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品质标语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23 11:35:54

品质标语

品质标语第1篇

1、产品就象一朵花,枝繁叶茂靠大家。

2、改善既改革,改革先革心。

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

4、质量——恒古不变的致胜之道。

5、全民讲质量,质量利全民。

6、品质是生命,服务是宗旨。

7、塑企业形象,创优质名牌。

8、产品质量是通向市场的基石,是赢得用户信赖的关键。

9、创优质品牌,铸一流企业形象。

10、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11、人类生活在质量的呵护之下。

12、质量就是资源,质量就是金钱。

13、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14、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15、产品质量无缺陷,顾客服务无抱怨。

16、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是员工的成就和自豪。

17、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质。

18、贯标出质量,认证树形象。

19、品管提高信誉,信誉扩大销售。

20、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

21、企业成功的秘决在于对人才、产品、服务三项品质的坚持。

22、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群体。

品质标语第2篇

1、质量意识强,品质有保障。

2、马虎大意,不良品就会从手中流走。

3、立身强手之林,唯有质量前提。

4、质量是名牌的生命。

5、产品好象一朵花,枝繁叶茂靠大家。

6、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顾客。

7、品质——是获得信任的砝码,是竞争致胜的关键,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尊严的起点。

8、坚持守则,实践优质。

9、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需人人来扶持。

10、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11、创优质品牌,铸一流企业形象。

12、工厂好似常青藤,产品就如藤上瓜;瓜好才能卖好价,工厂效益全靠它。

13、优质精神,上下一心。

14、全民讲质量,质量利全民。

15、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是员工生活的保障。

16、产品是躯壳,质量是灵魂。

17、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是员工的成就和自豪。

18、令顾客愉快,他们才会做好,次次都做对。

19、一丝之差,优劣分家。

20、齐心协力,共创优质境界。

21、节约应从点滴做起。

22、品质为本,财富为果。

2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的效益,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质量靠全体员工去保证。

24、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25、强化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

26、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27、追求品质卓越,尽显企业精华。

28、得过且过,品质不妥。

29、品质是企业取胜的法宝,拓展市场的利剑。

30、质量靠大家,情系你我他。

31、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32、工作做得好,你会更自豪。

33、重视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

品质标语第3篇

1、品质管理标准化,ISO成功靠大家。

2、品质你我做得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3、原始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4、革除马虎之心,提升产品品质。

5、做好产品包装工作,保障产品最终质量。

6、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

7、内部审核定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

8、品质标语: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9、顾客反馈勤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

10、贯彻ISO系列标准,树立企业新形象。

1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素质,保证生产产品质量。

12、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13、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

14、作业标准能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

15、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16、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7、你思考,我思考,品质提升难不倒。

18、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品质标语第4篇

1、品为众人之口,质乃斤斤计较

2、检验记录要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

3、安全用电,节约用水;消防设施,定期维护

4、改革创新追求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

5、不收不良品,不做不良品,不出不良品

6、自我检验不放松,质量标准记心中

7、小问题、要重视,老毛病、要根治

8、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

9、坚持以质取胜,提高竞争实力

10、采用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1、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

12、想要产品零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13、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

14、品质改善我们需要全员参与

15、优质精神,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持之以恒

16、时时寻求效率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

17、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降低

18、来料检验按标准,产品质量有保证

19、信誉来源于品质,品质来源于素质

20、爱惜物料,重视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

21、质量是需要全员参与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22、工作有计划,效率有保障

23、我们的承诺,不做不良品

24、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25、品质你我都做好,顾客留住不会跑

26、爱惜原料一点一滴,讲究质量一丝一缕

27、追根究底,消除不良因素

28、专心工作为首要,质量安全皆顾到

29、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30、没有品质便没有,企业的明天

31、品质第一,顾客满意

32、眼到、手到、心到;不良自然跑不掉

33、品管提高信誉,信誉扩大销售

34、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35、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

36、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37、责任是质量的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

38、检验测试坚持做,一点问题不放过

39、做好产品包装工作,确保产品最终质量

40、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41、进料出料要记清,数帐管理更分明

42、以工作的品质,提升产品品质

43、有品质才有市场,有改善才有进步

44、品质为本,财富为果

45、人人品管做得好,顾客抱怨自然少

46、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

47、严谨思考,严密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

48、仓储原则要遵守,先进先出是基础

49、合理搬运周转,爱惜劳动成果

50、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51、只做企业需要做的事,而不是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52、QA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53、光靠记忆不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54、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不烦恼

55、顾客满意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56、开源节流效益增,首件检验不马虎,制程稳定无错误

57、质量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58、仪器设备勤保养,生产自然更顺畅

59、劣品标识加隔离,退料重要易处理

60、预防保养按时做,生产顺畅不会错

61、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品质来证明市场

62、每项操作求质量,产品质量有保障

63、由前至后一条拉,从上到下一条心

64、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没有计划的工作是空洞

65、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

66、革除马虎之心,提升品质之源

67、质量赢得市场,诚信铸就品牌

68、手牵手发扬优质精神

69、持续的质量改进是企业永恒的目标

70、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

71、品质管理讲技巧,沟通协调很重要

72、思一思,研究改善措施;试一试,坚持不懈努力

73、强化班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74、一线工人请注意,品质效率在于你

75、发现问题马上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76、分析原因要认真解决问题要彻底

77、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泉,质量是效益的可靠保证

78、班前准备,班中维持,班后整理

79、没有措施免谈管理,没有计划如何工作

80、下一道工序就是我们的顾客

81、作业精神:第一次做对,次次都做对

82、生产没有质量的产品,等于制造无用的垃圾

83、宁愿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品质标语第5篇

1、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控,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4、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5、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你和我。

6、消费绿色食品,体现健康人生。

7、全面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

8、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

9、依法行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11、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

12、齐心协力抓农产品质量,真心实意保消费者健康。

13、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4、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5、积极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6、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17、科学用药,合理施肥。

18、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19、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源。

20、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21、以人为本,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22、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23、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

24、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

25、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7、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满足消费者优质安全需求。

28、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29、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0、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促进”三农”发展。

31、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32、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3、农药残留超标蔬菜,一律不得采收上市。

3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食品安全。

35、关爱生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6、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37、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38、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保障生产者合法利益。

39、实行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者安全。

40、食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

41、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42、农业发展路千条,质量安全第一条。

4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4、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健康。

45、建立放心菜专销区,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6、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杜绝超标蔬菜入市。

47、放心食品,从源头抓起。

48、坚决打击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

49、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之基,放心消费是农民赢利之本。

50、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5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

5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现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53、加大监管力度生产合格农产品。

5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5、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控制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创争国家农产品安全县。

56、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5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58、人人参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59、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60、加强农业执法,保障消费者权益。

61、加快建立市场准入制,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

62、情系"三农",绿色消费。

63、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品质标语第6篇

[关键词]品牌形象 视觉形象 设计语意

语意的原意是语言的含义、意义,语意学则是探索与研究语言意义的学问。 设计语意这一概念,则是借用语言学的一个名词,指研究设计语言的意义的学问。品牌形象设计是指基于正确品牌定义下的符号沟通,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符号化沟通能使消费者在众多的同类品牌中识别并记忆品牌形象。在设计活动中,设计符号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必须就设计符号拥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否则两者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就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设计符号的创造者对符号的解释如果不能为接受者所接受或理解,那么这种设计符号就是无效的,这类信息沟通也是失败的。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语言是通过合理调配各种设计符号来体现和表达信息,承载信息的设计符号可以概括为造型形态、色彩系统、材质元素三种。设计师就是把委托人的设计意图用视觉语言,即造型形态的塑造、色彩系统的运用、材质元素的选择,来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来,通过“设计”这一载体与消费者进行有效地信息沟通,并使消费者能接受、理解“设计”所承载的意义,这就要求传达信息的设计元素语意使用准确、生动。

一、造型形态语意

品牌视觉形象形态包含了品牌标志、品牌标准字、辅助图形等设计元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品牌的标志造型设计。标志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标记,现代标志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特色都可被涵盖与标志之中。标志的造型形态可以概括的分为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像两种,各类文字因为属于抽象的符号元素,因此,也可以归为抽象图形这一类。在大多数情况下,简洁、流畅且富有动感的抽象标志图形可以表达出强烈的现代感;而纷繁、复杂的具象标志图形传递出的则是别样的古典美。抽象的图形往往可以用简洁生动的图形语言传递出更丰富生动、更有想象空间的语意,如耐克NIKE的向上的勾形标志、奔驰BENZ的三角星形标志让我们领略到抽象的标志图形的无限魅力与价值。同样,使用拉丁文字为元素的标志造型更令人感觉到现代感、时尚感,使用中文字为元素的标志图形更能体现东方特色的文化感。一个好的品牌标志应该首先由标志造型来说话,通过造型形象语言来弥补受众因消费水平、文化层次以及地域区别所带来的审美差异。

二、色彩系统语意

色彩能对品牌形象设计起到深化和补充的作用,选用合适的色彩组合有助于帮助受众能容易地接受与理解品牌的内涵和意义。色彩学研究表明,色彩是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它能让人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感染。色彩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通过美术、音乐、文学等形式进行传播,它们所承载的意义也比较明显。比如:绿色象征和平、安全、希望,红色象征危险、热情、温暖,而蓝色联想到冷静、理智、忧伤。

色彩之所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是跟人的年龄、地域、社会心理以及个人心理有莫大的关系。如年龄越小更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对色彩的喜好逐渐偏向于复色与间色。色彩的影响跟地域的文化也有关系,如在我国古代曾把明黄色作为皇族的专用颜色,而其他阶级禁止使用。色彩还跟社会心理有关系,如我国国旗的颜色为鲜红色,象征着革命、热情,而在一些西方人的眼里鲜艳的红色会让人感到过于刺眼。另外,色彩跟个人的心理体验由莫大的关系,色彩对人们的影响会因年龄、性别、种族、地区甚至个人的性格、气质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而有差别。所以,在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时候,对色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肤浅的个人喜好上,而应该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它、掌握它和使用它,只有这样才能理性的选择品牌标准色和辅助色,来承载和传达企业精神理念,从而使品牌形象具备与众不同的色彩语意。

三、材质元素语意

物质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其本身也是设计作品审美特征的组成部分。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要必须借助实施材质才能呈现,实施阶段所使用的技术、材料、工艺等信息载体,会因为语言形式及功能差异的不同而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因此,材质也是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计语意。在品牌形象设计中主要是指如何理性感受材料特性,并且灵活运用材质和工艺来传达品牌设计语意。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表现力,独特的材质本身就可以与受众沟通情感,如玻璃等现代的、光滑的材质更能体现现代科技的冷静、理性,而木板等传统的、粗糙的材质更能体现传统的中庸、感性的感觉。日本无印良品就很好地利用了材质元素的语意,它的产品往往简洁到只剩下的材质属性与功能属性,这种极简主义的产品风格很好地诠释了“朴实无华”的企业形象。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语意表达过程就是设计元素的设计、排列和组合的过程,是对不同语意媒介的整合、思考、提炼以及表达的过程。只有在品牌形象设计中对造型形态、色彩系统以及材料元素遵循设计的审美规律,掌握视觉化语言的设计方法,才能借助设计媒介准确地传达出设计语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晓婷,郭大耀.浅谈设计语意的语言媒介[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08,(01)

品质标语第7篇

【关键词】广告语 著作权 商标权

广告语通常为一句简洁的话来描述企业理念、品牌概念、产品性能,传达品牌优势。能够突显品牌个性,蕴含品牌核心价值的广告语往往更容易识别、记忆,获得大众的认可,对商家更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润。学界和企业界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对广告语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文试以知识产权保护的排头兵美国的国内情况为例,希望能对我国处理类似纠纷予以启示作用。

美国对广告语的知识产权保护

20世纪中期广告语在美国才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直到今天,对广告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是非常谨慎的。

著作权保护中的不保护原则。美国与加拿大一样,美国联邦法典第37篇第202条第一款a规定(37 C.F.R. §202) 短语例如名字、名称、或者口号等不能单独成为著作权法对象。美国著作权法办公室(Copyright Office)将会拒绝对这些短语进行注册登记。

在美国,广告语的保护主要从商标法入手。如果想得到商标法保护,广告语同样要符合注册商标的基本条件。如果争议的广告语没有注册商标,那么首先由法院决定这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受保护的商标,而要成为一个受到保护的注册商标,申请注册的广告需要首先要求具备可区别性(Distinctiveness)。试以美国2000年的一起案件为例加以说明:

K商品市场公司诉克马公司K's MERCHANDISE MART, INC. v. KMART CORPORATION

审理法院:美国伊利诺斯中央地区法院

事情概要:原告在美国境内有16个零售点,同时通过目录销售各种产品;被告是折扣店零售商,销售各种类似产品。原告从1998年11月起开始在电台播放以及传单上使用广告语“为更好的每一天而改变”(Changing for the Better Everyday), 被告在1999年3月开始在电视广告中播放广告以同样文字作为字幕结尾。1999年底原告向法院要求颁发禁止令,禁止被告继续使用这一广告语以及近似广告语。

分析:如果争议的广告语没有注册商标,那么首先由法院决定这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受保护的商标,而要成为一个受到保护的注册商标,申请注册的广告需要首先要求具备可区别性(Distinctiveness)。

对广告语的性质进行分析,一般可以得出三种结论:第一:此广告语为通用说法(Generic Terms);第二:此广告语为启发性语言(Suggestive Terms);第三:此广告语为描述性语言(Descriptive Terms)。如果结论为第一种,那么这种语言永远不可能成为商标;如果结论为第二种,那么这句广告语具备可区别性;如果结论为第三种,那么除非符合以下所提及的要求,否则也不具备可区别性。

启发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通用语言指的是所欲注册之商标为商品通用语,例如申请氯化钠为食盐的商标。本案广告语显然不是通用说法。所以法院首先排除第一种结论,认为案件的争议焦点为这是一句“启发性语言”(可以受到商标法保护)还是描述性语言(可能受到商标法保护)。正如Weinfeld法官所形容的,启发性语言需要人们的想象,而描述性语言非常直白的描述产品服务的成分、质量、或者特征。描述性语言传达一种直接的关于商品成分质量特征的思想。判断语言是启发性还是描述性时不但要考虑到语言本身,还要考虑到语言所被使用的环境。例如“褐色”对涂料产品来说应该是描述性的,但是对快递服务来说应该是启发性的(例如美国联合包裹有限公司UPS的广告语:“褐色” 可以为你服务吗?英文是What can BROWN do for you ?)如果是对产品的夸耀性语言往也是描述性语言,因为这是一种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描述的语言。法院最终评断这句广告语为描述性语言,因为这句广告语无非是对质量的一种描述(购买这些商品令你有更好的每一天)。描述性语言的广告语除非具备“次级意义”(Secondary Meaning),无法得到商标法保护。

次级意义(Secondary Meaning)指如果本身不具备可区别性,那么仍然可以通过长期使用广泛宣传令这句广告语具备次级意义。法院在考虑是否具备次级意义的时候,会考虑到广告的数量、范围、使用时间、广告产品销量,消费者对产品熟悉程度等等。考虑这些因素的目的是判断公众是否会自然而然把所要注册的商标和商标依托的服务或者产品等同在一起。

广告语知识产权可保护性

广告语相比其他例如商品名或者商品标识来说,寿命短一些,广告语的选择一般而言也必须是简明易懂,从时下流行的文化元素中提炼出来的。这些特质令一些学者对广告语的保护持有不同意见,具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从广告语的定位来看,它与普通商标不同,广告语首要目的是促进产品的销量而不是区别产品。而商标最大的功用就是区别产品,鉴别来源地的作用,也就是消费者不需要进一步查证,两者的基本定位时不同的。

广告语对消费者搜寻成本的降低来说微不足道,也就是广告语的保护的边际效用很低。在已经有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注册受到保护之后,继续对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用语进行保护,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很低。因为即便不保护广告语,人们还是可以很容易从产品商标上将此种产品和彼种产品相互区别。

广告语商标化对督促商家提供优质服务的意义也不大。商标的效用之一,就是商家会竭力保护提高自己的商标在公众心中的评价。如果没有商标,公众在消费时很难了解到消费的商品是哪家的,消费的服务是哪个商家提供的,商家也就没有动力去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因为公众并不了解是谁提供的,下次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鉴别出这家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如果“我就喜欢”没有得到商标注册,不会影响麦当劳公司一如既往地出产相同质量的食品,因为商家仍然要保护自己的商标“麦当劳”。

广告语的保护不利于公平竞争,对广告语冠以某些专用权利,其实质为剥夺他人使用特定词语的权利,而这些特定词语对于此种商品的销售有关键作用。广告语为平实的日常用语,包含的全部为普通短语或者词语。对同种产品进行切实的、简练的描述能力是很有限的,引人注目的平实语言将会越来越少,对同一市场的后来的竞争者尤其不利。例如美国法院2008年一起最新的判决认为,“真实新闻(Real News)”这个短语不能由原告单独享有冠以商标权,因为这个短语是一个对提供的新闻服务的一个非常简练的常用的描述,不能剥夺其他相同业务的公司使用这个短语。

其他公司竞争者将会很难判断广告语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增加广告成本。许多广告语本身没有注册商标,但是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受到商标法保护。广告语的特性就是平实性与时尚性,这很容易导致出现雷同的情况。所以其他竞争者在进行广告宣传时为了不侵犯他人权益,必须要做好事先的信息收集,以免出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情况。这样广告的前期搜索费用大大提高,这部分的费用最终必将由终端消费者承担。另外大部分广告语的选用都有时段性,以可口可乐为例:刚问世的时候广告语是:“请喝可口可乐”。 这个时候可口可乐主要做的是让世人了解可口可乐;之后的十几年内,广告的定位也是让人们从更多方面去了解什么是可口可乐,例如“新鲜美味,满意就是可口可乐”等等;等公众已经熟悉了解这种饮料之后,广告语开始偏向感性的方面,例如“我拥有的可乐世界”、“可乐加生活”等。

对我国广告语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结合美国国内的广告语保护的实践与理论争议,笔者认为从整个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对广告语的保护应谨慎对待。广告语不应该进行单独著作权保护,而是将其纳入整个广告作品中进行保护。我国的著作权法没有完全排斥短句、短语的著作权法保护,但是对于广告作品的保护广告语如果进行双重保护的话,无疑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严格审查广告语的商标注册。我国商标法未明确把广告语列为注册对象,但也没有将其排斥出商标注册的范围。实践中也有案例批准广告语作为商标进行注册,例如麦当劳公司“我就喜欢”(商标注册号5237861-5237863)。在审核的时候也是以显著性、可区别性作为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符合商标注册的规范的话,可以进行广告语的商标注册,但是在审理类似广告语的商标注册上必须严格要求。广告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定是普通用语,以让消费者理解并明白其含义,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广告用语不应该受到商标法保护,因为这些词语使用频率非常高,一旦被某些人专享,对其他同业竞争者有失公平。

品质标语第8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新教学;创办特色;提高质量

一、问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我校全体英语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创造性课堂结构,有意图培养小学生英语创造性学习品质,在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广大英语教师自觉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开展创造性与个性发展培养的校本研究,预计可以解决仍存在的一些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率很低,英语老师犯难等问题。本课题组将研究出知识性较系统的、针对性较强的、操作性较易的校本行动研究成果,建构英语学科创造性高效课堂结构,以解决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不高的实际现状。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负担仍日益加重。全社会倡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越来越强,课堂创新教学研究从未间断过,如愉快教育、乐趣教育改革等。但研究实践认识到,这种愉快教育和乐趣教育研究,还只是针对学业负担过重的一种疗法而已,是在治标,不是治本。教育自身要想真正解决学业负担过重问题,适应时代的教育目标要求,还须从创造性课堂结构创建研究开始,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品质和个性化学习品质。其内涵是一要提高“教”的创造性对策,二要提高“学”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最终才能真正解决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出创造性个性发展的一代新人。

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和创造性教学,二者均是由思维和个性的结合构成的,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发展要素,缺一不可。针对我校语文和英语教学实际,结合本校两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体验,予以调研选题,有计划有组织的着手开展信息环境下创造性课堂结构创建的校本行动研究,以有效拉动我校各科教研活动的健康开展。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价值

本课题小学生创造性学习品质养成和创造性课堂结构创建校本行动研究,有助于英语课程资源的有效融合,有助于英语创新教学策略的构建,有助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和个性化发展,有助于主导与主体的并重与互动,有助于英语学习兴趣诱导与自主探究。为英语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可能,也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优化了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将教师和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互动空间,使现代教学信息成果转化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师能创造性的教,学生能创造性的学,从而展示教学的无穷魅力,推动教学全面发展。同时科学应用网络信息资源,能使课堂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有利于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建构,实现建立新型师生互动课堂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凸显双主作用下多媒体辅助、互动式提高的创造性英语教学校本特色。

研究问题的选择是以我校小学英语课堂自主学习作为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创造性学习品质养成课例为载体,实现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资源整体性融合,即英语创造性学习课堂结构优化,在英语课堂有效实施培养创造性学习品质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对策。

一是关注应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课例为载体,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度融合来实现小学英语课堂创造性自主学习的实践对策。

二是关注回避以往模仿式学习方式的严重影响,在英语课堂有意图实施创造性学习品质养成策略。首先,营造宽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天地;其次,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和探究意识,以培养英语兴趣和创新学习能力;再次,有意图自营英语环境氛围,带领学生积极深入社会生活,激发英语学习情趣产生。另外,运用建构主义学习原理和英语优化课堂教学方略,有效实施主导与主体并重统一的互动高效课堂结构,培养英语创造性学习品质和个性化发展学习品质。

三是关注校本研究策略,即校本行动研究法的大胆运用。其研究过程是以英语作为课例,反复自主实践“计划、行动、观察与反思”四个环节的优化研究行动。它的研究特点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改进教法和学法为研究任务目标;积极强调英语创造性学习品质养成的研究过程和课堂创新教学行动过程的结合,注重主导与主体互动结合;同时强调研究过程要求,参与研究英语教师适时开展反复实践与反思环节的成果总结,以集成创造性学习品质养成的课例成果,并在本校积极推广。

品质标语第9篇

【内容提要】 所谓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实际追求的是有品性、品位和品格的语文教学,是价值、效果、效率和魅力相统一的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语文学科的学术含金量,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最终体现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之上。

程红兵先生在为胡根林博士新作《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撰写的序言中,对该书关键词“品质”的内涵给予了清晰和准确的界定:“根林在这本著作中从语文学科的学术品质,讲到语文课堂的教学品质,再到教师发展的专业品质。”①也就是说,该书对语文教学品质的认识包含着三个维度:学术品质、教学品质和教师发展专业品质。胡根林针对目前语文课程和教学“高耗低能”的普遍现状,明确指出,当前的语文课改应当体现出四种趋势:教学应当基于课程标准、基于内容关联、基于资源整合、基于评价设计。在《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一书中,对三种 “品质”的分析无疑成为归纳和得出四种趋势的前提基础,由此可见,在胡博士看来,提升语文教学品质乃是语文课改的内在诉求和题中之义。“四趋势说”的提出显然可以导源于泰勒(R.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四项课程和教学计划开发的基本原则。舒伯特(W.H.Schubert)则在《课程:视角、范式和可能性》一书中进一步将泰勒的四原则浓缩为四个范畴:“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在该书中,胡根林博士要在三个品质维度和四种发展趋势之间建立某种逻辑关联,从而真正将“高品质”的内涵诉求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勾连起来,进而形成一种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学理及实践格局。结合舒伯特的“四范畴说”和文本上下文可以发现,胡根林提出的四个趋势主要致力于处理四方面的关系:①教学品质和教学目标的关系;②教学品质和教学内容的关系;③教学品质和教学组织的关系;④教学品质和教学评估的关系。这里的“教学品质”自然包含着学术品质、教学品质和教师发展专业品质这三层内涵。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中,这三个层面的“品质”和“四趋势”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联?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可以使我们对整本著作的结构形成一个比较宏观和全面的理解,从而一窥本书之堂奥。这里,我们用如下表格来梳理该书中“三品质”和“四趋势”之间的关系(图表1):

将“品质”的概念分解成三个维度,分别讨论三种不同维度上的“品质”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地勾勒出语文教学“品质”的现状及值得努力的方向和可能的变动趋势,这应该就是《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一书的初衷所在。

“他的研究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研究,他的很多结论是在大量的课堂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②正如程红兵所说,为了能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胡博士在该书中既分析了大量的理论资源和数据资料又解读了许多教学案例、实录。限于篇幅,这里仅选择两个实例来作分析,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内涵素有争议,关于语文学科与汉语、文学和文章三者之间关系的讨论萦绕耳畔已有多年。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对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讨论,因为可想而知的是,当教学内容存在汉语、文学和文章之分的时候,教学目标也自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胡根林在这本书中回顾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中叶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失败历史的时候,他的视野并没有停留在对分科本身的批判上,而是掘进到一个更深入的层面,因为他感到仅仅在“汉语”和“文学”这两个层面兜圈子根本无法回避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现在回过头看,汉语、文学混合教学造成了‘两败俱伤’,分科教学后,还是‘两败俱伤’。”③这种双重失败并非导源于“汉语”、“文学”的互相掣肘,而是由于它们在推进的过程中都同时出现了某种所谓“一般文章”的缺位:两套文学课本“忽视了一般读写能力的培养……一般文章的读写无所依托”;而“汉语课的篇章结构”也没能“反映一般文章的篇章结构”④,“一般文章”的缺位使文学课和汉语课彼此脱节,造成两者“互相配合的构思无法实现”。然而,问题似乎并不那么简单,文学课和汉语课的彼此脱节,是否仅仅因为“一般文章”的缺失?文学和汉语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需要厘清的“龟酢保恳话闳衔,汉语和文学的分科是基于语言和文学乃是并列的两个概念这一前提,但是,胡根林通过对李海林和伽达默尔等人的引用指出“文学与哲学、科学、宗教、道德等处在一个层次上,语言则处在另外的层次上”⑤,语言不过是这些学科的“背景”或“媒介”。如此一来,汉语、文学的分科教学就因概念的错位而彻底丧失了其学理依据。这种釜底抽薪式的尖锐解剖从根本上解释了汉语、文学分科失败的原因,较之意气用事的价值判断,无疑更能折服人心。正因为汉语、文学的分科从学理上说是非法的,而“文章”却和“文学”处在同一层次上,因而引进“文章”教学就成为了必要。胡根林认为,文学教学承担文学语言教学的功能,文章教学承担文章语言教学的功能,又因为“文学和文章都是篇章语言”,因此它们共同承担篇章语言教学。此外,文学教学、文章教学又与要素语言教学(包括语音、语法、语汇等)并立,共同服务和统摄于语言教学,构成了所谓的“语文学科复合性结构”。

胡根林对分科问题的看法并没有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止步不前,反而余绪绵绵,令人玩味。笔者不揣冒昧,试论一二。

其一、胡根林指出“文学与语言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既然语言(汉语)和文学不属于同一层次,它们也就不存在分立并列的关系,语言(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就失去了理据。”⑥但吊诡的是,从图表“语文学科复合性结构”上来看,作者除将“文学教学”和“文章教学”并立之外,又额外列出“要素语言教学”(语音、语法、语汇)一项与前两项并立。在此前的所有表述中,胡根林都使用“语言(汉语)教学”一词来与“文学教学”形成并立,但在图表“语文学科复合性结构”中,“语言(汉语)教学”一词别有深意地被“要素语言教学”一词所替代,而原先与“文学教学”并立的“语言教学”则从语文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一变而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这种遣词造句和概念排布的调整暗示着什么?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一些较小的系统,如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⑦,这些系统都被胡根林纳入到了“要素语言教学”的范畴之中,以与“篇章语言教学”形成并立。不难看出,“要素语言”和“篇章语言”这对概念同“语言”和“言语”这对概念之间显然存在对应关系。“语言是工具,人人都可以使用它,造出千差万别的句子,那就是言语了。”⑧也就是说,言语是语言的实践应用,由此推理,在胡根林看来,篇章语言是对要素语言的实践应用,而教导学生如何运用要素语言表达个性“言语”恰恰是语文学科的职责所在。“篇章语言教学”和“要素语言教学”的分立在笔者看来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实际上暗示出胡博士对“言语教学”的强烈认同和蓬勃热情,但并不应该存在孤立的所谓“要素语言教学”,否则又难免重蹈“语言”、“文学”分科的覆辙。

其二、“一般文章读写缺失的结果是,汉语课本与文学课本‘互相配合的构思无法实现’。”这里,所谓的“一般文章”扮演着类似“一般价值形式”(马克思语)的角色,这种“一般文章”是文学和汉语知识的载体,但又不等同于文学和汉语,而是对文学和汉语的一种抽象,它囊括了文学和汉语的知识要素,因此具有独立于文学和汉语的教学价值。问题是,如果“一般文章”既包含了文学和汉语的知识要素,又能够避免文学、汉语分科教学所带来的种种尴尬,那么它就应当像黄金从一般价值形式蜕变为货币形式时一劳永逸地摆脱“普通商品”的身份那样一次性地获得在语文教学中的唯一性、支配性地位,但事实上,在“语文学科复合性结构”图式中,“文章教学”只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部分而已。这就使我们明白,并不存在一种抽象的“一般文章”(尽管“一般”一词容易使人产生抽象联想),胡根林因此也在论述中将自己的“文章”概念定义为狭义的实用文章。可麻烦还没有结束,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之间的界限从来都是模糊和变动不居的,比如书信既可以被理解实用文章,但不可否认很多书信本身又是出色的文学作品(遑论书信体小说),如何在文学教学和文章教学中将两者的分野凸显出来呢?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确实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对此,胡根林也承认“文学教育要分立,和什么分立,这方面的理论探讨还很薄弱,表现为实际教学中的倒不是文学教学和语言教学的混淆,而是文学教学和文章教学的模糊一团。”⑨这确实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

除了深湛的理论探究,《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中也不乏对教学实践的关注。该书第五章以马飞龙等人提出的以变易学习理论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载体,通过对当前语文教学学情分析现状的解读及对关键概念“教学起点”的学理追溯,具体深入地探讨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估“学习起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语文教学界对学情分析日益重视,但对“学情”的普遍理解主要是指“学生情况”,拘泥于探讨学生的“当前状态”和“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情分析游离于学习内容。为此,胡根林提出,分析学情更要关注“学习情况”。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当然,这里的“学习起点”不等价于“当前状态”,在胡根林看来,“当前状态”“囿于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及学习态度的思考”⑩,因而不免失之宽泛,引进“学习起点”概念能够使问题进一步聚焦于当前的具体教学内容,从而“探明学生的已知内容,评估教学真实的起点”{11}。

胡根林对“教学起点”的认识是建立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的,其中维果茨基和赞科夫的儿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评估“教学起点”提供了既定的认知区间范围;加涅的“任务分析”理论则通过对终点目标和任务层次的强调提供了“教学起点确定的逆序思维方式”。国内的一系列实践研究丰富了胡根林对教学起点研究复杂性的认识。在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胡根林指出,所谓的“教学起点”“就是教授新知识、开展教与学活动过程,以达成教学目标的起始状态。”{12}为了准确评估“学习起点”,胡根林引进了“变易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某事物的理解取决于他所能关注或辨识到的该事物的关键属性,学习就是学生对特定事物关键属性的辨识和确认,课堂上有四种可以帮助学生辨析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认知图式:对照式、类合式、区分式、融合式{13}。胡根林进而指出,变易理论主要关注三个层面的变易:学生认知变易,教师认知变易,作为指导教学设计工具的“变易”。

在胡根林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开展了《教学设计起点评估的行动研究:基于变易学习理论的视角》课题,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探索了评估“教学起点”同辨识教学内容关键属性之间的深刻联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部分成果被收入《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一书。这里仅以《二十年后》起点评估为例略作介绍。对于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一般教师会以梳理情节、理解铺垫为抓手来组织教学,但笔者在对任教班级学生展开的学习起点评估中发现:虽然该小说的情节是大多数学生的关注重点,但由于小说本身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学生基本可以一览无余,如果要在课堂教学中就情节铺垫问题大做文章显然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进而发现,62%的学生尽管已在不同程度上注意到了该小说中人物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由于《二十年后》情节十分精彩,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和阻碍了学生对人物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因而难以找到一条探索小说人物价值的有效途径,而这恰恰可以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突破口。如何将学生最初对情节的兴趣同之后课堂教学中对人物的关注勾连起来,如何将小说的环境要素同对人物的关注勾连起来……这些都成为筹备教学时的思考重点:“我意识到,既然学生的原有经验是读情节,那么如果要突破对人物的理解,就必须从分析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此外,我还考虑引入叙述视角,这是揭开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14}因此,要经由对情节、叙述视角和环境的思考实现对人物的理解就不能孤立地讨论人物,“要理解和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必须处理好‘关系’,换言之,这里的关键属性是‘关系’――情节和人物的关系、叙述视角和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5}关键属性一经确定,情节、叙述视角和环境等要素就都变成了理解人物“关系”这一关键属性的手段和工具,教学重点也自然水落石出了。

通过上面两例,胡博士关于语文教学品质(学术品质、教学品质、专业品质)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估之间关系的思考已可见一斑。实际上,我国语文教育界多年来对语文学科的“品质”一直多有关注。如袁爱国在《辨微知著:提升语文教学品质》一文中认为,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应以“立人”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包括:“①钻研教材,提升阅读教学品质的起点;②因材(文本)施教,根据不同文体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③关注学情,明晰各阶段语文教学实施方法及评价指向;④引入知识,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16}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教学品质与教学内容、目标、评估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袁爱国又提出“境界语文”一说来充实其关于语文教学品质提升的认识,他指出:“基于教学品质提升的境界语文追求教学的内在价值,强调生活品质、创造品质与关系品质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方向,是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品位三者的集合。”{17}不难看出,这里讨论的还是教学品质同教学内容、目标、组织之间的联系。《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分析》一文从语文学科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追求教学效果、正确塑造学生三方面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学“解放学生,开拓学生的思想,发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全方位成长”{18}的做法和价值。该文结合具体教材内容分析了教学品质和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两点思考》以作者教授《兰亭集序》《沁园春・雪》和《祝福》等文的亲身经验阐明了文言并举、平等对话等教学组织策略对于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价值和意义{19},着力探讨了教学品质和教学组织之间的关系。《证伪:优化语文教学品质的硬动作》一文指出,语文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不少问题难做定性、定量分析,而名人作品虽是经典,但偏狭和疏漏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证伪的眼光,“以平等对话的方式科学地认识名人及其作品”{20},反对毕其功于一役式的僵化解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挑战既往观点。勇气固然可嘉,但究其实质仍是在讨论教学品质和教学组织之间的关联。

可以发现,关于语文学科“品质”问题的思考大多将“品质”的内涵囿于“教学品质”一端,而真正对语文学科“品质”的另两个层面(学术品质、专业品质)进行深入思考的作品并不多,《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一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尤显难能可贵。笔者在本文中虽对该书内容略有绍介,但吉光片羽势难阐明全书真谛,读者亲自展卷定能有更全面的收获。

随着语文教育界对“品质”问题的深入思考,“高品质”的语文教学或可根深叶茂、蔚然成林。

注释

①胡根林:《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3页。

②③④⑤⑥⑨⑩{11}{12}胡根林:《追求高品质的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3、18、14、16、17、20、172页。

⑦⑧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

{13}卢敏玲:《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15}姜毅:《〈二十年后〉起点评估――基于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辨识》,《中学语文》,2012年第6期。

{16}袁爱国:《辨微知著:提升语文教学品质》,《语文学习》,2012年第3期。

{17}袁爱国:《境界语文:提升语文教学品质》,《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9期。

{18}吴方平:《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途径分析》,《中学语文》,2014年第2期。

{19}钱为民:《提升语文教学品质的两点思考》,《学语文》,2010年第9期。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