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5:01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1篇

1.1计算机自身因素。计算机及网络的媒介就是计算机,但是计算机自身存在一些问题,给计算机安全埋下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计算机具有开放性特点,那么计算机在进行信息储存、处理、传输等过程中,极容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信息泄密。其二,通信协议方面的问题。目前计算机通信协议上存在较多的漏洞,从而给那些网络攻击者以可乘之机,给计算机运行埋下安全隐患。其三,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的问题。从计算机操作系统按安全情况来看,现状还比较令人担忧,存在访问控制混乱、安全违规操作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给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带来严重的威胁。

1.2人为因素。影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因素,除了计算机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及网络管理者缺乏安全意识,,很多人的网路信息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或者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网络存在的威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没有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第二,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社会上目前存在很多的黑客,他们运用各种计算机病毒、技术手段等对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攻击,或是非法访问、窃取、篡改计算机信息,或是造成网络通信系统瘫痪等,这些都使得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加强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威胁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信息安全。因此,人们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2.1提高人们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意识。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时,一定要提高认识,意识到计算机及网络中潜在的多种威胁,在平时的操作中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比如在平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不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不浏览不正规网站等;平时养成良好的病毒查杀习惯,防止某些计算机病毒利用漏洞来攻击电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里需要有关人员加强宣传。比如在企业中,领导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举办信息安全技术培训,向大家介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侥幸心理,确保信息安全。

2.2加强制度建设。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恶意窃取用户信息等行为,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安全。第一,国家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行为,给其他人以威慑作用,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第二,在单位中,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单位中的人恶意盗取单位信息。这就要求各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保密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然后再建立健全身份识别、密码加密等制度,规范信息安全标准,用单位中的各种制度来进一步约束人们的“设网”行为。

2.3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和安全防护,必须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确保信息安全,具体来讲,可以充分运用以下几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目前大家比较常用的一种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它的实现手段非常灵活,既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又可以借助硬件来完成,还可以将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有效保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目的。这种技术一般位于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的边界,其防护过程如下:先接收被保护网络的所有数据流,然后再根据防火墙所配置的访问控制策略,对这些数据流进行过滤,或者是采取其他措施,有效保护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它借助相关过滤手段,可以有效避免网络资源受外部的侵入;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有效阻挡信息传送,比如从被保护网络向外传送的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就目前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方式来看,主要有应用级网关、过滤防火墙这两种不同的方式。(2)病毒防范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快、隐蔽性强等特点,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人们必须要采用病毒防范技术,确保计算机及网络安全。比如在计算机上安装病毒查杀软件,比如市场上比较受大家青睐的金山卫士、卡巴斯基、360安全卫士等多种安全软件,定期检查电脑安全,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3)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及网络中存在很多的网络入侵行为,造成计算机信息泄露。针对这种行为,人们就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有效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这种技术一般又称作网络实时监控技术,主要是通过相关软件(或者硬件)对被保护的网络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然后将检查的结果与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如果发现两者的结果一致,则存在计算机及网络被攻击的迹象,这时候计算机就会参照用户所定义的相关操作出反应,比如马上切断网络连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或者是直接通知安装在计算机上的防火墙系统,调整计算机访问控制策略,过滤掉那些被入侵的数据包等,从而有效保证计算机及网络的安全。因此,人们可以通过采用网路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网络上的入侵行为,然后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此外,人们还可以运用数据加密技术、黑客诱骗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等,从而有效保障计算机及网络安全。

3结束语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2篇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图1所示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我们认为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依据是,计算机网络是所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核心基础,网络编程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各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软件开发基础,网络互联技术是网络工程设计的基础,而网络工程设计是网络管理分支方向的基础。

2.3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3篇

【 关键词 】 网群建设;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安全

Research on the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Baoding University

Liu Jin-song Chai Wen-lei Zhang Bin

(Network Center,Hebei University HebeiBaoding 071002)

【 Abstract 】 The university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ulture,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learning knowledg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but also make the ideological field multivariate, diversity,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re further exposed, to the culture of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to offer new task. Baoding City complies with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ulture in the University, took a series of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Baod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 Keywords 】 network group construction; network culture; safety of network culture

1 高校网群建设

高校网群建设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全时性传播,实现跨越高校物理界限,了不同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间的信息壁垒,形成了教学、学习讨论、资料搜寻、日常交往、生活服务、学生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网上文化集合体。在高校网群中,符号、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已经成为高校师生之间以及高校与社会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有效工具。

网群建设内容广泛、样式丰富、载体先进、风格多样。它包括新闻、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论坛等,还包括网上传播的各种信息、网络视频、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的教育、培训、网络出版等。高校网站资源不仅是宣传学校形象、宣传学校理念的窗口,也是全方位便利师生、服务社会的门户。一所大学的网站建设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精神、文化、科研、教学、服务等诸多领域的社会与国际形象。此外,不断建立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干部师生、贴近校园实际,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具有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网站资源,形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网站形象、乐于利用网站资源、乐于通过网络成长的新局面,使校园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舆论的主阵地。

高校网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观点和有序的可操作性。高校网群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和规范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培养校园网络行为主体特别是学生健康向上、积极理性的网络自律行为,以主流文化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建立和谐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2 高校网络文化安全

高校网络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基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创造的一切财富和精神的总和。高校网络文化是以校园文化为依托,以高校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互动媒体为载体,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沟通的行为方式及其道德和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它包括所有与网络直接相关的校园文化部分,自然而然地体现和反映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与否、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如何。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校师生在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上,由于长期交流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特点、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等。它以整个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物质实体,还包括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法律、制度和言行规范等制度体系。而网络文化安全是指保证高校网群及网络文化系统正常运转并免受不良内容侵害,维护高校教学科研正常有序发展,指导高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专业学习提供服务,指导学生在复杂、多元的虚拟世界中坚持稳定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3 高校网群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防控体系

3.1 构建新型网络文化阵地,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要形成高校网群,构建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高校网群可以包括内网、外网两个部分,学校网、部门网、学生社区和学生个人网页等多个层次。内网应用于校内的管理和服务,外网则面向社会开放,向社会展示学校发展最新情况。要通过相关链接,把多个层次的网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特的数字校园网络文化环境。要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富于时代特色且贴近师生生活的网上文化。

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交互信息,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师生的影响和渗透。要在学校局域网上开辟红色网站、网页,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在网上积极宣传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并完善舆情汇集和研判机制

必须建立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和处理机制。通过网络信息监管、舆情采编、舆情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网上动态,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网上信息参考。高校必须建立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舆情收集、处理机制,一旦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马上做出反应,针对问题主动出击、正面引导,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强势,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通过判断舆情信息的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找出这此问题形成的根木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要注重进行深入舆论信息的挖掘统计和分析工作,从中找出有害信息分布的规律、网站、重点时段和重点IP地址段,根据有害信息的蔓延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封堵,做到危机舆情预防为主,并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动出击。

3.3 建立应急预案增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构建校园网络信息预防与应急处置体系,努力形成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要落实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实现与保定市公安部门网络安全报警处置中心的接入,建立网络安全联网预警机制,提高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校园网络被不法分子利用,确保校园网安全。

3.4 建立高校专管部门和使用部门紧密配合、职责分明的网络管理体系

高校网络管理中心应成为学校网络管理的专管部门,由学校主要领导直接分管。主要负责校园主干网的规划与建设、校园网站建设、IP地址管理、校园网络技术维护、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网络事件应急处置、上网行为日志记录留存、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等。此外,为了有效控制网络不文明行为在校园网络上的产生和扩大,高校可以考虑实名上网的建议,从管理机制上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校办、学生处等相关机构应分别承担校园网站的新闻类、公告类信息和办公平台管理。建立学生类信息、网络文化建设、网上宣传协调、师生上网行为管理、不良信息监控、网络舆情监察、网上舆论引导等管理责任。学校其他网络使用部门,均要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主动地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好校园网络。

加强对IP地址的基础管理。目前,各高校的师生电脑大多一律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各高校要依托现有网络,对机房网络进行技术改造,用交换机替代机房二级路由,对学生机房和教师电脑进行校园网内网IP规划,并部署相应的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做到学校所有电脑实行认证上网,做到所有数据精确定位到全校所有的电脑终端和个人用户。

加强对校园网络BBS的规范和管理。坚决、严格实行校园网络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做到校外用户只能浏览不能贴文。要通过IP地址实名登记、BBS实名注册登记、网络账号登记和操作权限管理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用户的监管。

加强对学校二级域名和子网的管理和监控。对于危害网络安全的域名和子网要进行及时隔离和查处,防止校园网络犯罪事件的发生。要加强统一协调,努力形成领导重视、专兼结合、师生参与、共同抵御网上有害信息的安全管理机制。

3.5 网络文化安全策略

运用技术手段加强高校网群有害信息技术防控体系建设。对进入校园网的信息内容要能采集、能识别、能有效的阻止网络有害信息进入,可以采用地址库过滤和内容分析结合的方法以及语意识别分析技术和协作过滤技术。硬件设备接入的方法主要有主干网接入和旁路侦听两种方式,主干网接入可直接屏蔽检测到的有害信息进入网络;旁路侦听主要采用数据包干扰的方式阻止有害信息进入。

通过在校园网出口设置高性能防火墙,对核心服务进行入侵检测,并通过上网身份认证保证校内用户接入的身份识别,并对出口访问日志保留3个月等策略,对学校主题网站定期进行漏洞扫描。通过在主干网部署网管系统对全校的骨干网以上的网络设备与主服务器进行网络监控;对“垃圾”邮件过滤与提示;在校区中心节点部署机房网络监控系统对机房进行视频、空调、UPS、门禁等进行实时监控。在学生宿舍区实行IP-MAC地址绑定策略等,严格从技术手段上保证校园网络的物理系统安全。

病毒告警。组建网络安全和防病毒服务系统,由补丁分发管理系统和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补丁管理平台对校园网内用户的计算机进行集中的安全补丁更新等服务,保证校园网内所有的计算机不会成为安全的漏洞。通过公共的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为校园网内备感染病毒的用户进行病毒库的安装及自动的安全修复。

4 结束语

保定高校网群与网络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保定高校内部潜力,整合优化各类网站和媒体资源,形成保定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平台。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推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依法、科学管理水平。打造保定网络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品牌的措施对策,促进保定市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确保保定市文化信息的安全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保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燕.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0.

[2] 周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08,6.

[3] 姚伟钧,彭桂芳.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4] 唐军栋,尹洪菊,王双.高校网络文化安全解析[J].新西部,2011,4.

[5] 于东江,王建林.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安全建设[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

[5] 曲青山.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J] .理论前沿,2009,9.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1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保定高校网群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02215)研究成果。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4篇

网络工程专业从1998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2年,全国已有329所高等学校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重点院校超过50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从原来计算机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2011年教育部将网络工程专业列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标志着网络工程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稳定发展的基本本科专业[1]。

网络工程专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普遍性的困难与问题。比如: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其他信息类专业的差异区分不够明显,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因此,有必要从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特色鲜明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2012年获批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改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网络工程系以此为契机,结合已有的信息安全师资优势,凝练出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并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要求

与其他信息类专业类似,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要求从素质和能力两方面入手。

1.1 基本素质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2]。

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质要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文化气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素质要求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职业道德的底线,具备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品格,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以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工作风格,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踏实严谨的实干精神。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身体力行的风格。

1.2 基本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专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2]。

学习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即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通过专业调研、理论分析、设计开发、仿真实验等方法解决网络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阅读写作能力是指专业技术文档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表达能力、问题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专业适应能力是指在学习网络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并适应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网络工程专业技术和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3 专业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除了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注重培养两方面的专业能力: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管理维护能力[3]。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是指熟悉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和常见网络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主流网络安全产品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能初步设计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网络管理维护能力是指熟悉常见网络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网络管理的主流模型、系统功能、以及各类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初步管理和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

2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体系

2.1 知识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相对固定,具体知识包括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其中,政治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大学英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和职业素养、军事理论、体育。自然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

专业基础知识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制定,具体包括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包括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电路基础,技术技术基础包括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

专业知识相对灵活,通常根据所在院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包括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方向知识、专业实践环节[1]。下面重点讨论这部分内容。

2.2 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知识结构,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制定了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由于公共基础课程基本固定不变,在此不再列出。

2.3 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点

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可分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两个分支。其中,网络安全分支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基础[4]、网络安全技术[5]、网络攻防技术,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网络管理分支课程包括网络管理[6]、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如表1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为背景,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要求,进而得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课程体系内容。最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安全与管理专业方向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与相应的知识点。接下来的工作是将该课程体系落实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段调整,逐步完善。希望本文所作的研究与探讨能给兄弟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姜腊林,王静,徐蔚鸿.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课程改革研究 [J].计算机教育,2011.19:48-50

[3] 曹介南,蔡志平,朱培栋等.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差异化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23:139-142

[4] 教育部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安全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打开计算机,网上浏览一圈,就知天下事。这是信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人们在小小的电脑前,可以快捷、准确、高效,远距离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真是方便又明了。这就是信息网络时代对档案利用者带来的优越,也是档案工作的一种变革,更是一种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的连通,档案工作者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高自己,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用档,才能准确、高效地为利用者服务,才能让档案信息体现出真正的有效价值。

一、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其探讨的理论主要包括:1、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2、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3、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4、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二)加强档案部门网上办公先进设备的配置。现阶段档案部门设备十分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因此,我们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政府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再就是要把档案事业推向市场,让档案体现其经济价值,把档案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经营,增加社会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总之,要采取多种方式来解决档案资金的不足,以便档案界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决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四)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必须加强网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档案资源的齐全完整。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1、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2、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3、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4、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5、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二、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破坏手段、病毒及黑客攻击等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因此,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需要管理的网络、存储设备、主机服务器、系统软件等都应该有相对较高的安全管理及安全防护措施。以下粗浅的谈几点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的措施,仅供参考:

(一)做好网关病毒入侵的防御工作

如今,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因此,做好网关病毒入侵的防御工作,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这样可以将病毒防御工作做在开头,而非等到病毒入侵之后造成一定破坏才去做亡羊补牢的杀毒工作。其具体措施为:首先,阻截来自互联网的文件病毒入侵内部网络,对进出的数据信息全部进行杀毒;其次,阻截来自互联网的黑客对应用服务器的破坏及入侵;另外,阻截来自互联网的病毒对终端操作系统的入侵及破坏,并禁止病毒在内部网络之间相互传播。

(二)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网络安全意识

在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网络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与否。因为,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非完全来自计算机软硬件方面,另外还涉及到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护措施,因此,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杜绝用档案管理专用机访问外网;坚决不在档案管理专用机上随意安装软件;尽量不要利用U盘移交档案信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一定要对U盘进行彻底杀毒;另外,互联网上每时每刻都在传送各种各样、形形的文件,而这些文件,或多或少都带着一定的病毒,甚至有些文件根本就是黑客和病毒入侵的一种媒介,因此,对于一些无法搞清楚来路以及内容的文件,千万不要打开,也不要接受陌生人发的文件,只有做好这些防范工作,才能做到在最大限度内对病毒、黑客等入侵的防范工作,以确保档案信息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三)做好防火墙的访问防范工作

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不但为网络应用提供安全服务,也承担着网络病毒、垃圾等的过滤任务,是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重要防护屏。因此,做好防火墙的访问权限及防范工作,力争将网络病毒、垃圾等侵害网络安全的因素阻挡在防火墙之外,这一环节对于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有着直接而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每个地区的服务点之间,还有安全等级不相同的系统之间的互联边界处,也应该利用防火墙做好访问防范工作,还以利用划分虚拟局域网来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效果。

三、结语

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让档案信息快速、及时、准确地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的同时,相比传统的纸质档案,也在安全管理与防护方面存在着较大隐患。因此,做好档案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体系并为其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及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效益,才能保证档案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完整及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晓辉.档案信息网络化及安全策略[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新媒体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传播思想、文化、国情、社情和民情,表达观点,宣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安徽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意义重大。[1]作为知识份子聚集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高校,忽视网络文化建设,放松网络文化管理就有可能丧失对国家政权、经济命脉、传统文化和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后果不堪设想。2000年,同志在共青团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讲话时就曾强调:“特别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努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打好网上宣传教育的主动仗。”2010年1月23日,他又就互联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五项要求”,提出:“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一、研究的方法

在开展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以下三项研究假设:1.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导机构相对完善;2.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现状未能完全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的主观需要;3.新媒体平台建设成为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新课题。

笔者通过登录安徽各高校校园网站进行访问调查,并对安徽省10所高校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选取有效样本为767份,男性398人,女性369人。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主要发现

(一)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危”

校园网络占领着高校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而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仍面临一些困难与威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忽视师生关注度和吸引力,缺乏群众基础,教学、文化、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网络浏览量不大,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第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具有独立性、开放性等鲜明性特点,良莠不齐、繁杂传播的网络信息会给大学生的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三,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但影响力和实效性有待增强。第四,校园网优秀文化产品缺乏,供给能力不足,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网络信息服务,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要求还有距离。第五,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而高校的网络应对与疏导机制尚不够成熟完善,处理不当就容易触发“蝴蝶效应”,使校园突发事件中的矛盾不断蔓延、升级,影响校园和谐稳定。

(二)安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之“机”

安徽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蕴含着新的机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安徽各高校在信息化投资方面基本保持平稳增加,千兆主干宽带已成为校园网主流,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数量已达到相当规模;校园网站建设成绩突出,校园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全省教育系统电子政务专网已建成了专用网络应用系统,形成了连通省市县三级和所有高校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第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健全。近年来,从国家有关部门到安徽各高校都在网络规范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全国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会议召开,2007年年初同志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重要讲话。安徽各高校陆续建立健全了网络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校园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工作机制,明确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制度,许多学校和二级学院都建立了承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队伍。比如:安徽理工大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安徽理工大学校内优秀网站评比办法》、《安徽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微博使用与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

第三,新媒体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兴起,安徽各高校大力开发校园网络文化产品,丰富内容供应,形成了以“红色网站”为旗帜,以学术、新闻、服务类校园网站为主体,以BBS、QQ群、博客、微博等网络互动新媒体平台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比如:安徽师范大学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的蓝天BBS、总浏览量超过400万人次的“中国辅导员网”以及深受大学生喜爱、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丙辉漫谈”栏目。安徽理工大学建成了以新闻网、就业网、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教学资源网为主的一批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以促进新生、家长、校友、师生交流沟通的共青团组织微博、QQ群、飞信群为补充的一批新媒体渠道,以及网络精品课程、电子图书资料资源、心理健康咨询、创业教育频道等一批特色鲜明、在师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安徽大学建设的“安青在线”网站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实现了精品校园文化的不断传承、延续和发展,两次被评选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安徽工程大学全校13个学院党委、党总支建成开通“红色博客”,集理论性、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为一体,根据时代特色和网络语言特点选登优秀博文,为广大党员提供了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平均阅读数在3000次以上,增强了网络党建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事实证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要想将安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就必须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掌握其发展趋势,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结合时展的新形势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新需求,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不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是繁荣发展校园网络文化的关键所在。[2]今后,安徽高校应认真贯彻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发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安徽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10(1):182-188.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4-11.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7篇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自2001年新华网首次承办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是网络媒体业界最高层次、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首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在《2000全国新闻媒体网络传播研讨会》上,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出建议,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新闻网、中国广播网、千龙网、东方网、南方网、北方网等数十家新闻媒体网站共同发起设立的,宗旨是推进中国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互联网业界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观察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窗口,对推动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每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都紧扣当前热点话题,切实着力解决当时互联网建设与管理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如2001年由新华网承办第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主题是“共建网上精神绿洲”;由人民网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2002年在苏州举行,主题为“网络媒体发展趋势及内容建设”;2003年央视网承办的第三届主题为“中国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2004年中国网承办的第四届以“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为主题;国际在线2005年承办的第五届就把主题确定为“网络媒体与和谐社会”;2006年中国日报网承办的第六届主题是“网络媒体发展与和谐网络建设”;中青网在2007年承办的第七届主题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网络媒体新发展”;2008年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八届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诚信互联网”;2009年,由中国台湾网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主题是“同筑安全互联网,共建和谐e世界”。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已经举办了九届,九九归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华网接下了承办“第十届网络媒体论坛”的接力棒。十年间,中国互联网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比较健壮的互联网,经过了10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国网络媒体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网络信息安全成焦点

近年来,特别是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报道的锤炼后,中国网络媒体愈发展现出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社情民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传播力和广泛影响力。与此同时,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中,保证网上安全的信息流动,为广大网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确保互联网成为造福人类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做主题讲话,强调网络媒体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努力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大发展大繁荣。

王晨说,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并在信息形态、应用领域、服务模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在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网络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网络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严重威胁网络运行安全,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网络犯罪直接危害公共财产安全。这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网络媒体必须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网络建设,发展、管理的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高度,积极应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切实增强网络安全意识,积极发展,严格管理,依法办网,加强自律,倡导诚信,既推动信息畅通又维护网络安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流动,进一步提高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努力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之路。

王晨对网络媒体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提出六点具体要求。一是切实增强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认识到维护网络运行安全和网络信息流动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求。网络媒体的信息流动是否安全,不仅关系到网络媒体的形象和声誉,而且关系到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网络媒体业界要充分认识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网络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网络媒体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切实把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举措。网络媒体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宣传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和有关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五个必须”要求,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网上唱响主旋律,自觉壮大主流舆论,积极引导网上热点、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使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维护安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切实把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网络媒体要认真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自觉完善信息制作和流程,确保网站新闻来源合法正规、信息内容真实准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秩序的依法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网络传播行为,既要实现网上信息传播及时畅通,又要确保信息流动安全有序。

四是切实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放在维护网络安全的突出位置。网络媒体业界要本着对祖国未来负责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把整治网上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引向深入。要完善抵制网上低俗之风长效机制,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将曝光、谴责、关闭违法违规网站的工作常态化,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五是切实把推进行业自律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互联网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律建设的带头作用,完善自律机制,引导业界依法、诚信、文明办网。互联网运营企业、各类网站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网络安全工作,健全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自觉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良好风尚。

六是切实把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网络安全的基础在于诚信,互联网的发展依赖 于诚信。重点新闻网站要发挥带头作用,和其他网站共同努力,将法律规范、舆论监督和行业自律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体系,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良好风尚。

发展与管理并重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表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快速,网络视频尤其迅猛,这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网络安全提出了挑战,需要网络视频节目的从业者、管理者提高安全意识,创新管理,采取措施,确保网络行业的繁荣健康发展。

田进指出:互联网是科技进步的产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必将为网络视频节目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为网民提供更高品质的视频节目;同时,移动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移动无线视频网络速度,使网民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视频节目成为了可能。这既为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网络视频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指出,网络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正因为如此,网络媒体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互联网正在逐步成为新闻宣传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宣传社会主流思想、传播先进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顾勇华表示,另一方面,一些不良因素正在危害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由国新办等七部委部署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工信部下发的关于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均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5.19断网事件”等再次把网络安全问题摆到了人们面前。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如何规避带来烦恼的问题是迫切需要探讨的。

田进的看法是,面对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挑战,需要网络视频节目的从业者、管理者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断创新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从管理制度建设、技术手段运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确保网络行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共建和谐、繁荣、安全的互联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赵志国认为,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的新载体、科技创新的新手段,要牢固树立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思想,加强网络监管,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赵志国指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网络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9月,我国电信用户总数达到了10.4亿人次,移动电话7.2亿户,网民总数达到了3.6亿人,同时互联网宽带化、移动化趋势更加明显。此外,互联网向政府、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渗透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互联网加速向传统领域渗透,新兴商业模式和服务经济加速兴起,延伸了新的业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赵志国强调,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的新载体,科技创新的新手段,更大的发展和创新在未来,要牢固树立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思想,积极应对互联网不断创新、快速变化的客观现实,加强公众研究,提高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方法解决网络信息安全,加强网络监管和管理,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广大网络媒体要不断加强正面宣传力度,用正面的信息占领网络阵地,促进互联网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佟力强认为,应当充分利用商业门户网站的影响力,放大商业门户网站正面效应,打造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生力军。

佟力强指出,主要商业门户网站在充分发挥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互动交流强、聚众效果好的优势。但是,目前北京地区商业网站,在发展过程中盲目追求商业利润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呼唤媒体高度责任感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对人民网规划和建设,要依托党报优势资源,推动报网融合,打造主流、权威、有高度责任感的网络媒体。纵观人民网近几年的发展,人民网与《人民日报》从互动到融合的过程,就是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实现内容、平台、机制三大飞跃的过程。通过报网共同策划、共享资源和平台,人民网在内容建设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主流、权威的鲜明色彩,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据何加正介绍,人民网在内容建设方面,第一步是将平面媒体立体化,以权威、准确、独家作为核心竞争力。人民网内容建设突破了传统的复制、转载、推荐等简单模式,开始向原创、独家、首发的新闻报道模式进军,同时保证内容的鲜活原创和权威准确。第二步,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在平台建设方面共享共荣,在报网采编一体化的新闻报道生态中确保内容安全和权威。

作为网络媒体,新闻报道安全同样是网络安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因为不安全的内容将可能直接造成信息与事实不符,从而误导公众。新华网副总裁魏紫川介绍了新华网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的一些主要做法。首先是规范管理制度,严格发稿流程,确保发稿安全。这些年来,新华网陆续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报道类型、信息来源、发稿流程都进行严格规范,并根据实际不断完善,努力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其次,确保嘉宾访谈活动的网络安全;再次是确保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的网络报道安全。

随着手机的高普及率和随时随地随身的特性,这一“个人通信终端”逐渐演变成为新的“媒体终端”,被人们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但是,由于手机的快速传播和用户自行创作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范围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信息管理的难度大大加强。中国移动数据部个人产品中心副主任胡怡表示,运营商在新媒体发展中,除承载了传统的通信服务职责外,还要承担起杜绝不良信息传播的职责。无线互联网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共享的特性,使得打击网络色情行动任重道远。

佟力强建议,商业网站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起网络传播新秩序;一方面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打造更多更好的网络文化精品;同时,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同筑安全长城

经过与会者的深入探讨和交流,本次论坛通过了《建设安全互联网宣言》,参与本次论坛的50余家中国网络媒体签署宣言,宣言称:2009年,中国网络媒体再次书写了不平凡的业绩,网络媒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网上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色情等不良信息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威胁着网络运行和信息流动,各类网上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侵害着公众财产安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流动势在必行。

宣言承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服务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努力做好网络特色明显、感染力强、可信度高、影响力大的重大主题报道,扎实做好汇聚民智、释解民惑、疏导民怨、凝聚民意、争取民心的舆论引导工作。通过报道和引导,确保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占据主流,确保理性文明的言论占据强势。

恪守文明办网宗旨,强化网络媒体自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一切破坏社会稳定、侵害公众利益的不良信息,坚决清除色情等有害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维护公众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念和综合业务素质。

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网、依法经营。提高法律意识,杜绝违法信息,维护正常传播秩序。加强网站安全制度建设,严格规范信息制作与等系列安全流程,切实维护网络媒体和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着力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流动意识,大力推动网络诚信建设。针对部分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现状,广泛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公众自我防护能力。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网民树立诚信上网、讲求信用等良好风尚,使网络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网民共建共享的和谐家园。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8篇

(一)建设背景

为了突显网络工程专业特色,加大与其它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区分度,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原有网络工程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一步明确定位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要实现培养目标,除了需要调整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外,还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配套的实践教学环境。为此,网络工程专业以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的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网络工程管理和网络协议分析两个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攻防、网络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建成后,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基本上涵盖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方向的典型实验、课程设计,乃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届时,网络工程专业将具备实验设施齐全、内容涵盖面广的专业实验环境。这为构建特色鲜明、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支持。

(二)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在保持网络工程设计特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联网和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围绕这三大专业方向,以现有的网络工程基础专业实验室和正在建设的物联网和网络安全方向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构建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等多种形式,并分布在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核心实践、专业方向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四个教学层次上。从教学层次的角度看,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下列内容。专业基础实践主要指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专业核心实践主要指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实践主要指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大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

以上述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据,从四个专业实践层次分别阐述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专业基础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基础实践环节可分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技术基础、软件系统基础三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硬件工艺实习。模拟电路实验是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理解相应的实验现象。数字电路实验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的理解能力和数字电路的设计能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实现原理和方法。硬件工艺实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用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并利用实际电路元器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电子电路系统。计算技术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等。程序设计实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并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数据结构实验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原理知识编程实现线性表、队列、堆栈、二叉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排序和查找算法,进而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分治法、动态规划法、贪心法、回溯法、分支界定法等常用经典算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程序设计应用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程序系统。软件系统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验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五大功能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进而能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部分功能。数据库原理实验是让学生熟练掌握SQL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完整性控制等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实验是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掌握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可视化建模工具RationalRose的基本用法。软件系统开发课程设计是让学生在掌握程序设计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二)专业核心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网络编程、无线网络、Linux编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让学生学习利用Sniffer和Wireshark等常用网络嗅探工具验证TCP/IP协议报文格式和协议交互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网络协议及其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认识。网络编程实验是以套接字编程为基础编写TCP/UDP协议通信程序以及数据包捕获程序,编写SMTP/POP3邮件客户端、FTP客户端、Web网站程序等经典网络应用程序。无线网络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学会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安装配置与故障排除。Linux编程是让学生掌握LINUX环境下C语言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过程,熟悉基本库函数的使用,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三)专业方向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实践环节可分为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工程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物联网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射频识别实验、无线传感网实验、物联网开发实验、以及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射频识别实验是让学生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读写卡、多卡读、编码调制、防碰撞算法、通信协议、保密通信等基本原理,能够编写相关应用案例程序。无线传感网实验是让学生能够对温度、湿度、光照、压力、红外等典型传感器节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利用Zigbee、蓝牙、WIFI等通信模块,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程序。物联网开发实验是让学生在掌握嵌入式编程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和无线传感技术,开发物联网应用中的核心功能模块或简单应用程序。物联网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物联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物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攻防实验、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

网络安全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嗅探器和端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包过滤、网络地址转换等网络安全策略,掌握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网络管理实验是让学生理解SNMP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SNMP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方法。网络攻防实验是让学生熟悉网络探测、缓冲区溢出、网络欺骗、拒绝服务、SQL注入等主流攻击技术的实现方法,从而预防和阻止网络攻击。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安全管理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某种安全管理功能的实用网络软件或系统。网络工程设计方向实践教学内容包括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实验、以及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线制作、VLAN配置、交换机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ACL配置、NAT配置等,为实际网络部署提供基础。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实验是让学生掌握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太网、广域网、TCP/IP、服务器等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网络规划与设计实验是让学生学会网络规划工具、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网络拓扑设计、网络编址与命名、路由设计、网络性能保障、安全管理设计等各环节技能。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网络工程设计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开发技术,针对某个实际应用场景,规划并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网络工程方案。

(四)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综合实践主要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而开展的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学科与专业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实训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科与专业竞赛是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参与学校、企业、省、教育部、乃至全球等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学科或专业竞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目前适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加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数据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系列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主创新研究可分为课内自主研究学习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内自主研究学习是在部分专业课程内,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组成小组,自主选择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训和实习是让学生熟悉或掌握网络相关行业或领域中可能遇到的常用技能,以缩短第一任职岗前培训的时间。该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见习环节、实训环节、实习环节等。见习环节是参观一个网络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或部门,见识各类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过程或应用情况,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实训环节是在校内实验与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炼网络设备产品与网络应用系统的典型功能模块,进而设计出一组项目供学生实习训练。

实习环节是与校外企业或培训基地合作,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研发与实施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社会,体验未来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专业技术实践锻炼机会。毕业设计的周期为14周,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课题研究与指导、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项目课题、研究方向或兴趣好确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确定。

三、结论

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管理;自检;争锋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5-0111-04

一、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命题的重要性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与公众对网络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充分实现,当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得到有效而健全的规则而不能实现健康发展的时候,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就成为发展的一种必然诉求。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管理是网络文化产业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网络文化产业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需要与相应的引导、管理、扶持和调控组成的公共管理体系相配套。但我国原有管理体系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带有计划体制痕迹。其管理的价值出发点、功能以及文化资源分配公平性和公正性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网络文化产业动态特性之间存在明显落差,其应有的对网络文化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的调整,对网络文化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对国内网络文化产业的保护性效能就无法有效发挥,阻碍了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根据网络文化产业特性与其发展需要和发展态势,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管理是顺应社会发展、应对全球化挑战、化解网络文化生态危机、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必然选择。从国内来看,网络文化产业建设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提出“要以创新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并提出网络文化建设的五项要求;文化部于2007年5月举办了“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论坛,掀起了讨论热潮。从国际趋势来看,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法规以保护和扶植本国网络文化产业免受外来强势文化冲击,这几乎成为保护、发展本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潮流。我国近些年虽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和支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相关应对全球化的引导、管理、保护以及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相一致的、消除非安全性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系却处于滞后状态,给初级阶段的网络文化产业带来巨大挑战。

二、自检:网络文化视野中探究管理踪迹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安全、文化学等多维视角。从国内现有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相关研究来看,1996年就已出现“网络文化”研究命题,但有关网络文化管理命题的研究却是从2002年开始,且主要是从网博会分析管理思路。由于当时网络文化产业刚刚起步,许多问题还未暴露出来,所以研究不免侧重对网络文化的剖析。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就了网络“从高贵走向平民化”的历程。而目前对于网络文化的研究总起来看,其路径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作为一门科学技术来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家和技术工程人员。如王瑞华、Kevin Kelly(1995)、JohnPerry(1995)、匡文波(1999)、Yeung KT(2005)等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技术角度研究网络文化。二是作为具体应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表现为网络作为一种科学的成果转化为政治经济的工具,如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新手段等,如Gore.A(1995),Whittle(1997)的研究。最后是社会文化学意义上的研究,侧重技术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及由此对社会产生的广泛影响,如Birkerts(1995),Sale(1999),Manuel.Castells(2001),

Barnett GA(2005)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来看,网络文化的探讨涉及网络文化释义以及与民族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学校教育、道德、科技、法律、思维方式及人的主体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体现出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不足,大部分文章侧重对网络本身的技术性认识,而忽略文化属性的重要性;并存在两种极端,即对网络文化的过度乐观和吹捧以及过度悲观和抵触,缺乏客观的评价和分析,而且研究的应对性强而主动性弱等。此外,虽然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加速,但有关理论研究却很少:从内容来看,一是关于网络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二是对网络文化产业阶段的探讨;三是关于网络文化产业特性和功能的研究,如Rheingold(1993)、Sherry.Turkle(1995)、匡文波(1999)、傅治平(2001)等;四是对网络文化产业负效应的探究;五是关于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探讨,如David(2000)、刘绪义(2005)等的研究。

三、争锋: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的两极观点

网络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使网络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一支有影响的产业力量;而其文化属性的淡化招致大量负面评价,并由此成为不断强化管理的缘由。就我国现有研究来看,涉及法律法规视角、管理主体视角、管理对象视角等等。

(一)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法律法规问题

从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对法律法规的诉求来看,网络文化产业立法缺位、分散,立法可操作性差,侵权事情频繁发生。具体来看,网上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问题,网上信息审查、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网上纠纷的管辖权问题,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以及网上言论自由和隐私权问题等有待法律规范。而网络合同的法律问题,网络文化产业运营中侵犯人格权的法律问题,网络文化产业市场中不正当竞争以及网络犯罪等法律问题等也亟须立法解决。此外,网络游戏产业的虚拟物品产权属性、游戏分级制度等都有待完善;而对“私服”、“外挂”等侵权现象的打击,还停留在援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相关条文进行专项治理的阶段,缺少明确司法界定。

从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内容来看,一方面,包括关于规范网络文化主体的法律,关于规范网络文化行为的法律,关于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法律,关于规范宏观调控的法律,关于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关于对外开放、涉外安全的法律。另一方面,存在立法内容缺乏统一性,内容交叉问题,同一行为有多个行政处罚,规章与行政法规相抵触,处罚幅度不一致以及行政审批部门多头和审批事项繁杂等问题,不利于管理开展。

从网络法规的完善策略来看,建立完善配套且操作性强的网络文化法律体系是网络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的必要前提。诸学者指出,要完善网络 文化产业立法,需确保网络立法有一般法律的强制性,更要有激励性。内容上涉及网络资源法律规定,网络内容信息服务规范,著作权、隐私权、专利权等。此外还有审查监管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修改相应单行法与刑法条文加入网络犯罪规定等。此外,陶善耕(2002)提出要确定网络文化法律体系的科学框架,即其关于规范网络文化主体的法律,关于规范网络文化行为的法律,关于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法律,关于规范宏观调控的法律,关于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关于规范对外开放、涉外安全的法律等等。

(二)政府是不是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主体?

大多观点指出,政府是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主体。政府在网络文化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探索出一套基本的网络管理办法。因而,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引导、规范和管理,加强行政监管等成为确保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政府作为主体在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方面涉及几对关系的处理。一是管理与建设的关系,即政府在对网络使用实行科学管理和法规约束的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并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二是管理中“统”与“放”的关系,科学地确定“统”和“放”的尺度,避免“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三是管理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是网络文化产品安全的保障者,网络经济的调控者,网络文化产业外部性的消除者以及网络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最后是管理中“堵”与“疏”的关系。

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政府作为主体管理网络文化产业暴露出诸多弊端。特别是多头管理体制产生管理断层、管理缺位、相互推诿等问题,导致一些程序上的管理无能和地方市场的无序,扩大了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而且,政府对网络文化业的管理与网络文化产业本身的高速发展严重脱节。因而,学者们建议应对其“放松管制”,通过社区重建,通过诉讼进行管制,简化管制程序,在借助市场自身力量的基础上,用更少的公共投入来获得更富成效的结果。还有学者指出,政府不是现有网络文化产业的管理主体,而是网络在自我进行管理。政府既然不是管理主体,一方面可以考虑将世贸组织管理模式应用到网络管理上,即在“网络管理让每一个人、团体在公正、平等的网络环境里自由生存”假设下,建立一个某种意义上的“世界政府”,进行分层次管辖。另一方面,网博会给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应从总体上创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主体架构,创立中国网络文化行业的示范标准,创新中国网络文化事业发展的理念。可见,多中心治理的理念在研究中已有所体现。

(三)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对象是谁

从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对象来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吧的管理。

是否对网络音乐进行管理?一种观点支持网络音乐的规范和管理,肯定我国对网络音乐的管理政策――重点是支持原创,并严格音乐市场的准入和建立进口审查制度。另一种观点反对政府对网络音乐进行管理,而且这种观点占据主流,认为“文化部门管理网络音乐是一厢情愿之举”:首先,网络真正的主人是网民,大部分网络音乐是网友自主上传的,是非经营性的;其次,网络原创音乐不能以一个标准或者预先设定“格调低下”来衡量,鼓励优秀网络原创音乐;再次,还有作者提出“网络音乐管理应顾及草根需求”的观点,把工作重点放在防止盗版、非法链接等侵权行为上,网络音乐有其自生自灭的自然规律。

如何管理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就网络游戏管理的必要性来看,网络游戏中充斥色情、赌博、暴力、迷信及危害国家安全等不健康内容,而未经审查的境外网络游戏产品通过互联网传播和销售,走私、盗版泛滥,亟须政策法规的规范。此外,“私服”、“外挂”等非法经营行为突出,网络游戏对缺乏自制能力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来看,社会舆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认识有偏差,对网络游戏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夸大化或者忽略化等两种极端认识。前者导致负面舆论大,其管理思路是转变观念,改善产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后者是网络游戏管理的政策法规出台严重滞后。因而,从网络游戏管理策略研究来看:一是要建立系统的网络游戏管理分级标准,健全网络游戏准入制度和审核制度;二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保护应提上日程,采用融合公法和私法的单独立法模式,并在技术与管理层面建立网络游戏行业自治管理组织;三是要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版权法、专利法以及网游侵权认定规则与认定方法等,建构完善我国网游侵权责任体系;四是加强对网络游戏市场的管理,规范网络游戏企业行为。

网吧管理放松还是加强?现在的网吧管理问题重重,没有专为网吧而设的法律、法规和专门的惩处执法机构,网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缺乏,而管制机关追求私益的现象明显,存在管制权力失控与法律缺失问题。此外,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电脑终端台数及场地面积未达标准、网吧经营场所设置在中小学周边200米之内等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网吧的“立法监管”,严格网吧准入制度,建立入场登记制度,明确营业时间及年龄限制的规定,并设立网监处来制定网吧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网吧资讯监控的规定。此外,还有作者提出要在网吧安装“网络文化管理系统”,以方便对连锁网吧的管理。也有学者指出,庞大的管制体系给网吧经营者带来沉重负担,限制了产业繁荣,应“放松管制”,通过社区重建,用更少的公共投入来获得更富成效的结果。

(四)网络文化管理与文化安全研究的契合点

文化安全既指他国带来的文化安全问题,防止他国思想与价值观的渗透与侵蚀,更指国内非安全文化产品或服务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所带来的内在威胁因素。

网络文化时代文化安全增生。当前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带来新问题:一方面,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有意识地传播其价值观及意识形态,我国表现出对西方思维方式无意识的认同,催生着文化霸权主义日益膨胀,严重威胁着我国文化安全;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产业本身的异化带来安全问题,特别是其信息共享性、虚拟性、无中心性甚至性,使得网络文化内容缺乏严格监管,肆意传播,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网络时代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涉猎的内容看,主要是网络语言层面的安全问题、网络传播技术层面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挑战、网络信息内容健康性的不确定性、政务型信息内容的泄密、网络文化市场主导权被他国掌握等所引发的安全危机。此外,网络文化失衡导致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计算机黑客和网上诈骗、网上金融盗窃、计算机病毒的制作传播、侵犯版权和恐怖行为等的出现,也给我国文化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网络时代文化安全性的提升。网络文化产业管理,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规律。首先,政府部门需加强网络信息内容的监管,提高全民网络文化安全意识。其次,要“构建开放的、主动的、有效的网络文化安全应急体系”,设置网络文化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从应急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有效维护网络文化信息的安全,构建和谐、有序、健康的网络文化安全环境。再次,正确处理“扬”与“弃”的关系,即不要为抵御外来文化而闭关自守,也不要在网络时代“”,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弘扬中华文化,丰富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产业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四、现有研究的几点述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