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2-27 11:17:23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1篇

几经周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虽在这次城墙坍塌事故中提供了一些档案资料的利用服务,但是由于相关部门档案意识不够强,对重建、复建工程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的力度不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1995年城楼重建1999年城墙复建工程的竣工资料未收集进馆。导致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没能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档案利用服务,使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打了折扣。作为档案工作者每每看到充满期望的档案利用者前来,带着失望的神情离去的时候,我们深感内疚、自责。为此我们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召集全体工作人员针对此类重建、复建、改建项目资料收集难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刻的讨论、解剖,分析问题的症结,从五个方面着手,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1.1做好档案抢救性保护工作及记录历史工作

在此次城墙坍塌档案查询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底图由于接收进馆之前存放不善,出现纸张破损、脆化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立即把底图另晒制一套蓝图,折叠装盒存放。并在备考表中注明:图纸的来历、复制过程、日期。另外第一时间到现场拍摄城墙坍塌照片;收集有关报刊关于城墙坍塌事件及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报道,利用各种载体如实记录历史事件。

1.2进一步提高对修复、加固工程档案收集的重要性的认识,贯彻落实城建档案相关法律、法规

西门城楼、城墙是兰溪老城标志性建筑;兰溪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又是防洪工程,每年的6~7月汛期,城墙下的兰江路都被洪水淹没,水位没过2/3城墙的高度。它的修复既是还原城墙风貌,维护城市真实记忆的文化传承、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复的需要,又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生活的“五水共治”项目,是百年大计。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档案没有收集就没有利用;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项目档案的完整收集对项目竣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充分吸取1995年西门城楼重建、1999年城墙修复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竣工资料未及时移交、收集进馆给这次抢险救灾造成一定的不便的教训。提升相关部门人员的重视程度,共同做好修复加固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217号令《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接收和管理下列档案:……7、城市防洪、抗震工程;……”;以及第十四条:“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重要部位进行维修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据实修改、补充和完善原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结构和平面布置改变的,应当重新编制工程竣工档案,并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理》等对工程档案也制定了有关规定。档案管理部门应分别到建设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进行有关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档案法律意识,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

1.3加强部门协调,分清职责,制订具有操作性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根据方案,由市建设部门负责对西门城楼两旁的太阳宫、九福楼进行动迁、拆除,改建为观景平台;由市水务部门对近200m范围的城墙进行加固修复。两个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工程的修复、重建工作。施工场地有交集,工程有衔接,施工人员繁杂,各主管部门要厘清各自施工单位的工作职责,把修复工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加强对修复工程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在项目开工之前成立由有关领导分管的工程档案管理领导组织机构,配备专职的具有一定档案管理业务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制定符合修复工程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程序,保障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1.4加强城建档案资料收集业务指导工作,注重建设工程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工程开工时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就要启动城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把业务指导和服务延伸到施工现场。首先,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和相关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获取修复、加固工程信息,专业指导人员要到施工现场,实地查看详细了解两个分项工程的建设情况,然后对工程档案归档分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在工程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要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做到有档可查、有据可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5建设单位要及时整理、移交档案,档案机构要把好档案进口关

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档案。工程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整理好一套自工程开工的前期资料、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及竣工图资料,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建设工程竣工照片,然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在接收工程竣工资料时要严格审核、查验,资料材质应符合保存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律要求其整改。移交的图纸要求是与工程现状相符的竣工图,严把资料进口关。

2结语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分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信息化管理的一些关键环节,最后引起档案信息资源安全问题的防范,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城市建设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面对新形势,城建档案工作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城建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城建档案的必典性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组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的各个专业部门。开发城建档案信息是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和价值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建档案的存储介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建档案的载体是纸制档案和录音、录像带等.这些传统的纸制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飞速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许多工程图纸也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电子文件中.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城建档案资源的合理配里、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方便了利用者,减少了中间环节,也大大方便了网上传输,为社会提供一种全新的传播、交流城建档案信息的方式与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产品,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的环节

档案的信息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商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建立数字资源库。在信息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

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2.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

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3.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

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数字化档案具备的功能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愈义上的档案馆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它的功能特点有五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数据结构连接化。

1.馆藏档案数字化: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这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

2.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功能,它还包括:档案编目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这是实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

3.资源利用共享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认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馆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

5.数据结构连接化:通过统一规划的,标准的,规范化的数据结构,各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转换。

四、.数字城建档案的安全阅.

如何保障数字城建档案馆信息安全决定着能否全面实施档案的网络服务,可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1)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2)综合使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3)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4)采用最新的防病毒产品,建立病毒检测制度.(5)加强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及时维护,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及高效服务。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即加强对用户的监督、审计、跟踪,同时控制上网信息范围。(6)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做到防震、防水、防火、防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争议

1引言

目前,关于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争议比较大,从上到下议论纷纷,人心不稳,直接影响到了城建档案日常工作开展和长远发展规划。而且个别省市还从争议发展到了行政操作层面,暴露出一系列现实问题。档案行政部门提出城建档案工作应该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其理由为:目前城建档案工作体制是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产物,不利于市场经济管理和依法行政,城建档案工作始终属于档案工作,只能有一个行政执法主体,那就是档案行政部门,不能将执法主体分割,从而使城建档案工作的执法主体为建设行政部门,而且将城建档案工作整体划归档案行政部门管理有利于整合档案资源,实行大部门的管理体制。

应该承认,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且符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党的十七大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问题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个转型的过程是相当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渊源,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但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和道理,变革则需要变革的准备和环境。无数历史事实和教训告诫我们,条件不成熟,变革不仅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三个角度对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有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有助于我们判断和决策。

2历史: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证明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是有生命力的,是能够持续发展的

2.1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是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正确领导和大力倡导、积极推进的结果,是在总结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共识。

1990年3月,国家档案局经请示总书记同意,印发了同志视察上海市档案局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同志指出:“我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是从市政建设工程中的管道问题开始的。从去年以来,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屡次把管道挖破了,因此我就想到这个问题。……关于城市基础设施竣工图以及地形图的完整,包括煤气管、自来水管这些管道档案的完整,还是应该由建委领导。但是我认为,档案局应该加以督促。”

1980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你们提的科技档案工作要以专业主管机关领导为主(曾三①同志插话:科技档案专业性强,与生产、建设、科学研究联系密切),我看可以这样提吧,好不好!科技档案以专业机关领导为主(曾三同志:档案部门进行检查、监督、指导),你们同意这个方针了吧(曾三同志:这回讨论了)?定下来可以吧?这个工作不依靠各个专业机关加强不行,应当以他们为主。比如建设方面的档案非以建委系统为主不行(曾三同志:城建档案不是建委就搞不好),城建档案归城市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局嘛!”

1981年3月,曾三同志在国务院工业、交通等专业主管机关科技档案工作情况交流会上的讲话指出:“去年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上又一次肯定了科技档案工作按专业统一管理的方针,后来国务院批准的三委一局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也做了明确的规定。”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冯子直同志指出: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在六十年代是在曾三同志的提议下,得到了、李富春、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城市的规划、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建设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81年12月,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凤楼同志在城建档案工作长沙座谈会上指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城建档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在建委、城建局,有的是规划局的领导下,对向它移交城建档案的基层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和检查”,城建档案馆“对外是市的城建档案馆,对内则是市建委或城建、规划部门的一个处(科)”。“确定这么一个工作体制,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把城建档案工作开展起来,这并不是降低了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要求或者减轻了档案业务管理机关的责任。相反,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对档案业务管理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档案业务管理机关,今后要把城建档案工作和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看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建委、规划部门、城建部门作好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档案业务管理部门还应当协助和配合建委和规划部门、城建部门抓好城建档案人员的培训工作。这项工作也是当前城建档案工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把培训工作搞好,工作要开展起来是有许多实际困难的。”②

由此可见,对城建档案按专业统一管理,各城市建立城建档案馆,由建设、规划行政部门管理,全国由建设部统一管理是历史发展和积累的结果,创业之初和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仅没有管理体制之争,而且正是因为国家档案工作主要领导和档案行政部门的促进,才逐步建立起各地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开展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并不断发展壮大。

2.2多年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建设部、国家档案局出台了一系列与城建档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对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进行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五条、第六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五十九条及《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七十条,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移交工程档案资料,并赋予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未按规定移交档案的单位进行处罚的职权。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大中城市应当建立城市基本建设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本系统、本地区科技档案工作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四条规定:“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根据以上法律法规的精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1987年1月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87)城办字第585号),建设部制定颁发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90号)、《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01号)、《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等部门规章,并设立了“建设部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各地区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3在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之下,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规划局)都建立了城建档案工作管理机构,全国有600多个城市建委、规划局设立了城建档案馆,1200多个县建设局设立了城建档案室(或馆),共有从业人员9万多人,馆藏档案1.8亿余卷,城建档案利用已累计产生80多亿元可测算社会效益。这些城建档案馆(室)或是各城市建委(建设局)、规划委(规划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或是县(市)建设局(规划局)的内设机构,其业务均归口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它们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各地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体制从实体规模上已经超过了现有综合档案管理体制。在建设部是一个工作办公室,但在全国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体系,对我国建设事业而言,堪称“牵一发而动全局”。

3现实: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在建设事业现实土壤中的“三大创新”注定目前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无法剥离

3.1业务工作创新

我国城建档案工作是档案实体管理与业务工作管理并举,而以业务工作管理为重,已与建设行政程序融合在一起,创新形成了诸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与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融合的工程档案备案制度、工程档案编制现场业务检查和监督制度等工作制度,通过抓建设工程档案的真实性、系统性、完整性,保证了“高水平、可操作”的建设行政管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促进了建设工程规范管理,促进了建设领域反腐败工作。如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报送“一书两证”制度就完全改变了综合档案事后管理的工作模式,突出的是“服务前移,职能前置”:在建设工程报建之初,建设单位要签订《报送建设工程档案责任书》后才可以办理规划报建和施工报建手续,明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主要技术负责人、专职档案资料人员对建设工程档案负终身责任,不仅要严格按照工程进度和业务标准规范如实编制工程档案,还要经常性接受检查督促,按时报送移交,工程竣工移交使用后,发现档案有问题,还要追究责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一定要将工程档案报城建档案馆初步验收,验收合格取得《初验认可证》后才可以召开竣工验收会;验收备案后,要向城建档案馆完整移交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取得《报送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合格证》后才可以办理物业产权产籍手续。“一书两证”制度把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工程管理程序融合在一起,是一种程序性管理,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创新,管住了档案的源头,从真实、系统、完整编制工程档案的角度出发,促进建设工程管理,实际上行使的是一种建设行政职能。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最近几年通过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创新,做到了建设工程档案业务指导率、档案收集率和档案合格率都达到100%,每年接收档案30000多卷,长沙市建设工程质量也显著提升。如果由档案行政部门来管理城建档案工作,不仅无法融入建设行政程序,而且根本无法收到建设工程档案。

3.2专业领域创新

作为建设事业内在机构,随着各地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各市城建档案工作内涵不断发掘、外延不断拓展,城建档案馆的专业领域已大大超越静态纸质档案库房管理和查阅利用,已涵盖地下管线GIS、建设信息中心、声像多媒体管理、数字城建档案馆、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建设信息和建设成就宣传展示等,这其中许多都是投资上百万元、甚至是数千万元的信息化工程,不仅成功解决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问题,而且把城建档案的现势利用信息充分发掘和提取,极大地服务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使城建档案工作具有了异地备份、防灾救灾减灾和反恐应急等战略性作用和地位,远远地超越了一般意义综合档案的查考研究、修史编志的作用。如长沙市城建档案馆由财政投资3370多万元,全面开展了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已完成了地下管线GIS的建设,成为了全市建设信息中心和全市城市应急管理决策平台,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根本离不开这一机构和队伍。

3.3法制建设创新

除国家法律、法规外,全国各地还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法规,从机构、职能、执法主体、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对城建档案工作作为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规范。其中,不仅有城建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城建档案专门工作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管理立法,还有大量政府规范。如西安市通过市人大出台了《西安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条例》,长沙市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怀化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怀化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益阳市通过市政府令出台了《益阳市城镇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立法是现实需要的产物,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庞大公共资源和智慧的积累,更是对行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规范和指引。法不变,体制亦不可能变,变则势必引起执法和行政的混乱。而要变体制,势必变法,更弦易辙,人为切断城建档案工作与建设事业管理体制的经脉血肉。生剥硬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未来:

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自身发展离不开城建档案工作

4.1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正处于起飞阶段,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相当长时期仍将保持大规模高速发展,这种发展规模和速度将比城建档案工作创业初期和发展早期还要显著。城建档案产生量、建设工作对城建档案利用的需求依赖都只会是有增无减。从湖南省来讲,以长株潭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为龙头,湖南“3+5”城市群正在崛起,今后5年城市建设投资将超过改革开放30年的总和。单单从长沙来讲,2008年起就全面启动了“大河西”先导区建设,将在河西1200km2的区域再造“4个长沙”。在城建档案工作异常繁重之际,体制争议实在不是什么锦上添花的事。超级秘书网

4.2离开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跨行业协调的行政成本将显著增加,工作效能将显著下降,建设工作将打乱仗。特别是基层建设管理工作如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区县建设管理等工作将无法落实,出了质量和安全问题将无据可查。长沙市对建设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包括对区县(市)建设局的目标管理考核,都必须有城建档案馆参加,离开了城建档案工作,建设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目标管理也无从落实。

4.3目前我国建设事业不能承受分割城建档案工作之痛。我国综合档案工作体系模型从人才、档案实体来讲,是上大下小,研究和管理力量及档案实体价值主要集中在上层,特别是中央一级;而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体系模型从人才和档案实体来讲是上小下大,业务工作人才和档案实体重点在基层。如果骤然将城建档案合并到综合档案管理,因为专业隔阂和人才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城建档案工作从工作队伍到工作能力、到档案收集、到开发利用等方面肯定都会大滑坡,这对建设事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建档案工作和谐发展局面不啻是灾难性的后果。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4篇

当前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首先,在城市建设持续加快的今天,要归档管理的城建档案总量庞大,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由于一些工程单位没有严格进行把关,工作人员无法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进而影响了城建档案归档选择的质量。一些工作人员由于没能清晰归档范畴,无法全面依据建设项目文件档案归档整理工作规范做好报送,导致归档工作面临较多困难。一些项目方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无法对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资料的归档整理进行全面、精准的控制把关。在项目开工阶段,无法明确城建档案应该如何报送,致使备案阶段中应付了事、闭门造车,呈现出不良造假的问题。相关规范针对城建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质量、方式方法、文件排列、编目装订等环节均制定了细致的要求。然而在现实工作中,较多部门无法细致深入的研究学习。使得档案组卷无法符合质量标准,随意进行装订,目录、备考表样式欠缺规范性。

二、创新理念,提升城建档案管理水平

(一)引入目标管理思想目标管理即基于既定目标,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成果视为标准,令组织内部与个人获取到优秀业绩的方式方法。城建档案管理阶段中,引入目标管理思想,推行目标责任制,可进一步促进城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城建档案馆应以目标管理为根本,夯实内在基础,令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应加强真实性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数据信息的系统性,使档案报送更加快速高效,流程更加科学,实践管理更为完整。

(二)创新城建档案管理程序城建档案管理程序科学性对整体工作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积极探讨契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城建档案工作程序,严把人口关,优化质量验收以及报送等处理环节。应将签署的竣工档案责任材料、终身责任方表格引入之报建流程之中,而后在项目施工前期针对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技术员工、资料管理人员做好档案技术交底,细致的阐释档案要求。施工阶段中则应积极同监理、质监等机构进行横向合作,体现联动性,定期做好业务指导。城建档案工作人员还应参与竣工验收有关会议,就项目档案编订状况做进一步讲评并细化后续工作要求,保证按时竣工并进行验收备案。完成上述环节后还应督促建设方及时报送竣工档案,快速办理档案移交材料与相关手续,令城建档案管理更为科学有序。

(三)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模式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应解放思想,全面创新,摒弃以往传统工作方式,跟上新时代步伐。应由档案形成的起初源头入手,更新传统工作中在项目竣工收尾后方开始档案管理的陈旧模式。业务上,应从被动接收积极向着主动提供服务的方向发展。方式方法上,应从指导管理主体向着积极主动服务的主体发展,扭转机械式的传统管理,真正开创现代化工作系统。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管理对象单位应加强联系与合作,构成上级与下属良好协调的关系,使实践工作更加顺畅,预防城建档案存在互相交叉以及多头管理的问题,进而对管理工作效能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应积极应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可进一步扩充软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推动档案管理由以往的手工作业向着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变革,进而全面提升实践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得到应用。应积极引入现代化、设计成熟的工具软件,尽可能的将日常工作均囊括到计算机实践管理流程之中,实现各项流程的紧密衔接与互相配套,降低重复性劳动。

三、结语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5篇

城建档案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录。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和文化内涵,而这些不同点普遍是通过历史发展不断积累下来的,同时也决定着每个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使得该城市的建设彰显出独特风格和文化。同时,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助于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可以根据城建档案中记录的城市地下网设施等资料,对实施营救的方案和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2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它是几代人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共同来完成的。其中包含着前辈的宝贵的经验和总结,这些都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城市现代的不断发展,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

1)服务技术和服务方法比较落后。资料搜集和整理依然仅靠人工处理的方法,信息化发展缓慢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率普遍偏低。

2)人们对城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较低。应该向广大人民宣传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关注度。

3)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这方面的人才匮乏,严重阻碍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4)库存档案的编排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编排较乱、形式单一、结构不合理等。

5)对编排工作不够重视,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相比,该项工作一直处于低效率、高出错率的状态。使得城建档案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变得日益渺小。城建档案管理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发展的缩影,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在城市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3.1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准就要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程序。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档案进行全面的核查,在对竣工档案资料进行移交时,包括前期准备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资料都要保证其完整、准确、规范和系统。对于无特殊要求的档案原件只保存一份,主要是避免在今后实施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以及低效率的情况。

2)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城建档案的著录。由于每个城建档案管理单位的条件不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所以每个城建档案管理单位都要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的档案著录《细则》,以便实现档案著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升工作水平。

3)合理组合案卷,使其实现标准化,在整理过程中如若发现案卷内容混乱,无页码等现象出现时需要重新进行加工,并将有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使案卷组合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优化馆藏,还能提高计算机管理的利用效率。

4)档案分类号以及档案题名的准确无误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准率。对一些含义不清或模糊的题名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计算机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

5)使档案分类实现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检索查全率。在分类过程中加强校审强度,要细心、耐心的纠正分类时出现的错误。

3.2提高档案管理的思想意识要想提高城建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它高度重视。同时,要有长远的谋划,要认识到档案管理与城建一样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同谋划、同发展。在城市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一切工作的落实都要在监督检查基础上进行,另外,在整体部门的考核体系中也应该包含监督检查,并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的考核工作人员的绩效,对工作优异者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行激励和鼓舞。

3.3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相融合,使城建档案管理实现网络一体化,同时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要想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就必须实现信息化操作,这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并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来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升管理工作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符合城市建设要求。

3.4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城建档案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系统化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系统化的管理机制主要是指考勤、考核、奖惩制度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系统化建立能够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提升企业形象。另外激励制度的建立对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很大的作用,总之,建立系统化管理机制对城建档案管理具有很大的作用。

3.5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是提高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有针对性的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要有组织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由于城建档案管理具有特殊性,所以要确保管理人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持续有效的进行。

4结束语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6篇

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较早地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信息化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1.信息化在城建档案收集、储存以及保护检索等环节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收集管理城建档案,借助于扫描或者手工录入等方式,用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信息来替代传统的城建档案信息,生成一些图像和图形等电子档案。将计算机自动检索和编目的功能利用起来,能更快捷地查阅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在储存和保护方面也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应用一系列多媒体技术,如扫描、摄像等,在计算机中压缩输入档案信息,并且存储于光盘中,这样既节省空间又方便保存。

2.实现了城建档案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我们组合了多台计算机,形成一个系统,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功能,计算机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城建档案馆接收到的档案信息,借助于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接收登记、登录分类账和总目就可以有效完成。因为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处理中,计算机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检索、入库排架等诸多环节。同时,计算机系统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的运用,将收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利用者,提高工作效率。

二、强化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措施

1.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进行强化。意识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和不足,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能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建设标准规范。

只有对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标准进行构建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科学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规范标准,能够依据标准来更好地分工协作和技术应用。联系起城建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提升城建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规范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标准、统计标准等。

3.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借助于相关的基础设施来完成,包括网络系统和数字化设备。通过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共享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交换相应的信息。而城建档案的数字化设备则包括数码相机、扫描仪和打印机等,通过利用这些设备,就可以一体化管理城建档案。

4.建设城建档案信息资源。

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工作实际,可以有效实现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网络一体化管理。借助于网络,可以完成城建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对于城建档案的管理人员来讲,需要严格监督文件的归档和鉴定,避免归档不及时或者不规范等问题出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而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建设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就需要构建统一标准,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保证利用者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

5.建设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的建设,如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和管理收集等。在收集管理城建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需要设计诸多的程序,如报表处理、事务处理、数据查询等。这些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得到保证,包括身份安全、利用和储存安全等方面,这样方可更好地进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在身份安全方面,为了强化城建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可以将动态口令和身份认证等一系列的形式应用过来。在利用安全方面,可以将防火墙技术和物理隔断技术应用过来。在存储安全方面,则需要在专用服务器上存储城建档案信息,并且专用服务器可以自动备份,每隔一段时期,还需要专门的刻录备份处理。

6.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7篇

(一)馆藏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

在城市建设档案工作中利用数字化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和利用,协调处理传统纸质介质的档案资料,将其转化成数字信息,从而使所有馆藏的城市建设档案信息都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存储。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利用具备明显的实效性,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这是城市建设档案馆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最核心的基本点。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

城市建设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不仅涵盖了一切传统档案馆的效能,还新增了档案编码目录、档案信息检索自动化、档案资料安全存储以及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业务工作、辅助档案信息立卷、档案馆实现办公自动化、档案自动化标引、安全保护技术现代化、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辅助档案馆库房管理等各方面的功能,这是城市建设档案工作有效利用数字化管理的另一个基本点。

(三)档案资源的利用共享化。

当下,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城市建设档案资料依然以纸质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城市建设档案的信息空间当中。为改变这一传统的方式,以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具体地,城市建设档案馆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直接将资料信息传递给每一个用户,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档案资源的利用共享化,完成城市建设档案为社会服务的根本目的。

二、实现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组织保障

(一)建立集中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档案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即分散制、集中制,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也一样。城市建设档案的分散管理模式具体是指档案馆内各个不同的部门采取不同的方式管理档案资料,而集中管理模式具体是指城市建设档案馆对档案实行集中管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馆内的所有城市建设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或相对集中管理。另一方面,统一建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制度。较分散管理模式而言,城市建设档案集中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对档案管理进行整体规划,避免在对新型档案或跨类别档案的管理上出现交叉、空白,能促进统一档案发展规划的形成,同时对城市建设档案的利用和安全也更有利。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不仅涵盖了馆内所有的档案类别,还需要数字信息技术的支持,更离不开其他专业部门的配合——它不是一个专业、一个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在集中管理模式下,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组织和实施,且能构建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平台,以顺利开展城市建设档案服务工作。

(二)档案馆领导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支持。

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不管是部门协调、人员组织,还是业务推广、资金保障等,我们要想做好档案工作及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得到领导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是最重要的前提。从实践结果来看,我国大多数档案馆的数字化管理进程较慢的主要原因是得不到必要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因此,档案馆领导应积极将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上工作日程,如针对档案工作时间节点紧张、录入目录的工作量巨大等问题,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短期外协工,专门协助档案馆工作人员完成数字化加工、录入目录、整理资料等工作,确保城市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按期顺利实现。

(三)建立健全实现数字化管理的组织网络。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结构,城建档案,档案管理,启示

1、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概述

简单地说,“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集中作用,城市建设本身也属于城市化的组成部分,这就从客观上加强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城市化发展已经从人类社会无意识层面向有意识层面转化,而在城市化发展引导要求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从当前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分析,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针对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定义和定位。很显然,“城建档案”本身属于“档案”的范畴,这就不难进行科学的定义和定位。我国学者在学术层面提出的“城建档案”定义被描述为:城市区域内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表格、视频等原始性资料。狭义地说,城建档案本身就是档案体系的一个分支,在侧重点方面更关注城市活动。但同时,仅仅将城建档案定位于“档案”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这样一来它并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学术界普遍认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属于科学档案管理范畴,这是由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其价值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活动体系内去衡量。

第二,在建设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过程中加强对城建档案管理认识。提高对城建档案管理的认识,就必须明确城建档案在社会建设公共领域发挥的作用。上文中笔者重点从“档案”角度展开了分析,只能说明城建档案的“符号特征”,再不原有定义和定位的前提下,本质上城建档案与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产生了“交叉效应”。因此,城建档案在管理上应该提高一个层次,列入与党政公文同样高度的体系,并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

2、基于城市结构理论的城建档案管理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城建档案”的内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建设档案”,它本身所包括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内容,简单地可概括为“城市科学”,泛指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一应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是构成城市结构理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城市结构理论应用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具有必要性。

第一,城市结构理论概述。将城市结构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可以借鉴社会管理学中的分层模式展开,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层模式:第一层为自然生态环境,它也符合人的自然属性基本被整,在内涵层面由城市地理、气候、水文、大气、生态等内容构成,这些自然要素是决定城市结构的基础。第二层为人类生产力建筑层,顾名思义,城市不可能自我形成,它的一切物质原来都是由人类生产力创造出来的,包括最基本的建筑、交通等,也包括能源、通讯、供水、供电等服务内容。第三层为人文层,或者称之为城市文化层,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化、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个层次从低向高是逐渐递进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存在和构建基础。

第二,城市结构理论对城建档案管理的作用。参考城市结构理论的分层模式,可以映射到人类社会对档案管理的基本运作体系,即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城市自然档案、城市勘察档案、城市测绘档案。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城市建筑的存在状态,而建筑恰恰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元素。因此,在城建档案方面的体现为:城市规划档案、城市建设管理档案、城市建设工程档案、城市文化档案、城市科研档案等。很显然,这些档案中的内容都应该具有记录的原始性,而它们的存在格局与城市结构理论是呈现明显对应关系的,例如人文层与专用档案、公文档案、教育档案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汇总为城建档案中的“社会档案”体系。因此,充分促进城市结构理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

3、城市结构理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第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向改革。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的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城市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引导趋势,它可以全面实现城市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中的要素归纳。城市结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方向,并结合城市结构理论的基本框架,用来实现自然层、建筑层、人文层等方面的资源系统构建,避免城建档案中固有的资料缺陷造成信息化方向改革的偏离。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空间信息功能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所谓“空间信息”在城建档案的促进效应方面表现为可视化服务,一方面,城建档案中主要以文字、表格、图片形式呈现,这样一来给人的感受较为乏味枯燥,城市结构理论中以城市建筑为基础,将地表上下全部的要素都呈现在人们眼前,包括不同年代、社会时期的特点,这样一来城建档案的记录内容就不断的增加,体系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不可否认我国城建档案的生成主要来源于建筑产业,这样导致城建档案的内容相对单一、范围相对狭窄,配合城市结构理论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如将自然环境和地下管道之间关系分析作为城建档案的一项内容,在我国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的区域更能够突出其特点。

第三,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城建档案信息中的有价值信息内容。现阶段我国城建档案中主要包括的是城市建筑的相关资料,这些建筑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配合城市结构理论来研究建筑的出现契机,可以为教育、科研等提供更为详实、丰富的材料;类似的,可以继续深挖城建档案中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中心开展丰富性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城建档案信息的关联度,从侧面提升了相关资料文献的分享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小英. 城建档案管理的难点问题及解决对策[J]. 城建档案,2009,09:33-36.

[2] 许松桦. 浅析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J]. 黑龙江档案,2013,04:64.

城建档案管理论文第9篇

一、我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我国城建档案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全国660多个设市城市中,已建立了近500个城建档案馆,区(县)城建档案室达1000多个,馆藏量在4000万卷以上。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至2004年,全国各城建档案馆(室)共接待查阅利用150万人/次,提供城建档案269万卷(件),产生可测算的经济效益约17亿元。值得说明的是,从目前管理体制上讲,城建档案工作由建设或规划部门领导,业务上接受档案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一些城市开始探索城建档案工作直接由档案行政部门管理,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体制也正处于一个新的探索和变革时期。

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规模和行政管理归口划分有很大的不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内容和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大差异。依据《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法规,从归属和流向上讲,房地产档案、国土档案无疑属城建档案,但除了极少数城市城建档案馆能收集本市房地产、国土档案外,绝大部分城市都是房地产档案馆(室)、国土档案馆(室)和城建档案馆并存,许多城建档案馆因不在规划口,连规划报建档案都难以收集,更不用说环境保护、勘察测量、水文地质、电力管线、人防军事等资料了。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建设职能在城市一级更趋复杂化、详细化,使得归口于建设职能部门管理的城建档案馆在档案收集上出现很大困难,有的城建档案馆渐渐成为工程竣工资料档案馆,馆藏单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保存价值和利用率正在迅速下降。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档工作的不断深入,城建档案行政执法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但实际工作中,城建档案执法出现较严重的混乱和空白,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另一方面,城建档案专业性很强,包括大量有关勘察、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城建档案馆是应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城建档案大量积累的现实需要建立发展起来的,重档案资料收集,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不论是人才,体制,还是经费,经验,甚至是理论水平,技术条件等方面都是非常不够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是“依靠惯性在积累,依靠经验在整理,依靠感觉在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上的软肋与城建档案工作发展上的强势是一个剪刀的两个分叉,来源于同一个支点,却各行一方,愈前愈远,相互不能呼应,给城建档案工作体系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外,高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原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也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固然说手工的档案检索要被计算机检索代替;档案的组卷、复制要被数字化信息直接下载或打印输出代替;完全纸质档案资料的报送要被光盘、磁盘、缩微胶片等多元载体代替;甚至人工报送也将由网络传输所代替……但是,如果说原来把城建档案统一归集到城建档案馆管理是为了档案安全和资源共享,那么现在信息完全可以实现网络共享的情况下,集中保管还有没有必要?档案报送的载体如何确定,是都要,还是有所选择,如何选择?档案是全部数字化还是部分,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每一个城建档案馆都要制定数字城建档案馆目标,建设数字档案馆吗?怎样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求解,无疑会对原来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带来冲击,我们希望冲击的火花是创新的灵感,创新的结果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飞跃和提升。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的几个方面

城建档案是城市的记忆,也是编制城市梦想的元素。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应立足于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服务,为国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整体创新提供一些尝试和参考,在体制上不断优化,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在技术上推陈出新,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与国家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互动的能力。

1.体制创新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创新从体制上讲,就是要创新城建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城建档案内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使城建档案工作更加充满活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城建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在的城建档案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沿用20世纪80年代初城建档案工作初创时的模式,作为政府建设或规划行政职能部门的下属科技事业机构,在各城市以城建档案馆为主体,开展城建档案业务,进行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诚如许多学者所言,这种模式带有典型的计划经济色彩。笔者认为,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体制创新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连续过程,调整一种管理体制,必须在整个管理体系里营造出一个成熟的环境,正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条件具备了,新的体制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从引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潮流’的广东顺德的情况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顺德便完成了党政机构的改革。2000年,顺德区委、区政府在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关于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就经过了广泛酝酿,并在党政、人大、政协、各部门形成了共识;在2001年11月,由编委下文,将原规划国土局主管的城建档案室并入区档案馆;2002年7月,区委、区政府又同意将房地产档案工作并入区档案馆,区编委下文设立房地产档案室,作为档案馆的内设机构。可以说顺德的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连续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做了充分而扎实的准备和过渡性工作,并在上上下下形成了合力。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体制调整比较顺利,工作得到平稳发展,产生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效益,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

2.理论创新

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理论创新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借用成熟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对城建档案工作中“档案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起城建档案工作的理论框架。一是对城建档案业务工作展开研究,突出“城建”特色,充分汲取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结算以及材料等科学技术领域理论,组织起城建档案工作的理论骨骼和肌体。

在我国只有二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城建档案工作体系与综合档案工作体系相比,理论上是很薄弱的。宏现上讲,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只是国家档案信息资源的一部分,而且城建档案古已有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城邑图》可算做是一份城建档案,但那时人们并没有专业档案的概念。城建档案概念的提出实是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城建档案的档案属性是第一位的,是本质的,不论城建档案工作专业性如何强,管理上如何复杂,职能定位如何广受争议,但它毕竟是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的一般理论对它都有指导或借鉴意义。城建档案工作者不应排斥档案一般理论,而应积极主动地用一般档案理论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事实上,最近几年,国内档案学者借用连续体理论、集成化理论等对建设文件、档案、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城建档案的城建专业性是体现在档案形成过程、档案内容和档案的利用价值等方面的。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档案,其科技含量非常高,牵涉面非常广。以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为例,就有18种专业管线之多,每一种又有一整套符号和测量规程,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很难理清其顺序的,更别说编制真实、规范、便于利用的档案了。因此,城建档案工作光有一般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构建自己的理论肌体。笔者认为,至少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建设过程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建档案生成理论,显然这个生成理论不同于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它是对城建档案生成程序进行研究,不是对某一档案生命进行描述。二是对城建档案类别进行研究,归纳出城建档案编制和库房管理理论,这也不同于全宗理论。一个城市的城建档案排长几乎接近甚至超过了综合档案馆,因此,再用全宗来思考和管理是不利于信息资源建设的。这个分类,即要考虑档案产生源,档案专业属性,工程类别等等。国家建设部提出过一个分类大纲,各地也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分类办法,但理论研究很缺乏,实践和交流上存在许多混乱。三是对城建档案载体、文件、图纸、格式、符号进行规范研究,形成各种标准。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细致的工作,对城建档案理论创新具有基础性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要能解读才会有保存价值和可开发性,而城建档案的解读远比一般的文本文件要复杂得多,必须要以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做基础。

3.技术创新

研究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技术创新综合起来有三种思路,一是人与环境,即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上现代化的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环境。二是硬件和软件,即设备、物理条件和人才、制度、应用工具。三是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三者既相互交织,又各有侧重。

笔者认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主要是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制定长远规划,采取渐进步骤。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目标诚然好,但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建档案馆来说,无论从经济条件上讲,还是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来讲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可行的。从美国、英国的情况来看,真正实现了数字档案馆目标的也没有几家,要我国每一个城市建一个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反而可能浪费我国宝贵的发展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共享数字信息资源变得越来越方便,制定国家整体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而不是数字档案馆遍地开花是正确的选择。因此,各城建档案馆应制定长远规划,但不一定是数字城建档案馆,在具体步骤上一定要有可行性、持续性、渐进性。二是结合城建档案发展现状实现技术创新。笔者认为,我国城市建设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处于高增长期,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仍将以档案收集、保管为主,利用为辅。因此,技术创新要围绕档案收集、保管来开展。要将档案编制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与档案接收和保管的数字化、多媒体化结合起来,不断引进和开发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平台,提高编制质量,提高接收效率,创造开发利用条件。三是加强安全管理。档案资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高耗的过程,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安全而脆弱的时代,这一对矛盾提示我们技术创新既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又要用技术创新提高安全水平。安全管理既包括信息不会丢失,不被破坏,还包括信息不被窃取,不被滥用。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力量,又是运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主体。人才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关键是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锻炼人、发现人、培养人、提拔人。对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上的要求,也要有从业操守上的要求,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4.利用创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