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1-29 19:52:26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1篇

修复科是我院的门诊大科,就诊人群以牙列缺损和缺失的老年患者为主。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涵盖面广且琐碎,贯穿于患者就诊的全过程。修复科护士除须具备配合医生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面临以下问题:

①口腔医疗操作是在充满微生物的口腔内进行,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及黏膜组织直接接触,且治疗过程中涉及的操作多、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性质各异,医护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各种公用材料和物品,交叉感染的隐患多;

②治疗时使用的仪器、器械及其配件小巧且精细、贵重,需要进行特殊的保养维护和消毒处理;

③老年患者吞咽反射能力下降,治疗过程中误吞误吸、急症处理等突发事件呈增多趋势,而口腔门诊护士由于长期从事专科操作,其应对突发事件和急救的能力相对欠缺;

④工作模式已逐步从1名护士配合2~4名医生的巡回方式转变为一医一护的四手操作模式,护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关的培训。可见,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压力较大。我院现有护理质量控制按照护理部-科室两级管理模式。科室质量管理参照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形式,建立了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即护士长下设5个护理管理组,分别为基础护理操作组(修复专业各种材料的调拌技术)、四手操作组、急救组、医院感染控制组、文明服务组,负责相应工作的培训和考核。组长由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素质好的护士经选拔后担任,成员由本诊疗区域内的4~6名护士组成。本方法自2011年7月开始实施,实施3个月后发现组长的工作仍以日常护理配合为主,对分管的质量管理工作执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有:

①个别小组的质量管理标准不够细化,如四手操作技术无相关考核标准;

②组长管理知识和经验缺乏,年轻组长检查年长护士时有顾虑;

③科室护理人员多,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的培训,培训时间、效果及可操作性较差;

④护士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认为该工作更倾向于管理层,而非一线护士(组长不认为自己是科室护理管理者);

⑤激励机制不足,组长工作积极性不高。

2改进措施

2.1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及内容

借我院护理部修订《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标准》内容的契机,修订修复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改进措施包括:

①基础操作组修订了符合修复专业特点的《常用材料调拌技术标准》,及时跟进治疗中的新技术新材料;

②结合材料性能,观察不同护士的操作手法特点,总结规范了多种材料的调拌方法并用便于记忆的名称命名,如粘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调拌技术——2/3两步加压研磨调拌法等,以保证粘接材料的调拌质量;

③四手操作组对四手操作技术的基本要求如护士坐姿、器械物品传递方法等进行集中培训外,还根据口腔修复的治疗操作规范了符合本专业护理特点的强、弱吸管及三用枪的使用、放置,强调注意事项;

④组织护士对所配合医生的个性化操作特点进行文字性归纳总结,便于替班及轮岗护士了解以提高医护配合默契度;

⑤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椅旁健康宣教,如护士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宣教时机的把握及有针对性的宣教内容;设计定制便签架,各椅位将各种固定及活动义齿戴牙须知、《医患沟通手册》等宣教材料统一集中放置,方便配合护士及时进行椅旁健康宣教;

⑥文明服务组加强就诊安全管理,特别强调协助老年患者进入诊室时,要及时疏通诊疗通道、疏散不必要的停留人员、观察地面有无湿滑情况及工作用仪器设备的管线或放置有其他物品等,提醒患者就坐和起身时留意脚下牙椅手机的尾管管线,避免意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⑦新增器械设备和材料物品管理的质量标准,小到器械,大到仪器设备都有专人负责,并在仪器上贴有责任人的标签;

⑧将修复专业常用的几百种耗材与信息中心协调实现信息化管理,特别是细化了种植体等高值耗材的管理;

⑨完成了《修复科护理手册》的编写,内容包括科室简介、各护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常见疾病的护理配合流程、口腔门诊急救护理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控制、常用设备操作流程及护理辅助工作等。科室护士人手一册,使大家工作中有章可循,根据临床工作定期修订手册。

2.2明确组长职责

要求组长根据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制订相关质量控制内容的培训计划,并广泛征求全体护士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培训内容更贴近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护士长组织组长对完善后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培训计划进行讨论,制定《护理质量管理组长手册》,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培训计划及检查记录单等。明确组长职责,负责协调完成日常工作,参与修改完善本科室的相关制度、工作标准、护理常规与流程等。按计划进行培训、考核并记录。及时对护理工作进行自查、反馈、改进及记录,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2.3从两个层面开展培训,转变管理理念

(1)护士长对组长集中培训通过聘请外院老师传授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工具的使用,并选派优秀的组长外出学习,提高组长护理管理参与度和积极性。护士长定期结合工作中的实例传授管理经验,提高组长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技巧,如运用二八定律找准关键工作,执行关键制度、训练关键人员、关注关键患者、抓住关键时间,培训方法应以操作演练和情景模拟为主,注重护士的参与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要求每位组长能够运用简单的管理评价工具,如PDCA法。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情况或个别护士,由护士长协调解决处理。

(2)全员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本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并协助组长培训科室其他护士。如针对口腔门诊护士相对薄弱的急救护理,由组长对本组的几名组员先进行急救护理操作的训练,包括单人或多人CPR技术、口腔门诊误吞误吸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门诊急救呼叫流程演练等,经护士长和组长考核合格后,再由急救组组员每人具体负责4~5名护士的培训。急救组组员是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达到相互学习、监督,共同提高的目的,还解决了组长一人难以负责全科护士培训的问题。

2.4进行全过程护理质量管理

每天诊疗结束后,组长召集组员,将当天工作情况、医护配合问题、接诊的特殊患者等作简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长每周按质量控制的标准抽查护理工作,及时记录并向被查护士当面反馈,下一周针对问题及时追踪反馈。每周全体护士例会前召开管理小组讨论会,组长提出存在问题与不足,护士长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护士长必须对质量管理效果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引,发现运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方法有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使之围绕质量管理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参与共性问题的追踪检查,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护士长还广泛征求医生对护理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医护座谈会。

2.5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各组长工作积极性

护理质量管理组长的工作首先要得到科室领导的重视和认可,组长经过考核和选拔产生,名单在全科朝会上宣布,并在科室的信息园地进行公示。每季度评选一次优秀组长和星级护士,照片张贴在信息园地。各种学习培训优先安排组长,评优评先组长有加分,并与年终绩效挂钩等。

3结果

3.1护理质量

修复科护理质量稳中有升,全年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包括门诊四手操作技术、文明服务、医院感染及急救等方面的内容。2012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8.88分,2013年护理质量总分为99.5分。

3.2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口腔门诊配合护士主动性及医护的默契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效率,因此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意见建议是我科每年的常规工作,已坚持6年,经医护反馈这一方法可有效促进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根据临床工作以及医生重点关注内容自设调查表,共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级别,请参评医生就全年科室护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2012年底对科室年出诊率超过80%的医生共24名发放问卷,2013年底对同一批共24名医生发放同样问卷。2012年和2013年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4讨论

4.1科内质量管理组的实施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口腔科门诊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协助医生完成口腔治疗,因此许多护士更关注与医生的配合,忽视患者的感受,影响护理质量,加之现代牙科建筑要求相邻的两个牙科治疗单位设有隔断墙,避免飞沫及气溶胶的污染,这种布局易造成护士相对独立的工作氛围,不利于科室整体的团结协作。建立科内质量管理组,小组之间可通过榜样的正能量作用,带动其他护理人员积极效仿。例如小组中护士对患者恰当亲切的称呼与患者有效的沟通等可以促使周围护理人员学习。成立护理管理小组增加了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组长在检查护士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工作中的小技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2科内质量管理组利于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修复科门诊技术和材料更新快,设立科内护理质量管理组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对于口腔修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频繁的特点,采取“短平快”的学习形式,实时更新,使低年资护理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促进了全科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表1可见,两个年度比较,医生对护理工作9个方面的评价“很满意”率均升高,“一般”率均下降,“很满意”程度增加最为明显的分别是护理操作、整体评价、护患沟通和工作主动性,说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得到了医生的认可。

4.3科内质量管理组利于护士人才培养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不同科室临床护理人员53例,分为两组,均为女性。观察组29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1.04±2.69)岁,从业时间1~19年、平均时间(5.86±2.77)年;对照组24例,年龄24~53岁、平均年龄(32.18±2.03)岁,从业时间2~21年、平均时间(5.62±2.28)年;文化程度:本科24例,大专18例,中专11例;职称:主管护师13例,护师19例,护士21例。两组人员年龄、从业时间、文化程度与职称方面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接受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如下。1.2.1完善规章制度:参照“二甲”医院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补充完善原有的规章制度,明确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工作流程、细则与操作要求、工作制度等。制定详细的消毒隔离、一级护理、治疗室护理管理、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标准,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反复学习,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分解各项工作,明确个人职责,各项工作细化到人,使每位护士了解个人每日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加强护理人员团结协作、应急能力、服务态度与带教能力方面全面考核,同时做到奖惩分明,尽量营造团结向上环境氛围。

1.2.2以人为本,实行责任制管理:

首先,对住院病人进行分区,确定每区对应相应责任人,相应床位对应相应护理人员。其次,确定每个护理人员需要负责病人数目,保证每位护理人员可看护6~8名患者。护理期间,实行全面管理,主要包括给予患者必要心理干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同时,注重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培训,使其准确掌握疾病临床治疗原则与护理要点,在实际护理中将各项服务工作落到实处。此外,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每日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征求患者与家属意见;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对于分管患者健康宣教与病情掌握情况。检点包括:重点人员、环节、交班、重点制度以及薄弱环节。

1.2.3弹性排班:

注重晚间护理与晨间护理为给予患者持续性且无缝隙护理管理服务,也为使护理人员感到满意,护士长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同时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合理调整护理排班。夜班人员值班过程中,可安排一位护理人员从旁协助,以有效减轻夜班人员工作压力,协助护士要帮助行动不便或功能障碍患者,尽量满足于患者生活要求。此种排班模式,既可以使夜班护士工作量减轻,又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1.3考核办法:

每周不定期的考核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应激能力、团队协作、药品管理、带教能力、患者临床满意度评分等,护士长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定期总评护理人员平均分。每位护理人员都建立一份个人护理档案,每次考核结果、奖惩等均记录其中,优胜劣汰。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半年后,观察组满意率为93.10%,对照组满意率为66.67%。两组考核评分与满意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3篇

1.1人员组成

护理总值班人选需经以下几个方面的筛选合格:

(1)需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师级别人员;

(2)每科室护士长推荐2~3名人选,再由护理部统一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取前50名人员;

(3)再经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取30名人员组成。

1.2时间

周一至周五18:00~凌晨8:00、周末及节假日全天值班,凌晨7:30前往医务科与内外科医生总值班向院领导汇报。

1.3职责

由护理部统一部署管理,每天轮流安排一名护理总值班人员,该护理总值班在值班护士长带领下对全院护理质量及应急护理问题进行处理。

1.4工作内容

对全院各科室的消毒隔离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急救护理质量、病房安全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护理病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等进行检查,同时应处理夜间和节假日护理出现的应急问题。

2结果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我院护理总值班对夜间病区管理、劳动纪律、护士仪容仪表、医院感染、急救物品、器械、抢救药品、护理文件、危重症患者管理等12项共巡查331次,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214次;参与病区抢救18次,参与突发事件抢救5次;护理技术会诊12次;为病房护士取血、送标本处理53次。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急诊ICU的32名护理人员纳入护理质量管理调查。纳入标准:护理工龄≥2年;年龄21~30岁;大专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知情同意。年龄最小21岁,最大29岁,平均(26.44±3.2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33±4.22)年。

1.2传统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调查,我院护理质量管理还存在以下漏洞:无菌物品间柜子、治疗车积灰;血气分析仪血渍多;冰箱温度记录与实际不符;治疗室柜子、抽屉积灰,治疗盘发霉;高警讯药物抽屉未上锁;自理药无管理制度;中心供氧停止应急流程回答不全;电梯厅乱,库房无菌物品掉地上未捡起,治疗车抽屉物品混放,监护仪报警值设置不合理,火灾应急预案回答不全;氧气筒空桶悬挂“满”标识,未节能,毛巾架积灰,监护仪报警值设置不合理,氯化钠未按从左从左到右取用;治疗室物品混放,抽屉较脏,货架积灰,药物未按有效期顺序摆放。治疗室垃圾未及时处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混放;治疗车、仪器间货架积灰;输液盘、微泵有污渍;意外拔管评估与实际不符。而在护理质量检查中,还存在如下问题:低效率的解决问题方式,检查发现的问题不能解决,低水平重复;缺乏对专科质量的查检;护士能发现问题,但不能或不愿主动思维和个性化解决问题。

1.3改进措施:选择查检表进行护理质量改进,流程包括主题的选定、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展现等。具体要求利用查检表,对照标准流程进行自我检讨和自查自纠,还制定出标准化流程图及符号,对小组成果报告进行全面分析和汇总,并将精华部分简单概括,有层次对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护理人员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护士长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让护士长互相有交流平台,促进活动更好地开展。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出控制图,将整改前、中、后的数据与基线值、上控制线、下控制线进行对比,直观显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护理部实行项目改进月报告会制度,以护理质量运营报告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的形式对项目管理进展进行汇报和信息交流,开展效果评价和成效分析。

1.4观察指标:观察改进前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的查检合格率,主要包括呼吸机管理、健康指导、日常行为等。

1.5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查检合格率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观察与检查,改进后护理人员的呼吸机管理、健康指导、日常行为查检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和谐社会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过有部分护理人员护理中观察病情不细心,交接班不认真或护理中不坚守岗位,是引起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隐患。有的还存在接错患者、用错药、输错血、切口遗留异物等,引发严重预后。在发现具体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中,加强护理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增强了护士长的质量意识,确保护理落实到位。查检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注重质控体系不断完善;层层落实、层层把关、时时监控、反馈及时;牢牢抓住质量管控重点,提高了效率;形成良性的质控管理循环机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既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又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能增强护理工作的计划性,使护理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在应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收集正确可用的数据,作出最有力的判读;避免个人主观判断,曲解数据的意义;掌握事实的真相,作出有效地决策。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外科患者118例进行分析。随机将11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58例患者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2.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循证护理方法实施循证护理的内容包括:①在医院外科的住院病房中成立专门的循证小组,小组成员的工作是首先找到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情况。②循证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患者病情的相关临床病例和参考文献,针对患者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③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其变化,并且在对其护理时要采取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在患者的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④在患者的心理指导方面,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最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2.2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①给予患者常规查房以及输液护理。②对入院后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干预,然后根据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③在护理时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实时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均低于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情感、角色、认知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6篇

1.1加强医护人员规范化管理

首先,层流净化手术室的人员、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净化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夜班护士工作流程、连班护士工作流程、感染手术后处理工作流程、清洁工工作流程等,使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有秩有序、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层流净化手术室的预期质量。

其次,加强手术间空气洁净度管理,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要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串手术间。手术所需的物品术前均需提前备好、备足,固定放在手术间内。日常手术所需物品均放在手术间柜内,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进出次数,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

最后,加强洁污流线管理。设置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患者通道和污物通道,分区要明确,严格区分清洁区、无菌区和污染区,急诊和感染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及流程的需要

1.2加强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

1.2.1加强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监控

手术室需要定期的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尤其是对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双手进行监测。通常一个普通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必须要符合Ⅱ类监测指标。手术室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2℃~25℃,湿度要控制在40%~60%,在手术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

1.2.2洁净手术间的管理

由于洁净手术间采用独立的八角形气密封内壳,保持室内的正压,形成层次性压差,以防止交叉感染。空气洁净技术是通过科学设计的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最大程度地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全过程控制感染,创造洁净微环境的有效手段[2]。为了更好地管理,达到控制微粒污染,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术前:备好一切手术用品,以减少人员术中不必要的进出和减少开门次数。术中:控制手术人员于最小限度,要求手术人员不可随意串手术间。术中使用后物品放入规定污物袋内或污物桶内,不可随意丢弃于地面,防止二次污染,保证地面清洁、干燥。术后:卫生员及时清理,并由手术间后门将污物、术后布类、器械通过半洁净区送至规定处处置。及时清洁,擦拭手术间内设备仪器、台面柜子、回风口等表面。规定每周进行周期清洁,清洗整个手术部,重点擦拭手术间回风口和排风口及清洗洁净走廊、辅助间回风口和排风口。规定定期更换手术间一次性回风口,并及时做好更换记录。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将所指定手术间的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启动,及时有效地排放麻醉废气,保证手术间内空气质量。术后及时新装系统,确保负压抽吸泵的使用安全。

1.2.3空气质量监控

洁净手术部每月配合感染科一起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控,特别是空气质量的监控。而采样空气菌落应在空调系统开启30min~40min后,根据手术室的实际面积与净化级别放置培养皿,放置位置距墙面1m,高度距地面1m。应在手术室处于清洁、静止及密封状态下进行,采样过程中手术室门应保持关闭状态,培养皿放置后人员迅速离开,并严格按照30min时间采样,此时严禁人员进入,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建立感染检测本,及时保留监测结果,并进行问题的跟踪和采取措施的改进。

1.3洁净手术部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环节。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首先,思想水平的提高是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所以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安全规定和工作制度,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鉴于手术室的专业特点,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十分重要,通过岗前岗位培训,学习强化和弥补专科业务技术的不足,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做到人员优化组合,在手术安排上做到护士新老搭配,强弱合作,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潜力和创造力。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新的措施和实施方法,并要求护士站护士先熟悉掌握中央监控系统一切设备、电源、空调医用气体等运作情况。组织全体人员熟悉掌握,并做好值班安全检查,做好维护及检修工作和记录工作,随时与工程人员保持联系,排除一切突况,保证洁净手术部的安全使用。

2手术废弃物的分类处理

2.1一般废弃物的处理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废物规范处理,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扩散,切断其传播途径。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对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分开管理。生活垃圾包括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带、各种药盒和输液瓶,医用垃圾包括医用手套、各种引流管、导管、敷料、纱布、棉球、棉签,医疗废物袋装不要太满,严密封口标签明显。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由专人专车运送到医院指定地点进行终末处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医院感染率。

2.2锐利废弃物的处理

每个手术间放置由硬塑制成的带盖容器,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电刀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玻璃类等锐利废弃物,每日手术结束后盖紧容器盖放置污物间由专管保洁人员进行收集,送医院感染中心进行处理,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体会

3.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通过在手术室内提倡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护理,一方面促进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的水平;加强对手术室内护士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最好的安全技术运用到每一台手术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学习,提升了护士们的自学的意识,积极的更新知识,互帮互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一方面通过安全护理意识的形成,让护士自身树立一种将“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工作观念,在工作中敢于暴露错误,并认真的分析和学习,及时的纠正不良行为,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3.2加强感染监测,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在洁净手术部投入使用前及使用中,疾控中心和每个月的医院监控科空气培养、物体表面监测均能做到达标。由于现代医学给予外科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对外科手术赋予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不断深化,医疗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因而减少和避免医院感染,应该是摆在我们医务人员前面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把感染管理作为洁净手术部管理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7篇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护理质量越来越成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仅为世界各国在企业管理上实现有序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而且也为医院的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指导方法,为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越来越为中国的医院所关注和重视,并开始经营国际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被世界150多个国家等采用为国家标准,广泛用于企业管理,而且还逐步将它推广政府、财政、金融和教育等质量管理领域。如今ISO9000已悄然走进医院,如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医疗管理和技术领先的国家有不少医院应用ISO9000管理体系并通过ISO9000的质量认证。我国多家医院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未来几年内,全国将有更多的医院朝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努力。

二、ISO质量管理体系在我院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市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医院必然更新和重建自己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然而,医院护理管理中如何进行护理管理模式创新。如何进行护理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打造护理文化的问题是医院发展中着力解决的问题。我院应及时掌握国内外护理管理的信息和发展动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大胆实践,创新,构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促进我院护理管理与国际接轨。由于妇产科仪器设备多,各管理规范条款众多,要将平时的工作有机地纳入管理体系之中,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因此成立妇产科“ISO9000”运作小组就显得很有必要,她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领导作用和妇产科护理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性、全员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落实各项工作职能,提供资源,促进全员参与,检查绩效,组织实施与改进,通过其领导作用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发挥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在我院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十分必要,因此妇产科专门成立实施小组,研究其对妇产科临床工作的影响。

1、成立实施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成立ISO质量管理体系小组之后,接下来的便是如何实施的问题,我院妇产科是由院长亲自指派1名副院长具体指导实施,从医院的中层干部内挑选精力旺盛、有较丰富管理经验、外语好,又有较丰富临床医疗经验、懂得并能熟练使用医护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并指定小组负责人,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工作。

2.工作计划内容

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的中心是建立一个符合ISO9000族标准的医院管理模式,并使此模式在医院内实施,由此,制定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①学习与培训计划;②体系文件编制计划;③质量体系实施计划;④内部质量审核计划;⑤组织并接待认证计划。在指定工作计划时应重点突出,阶段目标明确,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既防止以次充主,又要保证整体工作效率。

3.妇产科ISO9000《质量标准》的编写

《质量手册》是描述医院质量方针与质量体系的最高文件,ISO9000族质量体系是一个规范的文件式管理体系,文件体系部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质量手册》为其三层文件的最高层,其作用为体现医院的管理方针,描述医院的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地运行,为医院的质量活动提供最基本的运行标准,并保证在情况出现变化时,质量体系自身及质量活动的要求保持连续性。因此,编写包括以下内容:①医院妇产科的简介;②医院妇产科的资源状况;③妇产科自身的管理说明;④医院妇产科的质量方针;⑤医院妇产科的管理机构;⑥妇产科质量管理体系要素的分别描述。

4.质量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在整个妇产科医疗工作过程中,ISO9000系列标准是系统性的工程,它的贯彻与实施过程中重要一环是培训。妇产科人员的培训其范围是全面的,其内容包括:①ISO9000的管理观念的接受;②对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识;③各个工作岗位职责与权限的界定;④业务技术的规范操作等。经过内审可以了解体系运行的真实状况,并提出纠正与预防措施,为医院管理层进行管理评审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

5.组织协调

在ISO9000体系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配合,以期彻底杜绝扯皮、推诿现象,这样就会使ISO9000质量体系能够在医院妇产科持续运行。

三、妇产科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及意义

“ISO9000”以系统的方式将护理经验纳入到其文件化的质量体系之中,该文件化质量体系可作为培训和教育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依据和手段,为使护理人员一次就做好工作提供了方法,文件的持续改进性也为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供了教材。ISO9000在我院妇产科质量管理体系中卓有成效,其具体表现为:

1.树立了新的护理理念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树立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护理理念。在医院病区护理中,要以病人以及相关方为关注焦点,以持续改进为终极追求。我们提供的护理服务,不仅满足病人生理上的护理需求,还要满足心理需求,而且最终让以病人以及相关方满意。

2.强化了护理过程管理

“以过程管理为基本方法”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其目的在于强化过程管理。因此,它要求医院护理的每个工作模块都要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科学的管理。必须对护理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全部因素的控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化的管理保证与评价机制是实现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

3.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ISO900质量标准指出:“任何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该组织中每一个成员。”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是激励每个人员的积极性;其次是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因此,推行标准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落实,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4.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益

要保持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质量是重要保证。运用ISO9000质量标准进行管理,能把所有与质量有关人员的职责和作用具体化、文件化,使职责更加明确。该标准对护理管理者的职责、职权和护理人员的关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标准”中的“管理资源”,不仅可以得到良好的护理质量,还可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扩大医院的知名度。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护理质量控制则是保证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质量控制的目标是零缺陷,从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是把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分解、细化,它依据解决问题学说的原理,系统性的明确一个问题,并制定与问题相关的目标,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论文写作,护理管理。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对护士实行精细化量化考核管理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个护理单元进行441次护理质量检查,各科室护理单元根据扣分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与个护理单元进行432次护理质量检查扣分情况和存在的护理问题的资料进行对比。

1.2方法 参考病房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组采用传统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量化考核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护士素质5个方面。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内容为:整体护理、病房管理、护士长夜查巡、消毒隔离等考核标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其中服务态度占20分,劳动纪律占10分,占5分,护士素质占15分,护理质量占50分,合计100分。论文写作,护理管理。基础上分解细化,新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内容包括:①整体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分解细化为:a: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b:危重症护理质量考核标准;c:健康教育,②病房管理考核标准细化为:a:各科病房管理考核标准;b:手术室药品、物品管理考核标准;c: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考核标准;d:药柜、各种标识专项检查标准;e:无菌物品管理考核标准;f:救护车管理考核标准。③护士长夜查巡考核标准。④消毒隔离考核标准等方面总计25项。实施评分前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明确量化考核的目的、评分方法。比较护理质量检查存在问题及检出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年组采用新的细化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后,护理质量检查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方法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问题检出率比较(例,%)

 

组别 护理单元 检查次数(n) 问题检出率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第9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人员,综合评价

本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质控小组及护理部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管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并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职、“5.12”护士节的评选区、市级先进个人直接挂钩。2年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本院临床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共85人,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29.58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4人,护师29人,护士40人;本科38人,大专39人,中专8人。

1.2 方法

1.2.1 成立CQI小组 成员由护理部、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各科护士长共同组成CQI小组,确认项目负责人,由质控组长承担。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工作能顺利进行[1],分别把以上成员分成3组,分别为:⑴护理质量监督组;⑵业务水平提高组;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

1.2.2 各组评估内容 根据护理部的检查标准,确定以下内容来评估。⑴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有:病房管理,护理管理,护理安全,专科、基础护理,消毒隔离制度,护士长夜查房。⑵业务水平提高组:理论、操作考核,参加业务学习、订阅护理杂志,投稿等。⑶病人满意度提高组:服务态度、给病人解决问题、技术水平、宣教等内容;为了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以明确服务内容,了解病人期望,分别设计了住院、急诊、门诊等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

1.2.3 制订目标 护理工作质量分达95分以上;护士理论考核达90分以上(闭卷考)操作考核达95分以上;参加业务学习达90%以上(举办时间一般在晚上,中班人员无法参加学习);论文投稿和订阅护理杂志有大幅度提高;病人满意度达到95%以上。

1.2.4 实施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业务水平、病人满意度进行评价的是为了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达到连续、动态监控的效果。CQI小组把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突击检查结合起来[3]。专项检查由质控小组成员中专科护士每月1次的专人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成员及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7项(护理质量监督组确定考评的内容6项和病人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为护理部每季度1次和质控小组每月1次的检查,不定期检查主要是科室间的交叉检查。突击检查由护理质控小组负责人及护理部主任对每季度存在问题最多的项目或以安全隐患为目标的针对性检查。CQI小组根据7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季度对每个科室进行评分,每年分别汇总7项护理质量分,取平均值为最终质量分。CQI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科室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进行考核,最终汇总取平均值为最终评价得分。业务学习和论文撰写根据护理部的统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CQI小组每个季度在护士大会上进行工作小结、讨论,肯定改进后优点,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了CQI方法的顺利实施。

1.2.5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结果输入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9年与2011年,实行CQI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经方差齐性检验F=1.28,1.21,1.22。用F界值表,F0.05(84,74)在表中查不到,可查F0.05(75,70)=1.47,得P>0.05,两组方差齐,有可比性。见表1。

2.2 2009年与2011年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士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情况见表2。

从表2可见:2009年与2011年CQI前后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阅杂志分别经χ2 检验,P均

2.3 持续质量改进后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见表3。

从表3可见: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比较经χ2检验,P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理论、技术操作考核成绩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4]。实行持续质量改进前,护理人员忽略了照顾病人的临床过程,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则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后:(1)护理人员学会了运用CQI方法,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独立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2)护理管理者根据质量的反馈与改进、追踪,更加全面的认识本科室的存在问题,把责任落实到人,使护理人员更主动提出改进方法,把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使她们形成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在护士长每月对护士理论、技能进行考核的同时,护士更加意识到理论、操作等学习的重要性,促使护士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良性竞争。从表1可见:实行CQI前后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

3.2 护士参加业务学习、论文投稿、订阅杂志持续质量改进后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增加 为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要更新观念,加强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施CQI后,本院订阅各种护理杂志的护士达90%以上,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积极撰写论文,每年论文投稿均达10~13篇。实行CQI不仅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护士的进取心,形成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从表2可见:实行CQI前后参加业务学习、投稿论文、订杂志的护士人数有显著性差异(P

3.3 病人满意度提高 CQI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深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做到接待病人要有问候声,操作配合要有感谢声,不足之处要有道歉声。在CQI考核中,本院每月测评病人满意度,护士根据考核标准,自觉检验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成效,做到护理时真正为病人着想,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从表3可见,实行CQI前后病人的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陈丽芳,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2):23-24

[2] 陈爱萍,孙红,姚莉蔡.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3] 李智英,成守珍,谢文,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2008,7(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