4考核方式分析

合理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也是学生展现知识掌握的良好机遇。根据软件测试技术相关课程目标的培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实验以及期末三项成绩,教师经过三项成绩的综合评定完成学习的考核。平时成绩是指学生课堂互动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成绩是指实践教学与实践流程中测试方法的掌握,根据实验流程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定;期末成绩是指学生综合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等,情况,最后结合三项成绩的综合评价给出学生学期内的学习评价。三项综合测评可以防止学生偏科情况的发生,督促学生对课程综合方面加以掌握,不只是受“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综合考察,加强学生在软件测试各方面的理解。

5结语

软件测试技术在实际中已经得到了应用,与之相关的课程已经开始出现于学校的教学任务当中,相关内容设计范围巨大,内容丰富,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针对怎样提升教学效果这方面来说,文章主要结合了学校实际情况,对软件测试技术的讲解与应用展开了讨论,希望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学校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良好成效。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社会需求的增加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所以,软件高端行业的发展就成为时代进步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文化硬实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钟久隆,路桂明.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0-13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