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程序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5:26

程序实训总结

程序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NET;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5-03

作者简介:邹珺(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ET软件开发。

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NET课程,各院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学期、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涵盖了C#程序设计基础、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NET作为一个跨语言的平台,已成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常用工具。软件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是软件相关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较大比例的学时。因此,.NET课程实训教学可采用“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级程序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实训教学的依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其职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方法,它是教和学互动的模式。 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等方面的能力,针对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创新和道德意识以及创业能力[2]。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编码熟练的前提下开发项目案例的能力,因此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重要。对于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5方面:

①该实训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项目案例说明,并与实践相结合;

②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实际的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③学生有机会独立进行项目案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④有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案例成果展示;

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3]。

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个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课程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以《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为例,说明“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4.1课程定位

《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C#实现.NET命令行程序、运用C#/WinForms实现.NET 窗口程序、运用 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C#程序设计基础、SQL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软件设计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4.3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1)以“.NET”为载体,依据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将IT企业中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涵盖等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意识和基本控制技能。

(2)教学过程中,模拟完成企业“项目案例”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将实训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从项目案例中掌握使用窗体控件连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以及DataGridView显示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能将实训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4项目案例的确立

项目案例的确立非常重要,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在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策略上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课程选择“考试管理系统”项目作为整个实训教学的项目案例,将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将《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的各个模块中。该项目容易理解、规模适中,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4.5项目案例的开发

(1)实训环境:计算机实训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并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软件。

(2)学生分组:一般一个班级大约40人左右,3~5人分为一组。学生首先自由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并选择一个沟通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

(3)实训教学设计:①每个项目组成员依据个人特长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界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管理、文档撰写,这样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项目整体效果等内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如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知识;③严格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个阶段、每个项目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文档化,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④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团队意识,学生之间要协作,要善于沟通、表达和配合。 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任务,项目组必须上交每个阶段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文档、验收报告、软件使用说明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每个阶段召开评审会议,检查技术上是否符合约定的规范,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项目经理全程监督和协助;⑤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要提交实训报告及软件,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项目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4]。

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学生在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索钻研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职业、创新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主要包括方法总结和技术总结。方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解决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术总结中,“一题多解”是比较好的环节,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给学生进行阐述,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此,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战项目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技术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5]。

目前编程语言种类很多,掌握一种语言编写程序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写程序就很容易上手。学生都是从编程零基础开始,对于从未编程写代码总会缺乏自信,只有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后才会比较有信心。

综上所述“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起着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最终让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和团队精神等素质。作为教师,要对“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丽波,朱迅.项目教学法与项目化实训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2]马海峰,李军华.高职“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姜万昌,郭健.基于项目的.NET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1(11).

[4]陆琳琳,王雅轩企业实训项目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6).

[5]谭晓兰.高职院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与确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NET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程序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开放式教学;情境教学

一、训练目的和要求

《侦查程序与措施》是侦查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涉及侦办刑事案件的基本思路、程序方法(从受案、立案、 采取侦查措施、破案到侦查终结)、侦查措施以及侦查文书等内容,是侦查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侦查程序与措施》的实践训练,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创造了开放式的教学环境。配合专题教学设计的各项训练方案,是“导演”各项训练的剧本。训练的设计思想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各类刑事案件的情境,以侦查小组为基本侦查主体,展开措施实施、文书制作等方面的专项训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训练,促使学生养成严格执法、依法办案、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和侦查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办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协同作战意识。

二、训练的组织与保障

(一)训练的内容和准备。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训练,负责训练的准备工作,包括训练方案的设计,时间的安排,场所的选择,经费、器材和耗材的准备,与相关部门人员的协调,对学生的组织与动员等。

(二)训练的人员保障。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亲手操作而不是简单观摩,训练分多组进行,需要多名教师对训练过程进行指导、答疑,以保证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因此,完成训练需要教研室和实验室教师,尤其是承担同一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师共同配合。

(三)训练的时间保障。如果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内不能完成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学院规定的调课程序选择合适的时间,教务处负责协调与其他课程的时间冲突。

(四)训练的物质保障。训练所需的器材、耗材由实验室提供;训练所需的经费由实验室根据学院的有关规定申请,相关部门解决训练经费问题。

三、训练内容

(一)受理、审查、立案训练方案

1.训练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受案的程序,热情接待报案人并制作报案笔录,针对案情作出相应的处理,制作相关法律文书。

2.训练内容

训练时,设计一起抢劫杀人案件。学生作为接报案件的人员,要做好报案笔录,填写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然后根据案件的管辖范围,移送相应的公安机关处理。

3.训练步骤

训练前的准备:学生以 4人为一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教师提前设计案例,注意各环节的配套协助,并设计一些问题;准备纸张、印泥等器材。

实习步骤:教师作为报案人,向实习小组报案;学生询问报案人,制作报案笔录、填写接受案件登记表;报案人提供犯罪分子的人身特征及逃窜方向,接报人应采取紧急措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制作《呈请立案报告书》给领导批示,领导决定立案的,制作《立案决定书》。

4.考核标准

受案程序已经掌握(20%);报案笔录的内容全面、格式正确、提问方式得当(20%);《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的各项目填写正确、用语规范(20%);对案件的紧急处置恰当(20%);《呈请立案报告书》文书制作语言流畅、用语准确、形式规范(20%)。

(二)调查询问训练方案

1.训练目的

掌握寻找、发现询问对象的方法;掌握询问的方法及技巧;熟练掌握询问笔录格式、制作方法及要求。

2.训练内容

设计好一案例,类似于综合测评,略去实地勘查部分,侧重于寻找、发现询问对象及制作询问笔录。

3.训练要求

掌握调查询问的基本方法;迅速准确寻找访问对象;规范制作询问笔录。

4.训练步骤

(1)训练前的准备:准备材料纸、印泥、墨水等训练器材;学生三人为一小组,九人为一大组,每个大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由部分学生扮演案件中不同身份的被询问对象的角色。

(2)实习训练:设计案情;学生根据案情,选择询问对象;询问并制作询问笔录。

(3)训练总结:学生小组总结,大组进行书面总结;指导教师就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作总结。

5.考核标准

寻找、确定对象(20%);询问方法是否恰当(30%);询问程序是否规范(10%);询问笔录格式是否规范(10%);询问的内容是否全面( 30%)。

程序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组装;编程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37-04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笔者作为参赛队的教练,已连续7届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取得较好成绩。通过历年来省级竞赛的前期训练和后期参赛过程,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与同行交流。本文以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为蓝本,通过参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来具体分析训练过程中的策略。

一、机械组装

(一)施工准备不充分

学生在装配之前对组装过程中所需的零配件没有做好充足的储备,对可编程控制器、触摸屏和按钮模块也没有做好维护。

第一种情况:在训练中学生总自以为是地认为装配时所有配件都是齐全的,但往往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少螺丝螺母、少垫片的情况却经常会出现,如事先未重视,自己没有充分备料,往往会为了一个螺丝四处寻找,从而耽误时间。

第二种情况:在每次训练前一天晚上就应将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维护好。学生经常会在训练中发现装线时模块上接插端口由于长期使用松动,造成插线接触不良没有信号的问题,如果在训练中再去紧固模块端子将是非常麻烦的工作。

第三种情况:在装配开始之前,学生应根据安装图纸将散乱的机械配件按类整理摆放好,该用什么配件找什么配件,而且在施工前应将部件上需要套配的螺丝螺母都安装好,否则也会耽误一定的时间。

总结:根据施工前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二)图纸分析不到位

学生在组装前,没有充分理解、分析装配图,存在盲目施工的现象

第一种情况:有的图纸要求在安装时将黑色塑料端盖的厚度计算到安装尺寸中,但学生往往会走马观花般看图纸,习惯性地不考虑黑色塑料端盖的尺寸就装配,造成安装尺寸(除高度尺寸)全错。

第二种情况:在安装时学生对于图纸殊尺寸熟悉程度不够,如在安装转盘电机时要求高度为152mm,其实题目就是要求学生在安装时将转盘电机高度放到最低(正好是152mm),但如果在平时训练中没有记忆特定的尺寸,学生并不知道152mm就是转盘电机最低高度,以至于在实际组装中习惯性地先安装皮带机高度,然后再安装调整转盘电机高度,造成装不到152mm,不得不再次返工。

第三种情况:在安装要求较高的图纸中,气缸上的磁性开关和节流阀的安装朝向都是一目了然的,如在安装前没有留意观察,会造成图中磁性开关要求在推手气缸正上方垂直安装,而学生却将磁性开关安装在推手气缸侧面等类似的错误。

总结:图纸分析要到位,在初期基础训练中应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图纸安装的要求,并在平时将机械部件的特定尺寸进行整理并记忆。

(三)装机顺序不合理

学生对于装机过程有认识上的误区,长期的训练甚至会使学生产生自负的心态,认为不论按照什么顺序装,都可以完成快速装配。

第一种情况:在组装机械手部件时,训练中要求学生在组装过程中就将机械手四维度上的限位传感器一并装好,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先组装机械手部件,甚至在机械手固定在台面上之后再一个一个地安装传感器,这样的装配安排无形中会增加安装难度,装配时间也会被拉长。

第二种情况:在安装过程中,学生会惯性思维,总认为应当先将所有部件都装配到位后再接线,所以每次都会在接线、接气管前就将触摸屏安装到位,但实际施工中,由于触摸屏安装位置往往会对电路和气路的装接走向存在干扰,因此,先安装的触摸屏就显得碍手碍脚。

第三种情况:机械组装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科学有效的安装顺序来装配,则在整个装配过程中就会为了安装某个部件频繁来回走动,这种不必要的走动在拉长装配时间的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心态。

总结: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多思考、多积累,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装配套路,并要让学生习惯于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严谨地进行安装。

(四)使用工具不规范

学生往往不会严格按照要求去使用工具,而是根据现有工具的情况,用什么工具顺手就用那个工具。

第一种情况:学生在安装机械手限位挡板上的限位螺丝、缓冲器以及左右限位传感器时,应使用扳手固定螺母,但学生会图方便,用尖嘴钳来扳螺母,造成螺母损伤的同时也导致螺母固定不牢固。

第二种情况:在组装评分表中要求绑扎带切割不能留余太长,必须小于1mm且不割手,学生在使用一般斜口钳或者剪刀时很难一次将绑扎带剪到位,必须返工。但如果使用专门用来剪电子元件管脚的斜口钳就可以一次剪到位。

总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套称心如意的工具往往能够事半功倍,研究机械安装过程并搜索整理出一套适合的工具,在平时的训练中熟练使用会对训练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装配过程不细致

学生在装配时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配合度要求较高、安装难度比较大的尺寸往往装不到位。

第一种情况:在组装机械部件时,已明确要求学生将图纸上组装尺寸在台面上和皮带机上测量标记好再进行安装,但学生在施工中会认为尺寸事先标注在台面上会浪费时间,所以装哪个部件就量哪个部件的安装尺寸,导致组装尺寸会出现累计误差。

第二种情况:接线端子所接号码管整齐、大小一致,导线号码管标号方向一致,在平时训练中如未提出严格要求,则学生在实际施工中就会有得过且过,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总结:教师学生一起认真研究机械组装评分表,平时的每一次安装都将评分细项落实并严格安装评分表给学生评分,从严要求学生规范组装行为,在训练中不断改正组装过程中的缺陷,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的组装工艺。

(六)故障分析不准确

学生在组装完成进行调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在排除过程中并不是都能快速准确地查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第一种情况:在调试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是传感器没有信号,对于这类故障学生一般都能顺利排查出故障,学生更多的是根据经验在排除故障。但经验并不稳妥,当经验没有起到作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大费周折才能排除故障。如传感器电缆线串联电阻断开、传感器电缆线冷压端子处断线、插线本身榷系裙收喜⒉蝗菀滓谎鄯⑾郑一旦出现类似故障,就需要学生根据电路原理采用万用表测量的方法,“顺藤摸瓜”来排除故障。

总结:教师要将电气原理图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理解电气原理,在平时训练中增加专项排障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在采用万用表测量法排除故障的同时不断积累排障的经验。

二、程序调试

(一)分析题意不细致

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有偏差,造成编写的程序不能完全满足控制要求。

第一种情况: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或者是文字描述有玄机的题目时,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如在没有吃透题意的情况下就动手编程,直接后果就是不能达到题目要求,或者编程走了弯路,简单的变复杂。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有求快的心态,尤其是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往往稍微冷静一点就能看懂的文字内容却一眼带过。如指示灯未按要求进行闪烁,触摸屏在特定情况下未有报警信息提示,机械手点一次按钮动一个动作做成机械手自动连续动作等问题都是这样造成的。

总结:在平时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将题目分析清楚,看完整个题目再开始写程序,切不可看一点做一点或者看个大概就开始编程。在平时教师要注重多收集各地比赛题目,看到比练到的更多,学生对分析题目的把握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程序逻辑不合理

学生在编程前所做思考不够充分,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上有偏差。

第一种情况:在机电一体化这个项目的编程过程中,对于金白黑物料的分辨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装机类型再结合不同的题意要求有时会使物料分辨有多种方法可供学生在编程中选择,在训练中如不能选择最可靠的方法对物料进行分辨,很容易造成在程序中将物料种类分辨错误,导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物料的处理出错。

第二种情况:学生在平时训练中所编程序的逻辑性不是特别强,程序在调试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高。编写程序是建立在理论思维上的,调试程序才是真实的,程序的调试量能够说明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同时程序的调试量小也是训练中能按时完工的保证。

总结:教师应当在学生做完题目后严格按照评分表给予打分,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完善程序再调试。如果当时训练情况不理想,教师应当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路后,要求学生重新做该题。学生也必须每天认真归纳总结编程心得体会。

(三)程序调试不够快

目前,技能大赛在机械组装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负责组装的学生完成组装过程的时间也被拉长,相对来说减少了负责编程的学生编程调试时间。

举例:①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已经做过单料、多料、连续放料等各种类型的程序,在训练中极少出现学生现有编程能力解决不了的题目,但考虑到组装时间被拉长的因素,而学生编程调试能力并未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在规定的4个小时的时间内调试完成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理论基础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师生多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思路,一起探究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人机界面难求快

分析目前技能大赛的出题趋势,触摸屏不但制作量大而且难度在不断提高,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用来做触摸屏的。

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对于触摸屏的制作有功底,完成人机界面制作要求没有问题,但由于触摸屏制作量的加大,触摸屏上要求实现的功能也不断在加深而且触摸屏与PLC程序的配合度要求也已大幅度提高,所以学生在制作界面,触摸屏控件对应PLC控件的设置以及触摸屏结合PLC进行系统调试的总体时间被拉长。因而平时做题要紧跟大赛趋势,教师要结合现有题目研究设计增加触摸屏制作量,增大触摸屏难度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程序输入不够稳

学生经过长期的训练,运用键盘输入程序的速度已经很快,在快速输入程序的过程中经常会输入错误指令。

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时思考实时编程的能力,但在做题目时如果盲目求快就会造成输入错误指令的问题,如在西门子S7-200 PLC程序输入过程中时间继电器T5写成T15,中间继电器M100.0写成M10.0,计数器C5写成C6等等类似错误,这类问题将会给后面程序调试过程增加潜在难度。

如果学生出现打错指令的问题,自己是会认识到错误的,也会很懊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应该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在训练或者比赛中学生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急于求成,打错指令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应当循循善诱的教导学生,告诉学生物极必反的道理,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要想清楚了再输入,切不可手比眼快。

(六)心理状态易浮躁

学生在训练中不能被比赛之外的人和事所影响,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态,要实施调控。

在比赛中,学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对手的不论装机速度还是编程调试速度都比自己快,或者题目不仅量大而且难度也大,自己感觉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学生的心理起伏较大,如果沉不住气,就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出现类似编程不实时保存、编程输入错误指令、编程思路逻辑混乱等问题。

因而,平时要注意学生心态的磨练,在训练中要引入竞争机制,在学校要经常内部比赛,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另外还要分阶段多进行针对不同训练重点的测试并严格控制测试时间,根据评分表详细打分。平时教师和学生要多沟通,面对学生的心理难题,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老师遇到这种紧张环境会如何调整心态。要告诉学生,你的对手就是你自己,要和过去的自己去比,这样你才能变得更好。

以上内容从机械组装、程序调试两个方面分析了在技能竞赛中参赛选手常出现的问题并辅以案例分析。能够把针对性的训练策略运用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就会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如。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有效,比得优异,需要教师去总结,所以训练策略的总结和应用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程序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安全事故;程序化管理;管理模块化

安全事故在钳工实训中屡有发生,小到手指划伤大到机毁人亡,很难预料;管理难度大、处理方法复杂。若形成一整套事故预防体系,就可以有效缩小事故规模,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一、实训常见事故分析

纵观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钳工实训事故,最常见的是人为操作不当事故和管理不当事故两大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每个学校都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但是实施起来困境主要有两点:

内因:1、学生个人因素原因造成的:思想麻痹,对操作不当,应变能力差,培训不足,对机床设备理解不够,疲劳操作等。

外因:外部因素决定的:如自然因素、管理制度、机床设备隐患等非自身原因造成的。

有些事故是偶发的,偶然因素属于不可抗因素,难以避免,但是若管理不当,事故可能经常发生,难以避免,为了克服管理弊端,本文提出程序化管理方法,专门用于预防管理不当造成的事故。

二、程序化管理探索实践

(一)概念解释

钳工程序化管理:是在钳工实训过程中,依照一定的预定程序,从事故的起因,事故的发生过程和事故预后三个场景,把管理制度程序化,形成可打分评价的程序,机械地按部实施,每班次强化,最终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一种管理方式。

(二)程序化管理特点

1、机械性:制度实施过程是按照规定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的,虽然很古板,却很可靠,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只要触发到某一程序,就按照后一段程序进行处理。

2、规范性:标准化的程序具有互换性,每条制度是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所制定的,而且经过实施后不断完善得到的,不光有可操作性,而且有科学依据。经过模块化改造后,细化成若干个大小模块,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定制。

3、可操作性:制定的管理制度可操作,有操作步骤,有评价体系,能打分,管理省力,学生容易执行,节省人力物力。制度制定是以现场为基础,现场是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切合实际,所有策略都具有现场可以实施,能指导现场的操作,而且是第一时间处理。制定出的制度容易实施,如果要求太过苛刻,实施起来就会大打折扣,最后影响可行性。比如,考核分只要达到80分就能满足要求,不一定非要每个人都达到100分,否则难以实施下去。

(三)、程序化管理实施方法

1、制度的制定。先进行调研,到兄弟单位现场考察,吸收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根据调研报告,把优点融入,进行消化和吸收,确定管理方案,制定自己学校的管理细则。制定规则时,围绕可实施,可打分的前提。

包括5个大的模块:场地建设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事故处理制度,事故处理回访制度,制度修订完善制度。每个大的模块可以细化成若干小的模块,每个小模块都可以转换成可以执行的程序,每条程序或程序组都可以打分,在打分时,可以把多个程序组合并起来打分,也可以把一个小模块打分,也可以几个大模块总的合并打分。

2、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打分。良好的管理制度核心在于实施,在于考核来保证。安全细则落实到每节课中的每个操作步骤中,只要开端时切实地执行,后面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按规矩做就可以了,因为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打好分,记录好成绩就可以了。合格分可以采取积分制,积满60分算是完成一个模块,换成一个大分。这些安全分可以转换成为学生的学期总积分上,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

3、制度优化和完善巩固。当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或者制度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部分,需要经过修订来完善。制度的科学性,前瞻性总是随着制度的实施和技术发展变化的。有一些修订部分常常是在事故回访后发现的,有一部分是学生提出的,有些是其他兄弟单位学习得到的,有些是从其他部门学到的。它总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形成的事故最少的,最简单的,最省力的办法。

4、程序化管理流程:母程序细化成若干子程序,每个子程序按实训过程按步骤进行,完成打分,表示该段子程序完成,可以进入第二段子程序。还可以通过特定途径,选修某段子程序,若该段子程序完成,可以跳转到另一段程序,只要积分符合预定要求即可。

(三)案例分析

以钻孔为例,理解程序化管理。

1、场地布置管理母程序。考察调研兄弟学校钻孔环境,问卷常见事故,布置设备场地环境,排除设备和环境隐患,包括细则有安全隔离墙布置,通风和消防,场地采光,电缆布置,隔噪处理等。本段子程序完成后,跳转到场地布置:包括7s管理标语安置,实训区域划块及命名,上墙标语,实训安全事项,实训作品陈列,事故安全提醒和处理步骤标语等。

2、事故预防程序。根据事故分析原因,按程序进行操作来降低事故烈度。分母程序和子程序,子程序有一级,二级子程序等。母程序是:程序一,上机前培训阶段,程序二,简单操作阶段,程序三,复杂操作阶段。如简单操作母程序:根据钻孔两大事故时段,开始钻和即将结束时,再做好减小事故烈度的处理程序。子程序分开始钻子程序,结束钻子程序,事故发生处理子程序等。

上机前培训包括规章制度,理论学习,参观等,让学生只看不动手,熟悉场地,熟悉设备,熟悉操作程序,营造氛围,避开新手事故集中时间。

简单动手阶段,做简单的操作和低危险操作,达到一定时间后才准进入第三步正式操作。每个阶段记录在打分卡上,都要记录在安全日志里面,作为学生考核内容。

3、事故处理程序:事故上报,事故调查,事故处理,事故结案。 事故上报包括时间,地点,机床设备,当时自然状况,事情发生过程,伤亡情况,已采取的应急处理,上报部门等。事故调查包括责任认定,证据采集,当事人陈述和教师陈述学生代表陈述等。事故处理包括学校处理意见,家属意见,经济垫付,事故处罚决定等。事故结案包括事故结案登记,回访记录,处理材料收集归档,处罚简报,事故总结,改进措施验收等。

4、制度完善程序:根据事故总结和回访,分析制度中的弊端,从事故的源头,事故的起因,事故的发展,事故的预后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良。

三、探索成效

(一)实践的效果

1.对事故减少的效果:按程序走可以减少大量必然事故,但不可以减少偶发事故,可以降低事故50%以上的事故发生概率。在实训前,学生已经对程序过程很熟悉,而且每道程序需要打分,所以学生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实训过程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只有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才可以转入其他一段程序,所以得以有效减少事故数量。

2、对事故危害性降低的效果:通过程序化,可以顺畅地进行处理程序,减小事故烈度,减少预后危害性,也可以降低处理的不确定性,增加透明化。当事故发生时,触发事故处理段程序,怎么按照事故性质进行应急处理,怎么节约时间,怎么降低危害性都啊按规定标准地进行的。

3、对事故发生后,后果和预后的效果分析:按程序处理事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如果某一段程序处理不当,可以重新回到该程序段进行再处理,也可以对该段程序进行修改,大大减少工作量。特别是实行制度完善程序后,每次小事故必须进行一次制度修改,回访,都大大提升了制度的完善程度,最终是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频率。

(二)问题与思考

这个程序化管理方法还有几个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一是程序制定的科学程度和高度没有止境,需要不断学习国际国内和企业先进经验。二是程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套用模式,要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完善的。三是打分管理需要精简和典型化,减少工作量。

四、总结

本钳工程序化管理不是一种表面化管理,是一种切合实际的具体化管理,是可打分互动,按步骤进行的一种的可操作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实施后,不光对钳工实训有指导意义,对学校内其他实训也有可复制的之处,达到安全实训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程序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生产过程;事件驱动;模拟教学;实训模型

实训教学历来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针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的实训,由于受企业生产现场的条件限制,传统的下厂实训和顶岗实习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实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设计仿真模拟的生产过程实训系统,就越来越多的被高校和企业所重视。本文通过总结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职工培训的经验,探讨研究了基于事件驱动的生产过程实训模型,在生产过程模拟实训系统的设计中进行了应用。

1 事件驱动模型设计基本原理

所谓事件驱动就是在持续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进行选择决策的一种策略,即跟随当前时间点上出现的事件,调动可用资源,执行相关任务,使不断出现的问题得以解决或处理,通过这样一个事件接着一个事件的关联处理完成,也就完成了一个整体事务的处理过程。通过事件驱动方法进行事务处理的结构形式构建,也就是事件驱动模型。

各类企业的生产过程都是按工序来划分,每个工序又可以划分为若干的操作步骤或作业步骤,也就每道工序的工作步骤,通常被称为“工步”。这里把生产过程各工序的每个工步称之为“事件”,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每个工序的各个工步之间都有着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联系,上一工步对下一工步的作业触发或作业环境条件提供,都可以归结为事件及事件之间的驱动关系。

1.1事件及其基本要素

每个事件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工序号/工序名,用来划分生产过程的基本工序,为后面的工作步骤划分出范围界限。

②事件号/事件名,用来标识出一个基本事件,其中的事件号应该是事件模型的主键。

③事件基本描述,用来对一个事件进行定性的说明。例如:根据装入量确定合理吹炼枪位,严格按照“低-高-低”枪位操作,就是枪位控制的事件描述。

④事件触发条件,由前一个事件、也就是“前驱事件”引发的当前事件的开始信号数据。例如,“枪位控制”事件的前一个事件是“吹氧”事件,它提供了“点火开吹”的触发条件。

⑤事件的起始参数,就是一个工步开始执行时的必要参数,可以是常量,也可能是一个区间值;可以是本事件的固定存储,也可能是前驱事件触发本事件时的输入数据。

⑥过程参数处理,是依据当前事件的基本工作性质,再结合本事件的起始参数,按工艺要求进行当前事件过程的参数加工变换,最后生成事件的终止参数。过程参数处理的来源数据和结果数据可以是标准值或区间值,也可以是生产过程变化的公式或参数表等。

⑦事件的终止参数,就是本工步执行结束时所具有的各项工序参数,可以是常量,也能是一个区间值;可以只是本事件的结果存储,也可能是提供给后继事件的输出数据。

在事件基本要素划分清楚的同时,每个事件还根据作业特点与教学要求,可以与作业画面效果和教学知识点相链接,从而提供与作业步骤相关联的作业效果和专业知识。

1.2前驱事件与后继事件

①前驱事件也就是与当前事件有关的、对于触发或完成当前事件有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事件。用前驱事件号来标记当前事件的可能前驱,如果多于一个,则当前事件可称为多输入事件。在进行工序选择的实训操作时,实训的起始点是选定的一个工序,这时前驱事件的结果可以按给定的参数执行,也可以在该事件允许的参数范围内随机生成参数作为当前实训工序的起始参数。

②后继事件则是与当前事件有关的、在本事件完成中或完成后对后续执行的事件具有触发或提供条件的一个或多个事件。用后继事件号来标记当前事件的可能后继,如果多于一个,则当前事件可称为多输出事件。

2 生产过程的工序与事件划分

如果把一个生产过程事件比喻为一个函数,这时事件的过程参数处理就是函数的功能,事件的起始参数就是函数的自变量,事件的终止参数就是函数的因变量。而前驱事件的完成结果就构成了当前事件的输入数据和函数执行触发条件,而当前事件的完成结果又构成了后继事件的输入数据和函数执行触发条件,由此一系列的事件触发和事件完成就构成了生产过程按工序、分步骤的持续进行,最后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产作业过程。

这里以转炉炼钢生产的基本过程为例,总结归纳生产过程中工序与事件的划分方法。生产过程问题以生产任务下达开始,形成了一个生产任务的起始参数与目标要求,然后从装料开始到出钢后进行溅渣护炉,对于转炉炼钢的六个生产工序过程从生产岗位操作的角度可以划分为58个工步,也就是58个事件,在划分了转炉炼钢工序和事件的基础上,再对事件的要素和各事件之间的驱动关系进行整理,就可以形成转炉炼钢生产过程的事件驱动模型。

3 事件驱动模型的应用

根据对生产过程实训系统运行要求的不同,事件驱动的实训模型在应用中可以提供工序选择、方式选择和不同组合选择模式。

(1)实训工序选择

完整工序模式:从一个生产任务的第一道工序开始,进行完整的一套生产过程实训,可以作为岗位作业训练或技能竞赛考核的环境。

局部工序模式:根据实训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生产过程的某个工序或某个工序开始的一至几个工序的运行环境,以满足局部或重点工序生产实训的要求,可以作为学生按教学内容进行实操环境的重点学习与反复练习。

(2)实训方式选择

①教学训练模式:这种实训方式以基础作业训练为目标,再配合一定的工序选择模式,根据生产作业过程的不断推进,通过提供作业提示、提出相关问题来为学员提供与作业过程相配套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环境,每次作业结束后可以根据解答的速度和正确性进行评分,用来满足作业训练与知识技能学习需要。

程序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数控实训 教学 效率

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主课。机械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学习钳工、普车、数车等实训课程。如何培养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技能;但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现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通常都是机床少学生多,就拿本校来讲,从2005年开办数控专业至今,每年都有两班共90名左右的学生,可实训机台只有12台,数控专业教师也只有6名,师资配比严重失调。那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就成了各校一直在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显著。

一、实训课的安排更趋科学化

校实训形式各种各样,一般可分为两种:集中实训及分散实训。

集中实训是在学期内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实训(一般安排在近学期末或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居多)。时间较长,可以是几个月或者整个学期,学生全部停课进行实训。一般有校办工厂的大中专院校都采取这样的实训方式。这种实训方式近似于学生的第三年校外实习,能更好地使学生和社会接轨,但同时由于工厂中的数控设备都比较昂贵,生产任务紧,不可能让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太多操作,有利有弊。

由于我校没有校办工厂,所以只能采取分散实训的方法。分散实训是把集中实训的课时安排到每个学期每一周,即每周安排一定量的实训课,以学期为单位不断增加实训课课时。如本校通常在第二学期上开设4课时的数控机床编程理论课、4课时的数控操作实训课;第二学期下开设14—16课时的数控操作实训课、4课时的数控仿真模拟课。就目前看来,这种方法效果较好,虽然学生没办法体会到工厂的实际操作现况,但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过由于实训课实践时间有限,安排实训内容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提高效率。

二、建立数控教学组,实行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

当前实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大家都普遍认为学生既然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那么上机操作后技能自然会提高,所以以前本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直接安排操作实践课,在实践之前讲点所需的理论知识,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应用于实训中,实训课的效率大大降低。笔者认为学生进入实训室后不应该再训练编程,如程序的编写和录入就很浪费时间。对机床主要的实训内容应该是机床的基本操作,如建立坐标系,修改刀补,产品的加工等。所以我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组建了数控教学组,采取模块化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这里所指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指对数控实训教学划分成三个模块:基础(普车)实训模块(第二学期上已完成)、模拟实训模块、专项(实际)操作实训模块。“一体化”教学指的是数控编程理论和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即理论课由一位老师来上,实训课因需分组进行,一个班需要多位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但可以由上理论课的老师负责,统一安排实训课题及实训进度,由各指导老师分组实施。我校由于数控教师有限,所以通常都是一个教师负责上半学期两个班4课时理论、4课时实训。在4节课的理论教学中要着重讲授程序的编制,让学生能熟练根据图纸要求编写所需程序;4节课的实训着重讲授机床的一些基础操作,如输入程序、模拟走刀等等。在学期结束,学生基本可以进行简单工件的编程和加工。下半学期由该位教师为主导,加派四位实习教师参与两班的数控实训教学。理论教师统一安排实训课题及实训进度,由各指导老师分组实施,避免重复讲解。理论课教师在实训前,应先分析图样要求,讲解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刀具选择及加工过程注意事项等,再让学生根据图纸进行编程,期间教师可以用仿真软件模拟结果给学生参考。在开始实训之前,理论课教师要负责批改学生的手写程序,指出错误及不足之处。而后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指导教师先把正确程序编入机床,学生加工时就可直接调用(之前已安排一定学时的程序录入练习),将大大提高实训效率。

三、仿真与实操相结合

仿真模拟作为中级考证的一项内容,我校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数控模拟软件,可以逼真的仿真加工现场:机床型号(大、中、小)和系统(FANUC和SIEMENS)能按要求设置,可以仿真与现场同样的屏幕配置和功能,实时地解释NC代码并生成机床进给指令;提供与真实的CNC机床类似的操作面板;提供视图放大、缩小功能的设置;帮助功能(碰撞、过载);使用对话框可以方便的进行刀具和功能的设置;可以同时显示刀具与偏移路径;NC校验功能;代码向导功能;帮助功能……学生可根据图纸要求,安排零件的加工工序,确定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切削用量、进退刀路径、主轴转速等参数,输入程序后就可进行动态仿真加工轨迹,并动态显示出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整个加工过程。学生可以自检程序的对错,检验工件的合格,及时调整程序或刀补等等。

基于仿真的强大功效,同时为了解决学生不能人手一机操作和数控耗材过大的问题,我校把数控实训和仿真教学紧密结合。仿真教师和5位实训教师组成教学组,安排教学内容。如讲授G00、G01指令时,理论课教师先讲解两个指令的用法、指令走刀和普车车削间的联系,学生掌握后按图纸要求进行编程;仿真模拟课上学生可根据编好的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及时订正程序的错误,对走刀路线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课上学生根据模拟过的程序进行实际加工,实训课教师检验工件是否合格,总结程序、操作中的错误。

同时,为了在实操中节约材料,我校实训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实训之初,学生对机床操作不太熟悉,容易发生撞刀等事故,此时实训可以用圆木棒或尼龙棒加工以保护刀具;实训后期随着学生的技能的提高可采用钢件进行加工,适应考试需要。

学生实训加工出的产品通常不具备使用价值,多数闲置或废弃,因此可以合理设计加工图纸,在不影响实训效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加工余量,同时也可把加工过的钢件用于普车实习的手动操作练习,这都将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

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规范学生对刀具、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减少刀片的损耗和量具的损毁。

总之,各校都在数控实训教学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进行改革,其目的就只有一个:提高实训效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程序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Profibus 实训系统 Wincc 项目教学法

一、课程设计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是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实用的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以能力逐步提高为方向。该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对自动线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之后,确定了该课程需涉及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共有三个学习情境,14个教学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往的重理论附加上机实训的课程不同,本课程是建立在以工厂现实的情景为缩影的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这样即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工厂的具体情景。教学内容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本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条件

该课程是建立在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线实训系统。即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模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最新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的下载程序并运行系统。各模块也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上位机能对自动线上的各模块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加工模块。一个工件加工顺序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尺寸测量模块。一个尺寸精确测量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栅测量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恒温控制模块。一个恒值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它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质地颜色分检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堆垛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立体化仓库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三、教学情境设计

为了确定企业的需求和自动化专业方面人才所以掌握的技能,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冲压、油漆、焊装及发传等主要车间,发现这些车间在电控方面都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上位机监控和总线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所需技能后,确立了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PLC的程序设计、Wincc组态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的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和项目组成

四、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实施,师生共同解决项目运作中的难题;(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功能演示,答辩与测评。项目评价阶段,聘请厂内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结果、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老师和专家们一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任务由传统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设计项目、准备材料、引入课题、布置任务、引导帮助和总结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任务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调试、项目答辩六个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与社会人性化能力的“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主体,老师给与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该小组由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和老师共同组成,对该项目进行测试、答辩和验收。

2.评价过程

(1)学生答辩、自评、互评;

(2)验收作品,并对作品指标进行测试;

(3)提交项目报告书,包括电子版Word文件以及汇报验收的PPT文件;

(4)提交学生自评表,项目评价小组给出的评语评分表

3.项目评价评分标准

表1 项目评价评分标准(50分)

六、结束语

目前,其它院校还未开设《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本着新颖、实用的原则来建设这门课程。现有的实训系统和合理的课程项目模块,是该课程存在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程序实训总结第8篇

一、YL-236单片机实训室建设

建设一个科学合理单片机实训室是保证该课程顺利有效实施的基础,选择一套合适的单片机实训设备是建设单片机实训室的关键。我校选择的是亚龙公司YL-236型单片机控制功能实训考核装置,这套实训考核装置是根据职业学校单片机及其应用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研发的实训考核设备,而且兼顾了市省国家单片机技能竞赛设备要求。单片机实训室面积、设备台数、设备摆放要视各学校及专业班级人数情况而定。为了便于安全管理和美观,空中电源走线接至各实验台,总电源箱控制。除此单片机实验柜数量摆放、辅助教学的投影、实训室制度、文化建设也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单片机实训前管理教育

为能使单片机实训顺利有效实施,实训前教育管理是必须的,而且要将实训全方位要求细致讲解到位。我校在单片机实训第一天前两节课专门用于管理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教育、设备维护教育、出勤教育、成绩过程考核教育、室内规定教育等。

三、单片机实训教学过程(案例)

我校单片机教学以实训课方式开展,能够让学生理解单片机开发过程,不仅从软件设计能力上得到了提升,而且也提高了硬件设计能力,对于推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单片机实训设备选择的是YL-236,教材选用的是针对YL-236而编写的单片机控制项目训练教程,下面以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实训项目案例(电子密码锁)分四个步骤来阐述我校是如何开展单片机实训教学过程的。

1.项目任务要求

教师提出本项目任务要求:使用YL-236型单片机实训考核装置设计一个电子密码锁。

具体的任务要求如下:(1)用4×4行列式键盘组成0-9数字键及确认键。(2)用8位数码管显示输入的密码及当前状态信息。(3)用一个独立继电器,控制密码锁开关。继电器得电为开锁状态,继电器断电为关闭状态。

任务功能:(1)上电后,数码无显示。(2)当按下数字键0-9中任意按键时,数码管靠左显示按下数字,再次按下任意键,数码管靠左第二位显示当前数字,以次类推,当数码管8个LED都有显示数字后,不响应继续输入的数字按键。(3)当按下确定键后,单片机对输入的密码与设定密码进行比较,若正确,则控制继电器开锁,若错误,数码管清屏,继电器关闭。(4)开锁后保持20 s,然后自动进入关闭状态。

2.项目任务分析及串讲知识点

本项目比较复杂,教师指导学生将复杂项目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小项目完成:(1)按键显示电路程序设计。(2)密码检验电路程序设计。(3)整个项目程序设计。

由教师介绍相关知识点:(1)定时中断相关寄存器初值设定、中断函数编写、工作执行过程理解。(2)中间继电器工作原理、程序实现。(3)键盘扫描实现过程、程序理解。

3.项目任务实施

教师分三个部分演示本项目的实施:(1)硬件接线。(2)项目程序编辑:关闭项目、新建项目、新建源程序、程序代码输入、编译链接。(3)项目仿真调试:下载程序代码、运行查错、硬件接线错误、硬件本身故障、软件程序错误、观察实验现象与项目要求一致。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分别开始实施项目,教师巡回指导、检查打分情况。

4.项目总结评价

教师进行项目实施情况验收和评价,好的给予积极肯定,对不足的方面提出建议。随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拓展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通过项目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在总结评价中常提出这三个问题:(1)本次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有待解决的问题。(2)工作任务的总体完成情况。(3)完成工作任务步骤。

程序实训总结第9篇

实训报告,是包含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方面内容的书面汇报材料,类似于理科课程的实验报告。

实训报告特点

确证性

它所记录的实验结果,能经得住任何人的重复和验证;

记实性

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必须如实记录;常以图解帮助说明;

格式固定

常使用专用的报告单。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内容格式

(一) 实训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训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

(四) 实训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训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实训原理

述实训相关的主要原理。

(七) 实训内容

这是实训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八) 实训环境和器材

实训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九)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十)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训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训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常见的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训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十一) 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是对实训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以及实训过程的简明总结,也可以对本次实训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等。

实训报告范文

经过2周的实训,使我学会了很多。在这2周里,我和我的小组完成了2个实训项目。首先我学会了团队合作,没有我们组一起的努力,也就没有最终的成果。在这次实训当中,我负责着报告、画图这些部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Visio这个软件,通过老师的教导,我学会了如何去将项目的一些电路图和分布图完成,这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次的实训当中,我对PLC的使用也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虽然我们组分工明确,但在程序编写或者调试的时候,大家都参与了进来,也互相学习着自己的不足。我本来对一些PLC梯形图的编写不太熟练,也对项目分析得不太准确,但是有了老师和组员的帮助,我还是有着不少的了解,但还是存在着自己的不足。通过实训,我进一步得肯定我自己的不足之处,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会弥补我自己本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得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取在其他方面,包括编写程序这块 内容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