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理实验教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8 19:39:56

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第1篇

一、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

二、认真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变化,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物理实验是科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学生总是对安培表、伏特表的接法、度数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掌握得不够熟练。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强调实验过程中常常被疏忽的地方,发现问题循循善诱,找出其错误的原因,就会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实验结束后,根据各组实验的情况写出实验总结,指出易出现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例如在实验前,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要接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来,这样,通过实验,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就不再感到单调乏味,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学习热情,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当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特别喜欢实验,而物理学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学科,我们要尽可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实验。如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自行制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外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规律。如讲电磁感应时,学生习惯想法是:产生电流要用干电池,象家中看到的手电筒,现在看到的在导体和磁场相对运动时电流也可以产生出来。做透镜实验时,看到透镜准确按照理论公式预期位置成像……这时,教师画龙点睛,让学生从眼前的试验领略自然界的奇妙和规律性,就会产生持久学习的积极性。

四、不定期的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一些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堂上所看到的或书本上所接触到的实验,他们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欲,很多想法都想付诸实验。而另一些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有时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周围的同学讥笑。因此不定期的开放实验室,既可以给学生施展身手、创造动手的机会,又可以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锻炼自己、提高实验能力的场所。实行的办法可以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或根据兴趣爱好组织专题研究和探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或复习已学实验的操作,或做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将能极大地增进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益他们动手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第2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如何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们研究的问题,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独特的作用,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①教师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亲手实践;②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③有钻研和创新精神;对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改进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教学实践;④积极参加针对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测量操作技巧、改进方法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培训及各级物理实验研讨会,提高自身素质。

        2.利用实验史和事例,激发氛围

        实验教学中:①对物理史上著名实验介绍。如:《科学之旅》中介绍了“伽利略对摆动的探究”从而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制作“机械摆钟”。点评:展示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过程;展示科学家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②介绍典型物理实验事例,培养创新意识和欲望。如:教学凝固后,介绍“姆潘巴”现象及其发现过程,同时介绍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的片段:上海某中学三位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经历几个月、做了上百次实验,获得上万个数据,最后论证“姆潘巴”现象不存在。向学生介绍此事例:A要求学生向坦桑尼亚中学生姆潘巴和上海的几位中学生学习,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有实验探究的精神;B用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激发创新氛围。

        3.实验教学中需强调的注意事项

        动手实验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师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室规则和要求:(1)实验前必须完成预习内容;(2)按分好的组坐好,不得乱动器材;(3)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4)实验完后将器材摆放整齐,经检查后可离开;(5)不能将器材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及时说明:另外带危险性或损坏性的实验,要先检查,避免损坏和意外。如:①在用电流表测量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注意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在此检查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②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注意酒精灯的正确使用。即:不允许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使用完后不能用嘴去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操作过程如果不当,洒出的酒精燃烧,用湿抺布盖灭。

        4.提倡动手实验,掌握其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的作用:①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据统计:喜欢物理的占84%,不喜欢占3%。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据统计:通过听讲授,能记住25%;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40%;双方都做到能记住65%;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能记往83%;既动手边做边描述能记住97%。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归纳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③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提倡动手实验,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培养实验能力。

④动手实验是学习研究过程,在直接参与动手实验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得出概念和规律的。点评:通过长期动手实验的训练,能掌握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分析能力

        观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感知过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方法。物理课本中的每个概念和规律一般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概念、规律应用、实际问题等构成,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在引导观察实验现象时应注意:①从什么地方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现象发生变化过程的条件是什么?②观察同时思考、分析、比较、归纳此现象有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③如何判断推理,概括有关性质和规律?逐步形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掌握观察方法和提高观察能力。如:观察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A、开始加热的烧杯底和内壁是否有小气泡?怎样产生的?B、初始阶段如水温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小气泡在上升至水面过程中其体积有什么变化?C、当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迅速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到水面破裂时,温度是否变化?瓶口出现的“白气”是什么?D、如果沸腾时间较长,还会看到水位比加热前有些下降为什么?这将膨胀、热传递、气化、液化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

        6.把“测量、验证”型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目前中考实验设计题需要学生具有探究性实验能力的有力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机智或具备发散思维、换元思维、转向思维和创优思维等思维能力。这些能力都靠平时培养。如:教学“恒定电流”后,根据学生以学知识,将“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改为:有5种不同测量电阻实验的分套器材,请根据各套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并比较哪种方法测得电阻值较准确,分析其原因。器材:共用器材为待测电阻R(10Ω,0.5A),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测量方法;①伏特表、安培表各1 个,共用器材;②伏特表2 个,电阻箱1 个,共用器材;③安培表2 个,电阻箱1 个,共用器材;④伏特表1 个,电阻箱1 个,共用器材;⑤安培表1 个,电阻箱1 个,共用器材。评析:改进后的实验称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此方法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7.借助多媒体将实验达到效果

        造成学习物理知识困难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物理实验和分析、概括规律的能力。如:教学《惯性》时,借助多媒体运用抽拉活动片模拟演示小车遇到障碍物阻力而停止运动,而小车上的木块没有受到障碍物的阻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向前运动,而因木块底部与小车面的摩擦,使木块底部受到摩擦力作用不能继续向前运动,只好倒向前方,利用多媒体图像再用“慢镜头”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对小车、木块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由于图像清晰,模拟逼真,讲解和观察、理解,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8.开展课外动手实验,发展创造力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设课外实验,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发展动手实验的创造力。如:①组织物理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指导动手搞小制作。如:制作橡皮测力计、潜望镜、土电话等;②组织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实地测量、电路安装等社会实践活动;③开展科技活动,如:举办物理晚会、撰写物理论文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悉心辅导,帮助克服困难,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互帮互学,逐步培养有趣的爱好和创造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从中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发展创造力。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充分能挖掘各种智力因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实验教学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索性教学

一、物理探索性实验的涵义及目的

物理探索性实验指:根据物理实验的特点、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现有的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实验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方式。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历实验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由此,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索性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归纳物理概念、发现物理原理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并培养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靠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而是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物理探索性实验教学较传统物理实验教学在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更新颖、更丰富的内涵。

二、高中实验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1、适度的原则

在探究教学中,探究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需要太长的时间进行探究;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果,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在每一次探究中,一般要选择只含一个中心问题的内容,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问题,通常不要求学生对证据作过多的探究。当然,根据学生年级、知识准备情况等的不同,探究的复杂程度要有所变化,但这同样是适度的问题。适度的原则更主要的是指难度上的适宜。在一般情况下,探究问题的解决所需的能力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对这样的难度水平的问题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即选择的探究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对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是,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决不能毫无疑问、不费努力即可解决。适宜的难度要求探究的内容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其变量的多少要以学生能够掌握和控制为限度,过多的变量使学生产生过多的疑惑。

2、引起兴趣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具有了内在动机,因此,以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特征的探究教学,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探究的内容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可以这样讲,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进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首先,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要的内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也是当代科学教育把目光转向学生生活、选择切合学生实际内容的原因之一。其次,对于超越常规但又在情理之中的问题内容,学生也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再次,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感兴趣。学生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倾向,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

探究问题的答案。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也同时感受到了成就感,这些成为他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所在。

3、可操作性的原则

探究教学的特征决定着探究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即探究内容是可以通过有步骤的探究活动得到答案的问题。这里有两条主要标准:一是探究的结果与某些变量之间具有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通过演绎推理是可以成立的。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成立,探究活动便没有结果;如果这种因果联系不能以演绎方式而推得,就会使探究活动不严密,学生也难以把握。二是这种因果联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通过探究活动而证明。所谓现有条件,即是一方面是指现有的物质条件,如学习材料、实验设备等。另一方面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等。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些内容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利用探究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这时对这种内容要进行一定的转化,转化的策略之一便是对这一内容进行推演,然后通过对推论的证明来证实原有内容的正确。

三、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科学探究”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究性实验”,它是在学生不知道相关知识,尤其是不知道各物理量之间有何关系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一个科学探究性实验来完成求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去找出内在的联系,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

“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实验是从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开始的。科学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而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通过观察和体验而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一个可以验证的观点,并能描述实验的目的。(2)构想假设:假说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所有的预测一样,假说是建立在观察、现有的证据和以往的知识经验上的。但与许多预测又有不同的是:假说必须能够被检验;而预测是推论的一种,有可能是错误的。(3)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假说。在计划中应该确定所研究问题的变量,写明详细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中要进行的观测,必要时要创建一个过程流程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设计实验时涉及到两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变量控制法和可操作定义。(4)进行实验:严格按设计中确定的步骤认真操作,按照说明安全正确地使用实验设备。仔细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所有情况,包括清晰准确地描述质的结论(描述性评论)和量的结论(数字性数据)。(5)分析数据:实验中得到的观察和测量结果称为数据。实验结束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某种规律或趋势;能否支持先前的假说;实验中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等等。把数据根据需要整理成表格或图象,以便更好的帮助分析数据。(6)得出结论:结论就是对实验研究发现的总结。在下结论的时候,通常需要重复几次实验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而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得出的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并设计新的实验来寻求答案。(7)交流结论:为使研究可重复、可验证,把研究过程的细节、实验结果和得出的结论与他人交流,与人分享,或是让新的发现发表出来。(8)重复上述步骤:大部分科学家在得出重要结论之前,都必须反复实验。因此,如果你提出的实验结论不能解问题,就必须重复前边所有的步骤,反复实验,直到得出答案为止。

2、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的问题设计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形成探究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可以同时发挥探究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优点,实现常规的接受式理论教学所无法实现的功能。(1)科学探究式实验的问题设计。在科学探究式实验中,问题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设计的问题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探究;设计的问题不恰当,则会使探究式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通过对探究式实验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实验的内容拓宽、延伸。如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就可以设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该实验中哪些力是分力?哪些力是合力?合力和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是什么?实验时,为什么细绳应当平行并接近木板?怎样测出和记录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怎样画出各力的图示?为什么要用同一标度?该实验中是怎样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测出的合力和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是否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没有橡皮筋怎样完成这个实验?只有一个弹簧秤,怎样做这个实验?若保持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不变,使它向外侧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仍然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点O,另一个分力怎样变?又比如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不要求学生去死记实验步骤,而是在实验各个阶段设计出合理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学习.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

物理实验教学第4篇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实验教学第5篇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1、观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实验,在学习中创新。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序言中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知道什么是实验。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实验中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学生每做一个实验应该:了解实验目的,正确使用仪器,作必要的记录,得出相应的结论整理好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得出结论,做出正确的实验报告。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大师所做的物理实验以及所取得的成绩,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探索知识。

3、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

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应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比如在做完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应该总结实验时所采用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的实验中是最常用的,是应该掌握的。这样在学完密度知识后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器材可以要求学生解决如何测金属块的密度问题,学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也可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不仅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

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在做固体融化的实验过程中(直接加热),开始的实验结论和课本上总是不一致,学生甚至考虑了课本的大胆想法。在引导学生考虑小学学习的热平衡的知识后,就有学生考虑是不是加热不均匀的问题,通过讨论,最终使用了水浴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结论与课本基本一致。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实验教学第6篇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校内实施的“加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和能力”的教改情况,探索改进、完善后的教改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308(2000)03—0012-04[中图分类号G633.7

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自1997年8月开始我们诸城市西郊学校物理教研组全体物理教师和实验员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级教研室的指导下,在九七届初二学生中开展了周期为两年,以“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和能力”为课题,以有效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现将经过第一个实验周期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后的教改实验过程和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作——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和实验目的

素质教育具有自主性、全体性、全面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特征。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找准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各学科特性的接榫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提高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关键。通过对我国现行教材(93年人教版)和发达国家物理教材对比不难看出,我国在重视“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教学”方面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西德初中物理教材(塞尔肖夫·乌劳贝尔著)中实验次数(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344个,是我国(138个)的2.5倍;尤其是学生实验,西德(296个)是我国(19个)的16倍;我国的演示实验(119个)是西德(49个)的2.5倍。从我国的总体教学现状看,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一个高分数,教师更是重理论轻实验。这样势必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的自我发展更是危害无穷。因此,“加大物理实验的力度,尤其是增加学生实验的时间和次数,把学生实验作为创造物理情境,探索物理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和科学之路。鉴于此,我校确立了“加强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和能力”的教改课题。实验的主旨是探索一条“在现行教材编制体系基础上,创造条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变为学生实验或学生随堂实验,变以演示实验为中心为以学生实验为中心,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物理学科特点。以学生实验为主线,创造物理情境,激趣设疑,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动手操作、深入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以同步增长,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的新途径。

二、推行实验需要的物质条件和配套措施

1.实验仪器的配备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一方面由学校筹集资金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或小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器材或学具尽最大能力象配备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器材那样配齐、配足;另一方面,对一些能自己制作的器材,由教师或发动学生及学生家长动手制作齐备。为实验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实现两个转变

(1)改变实验室的管理方式

把原来必须由任课教师定时、统一组织到实验室做指定学生实验的封闭式管理变为由任课教师集中组织或学生自己向实验员申请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开放式管理。

(2)改变和增加实验员的职能

学校聘请和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担任实验员。把实验员原来只负责管理实验仪器和准备实验的职能变为除管理仪器和准备实验外,还要负责管理和指导利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

(3)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自制力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操作等实验习惯,经常出现实验纪律混乱、容易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在推行教改实验前制定出严格、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和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以保证实验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教改实施过程

1.宣传、发动阶段

改变原来一切以“应试”为中心,不重视初中物理绪论课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首先通过绪论课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科特点、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方法及意义,并能初步了解初中阶段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参观物理实验室,有目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或演示部分有代表性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仪器、学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求成欲;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实验在学习和研究物理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向学生宣布这次教改实验的计划、措施和意义以及学校制定的实验室制度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并由学校专门组织实验班学生家长召开“物理实验知识专题讲座”报告会。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充分了解学生实验在物理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以及在这批学生中推行该教改实验的意义和配套措施。以取得学生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

2.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步:根据著名教育学家沙塔洛夫提出的“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首先由教师在讲授每章(或单元)前精心设计和编制出该部分内容的“信息纲要图表”——主要是把准备讲授内容中涉及的实验及所用器材(包括学生能自己准备的随堂实验或小实验器材)、需要观察的现象(或记录的数据)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物理概念或规律的问题;本章(或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内容提纲攀领、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给学生提供依靠点。然后指导学生以“信息纲要图表”为引导用1-2节课时间自己阅读本章(或单元)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章(或单元)涉及的实验及所用器材,要求掌握和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总体框架。

第二步:在学生对将要学习章节(或单元)内容从总体上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任课教师和实验员要做好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把这部分内容中用到的实验器材在检查无故障后到实验室内的专用仪器橱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以实物为例为学生讲授各种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效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分组轮流操作各个实验(主要指由演示实验转变成的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根据预习和“住处纲要图表”提供的信息自己确定所要操作实验的顺序,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按实验要求独立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数据)。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处理,并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初步设计完成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

第三步:在学生初步完成实验报告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指导学生实验和检查实验报告获得的反馈信息,以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的事实性实验依据(实验报告)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刻度尺、天平、量热器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要求高的实验和电学部分中电路图的连接、仪表的使用、电路故障的排队等复杂实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高标准、严格规范地为学生演示一遍,把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给学生强调清楚,为学生课的演示实验,可以变为随堂实验,选择适当时机穿插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指导学生操作完成。并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和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和思维来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修正自己的认识、取得共识、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加以应用。

第四步:在讲授完一章(或单元)的内容后,再引导和发动学生利用课外活动、科技活动或自习课等外时间在规定期限内随时向实验员申请到实验室,在实验员的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按实验要求,重新规范操作一遍由演示实验变成的学生实验,并把授课前完成的每一个实验报告作以修正和补充。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积极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学生对已掌握的物理知识的巩固、深化和应用。

四、教改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1.通过改变实验室管理方式和传统授课模式,改变了原来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时完全由教师操作或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操作实验,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只能看实验的教学状况,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样必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主、平等、进而主动”的心理作用;再加上物理实验本身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故对激发每个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做、动脑想的习惯和能力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2.在这次实验改革中注重了学生预习五一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信息纲要图表”指导学生预习,为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做好知识储备。这样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都大有裨益。

3.通过这次实验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操作练习时间,并且使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能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每一个实验和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每一个实验报告。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对实验仪器的选择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实验数据和实验误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学生在实验中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实验的能力都得以长足发展。

通过这次实验教学改革,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实验创设的物理情境和获得的事实性实验依据为引导,启发学生在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直觉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活动中掌握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用,并加以应用。这样对培养学生以实验为基础来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态度,在问题解决及探究中的自主性和有创造性的吸收知识的良好学习素养,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都会产生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作用。

Strengtheningthestudyonphysicalexperimentteachinginsecondaryschool

DONGGuo-rongLIJian-zhong

(Zhuchengwestsuburbschoolforemployee’schildren,Shandong262200,China)

物理实验教学第7篇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曾经说过:“创新之根在实践”,中学物理实验,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有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重要性.此外,中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对以后走出校门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从而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毋庸质疑.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史,自伽利略开创完整的科学实验方法以来,人们通过物理实验不断的发现和检验一个又一个物理学上重大的真理和规律.例如牛顿的经典物理理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等时刻都在被物理学家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不断引用,同时也在不断的经受着实验的考验.因此,物理学可以说就是实验物理学,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

从培养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我国科学家技术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中学生课堂上物理实验的缺失,列出了一些现象,并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从而希望在中学生的物理课堂上实现更加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在新课标的号召下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质量,并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物理实验培养环节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物理实验教学活跃在中学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实验在实现中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当着接班人的角色,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物理实验在中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有助于中学生深刻理解物理实验的重大意义.深入对中学生物理实验情况进行探析,不仅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相关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的再建设,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方案的实施,也将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

二、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探析

常规物理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学生普遍感觉学习物理难的压力,甚至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失去学习物理的热情.存在此种现象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缺失,让学生缺少对实验最直观的感受,对物理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真正做到对物理概念、规律及意义的清晰认识.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观念上的误区

实验作为学生接受知识最深刻的一种教学方式的作用被弱化,在有的老师看来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教学手段.由于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实验题只看重最后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使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重视实际操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更多的是从如何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一学期开设为数不多的几门实验课,更有甚者,照本宣科,在黑板上进行实验的讲解,形成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背实验,这样的老师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没关系,只要记住答案会考试就行.导致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降低,不仅没有开发出教材本身的价值,更造成学生思路的狭隘,创造性的缺失.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普及以来,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的屡见不鲜,用多媒体模拟来代替实际操作,更让学生远离了实验.

有的老师认为物理实验本身在于得出最终结论和规律,实验的过程也就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了,只要让学生认识实验装置,实验器材,也就不用再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验证结论是否正确了.再加上实验教学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费力,学生缺乏组织纪律,甚至会会出现实验仪器损坏或短缺的现象,为了减少麻烦,还是少进行实验为好,即使上实验课,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监督学生完成实验,不能进行更好的结果交流,起不到能力考查和评价的效果.

2.实验教学方法不佳

由于对物理实验教学认识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验组织、教学过程和最终成绩考核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师的教学压力长期存在,使得他们不愿意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导致教学方式单一、没有特色.单纯为了教学任务而安排的实验课程,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对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引导,在老师包办的教学课堂上,学生机械接受,缺少实践操作的能力,导致实验意识的缺失,实验能力的低,面对需要创新,做出判断的实际情况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样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阻碍,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素质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3.实验教学模式固定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从内容到教学方式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就分组实验来说,教材中从实验目的、原理、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写的清清楚楚,除此之外,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把实验从目的到注意事项、步骤再详尽的介绍一遍,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会按照老师所讲的固定模式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也是将提前已经知道了的数据再通过实验证明一遍,这样实验就算完成了.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缺少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阻碍学生智能的发展.

4.学生实验的态度差

中学生受其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在实验的过程中不喜欢反复地操作,尤其对那些已经知道结论的实验更是没有耐心,便另辟蹊径,做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从而失去了对基础知识理解和基本能力训练的机会,这种盲目的心态不仅会妨碍实验能力的提高,还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也有同学认为实验考试与动手操作无关,只需在考试之前背一背老师要求的内容即可,实验课就不认真,甚至缺课现象时有发生.

三、解决对策

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不良现状,值得每一个人深思,从宏观上讲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从微观来看这样的教学实验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良性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太多不利的因素.针对物理实验教学这一窘境,在参考相关资料和理论的基础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1.实验教学的认识要与时俱进

应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上,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安排,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将学生变成受教主体,注重由“教”变“导”过程的形成,使学生认识到由“学”到“用”的重要性.

校领导要有积极地办学理念,要有学生学习与实验相结合的意识,拥有先进的管理实验室的思想,不能将实验室看成是只能在有实验时才能对学生开放,更要为学生时刻进行实验学习提供必要,开放实验室,提高其利用率,真正使新课标要求的教学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实验器材,并在日后加强对实验器材的维护,确保器材随时用随时有,随时用都完好.

2.实验教学模式要多种多样

新课标要求中学的实验类型有六大类,即:演示实验、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计算机辅助实验以及非常规实验.教师的教学中基本上停留在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这一要求上,对剩下的实验要求在上课讲授的过程中很少涉及甚至是没有涉及,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接受新课标所要求的知识,没有使教学资源达到最优化,单一的实验还使得学生失去求知的渴望.随着多媒体在中小学的普及,教师要切实利用好这一资源,将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实验相结合,既能避免演示实验的单一,又能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这一特征,将学生带进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实验所要求的目标,并强化学习记忆.

演示实验与操作性实验相结合的过程,不再过多注意或是强调老师演示的内容,加上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其中,使得实验效果事半功倍.同样的实验,看老师的演示和自己亲手操作的感受相差甚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观看演示实验所看不到的意外,可能看起来很容易的操作会遇到多次的失误,在每一次的失误中,学生操作起来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实验效果,使得知识迁移,强化学习记忆.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相结合,使已学过的物理结论更加印象深刻,验证性的实验比较传统,探究性的实验侧重于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制定实验程序,探索未知的实验现象,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实验形式,这样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

3.实验教学设施要尽善尽美

物理实验教学第8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实验之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学的快而牢固。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二、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物理教师要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物理教师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

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实验操作规程和能力训练目标。让学生懂得万用电表的使用,能掌握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的方法,懂得一些常用电子元件的测量方法、电子器材的操作测量,掌握电烙铁的焊接技术,印刷电路板的制作与加工,化学用品的使用,电动器具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物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第9篇

教育在新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过程中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得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在教学发展的背景下,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新时期发展迅速,但是不得不承认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现状概述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来讲十分重要。在整个物理教学发展过程来看,实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实验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新的时期教育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到课改的深刻影响。其中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整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一些新的教学设备的使用也使得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在新的时期教学发展迅速的过程中,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充分保障;教师在引导教学的过程中效率不高等等都制约了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取得的成就分析

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整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较之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在经过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之后,我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所得成就作如下分析:

2.1教学理念和方法得到更新

教学过程需要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新的时期教育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中最为有效、应用范围最广的应该是师生角色的相互转变、合作教学方法。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法的使用,使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分享思维,促进了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整个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2.2教学与科技联系日益密切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代,科技与社会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是如此,大量科技产品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整个大学物理教学变得十分方便、简洁,充满时代特色。在我们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大学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而且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不断提高,整个教学焕然一新,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3师生共同取得了巨大进步

在新的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共同合作,相互联系,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给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引导。同时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学习方法变得高效便捷。从而教师和学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在新的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下,我们发现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在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新理念新方法的使用受到阻碍

在新的时期虽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盛行,给整个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新理念和新方法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历史悠久,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时期出现的新方法和新理念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比如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存在问题,教师在新时期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依然在被动的接受教育,教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制约了整个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2教师个人综合素质不过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从古到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发挥的作用不容忽略。在整个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时期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新教学设备的出现和使用,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来满足实践需要,但是在我们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导致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的作用得不到最大化发挥,制约了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新时期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具体措施

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促使其不断完善。在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思考:

4.1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充分利用新时期的媒体优势,广泛利用学校广播,黑板等宣传手段,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促使教师和学生对新时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全新的认识,从思想上提高重视程度,从而不断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此外通过对新时期新内容的宣传,可以有效的扫清传统理念的阻碍,为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使用打下基础。

4.2改善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要从教师入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不断更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同时鼓励教师广泛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此来满足教学发展的新要求。同时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实现双赢、

5小结

新时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要紧握时代脉搏,积极使用新时期出现的新思想新理念,不断促使教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从思想角度入手,全面提高重视程度,促使教师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此来适应教学发展的新要求。从而促使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李忠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青山,杨庆祥,张士良,于金库,王明智.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分子通报,2008年12期.

[2]周新贵,白书欣.改进高校材料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年06期.

[3]潘清林,黄继武,徐国富,曹中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01期.

[4]雅菁,刘志锋,辛颖,鄂磊.材料类专业实验中心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