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0 01:20: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声乐课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互动;交流;声乐;教学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低年级的声乐教学一般都是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由于人数多,基础差,学生的声乐知识几乎是空白的。而要使学生对声乐知识的理解、接受变得容易,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就必须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更好地采用多种“互动与交流”的方式。笔者借此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互动交流”——来自课前热身运动课前是课堂的前奏,自由性和体验性是它的两大特点。
课前的互动和交流是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和教师交流,没有紧张的心理,教师也可以随机地在交流和互动中进行自由提问,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此,课前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设置互动和交流的内容及实施的方案,利用富有趣味性故事、谈话或借助于现代话的电子、音响设备及课堂环境的布置,调动学生的中各种感官感受音乐。例如:弹奏一首学生们在小学、初中最喜欢唱的歌曲,让他们回忆起童年时的美好时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外世界名曲,熏染课前学习气氛,还可以请敢于表现的同学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或交流课后的歌唱练习体会。
总之,课前的交流和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种自由、欢乐的歌唱前“热身运动”,为课间的歌唱教学奏响了一段很好的前奏。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在互动与交流中,能体现个性,明白了自己要唱好一首歌的不易和距离,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并带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走进声乐课堂的学习中。
二、“互动交流”——来自相互倾听声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双向活动,教师在讲授发声方法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相互倾听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师生间相互倾听,互为主体,缺一不可。
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首先都是通过倾听教师的讲解、示范、演唱进入声乐学习的初步认识阶段,学生在倾听中辨别声乐发声的方法,在倾听中模仿和学习正确的歌唱,在倾听中辨别音高、节奏、位置、共鸣、情感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通过倾听学生的练习和歌唱,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困惑和错误。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如:“倾听中的比较”——正误之间的比较。“倾听中的思考”——学习的要领及方法。“倾听中的探索”——通过录音的方式倾听自己歌唱,确立自己歌唱的努力方向。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音像资料倾听歌唱家们的演唱,开拓艺术视野。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曲,借用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展示塞北风光,为课堂营造了一种音乐气氛,学生们在倾听中产生了一种入情入境的感受,使得学生迅速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在练习歌曲的过程中,重难点之处也是通过多次的倾听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模仿等,来解决歌唱的各类问题。通过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学生与教师实质性的知识互动。这是声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
三、“互动交流”——来自平等和信任声乐教学是建立在平等、信任与合作的基础上,这是先决条件,一旦违背了这一先决条件,所有的教学努力都是徒劳的,尤其是对刚刚入学的新生,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差,对声乐课的不理解,缺乏信心,自暴自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现象都是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不良因素。
要使不良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是实现良好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寻找他们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对条件差的学生以鼓励为主不嫌弃,并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每班只有2到3位男生,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低着头坐在课堂的最后面,为了消除他们不平等的心理压力,笔者将他们调整到自己的身边(钢琴旁),上课时总是给他们送去鼓励的眼神,在教学的内容上也选择了适合男女声演唱的歌曲,在课堂个别抽查的过程中,选择适合的调让他们演唱。对五音不全,连张口的勇气都没有的学生,教师不是用眼神去斥责学生,用动作去制止学生,而是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就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调整好心态,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好成绩,就能获得美好的歌唱。
在课堂提问的环节里,让学生知道提问、抽查不是为了让他们出丑,而是针对每位同学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进行教学反馈或把他们存在的不同问题和错误进行纠正。以点带面使没机会被问到的同学也能进行自我更正。
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用表扬、赞许的语言,哪怕是一个眼神和会心的微笑,也会让他们对教师产生真正的信任,以便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低年级学生的声乐基础训练过程由于声乐理论比较抽象,技术性又很强,初级练声曲也比较单调,又要不段反复地练习,因此就需要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的、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这也就决定了平等与信任在声乐学习的重要性。
四、“互动交流”——来自情感的体验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中的高层需求,是知识互动中的另一种高级形式。
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容忽视,尤其在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乐基础差使得教学组织显得重要而艰难。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情感互动与交流是教学过程的动力。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保持温和热情的教学态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用鼓励的眼神、甜美的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乐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积极的动脑、动口、动手,从中体验和感受歌曲的演唱及作品的表现方式。
要达到真切的情感体验,教学就必须设计丰富的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创造多彩多姿的情境,例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歌唱水准,教学内容可以从幼儿歌曲着手,如:《小乌鸦爱妈妈》、《摇篮》、《大鞋与小鞋》等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歌曲进行歌唱训练。这些歌曲短小、精练,音域也不宽,对刚学歌唱的同学来说容易接受,从中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和艺术实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预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我展示、相互评价、挑战自我。在活动中得到情感和心理的满足,师生可以根据歌唱作品的内容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情感的体验与投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要让学生都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教师语言的情感成分和教学环节的情感把握与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在学习《绣红旗》这一课时,教师预先让学生上网查阅歌剧《江姐》的有关资料和片段,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情景剧的表演,将情感体验与创作表演融为一体,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歌曲的美妙,深刻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对党的热爱和高尚的情怀。这就象人们常说的“上课如演戏”,“戏”的好坏离不开导演(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编导,演员就是教师(也可以换位为学生),观众就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一场戏的好坏来自于台上与台下的共鸣。演员的好坏来至观众(学生或教师)认可和肯定。因此师生情感的互动从多个角度入手,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这就是较好的一块敲门砖。
五、“互动交流”——来自课后的知识巩固课后的互动交流来自于学生的课后反馈作业和课后辅导。教师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的感受、收获、难点、困惑及要求写成书面作业交给老师。
这是检测课堂教学互动的第一关,这种反馈形式让教师能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了解学生群体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后面的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具体到可以将每一首歌曲的难点集中、汇册。还可以使教师发现班级中的学习薄弱群体,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也是对课堂互动的补充和弥补。
课后辅导就是将这些在声乐学习中的薄弱群体组织起来,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班级中的薄弱群体,容易导致这个群体的增大和教学负面因素加大。因为课堂教学是面对整个集体,而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由于他们有心理负担,不敢开口歌唱,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课后的辅导中教师辅导的不仅仅是歌唱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学习的理念,增加他们的信心,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交流与互动的方案和要求。真正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如:音准、咬字、头腔共鸣、位置等。
总之,学生课堂互动与交流需要的满足远比纯粹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来得重要的多,学生的课堂交流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是否能共同创建健康的课堂交往环境、有效地师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刘何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2]杨方.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J],音乐天地,2006,(1).
[3]严凤.声乐演唱与教学指南[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音乐文化课程;旅游专业学生
一、概述
1.音乐文化课程的内容
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以审美为主线,既要有技法,又要渗透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艺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立足于“鉴赏”的审美态度,通过学习使旅游专业的学生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掌握我国以及世界优秀的文化艺术并在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开导下,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对于国内外民族民间、古典及现代音乐产生的根源,及作曲家的思想及对所处时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的理解。在音乐文化课程教育中,以中外不同时期优秀的音乐作品为主,以中外著名作曲家为线索,在内容设置上侧重作曲家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能代表时代思想、文化和作曲家创作性格和精神特征的作品。把对音乐作品鉴赏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中,把其创作与作曲家所处的情、景、时相结合起来,从中体验、感悟优秀音乐文化作品的精神实质。
2.音乐文化课程的教学特征
重视情感触动。音乐是情感艺术,表情是音乐艺术的灵魂。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音乐教育就是在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感知与体验的同时,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和体会不同情绪风格,不同题材,不同音乐形象的进度、力度和音色,全身心地正确而完美地理解音乐的情感、意境、风格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开阔艺术眼界,形成自己高雅的音乐审美格调。
视听双重感知。音乐文化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音符相连,而是表达了音乐家的思想。在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中,教师通过现场演绎或者采用多媒体音画结合来欣赏音乐,使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触动下,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旅游专业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3.音乐文化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文化课程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音乐文化课程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创新,始终未将“审美”放在第一位。目前,没有找到适合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与体系,这就导致了旅游专业学生艺术教育的尴尬境况,大多数的旅游院校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为一个学期36个课时,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达到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有效作用,不断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二、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要性
(一) 音乐文化与旅游专业的密切关系
音乐文化与旅游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音乐在诸多人文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能够赋予美丽的旅游景观以特殊的审美内涵和韵味,也为游人欣赏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具有跨民族性和国界性的音乐文化资源可称为无限扩大景区知名度有力的文化载体。
谈到音乐与旅游的关系,人们自然会想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创造了世界音乐中心维也纳,与这些音乐家活动有关的建筑以及蓝色多瑙河等称为世界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著名旅游胜地。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奇山异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它对于久居于甚嚣尘上的都市人、外国游客,无疑具有极大的原生态文化诱惑力。
(二)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地位
旅游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普通大学生的素质,更需要结合旅游产业的特殊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音乐与旅游具有千丝万缕联系可知,旅游专业学生接受音乐文化课程的熏陶与培养是毋庸置疑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音乐文化课程是审美素质教育的主流课程之一,音乐文化教育是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下的教育形式,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与实操技能,更多的是要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水准,在面对游客、饭店宾客时要展现高标准的服务品质。素质教育更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人格修炼与个性发展,因而素质教育必须是多方位的、立体的。素质教育中艺术文化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内涵。中外先哲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有过诸多精炼的论述。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柏拉图主张:“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英国著名教育家伍德指出教育的功能在于“改进德行”。可见音乐对于历练人的内在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处于大学阶段的旅游专业学生来说,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有理想且富有朝气活力,思维具有抽象性、独立性和逻辑性,并逐步向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感性的需求以及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十分显著。迎合旅游专业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利用音乐涤荡人内心思想的特性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行进,使他们具备正确调节和控制自我的能力。
三、音乐文化课程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对音乐能开发智力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而作为旅游专业开设音乐文化课程,虽然不能用过于专业的音乐艺术教学手段开启学生们专业的音乐文化素养,但是通过适当的接触及引导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音乐是对万物以一种音符形式进行的诠释,人们在音乐审美体验中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具体而言,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的能力、领悟美的能力、变现美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通过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身心健康的培养
音乐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美好的音乐是心灵之魂的流淌,是人类至情至性的高度升华。它渗入人的心灵,以独特的方式延伸了语言文字之所不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旅游专业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志趣、高雅的气质和优秀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音乐文化课程教育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身心充分、自由、和谐地全面发展,培养积极、鲜明的优秀个性,直至完善人格,这是迎合整体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四、音乐文化课程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
目前旅游专业的音乐文化课程的开设虽然仍有待完善,但是课程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从旅游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25.8%的同学很重视,65.2%的同学重视程度一般,仍有9%的同学持无所谓态度。说明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不仅仅需要从从领导教育阶层开始,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加深音乐文化课程对其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课程定位
目前,国内大部分旅游专业院校在音乐文化课程教育方面易走极端:一种是,重旅游专业技能轻音乐素质教育,甚至不开设音乐文化课程;一种是,把学生作为艺术类院校学生进行培养,把素质教育“专业化”,完全走艺术专业教学模式。虽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小批艺术人才,但究其本质来说旅游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并未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种“两向极端”的状况,应对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教育进行适当的定位: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专业化,不同于师范院校的师资化,更不同于中小学音乐教育,而应重素质、重实用、重“与旅游专业相结合”。
(三)授课条件
作为旅游专业这一新兴的学科,没有过多的历史积淀,也减轻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同时也缺少可借鉴的对象,因而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准备工作显得过于茫然。硬件的准备可以在重视的基础上逐渐改善,对于授课教师的水平不仅需要重视,同时也需要多方的的促进与配合。目前艺术院校的教师仍然有很大的缺口,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课程的授课教师虽然不需要采取过于专业的方式教学,但是教师的水平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水准。对于师资力量的要求是很多旅游院校在开设音乐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素质的最大障碍。
(四)学生的学习效率
各院校开设的课程不断采取的优化措施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实施的。着眼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效率的体现。笔者通过对于部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有14.4%的同学表示音乐文化课程的收获非常大,65.9%的同学表示收获较多,18.2%的同学认为收获一般,2%认为没有收获。由此看来,旅游专业开设的音乐文化课程虽然促使学生收获到一些,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对于此并不太多感觉甚至感觉毫无收获,这点的确应该令人深思。而通过对于学生的了解,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的最大因素的调查表示35%的同学认为是教学设备因素,38.6%的同学认为是授课教师的因素,16.7%的同学认为是自身因素,9%的同学认为是授课教材的影响。因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的。
五、优化旅游专业学生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方案
(一)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多元化教学
在音乐文化课程教学中,无论所处何种地域,都要多加接触民族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囊括更多的精神财富,对各种音乐都能用真挚的情感加以体会。
多元化教学并不非新颖的词汇,在其他学科上也多次被提及。上个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以多元化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多元化音乐教育,经过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完善,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直到21世纪以来,多元化音乐教育逐渐引起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统观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多元化的音乐文化教学是大趋所向。但是在主流的影响下,我国必须结合自身的文化特色制定符合自身学生的多元化教学。音乐文化课程的多元化教学,目的是为了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摒弃单一的接触音乐导致的思维狭窄。在从事旅游行业时如何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史一项巨大的职责,只有多方的接触不同的音乐领域,才能更加全面的诠释现实中旅游资源的美。提倡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本土化的综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包括民族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的精品,重视学习我国优秀的本土文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了解音乐,认识音乐,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设备的硬件基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旅游专业学生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学习热情与重视程度。
目前,教学硬件设备整体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旅游专业在开设音乐文化课程时,都会配有特定的音乐教室,配备一定的音乐教学设施(如钢琴、影音设备),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而达到多方位传递音乐信息的目的。当教学课程中含有民族音乐欣赏时,可以配备民族特色的乐器,学生们会通过对乐器的接触,辅之以教师的演奏、讲解,加深旅游专业学生对音乐在旅游中应用的理解。
(三)因材施教
我们常说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用“启发式”教学代替“填鸭式”教学,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音乐文化课程的教育显得更为贴切。完善教学的硬件设备,结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编写的音乐教材、教师用书、课件等也开始使用,教育部仍需在具体操作上做出更大的投入,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在加强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作用中,主导者――音乐文化课程教师的心态与感受十分关键。不需要具备高超的音乐艺术技艺,却不能缺少对于艺术的热爱与对艺术高尚理解的灵魂,用他自身的感触体验去感染学生,用他敏锐神经去关注学生,用他的深层只会去牵引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许若干年后,学生们已经忘却了曾经的旋律和曲目,但是在面对音乐时,全身心的投入到“听”中,直觉引导自己用心体会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四)开创科学的交叉性教学
科学的运用是多方面的,对于教育更是展现着它有利的一面,艺术作为无形的音符,通过科学的交叉性结合,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听觉中。当旅游专业学生在学习音乐文化课程时,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把旅游景区的风景立体化,再融入高质量的音乐作品,不仅增强了旅游资源的形象感,更加令人深陷其中。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旅游资源的同时结合了音乐的激发,会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对旅游资源产生新的感触。这种立体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方式会从感、观的角度激发对于旅游资源瑰丽的理解与诠释。一直以来,优秀的音乐创作都离不开科学的支撑,众多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融入了先进的科学手段,使音乐不单单成为了听觉的享受,更增加了人们是视觉角度的享受。
(五)吸取国外的经验,结合本国国情
我国目前旅游专业的音乐文化课程只占本科四年教育课时的7%,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要强化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增加学时是有一定必要的,课时代表着对于音乐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增加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特指欧洲中心论)的盲目推崇,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日本教育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包括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正被多元文化所取代。西方的艺术教育以“个性展现”“创造精神的培养”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具备扩展联系、变通的思维方式,学生发现问题、研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因为中西艺术在渊源、特征和形态上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教育的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等发面必然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
在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中,笔者认为鉴于旅游专业是个包含多方文化集结的特点。而音乐也是囊括了众多具有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类型的人外化他们的精神所创造出来的,前者在融入后者的同时不断的深化自身的内涵,这样才能使旅游专业的学生,在短暂的几年学习时间从多方的角度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其他国家的音乐教育转变以及其重视程度不难看出,我国的音乐教育仍然欠缺很多,但是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把音乐教育十分成熟的国家的方式照搬到我国,仍然是不能成功的,这条真理有无数的历史在提醒着我们。吸取国外的精华,加之对本国教育情况的分析,将别人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转换成适合我国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发挥音乐文化课程对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广宏.音乐的旅游驱动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2:213-214
[2] 张海鹏.大学生音乐素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1:186-189
——略论文学阅读在医学生沟通课程中的应用优势
周乔木 谷昕 车志远 吴海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项目基金:本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201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文学阅读在医学生沟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紧张的医患关系,国内医药院校普遍加强了沟通课程的建设力度。然而,另一个倾向也值得警惕,即过分强
调沟通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文学阅读在这方面或许能发挥独到的优势。
关键词:文学阅读;沟通课程;医患沟通
近年来,社会上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促使国内许多医药院校
都开设了针对医学生的沟通课程,也陆续出版了结合临床实际的
沟通教材,其中多数偏于讲授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处理患者
投诉的技巧,应对媒体质询的技巧,与各类特殊病人的沟通技巧
等。 在近期卫生部批准的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类专业 (本科) “十
二五”规划教材中,提到沟通,列出的题目仍然是《医患沟通技
巧》。但强调技巧就足够了吗?
一、教学中的挑战
自 2006 年至今,课题组教师在国内医药院校中较早地开出
了《沟通艺术》、《商务沟通》、《跨文化沟通》等公选课和专
业限选课。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相关科研的深入,我们越来越
认识到片面强调沟通技巧的肤浅和局限性。沟通的本质是什么?
显然,稍有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沟通是我们与他人共同经历的
过程,其关键在于人际之间的相互信任。而比起一般强调技巧,
尊重而主动的态度更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如果我们只是教会
学生熟练地运用一些伦理原则和法律条款来进行自我保护,或者
仅仅实现了“对病人和颜悦色”,那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具体
的技巧总是有局限的,而临床的工作情境又往往是复杂而多变
的。在此情况下,就可能出现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从黑龙江
“哈医大一院血案”到浙江“温岭杀医案”,每一幕惨剧的发生
过程中,都暗藏着种种医患沟通的深层次问题,绝非简单的“技
巧”二字能够涵盖的。因此,我们认为,医学生的沟通课程还是
应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基本要义。这就是要切实培养学生
“换位思考”的能力:真正地理解病人的处境和痛苦,尊重病人
(及家属)在生命的重要时刻所作出的决定。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多数年轻健康、没有经历过
巨大的病痛折磨、更没有经受人生重大挫折、乃至至亲好友死亡
的医学生,如何能体会这些人类原始而神秘的感情和身体经历
呢?在对未来职业生涯尚处于朦胧想象的过程中,他们如何能体
会做医生的艰难险阻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借助优
秀的涉医题材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达到学习一般沟通技巧
所难以企及的深度。
二、文学阅读的优势
当我们从简单地在课堂上举一些像《扁鹊见蔡桓公》这样的
小案例,到指定学生课下阅读部分文学作品来讨论“性别与沟
通”、“语言与沟通”等议题时,发现许多学生逐步有了对沟通
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人生、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从中不同程
度地获得了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以及移情的能力。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曾被国外医学院校列
入医学伦理学参考书目,也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
品。一位学生在上交的读书报告中写道“死神并没有停下凶残的
脚步,妞妞终于还是死了。我仍记得她死前挣扎那一瞬,自己仿
佛也感同身受。那是生命最后的谢幕,永远没有所谓的完美,也
没有所谓的遗憾,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在尽头,你只能认
输。于是,我不禁开始叹惋每一个人,每一个终会成为‘妞妞’
的人。
活在当下,每个人都不得不随波逐流,然而,我们的一生究
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从呱呱坠地开始,就背负了莫名的责任,踏
上了莫名的人生旅程。我们在父母的催促下学习,在不断的竞争
中渡过漫漫岁月,而到头来呢?唯有面对同一归宿。或许你可能
会说诸如实现人生目标之类的话,但请看一看妞妞,这个可怜的
小女孩,在她的生命中最快乐的事就是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她
的一生都在与病魔斗争,抒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我们呢?是
否在父母、学校亦或是社会的鼓励下丢掉了快乐,反倒背上了不
必要的负担。若是那样,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也许还不如妞妞,
在临终前,或许会后悔,而不是像妞妞一样毫无牵挂地走完这一
生。”
美国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则教给医学生们关于
“宽容”的一课。一位女生在讨论课上反思说“我时常陷入到沟
通苦恼的陷阱。原因很简单,因为性格问题,制造出许多烦恼。
内向的秉性,长此以往的纠缠在身边,最终形成一种特殊标志,
融入到自我意识当中。我不知道该去关心别人还是该关心自己的
内心世界。所以当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时候,我只能去对着一台
冷冰冰的电脑发泄情绪。生活中应该有许多的拥抱、交谈、欢笑
和道别, 可我们的话语却越来越少, 整天面对着一堆堆的书发呆。
因此,我记下来这本书中最打动我的一些话: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学生问。与生命讲和。一个平
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
并去接受爱。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
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
要有同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
就会美好得多。’”
而陈蔚文的报告文学《阴性之痛》,则引发了医学生们对妇
科诊疗环境和来自医患双方不同立场的争论。多数学生表示了对
女性患者弱势处境的同情,特别是一些女生认为“文章揭示的真
相让人不堪忍受”、“医生的冷漠刺的人难受”,确应改善妇科
的就诊环境和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但一些参加了学校教学实
习的学生也怀疑文章的表述有所夸张,个别同学甚至认为,病人
是过分敏感了,来医院治病不应计较过多其他的东西。
应该说,在沟通课堂上听到这些热烈的讨论是令人欣慰的,
因为正是阅读的过程,使学生们受到了文学作品“熏、浸、刺、
提”不同审美功能刺激,才自然而然地超越了“技巧”层面,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而我们相信,这些源自主动思考和积
极感悟获得的、对病人和医者自身真诚的人文关怀的种子,会被
他们带到将来长久的临床实践中,在合适的时机下,会萌芽、生
根、生长、开花和结果。
三、文学教育之补充
将文学阅读引入医学生的沟通课程,实际上是文学教育在医
学院校课程建设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文学与医学”结缘在国外
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的学者就开始
多方面探讨文学与医学的关系。国内学者郭丽萍在《美国医学院
的“文学与医学课程”》 一文中介绍说:“通过文学作品的阅
读,可以培养医学生的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以及移情
能力;通过阅读病人叙事,可以增加对病人的理解,理解病人感
受的‘illness’(对疾病的主观感受)和医生所认识的‘disease’
(作为独立客体存在的疾病)是不一样的。病人对疾病的感受与
其经历有关,受其文化、经济、宗教和种族背景影响。未来的医
生因此可以对医疗界、病人的态度、疾病的治疗等进行反思;文
学和文学技巧可以让医生学会对医学中的道德问题进行思考,如
关于医生辅助死亡、使用医学技术延长生命、稀缺医疗资源的分
配等伦理问题。使这些未来的医生在面对真实的病人、需要做决
定时,能够做出人道的、尊重病人价值观的决定,能够把病人看
作一个完整的人,而非仅对疾病或患病部位进行治疗。”
在西方,文学越来越被认为是医学生职业教育中一门重要的
学科。有学者指出,目前美国有超过 1/3 的医学院开设了文学课,
主要用来深度研究医患关系、女性、艾滋病、衰老、死亡和濒死
等内容。在我国,尽管一些学者已开始关注文学与医学的密切关
系,但当前医学院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文学教育主要局限在部分专
业之中。如医古文、大学语文等课程主要针对语言文字等方面,
在医学课程中加入文学艺术知识仍仅限于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赋
予授课以“优雅的气息”的功用。国内医药院校尚未形成对“文
学与医学”这个医学人文学科群中非常有特点的学科的广泛关注
与深入研究。
在医学生的沟通课程中适度引入文学阅读,是我们试图超越
传统“技巧”讲授的一种尝试,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尚需每位
从业教师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和积极实践,本文不过是抛砖引玉
之论了。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美国医学院的“文学与医学课程”[A].见:张大庆.
中国医学人文评论(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80-86.
[2][美]罗纳德•阿德勒, 拉塞尔•普罗克特.沟通的艺术[M].北
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0.
[3]申逸彬.医学院校中的文学教育[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
册),1996.
作者简介:
一、声乐艺术指导教学本质
声乐艺术指导(Vocal Coach)主要是指为声乐演唱者进行钢琴伴奏并进行音乐指导的表演方式。这种表演方式与所谓的“钢琴伴奏(Piano Accompaniment)”有相似和不同之处。其相似之处表现在,两者的演奏乐器均为钢琴,并且都以和声乐演唱者合奏的形式进行表演。而这种表演艺术则必须建立在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互相配合的基础上,因此表演者要在表演前进行大量的排练、磨合。而声乐艺术指导则与所谓的钢琴伴奏有这本质的区别。“钢琴伴奏是一个操作层面的术语,它暗示出器乐独奏与钢琴伴奏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既要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又要求钢琴伴奏者不可‘锋芒太露’,‘喧宾夺主’”。(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简而言之,钢琴伴奏是一个陪衬性角色的存在,它并不是声乐作品的一部分,而是为了提高声乐表演效果的手段。而声乐艺术指导则是声乐作品的一部分,它和声乐表演是一个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并且钢琴伴奏的艺术表现取决于声乐表演者的需要,而声乐艺术指导更要体现“艺术指导”的效果,它是整个声乐作品的指挥者与策划者。因此,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声乐艺术指导既是声乐表演的一部分,那么艺术指导就不能仅仅以伴奏的水准来要求,应当打到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在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教学方向上,也应当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众所周知,专业名称的统一,不仅代表着一个专业的概念、一个专业的性质,还说明了学术界对其专业内容已经达成了共识,对未来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专业名称之所以要强调科学准确,甚至要求要与世界接轨,就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的网络化,教育也必然走上国际化。为了同世界各国进行教育合作与交流,就必须规范专业名称,统一专业标准。”(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调查与设想[J].乐器,2010,(11).)而要完成与国际接轨,我们就应当借鉴国外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设置方式,寻找国外声乐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规律。
二、国外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特点
国外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教学体系,这不仅体现在国外声乐艺术指导的课程设置方面,还体现在声乐艺术指导的专业教学方面。
国外音乐学院普遍将声乐艺术指导与钢琴表演视为同等重要的两个专业。“在钢琴系中,钢琴艺术指导不仅是钢琴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即使是主修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必须进行钢琴艺术指导的学习,一直到五年级毕业。如果要进研究生院继续深造,钢琴艺术指导也是入学考试重要的内容之一和将来必修的课程。由此看来,钢琴艺术指导与钢琴表演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沈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研究,2001,(3).)在国外,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表演既然视为同一地位,那么艺术指导就不再背负“伴奏”或者“衬托”的身份,而是成为表演声乐作品的一部分。并且声乐艺术指导更是应当为声乐演唱者担当“艺术教练”,规划作品处理和完成方式,对整个表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在教学中,国外的音乐学院也颇为重视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者配合层面上的教学。“当开始学习一首新曲目时,钢琴艺术指导的教师在课上不但要教你如何弹奏,如何处理音乐,还要充当演员的角色,当你把伴奏弹奏得已游刃有余时,也就是大约一、二节课后,声乐老师或器乐老师开始进入课堂,与钢琴艺术指导教师一起帮助你处理歌曲(乐曲),这时在课上,实际是负责表演的教师在带动着你的弹奏,以此更好地培养你与演员的合作能力及其为此所必需的技巧。”(沈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艺术指导课[J].音乐研究,2001,(3).)声乐艺术指导不仅要指导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更要参与其中,与演唱者形成某种形式上的默契,这样在实际表演当中才能使钢琴与声乐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会在任何一方有所偏袒。
国外的声乐艺术指导教学特点极其鲜明,即教导声乐艺术指导的学生如何以指挥者的形象指导声乐演唱者,在表演时如何再从指挥者的形象变为参与者,配合声乐演唱者完成声乐艺术作品。
三、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现状
在国内,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于近些年在部分音乐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他们对于此专业的名称理解也各不相同。如下仅列举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武汉音乐学院的声乐艺术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情况。
中央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伴奏艺术,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三人,授课方式为单独小课。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钢琴发展史、钢琴艺术史、声乐发展史、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意大利语、德语、法语、总谱读法、重唱、歌剧排练、传统唱法沿袭等。
中国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钢琴伴奏,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两个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两人(美声方向、民族方向各一人),授课方式为分配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声乐、总谱读法、即兴伴奏、歌剧排练、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钢琴教学法、钢琴文献、歌剧赏析、西方声乐史、音乐剧赏析、键盘艺术史等。
沈阳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钢琴伴奏艺术,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两年半(两年的课程学习及半年论文答辩),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两个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五人,授课方式为自主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法语基础及声乐作品导读、声乐发展史、欧洲歌剧发展概论、爵士音乐史、20世纪中国歌剧创作史论研究、歌剧排练、合唱、歌唱重唱、表演课、计算机制谱等。
武汉音乐学院将此专业称为声乐艺术指导,系别归为钢琴系,学制为三年,研究方向为美声民族综合方向。教学方式方面,教授和副教授总共两人,授课方式为选拔合作。教学内容方面,必修课有钢琴演奏课、钢琴伴奏课、视唱练耳(高级)室内乐(三重奏/双钢琴)、总谱读法、论文写作指导课;辅修课有钢琴文献、声乐文献、歌剧排练、声乐表演、合唱、即兴伴奏、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李智芳.关于国内音乐学院声乐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分析与比较[D].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对于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见解。相同方面体现在,各院校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归在钢琴系,在必修课程方面也主要以钢琴演奏水平和伴奏水平为主要出发点。不同方面体现在,各院校对于专业名称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专业研究方向有不同的设置、师资力量的大小决定着对此专业的重视程度等。
四、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改革方向
从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现状分析,国内声乐研究生艺术指导教学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只有国内各音乐艺术院校对于声乐指导专业达成共识,此专业才有可能立足于长久发展。
首先在专业名称方面,各院校有不同的看法。声乐伴奏艺术、声乐钢琴伴奏、钢琴伴奏艺术等诸如此类的专业名称,将伴奏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地位。应当明白的是,声乐艺术指导和钢琴伴奏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在专业名称上应当进行适当地统一。从英文翻译角度来看,“Vocal Coach”一词的最好翻译应当是声乐艺术指导,因为该名称体现了声乐艺术指导的最本质属性和专业侧重点。
其次在专业所属系别方面,国内甚至国外音乐艺术院校均认为应当将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归属于钢琴系,因为该专业更侧重于钢琴演奏水平和钢琴伴奏水平。但也有人认为,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声乐艺术指导中的声乐修养也应当被重视。该专业也应当与声乐专业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避免故步自封,使声乐艺术指导专业添上更多声乐人文色彩。
再者在专业教学课程方面,钢琴演奏和钢琴伴奏课程被国内各院校赋予声乐艺术指导专业以较高的课程地位。而这也会造成声乐艺术指导能力一边倒的现象:声乐艺术指导的钢琴技能高超,但声乐素养略低。声乐艺术指导与声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声乐艺术指导专业应当重视声乐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声乐演唱者合作的意识。
文章主要介绍了,辽宁科技大学声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的目前状况,以及可发展的方向。找出目前在本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哪些现状、哪些问题,哪些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文章内容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存在问题以及可发展方向的方式进行分析介绍,也展望了多科性大学音乐类学科的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声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
辽宁科技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迄今成立11年,声乐表演平稳迅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多科性大学的声乐表演专业学科,有其存在优势,如增添工科院校的艺术氛围、音乐文化修养等。同时也存在着相比专业的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不足的方面。专业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或是综合类大学的声乐表演专业,大部分都设置钢琴课程,作为音乐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但是根据各个高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的差异、现有的教学条件等等原因,钢琴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下面来介绍一下辽宁科技大学声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的一些具体情况: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形式
声乐表演专业的钢琴课程共为四学期课程。钢琴课教学大纲内容第一学期完成《拜尔》、《车尔尼599》前期以及相同程度的作品;第二学期完成《车尔尼599》后期、《车尔尼849》前期以及相同程度的作品;第三学期完成《车尔尼849》后期及相同程度作品;第四学期完成《车尔尼299》前中期及相同程度作品。从目前教学的形式来看,以数码钢琴小组课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钢琴小组课的分班,按照入学摸底观摩,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进行等级划分,并分组进行钢琴小组课教学。每个年级的声乐表演专业学生为30人左右,二个年级学生约为60人左右,大致分成7-8个小组,由4-6位钢琴教师进行分班教学,每班人数约为6-8人。
二、钢琴教学课程内容及考试形式
1、选择教材及具体内容
钢琴小组课的授课教材为本院教师收集整理的内部使用教材,类似内部讲义的教材内容,主要是针对我们学院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具体水平、能力、收集整理的。相对于一些专业艺术类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或是师范院校的声乐表演专业的教材比较,更简单、易懂,容易被大多数零基础或浅基础的学生所应用。由于是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钢琴课程,怎样处理声乐伴奏乐谱弹奏的问题,对于这类学生更为实用一些,更能为演唱专业的提高做辅助。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会融入一些声乐钢琴艺术指导需要的弹奏中较基础的要求,让声乐学生来体会钢琴辅助声乐演唱中出现的一些技术理论。
2、钢琴课程的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的形式按照近两年的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要求,是这样规定的。第一学期完成简单曲目的四首联弹乐曲,提高学生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第二学期完成相关论文写作项目。第三学期为视奏,目前视奏以简单短小的钢琴练习曲做考试曲目,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学生视奏的水平不同。第四学期主要以汇报音乐会形式进行。汇报音乐会大部分都是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演奏的形式有钢琴独奏、四手联弹、声乐原谱伴奏、流行作品等多种形式。
三、教学中的反应及存在问题
1、生源现象
我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招生生源分为校考和统考,在高考艺术类加试这方面,参加我校声乐表演专业校考的考试分为初复试二首声乐作品,视唱练耳考试,暂时没有钢琴加试。因此在招生这一环节中,无法对学生的钢琴基础进行了解。
2、按等级分班制度
一个年级由一个或多个教师承担钢琴小组课的任务,这就存在了,同一个等级的多个分班,由不同的钢琴教师来进行教学,教学进度会产生差异。同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同一个年级,如零基础的班级的学生经过几个月或1-2个学期的钢琴课学习,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练习情况不同,很快出现了等级的差别。如需要多久调换一次不同程度的学生为适宜;重新调整分配的学生在新的小组里,是否会影响原来的教学进度;教师如何进行调整教学内容;能顾忌到整体小组的教学,出现了水平差异如何应对等等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3、师资匮乏与教学任务繁杂
目前以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现状来看,存在着钢琴教师师资匮乏与教学任务种类繁杂等问题。我校的钢琴教师除了承担和一些师范院校、音乐院校类似的理论基础课程之外,还有其他任务。我校有舞蹈表演专业,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随堂上课。再者就是我校的声乐表演专业设有声乐艺术指导课程,授课的形式是声乐课程的后半节课程,需要钢琴教师进入声乐课堂,与声乐教师同时进行声乐作品的艺术指导授课。因此,解决或研究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4、学科融合
钢琴课程作为声乐表演专业的基础课,学生较难与其他音乐理论基础学科相互融合。音乐的基础理论都需要钢琴课程的技术支持,明确乐谱上的音符标记,熟悉乐谱中的音符织体,才能了解其它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一定的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引导教学,但是由于上课时间较短,在完成钢琴教学的基础上在进行的引导,明显体现了学科融入的教学存在的不足了。没有整体的,系统的音乐基础理论思维概念,也滞后了钢琴的教学进度。辽宁科技大学为工科院校,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与音乐学院、师范院校或是其他综合类大学相比,都是存在着基础较差的问题,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可利用的条件下,提高这类学生不论是钢琴教学整体水平或是其他音乐相关理论的素养,都有待研究。
作者:姜华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此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2016科技项目《千山佛道教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课题编号:FRPY11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胡学增.现代课程纲要论[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关键词】高师 声乐 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技能性学科,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学生数量较为庞大,生源基础却明显参差不齐。高师声乐课程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对高师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明确教学理念
现阶段高师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整体学习成绩较好;二是文化课与声乐技能较好,但音乐理论知识较差;三是音乐理论知识与文化课较好,但声乐技能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声乐技能、理论修养与文化课并重”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专业素质及兴趣爱好等进行研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声乐技能、理论修养与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进行分层次教学。如教师在教授声乐集体课时,不仅要重视声乐技能的教学,还要将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音乐人类学、声乐美学等融入其中,形成立体化教学框架,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的整体框架结构,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结构,全方位掌握声乐知识的内涵。
二、制定教学目标
笔者曾对某高师音乐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等综合能力较差,在学习期间仅以某一专项为主,如钢琴、声乐等。也就是说,擅长歌唱的学生在乐器演奏方面相对薄弱。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不能适应基础性教育工作,背离了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需要制定“讲、唱、研、导”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当规定学生每学年必须精唱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歌剧咏叹调、创作歌曲等不同风格与体裁的曲目,鼓励学生举办或参加演唱会、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并将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作为学生评优依据,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定期组织说课、讲课比赛,结合全国音乐课堂教学的获奖视频进行教学,及时找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再次,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感想心得以论文形式写出,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及社会各种文艺演出的策划、编排当中,要求学生根据主题与节目内容选配适合的灯光、音乐等素材,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编导及策划能力。
三、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一)重视必修课,加强选修课,拓展地方课
将必修课内容调整为四个模块,即声乐理论修养与技巧训练方法、优秀声乐作品与赏析、声乐艺术实践、声乐论文写作。在高师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每一个模块的深入阐述,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行逻辑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选修课方面,应强化人文社科类、教育类、文史类、美育等课程,采用跨学科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整合能力与渗透能力,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前沿理论成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深度并丰富其文化含量;同时,地方音乐文化与当地文化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应拓展地方民歌与戏曲,并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使学生亲身感受地方音乐的魅力。
(二)创新教学内容,规范教材建设
以中外经典声乐作品为基础,将富有时代感且思想内容健康的优秀音乐剧、民歌、流行音乐等添加进教学内容中,并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如对唱、重唱、小合唱等,编写突出高师声乐特色的声乐教材,结合声乐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新颖的见解,进一步创新教学内容。同时,要将所选曲目进行透彻分析,设问答疑,以开阔思路为目标给予学生指导性建议。
(三)在实践中教学
熟悉小合唱、重唱和独唱等主要声乐演唱形式,从声乐演唱的角度提出不同演唱形式的审美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标准可以分别提出,但有些重复的要求是由声乐的共同规律决定的。教唱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随着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其使用价值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此外,声音概念的内涵广泛存在于声乐教学的不同内容中,是所有课程的共同标准。由于声音概念只是一个习惯用语,不便在正式文本中使用,但其独特的内涵应该在高师声乐教学各环节中有所体现。
四、声乐教学体系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明白高水平的演唱标准是什么,确切来讲就是对世界著名歌唱家的歌唱体系和感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声乐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演唱特点进行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将复杂的概念性的东西解释为简单的具体的感受。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 好的教师不但讲授技术,同时也懂得如何将技术和音乐感觉巧妙地协调成整体。因为对声乐的困惑并非在于方法,而在于整体的协调。如气息和歌唱的协调,气息和关闭的协调,高音和低音的协调等,都和气息的运用有关。气息的恰当运用甚至能够引导学生走向真正适合本人发展的道路。
结语
综上所述,要改革高师声乐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明确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目标,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进一步拓宽高师声乐教学的实践渠道,创新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传达思想情感是艺术表现的目的,在创造声乐艺术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美的追求,更需要重视声音中表现出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熟练运用声乐技能的基础上,具有表现作品内涵的能力,达到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田甜.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J].戏剧之家,2014(5).
[2]李朝阳.探究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与改革[J].音乐大观,2014(15).
一类是针对声乐专业个人条件突出,表演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学生,要有重点的向表演型人才方向培养,在教学中注重肢体动作的表现力、协调性和规范性以及声乐技术技巧方面严格训练,并鼓励这类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声乐比赛,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审美取向,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可以遵照“高精尖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沿袭职业声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模式。另一类是针对文化基础厚,声乐专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加强声乐理论知识的拓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这类学生的理论文化水平,运用综合能力,拓展在非“职业声乐”领域里的生存能力,成为非“职业声乐”领域的生力军。全面地认识培养对象,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培养,是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声乐课程最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声乐专业人才培养风格
普通高校的声乐专业应根据其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如果一味地效仿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必定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应避免学生掌握的声乐知识技能的单一化、片面化。通过声乐技能课的学习奠定文化基础、理论功底和人文素养。将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完善化。要依据不同民族声乐的风格特征来安排所开设的学期,合理安排艺术实践环节,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如民间采风活动、艺术交流、舞台实践或者是声乐观摩等活动等。开设需要声乐教师掌握的全面声乐素材,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融会贯通地把自己的声乐知识与当代声乐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不仅能传授某一种风格流派,而且还要取众家之长,在原有的传统的声乐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既要保留不同民族、地域原生态民间声乐的风格韵律,又要符合教学规范和舞台艺术发展规律的审美要求。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音乐实验楼和现代化音乐厅及舞蹈厅、多媒体教室、合奏厅,排练厅等等。现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数码钢琴150架。
一、招生计划
2016年招生计划为:音乐与舞蹈学类140人(含音乐学[师范]100人,音乐表演40人),具体分省计划由我校报安徽省教育厅和有关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二、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且有艺术专业基础者均可报考。艺术文、理兼招。
三、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江苏、山东省实行网上报名(考前三天停止报名),具体报名时间见省教育考试院及考点公布时间。
2、报名时请提供下列材料:本人身份证、考生所在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
3、缴纳专业报名考试费。
四、考试地点及时间
省份
考 点
地址
咨询电话
考试时间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02583598977
2月1日
山东
山东淄博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考试地点见准考证
05332793622
2月20日
说明:考生须到户口所在省设置的上述考点参加考试,不允许跨省参加考试,同时按户口所在省的招生规定须参加省统考合格。
五、考试科目及分值
主项(65分,主项为声乐的考生,副项从器乐、舞蹈中自选一项;主项为非声乐的考生,副项一律考声乐)、副项(10分)、视唱(25分)。
注意:①考生参加考试所需的乐器(除钢琴)请自备;②参加声乐考试的考生,伴奏由考点统一安排;③考生报考中一切费用自理,食宿自行解决;④考试所需伴奏音乐由考生自备CD盘或U盘;要求CD盘U盘中只有本次考试所用音乐,考试中如发生CD盘音质不清楚或无法正常播放等问题,一律由考生本人负责。
六、分数查询
根据考生成绩及各省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划定艺术类专业合格线,考生2016年4月中旬可在我校网上查询本人成绩及专业合格线,专业合格证不再寄发,网址:chnu.edu.cn键入考生号即可。
七、学费标准
2015年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学费5000元/人·年,音乐表演专业学费7000元/人·年。以上学费属2015年标准,供参考,如有变动,按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八、录取原则
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省划定的艺术类文化分数线,专业考试获得省统考及校考合格的情况下,由学校根据考生所填院校志愿(所报院校必须填写第一志愿)及专业志愿,按综合分(综合分=70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300*文化成绩/文化满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九、复查
新生入学后,我校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淮北市东山路100号(相山校区)
邮编:235000 电话:0561-3803276
网址:chnu.edu.cn/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始建于1994年,拥有音乐学硕士授权点一个,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2016年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两专业实行按大类招生。拥有建筑风格典雅的音乐楼二座,现代化音乐厅一个,中西乐器齐备,并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套MIDI音乐制作系统(价值50多万元),拥有数码钢琴67架(价值90多万元),舞蹈房、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合奏教室等,设施齐全,教学条件优越。音乐学院《声乐》课程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音乐史》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音乐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38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教授3人,兼职教授4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人,硕士14人,博士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
二十年来,音乐学院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厚。近3年来,音乐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重点20篇,1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编写教材4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6项,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7项,校级科研项目15项。
在办学过程中,音乐学院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学院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定期举办教师、学生专场音乐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比赛和科学研究。近3年来,学生在各类国家、省、市级专业比赛中获奖70多人次。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去向有高等院校、艺术团体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广东等地的中等专科学校及重点中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管理工作者,并且担负着向更高层次教育输送人才的任务。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手风琴、古筝、二胡、小提琴、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指挥、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音乐美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教育学、中学音乐教学法等必修课及其他拓展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选修课程。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突出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概论、钢琴(普修)、和声学、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外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表演专业课(包括声乐、键盘乐器、中国乐器、管弦乐器、指挥、舞蹈等)、重唱、重奏、曲式与作品分析、形体舞蹈、电脑音乐欣赏与制作、电子乐器的功能与演奏、歌剧(音乐剧)表演(声乐)、艺术指导(指挥、钢琴专业)、合奏(器乐专业)、舞台艺术实践、意、德、法语语音与艺术歌曲、音乐美学(艺术概论)、音乐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音乐文献学、民族音乐学概论等。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舞蹈学
培养目标:掌握舞蹈与音乐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舞蹈表演、编导与教学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高等院校与中小学从事舞蹈表演、教学、编导及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中,音乐学科作用明显,其中,声乐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全面开展也同样重要。学生自从进入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就等于进入了“幼儿教师加工厂”。幼儿园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占据重要地位,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幼必须要注重专声乐教学的作用。众所周知,现在的幼专学生在音乐素质、专业基础、嗓音条件、接受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差,加上教师少、教学硬件不达标等因素,难以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更谈不上符合社会需求。通过对近年来毕业生的跟踪与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的声乐知识以及工作能力都严重匮乏,不能很快胜任幼儿园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严重脱离社会需求,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没有深入认知师范性的特点,因此,不了解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培养的目标。因此,幼专的声乐课教学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充分彰显幼专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征。
关键词:
师范性;声乐课;范唱;师范教育
在突出幼专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上,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程安排上要做到
1、保留每周一节歌唱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曲演唱能力。
2、设置声乐理论课,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对声乐的鉴赏水平。
3、设置幼儿歌曲学唱课,使学生的声乐学习结合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做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4、每学期安排一至两次实践课,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见习实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身的差距,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二从教学方法上要讲究
1、教师示范教学法。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入门,所以,引路人导向的作用十分重要。为此,一定要站在优秀教师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最关键的就是要不断丰富个人知识,不应仅局限在教材内容中,还要将重点放在音乐知识广度与深入方面。不管是乐理还是视唱,学生都必须要正确认知“一缸水与一杯水”关系与道理。为此,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吸取先进的经验,不断丰富教学多样性,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与此同时,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示范课的机会,在讲解技能技巧的过程中,积极为学生示范并讲解。对于幼儿师范院校来讲,音乐学科应当构成其中的重要部分。幼专院校开设声乐学科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培育学员的声乐思维。学员在入学后,应当逐步掌握幼儿教育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在这其中就应当包含声乐演唱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幼专院校中的声乐教学应当占据核心性与基础性的位置。然而从目前来看,很多院校并没有为在校学员提供必需的声乐训练条件,与此同时也无法达到必要的硬件条件与师资条件。这种状态下,幼专院校毕业的学员将会很难提升自身具备的声乐素养,以至于在嗓音条件、声乐学科基础与音乐素养上都表现为较低的整体水准。
2.环境熏陶教学法。校园环境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室内部悬挂与音乐家相关的名言与图片。优美的琴声、悠扬的歌声,到处充满着艺术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无不感受着艺术的熏陶与教育。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专业知识要丰富,具备专业技能,进而给予学生现实性教育与熏陶。基于此,应当在课余时间合理安排更加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合唱训练或者是演唱等,也可以举办文艺晚会,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对于幼专学校而言,声乐教学应当突显师范院校的基本特征,在此前提下才能确立培育学员的宗旨和目标。为了改进现状,幼专院校有必要密切结合学员自身的特征,全面创新现阶段的声乐教学流程、课堂模式与具体形式等。只有从综合的角度入手加以改进,才能突显声乐教学具备的师范性特征。例如:对于各项基本声乐技巧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应当确保学员都能透彻理解基础性的声乐技巧,在此前提下还要灵活运用于幼儿教育中。在条件允许时,幼专学校还应当为学员提供必需的实训基地,让学员走进幼儿园与孩子们密切接触,进而迅速融入岗位实践的真实环境中。
3.锻炼实习教学法。在传授技能技巧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再现机会,而这正是幼专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特点。在毕业以后,学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最关键的在于其知识储备。幼专声乐教学,更不能闭门造车,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幼儿园等实习基地,去深入学习,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通过课堂提问与小组练唱的方式,亦或是在课余时间上下年级相互交流与沟通等多种方式,都能够保证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个人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单项与多项等方式,选择优秀学生参与到社会节日汇演当中,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查找差距,学习先进,弥补不足,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还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地到幼儿园见习、实习,既实践了综合知识,又锻炼了演唱技能,可谓一举多得。
4.考试多样教学法。学生的毕业考试是综合能力考试。在声乐课程考试的时候,具体的内容与形式,甚至是评分标准都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所以,在考试中,应当通过理论和实践两种途径完成考核。理论考试可以分为乐理考试和论文两种形式。乐理以试卷形式进行笔答,在论文方面则要求学生仅仅围绕某一专题,科学系统地论述个人想法与观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方面,特别要考虑考试方式、内容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可以采取独唱或自弹自唱的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水平或弹唱水平给出专业技能成绩,然后再加上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作为教学技能成绩。这样高标准严要求,才会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同时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三从教学形式上要注重
1.声乐个别课。根据幼儿教师的要求,应确保学生构建正确声乐概念,且对于正确发生方法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具备必备的范唱并对幼儿延长辅导的能力,而这同样也是幼专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2.声乐小组课。根据学生对声乐知识了解的程度,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教学,这属于个人与集体组合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对不同的声部、嗓音条件以及专业水平声乐训练的方法进行深入地了解,对声乐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基于此,还可以通过欣赏其他同学延长的方式,对不同类型与风格的声乐曲目及处理艺术进行深入学习。由此可见,声乐小组课程教学设置在幼专声乐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3.声乐理论课。对于学生知识结构而言,其声乐理论知识并不丰富。特别是在幼专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声乐理论缺乏则会在培养其教学能力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幼专声乐教学一定要确保学生熟练地掌握声乐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声乐理论水平,这对于学生从事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4.声乐辅导课。声乐艺术的操作性特点十分明显,能够彰显其专业技能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效果。所以,一定要确保课堂教学的系统性与多样化,在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声乐辅导课的设置目的则是在理论至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予以指导,以保证其实际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5.模拟实习课。要想打造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还要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教学能力,声乐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幼儿园教学,然后再进行点评。通过点评,使学生找到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保证学生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将幼专声乐教学的师范性特点充分彰显出来,对于促进幼专声乐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要大胆创新与探索,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园音乐教师,进而适应时展的需求。
作者:郑巧玲 单位: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丁宁.声乐教育专业与声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之比较[J].艺术教育.2011(04).
[2]周波.声乐集体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08).
[3]王军辉.中国幼儿师范教育的诞生及其发展脉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李兴.高等幼儿师范教育中课程、教学不适应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