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9:12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1篇

【关键词】 保健医;幼儿;健康教育;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5-02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做的诠释就是:健康不只是身体没有病症,还是个体无论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都很健全。这就说明人的健康不只是表现在生理上,而且心理上也要健康。健康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且得到充分发展。幼儿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既能提升幼儿期的生命质量,又能预防多种疾病,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幼儿健康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前提;幼儿园需要时刻牢记幼儿的生命和健康始终要排在第一位。享有幼儿园“护花使者”美誉的保健医生的职责就是保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健康的重要方式是对幼儿进行宣传教育,这是幼儿园卫生保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保健医生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幼儿健康教育的开展和施行,同时也关系着全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和标准。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健康观念,不仅要注重幼儿的身体健康,还要加大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这是幼儿园保健医生的责任,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准绳也在于此。

1 保健医生必须确定健康教育的内涵和范围

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首先要从讲解健康知识开始,怎么样才能够健康。其次,对幼儿实施健康心态和健康观念的疏导教育,意识决定行为,有利于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最后,培养幼儿健康行为和养成健康的好习惯,鼓励幼儿享受从学习到学会这一过程,最终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幼儿期,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正在不断的发育完善中,也是形成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讲解健康知识和干预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1 教育幼儿要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关于生活,卫生和营养方面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自我保健的意识,让幼儿慢慢学会如何才能健康的生活。安全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安全知识和能力,正确认识自我,知道如何爱惜自己和他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如:进行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和自救教育等。

1.2 体育锻炼教育 鼓励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通过体育器材和其他自然因素比如阳光,空气和水分来锻炼,增强体质,让幼儿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体格,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与此同时,体育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幼儿掌握更多关于体育的基础卫生知识,磨砺幼儿的性格。

1.3 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社会教育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其沟通能力,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彬彬有礼等思想,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同时心理承受力也会随之增强。包含:情感教育,个性的塑造,社会适应力的培养,性知识等多个方面。

2 保健医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法

2.1 保健医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关键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疼爱幼儿,还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保健医生牵涉到卫生保健工作的人群、岗位和部门相当广,关系到的知识层次也深,保健医生既要懂得卫生消毒,防治疾病,营养保健,幼儿生理和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又要知道保育,教育的方式。因此,保健医生需要有较强的个人能力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就需要每一个保健医生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保健工作,提升卫生保健工作的效果和确保幼儿的健康。

2.2 园内要定时组织培训工作,以确保教育人员的健康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容易受到幼儿的学习和模仿,教师的性格特点,一言一行,心理健康情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2.3 教育方法要正确,这是保证幼儿健康教育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 我们必须要将幼儿的健康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尊重和满足幼儿面对增长所需要的独立空间,不要过度保护幼儿,提倡并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安全范围之内的行为。所以,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制定一些多样化,充满乐趣的教育方式。幼儿健康教育一般可以通过模仿,讨论,独立学习,动作技能训练,感知活动等方式来进行。例一,大班同学进行名为“食物的旅行”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感知行为。活动进行前,老师会请来保健医生陪同完成,保健医生要依据模型和图例讲解人类是如何消化食物的以及各个器官所在的位置,形态和功效;幼儿开始饮自制豆浆,吃水果,加上图例,鼓励幼儿说出这些食物在身体里所走的地方。另外,幼儿情绪的改变也是感知体验的一部分。

2.4 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家长增加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育儿能力,这也是幼儿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手段。家庭和幼儿园是合作关系,两者在互相尊重,公平,合作的原则之下,家长要充分理解,支持并参与幼儿园针对健康教育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因此,保健医生要正确指导家长的健康意识,帮助家长增强健康教育的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育儿。

2.5 营造较好的教育氛围,这是幼儿健康教育得以施行的重要外在条件 针对幼儿营造的教育环境,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是同等重要的。保健医生需要监督幼儿园提供设施,设备满足卫生要求,符合幼儿生理发育特征,满足幼儿年龄特点等,这样才可以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

综上所述,在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的施行下,保健医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幼儿健康的认识水平,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2篇

【关键词】托幼园所;儿童;口腔保健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79-01

儿童口腔保健情况与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密切相关【1】,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现对口腔保健年报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口腔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12年海淀区托幼园所大体检年报进行分析。

1.2方法

1.2.1 口腔检查方法 由口腔医生使用统一的口腔检查器械进行检查。按照国家龋病的统一标准规定:凡是牙齿表面或齿沟处有色、形和质三方面改变的即诊断为龋齿【2】,并记录在《儿童口腔保健手册》上。

1.2.2资料收集方法 幼儿口腔检查结果由幼儿园保健医按儿童户籍和年龄分类统计,填写在幼儿园体检年报上,上报到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1.2.3质量控制 海淀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组织参与口腔患龋情况检查的医生技术培训,并进行一致性的检验后方下园检查。7-8月对幼儿园口腔收集结果进行30%抽查质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4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 结果

2.1 全区口腔保健覆盖及龋患情况

2012年全区在园儿童口腔检查率98.38%,龋齿患病率为52.53%,新龋率为32.81%。本市户籍在园儿童口腔保健覆盖、患龋及新龋情况好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3.1 海淀区在园儿童口腔保健状况良好

海淀区一直将儿童口腔龋齿防治作为学龄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口腔医生每年到幼儿园开展2次口腔检查、鼓励保健医生针对家长和儿童开展口腔健康讲座, 开展餐后刷牙【3】和氟化泡沫预防龋齿工作。2012年海淀区在园学龄前儿童口腔龋齿检查率达98.38%,矫治率为61.13%,说明海淀区儿童的口腔保健情况良好,3-6岁儿童患龋率为52.53%也远远低于全国调查的城市乳牙患龋率79.53%水平【4】。

3.2 外地户籍儿童患龋情况不容乐观

从表1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口腔保健享有水平高,其患龋率、新龋率明显低于外地户籍在园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从婴幼儿开始就接受社区保健科医生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从小就注意儿童良好口腔习惯的养成。外地户籍儿童大部分为中途从外地随家长入京,就近入园,家长更多地忙于生计,得不到及时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对儿童口腔习惯的培养意识与行动。也从侧面说明外地户籍儿童的家长是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3.3 本市儿童家长更重视龋齿的矫治工作

从表2可以得出,海淀区本市儿童在龋齿矫治和龋齿充填方面却明显高于外地户籍儿童。分析原因为:本地户籍儿童对儿童龋齿对儿童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更加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多认为乳牙龋齿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待乳牙脱落后恒牙更重要。在医疗保健方面本地户籍儿童的龋齿矫治费用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外地户籍儿童尚不能解决此问题,导也是致其龋齿矫治低于本地户籍儿童的重要原因。

3.4 建议:

1)加强幼儿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宣传。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其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决定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张贴预防龋齿的重要性及龋齿危害等,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2)重视外地户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外地户籍儿童家长,应在健丰富康教育形式,多开展家长能参与的互动活动,有重点开展约谈,更具效果。3)外地户籍儿童是预防龋齿的重点人群。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 唐爱萍,杜继鹏.青岛市崂山区3-6岁幼儿龋齿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63-764.

[2] 王瑞,程敏,刘东玲.吉林省5岁儿童患龋情况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12(23):5015-5017.

[3]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北京,2002:61-63.

[4]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初步社,2008:60-112.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3篇

关键词:龋病;口腔健康;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牙齿对幼儿身体健康相当重要,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率高,其中龋病最为严重。笔者查阅幼儿口腔健康方面的资料后,发现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a尚未形成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所及之处也少有深入。由此对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的研究就显得更为必要和更具现实意义。以下根据查阅的各类有关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资料,从相关概念的界定、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实施现状分析和对幼儿园口腔教育的反思这些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探寻幼儿园如何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为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论文相关概念界定

1.龋病

龋病(caries),亦称“龋齿”,俗称“蛀牙”,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幼儿口腔健康教育

笔者在查阅众多的材料中发现,现行资料、著作和论文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这一概念的定义很少。笔者认为幼儿口腔健康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概念为:各幼儿园、各家庭等其他社会社区对幼儿开展有关乳牙的知识介绍,采取爱护乳牙的预防措施以及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教育。狭义的概念为:指幼儿园承担起对幼儿口腔健康的教育,包括让幼儿建立对乳牙的认识、对龋病的认识和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以及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笔者在此论文的研究中,对幼儿口腔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狭义方面的研究。

二、幼儿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笔者主要采取的思路是从国内口腔健康整体状况和所调查的幼儿个别状况这两个角度分别阐释。

1.整体状况分析

我国的学者一直比较重视幼儿口腔健康问题,在不同时期对其都有专门的调查和研究。幼儿龋病随着年龄不同,地域省市的差别,患龋率也不一致,尤其是5岁后的幼儿龋病呈严重趋势。

2.所调查幼儿园状况分析

笔者选择了某市的一所甲级幼儿园,调查时间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该园有详细病历记载的幼儿进行调查。

全园有病历卡的小朋友(从小班到大班,托班尚未进行体检)共有720人,小班(3~4岁)有病历记录的90人,其中有44人患龋,患龋率48.9%;中班(5~6岁)有病历记录的276人,其中有96人患龋,患龋率34.8%;大班(6~7岁)有病历记录的354人,其中有211人患龋,患龋率59.6%。

从中看出,该幼儿园小朋友患龋率在35%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患龋人数也呈上升的趋势,大班达到顶峰即患龋率在60%左右。而中班患龋率明显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乳牙和恒牙开始交替。但到大班,由于家长、教师、幼儿对乳牙的保护还没有重视,于是磨牙开始患龋病,高发的磨牙龋病位在上下的Ⅴ、Ⅳ四个大磨牙。虽然一些患龋的乳牙都已被恒牙取代,但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刚换的下门牙左右Ⅰ号也患上龋病,又加之磨牙龋病,因此患龋率又从中班35%上升到60%。

三、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1.现行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1)国外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国外对口腔健康教育十分重视,无论从普及程度、课程安排、政策落实还是相关方面的研究,都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比如意大利小学中推广“牙齿健康教育”活动;美国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提到,把牙齿健康作为重点领域中的一点突出;在日本开展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范围涉及孕妇等等。

(2)国内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我国研究者和幼儿园对口腔健康教育慢慢地重视起来。然而我国幼儿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家长、教师对牙齿健康方面的忽视,以及当前在我国保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另外我国在法律法规、教育政策上尚未对健康教育形成重视。

2.所调查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情况

笔者采用了深度访谈,访谈对象:10名平均教龄在5年以上和3名平均工龄在2年以上的医务人员,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提纲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该园的幼儿教师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口腔健康教育在该园有没有开展以及开展的程度;(2)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是如何落实口腔健康教育的;(3)在口腔健康教育中保育结合是如何体现的。

第二部分是对该园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访谈,访谈范围如下:(1)平时医务人员在晨检工作中有没有涉及幼儿口腔健康的检查;(2)面对幼儿龋病有没有采取过相应积极的措施;(3)对病历反映出的龋病严重性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4)在保护幼儿乳牙的过程中是如何跟家长建立沟通平台的。

通过访谈,笔者对该园口腔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1)幼儿园教师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该幼儿园开始开展保护牙齿工作是在2004年,但是并没有一开始推行就立刻重视起来,随着幼儿园推行主题教育形式后,慢慢的将爱护牙齿纳入到一个主题活动中来做,但仍没将爱护牙齿的活动融入到一天的生活中,没让幼儿养成主动爱护牙齿的习惯,也没有跟家长建立长久的一个反馈形式。另外,保育员工作和教师教育的工作没有形成有机结合而是脱离的。

(2)幼儿园医务人员开展的口腔健康教育

幼儿园医务人员在检查牙齿时,只是大略地记载有无患龋的牙齿数目,没有跟患有严重龋病的幼儿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提供一些与该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预防龋齿措施。这些检查资料只作为年终资料整理时的参据。

四、幼儿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反思

现今我国在爱护牙齿方面跟国际上还有一段差距,除了中西方观念意识不同外,主要在于我国有部分家庭对口腔健康还没有重视。为了让幼儿能够拥有一口健康的乳牙,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行:

1.教学和保育结合,与家园结合

在教学上从把口腔健康教育做为一个主题活动开展并融入到生活中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爱护牙齿意识。加强保育员与老师的配合。

2.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幼儿期口腔健康进行宣传

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定期张贴在幼儿园宣传栏里。

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和医务室的装修

口腔保健室采用儿童化装修,对幼儿园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训练,并了解幼儿的心理。

研究中的大量实例举证,保持幼儿口腔健康的工作应该融入到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在贯彻幼儿园口腔健康教育时要保育结合、家园结合,不能使这样的教育活动孤立化开展。幼儿园应该对老师和校医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同时要正确引导幼儿认识牙齿及牙病和换牙,不要因为牙齿脱落而感到恐惧,也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看牙医。只有采取了积极的预防和有牙病及时治疗这些措施,会使大部分幼儿能够有健康的口腔和灿烂的微笑。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45.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4篇

[关键词] 保育思想;儿童;健康

中国古代有着独具特色的儿童保育历史。不仅有哲学、医学等方面对儿童胎教和保育的理论论证,还从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中体现了对儿童应给予保护和关爱的慈幼观念。

一、中国古代儿童保育思想

(一)关爱儿童成长的慈幼观念

中国自原始社会就有重视、保护儿童的慈幼观念。中国古代慈幼观念产生并植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现实中。由于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农业社会,人力是国家征战、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财富之一,儿童的诞生与成长预示着一国一家人力财富的增长,因此,从古至今,古人都有多子多福的认知,怀有子孙满堂的愿望。儿童在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就能成为劳动力为一家出力。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儿童肩负着今后延续家族香火的使命,父母将儿童视为自身和家族的延续。当然,慈幼观念也与人类本能中对儿童想要呵护的情感有关。因此,无论从伦理层面还是经济发展考虑,儿童在世人心目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自原始社会,就有兼养老与教育儿童之用的“庠”作为儿童的看护、受教场所。

古代儿童慈幼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在哲学思想中,很早就有关于对幼童应怜惜关爱的观点。孟子曾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肯定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相互亲爱、尊老慈幼的风气。在国家管理中,有专门负责儿童事务的官员和政策。如史料中记载,在齐国国都中设有掌管儿童的官员,“敬老慈幼”还被写入诸侯盟誓中。如《周礼》规定:“(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其中,将慈幼作为大司徒工作的第一位。对儿童身体健养的重视还体现在宫廷教育中。如在王宫中设立专门的幼儿教养机构――孺子室。《礼记・内则》中记载,王室出生的幼儿不仅会有专门的教养人员为其服务,还会选择资质优秀的人成为幼儿老师。其中有专门负责教育和保育工作的太师、太保和太傅,也有专门陪伴太子出入的少师、少傅和少保作为辅佐,从人员配备和养育制度上保证贵族儿童的健康。对普通儿童的健康,政府也同样重视。如从立法上禁止父母杀死儿童,禁止教师对学生过度鞭笞。对家庭中子女较多者提供粮食和乳母,并通过免除徭役和赠予钱物等手段奖励生育。历朝历代不仅有慈幼之举,还逐渐出现了专门的慈幼机构。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特有的胎教和儿童保育思想,也体现了古人对儿童的重视。

(二)注重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

早在奴隶社会,胎教就为人所重视。人们认为胎教对儿童的身体、品性、智慧、相貌等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古人为教,方其子在胞胎之中,已谨其所感”。曾为太子教师的贾谊十分重视胎教作用,“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认为胎教是为了“正本慎始”,从胎儿期就为儿童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古代有针对如何进行胎教的众多论述,除了教育方面,也有从医学、哲学角度进行论证的。其中西汉文学家刘向提出的“外象内感”说为古代胎教思想的代表性观点,“外象内感”的观点认为母亲所接触到的外界物象会直接被体内胎儿感应到,因此,“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古人对于胎教之法有诸多细节描述,在饮食禁忌、居住环境、身体养护、性情调理,甚至于着装仪态都有论述。如“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视,非正声耳不听”等种种对孕妇的规定。医学上,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以胎儿“禀质未定”的生理发育状态为依据,阐明了进行胎教的可能性,提出了孕妇饮食、行为的禁忌,并特别强调孕妇“调心神”、“和情性”、讲卫生等建议,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后世医生也提出不少胎教之法,如孕妇要调精神、慎寒温、禁饮酒等。古代胎教理论中有古人总结多年的生活经验和医学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古代胎教思想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我们从中筛选剔除。

(三)注重惜爱有度的保育态度

“古人为教,不但养其心,而又养其身”,保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为人所重视。唐代文学家元稹提出“未生胎教,既生保教”,主张应重视儿童身体养护,以防止其受到伤害。为了使孩子长成健康的身体,人们对儿童保育的态度并非单单是悉心保护,也有惜爱有度、过爱反害的理智态度。在饮食穿衣方面,人们认为“婴儿之病,伤于饱也”,过饱过暖,都有可能生病,因此民间有“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的说法,即养育儿童饮食穿衣应适中有节制。《曲礼》记载:“童子不衣裘裳。”元代著名医学家朱震亨告诫为母者对孩子不可富贵娇养。金朝著名医学家张从正认为“小儿初生之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并据此将育子之理总结为“薄衣,淡食,少欲,寡怒”,还建议少对儿童用药以增加抵抗力。对幼儿进行母乳喂养,适度添加辅食等儿童喂养方法也受到相当重视,在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有慎选乳母的相关论述,朱震亨专门论述了乳汁对幼儿的影响,认为乳母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乳汁质量,进而影响幼儿健康,因此建议乳母应谨慎节制饮食。

(四)重视体育锻炼的儿童保健观

古人还很重视让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如通过踢毽子、荡秋千、登高等游戏使幼儿在玩乐的同时身体也得以强健。一些少数民族则重视用军事体育来增强儿童体质。如金元时代,北方少数民族儿童被要求自小练习骑马射箭,对此方面的训练甚至多于读书。除此之外,古人认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儿童健康。朱熹提出儿童应鸡鸣即起,完成洗漱之后,还应“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在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对力所能及的清洁工作也应身体力行。

二、古代儿童保育思想的现代启示

古代保育思想基于古代哲学、医学等知识发展起来,其不娇养儿童,对其惜爱有度,照顾儿童饮食穿衣适中节制,注重儿童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不仅具有科学的借鉴意义,也对当前家庭和幼儿园的保育和健康教育带来价值选择方面的思考,值得当前家庭和幼儿园进行借鉴。

(一)家庭保育应秉承惜爱有度的养护态度

作为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自出生起维持其生命的一切条件。包括进食、排泄、睡眠等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的悉心照顾,也包括在养育过程中的亲子情感交流等。家庭对儿童的养育态度和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能否维持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古代保育思想中的“惜爱有度”“过爱反害”的观点也正是现代家庭保育所应秉承的理智态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的成长环境大多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要求,物质条件的缺失已经不是儿童成长面临的主要问题,无节制地为孩子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条件反而成了常见现象。在现代家庭中,对孩子娇生惯养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小公主”“小皇帝”现象也延续了多年。对孩子的种种溺爱,不仅没有起到父母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初衷,反而容易导致儿童养成不良的健康卫生习惯,最终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比如,纵容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孩子出现挑食、暴饮暴食、乱吃零食而对吃饭不感兴趣,这种习惯可能会使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对孩子身体过于保护,平时衣着饮食太过精致,导致儿童身体没有机会接受和适应外界自然的环境刺激,使其身体适应能力和免疫力下降。

上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与家长对子女过于爱护的保育态度有关。大多数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提供给孩子,却忽视了儿童自身具备的生长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剥夺了其自然成长的机会。中国传统保育观念提倡对孩子应“惜爱有度”,因为“过爱反害”。在儿童日常起居、饮食、衣着照料中,孩子过饱、过暖都是对孩子健康不利的,不可对孩子娇生惯养。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生长能力和生长发育规律,给予儿童自然发展的机会,秉承古人“惜爱有度”的理智教养态度,让儿童自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提高其身体抵抗能力。对待儿童饮食、穿衣等日常照管不应过分精致,应在保证儿童健康的同时,以儿童健康需要为准。

(二)幼儿园应加强其保育工作的科学性和示范性

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之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高效的管理,还应有科学的理念进行指导。中国古代虽没有普及专门的学前机构教育,但却有详细的宫廷儿童保育教养经验,并针对普通民众开设育婴堂等公共儿童保育机构。中国古代宫廷教育中有专门的教育人员和保育人员陪伴儿童左右专门对其进行的教养,古代儿童保育中对儿童身心特点的关注,以及保育、教育工作的制度性和管理经验对现代幼儿园有一定启示。

首先,幼儿园应根据标准配备保教人员。古代宫廷教育中对教养人员配备数量和人员职责有着明确要求,不同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儿童教育和保育工作,从而保证了保教工作的有序开展。在现实中,幼儿园师幼比例过大,专业人员配备不齐的情况一直是幼儿园管理中的重要问题。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文件,规范了幼儿园应按照服务类型、保教人员与幼儿的一定比例配备教职工。科学合理的保教人员配备是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满足幼儿在园生活、游戏和学习的需要,确保幼儿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前提条件。无论是每日晨检、幼儿膳食、班级卫生工作、幼儿体育锻炼还是其他保育工作中,都应由专业人员负责。除此之外,保教工作相关人员还应从知识到理念全面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保证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质量。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无论是古代宫廷教育制度还是一些医学家、教育家的保育思想中,都对儿童的生活制度有一定要求。例如,古人重视儿童的起居要有规律,日常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提倡通过游戏满足儿童活动需要;提倡通过体育锻炼来强健儿童体魄。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保证了儿童生活、学习、游戏、体育锻炼等活动的有序进行,是科学规范开展保教活动的重要制度保证。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应根据其活动特点进行合理的时间和顺序安排。

再次,为家庭保育工作做指导。幼儿园拥有能够指导家庭保育工作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从营养师、保健医到教师,都能为家庭保育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并且,为家庭保育工作做指导,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也是保育工作得以长效实施的策略之一。具体说来,幼儿园可为家长提供包括季节性的儿童衣着、饮食和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家庭保育建议,以保证家庭与幼儿园保育工作的互补性。家园双方还应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政府应加强儿童保育工作的管理

我国自古就有关爱儿童的慈幼观念,对儿童的关爱不仅发生在家庭中,在社会观念和政府管理中也都体现着关爱儿童的价值导向。这其中,就有政府切实实施的各种政策。如通过立法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制定各种福利政策关爱弱势儿童,并兴建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使儿童有安居之所。当前我国的儿童保育工作,同样是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政府应借鉴古代慈幼观念,为儿童身体健康发展切实履行保育工作管理职能。

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毒奶粉”事件的发生拷问了人们的道德底线,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抛弃道德准则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让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饮食安全。科学、合理的膳食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日常食用的食品大部分是由市场供应。基于保障儿童健康、科学、安全饮食的考虑,整个社会应形成有效的儿童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加强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加工等各个食品生产流程的食品卫生管理,致力于为儿童提供健康的膳食。这不仅需要政府通过立法、检测和制定食品卫生标准等措施加强职能管理,也需要整个社会提高对食品生产安全的重视程度。

其次,启动儿童体质保健工程。儿童体质关乎民族未来,古代保教思想重视通过游戏与体育锻炼等手段强健儿童体质。在政府倡导的全民保健中,也应高度重视儿童保健工作。这其中,不仅包括合理膳食、医学领域的疾病防治,更重要的是增强儿童身体素质。身体素质的增强离不开合理的体育锻炼。政府应为儿童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和设备。不仅应开辟适合儿童游戏和体育活动场所,如公园或公共儿童游戏场等,还应专为儿童增建游戏和体育锻炼设施,使儿童与成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场所和设备。除此之外,针对当前家长由于某些培训学校的宣传,将孩子送去参加一些不利于其身体发展的培训班的现象,政府还应宣传科学的儿童体育锻炼理念,引导儿童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5篇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内蒙古乌海 0160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了解其龋齿的患病情况,实施预防保健措施,以达到对儿童牙齿的保健目的。方法 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127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 辖区4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34.35%,填充率为17.77%,女孩的患龋率高于男孩。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患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呈增长趋势。结论 应加强本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治疗龋齿。预防乳牙龋齿发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加大防治力度,保护儿童健康成长。

[

关键词 ] 学龄前儿童;龋齿;情况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 )-0039-02

龋齿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并呈现出高发趋势[1],应该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为掌握乌海市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市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现对2011年9—12月我市海勃湾区博研、海拉路、区幼、娜荷芽共4所公立、民办幼儿园的1278名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情况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9月—2011年12月间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共1278 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年龄为3~6岁,其中,女孩 667名,男孩 611 名,其中患龋齿人数为439人,女孩237人,男孩202人。调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牙齿患龋情况和龋齿充填率。

1.2 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对学龄前儿童牙齿龋病统一诊断标准,由口腔执业医师调整好椅位,在自然光线下用平面口镜、5号探针对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体检,检查遵循有序的原则,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分别进行望、问、探、叩、触的检查并将检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患龋情况与年龄的关系采用统计检验方法(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龄前儿童牙齿患龋及填充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表1),1278名受检学龄前儿童,共查出患龋439人(患龋率34.35%)。3~6岁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患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呈增长趋势,且各年龄组的填充率较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龄前儿童男女患龋发病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表2),在查出患龋的439人(患龋率34.35%)中,女孩龋齿237人(患龋率53.99%),男孩龋齿202人(患龋率46.01%)。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女孩龋齿发病率高于男孩发病率,但不明显。

3 讨论

本次实验对乌海市海勃湾区4所幼儿园的1278名儿童进行了龋齿的相关调查,尽管并非整个乌海市地区的调查,但仍具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乳牙平均患龋率34.35%,低于全国儿童平均患龋率[2],充填率17.77%。经查阅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的国内文献显示出各不相同的发病率,吉惠华[3] 报道,玉林市21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12.04%。谢笑英等[4] 报道,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患龋率为15.30%。刘英等[5] 报道,银川市兴庆区2所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63.47%。段瑞凤等[6] 报道,包头市青山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患龋率为62.37%。与上述文献比较,乌海市海勃湾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位于中游水平,此1278名儿童中,龋齿发病率依然较高,治疗填充率较低,应该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3.1在幼儿园中普及口腔健康知识

龋病和儿童口腔卫生关系密切 [7],直接影响到学龄前儿童患龋率的高低,要让幼儿园、家长、儿童高度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保健。口腔执业医师应定期举办相应的口腔健康系列知识讲座,培养儿童口腔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让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3.2平衡膳食保障儿童牙体健康

从膳食的角度,提倡合理营养。学龄前儿童容易出现挑食、偏食习惯,应该多吃且常吃豆类及制品、蛋类、鱼虾、乳类等高钙的食物,可适量补充些含纤维素对牙齿有清洗和摩擦作用且又不易发酵的食物,要限制糖类食品的摄入。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儿童膳食结构,以达到降低致龋危险因素,保障儿童牙体健康。

3.3 在幼儿园中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在幼儿园中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正确选用儿童保健牙刷、含氟牙膏,掌握正确的涮牙方法,养成坚持饭后漱口睡前刷牙的良好行为,是行之有效的预防龋齿措施[8]。定期组织口腔检查,在家长知情自愿的原则下,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童牙科医师在幼儿园对查出的龋病患者及时进行填充、局部用氟防龋措施及窝沟封闭等治疗。对不可逆的牙病要去医院口腔门诊做相应的诊疗,保护牙列的完整性。幼儿园要落实好口腔预防保健综合防治措施。

4结语

从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依然较高,治疗填充率较低,应加强本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宣传,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76.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吉惠华.3374例学龄前儿童患龋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9.

[4]谢笑英,廖桂桃,麦文英,等.广州市黄埔区7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2):61.

[5]刘英,马敏,王兵,等.720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与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0):976-979.

[6]段瑞凤,孔二廷,李军,等.包头市青山区8所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齿状况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学报,2011,35(4):197.

[7]林振芬.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关系的临床探析[J].医药前沿,2012,25(34):139.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营养状况

幼儿园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新生力量,在幼儿阶段更是不容忽视营养问题,所以对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和营养情况做了一个动态的了解[1,2]。儿童体格发育主要阶段是3~6岁,体格发育状况是判断儿童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园儿童的体格发育状况和3~6岁各年龄段血红蛋白,身高体重与体格发育的变化趋势。现对在幼儿园儿童的体格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幼儿园3~6岁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由专职儿保医生检测。利用TX-3000E便携式儿童发育测评仪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测量时让儿童仅穿背心和短裤进行测量,精确度分别为50g和0.1cm。

1.2评价标准 体重身高的中位数作为平均值,体重低下的标准为:W/A

1.3质量控制标准 为了确保数据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儿童的营养情况,最大限度的降低误差。对现场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核查,若有疑应尽快核实,有错误应立即更正。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ASS17.0软件。计量资料拟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由下面的表1可以看出多数幼儿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达到了平均水平,并且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增加。而通过表2可以看出贫血,营养不良等现象出现的比率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减少,但是肥胖发生的比率随着年月的增加而增加。

3讨论

总体来看,营养状况,贫血患儿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是肥胖儿童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我们加强了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对相关保教人员进行了培训。大部分幼儿园开展了营养膳食分析,使得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幼儿园儿童肥胖的比例逐年升高。众所周知,肥胖会对儿童的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影响儿童的有氧能力的发育。甚至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的习惯养成,气质培养也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们定期开展对家长、学龄前教育人员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指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饮食情况做出调整,改变幼儿园儿童的日常饮食习惯。如:家长朋友应该限制儿童对垃圾食品的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品。保健医生要经常同班级老师交流,定期对食谱进行调整同时进行营养评价,做到科学饮食。使得儿童的营养达到均衡适量,防止出现营养缺乏或者营养过剩的情况发生。幼儿园班级应建立饮食管理制度,对于消瘦,贫血,肥胖患儿要重点关注。在就餐期间要少盛多添,同时照顾儿童的饮水情况。保健医生还要定期调查儿童的身高,体重,血常规等各项身体指标是否达标。

综上所述,3~6岁是儿童平稳发育的关键时期,定期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做身体检查很有必要,适时的了解孩子体格发育状况,并及时同家长做沟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回到家里,要尽量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多去户外活动,增加身体体格的锻炼。此外,对孩子适当的增加对蛋奶,禽肉的供应量,增加小米,玉米等粗粮的供给量,使儿童的膳食结构多样合理。适当的有氧活动等综合措施也可以降低儿童发生肥胖的几率。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6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能够吸收相关健康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学龄前儿童的口腔问题是当前临床广受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做过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当前(4-6岁的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达到了80%,相对于发达国家龋齿概率10%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为了能够提升我区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的质量,我院联合多家医院并在卫生部的支持下展开“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项目”,该项目和幼儿园的日常卫生保健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推动该项目的开展深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自我区部分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儿童1500名,儿童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6岁。

1.2方法

1.2.1内容明确内容,主要如下:对儿童的家长、幼师、保健医生还有儿童本人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教育需要浅显易懂,指导其刷牙还有保健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定期向儿童的家长以及幼师反映儿童口腔状况,定为每学期一次。洁治:每个学期均要对儿童进行一次洁治,主要有软垢刮治以及对牙龈炎进行局部处理。对于儿童的刷牙效果通过菌斑染色剂进行检查。儿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用2%氟化钠溶液对其局部进行涂布,一般来说每周需要进行1次,1个疗程为4次,每天需要进行2个疗程,由幼师或家长帮助儿童完成。在符合相关条件的范围之内将六龄齿窝沟进行封闭处理并完成龋齿填充的工作。本次项目的目标为:所有学龄前儿童的刷牙率不低于80%,儿童对于口腔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不低于80%,保健牙刷的使用率还有儿童口腔保健的覆盖率均不低于80%,对于年龄在5岁以上的儿童,无龋率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15%左右的比例,而六龄齿的保护率则需要在原来基础上上升10%。本次项目收费价为一位儿童价格为40元,每间隔一个学期收取一次。

1.2.2培训我市卫生部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织起相关专业内容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参加此次项目所有医院的口腔科医生、护理人员,所有参加本次项目的幼儿园保健医生。因为本次项目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根据儿童本身的特点,对以下对象进行重点培训,主要是: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师以及保育员。培训内容主要如下:学龄前儿童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刷牙牙膏选用含氟牙膏以及了解如何通过牙菌染色检查的方法对刷牙效果进行测定。

1.2.3宣传活动很多家长及幼师对于儿童牙齿口腔都持有以下观点,认为乳牙早晚都要更换,因此无须对它太过重视,这种陈旧的错误观念需要得到纠正。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得家长幼师了解儿童严格进行口腔卫生行为规范以及对于乳牙进行保护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注重口腔卫生,防止出现龋齿。

2结果

在本次开展项目活动之前,我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出现的平均概率为65.0%,而儿童的龋齿平均颗数为3.11颗。经过3年的项目开展之后,我区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56%,所有学龄前儿童覆盖率超过了50%;而幼儿对于相关口腔保健知识也从最开始的25%左右提升到了96.2%;在项目完成之后我区妇幼保健机构在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的模式出现重大变化,幼师、家长以及儿童对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良好的口腔保养习惯;6岁儿童无龋率有明显上升而龋齿颗数则有所下降。

3讨论

本次项目的展开主要是为了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口腔保健方面的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这个项目有多个机构一起合作,在本次项目活动展开之后基层医院对于幼儿口腔保健的防洁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妇幼保健机构在相关服务上面产生模式的根本性变化,以往仅仅是被动的等待幼儿口腔出现问题之后进行治疗,而本次项目则是提倡其主动走进幼儿园,这种服务模式的改变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来说有着巨大的作用,使得幼儿园群体能够受到更加规范专业的服务从而使得学龄前在口腔保健方面水平能够大幅度的提升[2]。

本次项目另一个重要的转变在于妇幼保健机构在对幼儿园保健技术指导方面有了显著的变化,两者之间构建起了网络联系,这样使得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妇幼保健机构能够对于学龄前儿童对口腔保健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幼儿园幼师以及相关负责人一种间接的督促,而且幼儿园能够对项目的来源还有目的等明确了解,积极配合工作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儿童对于营养的摄入以及性格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健康的牙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乳牙迟早要换掉的错误观点,使得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儿童的牙齿在保护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这个项目的展开需要家长的配合,且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经济费用,所以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不仅需要对幼儿开展工作,家长的思想工作也非常重要。幼师通过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诸如讲故事、刷牙操或者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儿童的刷牙爱好。

综上所述,建立活动项目全方面地促使儿童家长以及幼师加入是对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同时能够迅速提高当前学龄前儿童群体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进行保育与教育的地方,一般接纳3-6周岁的幼儿。幼儿园的任务就是让幼儿的身体、智力以及心情都能够得到健康发展[1]。但是由于幼儿的抵抗力较差,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加上在幼儿园中的传播可能出现大范围的幼儿健康问题[2]。为了保证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健康成长,本文加强对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健康保健的幼儿园儿童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0例男童65例,女童65例,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4.12±0.11)岁。对照组130例男童70例,女童50例,年龄在3-6岁之间,平均年龄(4.13±0.09)岁。两组幼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

实验组采用全面的预防控制措施,具体措施:①幼儿园成立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落实每个部门、每个班级的具体职责。该领导小组由园长、保健老师、后勤组成。②全园需要提高对疾病控制的认识,重视幼儿园的卫生工作,定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而研讨,将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纳入到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幼儿园需要加强对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通风,必要场所需要每天消毒。尽量避免组织幼儿到人群集中的地方。教育幼儿在注意个人卫生,要使用流动的水洗手,嘱咐幼儿在打喷嚏、咳嗽时要清洁手,不可共用餐具。如果发现幼儿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立即就医[3]。幼儿园保健室需要定期消毒[4]。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幼儿增减衣物,使用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加强幼儿的户外锻炼,保证足够的休息。③建立幼儿园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出现异常,各班班主任需要每天了解幼儿健康状况,发现疑似传染病的幼儿需要立即通知保健老师和幼儿园领导。发现幼儿身体不舒服或者出现高热立即隔离并通知幼儿家长。记录好每日患儿的具体情况。做好患儿的家访工作。加强幼儿园消毒。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出现传染性疾病的例数,包含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皮肤粘膜感染、腹泻、手足口病。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9.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照组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疾病4例、皮肤粘膜感染4例、腹泻5例、手足口病3例,实验组呼吸道感染1例、胃肠道疾病1例、皮肤粘膜感染1例、腹泻2例、手足口病1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幼儿园儿童由于抵抗力差,自身免疫力低下,群体性的学习与生活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幼儿园儿童有着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加上身体原因,容易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因致病因素感染疾病,加上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加强对幼儿园儿童的传染性预防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能够帮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减少疾病对幼儿的干扰,在幼儿园相关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到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将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考虑到幼儿园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包含环境、药物管理、饮食管理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管理。针对幼儿园部分特殊区域需要做到定期的消毒[5]。药物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免疫力。饮食管理也是希望通过从食物的角度提高幼儿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日常生活习惯管理是培养幼儿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等等,有效遏制传染性疾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呼吸道感染3例、胃肠道疾病4例、皮肤粘膜感染4例、腹泻5例、手足口病3例,实验组呼吸道感染1例、胃肠道疾病1例、皮肤粘膜感染1例、腹泻2例、手足口病1例,对照组总发生率14.62%明显高于实验组4.6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采用全面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抵抗力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英杰.儿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52(25):3569-3570.

[2]张秀莲,刘宇春.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04):162-163.

[3]虞晓燕.儿科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52(17):2369-2370.

幼儿园保健医生论文第9篇

【关键词】 健康促进;知识;综合干预;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5-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但是,当今社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健康问题。健康相关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般而言,年龄较小者可塑性较大[3-4]。作为幼儿园,从小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并形成健康行为,对幼儿长大后自觉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舟山市于2007年5月启动了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选择某幼儿园开展了以“预防伤害”为切入点的“健康促进幼儿园”试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舟山市2所机关幼儿园的幼儿及其家长,这些幼儿的家长大多数(80%以上)为市、区级机关及其下属单位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文化程度大多数(85%以上)为本科以上,收入相近,具有可比性。1所幼儿园作为实验组,另1所幼儿园作为对照组。

基线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3份,有效回收率为91.0%;其中小班126人,占46.1%,中班59人,占21.6%,大班88人,占32.2%;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其中小班129人,占47.8%,中班76人,占28.1%,大班65人,占24.1%。终末调查时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回收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3.2%,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0.3%;其中小班121人,占46.3%,中班74人,占28.4%,大班66人,占25.3%。经χ2检验,干预前后被调查人数和构成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后1 a多,调查幼儿园幼儿及其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及其行为的改变和伤害发生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家长回答,另一部分由家长询问孩子填写。伤害的判定:伤害后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简单处理;或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损伤;或需要因伤请假0.5 d以上(包括0.5 d);或必须由家长、教师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处置和陪护[6]。

1.2.2 干预措施 幼儿园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展全园培训,在教师和家长以及幼儿中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全园开展以“预防伤害事故”为切入点的教学、游戏活动,在养成教育中渗透健康的理念,如带领孩子参观消防中队,开展“我是消防好宝宝”消防逃生演习;托班幼儿开展“喊妈妈”教育活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会“喊妈妈”、“喊救命”;小班幼儿进行“我的小手”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对小熊的手受伤的事例进行讨论,了解怎样做才能保护自己的手不受伤;和家长一起学习剪纸,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等;开展亲子活动,潜移默化指导家长预防伤害方法;进行主题为“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家长育儿经验文章评比,家园携手,共同探索“预防幼儿伤害”的最佳途径。

根据每年度“健康促进幼儿园”工作的计划安排,制定“预防幼儿伤害事故”的教学工作目标、内容及措施。各班每周有1~2个健康教育活动,托、小班每个活动时间为10~15 min,中、大班为20~25 min。尽管幼儿因为自身的原因有发生伤害的可能性,但是很多是由于成人的疏忽、教育的缺失等因素造成的[7],因此,特别加强了对幼儿家长的培训与沟通。在每学期4次以上的家长参与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家长参与的兴趣很高,健康教育课的参与率达90%以上,亲子活动的参与率达100%。

1.3 统计学分析 把有效的调查问卷利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幼儿伤害事故发生率和家长相关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你的孩子近1 a内出现过伤害事故吗?”实验组干预前后回答“是”的报告率分别为60.8%(166/273)和46.0%(12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终末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家长“预防幼儿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幼儿触电后应怎样处理”实验组干预后略有进步,对照组反而退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幼儿预防伤害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妈妈给我吃的药很甜,不生病的时候也可以吃?”和“绿灯亮了可以走人行道?”2个问题,实验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退步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幼儿园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家长和幼儿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幼儿的伤害发生率,已为其他类似研究[8-9]所证实,也为有关学者所赞同或倡导[10-11]。一些学者对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干预,如营养[12]、口腔卫生[13]等,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本研究表明,对照组幼儿园虽然平时也开展健康教育,但由于工作不系统、不规范,时断时续,各项指标忽上忽下,不稳定。而“健康促进幼儿园”是一个能促进并保护幼儿健康的场所[14],实验组幼儿园各项指标都呈明显进步或持平,说明创建“健康促进幼儿园”可以对幼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持续进行,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柳.让孩子走在“安全”世界里. 幼教新视野,2009,28(3):38.

[2] 盖兰英.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新校园:理论版,2009,154(8):148.

[3] 唐纳德•斯图沃特,孙静.健康促进学校模式.中国健康教育,2004,20(3):243.

[4] 马晓.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

[5] 张健忠.杭州市幼儿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需求.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3):74.

[6] 林艳,王虹,刘筱娴,等.深圳市社区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04.

[7] 赵凌华.增强幼儿自我安全防护教育的实践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6(12):77.

[8] 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28(12):303.

[9] 王芳芳,叶广俊,王燕.幼儿园儿童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干预实验研究.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0):324.

[10]吕爱玲.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科教文汇,2009(12):96.

[11]江平.健康教育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中国妇幼保健,1995,10(5):283.

[12]汤永,徐英,陈雁,等.在幼儿园开展营养教育的研究.中华儿童保健,1994,2(3):210.

[13]高蓓,娄有世.在幼儿园中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前后结果的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1):5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