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8 15:57:44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1篇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是在中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最新要求。对于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直接处于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在聚焦党建主业这一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搭建好党群干群关系网,以贴心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务虚性和务实性的有机融合。

一要贴心服务换民心,搭好连心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心头上装着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贴心服务群众,以公仆之责对待群众、直面群众、服务群众,才能有效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__县地处陕西最南端,大巴山北麓,境内的鸡心岭位于中国陆地雄鸡版图的“心脏”部位,素有“自然国心、巴山药乡、养生天堂”之美誉。立足县情特点,从__年开始,我们大力开展了打造“自然国心党旗红、干部群众心连心”党建品牌活动。通过大力实施常委联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的“三联全覆盖贴心服务工程”,落实了所有县委常委联系所有镇、所有部门联系所有村、所有干部联系所有城乡居民户,实现了无缝式、一对一、全覆盖的贴心服务全县所有群众;通过大力实施“千名干部送温暖、百名企业主献爱心”的“百千帮困”活动,使全县所有重度贫困家庭实现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全覆盖,构建了兜住底线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通过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住村到户”活动,组成76个精准扶贫工作队分赴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面落实精准扶贫各项任务,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到村到户全覆盖。通过上述“三位一体”的贴心服务行动,极大地丰富了“自然国心党旗红、干部群众心连心”党建品牌内涵,今年以来共收集解决问题3000多个,电话回访干部到户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有效搭建了党群连心桥、开通了民情直通车、畅通了“最后一公里”。

二要办好实事解民忧,织好惠民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首先弄清楚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怨恨什么,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最近几年,我们始终坚定“小县立大志、小县办大事”的民生理念,在持续改善民生上不断加大投入,每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新增财力都达88%以上,相继在大学生免费入学奖励资助、15年免费教育实施、群众大病救助体系等方面率先创新了一批经验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困扰群众的实际困难。__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顺应群众期盼,筹资6000余万元向广大群众做出了迁建县城幼儿园、建设停车场等“十件实事”的承诺,并创新启动了对符合计生政策的孕妇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孕期优生营养补贴等“十项创新民生项目”。同时还投资300万元,新建了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县所有具有行政审批、许可、收费等职能的业务整合打包集中入驻中心,实现了所有行政服务事项“只进一个门就能办结”的目标。为确保便民服务效果,还配套创新推出了视频监控电子监察制度,对各镇便民服务大厅和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办事程序、办事效率、办事结果、执行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视频监督,有力规范了工作人员的便民服务行为。通过这些便民实事的一项一项高效落实,广大群众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在全县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效果。

三要安居乐业促民富,铺好幸福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想取得群众满意效果,必须时刻把自己摆在为人民服务的位置,把劲头用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上,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__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富民强县、安居乐业是全县群众的最大梦想,也是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工作中,全县紧扣“奋力建设美丽富裕新__”总体目标,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民”,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将全县发展潜力大的猪、药、芋主导项目和菌、禽、烟等多种经营全部纳入30个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倾全县之力扶持壮大,有效带动了全民的增收致富;坚持“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二、三产蓬勃发展;坚持以打造全省最干净的县城为目标,全面推进“美丽__”建设,在重点培育“美丽县城”和“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的同时,把“发出__好声音”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开展“最美__”摄影大赛、“最美__人”评选表彰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展示__好山好水,有效聚集了正能量,增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心理认同。同时,以打造全省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县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各项举措,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带动了民众素质提升和社会风气好转。在全体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已基本铺出了一条富民强县、带动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路,为更好的联系群众、贴心服务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2篇

——基层党务工作者党建业务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认识到一名基层党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使我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的差距和单位党建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而对今后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通过学习讨论、互动交流,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方法,把握了重点,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通过培训有以下体会: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培训,使我对党建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加强党建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方法。我觉得以前对党建的认识还不够,思考的太少,作为的太少,需要认真学习,丰富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以致用,做到融会贯通,联系实际,把党建工作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把党建工作的要求,任务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我们这些党务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贡献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之路。而授课专家从形势到组织建设问题的分析引人深思,使我深刻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称职的党务工作者。

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更应该熟悉党建理论基础知识,业务知识,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可反思自己常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学习,甚至有时候一些政策性强的业务知识要翻书才能肯定,其内心深处自己也很想有时间好好学习。这次能够专心地重温、学习党建业务知识,听专家传授从理论到实际结合的运用,基层党建的业务具体知识,如思想认识、党费收缴、党员发展、党支部工作开展等实用而且理论性强的知识再次得到学习、复习,深植于脑,感觉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为此,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从《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方面重点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巩固。我所工作的马鬃山边防公路管理段,地处戈壁,远离城市,广大党员干部更加需要坚定的信念来指引方向,支撑理想,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做好日常养护生产工作也需要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因此对党的建设工作有着更高更严更全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俯下身子干工作,决不能因为重视了养护生产工作而放松或忽视党建工作,而是要把党建工作放在一个职业高度,作为主业,聚精会神抓党建,用心用功抓党建。

二、明确责任,肩负使命

此次学习使我认识到要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身为党支部书记,要始终坚持以政治思想为重点,要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目标,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社会、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的作用,要以党的建设带动各类基层组织的建设。学习中发现自己身上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和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尤其是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还不够到位,支部活动相对单调,没有真正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到位,对部分党员价值观念缺失、奉献意识薄弱,组织观念不强,劳动纪律松散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对干部的考核方面,也是强调对重点工作的考核,把党建与养护生产工作结合起来综合考核不够;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仅仅满足于抄抄笔记,写写心得,养护大忙季节疏于对业务的培训更进,对个别党员思想波动了解不够彻底,也没有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谈心,为此,我将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组织生活,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对照岗位职责,切实肩负责任,凝聚合力,把党建工作落实到实际。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是单位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更是单位工作的统领人、带头人。因此,在党建工作中要当好“主角”,增强基层工作的主动意识,积极负责,要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带头抓党建上,不仅要抓部署,而且要抓检查、抓落实,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还要坚持贴近职工,深入职工,倾听职工心声,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立足长远发展,把握大局。把贯彻上级党组织精神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积极勇于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开展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更要主动增强发展创新意识,要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工作、新的理念指导工作,新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也要增强危机意识,全面了解当前公路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激发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确定方向,有所作为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3篇

一、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进一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而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否得到加强,是否坚强有力,集中体现了党在城市执政的能力与水平。首先,从社区党组织的性质来看,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在城市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社区党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在城市执政能力的强弱和执政的成效。同时,它又是城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能力建设的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和体现在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上来。其次,从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和省委“固本强基工程”对社区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中负全面领导责任。这与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机关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不同,它是党治国理政的基础,是城市基层政权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凝聚民心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必须紧紧围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治理能力这个总要求来加强建设。再有,从社区党组织所承担的任务来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许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区和中介组织在社区落户,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利益与需求的交织,使社区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如近年来我区件大部分发生在街道社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变化给社区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打牢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新型的社会管理体制,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现实性的认识

近年来,在市委以及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社区党建工作得到不断加强。至去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以来,市、区用两级党费为社区配备了党建指导员,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难的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和解决,社区党组织在建制上初步实现了“一居一支”,在下岗失业党员和大学生中吸纳了一大批骨干补充到社区专干队伍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社区党建尚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社区党组织的工作尚缺乏人员素质、物质条件、工作手段等方面的保障。如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社区专职人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的管理机制;专职人员待遇偏低,兼职书记的补贴无从解决;有的多个居委会合用一办公场所,党组织没有工作经费保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难,社区党组织到辖内单位了解党员状况经常被拒之门外。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加快“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现实意义所在。

三、对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实践性的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实施的“固本强基工程”,也为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基础,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好社区党建工作。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把握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从我区的实际来看,在继续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抓好示范点工作的同时,要把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穿到社区党建的各个方面,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打牢能力建设的基础。要抓住社区居委会区域调整的契机,继续推进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与居委会主任一身兼的工作,暂时无条件的,也要采取委派、调整等方式配强书记。通过抓紧发展和吸收录用党员等途径,进一步壮大社区专干中的党员队伍。另外,以提高素质,规范管理为目标,协助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社区专干的管理办法。二是抓好建章立制工作,打牢长效机制的基础。结合示范点工作和“保先”教育活动,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在领导体制、换届选举、工作规范、教育管理、服务群众、考核标准等方面抓紧建立科学和实用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坚决整顿、清理瘫痪的党组织和不作为的党员干部。三是抓好工作方法创新,打牢服务群众的基础。要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为社区党建的根本任务,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方法,拓宽服务领域。尤其要引导社区党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十个一”(即一个好班子、一个强的书记、一个班子沟通渠道、一个班子建设制度、一个与党员、群众沟通平台、一个党建制度工作联络员制度、一个监督、考核制度、一个社区党员联系网络)的创建活动。使社区党组织建设真正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为党在城市的执政打下牢固的基础。

**的精神实质表现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就是生产力或者称为经济基础,“和谐社会论”就是生产关系或者称之为上层建筑。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就是正确处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有效调处人民内部深层次的矛盾,达到构造和谐社会的目的。也就是说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其一切行为均要服务于社会和谐。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中,必须服务与和谐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体现,同志曾在**会上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党在**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明确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

实现这一重要目标,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我们党必须清醒地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任务,清醒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了。

基层社区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落实党的基本政策和执政目的具体体现和落脚点,其表现为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们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服务到社区和谐中去;就是要正确处理社区现阶段出现的各种矛盾,不断推进社区和谐;就是要把居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根本保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细胞,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社区,其具体落实在社区基层党组织。社区基层党组织抓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抓党的服务宗旨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细化,也就是抓构建社区和谐这条根。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新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要努力提高社区党员的全面素质教育。

二、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应当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基层党组织的全部执政行为中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先进性切实体现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党的各级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些新的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真谛,更好地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和历史使命。

三、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息相关,党的先进性从整体上决定了党员的先进性,必然要求党员具有先进性;党员先进性反映着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载体。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否先进,不只是看理论、纲领和路线,同时要看共产党员的行动,从党员身上感受党的先进性。四、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党的先进性建设要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战略决策,并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达到共构和谐社会的目的。社区党的基层组织要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兴区的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上,体现在引导居民民间各组织依法进行自治;通过发挥人民调解的作用,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社区居民的稳定生活;进行综合治理,做到群防群治;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号召全民共同构建和谐社区,促进社会的总体和谐。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的领导核心。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让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要切实抓好“三个环节”,加强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

一是抓实“选”这一环节,严格标准选人。利用社区党支部换届为契机,把优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结构放在首位,将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上领导岗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党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面对的工作对象、开展工作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从工作任务上看,由单一的党建工作任务向全面抓党的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多种任务转变;从工作对象上看,由单位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从工作途径上看,由“以条为主的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转变;从工作方式上看,由以行使行政权力为主的平面管理方式向提供服务的非权力为主的立体管理方式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据社区的现实功能、社区党组织的地位,遵照和有关条例精神,明确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职责。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4篇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支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因此,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当前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西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军休中心”)基层党委成立三年来,在狠抓党委自身建设的同时,对基层党支部紧紧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个方面下苦功夫,把大力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去抓。因为军休中心党委清醒的认识到: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军休中心党委建设的基础,是党委联系扩大军休干部的纽带,是党委搞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下面,我就军休中心南郊第一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确切联系单位实际。我们军休中心管理的军休干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居住高度分散,难以集中管理;二是年龄相差悬殊,从年近八旬的师职干部到年仅20多岁的士官,沟通难度大;三是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覆盖了各个军兵种。人员不熟悉,交流难度大。尤其我们南郊的几个支部更是如此。因此,根据这样一个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化小管理单元,实行分层管理。例如:我们南郊第一党支部原有人数61人,现有71人,居住分布近60个点,我们依据地域相近、军兵种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原来3个党小组划分成5个党小组,由5个职位各分管一个党小组,这样相对来讲,方便了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由党员骨干、党小组长、支委、支部书记形成的管理网络,实行分工负则,层层管理的党员管理模式,保证了每个党员都在组织之中,都在管理之中。

二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保证,军休中心党委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军休中心党委为了加强支部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党委在支部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目标和要求,完善了“中心党委书记职责”、“中心党委委员职责”,制定了“中心党委会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党委及支部工作。我们南郊第一党支部在此基础上,又明确细化了三项基本制度:一是《请销假制度》。规定凡是离开西安市到外地者都应向支部请假,凡赴港、澳、台及国外旅行探亲者或在敏感时期进京者都必须向支部请假,并经军休中心批准后方可前往。并规定外出返回后及时销假。二是《集体活动签名登记制度》。规定凡是中心和支部组织的集体活动,党员都必须积极参加,有事需事先请假批准,参加集体活动的党员必须在签名薄上签名登记,支部定期讲评,以此增强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三是《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制度》。规定凡是患重病住院时,本人及家庭发生意外时、住址搬迁时、电话号码变更时及其它重大情况等都必须及时报告,以保证及时了解军休干部最新情况、思想动态,保证每个党员的日常活动都在支部的视线之内。各项制度的完善,为落实好基层支部建设提供了依据,形成了支部事情有人管、工作有人干、问题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矛盾有人化解、纠纷有人调解的良好局面,我们的工作得到老同志的支持和军休中心党委的肯定。

三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而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因此,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而展开,才更有生气、更有活力。

自去年6月份军休中心党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后,我们南郊第一党支部就大力开展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就。首先我们按照军休中心党委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在全体党员中进行了深入的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支委会认真研究,充分酝酿,为把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决定树立我们身边的典型,以典型引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冯光廷同志是我支部一位入党47年的老党员,人虽退休,斗志不减,在所住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余热,积极参加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队伍,长期照顾孤寡老人,带头为灾区捐款捐物,为社区的和谐建设献计献策,受到社区业委会和居委会的好评和表彰,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党员。我支部副书记杜灿同志,是位退休的正师职干部,他退休后仍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支部工作中积极主动,以身作则,在担任军休中心书法协会会长后,认真组织、任劳任怨、服务热情、工作一丝不苟,成功的组织了军休中心的书法展,受到军休中心党委和广大党员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我们紧紧抓住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在全支部大力宣传弘扬这种精神,努力在党员队伍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使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持久。

四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与活跃军休生活、不断满足军休干部文化需求结合起来 。军休干部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是新中国的建设者、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创业者、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承者,长期的军旅生涯养成了严密的组织性、严格的纪律性,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对军营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退休后,尤其交给地方管理后,如何做到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还要不断的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达到稳定、和谐的目的,是摆在每个基层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军休中心党委在一建立就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们在军休干部中大力开展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再教育,使广大党员正确认识当前的困难;另一方面绞尽脑汁、倾尽全力克服面临的困难,创造条件适时地为军休干部开展形式多样、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活跃军休生活,我们在力所能及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同时,组织每年一次的春游活动、九九重阳节钓鱼活动、“八一”联欢、春节团拜、书法展览等。同时,也号召大家积极参加所在社区的各项活动,这些都极大的丰富了军休生活,激发了军休干部热爱社会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也增强了军休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现在,广大军休干部普遍认为军休中心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5篇

一、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突破

一要创新

选人育人方式。要着力夯实选人用人基础。在“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基础上,探索直选村支部书记办法,把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党支部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县委将出台《关于建设“双强”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意见》。鼓励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工商业主竞选农村党支部书记职位,形成高素质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体。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工作,建立健全村干部报酬补助、村主干离职补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经济大户,建立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根据农村工作需要和农村干部受教育情况,探索建立政策理论、致富技能、法律法规、科技知识、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学历培训的培训机制。二要创新党建活动载体。要着眼于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活动,鼓励农村党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共同致富为目标,与农民群众建立起新型的帮带关系,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努力使农村党员增强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形象意识,成为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谐稳定、服务群众、文明新风等方面的模范。三要创网新工作推进机制。要以强化乡镇党委责任为重点,建立健全“三级联创”活动责任体系。明确在“三级联创”活动中,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同时,把联创活动与部门和站所的创先争优结合起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合力。

二、着眼于拓展服务功能,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要形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驱动力。要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明确社区党组织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强化牵头负责意识和协调管理职能,努力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党建工作新体系。要配强社区党建工作力量。采取公开招聘、选派大中专毕业生、加强培训等途径,优化班子结构。二要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凝聚力。要根据社区各个阶层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活动。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院落党小组中开展争创“内部团结好、民主管理好、遵纪守法好、提供服务好、完成任务好”的“五好领导班子”活动;在党员经营户中开展争创“文明经营、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履行义务、优质服务”的“五星级党员经营户”活动;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机关单位联系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员联系社区困难群众活动,切实帮助社区党员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等。实践证明,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三要增加社区党建工作的向心力。加强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建设、发展和稳定。因此,社区党组织一定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健全服务网络,实行定期登门走访、群众评议等制度,了解群众意见和建议。探索社区党员目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着眼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探索“两新”组织党建新途径

一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要坚持“三同步”原则,即在建立“两新”组织时,同步筹建党的组织;在“两新”组织招工时,同步输入党员;在“两新”组织开业时,同步建立党的组织。探索联合建、依托建、区域统建等组建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二要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优秀职工中。注重从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入党,绝不降格以求。三要积极开展党建活动。要按照“小型、业余、分散、务实”的原则,不断探索在 “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活动的新形式和新途径,树立党组织的良好形象,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迈出党员教育管理新步伐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基层党建创新;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党建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44-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因此,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与创新,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攻坚性工程。在社会治理的系统工程中,基层治理是基础工程,基层党建则是基层治理的龙头工程。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社会治理结构变化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课题,以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一、创新基层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变化提出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我国已经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型变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改革极大地震撼和冲击了我国的社会结构,无论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结构、社区结构、社会群体结构,都在发生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变迁。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基层社会结构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单位制结构向社区制结构转化,组织结构也开始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其结构模式多样化及异质性特点十分明显。与传统的单位体制不同,基层社区从本质上讲,是以特定区域为单位、以特定公共利益为轴心而形成的新型组织体系。这种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提出新要求。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看到,伴随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变化,基层党组织也同样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在领导方式和组织设置上,由于传统的以单位为依托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出现解体,借助行政和企业组织的纵向管理体制架构已被分解,基层党组织失去权力依托,可掌控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日益减少,各阶层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性明显减弱,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向心力。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使得扩大基层党的组织工作的覆盖难度加大,基层党建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逐渐显现,一些领域出现党组织设置的死角和空白。

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许多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管控”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习惯用传统思路和办法去解决矛盾、处理问题,不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民主协商手段、沟通交流手段来解决新矛盾,不善于用新思维、新办法、新载体来解决新问题。权力资源流失导致许多基层党组织对多元利益格局下群众的多元利益诉求无能为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整合利益诉求、惠及民富民生等方面难有作为,基层党建出现“空转”现象。

在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上,基层党组织设置因“条”“块”界限而引起 “上下阻隔”“对接不畅”等难题,和其他组织缺乏沟通协作,没有形成基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社区流动党员的大幅度提升,增加了基层党员管理的难度,“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和“游离党员”等问题日渐突出。

综上所述,如何适应基层社会结构逐渐从单位制结构转向社区制结构的客观趋势,以社区为单位,在已有党的基层组织框架的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全面构建党的社会根基,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方式,以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基础,成为新的时展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治理结构转型背景下基层党的建设的创新探索

以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必须在不断探索中寻找最为有效的实践方式。“新的公共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公共行政转向现代公共管理的变革,即公共管理的主体应不仅局限于政府,还应包括居于特殊地位的执政党和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亦即第三部门。”[1]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结构转型背景下基层党的建设滞后,在群众中凝聚力、影响力下降等问题,各地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无缝对接的新模式,形成了很多治理创新的做法和经验。

“社区共治共享共同体”的武昌模式。其党建创新的重心是落实基层党组织统揽社会治理的纵横责任体系。武汉市武昌区的做法是,在横向上,以“凝聚群众、巩固基础”为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服务组织、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1+6”社区治理架构;在纵向上,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纵向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责任体系。“社区共治”开辟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多元参与、系统推进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两网融合互动”为基础的清河模式。其党建创新的重心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整合起来。淮安市清河区的做法是,把基层党支部建在网格上,与全区社会治理网格融为一体,推进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两网融合”,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网格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具体要求是从纵向“沉下去”,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楼群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层层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从横向“无缝隙”,在商户建立联合党支部,在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建立条线党支部,在房屋征收、项目建设等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到各行各业。

“整合服务资源”为载体的北仑模式。其党建创新的重心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创新社会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宁波市北仑区的做法是,主动破解社会治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建立以区域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和谐共建理事会为载体的“三位一体”新型社区化服务管理模式,同时挖掘辖区内各部门、单位、企业、志愿者以及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实现辖区内服务资源的整合优化,打造立体多层次的社会治理服务网络,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发挥社会服务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公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有深圳的“福田实践”、湖南常德的“3+N”社会治理模式等,都是典型的创新做法。虽然这些创新实践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其目标指向都是顺应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变化,改变传统基层党的建设的封闭性模式,核心是整合各种区域资源,形成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互动共治”体系;其工作方式都是要将传统的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主的党建行动逻辑,转到注重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为主”的运行方式。这些积极探索,对于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然而,上述创新模式也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首先,社会治理结构转型变化后,基层治理职能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必然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作出重新定位,职能定位不明晰,很容易重蹈“穿新鞋、走老路”“雷声大、雨点小”的老套路。二是基层党的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目前出现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普遍缺乏稳定性,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工作的常态、健康发展。三是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的职责不清,权、责、能失衡严重,突出表现在权力小、责任大、能力弱,出现权力、责任、能力之间严重失衡的态势,为民办事的基础薄弱,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些都对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提出功能性、系统性和体制性的更高的要求。

三、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路途径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际出发,明晰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功能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一)转变治理观念,确立科学的基层党建理念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首先必须确立科学的基层党建理念。科学理念是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实践创新是科学理念的实现形式。始终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但适应我国社会治理结构的转型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内涵却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调整,通过领导方式的变化来实现。具体应在思想观念转变的基础上,确立三大基本理念:

一是实现“直接领导”向“维护权利”的治理观念转变,确立“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科学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体地说,就是基层党组织要由传统的以领导、控制、命令为主要特征的权力领导,转变为以代表、维权、服务为主的政治领导,真心实意地站在广大群众的立场上,致力于对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劳动权、健康权、教育权、监督权、居住权等权利的维护保障,倾听民声、洞察民意、反馈民情、整合民利、民诉、化解民怨,以基层党组织的名义为群众鼓与呼,成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以基层党建创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二是实现“经济型党组织”向“社会治理型党组织”的治理观念转变,确立“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对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职能作出新的定位,克服传统的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错位”观念,街道(乡镇)党委不再履行经济职能,主要负责社会管理和服务,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上海市委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和奖励,推动街道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

三是实现“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的治理观念转变,确立“服务人民群众”的科学理念。当前,社会治理的核心就是要改善和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不仅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2]说过:“领导党员的方式和领导群众的方式不同,党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感觉不到党在领导。”意思就是把“领导”转变为“服务”,把领导方式转变为服务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从“群众有所呼、党组织有所应”这一基础环节入手,按照党的服务宗旨体制化、职能化、长效化的要求,把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纳入党的建设的日常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真正形成以服务群众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以群众评价为准则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二)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

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既是强化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前提和保证。基层党建体制创新的核心在于“整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以党的工作全覆盖引领和推动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以基层党建改革推动社会治理体系重构,是以党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心所在。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现“全面覆盖”。要以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为目标要求,构建基层治理网络,统筹社区党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群众资源,实现社区各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使社区多元利益主体在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形成多元互动、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构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覆盖”的社区治理结构。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分类管理”。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管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城市社区的人口急剧膨胀,社区内党的组织日渐增多,党员数量快速增长,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探索把社区传统的党员管理方式与新型的党员管理方式进行整合,理顺关系,形成分类分层管理的新格局。具体做法是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发展比较稳定的社区组织,采取单建、连建等方式,组建社会服务型、维护稳定型、文明建设型、创业带动型等各种具有相应功能类型的党支部,构建社区党员分类管理的新格局。

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实现“全面提升”。有效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基层党组织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结合社会治理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新课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载体。

(三)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社会治理的根本,在于保障民生。“基层党建就是要多做老百姓认同的事情,少做和不做老百姓不高兴、不认同的事情。”[3]以党的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关键是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实践表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是在服务群众的地方创新,在社会治理的难点方面创新。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完善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定位的一个重要转变。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是要使基层党组织回归其社会属性 ,凸显其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基本属性,突破对官僚行政体系的依赖,强化基层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实效,探索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搭建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进一步健全党群联系制度,构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普遍联系群众的网络,完善服务人民群众机制,开展体现人性化关怀的服务,真正形成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以群众评价为准则的工作机制。

建立民意诉求网络,完善利益诉求化解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基层社会矛盾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面对复杂的基层社会矛盾,基层党组织要树立正确的维稳观,实现从“维稳”向“维权”转变,建立源头化解的维稳模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构建群众诉求表达的多维立体机制,使不同群体的诉求能充分表达、平等协商,并能够得到及时快速合理的解决。要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社会调节组织,完善利益诉求解决机制,使群众的合法诉求很好地得到解决,推动解决基层社会矛盾制度化、常态化。

四、基于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目标的基层党建体系构建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担任政治引导者、组织者和服务员等角色,因此,基层党建要在实践中解决好构建适应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基层党组织,必须构建完善的基层党建体系,创新基层党建的体制机制,调整基层党组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鼓励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保障社会治理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以基层党建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

2010年在上海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4]基层党组织要以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方式、道德约束、经济条件、市场规律、行政命令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管理与服务,从而构建起立体复合式、全方位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以往强调通过党政主导治理基层社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格局逐渐显现,单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治理社会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有社会力量的参与,如基金会、协会、民间慈善组织、社区互助组织等等。以往的社会管理是党通过行政力量来领导和管理基层社会,基层党组织往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将党与群众的关系变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很难做到群众利益的代表。同时,随着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很难方方面面都兼顾到,如果有疏漏之处,就会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威望。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上要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基层党建工作也应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和帮扶,而不是强调对社会力量的直接领导,从而实现党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诉求。

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两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而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便是两者契合的桥梁与纽带。“基层党建的历史现实告诉我们,党必须切实协调好领导社会与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党对于基层社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体系便无从谈起。”[5]对于行政力量管理基层社会,我们党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维护了社会的维定与社会秩序的管理。而对于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我们党还是名“新兵”,需要经过磨合,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社会治理体系。因此,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只注重对行政力量的领导,更应该加强对社会力量的引导,真正做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办实事。

(二)建立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体系

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努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6]要使基层党建适当并且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其中的关系点在于培养大批的基层党建人才。要建立健全基层党建人才的横向培养机制,使政府的职责、人才、资金均能下放到基层去,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基层党建人才交流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使体制内的党建人才能够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另一方面,也将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优秀人才补充到行政机构的党建人才队伍中去。基层党建工作者往往都扎根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并且广泛地活跃于群众中,更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并且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只要发挥他们的特长与优势,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便会事半功倍。因此,要做到基层党建人才资源共享与流通,就要打破以往的行政框架和体制约束,要在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上建立起一套具有长效性的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体系,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基层党建人才培养体系的稳定性与流通性协调一致。

党政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党建工作重心下移,选派优秀的党建工作领导干部到基层党组织任职,适时组建党建工作帮扶对子到基层帮助开展工作,将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党组织或非公企业党组织任职经历作为选用聘用干部的条件之一,应广泛地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将熟悉群众工作、懂得社会管理的骨干党员挂职到基层党组织,定期开展集中下访、驻点调研等党建活动,从而不断增强基层社会管理力量。与此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经济体或新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可以拓宽录用渠道,适当放宽录取的学历条件与限制,也可以不定期地将已在基层党组织工作,并且在党建工作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通过民主推荐、考察测评、部门审核等程序充实到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要立足于基层党建工作,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发展平台,从日常管理、晋升等多个方面在政策、制度上给予倾斜,将熟悉群众工作方法,表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列入后备力量,通过内部流转、选任等形式将表现特别突出的党务工作者吸收到事业编制工作人员队伍中来。同时,为了维持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要建立健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基层党建工作者薪酬体系,基层党务工作者年收入要与相应的等级级别工作相匹配,并建立起相应的配套工资逐年增长机制,并可对连续两年位居前列的党务工作者给予物质奖励和“晋级晋档”的优先考虑,打造党务工作者事业发展的提升空间,保障基层党建队伍的稳定。

(三)建立面向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党建责任制

基层党建是基层社会治理政治方向的保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建立明晰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建设、基层民主等在内的基层党建责任制,通过制度来界定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坚持责任导向,确保权责明晰。基层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明确具体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重视基层党组织基础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和保障。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成为领导核心,把握方向,紧紧围绕基层社会治理这个中心开展党建工作,配套落实各项制度,使党组织范围及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增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与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要落实和开展好服务群众的各项活动,并且应该通过制定党建责任清单的形式固化和强化基层党建的服务内容,包括党员干部定期直接联系群众,面对面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基层党建成为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资源投入或政策引导帮助基层党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在党建责任清单中加大服务群众的内容,将自上而下的党建责任制转为由内而外的社会责任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重心的转向。要把群众需求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议程和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需。

(四)以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共建机制。“把民主融入到基层党建的过程中,从而整合多元的社会力量。”[7]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党务公开带动基层政务公开、企业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活动,领导和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基层党建带工作、带妇建、带团建,发挥基层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从而形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强大合力。在新的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迫切需要对现有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引领基层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充分履职、规范履职、诚信履职,推动基层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方法。基层党建工作要将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在民主、协商、平等、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为党和政府履行服务社会职能补充重要力量,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实现社会多元共治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基层党组织要适应广大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环境维护、调解邻里纠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社会向心力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使得基层党建工作依托社会组织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的利益诉求,依托社会组织递送公共服务,化解社会基层矛盾。当然,基层党组织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在尊重社会组织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搭建起基层党组织联系社会的桥梁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平台上,尽可能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育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五)建立健全基层党建责任考核与评价体系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健全基层党建体系,而建立健全综合绩效考评制度是基层党建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基层党建必须科学设定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工作实绩评定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各级各地基层党组织要优化党建工作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要科学,考核程序要规范。可通过引入公开述职述廉、党组织互评、群众民主评议等机制,增加党建工作考核的透明度、可信度和科学性,用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来保证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8]要发挥考核和评价工作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以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实绩、综合绩效为核心导向,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设定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评指标和考核内容。对考核优秀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进行相应的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任用、奖惩、培训、调整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要把“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简称)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内容中,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工作抓好抓实。要注重加大培养树立典型的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的示范点,并加以宣传,实现以点带面,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另外,要在党建考核中加强基层党员群众评价的权重,突出普通党员和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普通党员和群众评价的效果导向作用。构建群众参与机制,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党建的积极性,赋予普通党员群众参与党建工作评议的权利,对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进行评议,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的党建工作成效进行评分,并加大群众评分在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中的权重,构建科学的党群联系工作评价体系。基层党建工作要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使基层党组织扎根于基层社会,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执政地位,夯实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群众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辉.浅析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政治学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2] 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2).

[3] 王长江.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1).

[4] 徐京跃,厉正宏.在上海调研时强调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创新务实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建设[N].新民晚报,2010-09-28.

[5] 王海峰.服务社会与政党的社会化: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的逻辑定位[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1).

[6] 杜飞进.创新基层党建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2015,(8).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核心,紧紧围绕市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坚持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探索创新,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领域大力实施以“加强基层党建,建设和谐*”为主题的“先锋工程”,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先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创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今后五年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规律,自觉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开展,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结合点,坚持用党建来推动服务,用服务成效来检验党建,通过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建设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上来。

2、拓展领域、强化功能。始终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构建大党建格局为目标,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体制、统筹协调机制和资源支撑体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管理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和服务协调功能,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更加有效地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3、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深化各个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加强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既有工作目标要求,又有具体措施办法;既注重做好经常性工作,又重视解决突出问题,使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4.改革创新、创出品牌。主动顺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立足*实际,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建设一批有较高知名度、走在发展前列的时代新典型,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努力抓出*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和品牌。

二、主要目标

从今年起到2010年底,通过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先锋工程”,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做到“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

1、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实现新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坚决贯彻。全市80%的镇、30%的村达到“先锋镇”、“先锋村”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村。镇、村两级班子结构不断优化,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镇、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实现以30至45岁干部为主体,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的占90%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的占70%以上。村党组织下设组织体系健全,工作网络顺畅,有一支工作得力的党员骨干队伍。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各种组织配套建设全面加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农村始终保持和谐稳定,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管理网格化、资源有效整合、激励保障到位的区域性大党建工作合力机制,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素质提升、队伍稳定,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热心在社区工作、熟悉社区管理的社区党务干部队伍,确保党的工作在社区全面落实,对社区党员的管理规范有效。围绕城乡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符合建立党总支条件的社区普遍调整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0%以上。党委、党总支建制和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社区党组织中,全部配备专职党务副书记或党务干事。街道、社区全部成立党建联席会,工作有效开展。社区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共建率达100%。街道、社区党务工作全部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创建10个市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和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3、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跃上新台阶。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绝大多数正式职工100人以上和正式职工50-99人且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100%纳入党组织的有效覆盖;其中正式职工25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100%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不断规范,切合企业实际又符合党建原则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完善,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守法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富有成效。党群工作一体化深入开展,党群组织相互支撑,联动发展,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具备条件的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普遍建立党组织,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党的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着力建设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示范点,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达到20家,苏州市级示范点达到10家。

4、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拓展新优势。围绕全局,紧扣发展,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作风和形象不断改进,效能不断提升。高职校、中小学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

5、党员队伍建设展现新活力。全市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每年发展新党员800名左右,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0%以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45%以上,35岁以下的达到75%以上,妇女达到30%以上,生产工作一线的达到55%以上。共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全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成为富民的领路人、发展的带头人、创新的先行人、和谐的引导人。党员教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自我纯洁机制逐步形成,形式更加多样,载体更加健全,保障更加有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村、社区以及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或党员服务站。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措施扎实,工作持续有效。

三、工作措施

1、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加以推进。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能够担当率先发展重任、具有新型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多种措施,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注重培养选拔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优秀干部,尤其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既要选好人、用好人,又要拴住心、留住人。要重视加强基层党务干部的配备,镇、街道党工委应有一定数量的党务干部,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以及有条件的其他基层党委要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加强和改进村、社区下设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探索专职党务工作者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方式。认真做好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等工作。切实加大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改进方法,提高层次,增强实效,努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育成党员干部,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协调各方的能力,着力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复合型企业党务干部队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深入开展以“富民、发展、创新、和谐”为主题的党员先锋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2、把完善组织网络、整合组织资源作为基础工程加以夯实。主动研究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新变化,对党的组织设置、组织功能、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方式等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做好党的组织体系的改革、完善、调整和充实工作。以构建区域性大党建、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目标,完善组织体系,整合与党建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源,形成党的组织资源与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的良性互动,增强整体合力。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单位、群众组织、社会经济组织等党组织在区域性大党建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和资源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配合、群众组织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谐高效的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化工程,实现党建信息的充分共享和“零距离”传递。在农村、社区等领域进一步健全党组织网络,完善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健全党委(总支)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街巷的社区党组织网络体系。在新社会经济领域重点做好组织覆盖面的扩大工作,凡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都要及时组建党组织,着力推进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推广“区域统建”等有效做法,在确保党组织全覆盖的同时,逐步创造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通过党建领导机构、党建联席会、议事会、论坛、沙龙等方式,经常性加强与驻区单位、部门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联系,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双重管理,推动党建工作的统筹发展。

3、把搭建载体平台、确立长效机制作为关键举措加以落实。加强党建阵地建设,推进党员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使党员服务中心在为党员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让群众满意,做优做强“*党员服务中心”特色品牌。围绕推进“先锋工程”,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实际特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创设党员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在农村,深入开展“双带三评”、“党员承诺制”、“党员学习中心户”等活动;在城镇,广泛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示范户”等活动;在机关,继续开展“双结对”、创建“四型五好”党组织等主题活动;在企业及各行各业,积极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献一策”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在实践“三个代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提高创建标准,完善考核体系,努力使各领域都有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有示范性的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同时,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改进方法,提高实效。通过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上下联动,激发基层党组织争先进、创一流的内在动力,提高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以扩大民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制度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评议、监督、考核等制度,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探索扩大“公推直选”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试点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网络党建”的新路子,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不断提高党员电化教育水平。

4、把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激励保障体系作为有效支撑加以强化。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基层党建工作财力支撑问题和基层党务干部岗位吸引力问题。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务干部待遇报酬要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要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并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进一步解决基层党组织办公用房、活动场地和工作经费等问题。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院校也应划拨专项党建工作经费。通过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业管理费中列支、工作经费贴补等多种途径,进一步落实好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经济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经费支撑机制。借鉴推广各地已经实行的身份挂靠、工作补贴、以奖代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办法,并不断探索新路子,下力气研究解决提高基层党务干部报酬待遇问题以及建立正常增长机制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院校和镇、街道党务干部与同级行政管理人员或经济工作干部享受同等待遇。全面解决村干部的养老保障问题;大力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报酬待遇,逐步与村干部的平均报酬待遇水平相适应;逐步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养老保障问题。对在基层任职时间比较长、工作有实绩、群众拥护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加大表彰和激励力度。对特别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可选拔进入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也可以在试点基础上经过考录程序进入公务员队伍。建立健全村、社区下设党组织书记、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等党务干部的工作补贴机制,进一步调动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组织领导

1、加强统一领导。各县级市、区委和镇、街道党(工)委以及部门、单位党组织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督促完成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党建 问题 重要性 方向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06-03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万丈高楼平地起,关键在于打地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的“牢固地基”,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承担着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责任。党的十报告指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依然十分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我党自执政以来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进和鼓励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从基层党组织看:1、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2、基层党员的主体性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在进行基层党建工作之时只把党员视为被教育和被管理的对象,没有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发挥党员的能动作用。3、基层党建工作物质保障不足,许多基层党组织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党建活动。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建工作。4、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5、许多基层党建工作形式化,单一化,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吸引力不足,许多活动内容上满足于“政治说教”,方式停留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未能与新时期下的新要求有机融合。

从基层党员看:1、广大基层党员在党建工作中参与度不高,学习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够,实用主义盛行,把基层党建工作当成是一种形式,认不清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2、部分党员缺乏先进的思想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许多思想传入国内,许多基层党员开始质疑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抛之脑后,对于基层党建工作从思想上抱着抵制的心态。3、许多基层党员堕落腐化,贪图享受,把基层党建工作当做是一种负担甚至认为是对自己的处罚,从实际工作中抵制甚至破坏基层党建工作。4、许多基层党员不愿意从事党建工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经济工作或自己的岗位业务上,被动的应对党建活动。

问题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首先,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从中央领导干部到基层干部再到基层党员存在着“注重经济工作,忽视党建工作”的思维存在。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只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包括党的建设,他们忽视了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重要的原则。而加强党的领导首要的就是加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注重党的基层建设又是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重要的保证。第二、缺乏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机制也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原因。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基层在进行党建工作之时容易偏离方向甚至应付了事。第三、缺乏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没有激励机制,许多党建活动就难以发动起广大党员的积极性。第四,基层党建工作者理论知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基层党建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和创新力,无法调动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体要求: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从总体上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总要求,这个总要求同样适用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经说过:“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应发挥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作为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是服务社会的第一线,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载体。”这表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当前我国的各项建设别是党的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并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位置。因此可以这么说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从党的层面来看: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历史和现实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理论上、组织上保持全党的团结与统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就是从基层党组织做起,统一全党的思想,使广大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上更加团结,使全党保持行动和步伐的一致。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使党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担负起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迫切需要。进入新时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上多元发展,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社会矛盾增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表现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潜在挑战和风险凸显的态势。能不能战胜挑战赢得机遇,关键在于我们党,关键在于我们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的基层党员。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与先进性,才能使党更好的把握全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4、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方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同人民群众离得最近,基层党组织的任何行为都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当前由于我国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阶段,体制不健全、法律不健全、监督不健全,一些思想意志不坚定的党员包括基层党员出现了违法乱纪、腐败堕落的行为,因此需要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整顿党风,维护我们党在人民大众中的威信和亲切感。5、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武器。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执政后建设的永恒主题,关系着党的兴衰和国家荣辱,因此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活跃程度,从基层党组织做起,推动党的建设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从基层党建做起,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同时也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保证。 “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自然条件差异大、东西发展参差不齐、经济总量大、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的基本情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201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党明确的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而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要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十三五”经济社会健康快速的发展。

从基层而言:按照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这么一些基层党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农村、学校的基层党组织。企业是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代表着公有制经济的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命脉,加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基层党建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可以说,要使国有企业顺利进入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这也就决定了我国需要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基层党的建设,为深化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一直都很重视“三农问题”,农村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重任。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利于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各项建设事业,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是祖国将来的希望。因此加强高校中基层党建工作,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保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坚持的方向及点滴思路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应坚持的方向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及更好地完成党委和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们正处于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必须与国家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相协调,必须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注意把握:

1.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方针。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为其服务,并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基层党员为本,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要探索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促进基层党组织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1.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以为人服务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当前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着力点是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但落脚点必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3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切合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有利于团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而且可以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国家和人们安居乐业。

1.4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样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核心,而上级党组织同样也是下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基层党组织进行的各种党建工作如果撇开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不仅不符合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容易使基层党建工作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

1.5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思想工作为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行动上的保证,思想上的统一是行动上一致的前提,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首要的就是加强基层党建思想工作,只有思想上进步了,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更好的筹划与进行。

1.6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最终都会落实于基层,基层党员和基层民众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宏大的理想和目标如果不从基层实践做起,那么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成为一种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求的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

2.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求我们坚持围绕全面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中心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始终把抓基础、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基层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从整体上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要求。

2.1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物质保障机制。当前许多基层党组织进行基层党建工作缺少经费,这就要求上级党组织甚至党中央完善物质保障机制,给予基层党组织以足够的资源进行党建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活动。

2.2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思想境界。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务必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3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主体性。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给予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以自,让其自己学习进步、自己谋划基层党建活动。而不是把基层党组织变成传达上级文件的中介机关。

2.4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首先要落实公平正义,对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为基层党建活动献言献策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给予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以此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奖惩机制,对被动参与基层党建活动甚至心存抵制心态的党员进行批评。

2.5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上级党组织要本着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积极监督与引导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对其开展的工作与活动进行评判考核,有成效的活动要予以支持,方向不正确、效果较差的活动要予以指导进行改正。

2.6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丰富内容。不能停留在过去的那种“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的旧方式,内容方面也不能完全是“政治说教”,要结合当今实际,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吸引力。

2.7优化干训模式,着力培养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党员队伍。当前许多主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党员业务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培养这方面的党员人才,广泛的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教育培训。要实现教育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化、多样化、精细化,切实提升从事基层党建工作党员的业务能力。

2.8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党员的动态管理,通过QQ、微博、微信等对基层党员进行党政教育,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

结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机体,而基层组织则是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组织基础。新时期以来,在推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中,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并且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基层党建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借鉴经验、继往开来,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得更好,在科学发展观的继续指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田计花,《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

年第5期。

[2]晏雁,《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3期。

[3]郭岗,刘章生,《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20期。

[4]李富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第18期。

[5]程峰,《论新时期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探索》〔J〕,江西建材,2011年第2期。

[6]林蓉,《浅谈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问题》〔J〕,网络财富,2009年第15期。

[7]徐泽胜,《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10期。

[8]杨淑B,《切实把握基层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J〕,攀登,2007年第1期。

[9]贾彬,《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J〕,才智,2016年第1期。

[10]邹洁,《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县级党校服务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8期。

基层党建工作心得体会第9篇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 问题 成因 对策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党的十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论述中,特别强调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现阶段基层党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组织建设乏力,缺乏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出现了明显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建设乏力的现象。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单位的管理和经营上,党建工作尤其是组织建设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加工作,长期的组织建设缺失,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这与时代对党提出的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和期待相去甚远。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党组织自身缺少主动学习、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在工作中表现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缺乏,无法担负起引领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党员干部群众化,缺乏领导力和战斗力。基层的部分党员干部,不愿意参加组织生活,在思想和行动上无异于普通群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化,使得与广大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紧密的党员形象遭到破坏,党员的先进性无法体现,先锋模范作用也无法发挥。还有个别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漠、理想信念不坚定、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带头·争先,党组织和党员威信下降,领导力和战斗力无从发挥。

组织活动陈旧僵化,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活动,全体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是的基本要求。《》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部分党组织对党的理论学习浮于表面,学习仅仅是读读报纸和文件,抄写一些读书笔记等,组织活动大多数是组织文体活动,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这样的组织生活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的要求是相悖的,这样的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无法达到丰富党组织生活,提升党组织品质的目的。

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思想意识上看,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是问题的根本。在基层党组织中,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价值取向出现偏离,不关心群众、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普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根植群众、服务群众,一直是我党战胜各种困难,拥有执政地位的根本。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我们的传家宝。但在长期的和平建设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党的宗旨,更多关注个人的权利、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忽略了作为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出现了偏离群众、脱离群众的倾向。在理想信念和组织纪律方面出现突出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群众化,甚至出现了落后于普通群众的现象。

从组织形式上看,基层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是问题的重点。组织生活形式单一、陈旧,大多按照“学学文件、抄抄答案”的模式,认认真真走个过场,使得党员群众对组织生活出现了麻木和厌倦的情绪。

组织生活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是:首先,思想上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创造经济效益上,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忽略,基层组织生活常常被省略;其次,物质上财力不足。在基层,各项工作都会有相应的物力财力保障,而党务工作就出现严重的“资金荒”,因为没有资金,很多活动无法开展,所以“读文件、抄答案”这样形式化的活动成为普遍现象。这种不痛不痒的程序化活动,很难达到组织建设的实效性,其实这也是无奈的选择;最后,业绩上考核不力。基层组织活动组织的好与不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没有严格明确的考核标准,加之大多数基层党的干部党政双肩挑,工作业绩考核中党务工作不作为考核项目,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更多的是看行政业绩,党务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

从制度保障上看,基层党务工作考核监督不力是问题的关键。健全的组织制度是做好基层党务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熟的标志,基层组织制度缺失,使得基层党务工作不能坚持长期、规范和全面地展开,会出现“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忙起来根本不要”的现象。基层党务工作考核监督不力,没有量化指标来衡量,更多的党务工作成为“良心活”,党务工作的好坏全靠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自觉自为。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一定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夯实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做到抓基层、打基础、得民心,在走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提升执政水平中加强执政能力,实现党的科学执政和长期执政。

书记工程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务工作的“火车头”,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关系着党在基层的影响力和执行力,坚定不移地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抓好书记工程,是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抓好书记工程,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拔优秀人才做党支部书记。要遵循“思想坚定”、“业务精湛”、“群众拥护”、“爱岗奉献”的原则,把年轻有能力,渊博有资历,亲和有魅力的人提拔到基层党的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和先锋作用,在基层党务工作中发挥其业务能力的优势。

二是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地位。基层党务工作者过去常常是“位低言轻”,没人关注来自基层党组织的建议,没人听取来自基层党员干部的呼声。抓好书记工程要从成长机制、激励机制入手,为党支部书记设计成长和发展路径,让基层党务工作者清楚自己努力工作的业绩是自己未来发展的基础,对党的干部的提拔也要特别参考其基层工作状况。这样的定位会促使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加用脑谋划、用心推动,能够加速拉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三是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素养。时代在发展,基层党支部书记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既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又要学习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的学习是要帮助党支部书记用扎实的理论素养、科学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推动基层党务工作,发挥其理论素养和人格修养的魅力。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党支部书记保持其在工作中的先进性,扎实的专业功底会使其在基层组织活动中施展才华,用业务上的先进性在基层工作中展示其吸引力和感召力,起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带动基层工作持续发展的作用。党支部书记的素养提高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发挥、基层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带头作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样党务工作就会扎实有效,避免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怪现象。抓好书记工程,打造优秀基层干部,让他们用能力聚人、用品行服人、用作风带人,团结和带领全体党员,齐心合力抓党建,形成良好的基层党务团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服务本部门的重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组织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突破点。党的组织活动,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通常由支部委员会或者党小组负责组织活动,党支部作为基层的党组织,组织生活是否健全、活动内容是否丰富、对于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至关重要,这是党员素质提高、战斗力提升、威信提振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党在基层形象的树立。基层组织活动也是基层党组织对全体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的主渠道。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组织活动的实效性,是基层党建的突破点。

一是注重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定期举办理论学习报告会、党课专题讲座、专家论坛、高端访问等活动,让党员干部有机会从更高层面理解思想理论、解读政策措施、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学习活动是党员干部提升理论水平的主要方式,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客观需要。基层党组织还可以利用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制作党建网页、开办微信微博,利用日益发达的网络资源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自主学习。

二是创新主题实践,树立党员形象。党员干部的形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基层党组织要开展全员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党员先锋岗”、“奉献在岗位”、“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扶贫”等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吃苦在前、主动奉献、爱岗敬业、扶危济困,在细微处真正呈现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树立党员形象,发挥党员作用。

三是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党内氛围。基层党组织活动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要么是僵化枯燥的理论学习,要么是娱乐化的文体活动。基层党组织要注意在组织活动中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文艺汇演展演、红色歌曲演唱比赛、主题演讲辩论比赛和体育项目比赛等,这样才能做到主题鲜明,形式灵活,寓教于乐,增强组织活动的吸引力。

作风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撑点。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思想的拥护者、党的路线的推进者、党的纲领的践行者,其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思想路线纲领的贯彻和落实。当前,基层党组织中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等不同程度地存在,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基层党组织也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深入开展整顿“”活动。

基层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建的奋斗目标。基层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到基层中去,要重心下移,把基层作为自身成长和锻炼的阵地,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职责。工作中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基层党的工作,无疑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紧密,也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的形象和作风的体现。

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来开展,把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与关注群众利益,保护群众利益,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统一起来,这是基层党务工作的最重要的结合点。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工作。结合党的十的要求,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认真查“”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的种种表现,教育实践活动要与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联系起来,深刻自省与反思、认真查找与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反省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一边查找问题,一边整改,做到让群众满意,改变过去整风运动“一阵风,假大空”的做法,使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接地气,更亲民”。

有些干部走到群众中,却不知道怎样同群众对话,怎样同群众去沟通,怎样能够和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好基层党务工作。党组织要有目的地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去锻炼,把他们送到群众中去磨练,让他们真正走进人民群众之中,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让他们成为能够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的接地气的好干部,人民群众欢迎这样的干部,党的工作需要这样的干部。

党的组织要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基层党组织培养、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更加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真正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的能力。

二是夯实基础工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人民的利益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整体部署,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夯实党建工作基础、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做到党的工作以人为本。继续抓好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抓好党的先进性教育,继续抓好党员的能力素质提升工作,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培养一批党性原则强、思想品行好、工作作风优的党员干部队伍,以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成长壮大,这是我党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的重要支撑点。

三是突出社会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把做好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工作作为基层党务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党组织通过扎扎实实的党务工作来理顺群众不满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树立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威信,使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充分信任,从促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更加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中国梦的信念。

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基层蹲点日记、入户倾听群众诉说等方式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通民声通道集中反映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组织协调化解并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不稳定中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基层党组织有力、有序、有效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不断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挑战,全体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需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消除社会弊病,释放“正能量”,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基层群众基础,以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和永续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