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验室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2 17:45:13

实验室管理论文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

众所周知,实验在科学研究、科学探索中是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目前实验室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还没有与科技形成同步发展,从而限制了实验室运行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克服以上问题的关键。

一、实验室作用概述

展望21世纪,我们生活的空间无一不被瞬息万变的信息所包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化、集体化和国际化,特别是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实验室作为实验、科研、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地,其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这要求实验室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改变过去那种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向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转变,改变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基地。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开展科研工作,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等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为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人身的健康与安全;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搞好实验室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合理的规章制度。一个高效的实验室一定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实验室,这样才能保证实施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埘。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遵守实验室安全技术规程和有关的消防、安全、保卫制度,了解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原因,并掌握预防和处理这些安全事故的方法。

二、当前形势下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存在相关问题

拿高校而言,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提职难、待遇低、地位低、队伍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重论文轻技能、重科研人员轻实验人员等问题普遍存在,造成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不稳,无心从事实验技术与管理工作。曾经一个时期,一些高校允许本科生留校充实实验室工作,留校学生也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跳板,并不能专心从事实验室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补充不足,导致科研实验室专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维护及管理滞后,许多高精尖的实验仪器长期搁置,造成无端的浪费和技术上的被动。在教学中,实验室还被视为理论课的附庸,理论先于实践,实践只是用来检验理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校的经费更多的向科研领域流动而对教学实验投入相对就降低了。

实验室环境设施简陋、仪器设备陈旧直接导致实验结果的不精确,这使学生对实验课缺乏端正的态度。随着实验室评估工作的进展,高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入,但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新专业、新技术不断增加,实验室面积、实验室设备仍然满足不了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低是很多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相对比较独立,所申请购置的贵重设备大多是从自身科研课题需求来考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虽然有对贵重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有限的设备维修维护费不可能帮助实验室解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这就限制实验室的开放,势必也影响了资源共享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3.1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行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室中的资源、事务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其重要意义是使得实验室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它不仅能加强实验室的调度管理,资源共享,减少投入,还可大大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实行信息化管理有以下几个突出的优点:一是计算机巨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从前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很少的几个人就能完成。二是对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种财产、文件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易于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信息集中,能为资源的使用开发提供各种方便,如仪器设备的查询等。四是信息的综合加上计算机完善的功能,使数据的统计、修改即时、迅速,可以为各级部门、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因此,加强信息的使用与流通是建设与管理好实验室的当务之急。

3.2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实现科学化管理。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硬件,硬件设施的先进与否反映了一个实验室的现代化程度和实验水平。应结合基础课实验室现状,把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充分利用各方面力量支持高等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学校在提高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把更大精力、更多财力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要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政策,努力开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科学设岗,合理定编,竞争上岗。建立严格的考核量化指标、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类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对其完成的目标提出量化要求,从而使实验技术人员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促进实验队伍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实验技术人员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考核情况、业务进修情况、奖惩情况等。这样对各实验室人员的基本情况及队伍配置情况,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3.3健全实验室环境以及制度,实行安全化管理。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干净。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喧哗、打闹、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等,下班前由安全卫生值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并进行值班登记;禁止使用实验用的器皿盛装食物或当茶具,一切化学药品严禁入口;严禁私设电炉或使用实验室内的电炉等设备烧水、煮饭、取暖;一切与实验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用品,用完后要及时清理,并放回原处,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不得在实验室外的任何区域进行检验。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束起,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时要加戴防护用具:实验室应配备适当的、充足的灭火器材和急救药箱及喷淋设施,并应定期检查其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不得随意拆装电器电闸或安装临时线路电源、改变电路,确因工作需要时,应与有关领导联系,由电工予以解决: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随时留意周围的环境因素变化,如灰尘、电磁干扰、湿度、温度、电压、噪声、微生物菌种的变化,以免影响检验工作的质量,一旦发现周围有影响检验工作质量的因素存在,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田宝凤,田亚娟.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和科研[J].成才之路,2007(32):11-12.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2篇

1.实验室资源很多,但未得到有效利用。

为了满足升本的硬件要求,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实验室的规模和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资源无法整合,有很多资源被闲置。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开放实验室,学生随时都可以去进行实验活动。由于管理缺乏人性化,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很少来做实验,这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

2.基层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

实验室的管理最辛苦的是基层的实验管理员。实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卫生值日等繁杂而琐碎的工作,有的实验员还兼顾实践教学的其它内容。由于实验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分属于不同的学院、部门,管理起来存在很大难度。实验管理员在高校属于教辅系列,无论工资待遇还是其它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对待,使人感觉实验员低人一等。懂技术且懂实验管理的人出现了“年年进,年年缺”的一种怪现象。

3.实验室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实验室管理只是本着保管好设备、负责好安全,不出问题就可以。保管实验室财产,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登记、建账、入库、立卡、维修保养等工作成为管理的重点。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学时的多少、实验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实际等等问题,很少被考虑。实验管理员缺乏工作热情、实验指导教师缺乏主人翁的情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都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应该解决的问题。原有的本科院校对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展开不少讨论,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管理的人性化实施

在《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价体系》以及《省级示范实验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实验教学理念、内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具有人性化。人性化的激励政策是示范中心建设的动力。人性化已成为实验室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人性化管理的有效实行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整合实验室资源,优化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必须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大实践性和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需要建设一批综合性实验室、实验中心,将相关专业、相关学科实验室进行整合,建立实验中心,实行统一的有效管理,这样将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减免资源的浪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编写综合性实验教程,使资源达到真正利用和共享。根据实验中心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

2.对实验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自身价值。

实验室人员的人性化管理包括对教师、学生和实验室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要设定相对自由、宽松的管理时间和空间,满足他们的教与学、创作与训练的需求,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自我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觉参与管理的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实验室的管理,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值班制、以老带新制等方式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主要是提高其待遇,转变从属、辅助的思想观念,使其从观念上认识到工作职责不仅仅是开关门、设备保管、卫生服务,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门。高校也要加强对实验管理员的培养,给他们提供晋升空间,制定职业规划,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激发热情和服务意识,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人性化服务。实验管理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业务水平;创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思维方式。要牢固的树立服务观念,为实践教学服务、为学生和老师服务,通过管理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运行良好的设备、舒适的环境,使老师和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实验活动。

3.管理方式和手段实行人性化。

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已经着手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大都体现在对学生人性化服务的增强,通过改善环境,及时更新维修设备,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针对特殊专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人性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改变管理方式,使管理方式和手段凸显人性化。原来对实验仪器物资的登记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的记录、设备耗损更新情况、账册管理等实行手工登记造册,进行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有空闲思考实验室的发展和自我发展。改变管理方式,将网络信息化运用到管理中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教师的负担。将高校资产与实验室管理系统和实践教学信息平台相对接,将实验管理完全纳入网络管理。实验室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实行数字化管理。实验室管理员通过数字校园网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查看,对实验教师的上课状况和学生的到课记录进行监控。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运用,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实验室管理的人性化。

三、结语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3篇

学校要建好“三本账”。一是“总账”。要求反映仪器设备的总件数和总价值及每年的变动情况,包括仪器、设备编号,名称,规格,应配数,单位,单价,数量,金额;入账顺序要和《高中或初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一致,每种仪器严格按不同类别、不同规格单独登记一页;为了便于查找,总账最好裁成“梯形”;在做教学仪器设备登记簿时,不是设备的每次增减都必须单独登记,而是在已有页面上进行增减登记。二是“明细账”。要求分学科反映每种仪器的数量、金额及存放位置。三是“低值易耗品账”,即中学单价为60元以下、小学单价为30元以下或使用期在一年以下的零星器材账。

二、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的陈列摆放工作

1.陈列柜的摆放一般要避开窗户,尽量靠墙摆放,以腾出室内中间部位。这样摆放的好处是,既采光好又方便仪器、设备、药品的取用。2.确定陈列柜摆放位置后,一般把进门的首柜作为陈列室存放仪器的第一柜,并依陈列柜的走向依次为其编上柜号。3.从第一柜开始,按仪器配备目录的先后顺序在柜内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按顺序依次摆放。除包装小零件的纸盒外,一般仪器均应拆除外包装后再摆放(对实在不宜拆除的仪器,也要撕下外包装上的透明胶带,以表明仪器处于可用状态)。每种仪器的主附件要放在一起,柜内不同种类仪器之间应留空隙,不得堆叠挤压。仪器一般都要正放,但有些仪器也要依自身特点酌情摆放。例如,物理的斜面、杠杆、米尺应侧放;温度计、演示电表应竖放;条形磁铁应面面相放,蹄形磁铁应成对异性相吸,如只有一块蹄形磁铁,则用铁片放在V形口上,形成闭合磁路。一般不常用的仪器或轻而薄的仪器应放在柜内上层,常用仪器放在柜内中层,大而笨重的仪器放在柜内下层。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应分室存放,化学药品可按无机药品、有机药品和危险药品分类妥善储存。

三、做好仪器、药品的保养工作

1.防尘。(1)仪器须入柜保存,对不能入柜的大件仪器要用透明塑料布罩盖。(2)每次实验后,应及时将仪器擦试干净后入柜,风干后的玻璃器皿口要向下,以免落入灰尘。(3)在清扫仪器室时,要尽量降低空气中灰尘的含量;当室外风沙较大时,要关好门窗。2.防潮、防锈。应适时开窗通风,调整室内温度;金属仪器用后要先把表面擦试干净,再涂上中性的凡士林,如物理的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具座、铁架台、生物的刀片、剪刀等;金属仪器的运动部分须涂机油,旋钮处须涂黄油,贵重仪器柜内要放置防潮剂(如生石灰或硅胶、氯化钙),各种电子仪器每月至少通电一次,以提高其耐潮性能。3.防腐蚀。化学实验桌应铺设防腐台面,仪器与药品不能混置于同一柜;浸制标本要用蜡封,凡用干电池的仪器,实验后及时将干电池取出,以防腐蚀仪器零件(如万用电表用完后及时取出电池,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键或交流电压的最高挡)。4.防变形。感应起电机、手摇离心转台、向心力演示器的皮带使用后应取下,防止皮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失去弹性,导致无法使用。5.防蛀、防光、防热、防霉、防震。生物标本须放置樟脑丸;各种标本、塑料或橡胶模型应避光;化学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应装入棕色瓶内避光保存;光学仪器的镜头、镜片若有霉点,请用镜头纸或丝绸沾少量酒精擦拭,不可用汽油擦拭;显微镜必须防震,以免影响实验效果;投影仪应待其冷却后再搬动,以免灯丝在高温下断裂。6.药品应定期检查。检查易变质的试剂(如易挥发、易吸湿、易升华、易风化的试剂)是否密封保存;检查保存液是否挥发(如白磷的水,金属钾、钠的煤油);检查标签是否腐烂、脱落;检查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腐蚀品、强氧化剂、毒害品)是否按其自身特性专柜保存,且双人双锁;检查灭火器、砂箱、贮水桶等防火设施是否完好。

四、做好各功能室的环境和安全管理工作

1.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各功能室的环境要洁净、整齐、明亮、通畅;布局要方便、合理;人文气息和科研氛围要浓厚,如可张贴所属学科科学家的“名言画像”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氛围,以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化学功能室要做好通风排气工作,处理好废气、废液和废渣,以减少污染;各功能室和仪器柜顶部禁止堆放杂物或私人物品,以保持美观。2.加强安全管理工作。(1)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应做到:①各功能室应通风良好,符合安全防火设计规范。②根据消防规范配置各种消防设施,定点放置并方便使用。③指定专人负责消防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④各功能室管理人员应熟悉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控制或消除火源。⑤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电器时,避免电火花并禁用明火。⑥防止易燃易爆品接触高温物体的表面。⑦避免摩擦、撞击产生火花。⑧避免光和热的聚焦作用。⑨采取静电泄放措施,防止静电积聚。⑩做好通风、降温工作,避免易燃易爆物品的贮存和使用环境达到着火温度。(2)用电安全管理。具体应做到:①不得私拉乱接临时供电线路。②不准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③正确操作闸刀开关,应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断的位置。④新购电器在使用前必须全面检查。⑤在使用烘箱和高温炉时,必须确认自动控温装置可靠。⑥当电源或电器的保险丝烧断时,应查明原因。⑦检查高压电源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上。⑧在擦拭电器设备前,应确认电源已全部切断;严禁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或用湿布擦电门。(3)危化药品管理。具体应做到:①购买危险化学品须经公安部门批准,购回后必须立即存放在危险品保险专柜内,采取专柜双锁管理。②危化药品必须由专人管理。对经常使用和管理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明确责任,确保安全。③建立严格的收发登记制度。对危险品柜内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做到定期检查,认真核对数量与质量,做好数据统计,达到账物相符;在领用危险品时,除按常规物品领取程序办理外,还须提交实验方案及所需数量,经实验教师或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由实验室分管领导批准;领取剧应严格遵照审批的数量,由两人共同领取。④实验课需用的高剧毒药品、麻醉品严禁带出实验室;使用结束后的危险品废液必须妥善处理,如发生意外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查明原因。⑤一旦发现危险品有丢失、被盗现象,应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和教体局,配合公安部门追查落实,并按有关规定追查责任。⑥若各功能室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则应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马上报警,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或灭火。

五、做好仪器的维修、自制工作

1.管理好仪器的技术资料。要把产品说明书、图纸装订成册,并按要求存档,以便备查。2.在维修中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盲目拆卸。二是只动有故障的部位。具体做到:第一,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性能,观察、分析发生故障的部位,确定维修方法和使用工具。第二,在拆卸零件时要正确使用工具,仔细观察零件的形状、安装位置、方向和上下左右关系,作好标记,拆下的零件要放在专业盒内,以防丢失。第三,了解零件的作用。第四,拆卸的零件先进行清洗或更换,再进行装配、调整和试验。第五,一般小故障由实验教师维修,不能修的再请厂家或社会修理部维修,做到一般维修不出校。第六,在同种规格的多件仪器损坏且不能一一修复时,可采用“拆二保一”的办法,修复一部分仪器;对实在不能修复的仪器,要经学校和电教站同意后,再作报废处理。

六、做好实验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实验室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预做实验登记表;教学仪器、设备借还登记表;教仪设备损坏赔偿登记表;自制教具登记表;实验室重大事故登记表;实验室开放科技活动登记表;维修教具登记表;仪器保养记录册;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课程表;各年级演示、分组实验目录;实验室计划、总结;仪器购置、经费使用登记册;实验开出统计表;上级有关实验管理文件;实验操作考查参考率、合格率;实验公开课、研究课教案;实验方面的论文、课题、教具(课件)及学生竞赛获奖情况;学生实验报告单抽样;危化药品领用、回收登记册;实验室各级检查、参观、会议记录等。平时要做好资料的填写和收集工作,一学年度结束时须将上述资料整理归档,以备查阅和各项检查。

七、做好仪器、药品的定期清理盘点及人员变动交接手续工作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地区4所学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170名,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均占据85名。常规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23岁,平均(21.0±1.2)岁;平均文化可基础成绩为(75.26±3.85)分;实验组:男同学5名,女同学80名,年龄最小的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实验室管理措施,定时对实验组进行开放,并严格依照实验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每组学生为2~3人进行小组实验。实验组:采取风险矩阵定性与半定量分析风险评估方案进行安全管理。构建风险矩阵后,依据不同处理原则进行分类干预,例如:对于红色高风险条目的处理原则在于即刻展开行动,对于条目B4水银泄漏引发的危害来说,教学老师可在示教的过程中、发放体温计前嘱咐学生应轻拿轻放,可由口温互测改为测量腋温,可向学校申购密闭式的汞槽血压计。另外,橙色高风险与黄色中风险项目的处理原则在于6个月内与1年之内尽可能采取行动,利于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对于绿色低风险区域中的条目而言(例如:地滑引起摔伤等),可在实验室放置较为醒目的标识牌,放置防滑垫等。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实验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包括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单位的反馈情况等。

1.4判定标准

1.4.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

依据学生日常表现情况、期中、期末考虑成绩等对管理能力与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1.4.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

依照优、良、中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优表示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可独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对护理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良表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日常护理工作基本独立完成,较好掌握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操作能力较好;中表示实际工作中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护理操作能力基本上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但是需要在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困难[3-5]。

1.5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室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实验组学生实验室管理能力成绩评分与护理技能操作成绩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表1两组学生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比较(x±s,分)组别n管理能力考核评分护理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常规组8575.42±6.5373.04±6.74实验组8585.47±6.2386.25±6.22t10.266413.2792P0.00000.00002.2工作单位反馈情况实验组学生日常工作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5篇

①可以分解、细化和落实的各类病理制片流程,让精细化管理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以此来提高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制片质量与制片效率;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实验室等级,参与ISO15189、CNAS-CL37JCI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等的认证与考核,提高病理诊断与技术行业的等级、地位和公众信任度;③可以让病理技术实验室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研究与应用各类新技术,为它提供平台与支撑。

2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欧美先进国家病理学技术实验室的功能与定位十分明确,有资质的实验室平台、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完善的质控体系,而且需要通过相应协会的认证,颁发证书后才能开展实验。在美国,病理技术实验室需要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认证,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病理学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通过了国际病理资格认证。我国病理科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国内同级医院的实验诊断科室。随着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ISO15189实验室认证体系在我国的推广,卫生部2009年《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颁布,以及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与复评工作的开展,对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有法规上的支持,对评审、认证与考核有了明确的要求,各技术实验室规模与框架已建立,人员、设施、操作标准也已逐步完善。但管理模式还不统一,管理细节尚有盲区,需要研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病理制片的质量和效率。

3我科病理技术实验室的具体实施细节

3.1设置各二级实验室圆形展板

在病理技术各二级实验室中,细化分析制片操作流程的各个步骤,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放在台面圆形分页展板上展示,可一目了然。内容有各实验室的简介、工作制度、收费标准、技术人员资质等级、操作流程、质控标准、培训考核、持续改进、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试剂使用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措施,以及实验室的长、中、近期目标,室间、室外质控记录及人员继续教育和科研合作,共15项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办医政发[2009]31号)、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2004.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医学实验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病理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37:2012,17025)、JCI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版)以及2013年江苏省三甲医院评审标准基础上建立的,有标准和规范,内容详细,对病理技术室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有极大帮助,也为今后病理技术实验室参加各类检查、评审、认证、考核打下基础。

3.2明确各类技术人员的分工、操作权限以及岗位责任制

三甲医院病理学技术岗位职责一栏分为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5级,各级人员在各类病理制片中有不同的分工与职责。我科的病理技术操作权限、晋级,是在人员职称等级的基础上再按制片项目分类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授权上岗、质控评估后逐步升级,复评再授权升级进行的。等级分为:简易等级,常规等级,复杂等级。简易等级是指新职工(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通过各类技术培训,考核取得相应操作资格,可以进行简单标本制片,职称为病理技师;常规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5年,复评授权升级,可进行常规标本制片(不含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职称为高年资技师或主管技师;复杂等级是指从事病理技术>10年,复评再授权,有高质量的制片,可以进行微小、疑难、纠纷类标本制片,职称为高年资主管技师或副主任、主任技师。我科现有病理技术人员4人,中级职称1人,高年资主管技师授予复杂等级操作权限;初级职称3人,1人从事病理技术10年以上,1人从事病理技术5年以上均授予常规等级操作权限;1人从事病理技术工作3年,授予简易等级操作权限,上述人员均有本科学历,通过(常规石蜡制片、细胞学制片、IHC、冷冻制片、FISH、已开展分子病理学制片项目)培训、考核(理论+实践操作)、质控质量等综合评估后,由科室授予操作权限,每年有复评再授权,现有操作权限持续的评审,比较公平、公开,有效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岗位责任制方面,从两个方面入手,①主观上加强人员责任性教育,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②客观上制定定期质控与安全管理检查制度,在科务会和质控安全管理会议上分析,针对隐患和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加强措施、完善流程、有整改落实记录。如细化分析病理技术各实验室用电情况,区分哪些是持续不间断用电、哪些是工作时用电,一般冰箱、自动脱水机、冷冻切片机、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水域式烘箱为持续不间断用电;自动滴蜡机、烘片仪、电炉、离心机为工作时用电;对于工作时用电的线路使用定时供电,即设置定时控制器,在工作日和工作时间通电。日常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电源,避免电器引起火灾。科室所有冰箱的温度监控通过物联网的“冷链”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措施较为先进。

3.3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随着病理学技术的发展,病理技术实验室要逐步通过国际标准化认证(ISO15189,JCI等)的趋势。我科2012年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诊断组和技术组的骨干以及专职秘书组成,负责对病理诊断与病理制片质量控制与实验室安全运行进行全面管理。内容包括:实验室的规划设置、工作制度、实验流程、质控与安全管理、培训考核授权、持续整改、仪器设备维护、各类试剂安全管理与使用、废弃物的处置等方面。原则是岗前培训、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培训内容分为:业务技术(各项制片的流程与规范),公共安全(消防常识与演练、危化、有毒试剂的安全使用与应急预案、废弃物品的分类处置与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和持续整改是根据培训内容的不断更新、实际操作是否合理规范来进行不断督促与改进。秘书负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日常性事物的前期协调。

3.4树立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当前,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重视不够、重复建设、没有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问题。应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建设,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利用率,同时努力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

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必须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与实验环节,使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我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建设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难以适应不断提高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成为制约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建设,发挥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设计思想,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来考虑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军事经济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开始进行计算房的建设,这就是经济管理实验室的雏型,经历1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它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面向21世纪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是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具有全局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而难以培养出复合型经济管理创新人才。计算机模拟技术方式被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领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学生通过参加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可以把同一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贯穿、综合起来,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获得知识,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获得对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知识、专业活动的系统理解与认知,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真正搭建起一个培养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平台。

在培养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发现,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突出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第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第三,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长期以来,为解决上述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只局限于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等。然而,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这些“打补丁”式的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

2、建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渗透,经济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经济管理学科系统自然地融入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维,因此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正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现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普遍的看法,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属于软科学,只需要一支笔、一本教材和一本讲义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较之于理工科实验室而言,完全是“只投人、不产出”的实验室。因此,不少高等院校更愿意将资金投向于能够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理工科实验室,而不愿意将资金投向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室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也不愿意合理增加编制。由于对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实验室的建设长期滞后于人才培养的需求,难以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作用。

2、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验室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的资金不足,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又面临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院内实验室普遍是按照专业来设置实验室,一般分属不同的系,有的甚至挂靠在教研室,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也不例外。由于实验室之间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跨系使用,因此不少实验室不得不重复设立一些设施与项目。“小而全”的重复建设,不但浪费了实验室资源,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率,而且难以使实验室发挥规模效益。

3、缺乏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

传统教学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大多以验证课程理论为主,因而把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深,实验课内容只是重复理论教学内容的简单、孤立的实验项目。基于这些观念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难以像理工科实验教学那样,事先编写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大纲以及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验教材,往往使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相脱节,实验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普遍反映实验环节收获不大,也没有兴趣,因而实验课程成为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课程。

4、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长期滞后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方法的滞后性,使实验教学在教学上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实验室教师与专职教师相比薪酬较低,职称晋升也相对较难。因此,实验室队伍处于“专业人员少、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接受培训机会少、工作热情低”的状态,实验室人才队伍长期滞后。有的实验人员实质上只是实验室的设备管理人员,缺乏经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的开展也缺乏全面认识,既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实验教学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先导,建立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室改革才有内涵与支撑。

1、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在课程管理过程中,应该按大学科分类单独设置实验课,才能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今后,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宽在教学计划中应按专业分类,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这在客观上就为实验课的单独设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应符合相关学科群的发展,课程的设置、实验项目的选择及内容的覆盖面都应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的管理类实验课教学体系和实验设置,对实验项目、内容和深度,以及侧重点加以区别,把实验教学活动分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两大类型。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应整合设置为一门课程,以便相关理论验证及相关原理演示的融会贯通,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则分设会计实验(手工和电算化)、审计实验、统计实验、财务实验、经营实验、商务实验、证券实验等,以便每个实验课题具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内容。同时,各个实验课程都应有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突出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的项目,通过仿真模拟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设计。

2、进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

在原有教学形式上,实验教学一般是验证性实验较多,而设计性实验较少。实验课按照大学科独立设课后,整个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进行分层次教学。第一层次,主要则是以演示验证性、模拟操作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的方法步骤,熟悉常规实验设备的使用,在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实验报告。第二层次主要以设计性实验为主。这一层次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的主要阶段。实验的方案、步骤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选择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选择调配实验所需的仪器、软件等。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设计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第三层次,逐步开设综合性选修实验课。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大或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自己设计开发的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由于这类实验一般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可以举办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竞赛和等级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探索开放性实验课程的设置。这一层次,则主要是为那些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能够辅助专业教师以完成其相应的科研课题。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教学科研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3、实验队伍建设要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必须配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建成一支技术精干、基础扎实、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实验技术队伍。

4、建立适应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的多种功能并存的实验室体系

教学型和科研型的实验特点及要求虽有相同的地方,但还是存在着差别,而且教学与科研自身对实验的要求也有差别。因此,实验室就要根据教学与科研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而有不同的功能形式。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的需要,以大学科分类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建立相应的大规模实验中心或覆盖面宽、综合性强的多功能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经济管理类教学和科研必须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以成为广大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研究者的共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也提高到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地位。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对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正确定位,重点从实验室场地保证、计算机网络等“硬”环境和应用软件、实验师资力量和实验教材等“软”环境两个方面如手,最终实现有机结合,培养出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尹恩山: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5).

[2]赵公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研究[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7篇

维护与管理贯穿于大型仪器的整个使用寿命始终,是大型仪器管理的重心,其主要任务是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保证大型仪器始终处于较好的技术状态,用最少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使大型仪器发挥最佳的作用。大型仪器关系到实验室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和学术发展,其使用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在大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中,应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维护制度、预约制度、使用制度以及责任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1.1建立规范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维护与管理制度,是大型仪器具有较高的有效机时数、能物尽其用的基本保障。在制定维护、管理制度时,应根据所在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制度、责任岗以及预约使用制度。

1.1.1维护管理制度大型仪器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而且使用者(主要是研究生)流动性大,因此,需要专人负责每套大型仪器的全面管理,维护管理制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技术档案。从大型仪器的采购开始,我们就对大型仪器建立起相应的技术档案,并且这个档案将跟随大型仪器始终。一般档案内容包括大型仪器的购置合同、技术协议、软硬件材料、说明书、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以及后续的维修报告等。(2)编写操作规程。对每台大型仪器编写详尽的仪器操作规程,制成活页夹,与大型仪器日志一起放置,方便师生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查阅。(3)制作温馨提示板。根据每台大型仪器的特点,将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平时使用者容易犯的操作失误在上面标示,放置醒目位置,以减少使用者操作失误的可能性。(4)实行大型仪器室准入制度。实验室所有大型仪器房安装指纹锁,师生进出必须随手关门,使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操作培训,上机考核合格后,方拥有进入大型仪器室的指纹以及使用账户。(5)日常维护制度。根据每台大型仪器的不同要求,制定日常维护制度,大型仪器日常维护由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完成,并做好维护日志。例如,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容易污染的特点,制定隔天清洗离子源、每季度清洗离子传输毛细管、每半年更换机械泵泵油等制度;根据核磁共振仪的特点,制定每周补充液氮、校正基础匀场参数,每季度校正90°脉冲参数,定期联系补充液氦等制度,严格按照不同大型仪器的要求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减少仪器的故障率。

1.1.2党员责任岗位针对学校实验系列大型仪器的情况,设立党员责任岗位,但专职岗位数较少而研究生党员数目较多。从2004年开始,实验室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紧密结合自身科研工作的实际设立党员责任岗,在负责的大型仪器边上摆放醒目的党员责任岗标志,明确标示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党员责任岗设立的对象是研究生党员及负责实验室管理与技术支撑的教师党员。党员岗位的设立因人而异,主要根据责任者的研究方向以及平时所使用的大型仪器情况安排岗位,保证各责任人熟悉自己所履行的责任和维护方便,要求其定期做好大型仪器的外部清洗和简单的维护工作;并且在大型仪器日常运行过程中关注运行状况,出现问题及时向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汇报。通过党员责任岗的设立,督促研究生加深对大型仪器工作原理及操作规范的学习了解及爱护,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

1.1.3预约使用制度利用实验室服务器内部网,从2006年实验室整体搬迁紫金港校区后,实行大型仪器网上预约使用制度,先预约先使用。为减少机时浪费,规定连续预约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天,同时,根据项目结题以及论文修改等的具体情况,使用者可向大型仪器管理员提出预约安排调整的申请,管理员负责使用安排的统一协调。所有的使用者均需认真填写大型仪器使用日志,记录仪器开关机时间、测试样本数、运行状况、环境温湿度等,大型仪器管理员不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抽查,发现未按要求记录大型仪器使用记录的使用者,第一次以电子邮件警告,第二次停止该使用者的同类型大型仪器使用权一周。

1.2大型仪器运行过程管理大型仪器的运行过程管理是确保大型仪器正常运行、高效服务科学研究的根本。实验室根据大型仪器的不同功能进行分类:(1)将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倒置相差显微镜等细胞观察仪器、液质联用仪等分析类仪器、核磁共振仪等分别集中放置,方便实验技术人员的分类管理和研究人员的使用,提高管理效率和使用率;(2)由于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环境温湿度较为敏感,而且南方空气潮湿,液质联用仪曾经在梅雨季节由于湿度过高发生故障,因此,在大型仪器室配置除湿机,并密切关注实验室的湿度,一旦湿度超过大型仪器能忍受的范围,立即暂停运行采样。(3)实行维修申请制度。大型仪器使用者在发现大型仪器异常时,需从内部网下载空白大型仪器维修申请书,并认真填写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及序列号、发生故障的现象等,及时上报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根据情况联系工程师上门服务或购买配件自行更换。对于使用特别频繁的大型仪器,实验室主任定期同生产厂商签订维修服务合同以保证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更好地保障科研工作的开展。实验技术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作为药物分析学实验室,我们拥有9台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实验技术人员能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故障做出初步判断,并且能自行更换一些配件(例如泵排空阀过滤白头、泵入口主动阀、四元泵比例阀、检测器氘灯等),同时,实验室主任一般会提前购买易损配件,放置于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备品、备件盒中。自行维修可以缩短仪器的维修时间并降低维修成本,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验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发生故障,在我们备有配件的情况下都能当天消除故障。通过实行维修申请制度,设定维修时限,缩短大型仪器处于损坏状态的时间,并留存大型仪器故障日志,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实验室主任准确掌握大型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每年大型仪器的损坏情况,也方便了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大型仪器的运行状况适当调整日常维护计划并提前购买配件。

2大型仪器上机操作的培训考核

2.1集中培训考核高等院校中科研活动的主体是研究生,而研究生流动性较大,结合药物分析学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主任在新学年开始时对所有新生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为实验室安全教育、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及上机操作、科研实验记录规范及大型仪器日志填写规范。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可能遇到的危险及正确的处理方法,也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发生突发安全事故时应采取的适当措施,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人翁精神,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发现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整改措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培训使学生充分了解大型仪器的性能、工作条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上机操作考核合格后方拥有仪器使用账户并可独立操作。大型仪器使用过程中,管理员通过不定期巡查使用情况,督促研究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大型仪器,认真填写使用日志,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2个别培训考核考虑到对液质联用仪以及核磁共振仪等大型仪器采用集中培训存在效果不佳的可能性,而且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这些设备,因此,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的培训和考核采用个别带教考核的形式。针对实验室质谱仪有不同的生产厂家(有Agilent、Finnigan、ABSCIEX)、操作界面相差较大的特点,要求研究生在需要用到这些大型仪器前,先跟随具有上机操作资格的高年级研究生熟悉大型仪器操作界面并阅读操作规程,再向管理员提出培训申请,由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讲解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培训完成后进行上机操作考试,合格后方可单独操作大型仪器。

3大型仪器的共享服务

学校从2008年开始建立“浙江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系统涵盖学校所有10万元以上的分析测试类仪器,具体内容包含基本信息、使用记录、服务成果、培训信息、故障维修、预约管理等模块。系统的启用方便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各仪器的运行状况,也保障了共享服务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校内师生可以从系统中找到自己所需用到的大型仪器,并找到相应的测试联系方式以及收费标准等信息。同时,学校于2009年6月出台“浙江大学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管理办法”以推动大型仪器的共享服务。我们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将全部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和5台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纳入“药物信息学及药物代谢有偿服务平台”,对校内外有偿服务。通过加入有偿服务平台,机组有了测试费收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目前大型仪器购置之后多数没有相配套的运行、维护费用,不能实现“以机养机”的问题。为保障大型仪器的完好和高效运转,促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2011年3月,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立“浙江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维修基金”,凡纳入学校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对校内外开放共享的大型仪器均可申请该维修基金。因此,通过做好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大型仪器的运行获得了维修经费的支持,保证机组大型仪器的运行进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学校开放维修基金以来,我们的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共获得5次维修补贴,极大地缓解了大型仪器维修费用短缺的压力,保障了大型仪器的完好率,提高了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对于有偿服务平台的大型仪器共享,我们根据大型仪器的特点和台值,设立2种共享模式。对于荧光定量PCR仪以及荧光及化学发光分析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采用送样人预约自主操作的模式;对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核磁共振仪,由于对操作者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一旦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这2种仪器服务对象较为广泛,测样量较大,为了保障广大师生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测试结果,我们采用师生将需测试的样品送到指定实验室并认真填写测试送样单,由机组专人负责测试的开放模式。这2种模式相结合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荧光定量PCR仪的分析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一般每次分析时间为2小时左右,通过分时段预约,送样者都能在较短时间内用上仪器,完成实验;像核磁共振仪,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生命科学等学科,每天的送样样本数一般都达50个以上,如果采用自主操作模式,难以保证各送样者在当天用上仪器,故采用机组专人测试模式,提高测试效率,对于核磁共振氢谱,我们基本能保证送样当天将测试结果上传至数据服务器,为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鼓励大型仪器共享服务,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从2009年开始对全校的大型仪器机组进行评比,每年评出10个“共享服务优秀机组”。在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充分地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所在的机组5年内共计4次被评为“共享服务优秀机组”,学校和教师的肯定激励着我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偿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对校内外开放,充分发挥了大型仪器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8篇

实验室对大学生科研及毕业设计进行开放,有效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药学综合实验室建成后,进行三次药学综合实验课程,学生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方案设计到药物合成、分析、药理毒理试验、制剂、质量检测,最后进行总结交流,完成一整套实验过程。与以往实验不同,学生通过文献查阅,拓宽了知识面,每个实验数据都来自自己的实验探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最后的总结交流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实验室经过三年运行,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对书本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实验室的运行模式顺应了学科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推动了多个关联学科和整个专业发展进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2.实验室管理体制

药学综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实验室管理条例、学生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开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2.1做好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应的物资设备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的信息、配件及耗材情况登记。做好各项运行档案的记载,特别对大型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使用时的运转情况、使用效果等进行登记。对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重点注意事项简易化,并在醒目位置张贴。

2.2合理配备实验技术人员,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职业技能。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所管仪器设备的各种使用方法、操作技能及日常维护技能。同时,实验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更新实验知识,特别是药学综合课程的学习,掌握涉及课程的理论知识,到其他高校先进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2.3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对药学综合实验室实现网络化管理。对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功能等实现网上查询、网上预约开放。

2.4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上墙,包括学生进入实验室的行为规范,实验室的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及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

3.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3.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药学综合实验室成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药学综合实验的指导大纲,提出几种药物由合成到制剂分析的一系列实验指导,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掌握较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3.2建立包含多学科的综合实验体系。根据教学计划与课程大纲,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分别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代动力学实验等课程,完成从原料到成品药的全过程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对各种制剂制备、质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实验,掌握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从而学习如何获取安全有效的药物。

3.3改革药学综合实验的评价方法药学综合实验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课程,由过去老师上课、演示指导转变为学生全过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每一阶段由不同老师负责,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再经老师负责确定可行性后,学生动手操作,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最后学生分组答辩。老师对学生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评价。

实验室管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管理;仪器设备;实验员

一、加强常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实验员职责明确,建立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张贴在教室前方,其余应分别张贴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进行保管、维护、修理、使用,对实验教学进行组织、协调、服务、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效果。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复杂性,管理方法因时因地而异,但在管理和措施上却有共性。实验室的常规管理应做好如下基本工作。

1.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大部分仪器,特别是专用仪器,在每个学年中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是存放在保管室内。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的一般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教学仪器是一种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即亲自做实验或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巩固并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在使用中管好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任务。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指对实验教学及课外做实验和开展科技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一般原则是:管而不死,用而不乱。在实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所用身被尤其是一些精密、过重的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规范。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作详细的使用记录,作为以后检查和维修的凭证。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校实验室又是再现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场所,在仪器室中或在师生做实验时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学仪器无论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都要十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受教育者人身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有:触电、着火、爆炸、中毒、割伤和烧伤、失窃等。实验员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要有高度警惕,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学校要对每个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实验员与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又有区别,教学仪器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保管过程中,实验员要从事保养、维修及不断的取用、存放等既默默无闻,却又是繁重、细致、体脑并用的劳动。在人们不理解时,往往会对实验员工作作出不切实际的评价,挫伤积极性,因此,实验室必须把管理工作进行的情况及结果如实记录在册,建立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学校考核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向量化管理发展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包括仪器设备进帐、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教学年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二、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

维护保养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在这些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工作才行。要按照不同仪器的不同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既可减轻仪器损耗的程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1.实验仪器设备要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对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2.提高对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发挥实验仪器设备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率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功效就大,经济效益也大。否则反之,并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工作。实际上实验仪器设备放置不用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未充分发挥其效能,就将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等于浪费。

3.实行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合理的使用、调配、管理仪器设备,能充分发挥实验仪器设备的效能,在这方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管理措施。如: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有效利用有些实验仪器设备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使用,对教学和科研的开展也不利。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员素质,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理论探讨,提高教研理论水平。要对各学科实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实行实验员上岗制度,定期对实验员的饿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定,逐步提高实验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具体方法有:

1.外出学习。对于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培养前途的实验员,可采取上学深造、外出进修、短期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培养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技能的饿高级实验员,作为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的骨干,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以高带低。建立“高、中、初”三个层次的技术管理结构,发挥高级实验员在教学实践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一技之长,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扶助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在日常第一线工作的初级或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实验员的积极性,圆满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3.专职培训。对于一些大型、精密、贵重的实验仪器设备或某项新实验技术,要有针对性的配备经专职培训的实验员和维护人员,保证这些仪器设备的科学使用和管理。

总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面很广,既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又有行政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必须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管理规律与原则指导下,提高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的状况,既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实验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及业务水平、组织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在实验管理上下大功夫,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