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研究性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8 11:46:19

护理研究性论文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1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新观念

NewTdeasofPepticUlcerFoodNursing

Keywords:Pepticulcer;Foodnursing;Newideas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复发、产生并发症。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对促进溃疡的愈合、预防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饮食护理新观念,现报告如下。

1饮食心理护理

PU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素对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并发出血时,患者由于知识缺乏,见到呕血、黑便会紧张不安,产生恐惧心理,加上病程长、重,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因此常心情沮丧,对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产生质疑,使病人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下降,自我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减弱。因此患者易出现暴躁,在饮食上不能配合,甚至偏执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及摄食行为,或者顾虑重重出现畏食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首先做好溃疡病知识的宣教工作,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疏导,或者请恢复较快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给予积极的暗示使患者正确认识饮食在此病的转归中所起的作用,使病人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让病人参与饮食的决策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也由原来的工作关系向护患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转化,这种转化就是要让病人由被动的、消极的接受治疗和护理而转变成参与到自己的健康决策和自我护理中来。因此就要求我们主动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知识以及饮食护理的基本方法。针对不同疾病状态、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及年龄、活动情况,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食谱,也就是让病人学会运用合理的饮食,自我管理,控制疾病的发展,使身体早日康复。

3分期饮食护理

3.1急性发作期这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故饮食的原则是严格限制对胃黏膜有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的食物,食物易于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清淡少油。进食宜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可分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流质饮食,每日六餐,每餐约200ml,如牛奶、蒸蛋、藕粉、稠米汤等。经过3d~5d治疗,如病人疼痛减轻可进行第二阶段。此阶段为保护胃黏膜可采用少渣半流饮食,如白米粥、蛋花粥、小馄饨、细面条、面包、鱼丸等。在这一阶段食用的时间较长,病人往往容易产生饮食单调,所以制备食物应变换花样,注意色、香、味的调配,待病情稳定后,进入恢复期饮食。

3.2PU并发出血期PU并发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一次出血量在50ml,临床上可出现黑便。有时可发生呕血,在此情况下一般临床上嘱患者暂禁食,但出血停止后,无恶心、呕吐症状可按医嘱进食冷流质饮食。临床实践证明禁食并不意味着使胃部休息,而给以少量食物以中和胃酸,反而可减轻胃酸对溃疡的刺激,使病人稍感舒适,但食物的温度要低,这样可以防止血管扩张,减少出血量。因此,在大量出血时,可给予不加糖的冷牛奶、冷豆浆,每2h~3h给一次,每次150ml~200ml,一天6次~7次,而后逐渐进展到流质饮食、少渣半流饮食。如少量出血暂用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而过度到少渣半流饮食。进餐后需严密观察病人腹部疾病及有无呕血、便血,如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及恶心、呕吐等,应及时调整饮食的质或量。

3.3恢复期为巩固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少渣软食,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病人经过急性期一段时间的饮食限制,容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应根据病人个人的耐受力可增加食物内容,并多样化,使营养达到充分的平衡,可增加一些富于消化的含少量膳食纤维的蔬菜,如冬瓜、西红柿,主食可逐渐吃一些馒头、小肉包或软饮等。以前按传统方法应少量多餐,只吃细软食物,饮食以牛奶、鸡蛋等少渣饮食为主,防止进食刺激性食物,近年来研究认为,少吃多餐,饮食无规律,不仅不能减轻溃疡病的症状,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因为食物进入胃内,虽然能中和一部分胃酸,但食物又会刺激胃酸侵蚀,不利于溃疡愈合。现在主张在溃疡出血期或急性发作期饮食以流质、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在溃疡恢复期在抗酸治疗的同时不必过分限制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并鼓励进食正常或高纤维饮食,因高纤维饮食中存在一种脂溶性保护因子而且含有较多的营养因子,这些具有防止溃疡发生和复发作用[2]。有研究认为,食物中纤维素不足是引起溃疡病难愈和复发主要因素之一。有人对溃疡病人治愈半年后随访发现饮食富含纤维素者复发率为45%,饮食过分细软者复发率高达80%。细软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时间短,唾液未能充分分泌,现代研究认唾液不仅能帮助消化,而且有中和胃酸和提高胃黏膜屏障的作用。

4讨论

PU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人群中约10%左右的成人在一生中患过此病,近年来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根治幽门螺杆菌(Hp)上,但饮食治疗配合仍属重要内容。加强饮食治疗可降低PU的发生率和复发率以及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以往传统的溃疡饮食习惯,建立全新的饮食观念,是本文的中心。第一,根据病情的不同时期,采取分期饮食疗法,在急性期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出血期有利于促进止血,恢复期有利于溃疡的愈合,减少溃疡的复发。第二,饮食心理护理,让病人参与饮食的决策,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2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探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充分倡导尊重人格,满足人的需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人们认识到人体和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疾病的形成是复杂的、由多种因素决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也需要立体的综合措施。在医疗服务中,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环节,患者不但需要获得满意的诊疗,而且还有精神、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治疗上的参与、选择和多元化的服务需求[1]。而人性化护理恰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手段和方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对护理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如何及时发现和满足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如何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1病人的需求

1.1病人的护理需求人们患病时,从自己熟悉的社会环境走进陌生的医院,从家庭社会的多种角色变为病人。住院后,病人非常关注自己的诊治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希望尽快进行检查治疗并知道自己的检查结果;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希望知道治疗疾病所需的总费用;希望亲人的陪护以及与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希望护士的技术娴熟;希望住院的环境安全舒适等。

1.2病人的心理需求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

1.2.1焦虑恐惧心理害怕疾病不能治愈,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医务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

1.2.2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医务人员之间的距离。

2满足病人的需求

2.1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病人,从细微之处入手。

2.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病人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病人。

3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措施

3.1确立服务质量标准根据人文精神和健康新概念来调整、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强化对护理人员服务主动性和体现人文关怀等内容的评价指标,建立住院病人需求分析制度,出院病人跟踪随访调查制度以及护理服务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将病人对服务是否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转化为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3.2培养人文精神、强化礼仪修养培养人文精神,除了丰富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丰富社会学、人文学、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行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以人文精神推动人文服务。强化礼仪修养,打造礼仪化的护理服务。护士礼仪是指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2]。优雅的外在形象、过硬的护理技术、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做好礼仪化的护理服务内在要求。一是基本礼仪,包括言谈、举止、仪容、服饰、个人和公共卫生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当、行为规范、仪容整洁、服饰得体、庄重大方、和蔼可亲;二是职业礼仪,主要指掌握医学知识、遵守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了解患者病情、加强护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注重心理治疗等。

3.3营造人文氛围,优化就医环境努力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使患者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人性化服务。一是营造人文化的医院环境,医院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让患者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二是建设人性化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以方便、舒适、美观、实用为准则,让患者在诊疗期间既有舒适感,又有亲切归属感;三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温馨化、艺术化、人性化的布局和装饰,根据就诊人群的不同彰显不同的文化特色,体现出对患者的热情和关注;四是就医流程人性化,通过导医、分诊、全程、便民及特色服务,营造舒适、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良好的就医秩序,科学的就医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就医时间,提供优质的、人性化诊疗服务。

3.4努力提高护理艺术水平护理艺术的核心是研究和掌握病人的心理,做到因人而思、因人而护,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3]。我们不但要充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人文学科、社会学、操作技能,获得专科护理的专门技术和方法,成为一个有道德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用高超的护理艺术完成不同的特色护理。

3.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服务行为一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忠诚护理事业,倡导奉献精神;二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病人尽职尽责;三是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自觉性,对诊治工作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活精心照料;四是工作严谨,认真观察病情,防范差错事故;五是严格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牢固树立制度、规程就是质量和生命的理念,严格规范服务行为;六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3.6健康教育人性化、个性化每个人不仅存在身体和心理的不同,更有年龄、职业、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不同[4]。要针对不同的人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不仅要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还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开导,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的健康指导,能够在疾病的各个阶段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并逐步培养、建立良好的卫生行为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获得良好治疗的同时,运用相关健康和卫生知识去更好地维护健康。

3.7服务方法多样化、服务内容层次化一是开展全程服务,将服务过程涵盖院前、院中、院后的全过程;二是坚持服务内容层次化,能够对有着不同服务需求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服务;三是推行非专业服务后勤化、市场化,使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服务;四是努力使服务质量最优化,强化人员素质培养、技能提高,不断完善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体系;五是推进服务方式亲情化,对病员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使病人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六是坚持服务过程公开化,强化服务的监督作用,增强服务内容的透明度。

4评价

医院通过大力倡导人文关怀服务模式,一是大力推进了医院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势必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二是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信誉度,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三是有利于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氛围,有利于人性、爱心、亲情的体现,有利于弘扬社会美德,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四是使人与社会的适应性不断增强,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健康知识不断丰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强化了护士的人文观念,提高了护士的思想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有助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周君.未来趋势——护理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2):48.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院实习的男性护生共13人,年龄2o~24岁;实习期均为11个月(当年7月~ 次年5月);学历层次为中专8人,大专5人;家庭状况:独生子6人,来自农村家庭、工人家庭及干部家庭的人数分别是6人、5人、2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研究法,以半结构性的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预先设计访谈提纲,作为访谈的指引,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4]。

1.3 研究对象的伦理问题

为保护被访谈者的隐私,研究者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在访谈前向被访谈者讲明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承诺用编码代替姓名,以保护隐私,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1.4 资料收集

研究者与被访谈者共同商议访谈地点,选择双方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地方面谈,并经被访谈者同意采取现场录音。在访谈中,根据被访谈者的意愿采用访谈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5] ,尤其注意观察和记录被访谈者的表情、语速、语调等的变化,同时对其感受或观点进行及时澄清、确认,不断循环的提问和证实,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如此循环直至饱和。

1.5 资料分析

访谈后的资料均以被访谈者的编码进行整理,研究者反复阅读记录,并力求使自己沉浸在资料中,从参与者的观点来看问题,对被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当时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致地分析,深入理解资料的含义[6] 。经过整理后的材料通过自省、比较、归纳,采用类属分析法,形成并提炼主题。

2 结果

经过深入地访谈和分析,提炼出4个主题:职业认可度低、工作无成就感、自我概念与护士角色冲突、对前途喜忧参半。

2.1 职业认可度低

长期以来,人们已形成了思维定势,认为护理行业是女性的领地。“男尊女卑”、“护士是高级保姆”及“女护士一统天下”等落后思想和社会偏见使男性实习护生承载着生活、工作和情感上的巨大压力。初入临床时,他们常常要花相当一部分时间向病人解释自己的身份,得到的反应多数是好奇或不信任。而且,多次的不被认可或误会会对男性护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惑,他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纠正服务对象及同事的观念,从而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7]。病人的不解、好奇、怀疑甚至鄙视的言语和表情令心理本已脆弱的男性护生如同“雪上加霜”。例如s1护生,“我上班的第一天,一位老伯伯热情地给我打招呼,叫我‘医生’。当我微笑着向他解释我是实习护生时,他热情的笑容突然不见了,转头对邻床的病人说,‘堂堂七尺男儿,干什么不好,偏要当护士&8943; &8943; ’当时,我愣在那里,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羞愧、愤怒&8943;&8943; ”(眼圈潮红,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s5护生,“有一次,我给一个中年女病人打针,她用异样的眼光盯着我,仿佛我是怪物。她说‘你五大三粗的,会打针吗?能给我扎上吗?”’。s2护生,“一次,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男病人告诉我‘小伙子,你认为当护士有前途吗?趁着年轻,好好学点知识,努力拼搏一下当医生多好’。”对于病人的不理解,多数男性护生能接受,但来自医务人员和家人朋友的轻视让他们觉得心寒。s7护生,“当我到医生更衣室换工作服时,一个医生说‘一个男人去当护士,难有大出息’。很长时间以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话,心里总是隐隐作痛。”s3护生,“春节期间爸妈带我买衣服时,碰到一个远亲。当他问起我的学业时我爸只告诉他我上大三,现在医院实习。当他夸奖我的职业—— ‘医生’如何好时,爸爸的面部表情很不自然,只是点头称是,而始终未告诉他我是护士。后来爸爸带我仓促离开,仿佛儿子当护士是父亲的耻辱。”s8护生,“学了护理专业后,每年寒暑假的同学聚会我只参加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参加了。因为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打听我的专业,打听我为什么想当护士。那目光里有惊讶、有同情,还有&8943; &8943;”(脸色涨得通红,呼吸深快,话语不连贯,很艰难地选择词语)。

2.2 工作无成就感

在现行医院护理体制下,护士虽然也按业务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业务职称,但在实际执行工作中却缺乏像医生那样系统而明确的分工,使得临床护士在一定程度上还在单纯地执行着传统的护理工作。作为实习护生,由于临床护理经验的匮乏,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做得相对较多,这对于血气方刚、精力充沛的男性护生来说,繁琐、重复的“简单”护理工作让他们感到工作没意思、无成就感。例如s13护生,“刚到一个新科室,老师担心我们出错,总是让我们做一些诸如换瓶、扫床、测体温、量血压、记出入水量等工作,高难度的技术就数静脉穿刺了。每天做这样的工作太没意思了。”s6护生,“我最喜欢icu病房,因为病

人大多不会说话,更重要的是有很多仪器如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操作这些仪器时感觉太爽了!比起那些体温计、血压计真是太刺激了!”s4护生,“有个老年病人,血管又细又弯曲,每次打针光找血管差不多就要花10~20 min,我有时真有点不耐烦&8943;&8943; 。”sll护生,“我们在妇科、产科实习时,经常遭到病人的拒绝。于是,老师常会让我们做一些搬搬扛扛的体力活。真令人苦恼。”2.3 自我概念与护士角色冲突

自从男护生入校起到毕业实习,他们的护理老师、、临床带教老师以及同学等以女性占有绝对优势。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他们会因感觉自己的特殊性而承担着各种压力。加之,护士在人们观念中的形象和地位都与男性的社会角色相冲突这就造成了男性实习护生有着更多的忧虑。在他们的自我概念中,护理工作中许多琐碎的生活护理、清洁护理等都应该是“女人做的事”;同时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极强,需要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另外,男性护生也难于接受执行医嘱等依赖性较强的护理工作[8]。例如sio护生,“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家务活几乎从未干过。可实习时为病人整理床铺,擦拭治疗台、护理车等。在俯下身子的那一刹那,我总有一种不情愿、不自在的感觉。” s 12护生,“同样是一样大的男

孩子,实习医生总是很神气,而我们只能执行他们开出(在老师指导下笔者注)的医嘱。有时想想心理很不平衡。”

2.4 对前途喜忧参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全部由女性担任的护理工作日益凸显其不足之处,社会和医院对男护士需求的呼声渐高。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男性护士人数极少,这就使得男性护生比女性护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机会,也比选择其它专业同等学历的男性有着就业方面的优势。例如s2护生,“目前对我有意向的已有两家医院,而我们学校暂时联系到工作单位的女同学屈指可数。作为一名男性护生,我感觉自己挺幸运。” s 7护生,“我在手术室、急诊科、icu等科室实习时,老师们都想让我留在她们科,还说因为有我,她们的工作轻松了很多,心里也踏实了很多。” s 9护生,“通过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的教导,我深信:只要自己努力,我们男护士日后升迁的机会比女护士要多。”在就业顺利的同时,他们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及择偶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忧虑和困扰。例如,s 1护生,“我家是农村的。春节时,别人给我介绍了对象。听说我在医院工作,女孩很高兴;当我告诉她我是护士,她当即变了脸,还说‘护士工作又脏又累、挣钱少不说,找一个当护士的大男人做老公,别人知道还不得笑话死我’。” s 12护生,“我有一个师兄去年分配到精神病院。经常值夜班不说,有时还被犯病的病人殴打。现在身心疲惫,正着手转行。”

3 讨论

美国注册护士中,男护士的比例增长已经是20年前的2.26倍[3]。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加强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加之男性在体力精力、逻辑思维、处事方式等方面的特点有较强优势,特别是男性病人的特殊需求,促使男护士加入护理队伍势在必行[9]。有调查显示,男性从事护士职业在某些方面具有女性无法比拟的优点[10]。另外,据国外的一项研究,男护士作为领导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有极强的处理事物的能力,有清楚表达思想和任务的能力,很少处理工作议程以外的事务或允许员工之间的闲谈;而女性管理者则反之。在正式会议开始后,男性更能主动地参加讨论,更多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与问题[11] 。因此,男护士的加入必然会改变以女性为主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有利于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率的护理团队[12] 。

男性护生作为未来男护士的后备力量,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育管理是摆在护理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访谈中得知,男性护生均认为自己能胜任紧张繁忙的护理工作。在来到临床实习之前,他们都很热爱自己的职业,都愿意在护理领域中大显身手,对自己的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可是,当他们真正走进护理,接触病人,踏入社会之后,面对人们惊奇的目光,疑惑的语气,轻视的口吻,特别是一直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接受的苦恼,他们的自信、热情会在世俗中渐渐消失。尤其是在屡遭尴尬之后,面对社会上的重重压力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他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考虑自己的将来,甚至最终导致流失。因此,教育管理者不仅要转变传统观念,同时还应有效地帮助男性护生转变观念,教育他们面对现实,勇于挑战自己。

首先,应加强对男性护生的教育和指导。其中,心理教育不容忽视。有研究显示,男性护生自卑心理较重,这是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特点[13] 。而在本次研究中被访谈者的言语中也或多或少的体现了这一点。因此,不要过分关注男护生的择业动机,适当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专门针对男护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行为训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护士角色可以强化男护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环境,部分缓解男性护生对角色的认同感差的问题。同时,加强与男护生的沟通,通过展望专业前景、宣传适当比例男护的重要性以及利用“榜样作用”介绍成功男护士的经历予以鼓励,从而积极地引导他们对角色的认同。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4篇

[摘要]外伤性前房出血临床上最为多见,遵医嘱给予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使积血尽快吸收,达到治愈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前房出血的合理用药、眼部护理及环境和要求。

[关键词]前房出血;治疗;护理

外伤性前房出血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各种外伤引起的前房出血患者共59例,除1例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行眼球摘除外,其余5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获得预期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5岁~56岁,平均年龄37岁。

1.2病因儿童多由玩耍不当造成,成人则多由车祸或打架所致。

2治疗

前房出血自身对视力功能的影响是暂时的,可随着血液的吸收而消失,但出血量多,吸收功能差且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导致视功能损害。因此,外伤性前房出血的治疗目的在于促进前房积血的吸收,防止或控制并发症,促进视力恢复。

2.1静脉用药静脉输注甘露醇联合复方丹参,二药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随着眼压的降低积血会迅速吸收。

2.2口服用药可口服维生素C,止血药如云南白药、三七粉等,促进积血吸收及血管收缩,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角膜水肿。

2.3止血药出血早期应用氨基乙酸,不仅能止血,同时可防止再次出血。

2.4局部用药可用消炎眼药如氧氟沙星眼水、红霉素眼膏。对有继发青光眼且无虹膜根部断裂者可给散瞳剂,对既无眼压升高又无虹膜根部断裂者给予散瞳剂与缩瞳剂交替进行。因其既利于积血的吸收,又可防止虹膜后粘连。

3护理

3.1心理护理外伤性前房出血根据患者心理反应特点,我们将其分为两期,即焦虑期和急噪期。

3.1.1焦虑恐惧期此类患者大多是突然发病致视力迅速下降,因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恐惧的心理使其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担心预后视力的恢复。

3.1.2急躁期此期多见于继发性出血的患者。此期中因患者继发出血,情绪波动大、神情沮丧、烦躁不安,对前房出血的吸收会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针对以上两期患者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与患者交流,耐心细致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告知患者前房出血的发展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防止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同时,让患者认识到急噪情绪是诱发继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2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清洁整齐,室内光线不宜太亮,温度在18℃~20℃为宜,可留家属陪视,同时亦可根据患者爱好播放音乐以解除烦躁情绪,合理安排各项操作以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持充足的睡眠。

3.3眼部包扎外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出血早期主张单眼包扎,当视力恢复后及时解除包扎,因包扎时间过长,虽然防止了继续出血,但眼球活动受限,房水循环减少,降低了积血吸收,故血液吸收受到影响。

3.4要求传统的方法是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扎双眼,这会给患者活动带来困难,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及恐惧感。据报道: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包扎双眼并无预防继发性前房出血的作用,而取半卧位,头部抬高,平卧位或两边交替侧卧为佳。因半卧位可借重力作用使血液下沉,可防止血液沉积在瞳孔区,减轻颈部及眼部静脉充血,从而减轻出血和并发症;平卧时血液借重力作用粘附虹膜表面及前房角,使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前房出血的吸收;侧卧位可使积血与房水混合,利于积血排出。

4护理干预防止继发性出血

当出血停止,根据病情可少量活动,但不能做跑步动作,以散步为主,告诉患者不能揉眼,咳嗽、打喷嚏不能用力太大,特别是在愈合过程中,新生血管脆弱,应避免对眼球施加压力,如测眼压等,点眼药时动作应轻柔,以防止外力影响造成再次出血。饮食护理:宜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勿食坚硬干果等食物,多食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防眶内压力增高致继发性出血。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复发性溃疡患者60例,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39.2岁;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32例,占53.33%。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因素,并针对复发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措施

1.3.1用药指导消化性溃疡治愈后,中断维持治疗量药物是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本组病例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0%;服用非甾体抗炎药32例,占53.33%。且大部分未按医生要求服药维持治疗,以致再次复发。因此,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在症状稍好转或出院就停药,一定按医嘱坚持全程服药维持治疗,尤其是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1],避免应用易致溃疡复发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双氯灭痛、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强的松等,必须用时饭后服,且不应长期使用。

1.3.2心理指导患者在服药治疗的同时需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消除工作、家庭等方面的精神刺激,避免与他人发生纠纷,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适当体育锻炼可缓冲疲劳,看书、听音乐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3季节性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告诫患者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对于那些有定时复发倾向的患者可在复发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向患者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常识及保健知识,做到自我保护,预防复发。

1.3.4生活方式护理健康指导是目前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护士向患者讲解戒酒、戒烟以及规则饮食对预防溃疡复发的重要性。注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安排患者按时作息,饮食要有规律,多吃富含营养、高热量、易消化、非刺激性食物。有复发倾向或在消化性溃疡的好发季节应多食中性和碱性食物,禁饮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戒烟酒[3]。

1.3.5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消化性溃疡的有关知识,易致复发的诱因,特别是饮食问题对预防该病复发的重要性;教会患者出院后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做好季节性预防,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再次出现上腹疼痛等症状时,应到医院就诊,必要时继续治疗。

2结果

复发因素: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15例,占25%;秋末冬初复发34例,占56.66%;吸烟者24例,占40%;有家族史12例,占20%;不良生活习惯20例,占33.33%例;应激性溃疡8例,13.33%。部分病例具备2~3种诱因。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复发的相关因素为:

(1)药物因素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及彻底停服NSAID可消除消化性溃疡的两大病因,因而能大大地减少复发。对于溃疡复发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复发者可予根除幽门螺杆菌再治疗[1]。本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45例,占75%;服用非甾体抗炎药15例,占25%;应该长程维持治疗来预防溃疡复发。

(2)心理因素患者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焦虑等因素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可使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缺氧,粘液分泌减少,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导致粘膜屏障破坏和H+反弥散增强,使溃疡复发。精神刺激、重大疾病和手术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释放大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血管收缩缺血,进而形成溃疡。本组病例中心理应激性因素8例,其诱因为手术、生活压力及家人生气等致较长时间心情抑郁所致。

(3)季节因素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节,由于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许多患者常在此时复发,本因素是溃疡患者复发的最主要因素。本组病例中此季节发病34例,占56.6%。

(4)不良生活因素饮食无规律或暴饮暴食,进食生冷、粗硬、辛辣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常可诱发溃疡;烟草中的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影响幽门关闭,引起胆汁反流,破坏胃的粘膜屏障,又能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削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因而吸烟是胃溃疡延缓愈合和导致复发的一个肯定因素[4]。酒精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高度酒精的急性作用可破坏粘膜粘液屏障;咖啡能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本组病例中有吸烟、饮酒男性46例,占76.66%。因此,戒酒、戒烟在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PU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于溃疡发生的不同机制。究竟各种因素在溃疡复发中起多大作用,在不同的个体又有着明显差异,所以应针对每一例患者寻找出其PU复发的主要致病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与护理,从真正的意义上阻止溃疡复发[5]。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4-392.

[2]张希全.消化性溃疡的复发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生,2006,8:11.

[3]王翠玉.消化性溃疡病人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2003,9(12):980.

[4]吴萍,李德兰.消化性溃疡的饮食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1999,13(9):484.

[5]王崇文.消化性溃疡的抗幽门螺杆菌与抑酸维持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69.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6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因为本病为突发性疾病再加上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患者又都有剧烈的胸痛胸闷症状,濒死感油然而生,患者一旦发病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我科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1995年7月至2006年7月共治心肌梗死患者98例,年龄28岁~72岁,男性82例,女性16例,其中5例是外伤、手术后3d~10d的患者。

2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及全方位的心理护理,除了8例患者医治无效死亡外,其余都治愈出院。

3心理分析

由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识、症状的轻重以及经济状况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患者往往有以下不同的心理特征。

3.1恐惧紧张心理由于患者表现胸闷、胸痛,有的还有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又与亲人分离进入陌生的监护室,还包括众多的仪器,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首先向他们解释精神因素与疾病相关的道理,并采取放松治疗方法调整其紧张恐惧心理。

3.2渴望信赖心理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渴望得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如何,是否能治好自己的病。

3.3沮丧苦闷心理有的患者经济状况不好,其中有3例患者是外伤、手术后发病的,出现沮丧苦闷问题。

3.4盲目乐观心理有的患者胸闷、胸痛病症状不严重、持续时间短,所以存在着侥幸心理,过早下床活动。

4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完成,要求护士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角色的不同,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

4.1抢救医务人员要镇定自如忙而不乱积极对患者进行抢救。操作时应轻、快、准,对患者要态度和蔼,使患者信任我们。

4.2监护进入监护室的患者,护士应将监护室内的环境以及各种机器在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如机器噪音、电极片使用后皮肤骚痒等,详细介绍给患者,使其尽快适应环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

4.3陪伴当患者胸痛剧烈时应尽量保持有一名护士陪伴在患者身旁,避免只忙于抢救而忽略患者的感受,允许患者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接受患者的、易激怒等。

4.4沮丧苦闷患者的护理对于沮丧苦闷患者要安慰鼓励他们并且和他们的亲属朋友联系,使他们得到社会支持,减轻思想负担。

4.5盲目乐观患者的护理对于盲目乐观的患者,要反复向其讲解此病的常识,要让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活动,防止过早活动导致心脏猝死。

4.6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让患者宣泄内心深处的烦闷,消除负性生活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责任护士每天坚持与患者保持积极的情感交流,沟通中循序渐进地进行健康认知教育,让患者在宽松的人际关系中增强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另一方面向患者表示我们非常关注他们的健康并有能力帮助他们摆脱疾病困扰,让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剧烈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数增加,心肌梗死患者也越来越多。除了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在护理他们的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7篇

【摘要】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由创伤、中毒等原因引起。由于横纹肌溶解,大量肌红蛋白(Mb)经肾脏排泄时极易形成管型并阻塞肾小管,加上其他有毒物质的综合作用,因此常发生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从2005至2007年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收治了7例此类患者,并对他们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6例,女1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38.5±23.4)岁。其中中毒2例,全身多发伤1例,因房屋倒塌致全身多处挤压伤1例,药物引起者1例,酒精中毒1例,恶性肿瘤患者1例。均符合RM致ARF的诊断标准:①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史并伴有肌无力、肌痛、尿量减少的表现。②血清CPK值急剧升高至正常值的5倍以上。③BUN、Scr进行性升高,伴有高钾、代谢性酸中毒等。本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实验室检查:血BUN(24.14±10.03)mmol/L,Scr(720.71±276.30)μmol/L,CPK>8000U/L,Scr(729.29±844.84)U/L,AST(1461.71±1517.48)U/L,K+(5.11±1.50)mmol/L。

1.2方法在进行血液净化前先做血液常规项目检查,根据病情确定予以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或单独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浆置换采用简易膜式置换法,使用德国费森尤斯血浆置换器。本组1例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合并血浆置换法,其余6例均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机器为瑞典金宝公司及德国费森尤斯公司血滤机,德国费森尤斯AV600血滤器,碳酸氢盐置换液。血液透析滤过选择前稀释,4h/d,置换液大于30L/次,并根据水肿情况决定超滤量,待病情稳定后改为3次/周,直至病情好转。

1.3结果1例酒精中毒患者治疗及时,痊愈出院;2例中毒患者及1例多发伤患者好转出院;其余3例ALT、AST、CPK、BUN、Scr均有显著下降,但因病情严重未能好转,最后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二、护理

2.1血液净化前的护理①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因为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病率极低,患者对此病一无所知,担心疾病的发展及愈后;加上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黑色尿,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恐惧。本组7例患者均存在恐惧心理,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疾病的原因、诱因及愈后,消减了他们的紧张焦虑心理,能取得他们的配合。②环境准备:透析室每天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操作前半小时没有清扫工作,湿度<60%,以避免影响机器运转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③用物准备:搭好管路,做好机器的准备,备齐抗凝剂及抢救药品,同时准备好氧气及监护仪。④血管通路的准备:选择较粗的血管,一般采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插入单针双腔导管并留置。本组3例患者选用股静脉插管,4例患者选用颈内静脉插管,插管后流量佳。

2.2血液净化过程中的护理①在确保血流量通畅的情况下,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一般为平卧位。②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抗凝剂及其用量,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本组1例因出血行无肝素透析,其余6例均选用低分子肝素抗凝。③严格无菌操作,根据操作步骤上机,并根据病情设置各参数。④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各压力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种报警。本组1例行无肝素透析患者,予每30min0.9%Nacl冲洗透析管路,一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静脉压及跨膜压急剧增高,发现透析器凝血,予以更换透析器。其余患者使用抗凝剂后均无凝血现象。这点至关重要,观察各压力变化并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凝血现象的发生。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尿量的变化并作好记录,尤其是注意血压的变化。低血压造成患者的不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频繁,因此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在一次透析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血压下降,立即予补液,按医嘱予以贺斯、白蛋白注射,血压仍不能维持,后又予多巴胺微泵维持,血压才转稳定。⑥皮肤的护理,由于肌痛、肌肉肿胀及注水感,患者不愿翻身,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因此加强翻身极其重要,必要的时候按医嘱给予镇痛药,抬高肿胀侧肢体,并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本组3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下肢肿胀、疼痛,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皮肤破损。⑦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2.3血液净化后的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②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③作好导管的护理,每次用肝素(1ml=2mg)封管后妥善包扎固定。④做好知识宣教。高热的患者可给于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碱化尿液需大量饮水的患者,应避免水中毒,同时指导其注意保持留置双腔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参考文献】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8篇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研究;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指导实践,为实践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可以提升相关研究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因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面对着被攻击、殴打、谩骂等风险,往往心生顾虑,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护理。医院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为一线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时间,用于系统反思、总结和提升,从而保证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进而正确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

护理研究性论文第9篇

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经过20年发展逐渐稳定、成熟,为了全面了解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对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有一宏观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高潮。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第二,数字档案及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包括数字信息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保护、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保护和数字信息档案载体保护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