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8:10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1篇

1民族地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质量内涵建设不足,实验室文化欠缺。转型发展时期,国家对民族地区高校投入的建设资金更多的用于实验室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建设,对于实验室的质量内涵建设重视不足,且在基础建设方面,由于处在民族地区的特殊关系,对于建设规划的定位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衔接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实验室文化建设和仪器设备建设是新型实验室建设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统称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软环境建设是保障,纵观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在其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室用于基础教学的仪器设备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其实验室的文化氛围一定是可以推动实验室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1.2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目前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主要是保卫处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如设备管理处等,很多从专科阶段向本科阶段转型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管理处或者专门负责环保的部门,所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阶段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专门负责的部门少,安全管理部门无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无法对实验室安全进行具体的专业化管理。同时缺少负责校级安全工作的领导,目前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校级领导大多为兼任,实验室安全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中之一,处于从属地位,与国外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工作人员相较,我国高校特别是处于发展中的新建高校,负责实验室安全的人员数量极少,且普遍缺少专业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来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发。长期以来,由于专业安全管理人员的缺乏,实验室设立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普遍存在可操作性不高,很难落到实处等问题。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再完备,没有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的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达不到和谐统一,就无法确保安全设备的可持续、高效运行。1.3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意识缺乏。自然界中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可循,对于近年来各高校实验室频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同样如此。根据李志红对从2001年以来国内高校发生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事故类型及原因等分析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90%是人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重视程度过高,但对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严重缺乏,导致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都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只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酿成惨剧,这种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同样存在。实验教师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安全教育不足,安全教育内容所占比重太少,且教育形式较单一,使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让学生在安全教育中获得足够的、切实有用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于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未及时觉察并制止,对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未及时消除,从而未能尽早阻断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展。1.4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不足。处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高校长期以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影响,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存在不足,近年来虽然在国家对西部高校建设专项资金以及各种扶持政策下,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设备得到了补充和提高,但安全建设本身在国内起步较晚,又处于实验室建设的从属地位,所以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基础安全设备建设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策略

2.1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体制建设,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五花八门,职责交叉划分,多部门同时管理等问题不仅存在于民族地区新建的发展中高校,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都存在此类问题。同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处在转型发展时期,与其他高校一样存在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可操作性不强,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制度很难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加强安全工作各项体制建设,完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顺利进行。2.1.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框架,对实验室安全做到“全覆盖、高深度、零容忍”管理,在实验室安全建设及安全管理的每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身安全置于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首要位置。建议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建设方面以国外发达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为典范,建立专门的校级层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成员应为接受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负责统筹规划及科学引导实验室安全建设和日常的安全管理,承担有专项实验教学任务特别是生物、化学等有危险性、有污染的实验教学的院(系)应该设立“实验安全与环境事务”管理小组,由院(系)主要领导担任小组长,小组成员应具备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相关技能,具有应对实验安全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该小组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室日常安全及环保工作。生物、化学实验室要以每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实验教师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总之,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应该从上到下,建立“校级—院(系)级—实验室级”三层管理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人,学校与相应的院(系)、院(系)与各生物、化学实验室,实验室与进入该室的每个学生,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与实验室有关的每个人,明确各个安全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内容。积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2.1.2施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所招收学生的知识层次比经济发达地区同类高校的学生相对低些。基本上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未进过实验室,所以进入高校初进实验室既好奇又恐惧,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进行必要的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及安全基本技能培训。学校应该构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对不同专业、知识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在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开始实验课之前,相关院(系)应组织新生及新进教职工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及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学生不能如期进入实验室,只有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同时,为提高新进教职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新进教职工只有通过考核后方可教授相应课程,否则不予通过试用期。2.2推动实验室安全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建设要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阶段性、共享性”的基本宗旨,秉承“目的明确、合理规划、切实可行、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原则,结合新建高校实验室占地面积紧张,安全仪器设备不足,实验安全师资队伍短缺的现状,最大限度的提高现有实验室各类安全资源的使用率。对于之前在专科阶段建立的各学科实验室,为满足本科之后师生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需求,将相同或相近学科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整合,改进专科阶段实验室分散、重复的特点,使本科后的实验室更具有系统性。对于新建实验室进行合理统筹安排,既要立足实际,又要满足升本之后实验室对于学科建设、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升本后学生科研积极性高、实验类型多样化情况下的实验安全。根据不同实验室的专业特点不同,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建设和安全硬件设施的购置,并根据实际条件及需要,将现代化技术用于实验室安全基础建设和安全管理中。

3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针对民族地区学生实验室安全知识欠缺,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应采取多种必要途径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实验室安全知识传播的途径有很多,最为传统的是学生进入实验室前统一开展的安全知识讲座或安全培训。这种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好。为了改变传统安全教育枯燥乏味的形式,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从软环境建设着手,培育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结语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民族地区新建高校在建设及发展中应置于首要地位的问题。实验室安全建设及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必须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体制,推行科学性、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安全建设无漏洞,安全管理重细节,安全教育有实效”。确保实验室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作者:王仕英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7

[2]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4):210-216

[3]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2篇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被控制以后,在新加坡、中国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在我国处在较落后的状态〔1〕,尽早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体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发展和完善。为了对我国实验室安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探讨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报告如下。

1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制建设过程

11 国际发展概况 早在1886年就有科霍发表过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报告,那是全世界第1次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报告。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国家就开始关注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也认为生物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性问题,因此,在1983年发表了第1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1993年又颁发了第2版,1997年出版了《卫生保健实验室安全》,2004年WHO正式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3版〔2〕。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保障、重组DNA技术的控制、实验人员的健康监测和急救等内容。

12 国内发展概况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疫情发生以前,我国虽然有几部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6),卫生部《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1991)、《血站管理办法》(1998),但均未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菌(毒)种方面,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1985)、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条例》(1986),内容仅涉及菌种的质量安全,未提及生物安全和危害性控制。SARS疫情发生后,国务院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菌(毒)种保藏的要求,为今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卫生部也了《传染性SARS型肺炎人体样品采集、保藏、运输和使用规范》(卫发电〔2003〕39号文)提出了在菌(毒)种管理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传染性SARS型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2003.4.29)专门就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要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之一。《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2003.8.1;WS2332002)行业标准,在管理职责、人员要求、设施设备、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性评估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与存在问题

21 现阶段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 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后,尽快建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提到议事日程,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各部委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都了重要的法律法规,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004.6.1)、建设部GB 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2004.9.1)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2004.10.1)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在11月12日颁发了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版)也在同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上述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相继出台,对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条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特设的部级专门法律,表明了中国政府的重视和决心。为贯彻落实《条例》,卫生部下发了45号令《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2005.12.28)、《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6.1.10)和第50号令《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农业部颁发了52号令《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5.2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下达了第32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2006.5.1),与上述GB194892004和GB503462004一起,作为《条例》的配套文件,构成了现阶段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框架。

22 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制订了部分法律法规,但从内容、结构和实施上还存在许多问题。(1) 硬件方面:GB194892004和GB503462004对各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BSL3实验室建设上,尚未到考虑病原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差异很大,需要不同的防护设计和配置;单向气流组织缺乏动态稳定性指标和监控要求;实验室围护结构的强度、抗震性、消防等能力的技术参数还不明确〔3〕;实验室气密性的检测方式、高效过滤器泄漏检测的生物指标还未建立〔4,5〕,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也缺乏要求;对设施选址的环保要求不够明确;对实验室中给排水、送排风等技术观点也存在严重分歧〔6,7〕。在BSL2实验室方面,当实验室房间数较多时,没有就整体实验室的布局、流程提出指导性意见;生物安全相关产品(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器械、消毒剂)的生产技术、安装调试、过滤器更换、验收检测等技术标准还在探索阶段。(2) 软件方面:尚需要逐步形成一套全国统一的、系统的、标准的、具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文件体系,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管理要求、操作技能和设施、设备的标准操作规程,涵盖感染性样本接触、调查、采集、包装、运输、储存、交接等所有环节。目前对生物安全设备、实验器械、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还缺乏基础研究数据。特别是高致病性样本的运输,铁路部门还未批准,民航部门仍有许多机场和航空公司未得到授权。运输非呼吸道传播的病原标本或疑似高致病性样本,尚无明显证据表明危险性时,目前的法规要求太高且缺乏灵活性,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基层单位执行困难的局面。对于菌(毒)种的管理,在流通的审批、储藏设施和设备的条件和内部管理程序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3) 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订管理体系文件,形成管理、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宣传、贯彻我国生物安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好相关培训;强化实验室检测和管理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按标准建设BSL2和BSL3实验室并实施有效管理。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目前,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3以上实验室)的建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方面初步形成了规范管理的框架,但BSL2实验室的管理还未出台相关的管理文件。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的定义,目前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活动几乎全部要求在BSL2实验室中进行,而现有的BSL2实验室标准配置和管理要求还在讨论阶段,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3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展望

31 管理职责 随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目前从管理层面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牵头单位,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在规划、论证、建设和环保方面各尽其责,卫生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在各自领域的相关实验活动中分别把关。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必须获得国家认可,与人体相关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卫生部批准、与动物相关的实验活动必须通过农业部批准。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和制订BSL2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相应的法律法规。

32 管理程序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制定完成《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准则》(CNAL:AC30/2005),要求申请认可的BSL-3实验室必须在认可前期完成发改委、科技部、建设部、环保总局要求的工作(《条例》实施前建造完成的实验室除外),申请材料经认可委审核后组织预评审(如果需要)、现场评审、整改措施的现场复核及评定委员会评定,然后作出是否认可的决定,再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监督评审和复评审。卫生部和其他部委再根据相关领域病原的危害性等级、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管理和技术水平决定能否批准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室活动。政策、规则、准则基本都有了,评审员队伍也已经建立,通过对全国少数几个BSL3实验室的试点现场评审,合格评定体系(认可体系)基本形成〔8〕。

33 管理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已经实施,我国的生物安全专家库也已建立,通过评审或研究活动,对法律法规和准则的执行条款进行广泛讨论,逐步形成共识、缩小分歧,有利于行业管理的健康发展。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呼唤配套产业的介入,中介服务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之后逐渐合法化,但在为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提供服务方面尚在起步。特别是在BSL3实验室的建设和审批过程中,由于没有适当的、合法的服务部门,许多实验室在立项、图纸设计、招标、建设、验收以及申报和评审程序上,对管理要求不甚了解,许多实验室高额投入却没有得到及时回报或付出了高昂的学费。

4 结语

经过2年多的努力,许多单位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了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已有8个单位的BSL3实验室获得了国家认可,其中3个单位的BSL3实验室获得卫生部资格认定。全国范围内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活动的上岗证培训,菌(毒)种运输的专业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初步形成了对意外发生的应急能力。科技部也在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网络管理体系,今后可以通过网络实施行政检查、远程维护、学术交流、远程培训等活动,提高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和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水平必定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试论生物危害与生物安全[J].预防医学论坛,2006,12(1):125-128.

〔2〕 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M].3版.陆兵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赵肖兵.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中一些条文的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5,26(5):12-15.

〔4〕 马宗虎,南国良,张小京.BSL3实验室内生物安全柜的检测结果及其分析[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6,7(1):28-30.

〔5〕 冯树根.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高效过滤器检漏方法探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25(1):91-93.

〔6〕 孙秀兰,南国良,张小京,等.生和安全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设计探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86-88.

〔7〕 许钟麟,张益昭,张彦国,等.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送、回风口上下位置问题的探讨[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5,4:15-20.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46;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198-03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of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tical ability and originality.To strengthen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something must be done,such as hardware facilities,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updating teaching system,perfecting teaching methods,full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highly qualified talented people to meet market demands.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Laboratory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Laboratory management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医院或企业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医学检验实验室是延伸课堂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良好基地[1]。社会的需求使得我们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改革,还对我们的实验室硬件设施以及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此种情况,浅谈几点思考。

1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

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是实验室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陈旧的仪器设备不仅难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广大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的提高都帮助甚少,实验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任务[2],完善硬件设施是保障这些的基本前提。近年我院医学检验系陆续引进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标仪、二氧化碳培养箱、-80℃冰箱、厌氧培养箱、电泳仪、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并建立了形态学多媒体教室,这些设备的增加,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2 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1 健全的工作领导机构

建立以系主任监督检查为主,分管系副主任负责制度制定和实施,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课教师的领导机构,分工明细,责任到人,在实验室水电安全、危险品管理、生物安全、实验工作人员与学生安全等问题上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2.2 建立适宜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是整个实验室建设管理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符合本系实验室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将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加快实验室的发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3]。

2.3 建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档案

实验室档案是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资料,是实施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人员考核和实验室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结合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一套规范、合理的档案管理内容,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涉及教学包括实验室基本情况资料、实验教学及运行情况记录、课堂记录、教师签到记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涉及实验室管理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人才管理、实验室器材管理、实验室国资账目管理、实验室外联记录管理,另有实验室人员岗位日志、实验室计划和总结资料等等[4]。通过这些管理档案的建立,使实验室的工作有章可循、有依有据,只有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实验室档案管理,才能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是培养探索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是教学、科研的重要根据地,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扎实的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建设好实验室的关键,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5]。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求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首先要更新实验人员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鼓励积极发挥创造性思维,变更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其次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在职业务培训[6],如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定期安排实验人员深入临床工作观摩学习,还要组织实验人员参加各类培养计划,如定期安排实验人员去高水平的单位进修、参观、学习,鼓励实验人员提高学历水平,积极参与有关实验管理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等。

4 促进实验室教学改革

4.1 重组实验教学体制

长久以来,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构成高等教育的基本体系,他们相对独立却又相互依赖,理论教学依赖实验课程的进行对其进行验证和巩固,实验教学的基础来自夯实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职责。因此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实验教学新体制,以技能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为主[7],完善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课时,适当减少理论性验证实验,增加创造性、新颖性、巧思性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理论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思维定势的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多以验证和演示为主[8],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实验原理、方法步骤、结果讨论等部分,学生描写现象如描写或画出“hodge”实验结果的“苹果形状”或者蛋白定性几个(+)的判定,而缺少归根究底的精神,如“hodge”实验涂抹MH平板时为何用25922标准菌株、如何准确设置阳对和阴对?验证性实验占实验教学绝大部分的局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可以预想到的实验结果往往导致学生不愿动手,更不愿动脑,更会导致我们的学生固步自封。在掌握牢固基础理论和实践动手基本功的同时,应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创新实验这三个步骤组织实施实验教学。比如举办检验技能操作大赛可以检验学生基础实验课的基本功,在全院或社区举办综合性实验“义务验血”可以检验学生统筹规划一个大实验的综合素质,设计性实验“免疫血清的制备与鉴定”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科研结合,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所需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这既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4.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以演示和验证为主,教师回顾理论知识后带出本堂课进行的实验,告知学生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实验设备,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写出实验报告。除非出现差异性结果,这样“灌输式”的实验教学很少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为主,设计多层次、新颖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开展“带着问题找答案”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讨和研究多种解决方案[9]。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思考何种实验方法最适宜、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选择、其参考方法是什么、如何选择仪器、实验步骤如何设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逐步让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性格,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进程、实验结果等等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0]。

5 开展开放性实验

实验室开放是由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由选题,独立思考,独自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是通过给学生创造独立进行实验活动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11]。因此,实验室可以结合本实验室的资源配置和课时安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选定实验题目,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安排实验课时,制定实验步骤,准备实验用品等。如某学生预备做“关于洗手前和洗手后的细菌培养对比”,从而明白彻底消毒和洗手的重要性,选定题目后就是实验统筹安排,实验准备工作是配培制养基、高压灭菌、倾倒平板等,接下来是洗手前右手食指轻轻按压平板采集细菌,以及彻底洗手后右手食指轻轻按压采菌,最后将两个平板做好标记置于生化培养箱在37℃条件下孵育18~24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学生得出彻底洗手可以有效抑菌的结论。这类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了他们独立思考、探索求实的习惯[12]。从简到难,综合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试验方法,逐渐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免疫血清的制备与鉴定,免疫血清效价的测定等,培养学生将实验与科研相结合,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探索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全能型人才[13]。

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较强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的实验教学体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医学检验实验室建设的保障,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4]。

[参考文献]

[1] 王凌燕.透视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第一要素-实验教师的素质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8(1):72-73.

[2] 赵善民,黄彦峰,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的方法与实践[J].右边民族医学院院报,2013,35(3): 400-402.

[3] 蒙雨明,韦汝珍,陈晓丽,等.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78-380.

[4] 陈省平,吴珏珩.医学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51-154.

[5] 张妍,王治国.医疗服务人员培训及能力评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5):615-616.

[6] 齐敏.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培训开展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10):2563.

[7] 于红.浅析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60.

[8] 刘凤泰.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3):6-10.

[9] 张华.21世纪高校实验室建设[J].科学教育论坛,2005(4):129.

[10] 毛远丽,曲芬.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学管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4):301-304.

[11] 韩国防,罗士平,周国平.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工业学校学报,2006,7(1):77-79.

[12] 闫海润.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1.

[13] 彭毅,赖小敏.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96-198.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策略

一、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

1.实验室对教育教学有重要作用

高校学习有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理论知识学习,主要在教室中进行;其二是实践操作训练,多在实验室完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转化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实验教学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疑难问题打通解决渠道,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缜密的做事风格,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2.实验室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应该懂应用、会操作,并具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而实验课堂能够让这些能力得到综合锻炼,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策略

1.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1)规章制度建设。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保障。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护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岗位制度、硬件设置申购制度等,这些制度可以根据学校整体规范来执行,也可以根据各院系实际情况来做合理调整。制度执行要严格到位,确保公平、公正。

(2)档案制度建设。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运行档案。档案是实验室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反映,通过档案资料,管理者可以对历史性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也能对当下工作有效把握,便于从中发现管理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物资管理制度建设。物资管理是一项繁琐冗杂的工作,以往都是依靠人工来记录管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项工作逐步转移到计算机系统上。但由于低值、易耗品更换频繁,汇总量大,很多二级学院实验室的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仍旧停留在人工账上,管理者难以精准、及时掌控低值、易耗品经费合理使用情况,给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急需建立管理低值、易耗品账目制度并引进管理的微机系统。

(4)安全制度建设。实验室的常见安全隐患主要有:电路设施陈旧、走线布局不合理;安全通道堵塞;空间狭小,各类化学试剂不能隔离存放;缺乏备用供电设施等应急保障系统;缺乏急救设备及药品等。师生安全大于天,实验室安全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立相关监督考核部门,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2.优化配置,抓好实验室建设

第一,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购置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学生实验学习的必要工具,随着科技进步,各类软硬件设备更新越来越快,很多陈旧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部分需要维修升级,部分将被直接淘汰,更换全新设备。第二,扩大实验室建设和使用面积。由于实验仪器设备需要更新、添置,原有的实验室面积也急需扩大。另外,随着学校扩招政策的开展,入学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空间显得越来越狭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尽快解决实验室房源紧张问题,快速扩建实验室。

3.打造高素质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相关工作的开展进程与质量。首先,高校要保障相关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积极推进高校实验室教育管理改革,使得学校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要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确保技术人员掌握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的专业技术,并鼓励其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组织队伍。再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增强相关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不断发生着改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模式早已无法适用。 在新时期,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发挥实验室的保障和服务性作用,不断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5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2009年1月撰文指出,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正在发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化。媒体融合,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主旋律。[1]正值媒介融合时代,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教学逐步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第一阵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已趋于成熟的重点本科院校相比,普通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开办时间晚,实验室的建设均起步较晚,在建设资金与专业人才方面短缺。虽然,实践教学的模式已经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创新多样化的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跟上媒介融合时展的脚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同时有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1.实验室的现状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大部分开设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创建之初一般都将新闻专业下挂在中文系,通过不断发展,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培养队伍越来越壮大,培养方向从原来主要向报刊输送文字采编人员,课程设置则偏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强调新闻写作能力的课堂教学阶段到注重学生在作品进行创意、构思、搜集素材、形成稿本后,对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对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技术的操控能力,独立完成电视新闻制作能力培养方向转变,这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近些年生源萎缩,但新闻传播专业部分方向学生的招生人数却突飞猛进。如笔者所在是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传统的中文专业学生人数逐年下降,2000-2015年学生人数从100多人降至40人左右,而新闻传播专业学生人数却有飞跃发展,由于新闻传播专业的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为艺术类学生,入学门槛低,尽管学费高于其他专业,但招生人数由原来的30人上升到120多人。招生人数的增多,建设时间不长的实验室场地不足、设备设施不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再加上实验室建设经费紧张有限,难以抵挡学生人数猛增的形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而地方本科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办好新闻与传播专业,怎样搞好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成为横在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问题。

2.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使用安全问题

实验室是教学实践第一线,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与理科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相对比,对于文科的新闻与播音专业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用电安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和实验环境保护等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如果不当,将对人的健康和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在实验室使用安全管理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师生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安全认识。有些老师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认为文科类的实验室没有什么安全隐患,而对于新闻与播音专业的实验室来说,出现摄像机和三脚架等高频率使用设备的损坏、录音室和演播厅的线路损坏、非线性视频编辑室和电脑编辑排版实验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都是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安全认识造成的,为实验室安全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第二,实验室的环境安全问题。比如广播录音室空间狭小,拥挤造成录音室的隔音板经常被撞坏;学生缺乏责任感,在实验室内或走道上过早、抽烟造成实验室室内或周围环境污染等。第三,师生缺乏安全教育。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和实践是最重要的事情,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认为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应该是实验室管理员的事情。而有些老师在实践课堂上反复强调安全问题和重要性,比如说设备的保护与赔偿、非线编和电脑编辑排版室的网络安全和实验室禁止抽烟等,但学生不认真听也不执行,造成问题之后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2.2实验室建设问题

大多数院校地方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开办时间不长,实验室的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第一,功能设计规划不合理。对于专业的开办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经验不足,大部分院校在最初缺乏整体性规划,没有从综合功能、后期维护与升级等系统性问题上作充分考虑,而只单纯的购入大量贵重仪器,保证有实验室用,有老师上课,有管理员看管就可以。第二,实验用房和设备紧张。基本上新闻与播音专业的实验室都是由教室改建而成,实验用房面积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实践人数的要求。如广播录音室,普遍情况是一间面积为15-20平方的录音室内一套设备,条件好的学校最多有2-3间,容量50人左右的班级开展实践教学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设备,并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有的老师基本上把实践课改成理论课,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摄影、摄像器材及场地数量有限,在几个班同时进行实践课作业的时候,实验器材的数量显得捉襟见肘。第三,实验室及设备使用率不高。实验室建设资金紧缺而压低成本,有些实验室在建立之初并非按照标准建立,设施不健全,或使用淘汰设备,并且设备的维修与更新跟不上,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造成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们干脆放弃使用。

2.3实验室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队伍中专业对口的人员较少,年龄和知识结构严重老化,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人数结构不合理使得实验室管理的整体力量偏弱,不能为当前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而且对实验室建设与维护的长远发展不利。

2.4实验室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新闻与传播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水平的高低。由于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数量、场地和管理人员水平的局限性,仅仅只能满足基本的实践教学需求,实施开放程度较高的实验室管理难度很大。目前,基本上一般地方本科高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及设备仅用于上课使用。

二、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定位

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第一阵地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突出。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那么,实验室必然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和第一阵地,要加强实验室在这一方面的认识,加强实验室这一功能的体现。

2.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作为切入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广泛应用,学生可以组成协作团队,在实验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实验室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为这类教学改革提供了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支持。

3.学术交流,促进教师发展的新动力

适应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力的发展也应该跟上时代需求。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的交流活动,逐渐建立起与外界合作的运营机制,教师们在各类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中,获得大量先进的科技前沿信息和学术思想。实验室在发展建设中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仪器,提供更加前沿的实验平台,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的发展必然得到促进和提高,实验室的学术领域也得到拓宽发展。

4.开放性服务,服务地方的基地

开放性是实验室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重要特征。实验室不仅仅是学校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场所,作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要提供开放性服务,突显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体现地方高校特色服务。媒介融合时代的实验室提供开放性的服务,才能得以实现。实验室服务地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还能赢得社会影响力,赢得地方支持,促进专业发展。

三、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1.确立发展目标,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重视长期、合理的整体规划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在现有条件下,明确专业长远发展目标,进行资源整合与升级改造、调整实验用房的布局,整体性规划,分期分批、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下使其在功能上进一步完善,方便管理与维护。第二,完善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改善实验设备管理及开放资源共享。这一方面可以借鉴高校文科重点实验室的成熟经验。第三,建立健全实验室使用安全制度,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科学规范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根据每个实验室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师生的安全教育应该同时进行,共同建立安全认识,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营造实验室使用安全的氛围。

2.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根本。而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却是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挑战。根据实验室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机制,引进实验室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组织并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培训或专项技术进修,多联系兄弟院校中实验室建设的比较成功的高校,与他们交流经验、访问学习、共享资源。只有建设一只知识过硬、技术精干、业务素质好、热爱新闻传播事业和教学事业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3.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

第一,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设置,开设一些跨媒体学习的课程。让学生系统性的掌握传统媒体、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的特性和技能要求。第二,开创基础实验课与创新实验课组合。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习新闻传播实践前沿的相关知识,适应时展需要。第三,打破实验室内的实践教学,构建一些实践平台。与突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和实验设备场地不足的局限性,先走出院系与校园媒体相结合,再走出校园与地方媒体结合,联合合作办学的重点高校实验室相结合,最后走向市场与地方传媒产业链相结合,通过不同结合的途径,创建开放的、广阔的教学实践平台,探索出一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6篇

为了满足高校应用的专业性及高技术性要求,需建立专业实验室。该文首先给出了专业实验室的功能和优势。然后从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实验室的日常运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实验室的安全性等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对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提出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管理

鉴于现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实验室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般来说,高校实验室分为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因为高校应用的专业性及高技术要求,公共实验室已经满足不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特别是科研应用。所以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完善[1]势在必行。

1专业实验室现状

顾名思义,专业实验室以专业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属于专业学科的范畴。作为高校实验室必然要与时俱进,实验实践不能停留在传统、单一的教学层面上[2]。为了鼓励学生钻研和满足教师的科研技术要求,笔者学校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来建设不同功能的专业实验室。现在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主要有高性能计算实验室、网络安全与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移动互联实验室、数据通讯与网络安全实验室、统一通讯与云平台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在建的有软件实验室以及ICT部分实验室,都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2专业实验室功能与优势

经过时间的积累及学院的努力,现阶段专业实验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为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实验设备。学院也很重视教研结合,而专业实验室也为教研结合提供了可靠的条件。例如高性能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高速运算的服务器,解决了教师科研当中遇到的服务器运算速度不够快的问题。网络安全和综合布线实验室很好地模拟了工厂的实际操作,解决了学生实际操作场地的局限问题。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提供开放式的管理,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ICT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企业化的培养模式,做到了既不脱离学校又能与社会结合。专业实验室除了承担大量专业课程之外,还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比赛竞赛、项目参与、兴趣爱好、实践实习等提供了专业的硬件条件。另外,现在高校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很多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都体现在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和管理模式上面,例如嘉兴学院与中兴合作的ICT创新基地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学校熟悉名企的培养模式,真正将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现的能力。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如何推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建设当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结合工作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1)目前,由于正在运行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在维护要求、环境要求、硬件配置、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新增专业课程及软件升级等原因每个学期所需要安装的软件种类繁多,导致每个学期维护和安装软件都需要大量、反复的操作,费时费力。解决该问题,实验工作人员可在非技术层面上通过任课教师确认等方式对教室上课软件统计完全,可在技术层面上使用增霸卡等技术减少重复操作的次数。(2)由于专业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具有种类繁多、做工精细的特点,需要专业维护和使用。针对这类问题,学院不定期推出专业培训和指导,促进实验工作人员不断完善管理方式。(3)针对某些学校的实验室利用率低的问题,可以在更多层面上,了解学生与教师的需求,听取意见和建议,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4)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需要秉持着对安全问题无论多细致都不为过的观点。除了每日做到严格细致的安全检查,假期实验室人员的轮流值班等措施,还可采取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管理进入人员,杜绝安全隐患。

4结语

高校专业实验室是教学和科研重要的载体,高校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教学改革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因此,只有不断探讨和改进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撑教学科研以及承担社会服务作为基本目标,针对自身的特点,建设自己的重点专业实验室,才能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宇男,吴伶锡,周并举.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24-227.

[2]王志华,龙安厚.专业实验室建设及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6):128-130.

[3]何晓阳,朱亚平,余志,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7-109.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7篇

1.如何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核心,其专业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成效。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室技术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虽然在专业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是这并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实验室管理水平。现从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出发,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

1.1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实验室管理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加之学生的流动性和实验环节的复杂性,使得实验室管理相关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前,实验室虽然制订了很多管理细则,但是许多规则流于形式,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收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现今,结合我院实际,摒弃一些陈旧的实验室管理观念,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例如,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只参加本科教学的准备工作,很少参加实验课的教学工作,现在实验室技术人员可以跟专任教师一样担任实验课教学工作;以前实验室技术人员很少参加课题组的实验,现在都回归到各自的课题组。这种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及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2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是实验室的最基本任务,此外还包括科研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学院对实验室的建设逐渐重视,对新进的实验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即上岗前先签订一系列合同,旨在促进实验室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实验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学院也会根据实验人员承担的实验课程,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进修,以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学习掌握新技能、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和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1.3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实验室良好运行的保障

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能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一方面可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学校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技术与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实验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工作中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综合素质。此外,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年终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充分理解和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将之前的实验技术人员与专职教师混合考核改为所有教辅人员集中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给予奖励,这种考核方式激励了实验技术人员“比学赶超”。另外,实验室积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管理方面改革创新,撰写论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如何做好实验课准备工作

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所需的知识往往比预防医学理论课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医学、生物知识,还涵盖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就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在开课前必须做好预实验且随堂听课,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精通教材内容;同时,对该门实验课对应的理论课要从学期初听到学期末,并做好笔记。另外,对于本实验室开设的所有实验都应该能熟练操作,并能正确使用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前提和保障。

3.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水电气的安全工作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本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3.1做好详细的信息登记及使用记录

对每台仪器设备做好详细的台账,并按照“账物相符”“有物无账”、“有账无物”分类。实行每台仪器责任到人、统一登记、专人管理制度,要求该管理人员既要负责该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又进行如实登记、定期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备完好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

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实行专人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主要包括仪器的结构、使用方法、工作站的建立及常见故障的维修等。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的操作规程全部上墙,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认真做好详尽的使用记录,出现故障及时报修。对进口仪器设备需要建立仪器管理卡,定期对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修,并做好维修记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及延长使用寿命。

3.2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档案管理包括仪器设备说明书、实验室技术档案、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档案和学生实验使用设备的原始记录、资料等基本信息。此外,还包括低值易耗品、危险化学品的保存及管理记录,使用借用记录等。鉴于档案的管理比较琐碎,本实验室采用数字化管理,把所有在账的仪器档案输入电脑,包括编号、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厂家、来源、购入调入时间、存放位置、状态(正常、闲置、已搦等,以便于查找、统计、分类等。

3.3增强实验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尤其是继2015年天津化工厂出现爆炸事故后,实验室安全被相关部门列为重中之重的管理内容。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验室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措施:(1)对试剂药品和水电气安排专人管理,尤其是对有毒有害的药品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2)对新进实验室人员以及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熟悉常用化学试剂及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危急情况处理措施,明确实验室安全制度。(3)定期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使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4)实验室每层楼都安排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水电气的安全及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5)每学期期末组织相应的安全考试,并做到人人过关。此外,实验室主任带领实验技术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水电气安全隐患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汇报。

4.结语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8篇

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在筹建、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实验室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实验室发展的灵魂。同时,实验室文化也是一个实验室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其高效运作的必然要求。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1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对于一个研究型实验室而言,学生首先要具备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论文的立论,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实验数据出发,从中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论据应尽可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实验,以最充分、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思考,进行严谨论证。保证每一次实验的数据都真实可靠,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实验记录规范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谨详实地记录实验操作步骤、结果。原始数据不得涂改、空格、缺页或插页,实验记录本每页的正反面都必须注明页码。对电子版原始图表、原始WesternblottingX光片等均有详实的记录要求。并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学生实验记录本,不合格者要及时改正,否则禁止开展实验。学生毕业时,实验记录本交由实验室保留,不得带走。同时,学生日常工作汇报、PPT制作均有严格的规定。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科学严谨的态度就会成为实验室的一种特质。

1.2发扬实验室传、帮、带的传统

初入实验室的每个新生对实验室环境、各个课题组成员及其研究方向不熟悉,为了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实验室,实验室采用了传、帮、带的带教方式。首先要求新生在实验室各个课题组轮流学习1~2个月,从而达到熟悉环境和了解各个课题组研究方向。同时有助于新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师兄师姐负责带教,其过程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涵盖了实验设计思路、课题研究进展、论文写作技巧等方方面面知识的传授。通过1或2年的带教,新生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从而顺利开展自己的课题。优秀的被带教者又可以带教其他的新生。此过程在导师的监管下有序进行,带教者和新生可以双向选择,以便于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总之,这种传、帮、带的传统不仅使知识、技术得到传承,而且增强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和协作互助的团体意识。

1.3以人为本,营造宽松、自主发展的环境

实验室的管理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学术上,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在实验室建设与规划中,鼓励学生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在课题研究方向选择方面,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度。在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家庭情况,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经济上的资助。在节假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聚餐,在活动中增强凝聚力、找到归宿感。同时,实验室设立奖励机制,奖励为实验室做出贡献的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深入了解学生性格特点,根据个性差异采用不用的引导方法,时时刻刻营造一种宽松和良好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发展。

2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实验室同样如此,建立规范、合理、公平的实验室制度对于研究生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验环境,创建了学生值日、安全检查、废物回收、新生培训、同位素使用、公用试剂配置、卫生包干区分配、试剂耗材领用登记等制度,同时建立大型仪器使用预约、仪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的编写并粘贴于仪器等制度。

(1)学生值日制度。

学生值日制度是两人值日一周,依次循环。在值日期间,值日生要完成实验台整理,垃圾袋更换,房间抽湿,常规试剂配制,耗材的领用、灭菌、烘干、细胞房消毒、EP胶收集、有害废液归拢,实验服清洗等工作。该制度保证了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2)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是为了避免安全隐患而设立的,是实验室学生在每晚离开实验室前轮流安全检查值日,值日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离开实验室,离开前对实验室所有房间的设备、空调、门窗、照明、水龙头进行检查,要求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必须关闭电源。值日生检查完毕,在安全检查值日表上填写离开时间并签字确认。

(3)废物回收制度。

废物回收制度是要求学生把使用过EB胶、DNA和RNA提取废液、氯仿、甲醇、二甲苯、甲醛、异丙醇、显影、定影废液等有毒有害物放置于专门容器中,统一由设备处定期回收。对于培养液、菌液、血液等必须加入漂渍液处理后收集。对于动物尸体、组织则要求装入特制垃圾袋密封存放于专门冰箱,由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该制度不仅有效防止实验室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4)新生培训制度。

新生培训制度主要针对实验室人员流动快、学生受教育背景、大学掌握生物技术差异大等特点,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实验室环境、保障自身及实验室安全而制定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专题:①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②PCR房、RNA房、质粒房、同位素(含放射性物质使用)及细胞房(包括培养箱、超净台、显微镜)使用规则;③实验记录规范及注意事项;④离心机、液氮罐、烘箱和灭菌锅等危险仪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常规实验技术专题,包括DNA和RNA制胶、跑胶、回收技术、PCR及Q-PCR技术、载体构建、免疫组化与免疫荧光、流式检测与流式分选、Westernblotting等实验室常规技术。

(5)卫生包干区制度。

卫生包干区制度是为了保证实验室保持有序、洁净的环境而制定。按照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所有公共区域,包括实验室台面、试剂架、试剂柜、抽屉、仪器设备、换气扇等,公平地分配给每个学生,其包干区范围明确形成文字表格,粘贴在值日区。每周固定时间全员彻底进行实验室大扫除,次日安排专门人员检查,检查不合格者,必须重新擦拭、整理。此外,每年定期请专业清理人员彻底擦拭实验室天花板、玻璃门窗和中央空调。

3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运作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校园安全,而且引发重大社会问题。针对近年来实验室火灾、爆炸等事故频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安全管理体系。关爱生命,关注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每个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3.1学习“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

“实验室安全基本技能须知”是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共同编制的,该书对于一般安全、专项安全、实验室废物处置、意外事故处理均有详细的论述。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安全守则和制度,例如,安全检查值日制度、废物回收制度、同位素使用制度、危险化学品采用双人双锁管理和领用登记制度等。学习完成后求学生签字确认。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及其预防常识,而且提高了其自身的安全文化素养。

3.2参加安全培训

新生培训第一专题“实验室基本安全规范与试剂使用安全规范”:①遇到紧急事故,应急处置顺序:保护个人安全即本人及他人安全;保护公共财产;保存学术资料,反复灌输“在任何突发事件中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②安全指引明确。通过照片和实际指引明确告诉学生所有房间和楼层的消防器材、水阀门、电阀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遇到水管爆裂、电阀跳闸等突况的处置方法,把损失降到最低;③防火安全演练。通过防火、防爆、防毒、防水、防电、防污染等方面的讲解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不同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掌握实验室现存易然的七类危险化学物质存放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实验室现存有毒化学物质的毒性及其健康危害,并针对每种毒物着重讲解使用规范和预防,把危害降到最小;强调实验室设备用电规范,问题仪器决不允许带病工作,出现插座冒火花或电线着火必须先关闭电源,再行扑救,切记用水扑救;④针对实验室易发安全事例,如超净台酒精灯灯芯外喷和烘箱使用等问题,反复强调使用规范及发生意外应对措施;⑤认真学习和执行相关安全守则、制度。

3.3配备安全器材

①配备灭火毯,且放在醒目、易取放的位置。使用明火的房间同时配备适用范围最广的ABC干粉灭火器。②配备防毒面具,用于配制有毒有害试剂。③配备安全药箱,常备有下列物品:镊子、各种不同宽度的绷带、软布、纱布、药棉、胶布、剪刀、洗眼瓶。备有下列药品:红汞及碘酒,紫药水,烫伤膏,酒精,碳酸氨或稀氨水,泻药等,催吐剂、腐蚀烫伤处理药品。

3.4安全责任明确到人

①为了更好地排查安全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风险,实验室每个房间均安排消防安全责任人,且把姓名醒目的标注在特制的门牌上。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则由该房间的消防责任人承当首要责任。②仪器一旦出现安全隐患,马上告知仪器负责人,同时在该仪器粘贴停止使用标识,如果明知仪器有问题还带病操作,导致该仪器损坏或引发事故,则由该使用者负责。③安全检查值日生因为没有关闭烘箱、灭菌器等危险设备而导致的事故,则由该值日生承担责任。这样不仅明确界定了安全责任的范围和职责,而且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责任心。

4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实验室资产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管理。

4.1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1)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

仪器购买前期调查-论证-网上申购(或招标竞价)-协议书签订-免税报告提交-到货签收-安装调试-仪器验收-固定资产办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保存完整资料;

(2)账、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要做到账、物、卡相符,定期进行清点、核账,对于报废仪器要及时核销;

(3)加强培训。

建立仪器使用前培训、编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粘贴在仪器上的制度;

(4)建立学生管理仪器制度。

根据仪器放置区域、仪器种类,按一定规律把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及其零配件分配给学生负责。每个学生管理仪器由专门老师编辑成档案,仪器品牌、型号、机身号均记录在案,报废仪器及时更新。学生毕业前夕,按照管理仪器清单移交给新的同学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实验室小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损坏,而且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室管理,真实体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5)预约登记。

建立贵重仪器、使用频繁仪器预约登记制度。该制度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4.2试剂和耗材的管理

试剂和耗材的管理措施:①学生订购所有试剂均在“订购登记本”登记,价格超过800元的抗体、细胞因子、特殊试剂盒等,需要实验室负责人审批签字后,由专人订购,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实验室设计不合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验室常规用试剂和耗材则由专人直接订购。②实验室抗体、内切酶、QPCR、转染、免疫组化等试剂均有专人负责分装和管理,每个新增试剂都会填写于相应的分类表格,表格粘贴在存放试剂的冰箱上,并且要求表格位置和存放位置对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取用和放回,也有利于负责该类试剂的学生及时整理清点。③试剂耗材做到订购本登记、收货单、发票齐备、金额一致。同时要求订购试剂的学生本人收货,确认试剂以及金额无误后在相应的收货单和发票上签字。

5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5.1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

作为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活动就是履行管理者责任的行为,权力是进行管理活动的条件,是尽到责任的手段,服务才是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在服务中完善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好的管理就是用“心”去服务,用“心”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管理就是服务,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实验室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不仅要管理很多学生,而且负责仪器购买、维修、维护及其各项日常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甘做“绿叶”,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情。

5.2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实验室建设层次的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于提升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作为实验室管理者要具备以下素质:①一般素质:德、识、才、学、行的统一。德—政治思想觉悟、事业心和责任感、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识—见识、识别判断能力、谋略胆略等;才—才能、能力;学—学问、学识;行—实践活动、行为表现、办事能力及效率。②特殊素质:要有战略眼光、系统思想、综合能力,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更要有创新精神和得人心的艺术等。以上素质要求看似寥寥数字,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要求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积累和历练。实验室管理者还应当承担一定量的科研工作,积极参与申报课题或其科研组课题,在科研工作中得以真正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积极参与仪器设备博览会、研讨会,而且要到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学习调研,开拓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管理先进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6结语

实验室安全建设论文第9篇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与安全 实验室 维护

信息安全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的技术之一,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相关技能的培养,逐渐开始建设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为社会输送大量信息安全的人才。由于信息安全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实验室的建立也并非易事,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实现将会使教学更加生动,对学生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建立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意义

1.1 企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相比以前也更加广泛,涉及到各行各业。而科学的运用是把双刃剑,计算机的大范围运用必将爆发信息安全问题。在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的信息极其容易遭受黑客、木马等的攻击,使企业面临信息泄露的险境。企业为了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信息安全技术人才,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

1.2 信息安全问题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家庭必需品,互联网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少网络木马和病毒对个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威胁,导致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损失,因此计算机信息安全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尽管目前市面上杀毒软件种类繁多,但是有时面对新型入侵方式仍然手足无措,为了避免社会遭受越来越严重的损失,必须加强社会的信息安全工作水平。

1.3 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的办学初衷就是为社会输送具备扎实技能的实践性人才,而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信息安全科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对信息与安全技术并没有太多实践的机会。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建立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和总体规划

高职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应当主要分为三部分:中心实验室、研究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训练应当在基础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面向的对象是处于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研究实验室也称为专项实验室,此实验室面对的对象是执行特定项目的研究人员,能够实现某种具体的实验要求,适用面较窄、较偏,仅作为院校研究课题使用。中心实验室则面向所有学生,适用性较强,应用面更加广泛。

2.1 建立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目的

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有较大差异,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通常需要特定的服务器和微机。

服务器通常必须支撑不同使用情况,满足不同的应用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要求,也可以实现科研的需求,学生和教师都是实验室服务器服务的对象,这一点必须兼顾。学生应当能够通过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学到扎实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够在未来就业岗位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当能够借助实验室完成相关研究工作,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应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了解更多信息安全问题,注重项目实践以外,了解更多理论研究工作。

2.1.1 教育方面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首先应当满足的是学生的教育问题,实验室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最好的平台,可以进行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实现这一目的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自主的实验环境,否则实验将变得毫无意义,而且配置应当容易恢复初始状态。实验室必须提供足够丰富的安全工具库,才能保证学生进行更加自主的实验,提升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安全数据库也可以理解为资源库,是教师和学生都极其需要的资源来源,否则难以在这个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紧紧抓住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实验课中,学生可以将安全工具库作为工具来进行试验和模拟。

比如学生可以首先安装出入侵检测系统,并用安全工具库中的具有攻击性的工具对计算机展开攻击,检验IDS的可靠性,信息安全数据库可以为学生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提供更多的便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安全工具库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管理的练习。比如在某个课程中,三个学生分为一组,每组负责维护三台计算机,这三台计算机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每组学生之间相互进行攻击和防御练习。

2.1.2 研究方面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除了可以用于学生练习和培养技能外,还可以作为理想的研究场所。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也承担了入侵检测、门限密码、信息隐藏处理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应当提供研究的基本需求,信息安全实验室要立足于科研,提供优良的科研环境。面对最终产品的测试时,信息与安全实验室要提供理想的试验环境,在配置上要满足易于恢复的条件,因为试验时经常会因为误操作损坏计算机初始配置,影响使用。

2.2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总体规划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除了对硬件设施要比较苛刻的要求外,对安全软件也要明确的需求,只有使用正版的专用安全软件,才能真正地实现信息安全研究和管理,软件的使用对操作系统也常常有特殊要求,这就要求采用专门的信息安全教学平台。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实现对实验人员也提出很高的要求,实验人员不仅要能够维护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指导作用。

三、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设备构成

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教学平台主要通过中心控制平台、安全设备、组控设备(有线、无线)和管理服务器构成。针对教学内容,构建出特定的网络条件,这样可以有助于实现各种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

安全设备和组控设备安装在一起,共同构成主控中心平台,为日常的实验和教学提供网络结构,并且可以对各设备统一管理,必要时为用户实现扩展,在教师机和学生机之间实现通讯功能。

安全设备有多种不同工作模式,可以方便进行网络拓扑结构间的转换。安全设备能够实现网络结构,并实现交换模块的功能,企业的网络结构中安全设备多以安全防火墙的形式出现。组控设备则是学校信息安全实验室殊用途的硬件设施,通常是由若干共享模块共同构成,可以实现数据搜集、合理分配缓存区等作用。无线组控符合IEEE802.11g标准,和学生机之间可以共同构成无线局域网。应用服务器专门为实验提供软件服务,可以作为实验的参考和查询手册。管理服务器的功能和其他管理系统蕾丝,都是对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对实验设备使用状况、课程安排、实验考勤记载、成绩登记、文件安全等进行协调管理。

高职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是一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项目,实验室网络环境应当多样化,提供各类局域网、无线网和内部通讯网络,并能外接至Cernet,专用网络的带宽必须足够宽,否则对安全理论研究会产生阻碍。由于实验室各类软件对操作系统的要求不一,所以必须具备多种型号的主机,并选取性能优良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工作站。除了支持一般的Windows操作系统外,也应当兼容Unix系列的操作系统,这都是信息安全工作最常用的操作系统。信息与安全实验室是开放性的实验环境,应当具备功能全面的实验系统,教师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实验教学。

为了加强信息安全实验室的实践意义,应当配备网络攻防仿真环境,为学生创造虚拟的实践机会,锻炼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室能够有能力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设备应当是成套的,要满足学生用户的课程设计等需要。对于网络设备,应当有访问物理层的权限,并以某单IP实现所有交换机端口的管理。将实验室分为若干网段,可以使得PC和路由器一样与其他PC相连,方便实现不同的模拟环境。

四、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软件需求

4.1 操作系统

上文已经提到信息与安全实验室至少装有Windows和Unix系列的操作系统,后者主要包括Unix、Linux、Solaris等,操作系统的种类越多越好,因为这样更加方便研究人员在不同系统中验证试验结果。

4.2 安全工具

安全工具库是教学和研究甚至其他外延工作的基础,建立安全工具库必须提供数量足够庞大的安全工具,其中主要的安全工具包括扫描器、嗅探器、木马、拒绝服务攻击、后门程序、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病毒工具。扫描器是通过搜集系统信息来自动检测远程或者本地主机的安全性弱点的程序,分为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两类,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向目的主机发送信息。拒绝服务是一类攻击行为,通过不停发送大量数据包致使系统崩溃。

4.3 模拟软件

模拟软件是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教师检验试验结论的重要软件,可以弥补实验室无法完成的试验需求的漏洞。比如试验需要在城域网或者范围更大的网络上进行,实验室无法提供这种大规模试验条件,经济条件难以达到,但是通过适当的模拟软件,就可以用软件有效地弥补硬件上的空缺。目前商用的模拟软件种类很多,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模拟软件也较多,相比商业软件价格更加低廉和适用于研究工作,兼容性也较好。科学研究使用的软件大多是开放性强的软件包,方便建模和模拟,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形式将资源共享,方便研究人员之间交流和研究,但是功能没有商业软件齐全。

适合高职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模拟软件主要有SSFNet、Cnet、OPNET、BONes等。这些模拟软件的模拟方式都是事件驱动,前二者是命令符编辑器建模,后二者是图形化编辑器建模。OPNET和BONes均是商业软件,所以均支持动态观察模拟过程,其中OPNET的运行环境最为广泛,但是价格十分高昂,高职院校在确定仿真需求后才决定是否选用OPNET。

五、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维护

信息与安全实验室的构建耗资巨大,因此必须加强维护工作,日常进行软件的安装和管理工作,对安全性能较高的工具设置管理员权限都十分有必要,确保主机没有安全漏洞。

维护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必须确保完整性,实现维护的完整性就必须从计算机的配置进行控制,因为计算机配置一旦被攻击,计算机将会处于更为严重的威胁之下,直接影响正常工作,产生大量虚假数据,除此之外,如果在计算机内新装入软件,也会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因此维护计算机时除非管理人员均不能随意改变计算机配置。下面将介绍三类保护工作中基准配置的技术手段。

5.1 配置锁定技术

配置锁定是计算机经常使用的技术,可以将计算机的配置锁定,除了管理员外都不能修改计算机配置。但是在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如果孤立地使用配置锁定技术,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目的将不能实现。

5.2 克隆

信息安全实验室采用的克隆技术是把镜像文件从受保护工作站中拷贝至配置完全相同的计算机中,方便恢复原始配置。克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配置恢复问题,但是突出的问题就是拷贝过程花费大量时间。通过网络传输虽然理论上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克隆结果预知性较差,对于科研项目这种对时间敏感性较强的实践,网络一旦瘫痪,项目将无法继续,直接影响信息安全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5.3 配置保持

配置锁定和克隆技术都有各自的不足,为了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维护手段,可以用一些功能性软件实现实验室的需求。其中常用的是“沙盒”和“封装”这两类应用。

“沙盒”是用于保护底层资源的子集,用户可以获得某台计算机的超级用户权限,进而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安装、配置软件,但是一切操作都限制在沙盒文件系统之中。“封装”把外层用户从底层软件资源中分离出来,使用者不会觉得在“封装”之外和实际操作有任何差异。“封装”和“沙盒”的思想是相似的,均是在对工作站有很强保护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尽量多的权限,二者的区别是前者使用户感觉其是一台普通的计算机,但能使用所有功能,后者则仅保护必须的文件系统和库。

综上所述,配置保持是效果最好的维护工作站安全工作的技术手段,克隆和配置锁定在一定情况下效果也较好,实现过程更加容易,只有在特殊的条件下缺点暴露的比较明显,一般而言,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配置保持是最佳方案。

六、小结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加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建立计算机信息与安全实验室十分必要,只要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实验室的实现需要从软件和硬件等多方面进行,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最合适的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教职工提供优良的平台,促进社会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新刚,潘恒,王保平等.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典型安全威胁及防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