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3:52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1篇

一、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几乎所有工程给排水均采用了新材料。给水系统普遍使用了PP-R给水管,钢塑复合给水管、PE给水管;排水系统普遍采用了PVC排水管,柔性铸铁排水管安装。在开始使用这些新材料时,我们也在探索,学习产品说明书,掌握这些新材料的特点,请教厂家技术人员,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经过长期的学习和探索,目前我队施工人员已基本上掌握了这些给排水新材料的施工要领,做到人人手到擒来。在设备安装方面,近几年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和节能的需要高层建筑都使用高层变频供水设备、气压供水设备。在这些新材料、新工艺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边学习边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的同时也为兄弟项目部(工程处)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我们感觉到,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效益。

二、不断学习,爱岗敬业

2014年在利比里亚工程竣工在时候,我开始负责技术资料工作。在转换角色之后,面对新的工作岗位,由陌生到熟悉。工程技术资料是一个工程的软件,是评定一个工程优劣的不可或缺的依据。一个工程在施工前、施工中直至竣工和以后的保修阶段,工程技术资料贯穿始终。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需要除做好日常的技术资料工作外,本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因为工程技术资料的编辑已经数字化、电子化。不懂电脑就是“现代文盲”。本人还协助项目工程师编制月进度工程量报表、编制材料耗用计划、参加工程成本核算,为财务部门和处领导提供准确的人工、材料耗用数值。参加工程的招投标预算的编制,为工程投标提供准确的理论数量。对于工程日常的工程设计修改、变更能及时计算和编制出变更部分的造价金额,一旦施工完成,立即进行工程量签证并进行存档,协助项目工程师编制竣工图为日后工程的决算提供准确的一手资料。在工程项目中,本人除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编制,收集整理外,还协助安全员做好安全资料的管理工作。

三、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质量管理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从施工准备阶段到保修期结束,每个阶段有其相应的任务,往往容易忽视施工前期准备阶段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施工准备阶段,图纸会审、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等,直接决定了以后工程施工的质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项目部对准备阶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到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再发现问题时,处理起来总是猝不及防、手忙脚乱,这一切,归结为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所致。

经过自我反思,经常存在的问题有:

1、施工组织设计不够详尽,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指导施工全过程,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文件。所以必须根据各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合理的施工工序的安排、施工进度的编排、人工、机械、材料的使用等等。

2、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影响较大。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我们都要求进行技术培训。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有步骤的培养,树立公司纲领,强化专业技术,旨在努力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

3、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方面有所滞后,未在这个新兴领域占得一席之地。应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上,积极采用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收编了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信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结合项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加快施工进程,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自己对于技术质量管理情况,在管理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汲取,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纠偏,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为公司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努力。

五、资料管理

施工技术资料严格受控。施工技术资料是指导正确、规范、科学施工的文件,以及工程变更情况的正式文件,而且变更、洽商、图纸会审要经过设计、建设单位签字,施组、方案要经过公司级审批,交底需要施工队的理解和签认。一旦遇到工程纠纷或其它特殊情况,工程资料是解决纠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因此,对此类资料要严加管理,一般不外借,谨防丢失,不得不借时,执行严格的借阅登记制度。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2篇

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机构、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设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探索给排水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TU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1304

调查资料显示,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与水利、市政和环保行业相关的基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设备研发机构、监理运营机构及工矿企业等,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事给排水施工、监理、设计、技术指导与管理、运行维护以及规划等工作,也能从事基层市政、水利、环保部门的水污染控制、水环境监测与分析等工作。

但是事实上,许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目前给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素质较差、实践岗位适应性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工作岗位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急需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了现行教育模式的弊端,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迫切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因地制宜,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的人才培养理念,要以培养能够满足社会进步、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为目标。让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仅掌握有理论知识,更能够直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因此,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应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调整、改革或创新。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岗位,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合作的工作机构建设及管理制度

为切实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尤其需要在落实和执行上有健全的工作机构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目前已在推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B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实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2]。但是就给排水工程专业而言,很多高校的校企合作仍然定位在学生就业阶段,或仅限于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浅层次的合作上。此外,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措施还不够具体,不足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1]。

校企合作工作机构的建立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根据给排水工程专业特点,充分调研和分析社会对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以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给排水工程咨询、设计、施工、运营、销售、监理等领域工作的要求,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应成立以学校主管领导和企业领导为核心的领导小组,成立由学校骨干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人员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同时,还要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机构的日常工作职责、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工程师和领导各司其职,以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切实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及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注重实用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与应用,构建以实用为宗旨的课程培养体系,并从整体上对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特别应结合国家建设部和人力资源部大力推行的执业工程师资格制度,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的具体设置过程中,应进行深入调研,充分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力求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社会需求脱节。大部分工程院校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按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抽象理论,仅在大四有半年左右时间在企业

毕业实习。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渐进式地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比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但其缺点是因理论过于抽象,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不高,效果较差。究其原因在于给排水工程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大部分专业课实践性非常强,如果只专注于课本中原理、方法的灌输式教学,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仅为应付考试而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对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堂教学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重视工程案例教学。在理论教学中融合工程案例,在剖析工程案例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入实际工程的情景中,再辅以启发式的讨论,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也引导学生在参与案例讨论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特别是在污水管网流量预测和设计、城市给水管网水力模型与供水、净水设施改造施工与维护、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与运营、消防给水设计与施工等方面,将工程案例融入教学能很好地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轻松地传授给学生。

根据给排水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应建立在实用的基础上。给排水工程专业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具备工程设计、调试运营、水质监测、施工安装、管理、设备操作与维护、监理等方面的技能,而且学生的适用性要强。因此,应紧紧围绕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把与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知识更新换代快的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程进行压缩、整合甚至取消,增设行业标准及设计规范、CAD制图、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现场安全及管理等课程内容,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本行业最新的设计和管理规定,提高工程语言表达水平,明确工程施工流程及现场管理重点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这些课程的开设也为学生毕业后获得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和注册给排水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给排水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目前高校给排水工程专业教师普遍教学经验丰富、学历高,但实践经验相对缺乏。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与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合作互补,则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因此,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建立由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制教学模式,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由理论指导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相互配合完成知识传授,既发挥各自长处,又能优势互补,这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早在20世纪初,英、美、德、澳、加拿大等很多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就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具体实施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如英国的CTC、MA和TVEI,美国的合作教育、社区学院以及STW/STC,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和NA,加拿大的合作教育部等[1] [3]。而国内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非常适合给排水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即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再与具体的实践内容相联系,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具体教学安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3学期),以学校培养为主,主要开设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第二阶段(第4学期),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方式,前半学期在学校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后半学期在不同企业开展认识实习,初步了解和学习不同企业内部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处理工艺流程、设计流程、监理流程等),以及企业管理、运行方式等,熟悉各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职责。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利用暑期深入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第三阶段(第5~6学期),实习结束后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学校,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第四阶段(第7~8学期),以企业培养为主,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毕业实习,并着手毕业设计(论文)。通过毕业实习和设计完成课堂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四个阶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 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的功能及构建

(一)多元化校企合作平_的功能和类型

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给排水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应具有“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创新、合作发展”的功能[4]。充分利用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双师制、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等,并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新环境中的适应与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使其能快速进入角色融入工作,以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多元化平台功能的关键在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和资源环境,使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并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最终实现校企共赢。

由于学科的特点和各企业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学校与企业主体共建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类型也应多样。如学校与设计单位共建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主要侧重于培养给排水工程咨询、设计和规划人才;学校与水处理运营单位共建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主要侧重于培养水处理运营及维护方面的人才;学校与监理单位共建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主要侧重于培养给排水工程监理人才;学校与工程建设单位共建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主要侧重于培养给排水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及现场管理人才;学校与研发单位共建的的校企合作多元化平台主要侧重于培养设备、工艺技术研发人才等。

(二)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及运作方式

构建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的条件有政策支持、利益一致、平等参与和资源共享等。它不仅依赖于政府部门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各社会机构和组织的参与,在追求共同利益和资源互享的前提下实现共赢。要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和培养目标,以及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明确平台的运作方式和周期,以及平台所开展的实践项目及技能培训,通过多元化校企合作平台真正提升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效果的关键。评价体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学校和企业不同的目标,避免采取单一的学校考评,以及考核评价体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评价主要对理论课程进行评价,以期末考核为主;而企业评价则对所有实践环节进行评价,以过程考核为主。并由此建立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设置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评价指标,再合理分配权重,以综合评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结语

在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立足校企合作,以面向实际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按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深化改革;充分利用校企多元化合作平台,分阶段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通过设立以期末综合考核和实践过程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衡量学生的培养质量,构建以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给排水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提升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应用技能,提高就业率,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卿, 殷美.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4(3): 74-77.

[2] 崔海军.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调整探索[J]. 继续教育研究, 2012( 5): 56-58.

[3]李黎武, 张伟. 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4): 137-140.

[4] 吴结. 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多元化模式构建及评价[J]. 现代教育管理, 2011(6): 65-68.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actual employ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and the existing cultivating pattern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cultivating patterns of technical applied typ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s put forward. The cultivating patterns wa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he goal wa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talents training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teachers structure and talenttraining model, the construct of diversified platform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cultivating patterns were discussed.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3篇

1.1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节水工程的发展

给排水施工技术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和规划,使所有的建筑都可以拥有适合自身的给排水设施。给排水施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推动节水工程的发展,进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一个合理有效的给排水设施不仅可以合理的进行水资源配置,还可以提高水质,从而有理由我国城市水资源节约和配置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我国节水工程的进步和发展。

1.2有利于合理规划园林城市、绿色城市等的城市规划建设

给排水施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可以有效的节约废水的治理成本,内部工程的建设还可以解决给排水管道设施暴露在外导致的安全、美观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解决一些因为水质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1.3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最终要实现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把给排水工程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用水的良好渠道。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提高施工技术,才可以有效的的解决关于我国居民生活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合理控制水量,进而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2浅析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给排水施工条件差,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且施工技术不过关

我们都知道,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中,产品的质量和施工的技术环境是最为重要的。纵观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条件比较简陋,所使用施工材料的质量都是根据规定购买材料的费用而决定的,也不会去考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举个例子,在工程建设前期的材料准备、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人员安置、工程后期的监管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需要严格考察的项目,并且目前在我们国家管理较为宽松,监督不力。

2.2给排水工程节水能力弱,绿色环保意识差,水质很难达到标准

现在的许多行业都是将利益放在第一位,质量放在第二位,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甚至更严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企业中,其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更高的利益,进而忽视了建筑的质量。造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更是忽视国家的节水环保要求。建筑内部的给排水大多都是以高效为主,然后在很大程度上建筑单位不会太重视水量和水质的控制要求,还有就是给排水的节水能力非常差,作为建筑企业的领导者,绿色环保意识不高。

2.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从而导致工程建设质量无法保证

国家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因为人才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国家的发展,同样的,只有拥有充足的人才基础,才可以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可以向前发展。但是,现在在我们国家,建筑行业发展的水平比较落后,并且缺乏专业的人才,因为现在很多考生在选专业的时候都人为的建筑行业难就业,建筑行业工作条件简陋,就业工作压力大等,所以很多人都不会选择建筑行业相关的专业,这样就会造成我国建筑行业方面的人才流失,然而在建筑单位很多都没有专业的技能以及素养,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等,这样就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

2.4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体系,市场价格混乱,偷工减料频发

目前,在我们国家关于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秩序规范、制度体制都不是很完善,一些企业为了牟取利益,获得超额的利润,就会节省生产成本,甚至还有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忽视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市场关于材料的价格非常的混乱,建筑行业市场内部运行机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3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3.1改善给排水施工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因为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中,最重要的就是选用产品的质量和施工的技术环境,只有改善了给排水的施工条件,这样才有可能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前期的材料准备、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的安置、工程后期的监督和验收等工作,都要严格的进行考察,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

3.2建立健全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监督机制

国家要加强关于建筑行业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监管,加快建立健全针对我国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只有通过加强关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不断的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偷工减料的行为,防止不负责任的行业违法行为持续发生,进而有效的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安全。

3.3不断的创新和改造,完善给排水设施条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给排水设施条件的关键在于做好给排水工程的防渗透和质量安全保证。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关于施工结束后的工程收尾工作处理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的保证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3.4加强关于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推动因素之一就是加强关于建筑行业给排水工程对口人才的培养,因为,只有拥有较强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给排水工程的使用性,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建筑单位职工的专业培训,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此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关于企业和相关的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从而确保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

3.5坚加强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设施的保护和管理

建筑内部需要安排专门的人进行给排水工程的监管,避免人为、自然等因素对给排水工程设施所带来的损耗和折费,防患于未然,同时也要时刻都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谨慎,如果发现问题就是对其进行修补和改造,进而延长给排水工程的使用寿命。

3.6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发展,同样也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作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工程进行提前的规划和测量,以便做好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按照人口规模和建筑结构的差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置,从而可以充分的确保后续给排水工程建设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4结束语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4篇

[关键词]建设设计;暖通给排水;技术专业;技术

建筑基建市场下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在市场下的各技术工艺开发、应用水准也不断提高。因此,建筑产业下的经济、科技也都在迅猛发展。处于此形势下,建筑暖通给排水技术专业面临的建设施工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现有技术水准的情况下,保证施工各项工序的质量成果同时,又能满足建筑设计意图,使各项技术在技术管理、设计意图协调上得以实现密切配合十分关键。如,吊顶空间设计及施工中就会涉及到空调末端设备、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专业管线的系统布设等。由此可见,建筑设计中暖通专业的技术施工、技术协调、质量控制等非常重要。

1.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暖通工程技术要点研究

(1)通风工程

在建筑设计中的暖通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研究方面,主要包括对通风工程、地暖工程等的研究,同时在暖通工程中的各项作业施工当中,涉及到的各种设计问题也多半和预留孔洞有主要关联。具体而言,在设计图纸中,一般都会特意详细标明“孔洞预留”等有关的设计意向、设计内容等。但目前在多数施工图纸中并未能准确确立出预留孔洞预埋位置,造成后续技术交流与沟通成为障碍。由于该问题发生,施工作业进行时必须要协调土建工程的技术人员加以交流后才能逐步解决施工技术障碍,特别是由于在施工图中经常会出现预留孔洞遗漏、具体规格孔洞尺寸、规格等不符等问题,故而造成暖通电气专业、通风工程等的矛盾形成。此外,在砼浇筑及振捣过程中,也会遗留各种质量通病,如由于振捣不实、出现松动、以及位移等现象,就会影响施工作业安全性能及整体质量。因此,合理处理好砼浇筑及振捣、协调消防工程做好技术配合、加强管网布设等问题十分必要。

(2)地暖工程

由于现代暖通建筑市场下的低位热水供热系统在实践使用起来具备非常明显的环保技能效果及可观经济效应。因此,在这种低位热水供热系统广泛应用前,应当在确保建筑设计合理,以保障后其作业完工后的特性及时体现:首先,在选取低温热水地板时,为避免地热的散热效应发生过快,影响正常使用效能发挥时,需要在地热管铺设过程汇总,处理好铝箔热反射膜的安装,或者安置抗高热性能明显的挤塑板,以保证最大化室内供热效果的同时又不能对楼下用户产生影响。其次,卫生间的防水工艺处理要做好,避免渗水、侧漏现象发生反对地热板来带影响。再者,冬天时的作业进行时需要对低温热水板进行试压试验,目的是检测其系统盘管内是否有水量积聚,使管内积累的水得以泄掉,避免因冬季气温反差造成的管内水制冷、冰冻等引致的管开裂现象发生。再者,需要在分水器及与其管盘连结处套装波纹管,目的是避免混凝土裂缝一旦由于膨胀、温度收缩等形式形成裂缝时能够及时加以控制。最后,为了提高地热管线内的蓄热性能,应当保证施工原材的沙粒规格、集料强度系数、集料拌和制配比例合理等,以使地热采暖质量成果得以保障。

2.建筑设计中暖通给排水工程专业施工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图纸审核成果应予保证

图纸审核是建筑设计工作执行的重点工作,特别对暖通给排水专业而言,更要特别重点对待。所以,在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除了要全面掌握设计意图及各项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实际施工现场条件、选用工艺等内容作为参考,以此确定图纸中是否存在设计矛盾、有无漏项等,或者是重要工序标准是否有标准不当、不明等。此外,在图纸审核过程中,各项工种、技术专业的技术配合与协调问题也十分必要。特别是暖通给排水专业,需要及时与土建及其他建筑单位加以及时交流,做好技术反馈及沟通,以保证参建单位及各个部门能及时领会设计意图。如,在吊顶空调吊装问题以及地下室防水问题上,需要及时全面核实作业流程是否合理,掌握装修顶板、地下室防水锚固、外墙排放与新风口间距等的技术参数是否合理等,以保证在图纸中一旦出现任何遗漏或者矛盾时可预先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避免施工时临时变更影响工期进度事件发生。

(2)技术专业工种间的技术协调

对于一个功能健全的暖通给排水作业工程而言,由于吊顶净空空间着实有限,加上不同技术工种专业的施工要求也略有不同。因此,在处理暖通专业涉及到的新风管、回风管、排风管、冷凝管等管路或管线问题时,应确保其余给排水作业中设计到的给水管、污水管、喷淋管的管网布设交叉作业时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在必要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工程设计师或者技术设计人员应当对施工作业内的各安装构件尺寸、构件标高、主要安装工艺等要特别加以详细标注,其目的是保障作业质量的同时,能够为各个专业工种间的作业进行提供技术配合、协调的空间。此外,如果各技术工种、专业施工出现矛盾时或者不能及时协调时,也应当按照业主设计意图、施工图设计意图进行合理协调,最好由业主出面作为协调人,同时在协调过程中要按照设备及构件安装说明、土建作业施工规范、暖通给排水专业技术规范等内容加以对照分析,以保证最终协调过程中的设计及施工结果得以匹配,避免后期重修、返工或者施工临时变更等的发生。

(3)做好技术管理

暖通给排水施工作业开展进行中,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安装构件所属的分项及分部工程施工等组织管理等,都应当建立在良好的技术管理水准之上才能保证其具体组织活动的执行成果。因此,在施工作业进行中,除了要按照行业内的技术规范及国家相关设计规范、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外,还仍注重实际作业开展过程中的技术矛盾、安装作业质量通病、设计错漏等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以保证一旦矛盾形成能够及时处理,使设计变更得以控制。此外,在作业进行中,也要严格依照“三检”制度及各项管理机制要求进行作业,特别是在重要工序、关键技术作业施工时的监理旁站设立,以及各项技术资料的收集、施工台班日志的记录、相应技术签证等的各项程序执行时,也要保证技术管理措施的衔接性,以使施工作业组织活动保证质量成果,并非流于形式。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5篇

本人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一直从事给排水专业的技术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非常热爱本专业工作。特别是在一九九七年以后,随着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并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导自己的工作,现将近几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专业理论知识 近几年自己坚实的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对国内外给排水专业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给排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及供水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在一九九七年十月本人参加全国给排水协会主办的给水水质深度处理研究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对饮用水质深度处理技术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九九八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主办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培训班脱产学习,对熟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法规、条例及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在一九九九年秋参加讨论“黑龙江省估价表”(市政工程部分)编制方案讨论工作,对我省市政工程定额编制和完善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给排水管道施工分类进行明确,施工界限清楚。在200x年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的五个月理论基础学习。在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九九七年三月份起,负责哈尔滨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量8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8400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3300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8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一九九七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30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一九九七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20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2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延寿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一九九八年四月为配合哈尔滨市路桥改造重点工程,组织各施工单位在时间紧、任务重、保质量、资金紧的情况下,完成了dn200~dn900的给水管线1500米施工任务,提前工期十五天,工程总造价700万元,为新建路桥工程提前顺利开工创造了必要条件,受到了哈市路桥指挥部及领导的表扬。在一九九八年五月完成了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土建及工艺管道收尾工程和内业资料整理验收及决算审定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先后负责外资企业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酒店专用给水管线dn300全长XX米及专用煤气管线φ300全长2200米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为哈市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一九九八年七月配合黑龙江高速公路管理局京哈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6公里,投资1300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一九九八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哈尔滨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8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30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九九八年十月被哈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 一九九九年四月至十二月承担国家债券投资1.3亿元,完成城市给水管线19公里,配合哈市路桥重点工程,先后负责道里区新阳路给水管线dn600,全长2公里;道外区北环路给水管线dn500,全长2.4公里;南岗区建设街给水管线dn700,全长600米;花园街给水管线dn300,全长1.1公里。为市政路桥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部分工程被质检部门评为优质工程。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6篇

专业理论知识

近几年自己坚实的学习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新理论、新技术等科技发展速度同时,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系统地学习iso9000系列标准体系,对国内外给排水专业工程管理发展动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充分运用专业理论在给排水工艺的发展趋势及供水系统设备节能技术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在一九九七年十月本人参加全国给排水协会主办的给水水质深度处理研究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对饮用水质深度处理技术理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一九九八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主办的《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培训班脱产学习,对熟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法规、条例及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坚持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在一九九九年秋参加讨论“黑龙江省估价表”(市政工程部分)编制方案讨论工作,对我省市政工程定额编制和完善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对给排水管道施工分类进行明确,施工界限清楚。在二一年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证书”的五个月理论基础学习。在以后工作还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协调各专业技术难题的能力,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工作经历和能力

一九九七年三月份起,负责xxx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xxx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量8万吨/日的供水加压站工程。其中:水库工艺、泵站工艺、加氯间工艺、厂区给排水及热力管道工程施工现场技术、质量的管理工作,完善了各项工程内业,报建手续等资料。独立完成各项工程决算的审核工作,并协调该项目相关专业决算的汇总工作,把工程投资额度控制在8400万元的市政府计划指标内,在市政府投资缺少3300万元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完成了供水加压站全部建设工程任务,现已达到设计供水8万吨/日的能力,并通过了有关部门进行的工程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一九九七年八月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集团公司新阳路办公用房改为职工住宅工程,本人承担全部土建、室内外给排水及采暖工程。从方案讨论到技术论证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间墙上,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减少建筑材料自重荷载,满足了设计要求,使这项改造工程节省资金30万元,受到主管领导的好评。

一九九七年十月我集团公司承建黑龙江省延寿县自来水公司净水厂和给水管道dn500全长20公里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工作,在短短的二个月时间全部竣工,并在年底达到送水2万吨/日的能力,解决了延寿县吃水难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场技术管理工作。为哈市招商引资做出了一份工作。一九九八年七月配合黑龙江高速公路管理局京哈公路指挥部改造给水管线dn1000,全长6公里,投资1300万元的施工、技术方案论证、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在一九九八年九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省、市重点工程之一的xxx市城市管网改造工程,该项工程总投资1.8亿元,改造、新建给水管线dn200~dn1000的30公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解决技术难题20处,如过排水方渠、铁路道口、地下水位太高等。改进和采用新的施工方法7处,处理现场各种管线、电缆交叉点无数处。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的力度,有部分工程达到优质工程,使该项工程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城市供水管网条件,顺利地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和交付生产部门使用,为我市供水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九九八年十月被哈市公用事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聘为给排水专业教师。

四、二年完成了二年国债投资2500万元的城市管网15公里的改造工程,配合市政路桥工程和位移给水管线5公里,投资1000万元。在哈市应急供水工程中,参加前期可研报告的技术资料整理,技术方案的论证,现场勘察河床和水文地质勘察等大量技术工作。在二年新建城市给水管网工程中,先后负责十余条街的工程编制标底、招标等工作。

三、业绩与成果

一九九九年三月在黑龙江省给排水技术交流会上“浅谈不断水施工技术应用”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同年刊登在“黑龙江土木建筑”杂志上发表,举办单位是黑龙江省给排水情报网。

一九九九年七月被评为xxx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一九九九年十月“提高铸件工艺出品率,降低防寒井盖成本课题”被评为xxx市优秀qc成果证书。

二年三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城镇供水技术》一书中编写在“聚合铁铝与其它净水剂净水效果比较”第一章中的第九节。

二一年二月研制“卡子三通”给水管件获xxx市科技成果证书。

二一年四月,于xxx工业大学编制xxx市应急供水工程环评报告,主要负责原始资料调查,技术数据提供,现场技术情况勘察等技术工作。

二一年十二月撰写的论文“有关含铁地下取水构筑物问题分析”在二二年《黑龙江水利科技》杂志第一期发表。

二一年十二月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合作论文“环境水样中砷的化学形态分析”在二二年《吉林大学》(地球科学板)杂志第二期发表。

二二年一月参加xxx市qc成果大会上宣读“降低xxx市应急供水工程造价qc成果报告”课题被评为哈市优秀qc成果奖。

二二年三月撰写的论文“石灰碱化法在除铁锰降低水的总硬度中的应用”一文,在《黑龙江地质》杂志第一期发表。

四、其它

二年七月被评为中共xxx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二一年六月被评为中共xxx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委员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7篇

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改革创新一、前言

我校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市政管道规划设计及施工、高层建筑管道设计及施工和水资源处理利用的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房屋和城市市政管道的设计、安装及水厂和管网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保证教育质量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课程结构的设计与制订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我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从2006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我校总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70人,而目前在校生人数为108人。06级和07级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是“大专业、小方向、学分制、活模块”的方式进行,从08年初开始我校主要采用的“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采用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在校两年半学习理论课,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

然而,随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断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人才培养模式里的课程结构就是关键了,在高职学生只有三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有用地安排课程,让学生能够既掌握强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加贴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更加深入,真正实现“毕业就能工作,工作就能胜任”的“零距离”就业,这必将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课程结构的改革将成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职院校推出了 “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3年高职教育中,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半(或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内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课程模式,总体表现在“大一上基础课,大二上专业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以这样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 存在一些弊端。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学以至用,理论用于实际。

三、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探讨

1.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不紧密,同时,校内教师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难度,造成校内外教师、工和学相对脱离,且理论和实训的融合度不高。其次,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主要有2.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1.5年,时间比较短,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为学生独立实习,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赶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与适应性方面与中职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

鉴于目前“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适合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的课程结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竞赛促进学习的培养方式,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完成相应的实训部分,从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我校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2.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创新

(1)设计思路的创新

结合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思路,我校本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培养目标,按照“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同时,完善具有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争取能在一门专业课程上,做到“基本理论讲授、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三阶段模式。

(2)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习专业课,明白为什么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会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分布上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保证既教学生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比如,我校选择了现代给排水设计这门课程,里面包括了专业基础课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处理方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我们应该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现实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同时,我们在学习专业课部分――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就应该在讲授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做相关的工程实例,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市政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先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CAD绘图软件、水泵与泵站等都应该安排在现代给排水设计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以前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四、结论

通过对我校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探索,提出了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避免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在课程的授课分布上做到“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也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不足,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有效的3年学习时间里,蜕变成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李静.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工教育,2014,(08).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8篇

1.1人才需求的变化

1977年恢复高考、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迅速发展,此时,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由最基本的“给”和“排”,即基本的水量和水输送问题,逐步过渡到水处理方面的内容,由最初的水量追求水量和水质并重,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逐步重视舒适性和安全性。相应地,和建筑给排水相关的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建筑给水排水相关的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从事的工作领域包括与建筑给水排水相关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安装、消防、教学科研等。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给水排水工程2010年就业率排名第4,就业率达到96.1%,2011年就业率排名第29,就业率达到94.6%,2012年就业率排名第1,就业率达到97.5%,可见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在全国几百个专业中是高就业率的专业之一。在人才质量上,对从事建筑给排水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水的输送回收与再生回用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由以下各部分组成的专业知识结构,即水处理工艺知识、安全知识、水工业经济知识、水资源知识、有关的工程知识和机电、仪器、设备、材料、仪表、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知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1.2课程内涵的变化

随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持续增长,导致水体中存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EDCs)、微囊藻毒素(MC)、微生物污染物、致味物质等复杂的污染物质,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技术不能对上述污染物质有效去除,终端用水出现浑浊、有气味、口感差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饮用水生产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开始逐步重视微污染水处理问题。个人用户开始大量使用小型的终端水处理设备进行饮用水的处理,与此密切相关的小型终端设备的二次污染防治和安全控制等问题不断出现。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建筑中水的推广应用就是建筑节水技术之一。建筑中水对实现缺水地区污废水资源化、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缓解水资源不足及节约能源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由此产生的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设置、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等内容也处于不断研究和更新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建筑内部安全消防技术逐渐被人们重视。建筑内部消防主要以水系统灭火为主,由人工的消火栓给水系统逐步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过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关键的组件是喷头,喷头响应速度快慢、水滴大小、雾化能力和压力高低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好坏的关键。另外,随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会出现建筑物上部消防水压不足和下部水压过高的现象,相应有了增压消火栓、减压消火栓、稳压消火栓等新品种,为消防灭火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水源微污染导致的水质问题,水资源短缺引起的中水处理问题和建筑水平提高导致的消防系统的提高等问题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内涵由原来建筑内部水的供给及排放为主转化为水的输送与水质安全并重的水的建筑良性循环,这种变化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1.3课程方向的变化

用水终端的水质问题及节能环保的要求,使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传统技术和设备难以满足水质改善及节能环保的需要,促使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涌现,中水回用、新型用水设备等技术和设备主导了建筑给排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新的设备和材料的发展拓宽了专业知识面,由此带来了专业知识体系的变革,促进了专业方向多元化变化。

1.4新技术导致的课程内容变化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是伴随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水龙头,由截止阀式结构到瓷片式结构再到红外自动控制,不但使水龙头寿命延长,而且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给水管材由铸铁管到镀锌管材再到塑料管材,再也不会出现管材锈蚀时既缩短管材寿命又污染水质的现象;坐便器由最初的分体式到连体式再到全自动坐式,不但能够达到降低噪声、节省冲洗水的目的,还能够实现清洗人体和吹干等全部过程自动化;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智能化和工程设计的模块化、数字化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建筑给排水工程发展新的增长点。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2.1课程名称变更的必要

随着建筑内部安全、舒适、节能要求的提高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层出不穷,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建筑内部的水的“给”与“排”,人们追求建筑的安全———消防系统的有无及反应程度,舒适———有无热水及供给方式,节能———节水卫生器具及中水回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已经将传统的水的“给”与“排”拓展为建筑内部水的处理、应用和新材料新设备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传统名称已经不能囊括现行课程涵盖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对课程名称进行更改,应该根据专业更名的方式将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名称更改为“建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2.2基础理论内容的设置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的明显特征之一,与管网及水的处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专业整体。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相关研究却完全赶不上时展的步伐,首先是适合我国的流量计算方法(包括给水、排水和热水)的研究,国际上流量的计算方法经历了经验法、平方根法和概率法三个发展阶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如美、日、西欧等均采用概率法计算流量。我国于1964年从前苏联引进平方根法,其间虽经调整、修正,但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卫生器具使用情况的概率统计,计算方法基本仍停留于平方根法范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计算方法。应该将此理论系统引入教材中,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概率计算方法。其次是热水相关计算的研究。目前,热水相关计算只有全日供应热水的耗热量计算方法,没有定时供应热水的计算方法,还缺少储热量的计算方法、热水循环泵流量和扬程计算方法等,这些基础性研究的缺失不但阻碍了新型水加热器的应用,在进行系统的课程学习和讲解的过程中缺乏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而导致理解难度加大。再次是节能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中水处理和雨水利用方面的研究。虽然,目前将中水处理后作为各种水用途已经没有技术障碍,但是适合建筑物本身使用的小型高效低能耗及处理成本低的中水处理设施依然是现在中水利用的瓶颈问题之一,直接导致中水回用受到限制。雨水方面,屋面排水排放是按重力流还是按压力流计算方法的确定及雨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都存在缺失或不足,造成雨水利用困难。另外,随着水质问题日益突出,家用净水器已走入千家万户。市场上的净水器品牌杂乱,鱼龙混杂,针对不同的自来水水质,应该采用何种滤芯的净水器及更换周期多长等问题,都缺少可供参考的标准性的技术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应该纳入到建筑给排水系统中。以上这些基础性的理论及研究都应该在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中进行系统介绍,以便形成及推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系统研究,而不应该只单纯讲解给水、排水、热水、消防、雨水这几大块和设计及工程联系最密切的几部分内容,这种急功近利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最终会导致建筑给排水的退步并影响整个专业的进步。

2.3实验设置

建筑给排水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从概念到概念,如教材中的给水系统、气压给水原理、变频调速、自动喷淋工作原理、减压阀工作过程、排水立管流态等都没有实验辅助,学生无从验证。另外,对于卫生器具的安装及管材的截断与连接等基本的建筑给排水相关的安装实验根本没有涉及。目前国内设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少有建筑给排水实验室,而有的大部分都无法运行只供参观,没有起到教学实验的作用。教材内容设置应该单独设置一个章节或者附录作为实验内容,对该课程实验内容进行指导,包含演示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等。

2.4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是毋庸置疑的。虽然版次不断更新,各出版社不断推出各种版本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但都大同小异,内容体系和课程框架基本没有区别。一本合格的建筑给排水教材应有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应有自己的特色及时代气息,应有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应有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适用的模块化教学,也应有适应建筑内部使用的集成化的最新水处理技术,应根据建筑给排水技术发展速度和规范的修编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3.结语

给排水专业技术工作第9篇

1.1初创阶段,自1949年至1964年《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1.2反思阶段。随着一批批建筑工程的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给水排水行业出现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工程事故,并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影响。这促使广大设计人员开始对“一边倒”的向前苏联学习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完成了诸如生活用水量观测与定额制定规范等技术成果。在此基础上,1964年6月1日制订并颁布了我国自己的《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GBJ15-64),与之配套的高等院校教材《房屋卫生技术设备》、《给水排水设计手册》陆续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工程设计无规范、无教材的空白,为确立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专业体系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1.3修订阶段。1966年-1970年,尽管我国基本建设比较缓慢,工程设计项目不多,但意气风发的工程设计人员,积极研究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理论,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成功地应用到了建筑工程中。为了适应民用建筑不断发展的需要,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力量以“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都能兼顾”的方针对《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规范》GBJ15-64进行了较全面的修订。第二版《室内给水排水及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于1974年6月1日正式施行。此后高等工科院校以民用建筑为重点的教科书“室内给水排水工程”作为试用教材出版发行。

1.4发展阶段,自1986年至今。1986年以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给排水专业迅速发展,成为给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专业队伍已具备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施工、安装、管理人员;技术上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国外的新技术,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发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2技术控制

2.1针对地漏水封的设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规定地漏的顶面标高应低于地面5-10mm。此规定目的就是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但是在给排水设计说明中很少有人提及。建设及施工单位为降低造价,往往使用市场上价格低廉的地漏,这种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满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有的厨房内设置了地漏,由于长时间没有补水,特别是冬季供暖时水封容易干涸。建议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厨房内地面溅水很少,可以不设地漏。

2.2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传统的住宅给水设计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户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组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笔者认为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从而有效地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小区内多设阀门的目的则是为了物业管理部门在对楼上某住户的管道进行维修时,能方便地从楼下户外将水源关闭,从而减少对一楼住户的干扰。事实上,下水道堵塞和管道维修均在所地免。笔者认为以停水范围不超过100户时设室外总控制阀为好。

2.3管道噪音问题:

2.3.1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产生啸叫和振动,这主要由高速水流动力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所致。综合防治措施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要经反复调试,使噪音减至最小。

2.3.2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DN100管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B,PVC-U管噪音值为58dB,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內(睡房除外),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管,隔音效果好,价格略贵,也可选用。

3管理控制

3.1建筑给排水施工图审查要点。施工图会审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减少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建设资金。有关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到施工图以后。应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的内容、要点和特点,弄清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情况。了解建筑结构。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审核图纸时。尽量全面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时所提出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

3.2抓好安全文明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控制程序贯彻ISO9000标准,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程序。

3.2.1明确建筑企业各级安全管理的方式及控制的重点,保证对安全生产运行起作用的各个场所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文件及相应的落实措施。

3.2.2认真的搞好施工前的安全控制工作,包括承发包施工合同条款中的安全保证措施与安全目标的制订,对施工现场勘察和施工队伍营地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中具体安全防护措施的审批,实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

3.2.3建立并保持施工生产过程中控制安全生产的安装,生产过程的程序,使施工现场布置规范,为安装生产设备与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业行为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参数、安全防护措施、设施和工程项目的变化进行控制,并对其运行能力进行鉴定,以防止事故隐患的发生、发展。

3.2.4建立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法规的事故上报、调查和结案的管理程序。

3.3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的控制。为保证工程质量,每批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材料员、质检员必须对进场材料的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要求包装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整根管的外观应光滑,无色泽不均现象,检查管道的壁厚和圆度。查验生产厂商出具的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报告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等质量证。

3.4实行跟踪监理,加强过程控制。

3.4.1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