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影视文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1 17:14:11

影视文学论文

影视文学论文第1篇

1.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创建语文阅读教学平台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挖掘教学资源,创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平台,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阅读水平。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影视资源创建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自探究与独自创新的能力。

2.利用影视资源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并且要读好书。文学作品与影视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导演以及编剧对同一部影视作品进行品读,剪辑出的影视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理念与情感。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解读范本,可以增强学生对拜读原著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如以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为例,通过在网上下载不同版本的视频,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海燕之歌》表达的理念进行分析与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海燕之歌》的主要思想,为文本阅读做好铺垫。

二、影视资源在写作中的运用

1.通过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影视资源主要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生动方式,深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吸引力与趣味性,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为学生顺利打开作文写作的第一道大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写作有关的视频,这种生动形象的表达形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

2.利用影视资源多样性丰富写作题材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比较简单,对生活没有太大的感受,致使学生的作文题材库匾乏,没有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人相关影视资源,通过影视作品展现出人物性格特征与情感流露,使学生获得人物情感上的体验,丰富了题材库。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百家讲坛》、《新闻联播》与《最强大脑》等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与讨论,加深对事物的感悟能力,进而拓展思想深度。

三、影视资源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1.充分运用影视资源对学生进行模仿式训练

教师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对模仿的喜爱,安排学生进行影视资源的相关模仿训练。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不能离开主题,在课堂内播放影视片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素材,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模仿,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并将一些内在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有助于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运用影视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影视作品一般都对语言进行提炼与升华然后再通过电视与电影展示出来,为口语交际提供了许多营养价值较高的训练素材。教师应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语言储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影视文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影视文学;文学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静态的文学语言通过直观、有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产品,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同时,又向人们展示着不同的世界,让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必须在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两个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视文学是电影和电视剧的文学剧本,同时它兼具了看和听的两种形式,是电影和电视剧存在的内容基础,而影视艺术则为影视文学服务,让电影或电视剧更具有表现力、感染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会增加一部影视作品的生命力。

一、影视文学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文字表达形式不同的文学类型,它是指将文学剧本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等声话设备,用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来表达文学思想的内容。它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可缺少重要分支,比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影视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它是文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同其他的文学在本质上并无不同,所以它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文学所具有的规律。

第二,由于其在表现上结合了影视媒介,所以又具有传统文学不具有的影视媒介特点。既可“读”又可“看”,还可“听”,所以影视文学具有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

第三,具有鲜明的影视特征。一是视觉性,既将文字描述的文学形象通过具体、鲜明视觉形象表现出来;二是动作性,就是通过具体影像将文学描述中的动作表现出来;三是蒙太奇结构,就是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对剧本中各种内容、场景根据需要的效果进行衔接、组合的特殊结构方式。

二、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就是指在影视作品中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手段来增加银幕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一种时空结合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审美等需求。影视艺术讲究的是神韵、意境和意象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并能达到启迪净化心灵的目的,既可养眼又可养心。影视艺术最早应用于电影,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升级,在电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一般来说,影视艺术通过空间空间营造、空间再现、空间表现、叙事要求以及发展方位这几个方式来表现。在这里要特别申明两点:

第一,那些仅仅为了提高收视率而拍摄的迎合观众胃口的商业影片并不代表影视艺术的最高境界,相反,现在有些影片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往往降低了艺术标准,流于通俗化、低俗化、暴力化,这与影视艺术决不能相提并论。

第二,现代光电科技造就的光怪陆离的特技效果并不等同于影视艺术,那些特技效果的确提升了电视的视觉效果,给人带来视觉的刺激和冲击,这些“后现代艺术”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养眼与养心,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艺术,而不单纯是视觉的。当然如果能够将现代科技很好地融入到影视作品中去,那是会提升影视艺术的效果,但这个“度”需要很好地把握。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虽然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他们都不会独立存在,也无法完全独立的区分,影视文学作为另一种文学类型,与影视艺术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无论哪一部分有欠缺,影视作品都会失去一定的光华,显得不那么完美。

(一)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含有艺术共性

无论我们怎么去界定,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的艺术共性都是彼此渗透、深刻相连的。

首先,从表现的内容上,影视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都是以人物为主体,思想活动为主线,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关系间的连接,表达出完整的故事,感染人们的情绪。在故事情节的编排中,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以其气氛的渲染都要求影视剧本必须具有文学的艺术性,所以文学剧本的艺术性是影视文学的第一步。而影视艺术的表现也必须构建在人物关系之上,它不论使用时间还是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最终也是为了烘托影视人物所要表达的主题。

第二,从美学形态来看,两者都是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展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影视文学本来就有表达美的诉求,以启迪、升华心灵为最终目的,而影视艺术所采取的所有手法也是为了达到美的、震撼心灵的目的,所以说两者从艺术的出发点上来说是一致的。

第三,从表现手法上,影视文学为了将各部分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蒙太奇结构的运用,使故事内容、情节的组合堪称完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视艺术表现的形式。

(二)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一,影视艺术作品需要含有文学性。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单纯的影视艺术是不存在的,它所存在的基础首先是影视文学的存在。只有有完美的影视文学,才能给影视艺术以展示的空间,否则再完美的艺术也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如果没有影视文学的内涵,内容不能吸引观众,再有魅力的影视艺术也不会得到人们长久的关注。所以影视艺术需要影视文学的存在。

第二,影视文学需要影视艺术的衬托。对于一部具有吸引力的文学剧本来说,就像一座地基结实的房子,但是单纯依靠牢固的地基是不能吸引足够的眼球,还需要不断地添砖加瓦,让她穿上漂亮的外衣,充满光华,让人感受到美的存在。再有意义的文学内容,如果缺乏影视艺术的烘托,就会显得干瘪,没有欣赏价值。影视艺术就是运用时间空间等各种表现手法是影视文学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让人们通过艺术的表现更加加深对作品内容的领悟。

总之,没有文学价值的影视艺术是没有存在价值的,而影视文学如果缺少了影视艺术的修饰就会显得干瘪,缺乏美感。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一部优秀的作品,使影视作品丰满,既具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拥有历久弥香的力量。很多获得奥斯卡金奖的影片其实就是在这两方面结合的很好的代表作,像《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就是如此,首先拥有感人的内容,又有饱满的表演,和精心的故事编排,再加上完美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由自主地被感动,被震撼,影视文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使人们在叹息美好感情的同时,产生撞击灵魂的力量。

(三)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以文学为前提

前面我们讲过,影视文学是文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所以影视作品首先具有文学的特征,影视艺术是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艺术。

第一,影视艺术需要尊重文学。影视艺术首先是为文学内容服务的,是为了让文学内容具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影视艺术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必须围绕文学内容来进行,而不是自成一体,或者凌驾于文学内容之上。那些为了运用某种艺术手法而使文学内容受损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艺术手法只有在尊重文学内容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影视作品显示出和谐之美。在这里我们要批评一下现在的有些影视作品,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不惜胡编乱改,比如说是一部影视剧,明明悲剧结局会更有意义,回味悠长,但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非把它改编成大团圆结局,结果整部影片就失去了协调美,没有了影视剧应有的韵味。当所有的作品都仅仅只有娱乐功能的时候,影视作品就失去了积极地意义,影视作品的艺术性暂且不谈,就思想性来说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所以说,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不应该被绑架,始终应有自己的思想。

第二,影视作品赋予文学更丰富的内容。传统文学是一种静态的表达方式,而现代文学通过影视的方式来表达,使文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复杂的社会万象可能通过影视作品的一个镜头,就表现出五味陈杂的故事。影视作品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各方面的综合内容,使文学的表达形态更为多样,既丰富了形式,又增添了美感,精确性、敏锐性、艺术性等赋予文学更为丰富的内容。

(四)在观众接收方式上影视艺术与影视文学应紧密切合

上面我们说影视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被大众文化所绑架,但是并不是说影视作品就要脱离观众。而是群体的意愿不能忽视,但是也绝不能一味地低级附和,只是为了博大家一笑而已的低俗,暴力影视创作倾向是不提倡的,那样的作品虽能带来一时的视觉冲击,并不具备长久的影视价值。影视文学是目前很受大众喜爱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有着比传统文学更普遍的受众,所以它在思想感情的传递上,审美观点的塑造上都对大众有着深刻的影响。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为了广大观众观看的,如果没有观众的认可,那么再有深意、再精美、再艺术的影片也不会有人欣赏,没有了市场的影视作品,自然谈不上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让影视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这就对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需要影视内容贴近广大观众,又要能够通过艺术传达美的主题,起到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意义。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文学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上找到一个与观众的切合点,既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又能使影视作品的文学和艺术水平不会降低。

四、结语

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容,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最为广大的观众群体。一部优秀的作品,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盛宴,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影视艺术和影视文学作为影视作品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对影视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有着弥久的影响,如何将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影视作品在艺术升华的同时,能够提升大家的观赏兴趣,达到到启迪、净化灵魂的效果,是现代影视作品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找到影视作品的文学效果和艺术效果与对观众影响的切入点,并将其联系起来,影视作品才会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亚斌.影视艺术鉴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宜君.影视艺术鉴赏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4]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德]克拉考尔.电影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M].邵牧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影视文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建构/教学模式

【正文】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影视教育者去分析“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症”,去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去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因为,今天的影视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个时期中国影视娱乐和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寻影视教学的规律,建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是影视艺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在短短的十年之内迅猛发展,影视艺术专业迅速扩容,创办影视专业的院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从重点综合性大学到一般普通院校,从影视专业性院校到大多数院校遍地开花。影视艺术专业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香饽饽”。“各级各类学校都借助各种形式介入影视教育的领地,不管原有学校基础如何,特性怎样,都似乎响应时代潮流建设影视专业。”[1]这种格局的出现,与时展的文化潮流、教育管理观念的解放、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这种现象与社会“关联”的背后,有着教育产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功利”性因素驱动。影视艺术专业属应用型学科,进入“门槛”不高、教学设备的投入可大可小、一般基础性师资转型相对较快;同时,开设影视艺术专业生源多、收费高,更多的是迎合办学主体“功利”性的追求和缘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在这种背景下掀起的影视艺术教育的大潮,必然会出现“经营粗放”、“教学泛化”、“人才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等弊端。认真分析当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和影视教学的客观现状,其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规模,但缺师资

现在创办影视艺术教育的大学与院校,很大一部分是从2000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艺术教育和影视教育的大潮应运而生的。泛概念的影视艺术教育和兼容跨类的新闻、传播专业一起,使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了规模发展的快车道,它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进行着规模化的扩展。许多院校把早期的人文学院、中文系、新闻系和公共基础部的部分专业和师资与影视相嫁接,创办出广播电视新闻、影视广告、影视美术、影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摄影摄像、动画、播音主持、录音艺术、影视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等多种影视专业。影视艺术专业的规模急剧扩张,影视艺术专业的师资很大一部分在边教边学中由大文科专业转向过来,师资队伍的影视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创作积累相对缺乏,部分师资在影视方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在电视理论的学养和电视创作实践方面的积累)不很丰厚,许多教师在影视专业教学中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感和系统性的教材,更缺乏影视专业创作的经验,有的院校的专业教学点甚至没有一个接受过影视艺术学历教育或乏有从事过影视创作实践的教学师资。有的院校的专业教学点大量聘用一线的编导和记者作为影视教学专业课的主要师资,虽然这部分师资往往以经验和体会补充了教学的内容,但缺乏电视的系统性理论基础、很难把体会和经验上升到学理层面,同时在教学时间上也不能给予充分的保证。因此,影视专业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展与影视艺术专业的师资尤其是“双师型”师资的奇缺,成为当前影视艺术教育的第一个大问题。

(二)有数量,但缺质量

影视艺术专业旨在培养一批既有学理素养并具有应用技能的创造性人才。影视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有别于理工和文科类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影视专业招生上理应实行定量控制。然而,不少院校被热流般涌起的影视艺术类生源所驱使,不断推出影视艺术专业、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忽视自身的学科实力、专业技术与设备师资条件,不切实际地扩大招生。西南某学院的二级影视学院,在短短几年内其8个影视艺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其规模之大、专业之齐、学生数量之多,在全国独立学院中绝对处于领先地位。学生数量的增多、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必然带来后续教学培养的整体无序性、培养目的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影视教育的质量。为此,许多院校培养出来的影视专业学生普遍是影视通识性人才,影视理论研究与影视策划能力不强,影视创作思维与创作技能薄弱,同时也存在知识与能力的“撇脚”。诚如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研究所所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杨飚所言:“新闻教育观念与人才培养没有及时跟上快速前进的传媒实践。学校培养了很多人才,但这些人才往往不适应传媒的要求。”[2]杨飚虽从新闻人才培养的角度指出了教学的质量问题,同样也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今影视艺术教学上的质量通病。对影视教育来说,培养一个合格的记者、编导、主持人和制作人才,或是一个媒体策划和影视文化管理者,决不仅是换换课程这么简单;它与专业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和培养理念、课程结构、师资设备等有着相互连动的耦合关系。

影视文学论文第4篇

(一)功利美学。

影视剧植入广告是在围绕经济利益的实现基础上来塑造审美形象的,所以与更为单纯的艺术形式相比,影视剧植入广告在创作过程中要受到很多的局限。在此基础上,如果影视剧植入广告仅仅追求对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广告本身的宣传功能,影视剧植入广告则会失去自身最为根本的价值。并且以纯艺术视角来创作影视剧植入广告,则可能产生产品定位错误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因此,影视剧植入广告在塑造审美形象的过程中有必要实现功利性目的与艺术表现的高度统一,在实现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强调广告所具有的宣传功能与促销功能,从而体现出影视插入广告对于企业产品经营的促进作用。影视剧作品作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娱乐以及影视技术的结合,在呈现出商业特征的同时也承载着提高社会大众审美认识、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的审美机会以及完善社会大众审美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所以从影视剧广告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来看,影视剧植入广告具有着功利美学的审美特征。

(二)情感美学。

影视剧植入广告所具有的情感美学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我国在艺术所具有的情感美学方面具有很多的论述,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白居易通过《与元九书》提出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观点。虽然这些论述都是从文学角度来做出的思考,但是这些论述中所阐述出的情感的重要性对于影视剧植入广告而言同样适用。由于人都具有着丰富的情感且这种情感容易被激发出来,而要让广告内容打动人心,就有必要以情感为突破口。即在影视剧广告宣传中虽然是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以及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目的,但是无论是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还是消费行为都与情感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甚至消费者的情感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以及消费行为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影视剧植入广告需要在内容方面动之以情,从而实现影视剧广告审美价值的有效提高。品牌的宣传需要情感的注入,广告在对产品信息进行传递的同时也对人类情感进行着传递,所以许多广告可以跨越文化以及时空障碍让人产生感动。这些广告可以在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对受众消费动机进行激发,通过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来实现良好的宣传效应。影视剧植入广告内的情感因素主要通过柔和、亲切的广告语言、流畅自然的风格以及诚恳的诉求来影响受众的情绪,并通过巧妙的插入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让受众产生好感,从而通过在感性方面征服受众来实现品牌宣传与销售的目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影视剧植入广告由于强调情感植入而已经成为了取悦受众的艺术,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和重视情感也让影视剧植入广告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契合。在这种情况下,影视剧植入广告体现出了明显的情感美学特征。而为了让影视剧植入广告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广告设计者有必要减少广告本身的商业味,通过带给消费者感动来让消费者自愿接受产品信息和商业信息,从而减少受众对广告的反感与逆反心理并强化广告本身的感染力,在使受众获得审美愉悦的基础上对广告本身产生情感认同。

二、影视剧广告植入的美学发展趋向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字电视以及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出现,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就有必要对受众做出更细的划分,并提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来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影视剧广告植入的发展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从对技术的推崇到以人为本。

影视剧受众的好恶、评价以及眼光是对影视剧植入广告优劣做出衡量的价值尺度,所以要保证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获得受众的普遍认可,就有必要以影视剧受众的好恶、评价以及眼光作为影视剧植入广告设计的重要依据。另外,从提高影视剧的竞争力来看,必须通过提高影视剧受众的接受度来提高影视剧受众对影视剧本身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媒体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做到这一点是影视剧竞争中的实质。而以影视艺术为载体的植入广告设计则应当更加重视受众的关注与接受度,如果广告植入影视剧而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那么这种广告也难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植入广告设计中,体现出对受众的尊重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的不足。在这种美学发展趋向下,影视剧植入广告的设计者有必要认识到受众在情感需求与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与大众服务意识在遵守广告受众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基础上使用受众乐于接受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模式来体现出影视剧广告植入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传播活动中信息的传播者处于主导的位置,但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受众而言也具有着明显的主体意识。面对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影视剧以及植入广告受众也希望能够对自我需求进行表达并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心理主要体现为他们希望获得影视剧创作者以及植入广告设计的尊重与承认。所以在植入广告的前期准备、中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中,都有必要将受众审美需求放在首位。从美学角度来看影视剧的广告植入,在影视剧广告植入的方案中,需要将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以及体现出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当做最高的价值,并通过让植入广告贴近受众生活,体现出平民化以及生活化的特点来适应影视剧广告植入、重视以人为本的这一美学发展趋势。

(二)从对利益的追求到实现经济效益与审美价值的结合。

影视文学论文第5篇

目前,高校英语教学时数多为每周4小时,这对英语语言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课堂学习有效地延伸至课外,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运用英语影视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展拳脚,还可以对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将英语教学有效地延伸至课外。更为重要的是,影视作品还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而生动的语境和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各种时尚文化的要素。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均有这样的发现,即许多学生,尽管他们对于英语词汇及语法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好,但由于他们是处在一种非英语语言环境中的,所以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仍知之甚少,这对他们形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丰富的课外英语活动是弥补这一缺失的最佳途经。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再加上其心智已进一步成熟,已具备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若对之能施以恰当的引导,比如引导他们能善用“任务型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就可以使他们在观赏英语影视作品的同时进行跟读和发音练习,或者是搞配音游戏和角色扮演练习,或者是对相关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背景作介绍及写出其主题或自己的观后感等。显然,进行此类练习,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均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强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做此类练习的时候,他们通过对相应的英语影视作品的揣摩及对相关资料的查找,对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会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长期而单纯的影视欣赏往往会导致学生审美疲劳,但因其中有文化的导入,则可以因为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入的思考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英语经典影视作品反映出的英语国家的各种人文话题,或者是关于爱情、关于家庭,或者是关于某事业领域的,或者本身就是探讨由于中西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再加上其中的戏剧性的情节和逼真的影像及音乐效果,往往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就会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如此,不仅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较快地形成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为他们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打下基础。

二、英语影视文化导入有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影视文化的导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直观的文化背景,可以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无兴趣,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密切相关。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恰好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较为真实的英语社会生活环境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有机会了解陌生的文化,从而学习用英语与人展开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的学习说到底也是文化的学习。但在,传统上,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忽视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的学习。运用英语影视文化导入法来进行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或者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缺乏了解,那么我们就免不了会“以己度人”,即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也和我们是一样的。但事实上,文化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了解这种差异,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障碍,甚至会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败。运用用英语影视资料导入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观赏影视作品,接受一定程度上的艺术熏陶的过程中,自然也更容易从中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其历史。例如,中国人以自己是“龙的传人”为傲,“龙”在中国是吉祥、幸运、高贵和权势的象征,但在英语国家,龙却是邪恶的象征,是喷着火的恶魔。再如,在文化导入的最佳选择之一———美国的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在二战后的历史演变———越南战争、反战热潮、种族歧视、水门事件和中美之间的乒乓球外交等,甚至还有“苹果”公司的影子。这一切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势必会使学生对其中所展现出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阿甘的母亲与阿甘的小学校长之间的对话为例提起学生注意:当校长以一句“IsthereaMr.Gump”含蓄地询问阿甘的家庭状况时,这位母亲的回答为什么是“Heisonvaca-tion”。然后告诉学生:母亲的回答暗示出的是,她不愿意谈论自己家庭的状况。阿甘的母亲与阿甘的小学校长之间的这两句简短的对话,体现出的就是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在我们中国,双方在谈论中相互询问对方的家庭状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表示友好和亲近的话题,但在一些西方国家则不然。所以那位校长在询问时就显得小心翼翼;而阿甘的父亲是不可能一个人去度假的,因此阿甘的母亲的回答也是婉转地告诉那位校长,她不想谈论自己的丈夫。这些都是典型的英语国家人们的习俗,即年龄、收入和婚姻状况等均属个人隐私,交谈中通常是一个受禁忌的话题。学生在对这些有了了解以后,在与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就不会触犯此类禁忌。另外,运用英语影视资料导入方式进行教学,还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增强其学习趣味,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影视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十分生动而直观地反映出一个特定国家或民族的社会文化及人们的生活状况。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英语影视作品作文化因素的导入,再加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就能从中了解到其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就能对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影视文学论文第6篇

1.1播音主持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在专业课教学上,采用了大课带小课,小课成体系的教学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大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践示范、观摩,布置项目作业。小课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配音室、演播室里采取小组教学,强化技能的应用,一对一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给每个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纠正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广播电视节目等问题,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作业。两种授课形式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只有实行大课带小课的实践教学,才会培养出具有个性的采编播合一的主持人。(2)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上强调模拟教学,在教室模拟演播场景,设置的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相当于一个小型演播室,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完成各项学习目标,更好地与实践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后能快速适应环境。(3)多样式的实践练兵模式。学校承办了多种大中小型的节目,例如2013年的校园星光大道,从策划、组织到实践圆满成功,从导演到主持人,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教学项目,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特色。此次教学实践验证了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播音专业全面实施新教改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使学生对自身有了新的认知。

1.2播音主持的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

(1)艺术教学实践。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其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有准确无误的示范教学,并要求学生经过课后的认真练习后,在下次回课时进行现场朗诵或表演,实践的重点是语言基础训练,包括进行标准的普通话正音训练和发声训练和语言技巧训练包括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以巧求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施之以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严格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注意学生感知觉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艺术创作实践。在当前提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应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主持人,也可以说是创作型播音员和主持人,因此,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的重点是拿出作品,用作品说话,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策划不同的栏目,采访不同的对象,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形式这是学生在走向广电行业前夕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展示。

2广播电视编导摄像实践教学

电视摄像工作人员,既要掌握摄像技术,又要掌握摄像艺术。在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的实验教学中,通常是按照技术与艺术两个方面来开展教学的。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每一次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还要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讲授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再去认真做实验。始终遵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分阶段完成实验任务。学生的实验操作,其实是对平时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摄像水平的提高,就是要做到“三多”(即多看、多写、多实践)

2.2示范演示

由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做实训时所用的设备是SONY198P或者Z5C摄录一体机,[2]体积较小,不便于在实训演示时讲清楚。因此,借助了多媒体设备来讲解。具体做法是另外架设一台摄像机,将镜头对准老师操作的部位,以电视摄像理论指导学生拍摄,学生在实际拍摄之前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摄像机的基本操作实训,主要靠老师手把手地示范教学。实训指导“老师”多了,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在实训过程中,老师仍在组织实训教学,只是此时的老师更多的是接受学生的提问,为学生排忧解难。

2.3讨论交流与合作学习

影视文学论文第7篇

影视文学教学改革陕西当代文学影视改编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然而它却带有非常明显的文学特质。立足于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影视文学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思路。

一、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变革影视文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影视文学应打破旧有的课程认识,冲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的丰厚资源优势,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具体而言,一方面,树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传统的、固有的教学,还应该结合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热潮,实现现代的、动态的教学。譬如,在分析陕西当代文学及其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时,运用传统的、固有的知识,结合当今时代视觉文化的勃兴和新兴传媒的繁盛,分析陕西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和影视改编实践。另一方面,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运用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还应该撰写影视鉴赏与评论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影视剧本的创作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既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又能够与“写作”等其他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

二、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丰富影视文学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介入和强调,无疑丰富了影视文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影视文学课程往往围绕着影视文学的相关概念、本质特征、分类、创作、改编、鉴赏、评论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进行评价,深化影视文学的教学内涵。譬如,从地域文化角度而言,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学,地域文学又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蕴含着特定地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内涵。在由地域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中,必然留有清晰而深刻的地域文化印记。如此,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就被移植过来,作为审视其影视改编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譬如,对于陕西当代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陕西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影视改编作品的鉴赏及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立足于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对于影视这一新兴的视觉传媒相关领域内诸多方面的挖掘,拓宽影视文学的教学领域。与影视相关的问题非常广泛,包括影视文化产业的勃兴,消费文化对传统影视的冲击,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地域文化借助影视媒介的传播得以提升其自身的影响力,以及文学的“触电”现象等问题。其中,文学的“触电”问题,也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尤其值得影视文学课程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文学与影视的发展问题,即文学借助影视广泛而平实的传播方式得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视借助文学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层次。

三、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转变影视文学教学方式

影视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教学方式。然而,还应该努力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其他教学方式。

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如作家、导演、演员、主题、地域等,将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类,对同类内容设定专题进行教学活动。譬如,按照地域划分,将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设定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电影方面,由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高兴》(2009年)、《秦腔》(2012年),由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白鹿原》(2012年);电视剧方面,由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改编的《盘龙卧虎高山顶》(2011年),叶广芩的《青木川》改编的《一代枭雄》(2014年),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平凡的世界》(2015年)。

实践式教学。在传统时期,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影视文学教学更重视理论教学,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因此,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实践式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当代影视文化的发展状况,积极撰写影视鉴赏、评论的文章,或是创作影视剧本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主题,如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受众情况、陕西影视消费文化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对大众审美倾向的影响等等,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

对比式教学。将具体的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作品进行对比,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对比项,如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进行对比性分析。此外,影视艺术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于一身,因此,还可以针对某一部具体的影视改编作品,将其所具有的影视艺术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性分析。譬如,将电影《白鹿原》中关中麦客的人物形象造型、华阴老腔的声音造型、面条像裤带的地域文化造型等因素,与文学文本中的相关语言艺术相结合进行对比性分析。

总之,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从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创新性意义,无疑有助于改善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涛.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文学教学方法初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2).

[2]张玉霞.成人教育“影视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影视文学论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时代性;文化的主导权;平民化;生活化

有人说.,影视作品“平实化意识的自觉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承继,有利于打造电视剧的民族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影视艺术爱好者和华夏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追随者,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当代影视文化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关系给予足够的重视。

诚然,影视艺术是诸多艺术类型中最具时代特性的一种艺术样式。影视艺术的时代特性一方面是由其赖以生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决定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内在的美学品格。影视作为一种文化既具有其他艺术样式难以比拟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也是接受范围最广的艺术形式,同时由于其市场化、商业化的特点,影视作品也成为最受大众影响的一种艺术形式。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突出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性的社会现象,其市场形态表征着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内涵,同时,影视艺术的发展与衍变又势必受到民族审美心理、伦理道德水准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某一国或者某一民族的影视艺术要健康、继续的发展就必须同时兼顾到以上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电视文化的时代性

一在现有的诸多艺术种类中,电影和电视无疑最具有时代性的。电影和电视在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中,无论其表现形式、艺术语言,还是其文化意蕴,都体现出浓郁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笔者认为,影视文化的时代性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与商业并重。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向社会售票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映电影《工厂的大门》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影视艺术自诞生之日起便和市场有了割不断的联系,经由百余年的运作,已成为一门具有鲜明市场特性的艺术。同时,由于影视作品通俗性、大众性特点,以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内涵的丰富性,使得影视作品同时具有了娱乐与审美的双重功能。综观当代的影视作品,不难发现,娱乐的未必是优秀的、美的,但优秀的作品之中必定有娱乐的成分,只有关注艺术接受者,让广大观众得到愉悦感和满足感一,与其审美经验和审美期待产生共鸣,影视作品才有市场,也才有能力继续运作。因此,影视文化的娱乐功能显然大于文学等艺术种类,只有在将市场牢牢把握的同时关注文化内涵,才能算是优秀的作品。第二,传播的迅速和受众的广泛。影视文化,特别是电视,其传播区域的广泛和速度的迅捷显然是无以伦比的,由此也带来了艺术信息的极大增殖,以及人们对现代传播媒体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影视文化艺术作品传播的迅捷和覆盖区域的广泛,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作品,几乎在面世后的第一时间就会受到社会的关注,观众的审美情趣与接受心理以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评判,这些因素也对影视文化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第三,对现代科技的倚重。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附属产物的电影与电视艺术,愈来愈离不开最新科技成就的促动;每一项对艺术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成果,几乎都会同步地运用于电影电视的制作与传播之中。因此,可以说影视艺术作品体现着时展的脉搏和大众审美理想和接受心理变化的曲线,影视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冲击·反思·回归

回顾电影诞生后的这一个多世纪,我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对外交流一直是输入大于输出,这与我们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直接相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但在汉寸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不对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的影视文化在艰难成长的同时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误导。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采用高科技手段,大大增进了信息流通和传播的效能,对于文化艺术活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驱动着文化艺术事业的整体性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伴随信息化而来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文化模式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有着负面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一些人坚持所谓“西方文化中心”论,更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所谓“文化一体化”,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强加于其他国家的文化基土之上;在国内,也有一些人持类同的观点,似乎一提及国际间文化交流,就应该是对于西方特别是美国文化的盲目引进。然而,和影视技术与制作、艺术市场管理科学等具象的科学技术不同,影视文化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和民族性,不能以某一种文化模式来规范和代替其他国家或者民族影视艺术的发展。有感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维护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主导权的倡议,“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并且坚决反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保护自己的“文化”。

丹纳曾经说:“不管在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情形之下,总是环境,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决定艺术的种类。”如果一味追随西方文化的审美情趣,一味追求高科技手段带来的视觉效果,一味依赖市场条件下的商业运作,而背离我国影视文化生长的土壤,只会逐渐扼杀其生存的空间。曾经指导过《推手》《喜宴》等深刻挖掘新时期下民族心理擅变的优秀作品的华裔导演李安指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值得反思的。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的含蓄的爱情故事,也夺得了2001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却没有在国内取得预想的收效。究其原因,蜻蜓点水、燕过无痕式的武术动作吸引了西方人好奇的目光,却忽视中国观众原有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这样的处理自然不为中国观众接受。当地中国并不乏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和艺术家,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开掘广博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使之生成更强大的艺术影响力。从本质上讲,提高当代影视文化水准最根本的在于植根于本国和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我国影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够使其为广大国内观众喜闻乐道,并且逐步在对外文化艺术市场上站稳脚根,产生更大效应。

三、影视文化的生活化和平民化

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几年间,我们的影视工作者曾经走过很多弯路,有一批盲从于西方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的作品问世,经过一段时间的仿徨、挣扎和沉寂之后,中国的影视文艺工作者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近几年一,以平民和家庭伦理为题材的国产影视剧的实践,在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值得肯定成绩。观众对那些反映平实生活的电视作品反映的热烈程度远盛于其他风格的影视作品(其中反映当代人婚恋困扰的有王海翎《牵手》,万芳的《空镜子》、《空房子》系列,还有关注挣扎在城市生活底层的农民工生活状态的《生存之民工》等)。平实化是传统美学的重要法则,影视文化艺术平民化和生活化意识的自觉回归就是对传统美学平实化法则的继承。这种有意识的反思和回归有利于打造影视艺术文化的民族文化品牌。而在去年沸沸扬扬的批评声中落下帷幕的“超级女生”选拔活动,不论其文化价值含量究竟有多少,但是正因为功利的存在,在“超女”评选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凌乱感和在年轻的“超女”之间发生着的吵闹,让平民受众感觉到市井生活的亲切感,让他们找到了最需要的,也是最真实的感觉,也因此让湖南电视台声名鹊起,树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马克思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虽然影视文化艺术是最昂贵的、受市场制约最强的艺术,受到成本大、版权引进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却是当代中国传播范围最广、最迅捷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广大的影视艺术工作者不能不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目前我国东部和西部,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比较大,而这个拥有九亿农村人口的涣涣大国,不可能忽视占全部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受众和城市普通百姓的经济接受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能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对传达他们审美理想上。目前,大众审美文化的崛起和兴盛是影视文化艺术市场的突出表征,这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必然现象,符合马克思对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论断,同时也是对传统美学思想平实化的回归。

影视文学论文第9篇

影视文化已经存在和发展了近百年,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渗透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影视不仅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将自身蕴含的价值、文化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大家,让大家在娱乐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内容,也引起整个社会对某种现象或者某种观念深深的思考。同时,影视是将画面、声音等集于一体,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刺激性等特点,将人的视觉、听觉都集中起来,所以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心理认同感。目前我国每年有上千部影视投入制作,热播的电影、电视剧、节目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热潮,引起上千万、甚至上亿观众的热烈讨论。例如,中央电视台针对少年儿童的《开学第一课》,每年都在9月1日晚上进行播放,针对不同的主题对少年儿童进行相关的教育,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容传达给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这些有利的特点都为影视资源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的可行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实施条件。

二、小学语文中影视资源课程实施

目前在以倡导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新课程改革中,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相关课程的创新,纷纷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影视资源就将作为一种丰富课堂内容并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进入课堂,以此来推进中小学校的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进。对于一部比较优秀的影视资源作品来说,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艺术形式的表达方面,都至始至终蕴含着一种对于美的追求,能够在时时刻刻突出美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使学生们对于学科的兴趣大大加深,同时对学习欲望和知识的汲取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和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浓厚的兴趣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以及学习之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并没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因此,创设可以激发兴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电影资源自身所拥有的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的声音有利于对学习定的意境进行创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在设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感受影视资源带来的与众不同的体验。这种情景也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他们探索知识海洋的欲望,使得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快和主动求索的过程。

2.易于情感理解

人的情感一般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的感官受到刺激,将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通过分析使人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形成不同的感情。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和借助影像的烘托、音乐的渲染等手段来促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到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去,以便能够使学生受到相应刺激,产生与作者情感相互交融的感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感同身受;使学生能够对事物产生比较深刻的体验,同时还能对事物的感知理解更加深入,从而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和思考。

3.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学生所处的地区和时空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时间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学生在现实世界无法触摸到,无法想象,学生很多时候是难以理解这些内容的,而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也难以突破这种限制,进而在课堂上无法将课文进行较为完整的理性感知以及深入理解。现在看来,影视资源完全可以解决这一困难和不足,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将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的同时,还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产生的界线,让学生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社会环境之中领略到不同的文化知识。因此,在课程的进行中,如果出现了关于理解的难点和困惑时,通过影视资源的配合,教师就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升教学效果。而影视资源也更加显示其在教学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轻而易举突破教学难关的能力。

4.有机结合学习与生活

影视资源课程是小学语文课的一部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讲解的延伸和补充,也是语文教学同生活、实践的结合和沟通。这些影视资源不仅包括对历史的介绍,对不同地区文化的介绍,也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也了解生活中许多的小知识,明白了许多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问题,增强了生活技能。这些丰富的电影资源为学生也提供了较为宽广的舞台,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还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知识给养,获得了生活技能,也给语文课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三、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