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服装生产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7 18:12:14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第1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管理心理学;个性化定制;效率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升级,个性化定制服装的需求逐渐增加,给服装制造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制造商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服装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离不开人工,这就决定了人工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极大。实现智能化生产是服装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但是非常多企业受限于购入智能化设备成本高,在提升效率方面,只能选择最大化发挥人工作用。应该如何运用管理心理学激发员工在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动力,促进生产效率,下文我将从服装企业组织和服装生产环节两个环节进行分析。

1从服装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出发

为了使服装企业正常运转,达到生产经营目的,企业需要建立起一个职能分明、层次明确以及富有前瞻性、协调性和制约性的组织架构。在服装企业组织架构设计时,上下级关系是必然产生的,由于服装生产环节复杂,职能部门也较为复杂,服装生产各个环节的权重不一,各个职能部门的职权也随之不同,导致存在复杂繁多的上下级关系。基于此,服装企业中的领导者能否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激励动力的基础是人的需要,只有管理者真正了解员工想要什么,才能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法。不仅通过他们提交的信息资料进行基础的了解,如家庭成员、经济状况、住房等,还需要通过日常工作,留意其工作表现,交谈中留意其生活变化等。基于了解对员工关怀、支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倾听其建议,中肯赞扬他们所做出的优秀成果。这样管理者才能了解到员工的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将其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持续不断地调动职工积极性。领导的行为激励也起着重要作用。领导者的言行举止是员工的标榜,应提高自身素质,以能服人,增强自然影响力,减少行政权力影响力,做到言行一致、标准一致,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从服装生产环节方面出发

2.1确定业绩。美国亚当斯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如果认为收支比率不相等时,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产生破坏心理。当一家服装工厂同时进行不同的服装款式制作时,不同订单的服装生产件数是不同的。其次,服装各个部位的缝纫工艺难度不同,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同,最后导致各个工人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但是拿的薪水却一样。传统生产线的复杂导致了员工同工不同酬,便很容易造成员工的不公平心理。产生这种不公平心理后,员工在工作时,就可能产生不负责态度,想着大家做的多和少,好或坏,拿的薪酬是一样的,为什么还要注重质量呢。若多个员工都出现这样的想法,生产效率便下降了,大家都悬在生产及格线上,不思进取,直接影响了服装的交货期和服装质量。采用RFID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计算机,形成电子标签,就能够实时采集工人的工作情况和数量,通过科学的数据对工人的业绩做出判断,给出合理的报酬。做的少、差和做的多、好一看便知,薪酬拿多少完全取决于工人自己,不公平现象也就几乎不存在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2.2岗位与职位的分配。应对款式时常变化、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加的市场现状,工厂通常采用分工生产。其生产形式是把整个制作过程拆解为若干工序,每个工人只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制作,做完这一部分后便传递到下一工序,因此岗位的分配和前后工序之间工人的配合非常重要。这是管理者就需要发挥其组织作用。在与员工打好关系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他们擅长什么,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将其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高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满足其高级的需要能够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当工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价值完全得到展现时,便能获得高层次的满足,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其次,了解员工们各自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理顺关系,主动为员工避免消极因素,使其在工作时保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使整个服装生产线畅通无阻。2.3员工的培训。服装作业方法中,以人为对象研究,通过标准化方法节约时间。将每一道工序拆分为单元,将不必要的动作去掉,达到动作经济原则,从而缩短作业时间。这也就是泰勒所提倡的“时间-动作分析”,极大程度方便了管理者通过科学的、明确的数字寻找问题,而不是通过易错的直觉。达到动作经济原则不仅能够了解到职工对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后,对症下药,还能够改善作业的工序和程序,减少作业时间,提升生产效率。当服装款式变化愈加快速、复杂,工人们难免遇见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一点,管理者们应注重对员工的教育与培养。人的需要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当物质方面得到满足时,精神需要便凸显出来。教育和培养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成就战略激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直接途径,将人员培养成人才,不仅局部的生产水平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学术氛围更为浓厚,管理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服装生产管理第2篇

1.服装产品需求情况

我国是世界的服装加工厂,服装的需求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服装需求增势不明显,价格上升幅度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7月,国内服装类商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与上年相比涨幅略有下滑,总体呈现出服装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从国外市场来看,服装需求增长不明显。2014年1-9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5.8个百分点。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7月我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增速不敌东盟,尤其是对日本的出口增速回落明显。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品牌竞争更加激烈,销售渠道竞争融合,在当前商品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零售时代,服装企业已经进入了变革时期。

2.服装产业结构水平

一般来说,服装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业化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品牌阶段和多元化阶段,目前我国服装产业主要徘徊在相对比较初级的第二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服装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服装品牌的重要性和由服装美学意义延伸出的文化价值,服装品牌之间无显著区别。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近几年来,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与我国同质化竞争逐渐加剧,如果我国服装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低的阶段,将会逐步失去传统优势地位。

3.服装企业生产库存情况

我国服装企业一直饱受高库存的困扰,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A股、H股6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达到597.24亿元,比上年末的536.89亿元上升了60.35亿元,库存一直居高不下,从而产生了“服装库存够卖三年”的说法。在完整的服装生产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库存积压现象。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库存一般集中在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产销合一的大型服装公司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高库存意味着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公司运作资金,而且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企业的营业利润。

二、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当今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服装生产管理模式有:以欧美企业为代表的开放自由式管理、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军营式现场管理、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日式现场管理。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与上述三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生产管理方式都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生产设备比较陈旧

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现代模式要求服装企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服装生产从设计、裁剪、缝制、后整理要经过几百道工序。但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仍是以人力为主体,操作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的差异,严重影响到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设备的重要性,但仍使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设备,高科技生产设备只成了摆设和对外宣传的工具。

3.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需要的是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专科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在实践中自行积累经验。随着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有高学历背景,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服装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涉及到生产现场管理的不是很多,造成了目前我国专业学习服装生产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多,服装企业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4.企业生产进度滞后

服装企业生产进度滞后不仅容易造成高库存,还影响企业的交货日期。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我国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进度弹性较差,不能够按时交货。以某服装公司为例,按照订单要求在10月15号出货,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够按时交货,导致服装企业面临着数十万的罚款。

三、提高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装产品的质量。服装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为了克服传统服装设计中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等问题,可以利用服装CAD软件,它具有高速计算和存储量大的优点;通过使用服装CAM软件,可以简化初裁、缝制到精裁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CAD与CAM、拉布机等组装成整体后,能够提高西装企业20%-30%的生产效率,提高针织服装企业至少10%的生产效率。总之,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操作强度,减少对熟练工的依赖,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受到了制造企业的追捧。服装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些先进生产理论,提高生产效率。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信息等生产要素展开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项活动,使生产现场达到最佳的状态;目视管理是指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人的眼睛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行动、方式、方法来进行现场管理。例如,在服装企业中,可以将生产计划指标用图标形式展开,并按照日期用醒目的颜色、语句显示指标完成等情况;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服装企业生产中,定置管理主要应用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定置设计等。

3.实施人性化管理

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离不开对生产工人的管理,泰勒提出“生产管理权限应不断下放”,说明生产工人的能动性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需要生产管理人员真正站在工人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服装生产工人的生产能力、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赈灾捐款等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培养工人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4.强化生产进度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第3篇

关键词:服装 企业 生产管理

1.引言

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是劳动者素质不是很高。这就决定了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较低,总体效率低下等。

2.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服装生产企业一般是采用流水线样的生产模式。随着服装生产行业竞争的加剧,接到的定单业务往往是在批量小,品种多。这就给服装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状来说,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在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组织机构不合理:大多数服装企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生产结构。虽然这种结构最能够体现适合服装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特点,各职能部门能够帮助和指导生产部门。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不能协同一致并且缺乏有效地沟通。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2工时定额不准确:我国服装企业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靠直觉和经验。由于工时定额不合理,从而使生产计划不能按均衡生产的方式进行安排。并导致考核机制无法真正体现公正,公平。工时定额不准确不仅浪费人力,使工时定额失去了指导生产的目的。而且使均衡生产成为泡影,不利于监督和反馈产品质量。

2.3生产任务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生产任务,就会经常出现好单子抢着干,差点的单子不愿干的不良现象。生产任务安排的不能只计算所需要的机器台数,然后让各个生产部门自己上报生产任务。另外一点就是在各方无法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就以行政命令去解决生产矛盾。这样的生产任务安排方式对及时完成生产任务,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4质量意识不高:许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强调产品的生产数量与速度,却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导致出厂产品质量不高,影响产品的出厂价格,减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利润。所以,中小型服装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好质量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改进当前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具体建议

3.1改进组织机构

要改进管理方式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制定出更加严谨,合理和具有一定可控制性的组织机构。这有利于均衡化的安排生产,减少在制品数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要通过设置专门进行检验的部门或者人员来进行事前检验和事中检验,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判。这样才能全方面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服装企业还要进行准时生产制,这就要求服装企业要建立标准工时定额,这样才能够实现均衡生产。对于建立一个均衡生产的具体过程,服装生产企业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使生产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关系中。以便更好的节约生产成本,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水平;

3.2加强生产调度

要加强生产调度,第一要务就是要正确核算出企业产能的大小,然后才是根据产能准确的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并且在分配生产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和各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具体到生产过程中,服装企业可以把不同的生产任务分配到合适的生产班组完成。这就有效地避免各生产班组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带来的生产进度差异问题。可以利用看板生产管理制度及时调配生产的不平衡现象。为克服流水线生产的缺点可以建立单件流生产模式。不仅便于安排生产,有效掌控生产进度。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减少了操作。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3.3严格管理制度

中小型生产企业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并且做好员工的操作水平与设备性能操的匹配工作。服装企业也应实施更加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整烫包装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另外服装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用人制度。成立一个考核部门,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并树立优秀员工的榜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与生产效率。才能帮助企业从上致下的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管理方式优化,生产方式与产品质量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3.4加强关键岗位人员培养

关键岗位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服装企业受旧模式和人员流动性大的制约,操作人员一上岗就进入实际操作工作。企业缺乏对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资格认定和能力培养的程序,使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入关键岗位,造成操作人员不能按规定进行作业,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选定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加强培训,提高工艺操作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4.总结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中小型服装企业更要通过改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改进生产组织结构,协调生产。加强生产调度,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热情。上下一心共同促进生产管理方式的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服装生产管理第4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服装工业化生产过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服装生产的特点

1.1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可以定义为科学地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服装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生产活动能连续、均衡、有效、经济和安全地进行,从而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它有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的组织、生产控制等系统组成。

1.2服装生产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顾客,也就没有效益,企业也将无法生存。质量管理是服装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他企业生产管理围绕的核心和基础。生产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生产管理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企业所有员工及社会受益,进而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持续和长远发展目的。

1.3服装生产质量管理特点:

服装生产质量管理基本出发点是满足用户需要,紧抓产品质量,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风格独特、质优价廉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要:服装生产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加,全体员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去,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员工都以顾客至上为原则,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虽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但要求其不仅仅限于产品的质量的管理,还包括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服装生产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从原来的生产过程控制扩大到市场调研、设计、制造、辅助设计、物资供应、劳动人事、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即贯穿于产品质量生产、形成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服装生产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综合的、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的方法是综合的、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款式、不同技术的员工采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2、服装生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

2.1服装企业人员质量意识不高

从业人员质量意识不高,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市场开发,对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既不参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的讨论会,也未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从而造成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前景。

2.2人员管理制度欠佳,员工的流动性强且素质普遍较低

考核制度不够完善,企业部分员工迟到或早退,工作不积极,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制衣企业生产管理车间是人员密集型的场所,大多数是靠人手来完成的,企业的员工人数变动幅度较大。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以中小学生为主,只有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打工人员,各地方文化习俗都有所差异,矛盾冲突现象比较多,所以难以管理,也因此员工的品质意识也较差。

2.3生产车间整洁度不够

有明确的规定,衣服应该放入规定的衣框中,不可散落在地,但是由于员工普遍素质较低,自身的清洁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还是出现衣服乱堆,滚落在地,造成企业生产管理车间杂乱无章的现象。企业还要求每位员工每天上班之前首先要清理自己的桌面,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都是纸上谈兵。

2.4组织结构效率不高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有很多服装生产企业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体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在生产过程的组织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能够给生产车间以帮助和指导。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科室之间是平级单位,致使在工作中各自为政的情况很多,不能实现协同一致。例如设备由动力部门负责管理,但是动力部门并不了解生产任务的进展情况,致使出现有的车间某种专用机闲置,而另外车间因为该专用机不足,致使生产出现瓶颈现象。

2.5工时定额不准确

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由于工时定额不准确,而导致了不能够按照均衡生产的方式组织生产,并且考核机制无法体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原则。很多服装生产企业生产各产品的实际工时与计划工时相比有着明显的差距。一些服装企业的工艺技术部门为了减少各生产车间的不满,对工时定额都给以3 0% 的裕度,各车间拿到工艺部门的定额后,基本上都要重新调整一遍,既浪费了人力,也使工时定额失去了指导生产的目的。工时定额的不准确也使均衡生产成为泡影,导致在线的半成品大幅上升,车间显得拥挤,不利于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到发现质量问题时,情况可能已经很严重了,再改正成本已经很高。

2.6生产计划编制不严格

很多服装生产企业不重视生产计划的科学编制,生产计划部门只是简单计算一下需要的机器台数、让各生产车间自行上报生产任务,对性价比较差的订单则采取强制平均分配的办法。因此经常出现好单子抢着干,不好的单子没人干的现象。在各方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下,有时需要依靠行政命令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对生产任务的完成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为生产计划并不是严格按照加工能力计算出来的,导致每天应该上交的产品不能按计划上交。形成恶性循环后,生产车间会利用这一现象,集中在交货期前交货,既增加了后整车间的后整压力,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产生不利影响。。

3、服装生产管理的优化措施

3.1改进企业领导层的观念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由领导层亲自参与、有效推动、有效监督和积极引导,才能达到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领导一方面可以进行一些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每天去制作车间查看,巡视生产车间的整洁度,督促员工提高清洁意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2及时做好培训工作

将培训工作作为质量体系运行的中心任务,宣传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不同层次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坚持内部质量审核的规范化、正常化,通过审核,对查出问题及时纠正,对潜在问题有效预防,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机制。

3.3对生产车间实施5S管理法

5S是企业生产管理中整理整顿的方法及形式,从五个方面进行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在生产车间物品的管理可采用次管理方法,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品质增强。

3.4组织结构的优化

组织结构优化是服装生产过程管理优化的第一步,比如前面提高的生产计划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分离所存在的矛盾,可以采用部门合并的方式来解决。合并后的部门称为“生产经营部门”,不仅负责生产计划,还负责跑市场签订单。这样不仅可以使生产计划能够编制的更加科学,而不是像现在编制的不够严谨、可控性不高,实际的执行效果也不好,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均衡生产,减少在制品数量,增加加工效率。另外,还需要设置专门的质量控制部门负责检验,提高服装产品质量,设立质量检验部门可以变现在由事后检验为预防控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做出预判,通过现场指导来减少不合格半成品,最终使产品质量能有较大提高。

3.5生产计划编制的优化

组织均衡生产是生产计划编制的目标,各生产环节只有按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才能使生产均衡进行。同时编制生产计划也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矛盾,生产计划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根据新情况、研究新矛盾和新问题来调整计划安排生产,就可建立起新的相对平衡关系,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质量检查人员针对生产过程中易于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检查,避免事后检查的现象,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以节省质量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服装生产管理第5篇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毓.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4(10)

[2]李盾.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6(06)

[3]张敏.国际贸易实务中案例教学法创新探讨[J].时代教育,2010(04)

[4]路军.首席故事官:基于故事魅力的超级领导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5]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01)

[6]吴学君.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探讨[J].教师,2010(09)

[7]李俊利.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北方经贸,2010(12)

[8]杨清,徐建良.基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的RFID系统数据分析.微计算机信息,2006,(9):2-4.

[9]MattWelsh.TheStaged.Event-DrivenArchitectureforHighly-ConcurrentServerApplications.EighteenthSymposiumonOperatingSystemsPrinciples.ChateauLakeLouise,Canada.2011.October:21-24

[10]王衍波,薛通.应用密码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00-200

[11]王晓燕.浅谈PKI技术及其标准.上海标准化月刊,2002,Z2(018):36-3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杰.纺织服装供应链信息管理问题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学报,2012(4):2-3.

[2]徐志发,陈更新.面向集团客户信息化服务的移动运营体系分析[J].电信科学,2006(3):2-4.

[3]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2-3.

[4]魏新辉.服装终端策划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5]李枫林,杨小平.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2(11):2-4.

[6]程志华.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平台研究及实践[J].电力信息化,2012(3):2-3.

[7]陈鹏.可信云平台服务运行管理模式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9):2-4.

服装生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娟,段向华,蒋丽华.基于精益思想的服务流程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09,(2):202.

[2]霍布斯.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213215.

[3]傅贤治等.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99117.

[4]张善刚.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13):2527.

服装生产管理第6篇

论文摘要:服装生产管理也称为服装生产技术管理,是有关服装生产活动方面一切管理活动的总称,它由质量,成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调度与控制等管理子系统组成。影响生产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人,材料,机器设备,加工方法,市场与信息等。本文主要阐述了生产管理在浙江八达服装有限公司的运用与发展,并从八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管理。

一、八达服装有限公司背景

浙江八达服装有限公司位于浦江镇中山北路,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该公司与1997年成立,至今已有10年光景,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绩优企业。公司秉承兢兢业业的态度,通过严谨的前瞻规划,以产品质量为精神,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加上公司自设工厂,拥有电脑设计,制版,放码,裁剪,成衣整烫系列设备生产线,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公司内销产品以弹性纤维及其它超细纤维和棉的混纺原料为面料,生产各类运动装、休闲装等系列服装,产品风格独特,质优价廉。

二、八达服装有限公司目前状况

近年来公司的销售业绩逐年上升,至今的总投资累计已超过600万美元。公司生产从制版、绘图、排料、剪裁均采用计算机裁剪系统,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公司坚持质量为第一生命,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因此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已经有稳定的客户。在此基础上,公司不断努力创新,不断开拓适合国内市场的优质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八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的特点

(一)生产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服装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他管理围绕的核心和基础。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没有质量,就没有顾客,也就没有效益,企业也将无法生存。“以产品质量为精神,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己任”是八达的主题。八达生产质量管理采用了TQC管理。它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目的在于让顾客满意和本企业所有员工及社会受益,进而实现企业持续和长远发展目的。

八达TQC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基本出发点是满足用户需要:八达紧抓产品质量,运用专业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生产风格独特、质优价廉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要。

2、全员参加:八达要求全体员工都参加到质量管理中去,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员工都以“顾客至上”为原则,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

3.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要想使企业的业绩蒸蒸日上,必须注重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虽说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核心,但八达要求其不仅仅限于产品的质量的管理,还包括对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

4、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要求质量管理工作从原来的生产过程控制扩大到市场调研、设计、制造、辅助设计、物资供应、劳动人事、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即贯穿于产品质量生产、形成的各个环节,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5、采用的方法是综合的、多种多样的:八达质量管理的方法是综合的、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面料、不同的款式、不同技术的员工采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八达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质量管理方针:严格制定工作计划及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任务并达到所定标准,做到数量和质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每天下班前检查所做的工作及工作效率,认真分析工作状况,找出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必定要找出原因,及时拟订相应的措施,制定解决计划。

(二)生产成本管理

1、材料费

材料在制造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面料是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材料,其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降低面料的成本费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积极作用,八达通过以下方法来降低材料费用:(1)降低购买成本;(2)防止裁剪和缝纫加工是出现的废品;(3)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减少换片率;(4)改进样板和规格,提高面料的利用率;(5)尽量利用剩余面料;

2、劳务费

劳务费是以工作效率作为尺度进行管理的。将劳务费中的固定费用有效利用可以降低劳务费,而这重点在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八达对其普通员工采用的工资计算方法是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加班费+奖金,其中基本工资是700元/月,计件工资则是根据不同款式服装的复杂程度来制定制作每款衣服的价格,加班费是4元/小时,奖金从0-300元不等。计件工资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大多数员工会因为追求数量而忽略了品质,所以奖金又为服装的品质提供了保障。对除了普通员工外的员工(组长、组检员、车间主任、机修工、文员、会计、厂长助理等)采用的工资计算方法是固定工资+奖金,奖金是由质量管理状况、员工出勤率、次品率等员工工作效率决定的,因此可提高这些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1、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投入开始,直到生产出该种产品的全过程,是按一定客观要求组织起来的劳动过程和自然过程的总和。

八达对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

(1)八达要求其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的进行都能紧密的衔接,使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处于运动或被加工状态。

(2)八达要求其生产过程各阶段、各工序在生产能力上和产品加工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数、生产效率、设备数量等都必须进行通盘考虑,防止出现比例失调。确保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各阶段都能有节奏的进行,保证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所完成的产量大致相等且能够稳定上升。

(3)八达要求其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以满足生产不同产品的要求。

2、八达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八达生产流程图:

面料采购面料进仓检验首件生产工艺确认裁剪裁片检验车间制作首次检验线毛处理整烫总检包装出货

生产的标准化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保证人员的安全。我们一定要以“安全第一,品质至上,顾客至上”的原则。八达对于服装的不同款式都有不同的标准,以保证其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八达生产管理的缺陷

(一)各级人员质量意识不高

各级人员质量意识不高,一些公司领导只注重市场开发,对质量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公司领导既不参加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的讨论会,也未参与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从而造成质量管理体系没有真正成为公司的管理手段,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

(二)人员管理制度欠佳,员工的流动性强且素质普遍较低

八达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员工迟到或早退,工作不积极,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直接影响公司收益。制衣企业的生产车间是人员密集型的场所,大多数是靠人手来完成的,八达的员工人数常常介于301-400人,人员的变动幅度较大,将近100人。

八达的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以中小学生为主,只有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员工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打工人员,各地方文化习俗都有所差异,矛盾冲突现象比较多,所以难以管理,也因此员工的品质意识也较差。

(三)生产车间整洁度不够

八达有明确的规定,衣服应该放入规定的衣框中,不可散落在地,但是由于员工普遍素质较低,自身的清洁意识比较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因此还是出现衣服乱堆,滚落在地,造成生产车间杂乱无章的现象。八达还要求每位员工每天上班之前首先要清理自己的桌面,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都是纸上谈兵。

(四)全员参加程度较低

八达公司全员参与程度较低,由于员工普遍素质较低,他们只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所以企业员工主动关心公司,积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情绪不高,质量管理工作的群众基础不足。

五、八达服装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改进公司领导层的观念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由领导层亲自参与、有效推动、有效监督和积极引导,才能达到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领导一方面可以进行一些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坚持每天去制作车间查看,巡视生产车间的整洁度,督促员工提高清洁意识,使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明晰且人性化的考评制度,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有效的对员工做出评价,而且有利于开发员工的潜力。

八达考勤制度如下:

(1)对于出勤率100%、不迟到、不早退的员工颁发满勤奖并在公告栏给予表扬;

(2)凭医院出据的病历,补办请假条,如假期在两天之内,则仍照满勤计算;

(3)对无故旷工1-3天的员工扣除工资30元/天,3-7天的员工扣除工资50元/天,无故旷工一个星期以上的员工开除;

(4)对在公司内打架的员工进行处分,情况严重的进行处罚甚至开除。

(三)及时做好培训工作

将培训工作作为质量体系运行的中心任务,宣传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对不同层次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坚持内部质量审核的规范化、正常化,通过审核,对查出问题及时纠正,对潜在问题有效预防,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入良性循环,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和自我改进机制。

(四)发挥全员的作用

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意识、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使员工在管理、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及时的培训,达到保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五)对生产车间实施5S管理法

5S是企业管理中整理整顿的方法及形式,从五个方面进行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八达在生产车间物品的管理可采用次管理方法,从而使生产效率提高,品质增强。

1、整理:对车间的设备、物资、产品等物品区分要与不要的。多要的产品进行井井有条的分类管理;对不要的物品区分有用的和无用的,有用的物品转移到车间之外,进行分类处理,无用的物品坚决清除。超级秘书网

2、整顿:平车、凳子、衣框及有关工具、设备定放置,不准随意摆放、挪动或调换。要求半成品、成品要堆放整齐,不能落地,次品隔离并加以标识,防止机器漏油造成污垢,对不同扎的半成品或裁片分开,以免造成色差。

3、清扫:对环境、设备、衣框进行清扫、擦拭、使环境净化,工作面干净整齐,构成明亮、赏心悦目的车间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工作提高。

4、清洁:在清扫的基础上保持清洁,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如零食、茶杯等)严禁带入车间,做到裁片不落地,衣框不乱放,衣角不掉地,机台保持清洁。

5、素养:通过教育、训练达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员工素质提高,讲究公德,加强自我修养,做好个人清洁及自己工作地周围的清洁工作。加强机器设备的维修及保养。

六、总结

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八达根据自身的状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公司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道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坚持不懈,相信八达的生产管理会不断完善。公司坚持以“质量第一,顾客之上”为精神,不断努力创新,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客户,使业绩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服装生产管理第7篇

【关键词】价值;宣传;提升

引言

本人系新疆际华7555职业装公司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于2001年经地方政府职称办审评为轻工工程师。多年以来一直从事与服装生产相关的技术和质量工作。从班组长做起一直到技术质检科,各种与服装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生产现场的工艺指导、民用服装的设计开发、生产设备改造、工模具的研制等等。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本人受益匪浅。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自我总结,无论在理论还是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自我提升。实现了从学徒工到技术员乃至技术管理层的转变。从传统的服装工艺向现代科学技术方向发展.将“技能与科学兼重”转变成为公司内部理论与实践示范结合,向外部学习深造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成为提高技术管理现代化的执行者。

一、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的重要价值

学格林题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全年预目标圆满完成”的工作报告。现如今各公司愈加认识到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管理是公司的无形资产和生产力。显然一个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是公司过硬产品质量和灵活的产品营销。先进的企业从来都没有放松对公司产品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管理。但凡将产品质量视为生命的企业,往往都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发展下去。过硬的产品质量保障护了公司声誉,促进公司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产品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一系列的价值所在。

优质的产品质量、完善的技术研发、先进的产品质量管理离不开技术人员与生产一线的交流与沟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降低,服装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生产成本的逐渐加大,员工流动性愈来愈大,生产趋势日趋严重。面对着员工流动性加大和服装工艺的不断变化。只有严格地要求技术标准和工艺操作,提供针对不同技能水平员工的个性化指导,制定以达到加工要求为目的的操作规程,采用先进工模具来替代人工操作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产品的质量水平。为此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研究新加工工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不断夯实基础技能和员工的思想意识,提升其操作水准是技术管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公司中开展以质量管理为理念,针对客户需求建立统一质量框架。统一质量原则、统一标准要求。在思想上绷紧“质量管理重于泰山”这根弦。树立操作能手为榜样,激发员工学习服装生产技术的积极性。对外树立公司形象,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使客户对公司通过严谨的技术管理生产出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有相当的了解。提升公司产品营销力度,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出强大的主导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贯彻宣传产品质量、建设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对公司来讲,理念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生产员工的价值和思维方式尽管层次不齐,也不经相同,但思想灵魂都归于公司精神。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思维渗透公司的技术管理方面,并凝聚成公司的向心力。

刘明忠董事长提出的“2013-2015年滚动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以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为重点,讨论各单位主要产品市场开拓”并提出了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之间的竞争由以往的产品服务转为人才竞争。而质量管理多体现员工的技术素质,也同样是公司的财富,是公司潜在的资源。管理是无形的财富,员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技能素质和技术管理的完美结合。员工发挥了自己的最大能量和付出,进而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大小。

目前公司发展由粗放型逐步实施战略调整。刘明忠董事长提出“要学管理抓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永不满足,不断创新。产品升级在技术质量管理上面下功夫,走精细化科学管理”。公司积极围绕管理体系细分化进一步完善,有组织理论学习,推进并加强目标计划和实施,有步骤的助推公司的文化创新和新产品创新,提高产品价值,体现员工的价值,体现管理出效益的作用。

长久以来公司把生产当成第一发展动力,对于提高产品技术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往往限于口头承诺,完全被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所取代。一方面我们应专题的宣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管理上有新起点。奖励生产技能好、思想素质高的员工,对其进行宣传报道,鼓励其他员工学习。另一方面对员工进行指导培训。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生活上给予帮助和照顾。鼓励员工多学习,提高工作热情,尽力使生产一线的员工成为熟练操作人员。现代化的服装加工都是流水作业,能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的员工是少之又少。故每道工序都是重要岗位,每一道工序的有效运行对产品的好坏都负有责任。片面的追求生产数量是不可取的。要大力宣传教育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关系,明确只有产品质量好,产品产量才能上的去的思想。在生产中紧抓质量不放松,加强质量管理,贯彻标准的理解,减少不合格工序的下传,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将少返工节约出的时间用于生产,提高公司效益,提升员工收益,形成良好的循环圈。

三、将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提升新的高度

确保公司发展产品质量是关键,只有保障产品质量的逐步提高的真实性,才能确保公司的发展与生存。技术管理人员增强学习内容方式方法,创新发挥生产一线的指导作用,帮助技能提高和改善工作条件,将创新理论到生产一线中反复验证,力争取得最佳效果,才能够提升公司实力基础。不断细化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细节,采取分层次的管理模式,逐级考核并落实质量责任,在公司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中营造良好的责任感。全面提升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无论以前的QC管理模式,还是现在的ISO900质量体系,根本上都是落实质量责任。充分的采用质量锁链制,上工序为下工序负责,下工序为上工序把关。做好自查自纠,逐级质量负责并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使质量问题有根可查,有据可查。提前介入管理,以预防问题为主,解决问题为辅,避免事后把关。最终创造出好的结果。

从根本上讲技术质量管理,是严格执行程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包括:1、创新开拓研究;2、开展教育活动并分层次教育;3、开展技能锻炼活动;4、检查落实活动结果;5、奖励先进,激励管理者与生产员工相互沟通交流,使所有员工能了解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和任务。认识到在公司里的自我价值,生产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体现技术质量管理出效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013年第11期7555被服工人报。

服装生产管理第8篇

一、戏剧服装的产生与发展

戏剧服装,自戏剧产生在舞台上,表演舞台就是它的载体。它伴随戏剧的诞生而出现,随着戏剧发展而完美。成为了表演艺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剧服装是指演员在特定的场合进行演出表演时所穿的经过艺术设计装饰和选择后的演员舞台服装,包括鞋帽及配饰等,它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源于生活服装,但又区别于生活服装。

戏剧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虽然那个时候只有悲剧和喜剧之分,但是我们在古希腊作家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还能找到演员穿着各色的袍子、头戴面具、蹬着高跟靴以夸大演员的身材来使观众能远距离地辨认角色。到了索福克勒斯、歇里庇得斯新时期,剧中人物则以悲剧色彩的黑色服装为主。中世纪后期,各大行会开始资助演出工作,他们用服装来炫耀财富、攀比气质。此时演员们的服装非常华丽,幻想式、象征式舞台服装争相出现。可见,在戏剧史上,服装的作用是给有那远穿服装渐向创造人物改变。

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时代,演艺剧团频繁为皇家演出并一起讨论演员的服装,所以那时的舞台服装明显地带有一种皇家礼仪的味道。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假面戏剧(即兴戏剧)独挡一面。剧中的每个类型角色都穿着特有的服装,且定型化角色必须戴假面具上台,观众一看就能立即辨认出他们的年龄与性情。

在18和19世纪间,某些现实主义的理念逐渐主导西方戏剧,欧洲以及美国出现了一系列以历史真实为指导的戏剧演出。这是戏剧史上第一次有了这样的做法,要求用不厌其烦的努力来保证每一场戏中的每件服装的设计,还有每个道具、每个布景,都要符合那个时代的可靠资料,强调历史真实的运用和追求准确性的敬业精神,带来了戏剧服装设计的观念性和广泛变化,其影响留存至今。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后现代主义的风气在中国时装设计者身上逐渐体现出来。信息技术飞跃与网络时代的到来,概念化的服装已深入到人们的脑海中,夸张的服装已成为当今宣扬个性、展现自我的一种手段。舞台化的元素渐渐进入了大街小巷,京剧元素则是一个亮点。京剧脸谱来源于一种面具艺术,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图案化的脸谱揭示出了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是我国国粹中仅有的艺术手法。随即,以脸谱图案作为服装纹饰频频出现。

二、中国戏曲服装的分类及其作用

中国戏曲服装多样多姿,在戏剧舞台上纷呈异彩,为舞台演出不可缺有的装饰。中国戏曲服装从广义上,有古代服装和现代服装两大类。古代服装包括蟒袍类、褶子类、宫装类和一般人物服装等;现代服装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儿童、妇女等各类不同人物、身份、年龄、性别特征性等服装。各种不同的服装穿戴在演员的身上,一经舞台演出亮相,就能使观众清楚地明白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人物相互关系的辨别。多姿多彩的戏剧服装的装扮,加上演员准确的性格把握及其精湛出色的表演,可达到“装龙像龙,扮虎像虎”的直观的艺术效果。

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穿戴着不同的服饰装束。演员服饰的装束穿戴在舞台表演艺术中是十分讲究的,具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演出古装戏。古装戏穿戴的是古代人物服装,如扮演皇帝的就只能穿皇袍皇褂、戴皇盔,而饰演文臣武将的都得按文官武将的官级大小,如县官有县官、府台有府台、宰相有宰相、元帅有元帅的、将军有将军等规定穿戴不同服装。演小姐或丫环,演校尉或奴隶、衙役,扮员外或管家、家院、书僮、小子,扮老妇或少女少男等等,剧中各类人物的服装穿戴都有明确的服装规定。现代戏的舞台演出服装虽然没有古代服装严格区别,但也要根据现代戏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性别来设计和穿戴,稍接近于现实生活化。由此可见,戏剧服装不仅是舞台艺术中不可缺少的舞台美术工作,而且是一门十分讲究、严谨、深奥的舞台艺术的创作工作。

三、戏剧服装的设计与舞台美术工作中其它技术门类的关系

戏剧服装的设计是舞台艺术创作中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是解释整个作品、表现人物、创造戏剧风格设计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台服装设计随着戏剧学和时代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因此,戏剧服装的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同作为舞台美术工作中其他技术门类的关系。

1、与化妆的关系

作为人物造型,舞台服装与化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同样影响着角色的外部形象,都是以直观的方式来揭示角色的身份与地位,共同为角色的外貌服务的性格决定。服装的样式和色彩直接影响化妆的设计风格的体现,尤其在写实风格戏剧作品中,但又要注重区别于两者间的差异。舞台服装是以包装演员的身体为条件,而化妆主要是以演员的面部为主要范围,从人物造型的整体角度看,服装侧重于色彩身份的标识,化妆造型侧重于角色表情和神态的刻画。舞台服装是可以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对演员服装进行不同形态的改变。

2、与灯光的关系

在舞台美术范畴中,服装设计与灯光的关系极为密切。没有灯光,整个舞台就会黯然失色,服装造型也会变得平淡无彩。因此舞台布景需要灯光来渲染气氛,舞台服装需要灯光的密切配合,服装的色彩与灯光色光揉合的一致性,互衬下才能更完美地体现服装效果。

3、与布景的配合

舞台布景的风格样式直接影响着人物造型设计以及导演的深度与演员的表演。作为戏剧演出,不仅服装、化妆、灯光音响、布景同属于舞台美术的范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时环境气氛的需要,服装和布景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副动态的画面。

综上所述,舞台服装设计要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正确处理同一舞台美术工作中其他技术门类的关系,注重相互间的有机融合,才能设计出鲜明人物服装,准确表现剧中人物思想情感,使演员演绎出人物的主次关系及性格趋向,产生出直接、真实、完美的艺术效果。

四、戏剧服装设计与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要求

前面已述,戏剧服装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戏剧服装的制作与管理,是一项专业严谨的舞台技术工作。它要通过组织面料和装饰辅料通过成衣工艺来完成,贯穿于戏剧知识、服装材料、服装工艺、服装和人体工学等。当今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及其艺术院校以及文化馆艺术馆都相应设立了服装设计与服装制作与管理部门,配备服装设计与制作管理人员。多年从事舞台服装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触到,要将戏剧服装设计好、制作好、管理好、服务好,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出剧目的服装设计,特别是创作剧目的服装设计,一是要求服装设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历史文博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美术素养,具有时代观念的审美欣赏能力,从而达到所设计的舞台人物服装符合历史时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观众的欣赏要求。二是要求服装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门的严谨细致的管理水平。戏剧服装尤其是古装戏服装门类繁多,人物的穿戴讲究严格,服装工作人员既要把所演出剧目、参加演出人员的服装分门别类摆放好,又要使参加演出人员在作好演出准备前自己穿戴的服装一看了然,做到有条不乱。倘若服装管理人员对演出剧目不熟悉,对剧中人物不了解,服装乱摆乱放一堆,演员开演前的装束准备、演出中的人物赶场换装就会忙中出乱、演中出错,这样就会影响破坏一出剧目完美严谨的舞台整体效果和演出的艺术感染力。三是从事服装服务与管理的人员必须具有娴熟敏捷的服装装束穿戴操作技巧与水平。一出戏的演出,演员之多、服装之多,演出中各类人物换装赶场之频繁,演员的穿戴必须准确、齐整,演出中换装及时,则要求服装工作人员对演员的装束穿戴动作麻利迅速,特别是帮助演员穿蟒扎大靠时更应如此,否则延误演出。

服装生产管理第9篇

关键词:服装生产;管理方法;教学改革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高职高专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当然也是一门对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介绍了服装生产制作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样板制作、裁剪、缝制、后整理等几大工序。但是,当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先的技术型人才转化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这就使目前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要通过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学习,掌握服装工业生产经营运作的各项管理知识。

一、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服装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开拓创新的思维,同时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产业适应能力。通过对毕业生、在校学生及部分服装企业对《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回访情况及调查分析发现,在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实践环节缺乏

现如今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内教授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为主,有些学校会带领学生进行几次课外工厂参观,但大部分依然是理论课时。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见识了真正的服装制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但是在短短几次的工厂参观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依然无法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不知道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协调贯通地运用到操作中,这些实际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2. 理论知识不牢固

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每个章节中都有很多重点与难点,包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非常多。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不牢固,毕业后很多知识点也已经遗忘,工作时觉得课堂知识无用,以至于在企业里短期内难以适应、承担与服装生产管理相关的工作。

3. 不和其他课程融会贯通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涉及很多其他相关的专业课,如在服装的设计内容上可以与《服装材料》《服装设计》等课程结合;在服装的样板制作内容上可以与《服装CAD》《服装结构设计》等课程结合;在服装的缝制内容上可以与《服装生产设备》《服装跟单》等课程结合……但目前来看,本课程只是作为单独的一门专业课程来教学,不仅忽视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而且学生在很多方面还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不能让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更深层次地学习和理解服装生产的流程。

二、实践教学改革

通过对《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可见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改善目前课程实践的教学效果,应该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便于在实践环节系统地整合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将学校理论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真正实现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课外工厂参观是实践环节的一部分,但其所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相对比较大,且很多学生在参观过程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部分学校在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中引进了“虚拟工厂”教学实践理念,就是在校内给学生一个与企业相似的环境,配备服装生产设备,可以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便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开展真实活动,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虚拟工厂”教学实践理念主要满足了学生希望在学校实践环节过程中显示自身能力的愿望。很多学生希望能经常去企业实习,但大部分企业担心学生在生产一线实习会影响到工人的日常工作及他们的工作效率,因此很多时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会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对学生的主观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产生了限制,这与学生的期望和学校的想法有很大的落差,完全得不到学校的预期效果。同时,部分实习的学生对自己的职责和分工根本不了解。而“虚拟工厂”实践理念构架,将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建,厂里的每位同学可以既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可以是其他部门的员工和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要求每个学生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能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实践期间也比较注重角色转换,让每位同学都可以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能和重要性,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和管理的意义,赋予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每班的学生可以16人为一组进行工厂组建。在企业注册完成后形成虚拟工厂,分别设立厂部、财务部、计划部、供销部、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生产车间,再根据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各个部门下设立不同的子部门等,其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如图1所示。

图1 组织结构与人员安排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和实际的差距,学生也会遇到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一旁全程指导。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地对课程的内容、过程的实施、课时的安排、学生的布置等进行详细的计划。在这样一个将服装专业理论融入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问题,教师必须随时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既让学生对问题的产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解决,又能配备多种正确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并学到服装生产管理的经验,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相关课程知识融合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重视实践环节,同时也要注意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整合到教学中,便于学生在每个生产环节的参与过程中,将之前学习的有关知识运用到其中。

在整个流程中,可以将学生之前学过的《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跟单》《服装企业管理》《服装CAD》等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不仅可帮助学生深化记忆,而且丰富了《服装生产管理》课程,让学生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切身体会到各环节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在服装生产各个流程中,如何将以往相关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主要内容如下:

1. 服装订单开发

服装生产的前提是订单的开发,此部分可与《服装理单跟单》的理论内容结合,由教师指导与学生一起完成订单的计划、制作和开发。为使学生顺利完成订单,并考虑到服装生产管理课时的安排,可以150件某工厂的厂服为例,其缝制工艺难度较小,交货期宽裕,数量适中。

2. 服装设计及样板制作

结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CAD》几门课程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们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制作服装的效果图,并通过对企业员工人体数据的测量确定服装尺寸、制作样板。样板制作完成后。还必须进行样衣的试制,经过修改得到标准样衣作为缝制过程的参考。

3. 服装生产过程

服装生产过程主要包含排料、裁剪、缝制等主要环节,在其中会出现服装工业用的很多设备。因此,可以结合《服装设备》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各环节中操作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尤其是一些特种机在流水线生产中的使用,如钉扣机、锁眼机、绣花机、双针车、套接机等。不仅如此,在设备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故障,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学会解决问题,能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同时在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后,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4.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属于服装生产的后整理部分,这在《成衣质量检验》课程中讲述得更为详细,因此可将其作为服装生产管理的同期课程,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初期、中期、尾期三个阶段的检查,并完成《质量检查报表》。

5. 交货

质量检查没有问题后,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交货,完成结算,这是服装理单跟单的最后环节。学生在整个订单开始到成功结算的实践过程中,必会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理解,融会贯通。

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着重介绍了生产管理理论在服装生产中的运用及具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展示了企业生产管理中最新理论与使用的工具、方法和程序。这门课程培养了既有服装专业基础理论,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善于在现场组织指挥的高级服装专业人才。

总之,本文探索了服装生产管理教学改革的措施,主要提出了两点,即增加“虚拟工厂”实践环节及融合相关课程知识,以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工作能力,改善目前此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建英,季晓芬,张颖,蔡丽玲.基于“影子工厂”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的教学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3).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