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5 19:51:32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1篇

文章标题:铁路青年岗位能手工作事迹材料

爱岗敬业永葆本色——“青年岗位能手”工作事迹材料

我叫***,现任电务段无线检修工区工长之职。工作九年以来,在段各级领导的关怀信任和精心指导下,刻苦努力,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的青春。使自己从一名只懂理论缺少实践的通信专业技校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由于热爱本职工作、思想积极、踏实肯干而得到段领导的肯定。并由此而多次荣获段级“先进个人”殊荣,并在段“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奖。现将本人工作以来的相关事迹材料简述如下:

98年参加工作之初,我被分配至阴塔电缆工区工作。并被任命为工区的安全员。在沿线一干就是五年。当时为尽快适应本职工作,积极肯干的工作同时,我还注重把学到的知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巩固提高从而使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98年底,我有幸被工区推荐评选为段级“先进个人”!参加工作第一年的第一份荣誉,让我骄傲却不自满。而是由此而受到鼓舞,大大增添了我爱岗敬业、奉贤神朔的赤诚之心。

硬的作风纪律,对于一个人工作的好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工作中单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我总是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一年365天,除外出,学习的特殊情况外,我总是严格按照休班制度上下班。遇到特殊情况,我冲锋在前,任劳任怨。工作虽然辛苦,却在无形中锻炼了我的意志与经验。99年至20xx年两年中,我先后在段举办的技术步武活动中,获得通信专业集中机单项一等奖和通信组室外二等奖!20xx年,因为突出的工作表现我再次被评选为段“先进个人”!

20xx年,我被调回神木北站任无线检修工区工长。负责维护全线300多公里线路、40公里路缆及全线24台车站电台、65台中继器、100多个机务车站电台等的故障维修工作。当时工区只有四名职工。繁杂的设备类型,超负荷的工作量,阻挡不住我们的工作热情。为了积极探索和积累工作经验,我潜心钻研,努力学习,充分利用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虚心向专家同行学习,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在我的模范带头作用下,工区内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大家埋头苦干,尽职尽责。汗水洒落在每一个区间,忙碌的身影走遍了每一个漆黑的隧道。

凭借爱岗敬业的崇高职业道德,工区员工团结务实、锐意进取,优质的完成了各项检修任务。20xx年,我带领下的无线检修工区被光荣的凭为段级“先进集体”称号!

20xx年年底,全线无线系统开通。当时爱人还在休产假,襁褓中的孩子也还需要有人照顾。但为配合开通验收工作,我做好家人思想工作,毅然离开了温馨的小家,与技术室、安检科等同事一道,克服天气的寒冷,爬山、转洞……一走就是一个月;今年4月份,无线系统改造中,我主动下沿线参与厂家施工配合。经过整整十天紧张忙碌的工作,我圆满完成了此次工作任务。

近年来,通信业务日新月异,通信设备不断更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我认识到自身理论、业务水平的欠缺,20xx年,我考取了兰州铁道学院函授专科—— 通信工程专业,为自己不断补充能量;20xx年,在技能鉴定中,我又以出色的理论、实作成绩通过了无线通信中级工考试!成为工区目前的第一个无线通信中级工!

成绩面前我清醒地认识到我之能所以能有今天,离不开段各级领导和同志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离不开公司大好形势下给我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我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神朔铁路的无线通信事业无私奉献!我把自己的工作信条总结成五句话:“理论学习当尖兵、作风纪律过得硬、业务天地显身手、任务面前当标兵、荣誉面前步不停。”!

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段工会下发的文件,积极参加段工会组织的“安康杯”等各类活动。有针对性的选读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学习当代工人许振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要象许振超那样,爱学习、肯钻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岗位成材。20xx年7月,经组织批准,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今后,我将更加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不移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在政治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更加强修养,在技术领域里不断学习,勇攀高峰,紧紧围绕上级制定的目标开展工作,为神朔铁路公司的安全生产作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汇报人:***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2篇

关键词: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勘验检查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130-03

痕迹、物证是指案件侦查过程中从现场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能以其自身结构特征、所载内容或者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性客体。痕迹、物证一经查证与犯罪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犯罪事实。因此,应结合铁路犯罪现场特点,全面地发现现场痕迹、物证,正确地固定、提取现场痕迹、物证,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现场痕迹、物证是做好铁路犯罪现场实地勘验、检查工作的首要要求,也是查明犯罪事实的前提和基础。

一、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发现

(一)发现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重点部位

1.现场的进出口。犯罪现场的进出口是犯罪嫌疑人的必经之路,是现场勘查的重点部位。现场进出口及周围物体是寻找发现手印、足迹、工具痕迹、车辆痕迹以及微量物证的重要部位。例如,门把手、锁体、插销、门窗框及门窗玻璃等物体上容易留下手印;房屋的门、窗、洞、天花板以及铁路防护网、列车车门处容易留下足迹;铁路犯罪现场上棚车的车门、集装箱门、车厢扶梯,常有钳剪铅封、加固铁丝所遗留的工具痕迹,以及攀登擦蹭的泥土、金属碎屑、受伤后擦拭留下的血迹等微量物证。

2.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是作案人实施犯罪行为时间较长、破坏较严重的部位,往往是犯罪目标所在处。这些部位的物体常被移动、翻倒、毁坏,因此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多,在勘查时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痕迹物证的寻找发现。不同案件性质的犯罪现场,其中心部位的表现也不相同,如杀人案件现场的中心部位为陈尸处,盗窃案件现场中心部位多为被盗财物的存放处,抢劫、案件现场的中心部位为犯罪行为的实施地。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由于作案人活动较大,所遗留的痕迹也较为杂乱,尤其是足迹、工具痕迹遗留较多且较乱,现场勘查人员应当根据现场痕迹、物证的表现分析出作案人的活动过程,提取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3.被侵害的客体和作案人可能触动过的部位。由于被侵害的客体和作案人可能触动的部位与犯罪目标关系直接,所以具有较高的勘查价值,是发现痕迹、物证的重点部位。如盗窃案件现场中被打开的柜门、抽屉、箱盖以及电源开关、灯泡、插线板等物品和设备上,铁路货盗案件现场内被蹬踩的货物及包装箱上,铁路器材拆、割盗现场中遗留的被拆、割的螺栓、夹板及电缆上,旅客财物被盗案件现场中被盗物品的行李架上等等。针对以上部位,在现场勘查中应重点寻找发现足迹、手印。

4.作案人的来去路线。发现寻找痕迹、物证不能仅仅局限在犯罪活动的中心部位及其附近,还应扩大到作案人来去现场的路线上。沿着犯罪现场的进出口或中心部位向外搜索,在作案人来去的路线上可能寻找到清晰、完整的足迹并以此判断进入现场和逃离现场的方向。同时开展顺线追踪,有时还能发现未进入现场中心部位的同案犯的足迹和交通工具痕迹,甚至追踪到犯罪嫌疑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治安视频监控设备大量投入使用,作为现场勘查人员应及时调取现场周围监控所拍摄的视频资料,从中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以确定其来去路线,从而指导现场勘查工作更好地开展。

5.作案人踩点、预伏、藏身的地点。作案人在作案前预谋、策划、踩点、打探的地方,以及作案中隐蔽躲藏的处所,也容易遗留有痕迹、物证。勘查中,在作案人作案前踩点、逗留的场所可以找到足迹以及交通工具痕迹;如果停留时间较长,还可能留下相关的物品,如赃物、凶器、饮料瓶、食品袋、衣服、鞋袜、手套、工具、烟头、粪便等,这些物品上面很可能留下各种痕迹、物证甚至微量物质,所以在提取物品的同时,同时要注意对微量物质的提取。

(二)发现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常用方法

科学有效地寻找发现痕迹、物证是现场实地勘验的核心任务。现场勘查人员要坚持全面、细致、科学的工作原则,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不断开拓、探索寻找发现痕迹、物证的方法。在目前的侦查实践中,发现现场痕迹、物证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是指现场勘查人员依靠自身的眼力,借助自然光线或常规光源条件,对各种痕迹、物证进行观察的方法,这也是发现现场痕迹、物证最基础的方法。首先可以使用透射观察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玻璃器具或其他透明物体上汗液指纹、粉尘指纹及油质指纹的寻找发现。操作时,让光线从物体的背面透射,从物体的正面观察,利用手印同物体两者透明度的差别发现手印。为增强反差,使手印更加清晰,可衬垫黑色背景,调整光线角度,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可以使用反射观察法,也称侧光观察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不透明光滑物体的表面上无色汗液手印的寻找和发现。操作时,让光线与视线处在物体的同一侧的两个相对方向,利用手印同物体两者对光线反射强弱的不同,发现手印。除此之外,针对透明或不透明的光滑物体表面还可以使用哈气观察法,采用哈气观察法能够寻找和发现无色汗液手印,尤其在冬季,简单易行。操作时,在疑有遗留手印的物体表面,用嘴哈气,使手印纹线瞬时凝上一层雾气,增强手印同物体表面的反差,以利于观察发现手印。注意待雾气挥发、物体表面干燥后才能用其他方法显现。

2.特殊光源观察法。目前实践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多波段光源。多波段光源是当前现场勘验中最常用的功效较高的设备。该设备由一组或两组滤色镜,将光源发出的白光(全谱线)分成不同的波段,再通过光导管输出,这种光学系统即被称为多波段光源。多波段光源具有无损性、波段丰富、消除干扰、增强反差、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效率的特点,所以在现场勘验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多波段光源主要用于现场勘验中痕迹、物证的发现、显现处理。它除了显现手印外,也适用于现场足迹、血迹以及油脂、纤维、火药残留物等物证的搜寻。对于涂改字迹等文件的检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此外,紫外观察系统也应被充分利用,该系统是利用现场微量痕迹、物质对长、短波紫外线具有特殊的吸收、反射以及荧光的特性,通过紫外线增强器将不可见的紫外光转换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图像,并可直接进行拍照。该系统适用于绝大多数光滑、非渗透性客体表面,可以不经任何物理、化学处理对现场遗留的手印、血迹、射击残留物等痕迹、物证进行搜索、观察、照相。紫外观察系统是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有效设备。

3.物理显现法。物理显现法是指现场人员运用物理方法对现场潜在形象痕迹进行显现的专门技术方法。物理显现法主要有粉末显现、烟雾熏显和光源显现三种。粉末显现是指针对各种遗留痕迹客体本身的特性,运用材质不同的粉末和显现工具在可能存在潜在痕迹的部位进行刷显的方法,如磁性粉末、铝粉显现潜在指印;烟雾熏显是指利用物质燃烧形成烟末或者物质蒸发形成雾气附着在被显现客体表面而显现出潜在痕迹的方法。光源显现是指运用不同种类的光源以及改变光源的照射方法对潜在痕迹进行显现的方法,如利用多波段光源等设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寻找、发现。

4.化学显现法。化学显现法是指通过使用各种试剂与潜在痕迹中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在普通光线或在特殊光线的条件下能够显现出潜在痕迹的方法。化学方法一般用于显现手印和脚印。实践工作中,往往是综合使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现场潜在手印和脚印进行显现,以提高勘验效果。

二、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与提取

(一)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

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固定是现场勘查工作中客观勘查要求的体现。对现场任何痕迹、物证进行提取之前,必须首先进行固定保全。尤其在铁路犯罪现场勘查工作中,由于开通线路、恢复运输是铁路运输部门的第一要务,因此留给勘查人员的时间紧迫且任务繁重,一旦出现失误和拖沓导致痕迹、物证的破坏或遗失,那么现场原始情况和痕迹、物证的位置关系将无法恢复。所以,痕迹、物证提取之前的固定工作尤为重要。

固定保全痕迹、物证的方法有文字记录法、照相法、绘图法、录像法,即以现场勘验笔录、现场照片、现场图、现场录像的形式对现场痕迹、物证的原始情况进行固定。

(二)铁路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提取

提取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是铁路犯罪现场实地勘验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现场痕迹、物证的种类不同且形态各异,要求勘查人员必须掌握各种提取方法并能结合现场情况灵活运用。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照相提取法。照相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指运用照相设备、感光材料进行特种照相提取现场痕迹的方法。例如对于现场手印可以进行拍照、分色照相、红外和紫外照相、偏振光照相等,对于现场成趟足迹,采取单足比例照相后,再采取直接连续比例拍照。照相提取法不仅是如实记录的方法,还是在运用其他方法对痕迹、物证进行检验之前必须进行的固定保全方法。进行照相提取必须全面、客观,既要选取形态特征明显清晰的痕迹,又要注意反映几个形象痕迹之间的关系;拍照时要在痕迹的一侧放置比例尺,以反映痕迹本身的尺寸。

2.原物提取法。原物提取法又称为实物提取法,是指将留有痕迹的物体直接提取。在实践工作中,为了能够直接观察痕迹的真实情况,便于长期保存原始物证,在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对留有痕迹的一些体积小、价值低,且容易进行分离的物体,在征得有关方面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原物提取。例如,现场的手印、足迹有时候留在座椅、纸张、床单等轻小物体上,为了保持印迹的原始状态,利于检验和鉴定,在经过物主同意和请示现勘指挥员后,可以进行原物提取,使用完毕及时归还原主。提取原物后,勘验人员必须注意采取妥善的措施进行包装和运送,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运送过程中原物与包装物发生碰撞而损坏痕迹。

3.制模提取法。制模提取法,是指对于遗留在塑性较强的物质上而形成的立体痕迹,运用不同材料制作模型的痕迹提取方法。立体手印、立体足迹以及工具痕迹一般需要根据痕迹自身的大小、深浅等情况进行制模提取。应当注意的是:制模提取前必须经过拍照固定;必须考虑制模物质的有关物化特性,绝对不能对承痕客体本身产生破坏,提取后要注意包装保管模型和原物,防止损坏。

4.绘图提取法。绘图提取法是指勘查人员运用制图学包括测量知识对现场上发现的各种形态的痕迹进行绘图提取的方法。勘查人员经过观察和测量,可以直观地描绘出痕迹、物证的外表形态、大小、深浅、间隔、方位部分、各个痕迹之间的关系,以便分析判断和检验鉴定。例如,现场足迹以及工具痕迹往往需要进行现场描绘记录提取,以确定痕迹的形态以及在现场的位置等问题,具有反映直观的特点。

5.静电提取法。静电提取法是根据静电能够吸附粉尘物质的原理,勘查人员使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产生静电对遗留在特殊承受面,如毛织物、纺织物、水磨石地面上的痕迹进行提取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手摩擦提取、高压电极充电提取、电晕充电提取、电动吸引提取等。

三、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包装、送检

痕迹、物证的包装、送检是侦查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物证都是勘查人员经过昼夜工作,在极其困难恶劣条件下,经过顽强细致的寻找和提取才收集到的。它来之不易,倾注了勘查人员的心血,要十分地珍惜和爱护。因此,如何将已收集到的痕迹、物证进行妥善的包装、送检,是勘查人员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 痕迹、物证的包装

痕迹、物证采集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无法在现场检验而要送往专门的化验室。为了防止在送检过程中检材的丢失、污染、混淆,必须对其进行妥善包装,并做好详尽的记录。应该认识到,物证的包装也是获取证据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种类的痕迹物证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装。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

1.坚固物证的包装。坚固物证是指质地比较结实不易损坏和变形的物证。例如,木头、金属、塑料、硬橡胶、玻璃、石块等性质的物证。这些物证上如果没有指纹、足迹及细微的擦划、分离等痕迹和某些粘连物质,可以放入比较结实的物证转移箱进行包装,或根据物证的规格和属性使用牛皮纸袋和塑料袋进行包装。将物证放入后,把包装物的口封好,防止物证散落、丢失。

2.易损坏物证的包装。易损坏物证是指质地薄、脆、软等容易变形、断裂和破损的一些物证。例如纸张、塑料、薄膜、玻璃制品、纺织物等,这些物证很容易发生断裂、破损或变形。因此,包装物要比较坚硬以保护物证的完整不受损坏。可使用质地坚硬的物证转移箱、钢化玻璃容器、结实的牛皮纸袋等作为包装物。选用包装物时还应注意大小要与物证相适应,包装物可以稍大一些,但应使用泡沫塑料、棉絮、锯末、碎纸等物品对空隙进行填充,防止物证因晃动、碰撞造成痕迹被破坏。

3.生物物证的包装。随着物证技术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物证的价值越来越高。常见的生物物证包括血液、、毛发、人体组织、唾液、汗液、动植物等。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作用下,生物物证极易发生腐败、变质,所以一定要根据物证的不同特点选用相应的包装物和方法。包装时应当注意包装物必须清洁无污染;分别包装,不能相互混淆;及时记录,贴好标签,注明标志;防止腐败、变质,可冰箱保存但不得加入防腐剂;潮湿的物证如不能尽快检验,应当阴干后再行包装。

4.微量物证的包装。微量物证通常是指案件中提取的量少体微、能以其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证明其与犯罪嫌疑人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铁路犯罪现场中常见的有纺织纤维(纱、线、绳、带、袋、织物等)、涂料、泥土、植物种子、花粉、黏合剂、油脂、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纸张、文字色料、爆炸物等。微量物证在包装时应注意不同部位提取的检材应分别包装,外部贴上标签注明来源,提取地点,日期,提取人姓名等;干燥不粘连的物质可直接装入物证样品袋中;用胶带纸粘取并附贴在玻璃片上的物质,先用纸包装,再固定于纸盒中,盒盖用胶带粘封;体积较大、性质柔软的物品,用薄膜保护法将附着其上的物证保护好后,装入塑料袋中封口即可。对体积特别大,又需防震、防碎的物品,则可悬空装在木箱内,并做其他防震处理。若有微量物证附着于带尖、刃的物体之上,一般采用薄膜保护法将物证包好,用脱脂棉包裹尖、刃部分(或用塑料薄膜包扎),再放入塑料袋中封口,避免附着物丢失。对于有流动性或挥发性的物质,以及沾有这类物质的棉球等,可装入洁净干燥的玻璃磨口瓶中,瓶口盖紧并做密封处理,必要时还应在瓶外注上“请勿倒置”的字样,然后再放入塑料袋中封装。对于腐蚀性液体,应使用耐腐蚀的容器盛装并密封。

(二)痕迹、物证的送检

痕迹、物证的送检是指将在犯罪现场收集的痕迹、物证送到专门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的工作。送检过程中必须注意运输环节的安全,避免出现痕迹、物证的损坏、污染或灭失。

现场勘查结束后,勘查人员将各类痕迹、物证进行整理、包装和登记完毕,要交给专人护送,由送检人将痕迹、物证亲手交给检验鉴定机构并取回收据。送检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绝不可麻痹大意。若是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则应按危险物品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运输。对于纵火剂残留物等易挥发的检材,应密封于带磨口的棕色广口玻璃瓶中尽快送检,以免它们挥发损失。送检途中要特别注意防止玻璃样品瓶的破碎。从现场勘查地点到目的地的距离长短不一,如果装有痕迹、物证的包装物品放置不当,途中汽车的震动、摇晃或者急刹车,很容易造成包装物发生碰撞、挤压甚至乘车人的踩踏,从而使痕迹、物证受到损坏。因此,送检过程中一定要将装有痕迹、物证的包装物加以固定,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郝宏奎. 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2]蔡新建. 铁路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3]苑军辉. 犯罪现场勘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3篇

王瑛同志先进事迹

在担任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的几年里,王瑛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王瑛曾不止一次说过: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我从没得罪过纪委书记这个称号!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童年的艰苦生活让她对人民群众有着质朴的爱。1982年,王瑛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巴中工作。在这片被红军鲜血浸染的革命热土上,她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坚定了自己对党的事业的忠诚。

王瑛上任南江县纪委书记后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20xx年3月,南江一名在扫黄中被拘留询查的年轻女子,在一派出所留置室内自杀。一个月后,一封举报信转到县纪委,信中举报派出所某民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

由于有关部门已经对案件作出结论,在纪委内部的案情分析会上,有同志建议应付一下算了,但王瑛坚决不同意。

由于涉案人员多是政法干警,反调查能力强,取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但王瑛和同事们日夜奋战,曾连续5天5夜没有睡觉,与主要涉案人员反复谈话,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其间,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指责、谩骂、威胁不绝于耳,但是王瑛始终保持沉着冷静,鼓舞一线办案人员。在上级纪委的支持下,真相终于浮出水面,1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在纪委书记的岗位上,王瑛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常说:惩处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她提出了纪委工作服务社会发展大局的五个零工作方法,改善了南江的投资软环境;她提出设立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的设想,使村级信访案件占全县案件的比例大幅下降。

王瑛还始终把人民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她曾为住房与耕地被河隔在两岸、每天只能赤脚过河到对岸种田的洋滩村村民,建了一座铁索桥;她曾用自己荣获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得到的2万元奖金,资助贫困的农村孩子读书;她还为南江的背二哥们建起了宾馆和餐厅,让这些贫困的苦力人不再风餐露宿。

王瑛常常对同样也是干部的丈夫说: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是人民群众让我们保管的。如果用权力谋私利,就是对人民的背叛!她担任南江县级领导多年,一直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甚至拒绝了亲弟弟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

20xx年7月,王瑛晕倒在抗旱救灾第一线,同事们将她送到医院后发现,她已是肺癌晚期,医生诊断她最多只能再活半年。但王瑛坦然面对病痛与不幸,拒绝了上级组织为她调换工作的好意,而是以加倍的赤诚和热情扑在工作上。在之后的两年零四个月里,除去10多次化疗时间,她都在工作第一线,有194天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案件查处现场。

20xx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正在重庆接受化疗的王瑛中断治疗,一路颠簸500多公里赶回南江,立刻带领县纪委的干部奔赴救灾一线,确保国家的救灾款物发放到位。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4篇

xxx,多么响亮的名字啊,听到这个名字,我的眼前便巍然屹立起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

在人民警察历史的丰碑上会永远刻下这样一段话:广州铁路公安局衡阳铁路公安处衡阳北站派出所民警xxx,年2月6日在京广线上奉命执行线路巡查任务时,面对飞奔而来的旅客列车,及时排除了线路险情,而自己却不幸壮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以23岁的年轻生命谱写了一曲铁路人民警察用热血和忠诚保卫铁路运输安全的壮丽凯歌。

英雄走了,走得是那样匆忙,临走时,来不及吃饱午饭,象往常一样,只是向母亲轻轻地道了一声:“妈妈,时间不够了,儿子要去执行任务了”,就匆匆地奔向了春运最繁忙的工作岗位;英雄走了,走得又是那样壮烈,面对险情、面对滚滚而来的列车毫不畏惧,把青春的热血全部洒在了日夜为之操劳的铁路线上。

风停了,雨止了,人们在心中默默呼唤着英雄的名字:xxx,你慢点走,还有许多事情在等着你去做,你救助的失学儿童正用期盼的眼光等着你,邻居大婶要感谢你经常帮扶她们,你奋不顾身去救火,上级正准备给你记功嘉奖呢。 事迹材料网

英雄花开别样红。曾记得小时候,欧阳海为救列车勇拦惊马的英雄事迹,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时间的隧道和英雄的壮举竟是那样的相象和震撼人心。当年欧阳海勇拦惊马救列车也是23岁,两名时隔40年的英雄都以23岁的青春年华在京广线这条祖国重要的大动脉上留下了永恒的乐章。

英雄xxx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为xxx献出年轻的生命,我泪洒衣襟;为列车运输安全得到了保障,我又欣慰地笑了。透过列车铿锵欢快的车轮,我仿佛看到了英雄xxx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xxx,我的好战友,xxx,我的好兄弟,你把无悔的青春年华献给了铁路人民警察事业,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对党的誓言:“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把怎样当好铁路人民警察的真谛留给了我们。

xxx虽然牺牲了,但xxx的精神永在,xxx的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xxx以他英雄的壮举,深深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加倍努力奉献。当前,一个学习英雄xxx先进事迹的热潮正在全路迅速掀起,特别是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每一个抗击“非典”的特殊日子里,我们广大的铁路民警都在以英雄xxx为榜样,不顾个人安危,日夜战斗在抗击“非典”和保卫运输生产安全的第一线,默默奉献着不平凡的业绩, 事迹材料网

我们学习xxx,就要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品质;

我们学习xxx,就要学习他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的奉献精神和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我们学习xxx,就要学习他为了维护铁路运输安全舍身忘死的英雄气概。

我们学习xxx,就要象他那样,把铁路运输生产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

我们学习xxx,就要象他那样,立足本职,爱岗奉献,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5篇

提起“王**”,熟悉他的人都伸大拇指。王**同志1970年参加邮电工作以来,在他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夏秋冬。他先后当过机线员、机务员、保管员。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始终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一种孜孜以求、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人们誉为“铁人”和“活雷锋”。多年来,始终被系统评为先进生产者,1989年—1997年连续五届被评为**省邮电部门劳动模范;1991年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劳动模范,同时被省总工会、松花江地工委授予“学雷锋、讲奉献”先进个人;1992年以来一直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标兵、劳动模范;松哈合并后,先后当选为市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2年6月被评为市级特等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纵观**同志的事迹,看不出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点点滴滴,却无处不体现着平凡而闪光之处。正是这些,才真正体现了一名最基层、最普通工人克已奉公、衷爱事业、无私奉献的真谛。

他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用30多个春秋寒暑始终如一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信条。熟悉他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印象,“他话语少、不善言谈,只知道不声不响地工作”。他正是用这样的个性,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俗话说,一个人做点事情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始终如一。一朝一夕容易做到,三年四载也易坚持,但难能可贵的就是他33年如一日,一万多个工作日,寒来暑往始终如一,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有人给他计算过这样一个数字,一年365天,他几乎都在工作岗位上,双休日很少有休息的时候。30多年来,他用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寂寞,在枯燥、单一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他把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全部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头脑中,从未想过“清闲”是什么滋味,“清闲”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可怕的打击……在一次库房改造中,他起早贪黑一口气加了104个夜班,连续28个周日没休息,使仓库物品达到“三清三符”的标准,实现了“三有”,货架物品“五五排列”,使自己练就了“闭目不错”的管库功夫,在全省邮电观摩大会上现场演练,反响强烈,博得了一致赞誉。

他不但是工作上的佼佼者,也是员工信任的“铁大哥”。多年来,单位的零星维修活基本上没雇过人,都是**同志自己动手干的。修门窗、桌椅、铁卷柜、金柜、门锁等是他的拿手好戏,单位该雇工的活儿,如建车棚、做节日灯、做牌匾等活计,只要他能干的,他就自己亲自动手,而且为了节约资金,他多数是废旧利用。现在,通信分公司20多个科室班组,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不能干的活儿,首先想到的就是“王老铁”,只要他到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特别是公司化以来,为了为公司节约资金,每年在取暖期到来之前,他自己动手为各个办公室修理坏门窗、换破损玻璃。

他爱岗敬业,把工作视为自己的生命,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极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他工作起来不要命,人们送给他一个外号———铁人。记得在天增线路改造工程中,他看到早晨材料装车要耽误两个多小时,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晚上装车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于是他主动提出每天早五点来局里装车,交接后再去吃饭,他一连40多天起早一人装车,共装卸了20多吨铜线、铁线,2400多条铁木担、4万多件穿钉、隔电子等零配件,为工程节省了2000多个工时。随着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程控交换设备不断增容、更新,为了做好后勤工作,他每天很早就到岗,晚上很晚了才回去,从准备材料、装车到运送都由他一人承担,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多年来,他全心全意维护企业利益,以企为家,修废利旧,被誉为好管家、把家虎。据统计,经他搬运的各种材料上百吨,经他手修理的手动葫芦、钢线钳子、滑车等工具近百件。邮电分营后,支局都租用邮政局的房屋,邮政局不管取暖,我们自己烧还太浪费,不烧,由于温度的影响,多数支局的机器将不能正常运转,这个问题不尽快解决,将会影响农村地区的正常通信。于是他主动请命,带领锅炉房的同志下乡改造支局取暖系统,一连起早贪黑干了20多天,改造了13个支局,共节约取暖面积千余平方米。每年秋季运取暖煤时,卖煤的说过几车秤就得了,以后就不用过秤了,大家都有好处,可是他坚持车车过秤。他曾创下过亲手卖出50多吨旧铜线,局里审核时价钱和数量一点不差的纪录,被一些人说成是“脑袋不开窍的人”。有一次,他为抢救同志,手、脚、腿多处受伤,他不住医院住库房,请当护士的亲属到库房为他点滴、换药,自己躺在床上指挥付料,身边的同志和工程队的人员都感动得赞叹落泪。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累,哪里有风险他第一个挺身而出。记得有一次由于天气影响,60多米高的铁塔上天线发生故障,当时风势凶猛,没人敢上,他自告奋勇第一个带头登上塔峰抢修故障,下面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当他下来的时候,豆大的汗珠流满面颊,瘫倒在地上。他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从未请过一次假。经常去仓库的同志会发现,在仓库的一角的板床上常年放着点滴所需的用品,经常为他点滴的护士说:“王老铁”并无恶病顽疾,就是因为常年超负荷工作,才使这位铮铮“铁人”做下了无缘无故的高烧和腰腿痛病,可是他一直都在偷偷地点滴吃药,实在严重了,才被迫在仓库的木板床上躺下来休息一会儿……

2002年10月,小灵通基站建设工作开始了,**同志和供应的同志经常起早贪黑地工作,收料、付料,有时到半夜。除了电杆雇人卸外,其他的材料,如基站、天线、钢线、电缆等都是他和同志们亲自装卸。记得有一次,送基站和天线的车晚上八点多才来,一时找不到装卸工,**同志来后,二话没说就上了车,开始卸料,单位值班同志看到这情景,也来帮忙。就这样,在他的带动下,参加工程建设的同志工作更加主动,而且都毫无怨言,节假日也从未休息过,既保证了工程建设如期完成,也为企业节省了部分装卸费。

他表里如一,不图名利,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奉献着社会、帮助着他人。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把爱心奉献到哪里,他帮助过许许多多相识的人和不相识的人,被人们誉为“活雷锋”。3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地为单位职工及家属义务理发,先后自费更换理发工具8套,共为职工及家属义务理发2万多人次。他义务照顾单位退休职工王振拥20多年,为他看病、买药、洗衣、送饭,过年过节把老人接到家中,使这位孤寡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老人临终前说:是党的好儿子**让我孤寡不孤晚年幸福。他为保护行人安全,曾奋不顾身地拦过惊牛、惊马;他曾把昏倒在路边的转业军人黄文送到医院抢救,并为其付了全部的医药费;他曾把受伤的小女孩杜妍送到医院及时抢救。2002年4月26日晚6点多钟,他看见一位迷路的老大娘,他领着老人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把老人送到家,然后自己默默地离去。2002年9月的一天,在县医院附近他看见一个因车祸受伤的妇女无人送她去医院,他二话没说把她送到医院,并帮助病人做CT,又自已拿钱给她办了住院手续,等到病人的家属来到,一切安排就绪后,他才离开医院。98年特大洪水时,他从仅有的工资中捐出1000多元钱、衣物20多件,表达一名共产党员的一颗爱心……像这样的好事在他身上很多很多,有时难免亲属、朋友不解地说他:你这样做图的是什么?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说:这算不了什么,帮人如同帮已,我没想图什么,只知道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况且我还是一名党员……

他视荣誉为动力,矢志不移,继续一如既往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志用他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创造了非凡的工作业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殊荣。在荣誉面前,他从未向组织上张过一次口,而是不骄不躁,以荣誉为动力,矢志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扎实进取。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从未因为自己工作的阅历、取得的成绩或因年龄的关系,而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加倍努力。2001年以来,他为了给企业分忧,时时处处发挥模范作用,在线路工程施工特别紧张的情况下,工程所需杆号牌、线序牌没有地方做,他主动承担此项难题,一共70多天贪黑起早,亲自设计、刻字、喷字,共用塑料板刻版300多块,做了1万多块杆号牌和线序牌,不但为企业节约资金万余元,而且还保证了工程的如期完成。为了宣传通信业务,扩大公司在社会的影响,他用旧包装箱板做宣传板、装宣传车,大力宣传通信公司的来电显示、宽带上网、小灵通等新业务。他只顾“大家”,忘了自己的小家,多年来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上,照顾家里的时间很少很少,家属不理解,他耐心劝说,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记得2002年5月自己的母亲胳膊摔成骨折,女儿住院手术,他却没有请假,仍然不声不响地坚守工作岗位,母亲和女儿出院后对他生气,他却笑着说:“‘以后’我一定多抽出些时间好好照顾你们。”也正是这样,有的同志劝他说:“老铁,你都干到这种程度了,换个岗位休息休息,让年轻人多干些吧!”可他却说:“我取得这点成绩是大家支持、帮助的结果,我只不过做了些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按要求还相差甚远,我需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正是这朴实的话语,润泽了他不平凡的事迹,正是这些点点滴,才真正体现了他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6篇

岩阴山脚遗址考古成果

2011年12月,考古队调查发现了岩阴山脚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50m,东西宽约100m,面积达15000km2(如图4所示)。遗址所在地现已规划成铜绿山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场所。由于自清代中期以来,当地村民在此开荒改田,修坟立碑,尤其是近几年滥采铁、铜矿石,遗址遭到了严重破坏。为配合新馆建设,2012年6月至今,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前,对遗址进行普钻,掌握了遗址范围和文化堆积情况;然后选择适宜地段布置探方发掘,以尽可能了解遗址的功能布局及文化面貌,重点在遗址南区和北区布5×5m探方26个,面积650m2,现已基本完成发掘工作(如图5所示)。暑去冬来,发掘工作精细严谨,初步了解到遗址功能分区和文化内涵。文化遗存的时代主要为东周和清代。在遗址南区和中部已揭露冶炼场和选矿场2处,北区发现圆形探矿井1座。出土了一批矿冶生产和生活遗物,尤其以东周遗迹较为丰富。发现的主要遗迹如下:1)南部发掘区。揭露一处含选矿的冶炼场,遗迹十分丰富。其中有选矿场铁矿石堆积遗迹1处、硬壳状遗迹1处、炉基遗迹1处、和泥池2个、脚印35枚、工棚柱洞8个等(如图6所示)。选矿场位于冶炼场东边缓坡地带。在东西长15m、南北宽约10m的红色粘土上,遗存有1处铁矿石堆积。经地矿和选矿专家共同鉴定,铁矿石多属品位较高的“平炉矿铁”,目测含铁量可达40%~60%。由于选矿场遭到晚期人为严重破坏,故铁矿石堆积厚薄、平面密疏程度不一(如图7所示)。工棚遗迹位于选矿场西边,有8个柱础洞,排列有序,据推测是当时冶匠为避雨防晒用木料搭建的工棚。灰坑(垃圾坑)2座,叠压在选矿场下。灰坑形制规整,平面为圆形,坑底呈锅底状。灰坑内堆满灰褐色土,土质较为致密,含有较多的木炭颗粒和小块铁矿石及少量东周陶器残片,陶器类见有罐、甗。硬壳状遗迹残存范围达48m2,疑似炼渣(如图8所示)。地层断面可见该炼渣有3层叠压,每层渣体呈大面积的薄形硬壳状,厚0.6~1cm,质地坚硬,灰褐色。3层之间或夹有浅黄色土或灰黑色土,这种硬壳状“炼渣”为首次发现。经鄂东南地质大队实验室对这种硬壳状“炼渣”进行初步检验和光谱分析,发现它以硅化铁物为主,还含有铝、铜、磷、钛、钙和其它微量元素,其中铜含量0.8%。为了弄清疑似“炼渣”的性质和成因,我们多次请矿冶专家进行现场分析鉴定,但对其认识不一致,主要有人工形成说和自然形成说二种。结合地层等关系,我们认为是人工形成的可能性大。和泥池平面为圆形,呈锅底状(如图9所示)。清理时,池内堆满揉和过的高岭土和红色粘土的混合土,土质粘性大,并夹杂2块东周陶片,初步推定该粘土用于涂抹炼炉缸内壁,为一种耐火材料。在冶炼炉基旁边超过10m2的黄土面上,先后发现足迹35枚(如图10所示)。其中,既有完整单个脚印(如图11所示),又有多个相互踩踏的脚印,弥足珍贵。为了确定足迹真实性,进一步弄清足迹的类别、人体身高、行走姿势、保存环境等历史信息,我们邀请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主任法医师张继宗教授、足迹学专家刘伟平、武汉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刑侦专家郑道利等携带专业器材赴现场,共同对考古人员发现的足迹进行检测鉴定。专家们为了尽量原地保护足迹现状,首先非常谨慎地对考古方法标记的27枚足迹随机选取4枚(足迹编号为16、25、26、27),刮除考古方法刻划的足迹轮廓线条,均露出原始足迹的面貌,结果证明,考古方法发现的足迹真实可信。接着,专家们还在已发现的27枚足迹之间的空白地带轻刮足迹承载体(即黄土界面),再次发现8枚足迹(编号为28~35),足迹总数达35枚。经对上述12枚足迹现场取证,室内对比分析鉴定,确认12枚足迹皆为古人赤足脚印。其中部分赤足脚印完整,部分只能显示赤足轮廓,有的仅存前掌或足后跟。完整的赤足印痕长者26cm、短者25cm,从而推测12个足迹中起码为2人所留存。专家们还根据现在群体足长与人体身高关系推断,赤足中一人身高为1.72m,另一人身高1.52~1.54m。结合部分赤足有重压痕偏外、横向移位等痕迹,确定此类赤足者有负重特征反应,反映了当时冶匠搬运什物的劳动场景。2)中北部发掘区,已揭露面积达58m2的冶炼堆积1处,土色呈黑灰色,从发掘探方之外的田土和以往村民乱挖铁铜矿石废弃的断面观察,这层堆积从岩阴山腰向山脚延伸,如此大范围的堆积绝非偶然,应是若干炼炉长期生产所致。在所发掘探方之中,这种黑灰色堆积层较厚,包含有较多的木炭颗粒和少量的红烧土颗粒,局部堆积还含有一层铁矿粉和较多经人工整粒遗弃的小块铁矿石。此外,还发现有少量的炼渣(如图12所示)、氧化铜块(如图13所示)、炼炉残块及东周陶片等,说明黑灰色堆积层应为东周时期的冶炼后废弃堆积物,可佐证此地应是冶炼区。3)遗址北区。发现圆形探矿井(编号J1)1座,圆井开口略大,往下渐渐变小,至井底收缩成近长方形(如图14所示)。圆井口径1.90m,井深4.62m,其中,井口至井深2.9m厚开凿于高岭土层,其下1.72m深则开凿于高岭石化层。井口周壁有古人凿井提升土石留下的绳槽痕。井内填土可分为3层,出土遗物十分丰富,主要有东周时期陶盆、罐等残片,还有数十块铁矿石、石块,木炭、竹器残片、横向支撑木(如图15所示)、木器柄及果核等(如图16所示)。由于该矿井中的石质层未发现铜铁矿脉,推测是当时的矿师果断放弃了探矿井。探矿井遂成为垃圾坑,不久,因某种原因对探矿井又进行一次彻底填平。我们挖掘探矿井时,在相距古井口西边约25m的高坡处,适逢鄂东南地矿大队的一座探矿钻塔正在机械作业,钻孔编号为2303,最终孔深达1086.52m。据说,钻孔岩芯因一直未见铜铁矿层而停钻撤离。比较古今探矿井孔,勘探结果如此相同,充分反映了古代矿师高超的探矿技术。

对遗址保护区考古成果的初步研究

1)首次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内开展专题调查,发现了12处冶炼遗址,不仅填补了保护区文物点的空白,而且初步认识到这里的冶炼遗址都分布于采矿点附近的山腰或山坡下,频临溪湖之畔的特点,这为探讨古代采冶结合、就采冶炼、临水选址的理念提供了实物资料。2)岩阴山脚遗址的初步发掘,发掘出一批东周灰坑、选矿场、冶炼堆积、灰沟等遗存,丰富了对遗址的文化内涵的认识。在遗址上所发现的选矿场遗存,大批高品位铁矿石及废石有序的堆积在一起,揭示了在冶炼之前,古代冶匠就近对矿料进行过一次初选,这样做不仅减少了矿石搬运成本,而且确保了矿料的质量,反映了古代冶匠严谨的选矿程序和娴熟的选矿技术。3)遗址东北部发现一口圆形探矿井,增添了以往发现探矿井的种类。尽管仅发现一口探矿井,井周壁没有以往发现的方形竖井常常采用较密集的竖向支撑木加固井壁的方法,但圆形井壁对外形成张力的安全性,可节省支撑木用料的认识和快捷凿井方法均为古代工匠所掌握,反映了古代探矿技术的变革和探矿水平的提升。4)多学科协作成为本次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一个亮点。尤其是岩阴山脚遗址的抢救性发掘超出了预期收获,许多遗存为首次发现。其一,岩阴山脚遗址发掘出土最多的是各类矿石及废石,生活陶器残片极少,经地矿专家对出土的矿石进行鉴定,以铁矿石为主,可作为确定遗址性质、功能的参考物;其二,对新发现的2种疑似炼渣,委托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秦颖教授等进一步做成份分析,其鉴定意见一旦给出,可作为判定遗存性质的重要依据;其三,在岩阴山脚遗址南区选矿与冶炼场所发现的35枚足迹,弥足珍贵。经公安部物证中心权威法医师和足迹专家现场勘测和鉴定,获得大量古代冶匠足迹信息,这批足迹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冶炼(或选矿)遗址上首次发现数量最多、保存状况最好、足迹者身份最明显、时代最早的古人赤足印迹,填补了矿冶考古空白;其四,发掘中十分注意对每个遗迹收集土样,并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植物考古的博士来现场进行浮选,对少数出土的植物标本做初步的鉴定工作。浮选植物样本是一项基础工作,可进一步研究古代岩阴山脚遗址乃至铜绿山一带的气候、农作物、植被种类和人们食物组成等方面的内容,可从一个侧面揭示当时活动在遗址上的人类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便于全面深入了解遗址的内涵。因此,下一步计划将浮选出的样品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做成份分析。以上多学科合作的考古成果,为深入开展矿冶史研究、科学制定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的保护管理计划,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同时,为了保护好揭露出的各类遗迹,以便将来展示,推进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申遗”工作,经专家论证,现已暂作回填保护处理。5)结合以往资料和新获矿冶考古成果,还可以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本地区古代矿冶遗存的宏观探究内容应包括铜、铁等资源开发的源流、工匠族群来源、掌管铜、铁的政治集团及铜、铁资源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贡献等;除矿冶遗存是我们保护、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外,遗址区域内及鄂东南地域的同时性和历时性,古代工匠居住废墟、农业生产区、燃料生产地、城址、水运码头、墓葬及粗炼铜、铁输出地等如同一根根交错的链条节点,都应列入古矿冶调查、发掘和研究的重点内容,这些都是复原和展示矿冶文化不可忽视的对象,也是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建成独具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申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遗产资源。

本文作者:陈树祥冯海潮席奇峰张国祥作者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7篇

那么综合材料绘画在其语言体系上呈现出哪些形态呢?

首先,综合材料绘画在语言上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对“物”的形态、属性及语义的理解认识和重新建构,是对各种物质材料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功能和价值的再认识。任何的物质材料其本身都是具备两种内质的。一个是物质本身具备其作为物的形态和属性,这种形态和属性也就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表情”,即它的材质感。这是它作主体语言参与到画面组构上的最重要特性。二是物质所具备的物的语义,也就是其作为材料存在而具备的文化积淀。物质在存在的过程会被其所存在的文化环境赋予的相应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我们单纯地看木头、土、乳蜡、油脂、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质材料时,会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区分开这些物质材料具有的冷暖特性。在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中,物质材料正是依托其本身的“物”性和所承载的文化内质与绘画者赋予的精神相结合,来实现着物质与精神的对话。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对材料的物质材料的敏感度和对物质材料的属性性能的把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家克拉斯和布罗克迈尔就是选取了金属铁板材料进行创作,他们利用铁板材料的不透明、可腐蚀、色泽突出等特性,通过铁板的自然锈斑和制作出的画面痕迹相结合,表达出了他们的一种庄重、深沉的生命体验。而博伊斯在作品《动物脂》中,则用毛毡和油脂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正是利用这种材料毛毡和油脂本身就具有暖性的物性特征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的。画家朱进在他的《时光》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运用黄色土、五色土和褐色土等土质性材料来完成他的艺术作品。他利用土质材料具备的与人天生就有亲和力的物质属性来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诉求,画面上,“土”所独具的材料属性和文化内质成了画面的主体语汇,观看者面对画面所产生的内心触动几乎都来自于这些涂抹、堆彻、龟裂在画面上黄褐色土料。

其次是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语言呈现为一种媒介的综合运用状态。不同媒介的综合使用为综合材料语言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由于不同的物质材料之间是无法融合的,正是由于多种媒介的参与结合,才使各种材料在碰撞冲击之后产生了流动进而变得亲和起来,达到了一种不同材料冲撞后的平衡,我们才会感觉到材料所形成的艺术张力和精神的升华。艺术创作者们正是通过使用众多的特定媒介,来完成其内心特有的生命关注与体验,我们可以从众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体会。法国画家简•杜布菲在材料的使用上可谓是多种多样,他把泥土、沙子和其他材料做成厚厚的有颜色的基底,并且一改用色彩进行绘画的形态,使用沙砾、海绵屑、木板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在这样的画面上作画,画面上经常出现的是斑驳的色痕,各种奇特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基底上浮现出来的;作为西班牙非定型绘画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在大量的艺术创作中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材料语言进行了结合,在画面上,他大量使用大理石粉、沙子、粘土、纤维等材料进行各种综合材料创作,在具有浮雕感和丰富肌理的画面上采用刮、割等手段创造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语言面貌;而作为二战后的德国艺术家基弗具有深深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他把现成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进行整合,并保留材料的符号属性,在作品中完成了物质材料在视觉上的解读和喻示。干裂的泥土、残破的废墟、荒芜的大地充满着他那巨大的作品中。他把钢铁、铅、沥青、灰烬、纸、石头、植物、油彩、油墨、沙土、丙烯、水泥等等综合物质和综合材料运用的画面,画面上材料与媒介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堆砌,观者在视觉上就能感觉到作品上物质的重量感和可触摸感。在作品《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中,两个高大的书架上陈列着用腐蚀制作过的铅皮作成的一部部敞开的巨大线装书,强大的视觉震撼力撞击着人们的眼睛和内心,来描述着德国的历史和磨难。德国的另一位艺术家伊米尔•苏荷马则是从物质的无形状态中寻求另一种表现手段,他把浓稠的黑色沥青直接铺撒在经过制作的厚实画面上,在他那泥土般的背景下,黑色的线条深沉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具生命感的张力,从而脱离了材料的制作性转而进入到一种写意的境界。

再次,综合材料的语言运用经常表现为一种对文化的借用与转换。文化的资源是艺术赖以发展的土壤。在整个文化资源中,既囊括着自然资源也包括着精神资源,当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能够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找到对应时,材料与精神就会形成了一种互动和互通,从而完成了艺术创作者与画面、观看者的一种对话。对传统文化进行借取和转换是很多材料艺术创作者的共同取向。在艺术家蔡国强的一系列的火药爆炸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艺术家本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种借取和转换。他将火药和颜料铺设在画布上点燃,画布在爆炸后形成了痕迹,在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寻求火药这种媒材的材料属性和这种媒材的中国文化性的融合,在点燃火药同时,他也在点燃一种博大恢宏的文化力量,作品在此时成为了将这种中国传统材料转换成了一个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对话交流的符号客体,让观看者能在画面上感受到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震撼。在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更是艺术家对传统的文化资源的巧妙的借用。作品《天书》可以算是对我国汉字进行的最彻底最激进的解构,他所书写的“汉字”中,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在经过传统木板印刷技术进行印刷和装订,真可算是一次对中国最有力的书写汉字的彻底颠覆。而与徐冰的天书相对应的另一个代表艺术家吕胜中,则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剪纸艺术”进行了借取。他将民间传统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创作并利用一个“小红人”的符号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吕胜中通过剪纸这项技艺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回归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转变为了一种能够进行深层沟通的媒介,成为了其与社会、与观看者对话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东方文化精神积淀,从传统文化入手,寻求传统媒介材料与当代精神的融合交流,成为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的一个有效手段。

另外综合材料绘画在自身语言体系的建构上则更加强调语言的偶然性和实验性、观念性和精神性。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性为主要创作方法的视觉艺术,它对所有物质材料认识和运用都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因此作为综合材料艺术的创作者,为了有效利用物质材料,传达自己的艺术诉求,就要对不同物质材料的语言属性进行反复梳理、归纳、再认识,通过不断的实验运用,才会使物质材料能够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因此这种不断的艺术实验性就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在技术探索和实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物质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性为其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建立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这也就使其语言的形成具有了极大的偶然性特征,偶然性便成为了综合绘画材料语言形成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激发大脑的各种发明,是让人们观察断壁残桓,未息的余烬,以及斑石、云朵和土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偶然性”形态中能使人产生奇妙的发现,使艺术家进入一种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想象力就开始在那些墨点和不规则的形状中施展魔术,而同时这些形态又反过来帮助他进入一种朦胧的虚幻状态,使艺术家的内在视觉得以投射到存在的事物上。”(达芬奇语)[2]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中,正是依托这种给人充满想象空间的偶然特性才会使创作者能够把握住画面形成的那些具有美感和抽象意味的“迹象”,并对这种“偶然之象”进行重新的选择组构,把那些具有视觉美感和冲击力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新的视觉审美趣味。实验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而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品质。其次,在材料的运用上,绘画者更加强调材料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精神性,更加注重这种精神观念同物质材料的结合与对话。其实物质材料其本身是不具备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是绘画者在艺术创作的实验过程中,对物质材料进行了分析、梳理、认识、运用和转化,并在画面上赋予其一定的精神内涵,从而使物质材料成为了创作者精神诉说的载体。创作者是把材料在经历过时间和特定文化沉积后所形成的那种神秘“物质”不断进行挖掘,并把这种“物质”当作传达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在画面上直接呈现,这时的物质材料便因为精神的存在而具有了全新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物质材料所蕴涵的特定文化暗示便穿透材料而传达出来,材料的精神便在画面上得以提升和彰显。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8篇

“莘莘学子十年寒窗,功成名就只待今朝”,一年一度情系万家的高考即将到来。本刊在连续两年命中高考作文题的基础上,今年隆重推出“高考特别策划”栏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2012年全国17套高考作文题,有16套是新材料作文,可以预见新材料作文已成为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为此,本刊特邀请了高三第一线教师、对高考作文命题有独到研究的专家撰稿,推出“2013年高考新材料作文系列指导”经典稿件,希望考生对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谋篇、精彩范文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帮助考生在2013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本刊第5期、第6期分别推出“新材料作文备考指津三个系列”,以飨读者。

――本刊特约顾问 程必荣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

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

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

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

本道作文题有三则名言,我们注意遵循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角度一:热爱生命,呵护生命

三则名言共同指向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也存在各自的“小异”:一则是,虽遇挫折,但生命长存,强调的是生命的坚毅:一则是,了解生命并热爱生命的人是值得赞美的,强调的是对生命的重视;一则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是善的行为,强调的是要对生命的呵护。提示语用对比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对生命正确与错误的态度和做法,其暗示显然而见。立意可依据三则名言含义的各异而呈丰富多彩。

角度二:由己及人,热爱所有的生命。

感悟生命包括三个层次: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他人的生命,热爱人类以外的其它生命(动物和植物),这是一种将人伦道德由此及彼的推及,也是思想境界的升华,我们最终要热爱所有的生命,但我们必须明确,热爱其他生命的前提是这个人一定会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明确了这一概念,写作时在立意上就可以扩大视野,亦物亦人。

角度三:根据文体的需要,可以有所侧重地表现中心

这道作文题没有文体限制的要求,因此,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热爱生命的重要性,也可以论述怎样热爱生命;可以写成记叙文(和小说),记叙热爱生命的感人事迹或漠视生命而引发人们深思的故事;可以写成散文,或通过情景的描述,或通过生活的片段,或一个、几个感人的瞬间来讴歌热爱生命的精神。

1. 用双脚奏响人生最强音的刘伟

每一次挫折都足以让他丧失生活的信心,刘伟,这个无臂的钢琴师,从体育到音乐,用一次次的坚持和挑战展示了生命的坚韧和力量。

10岁时刘伟因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坚强地活了下来,加入游泳队。但上天并没垂青他,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必须放弃高强度的训练,否则会危及生命。于是他又开始挑战自己,用脚学习弹钢琴,每天不少于7小时的练习,以至于他双脚红肿。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内他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后来他走上了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舞台,成功演奏《梦中的婚礼》,全场为之震撼。有评委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掷地有声的座右铭,让他终极获得《中国达人秀》决赛冠军。201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构筑起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的文学家史铁生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7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2003年,史铁生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这位用灵魂写作的作家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留下意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肝脏将捐献给有需要的患者,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他那么多年不能走太远的路,却比更多游走四方的人有着更辽阔的心。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年轻时即瘫痪,随后又罹患尿毒症,史铁生用文学构筑起另一种更明亮而幽深的生命。在很多读者眼里,史铁生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他还是一个用灵魂体验生命的思想家。

3. 世人敬仰的“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地铁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第9篇

图形石磨的诞生

大家知道,所谓圆形石磨,皆分上下两扇,两扇都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大石块所雕凿成扁圆柱形,且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上扇才能绕轴转动。同时,两扇的接触面有一个空膛,叫做“磨膛”。膛的外周还有此起彼伏的磨齿,上磨还留有磨眼。可见,制造一台石磨工序之多,雕凿之难,在铁器尚未出现的时代是不可能有石磨出现的。

中国冶铁技术的发明,当在春秋晚期。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一件铁块,经科学分析,是白口铁。这是目前中国出土并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的生铁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用生铁铸造工具,大约开始于战国早期,到战国中晚期,我国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铁器,目前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铁器,仅生产工具的种类就有16种之多。关于石磨方面的考古发现,上个世纪以前,属战国时代,仅河北邯郸市一例,而且报道过于简单,既无图照,也无尺寸,不能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可靠的材料。当时,能被人们公认的石磨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应首推陕西临潼郑庄秦石料加工场遗址出土的石磨。进入21世纪之后,在山东省青岛开发区澳柯玛工业园一建筑工地,曾发掘出一个碎成3瓣的战国石磨。另外,1968年5月,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整石磨。该磨“分上、下两扇,上扇表面中心作圆形凹槽,周边突起,当中有一道横梁,两侧各有一个长方形孔,底面满布圆窝状磨齿,中心稍内凹,下扇磨齿亦为圆窝状,表面微隆起,中心有一圆柱形铁轴,磨通高18厘米、径54厘米。铜漏斗上部大口下腹收敛作小口,腰部外施宽带纹一道,上口径94.5、下口径29、高34厘米。自上口向下16厘米处,漏斗内壁平伸出四个支爪,两两相对,其跨度超过石磨直径,这说明四个支爪上原当置有承托石磨的木质器”。同样,见于公开报道的还有秦都栎阳出土的秦代石磨,该磨(仅存上扇)形制上与满城石磨十分相似。从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圆形石磨的使用时间可以追溯到战国晚期。

那么,为什么说在普遍铸造铁农具的战国中期圆形石磨能够诞生而没有诞生呢?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圆形石磨在中国的诞生,是大豆、小麦在粮食加工技术上的需要。早在战国以前,中国北方地区虽然已开始种植大豆、小麦,但这两种作物在整个农作物中并不占首要地位。到了战国时期,尤其是大豆,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一时期的文献中,经常菽粟并提:“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菽,大豆也。可见大豆在战国时期已超过任何一种粮食作物了。大豆便于脱粒,但如何加工食用呢?这在当时来说,石磨就是一种急需问世的粮食加工工具。磨的诞生,不仅使人们改变了对大豆、小麦粒食的传统吃法,而且促进了小麦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由“粒食”改为“面食”是中华民族饮食史上的一大进步。其实,圆形石磨的诞生,最初并不是为了将粮食加工成面粉,而更有可能是为了将农作物加工成流质的浆类,诸如麦浆、米浆、豆浆之类,而大豆更有利于这种加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圆形石磨就是用于浆类加工的。所以我们说,圆形石磨诞生于战国晚期是有一定根据的。

圆形石磨与石碾谁后谁先

著名农业考古专家陈文华先生认为,圆形石磨是由石碾发展而来的。那么石碾盘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呢?原始的谷物加工工具石磨盘的发展产物是什么呢?石磨盘、圆形石磨、石碾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如果圆形石磨真的是由石碾发展而来的,那么石碾盘在考古学方面的发现,就应该比圆形石磨在考古学方面的发现时代为早,而事实恰恰相反。目前见于公开发表的材料中,有关石碾的发现尚无一例。见于明器材料中的石碾模型陶碾,河南安阳张盛墓仅出土过一件,且时代为隋,与圆形石磨考古发现的实际年代相差700年左右。既然圆形石磨不是由石碾盘发展而来的,那么它和石碾盘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笔者认为,它们之间仍然有一种承袭发展关系,但却不是像陈先生所说的那样,圆形石磨是由石碾盘发展而来的。恰恰相反,石碾盘是由圆形石磨发展而来的。这不仅从它们各自问世时间的先后关系上可以得到证明,而更重要的是从它们各自在设计原理上的差别可,以反映出来。圆形石磨和石碾盘其下部即底盘皆为固定的圆形平面石盘。磨的下扇有齿并凸,石碾盘齿较平或无齿,两者底盘中心都有一立轴。在加工粮食时,石磨的上扇和石碾的石磙都是绕轴转动。所不同的地方是,石磨是靠上、下扇磨齿的接触来研磨,石碾是靠碾盘与石磙曲面的接触来碾压。石磨加工谷物经过上扇磨眼而进入磨膛,经过磨扇转动的研磨从磨齿缝中研出,属封闭式加工。石碾则是将加工的粮食直接铺倒在石碾盘上,经石磙多次碾压而脱壳,属开启式加工。在这里我们不妨把磨的下扇和碾的碾盘都看作磨的底扇,因为二者除了在大小上的差异之外,其形制基本相同。更何况石碾诞生于圆形石磨之前还有一个社会生产是否急需的问题。所以说,圆形石磨并非由石碾发展而来,与之相反,石碾倒可以考虑它是由石磨发展而来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