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苏州园林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4-01 10:31:06

苏州园林论文

苏州园林论文第1篇

 0920307103英语0911 何璇

0920307107英语0911 张康敏

0920307109英语0911 文凝妍

0920307110英语0911 李双双

0920307113英语0911 陈静

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报告

摘要:

⒉ 第28届世遗会上发表的《苏州宣言》鼓励更多的学校将世界遗产教育列入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促使青少年能够接受世界遗产教育,这是十分必要的。大家看到,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不少选手对于一些关于世界遗产的问答题,张口结舌、相当尴尬;其实这不能完全怪青年,更不能去讥笑他们,而要看出我们的教育内容有问题,现在的中学地理、历史重点在讲理论,丰富的文化知识被忽略了,那么讲授世界遗产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弥补作用。我们苏州的各学校也如此,许多校领导并不重视世界遗产,要去宣传世界遗产知识还得克服阻力。(摘自张橙华《结缘苏州园林,传播世界遗产》)

⒊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看到,无论是苏州科文中心的空中花园,还是阳澄湖畔重元寺的飞檐翘角,无论是时尚之作,还是仿古建筑,“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一苏州园林传统造园技艺的精髓,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时都有精彩的演绎。 (摘自现代鲁班网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演义苏州园林别样精彩》 2009-04-30)

关键词:

苏州园林,文化遗产,青年,遗产教育,现代科技

一. 主题简介

通过对于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兴趣度调查,来发掘苏州园林等一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魅力,唤起大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等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珍爱。

二. 活动日程

7月9 日至7月11日:制定调查问卷,由陆雅婷和陈静负责

7月10日至7月13日:搜集相关资料,由张康敏负责

7月14日至7月18日: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相关信息,由何璇和张康敏负责

三. 调查情况

调查背景

当代大学生对苏州园林兴趣参差不齐,对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遗产文化重视度不足,我国的文化遗产缺乏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1. 调查目的

通过与大学生接触,做一系列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文化遗产的兴趣度,根据调查结果促使苏州园林等我国灿烂文化遗产引起更多大学生的认知与重视,并进一步发掘苏州园林的魅力,使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保护。

2.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苏州籍学生和外地籍学生),参观苏州园林的大学生,苏州园林相关工作人员

3. 调查方法或工具

问卷调查,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园林内大学生以及园林内工作人员)

5. 数据分析或现状问题分析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

⑴苏州籍大学生有近90%的人去过苏州园林,非苏州籍大学生(同时不在苏州就读)的大学生近25%去过苏州园林;就此项结果表明苏州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接触苏州园林的机会较多,而非苏州籍的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了解不够。其中没去过的人中有18%的人觉得没必要去,而45%的大学生对苏州园林美兴趣,剩下的则纯粹因为没条件或者客观原因没能去苏州园林。由此,我们考虑到园林宣传是否存在不足?大学生接受的园林审美方面的教育是否有漏洞?怎么样才能解决地理等客观条件对于大学生游园的障碍呢?

⑵关于苏州园林吸引力问题,有53%的大学生觉得苏州园林对大学生有独特吸引力,其他则否;同时,有9.5%的大学生表示假期旅游一定会选择苏州园林,71.5%的大学生表示可能选择苏州园林,但也有19%的大学生称不会选择苏州园林。由此,我们可见苏州园这一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的文化遗产对大多数认还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这么有名又有文化韵味的园林为什么会让有的大学生不屑一顾呢?我们一致认为园林在票价,布置,现代技术的应用及商业化上产生了问题,同时政府对其重视度或多或少也有影响。

根据同学在园内对于游客的采访显示

苏州园林论文第2篇

【关键词】明清;苏州;园林;文学;关系

正如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所言:“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1]79如果说姑苏的明清园林是融文学、戏剧、哲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等艺术于一炉的艺术宫殿,那么,打开这一座座艺术宫殿大门的总钥匙,正是明清苏州园林文学。

洋溢着艺术情调和浓郁的书卷气息的苏州园林与文学,便是明清苏州文人的心路历程的写照。既映射出文酒高会的风雅,也潜藏着人生不顺的悲戚和无奈;既积淀了古代文人的名士风流,也成为了士大夫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凝聚物;既担当了文人忧患心态的物化形态,也化为了他们寄托自我超越心绪的精神乐土,反映了文人们对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诗文兴情以造园,诗文兴情以游园,无论造园还是游园,都是文人们表露性情的方式。故而“文”与“园”于明清的苏州来说,本就应该不分彼此,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 园林风雅牵引出诗文的意蕴

游赏苏州园林,总会有一种进入画境的感觉,园景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亭一榭,总能给人一种经过仔细推敲而置放的舒心之感。园林的这些个风雅,给人的感受又如是吟诗作对时,对字句有过的锤炼,于是,它们均妥帖地各就其位,曲直藏露间彼此呼应而成了一首风雅动人的风景诗篇。文人园林便成为了诗文的物化形态,造园也开始变得如同作诗行文,逐渐牵引出了原本被诗文赋予主题之外的“意蕴”。

作诗与作文,无论哪一个显然都极为重视“意在笔先”,当园林变得与诗文一样时,那么“意”便也出现在了园林的每个角落。“意”即文人赋予的思想认识、观念、精神世界,有“意”便有了境界。造园与作诗,赏园与作文,从本质上看来实则并无二致,都极为注重“意”的存在,而观明清苏州园林,自造园伊始即被文人赋予了文学式的深邃立意,而这个“意”又引动了游园者的情思意蕴,从而便让园林出现了“意随境改”。具体说来,姑苏园林的“意”便是主题,而“意随境改”也正是因为园林具有着与诗文一致的特色:境因人异,意由心生。

明清苏州园林在苏州文学的书册里,无不包含着文人的多样情感,这便使得园林因这些主观情感的存在而具有了诗文之“意”,也使得明明是同一座园林,却在造园者与游园者之间,游园者与游园者之间,有了不一样的主题。清代宋荦《重游沧浪亭记》中,记造园游之“日处尘坌,因于薄书之徽g,神烦虑滞,事物杂投于吾前,憧然莫辨,去而休乎清冷之域。寥廓之表,则耳目若益而旷,志气若益而清明”[2]5已得浩然之气,明纷乱心绪,表达的是游园之乐。然尤侗《沧浪亭序》则言“富贵无德而称,勋业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不朽”[2]9,已从游园产生了议论,直接从园林论到了诗文的价值。另外,游者间对于园林“意”的拓宽,也显得各具特色。俞樾《留园记》写留园“夫大乱之后,兵火之馀,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主乎?”[2]56从写园而写到人,目的显然是为了以园赞人;“无边风月会宾朋,扑蝶流觞聚裙屐。七子联吟雅集图,十番鼓吹群芳席。”[2]53清代袁学澜的《乙丑四月初二日偕吴文清如、潘子m生泛舟游寒碧庄》,则只是简单的写出了赏园之趣。

2 文学对园林意蕴的开拓与深化

从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上来看,以文入园,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融为一体,实则不仅使园林的文化意蕴更为浓厚,也使文学借园林表现的诗文主旨愈加深邃,读之更有韵味。

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使赞赏园林的,对造园游园的乐趣描写的愈加精彩。如若没有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中记“夸水为杠,逾杠而东,篁竹阴翳。榆槐蔽亏,有亭翼然而临水上者,槐雨亭也”[2]39,则肯定鲜有人会于偌大的拙政园游览中注视这一小亭;如若沈德潜游复园时不说出“禽鱼翔游,物亦同趣,不离轩裳而共履闲旷之域,不出城市而获山林之胜”[2]43,不写《复园记》,也就无法让后人看到园林中的悠闲自得;“每风日清朗,升乎高以观气象,俯乎渊以窥泳游,熙熙阳阳,中有自得。其与造物同趣者,意画工有不能尽传者与?是上舍之天爵自尊,与司寇之刚正特立,有无忝祖德者焉。”[2]48如若沈德潜未见《兰雪堂图》,则难见王心一归园田居风采之万一,也就难作《兰雪堂图记》写尽其秀丽风景,其景物之趣又有谁人得知?

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弘扬人品行的,无疑让所赞之人的人格品性在园林的一山一水间更显磊落。“良俦言集,恣意偃仰,修山阴之故事,和苏门之遗响。”[2]41如若没有王宠的《拙政园赋》寥寥数字,又怎能将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潇洒的归隐品德彰显得淋漓尽致;“栖迟于数亩之园,尘事不闻,俗客罕至,可以避世,可以娱老”[2]69如若艺圃主人非有如此心性,归庄《跋姜给谏扁额后》里也难写出如此洒脱超然的诗句。

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写情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更显得情感的真挚动人,园林才被赋予了与人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我昔无画今有诗,人生聚散能及时?一床明月一双鹤,花开花落长相思。”[2]43如若袁枚不借《蒋诵先复园宴集图》诗来抒发对长女早早孀居的同情,我们又怎能透过冰冷的园林建筑发现它背后隐藏的如此心殇的故事?“杨柳芙蓉次第栽,一泓寒鉴复新开。群飞白鸟浑如鹤,散绕青苹半似苔。垣短不将山翠碍,廊虚能引月明来。溪鳞信美村酤熟,莫怪游人茗J回。”[2]142状物明志的,似汪琬游石坞山房作《坐王咸中池亭》,也不难看出游赏玩乐中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动与静的结合,也让园林里那别样的美变得触手可及,园林与心的共鸣足以令人沉醉。

以文入园,文学与园林的结合,写个人追求感想的,东山再起的渴望也得以在园林的点滴处彰显。“主人盖尝以谏官言事,谪戍宣城,虽未行,及其老而追念君恩,故取宣之山以志也。”[2]71(清)汪琬凭《艺圃后记》虽本意不是有此音言园主的出世之意,但读之我们不难看见园主的复杂心结,身即便出世,但心可未尝如此罢;“见彼之为网师者,终其身出没于风涛倾侧中而不知止,徒志在得鱼而已矣,乃如古三闾大夫之所遇者,又何其超然致远也。”[2]76又如(清)彭启丰在《网师园说》中借园林的命名的缘由,来取义纪事一吐心中所想,绝妙而悄然地使褒贬之情生于园林,超然的人格追求随之增加了苏州文人园林的深邃意蕴。

姑苏的园,以文入园,园林已然变为了明清苏州文人们笔下运用特殊的抒情语汇写就的一首首凝固的诗。

明清苏州的文学与园林本便是一体发展演变的,也可说两者在不断互相影响着:一方面文学深化了园林的内涵,另一方面园林也扩展了文学的表现方式。构园以文,园拓文意,“文”与“园”彼此间不断地汲取生存的给养,便决定了它们注定在自己的存在形式里留着对方的身影。

【参考文献】

苏州园林论文第3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近二百处园林(包括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作者叶圣陶,原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要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决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相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切的、恰当的,这也表明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图画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呈现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中国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原名叶绍钧。他主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至1966年编辑出版了4套约500种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他编辑的大量书刊,都体现出了为读者着想,特别注重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思想。作为编辑工作的组织领导者,从选题、组稿到出版、发行,从编辑指导思想、体例、加工、校对到书版设计、插图绘制、封面装帧,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到缩短印刷周期、提高纸张利用率,他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特别重视培养年轻编辑,亲自主持论坛,修改书稿,举办编辑业务讲座,言传身教,不遗余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他长期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和茅盾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他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深受读者欢迎。他在语文教学方面,重视启发引导,提倡“教是为了不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影响。在语文教材规范方面,他长期从事语文教材的编选,有着特殊的贡献。

苏州园林论文第4篇

一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又接近尾声,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一下总结。但很多人说起写实习总结都是毫无头绪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实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实习1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简单的实习总结报告。

大概是参观的内容太过丰富,同样作为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并未给我留下什么震撼,跟着队伍进入园中,首先经过的`是较为狭长的通道,同样是欲扬先抑的手法,出了通道才有另一番景象,留园整体给人的感觉并未有十分独特之感,但细看下来经过老师的讲解才发现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她的建筑艺术与细节的处理。印象比较深的是爬山廊转角处的排雨水结构的处理,在技术并不发达的旧时,建造者用才智解决了问题,作为同行后辈的我顿生敬仰之感。对于水体来水的处理,这里采用了在墙角堆石,仿佛是破墙而入的山石引来了一渠清流。

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对于虎丘印象最深的便是千人石与虎丘塔了。这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或是与宗教神话有关,或是与名人奇事有关,真正的秘密大概只有这座经历了千年变迁的虎丘知道。虎丘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民国等建筑风格。

苏州园林实习2踏进留园,窄窄的通道,曲径通幽。

长远马上一片开阔,算不上惊艳,却让我感遭到一份平静。

纵使身边的朋友说,逛园林似乎不给劲。踏进的一瞬间,会丢失正在园内的人潮,但我仍然静静欣赏,将这样的游历瞧作对历史的沉淀和回味,是一种别样的美的体验。

不知不觉就停下前行的脚步,不是由于良辰美景,亦不是姹紫嫣红,是一抹清风,还有一片浅绿?我贪婪的呼吸着满园春夏的气味,这气味是如此熟识,裹挟着无手法悠闲,清新而又热和。

透过绿叶,抬头瞧走,能瞧见天空,五月的阳光,如此晃眼,分不清天空究竟是蓝是白。

游园,游走于每个园子间,与这些过往岁月留下的历史见证密切接触,期盼着某种邂逅,但是邂逅的总是过往的人流。但正在留园,纵使穿梭于再多的人潮之中,有些嘈杂,仍然能领会那种偷偷的沉淀感。秀气清雅中夹杂着些许沧桑,说不清,道不明。惊梦,我惊奇于你们现在的绽放。

剧烈的阳光正肆意的看看园中的一切,而你们就是这般悄无声息的躲躲正在一片青翠之中,连日光都要退避裣衽三分。满园春色关不住?阳光下的我,心情也如蔷薇花般,散着淡淡的苦涩的气味。

昆曲,评弹,对其并不甚了解,但是从五峰仙馆,传来的委婉吟唱,昆曲雅音,似乎随时都能将我融化。驻足,正在本人的小世界里流连,真是恍若一梦!

苏州园林实习3苏州园林是中国江苏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在苏州园林短暂的实习结束,为此作一实习总结报告,下面是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

从苏州园林说起。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 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 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 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这么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 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地处水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千古传承,长盛不衰,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 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 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园林实习4天,只能独自乘高铁回南京,但是总的来说,这次实习却是收获颇丰,大开眼界。

“虽为人做,宛自天开,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本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基本出发点,而园林里的山水、建筑无不寄寓著文人的情怀,取材于山野,建制于市井,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托付于实体的园林之中,意境之深远着实令人赞叹。苏州园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虽低调的隐于城市,却难掩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绚烂的光辉。“山水花鸟之情趣,唐诗宋词之意境”尽在其中,迷人的不仅是风景,最是那欲说还休,寓意悠长的诗词题咏,禅悟真道。

回校后,回顾了苏州园林的史料,描摹分析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沧浪亭、退思园的平面和照片,经过仔细的整理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浅要的收获:1.园林历史及成因,2.园林与城市环境的关系,3.园林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空间组织手法,4.精妙的园林建筑艺术,5.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苏州园林实习5其迅速整改;对公园绿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管护标准和考核细则,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将日常管养全面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承包。目前苏州新区、常熟、张家港均无政府部门所属的园林绿化养护队伍,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苏州新区从事绿化行政管理的仅两人。由于各项制度完善落实到位,不仅提高了管养水平,也大大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

苏州地区园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我们,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要上水平,只有从创新机制,理顺体制,完善管理,提高品位等方面入手。要创出能充分体现自身特色的园林城市,我们认为,我市创园工作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绿化规划建设管理,形成全社会参与绿化建设的氛围。一是完善城乡绿化规划体系,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突出旅游资源特色的南部山区及天目湖绿色旅游规划,突出自然山林特色的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休闲园林规划,突出绿色景观特色的沿护城河、湾溪河市民游憩绿化带建设规划,结合居住区绿化和城市公园、小游园规划,形成完整城市绿化体系;二是完善绿化建设管理体制,在城-管局园林处基础上成立园林局,可为二级局建制,参照张家港市等地办法,实行城乡绿化一体化管理,严格绿化建设审批,实行严格的绿线和绿色图章制度,确保城市绿化不欠新债;三是完善园林绿化达标制度,通过拆房建绿,异地建绿,逐步还清老债,提高单位绿化达标率;四是建立全民植树机制,全民造绿,通过划片包干、建特色林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

浓郁氛围。

二、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围绕溧阳多山、多水、多森林,山水相依的特色,做足山水特色文章。首先是凸现天目湖山水资源特色,大力推进天目湖自然山水旅游园林建设,让其成为都市后花园中的盆景;其次是加快启动燕山风景区和西郊风景区建设,建成市民近郊休闲乐园,融山在城中,园在城中,绿在城中;第三是加快实施湾溪河沿线绿化景观带建设,形成城区南北向绿化轴线;第四是严格控制城区三块契形绿地,为远期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创造条件;第五是逐步实施沿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太运河和S239线两侧绿化防护林带,形成市区东西向四条绿色走廊。

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彻底改变目前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落后机制,推进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实现建管分离,一方面要加快公园、绿地管理单位的改制和改革步伐,实现由政府包养向企业化管理和完全市场化过渡;另一方

面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全面实行绿化管养市场化;再则是制订严密的管养监督制度,实行政府监督、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提高管理水平。

苏州园林实习6这次实习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各地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不同魅力,领略到古今园林艺术迥异的美感。同时也唤起公众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思考与重视,还深切感受了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的园林风格,也体会了中国园林与外国眼林的充分融合,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设计的不足与幼稚!

②江南园林流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有10个城市展园采用了这一建造手法,包括苏州园、南京园、成都园、济南园、长沙园、武汉园、南昌园、宁波园、岳阳园、常德园。

特点:空间布局灵活,多采用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布局紧凑,主要建筑以江南水街为轴线,采用“粉墙黛瓦”风格,色彩淡雅,轮廓柔和优美。充分展现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和古镇风韵。

据称,厦门园博园的江南园林建筑是江浙以外规模的江南园林建筑群。

③岭南园林流派主要有广州、深圳、南宁、北海4个城市展园。

特点:受江南园林影响,又受西洋风格的影响,自成风格。在近现代园林中,把园林引入酒店的做法就来自岭南园林,闽南地区的假山制作、花木营造都受岭南风格的影响。

④闽台园林流派共有14个城市展园,分为闽中、闽东、闽南、闽西和闽北及台湾地区展区。

特点:以闽台共有的地域特色古厝及骑楼街市,引入“茶艺、曲艺、园艺”营造闽__特的文化氛围。闽台园林受海洋文化影响,中西合璧,它的红砖文化和石文化很有特色。

⑤国外风格汇集园博园汇集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佳作,有英式的自然风景园、意大利的台地园、中东地区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还有法国的皇家园林、立陶宛的俄罗斯风格建筑等。

同时也可以在园区内,随处可以感受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色在流溢。

岭南园

在园博大道上向北走不远,折向东,就来到岭南园区。亭、台、廊、桥、榭,格局看似随意,但走进局中,逡巡片刻,就发现原来竟是如此浑然天成,在碧水环绕之下,玲珑秀美、清新旷达的岭南私家庭院呈现眼前,分明已经达到“水随园转,园因水活”的意境,曲桥烟雨、云山叠彩、揽红跨绿尽显岭南园林魅力。

苏州园林实习7经过这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一方面学习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还提高了自我动手做项目的本事。本次实训,是对我本事的进一步锻炼,也是一种考验。从中获得的诸多收获,也是很可贵的,是十分有意义的。

在实训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是一个让我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好机会,原先,学的时候感叹学的资料太难懂,此刻想来,有些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理解。

在这次实训中还锻炼了我其他方面的本事,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首先,它锻炼了我做项目的本事,提高了独立思考问题、自我动手操作的本事,在工作的过程中,复习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应用知识的技巧等。其次,实训中的项目作业也使我更加有团队精神。

从那里,我学会了下头几点找工作的心态: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提高的动力。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更应当把学习作为坚持工作进取性的重要途径。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进取响应单位号召,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学习理论、业务知识和社会知识,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精良的业务知识提升本事,以广博的社会知识拓展视野。

二、努力实践,自觉进行主角转化。

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仅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经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仅有经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潜心体会,并自觉的进行这种主角的转换。

三、提高工作进取性和主动性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展此刻自我面前的是一片任自我驰骋的沃土,也分明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职责。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创造业绩,继续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认为大学生实习难,就业难,除非你有关系,能给你简便找到工作,否则就难逃市场选择的厄运。我在该公司实习总结了五个攻略,只能智勇双全,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出人头地。

一、宜主动出击:找实习岗位和找工作一样,要讲究方法。公司一般不会对外公布实习机会,能够主动和其人力资源部门联系,主动争取实习机会。可异常留意正在招聘人选的公司,说明其正缺乏人手,在没有招到适宜的员工的情景下,很有可能会暂时选择实习生替代。

二、宜知己知彼:求职信和求职电话要稳、准、狠,即稳当地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大背景及所申请岗位的要求,准确地阐述自我的竞争力,自信自我就是对方要找的人;同时很诚恳地表现出低姿态,表示实习的热望和决心。此外,规范的简历,良好的面试技巧都有助于提高实习成功率。

三、宜避热趋冷:寻找实习单位时,宜避开热门的实习单位和实习网站,勇于找冷门公司,回避热点信息和实习高峰期,实习成功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四、忌免费午餐: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双赢关系,主动跟对方说我不要钱来干活是很糟糕的开始,说明自我缺乏自信。有价值的付出必须要有价值的回报,不存在施舍性的实习岗位,能够为雇主创造价值的实习生才是对方所需,而理性研究到实习生价值的单位会给予实习生更多的锻炼机会。

五、忌盲目实习:未来求职拼的是专业度而不是态度。谋职实习不应是简单的劳动经验积累和态度培养,比如端盘子一类的工作,可能会增加挫折体验;与专业不对口的实习在未来求职竞争时含金量很低,从找工作的角度,这样的实习弊大于利。

实际上,实习只是接触社会的一个过程,大学生实习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自我日后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累计工作经验,然后帮忙找到一个薪水较高的工作而已。

在实习中,我严格按照实习规程进行操作。做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普通大学生,我不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我期望用自我一开始的学习热情来对待日后的每一项任务工作。在这次毕业实习期间,虽然经常感到很苦,很累,但苦中有乐,累中趣味,也都表现的十分地进取努力认真。

这次实习资料主要就是机器维修工作,但我获益不浅,感慨良多。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其一,实习是个人综合本事的检验。要想优秀完成工作,除了办公室基础知识功底深厚外,还需有必须的实践动手本事,操作本事,应付突发故障的本事,还要对办公室中常用软件都能熟练操作。作为一名工作人员,还要求有较强的表达本事,同时还要善于引导自我思考、调节与人相处的氛围等。另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本事、组织管理本事和坚强的毅力。

其二,此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我就得有一桶水。我对此话深有感触。以往觉得很容易操作的office,但我的师父要求我完成某次产品统计的数据与记录时,我却一头雾水,感觉和平时计算机课堂中学的完全不一样,这也让我感到巨大的惭愧。因为以前的自我总以为这些东西学不学得好与专业没有多大联系,殊不知工作不是专攻一个方面,而是考察我们的综合知识水平。

此次实习增强了我毕业就业的信心和勇气。这次实习,我觉得我表现得还不错,许多同学都认为,自我以后进入企业都是能够胜任的。由此看来,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只是感觉不到而已。所以,我们有就业危机感是应当的,但不能过于自卑和担忧,否则会妨碍自我的学习。此刻,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能够说这次实训不仅仅使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经验。也帮忙我缩小了实践和理论的差距。这次实训将会有利于我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我会把握和珍惜实训的机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最终,我要感激学院组织的这次十分有意义的实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

苏州园林实习8如果要来江南旅游,可一定要来苏州,来到苏州,可千万别错过苏州的园林。因为苏州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有八百多座,其中最为有名的分别是狮子林、拙政园、沧浪亭与留园这四大名园。园林建造精致典雅,景色平淡自然。

园林大多是古代私人建造的,园林中大多由假山、池沼、亭台楼阁、长廊、古树和多种花卉构成,但每一个园林的建造风格却又各不相同。

到了苏州,我游览了几个园林,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拙政园。一走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很大的假山,尖尖的山顶,估计有一米多高。上面有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小石洞。听导游说,如果从最高的石洞往里面倒水,水便会从其它洞里流出来,因为这所有的洞都是相通的。不仅如此,假山还有瘦、皱、透、声、色、清、奇、秀等其它特点,我们听了感到特别神奇。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池的荷花,有粉色的,也有白色的。有的花瓣全开,露出淡黄色的花蕊;有的只开了一两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些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美丽极了。

顺着荷花池往前走,就到了见山楼。楼和长廊连在一起,样子像一条神龙,楼顶有角相当于龙头,长廊就是龙身,但却看不见龙尾,因为龙尾像是被其它建筑遮挡,所以人们把这里又叫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仔细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站在这里往远处看,一座塔好似悬挂在空中,若隐若现。导游说这里是最佳拍摄点,于是妈妈赶紧拿起手机将我和美景来了个合影,留作永久的纪念。

游玩了整个园林,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林中一会儿一个亭子,一会儿一个池沼,一会儿一座假山,一会儿又一个长廊,但都各不相同。园林中的树木和花卉种类繁多,一年四季无论哪个季节来游玩,都会收获不一样的美。我喜欢苏州的园林。

苏州园林实习9在实习期间我深感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局限性。更为我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而感到懊恼。所以我总结了一套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1.讲课前提前预习;

2.课后要复习,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常见的花卉种类的相关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到植物园、花卉市场等地方将所学的花卉学内容与实践相联系,分析具体问题;

4.通过网络了解花卉学方面相关的前沿的内容;

5.多交流,多讨论。

应该拓展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拓展园林花卉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习实践加强能力培养,培养新型应用人才,满足地方经济行业服务的需求。

以前觉得所谓的园艺专业就是对各种花的认识、欣赏和了解,学习一些花卉种植、经营的概念等,认为它只适合于花卉种植及开花店等专业人士所学习,与我们的将来的就业等没有任何的关系。

但自从学习了园艺技术以来,对它本身的概念和内容都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它不单纯是一门研究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基础知识的学科,它还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习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内容。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利用所学知识继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去逐渐加深对园艺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进行更多的创新和补充。

最后感谢我系所有老师对我们这两年来的教育和关心,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将会一生受用。

苏州园林实习10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__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给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给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给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给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

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下面我就重点讲下我们所去的拙政园。

通过这次实习工作,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真谛。

苏州园林论文第5篇

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升城市品牌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或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故有“不隐山林隐朝市,草堂开傍阖闾城”之说。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园林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重视,不断进行了保护维修和合理利用,在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结合古城改造,依法加强了园林内外环境的整治,使古典园林内外环境协调一致。至今保存完好的数十处园林分别代表了我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在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苏州园林极好地体现了人类理想家园的境界。

苏州古典园林的价值得到了世人的肯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了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九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境界,咫尺之内再造乾坤”。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也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们感到满意,由于“非典”而与第27届世遗会擦肩而过的苏州因此赢得了第二次机会。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市举行,这是中国政府至今为止承办的最高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也是苏州历史上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各国代表们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次大会使他们对古老的中国文化有了较深了解和直观感受,的确是“百闻不如一见”。世遗会在苏州召开,不仅形成了全世界聚焦苏州的良好机遇,也使苏州园林接受了一次大检阅,促进了科学保护管理的新发展。

二、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绿色苏州”行动计划

去年9月,《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明确了苏州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建成国际知名的现代水乡园林型生态市。具体将突出四大地方特色,即“富庶苏州、园林苏州、水乡苏州、文化苏州”。其中,以“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的历史文脉勾勒“园林苏州”,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如果说,苏州古典园林是浓缩的山水,那么,苏州的山山水水便可看作是放大的园林,在城市绿化建设中,苏州人有效借鉴了老祖先的造园手法和技艺,以城为园,明确了“城在园中”的整体绿化格局,确定了古城绿地继承“人工山水城中园”、新建城区营造“自然山水园中城”的两大建绿原则,建造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绿化精品工程,塑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园林”。

“十五”以来,苏州市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300公顷,2003年达到500公顷,先后建成桐泾公园等一批市、区级公园,居民出行350米即有一处小游园,3年来,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5%,绿化覆盖率达到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6平方米。在具体的城市绿化中,从天井里弄里走出来的苏州人继承和发扬了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依托自然山水,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名城、古园、水乡的特色,将许多经典的园林元素运用到街头巷尾,“弹石间花丛,隔河看漏窗”的道前街,“人在花中走,柳在岸边行”的临顿路,“两绿夹一河,舟与车俱行”的干将路,飞檐错落、林木蓊郁的环古城风貌保护带……既体现了移步换景的苏州古园特色,更为千年来古城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锦上添花。特别是“百园工程”的启动,在增添盈盈绿意的同时,让更多的小游园介入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正是将古典园林的精致和艺术延伸到街巷院落,使城园融为一体,才塑造了苏州独特的城市个性,成就了苏州“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的美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走生态城市发展道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化走生态型、景观型、科技型的发展方向,是当今世界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苏州市结合古城保护和新城发展的实际,制定科学的“绿色苏州”行动计划。苏州将牢固确立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新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全面推进我市城市绿化工作,努力把苏州建设成为“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的“人间新天堂”。

2004到2010年,苏州市范围内,建设城市公园、风景林地、绿色通道,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项目,构筑“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城市生态网络。在中心市区,实施虎丘山风景区西扩、石湖上金湾生态动植物园、胥江景观等十大重点园林绿化工程,积极构筑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化的生态绿地系统。

三、成为文化使者,走向世界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中国文化“四绝”之一(中国文化有“山水画、烹饪、园林和京剧”四绝之说),园林中蕴含着丰富而精致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苏州乃至中国和东方的文化象征。

1980年建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是以网师园殿春为蓝本设计的,这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次实现整体庭园的出口。明轩的问世,不仅向世界展示了苏州园林的技法与神韵,也让世界对苏州园林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在其后的20多年里,苏州园林走出姑苏小巷的有限天地,以其传统的高品位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多的走向欧、美、亚、澳各洲的名城并获多项荣誉,有日本池田市“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市“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法国巴黎怡黎园等等。无论是完整园林的建造、还是亭台廊榭等园林要素的移植,含蓄独到的园林文化都获得了异域知音的广泛认同和赞赏,并成为物质的、不可移动的中国文化的和平友好使者,被当地称为“常驻的文化使者”、“永恒的贵宾”。在传播文化的同时,建造在世界各地的苏式园林还是苏州最生动的名片,特别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专家学者来苏考察、研究作为人居环境经典的苏州古典园林。落户异域的苏州园林带着出生地的文化气质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论文第6篇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景;艺术思想;美学;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6-02

一、苏州园林概述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它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作。苏州园林的美具有独特性,它不仅体现在有山,水、植物、建筑构成的自然美和谐美之上,且体现在其所体现的意境美上。从总体上讲,苏州园林的美具有了自然美,而且更胜于自然美,充分的将“天人和一”的道家思想,融合到了园林的建筑之中,使园林的自然美和建筑美,人文美和谐统一起来,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故而在我国的园林史上独具一格。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罗绮...”唐诗里描述的小桥、流水、人家,显示出苏州很早就是一个宁静而富足的城市。苏州园林它传承了我国悠久文化的诸多方面,品读观赏苏州园林,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次再访,也是一次美的历程。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它的艺术风格别具一格,以小中见大,因地制宜和充满山水意境的设计美而著称,它对中国后代园林的造景设计都有重大影响。苏州园林是一种既有居住功能,又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苏州园林在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将建筑、楼阁、泉石花木、山水处理的和谐统一、别具一格;另一方面,则用“咫尺山林”再现大自然的风景。通过各种借景手法,使园景达到小中见大,以小胜多,在有限空间内获得丰富的景色。

二、苏州园林艺术的主要造景手法

1.园林中廊的造型艺术

苏州园林的“廊”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常用的“虚空间”或“灰空间”建筑形式,一般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构成。曲廊在苏州的各处园林中是十分常见的,它是园林建筑和自然绿地间的过渡空间,具有可长可短,可直可曲、随形而弯、依势而转的特点,造型别致,高低错落。廊的作用是使游人在其间可行可歇、可观可戏,从而可以让游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园林,且增加了观赏角度,给人更多的欣赏层次感。

2.园林中桥梁的造型艺术

苏州造型园林中的桥,除了为了方便人们的日常行走,连接交通功能,与此同时园中许多造型优美、位置恰当的桥,构成了著名的风景点,且造型变化非常之丰富,有平桥、曲桥、拱桥、亭桥、廊桥等等。其中,小桥以平桥为主,常贴近水面布置,以取凌波行走之势;中园常以曲折之桥跨越水面,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大园则多将桥处理成独立的景观建筑,成为园林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园林中桥的造型不同,材质不同,共同构成了园林景观艺术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园林中楼的造型艺术

在苏州的古代园林中,楼的造型独特,形式多样,楼与楼之间,往往相互呼应、互为因借。园中之楼大都离中心较远,这既便于人们从高处俯察全园,并向园外借景,又可以丰富观景视角。苏州园林中的楼,多数体态轻盈,线条流畅,这些楼阁与周围的景物、楼阁相互呼应,互为对比,又加深了自身的特点。如拙政园香洲、怡园画舫斋凭水景显得清纯平和。楼的倒影,景的倒影,相互交j,别有风情,给人以人工与自然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和谐美妙之感。

4.园林中叠山的造景艺术

“咫尺山林,多方胜景”。在咫尺之地,突破空间的局限性,典型地再现了自然山水之美,而又不落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是苏州园林里叠山的重要特点。苏州园林古代造园家就取法山水画“咫尺万里”的写意手段,堆土叠石,模写山川,对空间进行自由的收缩。园林设计利用不同的形式、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有身临其境的美感。

5.园林中水的造景艺术

苏州地区河港纵横,湖泊星罗,用水之便得天独厚,因此凿池引泉一直是苏州造园的一大特色。由于人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在许多著名的园林中,建筑都依水而建,水特有的纯净之美,流动之美、虚涵之美,纹理之美给园林添加了许多灵动之美和意境之美。纵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两种形式,从形态上有动、静之分。苏州园林大小有异,园中水池聚散有别,所谓“清池涵月,洗出千家烟雨”,水面在园中处理手法多变,使得园林意境深远且隐隐体现出道家清净,无为,不争的思想,水景不仅宽阔了游人的视野,而且使整个景观整体性更强。

6.园林中植物的造景艺术

植物是园林重要的造景因素。苏州园林中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置上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山水画上得到启发,造型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布置手法为依据,营造了处处如画的园林风格;景观用材苍松细柳等刚柔并济,树叶形状的疏密变化,大小对比,色调明暗,花木时节的不同等等构成了四季不同的景色,位置不同景色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及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长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这些无不体现出园林的建造者的匠心独用之意。

三、苏州园林主要造景美学思想解析

1.山水意境自然观

自然美是园林富有“意境”的源泉和前提,山水花鸟、春夏秋冬、晴雨雾雪......这些都是园林主人们所崇尚所醉心得自然和生活。所以,山水成为园林自然美必不可少的要素。苏州园林在园景形象中创造诗画意境,贯注园主的审美情感于自然景物,运匠心于山池花卉之间,注情感于亭榭峰石之上,如《园冶》中所精辟概括的那样:“片山多致,寸石生情”。苏州园林的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就在于它不仅具备了自由变幻的园景要素及其趣味的形式美,而且其中包含着大量诗情画意。所以说,山水意境是古人园林审美感受中的最高层次,往往包含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人生感、宇宙感。

2.苏州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

苏州园林的住宅和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人与水的亲和力。柔美、灵动的水,不仅仅是自然生命的源泉,也是情感幻想的源泉。水的灵气秀美成为构景必不可少的要素,许多建筑又依水而展开,或穿宅而过、或相得益彰,充满了艺术美感,蕴含了无限情趣。历代文人墨客诗文里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种如诗如画的意境,“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景观,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也是苏州园林产生、发展、成熟、臻至纯美的文化土壤和根基。

3.苏州园林与隐逸思想

苏州园林文化中带有隐逸的思想,如船舫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隐逸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学而优仕则”的封建社会里,年轻之时,满船诗书,等蟾宫折挂后收拾行囊驾一叶扁舟隐逸于江南园林中,园林画舫的更深层意境便涵纳在其中。虽然这种意境不可能独立存在,但它们融在园林的山水、建筑、花木中,融在空间布局中,融在诗词歌赋中,融在游赏者的心境中,虽含蓄却绵长。他们将园林看精神家园和休憩避世之所,但避世却不离世,身处其中却能志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隐逸思想。

四、以苏州拙政园造景为例赏析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内东北,于明正德年间开建,历代园主后又修建,其真意多是通过园林艺术来表明他们的官场失意,并非“为政殆有拙于岳者,”乃是因为知音不遇,名君不逢,借以抒发自己对朝政的不满之情,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品德、归隐之乐。沿袭明代基础的拙政园中部是精华所在,面积约13000平方米,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拙政园中的园景由其主要几个景点所组成,例如园内的远香堂、盆景园、倚虹亭、兰雪堂、梧竹幽居、小沧浪与清华阁等。纵观园中部布局,池水为中心,水面有聚有分,其聚处如远香堂北面以辽旷见长,分处如小沧浪一带则以曲折取胜。整个水面既有分隔变化,又彼此贯通,互相联系,并在东、西、南留有水口,伸出如水湾,有深远不尽之意。园内建筑大多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向四面透空,以便尽收山水之色。空间划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房屋而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拙政园又是苏州园林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其中心思想内容是“拙者之为政”,其目的是“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它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观,造景设计应用了了我国古典造园理论中的处理手法,如借景、隔景、分景、等组织安排,形成了虚实相见、小中见大、和谐对称又整体统一的观景效果,它们既科学合理,又别具风格,既布局奇巧,又充满诗情画意,从而形成了所谓的“立体的画,流动的诗”这一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令游人流连其中,美不胜收且乐趣无穷。

五、结 论

苏州园林的造景设计充分总结吸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理念手法来进行造景设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特点,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创造出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环境,也反映了古代造园师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城市山林”的居住生活空间,既提供了实用的居住环境,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集材料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的艺术作品,这也奠定了苏州园林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学习探讨苏州园林的造景手法和文化内涵就显得尤为有价值,学习研究苏州园林的造景设计,不仅能使我们解了古典园林文化的内涵,感受其独有的景观特点,也为我们现代造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

[2] 衣学领,周苏宁.沈亮等著.苏州园林魅力十谈[M].上海:三联书店,2010.

[3]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陈芬芳.江南私家园林空间量化分析[D].天津大学,2012.

苏州园林论文第7篇

国内别墅的发展从模仿国外晋级到了独立创新,现在,到处流行着回归中国本土居住形式的思潮,许多别墅开发商和建筑师都开始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苏州园林和四合院,一南一北,都是代表东方文明的建筑艺术典范。

最中国的私家园林——苏州园林

提到苏州园林,大概颇有一些人对它的了解来自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叶圣陶写《苏州园林》是在1979年,当时的情况是他被邀请为风光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苏州园林》图册作序,由于圣翁自小生长在苏州,于是在序文中深情道出苏州园林的魅力。

苏州园林在当下扮演的角色是苏州必看的游览胜地,但最初建造的时候,它是作为私家园林出现的。谈到园林,这里略微解释一下中国园林的种类,除了私家园之外,能够冠以“园林”概念、归为同一门类的还有“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但苏州园林以其经典的造园艺术成为中国园林建造的典范。

最早的苏州园林建在东晋时期,之后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代,并且在每个时期都具有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明清时期是苏州封建经济文化的鼎盛阶段,造园活动和造园艺术也达到了最为繁盛和成熟的阶段,据说在造园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高达280余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已经远远不止“苏州的园林”,而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统称 。将历史翻到今天,保存尚好的苏州园林仍有六十九处之多。

苏州园林的英文名称为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在1997年和2001年,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以及沧浪亭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希望东方馆中能有一处表现中国园林的景观。他们专程派人来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我国的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推荐了中国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沉香从古延续到今,并且香气四溢的弥漫到世界各地。就在刚刚过去的2004中国文化年闭幕之际,巴黎西南郊78省的圣雷米·奥诺雷市(ST REMY LHONORE)落成的法国第一个苏州式园林。

若谈苏州园林之“VILLA”观,它是中国的造园林典范。提到园林,我们头脑中的假山、水塘、小湖、园艺、木艺及花鸟鱼虫便如符号般呈现,这些都是苏州园林建造方式波及到中式园林的影响。若谈苏州园林之“世界”观,那么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没有哪些园林比苏州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最堂皇的中国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是“京味”的代表,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之于山西。比较有趣的是,四合院虽以民居的面孔出现,但在漫长历史中,这种建筑形式被广泛运用在宫殿、官衙、道观、寺庙乃至陵寝当中。只有四合院的建筑布局,才是中国人普遍认同并已根深蒂固的住宅形式,而四合院的建筑规制所体现出的礼教意味和风水学考究,也折射出中华文明的严肃和厚重。

声名远播的门头沟区爨底下村,最初是以拥有明清年代的大小四合院70余套被摄影师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京的四合院是缩小的北京城,北京城是放大的四合院,外观都是长方形,都强调轴线对称,同样,皇城、宫城也可以看作是放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虽为北京独有,但在全国各地的院落式住宅都有四合院的影子,只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有所改变,并且又具有了新的名称,例如到了江南被称为“四水归堂”,到了西南叫做“一颗印”。

自元世祖忽必烈在北京建都起,都城建设开始了。元代的北京城称之为大都,建造之初,经过了认真的规划,四合院与宫殿、衙署、街区、胡同同时出现。有马可·波罗的描述为据:“街道甚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在明清时期,北京城的四合院约占民居的一半,“四合院”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成为今天我们见到的四合院,特别是在城内的东北、西北一带,集中了标准最高、数量最多的四合院。

元代的北京城称之为大都,建造之初,经过了认真的规划,四合院与宫殿、衙署、街区胡同同时出现。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四合院具备的礼教和风水学意义。进入明代,封建统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在民居的格局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反映。封建宗法制度以“礼”为核心,尊崇的是“尊卑有序,内外有别”,这在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四合院的建造对风水极为讲究,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跟风水有关的居住意识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居住状态。四合院的择地、定位及确定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进行。除去风水学之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所以,如果步入一个原汁原味的四合院,便犹如步入了一所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苏州园林和四合院重新登台

继北京的观唐、香山甲第之后,相信具有中式园林和住宅特点的别墅还会出现,更有别墅开发商已经先迈一步将项目开发成原汁原味的“中国别墅”四合院。有这样的产品出现,意味着存在这样的需求。一部分社会精英对中国传统的居住形式的认同,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认同,无论是住外国别墅、苏州园林还是四合院,都是享受,但中产对后两者的认可具备了自我认可的意义,在这个领域,中华文明受到了尊重和传承。

住房子之外住文化

苏州园林与道家哲学

建造苏州园林的起由是历代富商巨贾、退休官僚为回 避官 场倾 轧和尘 世喧嚣在苏州定居,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居住理想。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些养老或经商的达官贵族给苏州带来以“享乐”为背景的消费观念。苏州园林是“文人写意式山水园林”,寻求返朴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渗透着道 家的哲学意味。

四合院与宗法礼教

四合院是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的住宅。四合院这种布局,适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它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宿,营造出一种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四合院同样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东南西北四面房屋的围合,适合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社会的等级、次序、性别、身份也都在四合院中都能够得到体现。这样的布局方式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呈现明显的区别,比如位置最显赫正房供家庭中最年长的老人居住,卧室在堂屋两则,东侧为尊,西侧为卑,东西厢房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仆人则居下层。除此之外,四合院的规制虽然基本相同,但规模、样式以及装饰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例如大门就会因等级区别而分为不同的形式,在清代,四合院被明确的分为了亲王、公侯、品官和百姓四个等级,面积的大小也因地位尊卑而不同。这些体现的都是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的居住分类,北京作为都城,特有的政治地位也决定了宗法制度必然发展到高度完善和严密的程度。

绝无对称和严格对称 诗画化境的苏州园林

任何建筑都需要立意,然后才能有图纸。苏州园林的立意除了与喧闹的城市隔开享受幽静和闲适,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一个浓缩的自然环境,“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 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意境。达到这样的效果似乎需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中国传统的诗和画为苏州园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在造园时,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和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变换无穷、设计百出的安排,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才达到了在园林中游赏,即像在品诗,又像在赏画的效果,使苏州园林各具有不同的景色而绝无雷同。在久远的年代,苏州园林能使是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各自体味到不同的诗情画意和生活哲理,而对现代人来说,苏州园林就是一幅具有中国韵味的立体山水画,身临其中不仅体味到闲情逸趣,还可以在不经意间打通国人深层的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也是为什么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人有必要亲临苏州园林的原因。

规制严格的四合院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显而易见“四”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围合形成 “口”字形,纵观北京,就是大大小小的“口”字形建筑集群。四合院的规模大小不一,最简单的就是由四面房屋围合的一个庭院,称为一进四合院。如果围合成两个庭院,就是两进四合院,以此类推,最大的有八九进。除中路主院外,有的四合院两侧还有东西跨院,或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四合院经过长期传承,不论形式还是结构、材料、施工方法,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首先是大门,它是旧时房屋主人地位的表征,王府大门是最高形式。进大门后的便是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为宾客居住、书塾、男仆人居住或杂间,自此向前经过二道门才进到正院。二道门是四合院中装饰得最华丽的一道门,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四合院的正院通常都有一些园艺作布置,北房南向是正房,开间进深都较大,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正房、厢房和垂花门用廊连接起来,围绕成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过了正房向后是后院,这是另外一层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多为女佣人居住,或为库房、杂间。

影壁和垂花门是北京四合院特别讲究的细节。影壁是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可以将大门内外遮挡开来,又能美化大门的出人口,叠砌考究、雕饰精美影壁也是一种讲究。垂花门是四合院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起屏障作用,保证内宅的隐蔽性,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垂花门之内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便随意出入。垂花门的建筑占天不占地是很重要的特色,是装饰性极强的建筑,各个突出的雕饰部位几乎都有十分讲究的装饰,能够表现出宅主的财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养的高低,甚至宅主的爱好和性格。

四合院是封闭的内院式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地感,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居室是人类与自然的隔离界线,西方建筑就以此为根本风格,而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仅仅是相对的,它绝不将自己完全独立于环境之外而孤立存在,尤其是在中国这么一个“人情社会”里,它是将家庭院落、街坊邻里、社区地域综合在一起的居住形态,特别有助于形成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TIPS:引经据典 苏州园林代表作

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它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包括退思园、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艺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园主王献臣取晋代潘岳《赋闲赋》中“筑室种树,灌园粥蔬,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而命名。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名园,为宋代诗人苏子美所筑。狮子林在苏州城东北娄门内园林路,是元代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它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巧妙著称,很多石峰形象狮子,因而得名。由于它原是寺之后花园,所以假山便是佛的象征,与一般的假山不能相提并论。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佛的法力无边。

苏州园林论文第8篇

关键词: 《苏州园林》教学 双向联系 通感联想 情境激创

所谓“双向联系,通感联想,情境激创”是指教学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互补,巧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而统合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苏州园林》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的历史名迹、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探讨,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知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了解中国园林艺术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造园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一、理论依据

1.认知的直观性

在直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演绎中,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按照控制论的心理原理,人的行为是可以认识的运动形式,其既包括外显行为,又包括思维和符号等内隐行为。在给定的情境中,人们根据环境的反馈改进他们的行为。用了情境教学法,它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亲切可感、身临其境,在情境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学习。

2.操作的可行性

操作往往与具体的认识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相互影响、交流可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在采用情境教学法的同时可综合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3.情感的可行性

在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使其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创造的主人,自然而然地使情感得以渲染、升华,达到认知、操作、情感的同步提高。

二、课程结构

1.生活—导入课题—通感联想,激情引趣—初入情境

由生活实际进入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凭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以一种或多种感官引发另一种或多种感官的迁移,使各种感觉相通、相综合而衍生出对事物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在《苏州园林》中请学生通过一段电视《新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片段感受私家园林的气氛,联想到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私家花园是一个怎样的园子,感受书中的主人公在这个私家园林中的生活,聚客会友、读书作画。接着在苏州评弹的悠扬乐曲中播放苏州园林的优美图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进入苏州园林中,与此同时请学生初步进入角色。

2.讲授新课

(1)分段教学,激感。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尝试法、发现法、留空法、谈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分阶段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最熟悉的亭台楼榭进入苏州园林,拙政园,荷花池边,柳树轻浮,使学生身临其境。再到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到历史名迹中的人文景观,与文徵明的渊源。最后让学生体会到园林的造园因素,它们构成了诗情画意的园林,体会到艺术从生活中来,以及这些造园因素中的艺术人文内涵,认识苏州园林是文人园林的实质。其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成为学习的主体。

(2)联系旧知,培养自学 。

学生对于苏州园林中的这些文化遗产、人文景观是有模糊概念的,只是知其一不一定知其二,请他们联系以往所学的各种知识,初步尝试,互学互教,促进他们自学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主—升华情境—提高审美

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激情被唤起、提高,他们发现其实熟悉的苏州林园中有许多新的东西等待他们发现,有许多景观他们游览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许多典故文化知识是他们不知道的,有许多美景他们当时没有体会到的。此时,请他以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演绎情境、发现园林中的人文艺术,发现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线、面结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从学生角度入手促进审美能力提高、情境升华。

4.课堂小结—学以致用—发散思维

生活、江南文化、人文艺术是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的,与之相结合的苏州园林是中国文人艺术的精华,将自然与人工创造的山水花木、建筑等融于一体的中国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本环节不仅要对本课所学内容予以小结(形式可由学生小结、教师复述等),还要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使情境发散到生活中去运用。

三、教学策略

1.双向联系、互补的策略

教学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位艺术大师曾说:“艺术源自于生活”,正如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一样,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生有更多的素材,将它们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可开拓学生思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更有助于美化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苏州园林》的教学正是如此,在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让他们感知、发现、了解园林中山水、建筑、陈设、植物、桥、建筑小品等造园因素中的生活艺术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

2.情境激发、渗透的策略

情境即情景,是指一定场合的景象、境地。在特定的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的情境中,如本课的地点——苏州园林,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游戏情境、音乐情境、故事情境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加上分段教学、联系旧知识,循序渐进、逐步渗透,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具体感知,增强学习效果。

3.感官调动、交互的策略

学生进入情境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得到充分调动,并互相沟通,产生共鸣而激发创作意识。感官的调动不是机械的驱动,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发展的活动,它为情境的推进、知识技能的传授、情感的激发提供有效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觉交融,身心愉悦。

四、教案应用

课题:苏州园林。

类别:美术。

课时:2课时 (本教时为第一教时)。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2)技能目标:在对园林艺术造型要素的分析与研究中,让学生体会环境与人的关系,认识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对园林——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艺术,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创造目标:通过对园林艺术特点的学习,学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参观旅游中分析并掌握园林的各种要素。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的造园要素。

教学难点:中国园林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造园艺术中的“诗情画意”的最高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楼梦》大观园的影视资料,描绘苏州园林的图片,关于苏州园林内的历史名迹、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的资料,苏州评弹的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片段。提问:这是哪部名著,他们生活的地方叫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伴随着苏州评弹悠扬的乐曲切入苏州园林的画面。学生感受熟悉的苏州园林是如此的动人。(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大家应该更熟悉?(师生共同探,进入课堂的主题)

教师揭晓今天的游览地点——拙政园(学生很熟悉的地方,可以快速进入角色)

2.讲授新课

(1)苏州园林有“名园之冠”的美称,是现存私家园林的代表。(图片映示进一步进入情境)

(2)园林的起因:①提问式进入。(让学生从几个方面思索私家园林多集中于江南的原因,使他们自主联系旧知。)师生共同探讨,地理气候因素,交通航运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联系已知的地理历史知识,是讨论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串联的作用。)。②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每一组派一名学生向我们介绍一个园林(简单介绍,参与其中,教师穿插影像资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的各种感官和情感。)。

(3)园林元素总述。提问:为什么古人要在咫尺之地凿池堆山,创造出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移步换景的效果吗?学生讨论。 教师切入拙政园的画面(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旧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小结:①中国的造园艺术深受儒、道家影响。②万物静观皆自得,要想保持清静无忧的最佳心态就要让心灵融合于自然之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③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4)园林元素分述。在园林中凡是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各种风物、环境皆可为“景”,构成园林主要物质就是造园要素。山水、建筑、陈设、植物、桥、建筑小品(在分述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边映示园林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学生从拙政园的情境中体会出园林的主要元素,感受园林的诗情画意。)。

(5)园林中的人文内涵。(映示图片,进入人文情境)师生共同回想园林元素中的人文内涵(激境)。学生举例,如:园林中的漏窗以“琴、棋、书、画”作为花窗的装饰,与中国古代文人的关系。教师讲解许多文人参与设计和造园,古典园林中的绘画、诗歌、文学在园林景致、匾额楹联、陈设布局中的体现(把学生的情绪推向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殿堂,体味园林的人文精神内涵。)。

(6)历史名迹:文徵明与拙政园,简单讲解文徵明与拙政园的渊源(园林与文人画家渊源的现实例子。)。

3.总结收获

生活、美和人文精神是千姿百态、富于变化的。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处处都是诗情画意,看你有没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将情境延伸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体味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普通初中课程方案(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师教学用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苏州园林论文第9篇

关键词:苏州私家园林;水景;技法;原则;现代材料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70-01

富足的生活促进了苏州传统园林的发展,苏州园林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后期的吴王园囿,著名的如梧桐园、姑苏台等。东晋时的辟疆园有“吴中第一私园”之称,自此苏州的园林建造逐渐兴起,唐代的孙园、陆龟蒙园,五代吴越时的南园,宋代的沧浪亭、乐圃,元代的狮子林等皆为当时名园。随着苏州城2500多年的发展,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趋于成熟,达到巅峰,数量众多,最多时达270多处,有“城里半园亭”的说法,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大都是明清时期的苏州私家园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园林之一,与我国北方皇家园林平分秋色。

一、苏州私家园林水景的设计原则

从创作来看,园林与绘画在立意构思、意匠创新方面有相通之处,就如中国山水画中对水的重视一样,园林中没有水就如无水的鱼,毫无生命力。苏州园林是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师法自然是造园家们不解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文徵明《王氏拙政园记》中说:拙政园“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这说明拙政园是利用原有洼地建造起来的,它按原有地貌,取宽阔的水面,临水修建主要建筑,并加强水面与山石花木相互掩映,从而建构江南水乡的自然山水景色。

而前人对待人工开挖的水体时,早也明白一汪死水形式美感比不上蜿蜒流动的活水源头,而且又易藻化腐败,所以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中就提出理水的四个要点,1、要把园林的水体与外界的水连接起来,提出开暗沟通院外活水。《园冶》说:“架屋随基,浚水坚之石麓。”提出园林水池要注意疏通水源。2、建筑物立基时要“先究源头”这样才方便观赏水景。就是说,要靠近水面来建造堂榭。3、要结合水流构筑假山,营造山环水抱的美景。因为有水的衬托,园中的假山、小桥和植物就会更显生机。如苏州拙政园(如图1)中心有一个大池塘,满植荷花,是园中的主要景色。而临池边的一舫形香洲可贴水近观。不同的建筑景观提供了观赏水景的不同视点,使人们对同一水景产生不同美感,而这些建筑景观也成为园林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4、在池中种水生植物如荷花等来净化水体。

二、苏州私家园林水景的材料

苏州园林总是通过远近虚实、高低明暗体现建筑小品、植物与水池间的互动,技法上也是遵循道法自然、因地制宜。水在造园中又以多种样式存在,有涧、曲水、瀑布、湖等,伴着假山,涧能体现水的深远,曲水能增加天然的情趣,瀑布能带来磅礴的力量感,而湖能带给人祥和与宁静。苏州园林的水池,其往往是太湖石或黄石驳岸,做的曲曲折折。占地只有0.54公顷的网师园开挖了400平方米左右接近方形的水池,水池由建筑、小品、院墙、假山、堤岸及树木花草围合而成,它实际上是一个人工形成的以水池为中心的小型水陆复合生态系统。拙政园的中部约有3/5为水面,这样大比例的水面只要不故意向水池中排放污水,可以通过池中种的水生植物荷花等来净化水体来实现生态平衡。

三、园林水景的现代化

园林水景在当下已有更丰富的阐释,室内外界限越来越模糊,在公共场所如小区、公园、广场,呈现大量形状各异,手法雷同的水景,大都是水泥砖块的驳岸,利用最新电子技术控制的喷泉效果,也有看似遵循老法,但竭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园林水景。不难发现,以简洁的现代手法,大都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强调体量来展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水的解读。各种探索也在尝试,以水泥混凝土为代表的现代材料制作模块,对水体与生态环境的循环保护差。现代园林水景使我们的设计思维大大跳出私家园林自然山水的框架,人类的情感需求也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