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监控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2:53

安全监控论文

安全监控论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安全;监控;安全隐患;电网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电力信息系统服务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电力企业的产业规模。与此同时,随着电力信息系统运行中所承载信息量的不断加大,电力信息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监控方法,实现电力信息系统长期运行中的实时监控,确保所有电力信息安全性。

1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分析

电力信息安全所关注的是所有电力信息的安全有效性,并严格遵循信息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及可控性原则,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需要明确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多样化需求。当前电力信息安全基本组成架构包括:①电力信息流结构。该结构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各项电力业务的顺利开展,确保了电力信息的安全传递;②性能可靠的电力信息网络结构。通过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配合使用电力信息网络结构的合理设置,可以保障电力信息安全,确保了电力网络结构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③完善的电力信息安全预防与保护体系结构。该结构的设置与不断完善,实现了电力信息系统组成结构的科学划分,为电力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构建要点分析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安全监控系统构建,从而实现电力信息系统运行及电力信息传递的实时监控。同时,随着电力企业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对电力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注重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构建,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相关的支撑技术。

2.1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确保所有信息化设备的完好性;实时监控信息化监控系统运行,了解其安全状况。通过在线监视的方式,有利于提升电力信息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促使信息化系统长期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保持系统良好的安全性。具体表现在:①对所有电力信息化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在这种管理方式的作用下,可以实时地监视信息设备的运行状态,合理配置各种信息设备,并对设备进行维护与升级;②对系统运行进行实时安全管理。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可以有效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使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在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中,系统运行信息采集中是以网络节点为单位,能够对各类安全事件进行实时响应,可以显示出系统的运行状态;③离线状态下进行安全性分析,促使其中的安全数据能够得到分析与处理,逐渐形成完善的安全机制,并获得安全评估报告;④对用户、系统日志、安全制度等进行日常管理,并通过安全监控中心对下级电力信息安全进行检查与评估。

2.2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

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及服务范围的扩大,对各类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需要了解该监控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这些技术包括:①面向对象的高效管理组织技术。通过对电力信息系统中各对象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进行高效管理;②适用范围广的数据统一管理技术。在该技术在支持下,可以提高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效率;③电力信息化设备管理技术。将设备内部或者外部与计算机相连,能够在标准协议支持下确保各设备的安全使用;④确保各厂商产品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适配器技术。

3电力信息安全分析

为了提高对电力信息安全的正确认识,需要构建相关的模型对电力系统安全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电力信息安全控制提供保障。构建模型进行电力信息安全分析时,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①确定所有信息安全事件可能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的集合;②对电力信息安全隐患相关性进行分析,大致确定各类安全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③通过信息安全事件结合及安全隐患相关性分析,确定信息安全事件权重。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设置电力信息安全基本架构,构建可靠的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可以确保电力信息安全,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因此,未来电力信息系统构建中应充分地考虑电力系统正常工作的具体要求,注重电力信息安全分析,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及专业技术手段保持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运行良好性,促使其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高效处理。

作者:林康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参考文献

[1]余勇,林为民.基于等级保护的电力信息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2(13).

安全监控论文第2篇

改进的煤矿供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由地面集控中心、工业以太环网、监控分站、电气设备智能控制模块等组成。教学矿井的中央变电所、中央水泵房、盘区配电点、采煤工作面等配备有带微处理器的高性能智能开关设备,微处理器通过监控分站和以太环网完成与集控中心的连接,实现集控中心对井下智能电气设备的遥视、遥调、遥控等功能。监控系统中地面井下设一个环网,被控电气设备通过RS485总线与监控分站组成一个监控子系统,监控分站间的通信线路为以太环网,数据交换采用以太网交换机进行。系统中贯穿地面井下的以太环网主干网络传输速率为100Mbps,该环网提供备份链路,当网络中某个交换机出现故障,可以在500ms内切换到备份连接。井下原有的各种底层设备、现场总线、监控子系统等可方便地就近接入主干环网。井上部分包括地面变电所的监控分站及集控中心监控主站,井下部分包括井下监控分站、通讯光缆和设备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等。所有与监控分站连接设备的运行信息都通过环形网络传输到集控中心监控主站的电脑上显示。工作人员在地面上即可以方便地监视全矿所有智能供电设备的运行信息,又可以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监控分站安装在监控主站与智能供配电设备之间,接收被控设备的运行信息并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将处理结果通过以太环网上传至地面集控主机,也可以把初步处理后的数据实时输出,其输出设备为被控设备的控制器和报警装置,实现对电气设备的实时控制和保护。该系统中选用KJ254-F型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传输分站,其适用于井下潮湿和有瓦斯及煤尘爆炸的危险场所,具有PLC功能,可独立运行用来完成对设备的参数设置、监测及控制功能,实现软件化控制、自动检测设备等;也可连接在通信网络中,完成集控中心与井下电气设备的通信连接。监控分站到智能设备终端保护装置之间的传输介质选用矿用阻燃通信电缆,信号传输方式为异步时分制RS485传输,最大距离可为1km,信号传输速率为1200bps。整体网络初步设计为由信息站、服务器、工控机、大屏幕液晶显示器和安全设备等组成,实现对井下被控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读取和监控。同时,大屏显示系统可实时显示被测变电所及采煤工作面的环境,由大屏幕控制器对显示视频进行控制。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可用于对井下各监控子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功能相同,实际使用时可互为后备,保证监控的可靠性。控制网使用硬件防火墙共同构成调度室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隔离连接,以保证调度指挥中心网络的相对独立性,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工作站可以实时显示和查看接收井下设备的数据、画面、表格和管理信息等,可在集控中心对井下智能设备进行遥测和遥控等操作。

2煤矿供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2.1监控主站系统软件

地面集控中心服务器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sever2012简体中文版,主要安装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存储等软件,完成矿井供电网络中被控设备实时运行参数的存储、运算等。监控中心主机上安装MCGS监控组态软件和MaTLaB软件。MCGS根据教学矿井的供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具体安装工作情况做出电网监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在屏幕中可以显示整个矿井电气设备运行信息的监控界面,也可以切换到每个监控子系统,各子系统有分画面,即能全面了解整个教学矿井供电系统中各智能供配电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也能详细查看单个设备的历史运行信息及数据变化趋势,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同时完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动画显示等功能。MaTLaB软件用来计算井下供电网络中各被控设备的电气参数,进行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和优化,将整定结果传送至组态软件的数据处理模块。组态软件接收到MaTLaB的数据处理结果以后,并将之与整定的被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比较,实时分析设备的工作状态,最后在监控软件界面上进行正常显示或报警。设备运行信息存储软件选用SQLSERVER2012标准版,利用SQL语言可以操作数据库,具有对设备运行信息数据库表的新增、删除、更新、查询等功能。系统软件中历史数据库的制定和数据存储是面向煤矿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及环境信息,如电压、电流、温度、工作状态等。传感器测得的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环境参数通过RS485通信传输给监控分站,分站通过网络接口把测得的信息传输给环形网络到井上集控中心的监控主站,进行数据处理、存储、显示和网络等,监控分站也可以接收地面发送的控制信息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系统的整体监控功能。

2.2系统软件主要功能

(1)信息的综合功能

集控中心将各子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分析后的数据信息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进行显示,对井下设备进行远距离观察和控制,在服务器中存储以便调用和查询,接入到网络中进行数据共享等。系统中软件要求矿井的供电监控网络化功能满足教学矿井供电信息自动化需求,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2)环境监测

在井下安装温度、烟雾、湿度等传感器来监测井下环境信息并故障报警,另外井下还安装有摄像头对工作环境进行视频监视。当接收数据异常超越报警整定值时,系统触发启动智能报警功能进行声光报警。

(3)电源监测

系统对被控电气设备的电网电压、电流、功率等信息实时采集并显示,把测得的数据与预先整定值进行比较,如果有故障系统将启动智能报警功能。

(4)图形画面监控

组态软件的监控界面上直观地显示井下的供配电关系并实时监控智能电气设备的运行信息和数据,当故障发生时,画面相应的位置颜色或状态显示改变,同时产生报警信息。

(5)网络浏览功能

系统可将接收的井下各智能供配电设备的实时运行参数信息接入到矿井网络中,供矿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监控。

(6)数据系统分级管理

软件系统为不同工作人员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实现井下供配电设备的安全监测信息、设备运行信息及其他安全信息的分类显示等。

3结论

安全监控论文第3篇

(IDS)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监视摄像机。它们可以不间断地扫描网络流量,查找可疑的数据分组。利用一个跟踪特征数据库,它们可以记录任何不正常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出警报,重置攻击者的TCP连接,或者禁止攻击者的IP地址再次登录网络。网络IDS(NIDS)检则器通常可以利用一个不可寻址的混和接口卡监听某个子网上的所有流量,并通过另外一个更加可靠的接口发送任何警报和记录的流量。本次设计准备在互联网入口和防火墙入口各部署一套入侵检测系统,一方面用于防御internet黑客对于网络的入侵,一方面保护核心服务器的应用及数据安全。

2网络准入控制系统

虽然安全技术多年来一直在发展且安全技术的实施更是耗资数百万美元,但病毒、蠕虫、间谍软件和其他形式的恶意软件仍然是各机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机构每年遭遇的大量安全事故造成系统中断、收入损失、数据损坏或毁坏以及生产率降低等问题,给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3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在控制室及调度室看不到现场的生产情况,对生产现场缺乏直观了解,为了加强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各种异常情况,可以采用工业电视技术来加强生产和安全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是潜在的,通过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存在潜在的、巨大的推动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实施数字监控系统是一个很有利的管理手段,通过该系统,公司领导及管理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监控到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按照保证系统先进、实用、安全、可靠、经济、易扩展、易维护和高性价比的原则,为企业有效的进行生产管理和决策分析提供有效的手段。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应当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作为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的首选方案,以网络化、整合化、灵活化的特点搭建企业生产监控平台,同时将嵌入式网络视频技术与视频服务器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与网络系统的结合保护用户的投资。对于不同特点的监控点位采用不同的监控方案,对于位置相对分散,监控主体比较多的点位采用数字网络视频监控方案,提高监控系统部署的灵活性和整合性,节省了大量布线工程,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对于位置相对集中,图像的清晰性要求高,监控主体相对较少采用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最大程度的减少视频信号的损失,保证视频图像的清晰性。

4企业数据库

安全监控论文第4篇

通过井口监控系统,操作人员在中控室中不但可以实时地监测井口的关键参数,而且能够随时调用上位机记录监测的参数,然后利用该参数自动生成的曲线进行分析,甚至可以进行远程关井操作。井口监控系统具备数据远传、视频监控、关井控制等功能,已成为高压油气井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系统配置

1关键数据监测

对于高压油气井,关键参数通常包括气井压力、气井温度、套管压力、管汇压力、管汇温度、地面安全阀压力、井下安全阀压力、水套炉温度等[3]。加强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对油气井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观察气井压力变化,有助于分析地层压力变化情况,判断油嘴是否刺大或出现沙堵现象;观察管汇压力的变化,有助于判断集输管道是否有堵塞或刺漏现象发生;观察地面安全阀和气井压力,当压力降低时,有助于提醒工作人员井口可能发生异常关井。

2数据采集

设备自动化系统中,PLC和RTU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自动化控制产品。PLC功能强大、编程方便,主要用于工厂车间流水线的控制。RTU则是对传统PLC在远程和分布式应用的产品补充,更适用于现代化新兴行业的分散监控需求。在应用方面,PLC正常工作环境温度0~50℃,而RTU-40~75℃,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中正常工作。在通讯配置方面,PLC通信接口及通信协议较单一,只适用于相对固定和统一的站内控制系统,而RTU一般具备3~5个或更多的通信接口,可与其他不同种类设备相连,特别适用于SCADA系统。在存储量方面,PLC提供的数据存储空间只有几十k字节,而RTU的存储空间可达1~32M字节,远大于PLC的存储量。此外,RTU采用内嵌式流量计算程序,可代替流量计算机,直接用于计量及存储历史记录等,因此RTU更适用于井口数据采集[4]RTU在塔里木、克拉玛依、长庆等国内各大油气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油气田管理上,RTU充分体现了油气井自动化和生产分析设计工作有机结合的思路。其在提高信号传输可靠性、减轻主机负担、减少信号电缆用量、节省安装费用及管道的敷设等方面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5]。雅克拉凝析气田目前采用的是ECHO公司的RTU产品,性能比较稳定,能够满足井口安全生产需要[6]。

3通讯方式数传电台是较经济的无线通讯设备,但其通讯能力有限,最高传输速率19200bps,不能满足大数据量传输需求[7]。无线网桥可达300M带宽,可满足常规数据传输量需求,但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高山、磁场、沙尘天气等均能对其造成影响,信号不够稳定。雅克拉凝析气田开始使用的是数传电台,采用一主多从,轮询方式与从站通讯,电台型号为美国MDS2710,其最高传输速率19200bps,数据传输转换时间7ms,接收灵敏度-111dBm。但随着信息传输量的增大,特别是视频信号的加入,数传电台已完全不能满足数据传输需求,逐渐被淘汰。目前雅克拉凝析气田各井口均已实现电网和光纤覆盖,采用ADSS光缆和先进的光端机,其带宽可达千兆,能够满足各种信号的传输需求。

4液压控制

柜液压控制柜的设计需要与现场工况相符,雅克拉凝析气田地处戈壁荒漠,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因此对控制柜的各种性能和元器件的质量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1)高/低压自动关井。当管道发生刺漏、爆裂、憋压等情况时,管汇压力超常变化,高/低压关井功能可以自动切断井口气源,防止事态扩大。高/低压自动关井功能一般由高低压先导阀来实现[8-9],通常安装于井口汇管或液压控制柜内。根据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采用高/低压先导阀完成自动关井存在3方面问题:①先导阀引压管通常采用6.35mm或9.53mmtube管沿地沟敷设,管内来自井口的气液介质在冬季冻堵后容易造成意外关井,需要对其进行伴热保温,然而在井口无交流电的情况下,伴热较难实现。②先导阀是机械原理式结构,若长期不动作,其内部油干涩后容易卡死,当压力异常时,可能造成关井失败。③先导阀高、低压力值不易修改,只有返厂才能准确设定,不方便使用。为此,雅克拉高压油气井已普遍采用报警设定器代替高/低压先导阀来实现自动关井功能。K1、K2是报警设定器的两个内部继电器,将两个常闭点串联接入回路,分别设置为管汇压力高和低的关井值,当K1、K2任何一点断开时,电磁阀均会失电关井。(2)自动补压。液压控制柜系统压力降低时,必须及时为系统补充压力,才能确保井口正常生产,否则会造成意外关井。系统补压可由气动泵或电动泵完成。雅克拉气田井口开始采用的是气动泵,气源是影响装置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现场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①采用气瓶为气动泵供气,耗气量较高,更换气瓶频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大。②利用小型分离器对井口天然气进行处理后为气动泵供气,但气液分离不彻底,气体含沙,控制柜内元器件密封磨损严重,同时调压阀节流后积液,冬季容易冻堵,使用效果不理想。为此,在各控制柜各气动泵附近增加空压机为气动泵提供气源,该方法安全可靠、易实现、投资少。小型空压机功耗低、体积小、维护量少,能直接将空气压缩至3MPa。为减少控制柜的二次改动,雅克拉凝析气田新增的液压控制柜统一采用了电动泵作为系统动力源,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可靠性。(3)远程关井。这是高压油气井井控安全的一项必要措施[2,10],由于井口距离遥远,当下游天然气处理厂出现事故或者集输管道爆裂需要紧急切断井口气源时,采用远程关井能在最短时间内关闭井口。(4)火灾关井。将液压控制柜逻辑控制信号管道延伸到采气树上方,在末端安装易熔塞。当发生火灾时,易熔塞受高温熔化快速泄压,从而自动关井[9]。(5)就地关断和现场复位。液压控制柜必须具备就地关断和现场复位功能,当执行远程关井后,操作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手动复位,方能开井,否则不利于安全生产,容易引发二次事故。(6)蓄能和溢流。雅克拉气田地处南疆戈壁,昼夜温差大,液控柜系统压力随气温升降变化明显,在系统管路上安装蓄能器和溢流阀能减弱气温对系统压力造成的影响,同时能降低泵的启动频次,延长使用寿命。

5视频监视

采用视频监控技术能直观地观察到井口生产状况,监控井场进出的人员和车辆,利于保护油田物资,更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井口出现的刺漏、爆炸等事故。

6辅助设施

液压控制柜和RTU设备露天放置,液压控制柜内各类精密控制阀密封件受气温影响,冬冷夏热,极易损坏。系统压力随早晚温差升降幅度大,一旦自动补压系统失效,容易造成意外关井。RTU装置受沙尘和雨雪侵袭,寿命严重缩短。考虑到恶劣气候对监控系统造成的诸多影响,雅克拉气田各井口为监控装置增建了仪表间,并配备电暖气和空调,达到了密闭和恒温效果。不但提高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极大降低了监控装置的维修维护工作量。

安全监控论文第5篇

隧道施工与传统建筑有着较大区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具有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等特点,是事故多发的行业。造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施工条件恶劣,施工过程中有较多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身体易疲劳,精神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施工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作业,很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隧道施工中涉及到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如不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人工隧道易对周边地质造成破坏,因此施工中也可能出现塌方、落石、蹦塌等现象,十分危险。另一方面,隧道施工现场如设备管理不当也会引发安全事故。因为隧道施工中需要的用电设备较多,布置又比较分散凌乱,并移动频繁,很多机械设备均为导体,如管理不当易发生触电事故,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隧道施工中处处存在隐患和危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只有保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隧道施工创造有利条件。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是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但传统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监控手段过于落后,监控效果并不理想,安全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无法有效发挥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职能。信息化监控技术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进行全天候监控,监控过程更加直观,实现了施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信息化。从整体上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和有效性,加强信息化监控技术应用意义重大。

二、信息化监控技术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一)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

隧道施工人员安全定位系统是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和监控施工人员具置,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能够实时、精准的掌握各区域施工人员的情况,并将其反馈到监控中心。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员就可以随时了解到施工人员的分布及走动情况,以便于利用远程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指示,另外,定位系统还能起到考勤的作用,能够直观反映到岗情况。在发生安全问题时,监控中心就可以根据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员工分布,对施工人员采取救援,并指挥员工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救援效率。隧道施工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应用到无线传输网络、定位软件、感应芯片、读卡器等等。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定位必不可少。

(二)有害气体监控系统

由于隧道施工不同于建筑施工,多在封闭狭小昏暗的空间中,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人员安全,由于隧道施工过程周边地质结构将受到破坏,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产生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一旦积聚到一定浓度,很有可能会导致施工人员中毒、窒息,甚至引起爆炸。另一方面,除了自然生产的有害气体外,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在运作时,同样会排放多种有害气体,威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由于隧道施工空间的封闭特点,这些气体十分容易积聚,为了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监测施工现场有害气体至关重要。信息化监控技术下的有害气体探测器,实现了实时空气信息采集,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有害气体浓度和含量做出分析,并反馈到监控中心,如有害气体达到危险标准,便立即发出警报,监控中心便可根据监测到的数据,采取相应措施,指导施工人员的撤离和疏散。

(三)语音双对讲系统

语音双对讲系统是信息化监控技术下安全管理的常用工具,能够保障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与现场保持联系。双语音对讲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手段连接监控中心,保障通话的畅通。安全监控管理人员可通过语音对讲系统远程或通知施工流程安全,如发生紧急情况,可辅助指导施工人员的快速疏散,保障施工人员疏散的秩序,是隧道监控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结束语

安全监控论文第6篇

(1)防治措施多样

安全要求差异大,导致安全控制难度大。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类型多样,既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又有临时防护措施等,各种措施的施工区域不同,地形差异较大,影响安全的因素不同,就增加了监理安全控制的难度。

(2)水土保持工程点多线长面广

导致安全控制难度大。监理安全控制一般以巡视为主,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涉及的地域广阔,监理工程师开展监理工作时很难达到规范标准要求的安全检查频次。

(3)施工设备缺陷多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导致安全控制难度大。水土保持工程规模小,其施工设备、装置的技术性能低。如施工机械强度不够、结构不良、磨损、老化、失灵、腐蚀、物理或化学性能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增加了监理安全控制的难度。另外,由于工程规模小,其作业场地往往不大,致使交通道路窄陡或机械设备拥挤等,这也容易诱发安全事故;水保工程一般处于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等地段,暴雨洪水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安全威胁也较大。

(4)水土保持工程存在安全滞后性

增加了监理安全控制的难度。对于以防治水蚀和因水蚀引起的重力侵蚀为主的水土保持工程,其安全性往往需经过洪水的检验才能确定,如淤地坝工程、拦渣工程等。这些工程建成后,受降雨影响,有缺陷也无法很快显现出来,这就表现出水土保持工程安全隐患显现的滞后性。水土保持工程安全滞后性的存在,容易造成参建各方对工程安全性的认识不足,也增加了监理安全控制的难度,这一点必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监理安全控制措施

(1)施工前,检查安全方案的落实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应有安全措施布设的周密计划,但往往因工期紧张、经费不足等而导致这些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在施工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要比较施工平面布置、安全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状况等,提出问题并督促落实。

(2)施工中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施工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和状态的重要途径,其形式主要有如下3种:

①一般性检查,主要是为掌握整个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情况与技术状况,完善安全控制计划,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和预防措施而开展的检查。

②专业性检查,如对供电、易燃、易爆品进行的专项检查等。

③季节性检查,如汛期检查等。无针对性防汛方案的,监理工程师可采取一票否决,这是切断汛期安全隐患源切实可行的做法。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①查思想。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安全施工是否有足够认识。

②查制度。检查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和落实。

③查措施。即检查安全措施是否有针对性。

安全监控论文第7篇

1.1业务用房

11家疾控机构人均面积23.1~135.7m2,市级人均面积42.2m2、县级人均面积75.7m2,有4家机构人均面积低于60m2的国家标准。11家机构实验室面积占机构面积的比例为20.0%~42.3%,仅有5家机构达到国家相应规定标准要求,市级比例低于44%的副省级城市平均值。

1.2仪器设备

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设备配置)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13〕422号)要求,市级机构食品检测设备数量不足,部分老化,且缺乏高端、精密检测设备;县级机构设备配置差异较大。

1.3食品检测能力

市级机构能开展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共计295项,其中食品中理化参数204项、微生物参数47项,食品相关类产品共40项。县级能开展食品中理化参数检测12~152项,平均100项,微生物参数检测12~36项,平均26项。

2讨论

2.1人力资源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市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各岗位既有高职专家、中年骨干、又有高学历青年人才,可基本满足日常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但工作量已接近饱和;此外,无论从工作或是学科发展角度,市级机构缺乏食品安全领域高端人才与学科带头人。县级机构各岗位人员相对较少,平均不超过4人,且无专职人员,现有人员除从事风险监测外,还承担其他公共卫生监测或检测任务,工作投入精力有限,并且各岗位高级职称与高学历人员较少,阻碍风险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

2.2业务用房

自2003年以来,市新建、翻建县级疾控机构4家,占总数36.4%,部分机构业务用房得到明显改善,人均面积平均达到66.9m2,人均面积达标率为63.6%(7/11)。另外,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要求,实验室面积占总建设面积比例为,市级不低于40%、县级不低于35%。调查显示,6家机构未达到标准,占54.5%,最低比例为标准的57%。结果表明,部分疾控机构的实验室用房比较紧张。

2.3检测资源配置

调查显示,市、县级疾控机构现有仪器设备均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要求配置,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启动时相应的食品检测设备未与之同步配置、补齐。各级机构现有的检测设备与仪器多为食品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并且部分基础设备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检测设备处于落后淘汰状态。另外,参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设备配置)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13〕422号)要求,市级机构存在高端检测设备缺如,例如凝胶渗透色谱装置、气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加速溶剂萃取仪等。调查表明,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很多食品中有害污染物项目监测工作开展。3.4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显示,全市10家机构已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其中市级能开展食品中理化、微生物项目检测251项,县级能开展理化、微生物检测项目平均126项。项目虽多,但大部分为重金属元素、食品质量指标、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常规检测项目。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例如食品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稀土元素、兽药残留、真菌毒素、生物毒素、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尚未列入资质检测范围。

3建议

《食品安全法》及其条例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制定、修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依据,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基础。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视,对疾控机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针对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明确、落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职责,制订工作发展规划;

(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吸引食品安全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最终形成一支人员配备合理、专业技术过硬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带动整体工作持续发展。

安全监控论文第8篇

1.1系统可以设定每个用户的每日用水量,超出用水范围后,虽然用户IC卡中尚有费用,但也会停止用户当日用水,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据测算,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以来,汾阳市城镇供水管理总站平均每年供水36万m3,收缴水费100余万元,平均供水价格2.8元蛐t,与未用该系统前相比,供水效率增加28%,收效显著。

1.2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管理压力。城镇供水管理总站管理的氟砷改水工程共有2个水源井和2个蓄水池,4个压力管路关键节点,29个收费终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日供水1000t,供水人口3万余人的氟砷改水工程,正常运行需要10余人管理。安装自动化监控系统后,调度中心站可远程启停水泵并对蓄水池水位、出水流量、水源井的运行状况及压力、电流、电压、运行状态等实时监测和监控,不仅可以提高供水生产效率,避免高位池水满溢和单井地下水过度采集情况的发生而造成水资源无形损失,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仅需3~4人),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另外,供水站虽然24h值守,但供水站有水源井、蓄水池等设施,占地较大,不可能全程值守。安装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后,在调度中心站可以通过监控终端清晰地看到供水站的各个画面,有效避免恶性犯罪事件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二是保障了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饮水安全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后续维修费用缺乏,致使许多工程举步维艰,有的甚至丧失了供水能力。该系统能较好地保证合理利用水源,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供水要求和水源的合理利用;当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或系统检测到异常数据时,可以进行实时报警,并及时存储故障信息,发出声光提示,提示操作人员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加以排除,既保证了设备安全,同时也减少了盲目巡检所造成的安全问题,使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先交费后吃水,解决了农村供水收费难的问题,为农村供水工程的良性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存在问题及对策

2.1用水观念人们长期形成的用水不受节制观念,水是商品意识的不强,先付费后吃水难以接受。市水务部门要通过耐心讲解、印发传单、电视媒体、讲课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环境恶化现状;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城乡居民能积极配合水务部门推广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

2.2资金问题汾阳市城镇供水管理总站安装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共投资35万元,其中国补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5万元。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较低,收入较少,安装自动化系统难度较大。目前,智能IC卡水表市场价在400元左右,对普通家庭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农民群众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系统的安装。市水务部门要在实验区成功实践指引下,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自动化控制系统、水表的采购费用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单位、群众负担一部分,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确保智能系统得到广泛推广。

2.3系统维护管理汾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级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不能很好地对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使用操作不当导致水表出现故障,又不能及时修理,致使不能正常供水,这些都影响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这一情况,市水务部门要积极引导工程管理部门与系统厂家签订售后服务合同,并让厂家就系统功能及操作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结语

安全监控论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视频监控;光纤传输;周界报警

1概述

为满足长输管线安全生产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拟在管道沿线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地把生产设备运行状况和险情图像资料传送到各站场控制室和管道调控中心,使险情或隐患被扼制在萌芽状态,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方案选择

根据现场条件及工艺站场的实际需求,并充分考虑技术的实用性,管道安全监控系统主要采用视频监近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来组网。

2.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模拟视频监控、基于微机平台/嵌入式系统的(半)数字视频监控和基于网络视频服务器技术的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

2.1.1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第1代监控技术)视频信号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并由模拟矩阵主机进行信号处理。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再到录像机、监视器,全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与图像存储。而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2.1.2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第2代监控技术)1)基于微机平台的DVR(第2代监控技术)。DVR系统采用微机和Window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第一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至数字化的可选方案。

视频信号仍采用同轴电缆进行传输,控制信号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与图像存储。从摄像机到控制主机和监视器以模拟视频信号进行传输,而控制主机的处理、控制及存储是以数字信号进行的,故准确的讲应为"半数字监控"技术。

(2)嵌入式DVR(第2.5代监控技术)。嵌入式DVR指的是在传统DVk的基础上扩展了网络功能的DVR产品,使得更多的用户可以进行访问。正是由于这种产品开发的理念,使得带网络功能的DVR产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DVR,其主要功能仍然是DV存储,这也决定了其市场定位是在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中,监控点也有限。

2.1.3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第3代监控技术)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监控技术,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并通过网络数字矩阵主机(IPM)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调度、存储和控制等功能。此外,周界报警、门禁等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也可采用多网合一的方式,通过网络复用进行传输,并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与控制。

2.2监控方案比选

(1)第1代模拟监控技术,由于技术落后,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因此不考虑用该技术组网。

(2)第2代DVR技术,由于前端还是模拟传输方式,而模拟视频线和控制线的有效传输距离为300m以内,对于规模较大的工艺站场,有少量的监控点与控制室的距离较远,必须再加线放才能满足传输需求,增加了传输成本。

(3)第3代网络监控技术,优势就在于传输不受距离限制,组网方便灵活,更适宜于网络传输和远程控制。

根据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并充分考虑到管道视频图像信号的远传需求,结合各站场的实际情况,推荐采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来实现管道工程监控图像的采集、传输、实时监看、存储和上传。

2.3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一个有效补充,与监控系统共同构成统一的安防网络。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是在周界围墙上安装红外探头,类似于在围墙上布设了一道看不见的电子墙,当有人非法穿越围墙进入站场时,触发报警并输出信号进行报警联动。

3方案设计

3.1监控系统

3.1.1图像采集系统设计

前端摄像部分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前沿部分,主要包括摄像机、镜头、云台和防护罩等。

前端的任务是对现场进行摄像,把摄得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数字压缩处理。

在各工艺站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网络摄像机若干台。在站场的工艺装置区安装防爆型枪式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在所有出入口、道路、围墙和其他重点部位安装网络智能球型一体化摄像机(集成视频服务器),内置低照度彩转黑多倍摄像机或宽动态低照度彩转黑一体机,可根据需要远程控制镜头拉伸,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3.1.2传输系统设计

传输部分就是系统图像和控制信号的传输信道。把现场摄像机发出的电信号及报警信号(转换后的数字信息)传送到控制室,一般包括通讯线缆(双绞线或光纤)和线路驱动设备(网络交换机、光纤收发器)等。

为保证传输信号质量,前端网络摄像机通过敷设光缆线路以及两端配置光纤收发器将视频、控制信号传人站场控制室,再通过交换机连接主控计算机进行图像监视和信号控制。

3.1.3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部分是实现整个系统功能的指挥中心。控制部分主要的功能有:①视频信号放大与分配;②图像信号的校正与补偿;③图像信号的切换、分割、记录和打印等;④对前端设备的摄像机、电动变焦镜头及全方位云台等进行控制,以完成对现场全面详细的监视。超级秘书网

拟在各站场监控室配置1~2台监控计算机进行现场视频的显示和控制;并通过管道MSTP光传输系统将图像和报警信号传给调控中心,在调控中心通过数字矩阵设备实现远程控制。

管道传输网里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经过授权进行现场图象浏览,以及时准确地获得现场信息。

3.1.4显示及存储系统设计

监控设备置于各站场及调控中心的控制室内,不需另建监控室。在监控室采用液晶显示器和大屏幕液晶平板电视组合为电视墙,进行实时监视;录像系统采用普通PC或数据服务器,设计整个录像系统可以连续保存录像资料半个月,并支持录像与回放。

3.2周界报警系统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前端的对射探头(安装于站场围墙上)、报警主机(安装于站场控制室)及一些辅助设备(电源、显示地图和警铃等)构成。

系统采用在围墙上安装两束或四束红外对射探测器,对站场进行翻越防范。当发生非法翻越,有人闯入时,探头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到站场控制室,实时显示防区位置并记录,方便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准确处理,并可与站场录像监控系统联动,将非法越界事件进行实时录像。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