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海外语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9 09:25:20

海外语文论文

海外语文论文第1篇

美国到目前还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学校教学工作所遵循的大纲都是由各州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制订的。(本文从略)

二、层级分明的英国大纲

1988年,英国国务秘书在当时读、写、算基本能力教育的广泛争论的基础上,按合法程序建立了英语工作小组,指定该小组将国家英语课程中对5—16岁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内容作一介绍,该报告提出的各种要求都是法定的。英国还根据学生的差异,在制定语文教学大纲时,将听说、阅读与写作三部分内容分别分为八个层级与一个“超常表现”。请看听说达标层级的部分内容。

一级:学生谈论直接感兴趣的事情,听别人讲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他们向别人表达简单的意思,讲话别人能听得到,并开始在表现观点或讲内容的时候增加一些细节。

二级:学生在听说时表现出自信,尤其在感兴趣的话题上,有时他们意识到听话人需要他人们增加相关的细节,在解释自己的想法时,讲话清晰,用词越来越多。他们通常认真听别人讲话,并做出越来越好的回答,他们开始意识到在一些场合正规的词语和语调的作用。

(三级到七级从略)

八级: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有目地地保持并发展他们的谈话,他们组织语言,表达清晰,使用恰当的词汇、正确的语调和强调,在讨论中他们发言多,表现出他们在认真地听,并十分清楚讨论的进展,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自信地使用标准英语,根据需要调整语言的使用。

超常表现:学生在各种情境下正确地选择使用语言的结构和风格,根据不同的目的自信地改变词汇和短语。他们主动展开讨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发言使讨论持续下去,在讨论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专心听别人说,并能理解不同的和复杂的讲话内容。他们在各种场合和不同目的下都能够自信和流利地使用标准英语。

三、阶段明晰的法国大纲

法国教育部在1996年修订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制定了初中四年(六、五、四、三年级)语言教学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学。大纲主要由适应阶段、核心阶段、分流阶段组成。适应阶段:巩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步向中学教育过渡;该阶段为六年级(初一年级)。核心阶段: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组织不同的培育模式;该阶段为五年级、四年级(初二、初三年级)。分流阶段: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走向普通教育、中等技校或职业高中;该阶段为三年级(初四年级)。法国在1998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二年级与二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年级(高二年级)确定了“中学会考指导”与10门“毕业系列”的学科及其具体要求。

四、要求全面的日本大纲

日本的语文教学大纲是由其文部省统一制定的,是全国编写语言教材和进行语言教学的依据。初中有“中学国文”科教学大纲,高中有必修课“国语1”、准必修课“国语2”、选修课“国语表达”、“现代文”、“现代语”、“古典1”、“古典2”、“咸肉讲读”8科教学大纲。这些大纲所表现的要求比较全面;既重视现代语文的学习,也重视古典语文的学习;既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也重视读写听说语文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又强调锤炼学生的语感,还强调丰富学生对现代人类、社会、自然的认识;既要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生活及人生意义,又要培养学生刚毅的生存意志。

海外语文论文第2篇

旅游外语是为适应旅游学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发展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开设的旅游专业外语,是培养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必修课程。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的有关内容,在传播文化、保护文化、融合文化、消除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一、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意识

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进入旅游外语课堂,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学习语言,而是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学到了使用这一语言的文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言及文化,并能改善知识结构,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旅游英语》第一册LESSONFIVE的REVISION中,Porter有一段话“Thisisthesecondfloor.Hereisyourroom,Mr.andMrs.Morri-son.Yourroomis223.Thesingleroomisoverthere.”[1]讲到这里,教师就要结合文中出现的房间号码,给学生讲解不同民族对数字有不同的看法。如中国人喜欢选择在带有“3”、“6”、“8”数字的日子旅游,也喜欢带这些数字的楼层和房间;西方人则忌讳“13”,旅游时常常回避这个数字,也不会住饭店的“13”层和13号房间。再如数字“4”在中国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常说“四季发财”;“四季如春”。可是日本人却不喜欢这个数字,其原因是在日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同,所以,日本医院一般没有4号床位、4号房间、4号楼,电影院也没有4排4号,饭店里很少见到以“4”结尾的房间号码。如,中国自古就喜欢数字“9”,如“九州”、“九九归一”等;在日语中“9”因与“苦”的谐音而遭日本人忌讳。由这么一个枯燥的数字和没有多大意义的房间号码,教师却能引发出丰富的中外文化差异知识,这比起单纯教学生如何读数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就掌握了数字在不同民族中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会出现由数字而引发的“文化冲突”。再比如,我们在讲到“dog”一词时,虽然“dog”与中文的“狗”在语言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异,但从其价值取向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汉语表达中,与狗相关的词语绝大部分带有贬意,例如“狗仗人势”、“落水狗”、“走狗”、“丧家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然而,在西方人眼里,“dog”却令人好生爱意。在他们看来,“dog”是忠实的象征,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以狗来喻人是褒义的。如“luckydog”意为“幸运儿”,人疲惫时可用“dogtired”来形容,“Loveme,lovemydog”是“爱屋及乌”的意思。因此,如果把“dog”一词与汉语中的“狗”联系起来,可能曲解原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中外文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语料”,促使他们时刻留心吸取和积累有关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资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展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问答等活动,使学生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本人曾作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喜欢教师在旅游外语教学中讲解中外文化的有关内容;85%以上的学生表示,通过文化差异的讲解,能牢固记住所学的语言知识点,9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有必要讲授中外文化差异的有关知识。

二、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的内容,能有效培养谙熟中外文化知识的旅游

外语人才,提升涉外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的有关内容,对于我们培养涉外旅游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藉此培养出来的旅游外语人才,就会有意识地抛弃“中文思维+外文形式”,在涉外旅游活动中,知道如何尊重外宾的文化传统,知道如何与外宾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深入了解了中外文化差异,我们在涉外旅游活动中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接待前来旅游的外国旅客时,就不会犯文化错误。如果我们说:“Youmusthavebeentirednow.”(你一定很累了。)“Youhavehadahardtime.”(你累坏了。)“Youhavehadatir-ingjourney.”(你这一路辛苦了。)这好象是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结果恰恰相反,对方会觉得受到了伤害,因为他觉得在你眼里他好像是“弱不禁风”似的。所以我们应该说:“Howwasthetrip?Didyouhaveapleasanttrip?”(这次旅行如何?一路愉快吗?)“Welcome!Ihavebeenexpectingyou.”(欢迎!我一直在盼望你的到来。)“Iamgladtoworkwithyou.”(能和你一起工作非常高兴。)“Ihopethatwewillhaveapleasanttriptogether.”(希望一路愉快。)有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我们在涉外旅游活动中,就能够对外宾加以引导。比如,被中国人喻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在汉语中有很丰富的内涵,象征着高尚人格,的著名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就是一个例子,以“岁寒三友”为题材的文化作品在中国也十分受欢迎。当我们在旅游中看到千奇百怪的松树时,就会联想到松树的高贵品质,进而联想到人的毅力等。而一个外国客人可能就很难有这些联想。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外宾与我们有共同的情感体验,就需要在介绍时加入“松”在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意义,从而激发外宾与我们的共鸣。有了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做好涉外旅游工作。如,当我们带着外宾走进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就可译为“TheParkofSweetOsmanthusisnotedforitsprofusionofosmanthustrees.Flowersfromthesetreesindifferentcolorsareinfullbloomwhichpervadethewholegardenwiththefragranceoftheirblossoms.”这样的译文,打破了原文的句子排列,改写原文华丽的词藻和细节描写,整体概括,简洁明白[2]。又如,浙江兰溪有个济公纪念馆,里面写有:“济公劫富济贫,深受穷困人民爱戴。”我们给外宾介绍时,可译为“Jigong,RobinHoodinChina,robbedtherichandhelpedthepoor.”在这里,我们把济公比喻为英语民族的人都很熟悉的罗宾汉,他们听起来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还倍感亲切[3]。

三、在旅游外语教学中,把中外文化差异知识介绍给学生,有效地提高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繁荣中外文化的交往。

交融旅游业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事业,旅游外语教学就是直接为涉外旅游业服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外文化差异的知识会常常在课堂上、课文中有所反映。我们在旅游外语教学中,介绍语言的文化背景,介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就会使学生加深印象,使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时候想起文化知识,这种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的办法,比起我们为学文化而学文化、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效果要好得多。比如,我们在讲到《饭店服务英语》餐饮部分中的TAKINGORDERS的时候,会提问学生诸如:“Be-foretakingordersforguestswhatdoyouusuallyof-fer?”“Howdoyouaskthegueststoorderanaperi-tif/starters/maincourse?”“Iftheguestorderssteak,howdoyouaskhimhowheprefershissteakcooked?Andhowdoyourecommendspecialdishesofyourrestauranttotheguest?”的问题,我们就会结合相关的问题,给学生讲解中外饮食文化,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自然而然地把中外的饮食文化介绍给学生,也使学生对中外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真正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给客人推荐什么,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往。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能使人们对中外语言的差异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中外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更为敏感和关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学到该语言所属的文化,最终能真正融会贯通地理解和使用该语言。其实,旅游外语教学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旅游外语这一工具,实际上是一个既学习这门语言又学习该语言文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完满了,我们就能有效地提高旅游外语专业人才的文化素养,促进中外文化的交往、交融。

海外语文论文第3篇

关键词:目的论;旅游外宣口号;翻译;问题

旅游业是21 世纪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作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能最广泛、最深入地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产业。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播中国文化,近年来中国很多省市都竞相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外宣广告。同时,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也逐渐成为非文学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国内针对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宣翻译的一般原则及策略,以及旅游翻译中的标语、公示语翻译策略、网页文本的翻译等方面[1][2],对旅游外宣资料的标语口号型文本――旅游形象口号或城市名片的翻译研究不多,并且主要接受从美学、修辞学、语用学角度讨论其翻译原则和方法[3],未能有效地凸显旅游形象口号的预期功能和宣传目的,更缺乏对相关旅游口号翻译存在的问题的针对性研究。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2010年1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旅游岛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正式步入正轨。自此,为在2020年前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海南省进一步致力于其自然及人文景观的建设与宣传。但目前海南的对外广告旅游宣传在总体上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国际发展空间。本文拟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方法。

一、功能目的论对旅游外宣口号翻译的指导意义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以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及克里斯汀娜・诺德为代表,重点研究原文本和译文本的功能、翻译行为及其目的、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及翻译的普遍原则与特殊原则。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保持等值”[4],同时提出以文本目的(Skopos)作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这就是有名的“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包含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是所有翻译行为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译文预期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连贯原则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译语文化以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原则指原文与译文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即通常所说的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决定。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即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二者又同时从属于目的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从文本的功能出发,以译文是否达到预期交际目的为中心,认为译者应根据译文文本的功能目的选取特定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对于实用文本尤其是广告文体的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旅游外宣口号从根本上说就是在极为有限的广告时空中,用节奏鲜明、简洁凝练的语言将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中定位准确的旅游精髓表达出来。因此,旅游外宣口号翻译首先要使译文文本具有旅游促销、构建旅游形象、凸显特色资源卖点的功能,即以目的原则为首要原则。根据外宣口号要达到的交际目的,选取合适的翻译手段或策略而实现其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针对目前外宣英译中存在的“以我为准”还是“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翻译策略之争,袁晓宁教授提出外宣英译应实现这两种策略的“二元共存”,即语言表达层面的翻译应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而文化层面的翻译应采用“以我为准”的策略[5]。对于旅游外宣口号的翻译而言,应根据外宣口号本身的功能目的,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对于大多数以特色旅游资源为信息主体的旅游外宣口号,应采用“以目的语为依归”的策略,即用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易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的广告标语口号翻译,从而更好地实现旅游外宣口号凸显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资源的交际目的。而对于部分以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主体、且这些特色文化不易为外国读者所熟悉的旅游口号,应采用“以我为准”与“以目的语为依归”的有机结合,即尽可能使用译入语读者容易理解接受的译入语阐释中国的特色文化,从而实现这些口号宣传中国文化的特定目的。

二、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翻译存在的问题

旅游外宣口号就是旅游目的地一张最美的名片,不仅要能集中凸显目的地的自然风貌、人文内涵,更要能充分体现该地区的文化精髓和地域优势,从美学角度而言,其创作必须符合接受美学中受众的期待视野,做到文字简练,韵味传神,朗朗上口,从而方便传播,具备广告口号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因而,旅游口号的翻译也必须在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可接受程度的范围内具备这些特点。下文将根据功能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和旅游外宣口号的特点针对海南省当前使用的主要外宣口号的英译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分析。

(一)违背目的原则的过译或不当翻译

海南的很多宣传口号,包括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宣传标语、建设大特区的宣传语、宣传绿色农业的宣传语、宣传政府政策的标语口号等都是针对国内甚至是岛内读者而设计的,旨在调动岛内居民共同建设大特区及国际旅游岛,创造和谐海南的热情,这些标语口号往往在外国读者眼中并没有实际意义,也就没有对外宣传的必要,或者说外宣并不是其主要目的。根据功能翻译论的目的原则,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标语口号“内外有别”,采用改译、变译甚至不译的策略,弱化这些口号在原语读者中的宣传功能,强化其在目标文本中的号召功能与目的。这些口号主要有:

1.大量庆祝建省办特区、政策宣传、发展建设海南甚至部分旅游景区的口号

(1)讲文明、树新风,构建和谐海南!

Stress culture, establish new trends, and build a harmonious Hainan!

(2)一心一意谋发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Development is our top priority! We are willing to and capable of achieving it!

(3)热爱海南,建设海南!

Love Hainan, build Hainan!

2.宣传海南绿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标语

(1)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

Build 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 an ecological economy, and cultivate an ecological culture!

(2)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文明!

Prioritiz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build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3)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d, ecological villages and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3.凸显海南建设发展前景的宣传口号

(1)把海南建设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Build Hainan into a green, open, prosperous, cultured, and harmonious island!

(2)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ainan Province throug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pening up, industrial progress, and steadfast dependability!

这些标语口号大都是对当地居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或重在鼓励当地居民共同努力建设海南,因此对于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知之甚少的普通外国读者根本就不存在向其宣传的目的,若简单直译或加以阐释翻译为英文都不仅不能扩大宣传,还让译入语读者读来不知所云(如“stress culture, establish new trends”“cultured … villages”“steadfast dependability”),甚至会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反感(如“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因此部分标语口号可以不译。但口号中带有宣传海南当地政府的建设愿景及凸显海南建设发展前景的标语,为了扩大对外宣传,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海南的进一步发展构想,可将相似主题的口号编译为统一的标语,或将凸显建设发展前景的宣传口号提炼出最重要的展示给外国读者的海南目标翻译成英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二)违背目的原则的忠实性翻译

大多数对国际旅游岛旅游形象定位的宣传口号旨在通过广泛地宣传和推广海南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海南旅游目的地特色形象,通过加深旅游者对海南的了解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有效地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经济及文化交流。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读者对于旅游宣传的文化认同及心理期待不一致,如汉语读者重抽象感念、英语读者重具体景物等,很多宣传口号容易为汉语读者所接受,但若在遵循忠实原则(语际连贯,即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翻译成英文,往往无法让英语读者深刻体会这些旅游形象口号所宣传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达不到旅游外宣的真正目的,这种译文往往会因为简单地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而违背了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如:

(1)踏云寻梦,相约海南

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in Hainan.

(2)天南地北,海南最美

East or west, Hainan is the best.

(3)在世界行走,为海南停留

Make Hainan your stop of journey.

(4)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

To keep fit, come often to Hainan.

(5)美丽海南邀请您

Beautiful Hainan invites you.

(6)撒温情花雨, 添人间欢乐(南山)

To serve people tenderly, to make customers happy and satisfied.

以上宣传口号的中文原文本身就没有很好地凸显海南特色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汉语写作美学本身相对比较重抽象、重感受,这些口号还是能为汉语读者所接受的,但英汉两种语言读者的心理期待不一致,英语读者更重物象、重具体,因而翻译时若只将汉语口号的抽象感受忠实地翻译成英文,即使这样的英语口号简短有力,符合英语旅游宣传口号的特征,还是无法从心理感受上征服英语读者,也无法让英语读者充分了解海南的特色旅游资源,从而做出到此一游的决定。如“踏云寻梦,相约海南”在汉语中很有云游仙境的意境美,而英文翻译“make your dreams come true in Hainan”就成了很直白的语言,不仅失去了原文的意境美,更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天南海北,海南最美”,译为“West or east, Hainan is the best”,虽然通过仿照英语中的谚语而充分考虑到外国游客的认知文化语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海南美景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样的译文不免落入俗套,而且未能准确再现海南的旅游优势,缺乏对游客旅游心理需求的认同,甚至有自恋、自夸的旅游促销之嫌。相似的宣传口号还有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的“撒温情花雨, 添人间欢乐”,其汉语原文虽让人读来有点不明就里,但韵律平仄无懈可击[6],而英文翻译就俨然成了对内(甚至是旅游区工作人员)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语。因此,旅游宣传口号的翻译必要时应跳出简单的忠实性原则,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需求及旅游外宣口号的目的,根据外宣的目的将抽象化的汉语口号具体化。

(三)违背连贯原则的忠实性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语际连贯从属于语内连贯,即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二者又同时从属于目的原则。也就是说,忠实于原文的译文还应该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能让译文读者所理解,并在译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对英译的旅游外宣口号而言,即不仅译文文本要通顺,实现两种语言间语言层面的语际连贯,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更重要的还要符合英语广告标语口号的语言表达习惯,具备英语标语口号的简洁凝练及音韵美感,只有这样的译文才达到了两种语言间的真正的语际连贯,才能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从而实现旅游外宣口号的目的。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外宣口号的翻译为例:

(1)放飞心灵海南游,自然绿色原生态

Travel in Hainan, you can set your heart free and enjoy the natural green.

(2)海如诗,岛如画,海南秀天下

Hainan is where you can find the finest scenery under heaven.

(3)海南:中国四季花园,世界度假胜地

Hainan: all-year-round garden of China, and holiday resort for the world.

(4)海南岛,我心中的绿岛。――中国新闻网

Hainan Island is a green island in my mind.―China News Net

(5)“海之蓝”“岛之绿”“情之红”

The blue of the sea, the green of the island, the red of passion.

(6)美丽三亚、浪漫天涯

Forever Tropical Paradise―Sanya

上述译例从语言层面上都是对汉语旅游口号的忠实性翻译,但第二条到第四条,虽然较多地考虑了旅游广告的写实性,却明显不符合英语广告口号简洁凝练、极富音韵美的特点,缺乏旅游广告应有的社会性、吸引性、整体性和独特性特点,显得累赘、冗长而沉重。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译文让人有点不知所云,这对于对中国海南的特色旅游资源知之甚少的普通外国读者而言显然无法达到旅游口号宣传的即时效应。第六条的译文虽然很有广告口号语言的特征,将目的地名称“Sanya”后置,难免从节奏上前重后轻,偏离语言风格时尚,不妨前置,既符合英语中心语前置的习惯,读来也朗朗上口。

当然目前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的翻译中也不乏比较成功的例子,如“阳光海南,度假天堂”(Sunny Hainan, holiday paradise或All the sun, all the fun)、“美丽三亚,浪漫天涯”(Beautiful Sanya, romantic Tianya)、“绿色海南,人间天堂!”(Green Hainan―Paradise on Earth!)等,这些口号的英译不仅准确提炼出了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地理资源特色(阳光、绿色、度假、浪漫),也符合英语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但仅有这几例成功的宣传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这些旅游资源对于英文读者而言难免将其与其他旅游资源如美国的夏威夷、佛罗里达等旅游目的地同质化,难以调动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发挥鼓动作用,而对于当前日益风行的会议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缺乏体现差别市场形象定位的广告语,造成海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浪费与损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李德超,王克非.标语翻译的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以上海世博会标语的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2010,(1).

[2]熊力游,刘和林.旅游网页文本的编译策略[J].中国翻译,2011,(6):63―67.

[3][5]陈小蔚.外宣标语口号译文建构的语用修辞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94―99.

海外语文论文第4篇

本文依循话语研究的进路,通过观察、记录及采访有孩子或亲属在国外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在某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探讨了海外华人在中国被谈论的三种不同方式,发现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是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建构,是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所导致的象征性产物,并证明了社会作用和人际关系有助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改变。

话语和身份认同

话语分析假定身份认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起来的。话语和身份认同至少以三种方式联系起来(不可否认肯定还有其他方式)。话语建构身份认同的第一种方式是通过人们在口语和文字中共享的话语结构来进行建构。例如,奥巴尔和孔莱(1991)发现在美国的审判中,诉讼当事人和法律职业性的区别性社会角色/身份是通过他们区别性的话语结构来扮演的。没有经验的法律诉讼人倾向于归纳地表达,而法律专业人员则趋向于演绎地表达。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独特的谈话规则来建构。许多交谈民族志学者和研究者说明了话语的这一功能。如卡却(1986)曾描述了以色列言语群体为典型的dugri(直接)言语方式。卡伯(1990)则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社会身份认同是通过公共演讲的规则建构起来的,这种规则呈现了一些文化价值,如尊重他人、自我呈现、非强迫他人接受个人观点等等。最后,身份认同还可以通过被某些人或某些群体谈论的方式而建构起来,这些方式有助于提供他们的社会意义(Sanders&Fitch,2001)。本文旨在研究第三种方式,即通过谈论而建构起来的身份认同。

由于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学建构起来的(参见Moerman,1988),采访对象描述海外华人所用的语言包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或政治意义,因此笔者的研究主要以中文形式来进行,并根据斯普拉德利(1980)的领域分析方法将语码分为富有意义的语义类别。例如,用于提到海外华人的各种术语;采访对象对自己与海外华人的不同的定位方式;采访对象对海外华人不同的态度或感受;海外华人让采访对象产生亲近感或距离感的行为;采访对象认为能让海外华人觉得受欢迎或温暖的活动;海外华人被察觉的改变类型;国内华人和海外华人之间被认识到的异同,等等。

研究表明,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是不一致的,他们被不同群体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谈论着。以国内华人与海外华人的关系来说,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由那些从未与海外华人有过直接接触的人组成,他们就像是“客观的”观众。第二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社会交往的人组成,他们之间有直接互动。最后一类是由与海外华人有家族关系的人组成,如他们的父母,祖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这三类人谈论海外华人的方式,正如分类学分析(Spradley,1980)所揭示的——民族主义话语、社会话语和关系话语——导致了三种不同的海外华人身份认同,即政治的、社会的和关系的。对第一类人而言,他们关于海外华人的谈论极大地受到了由媒介和宣传所传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采用民族主义话语。而当人们(第二类人)在某一社会层面与海外华人有过互动后,他们会更加关注海外华人社会的和相互作用的方面,使用的是社会话语。最后,和海外华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或亲密关系的人(第三类人),则多采用个人/关系话语。深层次的分析则表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在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能够改变那些有助于建构海外华人超验的身份认同的政治意识形态或文化意识形态。

海外语文论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海外发展;跨文化冲突

一、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风险中跨文化冲突的法律问题

法律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法律意识薄弱。在国内,不少人习惯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这种状况延伸到海外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缺陷,阻碍着企业的海外发展,遇到问题时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利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往往存在侥幸心理,用钱来解决问题。比如,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的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的时候,如果不采取专利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就有可能在海外遇到专利的攻击。往往竞争者攻击的时机是当民营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还没有收到回报的时候发起专利诉讼,逼迫民营企业接受专利的费用。民营企业为了解决意识薄弱的手段是有备无患,在民营企业进军国外市场之前要了解当地的法律,这样才能转变被动的局面,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二、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风险中跨文化冲突的语言问题

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沟通交流的问题,经营管理的必要手段是交流。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中方企业管理层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求民营企业的外派人员会英语就行。其实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个错误理解,中方的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无法对海外的日常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管,这主要是母语交流不顺造成的,通过母语的交流只能传递意思,无法传递意识。两个母语不同的人即使是使用同种语言沟通交流,也很难进行思想上和意识上的交流。在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语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二代移民。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引进移民子弟到国内熟悉业务后再外派到国外工作,从而解决语言问题。

三、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风险中跨文化冲突的宗教问题

宗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们的个人信仰不一样。人们彼此建立诚信的基础是具备共同的信仰,按照对神的认识,世界上普遍认可的是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两种。其中无神论者普遍集中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崇尚宗教自由的国家。而有神论者通常认为不相信神存在的人是不道德的。所以,在大多数的国家,在方面,无神论者往往是遭受社会道德的谴责和公议。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发展市场中,往往都崇尚有神论的国度。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还崇尚无神论,所以往往他们往往会遇到道德危机等问题。对于信仰问题,建立一种有神论的信仰是没有问题的,崇尚有神论对于中国人到海外发展还是有意的。如果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要突破宗教问题,可以通过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四、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风险中跨文化冲突的伦理问题

伦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价值差异。特别是政治、民族、历史等方面。例如中国的纺织品、玩具、家具被海外市场抵制主要也是因为伦理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要解决好伦理方面的问题。中国的民营企业在确立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要考虑人类共同坚守的伦理道德,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不受地域的限制,企业可以永远坚守相同的价值观。企业注重文化的交流,在传播中国人的伦理价值的同时利用中国的悠久历史来吸引当地人们的眼球,以此达到扩大企业影响力的目的。

五、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风险中跨文化冲突的习俗问题

习俗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分歧和偏见,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市场运作时,对当地的人文风俗一定要反复的思考和斟酌。一般的,在海外发展的中国人对于国外的习俗都非常的好奇,感觉很怪异和新鲜,于是私下或公开场合会展开讨论,就会产生一些偏见和漠视。对于这个问题,民营企业的管理层接受本地员工的建议,这样就避免了双方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从严格意义上讲,规模不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要缩减管理的层级,加强技术的指导,减少过多的闲杂人员。当遇到文化冲突等管理问题的时候,采纳意见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海外团队的意见。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的时候可以设置海外总部的形式,在海外培养相对稳定的管理层;企业的重大决策要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这样更有利于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袁静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法律风险及对策[J].法律与社会.

2009(6)

[2]张维忠.对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

海外语文论文第6篇

【关键词】华文传媒 国际话语权 软实力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国发表了《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报告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关注本国媒体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地位。近年来,中国以积极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开始传递来自中国的声音。然而,国际舆论的话语主导权依然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与CNN、BBC等西方主流媒体相比,中国的声音仍旧微弱。西方媒体对中国崛起的误读,使得外界对中国的发展存在不少偏见,有碍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在这种情势下,提升中国的国家话语权,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并通过话语权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新秩序的重建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同盟军”,它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美国华文传媒现状入手,分析了海外华文传媒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作用,并对海外华文传媒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出了建议。

一、美国华文传媒现状分析

根据美政府人口普查显示,截止2011年7月,全美约有1800万亚裔,其中华人占550万。随着中国的发展,华语热应运而生,在美国的非英语语言中,华语的流行程度仅次于西班牙语。

美国经济发达,华人数量众多,它是海外华文传媒的发源地之一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美国的华文日报有二十几家,但在东西两岸都有出版、发行和销售的只有四家——《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和《明报》,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家的华文周报在各地发行。①在电视方面,美国现有的华语电视台约10多家,亚美电视、北美卫视、中华电视被称为三大华语电视网。此外,还有华语电台和不少华文网站。

二、海外华文传媒对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作用

1、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传承中华文化的“民间大使”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的格局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各种信息相互交错,如何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和平发展的真实的中国,消除其他舆论对我国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包括中国本土和海外华文媒体在内的全世界华文传媒需共同面对的问题。美国华文媒体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国际环境,任务和责任更加艰巨。

美国本地的华文报纸肩负着双重使命: 一是作为本地的媒体,报道政府出台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特别是对于华人事务的政策,使华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如2012年6月18日,《洛杉矶时报》头版报道了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向全体美国华人道歉,华人历史揭开新篇章。几代美国华人等了整整130年的一声歉意,终于到来。《侨报》等报刊还开设专栏,让华人华侨发表对美国和当地时政的意见,让华人社区表达心声。二是作为中国与所在国的友谊桥梁,通过大量对华人社区的报道、对中国新闻的关注、对热点问题的解释,在向广大华人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达到服务读者、引导舆论、增强广大华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目的,增强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让海外华侨华人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②

目前,随着华侨华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世界各国掀起的学习中文的热潮,华文传媒作为华侨华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版、发行和传播为华人学习中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坏境,也为维系海外华人族群提供了条件,是支撑海外华人社会存在与延续的重要力量。为了继续弘扬华文,许多华文传媒特别是华文报纸坚持文化传播的理念,在副刊上开辟了大量关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版面,电视则播放华文电视节目。如美国《南洋商报》则设立一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副刊,内容包括华语影视节目动态、本地热点讨论、趣味漫画、中文当代小说等,特别是它开设的华语学习园地,为美国华人学习中华文化开辟了窗口。这些以反映当代人生活为主题的副刊文章,承载了中华文化与异文化交流的重任,海外华文媒体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有着大陆媒体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它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是联系海外各国华人的精神和纽带,海外传播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的核心力量。

2、传播“和平之声”,消除“中国”

长期以来,由于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历史认知的差异,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很难做到客观、全面和准确,总是充斥着大量的不实的信息,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存在种种误读,很多报道存在着明显的政治偏见,形成了一个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舆论场”,“中国”甚嚣尘上,使得西方公众对中国的发展存在很多疑问。植根于世界各地而又有一定影响的海外华文传媒,包括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式,是华人华侨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华人社团、中文学校一起,被称为海外华人社区的三件宝。作为一个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以正视听的作用,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信息,向西方公众描绘一个真实的中国,在消除“中国”的问题上,海外华文媒体大有用武之地,这种较强的舆论影响力是大陆媒体短期内无法拥有的。例如2012年9月25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引起美国华文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和解读,美国《世界日报》在要闻版以超大字号标题发表文章《中国白皮书详述历史申明》,强调中国对拥有无可争辩的。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一系列反映事实真相的报道成功地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变了不少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成为对抗西方舆论霸权的有效途径。正因为海外华文传媒能够在海外华人中形成一致的舆论,并“放大”这种舆论,它在消解“中国”、构建“和平崛起”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海外华文媒体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尽管我国媒体加大了对外传播的力度,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媒体在西方主流社会中的声音有所增强,但是其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传媒。华文传媒作为华人的主要信息交流渠道,虽然搭起了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它的读者大多数局限于华人,很难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接纳,影响力大多只局限在华人的圈子中。“争取话语权”也愈益成为海外华文媒体热议的话题,是海外华文媒体全面提升能力和水平必由之路,华文传媒只有创新和改进并努力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目标。

1、客观、完整、全面地报道中国新闻

与中国国内新闻相比,海外华文媒体一直存在着报道质量不高的问题,以美国洛杉矶和波特兰地区为例,在十几家华文报纸中,从新闻时效、新闻内容、新闻体裁以及版面格式等方面来衡量,普遍存在着新闻不全面、报道不及时、版面不活泼的缺陷,真正符合新闻专业要求的报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海外华文媒体需要更加精心地办好媒体本身,准确地捕捉新闻事实,尊重多元化的社会,加强报道的深度,努力追求新闻品质,使其更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只有做到客观、完整、全面地报道中国新闻,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使得报道内容真正令读者信服;同时,部分传媒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这关系到传媒质量的提高。

2、报道内容应当多元化

长期以来,华文媒体的读者定位都是华人,报道内容都是针对华人群体,维护华人的利益,局限于华人的世界。近些年,“汉语热”频频升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作为主要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华文传媒所在地通晓汉语的人数高速增长。这就意味着华文传媒的潜在受众不再只是华人,而包括更多“非母语”的受众,不断涌现的华文读者给华文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华文传媒应当将这一群体纳入受众范围,在服务华人群体的同时,对所在地“非母语”受众群的需求,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新的诉求来调整经营方针。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同时,重新树立华人群体的新形象,提高华文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华文传媒还应肩负起推广汉语以及中华文化的重要责任,使汉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

综观世界华文传媒的现状,除了少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经营规模外,绝大多数规模过小,竞争激烈。以美国为例,几乎华人聚集的城市都至少有5份报纸,再加上《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明报》在当地的销售,竞争相当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很多华文传媒本末倒置,将主要精力放在寻求广告上,然而广告市场较小,一些华文媒体采取不正当手段相互排挤,导致广告价位过低,广告市场遭到破坏。这些缺陷与不足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于华文传媒的声誉和竞争力的提高十分不利。要摆脱这种局面,变小而弱为大而强,华文传媒应该整合资源,增强报纸的竞争力。例如可以利用中文热,开辟网上华文教育频道,面向更多的唐人街以外的受众。一方面可以扩大华文网络的受众群,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华文网站输出客观准确的消息,影响他们对华人的看法,重新塑造华人新形象,从而提高华文媒体国际话语权。

结语

在中国致力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还是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格局的同盟军。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扩大,学习汉语的华人和外国人也会越来越多,这势必将推动华文传媒受众面的扩大,为华文传媒带来更多发展良机。海外华文传媒作为一支特殊的华语传媒力量,应该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同当地其他民族一起为世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①②彭伟步:《海外华文传媒概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153、225

海外语文论文第7篇

关键词:目的论;景区公示语; 翻译策略

公示语, 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提示语等,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递旅游信息,指明方向,提供景点介绍,规范旅游行为。在国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双语景区公示语是一个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名片,翻译得体的景区公示语可以使国际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到方便与舒心,而翻译不规范的景区公示语会给国际游客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会使游客产生误解,因此,研究双语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

一、目的论与汉英翻译

我们把一种将目的法则居于首位,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的翻译理论,称为翻译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 是弗米尔(Hans J. Vermeer)在功能翻译理论基础上于1978年出版的<<普遍翻译理论的框架>>中首次提出的。

目的论有三个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与忠实原则( fidelity rule)。译文必须能够充分的被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并且译文与原文的忠实度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翻译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其中,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也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分为“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景区公示语也是一种独特的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翻译语境。

二、目的论视角下大连景区公示语翻译策略

景区公示语,目的是要向国内外游客介绍景点,传递信息,因此,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应注重其易懂性、易接受性的原则,根据其翻译的目的,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一)大连景区公示语翻译的不足

目前,大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不规范、不地道、没有同国际接轨等问题:

例1:在海底世界东侧最大的一块玻璃高8米,宽6米,厚45厘米,堪称世上一绝(摘自大连老虎海洋公园极地馆的景区公示语)。

The largest piece of glass in the underwater world of the east side of 8 meters high, six meters wide and 45 cm thick, called the world a must。

原文有三个信息点,一是“玻璃”,二是关于这块玻璃的数据,三是对于这块玻璃的评价,这三个信息点互为因果关系,即:因为这块玻璃的数据如此之大,才“堪称世上一绝”。然而,这种因果关系在原译文中没有体现出来,破坏了目的论中的连贯性原则,没有可读性,重新整合句子结构及成分,建议改为“The largest piece of glass in the east side of the underwater world is 8 meters high, six meters wide and 45 cm thick, which is a wonder in the world” 更为恰当,这样通过语言连贯处理,实现公示语的真正传递信息的目的。同时从语言角度也符合英语的形合特点,达到方便游客快速了解景点的目的。

例2:海兽馆现展养着50余只海洋动物,海狗、海豹、南美海狮、加州海狮、非洲海狮等,可谓海洋动物的乐园(摘自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的海兽馆的景区公示语)。

There are 2 floors, the upper and the underground. More than 50 marine animals are living here, including the fur seal, the harbor seal, the Southern sea lion, and the California sea lion.

不难发现,此译文省译了 “非洲海狮”与“可为海洋动物的乐园”两小句,违背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虽然也存在省译的翻译策略,但省译是对原文累赘冗杂的部分进行删减,此处为介绍海兽馆内海洋动物种类的重要信息,应忠实原文,补充出来,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景区公示语的文字信息。

例3:大连是我家,清洁靠大家。Dalian is our home, so each of us should keep it clean.

请勿下水,注意安全。Please do not enter the water.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这两句译文趋于中式英语的表达,且逐字翻译显得公示语过于冗长,不符合公示语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而外国游客更习惯于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考虑到汉英语言的差异,针对第一条公示语提醒外国游客注意保护环境的目的,建议将译文改译为“Please Keep Dalian Clean and Clear.” 同理,第二条公示语目的在于提醒外国游客注意安全,应改译为“Caution: No swimming.”更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大连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大量有中国特色和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公示语的翻译尚需斟酌,我们应根据景区公示语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二)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传播信息,它的译文是要让游客清晰明了、准确无误地知道他们置身于哪里,并满足他们购物休闲的需求。因此,信息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译者应将主体文本信息置于优先位置,通过对信息进行完全对等转换,并注意使译文符合国际通用惯例,如:Information(问询处),Gift Shop(礼品店),Ticket Office(售票处),Sold Out(售完),Car Rental(租车服务),Lost Property(失物招领),Handicapped Only(残疾人通道)等。

信息型景区公示语还包含对某些特色景点的简短介绍。

例4:暗牢,是用来关押“严重违反狱规”和敢于反抗斗争的被关押者。共有4间,每间仅24平方米,牢内黑暗潮湿伸手不见五指,墙上仅有一个供看守监视用的内大外小的圆形观察孔(摘自大连旅顺日俄监狱的景区公示语)。

译文:The dark ward was used to punish the prisoners who dare fight and break the “prison rules”. There are four dark wards. Each one is moist and completely dark, covering 2.4 square meters only. There is merely one circular hole for observation.

此译文将原文对等翻译过来,使游客直观、深入地了解与感受大连旅顺日俄监狱中“暗牢”的建筑构造与昏暗环境,起到信息型公示语传播信息的目的。

(三)呼吁型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呼吁型景区公示语向游客传达的不仅仅是关于景区的文字信息,更是呼吁游客注意、采取或放弃某种行动。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有些短语和句子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不适合逐字逐词来翻译。因此,为了迎合目的语游客的语言习惯与思维模式,建议将一些景区公示语进行转译,将中文的表达转换成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5:请看管好孩子Please Take Good Care of Your Child;

Don’t Leave Your Children Unattended,please.

比较两个译文,前者是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逐字翻译过来,后者是以英语的表达习惯转译过来――“请不要让你的孩子无人照管”,双重否定表肯定的表达,符合英语国家的思维习惯,更容易被国际游客接受。

适用于转译的翻译策略的景区公示语还有:通票 thru pass;别插队Keep on line;环保Environmentally friendly;闲人免进Staff Only;油漆未干Wet Paint;别踏草坪Keep to the tramp等。

(四)对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上都存在差异,语言表达上也避免不了差异的存在,这些差异也体现在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中。因此,在翻译公示语时,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英汉文化蕴含的信息的差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因此,对于一些有中国特色与汉语文化的景区公示语,为克服英汉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理解障碍,可采用意译与创译的翻译策略。从原文意义出发进行翻译,并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景区公示语在语音、语意上的束缚,进行一定创造性的翻译,强调功能上的对等。

例5:老虎滩海洋公园 Laohu Tan Ocean Park 星海公园 Xinghai Park

原译文直接按语音翻译过来,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关于“老虎滩”的得名,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东海的小龙女被海边一只作恶的老虎叼走了,一位青年猎手射伤老虎,救下小龙女,小龙女为报答救命之恩与他结为夫妻。不久,老虎又来伤人,猎手用小龙女借来的神剑砍倒了老虎,老虎随即在大海滩头化作了山石,后人称它“老虎滩”。因此,结合中国民间文化,建议将老虎滩海洋公园意译为“Tiger Beach Ocean Park”。这对于国际游客来说,来到老虎滩就不仅仅是欣赏海景了,更多的是领略中国文化。

关于“星海公园”名称的由来,也有一个民间传说:从前有个青鲨精在一个小渔村作怪,乌鱼和吉鱼为保卫小渔村携手与之拼死搏斗,感动了天上的星神,他调来大大小小的星石投向海湾,将青鲨精砸进海底,小渔村重返和平。因此,联系中国民间文化,建议将星海公园意译为“Star Sea Park”。

此外,大连景区名称适用于意译翻译的还有:圣亚海洋世界 Sun-Asia Ocean World,金石滩 Golden Pebble Scenic等,融进中国文化,给予国际游客文化体验。

例6:大连地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考古资料表明,早在17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活动;距今6000千年,先民就在沿海和岛屿开始定居,从事农渔业和狩猎活动,其后,大连地区逐步成为东北与中原往来的纽带和桥梁。自秦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都苦心经略此地;明清两代,这里成为拱卫京畿的重要屏障。大连古代文明史体现了以汉族为主体,诸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显著特点(摘自大连旅顺博物馆)。

Dalian area is situated at the southern tip of Liaodong peninsula. As early as 17000 years ago, the human being had been living here.6000 years ago, our ancestors had been settled down on the coastal area and the islands nearby. They took the activities of farming, fishing and hunting. Dalian area w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successive central powers since the Qin Dynasty and has been an important defense for the capital cit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汉语关于景点的介绍,尤其是历史文化古迹,往往包含很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词语,甚至还有古汉语,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使其通俗易懂,如例子中的“经略”、“拱卫”、“京畿”等古汉语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经略”的意思是经营治理,这里创译为“attach”,形象化地“附着上,从属于”,突出大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拱卫”与“京畿”的含义分别是“保卫”、“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原文各译为“defense”与“capital city”,即“为保卫国都而抗争”,将外国游客不太理解的古汉语词语简易化,达到景区公示语真正服务于外国游客的目的。

三、结语

旅游景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风貌的展现,其中景区公示语的翻译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起到中间媒介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在目的论的引导下,结合英汉语言的特点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针对大连现有的景区公示语翻译中的不足,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公示语的翻译提出了转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并且,要在传播与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忠实于原文但不拘泥于原文,结合英语国家的表达习惯,真正让国际游客理解,接受。

我们认为,在翻译大连景区公示语的过程中,应对原文的神圣地位进行再思考,符合一定的翻译语境,以翻译的要求和目的作为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遵守目的论的连贯性、忠实性和忠诚性三个原则,对一些翻译中的不足之处,决定如何保留、剔除、调整或改写,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我们会继续为之努力,使双语景区公示语更加规范、得体。

参考文献:

[1]赖海燕.目的论视角下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研究[A].经济视角,2013(24):175-176.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英汉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 2005(6):38.

[3]苏哲.浅析旅游景点中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4]周朝宋.旅游景区公示语应以错误分析[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5]邓利娟.海口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及对策[C].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2012.

海外语文论文第8篇

关键词:英语人才;水产贸易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2-03

一、海洋经济发展与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经济迅速发展,国际海洋水产贸易市场竞争越来越紧张,国内有很多海洋水产领域大企业向外扩大规模,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涉海经济贸易的外语人才。据有关研究报告得知:目前国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涉海专业知识进行商贸谈判以及签订合同等商务活动的高级外语复合型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缺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主要涉及的专业领域有信息技术、信息通讯、现代农业与水产、海洋科技和渔业资源等方面。就国际贸易的成交率而言,对企业的贸易额来说,贸易谈判人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外语谈判人才,更是供不应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水产品的总产量十几年来一直居世界前列,尤其水产品出口贸易占较大比例。依托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加快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是21世纪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委在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了辽宁省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沈阳、大连等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科技更加进步的沿海发达省份。海洋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开发潜力的领域。辽宁位于我国沿海最北部,横跨黄、渤两海,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域面积43%,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着天然的渔业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显赫,更加促使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不断进行贸易往来,建立友好的、频繁的贸易关系。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能够保证国际贸易正常化的根本保证,如何研究外语专业复合型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复合型外语人才而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尤为重要。综合素质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好,人文社科知识面宽广,而且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除精通外语外,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海洋经济、贸易、涉外法律等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我省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主要问题之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省水产出口增长的严重障碍。不同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专业知识深度对贸易的最终结果和效益产生迥异的作用。在国际水产领域商务交流中,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通晓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水产贸易的高层次外语能力的人才在我省较为缺乏。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不足是制约辽宁对外开放的“瓶颈”。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基于海洋经济领域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建树不多,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策略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吻合性

海洋水产品贸易外语人才是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级人才,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相关贸易、法律业务知识和技能。我们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省内多家大企业的实际贸易发展状况,甚至包括贸易存在的壁垒,我们不断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改革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更加明确了目标定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行业的领域,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人才。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同时兼顾掌握相关经济和贸易等基本知识以及涉海、涉鱼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英语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拥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并能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应用第二外语,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尤其胜任海洋经济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构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题研究”三位一体,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涉海院校开始考虑水产品、重点渔业对外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逐渐增设商务英语和商务日语,水产贸易英语等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也都相继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复合的知识内容、融合度以及知识交叉的幅度一直是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就水产贸易英语专业而言,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日语(二外)、相关经济和水产贸易等知识。我们在前两个学年主要是语言类知识的培养,后两个学年注重海洋经济学、国际商法、水产经济动植物学、海洋与水产概论以及渔政管理学等相关海洋类知识的培养。该专业是一个知识交叉幅度比较广泛又较为边缘的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水产特色,更加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的英语专业。我们对新兴的水产贸易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研究,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寻找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培养中注重政、产、学、研结合,强调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时刻以行业需求为主导的原则,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意见,再依据社会实时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该专业的知识模块包括外语知识、水产贸易业务知识,能力培养模块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构成课程体系中两大主体:知识和能力。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两大模块处理得合适,培养模块之间就会具有一种和谐互动的吻合性。然而,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要达到吻合这一点,同时还需要以课程、教材等多方面建设为依据。例如,在前两个学年的英语能力训练中,课程学习内容一定要系统地融入大量的有关海洋、水产、经济贸易等行业词汇和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突出实践教学模块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抓好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校企合作,实行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工程。我们已与多家涉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定期派学生到这些集团和企业实习,不但强化了外语应用能力,而且也熟悉了海洋水产知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战基地,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发展,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手段,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紧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结合理论研究,突出英语(水产贸易英语)和日语(水产贸易日语)专业建设成绩,及时调整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培养复合性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调查研究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沉淀教学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四、高层次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高校、政府和人才个体等诸多方面,是多系统参与的完整体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各学科间的交融和渗透,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1.从思想观念方面:明确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培养模式服务于培养目标。“英语+水产贸易”专业是一个新型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与渔业经济管理和水产养殖,与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而言,更具有综合性的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寻找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培养方向角度:要着眼社会急需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新调整。本学科依托我校的办学特色,秉承水产贸易英语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经验,研究在海洋经济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特别对海洋科技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文体翻译学与海洋科技英语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我校相关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形成交叉和互补,突显海洋经贸行业英语的翻译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笔译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

3.从人才素质方面:阐明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内涵要求。社会需求是导向,知识应用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本位,创新能力是目标。高层次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洞察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懂得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从教育方式方面:自主与开放合作办学相结合。改变教育方式,积极引进和消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拓宽各种形式合作办学渠道并注重建立“3+1”、“2+2”、“3+2”等能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国内先进的办学模式潜力,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在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比较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英美日文学发展历史,了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以海洋经济和水产贸易为背景,对外语教学模式和策略及翻译理论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海洋水产类高校的研究合作,开展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研究和教学实践。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开发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产品贸易是推动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涉海领域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Mark Ellis,Christine Johnson.贸易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Fraida Dubin,Elite Olshtain.课程设计[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海外语文论文第9篇

关键词:目的论;招商外宣英译;源语文本信息;跨文化交际;翻译策略

通常说来,招商引资对外宣传是指各级政府为提升本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境外直接投资(FDI)而对目的投资者开展的宣传推介活动。(樊传果,2006:90)由于当前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招商外宣材料种类繁多,包括投资指南、招商说明书、宣传册、电子出版物、网页,甚至包括新闻稿、专题片等。作为国际通用商务语言,英语自然成为招商外宣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外招商引资材料的英译就显得格外关键。招商外宣材料英译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对外招商宣传的效果,拙劣的翻译还会损害地区文化形象和阻碍地方经济发展。与其他类型文本的翻译相比,招商引资外宣翻译更强调实用性,有更加明确具体的目的,招商外宣英译属应用翻译范畴。就招商外宣英译在国际商务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言,目前国内招商外宣英译的研究显得特别单薄。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最为重要的内容,目的论现已被我国翻译界所熟知并得到广泛认可。目的论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突破,其核心内容包括:目的法则(skopos rule)、语内连贯法则(intratextual coherence)和语际连贯法则(intertextual coherence)等。笔者认为,目的论对招商外宣英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被委派做滨海新区招商外宣英译工作和英译资料整理工作,以下结合其中一些翻译实例探析目的论对招商外宣英译的指导意义。

一、目的法则与招商外宣英译中源语文本信息选择问题

在目的论框架内,目的法则是翻译行为的最高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Nord,2001:124)所以,译文是否要忠实于原文应根据译文交际目的而定。根据目的法则,原文的地位降低了,原文的作用只是“信息提供”(offer of information),译者可根据需要将其部分或全部地传递给目标受众。(Nord,2001:12)因此,为实现交际目的和功能,对原文中的冗余信息进行译前处理,做恰当的增删以及改变原文中的某些信息都是必要的。

如前文所述,招商外宣资料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文本的翻译目的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招商引资外宣资料的翻译目的是向目的语受众推介某地或某项目投资优势,激发潜在投资者的兴趣,并使其最终愿意来某地投资或对某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外宣翻译不仅要传达源语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应实现其最终目的。

在招商外宣英译中,译者可以从源语文本中选择某些信息,也可以舍弃某些信息,还可以从源语文本以外添加信息。选择适量信息要求翻译中所选择的信息能体现招商引资外宣的交际目的和翻译目的。

(1)塘沽地处太平洋西岸渤海湾畔,是中国中央政府直辖市―天津市所辖的东部滨海市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发展带和京津冀城市圈的交汇点,是中国首都北京及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全区总面积758平方公里,下辖10街1镇。

原译:Located in seashore of Bohai Sea and the junction of Bohai Sea Rim and metropolitan circle of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Tanggu is a coastal urban district in the east part of Tianjin(a city under direct contro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erving as an important marine outfall for Beijing and north China.It covers an area of 758 square kilometers,with 10 streets and one town under its jurisdiction.

显然例(1)这段文字的目的是向潜在投资者推介塘沽的区位优势。对于这一目的而言,“下辖10街1镇”等介绍塘沽区的行政区划,属多余信息,并且“街”简单地译做“street”是误译。塘沽只是天津市的一个滨海郊区,西方读者不可能有太多了解,因而原文信息严重不足。上例试改译如下:

Tanggu is the core area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which is recognized as the third engine boosting China’s development.Tanggu is located at the conjunction of Bohai Bay Rim and Beijin-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area,which is among China’s three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With Tianjin Port,one of the world’s top 10 deepwater ports,Tanggu serves as a gateway for Beijing and even north China.

为了更好地突出塘沽的区位优势,笔者在改译中增加了滨海新区和天津港的信息借以说明塘沽在中国的经济战略位置和交通枢纽作用,另外笔者还附加了一张地图明确标识出塘沽的地理位置。同时,笔者在改译译文中将行政区划信息删掉。

再举“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项目”招商项目说明书中项目描述的内容为例:

(2)项目利用大沽口炮台的知名度,依靠遗址本身的优越条件,建有鲜明古战场特色的文物旅游城,使之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原译:This project will make use of the reputation of Fort Dagu,rely on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ruins,build an antique tourism cit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battlefield,and make it a famous tourist site in Tianjin and around China.

这段项目描述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大沽口炮台历史价值来推介项目的旅游价值和投资价值。对于历史遗址类的旅游项目开发来说,遗址本身知名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沽口炮台的知名度如何?不熟谙中国历史的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遗址本身的优越条件是什么?其实还是指炮台的历史知名度,属于重复信息。上例试改译如下:

As a coastal defense strategic pass and a waterway to Beijing,Fort Dagu was built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Ming Emperor Jiajing(1521-1566)to resist Japanese pirates.In modern history,it became a heroic symbol of China’s defense.The project is to build a famous attraction in Tianjin and even in China,characterized by ancient battle field and antique.

改译时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了大沽口炮台的背景知识,说明其战略位置和历史价值。另外,这段文字其实包括项目背景和项目目标两方面内容,为了使内容更加清晰,笔者在改译时分别用不同的句子表达。

二、连贯法则与招商外宣英译中的跨文化交际问题

连贯法则是目的论框架内翻译行为的另一重要原则。连贯法则包括语内连贯和语际连贯。语内连贯强调目的语文化以及交际情景,要求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在目的语文化及交际情景中应该有意义。(仲伟合,钟钰,1999:47)目的论认为,翻译行为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

中西商业文化迥然不同,各自商业文化背景下的招商引资外宣文本风格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大体上,中国属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官本位(high power-distance)和高环境因素(high-context)商业文化,而西方属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平民化(low power-distance)和低环境因素(low-context)商业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明显地表现在招商外宣文本风格的差异上。在中国,招商外宣特别注重提升自我形象,往往使用华丽词藻,讲究声韵和渲染情感气氛,习惯罗列获得的各级政府的称号、各级领导的视察;在西方,招商外宣以宣传对象为本,把功夫放在给读者留下切实可行的印象上,语言平实,提供大量实用信息。另外,招商外宣实际工作中“内稿外用”现象普遍。

在招商外宣英译中,译者需要运用变通的翻译方法,跨越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以拉近与目的语受众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产生认同感,达到积极的宣传效果,诱导更多的潜在投资者。笔者举例说明:

(3)1993年1月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天津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园区,规划起步面积2.28平方公里。1995年1月2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代国务院正式批准,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升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24.48平方公里。1996年11月,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家海洋局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国家海洋局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天津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计委、农业部、轻工业局等五部委联合批准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全国科技兴海海洋精细化工示范基地”。

原译:Tianjin Tanggu Marine High-Tech Development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1993 with the starting planning area of 2.28 km2,and was upgraded to the national-level high-tech development area by the State Council in January 1995 with the total planning area of 24.48 km2.The Tianjin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the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identified as “high-tech industry of Tianjin Marine Base Model” and “national marine high-tech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bases” in November 1996.It was identified by the Stat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A,and five ministries joint commission approved as a“demonst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marine chemical demonstration base” in August 1999.

在中国较强的官本位观念的影响下,这段塘沽国家海洋高新区的中文宣传文本着力强调高新区获得的各种称号和荣誉以示其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部门的认可。原译将这些信息忠实地直译过来。然而,这些信息在西方读者眼里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他们更期待关于高新区本身优势和投资价值的信息。上例试改译如下:

Tanggu National Marine High-Tech Development Area was established in Jan.1993.With the total area of 24.48 km2 and starting area of 2.28 km2,it is a leading high-tech development area in China featuring in marine chemical industry.

考虑到目的语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注重实用的商业文化,改译采用具有编译性质的减译法,大胆删减“示范基地”、“各部委联合批准”等大量冗余信息,高度概括原文核心信息。

再举“清行宫隆福寺复建项目”的宣传材料为例:

(4)群山环绕,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古迹众多,人文风情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是满清历代帝王青睐风水宝地。

Surrounded by green mountains and pleasant climate,beautiful scenery,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profound culture,is the qing emperors feng shui treasure-house favour.

在中国这种高环境因素商业文化背景之下,信息准确与否常常无关紧要,但人们却非常重视气氛的渲染。原文中出现了典型汉语特征的四字结构,对仗工整,抑扬顿挫,给人以音韵的美感。然而这种适合中国读者的文本却很难引起西方受众的兴趣。另外,由于音韵的需要,原文还省略掉了主语―隆福寺。这一现象在中文中极为常见,但在英文中却是不可能的。上例试改译如下:

With picturesque scene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Longfu Temple served as an important temporary palace in Qing Dynasty(1644-1911).

改译从目的语文化出发,突出了原文的主要内容。译文虽然抛弃了原文的优雅风格,但简练达意符合目的语讲究实用的商业文化。

三、结语

语际连贯指的是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也常被称为对原文的“忠实”。同时,目的论认为连贯法则是要从属于目的法则的。如若对原文忠实与翻译目的不能两全或相互矛盾,译者应遵循目的原则而放弃对原文的忠实。语际连贯法则经常要求译者运用直译的方法。在招商外宣英译中,如果直译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直译也常常用到,这是无需赘言的。如处理招商地区或招商项目的基本信息和重要数据时,译者绝不可随意篡改。

总之,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和语内连贯原则为招商外宣英译中译者发挥其主体作用,合理增删、改译、释译、乃至编译以提高翻译质量改善宣传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招商外宣英译应切忌不顾交际目的和文化差异的死译。

参考文献:

[1] Mitchell,Charles.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ure[M].Novato,CA:World Trade Press,1999.

[2] 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樊传果.城市招商引资中的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06,(3).

[4]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 刘美华,贾玮品.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谈应用翻译[J].上海翻译,2009,(1).

[6] 汪宝荣.招商说明书英译原则、问题与方法[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5).

[7] 吴自选.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CNN新闻短片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

[8] 徐敏,胡艳红.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翻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9] 叶苗,朱植德.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英译的语用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