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解剖学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18 14:40:15

解剖学

解剖学第1篇

股骨头凹及其滋养孔观察 李英平,郭瑞芳,薛景凤,孙义清,Li Yingpig,Guo Rui fang,Xue Jingfeng,Sun Yiqing

贵州仡佬族人手指毛的分布 梁明康,黄秀峰,Liang Mingkang,Huang Xiufeng

肝韧带的位置与肝周间隙的关系 何平,王亚辉,沈馨亚

胎儿肾上腺移植应用解剖 王志华,张慧敏,刘志权,艾寿坤

整块组织Grimelius银染法显示胃肠内分泌细胞 李淑兰

疏松结缔组织铺片染色新法 刘同慎,殷彦君

制作尸体解剖组织切片的质量控制 龚志锦,胡凤仙,郑建明,胡宏杰,朱明华,詹镕洲

写一份合格的教案 党瑞山,陈尔瑜

活体表面解剖的教学调查 王海杰,王聚信,王金平,于剑峰

优化解剖教学一堂课 魏德

教材中记录的作用 刘伟,张敏平

人下颌骨髁突软骨潮标的观测 陈锐,陈新明,汪说之,熊世春

新世纪新机遇新思维新方向 王怀经,应大君,陈锡昌,康仲涵

大鼠心肌梗塞后梗塞区胆碱能神经支配的变化 徐嘉惠,薛红杰,赵玲辉,聂春生,张云芳,刘宇

虎纹蛙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潘鸿春

上肢短小畸形胎一例 潘爱华,杜亚政,刘正清

小儿与神经管显微外科解剖学比较 胡福广,王忠,张庆俊

大鼠骨折二期愈合模型的建立 张晛,陈建业,李瑞祥,陈俊杰

细胞化学在类风湿病诊断中的应用 闫美荣,肖镇,侯金凤

颈静脉孔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梁树立,漆松涛,彭林,张嘉林,冯文峰

颧眶动脉的应用解剖 高学军,蔡霞,李若葆,冷志敏

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党瑞山,陈尔瑜,蔡国君,黄会龙

NOS阳性细胞在大鼠和小鼠内分布的比较 张峰,马文领,樊宇兵,刘卫,张朝欣,张兴和

硒与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苏衍萍,李玉林,唐军民

眶上裂区显微外科解剖学 石献忠,韩卉

脊髓和脑干Weigert法的改良 顾红玉,刘才栋

一种适用于少量游离细胞的电镜标本制作方法 姜晓丹,蔡颖谦,杜谋选,邹玲

长沙地区人体标本改良保存液的实验观察 熊艾君,陈安,彭娟,张利鲜,彭新君,刘华金

七年制组织学教学自学自教模式的建立与探讨 邹仲之

断层解剖学教材的编写规律 刘树伟,李振平

三种反义c-myc RNA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曾嵘,李进,周生,李秀森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原代培养的下丘脑加压素能神经元的影响 郭雨霁,李盛芳,郝晶,邴鲁军,何秀全

大鼠的神经联系 张宝林,云玉珍,汪剑威,李静林,李益纯

先天性心包憩室一例 詹朝双,石瑾,傅群武,刘明照,张江涛

亚低温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自由基损伤的保护 陈少强,张更,黄焱,陈文列,钟秀蓉

人胎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波形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的发育 沈伟哉,郭国庆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及视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规律 刘学政,萧鸿,庞东渤,李瑞祥

并肢畸形一例 刘银巧,艾琼华,刘燕

大鼠海马CA3区在学习记忆时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潘三强,宿宝贵,韩辉,吕来清,李仲购,周丽丽,杨晓梅

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与海马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关系 张雪朝,肖茂磊,蔡文琴,蒋乃昌

上海邮政"185客户服务中心"正式开通

5-羟色胺受体和P物质受体在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定位研究 吕葆真,黄威权,蒲若蕾,陈蕾

磷酸化的p44/42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分子在正常家猫脑干内的分布 金亮,李改丽,王百忍,段晓莉

雄性大鼠去势后下丘脑NOS神经元的分布 肖明,丁炯,左国平

大鼠内直肌亚核在动眼神经核的分布 林春颖,迟焕方,王守标

滋养细胞肿瘤N-ras基因原位分子杂交研究 黄秀琴,阮永华,刘宝源,张华献

中药促进大鼠脊髓修复再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马育平,张平,苏静,高秀来,常超英,陆涛,韩风岳

大鼠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化学研究 吴宝金,吴洪海,朱永泽

眶尖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林贤,蔡兆明,陈瑞华

第二趾主要血管神经断面的解剖观察 刘同慎,徐文香,李滨,高文彬

山西省解剖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暨第五届代表大会纪要

新疆维吾尔族学龄前儿童同身寸与身高,四肢长度关系的研究 崔建华,巴哈尔古丽,古丽娜,范强

动眼神经的应用解剖学 纪荣明,周晓平,岳志健,许家军,王志军,张煜辉,黄章翔,曹鹏,党瑞山

展神经的应用解剖 纪荣明,周晓平,许家军,黄章翔,曹鹏,王志军,张煜辉,党瑞山

层粘连蛋白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龙洪清,沈俊

成年神经干细胞的内在潜力 张志英,严振国

CT磁共振断层解剖研究现状及瞻望 刘军,富昭

成人大脑顶枕沟在横断面上的定位 黄海辉,刘树伟,丁娟,杨瑞铭,康仲涵

安徽省解剖学会第九层代表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纪要

一氧化氮合酶及精氨酸对兔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田菊霞,陈河,亢晓冬,赵文华,李继承

省届全国医药院校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论坛纪要

颈静脉球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吕春雷,李兆基,吴皓,周水淼,张素勤

大鼠颈内动脉的解剖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张成英,陈传好,邵正仁,赵莉,秦登友,陈前芬

颞骨关节后突的形态学研究 韦丽泉,朱晞,杨最素,章中春

第四脑室的应用解剖学 于振国,桂松柏,娄飞云

朝鲜族恒牙解剖测量及其意义 方贤浩,金昌洙,金永哲,朴正根

猪与人各心腔内主要结构的形态差异 王灵战,王晓平,王立群,孟壮志,田耕

食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秦雄,徐志飞,赵学维

肝脏标本脱胆色素的处理方法 陶彩云,李兴富,叶军平

几种简单教具的制作与应用 穆敬雯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一例 文小军,刘红军,赵炳泉,蔡新华

解剖学第2篇

踝前区的应用解剖 蓝顺清,胡兴宇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邹智荣,毕玉顺,刘执玉,周小龙,李贵宝,王伟

前列腺术前注药及改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初探 黄祥,格桑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侵袭转移 刘智敏,王凡

5-羟色胺(5-HT)与胃粘膜损伤和修复关系的研究现状 唐旭,王泽,邓才宝,张苏

肥大细胞的异质性 陈晓宇,贾友苏

体质人类学研究二十年及其启示 胡兴宇,蓝顺清

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一例 邹智荣,陈绍春,李仲铭

随想克隆 孙昭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学教学中应用 陈海英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课堂气氛的创立 董武忠,刘振远

浅析目标教学中的课后补救 胡文礼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板图的应用 刘振远,罗卫民

中专解剖学教学中"双差"生的思考与对策 易前忠,叶常青

临床医学专科起点本科班《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探讨 朱建华,洪永华,李克攻

教育改革浅见 黄启林

护理专业《解剖学》学习成绩的现状与对策 潘玉康,雷秀兵

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马大军,雍刘军,刘兴国

人体断层解剖学教学的探讨 刘卫华,刘兴国,马大军,米永杰

谈解剖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易前忠

解剖学有关口区的一些名词概念的探讨 雷秀兵,潘玉康,杨阳

扩展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王小标

我怎样通过试讲 蒋艳萍

绘图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林达

如何配合"大局解小系统"教学制作示教标本 宋涛,李贵宝

《心血管系统解剖》课件的制作和应用 初国良,黄海,彭映基,汪华侨

结肠巨大囊肿伴先天性阑尾缺如一例 赵亮,董浩,胡乃文,刘执玉,刘立平

“纲(功能)举目(形态)张”——组织学教学方法探讨 彭彬,黄安培

组织学实验考试方法的探讨 李中华

初生牛脊髓神经细胞尼氏体硫堇——伊红染色法 房丽华

家鼠类肾上腺嗜铬细胞简易染色法 李莉

普通墨汁对中、小血管行荧光染色 钟瑞冲,林卡莉

用撕片法显示胎儿小肠壁外纵肌外侧面微血管分布 李银生,汪艳丽

血液涂片Wright染色法的改进 陈大堤

硫堇块染色法显示神经元尼氏体的体会 孙万彬,赵春芳,谷双魁,赵京山

采用犀牛牌双面不锈钢刀片制作石蜡切片 毕彦忠,陈福来,罗英铎

神经纤维快速染色改良法 毕彦忠,金晓明,陈福来,黄琪,罗英铎

影响人胚胎脑组织冷藏因素的研究 张华

潘氏细胞固定和染色法探讨 闫爱华,任知春,任秀花

运动神经末梢显示方法探讨 闫爱华,任秀花,任知春

网织红细胞的显示及体会 任秀花,闫爱华,任知春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铺片技术的改进及运用 潘琳,盛瑞红,彭俊云,周水平

骨磨片封片的探讨 宋林,糜建红

一种显示网状纤维的方法 廖大清,马玉琼,陈思秀

Mallory三色法在小肠染色上的应用 陈思秀,廖大清,马玉琼

制作疏松结缔组织教学铺片的探索 马玉琼,陈思秀,廖大清

石蜡切片H-E染色法的经验和体会 朱丽华,张丽敏,王春燕,孙孝庸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连续切片显示神经核团 陈德英

观察大鼠胚胎心内膜垫发育时的切面选择 肖虹蕾,喻青

铺片在结膜杯状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佘振珏,柯碧莲,周国民

不同组织固定液与巴氏染色法异染性现象 韩亚京

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变化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中的观察 吕丹瑜,杨京京,刘斌

10%福尔马林与中尔马林的比较 张宝元

改良溃变神经纤维镀染方法经验介绍 买鸿宴,杨立元,杨磊,雷季良

湖南侗族耳的活体观测与研究 吴亿中,皮建辉,何培森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刘德明,王文敏,刘曾旭,

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系统和根尖孔解剖及临床意义 张玉,邓德华

以锁骨内侧端最高点为标志行右静脉角部穿刺的应用解剖 孙国刚,刘玉林,聂红艺,屈强

肌性动脉内弹性膜的观察分析 程基焱,刘广益,吴雨岭,先雄兵

MERlIN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陈永锋,齐建国,章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龙庭凤,刘广益,郭勇,余鸿

双侧巨输尿管畸形一例 杨朝鲜,曾昭明

干细胞调控机制及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红媛,王萍,夏冬,吴绍华

足内侧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杨开明,徐达传

针刺镇痛及其机理 柯青,王廷华,赵有成

淋巴细胞归巢至肠粘膜组织的分子机理 吴琦,张立平

探索调控人胚分化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 欧阳秋明,曾苏,孟珊珊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 侯海龙,陈晓蓉,胡祥友

心肌细胞凋亡与高血压 金迅,靳秋月,何文彤

急性脊髓损伤后aFGF、bFGF的表达 李卫峰,王玮

超声检测妊娠中胎儿的标准化问题 杨太珠,贺延富,罗红,郭文琪,孙昭

谈解剖学教学中的正迁移 吴仲敏

用三种软件编制解剖学电子讲稿的体会 伍家农,张光鹏

解剖学第3篇

(一)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建立了局部解剖学交互式学习网站,师生在网上可以互相交流,答疑解惑,通过这个平台,将自行录制的外科手术录像按照局部解剖学大纲要求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在教室、计算机室、寝室上网观看或下载,极大地强化学习效果,课前观看,使学生带着问题而来,当他们解剖到的结构与录像一致的时候,引起共鸣,加深记忆,相对传统局部解剖学教学的离开实验室只能看书本被动学习而言,手术录像式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学生会因为学会一个知识点,理解一个手术的解剖学细节而兴奋,转而带给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3]。

(二)丰富了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库建设。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如火如荼的热烈开展,其形式涉及PBL、TBL等多种模式,但是开展案例式教学的瓶颈是尚没有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典型案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教师大都各自为营,案例缺乏规范性和标准性,急需建立相关案例库满足PBL或TBL的教学方式发展。我们自制的手术学录像,以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为切入点,密切联系基础知识,录像后面配有病例问题,使学生学习的案例有了标准化和规范性,避免教师主观因素导致的片面讲授,对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降低尸体消耗,提高尸体使用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5],医学院校通过正常渠道搜集的尸体标本越来越少,有的院校局部解剖学已经无法正常开课,被迫进行示教或用婴儿解剖教学,目前各学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赖以生存的尸体资源异常短缺,成为制约国内医学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我们引入各局部重要的手术入路和手术解剖操作,相当于引入了临床问题,围绕手术入路进行实验实际上就是围绕问题这个中心展开实验,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点代面,既突出了重点,又兼顾相关知识的延伸,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一般7-8名学生解剖1具尸体,经过本次教学改革后平均14-16人用1具尸体,这样一来,每年尸体用量减少为教学改革前的1/2。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虽然使用尸体减少了,但是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爱护解剖结构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一些细小的神经、血管分支也主动进行保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尸体的使用率。

使用之后的尸体,再经过开放实验室上学生的解剖处理,使解剖结构和层次等更加清晰,一部分尸体或器官等被制成陈列标本,丰富了我校解剖展览馆作品;一部分尸体或器官则适用于系统解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麻醉解剖学等课程的实验课使用;而涉及颅腔、椎管、骨盆等部位微细解剖结构的操作,则用于临床医师培训使用,或供相关专业研究生解剖,这样就极大提高了尸体利用率,这说明手术录像教学方法的确为基础和临床提供动态或双向服务,有利于课程开展的连续性和不断发展。

二、手术录像在局部解剖学的组织实施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解剖学第4篇

拇腕掌关节面立体测量及其意义 田青业,刘正津,张绍祥,Tian Qingye,Liu Zhengjin,Zhang Shaoxiang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解剖学基础 舒强,卢敏,孟凡东,凌光烈,徐恩多

预防大隐静脉术中股静脉损伤的应用解剖 张铁民,姜洪池,许军,梁玉明

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应用解剖 陈海燕,Chen Haiyan

臂后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蒋常文,徐达传,Jiang Changwen,Xu Dachuan

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翼腭管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 华泽权,董卫东,佟浩,Hua Zequan,Dong Weidong,Tong Hao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腭咽测量及临床意义 倪炳华,Ni Binghua

丘脑与丘脑枕空间形态和位置的研究 田菊霞,卢洪煊,楼佳庆,柴东乔

眼轮匝肌蒂颞区皮瓣移位术的解剖学基础 李晓静,郑和平,汪春兰,曹东升

舌咽神经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邓兆宏,邹俊涛,Deng Zhaohong,Zou Juntao

胶原--煅烧骨支架与成骨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许永华,施新猷,胡蕴玉,顾为望,殷学军,张保东

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对神经元变性和再生的作用 许家军,陈尔瑜,何成

椎间隙感染的组织学观察 陈斌,靳安民,Chen Bin,Jin Anmin

胸导管变异1例 杨晓华,赵严,余发昌

人腕关节动力肌腱的力臂值及意义探讨 汤锦波,谢仁国,于晓巍,徐燕

主动脉牵拉后的顺应性和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矫正的关系 高梁斌,李佛保,陈尔瑜,黄铁柱,彭新生,潘滔

氯仿/甲醇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生物力学变化 庄颜峰,金明新,欧阳钧,徐浩,卢森桂,符臣学

椎板开门回植成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尹庆水,昌耘冰,权日,邓建业,章莹,章凯,张余

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断层与MRI图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 沙勇,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喉上神经喉内支的分支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孙俊,何晓光,张德芳,俞志成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陶海,马志中,姜荔,Tao Hai,Ma Zhizhong,Jiang Li

寰枢椎的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曹正霖,钟世镇,徐达传,Cao Zhenglin,Zhong Shizhen,Xu Dachuan

颈部SPR术中前后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徐朋,徐达传,李义凯,钟世镇

颈部脊神经后根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徐朋,徐达传,石瑾,钟世镇

脊髓圆锥部SPR和SAR手术脊神经根辨认的应用解剖学 尹庆水,张余,李忠华,石瑾

颈椎前路减压及内固定的解剖学问题 蒋富贵,瞿东滨,,金大地

椎管内手术恢复截瘫后膀胱控制功能的应用解剖 李忠华,石瑾,尹庆水,钟世镇

颈椎前外侧沟的形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单云官,魏焕萍,谷彦军,于大山,杨军

腰椎横突平分线与椎弓根侧方平分线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杜心如,赵玲秀,张一模,叶启彬

腰椎上关节突外缘与椎弓根中心关系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杜心如,张一模,赵玲秀,叶启彬

双侧肾静脉异常1例 王红梅,佟玉章

腰大肌横断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 孙西河,厉德凤,王滨,李秀梅

左外叶活体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蒲淼水,钟世镇,周厚伟,李忠华

Rh-bFGF用于临床治疗脊髓半离断继发脑病变的实验性研究 宿宝贵,潘三强,韩辉,杨晓梅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随意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刘芬兰,王震宇,李吉,王昌立

从猕猴动脉硬化模型观察内囊供血动脉的改变 李峰,邝国璧,丁贞佳,龙大宏,张红旗

带血管鼠膝关节冷冻保存研究 周建生,郑圣鼐,潘功平,胡妆麒,肖玉周,刘振华,王霄光,马强

几种屈肌腱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谢仁国,汤锦波,徐燕,于晓巍,王斌

人胫骨四种内固定器的生物力学评价 史群伟,吴波以,陈志峰,朱青安,卢海俊

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陈中,林平,曹杨,张春,吴恙,邢进峰

睑周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 文军慧,季正伦,卢范

无柄胆囊合并肝外胆道闭锁畸形1例 陈永锋

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王增星,原林

用次氯酸钠溶液制作带骨骼血管铸型标本的方法 石瑾,李忠华,徐永清,傅群武,王兴海

主动脉弓锐角折转1例 刘俊杰

异体多种组织移植重建骨、韧带和腓总神经缺损1例 张旗,彭建强,韩卫东,罗俊航

甲状腺侧叶狭小并纤维化1例 石瑾,傅群武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邹霞

膈胸肋裂孔疝误诊1例 耿礼明

三角肌前束肌蒂锁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许本柯,杨运平,徐达传,高建明,彭田红,唐茂林,钟世镇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覃松,余国荣,陈振光,陈秀清,奚翠萍

枕颈融合内固定术有关的应用解剖 彭田红,潘刚明,徐达传,杨运平,许本柯,钟世镇

脑神经海绵窦段的应用解剖 鞠学红,于建峰,蒋吉英,王金平,鞠晓华,刘相平

皱眉肌与降眉间肌的形态及其与血管神经的关系 文军慧,卢范,季正伦,郭恩覃

左侧肋间后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解剖 才玉光,魏占东,周桂芬,姚丹

手舟骨月骨间韧带的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汤锦波,侍德,徐燕,Tang Jinbo,Shi De,Xu Yan

拇收肌腱弓处尺神经卡压征的应用解剖 赵少平,王斌,郑桓,崔胜杰

多肋软骨1例 詹朝双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王磊,王忠

大鼠额叶皮质损害后诱导型i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吕广明,金国华,徐慧君,武义鸣,田美玲

腹膜后血管外皮瘤切除1例 韩毅,韩宏伟,杨蓉

维甲酸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 郁卫东,秦书俭,张日见

四种BMP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观察 杨润功,裴国献,徐达传

电汽化对活体肾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 李爱华,李德贤,富克远,陈耀武,施丽君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2支交通支1例 曲永松,安月勇,刘润涛,孙文友,韩文祥

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颈项部牵涉痛机制探讨--荧光素逆行双标法 方有生,彭裕文,王吉力,陈德松

"Z”型截骨术治疗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生物力学评价 黄继锋,赵卫东,樊继宏,钟世镇

第1掌骨力学特性及其意义 田青业,刘正津,周军海,谢红

肝肾联合移植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于立新,叶启发,姚冰,徐健,杜传福,叶桂荣,邓文锋,刘小友

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梁怀清

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 张华彬,叶尔明,莫军,孙东原,陈骥扬

乳突根治术后行外耳道后壁重建及鼓室成形术 钟新泉

罕见的左右肾动脉变异1例 程清洲,戴冀斌

脊柱椎弓根手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黄文华,钟世镇,朱青安,徐达传

腰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王文军,周江南

胰岛移植的实验研究进展 袁张根,张晓明,郑荣昌,顾传龙,朱

解剖学第5篇

【关键词】 基础解剖学; 临床解剖学; 分期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56-02

解剖课中存在大量内容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中所用不上的,却是临床课学习中所能直接用到的,但我国医学课程安排上,解剖课与临床课时间相隔较远,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所有研究人员将重新分化组合医学大专解剖与组胚课,即《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这两门课程,按照由粗到细、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生理认知规律将其分为两期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基础解剖课就可以更有效的为基础医学课做铺垫,临床解剖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实行改革,我们专门制定了相关大纲,编印了教材,目前也已经实施,初步观察,教学效果好于往届[1]。

1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老师,让老师从传统的解剖教学模式中尽快转变为拥有临床全方位结合教学能力,是解剖学系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传统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授课理念常为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程序,学生所扮演角色为被动接受知识,对于解剖学这类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同样重要的学科,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2]。面对如今医学院校学科多,各科均学时过少,需在有限课时内完成大量知识学习,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取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从现实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围绕解决问题而思考,设计课程与病案相结合,声情并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的作用从主导支配变为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彻底摆脱从前的一贯式被动接受模式。此改变中的解决问题并不是唯一目的,它可以被当做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如何自主学习知识的目标,这样是从主观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实施

将解剖教学一分为二,包括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基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和临床工作服务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两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部分[3]。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对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叙述比较扼要、概括,主要是使学员对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连接关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组织学与胚胎学内容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门新课,称之为《基础解剖学》,内容以满足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需要为原则,编排顺序为基本组织、各系统器官大体解剖学概述与重要器官的组织学内容、胚胎学概要[3]。由于基础解剖学在几年专业课程学习中贯穿始终,因此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进行授课,教学形式以集中式大课堂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同时安排与部分知识相关的解剖学标本实习和组织学切片实习。另外,临床解剖学学习,将原来课程教学中如各器官位置、毗邻和外部结构等的相关具体知识直接从书本中的言语描述和平面图解的形式中分离出来,与原“局部解剖学”内容相融合,编辑成为如今的《临床解剖学》教材。其按中枢神经传导通路、背部、头部、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和下肢编排,与局部解剖学的由浅人深描述不同,临床解剖学的每个部位按骨、关节、骨骼肌、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神经的顺序叙述[4]。教学安排应设置在基础解剖课程之后,临床课开始之前,教学形式选择以小班课为主,着重从眼观实体出发,授课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亲身观察各种模型,加深立体感印象,在条件允许下,安排一系列真人标本解剖供学生学习。解剖学和临床各科系知识关系均较密切,手术视野下所看到的人体结构和尸体解剖中所见到的的人体结构差距很大。在标本上进行的各种穿刺术操作,只有在临床真实进行时才可以真切了解其含义,这就是临床老师所说的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理念,仅在实验室是无法完全掌握并运用到临床的[5]。

3 教材的重新编写和使用

由临床和基础的老师一起完成制定教学计划。授课老师按照教学计划规定进行编写教案、讲义并备课。课前发给同学讲义在课后预习,另外编写考核题目和标准。教学效果评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课后主观评估和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估。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共同使用《临床解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临床解剖学》的基础上增加《断层解剖学》内容,形成《X线应用解剖学》,与《基础解剖学》共同组成该项教学改革的配套教材[6]。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安排进行一定调整改变,促进和国外一流医学院校交流,把多样化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贯彻进我们解剖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增加了一系列辅助教学内容,不仅巩固了传统的解剖学教学内容、强调了所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和道德观念[7]。与此同时,初步建立和培训了一支由解剖学教师、临床教师和医学生组成的教学团队,为基础与临床医学教学的进一步整合创造了条件。

4 教学成果

首先学习基础解剖学,对学员学习各系统的整体概貌具有一定的帮助,并可以在脑海中构成动态记忆,再串联各组织器官微细结构知识,可以成为其他基础课程坚实基础,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良好契机。在接下来的学期再学习临床解剖学课程,则是对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和形态结构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学习。这样渐进有序的进行授课,可以更为有效的为临床课程加深该具备的解剖知识。这样的解剖学教学更加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在近些年的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教学中,临床课教员和其他医学基础课教员未反映解剖学知识不够用或不如以前传统教学方式学得扎实。

5 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虽然实行分期学习,但从总体内容上来看实为一门课程,因此在临床解剖学开课前,应布置学员复习基础解剖学中的大体解剖学内容,特别是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消化管、呼吸道、血管、跨部位的周围神经等的连接关系,以使学员在临床解剖学学习中与基础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整体的人体结构知识体系[8]。基础解剖学与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缺少参照模板,两部分内容如何统筹不易兼顾,临床解剖学各部位内容的分割也不易掌握分寸,今后应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9-10]。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授课更具有吸引性,并同时继续优化课程体系,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学员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樊宇兵,邓淑凤.实行基础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分期教学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3(9):89-90.

[2]卫军,应大君,李振强,等.临床医学本科解剖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3,11(2):43-44.

[3]方马荣,苏焕兴.人体解剖学的“大局解”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7(1):33-34.

[4]张志英,张传森,纪荣明,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教学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9):77-78.

[5]张传森,姜宗来,纪荣明.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19(11):69-71.

[6]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是外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15(17):123-124.

[7]吴洪海,龚卫娟,傅 奕,等.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14(12):87-89.

[8] Caren M,Stalburg, Tamara A,et al.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 women.s health integrating 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s:Clinical anatomy and women's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187(31):S49-S52.

[9]周劲松,宋天保.美国私立医学院基础医学教育概况及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92-293.

解剖学第6篇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双语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7547

国内刊号:61-1061/R

邮发代号:52-21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解剖学第7篇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手段;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274-02

解剖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的形态课程,名词繁多,结构复杂,枯燥难记,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能否学好这门课直接关系到其他临床课的学习质量,更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做好临床工作。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可供我们选择,笔者在这些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增强教学艺术魅力,把教学当成一种艺术创作,讲演的语言,尽量生动活泼、准确精练、深入浅出;板书的书写,要提前设计好,做到规范艺术、字迹工整、重点突出、形式新颖;教具的选择,应当恰如其分、举一反三。要选用富有启发、切合实际、深入浅出的事例,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振奋,感觉到求知的乐趣[1]。

一、导入新课时,尽量选择一些有趣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很重要,俗话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去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教与学之间的活化剂。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使学生不断地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2]。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产生注意力的动力,注意力是求知的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不少学生刚刚接触解剖学,觉得十分有趣,但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终因知识点多、杂、碎,抽象难记,产生了“拒学”心理,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减退甚至消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利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去启发、诱导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思维,使之有一种压力感和创造感。

如讲授微循环一节时候,可以先用比喻描述一下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流动滋润全身的情况,大的血管就像灌溉渠,水量丰富,但随着分支的逐渐增多,渠道最后形成“水网”,流水遍及各处,灌溉农田中的每一颗庄稼(细胞),这种“水网”多达1 600亿条,面积达6 300平方公里,长度惊人达9~10万公里,但管径细小到8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的一个个通过,这种水网就是毛细血管,血液在这种微小血管内的流动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微循环”,变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引起新内容的目的。

二、讲解过程中尽量多种手法并用

(一)举例

如在讲生殖系统时,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可以中途比较一下太监和人妖的异同,既可以解决一些人的困惑,也能让学生明白现实社会的残酷。在讲到脉管系统时,可先给学生讲述英国医生哈维因发现并坚持血液循环的理论与宗教势力产生了冲突,最终死于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上的故事,不仅将循环理论娓娓道来,更让学生懂得了真理的来之不易。在讲到消化系统时,为了使学生对胰腺的位置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可把胰腺形容成一个“懒汉”,说它整天横躺着,头枕着十二指肠的降部,将“脚”跷在脾门上,拿胃做屏障,以此加深学生的记忆。有时,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也可用来为教学服务,如用“三长两短”就生动地概括了连接脊柱的五条韧带:前纵、后纵、棘上、棘间和黄韧带。

(二)比喻

在讲消化系统时,可以把消化系统比做是一个食物精细加工厂,人们用口腔摄取食物,牙齿就像切割机和研磨器一样,再经搅拌机一样的舌进行和唾液的搅拌,其中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将多糖类(淀粉)初步消化成单糖,所以吃馒头会觉得甜;然后通过咽峡送入咽腔,这时腭垂(小舌头)和喉上提,防食物进入鼻腔和喉及气管,有时饭粒进入鼻腔和气管,这是腭和会厌没盖好鼻后孔和喉的原因,轻则呛咳,重则窒息,所以吃饭要细嚼慢咽,吞咽时尽量不要说话;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胃就像一个临时的仓库,它有两个门,定时将食管运来的食物,通过入口(贲门)进入胃,在此消化一部分食物,再由出口(幽门)进入小肠,到小肠进一步加工消化,精选出对人体有益的养料,经小肠绒毛吸收入血,运至肝脏这个仓库储存,剩下的残渣废物,再经大肠排出体外。用比喻的讲解,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再如讲循环系统时,可以把整个系统比作一个总站,该站发送货物(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经过一定的线路(动脉)运送到全身各处,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由机体代谢活动中产生的废物(水、二氧化碳、含氮物质)再经一定路线(静脉)运回心脏,经肺循环的肺动脉运至肺,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然后随肺静脉再入心脏,再经人动脉运出,代谢中的其他废物可经肾动脉,在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循环系统是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重要运输路线,心脏有毛病,就像火车总站发生故障,身体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运不出去,则立即危及生命,很容易招致死亡。因此可以看出循环系的重要性[3]。

(三)联系临床

例如讲解内囊时,我们先对照图谱讲解内囊的位置、形态、结构,然后给学生一个典型的内囊出血的病历,让大家分组讨论,让每组出一名同学上台为这位“病人”诊断,说明其诊断依据,最后教师加以补充和总结,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课本上原本枯燥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病例内容,让学生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又如讲食管时,先列举食管癌肿好发部位、症状、治疗等,再逐步引出解剖内容。

(四)归纳总结

学生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因感到知识烦琐、抽象难记,会逐渐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除认真备课,悉心讲解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做到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连贯和条理,疑难知识点要用浅显的语言逐渐引导启发,在解剖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手法帮助学生找出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内在规律及各自特点,利用不同的思路找出灵活、快捷的学习方法[4]。

如对心脏房室口周围的二尖瓣和三尖瓣,有些同学对其左右位置关系常常记错,针对这点,讲课时可提示学生其位置同肺的分叶一样,均为左二右三。再如实质器官的“门”、脑内的四个“丘系”、人体“屏障”、出人心的九条血管、营养胃的五条动脉等。又如在学到食管有三个狭窄、输尿管有三个狭窄、男性尿道有三狭窄时,三者一对比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即三个狭窄分别为:起始处、跨越处、穿过处。又如,运动系统所学的肌肉与后面所学脊神经之间的联系,根据临床肢体活动表现形式,判断哪块肌肉功能障碍,再根据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判断是哪支神经损伤;再根据神经的走行部位的某些特点,找出此神经最易在何处损伤,把跨越章节、跨越局解与系解的内容贯穿起来加以领会贯通,则学习解剖就会思路清晰而轻松。

(五)演示

在课堂上用模型、标本或活体进行示教,然后让学生相互对照。如口腔结构、全身骨性、肌性标志和血管等。也可以使用多媒体借助动漫和图画进行综合讲述。画工比较好的老师可以用彩笔边讲边画,让学生跟着画,若班级人少,还可用挂图表格说明,一目了然。如胃的形态和分部、子官的形态分部等,很适合绘图演示。又如小脑损伤引起的“醉汉步态”;用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跨阈步态”;中脑损伤引起的“舞蹈病”;挠神经损伤引起的“垂腕”;正中神经损伤引起的“猿手”等损伤时,教师可以用自己肢体做现场模拟,加深学生印象。

(六)提问

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如讲(生殖系)时,可向学生提一些有关计划生育知识的问题。讲男性结扎术时,先提问学生“结扎术是否会影响男性第二性征?”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然后,一针见血地指出:结扎术是阻断了的排出通道,并不影响维持第二性征的雄激素通过血液的运输。这样,不仅学生对计划生育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对激素的运输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学习内分泌系统奠定了基础。

(七)使用歌诀

将一些解剖知识编成自己喜欢的歌诀或谐音,便于记忆。如:腕骨歌(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舌的味觉歌(舌根苦,舌尖甜,舌背两侧有酸咸)、面神经歌(面神经管表情肌,舌前味觉三腺泌),子宫四条韧带歌(骶圆阔主,屈倾侧垂)等。

三、课后注意及时总结复习,加强实训练习

教师总结每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本次课与上下次课的联系以及如何关联要给予宏观概括,切忌简单地重复。最后留一些较有难度的或综合性较强的复习题并给学生指出需要预习的内容,实训练习时尽量多给学生自己观察标本的时间,并且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一种技能,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学生才是认识和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出积极主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将所讲的知识与临床、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解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红玉.医学教学方法刍议[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6,(2).

[2]覃伟合.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2,(9).

解剖学第8篇

高专护理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因此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应更注重人体整体结构的把握和常用穿刺、注射、插管等技术涉及的局部结构的掌握。而目前高专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学尚没有成熟实用的教材使用,大多照搬3年制临床专业《系统解剖学》教材,内容过深过多,缺少局部解剖学方面的内容,更缺少护理应用解剖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其内容过细过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同时阻碍护理专业必备知识的学习,非常不适合护理专业的教学需要。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连续3年使用由我校教师主编的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规划人体解剖学教材,其中缩减了大量与护理专业无关的内容,并增加了部分局解内容。同时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护理应用解剖学》作为补充教材,教学效果较好。因此正积极组织相关教师编写适合护理大专用的解剖学教材。

2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护理”这个中心,以护理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精选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保持一致[2]。

2.1缩减或删除与护理操作无关的解剖学内容

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地减少对医生来讲是必需的,对护士来说并不重要的内容。如神经系统只扼要介绍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删减其内部结构中过多过深的内容,周围神经系统则删减细小神经的分支分布,内脏神经及神经传导路损伤后病例分析则一带而过;内脏学中重点阐述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和位置,对与该专业关系较少的器官则简要介绍,适当压缩器官的内部结构与功能、毗邻等;在脉管系统中削减血管的细小分支、淋巴结的分布等内容;运动系统中简明介绍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删除了颅底的沟、管、孔、裂等结构,肌学部分着重强调肌性标志,略讲肌肉的起止点,删减头、颈、躯干、四肢远端的细小肌肉等;感觉器中删减内耳的部分内容。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增强了实用知识的掌握。

2.2增加与临床护理操作有关的局解和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

掌握常用的体表骨性和肌性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着突出实用,注重实践的原则,我校在相关章节适当增加表面解剖学的内容,培养学生活体触摸体表标志的能力;同时增加和突出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如与注射技术、各种放置导管、内镜、各种穿刺及与手术相关的解剖学内容,为专业课所需的操作基本技能奠定基础。

3探索适合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魅力

解剖学由于教学内容多、名词多,图片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PBL教学、网络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提升课程魅力。解剖学知识很适合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弥补教具的不足,增强学习内容的生动直观性,突出重点、难点,使课堂的有效时间增加,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身心享受。在讲授解剖学知识的同时,播放些与之相关的解剖操作和临床护理操作教学录像,可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加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在解剖学教学入门期,常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在后期,我校适当引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方法,紧紧围绕临床护理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护理,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网上解剖学学堂突破课时空间限制,将解剖学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学生可以登录我校解剖学精品课程网站,自行学习网络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图片、临床护理操作录像等教学资源,并进行网上测试、网上讨论答疑,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有利于学生自主、交互和个性化学习。而且也解决了人体解剖学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我校还开设解剖学第二课堂,组织学有余力、且渴求亲自动手来提高操作能力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进行尸体解剖标本制作。要求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制作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标本;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的解剖步骤进行操作,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也为今后临床护理操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4建立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掌握知识的量,知识巩固程度为标准,以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来评定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将促使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知识积累方面,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元化,抹杀了学生个性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高分低能”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改革考核方法着手,可直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逐步建立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素质。其中理论考核占5O%、操作占2O、平时课堂讨论和互动占2O%、实验报告占lO%、课外科技和竞赛活动额外加分(满分1O分)。(1)减少理论考试成绩比例,增加平时表现成绩的比例,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大学教育旨在培养综合能力。(2)理论考试中缩减大量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考察,增大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性知识的考察比例,每套试卷最后另设一道密切与护理专业结合的开放式讨论附加题,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性的回答,给予优秀的评定。(3)平时成绩将把实习课知识的讲授、资料的查阅、课堂交流与思辨、团队协作、出勤等作为评分依据,建立平时少量多次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较大的发展。(4)课外解剖学科技活动和竞赛活动均可适当加分,包括参与实验准备、解剖标本制作、参与省级或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知识竞赛、解剖结构手工制作大赛等,这样大大激励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外解剖学科研活动。(5)增加与护理有关的实验技能考试比重,如在标本或模型上进行穿刺、插管、按摩等技能。这样可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动手能力,为后期专业技能培训打下基础。

5强化解剖学教师护理操作的感性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临床专业,往往习惯用临床专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由于不熟悉护理工作,难以把解剖学与护理融为一体,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不能体现护理专业解剖学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长期从教,对临床护理中的科技进步、护理模式的转变及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十分了解,造成了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需要的解剖学师资不足。基于此,我校解剖教研室一方面有计划地选送承担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师去教学医院参观学习护理工作,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尽可能掌握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要领及发现操作失误的原因,及时发现护理工作可能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和遇到的解剖学问题;另外召开解剖学教研室和护理教研室座谈会,讨论护理专业技能训练中常用的、基础的解剖学知识点的教学要求,以便在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应用解剖学方面的教学,为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护理技术的高层次护理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础。

解剖学第9篇

1腕关节掌侧韧带

1.1桡腕韧带和尺腕韧带

(1)桡舟韧带(radioscaphoidligament),过去一些作者称其为桡侧副韧带[1],但它不是位于腕关节的侧方,而是偏向掌侧,关节屈伸运动轴由其背侧穿行,在解剖上它不是真正的侧副韧带。因此,目前大部分学者称其为桡舟韧带[2、3]。Mayfield报告桡舟韧带的断裂强度平均为70N[4]。(2)桡舟头韧带(radioscaphcapitateligament),也有人称其为桡头韧带(radiocapitateligament)。其断裂强度平均为170N[4]。(3)桡月韧带(radiolunateligament),也有学者称其为长桡月韧带(longradiolunateligament)[5],此韧带较为强韧,是稳定月骨的重要韧带之一,其断裂强度平均为210N[4]。Mayfield将桡月韧带和月三角韧带认为是1条韧带,并称之为桡三角韧带。而目前许多作者已证实此韧带实际上是2条韧带,因为有各自的起止点。(4)桡舟月韧带(radioscapholunateligament),Mayfield称其为桡舟韧带(radioscaphoidligament)。但其止点大部分止于舟骨近端的掌面,小部分止于月骨掌面的桡侧缘,故称为桡舟月韧带更确切。一些作者认为桡舟月韧带对稳定近侧列腕骨,特别是舟骨近极有重要作用[6~8]。但Berger[9]和Hixson[10]的研究证实它主要由来自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骨间前神经的神经血管束组成,外周衬以滑膜组织,胶原纤维很少,无弹力纤维。其组织结构明显不同于其它韧带,并认为它不属于真正韧带结构。但它可能是54N。我们的研究发现桡舟月韧带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间血管丰富,而胶原纤维束很少,与Berger等的结果一致。(5)尺月韧带(ulnolunateligament),也有学者称其为短桡月韧带(shortradiolunateligament)。我们的研究发现此韧带强韧,是稳定月骨的重要结构,其断裂强度平均为219.2N。(6)尺三角韧带(ulnotriguetrumligament),我们研究发现此韧带较为薄弱,其断裂强度平均为54N。(7)腕尺侧囊结核,也有一些学者称其为尺侧副韧带(ulnarcollateralligament)。但Taleisnik[11]和于胜吉[2]的研究发现,它并非真正韧带,而是关节囊增厚,并称其为尺侧囊结构。我们研究其断裂强度平均为58.7N。

1.2腕骨间韧带。

(1)月三角韧带,起自月骨表面,止于三角骨掌面,其下面有月三角骨间韧带。月三角韧带与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掌侧部分很难分开。(2)三角钩骨韧带,位于钩骨近侧缘掌面和三角骨远侧端之间。此韧带坚韧,腕关节背伸和桡偏时紧张,尺偏和掌屈时松弛[12]。(3)舟大小多角头状骨韧带,也有学者称其为舟大多角骨韧带复合体(scaphotrapezialligamentcomplex)。Drewniany[13]认为它由4种部分组成:①位于舟骨大多角骨关节掌侧、桡侧的强韧韧带,掌侧部分与桡侧腕屈肌腱鞘相连,并有纤维止到小多角骨;②薄弱的掌侧关节囊;③舟头韧带;④薄弱的背侧关节囊。由于舟骨大多角骨关节掌侧、桡侧韧带强韧,不易断裂,在暴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其附着点骨折,如舟骨结节骨折。舟大小多角头状骨韧带是稳定舟骨远端的重要结构。(4)三角韧带,也称辐状韧带,由舟头韧带、月头韧带和三角头韧带共同构成。舟头韧带已在舟大小多角骨韧带中描述:月头韧带常常缺如,致使月头骨间关节缺少直接的韧带联系;三角头韧带,起自三角骨掌面桡侧半,跨越钩骨近端,止于头状骨体部掌面。

2腕关节背侧韧带

腕背侧韧带较掌侧韧带数量少,而且薄弱。主要有:(1)背侧桡尺三角韧带,也有学者称其为桡腕背侧韧带(dorsalradiocarpalligament),此韧带粗大坚韧,其断裂强度平均为240N。(2)背侧桡三角韧带,此韧带有时缺如。(3)背侧腕骨间韧带,较为细小薄弱。

3腕关节内在韧带

3.1近侧列腕骨内在韧带

有舟月骨间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1)舟月骨间韧带连接于舟骨和月骨,Berger[14](1996)报道了详细的大体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舟月骨间韧带在解剖上分为3个部分,即背侧、近侧和掌侧部分。背侧部分厚,由横行排列的短胶原纤维组成。近侧部分主要由纤维软骨以及少量浅表纵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近侧部分象膝关节的半月板一样,可以突向舟月关节间隙数毫米。桡舟月韧带将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分与近侧部分分开。掌侧部分薄,由斜行排列的胶原纤维束组成。舟月骨间韧带的断裂强度平均为260N[15]。它是维持舟骨近极和舟月骨间关节稳定及运动协调的重要结构。Short[16]等研究发现,切断舟月骨间韧带,引起舟骨屈曲,旋前和月骨背伸改变。Boabighi[17]将舟月骨间韧带与舟大小多角头状骨韧带进行对比,前者的断裂强度为后者的1/2。(2)月三角骨间韧带,我们研究发现,月三角骨间韧带的解剖结构与组织学特点与舟月骨间韧带相似,在解剖上也分为3个部分,即背侧、近侧和掌侧部分。近侧部分主要由纤维软骨以及少量浅表纵向排列的胶原纤维组成,但密集一些。其断裂强度平均为375.3N,较舟月骨间韧带大。

3.2远侧列腕骨内在韧带

Ritt[18](1996)报道了头钩关节韧带详细的大体和组织学研究结果。发现头钩关节存在着3种骨间韧带,背侧、掌侧和深部骨间韧带,其中深部骨间韧带偏向掌侧,最为强韧。此外,还发现连接于第3、4掌骨和头钩关节之间的纵行骨间韧带(longitudinalinterosseousligament),这条韧带主要连接第3掌骨和头状骨。在头钩关节之间,还有连接束(interconnectingbands),它起自头钩关节掌侧韧带,垂直向背侧止于钩骨。我们解剖发现小多角骨与头状骨之间,也有3种骨间韧带,即背侧、掌侧和深部骨间韧带,其中深部骨间韧带偏向背侧,坚韧。大小多角骨关节之间也有3种骨间韧带,背侧、掌侧和深部骨间韧带,深部骨间韧带偏向掌侧。

4腕掌关节处掌骨近端的韧带

Dzwierzynski[19](1997)报道了第2~5腕掌关节处掌骨近端的韧带解剖结果。发现有4种韧带,即背侧掌骨韧带,掌侧掌骨韧带和2种不同方向排列的“Ⅴ”形骨间韧带。其中“Ⅴ”形骨间韧带最强韧,它们将相邻的掌骨紧密连接。

5桡尺远侧关节韧带

过去将其分为掌侧和背侧韧带,这两条韧带分别起自桡骨远端尺掌角和尺背侧角,行经三角纤维软骨的掌侧缘和背侧缘,止在尺骨茎突处。Kleinman[20](1998)报道将其分为下部、掌侧和背侧3个部分,虽然下部与掌侧和背侧部分完全连续,但它不象掌侧和背侧部分薄、平展,而是非常强韧,有骨间膜纤维加入其外部。掌侧部分薄,松弛,有囊袋,以适应尺桡骨远端旋转和尺骨远端背向横移的需要。背侧部分不象掌侧部分松弛,有斜行纤维及背侧小指伸肌腱鞘加强,以限制尺骨远端的前后移位。

6腕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

Weaver[21](1994)对腕关节部分掌侧韧带的张力,在不同运动状态的变化做过研究,发现掌侧韧带总是处于张力状态,即使腕关节在中立位没有负重。中立位时,三角头韧带和桡舟头韧带远侧部分受力;桡偏时,桡月韧带受力;尺偏时,尺月韧带受力;旋前时,桡舟头韧带近侧部分受力;旋后时尺月韧带受力;背伸时,尺月韧带、桡月韧带和桡舟头韧带受力。无论在任何位置,一些韧带的张力要比另一些韧带张力大。桡月韧带、尺月韧带和桡舟头韧带的张力最大,而月三角韧带和舟大小多角头状骨韧带的张力最小。

Savelberg[22](1991)对腕关节运动时部分掌侧和背侧韧带的长度变化做过研究。掌侧桡舟头韧带和背侧桡三角韧带,屈腕时的最大长度变化较尺桡偏时大。最大桡偏时较中立位没有韧带明显伸长。最大尺偏时,桡舟头韧带、桡月韧带、三角头韧带的近侧部分和背侧腕关节韧带较中立位时明显伸长。最大背伸时,桡舟头韧带、桡月韧带的远侧部分和三角头韧带的近侧部分伸长明显,背侧腕关节韧带明显缩短。最大屈腕时,只有背侧腕关节韧带轻度伸长,其余韧带无明显伸长,桡舟头韧带、桡月韧带和三角头韧带明显缩短。掌侧月三角韧带,无论手腕做任何运动,其长度都没有明显变化。同时还注意到宽韧带的近、远两侧的长度变化是不同的。如尺偏时,桡月韧带的远侧伸长,而近侧部分无变化;三角头韧带的远侧部分缩短,而近侧部分无变化。背伸时,三角头韧带的近侧部分伸长,而远侧部分无变化。

Crison[23](1997)在活体上研究了锻炼活动对腕关节韧带刚度的影响,发现手腕的锻炼活动可以明显降低腕关节韧带的刚度,腕骨的位移活动度增加。休息1h后,腕关节韧带的刚度部分恢复到活动前的水平。24h后与活动前一样。说明了锻炼活动腕关节,可以降低腕关节韧带的刚度,增加了腕关节的松弛度,可以减少运动引起的损伤。

腕关节韧带损伤后引起的腕关节不稳定,如舟月骨间分离,月三角骨不稳定等,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效果有时不能肯定。最近Shin[24](1988)比较了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分与Lister结节处的第3伸肌支持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组织学特性,虽然第3伸肌支持韧带的断裂强度较舟月骨间韧带的背侧部分小许多,但单位面积上的断裂强度两者相差不大,两者的组织学特性相近。Weiss[25](1988)在临床上用两端带桡骨的第3伸肌支持韧带移植治疗舟月骨间分离19例病人,其中14例动力型舟月骨间分离,12例疼痛消失,2例腕关节重体力活动时疼痛;而5例静力型舟月骨间分离,2例疼痛消失,1例腕关节重体力活动时疼痛,2例仍持续疼痛。作者认为用两端带桡骨的第3伸肌支持韧带移植治疗动力型舟月骨间分离的效果是可以的,而治疗静力型舟月骨间分离的效果差,其原因是第3伸肌支持韧带的强度不够。能否找到两端带骨,切取方便,韧带强度与腕部断裂韧带相近的更好供区,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ayfieldJK.Patternsofinjurytocarpalligaments.Aspectrum.ClinOrthop,1984,187:36

2,于胜吉,徐恩多.腕关节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解剖学杂志,1994,17(4):306

3,NorthER,ThomasS.Ananatomicguideforarthroscopicvisualizationofthewristcapsularligaments.JHandSurg,1988,(5):815

4,MayfieldJK.Mechanismofcarpalinjuries.ClinOrthop,1980,149:45

5,BergerRA,BlairWF.Theradioscapholunateligament:Agrossandhistologicdescription.AnatRec,1984,210:393

6,王澍寰,主编.手部创伤的修复.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362~370

7,MayfieldJK,JohnsonPR,KilcoyneRK.Carpaldislocations:Pathomechanicsandprogressiveperilunarinstability.JHandSurg,1980,5:226

8,WilliamsWJ,MayfieldJK,ErdmanAG,etal.Biomechanicalpropertiesofhumancarpalligaments.OrthopTrans,1979,4:26

9,BergerRA,KauerJMG,LandsmeerJMF.Radioscaphlunateligament:Agrossanatomicandhistologicstudyoffetalandadultwrist.JHandSurg,1991,16A:350

10,HixsonML,StewartC.Microvascularanatomyoftheradioscapholunateligamentofthewrist.JHandSurg,1990,15A:279

11,TaleisnikJ.Theligamentsofthewrist.JHandSurg.1976,1:110

12,包聚良,屠开元,徐印坎,等.腕关节囊内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创伤学意义.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0,8(4):198

13,DrewnianyJJ,PalmerAK,FlattAE,etal.Thescaphotrapezialligamentcomplex:Ananatomicandbiomechanicalstudy.JHandSurg,1985,10A:492

14,BergerRA.Thegrossandhistologicanatomyofscapholunateinterosseousligament.JHandSurg,1996,21A:170

15,SvobodaSJ,EglsederWA,BelkoffSM,etal.Autograftsfromthefootforreconstructionofscapholunateinterosseousligament.JHandSurg,1995,20A:980

16,ShortWH,WernerFW,FortinoMD,etal.Adynamicbiomechanicalstudyofscapholunateligamentsectioning.JHandSurg,1995,20A:986

17,BoabighiA,KuhlmannJN,KenesiC.Thedistalligamentouscomplexofthescaphoidandthescapho-lunateligament.Ananatomichistologicalandbiomechanicalstudy.JHandSurg,1993,18B:65

18,RittMJPF,BergerRA,KauerJMG.Thegrossandhistologicanatomyoftheligamentsofthecapitohamatejoint.JHandSurg,1996,21A;1022

19,DzwierzynskiWW,MatloubHS,YanJG,etal.Anatomyoftheintermetacarpalligamentofthecarpometacarpaljointofthefingers.JHandSurg,1997,22A:931

20,KleinmanWB,GrahamJJ.Thedistalradioulnarjointcapsule:Clinicalanatomyandroleinposttraumaticlimitationofforearmrotation.JHandSurg,1998,23A:588

21,WeaverL,TencerAF,TrumbleTE,etal.Tensionsinthepalmarligamentsofthewrist.I.thenormalwrist.JHandSurg,1994,19A:464

22,SavelbergHHCM,KooloosJGM,LangeAD,etal.Humancarpalligamentrecruitmentandthree-dimensionalcarpalmotion.JOrthopRes,1991,9:693

23,CriscoJJ,ChelikaniS,BrownRK,etal.Theeffectsofexerciseonligamentousstiffnessinthewrist.JHandSurg,1997,22A: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