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透析护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6 16:38:38

透析护理论文

透析护理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作为尿毒症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血液透析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复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护理,通过建立医患共同参与模式,使护患双方相互信任,协调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龄26~78岁,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二、常见心理问题

抑郁、焦虑和恐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悲观、疑虑、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

三、原因分析

3.1患者的角色改变

由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产生一系列情绪反应。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性格差异、社会上医疗知识的宣传、疾病知识的缺乏、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而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终日郁郁寡欢。

3.2不良的心理情绪

因为生病而懊恼,同时为日后的经济开支及病后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等问题而担忧,产生不良心理情绪。患病后家庭、工作发生的巨大的改变,给患者自己和家庭会带来重大的损失。血液透析的不间断性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产生抑郁、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些压力会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心情抑郁、焦虑,甚至萌生厌世的自杀倾向。

3.3尿毒症原因

尿毒症本身引起的胃肠道、心血管、肌肉、骨骼、皮肤及神经系统的不适,导致患者紧张、焦虑和恐惧。

另外,尿毒症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中分子毒素的蓄积,这些都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记忆力减退、抑郁。

3.4患者对血液透析不适应

由于血液透析而引起的饮食习惯的改变,如必须控制饮食和进水量,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等不耐受,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穿刺处的血肿和渗血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

3.5对透析治疗的疑虑

生活拮据、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对需要依赖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将信将疑,常常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正确劝告和治疗方案,而迷信于一些草药、偏方、“名医”等。

3.6环境的影响

由于患者脱离了原有的工作,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害怕受到冷落、鄙视,容易产生孤独感。医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及患者家属的支持情况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护理措施

4.1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对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易造成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于初次透析的患者,要使其明白,血液透析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肾脏功能的必要途径,不必对血液透析产生抗拒感,要告知血液透析的过程、方法和作用,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使其从焦虑、恐惧中解脱出来。对于长期透析患者,要告知其生活起居、饮食、服药方面的注意事项,特别要注意内瘘的保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症、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使患者对血液透析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对长期血液透析后出现的自身形象改变,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不要沮丧、自卑。

4.2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病人易产生自卑感和强大的经济压力,认为自己只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使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体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4.3提供人性化护理

要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透析环境,营造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病人、关心病人的氛围,理解、重视患者的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要以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减轻病人的痛苦。

4.4心理治疗

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治疗。

五、小结

尿毒症病人对治疗的态度是影响其生存质量最大的心理因素,唤起病人对治疗的信心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本组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接受透析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40-41.

[2]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311-312.

[3]董丽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B):2279.

[4]茹海凤,黄荣英.《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79-80.

透析护理论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本院的200例终末期肾衰竭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76例,女24例;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45.28±6.16)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60、25、15例。对照组:男75例,女25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5.93±6.04)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分别为55、30、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风险因素分析

1.2.1.1患者的风险因素

患者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系统出血等;②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如抑郁、焦虑以及绝望等;③随着维权意识的日益提高,患者给医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1.2.1.2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

医务人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传染病风险。实际操作中有被血源性传播感染的风险;②环境因素。血透室人流量大,再加上通风不良,为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力条件;③体外循环系统风险。如护理人员没有固定好穿刺针,发生脱落,从而导致患者失血。

1.2.2护理管理措施

1.2.2.1加强法律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关于健康体检以及安全防护的培训,组织学习护士管理法、输血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培养出懂法、守法、专业素质过硬的现代透析护理人员。对于透析护理人员而言,应做好巡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不允许擅自离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1.2.2.2规范操作,明确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包括透析护理告知制度等)以及操作流程,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各司其职以及团结协作为血透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透析护理人员的考核制度,为通过考核的透析护理人员颁发合格证,同时禁止无证上岗的发生;除此之外,要求护士长重视和加强风险监控,如结合实际制订风险预防及处理预案。

1.2.2.3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

血透患者普遍缺乏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因而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营造和谐护患关系,从而尽可能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如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对其病情以及心理进行全面且准确的评估,通过温馨的语言和友好的肢体动作来关心和安慰患者,改善患者的负面心态,从而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的困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5)。

3讨论

透析护理论文第3篇

作者:戎艳鸣 楼建华 徐红

护理部更新了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在原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作内容,包括:①正确评估家长参与患儿照护的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的必要性;②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患儿合作性照护,让家长知晓其重要性;③根据家长意愿、能力和合作性照护项目必要性,有效协助、支持和指导家长参与患儿照护;④及时评价家长参与合作性照护项目的效果;⑤及时告知患儿及家长病区的护理服务内容;⑥根据患儿风险,提供风险告知和知情同意;⑦根据患儿疾病和治疗进展,向患儿及家长提供及时、正确的专科健康指导;⑧及时评价健康指导效果。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小组成员制定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写培训手册、编制考核试题、评估试题的性能。课程内容包括: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核心概念、医院政策、好处以及具体做法。任课老师由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接受过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担任。所有临床护士都必须接受培训,新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培训或在进入医院后6个月内接受培训。任课老师对全院18个科室的334位护士分3次进行了滚动式培训。在培训开始前进行一次前测,在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一次后测,评价即时培训效果。结果显示,培训前测平均分为51.11,而培训后测平均分为68.20,有统计学差异。在分析了培训效果后,项目组把培训手册发到每个科室,让护理人员结合实践学习,增强培训效果,在一个月之后进行第二次后测,平均分上升至77.70。落实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1)把有关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好处及具体实施方法告诉所有的患儿及家长。(2)促进家长掌握必要的照顾患儿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家长有效地、持续地参与患儿的护理。护理部将所有的护理操作进行了分析,列出家长可以参与的合作性照护项目18项,编写各照护项目的目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制成健康教育单页发给家长,责任护士鼓励、支持、指导家长参与合作性照顾,并评估家长的执行力和效果。这18项合作性照护分属于5个方面,分别为安全:跌倒/坠床的预防、烫伤的预防、窒息的预防;卫生:洗手、沐浴、擦身、更换尿布、会阴清洁、肛周清洁、足部清洁;活动:维持舒适、上下床、协助坐轮椅;营养:各年龄段营养、进食(喂食、喂水、喂奶);治疗:口服给药、测量体温、雾化拍背等。(3)为患儿和家长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信息和支持,使他们有效地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我院每个病房配备总责护士1名,承担医生和患儿家庭之间沟通桥梁的角色,参与医生查房,了解每个患儿目前的诊疗计划,并与责任护士和患儿家长沟通,提供及时的医疗护理信息。(4)创造条件和途径,使患儿和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除了传统的每月2次的工休会,我们还通过每月对患儿家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测评,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院社工部工作人员还经常进入病房,了解患儿家长的意见,并把与护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护理部,便于我们及时改进。(5)各病房根据患儿疾病的特征,促进不同的出院患儿随访、支持系统的建立,并把出院的患儿转给这些系统。血液科已构建了成熟的肿瘤患儿标准化随访系统,有专职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后续化疗和随访的时间;骨科患儿的出院随访系统由总责护士负责预约患儿康复训练、石膏处理等事宜;心胸外科则创建了自己的网站,由医生或护士与出院患儿家长保持联系,预约后续的手术或随访,解答出院患儿家长在居家照顾方面的问题,对于没有条件上网的家庭,也由总责护士负责登记、电话预约后续的随访、解答问题等。其他科室有门诊随访需要的患儿,责任护士可以为其进行网上预约门诊。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项目小组根据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4个核心概念,针对责任护士提供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具体措施,参照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工具[10],研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共10个条目,评价患儿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每月一次对出院的患儿家长进行测评。研究者做了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提取3个因子,分别为因子1(条目1、3),因子2(条目4、5、6),因子3(条目2、7、8、9、10),3个因子能解释56.56%的变异。抽取30个符合抽样标准的家长做信度测试,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1。我院已把“以家庭为中心护理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常规对出院患儿家长进行测量,作为评价病房护理质量的一个指标,每月分析、总结一次。2.1.2意外事件报告我院常规收集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效果评价一般资料2011年1月参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培训和测试的临床护士334位,平均年龄(28.94±6.64)岁,护龄(8.05±7.34)年,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6%,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占54.4%。在干预方案实施6个月后,于2011年6月底选取我院所有11个病房,以病房为分层变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病房抽取30名患儿家长,共计33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受试者中父亲占26.7%,母亲占60.3%,祖父母占9.4%;在文化程度方面,大专及其以上占30.1%。在330例住院患儿中,年龄为1个月至16岁,中位年龄2.5岁;男孩178例(53.9%),女孩152例(46.1%);自费患儿101例(30.6%),医保患儿153例(46.4%),其他76例(23.0%);来自上海的85例(25.8%),外地245例(74.2%)。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满意度研究显示,家长的总体满意度为93.5%,仅对第5条“护士能告诉您,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的满意度最低,为82.4%,。患儿安全指标给药错误和跌倒/坠床是患儿安全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给药错误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21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1-8月的0.10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跌倒/坠床发生率从2010年1-8月的平均0.12例/千病人住院日下降至2011年1-8月的0.11例/千病人住院日,实践前后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我院从1998年建院至今,一直奉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探索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变为具体的护理措施。我院在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的帮助和支持下,选送护理人员去美国知名儿童医院进修的目标中都涵盖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何萍萍等[10]在2005年运用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以家庭为中心量表测量我院护理人员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情况;冯芳茗等[15]于2010年运用美国测量83所医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工具[16]测量我院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现状,发现我院在咨询服务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决策方面处于初级阶段,而医院硬件处于高级阶段,因此,为患儿家长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参与医疗护理决策和活动是干预的两个重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概念是尊重、信息分享、参与、合作,这4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医护人员只有尊重患儿家长的价值观和权利,把他们作为医疗团队的合作者,才可能为他们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鼓励他们参与到患儿的医疗护理决策和照顾中。在本研究项目中,这种尊重、合作的护理理念体现在我们配备的护理人力、制定的政策和岗位职责、提供的资源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绝大部分患儿家长的认同,总体满意度达93.5%。有96.1%的家长认为患儿从入院到出院都有固定的责任护士为他们提供持续全程的照顾,94.5%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感到自己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非常重要,97.0%的家长认为孩子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一是落实对患儿家长的信息分享,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决策中。研究结果显示,有99.4%的家长认为护士向家长解释他们所提供的护理工作;91.8%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93.0%的家长认为护士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法。但是对“护士告知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时可能有哪些表现”这一条目的满意度仅为82.4%,这一点是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中的难点。每个病房在执行时存在差异性,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骨科、外科、胸外科等以手术为主的科室,患儿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比较明确,且医生忙于手术,总责护士和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和病情变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血液科患儿诊断、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住院时间较长,家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准备,责任护士有较从容的时间与患儿家庭建立信任关系,也能比较明确地告知患儿病情变化时的表现;③在内科,很多患儿疾病诊断尚未明确,需要很多检查,治疗方案也随之改变,而且病情反复,所以责任护士在告知病情变化时确实存在困难。本项目干预措施的重点之二是通过指导家长必要的照顾患儿的方法,鼓励他们参与到医疗护理活动中。研究结果显示,96.1%家长认为护士向他们解释由家长参与护理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94.8%的家长认为护士教会他们一些必要的照顾孩子的方法;90.3%的家长认为护士帮助他们参与照顾孩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能更好地保证住院患儿的安全朱海英等[17]总结了我院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的原因,发现家长疏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项目中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宣教,增加家长的安全意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患儿跌倒/坠床的措施,所以跌倒/坠床发生率有所降低。陆秀文等[18]总结了我院2005-2009年护士给药错误的原因,发现护理人员知识缺乏、人力缺乏、工作繁忙、不了解患儿病情等占10%,而本项目中护理部增加了护理人力,每个患儿都有其固定的责任护士,他们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非常熟悉。另一方面,在本项目中,口服给药是合作性照护项目,责任护士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目前的情况和治疗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照顾中,使家长有能力对错误的给药产生疑问,及时向护理人员提出,而护理人员对任何患儿家长提出质疑的医嘱都会进行再次复核,因此家长可在给药的最后一步杜绝错误的发生。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可以解释在项目开展后给药错误发生率的明显下降。局限性与不足美国从提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到在儿科医院全面贯彻执行,经过了50年的努力[1-2]。目前,我院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中的最大挑战是:①在患儿接受有创医疗护理操作时,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②允许家长进入NICU、PICU、CICU等重症监护室陪伴并参与危重患儿的照顾。我们将通过后续的研究,了解家长的需求、医生的担忧、环境的配合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让孩子在危机时刻也可以和家长在一起,减少患儿的恐惧和家长的担忧,使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核心概念深入到专业实践的方方面面,把支持和促进患儿的身体、情感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作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目标。

透析护理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对象

1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普及和深化,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危机日益显著,我们只有改变原有老的护理模式,才能优化护患关系,减少及避免护理纠纷_1。病人满意度是评价医院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效果的一项反馈性指标。它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许多关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工作表明,确实存在大量病人对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因此,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护理策略,提升眼科患者对我们眼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近年来护理专业领域在讨论和努力的方向,本文在通过对抽样病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对眼科住院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进行微观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病例】选取2008年7—1O月我们院眼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病人年龄为16—75岁,平均47.8岁;男44例,女56例;收入:<500元/月4O例,501~1000元/月42例,>1000元/月18例;职业:干部36例,工人15例,农民32例,自由职业者17例;文化程度:小学15例,初中3O例,高中或中专25例,大专2O例,本科或以上1O例;费用支付方式:医保28例,公费14例,自费58例。采取深入访谈和电话回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2引发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2.1护士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不足:众所周知,病人往往希望了解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手术的有关情况,希望护士能解除其担心治疗效果和害怕眼睛失明的恐惧感。正如王文兰等所报道],眼科患者入院时侧重对疾病知识、治疗、效果及主管医生治疗水平的了解,而术前则侧重于满足情感需求。但由于眼睛局部解剖结构抽象,致使病人对疾病知识难以理解。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病人担心手术后眼睛失明甚至丧失眼球,心理压力很大,因而对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的需求更高,这可能为成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护士往往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常规的治疗与基础护理,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加之由于护士本身对角色和护理功能定位普遍存在偏差_6j,护理教育中对护士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心理知识的教育不足,致使护士缺乏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能力,造成健康教育不足。

2.2临床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深入病房接触病人不够:一般来说,眼科病人以老年人居多,且多数有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有的术后需包扎双眼,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都需要别人帮助,此时病人对护士的主动服务需求显得尤为突出。而且可能由于护士只能做到病人要我做什么,而不能做到我应为病人做什么。另外,如果忽视患儿的特点也会使患儿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病人眼睛局部有病,但绝大部分病人全身状况良好,致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麻痹,警惕性不高,放松了对病房的主动巡视。护理人员对治疗护理方面可监督检查的“硬指标”如注射、点眼等比较重视,因为不能完成就能被发现而受批评,严重的会引起医疗事故,而对巡视观察无法监测的非硬性项目则不重视,尤其是晚间无人监督时,不能按分级护理的要求认真及时地巡视病房,主动解决问题。

2.3没有考虑到病人的收入、学历情况对其满意度的影响:刘伟等研究指出具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人需要更多的尊重,更重视服务态度,提示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护理服务的质量,同时病人的经济状况、文化也影响其对满意度的评价”。因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既要注重护理质量的全方位提高,又要针对特殊人群制定特殊的政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一般地,病人收入、文化程度越高,其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高,病人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好、技术操作好,而且对病房环境、生活服务、心理服务、健康指导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收入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高。而收入与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其主要重视医疗护理结果,对环境、生活服务及心理护理的要求相对低,因而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提高眼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若干策略

现代“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要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对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受到手术室护士的热情与亲切,让尽快地消除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

3.1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能力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成为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沟通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管理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护士与病人不断互动的眼科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好这项工作,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将沟通交流落实到工作的一言一行中。

但在临床上为什么有的护患关系和谐而有的却总是发生冲突呢?这就有一个沟通的技巧问题。沟通可大致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在语言沟通护士要首先注意在语言表情及动作上表现出对患者的友善和同情,态度诚恳而温和;其次,要注意在谈话方式和谈话的内容。在非语言性沟通过程中,要语调舒缓而温和,使患者感到亲切和信任;同时,在与病人交谈时,眼神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特征,可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有人说:“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这话颇有道理。

总之,护理工作始终与沟通相伴随,沟通能建立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特别是对那些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更应该体现出同情、体贴和尊重,使我们的心理护理工作能够做到病人的“心坎”上,能够运用我们的沟通技巧更加有效的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2对眼科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温和友善的态度,热情亲切的语言,真诚备至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宣传指导等,会使病人尽快熟悉适应环境,感到欣慰,得到启迪,受到鼓舞,起到其他任何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和手术等所起不到的和不能取代的心理治疗作用。因为良好的心理过程,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稳定和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此,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的必要性和术后情况,同时,让患者充分了解医院的概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医生的信任。有条件的医院可让患者观看以往手术过程的录像,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和安全感。具体地:

a.满足病人的自尊心。当病人踏人科室时,护士应立即主动热情地上前迎接病人。表现出主人的亲切和友善,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b.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c.消除病人对疾病所产生的恐惧。病人人院后,护士应及时完成各项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向病人耐心、细致地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入科后的治疗护理等。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回答病人所提出的有关疾病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指导病人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有关注意事项,以减轻病人对疾病的焦虑,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达到医患协同治疗的目的。

d.避免和缓解焦虑悲观心理。病人手术后急于知道手术效果,必然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会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术后机体康复。因此,在心理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心态,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使心理冲突得到解脱,由悲观转为乐观,由失望转为充满希望,从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毅力,把焦虑的心理转移到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去。

综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因此,应该通过努力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眼科护理工作质量。

3.3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感情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说明不同年龄、职业、工作和收入状况的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护理。例如,在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时,由于患儿来到陌生环境,主要表现是惧怕陌生人、陌生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因此,可以给患儿安排了单间温馨病房,室内挂放卡通图片,允许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具、图书、鲜花,但要保持整洁。配置电视、录音机,低声播放音乐,使病房里的气氛轻松、活波、充满童趣,降低患儿的应激反应,他们的满意度就高。如从边远山区来的病人,家中条件非常艰苦,医院的环境、饮食可能优于家里的生活环境,如果视力恢复良好,他们的满意度就高;而一个教授住院了,由于其平时生活优越,对医院的环境自然要求高,而且其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滴眼液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眼病与全身病的关系等知识都急于了解,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对其进行这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病人满意度就会相应下降。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告诉我们,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如果缺乏,人们对环境将产生不满意。另一类是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却能提高人们的满意度。因此,在眼科护理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健全保健因素,更要注重采用激励因素。在保证患者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3.4体现人文关怀精神: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人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面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

a.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人性化服务理念。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把方便护士转变为方便患者是护士工作的宗旨,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让患者收益,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

b.转变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人院时,热情接待,介绍人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

C.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到病区是个家,这里有温暖、有爱心、有同情、有支持、有理解、从而有治愈的信心。

d.加强护士礼仪服务的规范建设,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把人文关怀贯穿到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透析护理论文第5篇

本文作者:范晓敏韩冰李娟尤苏霞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实施系统的科内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由于我国日前很少有口腔护理专业的毕业生,聘用护十进科前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因此科室对她们加人力度实施科内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科里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实施阶梯式继续教育,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收到显著成效。培训内容,O一1年护士以巩固“三基知识”,规范基本护理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有效完成本职岗位任务为主:l一3年护士在学习专科理论及专科技能的同时,以学习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3年以上护士则突山科研、教学、管理能力的培养,以知识更新,了解本专业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为主。培训方法以集中学习为主,理论讲课每月2次,请院内专家、科室医生、护士长、护理骨干,制作多媒体课们:,轮流主讲。临床操作的培训每月由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织示教1一2项操作,由护理操作技术组长组织全体护士训练,并达到人人过关。培训考核,每月组织进行1次操作考核,每季度末对所学知识进行1次理论考试,成绩记录人册,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岗位分层设置,引人竞争,激发工作积极性科室制定口腔门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通过理论及操作考核、护士之间互查、医生评价,患者评价等方式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一年以上的护士,岗位分层设置,护士的工作要求及日标随着层次的上升而增高,奖金分配系数与层次对应递增,从而体现了责、权、利的有机统一(见表1)。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将最优化力量放在临床第一线,以保障护理服务的“优质”;再者便于引人竞争,从机制上调动护理人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是利于培养护理人才梯队。

“以人为本”,关爱护士,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聘用护士的管理中,我们重视“人文关怀”,因人而异,因实际而异,切实做好聘用护士的人性化管理。在最新的《劳动法》未颁布前,我科一直坚持为所有签定合同的护士购买了“三金”,提供院内公寓住房,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同部队护士一样,每年可以参加所在科室的评功评奖和“优秀护士”评选。享受正常的婚假、产假,获得连“八一”节在内的所有过节费。医院为军人提供免费午餐,我们也让聘用护士享受这一福利,所有费用全部由科室承担。聘用护士过生日时,科室为她们送生日卡、蛋糕卡,表达祝福。为了活跃人家的业余生活,科室组织了野外拓展训练,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另外定期召开聘用护士座谈会,听取意见,积极解决她们的实际困难。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为聘用护士创造山一个良好环境,使她们情系医院,更敬岗爱业。以上内容是我科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改进,在聘用护士管理方面的一些体会,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补充完善。总之,聘用地方护士是未来部队医院护理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真做好聘用护士的教育和管理,使她们尽快适应医学和护理学发展的需要,适应医院和科室发展的需要。

透析护理论文第6篇

作者:陆彩萍 唐宝萍 苏洁静 梁秀琼 谭湘桦 单位:都安县人民医院质控科 都安县人民医院骨科

在充分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指导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10]。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③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娱乐项目,分散其精神压力,例如每天早晨安排收听30分钟左右轻快优美的音乐,上午读报纸、小说或听故事等,把营造成良好的病房氛围,以便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④腹部按摩: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面向患者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在下腹部行环状按摩,顺序为升结肠到横结肠到降结肠最后乙状结肠,按摩的同时给予腹部一定压力[11]。按摩在饭后1小时进行,每次30下,每天3-4次,腹部按摩一定要循序渐进,促进胃肠功能活动,以达到预防腹胀及缩短腹胀持续时间。⑤扩胸运动: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扩胸运动,以减少或避免因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而加重腹胀,扩胸运动每次15分钟,每天4次左右,以患者不感疲劳为宜。⑥训练患者进行排便反射保持大便通畅是预防腹胀的先决条件。嘱患者无论有无便意,尽量每天同一时间尽量排便一次,以重建排便规律。⑦心理护理:通过前期建立的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热情关怀,耐心解释,尽量保持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向病人说明病情,讲解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发生腹胀的焦虑紧张情绪。调查方案入院首日起每天询问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次数及饭后腹胀、打嗝、脐周或者左上腹有无胀疼痛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腹胀现象,并且听肠鸣音,检查腹壁紧张度,叩击有无鼓音,脐部是否凸出,如出现腹胀,腹痛,排气排便障碍,恶心,呕吐可判定为腹胀。并且录两组患者入组时至住院第10天腹胀发生情况及由腹胀引起的相关不适症状。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过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造成消化道运动障碍[12-13],从而引起腹胀,腹痛。腹胀研究显示腹胀可致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而长期的长期腹胀可致头晕,目眩,忧郁,焦虑及下背部疼痛[14-15]。为此,本研究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结果发现入院时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70.97,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74.19%,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入院低5天两组患者腹胀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下降值9.68%,而对照组患者下降至45.16%,两组入院后5天腹胀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早期的系统化护理能明显降低和改善腰椎患者腹胀的发生率,而随着腹胀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等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呼吸困难实验组为19.35%,对照组为38.71%,两组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可能和样本含量过小有关系。这说明早期的系统化得护理措施能减轻和减少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和缓解以及发生的腹胀,从而减少因腹胀所致的减少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等各种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入院后通过访视患者和查看患者病历从而对患者的病情,病史,及患者的饮食习惯,排便习惯,胃肠疾病史等情况都进行了解,并且进一步采用关心,同情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告诉患者医院和主管护理人员的相关情况,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进一步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及胃肠疾病方面的情况,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指导,例如在饮食指导方面,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及蜂蜜等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物。并告知患者应该少量多餐,营养丰富,定时定量,避免食用盐腌和烟过冷、过烫、过辣以及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娱乐疗效,通过影响迷走神经,而调节紊乱的胃肠功能,减少了腹胀的发生,在未出现腹胀的时候给予患者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以通过皮肤的触觉及压力感受器沿脊髓传至大脑,从而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并且腹部按摩可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使消化系统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腹部按摩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以很好的促进肠蠕动的加快,减少腹胀的发生。通过训练患者按时排便,建立了排便反射,能减少大便在肠道的滞留时间,加速了肠蠕动从而减少了腹胀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早期的系统化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和环境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发生,并且进一步避免了因腹胀导致的腹痛,恶心,呕吐,胸闷,胃灼热,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透析护理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了如何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护理质量和安全。主要防范措施为:严格规章制度管理,提高工作人员风险和“法规”意识,加强血液透析专科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做好护患沟通和健康宣教。护理操作人员应在工作中认真分析存在的风险诱因,加强防范意识,将透析风险降低到最小,保证透析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强,风险性较大的特殊治疗。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目前,全世界有80万人以上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疗法维持生命[1]。随着透析人群不断地增加,相关护理操作风险因素也不断增多。加强风险预防的管理是透析患者安全透析的保证,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对62例各种急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酒精中毒等患者进行了588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回顾分析62例中58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见的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

1.2透析资料采用德国贝朗Dialog5.01型血透机。天创净水TCH纯水机水处理系统,透析器为德国生产的Polyflux6LR透析器。穿刺针为日本生产的动静脉穿刺针。血管通路以动静脉直穿或双腔管置管。

2风险诱因及防范对策

2.1从事血液透析医护人员的潜在风险

2.1.1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透析前未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欠全面,对透析风险未明确告知.

2.1.2有被某些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物,暴露于多种危险中[2]。在操作中有被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血透时间长,血透室通风效果不良将造成与患者呼吸道传染病的交叉感染。

2.1.3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其中血源性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职业性暴露[3]。主要因素是处置针头及处理临床医疗废物时容易被刺伤;个人防范意识不强,工作条理性差也有关。

2.1.4防范对策①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融洽医患关系、防范医患纠纷。②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制定血液透析护理风险预案。③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加强防护意识,自觉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吸取教训,有效预防相同原因的针刺伤。

2.2血液透析中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

2.2.1血管通路感染由于动静脉穿刺是侵入性操作,部分患者防御功能差,都是造成血管通路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

2.2.2防范对策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无菌技术操作,严防穿刺部位感染。做好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及宣教。

2.3深静脉及动脉穿刺失败

2.3.1由于穿刺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患者血管条件差。

2.3.2防范对策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清此项操作的风险并签订协议。严格执行静脉穿刺的操作规程;对血管条件较差者应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穿刺,最好固定护士操作,透析前用热水袋保暖(尤其冬天),使血管扩张,有利于穿刺。

2.4透析器运转不良

2.4.1不熟练机器的使用及故障排除方法,机器异常运转时没有及时发现。

2.4.2防范对策护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血液透析专科培训,熟练掌握血液透析相关理论及操作技能,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做好透析机的消毒处理,定期对透析机进行检修和保养。

2.5透析过程中出现凝血现象

2.5.1由于抗凝剂剂量不足,血液流量因素,出血和术后应用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可发生凝血。

2.5.2防范对策密切观察和护理,在透析过程中要维持血管通路通畅,监测动静脉压力,注意观察透析器的颜色。血压过低者,透析过程同时输入液体,以免影响血流量,同时可维持血压正常。对高凝、毒素高、酸中毒严重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可适当增加基础肝素量。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总结血液透析管理的经验,降低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护理风险,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任高,沈清瑞主编.肾脏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02

透析护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透析机 安全管理方法 效果

血液透析机是血液净化中心应用最广泛的设备、由于机型不同,如何保证每一种透析机操作规程、保养、维护落实到位,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中心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并对透析机的使用实施三级管理制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有血液透析机33台,共7种机型,分别产自德国、美国、日本。

2. 方法:

2.1 透析机的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的制定

严格按照卫生部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各种血液透析机的标准操作规程,建立透析机档案及保养、维护制度。

2.2 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新护士进入临床之际,强化操作训练,结合综合理论知识的考试,可以有效促进其积极掌握透析机的应用,理论、操作考试合格方可独立操作。定期组织学习,由护士长和有操作经验的护士对透析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规范处理的方法,以小讲课的形式进行普及。

2.3实行透析机三级管理方法,即操作人、监护人、负责人的管理方法,设备操作人员即每班次的透析护士负责 5— 6 台机器的操作,严格执行血液净化中心的设备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发生故障及时向设备监护人及负责人汇报,并将本班次操作的透析机的使用情况,提供有关数据及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转贴于

2.4加强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率

中心配备专职工程师。透析护士是设备的操作者,对透析机使用中的状况最为了解[1],故透析护士与工程师共同进行检修和保养是透析机管理的主要方式。透析护士为工程师提供维修的第一手资料,[2]工程师定期讲授透析机的基本原理及透析机的维修保养知识,并形成文字的保养操作规范,由设备负责人和监护人监督落实。

2.5人人参与管理,调动积极性

对透析机使用三级管理时,设备负责人可借鉴CAPD的循环程序,不定期地随时抽查,既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了解护士对透析机的应用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也可以检查护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3]。

3 小结

通过规范化培训及透析机实施了三级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保养、维护及时,故障率减少,保证了血液透析机的正常运行,血液透析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孙育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的资源利用对策.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4,4(1):37~39.

透析护理论文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导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控制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试验组行5个阶段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腹膜炎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腹膜透析后第12,24周时,试验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分比对照组高(P<0.05)。在12,24周时,试验组的ALB,Hb平均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腹膜透析治疗48周内,试验组腹膜炎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相关生存质量(KDTA)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依从性,降低腹膜炎发生率。

关键词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腹膜透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01

作者单位:518000深圳市深圳市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

黄静雅:女,本科,护师

通信作者:李小梅,女,主管护师

腹膜透析(PD)是挽救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之一[1],研究表明PD相关性腹膜炎与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贫血状况及护理操作有关[2],腹膜透析患者长期携带侵入性导管,容易因不健康行为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反复腹膜感染会影响到腹膜透析效果甚至威胁生命[3],因此通过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控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尤为重要。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近年来被广泛运用,被认为是过去10年里最重要的健康促进理论发展模型之一,在帮助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上,比传统教育方式更有效[4]。我院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控制教育建立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上,通过腹膜透析护士的教育和培训作为干预手段,达到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22~70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高血压性肾病17例,糖尿病肾病19例,其他5例。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男29,女36;年龄18~74岁;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高血压性肾病18例,糖尿病肾病15例,其他8例。排除标准:(1)各种原因不能随访或定期复查的患者。(2)在研究期间好转、死亡、转血透、肾移植等退出PD治疗的患者。(3)被诊断为认知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双联系统腹膜透析液进行PD治疗。两组PD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构成比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方式组建专业团队,配置腹膜透析专职医师1名,腹透专科护士1名,责任护士3名,护士长参与并质控。学历均在大专以上,通过腹膜透析专科培训,取得专业资格证书,认真学习TTM理论。根据TTM理论,由腹透医师和专科护士制定出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进行计划实施和数据收集,专科护士进行数据分析,护士长全过程参与并质控。试验组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在无意识期、有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给予患者分阶段转变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包括观念灌输、操作练习、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派发资料、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干预手段,具体如下:

1.2.1无意识期和有意识期干预时间为3 d,从置管术前2 d开始至手术当天。(1)介绍团队成员,与患者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2)评估患者的接受能力。(3)介绍PD治疗的好处和腹膜透析置管术的大概过程,满足患者好奇心理及减少恐惧心理。(4)讲解PD治疗的并发症和相关护理知识,使患者意识到健康行为对良好腹膜透析的重要性。应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中的意识提高、减轻痛苦、决策平衡、自我决意等。

1.2.2准备阶段干预时间为腹膜透析置管术后1周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培训:(1)幻灯片播放PD治疗相关护理知识。(2)发放“腹膜透析指导书”。(3)一对一进行操作指导,发放“家居腹膜透析日记”指导正确记录家居腹膜透析情况。(4)出院前1天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根据腹膜透析SOP,自制考核内容),考核合格者方可出院。

1.2.3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干预时间为开始腹膜透析后1~12个月。(1)通过出院前考核,进行效果评价。(2)考核优秀者方可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使用“家居腹膜透析日记”并做好准确记录。(3)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使用自制随访登记表。(4)第1,3个月回院复查并重新评估,评估不合格者予再培训。(5)透析后3~12个月,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回院复查等手段,监测患者腹膜透析情况,及时指导解决发生问题,并做好信息登记,不断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状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干预方案。主要运用自我效能评价、抗条件化作用、自我再评价、环境再评价、关系帮助、社会改变等理论。

1.2.4资料收集在患者透析后1,4,12,24,48周收集住院复查的相关资料。(1)人口资料来自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原发病、是否发生腹膜炎。(2)患者腹膜炎相关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患者依从性评分根据腹膜透析SOP内患者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自制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调查表,共50题,答案分“有”“无”两类,“有”得2分,“无”得0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

1.3评价标准

1.3.1腹膜炎诊断标准[5](1)腹痛、腹水浑浊、伴或不伴发热。(2)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比例>50%。(3)透出液培养有病原微生物生长。以上条件具备其中的2项或以上可诊断为腹膜炎。

1.3.2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采用KDQOL-SF评价。KDQOL-SF分肾脏病相关生存质量(KDTA)简表和一般健康生存质量(SF-36)量表,其中KDTA包括43项肾脏疾病、透析相关问题,11个维度;SF-36量表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将各维度得分换算成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和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PD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分比较(表1)

2.4P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在PD治疗48周后,使用KDQOL简表及SF-36量表对两组PD患者进行调查评分,主要包括:肾脏病相关生存质量(KDTA),症状与不适(SPL),对日常生活的影响(EKD),肾脏病导致生活负担(BKD),工作状况(WS),认知功能(CF),社交质量(QSI),性功能(SexF),睡眠(Sleep),社会支持(SoS),透析人员的鼓励(DSE),患者满意度(PS),一般健康相关生存质量(SF-36),体能(PF),体力所致工作及生活受限(RP),情感所致工作及生活的影响(RE),社会功能(SocF),情感状况(EWB),疼痛(Pain),精力状况(Energ),总体健康(GH),见表5。

3讨论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损伤的有效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在经过专科护士培训后可自己完成操作,减少了对机器和治疗地点的限制,对于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有重要的意义。腹膜透析相关操作需要遵循无菌原则,在专科护士的指导培训下,患者或家属需要独自完成操作,而有研究证明腹膜炎的发生与患者的不正确操作有密切的关系[7],因此PD治疗的相关操作应遵循无菌原则,否则会引起腹膜炎的发生,由于腹膜炎的反复刺激,会降低腹膜的功能从而影响到腹膜透析效果,同时腹膜炎也是导致PD技术失败、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3]。所以作为专科护士需要从腹透开始就需要让患者意识到腹膜炎的危害和自身行为对腹膜炎发生率的影响,并且控制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不健康行为的发生,进而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行为改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由于它整合了若干个行为干预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故又称为“行为分阶段转变交叉理论模型(TTM)”[5]。根据TTM模型我们可以知道,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每个行为的改变都需要不同的动机和处理方式[1]。因此,我们在进行行为干预的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在TTM模型的第1,2阶段,重点促使患者进行思考,让他们权衡行为改变带来的利弊从而产生行为改变的意向和动机;到第3阶段,促使患者做出自我决定,找到替代行为;到第4,5阶段,改变环境来消除或减少原有行为的诱惑,通过自我强化和学会信任来支持行为改变。我院传统的培训往往着重于第2,3阶段,出院后也没有帮助患者强化替代行为,进而降低了培训效果。

使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式对PD患者进行干预后,在12周后明显提高PD患者的依从性。而依从性的提高,有助于对PD患者进行更好的干预和管理。结果显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PD患者的ALB、Hb的浓度,而这两个指标是体现患者的营养水平和感染风险的重要指标[8]。可认为PD患者经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干预后能够提高患者营养水平进而增强PD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另外,对两组PD患者的48周内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分析,结果提示,经TTM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后,PD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研究证明患者腹膜炎的发生与自身行为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和操作培训,能明显的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9]。结果证明,运用以TTM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意识到腹膜透析的重要性、腹膜炎的危害性以及自身行为对腹膜透析的影响,通过分阶段培训、定期随访和再培训,不断控制患者的不健康行为,减少腹膜炎的发生。PD治疗的目的不仅是延长患者的生命,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表5结果显示,运用以TTM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总体上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通过TTM理论能改变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从而降低腹膜炎的发生率,提高PD患者的PD质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总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Walker RC,Marshall MR.Increasing the uptak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n New Zealand:a national survey[J].J Ren Care,2014,40(1):40-48.

[2]林崇亭,韩淑梅.腹膜透析感染性腹膜炎治疗及护理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22(2):439-440.

[3]唐碧雯,方炜,严豪,等.371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后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3,29(11):808-811.

[4]Salmela S,Poskiparta M,Kasila K,et al.Transtheoretical model-based dietary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in diabetes[J].Health Educ Res,2009,24(2):237-252.

[5]Li PK,Szeto CC,Piraino B,et al.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infections recommendations:2010 update[J].Perit Dial Int,2010,30(4):393-423.

[6]Joshi SA,Almeida N,Almeida A.Assessment of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of successful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their donors pre- and post-transplantation[J].Transplant Proc,2013,45(4):1435-1437.

[7]易春燕,关锦美,林建雄,等.换液操作者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765-2767.

[8]牛红心,汤殉,周伟东,等.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探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4):855-858.

[9]聂晚年,欧阳燕兰,周旭.健康教育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3):2032-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