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7 16:46:36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1篇

一、利用大学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尝试与探索,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由此可见,大学物理实验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发散——集合——发散的循环过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基于创新思维框架下的由发散到集合,再由集合到发散的循环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学生在进行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时,就要考虑到该固体是否规则,在液体中的悬浮状况,是否溶于液体等,因此,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学生就要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调动发散思维,从而实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过程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过程

物理实验是围绕一个既定的问题开展的,学生需要调动自身的多种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例如:综合、分析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实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训练。例如:在进行“偏振现象”研究实验时,要求学生设计出各种光路,使之产生不同的偏振光,进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并进行相互对比。实验前,学生要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假设,做好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一步步进行验证。类似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将逻辑思维融入其中,并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批判思维能力

传统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新课改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批判思维的形成,恰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理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带着质疑在实验中加以批判、验证。例如在进行钠光灯波长测量时,有些学生发现测量值与理论值不相符,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钠光是由双黄线构成的,即两种波长的混合值,并受到实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质疑,进而提升了批判思维能力。

(四)学生在物理现象分析过程中形成直觉思维能力

很多物理实验现象需要认真观察才能捕捉到,因此物理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时间,具备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预见能力。例如伽利略首先直觉地判断“重物先落地”是错误的,然后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得出物体的落地速度不因重量而改变的结论,了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说法。

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设备单一,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制约

物理实验仪器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实验仪器高度集成,很多实验步骤都无需学生动手,这样会使学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动手能力提升缓慢。机械的实验操作,也很难让学生对各种实验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所了解,更别说创新了。

(二)教学内容陈旧,内容较多

目前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并且在实验教材中,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甚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案都一一列出,学生做实验的任务就是机械操作,并得出已经知道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但对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是意义不大,甚至会使学生养成懒惰、不善于动脑的习惯。

(三)教学模式落后

一直以来,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无微不至”的讲解,然后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实验。看似一片“和谐景象”,但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却没有达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显得落后。

(四)实验教学过程限制颇多

由于实验教科书的指导相当详细,教师只要监督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即可,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了“监工”的作用,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却无从体现,学生也无法发挥创新能力,甚至还受到教师的诸多束缚,例如:当提出异议时,教师会认为学生不听话(书中已经写得清清楚楚,偏要提出不同意见),并认为是故意找茬。另外,由于实验课时较少,教师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也有意压缩学生探究、验证质疑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效果看似显著,实则问题颇多。

(五)实验室缺乏创新环境

高校的实验室往往定时开放,并且很多实验内容也未能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学生的很多创新思想不是因缺少实验仪器,就是因仪器使用受限而被扼杀在摇篮里。另外,实验室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多年都未获得过继续深造的机会,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能力根据物理实验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规律,建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视实验选修课的设置,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给学生创设创新活动的空间。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直觉和想象,构思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开放物理教学实验室,提高实验经费投入

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时间也不局限于上课期间。从设备的安全及使用效率考虑,可指定专门教师指导和管理,但不能扼杀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如需动用贵重仪器,可征得管理教师同意后进行。随着物理实验要求的提高,高校应加大物理实验经费的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还要预留出更新设备的资金。另外,高校还应该注意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设备。

(三)更新理念,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一时的凭空捏造,而是要具备创新意识和相关的知识储备。由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起着引领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其次应加强创新知识的学习,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综合知识,掌握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注重对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信息的了解,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去,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

要将科学发展史贯穿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科学思想发展史的教育。例如:在电磁感应实验中,介绍法拉第在仔细分析电流的磁效应基础上,认为电流既然能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也应该能产生电流,因此提出了磁能生电的假说。尽管在实验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信念坚定,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历程,把学生融入到科学家的思维情境和发明创造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吸收人类社会的先进思想。同时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方法又可以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地从不同视角创造性地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开拓创新思维空间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1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因此,实验课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大学物理实验也是培养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师指导,几乎所有实验都由教师安排内容、准备仪器。教师在学生做实验前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并做演示,学生只要按照现成的步骤进行实验,最后把结果写在统一设计好的记录实验数据的报告纸上即可。这种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必须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3年来,淮阴工学院作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并且进行了初步实践,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内容是按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内容进行划分,并分别形成各自的封闭体系,这种封闭体系突出了学科的系统性,但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兼容互补性,各学科相互独立,限制了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淮阴工学院从2000年开始就使用自己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截至2005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其中,最大的修订在2006年,淮阴工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结合其现有物理实验仪器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编写并公开出版了适合该校学生使用的《大学物理实验》(赵亚林、周在进主编)教材。依据大纲要求和以往的教学经验,该院的实验项目打破了按照力学、电磁学和近代光学的顺序,而是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进行分类,确定了适合我院学生的实验项目。这种安排虽然打破了力、热、光、电顺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实现了与物理理论课的同步。这样的实验安排打破了各部分的封闭体系,突出的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学科之间的兼容互补性,同时也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独立,加强了对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新的实验内容结构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既吸收传统实验的精华,又突出现代实验的特点,通过对各类实验进行有机结合,整体优化,在突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力度,从而达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种结构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又能使学生在实验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思想等科学素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实验教材经学生试用,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给学生的专业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课堂教学与管理改革

在以前的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还要详细地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仪器使用、数据记录、数据处理等等,甚至老师还要在学生做实验之前把实验从头到尾的演示,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学生就完全不用预习实验,也不用思考问题,只要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记下即可完成思考题,这样就造成了实验课堂收效甚微。有的学生实验数据都测完了还不知道仪器用的是什么原理,就更谈不上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了。

基于改变这种现象的考虑,淮阴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从2006-2007学年第1学期开始对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试探性改革:在完成普通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主要是由教师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和要求以及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对于一些实验技术参数以及涉及到的实验原理知识则由学生自己根据提供的实验目的和实验仪器进行资料查询。有些教材上一般只提出设计性实验的目的、仪器及简单的方法提示,为了完成预习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或电路,拟出可行的实验步骤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理解、分析、选择,设计出完整的预习报告。因此,设计性实验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思考问题方法的训练,知识的综合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测量薄纸厚度的实验中,学生就给出了光杠杆法、劈尖法、螺旋测微器测量法等多种方法。这样通过设计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又如在测量不规则物体密度的实验中,几组同学分别从不同角度利用排水法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进行测量,方法新颖,学生思维活跃开阔,学习气氛浓厚。另外,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的革新与调整也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淮阴工学院从2005-2006学年第2学期开始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学生可以在网上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在网上预习实验内容、与教师讨论实验问题等。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批改实验报告、公布实验成绩等。为了使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合理。在校园网上向学生公布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全面了解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每次课前必须写预习报告,弄清实验时要完成数据的测量和处理方法,在实验开始前交给老师检查,使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更正,使得实验课更具实效性和完整性。

三、实验考核方法改革

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旨在提高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目前该校物理实验考核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和出勤率以及实验课堂上的表现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验课程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等的掌握。

为了进一步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想法,淮阴工学院对2005级的学生的期末考试采用了操作考核的方法。每位学生抽签决定其考试项目和内容,并单人进行操作,教师对照评分标准当场给出操作成绩,取得了明显效果。自改革以来,由于实施了期末单人操作考试,学生的平时实验态度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只注重实验结果转向注重平时每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报告,实验态度积极认真,也改变了以前有的学生在做完物理实验以后进行专业课实验时,连基本物理仪器都不会使用的尴尬情况。

四、小结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更好地锻炼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原理、正确选择与操作仪器、确定测量条件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还能进一步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和选择余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相互帮助的协作精神,使其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赵亚林,周在进.大学物理实验[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2、徐曼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实践[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3).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3篇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花大力气进行中、小学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配套建设。重点中学的仪器设备已经相当完善,一些普通中学的仪器设备也得到了较大的充实,这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实验教学应摆在物理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已成为广大物理教师的共识。不少中学物理教师正在自觉地朝着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的方向努力,纷纷开展着各种“以实验为基础”的跟踪对比教改试验。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LL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以推进物理素质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采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例如:利用鸡蛋做实验。鸡蛋很容易找到,若引导学生利用鸡蛋做实验,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压强的实验

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说明:鸡蛋紧握在手中时,受力面积大,压强小;而在碗边轻敲时,受力面积小,压强大。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

(2)做大气压实验

将浸湿酒精的棉花放在广口瓶内,点燃棉花,并让它燃烧一会儿,然后将一只剥壳的熟鸡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鸡蛋在瓶内、外压强差作用下,被压入了瓶里。

(3)做物体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演示实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演示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普遍都很重视演示实验。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这些实验都是他们自己设计,所用器材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日本的物理教学也非常活跃,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国际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这样一种趋势,即衡量一堂物理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堂课中演示实验的数量和质量。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我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引入时通过演示窗帘被自动拉开、合拢的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闭合一个电键,只有一个窗户的窗帘被拉动,而其它窗户的窗帘不受影响?”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并提示连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学生利用器材自己探索进行连接电路的实验。

2、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此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学生会进行猜测,此时教师示意可通过自己所连接的电路加以实验,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串联电路的理解。

3、由于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不同的连接方法,当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灯泡仍然发光,此时他们会提出异议,当投影他们连接的电路时,大多数同学会发现他们所连接的电路与前面所示的电路有区别,教师由此组织他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分析它的连接特点,并示意学生利用手里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下来大家发现用这种方法也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电路的另一种连接方法:并联。此后进一步提问:如果取走其中的一个小灯泡,其余小灯泡还能不能继续发光?并示意用实验进行检验,学生由此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4、结束学生实验后,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利用电脑多煤体的手段进行一些电路的识别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5、进一步组织学生比较两个相类似的电路,让他们了解电键的控制作用,然后自己解释“各个窗户窗帘之间的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并为今天的回家作业提供范例。

通过学习,学生们基本能较好的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但是,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必须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和实验方面的准备)。对于实验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仪器、实验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之处,实验开始前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指点。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正确使用仪器,谨慎操作;尊重客观事实,不拼凑数据;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并爱护仪器等等。实验后,还必须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我让一个班级的同学利用假期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此后的几天中陆续有不少同学前来询问如何能提高电磁铁的磁性,以求自己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事实表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电与磁》一节的学习中,绝大多数同学对“电磁铁特点”这一知识掌握较好。

四、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4篇

1.1随堂实验随堂实验是以学生为主的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学中的随堂实验较多,这些实验不必拘于一定的形式,带有课堂的随机性,有时可能只是教师的一个很小的动作,却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如讲“重力”的方向时,演示手中的粉笔下落情况;又如,学生在判断“推出去的铅球空中受力情况时”,往往会误认为它还受一个向前的力,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随手把粉笔向空中一扔,同时设问:“手还能碰到空中的粉笔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铅球在空中不受向前的推力,是惯性.这样,就使学生易于接受.有的实验,师生也可共同参与,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时,我让学生两脚悬空,要他们站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要使自己站起来,必须让脚给地面一个向下的力,同时人受到地面向上的力,人才能站起来.如在讲“重心”这个概念时,以前的教法很平淡,为了增加感性认识,我让学生背紧靠后面课桌,让他们努力站起来,学生在不能实现的迷惑中加深体会“重心”这个概念.这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随机应变的随堂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物理探究兴趣,强化学生的物理意识.

1.2学生分组实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验证、探究物理概念、规律,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仪器的使用,基本的测量、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独立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它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器材必须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一方面可由实验室提供,也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准备某些器材,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自带毛巾,实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接触面粗糙程度”的理解;如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准备简易的小桌,既让学生熟悉了实验器材,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体会“受力面积”这个概念.

1.3课外实验这是物理实验的一种补充形式,对一些需要用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或不能在课堂完成的实验是极有用的.在学习了“摩擦力”这一内容后,布置任务观察自行车结构,哪些结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哪些结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物理上有许多小制作,对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很有好处,如要求学生制作牛皮筋测力计、制作小电机等,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帮助,如能提供少量器材、指导学生如何去找材料,或能提供模型便于学生仿制,对学生完成的作品应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以上的实验形式都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在整个物理教学中不可能只进行其中单一的实验方式,我们应当针对不同的课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形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性学习经历的步骤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做实验,有时教师在讲台上简单地做一下演示实验,下面学生只是成了观众在看热闹,最后机械地让学生记住实验结论.有时也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只不过实验步骤早已设计好,学生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完成,最后把获得的数据填入已有的表格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实验,这种教学,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验能力的,教学效果很一般.在这两年的教学中,我们及时转变观念,大胆实践,把“探究性教学”理念融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如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我们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猜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猜想很多,对于猜想不正确的学生也要肯定他的积极性.有了猜想,怎样设计实验呢?教师的“导”要发挥作用了,如通过一系列的设问:“物理上常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某个物理量与两个因素的关系”“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关系时,应因控制哪个因素,怎样控制”“如何设计表格”等等.把实验设计的思路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在正式实验前完全明确了实验内容、过程和方法,再通过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探究过程,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物理规律.探究过程的评估交流这一环节也必须重视,一方面,学生的结论可能有欠缺,有些认识模糊不清,如在前面的实验中,学生往往把“重力”和“压力”混为一谈,必须加以讨论,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可能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如何加以解决,如在教“伏安法测电阻”时,器材很多,某处出现故障,实验就不能顺利完成,学生往往忙得手忙脚乱,能不能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方便以后的实验,自己也轻松.众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自然的奧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探究性实验促进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物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可见,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前几年的教学中,曾有一个题目使我印象很深,题目是要学生设计“如何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当时试卷上能够准确回答的学生廖廖无几,即使过一段时间再考,效果也不理想.这两年,由于在教学中注重探究式教学,学生掌握了这种“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回答起来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物理学科本身就要求对客观事物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求必须尊重客现事实,避免主观臆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细微末节现象,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抓住要点,追根寻源才能获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例如,在测凸透镜焦距的实验中,一些同学发现,当烛焰和观察者位于凸透镜同侧时,能从凸透镜上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和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同学向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善于观察现象,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同时发生的,因而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第一球面反射时在凸透镜的后方出现正立缩小的像,而在第二球面折射时在凸透镜的前方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从而对现象作出了圆满的回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以及善于发现问题的科学的洞察力.又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实验中采用5Ω、10Ω、15Ω三个电阻,电压采用1V、2V、3V,在学生通过实验取得了相应的数据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由于电阻的阻值并不准确、电流表和电压表也不一定精确而且指针不一定在刻度线上,造成数据不一定符合正比或反比的关系.此时教师应多获取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学生不正确数据产生的原因,要求学生重新实验,取得新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应指出:(1)当实验的条件在成比例地变化时,注意对应的实验数据是否成比例地变化;(2)一个结论、一个定律的获得,是经过多次的实验数据所证实的,所以我们至少要做三次,最后还要用全班各组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才能得出结论.类似的实验还有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关系、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等等.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应对发现的一些现象因势利导,告知学生如何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器具,有很多是教仪厂生产的,但还有一些教学仪器,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用学生身边文具、家中或生活中随手可找到的废弃材料拼凑制作而成.这样,一则可以展开随堂小实验使学生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二则弥补了实验器具不足,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懂得:物理实验并不神秘,用身边的“坛坛罐罐”就可以研究深奧的物理知识.例如,让学生做“自制乐器”:学生们用竹子、塑料管做了哨子、竖笛;有学生用几根橡皮筋做成了高低音不同的“古筝”;有的用纸做成鼓,竹筷绑上布条做成锤,当堂敲击大小不同的鼓,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又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铅笔研究:(1)压力、压强;(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3)铅笔痕迹是由不连续的颗粒组成的;(4)研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5)做成密度计,研究浮力等.再如,学生用纸研究:(1)比较不同纸片下落的快慢;(2)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3)惯性;(4)流速和压强的关系等.这种信手拈来的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思考物理现象,物理知识,形成自觉的探究行为.教师在用自制的器材演示时,应该告诉学生自制器材的制作过程,一则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为教学做出的努力,二则让学生知道研究物理规律并不一定要精密的仪器,只要用这些仪器做出的实验,能说明物理道理、研究出物理规律即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会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由于耳濡目染,学生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物品做出形态各异的作品来.有的作品构思巧妙,工艺水准较高,从这些作品中,教师就能观察到学生的创新意识.

5新形势下的实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5篇

1大学物理实验双语教学的目标

大学物理实验双语教学,是一门非语言课程利用关语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关语教材、用关文讲授、关文板书、关文提问、采用关文布置作业和考试命题。开展双语教学,可使教师跟踪掌握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最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获取国外先进利技成就的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将双语教学运用十物理实验教学之中,其宗旨是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木原理和基木方法;同时给予学生应用关语的机会,学会物理实验的专业关汉术语,提高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用双语思维能力获取知识,从血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目的。

2大学物理实验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教学对象

我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选择在学生的第二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这时的学生己基木适应了大学的课堂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卞动性。但双语教学毕竟不同十母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听懂外语,还要同时理解语言背后的物理含义。由十学生木身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来自部队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听力和曰语训练,突然接触专业关语教学,难免会觉得课程难度大。所以木课程不适宜而对全校所有木利生开展。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选择关语起点水平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井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这门课,井让这部分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给自卞学习能力高、学习兴趣大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2.2教学实施而临的困难

虽然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实施起来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1)缺乏相关教材。对十大学物理实验,国外的原版教材从内容到课程标准都和我们不一样;目前国内物理实验双语教学教材只有3木,由十各个院校实验课的项目不一致,即使有相同的实验项目,我们采用的实验方法以及仪器设备也不尽相同,所以教材匿乏成了教学实施的极大阻碍,教师需要自己编写适合木院实验课程的讲义,提前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

(2)迫切需要一支关语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实验教学上,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对教师和学生的关语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所以这也是导致木课程没有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

(3)可以借鉴的经验少。目前国内进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双语教学的高校比较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少。教师需要不断从物理实验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方而不断地探索、实践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3教学实施的优势条件

虽然教学实施有一定的困难,但也具有以卜得大独厚的条件。

(1)师生互动便利条件

授课时师生共处一个小实验室,具有适度大小的空间和便十交流的实验小组,使得教师的表达可以清晰地被学生听见。可以而对而进行近距离的各种交流,会使交流双方印象深刻,实验教学效果是理论课堂所无法达到的。

(2)话题条件

实验课堂有具体的实验仪器、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正确地学习专业关语的表述。物理实验的双语教货有利十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木技能和基木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可显著提高关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听说读写的自然条件

教师用关语讲解,可以给予学生听力上的训练;学生实验前回答教师提问,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教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阅读实验讲义涉及一个“读”字;实验结束后,用关语书写实验报告,涉及一个“写”字;显然,学生会得到“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全能训练。因此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进行交流,可以通过“边听边看边交流边实践”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大学物理实验双语教学比大学物理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关语水平。该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途径固。

3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目前双语教学普遍有二种模式:过度型、保持型、沉浸型。在性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以卜模式循序渐进开展教学。

(1)过度型教学模式

在性个课程的前二分之一阶段可采用过度型双语教货,教师上课之前发放词语表,课堂用语用关语知句,卞要让学生进行专业词7}的积累,让学生慢慢适应双语的教学形式。

(2)保持型教学模式

课程的中间阶段随着学生对专业关语词7}的熟悉,课堂知句听力能力的提高,教师再逐步加大关语授课的比重,实行保持型教学模式。货生使用关文讲义,上课教师基木上中关文各一半授课。课前发给学生顶习材料:讲义、专业词语,开始上课时对专业词语进行强化,减少学习的语言障碍。教师用关语讲解实验背景,使学生逐渐适应关语教学环境;实验原理用关文讲授,对于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需要加入中文解释;实验设备部分涉及的专业词语较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设置中关文的使用比例;实验内容和要求,涉及实验的难点,讲授时以中文讲授为卞;注意事项和课后思考题用关语讲授;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用关文撰写。学生实验或讲解中会出现一此疑问,鼓励学生用关语提问。对于多数学生在实验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使用关语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用关语学习的积极性。

(3)沉浸型教学模式

课程的第二货期,我们在综合性实验中,可以选出部分实验项目进行沉浸型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双语讨论,根据讨论情况,撰写关文实验报告。实验课灵活性较大,我们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进行实验讲解中,中关文使用的比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变通。

3总结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6篇

1.1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多为传统的验证性重复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变教学观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侧重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具体设置包括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压直接测定、离体肠管运动观察、蛙腓肠肌标本制作及肌肉收缩等内容。实验内容较难理解,原理抽象,操作繁琐,实验课教师讲解得枯燥,学生听课较费劲,印象不够深刻。笔者实践表明,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图文并茂,补充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为了节省教师实验讲解和课堂演示的时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操作实验,把实验手术操作过程全程拍摄,在课前播放给学生,以达到使其很好地对实验进行预习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做实验时的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在对家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导致意外死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的结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考核成绩、实验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动物生理学实验体系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不愿意亲自操作实验,以至于得到的结果不够理想,去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把动物生理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使其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正确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例如实验课涉及动物的保定、麻醉、各种注射方法及相关手术操作等内容,实验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摩,讨论实验过程落实具体步骤。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灌输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动物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单一验证性实验往往从一个知识点分析某一器官机能,实验项目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理论课上各章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开展综合性实验,如在开设蛙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时,同时安排刺激强度和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加深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机理的理解。针对各个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开设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综合实验内容,将器官、系统间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某一因素对动物体器官、系统影响,从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对具有较好创新课题进行资助。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性能力,笔者结合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分成若干个研究课题方向。在实验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通过讨论后实施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近年来开展了不同对家兔麻醉效果研究及家兔皮肤移植手术研究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所写论文在学院学报上发表,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4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

以往动物生理学成绩考核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多忽视实验考核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书写和平时出勤情况来评定成绩。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水平。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单靠实验报告的好坏,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评级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一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书,同时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书不再是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是结合理论课知识对实验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报告成绩中对实验结果分析占50%,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对理论内容进一步理解。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项目,其考试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试验药物配制、动物麻醉、动物手术操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装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以上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在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结论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质量体会

一、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而其中的物理实验在培养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物理实验能力培养,卓有成效的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通过教学实践,作者深刻的认识到,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保证,明确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推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严格实验成绩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做好上述工作,会给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带来新的起色。

二、加强实验室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保证

纵观千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科学实验起着关键性作用。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已经达到了高度繁荣阶段,它发挥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巨大效能。这些效能体现为:在实验室里,人们可以排除一些次要因素或偶然因素的干扰,把研究对象固定在某种人为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考察;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可以导致基础科学实现理论上的新突破;在实验室里,人们可以用模拟的方法重复某些现象;实验室能为开拓全新的生产领域打下基础;实验室是科学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实验室可以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周期。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实验室的科学地位日益突出,这个趋势是与实验室具备的多方面的效能分不开的。

对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实验的训练,实验室发挥应有的效能如何,与其实验室建设密切相关。我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2000年以来学校对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近300万元,实验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100%开出。每个实验课题实现1人1组独立地进行操作,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有效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证。

三、明确实验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每门课程应有明确、客观、准确的定位和教学目标,它是教学实施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物理实验课程也是如此。物理实验课程及教学目标是:

1、物理实验课程的定位。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由物理学倡导的用实验观测和定量探索自然,总结规律的科学方法,是一切现代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方法。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各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物理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第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物理理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可以获得比课堂上讲授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又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使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正确掌握物理理论的目的。特别是有些实验把较为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简化剖析,突出主要因素、找出主要因素的内在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重要的基本物理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领域,灵活应用这些基本理论。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工作者所必须的实验能力和素质。包括:让学生掌握常用科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熟悉基本实验方法和程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肃认真、对学术负责的好品德。上述实验能力和素质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它不仅表现为会做实验,更表现为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中的分析研究,实验后的总结与提高;同时也包括实验者的科学态度、求实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推动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以“提高起点,精选题目,优化内容;注重个性,培养技能,提高质量”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结合学校特点,2003年以来课程组两次修订了“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其中主要的教学改革工作为:

1、坚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确定实验教学内容时,坚持提高起点,精选题目,优化内容的指导是想,避免与中学实验的重复,避免较低层次的实验开设,精选、优化实验内容,坚持物理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2000年以来,我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仪器设备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目前有60多个实验题目,其中更新率约为50%。开设的核磁共振实验、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温度传感器实验等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此外,任课教师中70%的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在主讲实验课程中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和有关前沿科学技术(如:纳米技术、光电技术等)有机地向学生渗透,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2、建立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据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2003年以来,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实行层次化、模块化,并不断进行完善。按实验性质和实验方法将实验课题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验证性和训练性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次:设计性实验。此外,还开设了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尽可能地按照力、热、光、电及近代物理等体系开设出各种层次的实验,实现实验内容模块化,按照认识规律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3、坚持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物理实验教师努力钻研教学理论,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和难点(如不确定度概念、误差分析、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的技巧等),努力强化“三基”训练。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基础性实验(如:固体密度测量、示波器的使用等),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对于综合性实验(如:冲击法测螺线管磁场、声速测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讨论式、提案式的教学方法;对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如:太阳能电池特性测量、用电位差计校准电表),采用研究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增强自我探索的心理意识和习惯。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现象、模型、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4、实现实验教学开放化。为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学物理实验从2005年9月起在校内率先实行开放式教学,学生自主在网上选择实验题目及上课时间,学生成绩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了网上实验教学基本平台,为发挥学生积极性、加强个性培养提供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实践表明效果良好。物理实验在对学生时间和空间开放的同时,我们更重视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教师不断树立以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和“学”的全面开放。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实验教学开放化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1、课程建设群策群力。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是校及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积极研讨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等问题。如实验室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日历的制定,网上资源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等,集中集体智慧,深入进行讨论和研究,使得制定的规划及文件即与时俱进又切实可行。

2、集体备课互相提高。教学中,坚持集体备课,对大纲中的内容做统一要求。鼓励每位教师参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根据教改立项要求,课程组对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如物理实验绪论等),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专题讲授,共同研讨,互相提高,效果良好。

3、教学交流互相学习。教师间坚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包括会议交流、同行听课检查交流,评价实事求是,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交流气氛。

六、严格实验成绩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组十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有严格的学生成绩考核规定,考核规定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1、实验报告评分规范。各实验课题有统一的评分标准,实验报告成绩评定中,每份实验报告满分10分,其中预习1分,课堂操作4分,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回答问题5分。指导教师评阅实验报告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规范。

2、总成绩评定公正严格。学期总成绩评定,按规定所做实验题目的得分之和除以应完成的实验题目数,所得的平均分数作为实验成绩的分数。按照不同分数段制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标准。如果旷课一次在上述评定成绩中降一档,如果旷课两次及以上其学期成绩按不及格记。成绩的确定公正严格。

3、实验成绩管理科学。学生实验成绩输入微机保存,总成绩由计算机处理,在保证成绩计算正确性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讲教师按时报送实验成绩单,提交给教务处和相关学院。成绩计算及管理科学化。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物理实验;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物理学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学第一学期,是高中生升入医学院校后进行专业学习的首要科目。它可以将学生从高中的物理知识逐步引入到专业医学中来,特别是医学物理实验作为实践课程,是学生系统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训练的开端,对培养医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而在现今医学院校中,医学物理实验是薄弱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

1医学院校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实验安排陈旧,创新之处不足

在医学物理实验安排上,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实验少;单一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传统的实验内容多,反映医学物理学最新进展的实验内容少。实验内容陈旧、甚至个别内容与中学内容重复,内容多偏物理性与医学应用联系较少,不利于医学生个性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1.2过分强调实验结果,忽视物理思想和过程

由于过分强调实验技能的训练,学生机械地进行仪器使用调整、实验步骤、数据的记录处理,得出符合理论的结果,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的思考、分析、研究少。学生感到医学物理实验的收获不大,过一段再进行实验时,就没有了印象,教学效果不佳。

1.3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实验兴趣

学生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对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为纯物理性的实验与医学联系甚少,对医学的学习、发展缺少帮助。学生对实验中要求掌握的实验思维方法、技巧及实验作用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表现为学生实验技能较差,不愿意做实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畏难厌学情绪,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学习状况不佳。

1.4实验课教师讲的过多,灌的过多,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实验的课时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原理,掌握仪器的操作、使用并最终完成实验是相当难的。教师只有不厌其烦地将实验原理、步骤、仪器原理和使用,甚至数据处理交代清楚,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要求进行操作,没有自由发挥空间。随着大学扩招实验学生人数的增多,生源基础的多样化,教师工作量不断加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2]。

1.5仪器设备陈旧,闲置时间长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一些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综合性实验仪器、研究性仪器很难配齐,有些亟待更新的实验由于资金短缺而不能实现汰劣纳新。物理实验安排上课时少,集中在一个学期,造成实验仪器短时间内集中使用,很容易出现故障,部分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影响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物理实验仪器闲置时间长,资源利用率低,不能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造成财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

2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2.1实验内容的调整与革新

为提高实验教学的内涵,体现医学物理实验的特点,首先要取消一些内容陈旧、方法过时的实验,保留部分对训练学生基础技能行之有效的传统实验。如取消利用扭称测液体表面张力过时的实验方法,采用霍尔传感器测液体表面张力更为准确、方便。重点加强示波器及传感器应用的实验教学,介绍物理方面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手段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使用现代化实验仪器,独立进行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实验内容上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设计才能完成。如读数显微镜,过去只是利用该仪器测头发丝直径、毛细管直径,如今要求学生利用该仪器测透明液体的折射率,给学生提示利用几何光学中的单球面物像公式,学生们经过充分思考,最终测出了液体的折射率。这样的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又有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物理基本理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后应该注入一些新颖的、与现代医学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因为考虑到学生将来进入各大医院及医、药研究所、生产部门会遇到一些现代化设备和实验方法,因此在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误差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接触现代化仪器设备及现代化的实验方法,如利用医用传感器测量脉搏波、呼吸波、心音、压力,利用原子光谱仪分析研究药物成分、结构以及进行医学检验。再如对血液粘度的测定、细胞流变性的测定和超声医学测量等实验。通过实验来说明物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对其后续课程内容的理解及今后的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2.2教学方法的革新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建议在讲绪论课前组织学生参观医院的X射线放射治疗室、CT诊断室、B超室、彩色多谱勒诊断室等或者播放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影片,让学生对医用物理学与现代医学及其手段的关系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由此让学生感到好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然在后续实验时间中多做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次进行实验项目前必须大量翻阅、预习讲义及有关资料、说明书等,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查阅资料、预习的习惯。这样可以减少教师讲授内容,改变以前罐的过多,学生自由操作时间少的问题。学生自己看书独立操作,独立读取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和实验报告内容,逐步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及判断能力,这样学生会对实验内容、仪器操作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会出现做了就忘,没有实验收获的现象。在教学手段上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引入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多种信息表达方式,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加讲解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2.3建立“半开放式”、“选修实验”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基本操作,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根据实验室设备和教学情况,可以对学生开放部分实验项目[3]。由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和相关的资料说明书,让学生自学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独立进行教学要求的各环节内容。另外考虑到课时少,学习收获不足;满足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对最新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室经费资金短缺等一些实际问题,对学生开设选修实验课程。结合科研工作,选择一些物理实验目的明确、经过实践检验优秀、具有实际临床意义的实验作为选修实验项目,同时购置一到两台具有现代化水平且用于医学科研或临床诊断的仪器,作为示范操作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全年开设选修实验课程同时可以解决实验仪器闲置时间长,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这些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多了解物理原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先进仪器的操作使用,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4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对于物理实验的考核是通过笔试理论成绩和平时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只是实验报告成绩。这样会造成学生重实验报告,轻实验操作,重理论,轻动手的弊病,不利于素质的培养。为督促学生认真做实验,真正考核学生实验能力,可将物理实验课成绩分为三部分:一是笔试理论成绩,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二是平时实验的成绩,这包括每次实验课学生出勤情况,具体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情况,每次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当堂给出成绩;三是期末操作能力的成绩,应采取对学生随机抽查的形式,同时对实验项目也进行随机选择,对学生平时的实验效果进行实际的检验。这三部分各占一定比例。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实验过程,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真正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喀蔚波,医学物理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2,19(4):198~199.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第9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题创新能力

1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基本思想

创新实践平台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和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研究项目以小课题的形式设计,由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员辅导,课题题目以紧密联系实验教学实际为原则,由实验室提出或由学生自拟,研究方案及研究过程由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教员从思路上引导,总体上把关,鼓励发散思维,激励学生刻苦攻关、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信心和勇气。通过实验课积极启发学生观察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分析和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反复思考、论证、探索、设计、制作、试验、改进等整个研究过程中,推陈出新,磨练技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聪明才智,努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亲身体会科学研究所带来的启迪心智的感悟和激动人心的喜悦。同时小课题研究成果是学生自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学生自身学习效果和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真实体现,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等自我综合素质客观而全面的检验,可作为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成绩评定的依据。实验室研究确定并报教学主管部门同意,通过成果答辩,学生研究成果的评审成绩与物理实验课笔试考核成绩同等对待并有所侧重,以激励学生抓住机遇,挑战自我,积极自愿参加小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综合科学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2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可行性分析

2.1与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综合化趋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对国防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成为我校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符合当前形势及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学员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2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相契合

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课题研究项目是学员较熟悉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如数据测量问题、操作难点问题、实验方法问题、调节规律探索问题、仪器结构改进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实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等等。研究内容密切联系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实际,涉及面宽,针对性强,题目背景清楚,实践目标明确。课题难度以简单、具体为主,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课题成果以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为度,力争作到方法科学合理、构思巧妙新颖、装置简洁实用。

2.3与教员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拓展相促进

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教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小课题项目研究对实验课教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范围的要求跨越了传统实验教材内容的局限,相应地带动了教员对相关课题的研究与思考。教员和学生一道,共同关心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研究课题题目;共同关注小课题研究的进展;共同面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询分析问题的可行性思路;共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办法。在思想方法上能够给予学生有意义的启发,在研究的各个环节中能够给予学生实质性的指导。同时教员在指导学员进行小课题研究与探索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累经验教训,逐步拓展知识面、扩充知识量、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从这一方面看,达到了提高实验课教员科学研究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的目的。2.4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充分利用相协调

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和充分利用,一是小课题题目将涉及到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方法、安全使用、应用技巧探讨等问题,针对整套实验仪器在组成、结构、调节、控制、保养等方面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并实施合理的改进,有效地将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问题从教学管理者单方面工作转化为实验室、教员和学生共同关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对规范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与使用,提高完好率,延长使用时间,提高测量精度及进一步开发仪器应用等方面具有必然的促进作用。二是不论实验课采取集中方式排课或分散方式排课,总会造成实验设备每学期将近三分之一时间闲置,学员创新实践平台的建立可以充分利用仪器闲置时间进行小课题研究,不但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价值。

2.5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小课题研究就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发展的科研工作,涉及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并能够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实验课程教学及教材等各方面的不足与缺陷,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另外小课题研究成果能够及时转化而应用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坚持使这一探索性课题研究长期稳定地开展下去,久而久之,必将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作为实验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课题研究在本科学生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实践中试行,在整体安排上与物理实验课程同步进行,由任课教员向学生下发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研究性课题题目及相应说明,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题的选择、讨论、研究与探索,任课教员负责学生的相关课题指导工作。由于小课题研究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课题研究活动,所以在时间安排和研究进度上由学生自行掌握,灵活机动,与学院正常教学训练的各项工作相互协调,在军队院校特殊的教学与管理环境中切实可行。

在基础实验课教学中构建实践创新平台是我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又一项新举措,得到上级领导和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和支持。一方面促进了从基本技能训练到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目标转变。另一方面突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挥,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切实做到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员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正群,杜金会.军校理化综合性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0-82.

[2]李晔,王斌科,付振堂.PBL使学习发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J].教育经济研究,2008,(11):75-76.

[3]李晔.以教学评价为契机推进物理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教育经济研究,2008,(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