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20 16:21:16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1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问题导向;定量化;评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143-02

近几年,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为了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在综合分析所在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学位论文指导和评审的实践经验,依次从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内容分类与评价指标定量化以及明确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等方面,探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水平。

一、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

学位论文是我国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的一项科研学术型实践教学环节[1]。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学生要提交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后,才能取得相应的专业学位。然而,近些年来的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在受到因大众化教育扩招带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教育需求的层次化和多样化、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以及学校在毕业论文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普遍存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文本格式不规范等各种问题[2,3]。

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对于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向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制定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目的,应从与论文质量相关的各责任主体进行统一规定和规范,实现全面论文质量教学管理目的和目标。(1)教学管理者:评价检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在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有效性、执行性和满意度等方面的教学管理能力水平。(2)指导教师:评价检验导师的论文教学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严格按照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进行正确、准确地教授和指导,调动和激励导师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责任心。(3)评审教师:评价检验论文评审教师在执行论文质量评审标准的能力水平和责任心,确保评审教师严格依照论文质量评审标准及其指标要求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打分,杜绝评审过程中的因人主观偏向性、学术能力偏差、评审流于形式等问题而在学生及其导师中带来不良影响和消极作用。(4)学生:评价检验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初步掌握基本科研程序和方法的学术科研能力水平,这应该通过纸质版的学位论文质量和学生答辩质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二、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

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仍普遍存在着评审目的不清、定位不明、指标分类不当、评价指标过于笼统单一、指标权重分配不当、评审过于主观化和简单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问题的根源性因素。

基于问题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在改善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上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更好的实践效果。在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指导评审过程中,本文总结本校学位论文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类型特点质量问题,并结合我国国内教育工作者已发表阐述的相关论文质量问题,提出了如表1所示的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指标体系及其重要性排序,其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共6项。

论文质量评审指标权重的确定应该以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目的为导向,尤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论文答辩质量和书面论文质量两个层面的教育教学目标。其中,论文答辩质量可以通过“论文关键内容解答、论文仿真实验解答和论文方案技术路线解答”三个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在论文研究深度、技术难度、内容理解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基本科研素质能力,而书面论文质量则可以通过“论文内容率、论文写作表达质量、论文文本格式规范性、文献格式规范性、答辩报告完备度”等6项评价指标来体现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水平和对待论文的认真态度。因此,表1列出的12项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是在综合了本校学位论文教学管理目标和论文质量评审目的的基础上,采用主观赋权法而确定,其具体的指标体系权重确定的运算过程就不在此详细介绍了,因为主观赋权法已是广泛普及的一种通用性方法。

三、论文评审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评审教师是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能否得以正确和准确地进行论文评价的关键环节。在现实中,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有时会引起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质疑和不认同问题,甚至还会发生学生申诉的特殊情况。究其根源,评审教师在学术水平和责任态度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这种不良的论文评审行为和结果会在学校师生中造成非常不好的消极影响和不健康的教学氛围。为了彻底解决和避免此类不公正的论文评审问题,应明确制定以下有效措施:(1)论文评审组的人数原则上为5人,人数过少不利于评审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2)论文评审教师应具有思想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良好的科研教学水平或博士学历以上等基本资格条件,但评审组长的资格应在具备基本资格条件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副教授以上的职称,且近3年内在学位论文评审中无重大过错等问题的关键条件。(3)评审教师职责要求应正确、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要求与评价指标,做到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地给出学生及其导师都能接受或满意的论文评审结果。一旦出现论文评审结果有争议的情况,评审组长担负相应的解答或解释工作,且对错误评审结果应该负较大的教学事故责任。

四、结语

学位论文质量评审标准是有效评价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的重要技术依据。针对当前学位论文质量评审中常见的评审内容分类简单、评价指标定性化和主观化等问题,文中在结合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评审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论文评审目的和评审教师资格与职责,改革建立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质量评审体系分类内容和评价指标定量化,为指导教师和评审教师的教学评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方向指导,并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大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12004214号.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护理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从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是把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分解、细化,它依据解决问题学说的原理,系统性的明确一个问题,并制定与问题相关的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论文写作,护理管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对护士实行精细化量化考核管理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个护理单元进行441次护理质量检查,各科室护理单元根据扣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与个护理单元进行432次护理质量检查扣分情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对比。

1.2方法 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组采用传统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护士素质5个方面。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内容为: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士长夜查巡、消毒隔离等考核标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服务态度占20分,劳动纪律占10分,占5分,护士素质占15分,护理质量占50分,合计100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基础上分解细化,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容包括:①整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解细化为:a: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b:危重症护理质量考核标准;c:健康教育,②病房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为:a:各科病房管理考核标准;b: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考核标准;c: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考核标准;d:药柜、各种标识专项检查标准;e:无菌物品管理考核标准;f:救护车管理考核标准。③护士长夜查巡考核标准。④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等方面总计25项。实施评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量化考核的目的、评分方法。比较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及检出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问题检出率比较(例,%)

 

组别 护理单元 检查次数(n) 问题检出率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3篇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提高质量的主渠道,其根本功能就是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论证和补充,处于次要和服从地位.一方面,高校在师资队伍、实践条件以及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教学文件不完备,随意性较大.近年来,随着“质量工程”的实施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规格的要求,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缺乏质量标准和规范,不能较好地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内涵阐释

教育质量是教育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能力的程度,教学质量标准则是衡量教学过程规范化和达到目标与否而制定的准则,是实施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与监控工作的标准性工具[1].教学质量标准需要由教育活动自身、人的发展和社会要求三个层面来衡量[2].实践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实践是教学手段和形式,更是教学内容和过程.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检验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3].所以,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形态,具有完整的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实践教学质量满足教学质量标准的内涵要求,应包括教学过程质量、教学内容质量和教学效果质量三个方面.

2.1实践教学过程质量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认识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过程,其环节要素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实践教学过程,关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其质量标准要素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条件配置、实践教学大纲、实践项目实施计划、实践活动组织过程安排以及教学总结与反馈等.标准要素是否周密完备、科学严谨,将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所以,无论是对于一门具体的实验课程或课程设计、实训项目、毕业论文(设计),还是实习、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其教学过程质量的高低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实践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准则,用来指导和约束教师有序、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是对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评价的工具.

2.2实践教学内容质量

教学内容是指师生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服务于教学目的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一般包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课程内容,以及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实践教学内容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其质量标准要素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等,能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质量标准的衡量尺度.实践教学内容质量标准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求教师在专业培养范畴内,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教材和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科学加工与提炼.与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多元性和指向性.因此,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

2.3实践教学效果质量

教学效果是为达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下的教学收获,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探索认知、同化和迁移应用知识的结果.实践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性,其质量标准要素包括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是教学效率高低的综合反映,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很难具体化或量化.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从学生的“所得所获”出发,兼顾“学生参与度”,综合衡量教学效果.即针对具体知识点(或教学目标)掌握或达标的程度,量化在“教学质量”上.一般认为,“教学质量高”,自然就“教学效果好”.实践教学具有内容多元、过程开放、活动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其教学效果更加难以直接考量.所以,可以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低进行考核,也可以从单项具体质量标准达到的程度来评价.

3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

3.1分类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从教学组织形式上分为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从教学环境上亦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在高校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中,大凡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环节,均为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所以,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存在文理区别和专业差异,质量标准不宜一种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可以依照学校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分别制订实验课程质量标准、实训项目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质量标准等.

3.2系统化设计原则

按照教学设计理论要求,在制订各类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时,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系统设计,同时要兼顾教学要求、技术规范、操作技能等.要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出发,提炼和设计质量标准要素,使其系统化,而不是随意罗列的要求.

3.3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活动的规范,是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和尺度,也是评价管理的观测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质量标准应以条目形式呈现,明确实践训练的内容与要求,明确培养的技能与技巧,明确达到的目标与效果,做到在教师、学生、社会岗位以及评价者和管理者面前,都是明确具体的东西.

3.4兼顾评价与监控原则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从逻辑关系上,应该先制订质量标准,然后实施评价,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学评价是质量监控的手段,也是对质量标准的检验过程.所以,制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要兼顾评价与监控,不能建设成两套标准(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令教师无所适从.另外,不能“用评价标准替代质量标准”,二者内涵不同.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质量 标准 德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然而,我们对于教育质量标准的认识并不清晰,对于质量标准与现行的其他教育标准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也需要进一步讨论。世界上许多国家质量标准是指导教育领域最核心的标准,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是在质量标准指导下确立的。而在我国,质量标准几乎尚未建立,目前最主要的教育标准就是课程标准。可以说,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以此来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保障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辛涛于2012年12月在《人民教育》上发表的“在国际教育下定义教育质量标准”一文的研究结论:我国教育质量标准所反映的核心应该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学生能力的期望,它既不同于规定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内容标准,也不同于根据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的表现水平而制定的表现标准。教育质量标准体现的是国家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反映的是国家宏观、抽象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把握了这一定位才能够发挥教育质量标准的应有的作用。总结世界各国(地区)教育质量标准的内容及定位,我们会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教育质量标准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同的定位,教育质量标准包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1.从课程标准出发建立教育质量标准,例如英国“国家课程”当中的“成就目标”。在这种定位下,教育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学科领域和教学内容划分,是对于课程内容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的细化。2.从学生表现标准出发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如美国各个州的“表现标准”。该种教育质量标准根据学生参加学业标准测验后划定的应该达到的表现水平而设立,尽管建立起来较为客观和容易,成本较低,但是无法体现宏观教育目标;教育质量标准完全变成了学生评价标准。3.从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出发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如欧盟的《语言共同纲领》。这样的质量标准不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而是首先从确立学习者应该且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出发,再进一步构建基于素养与能力标准的指标体系,站位高、适用范围广。4.从国家教育目标与期望出发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如美国的“共同核心州标准”。这种质量标准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指导教育质量的评价。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几种教育质量标准的不同定位,既与本国的教育实践有关,也与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与作用密切相关。

但必须关注的是对于教育质量标准来说,它不仅包含硬件范畴的、比较容易制定、规范的内容,也包含教学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不易规范的内容,后者属于“软件”范畴。因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的,各所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特长也不尽相同。可见这样的要求与教育质量这种软性目标相比,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制定教育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一定要下功夫搞清楚哪些方面是可以而且应该统一规范的,哪些内容是不能统一而要放开搞活的。

就高等教育而言,十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并做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部署,对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使命、责任有更加强烈的意。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之列,对我们深化高教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深刻阐释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这就是上述的国家宏观、抽象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把握了这一定位才能够发挥德育教育质量标准的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必须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质量的根本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对于高校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浸润既是全方位的,也是全过程的,既体现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党的建设、校园文化、师德师风等方面,也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社会实践、道德修养等全过程。这种浸润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既要让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产生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内化于心,更要让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产生情感认同、实践认同,践行于外。

余文森在《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2期撰文指出,任何教学改革和实践都需要教学理论的支持和导向,有效教学改革和实践也不例外。有效教学有着深刻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论的理论基础:第一,从学习论的角度讲,有效教学被界定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教育心理学里,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学习理论是有效教学的一大理论基础。第二,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即发展性教学)。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宗旨、目的和归宿,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最高标准,因此,发展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是有效教学的一大理论基础。第三,从知识论的角度讲,知识论是教学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论,有效教学论以有效知识论为基础,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

目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使得学生长于读写算,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却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定并实施国家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水平,必须要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理念,起到正确的引导教育实践的作用。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正处在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改革的浪潮之中,契合了由过去仅有“教育过程”的标准转变为“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并重的教育理念。用课程标准规范教师教学过程,用教育质量标准来规范教学目标、评价教育结果,通过“教育过程管理”和“教育目标管理”这两种方式来保证教育质量。同时并可以对学生学业测评进行指导。教师通过质量标准,可以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两个标准相辅相成,成为巩固与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加快”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必须加快步伐、提高效益和速度。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新理念,从服务“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出发,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使其成为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战略性、全局性工作。

1.教学中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十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技能、文化素养都得到显著提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教学中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内容。十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职业院校必须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的最新部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理念讲透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念讲清楚,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讲充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耳、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3.教学中应始终突出公民道德素质这一教育重点。十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把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之普通学校的德育,职业院校要更加强调职业道德培养。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论文;多层类;论文定位;项目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001-04

20世纪90年代末,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我们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为此,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非常显著,并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大学毕业论文作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和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来其总体质量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这对于高校、学生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1]。

毕业论文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论文属于一项涵盖学校教学管理的定位、目标、机制与实践,大学生多层次文化素质、个体化需求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内外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性教学管理工作。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和考虑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层次化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化和多元化”需求、指导教师学术水平差异化与责权利险不统一、学校毕业论文定位导向与传统管理机制的不合时宜性等重要内容与影响因素,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优化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多层次类别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基于责权利险一致性的毕业论文项目管理路径法,为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水平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新思路和立体化解决方案。此方法对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部先后多次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等教学管理都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2]。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在形式重于实质、研究水平低、选题陈旧不当、内容抄袭拼凑、写作表达水平低、论文文本不规范、文献格式混乱等众多方面[3-6]。针对这些各种类型问题,研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案才是解决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研究学者主要从学生、导师和学校等不同维度给出了科研能力差、学生就业压力大、实验设备不足、重视度不够等大学生个人素质因素[7],指导能力有限和责任心不强等导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合理的论文教学定位、论文管理流于形式等学校方面的影响因素[8]。为此,表1详细列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为了有效改善和解决我国当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低劣问题的关键在于,应以系统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综合分析外部社会环境下招聘单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考察需求、学校对学位论文定位与质量评价管理、导师在学位论文创新性等方面的指导过程与绩效考核、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责任态度等众多方面因素,采取因时制宜、因人施教的原则,建设选取一套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导师为主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分类定位与项目管理路径方法,充分发挥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维度上各种影响因素的积极叠加效应。

二、多层次类别的毕业论文教学定位与导向

毕业论文属于科研学术论文,为此在评价标准中常常列有“创新性强或理论前瞻性好、新颖的求解思路、有应用价值、有硬件实验验证”等关键指标。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精英教育转入为大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仍Υ笱П究粕毕业论文这种高度的质量标准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行不通的。此外,不同科研素质水平的指导导师在这些模糊的、空泛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指标标准的理解和把控上也具有相当的差异化和争议性。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6篇

[关键词]标准化;旅游标准;标准化模型;标准化方法;旅游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8—0011—07

1 旅游标准化的实践

1.1旅游标准化的应用实践

近30年以来,我国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已超过2万项,地方标准超过1.6万项,企业标准超过100万项,标准化工作在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标准化的发展,标准化的对象逐步由工农业转向服务业,由产品标准转向程序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96年提出了“服务标准化”的理念,旅游行业标准成为标准化的新兴领域。

随着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我国旅游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绩。1988年,我国首次推出星级饭店评估标准,标志着我国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开始启动。20多年来,旅游业标准在范围覆盖、体系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1月,我国旅游业国家标准25项行业标准7项,标准制定日益加快,部分标准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颁布以后,全国共评出12930家星级饭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酒店业的水平;《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999年施行以来,已评定出A级景区上千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旅游区(点)的管理和保护。1995年,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0)成立,主要负责国家旅游标准的制定工作;2009年,国家旅游局制定了《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09~2015》,提出要发挥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实施旅游标准化引领战略。

1.2旅游标准化的研究价值

旅游标准化是标准化学科的重要部分,涉及产品、服务及流程标准化等要素,具有典型的综合性、多样性特征,因而也是标准化中一个特别复杂的部分。在学科范畴上,旅游标准化从属于旅游与标准化的交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课题,对旅游服务业的管理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旅游标准化的理论研究直接指向标准化科学中“多元性与单一性矛盾”的哲学命题,为之提供理论调和方法,有助于建构对复杂对象标准化的理论基础,发展和完善标准化的基础理论。其理论研究成果对我国旅游行业实施标准先导战略,搭建科学的标准体系,判别旅游标准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工具。正因为旅游标准化的研究承载了旅游业和标准化科学的双重理论价值,这个微小的、尚缺乏太多研究关注的细分领域值得进行更加精深的学术耕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标准化的方法、模型,构建旅游标准化的理论基石显得尤为必要,这有助于我们对旅游标准化的有效性进行甄别,使用正确的技术手段来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2 旅游标准化研究述评

2.1旅游标准化国内研究进展

随着标准化工作在旅游行业中日趋重要,对旅游标准化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加,国内学者对旅游标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区域与行业旅游标准化的对策性案例研究;对旅游行业标准化现状及必要性的论述;旅游标准化的国际比较;旅游标准化的构建理论。

研究者首先关注到的是旅游标准化的应用问题,为了实践需要,开始了一系列的对策性研究,包括旅游标准化现状、旅游标准化的必要性、旅游标准化发展阶段中的实践问题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同时,针对标准化在区域旅游、旅游景区、饭店和专题旅游产品上的应用做了许多个案研究。在区域旅游的标准化应用方面,探讨了桂林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体系、长三角区域旅游标准的建设和运作机制、林芝地区建立生态旅游标准体系等地方性案例。在旅游产品的标准化方面,对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饭店标准化应用、旅游节庆标准化、乡村旅游标准化驯等进行了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证案例。其次,学者们对国际旅游标准的比对研究较为关注,对旅游服务的国际标准及我国的接轨方式进行了探讨,对各国的标准化工作以及“绿色环球21”等国际标准进行了介绍和对比。随着旅游标准化实践案例的增加,现实矛盾与问题的累积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命题,研究开始上升到对标准化理论和模型的构建探索上来,目的是解决现实中重技术轻理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这些研究包括对构建标准体系结构的研究、生态旅游标准的模型构建,以及对标准构建程序、要素和层次的讨论。

2.2旅游标准化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学者主要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旅游标准化的必要性研究、旅游标准化的影响研究以及对标准化方法的改良三个方面。这些研究涉及旅游标准化对旅游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各相关利益者的调查,分析了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情况,对生态旅游标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可行性和潜在障碍进行了分析。同时,国际学者也对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改进方法,包括对标准制定方法的回顾,寻求全球性标准的制定,对旅游认证标准含糊不清、评估方法反复无常现象的讨论,以及对标准化和定制化矛盾的探讨。

2.3研究阶段与实践问题

旅游标准化的学术研究整体数量较少,目前旅游标准化的研究中,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和个案研究居于主流,这主要是由标准化学科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导向决定的。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标准化意义的探讨,阐释标准化的必要性,以及针对个案和单一产品的对策性分析上。随着旅游标准化的现实应用价值凸显,已有更多的研究者将视野转向探讨旅游标准化的基础理论上来,试图对旅游标准化的过程、模型知其所以然,旅游标准化的研究已经从自发阶段转入到自觉应用阶段。

在我国的旅游标准化实践中,主要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有效性问题;二是标准的价值问题。现实中,标准失效、标准优劣判定难等成为旅游标准化实践中的普遍现象。具体来说,标准有效性问题体现在无法使用标准测量对象,出现了横向不可比的矛盾;标准的价值问题则体现在对象群体过窄,失去了标准化的价值,社会和经济效益低下。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标准化学科的基础理论息息相关。解决应用终端的矛盾,需要厘清理论的根基,正本清源。

笔者认为,标准价值问题需要解决标准化的同质性处理方法问题,而标准有效l生问题,需要解决标准适用模型的问题。同质性处理方法与模型选择是标准化科学的基础理论,通过旅游标准化案例归纳出的一般规律,能够普遍适用于标准化的实践。

3 标准化的同质化处理方法

本文通过对20多年来旅游标准及其认证过程的梳理,对一般标准化方法及模型进行了归纳。对各个旅游标准的“对象同质化”过程进行抽象和归纳,以获得对象同质化的一般模式(图1)。由于标准化科学中的“多元性与单一化矛盾”普遍存在,标准化方法可以说天生不适合衡量复杂样本。标准化的隐含前提是需要有足够多的同质性样本的存在,在某个确定的定性层面上进行比较。同一个样本,定性判断的层面不同,复杂性具有极大的差异。针对多元性和复杂性突出的旅游标准化对象进行标准衡量,对象抽象和简化是必须的前提。这个过程的典型有美国林务局的林地测评系统,其对复杂对象进行了抽象,将衡量对象尽量简化,只在简单要素构成的基础上进行形式美的判定,得到了稳定的标准化结果,具有横向评测的准确性。

同质化处理过程的价值在于对标准化对象进行性质上的框定,并确认是否具有标准化的价值,一般说来,含有大量样本的同质性对象是标准化的最好对象,最能够发挥标准化的效益。

在旅游标准中,“旅游景区A级标准”(拥有2万个以上的景区对象)、“旅游饭店星级标准”(拥有30万个以上的酒店对象)由于拥有大量的同质性个体,而发挥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对消费认知、行政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相对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内河旅游船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由于同质性个体较少,标准化价值相对较低(表1)。

4 标准化模型的选择

通过了同质化处理的标准化对象,就已转化为具有标准化价值的对象,可以进行标准化的模型构建,这就是本文下一步将要探讨的两种对立的标准化模型形式:“分解式”同质化对象的标准化模型和“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

4.1“分解式”同质化对象的标准化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在已有的旅游标准化实践中,笔者观察到基本上所有的标准化项目都采用可拆分对象的“分解式”标准化模型(图2)。在这个模型之下,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标准”选择,甚至将其与标准化本身等同起来——通过德尔菲法横向分解对象特质,使用层次分析将特质垂直分解,赋权,然后制作评分表,貌似已经成为“规范”做法,其实不然。这种“横切+纵切”逻辑方法的运用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前提——衡量对象的整体特性等于分解特性的加总之和——即因变量之间完全独立,组合过程中既没有外部效应也不存在合成谬误。然而这一隐含前提在许多标准化项目中是完全不具备的,对模型前提条件的前置审核步骤的缺失,造成了大量旅游标准缺乏有效性,衡量的结果似是而非,出现了标准不准的情况,例如我国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受到诸多诟病即种因于此——分解的子项打分在加总的过程中出现了合成谬误。

从方法上来看,德尔菲法更适宜于中长期预测,可以说,这一方法就是因为该用途而被创造出来的,其内在的精髓是专家独立分析并多次修正。德尔菲法内在的逻辑是质性研究,试图通过多步骤的交互式性质判断,找出影响事物发展的所有的变量。而层次分析则是通过定性的序列判断和权重识别,将定性结论向定量转化的方法。但这一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其只适合线性的、单一维度的测量。因而,对同质化对象标准化模型增加前置的条件审核,进行适用性分析显得尤为必要,对不具备隐含前提条件的标准化对象,需要采用另外的模型和思路——这就是下文即将引入的“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这一模型与可拆分对象的“分解式”标准化模型互斥,在标准化的模型选择中,两者必居其一。

4.2“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构建

“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为主导的单一维度标准化方法在实践中遇到的测量效度问题促使研究者转而开始审视这一模型的缺陷,并试图进行方法改良。为了适应某些对象多目标的衡量要求,需要在基于表现(Performance-based)的性能指标之外,涵盖更多的基于过程(Process-based)的管理、程序等性质的指标,实现多维标准的复合性。在此目标之下,必须摒弃简单的“打分表”综合分值衡量方式,而引入由多个“达标标准(Benchmark)”围合的多维复合目标标准化模型(图3)。在此模型中,只要分别达到有限维度的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最低基准值),即可判定对象通过标准认证程序,这个多维基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步提升到更高的修订标准(Future standard)。

生态旅游标准的制定是此类标准化模型的典型例子,标准化对象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目标,需要达到能源、管理、理念、行为、设施等多个复合目标,每个单一目标都成为样本是否达到生态旅游标准的约束性条件。例如,在东部华侨城案例等生态旅游标准化认证过程中,为了科学地衡量“生态旅游”这一综合、复杂、多元的目标,认证程序小组开始试用多维度的《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来衡量样本的达标程度,获得了有益的实证经验,之后,这种模型继续在云南省的普达措、普洱和西双版纳三个国家公园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多案例的成功实践是“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标准化模型的理论建构基础。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旅游标准化的实践归纳,从个别到一般,通过理论建构,搭建标准化的一般方法和模型,即一般的标准化项目需要经历两个程序:(1)前置的同质性定性判别步骤(判断对象的性质与标准化价值);(2)根据标准化目标的特质,确定使用可拆分对象是“分解式”标准化模型还是“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两个模型间互斥)。这一方法和模型对一般性的标准化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7篇

20世纪80年代以后,质量管理的理论不断涌现,日益丰富。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发生着质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急剧变化的内外环境中,衡量其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规根到底要看是否便于师生教学方面的利用,是否发挥了图书资料应起的作用,要看服务于教学的质量优劣,以及产生的各种效益如何。因此如何运用兴起于工商管理领域的现代质量管理理论精华,实现与图书馆的有效结合,成为高校图书馆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与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

20世纪50年代,图书馆现代管理方式的研究兴起,图书馆管理开始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和框架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以下简称tqm)这时起源于制造业,其基本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l本文由收集整理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所构成的质量环。从某种角度而言,tqm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而这种思想的关键就是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而iso9000系列标准正是这样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它将质量过程分解成为无数个具体的连续的环节,并将每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化,进而文件化,其评价标准由外部完成并能通用,所以iso9000是一种刚性的,强化的、易于检验的质量体系。/

二、两大理论体系共性之处

1、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亲自抓质量

2、二者都认为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应当满足顾客当前或者潜在的需求。

3、注重过程的质量改进

4、在质量控制上都强调预防为主

5、全员参与,重视培训

6、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重视客观证据以及定量和分析

以上分析可以认识到:tqm与iso9000族标准有很大的互补性。推行iso9000族国际质量标准,可以促进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升华和标准化。

三、与时俱进的研究并制定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标准

(一)非科学管理体系下图书馆管理的滞后分析

在社会变迁推动图书馆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辅助机构对高校有很强的依附性,缺乏外部竞争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服务的质与量未进行系统的测定和度量,业务管理长期沿袭传统的做法,经验管理。工作人员片面追求提供服务的量,而忽略了利用服务的质。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求,新的管理模式将应用而生,取而代之。

(二)强化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与iso9000族模式的基本思路

1、建立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

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按用户需求建立起来的部门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职责和权限;有效保障图书馆信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的设计、完善和改进;保证图书馆质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确保上述两个方面得以实施并起控制、跟踪、监督、审核作用的文件体系。//sixianghuibao/

2、用标准化指标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

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质量控制的对象为框架,以图书馆工作的内容为目标来构建多层次的评价体系。

(1) 藏书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藏书质量主要是指内容质量、构成质量和使用质量,藏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就应该参照这三条标准而形成。内容质量的评价立足于学校本身的性质上,不同的学校在采购不同层次的图书时比例不同;所谓藏书的构成质量是指藏书体系的整体质量,包括藏书的系统性、广度、深度等方面。藏书使用质量的评价最为合理的指标是藏书利用率。图书馆在图书整理过程中对 图 书 使 用 情 况 的 掌 握 和 读 者 对 图 书 利 用 满意度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形成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2) 分编过程的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的分编工作由分类、编目、典藏三部分组成,因此分编过程的评价体系也主要是对具体分类工作的质量评价,分类工作的质量评价是分编工作质量评价的基础和重点,它决定着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质量及书目数据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进行。

(3) 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管理的特色部分。但由于服务工作大部分是无形的,涉及的因素也很复杂,服务效果又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明显的也有潜在的,而从评价标准而言就应该是多种的,定性和定量结合。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方式都是以读者满意度,吸引读者率、文献流通率作为最基本的评价指标。//html/zongjie/

3、图书馆质量体系审核

审核是检查图书馆的实际运作是否符合质量目标和计划安排的一项活动,通过审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图书馆质量审核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图书馆内部评估;二是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三是第三方审核,即由认可的审核机构评定图书馆是否按照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9000族标准来执行自己的质量体系的。对一个质量体系的审核,仅仅靠其内部程序或自身标准来实行,认可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果在自身审核之外,外部力量参与,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身的不足,发现缺陷,加以改进。

四、任何一种质量管理理论下的质量体系都不是万能的,存在争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争议有助于大家辨析出优势与不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在其施行过程中存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比如:人力资源和资金的缺乏不足以支撑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员工和图书馆内外部门之间的阻力,也会因为各自立场限制,难以达成共识。总之,成功地引入并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的图书馆就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经费投入、管理文化的要求,否则就会遇到很多障碍。//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8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ISO9000标准;实践

1.ISO9000标准简介

ISO一词来源于希腊语“ISOS”,即“EQUAL”――平等之意,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又称“经济联合国”。ISO作为一非政府的国际科技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ISO9000标准是ISO1987年的国际标准,是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质量管理通行惯例和准则。ISO9000:1987系列标准以后,在全球掀起了ISO9000热潮,之后经过ISO9000:1994,ISO9000:2000。目前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被世界上110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广泛采用,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日益提高。事实证明,有效的质量管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手段之一。2008年8月20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AF(国际认可论坛)于联合公报,一致同意平稳转换全球应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ISO9000:2008认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或服务,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这样更容易将产品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

2.工商管理专业开展ISO9000标准实践的必要性

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就是《质量管理学》,毕业后将有部分学生走向与质量管理相关的岗位。ISO9000标准告诉我们:所谓一个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蕴涵在其全寿命周期中的,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是由市场调研、研发、工艺、加工制作、检验、包装、运输和售后服务(甚至回收)的一系列环节的质量所构成的。[1]而产品又概括了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的所有内涵。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他所从事的工作一定是与产品分不开的,而其个人工作的质量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又是与其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是否掌握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其能否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有高度的关联性。

以往学生对ISO9000标准的学习主要局限在课堂理论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缺乏对标准的全面、立体性地理解,而实践课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通过校内实践的大量模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八项基本原则;通过校外实践,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和了解企业申请ISO9000标准的流程,以及需要准备的具体文件,从而形象地学习ISO9000标准的操作规范,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工商管理专业开展ISO9000标准实践的方法

3.1 校内实践

学生首次接触ISO9000标准大部分开始于《质量管理学》课程,一般在工商管理专业第五学期开设该课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质量管理学》可以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从而对学生进行ISO9000标准的校内实践教学。

上课前,老师要要求学生准备ISO9000标准的相关资料,包括原始文件资料和通过不同途径获得的部分企业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首先可以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其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对ISO9000标准有一个直观地了解。授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单位,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方法。大家共同学习企业的成功申请ISO9000标准以及该标准给企业产品质量带来巨大进步的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促进理论的进步,从而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下,教师指导并要求学生完成总结报告。报告要求每组学生跟踪1个申请ISO9000标准认证企业的申办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报告。教师根据报告质量给学生实践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档案。

校内实践主要采取的是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学生积极调研和组织发言,从而不仅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促进个人组织综合能力的提高。

3.2 校外实践

校内实践主要依附于课堂,而校外实践则侧重让学生参与ISO9000标准认证的流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将有很大一部分从事专门的质量认证,校外实践正式为大家提供一个提前接触ISO9000标准认证的机会。但是这种校外实践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就联系好相关企业,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中进行跟踪学习。

如果学生进入的企业已经完成ISO9000标准的审批,那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企业进行ISO9000标准审批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企业申请的流程以及准备的相关文件资料。同时学生还可以深入生产一下,通过与一线工人的交流,了解ISO9000标准的运用对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影响,加深对ISO9000标准对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作用的理解。而如果学生进入的企业正在准备或者正在申请ISO9000标准认证,那学生就多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跟踪企业整个申请流程,参与生产一线的调研和相关文件资料的准备和整理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刻学习ISO9000标准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全程参与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因为一般申请ISO9000标准认证的时间都比较长,所以学校可以适当延长学生实践的时间,做好能让学生跟踪整个申请过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ISO9000标准的认识。

4.小结

经过多年的发展,ISO9000标准已经非常成熟,很多企业的成功申请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加强《质量管理学》和ISO9000标准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其实践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学习,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ISO9000标准的各个方面。而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合理结合为学生实践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质量与标准化论文第9篇

2.2009年ISO杂志封面文章摘要

3标准生活 .用数字说话夏爱民

4.省部长谈质量话安全

5.各地"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6."质量和安全年"特色活动集萃

7.2010年标准化研究工作应该关注什么?夏爱民

8.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提案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45号

9."碳减排",限水稻,还是限汽油?柏文学

10."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陆娅楠

11.关于摄影作品的评价标准文卓

12.ISO14000标准与循环经济

13.现代建筑材料标准促进建筑技术进步张荣忠

14.观点摘抄

15.汽车配件质量安全影响因子浅析杨及,骆红

16.对食品安全标准中"暴露"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建议曲津华

17.地方传真

18.ISO新规使建筑物设计更像于火灾逃生钟华

19.ISO化妆品防晒性能测试方法评估新规范钟华

20.WSN

21."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平台项目通过验收李景

22.我国第一部标准化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即将问世夏爱民

1.重视企业质量风气的养成夏爱民

2.媒体聚焦

3.武进: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效显善

4.靖江:企业实现从比拼产品到比拼标准的跨越

5.泰兴:"五亮点"推进"质量和安全年"

6.兴化:发挥质监优势创造地方标准生活 特色

7.东台:"质量和安全年"成经济发展助推器

8.金坛:稳步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

9.建湖:"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亮点纷呈

10.江苏简讯

11."山寨"与"创新"北镇

12.『标准漫话之拾遗柏文学

13.由服装尺寸引发的思考姚蒙

14.全球TBT喘息期金融危机造就纺服行业高端发展谢秋琪

15.从秦始皇陵漫谈古代标准化侯维亚

16.传统史学的衡评标准张东光

17.服务标准化的对象和领域——初谈服务标准化洪生伟

18.TBCAL117软体家具阻燃性能测试标准解读陈欣,黄仕敏

19.全球市场青睐ASTM标准张鲁甲

20.美国为媒体创新广告标准张荣忠

21.观点摘抄

22.实施标准化推进文具产业升级杨晓峰

23.规范消费品安全标签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王立志

24.地方传真

25.新ISO标准关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质量规范尹冬梅

26.ISO标准救助帆船爱好者于危险和溺水中尹冬梅

1.华为的启示夏爱民

2.标准生活 专利与标准并非对立戴红

3.华为的价值观与标准战略宋柳平

4.专利和标准之间应适当平衡姜丹明

5.通边国际标准达到传播创新的作用谊

6.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工作的里程碑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夏爱民

7.打破"坚冰"的日子"2009标准学暨标准化教育"国际论坛在京召开夏爱民

8.没有"标准"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北镇

9.企业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缩微柏文学

10.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记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夏爱民

11.五个到位推进发展标准提升质量安全——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纪实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

12.关于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朱自清

13.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14.解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15.美国旋转木马和过山车游乐乘骑标准张荣忠

16.观点摘抄

17.运用气象标准抗战台风灾害黄清浥

18.平衡计分卡系统企业绩效考评的工具箱李莉

19.地方传真

20.新ISO标准确保燃气涡轮机应用安全尹冬梅

21.ISO关于风对建筑物作用的标准让建筑物更可靠尹冬梅

22.WSN

23.ISOTC215健康信息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标准及标准化的力量《标准生活》编辑部

2.实施标准战略是促进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致词李忠海

3.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启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在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的讲话孙晓康

4.大质量与大标准化——在第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上的发言郎志正

5.用爱心和责任播撤阳光

6.标准化让爱插上翅膀

7.阳光大姐担起社会责任HtTp://

8.阳光大姐标准化建设体系图示

9.阳光大姐标准体系表编制说明

10.母婴生活护理员服务质量规范

11.起步腾飞——家政服务标准化探索的开山之旅肖兰

12.家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图

13.关于标准和标准化标准生活 王忠敏

14.专家点评电器召回王慧萍

15.专家点评汽车召回(8~9月)沈明

16.信息动态

17.让标准拯救"今天"柏文学

18.环保指标定得高了吗孙秀艳

19."企业标准化攻略"系列讲座第九讲:标准与知识产权胡雄伟,卢丽丽,计雄飞

20.旅客运输服务标准化——八谈服务标准化洪生伟

21.百名专家解读百种产品质量杨军,余实

22.美国船长本职工作标准定位张荣忠

23.日本商船三井的安全首要准则张栋隆

24.浅谈如何以校对为监控点提高出版物质量韩晶

25.电池是数码产品标准化的关键郭军

1.什么是"新城市时代"的挑战夏爱民

2.信息动态

3.关于标准化教育的再讨论

4.IEEE提供世界级的标准普及教育SteveMills

5.标准教育谁是获益人群?MosheKam

6.标准化终身教育的内容模块DonggeunChoi

7.标准化教育的理想模型白殿一

8.中国包装标准话语权日益凸显

9.全球市场需要全球性标准Anders.Linde

10.全球包装法规的基本原则及其标准化MarilynL.Baker

11.包装"可重用性":可重用包装和包装垃圾JongkyoungKim

12.中国的包装与环境标准化及其发展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13.新农村标准与"何各庄模式"北镇

1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国环境绩效评估

15.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6.标准生活 城市化与环境质量

17.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18.生态与环境科技发展总体路线图

19.新能源汽车电池及充电器需要标准化柏文学

20.央视为何不说NBA了?傅振国

21."企业标准化攻略"系列讲座第六讲:动作时间标准化胡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