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6:33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 睡眠质量; 皮肤; 调查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075-02

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睡眠质量不佳已经影响到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群体,睡眠质量与皮肤的好坏密切相关[1]。本研究于2012年10-1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6例护士进行睡眠调查分析,以找出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了解睡眠质量差引发的皮肤问题,以期临床护理人员都能重视睡眠,拥有健康的皮肤。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于2012年10-11月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一线护士206例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未婚86例,已婚120例;本科38例,大专132例,中专36例;护士65例,护师96例,主管护师42例,副主任护师3例;值班安排:白班55例,轮班151例。排除规培期的护士和疾病、紫外线等睡眠以外因素引起的皮肤问题者。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两个部分:即李建明[2]编制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 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问卷分两次发放,先采用SRSS调查206名护士的睡眠状况。SRSS量表共10个因子,每个因子5级评分(1~5分),总分10~50分。总分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一线护士睡眠状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6.80%护士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问题。相关数据详见表1。

2.2 不同因素对护士睡眠质量影响比较

不同婚姻状况、年龄及班制护士的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皮肤问题

通过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统计,睡眠因子总分≥23分者117例为有睡眠问题者,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睡眠质量差可能引发的皮肤问题,调查结果见表3。睡眠质量差可能引发的皮肤问题主要表现在皮肤暗淡无光及黑眼圈,两者占总人数的68.45%。

3 讨论

3.1 护士容易发生睡眠问题

通过SRSS测定,睡眠因子总分≥23分者117例(56.8%),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整体较差。睡眠问题的产生可能与护士婚姻状况、年龄、班制等因素所致的睡眠质量不佳有关。

3.2 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3.2.1 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婚姻状况密切相关 已婚护士睡眠问题高于未婚护士,其原因是已婚者有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3],特别是成为母亲后在孩子的成长教育、家庭事务上需倾注更多的精力,是产生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护士的睡眠质量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25~34岁年龄组睡眠因子分最高,可能与此年龄段护士正处于婚恋、妊娠、抚育幼儿阶段,导致睡眠质量差有关。而34岁以上护士中多数人正成为各科室护理骨干,工作压力大,加上职称晋升、家庭和孩子教育等压力,致睡眠问题。25岁以下护士大部分面临在职学历教育,工作中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相对欠缺,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精力透支从而影响睡眠。

3.2.3 护士的睡眠质量受不同班制的影响 护士长期轮班,日夜班交替,影响人体生物钟节律,干扰个体自身正常生活方式,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

3.3 睡眠质量差可致多种皮肤问题

3.3.1 睡眠质量差可导致皮肤暗淡 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淤滞,循环受阻,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老化,导致皮肤暗淡无光。本调查研究显示,28.64%护士存在皮肤暗淡无光。

3.3.2 睡眠质量差可导致黑眼圈、面部生成色斑 睡眠不足会使眼睛疲倦,血液循环不佳,大量的毒素及黑色素无法正常排除体外,产生黑眼圈。同时,也会导致面部色斑的生成。表3显示,39.81%护士有黑眼圈。

3.3.3 睡眠质量差可导致皮肤干燥、脱皮 干燥缺水肌肤没有得到正常的休养,会影响到自身的锁水机能,同时,因无法保证氧分的供应,皮肤会营养不良,出现干燥、甚至脱皮。

3.3.4 睡眠质量差可导致鱼尾纹 睡眠不足影响皮肤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皮肤缺乏营养而加速衰老[4],类似于眼角的鱼尾纹必然过早出现。

3.3.5 睡眠质量差可导致痤疮 睡眠不足会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甚至紊乱,从而导致肌肤油脂分泌异常,过多油脂未及时清洗掉,则会引发痤疮。

3.4 对策

3.4.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家庭三者的关系 不上夜班时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建议最佳的入睡时间在晚上10点左右,因为人体在0∶00~2∶00间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有利于精力的恢复。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工作,使其工作学习两不误又能兼顾家庭。

3.4.2 建立夜班生活制度,提高睡眠质量 科学排班,合理控制夜班的次数,减少昼夜轮班的频率,尽量减少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夜班护士在夜班前应尽早就寝,夜班后及时补充睡眠。

3.4.3 睡前合理安排,营造舒适睡眠环境 睡前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压力,比如聆听音乐,喝一杯热牛奶。远离咖啡、尼古丁,不饮酒入睡,忌饱食[5]。另外睡前开窗换气,调节室内温度,一般冬季控制在18 ℃~22 ℃,夏季以25 ℃为宜,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关掉会影响睡眠的电器,处于安静环境,提高睡眠质量。

3.4.4 睡觉前做好护肤工作,提高睡眠质量 保养品最好在刚清洁完皮肤时使用,使保湿作用发挥到最大,厚度以能让皮肤透气为原则。对于已经长痘痘、起疹子、表面粗糙的皮肤,建议洗完脸后什么也不擦,运用睡眠时间让皮肤彻底休息。另外,眼部的护理也十分重要,眼霜、眼部精华液必不可少。睡前再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干净、清爽的感觉也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护士的睡眠质量与婚姻、年龄、班制密切相关。针对睡眠不佳的护士进行正确睡眠的宣教,提出改善睡眠的方法,有利于护士重视睡眠、拥有健康的皮肤。

参考文献

[1]庞溯摈,许琼凤.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41-43.

[2]李建明.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1.

[3]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等.压力源及其与睡眠质量的现象学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37-1547.

[4]房林,赵振民.皮肤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0,53(2):149-152.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2篇

实习报告网为您提供有关【皮肤科护士实习总结】的相关文章内容热门推荐,希望这些【皮肤科护士实习总结】的资料对您有帮助,您也可以在本站详细检索有关【皮肤科护士实习总结】的各类内容。

在皮肤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皮肤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入院 卧床病人 皮肤评估 告知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病人就诊的质量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日益提高,对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式下实施护理告知程序为维护病人的知情权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利益提供了广阔前景[1]。我院从2008年1月起针对各科室新入院卧床病人容易发生皮肤问题,在护理程序中新增加了规范的皮肤评估及告知程序,并由护士执行告知和签名制度,这一规定的出台,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意识,有效减少因皮肤问题而引起的纠纷,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病房2008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新入院卧床病人,将其分为2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为旧告知程序组,20010年1月—2011年6月为新告知程序组

1.2 方法 (1)旧告知程序护理告知程序中规定:对于新入院卧床患者的皮肤情况要求护士采取口头告知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皮肤存在的问题。对护士的语言、介绍形式及检查皮肤的方法无明确规定,且不进行双方签字,有问题的皮肤均常规采取预防措施。(2)新告知程序护理告知程序中规定:①护士接诊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打招呼,热情、稳重,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皮肤检查的程序;②保持病室环境温度适宜,注意遮蔽,请家属与护士一起对患者的全身皮肤进行认真检查,顺序为:头面部、耳后、肩胛部、双肘部、骶尾部、足跟踝部及骨折部位。内容包括:畸形和皮肤的情况,如皮疹、瘀红、红肿、破损及巴痕等,检查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③检查过程中护士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患者的皮肤情况告诉患者及家属,包括正常和异常情况。④检查后填写皮肤评估表:评分≤10分为轻度,11-18分为中度,≥18分为重度,双方在评估表上签字认可。⑤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定期进行沟通。(3)观察方法:①有皮肤问题根据评估分级按护理部规定进行逐级上报并作好皮肤追踪记录。②凡是家属由于皮肤问题向病房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或院方投诉,经查实护士未履行评估及告知程序或未按规定逐级上报的均定义为纠纷,包括书面和口头2种形式。汇总一年的纠纷总数,以投诉的例次数计算纠纷的发生率。对于发生的纠纷,护士长应针对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处理,异常皮肤根据评估分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10.32版进行X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入院的卧床病人790例,其中男403例,女387例;骨科疾病214例,心血管病136例,神经内科疾病265例,其他疾病175例。2010年1月—2011年6月新入院的卧床病人675例,其中男355例,女320例;骨科疾病176例,心血管病114例,神经内科疾病225例,其他疾病160例。2组患者在性别、疾病构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表)1。

表12008—2011年我院病房新入院需卧床患者一般情况和纠纷发生率例(%)

转贴于

2.2 纠纷发生率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790例新入院卧床病人发生纠纷6例,发生率为0.75%。2010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的675例新入院卧床病人发生纠纷2例,发生率为0.29%

3 讨论

3.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时解答咨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的数量急剧增加,其范围的扩大超过了医护人员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了减少纠纷,便于举证倒置,采取了重点护理告知记录与签字的办法,一些重要环节或关键问题的告知后,必须有知情同意主体的签字。便于发生纠纷时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据来证明已履行的告知义务。从临床发生的各类医疗纠纷中分析得出:纠纷的前提是医疗护理服务的缺陷。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而造成的。履行告知义务、搞好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纠纷的有力保证。同样,作为护理人员也要切实维护患者的权益,履行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因为病情告知是尊重患者的最实际的体现[2]。同时从保护医护人员自身的角度来说,病情告知也是减少纠纷的必要措施。

3.2 在应用新的皮肤情况告知程序前后的2个时期,纠纷的发生率由0.75%下降到0.29%,下降了0.46个百分点,虽然本院因皮肤问题纠纷发生率较低,但纠纷发生率的下降趋势是很明显的。因2组之间只有告知程序发生了变化,医生、护士结构无变化,患者的性别、疾病谱无变化,且前后2阶段纠纷的统计方法相同。因此,前后2个时期纠纷发生率的下降与新入院卧床病人皮肤情况告知程序的实施有很强的关联性。这一措施的实施很可能是纠纷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3.3 2008-2009年住院的790例新入院卧床病人中,曾出现由于入院接诊不清发生皮肤问题引起的护患纠纷6例,主要原因是告知程序不完善,个别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很好的为病人履行告知义务。经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我们制定了新的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规定了详细的内容和统一的方法,特别增加了护患双方签字的要求,规范了护士的语言和行为,使每位护士能够很清楚地了解患者入院的具体告知程序和皮肤评估方法。通过此项措施的执行,对于护患双方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4 履行告知义务是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护理告知贯穿在病人住院期间的整个过程中,实施护理告知符合现代护理理念;使病人的权力得到充分的体现,取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配合,并参与到医疗护理过程中来;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通过信息到传递、反馈,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病人被尊重、被接纳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在履行告知义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使用温和、亲切友善的语言,实现护患双方的沟通。既使病人掌握了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了有可能出现的皮肤问题,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又体现了对病人的尊重,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理患关系[1]。

3.5 提高了护理质量。表现在因皮肤问题发生的纠纷率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护士在接诊过程中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引起护士的高度重视,便于加强护理。同时规定各班护士对有问题的皮肤详细记录和评估,认真交接班,进行质量追踪,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护理的连贯性,提高了皮肤护理的质量,保证了手术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3.6 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实施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符合整体护理理念,融洽了护患关系,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对病情的知晓率[3]。

总之,通过新的皮肤情况评估及告知程序的实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权益和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真正使病人得到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王宝珠,金玲,于静,等.临床护理操作告知程序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65—266.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4篇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也是抢救重危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护士应熟练掌握。但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往往低于其他科的患者。如何提高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确保治疗方案顺利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精神病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现介绍如下。

1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1.1 主观原因

1.1.1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口服给药、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训练为主,静脉输液患者较少,护士静脉穿刺的机会较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

1.1.2 紧张、恐惧心理 主要表现为刚毕业或初到精神科工作的护士,一方面对静脉穿刺的方法、要领掌握不牢,缺乏临床实践;另一方面没有掌握精神病专科护理知识,不懂得如何与患者接触、交流,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理解,害怕被患者攻击,造成心理压力。

1.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表现为缺乏保护血管的意识,不遵守选择血管的原则;拔针后未帮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或按压时间不够,导致皮下组织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

1.1.4 穿刺部位及血管选择不当 如选择在皮肤有破溃、硬结、包块、感染、皮肤病、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窦处、血管硬化、血管呈条索状的部位穿刺。

1.1.5 进针角度不当 进针角度的大小与进针深度要适宜,进针角度过大或进针过深易穿破血管壁;进针角度过小或进针过浅,针头不易进入血管[1]。

1.1.6 不能准确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对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往往看不到回血,护士不能准确判断穿刺是否成功,因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造成针头堵塞。

1.2 客观原因

1.2.1 精神病患者的血管状况

1.2.1.1 严重腹泻、呕吐、休克、心力衰竭所致的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静脉不充盈,致使血管看不清楚。

1.2.1.2 老年精神病患者血管硬化,营养不良、极度消瘦患者,其静脉细,管壁弹性差,静脉呈条索状,易滑动。

1.2.1.3 心、肝、肾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患者,静脉虽充盈,但血管壁薄、通透性高;血管周围组织水肿,致使血管不易暴露。

1.2.1.4 精神科住院患者多属慢性精神病,住院时间较长,活动量小,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可使体质量增加,食欲增强,进食量增多,使部分患者体质量超重或产生肥胖,导致血管细、位置深,看不清楚。

1.2.2 精神病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与不合作 某些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存在幻觉、被害妄想等症状,把护士对他的治疗行为视为迫害行为;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拒绝治疗或治疗中不合作,甚至对护士采取暴力行为。

1.2.3 穿刺针选择不当 要依据被穿刺血管的大小选择穿刺针的型号,选择不当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 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首先科室组织护士加强技术练兵,掌握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其次分批选派护士到内科学习锻炼,多操作、实践、总结经验。

2.2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 对刚毕业的护士,要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首先从理论上熟悉操作程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指导操作;对新到本科室工作的护士,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护士带教;其次熟悉环境、各班工作职责及流程、专科护理常规,掌握常见病的护理,学会如何与患者接触、沟通。当护士克服了紧张、恐惧心理后,才能安排其单独值班。

2.3 增强工作责任心 精神科患者没有陪伴,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主动关心患者,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如:给患者喂水、喂饭、协助患者大小便。输液完毕拔针后帮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皮肤,不可交待患者自己按压,要教会低年资护士拔针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2.4 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 选择穿刺部位应遵循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原则,注意保护血管。选择血管直、方便固定、不易滑动的部位,避免在皮肤有破溃、硬结、包块、感染、皮肤病、骨隆突处、关节部位、静脉窦处、血管硬化、血管呈条索状的部位穿刺。

2.5 选择恰当的进针角度 一般患者进针角度为20°,对血管表浅且细小的高龄患者,进针角度可适当增大至35°;对血管壁厚、血管硬化、易滑动的老年患者及肥胖患者,进针角度可增大至40°。根据不同患者选择适当的进针角度,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6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技巧

2.6.1 方法 采用负压式静脉穿刺法

2.6.2 技巧

2.6.2.1 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 cm处扎止血带,止血带末端向上,用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后,嘱患者握拳[2]。

2.6.2.2 常规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茂菲氏滴管壶下端夹紧调节器,在输液管下端距头皮针接头20 cm处将输液管返折,挤去管内液体约0.5 ml,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固定好输液管返折处,静脉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头皮针针柄,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快速刺入皮下,当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松开返折的输液管,再沿静脉方向缓慢潜行刺入,由于输液管内处于负压状态,当针头进入静脉即可迅速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

2.6.2.3 左手固定针柄,右手缓慢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嘱患者松拳,见溶液输入通畅,用胶布固定。

2.7 针对患者的血管状况采取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7.1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因静脉充盈不良致使穿刺困难,可在上止血带后,从穿刺部位远心端向近心端方向反复推揉,以使血管充盈便于进针。

2.7.2 肥胖患者 因皮下脂肪丰富,静脉位置比较深,有时在皮肤表面较难辨认。可先扎上止血带,找到合适的静脉,摸清其走向后放松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后扎上止血带,并消毒左手食指指头,用该指摸准静脉位置,右手持头皮针,稍加大进针角度(约30°~40°),顺静脉走向从血管的正面刺入。

2.7.3 水肿患者 可按肢体浅静脉走行位置,先用手指按压局部,将皮下组织间液暂时推开,使血管形态显露,然后尽快消毒皮肤,上止血带进针。

2.7.4 老年患者 因老年患者皮下脂肪较少,血管易滑动,且脆性较大而易被穿破。可先以一手食指和拇指分别置于穿刺段静脉上下端,固定静脉后再沿其走向穿刺,注意穿刺时用力勿过猛。

2.7.5 天气寒冷 浅表静脉收缩,可先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局部,使血管充盈显露便于进针[3]。

2.8 减轻或消除精神病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精神科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患者要富有同情心,理解和关心精神疾病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正确认识精神病患者的异常行为,尊重患者。在工作中,护士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积极主动关心患者,用真情感动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对情绪激动的患者,护士先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行静脉穿刺;对有暴力行为、不合作的患者,护士要有安全防护意识,为患者做治疗时,至少2人同行,做好解释工作,如患者仍不合作,可先进行保护性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后再行静脉穿刺。

2.9 选择适宜的针头 依据患者的血管选择型号适宜的穿刺针头,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姬常晶,邹庆莉,刘照慧.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的分析.中华护士杂志,2008,18(141):96-97.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共689例为对照组,男411例,女278例;早产儿195例,足月儿494例;胎龄28.0周~40.8周(37.5周±2.5周)。2013年7月—2013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法期间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929例为观察组,男516例,女413例;早产儿247例,足月儿682例;胎龄27.8周~41.0周(37.7周±3.3周)。疾病种类包括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低血糖、新生儿贫血、胎粪吸入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足月小样儿、气胸、脓疱疮、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腹泻、新生儿硬肿症。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疾病种类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科室已有的护理规范对住院新生儿实施皮肤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法如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新生儿科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及发生原因,制定风险管理程序及防范措施。

1.2.1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

①划伤:患儿指甲抓伤;护士剃头时不慎割伤头皮;输液针头从肝素帽牵拉掉下,划伤皮肤等。②压伤:留置针、肝素帽、导管对皮肤造成压伤;遗留的针帽及不正确应用棉签压迫止血等引起的皮肤损伤;无创辅助通气时对鼻中隔的压伤;气管插管固定不恰当,造成口角皮肤压伤等。③擦伤:患儿在蓝光箱及暖箱时,四肢摩擦引起骨突处皮肤破损等。④粘贴伤:取敷贴和固定用胶布及电极片时引起的皮肤损伤;粘贴敷料方法不正确,导致张力性损伤等。⑤药物渗漏:新生儿血管较细,血管壁较薄,静脉位置较浅,当输入一些刺激性较强药物或长期输液且观察不及时造成药物渗漏损伤皮肤。⑥皮肤感染损伤:沐浴时穿刺处浸湿;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患儿呕吐后未及时清洁皮肤。⑦烫伤:仪器设备故障;蓝光箱、辐射台肤温探头脱落;沐浴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1.2.2防范措施

①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增强责任心,操作动作轻柔,提高人文关爱。②改进护理方法及流程,如皮肤的患儿戴棉布手足套保护;体重大于3000g或活动度较大的患儿足端放置长条形软布垫;规范胶布及敷贴等的使用,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撕取时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或润肤油,边浸湿边撕取;为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敷料撕取时造成的损伤,将PICC敷料常规更换时间定为1周1次;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尽量使用水胶体敷料;妥善固定各种导管、监护线等,紧贴皮肤时予适当衬垫。③加强输液操作管理。认真评估、选择合适的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针柄处根据情况用小棉球衬垫,禁止覆盖穿刺点;输液针柄用条形胶布交叉固定于肝素帽上;输注特殊药物时有明确的床头标识,15min~30min观察1次,做到“一看二摸三对比”,如有渗漏及时报告,根据药物性质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沐浴时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护留置针;需长期输入强刺激性药物的病人选用PICC。④维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建立“日常设备检查维修记录本”,统一“设备故障”及“运转良好”等标识,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1.2.3观察指标和评估

观察两组新生儿住院期间发生皮肤压伤、划伤、粘贴伤、擦伤、药物渗漏所致损伤、皮肤感染损伤、烫伤共7项指标。责任护士认真评估患儿皮肤情况,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记录住院期间皮肤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填写专用交接班本。风险管理小组每日检查,定期总结。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

整体化护理是目前国际普遍开展,我国正在推行的先进护理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以护理程序全面收集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我们病房于2002年3月收治1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此病在临床不常见,现以整体护理的形势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出现皮疹、发热2天,于2002年3月29日收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住院、过敏及其他遗传及传染病史。追问病史:曾于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服过消炎药,入院后查体:T39.4℃、P92次/min、P26次/min、BP12/8kPa(1kPa=7.5mmHg)、体重26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急性病容、呼吸略促、查体合作;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融合成片红斑,不高起皮面,压之退色,以双耳、背部、双下肢伸侧面为著,足双踝背面略呈淡紫色,压之部分退色,疹间皮肤颜色正常,不干燥。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及脱敏药物治疗,住院16天,康复出院。

2实施方法

2.1收集资料,详细了解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他们的专业护士,主管医生,介绍病区环境,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检查个人卫生状况,使患儿感受到护理人员在尊重关心他,并取得积极配合。

2.2明确问题,确定护理诊断(1)体温的改变:体温过高与皮疹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过敏、免疫有关。

2.3护理计划、措施、预期结果

2.3.1及时监测体温,并进行相应处理体温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36℃~37℃)。及时观察体温的热型,每4h测体温一次,并记录。T38℃时,多饮水,头部放置湿毛巾(温或凉)或冰袋可降低体温。超过38.5℃时,给予药物降温,如口服复方阿司匹林(APC)。酒精擦浴,多饮水,温盐水灌肠,有利于毒素排泄。遵医嘱及时补充生理需要量,保证热量供给,提供富有营养,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保持患儿舒适,防止受凉。保持口腔卫生,防止口腔感染,增加患儿食欲,保持环境安静,有足够的休息。通过实施,体温稳定,保持在36℃~37℃之间

2.3.2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到恢复及时观察全身红斑的情况,详细记录皮肤受损程度。如范围大小,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轻柔,帮助患儿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每日擦身2次,每周洗澡1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每日涂擦外用皮肤药,衣服、床单清洁、柔软无刺激。避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严密执行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皮肤无破损、完整恢复。

2.3.3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心理反应患儿及其家长对此疾病知识缺乏,家长对患儿得病非常着急,希望准确了解疾病发生过程及其预后等情况。患儿,9岁,已上小学三年级,表现为害怕住院,怕陌生人和医生护士,害怕疼痛、打针、耽误功课。通过专业护士的正确指导及详细介绍此病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给予解释和安慰,并补习功课。解除了家长及患儿的焦虑感、恐惧心理,增加了护患交流。

2.4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每24h得到继续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5观察病情变化每日做护理记录,详细观察病情变化。

2.6给予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患儿住院16天,通过整体化护理,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肤散在红斑完全消失。此病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皮肤黏膜多样化,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于有过敏体质的患儿。反应原为支原体、病毒、细菌、真菌感染、药物(磺胺类、抗生素、抗惊厥、镇静剂)及食物等。约半数病人在发病前1~3周有原发病史和服药史。感染引起发病的潜伏期较药物引起的潜伏期长。学龄前儿童发病者多。指导家长,避免感染、避免到人群密集处去。减少过敏食物摄入,慎用过敏药物,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7篇

方法:将10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红,观察组应用皮肤保护贴预防压红。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结论:皮肤保护贴预防皮肤压红效果好,患者感觉舒适。

关键词:皮肤保护贴皮肤压红预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09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075-01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后,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研究表明压疮的患病率达4%~49%[1]。压疮的发生可加重患者病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仍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皮肤保护贴能防止微生物的渗透,防止细菌侵入,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移动,粘性好。应用皮肤保护贴预防患者皮肤压红可能具有一定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对收住我科的100例褥疮高危患者实施皮肤压红的预防,均为水肿、颈髓损伤、骨盆骨折制动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压疮风险评估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

1.2方法。

1.2.1皮肤受压风险度评估:应用Braden评分法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从感觉(即机体对压力所引起的不适感的反应能力)、潮湿(即皮肤暴露于潮湿的程度)、活动(即身体活动程度)、移动能力(即改变和控制的能力)、营养(通常摄食情况)、摩擦力和剪切力等6个方面分4个等级进行评分。Braden评分总分范围6-23分,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为高度危险,9分以下为极高度危险,分值越低,说明患者器官功能越差,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2]。

1.2.2操作方式:

1.2.2.1观察组:将危险部位皮肤用0.9%生理盐水溶液清洁、待干,取大小合适的皮肤保护贴顺位从皮肤的中心向两边过渡,将敷料平整地贴在皮肤上,骶尾部使用贴膜时应请一助手协助绷紧皮肤,贴好贴膜后再放开,使得贴膜与骶尾部皮肤更好的粘贴,5-7天更换一次。每两小时翻身一次。

1.2.2.2对照组:将危险部位皮肤用50%红花酒精按摩皮肤,根据患者皮肤情况来按需翻身及皮肤按摩。

1.2.3将患者受压部位选择列表如下,见表2。

1.2.4观察指标:压疮的发病率、护理工作量。压疮疗效判断标准:受压部位皮肤无压红为显效,有压红为无效。

压疮的发病率=压疮发病人数/总人数

护士工作量:24小时翻身次数、皮肤按摩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压疮发病率比较:治疗组中,显效患者47人,有效率达94%,与对照组相比,其压疮发病率明显减低,P

2.2护士工作量:24小时翻身次数、皮肤按摩次数(见表4)。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者集中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ault[3]等发现,监护病房压疮的患病率为14%-41%,发病率为1%-56%,是普通病房的2-3倍。如何预防及治疗压疮仍是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表明,皮肤保护贴能够有效减少压疮的发生,减少护士工作量。皮肤保护贴能够减少压疮高危病人的压疮发病率。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压疮发病率明显降低。皮肤保护贴能够预防褥疮发生的可能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皮肤保护贴能防止微生物的渗透,防止细菌侵入,防止局部感染的发生;②密闭的透明贴保持局部抵氧张力,毛细血管生成快,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有消除红肿的作用;③皮肤保护贴薄且有弹性,能顺应皮肤移动,粘性好,减少局部皮肤张力,有效防治局部血供不足。可见,皮肤保护贴能够预防压疮高危病人压疮的发生。

本研究的范围和局限性:皮肤保护贴适用于褥疮的预防;轻度,早期和恢复期的褥疮。本研究样本量小,患者主要是本科室危重患者,还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而且少数患者出现透明贴周围出现压痕。

4总结

本研究显示,重症监护的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发生率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采取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应用皮肤保护贴有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涂倩,孙艳,张纯瑜,等.氧合作用和血流灌注指标对ICU患者压疮发生的预警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85-287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8篇

2004年,苹果公司密谋从平板向手机转移之时,诺基亚已连续8年占据手机市场份额第一霸主地位。2011年,苹果破局,诺基亚时代宣告结束。苹果的神话源自其抢占了手机触摸技术的先机,通过单个主按钮和多点触摸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

抢占蓝海需要颠覆的眼光和勇气,衡美肤就想做这样的事。作为一家化妆品企业,成立于2012年的众合(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进驻这个行业的时间不能算早,众合旗下衡美肤品牌打出的纯植物医学护肤品概念也并非国内第一,但提出问题肌肤整体解决方案的护肤品尚无先例。

为问题肌肤提出解决方案

衡美肤之所以专注于纯植物医学护肤品这片还未成熟的蓝海市场,源于一项来自美国亨利福特医疗机构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对失衡皮肤问题以及失衡亚健康状况的基础研究结果。

“多项国内大规模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敏感皮肤的人群占比达到25%至30%。”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化妆品研究所所长朱伟教授告诉《化妆品观察》。而衡美肤品牌营销总经理王恩瀚女士则表示,自2015年初以来,CS渠道进店顾客中过敏人群占比甚至攀升到50%左右。

与敏感肌肤人数占比不相上下的,是受痘痘困扰的人群。朱伟教授认为,诸如此类的失衡、亚健康皮肤状况,主要因为近20年来,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由此,皮肤问题产生的可能性急剧上升。比如性早熟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并长痘的案例频频出现;因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或使用“三无”化妆品而导致的过敏情况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显然,目前问题肌肤比例已是不低,而在现今环境下,这个比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居高不下甚至往上走。这让王恩瀚女士看到了解决问题肌肤这片蓝海里的市场潜力。

“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我国问题肌肤人数巨大的现状让从事皮肤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深深担忧,目前市面上的护肤品还仅仅停留在解决消费者皮肤问题“症状”的初级阶段,“效果”被当做产品卖点。而朱伟教授更希望从改变消费者肤质上来解决消费者肌肤问题,在问题“症状”还未出现之时,就将“效果”化于无形。

简言之,衡美肤的产品并不只是针对皮肤出现症状后进行症状消除,而是针对出现问题的皮肤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由表及里,不仅解决问题,更关注问题肌肤的日常调理,以专业知识塑造消费者皮肤健康美。

比如并不只是皮肤发生了过敏状况才适用零感系列,由于零感系列本身在于构建敏感肌肤的保护屏障,因而敏感肤质人群均适用。同理,针对痘痘肌肤的七叶一枝花系列率先提出粉刺胚胎阶段的微粉刺解决方案、调整皮肤油脂分泌情况也不只是适用于痘痘爆发阶段。据了解,针对肤质调理的产品在衡美肤现有产品中比例已高达80%。

要效果又要安全,不用药物用植物提纯技术

发现问题是容易的,但是接下来要开创先河地为问题肌肤提出解决方案显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以敏感肌肤为例,敏感肌肤要求配方简单有效、对原料品质达到异常挑剔的程度,特别是中国市场部分敏感肌肤人群是因为误用含有激素类产品而产生类似过敏症状的激素反弹。衡美肤对这种高要求的原料获取方式则是植物提纯技术。衡美肤的研发团队提取出的适用于敏感肌肤的青天葵提取液纯度高于93%,他们提取的中药基准物纯度更达到创记录的99.999%,这个数字远超现今行业普遍使用的提纯所达到的30%左右的纯度。

值得说明的是,提纯技术所达到的纯度对于敏感肌肤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纯度越高、杂质越少、副作用越低、刺激越小、有效性越高”。

遥遥领先的技术背后是衡美肤顶尖的研发团队,众合公司于2013年就与科技园强强联合,共同组建了衡美肤植物护肤研发中心。30名植物化妆品研发专业人才、1万多亩GMP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420多台来自世界各国先进的科研仪器,均是衡美肤的产品强有力的背书。

更值得提出的是,众合公司与科技园达成战略合作之后,朱伟教授亲任衡美肤首席研发专家。朱伟教授早年师从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大家陈可冀院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36岁即获得正教授职称,一直参与国家相关项目的丰富医学护肤经验更是其带领衡美肤研发团队的有力保证。

“高考式”培训,不讲营销讲专业

2013年10月,衡美肤旗下针对敏感肌肤的零感系列上市。一年时间,衡美肤在CS渠道从一个还未得到渠道信任的新品牌,演变成一个商和门店主动要求进货的“赚钱”品牌。据云南美之源4月销售数据显示,店内销量前10的单品中,衡美肤占到5席。2015年春节后加盟的信阳美生堂4月份销售额也已接近20万。在温州甘心亭化妆品连锁,2014年底至201 5年初3个月,衡美肤14个单品更是创造了超过200万的销量奇迹。

有意思的是,衡美肤的高层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拥有化妆品行业营销经验。这样一家从产品技术起家的新企业,由于“不懂行业营销规则”,在最初开拓市场过程中频频受阻。“我相信行业总有一批认同产品是基础、技术是关键的同仁。”王恩瀚女士笃定地说道。衡美肤定位于纯植物医学护肤,其专业性也决定了他们必须在渠道中以专业的方式和消费者建立联系。

在衡美肤的合作门店里,店员都能做到根据进店顾客的皮肤肤质判断其皮肤问题所属种类和发展阶段,并根据诊断结果针对性地给出合理的单品搭配方案。

这样的效果得益于衡美肤推出近乎苛刻的“高考式”培训。无论是商还是门店,上货和通过衡美肤的培训考核必须是同步的。衡美肤曾因商团队专业度没达到要求而不惜放弃该商。

而让门店店员理解并背诵2万多字的皮肤问题解决方案,且每天像交家庭作业一样提交一份皮肤案例解析,在最初也不被门店理解。这样的情况下,衡美肤自身的培训团队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将专业的销售方式展现给门店店员。店员眼见着衡美肤团队通过专业方式频频成单,即使没有活动支持也能不断创造客单价新高,也逐渐相信这种培训的必要性。

皮肤科护士工作总结第9篇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高危环节;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09-03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这种命名给护士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命名。安全生产是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的,医院安全问题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不容忽视。医疗不良事件不但造成患者及家属的重大损失,而且导致医院社会信誉下降,患者群体的安全感丧失。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加之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多。如何保证安全,一直是被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院为了能够在最早时间、以最快速度掌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早将不良事件可能诱发的医患纠纷消除,于2009年7月特制订了我院管理体制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得以及时上报、及时分析,制订改进措施,杜绝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现将2010年1~11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护理缺陷评定标准,根据我院2010年1~11月上报的79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114人次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缺点19起,占24.05%。一般差错45起,占55.56%,严重差错6起,占7.59%,其中包括1起骨科输血患者,提血单与供血者、受血者实际血型不符,由于血库工作人员粗心打错输血单,而护理人员在取血及输血时均未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另一起胸外科血糖高患者错将0.9%生理盐水粘贴到5%葡萄糖250 ml液体给患者静脉滴注,虽未引起不良后果,但性质严重故列入严重差错。输液反应8起,其中3起由于儿科年轻护士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引起,另有5起输液反应占6.33%,其中4起发生在儿科,护理人员经过以上3起教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查明5起输液反应非护理因素引起,经医院分析可能与塑装液体有关,及时更换了液体;1起心血管内科医生由于超剂量使用红花30 ml(用药原则20 ml),引起药物反应,护士长均如实上报,杜绝了以后可能再次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

一般差错是指在护理工作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的差错,对患者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不良后果严重的为严重差错。缺点是指未按时执行治疗但在2 h内及时纠正,且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的[1]。责任事故是指护理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2]。

1.2 方法

护理部制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求科室及时上报,并制订整改措施。

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上报的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共同讨论,分析发生的因素,在全院引起重视,杜绝此类事件重复发生。

2 结果

根据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讨论,现将79起事件按分级构成、方式以及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的工作年限构成、科室分布构成见表1~3。

2.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情况见表1。

2.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4人次与护士工作年限构成见表2。

2.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按科室分配构成情况见表3。

3 讨论

3.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方式分类及原因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中以医嘱处理错误、药物准备错误、管道脱出、皮肤压力伤(1例为难免压力伤Ⅱ度,其余均为Ⅰ度)、输液穿刺失败发生率高,占所有护理不良事件的59.49%,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环节。控制好这些高危环节就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得以控制。主要原因:处理医嘱错误主要发生在内科系统,与患者较多,工作较繁杂,执行医嘱后查对和操作前、中、后三查七对不认真有关;对皮肤压力伤患者预见性差及缺乏责任心;对执行导管治疗、护理者看护不到位;输液技术不熟练主要出现在儿科,头皮静脉输液要求技术含量高,个别患儿过度肥胖加之患病更不易穿刺,且孩子娇生惯养,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哭闹,陪伴者由于心疼孩子免不了多说几句,年轻护理人员认为“我尽力了”,免不了嘟囔几句,由此引发陪伴者不满而争吵。违反劳动纪律和缺乏责任心构成的责任事故是全院血的教训,要求全院必须严格劳动纪律,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责任事故发生是全院血的教训,其中ICU责任事故由于值班医护人员睡觉,叫不开门,导致新入院垂危患者不能在ICU抢救,引发医疗事故。为此,医院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严重处罚、停职检查、分摊赔赏患者家属的要求,护理占重要份额。血液透析室责任事故是因为透析患者视力差,在无护理人员在场情况下自行入室,被隔离台绊倒致硬膜外血肿。原因是透析室为新成立科室,尚未建立患者入室透析制度,科主任及护士长均是新聘任人员尚无管理经验,所以医院未对科室处理,医院承担患者在ICU住院治疗。

3.2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人群及原因分析

表2所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在6年以下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次80人,占70.17%。提示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尤其2年以下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所以控制这些人群的发生率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高与护理经验缺乏有关,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患者不负责任、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如ICU值班低年资护士睡觉引发责任事故1起、儿科新上岗护士值班睡觉引起患儿陪伴者不满1起。另外与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有关。有研究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维护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础[3]。所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对确保护理安全至关重要。

3.3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的原因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表3所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发生率占全院临床科室的68.36%,与这些科室病员多,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有关,其中3个内科床护比为1∶0.30~0.35;儿科床护比为1∶0.25~0.30,秋冬季则更不能达标;妇产科床护比为1∶0.300~0.375;ICU床护比为1∶1.6;尤其夜间2名护士要护理5位或以上重症患者。在内科系统患者多为老年人,脏器功能差,体弱多病,用药繁杂,护理人员承担着繁杂劳动甚至干着非护理人员所承担的任务如登帐等;ICU患者多昏迷,病情危重,建立管道多,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妇产科、儿科要求服务质量高且儿科要求技术高等。所以满足这些科室的人员编制就能大大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4 对策

4.1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应以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问题、皮肤压力伤问题、输液技术问题为重点。此5类护理不良事件占总事件数的59.49%。另外,加强劳动纪律更不容忽视,它是导致2起事故的导火线。将上述事件作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点,护理不良事件将得到有效控制。医嘱处理问题、给药问题、管道脱出(药物中毒洗胃胃管、留置尿管)、输液技术问题均属于护理差错,其后果给患者造成直接经济负担,这些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有关,所以避免这些不良事件的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皮肤压力伤事件的发生不仅与护理管理工作有关,而且与患者自身因素有一定关系。目前我院为防范皮肤压力伤制定以下措施:全院护士学习使用皮肤压力伤发生可能性评估表,用评分的方法确定高风险的患者;同时成立皮肤压力伤评估小组,该小组成员对全院皮肤压力伤评估风险高的患者进行单项护理检查,并对各科室责任护士给予技术支持,使已发生皮肤压力伤的患者得到及时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把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前的积极预防[4]。

4.2 加强护理不良事件高风险护士的防范意识和培训工作

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发生在6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以2年以下发生率最高,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预警风险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有关专家指出:只要有医疗活动,就必定存在医疗风险[4]。虽然护理不良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管理,护理风险事件随时可以减少或避免[5-6]。对这些护理人员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和培训。

4.3 加强风险事件高发科室的管理

表3结果显示:内科系统、儿科、妇产科、ICU是高风险科室,护理管理者要重视这些科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在人力资源上给予支持(包括人员素质和人员数量),而且在护理专业技术上也要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训,同时还要加强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以满足这些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血液透析科立即制订患者入室制度,由护理人员陪伴入室,患者不得自行入室。

4.4 建立医院护理安全管理机构

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临床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发展,护理风险管理只有在全面建立医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护理风险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因为在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中,有些事件虽然发生在护理工作中,但风险事件的原因并不只是护士自身,而是由于其他科室或后勤保障支持系统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必须与医院风险管理同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2-923.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52.

[3]周立平.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料理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4]蔡铜山.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5]蒋宁.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52.

[6]成小燕.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