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8:39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已逐渐走向成熟,但区域发展特殊性较为明显,结合海南情况,具有接项目订单能力,独立设计能力,施工管理能力的人才成为大部分建筑装饰公司需求的主要人力资源。在“工业革命4.0”与“互联网+”大背景下,随着全国装饰行业整体结构逐渐发展,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专业化、精细化、工厂化。海南装饰公司也逐步向“一站式”大规模平台方向发展。这些都要求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筑装饰专业)教育与时俱进,进行系统合理的教学改革。

一、建筑装饰专业主要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备能力设定。通过海南装饰企业的走访调查和对我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本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对海南省装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实际工作流程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教学体系。结合行业需求培养掌握建筑装饰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设计、能预算(决算)、懂施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包括美术基础课,装饰制图与识图,CAD制图,建筑装饰材料,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与实训,三维制图软件与PS,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开设课程依据是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预算、施工、监理等建筑装饰工程工作和建筑装饰公司管理工作,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我院建筑装饰专业设置偏重于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从事工作认真,做事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材料运用与制图能力,加大电脑制图学习的力度,帮助毕业生实习期间就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装饰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课程门类多而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时间短,学生三年级上学期又要提前实习以免错过就业时机,所以现今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时间不足5个学期。加上体育、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占用的课时,专业课时间不足4个学期,公共基础课要先上完,专业课时间开设相对晚。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各个门类的课程,理论知识难懂难记,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到:毕业生在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学习的知识又快又扎实,有些知识他们自己也知道在学校老师讲过但是当时学不明白,有些知识甚至不知道老师讲没讲过。这些案例证实在校期间所有理论教学都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学习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从设计理念学习到户型设计图绘制,装饰材料与家具的选用,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与阐述设计理念,再到给出相应造价预算,在预算范围内施工与监理,施工时装饰材料购买与进场,施工人员组织与管理,最后完成施工后的决算与竣工图绘制,无不需要实践教学的加强。

三、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建筑装饰专业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多少重要程度增加和减少课时数,不用一定安排1个学期结束,有些课程可以安排2个学期上,巩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拓展知识,可以减少课时数,安排在临近实习时上。课程安排要反复进行企业调研,主动获得用人单位的反馈,与多家合作企业一起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用,好用。2、选用新版国家规划教材,因为很多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都随时间被取代或者更新换代了,有条件可以组织师资力量与企业合作编写更为适合的教材。3、挺高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多媒体直观展现和动画、音视频展现。4、细分岗位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和认知特点提供单独的培养方案,适应未来分工越来越细的岗位。同时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没有的内容但必要学的知识要布置任务和考核。5、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平台,切实管理好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放任自流。要把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与企业工作内容融合,做到可查可控可评定。毕业设计就是顶岗实习的工作汇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方向,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学校、行业专家和企业通力合作,一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罗石 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朱彦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2篇

参考文献的写作是为了保障文献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是论文作者对学术科学的一种研究态度表现,也为了防止别人误会是抄袭的他人研究成果。以下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欣赏。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夏热东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付祥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张燕林。绿色施工常见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09,(28):130-132.

[5]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34-1638.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熊君放.绿色施工在“绿色建筑”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施工技术,2008,(06).

[2]何会东.绿色施工节材增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2).

[3]竹隰生.推行绿色施工:问题与对策[j].建设科技,2007,(21).

[4]肖绪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J],2013.10

[5]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与验收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6]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06,35(12):108-111

绿色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1]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1:7一11.

[2]方明露.我国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的效益分析及政策建议

[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3]沈万岳.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在高校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4]山西省建设厅定额管理站.山西省建筑及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1版)[M].北京:清华同方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3篇

作者:刘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旭隆工程经济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技术应用:处理施工技术的问题、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施工组织与管理:编制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技术管理。(3)相关课程: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实务。质量监控: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进行工程质量评定。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质量事故处理。(4)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撰写合同文件:撰写一般经济合同、书写合同文件、招投标管理。编制工程造价:工程计量、编制与审核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标底、编制投标报价文件。(5)相关课程:建设工程投资控制项目,经济分析评价:工程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经济预决策。

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从职业能力角度出发,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技能素质结构的要求,按专业岗位的需要,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等三大领域。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前4个学期在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5~6学期把学生分散到建筑企事业单位在监理、预算、施工、测量等实际工作岗位参加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既能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践技能,又能让学生展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学生与企业之间充分相互认识、了解,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学模式工程监理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产学结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体现项目引导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景教学,导入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等教学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教、学、做合一。

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共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占58%,选修课占42%。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专业课包括:建筑制图与CAD、建筑工程测量、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实务、建设法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专业拓展课包括: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管理学、大学生健康教育、美术鉴赏、摄影技术、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普通话基础、文学鉴赏、工程经济、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节能技术、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专业英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产开发概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数学建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机械。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础课主要通过考勤、学习态度、调查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专业课需要考勤、作业、模拟训练、现场考核、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专业拓展课以考勤、作业、学习态度与期末考试等结合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国家先关文件为依据,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建设行业发展步伐,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育,体现工学结合特点,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mostly quality is not high,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s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impro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the quality of the ways and measure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and methods, this paper in order to give related education department to improve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建设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建设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设市场,为此我国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大都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途径和措施,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降低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损失,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一、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给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合格的综合类人才,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包括教学环节的配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它规定了专业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能力需求。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而且是实际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建筑工程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具有建筑行业职业特点的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等教学体系,为此,建筑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实际,以就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突出和强调建筑行业的专业特色,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育以及实习基地实训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获得相应的动手操作经验,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不仅理解建筑工程技术,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都精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此来体现新型的职业技术教学特色,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得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没有毕业或者毕业时,就可以达到直接上岗就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时间,为建筑行业节省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飞培训成本。

二、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主要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逐渐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行业的岗位技能,使每个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能熟悉掌握建筑资料编制、施工测量、技术管理、工程质量检测以及造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教学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为此,各大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科学教育观,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同时转变单一的专业化教育思想,注重培养综合性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教育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建筑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将各类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训加以整体优化组合,以专业理论知识习和实践应用为中心,精选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课程,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要求,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

2.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就必须首先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具备较好的专业实践技能,也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是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专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完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培训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为此,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坚持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培养核心,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以“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以及“公共基础”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大平台;在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前提下,通过实施实训、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实践学习时间在总课程教学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的综合动手能力。

4.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为此,应该使学生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校应该不断对学生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技能进行考核,以督促学生不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学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学生中提倡职业技能考证制度,将国家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和考证相结合,并将两者应用到相应的专业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认可;二是学校应该以校内实训室与校外的实训基地为依托,依照实际建筑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学生培训,实行“模块式”和“组合式”的专业技能训练,贯彻落实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而强化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一项紧缺专业,为此国家一方面应该积极鼓励各大学校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开设此专业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定期带领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参观,并邀请建筑企业相关的技术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践知识,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全面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使命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的综合性高技能专业人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建琴.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

[2]梁超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

[3]潘东辉.思考:建筑工程专业面向工程的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4]刘军,李雪艳.论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建设;发展策略

一、学报基本情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批准,教育部主管的学术期刊,2005年由《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更名为《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开始由长安大学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办刊宗旨是秉承科学精神,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主要报道建筑结构、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桥梁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学、市政工程、力学等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就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开设“专家论坛”和“院士讲座”。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对《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的编辑出版高度重视,在办公条件、人员配备、出版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目前有3名专职编辑,并计划在今后几年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增强编辑力量。

二、期刊发展策略分析

1.注重编校质量

自2005年更改刊名以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狠抓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期刊在连续几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优”中均获得编辑出版优秀奖。

2.提高学术质量

面对新时期学术期刊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通过调整工作重心,加大约稿力度,树立了“立足中国,面向国际”的组稿意识,采取了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优秀稿件,以期全方位提高学报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期刊的投稿量不断增加,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5年到2011年共出版28期,刊发学术论文520篇,其中:院士为第一作者的论文22篇,占4%;教授、副教授论文260篇,占50%。与同行业其他学术期刊相比,作者群体学术层次较高。发表的论文中,有基金项目支持的论文在90%以上,部级基金项目的论文数量达到了322篇,接近年发稿量的62%,其中不乏“十五”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863”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论文。

3.扩大影响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积极与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数据联系,争取被更多的数据库收录,从而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目前,《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十余种重要数据库的来源期刊。2012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标志着《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的数据,《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从2007年起,影响因子排序一直居行业前列,2012年的复合影响因子为1.314。

4.加强特色期刊建设

编辑部一直把打造特色期刊作为期刊发展的宗旨,并一直努力创办特色栏目。编辑部不断向行业内的名家、大家进行约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并以此为突破口力争将《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设成为建筑行业内的名牌特色期刊。在2006年9月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开展的“首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荣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8年、2011年《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两次荣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奖”。

5.建设数字化平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依托长安大学杂志社自主开发了稿件查询系统及审稿专家库,已稳定使用多年,现有审稿专家1700余名,且审稿专家库动态更新,保证了审稿质量。同时,长安大学杂志社已购买了期刊采编系统,编辑部正在调试系统,争取实现作者在线投稿、编辑在线办公、专家在线审稿、编辑部内部办公及文档管理统计网络一体化,为期刊下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数字化平台。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学;学科建设;学科交叉;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高建华(197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胡振宇(1963-),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41-02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建筑学学科建设包含了三个必要条件:构成建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在建筑学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从事建筑学研究工作的师资队伍和开展研究工作所需的硬件设施。信息技术的内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存储等,信息技术依托计算机和网络两个载体,具备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等特征。本文以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为例,论述了依托信息技术学科、加强建筑学学科建设管理、完善学科建设以促进建筑学学科发展的方法。

一、建筑学学科建设现状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学科建设的宗旨是:以建筑类学科建设为核心,注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全力促进学科的发展实力和水平。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类学科,已经不可避免地融合到建筑学学科建设中了。

1.建筑学专业建设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特点是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建筑类应用型人才。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表明,在注册建筑师职业制度背景下,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职业建筑师,[1]而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点。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需掌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科技文献检索、数字建筑概论等课程。这类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培养本科生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潮流。本科生教学计划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建筑模型、建筑构造等)和专业课程(如:建筑设计、场地设计等)的学习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准备和计算机及网络的辅助。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点下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防火与安全技术”、“转型期的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和“现代室内设计与理论”五个重点方向。这五个重点方向的研究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学科的支撑。在建筑历史与理论及遗产保护学科方向中,数字化技术被用于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历史名镇、名村、街区的保护更新等研究中;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理论学科方向中,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被用来进行绿色、生态、智能建筑的设计和研究;在建筑防火与安全技术学科方向中采用计算机建模方式来训练筛选高层建筑和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评价指标;转型期的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学科方向中更多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和数字技术来模拟、分析和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建筑形象;现代室内设计与理论学科方向注重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将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到设计中。(见图1)

2.信息技术在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影响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筑学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既不是单纯技术性的学科, 也不是单纯艺术性的学科,[2]因此,学院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既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又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备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从学院的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构成来看(见图2),4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80%,中级和初级职称的教师约占60%。通常,这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专业软件,并且很乐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有一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为BIM(Bui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汉宝德先生在《传统、现代、后现代》一文中曾这样说:“从建筑技术上说,当代的建筑师要用计算机思考,用计算机来设计,用计算机处理图样。”[3]作为未来建筑师的导师,建筑学专业教师应当首当其冲地走在时代前列。

美国的大学教育强调的是通才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转型。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典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历届的毕业生流向来看(见图3),大部分学生进入到设计规划部门从事技术工作。学生的工作能力具体到运用CAD进行设计、出效果图和做造型等上面。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训练。

二、国外高等院校建筑学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12-01

建筑工程施工在现今社会中十分常见,学习建筑施工技术有助于学生掌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更熟练。

一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的教材有大部分内容对实际施工没有指导意义,在实际中已很少被使用,而新技术和材料等又没有及时编到教材中,使教材的内容与实践脱轨,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2.理论与实践脱节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但由于实践场地等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很难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大部分教师经历的是由学校再进入学校的过程,缺乏实践的经验,且各种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快速发展,使教师的实践方面的缺点更加明显,在进行教学时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 改革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施工的材料、技术也在快速的变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及时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最新发展状况,根据实际问题对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的施工情况相适应。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师要为学生补充一定内容,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使其对知识的学习更扎实。同时,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要加入实际的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单、双排钢管脚手架的问题时,教师引入案例: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栋综合楼的施工任务,该综合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12层。地下为贮藏及设备用房,1、2层分别为3.6米、4.8米,3层以上部分层高为3.6米,结构高度为48米。该公司拟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密目网全封闭。让学生探究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度值是多少,规范对双排钢管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间距有哪些要求,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深刻。

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若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且有些课程的学习如果不进行实际的操作,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多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去实践操作,在这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课堂上无法遇到的问题,学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接触的知识。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在讲解各砌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感受,了解工程的质量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质量是工程施工的关键,且通过讲解让学生对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现场解决。

2013年上半年的对本门课程的考试进行改革,由以往的理论考试更改成理论与技能考试相结合,且技能考试分值占60%,这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素养,在本次的试验中发现学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也收获很多,让学生体会到施工的实践含义。

四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能力素质高,在给学生授课时,能启发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而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门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加深建筑施工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强化建筑施工的有关法律法规,定期到建筑施工工地进行实际的考察和操作,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教学现状,所以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播放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建筑施工的整个流程和技术手段,了解不同地区、国家在建筑施工上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且通过多媒体中图形动态的转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更直观地讲解,使学生学习理解起来更容易,且学习兴趣也会更浓厚。

六 结束语

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实际的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建筑施工的先进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以后在实际的工作中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BIM 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课堂讲授以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为主。[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建筑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建筑的实践认知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及使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建筑素养,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制图课程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校打好基础,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都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任务为绘制一栋房屋的完整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各高校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虽然综合了之前的制图类课程内容,但与后续课程关联小。设计采用手工绘图或者先用CAD绘图再手工描图的模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设计内容。尤其在选题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缺乏深度和新意,雷同率高,还有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纸试图蒙混过关。

(2)教师指导工作量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土建类专业招生火爆,一个标准班的学生有40人,一名教师至少要指导两个班的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对每个学生的建筑平面方案、建筑立面、建筑剖面进行三次指导,这么多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3)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期末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在指定教室进行设计绘图。此时期末考试临近,学生应考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也无法一周全天守在教室监督学生。另一种是设与房屋建筑学同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教室或者在宿舍里进行绘图,教师在授课间隙对设计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指导时间无法保证,很多学生等到最后要上交图纸前再赶工,设计质量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 结合BIM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1 BIM概况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详尽表达。[4]BIM技术将传统绘制二维施工图的过程,变为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同时生成二维图纸,软件使用者在交互界面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直接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上同步体现,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再结合时间的概念,构成4D模型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5]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将BIM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将课程中书面文字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可交互式施工现场模拟场景,[6]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7]

2.2 结合BIM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

将BIM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因为紧跟制图类理论课程,开设时间早,作为学生第一次运用BIM技术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其在课程体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

在开始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时,先安排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然后在课程设计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课程设计先使用BIM建模软件Revit绘制建筑方案,经教师指导后绘制三维建筑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生成的二维图形,结合制图规范的要求修改为标准的施工图,打印出来作为作业上交。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中平面设计内容讲解完毕后的第6周开始,设计过程采取机房集中指导与学生业余时间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需要每周在机房指导2节课,其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自行学习,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布置设计任务后,将机房在课余时间开放8周,变为设计教室。教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去机房检查学生阶段成果,对学生个人疑问进行单独指导,对在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落实。设计时间在第6周-13周,各门课程都还没有结束,学生没有备考压力。教师指导时间充裕。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建立的BIM模型,在结构设计课程上作为进行手算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之后再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补充BIM模型的配筋,调整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方。BIM模型还可以被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管理软件Navisworks及工程经济学课程上使用鲁班、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直接读取,用于检查模型构件是否存在碰撞冲突的情况,模拟施工进度,自动生成工程量,进而以此为基础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文件。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引入BIM软件Revit,使课程设计与BIM系列软件在课程体系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作为设计成果的建筑模型可以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让他们更加重视课程设计。新颖的设计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99-101.

[2] 王秀珍,刘丹.浅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管理控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3 安巧霞,孙三民.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4] 齐岳,张俊华,赵文军.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5] 李久林.大型施工总承包工程BIM技术研究与引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建筑工程学术论文第9篇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技术;有效应用

引言:

受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影响,建筑领域有很大程度的发展。所推出的高层房屋建筑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为居民提供舒适居住环境的同时,减少土地资源的使用,推动城市建设良好发展。当然,高层房屋建筑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其施工质量降低,相应的房屋建筑的应用性大大降低。所以,科学、合理、规范的运用建筑技术来建设高层房屋建筑至关重要。对此,笔者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和探讨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希望对于高质量建成高层房屋有所帮助。

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从总体结构上来看,高层房屋建筑与多层建筑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但从施工技术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高层房屋建筑的难度更大,这也就使得高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1)高层房屋的基础深。通常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在5m或5m以上,而超高层房屋建筑的基础在20m或20m以上。这就充分说明高层房屋建筑需要稳定性佳、安全性高的基础,如此才能够保证高层房屋建筑稳定,正常且安全的使用。所以,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具有基础深的特点。

(2)高层房屋建筑的体量大。要求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提高建设体量大的高层房屋建筑,主要是确保高层房屋建筑可以承受风力等各种力的作用,可以持续保持稳定的状态,为促使高层房屋建筑可以长期安全、稳定、坚固的应用创造条件。

(3)高层房屋建设施工质量要求高。高层房屋建筑能否长期坚固、稳定的应用与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促进高层房屋建筑可以高质量建成,在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机械、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确保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规范、合理的展开。

(4)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周期长。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在落实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分析的内容较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需要控制的施工细节较多,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之后,有序的开展施工工作,如此必然会使层房屋建筑施工周期增长。

二、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分析

目前应用于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技术主要有钢筋连接技术、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技术等,其在工程施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促使建筑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以下将对高层房屋建筑技术予以分析。

(一)钢筋连接技术

钢筋连接技术是高层房屋建筑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建筑技术,其对于提高建筑的坚固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要求使用直径较大、工艺要求较高、质量较佳、强度较高的钢筋。再利用钢筋连接技术来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进行钢筋焊接或绑扎链接等,从而促使钢筋有效的应用。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钢筋连接技术应用并不成熟,与国外所应用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相关研究人士不断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优化钢筋连接技术。

(二)基坑支护技术

目前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基坑支护技术类型较多,如钢板桩技术、排桩支护技术、逆作拱墙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等。这使得基坑支护技术可以应对不同土质、地下水分布情况、周围环境、基坑深度不同等的建筑工程,从而有效的对工程基坑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基桩的坚固性、稳定性。当然,要实现基坑支护技术有效的应用于工程中,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规划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方案,从而有序的展开施工工作,确保工程基桩达到施工要求,否则将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当前应用基坑支护技术来进行工程基桩施工,还需要慎重考虑各个方面,如此才能保证基坑支护技术有效应用。

(三)预应力技术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层房屋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先预应力技术和后预应力技术。先预应力技术是在浇筑混凝土钱先为钢筋施加预应力,待混凝土凝固后放张;而后预应力技术是在现在施加预应力的钢筋外表面放置套管或刷剂等,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在对钢筋施加预应力。无论怎样,科学、合理、规范的利用此项技术来进行浇筑混凝土,都会大大提供施工质量,为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度的建成高层房屋建筑创造条件。

三、优化高层房屋建筑技术的有效手段

面对当前建筑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优缺点均存在的情况,持续不断的优化建筑技术的工作还不能停止,应当一直坚持落实下去,为促使建筑技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应用于高层房屋建筑建设中而努力。那么,如何优化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呢?

(一)持续不断研究相关新技术

在我国经济、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情况下,将建筑技术创新作为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积极落实此项科研项目,创新和发展建筑技术,将实现建筑技术优化,大大提高建筑技术的应用性,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应用于高层房屋建筑建设中,这对于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程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国科学研究人员应当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研究我国工程建设的特点,进而研究和创新适合我国应用的建筑技术。

(二)注重此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支撑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是支撑建筑质量提高的关键。所以,在我国致力于建筑技术研究和创新当下,注重建筑方面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这可以使更多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建筑领域中,不断研究新型建筑技术,不但优化建筑技术,也为真正意义上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建设水平创造条件。所以,当前建立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束语:

尽管我国建筑领域有很大发展,建筑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建筑技术依旧存在一定缺陷,致使建筑技术应用效果不够完美。对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研究和创新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手段来提高建筑技术水平,使其在高层房屋建筑建设中发挥作用,建成可以长期坚固、稳定、安全应用的高层房屋建筑。

参考文献:

[1]纪晓蓉.浅析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1(08).

[2]霍文棋.对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

[3]杨森.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