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07 05:04:00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1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 市场 格局分析

2012年8月,美国市场调查公司(HIS,下同)了有关中国智能手机2012年上半年市场宏观调查报告。报告称,三星电子的出货量据榜首,占市场份额的20.8%。依次是联想、酷派、华为、诺基亚,而中兴、苹果未进入前五名(见下表),HIS作为全球知名权威的市场调查公司,其报告给我们分析市场走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HIS的报告指出,2012年上半年四大国产手机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品牌(即所谓的“中”、“华”、“酷”、“联”)出货量大幅攀升,占市场整体份额近40%,超越苹果、HTC等众多国外品牌。同时,几家海外重点厂商品牌却表现欠佳,市场份额大幅减少。其中,索尼移动通信的份额仅为3.5%、排名第8位;HTC的份额为3.2%、排名第9位;LG电子的份额为0.7%、排名第15位。

此外,HIS在报告中还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将由2011年的6700万部增至2.4倍的1.6亿部,其中支持TD-SCDMA的智能手机为2800万部”。并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今后五年将扩大至约10倍。”

HIS公司的数据虽然是基于对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宏观描述,但这一趋势一定程度在深圳华强北手机销售业绩上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迅猛,以时尚和多变功能渐入人心,特别是对年龄层在35岁以下是消费人群而言,大有取代传统功能机的趋势。从局部来看,2012年,位于深圳华强北的桑达电子通讯市场飞利浦专卖店的手机销售分类,智能机销量从年初的17.4%,上升至8月份的43.8%,而功能机则相应下降。销售比例虽仍未超过50%,但销售趋势已说明了问题。从智能机的消费群体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5%以上。在价位上,尽管智能机基本仍处于每台1500-4200元的档次,功能机则处于400-2000元的档次,但销售比例的变化,从局部微观市场印证了HIS的调查报告。随着智能机总体价格的下降,预计销售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

据HIS对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最新宏观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手机出货总量的54%,首次突破手机市场份额总量的一半。智能机的爆发性增长加剧了功能手机市场的萎缩,手机市场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作为手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也将面临转型的巨大考验。从微观上看,华强北手机商家只有及时调整布局,引导商家更新换代,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有一席之地。

1.手机市场面临新的变局和挑战

HIS预测的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产品为智能手机。统计数据显示,功能手机2012年的出货量为市场总量的41%,较2011年的46%有所下降,预计该比例将于2016年进一步降至28%。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和价格不断下调,型号款式增多,将推动低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同时还将推动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HIS的专家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于2016年占到手机市场总量的67.4%。

智能手机时代已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的局部悄然变化可见端倪。据工信部电信管理局透露,2012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1.46亿部,占整体手机出货量的51.9%,已超过功能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的手机出货量达到8700万部,其中51%(4440万部)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IDC的预测则称,今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售价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已经多达数百款,性能都很优异。“智能手机支持更多应用,而且价格也不贵。”飞利浦手机制造商主管销售的吴宣宗副总日前在谈及飞利浦手机销售趋势时,也肯定了这一点。据吴总介绍,自5月份开始,3G智能机和2G功能机的销量占比基本维持在6:4(见附图),说明3G智能机已经开始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手机产业的转折点已然到来,智能手机价格逐渐走低的趋势已成必然,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也将大势所趋。

2.手机智能化加速厂商竞争升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2年7月的国内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中、华、酷、联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中兴第二季度销售491万部,占市场份额7.39%;华为销售561万部,占市场份额8.44%;酷派销售398万部,占市场份额5.99%;联想销售583万部,占市场份额8.7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手机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引诱下,竞争也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制造商百度、小米、阿里巴巴、盛大、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也争先试水智能手机,且无一例外走低端路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也加剧了竞争。山寨手机厂商也改变思路,尝试着向正规品牌转型。深圳华强北山寨手机虽已走向衰落,但曾经的山寨商家再次利用价格优势出现在市场。山寨手机厂商的转型也将进一步加快智能手机低价化的步伐使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探。

3.智能手机压境之下,传统厂商面临艰难抉择

智能机的步步紧逼,让功能手机节节败退。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这些手机厂商多在功能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积累,但在智能手机的大浪面前或者创新不足,或者裹足不前,或者发展滞后,一旦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临,在传统市场的积累反而会拖累其发展。

在华强北手机市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上大量不知名的小品牌手机厂商也面临同样的命运。随着智能机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功能机靠低售价以及奇特造型来吸引眼球的生存空间也将进一步缩小。若想改变,这些厂商先要从旗下产品、工业设计能力和对生态链的掌控这三方面入手,实行精品化战略,打造自有品牌影响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广泛覆盖的手机需求,智能手机虽然强大,但在外观、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却不如功能手机。只要细分得法,庞大的功能手机消费群体,仍将给手机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那些固守或新进功能手机市场的传统手机厂商们,无疑将日渐式微,传统厂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定位的平滑过渡成为关键。而如何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合作?如何在成本、专利等方面突破?如何拓展营收领域?要不要涉足应用商店等陌生领域?这些都将是传统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命题。

总之,手机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功能手机虽尚有生存余地,但已难成气候。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找到未来通讯领域发展正确道路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对手机制造商、销售商直观重要,也对搭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生死攸关,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也正是本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2篇

虽然智能电视占据市场主流速度迅速,但快速发展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问题。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智能电视销量虽然突破800万台,接通率却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用户并没有使用智能电视提供的智能化网络服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买了智能电视但不使用智能功能”的怪象。日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了“智能电视消费者需求研究报告”,专门针对消费者就选购、使用智能电视的习惯进行市场调研。

智能电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消费层面获得了认可,但相对手机,其智能化水准仍有差距。目前,智能电视激活率和活跃度低下,固然有家庭网络带宽不够、智能电视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原因, 但从电视研发制造企业考虑,目前主要原因还是电视产品本身的问题。如智能电视的遥控器操作相当繁琐,新的操控方式主要是手势和语音操控,但这只是辅助功能,仍需要连接遥控器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操控设备,才能实现多终端互联互通;此外,智能应用也不丰富,应用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太少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无处不在,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首当其冲拥抱智能化的是手机。据统计,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容量约达 1.81亿部,到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将占据85%以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得益于苹果iPhone将大屏、触控、APP Store等适合个人终端的模式引入手机,也得益于安卓系统以更开放的平台做大了产业链,但这些适合智能手机的模式和平台不一定适合智能电视的发展。目前,多数智能电视简单移植智能手机的安卓系统,没有针对电视进行系统优化,虽然应用数量不少,但用户体验不佳。且不说用电视玩 “切西瓜”、“愤怒的小鸟”的操控性远不及PC、平板电脑和手机,用电视聊QQ、发微博的私密性也得不到保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远没有发展到像使用遥控器选台一样运用自如。目前消费者使用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用于观看音视频节目,其他功能应用还非常少,2013 年智能电视发展的关键是提升用户体验。

中怡康测算数据预估,2013年3D电视销量将达2700万台,而智能电视销量达2600万台。去年2月以来,国内主要彩电制造企业先后了超过3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新品。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市场热推的产品,销量大增,随着智能电视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影响智能电视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另据零点咨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概念仍较为陌生。有近半的消费者表示,使用智能电视过程中经常遇到遥控器操作不便、翻页或打开应用运行速度慢等现象。因此,智能电视还需要一个宣传普及的过程。

零点公司首次的中国智能电视市场调研报告中了解到,六成消费者对智能电视还未建立清晰形象,在智能电视的众多功能中,消费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线点播收看影视剧”;其次是“收看电视节目”(77.9%)。对于智能电视,近七成(67.5%)的消费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体验,仅有3.7%的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的是要开发更多应用功能。在智能电视的众多功能中,消费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线点播收看影视剧”;其次是“收看电视节目”(77.9%)。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从应用商店下载使用各种应用程序的需求明显低于其他。

零点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有极强的消费欲望,在所有被访者中,近九成(88.4%)的人表示下次购买电视时倾向于选择智能电视。但界面设计混乱、不易查找内容和智能应用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会成为他们放弃购买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电视特点首要应该是“各种功能简单易用、运行流畅”,其次是“可以和家庭所有数码设备关联,可自动查找播放其他设备内容”。同时,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做好用户体验,仅有3.7%赞同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开发更多应用功能。可见,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目前最大的不满不是不够智能而是“不够傻瓜”,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避免复杂操作将是近期各大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到操作,电视机与PAD、手机最大的区别就是观看距离远,进行操作势必要用到遥控器。对于智能电视的遥控器,消费者似乎也颇有微词。“报告”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希望智能电视的遥控器能够“操作简单,反应灵敏,一键达到要收看的内容”,同时他们希望遥控器体积小、按键少: 47.2%的人希望智能电视遥控器体积小、手感好,有41.2%的人希望智能电视遥控器按键少、一键多能。看来,智能电视功能极大丰富的同时,有很多产品在配套操作的遥控器上还没有做到最好。“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的智能电视在观影随意性、操作方便性、选择自主性方面则相对弱于智能手机及PAD,需要完善。

在国内彩电厂商的率先带动下,智能电视近年来迅速发展。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海信、TCL、长虹等国内厂商紧紧抓住智能化契机,IT厂商也将触角延伸至电视领域,希望分得一杯羹。然而,电视功能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在操作智能电视上却变得更加繁琐。智能电视遥控器操作不便、运行速度慢是当前用户最常遇到的问题。根据零点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反映遇到上述两个问题的用户分别占到53.6%和47%,有将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做好用户体验,而赞同智能电视最重要的是开发更多应用功能的仅占3.7%。此外,有85.2%的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电视首先要简单易用、运行流畅。

智能电视最大的优势就是“智能的”、“傻瓜的”,如果在操作上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即使功能再丰富,智能电视也无法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操作简单、反应灵敏,可一键完成操作是消费者对智能电视遥控器最突出的诉求。事实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对传统彩电产生了巨大冲击,如何将用户从个人移动终端拉回到电视机前,成为摆在彩电厂商面前的难题。为此,彩电厂商各出奇招,触控、遥控、手势、语音等电视操控方式为消费者使用电视提供了多重选择,并形成了有效的互补,成为电视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一款好的智能电视,遥控器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电视更应该化繁为简,实现简单“用”、多样“用”。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3篇

共沐两会和谐春风关注社保卡全国通用

(本刊讯)在近期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上,各界代表委员尽职尽责,悉数传达社情民意。针对相关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保卡全国通用等问题,不但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而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进一步制定中,将会尽快出台。

社保卡全国通用亟待解决

目前,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全国通用的社保一卡通制度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总理曾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也表示,一个关于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的办法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一两年内将正式出台。

CPU社保卡发行全国通用迈出第一步

虽然,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正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多障碍。但是,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新式社会保障卡还是在技术上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目前,全国几个较发达地区,就发放了经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社会保障CPU卡,这不但在社会保障卡的技术上是新的突破,也为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在2007年末,就开始正式发放了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新卡。从过去发放的劳动保障逻辑加密卡更新成为现在的CPU卡。这张新社保卡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记录持卡人各个时期的信息,劳动者持卡可办理就医、求职登记、领取养老金、社会救助金等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并可查询本人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情况。

深圳从3月3日起,也在该市范围内发行了具有“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等特点的社会保障卡,这张社会保障CPU卡其标准功能包括:信息存储功能、凭证功能、查询功能、相对于原社会保障卡具有许多优点:存储容量大,是原磁卡的几倍至几十倍;安全性高,具有防伪造、防篡改的能力;不会出现因失磁失效而不能使用的情况;可脱机使用,应用较为灵活。

江苏也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在全省范围内推进JC卡建设的计划,并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对城镇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中发行新式的社会保障CPU卡,实现社会保障卡的“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换。并且无锡将于四月在全省率先发行新的社会保障CPU卡。

黑龙江在新的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实施上,动作较大,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有50万人在用新的社会保障CPU卡。这张社会保障卡内含重要的识别类和账务类信息,个人可凭卡求职、就医,并处理支付个人账户有关事务等,用人单位可凭卡进行社会保险的申报缴费等。并且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卡实行终生制,即使在省内调动工作也无须换卡。

社保卡全国通用要标本兼治

目前,造成社会保障卡不能全国通用,在政策与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上,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社保统筹,实行相对统一的社保政策,确立适用全国的缴交和退还的费用幅度标准,平衡相关权利义务,国家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技术上,各地区要积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当地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只有政策的建立健全,技术的统一实施,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才能成为现买。

随着两会的结束,全国社保卡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这无疑将促进IC卡在我国的健康有序发展。

资讯

2008研华自动化楼宇技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2008年3月4日下午,北京・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研华自动化诚邀楼宇自动化业内的合作伙伴,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自动化楼宇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

会议伊始,研华自动化全球总经理致开幕词,再次重申研华自动化行业深耕之决心。研华自动化楼宇事业部副总经理则从全球楼宇市场发展的趋势,详尽分享了研华楼宇自动化从产品到系统整合上研发成果及方案提供,并提出研华自动化将致力于“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美好愿景。研华自动化中国区总经理则以“浅谈中国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市场趋势”为题,详尽分享了楼宇自动化在国内发展历程,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即“采用OPC技术及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这点与研华自动化所提供的开放式及网络式的楼宇解决方案相一致。

下半场的讨论,则以研华自动化所提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主。基于网络的组态软件WebAccess为楼宇集成的网络化提供了强大稳定的软件基础,“基于网络的能源管理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则展示了研华自动化在系统方案提供上的全方位实力。

本次研讨会,以开放式的环境与行业资深人士分享了研华自动化楼宇自控开放式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了与行业人士的沟通,并坚定了研华自动化继续深耕楼宇自动化行业的决心。

2008视得安罗格朗品牌推广会即将启动

(本刊讯)“视得安罗格朗,安全居家,时尚选择”――2008品牌推广会即将启动。本年度第一次推广会于2008年3月27日在武汉新华诺富特大酒店举办。

在本次品牌推广会上,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全面展示了三大品牌产品,闪亮登场的新品将再次引领行业潮流,炫动你的眼球。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大产品品牌: Bticino、罗格朗(Legrand)、视得安(shidean)。其中Bticino是意大利原装进口品牌;罗格朗(Legrand)是由视得安罗格朗公司联合罗格朗集团资源,共同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视得安(shidean)在中国始终处于行业品牌第一的地位,2007年,视得安(Shidean)品牌荣登“中国名牌”楼宇对讲类榜首。

合资后的视得安罗格朗公司专注于智能家居和楼宇对讲市场。作为国内楼宇对讲排名第一的厂家,楼宇对讲系列产品仍然是本次推广会的重头戏之一。活动期间,视得安罗格朗公司的技术专家将以2008年楼宇对讲产品发展趋势为背景,详细解读2008年楼宇对讲产品款式、功能及技术发展情况。“安全居家,时尚选择”――来自意大利的美仑美奂的智能家居产品是本次推广会的另一独特亮点。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将为您演示如何打造舒适的现代家居生活空间,一个安全、节能、个性化、随心所变的家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在本次推广中,视得安罗格朗公司采取互动形式,同与会的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最新楼宇对讲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应用的案例及解决方案。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即将在全国其它各大城市启动这场“视得安罗格朗,安全居家,时尚选择”的品牌推广会,并向业界全面展示了视得安罗格朗公司不断创新、始终保持技术领先的经营理念。

同方智能产品亮相伊朗

(本刊讯)近日,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海外部携尖端的智能家居、智能

建筑、智能消防等领域的产品参加了伊朗第三届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也是清华同方向海外市场推广自有高新技术、产品,树立同方品牌,落实全球化策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外,同方还与伊朗多家智能家居产品商签订了销售合同,邀请近百家企业进行了智能消防报警技术趋势与新产品方面的交流,并与伊朗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交流活动。

智能住宅“哈公馆”交付使用

(本刊讯)随着智能家电和数字家庭生活的不断深入,家电的发展逐渐告别杂牌组合,开始了网络家电发展的时代。而由全球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联手国内医药行业巨头哈药集团所共同打造的顶级智能住宅“哈公馆”首批百套现房交付使用,表明海尔U-home数字化生活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悉,海尔U-home是海尔集团多年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代表了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是海尔集团在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全新生活理念。目前,海尔集团作为网络家电标准的制定者,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供应商和运营商。而所谓“U-home”,是海尔集团基于e家佳家庭网络产业联盟的标准体系推出的系统解决方案,它以海尔智能家电系统为载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3C产品(计算机COMPUTER、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ONIC、通讯COMMUNlCATION)、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哈药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绍高向记者深入介绍和阐释了“哈公馆”U-home系统解决方案,形象描述了未来的生活方式:科技让家电互联,让生活更加便捷――不论人们身处何地,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随时与家保持互联,并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与智能家电对话,并可以自由实现远程控制;还包含多种家庭情景模式,比如回家模式、看电视模式等,这些场景,均可以一键设定;安防联动报警系统能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呵护。

提供以“U-home”为系统解决方案的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海尔和哈药集团本次合作的重要核心概念和未来发展重心。专家认为,智能化标准引进哈尔滨市住宅开发后,“性价比”将成高端住宅产品的竞争焦点,把高端住宅中的智能标准逐步向普通住宅推广,是今后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

TD-SCDMA体验厅预演国产3G

(本刊讯)备受关注的国产3G标准TD-SCDMA将于近日内向友好测试用户放号,而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已经进入深圳、上海等地的TD体验厅,第一批体验了3G业务所带来的智能化魅力。

据了解到,TD体验厅总共分为商务、休闲、生活等三大区域,其中包括了许多智能化的应用。例如,通过医疗、健康等器材向手机传送身体数据,自动生成体检报告,这一业务对高端商务人士和老人很有吸引力。此外,智能家居也让体验者印象深刻,借助TD网络,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里的灯光、窗帘、家庭音像模式、家电等等,甚至可以实现在家里召开一个家庭舞会,五种模式都由手机来控制。

行业应用也是体验厅能够实现的一个热点,TD技术能够让交通物流应用做得更好。体验者表示,这些功能大部分在2G时代也能实现,但是实现的方式和质量不一样,比如交通物流,2G仅限于短信发送,查询一般是通过彩信方式来实现,到了3G,可以随时信息更新,特别方便交通调度和控制。再比如移动医疗,2G时代无法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也就无法生成体检报告。

雷士电工新品广受好评

(本刊讯)雷士电工新品K2系列和K9系列自2007年10月相继上市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好评。据客户反映,雷士电工K2系列和K9系列质量很好,安全性高,手感相当不错。与其他品牌类似产品相比,雷士电工K2系列的设计和装饰风格雅致率性,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雷士电工K9系列的文化理念,符合消费者“金镶玉”的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据悉,山西、江西、河北、安徽、广东、海南等地雷士电工K2系列或K9系列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在江西赣州某别墅群通过招标大量采购了雷士电工K9金色系列,在当地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在惠州,雷士电工K9系列在和同类品牌的几轮激烈竞争中以质量、外观及性价比等优势顺利进驻了奥林匹克花园配套酒店――中体国际酒店,向中外奥林匹克体育界人士展示了其高雅脱俗的风采,传播了中华传统金石文化概念。

声音

提供再生价值服务助推数字家庭产业

在2008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部增值业务技术总监牛旭光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大家海尔在数字家庭方面的一些理念。

牛总监提出: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依托户需求、厂商需求、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四个方面的动力支持。对用户而言,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是用户永恒的追求,对厂商而言,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是厂商寻求突破的一个重点。同时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使数字家庭产业有了很雄厚的技术基础。并且3c融合发展使数字家庭产业有了不错的社会基础。

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单台设备的网络化。比如短信控制空调等等产品。第二,家庭网络化。第三,产业链的完整。而数字家庭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终端设备提供商。第二、系统继承商。第三,网络运营商。第四,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包括PC、黑色家电、白色家电等等一系列产品。同时还有中间件厂商等等,为终端提供无限支持。同时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形成数字家庭产业标准,来共同这个产业的发展。

就海尔数字家庭发展战略而言,海尔力求建立能为客户提供再生价值的服务体系。由设备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力求成为网络服务的创新者,在服务方面主要是提供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购物服务、安全服务、旅游,娱乐、金融、家教等等,形成网络时代的高品质生活方式。并可以提供全套的家居解决方案、家庭集成方案。通过的U-home智能家电系统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网络系统和家庭网络通讯技术等关键技术方案,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访问和互联互通。

上海毛逸:近几年来,在行业内出现了多个Bus系统,像索博的PLC-Bus,ABB的1-Bus,还有奇胜的C-Bus等等。其中T-Bus与C-Bus在性能和功用上有怎样的区别?

QA专家:各种Bu s系统层出不穷,当然性能也各有长短。c-Bus与传统的电力载波技术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总线控制开关,把强弱电进行了分离,智能控制回路的工作电压为36伏,所以即使开关面板发生了漏电情况,也能确保人身安全。当然还有c-Bus系统开放性方面,它与物业管理BMs系统,楼宇自控BA系统都可以结合起来,系统的联动

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T-Bus系统的多信道、双向通讯等功能,在如今的智能控制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C-Bus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总线型的控制系统,而T-Bus结合了EIB集中控制技术与传统智能家居控制技术,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突破和改造,形成了集中式的总线控制,从而使得系统性能更稳定,而且在扩展性和多元化升级方面也更具优势。人们选择的是整个智能控制系统,而不单单是智能开关。

此外,C-Bus系统现在用的RF无线射频技术。RF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它的接收范围和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在价格方面就不是那么便宜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有个统一的编码标准,不然就无法执行命令了。而T-Bus采用的是2.4G Hz的无线网络技术,2.4G Hz相对于普通的频段来说,高出了许多倍。大家都知道,频段越高,优势就越大,因为它的流量更大,速度更快,控制范围也更广。所以T-Bus系统的2.4G Hz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在选择智能控制产品时,无论是居家还是办公用,都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然后还要考虑的就是这种控制系统是不是和国际接轨的,将来的发展性强不强,至少不应该是一种快要被淘汰的产品。心里有了原则和标准,相信大家都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智能产品。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与弱电之家论坛WWW.省略共建“技术问答”栏目。

自2008年1月起,《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将与弱电论坛共建“智能家居技术问答”栏目。我们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刊登在当月的《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上,并赠送热心网友当月杂志一本。对于“热心的技术高手”我们将会聘请其作为杂志的技术顾问,定期约稿并支付一定费用。欢迎各位网友踊跃提问,踊跃解答。

QA信箱:

咨询QQ:769753874

IBE CHINA2008

“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专题报道

周 军 王胜阳

IBE CHINA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于3月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落幕。《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社作为特约媒体全程参与报道了此次盛会,并联合组委会于3月1日成功举办了“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

本次“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相关论坛”分为智能建筑与家居智能化两个专场进行。其中上午的“智能建筑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张文才总工程师从智能建筑技术角度同与会观众一同探讨了建筑节能问题、建设部数字社区国标办应用推广组的张永刚主任全面介绍了“数字社区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来自研华公司的工业自动化事业群萧锡堂协理与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钟衍副总工从厂商角度分别为与会观众做了题为《开放及基于网络的技术带来BA系统新动力》和《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的现场讲解。

在当天下午进行的“家居智能化论坛”上,上海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的杨华副总经理与深圳声表电子的赵士民总经理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历共同阐述了“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北京索兰影音的丁海涛总经理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了在拓展家庭背景音乐市场方面的经验;深圳波创企业集团董事长韦波则以波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广大专业观众一同探讨智能化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最后,各位嘉宾一一解答了现场观众关于智能家居的诸多疑问。论坛在现场热烈的互动气氛中结束,并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

――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张文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文才总工程师做了题为《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的报告,张总工在报告中指出:“建筑节能,首先需要我们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变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我们目前对建筑进行节能诊断,进行节能改造,均属于被动节能。被动节能的做法,是在全国节能的大形势下,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步骤。对于主动节能,就是要从源头上做好节能。从设计和施工层面上,要真正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规范、规定,对节能工作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各专业在节能方面进行及时的配合与沟通”。

张总工在报告中以“变配电系统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例介绍了建筑中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于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于建筑公共区域中的照明节能应用。张总工在肯定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领域智能化运用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客观的指出从全国各省市所兴建的各类公共建筑中的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还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和潜力。绝大部分建筑中,其作用也仅限于对变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高低压断路器的状态进行监测等。但对于用电的状况、变化趋势、能耗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建筑的节能要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通过建筑物能源合同管理等手段在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真正做到节能降耗。

报告最后指出:“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之外,全面做到建筑节能还需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数字社区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设部数字社区国标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永刚

建设部数字社区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张永刚主任围绕数字社区的建设问题,从数字社区定义、数字社区现状、数字社区建设内容、数字社区建设存在问题、数字社区建设未来定位及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社区规划等六大方面,做了以《数字社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的报告。

报告通过“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虚拟社区”的概念形式,全面介绍了数字化社区是的概念,分析了其相对于智能小区的区别,提出由于数字化信息是社会资源,数字社区的依存的基础除了社区本身,离不开数字化城市。智能小区则将在小区内部实现智能化的功能。数字化社区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是面向社区内部的以科技手段来提高住宅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出社区内部管理。数字化社区强调的虚拟社区整体的综合,智能化更多的是考虑住宅内部具体设备设施的管理。

报告指出并分析了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追求先进;重建设轻管理、规划、设计与施工方面存在问题:小区局域网与宽带接入网重复建设等存在的问题。表示数字社区的建设需要有效的组织,引导、鼓励、推动信息资源建设,这只能是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来实现。

最后在数字社区规划的方面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展和计划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即成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城市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数字化社区的规模、类型,逐步考虑社区建设规划报批项目中增加对数字化实施规划评审制度,促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项

目等等。

《基于Web的楼宇设施及能源管理系统》

――研华科技BAS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产品部协理 萧锡堂

萧协理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基于Web的楼宇设施系统架构,及其强大的能源数据综合分析和统计功能。通过对传统DDC控制功能以及下一代DDC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分析了为何选择控制器AdvantechBAS-3500 DDC控制器的原因。同时分析介绍了BAS-3500 DDC H/w的特性,以及其易于使用的BASPro图形化编程软件、内含强大的BA功能块等特点。接下来以HVAC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实例分析比较变频器节能效果,并介绍了DDC 3000用于冰水机组节能控制、模糊PID变风量空调节能控制、模糊PID无尘室HVAC控制应用的应用方案。紧接着再从数据分析角度以能耗使用报告、能源分析报告说明了选用正确的节能方案对于节能的显著效果。报告最后介绍了北京昆仑公寓、北京华声国际大厦、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武汉天河机场等已建和在建研华楼宇工程国内应用项目。

《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

――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钟衍剐总工 钟衍

钟总工在报告中以介绍泰豪建筑能源管理及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诠释了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是建立在对楼宇生命周期以及建筑物能量使用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整体设计为核心,以能量监测和管理为手段,为楼宇提供完整的维护及电气节能改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概念。全面介绍了建筑电气集成与能源管理技术应用――BEMS2.0,该技术通过分析研究建筑能源管理与电气集成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系统联动方式、方法对建筑能耗影响的因素,在原有集成系统基础上升级为具有节能管理与能耗分析的建筑能源管理平台(BEMS2.0)。最后通过对北京亦庄泰豪技术研发中心等实现了能耗监管的节能示范工程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管理节能暖通空调节能以及照明节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华

报告中杨经理站在行业的高度、以贴近市场的角度,从智能开关的历史、现状、未来以及智能开关在智能家居产业的地位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图片实例介绍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智能开关,分析了国内2000年以来的智能开关设计方面的发展历程。讲解了遥控点对点、电力载波信号通过电线传输、布线类专线传输信号等三种实现形式下X-10、PLC-BUS、LONWORKS、ZigBee等应用较为广泛的内嵌协议。总结了智能开关外观简约化、功能实用化的发展趋势,水晶、玻璃、亚克力面板搭配简约的按键设计,将复杂的系统置于后台操作,让用户拥有随心所欲控制的智能化享受。

对于智能开关未来在技术发展趋势。杨经理提出:“发展将会朝着通讯协议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外观功能市场化,客户的设计意见决定产品的设计:成本与销量比的透明化,改善在产业链形成之前摊销成本过大的问题;核心竞争力集中化,目前国内智能开关厂家很多,国内智能开关缺乏核心竞争力,无特点、难竞争,随着行业的发展,核心的技术最终会被少数几家掌握,从而引领市场的发展”。

最后他以数据进行分析,“在2007年的中国房产市场上,精装修房已达二十万套以上,而索博在去年的销售却不足一千套,如此之大的市场容量,显而易见。智能开关蕴含着无限的商机,2008、2009年更将会有风险投资商加入智能家居行业,这将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

《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深圳声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士民

赵总提出:“单线制数码无线遥控开关,从当初的研发设计到规模生产历经了5年时间,不断的技术改进、不断的经验积累,到现在已具备了创建品牌的条件。要创建一个品牌,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一、做品牌的首要条件就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二、做品牌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价格体系;三、做品牌要通过各地的商、经销商,构建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四、做品牌要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五、做品牌要有经济实力作基础,既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又要机动灵活”。

对于遥控开关的发展趋势,赵总指出:“电的应用仅百余年,然而带来的文明却日新月异,照明经历着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再到无极灯的变革,开关何不如此?拉闸开关已成过去,墙壁开关独霸天下,遥控开关主宰未来,这是我们对产品的认识,也是激励我们为之努力的信念。坚持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有市场,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是否具备方便、时尚、品味的要求”。在市场拓展方面,目前声表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家装公司市场,尚不具备实力通过房产商大面积推广,希望通过在局部装修市场取得成功,再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如何拓展家庭背景音乐市场》

――北京索兰影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海涛

“随着背景音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目前背景音乐已经成为智能家居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虽然当前家庭背景音乐在市场的总体认知度及接受度不是很高,但随着整个行业的市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销售渠道的拓宽,展会上的见面率的增加,在重点的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长三角,福建沿海等地,越来越多的经济高收入者已开始选择背景音乐这个产品作为家居生活的一部分,相信不久的将来,家庭背景音乐产品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

“目前北京背景音乐产品的市场上主要有泊声,NEC,NUVO销售的比较活跃。这几个产品都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NUVO在国外市场相对占有率较高。这几个产品在给客户的推广和使用中都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客户在使用中也是比较满意的。在北京的市场中还有一些高端的产品,这些产品有Rusrouncl、快思聪等背景音乐产品,主要是中央控制系统产品的弱电集成商在推这些产品,它们的价格和定位都更高,主要运用于商业场所”。

“国内发达城市,贫富的差异较大,很多贷款买房的业主对背景音乐这种超前的“奢侈品”根本不感兴趣,因此两百平米以上的高档住宅和别墅就成为我们的目标客户了”。

“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全身心投入锁定目标客户,以目标客户为中心提供多元化整合方案满足客户的视听需求服务。我们公司几大部门:家庭影院部,家庭视听装修部、智能家居部和软装饰设计部。这些部门相互配合,交叉销售,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努力提高技术支持力量,因为有了公司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我们便可以一站式解决客户问题,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第三,要成为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这个是向富裕阶层销售的关键法则。以活动宣传,定期培训等形式,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和培训”。

“需要承认的是背景音乐这块市场还没到一个收获的季节,市场上也存在着无序的竞争。因为产品的需

求少,单体的毛利润相对较高,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低成本运做的公司,经营费用较少,有时为了签单很容易破坏价格体系。串货现象比较严重,当地集成商有了业务总是要在全国的范围内搜集价格信息,导致了经销商的串货”。总而言之,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是背景音乐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

《智能家居市场营销模式探讨》

――深圳波倒企业集团董事长韦波

韦波董事长结合波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波创十年发展至少前五年是做OEM、ODM市场,不担心销售。随着波创逐步推出自己品牌之后,发展销售成为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多年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向非常多的用户推广过智能家居产品,其中只要谈及智能家居,消费者都会对智能化的功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演示、安装等免费的体验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免费推广毕竟还只能是少数。对于概念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陷入了“叫座不叫卖”的怪圈”。

智能家居行业是十分有希望的,但行业始终是处于一个市场启动期,很多厂商也是无法支撑的,波创也是依靠集团的其他产业支撑才走到今天,智能家居是波创投入最大、产出最小的一个领域。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在未来给波创的带来很多发展机会的。深圳三百家创业板辅导企业,波创就是其中之一,波创也希望通过这种上市的机会给智能家居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

对于智能家居产品销售方式,韦波董事长表示:“今年波创的重点是工程项目市场。三年前,当波创拿新产品向房地产商推荐时,智能化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去年起已经有很多房地产商开始把智能化做到设计方案中去了,并且智能化已不单单停留在以往的可视对讲和安防领域,很多房产商自然找上门来。今年波创在青岛就承接了一个六千户,总价三千万的项目。目前普遍房价偏高,销售势头放缓,房产商着实需要智能化这一概念,也需要和其他竞争者有着产品上的差异化,这也可能给房产商带来更多的机会。另外去年还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国内上规模的楼宇对讲厂商都提出要做智能家居,2007年楼宇厂商纷纷提出要与智能开关厂商加大合作力度,并且自身研发智能终端”。

“对于市场的拓展,波创也推出自身的数字化产品走工程市场,但仅仅走工程市场是不行的。我们国内有专门的渠道事业部负责商、经销商和分公司管理。去年我们准备在全国建五十个体验中心,最后只建了不到三十个,就是让来老百姓先来感受这种体验中心,建设成本方面我们采取的是商付出一部分,波创再支持一部分的形式。推进发展体验式营销,对于智能家居推广三十个体验中心根本不够,三百个也不够,三千个才够。以雷士为例,雷士照明一百家店是不赚钱,现在在全国有八千家时,每年销售额达到了十六亿,这说明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过程的”。

第二部分 智能家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作为一直关注智能家居行业的专业媒体,本刊此次举办了“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也是希望能通过我们媒体的力量,来更好地促进行业交流,推动市场发展,在本次展会期间,我刊在展会现场及论坛现场派发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广大智能家居厂商、经销商提供一些市场决策参考。

调查背景:2008年2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材料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作为建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IBE CHINA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同期进行。位于国展九号馆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吸引了众多智能建筑厂家的参与。3月1日,由我刊与IBE组委会联合的组办的“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在国展综合服务楼召开,各品牌厂商与现场专业观众一起分享经验,共谋发展。

调查问卷时间:2月29日――3月3日

调查问卷规模:调查问卷1500份,共收集有效问卷1477份

调查对象:智能家居行业生产商、商、经销商、专业装饰公司、城市家庭用户。

调查目的:了解市场需求、技术趋势和终端消费习惯,调查品牌影响力。

问卷分析:

1 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在第一项“您知道什么是智能家居”的问答中,有73%的用户选择了较为准确的内容定义――家庭自动化控制。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概念普及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对智能家居的产品和技术实现方式有所了解。

2 终端消费人群增长较快。在被调查观众中,有29%的用户家中已经安装了相关智能家居产品。这一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仔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较高的安装率并不奇怪。首先,我们本次论坛是放在建材博览会这样大的背景下来举办的,参观的普通消费者相对来说收入较高。地处首都,相比较高房价,家居智能化的投入并不是很高。其次,从这次调查的终端用户身份来看,大多拥有高学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参与性也使得他们愿意去尝试使用智能家居产品。尽管这样高的使用率令人高兴,但在这29%的用户中,有9%的用户反映功能不是很好用,可见在对产品的技术维护和改进是厂家必须重视的问题了。此外,在调查中,有20%的用户有计划准备安装智能家居系统,这一结果也非常令人振奋。

3 在智能家居实现的功能问题中,各子项基本平衡。看来,终端客户对智能家居所要求实现的功能是全方面,完全智能化的。无论是场景灯光还是电器控制,无论是遥控,定时还是远程,大家都很需要。由此,我们也提醒一些智能家居的生产商,在产品设计中,要多加入一些控制功能,要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不能因为自己产品没有这个功能就想当然认为消费者不会去用。

4 “智能家居在我国有多少年发展”,其实这问题是针对智能家居的从业者,设计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考察大家对行业历史的了解程度,一方面是定个调子,让更多的专业观众知道,这个行业前景虽然好,但也要耐得住寂寞,能坚持,不要以为加盟就能一本万利。有80%的观众填写正确,另外还有15%的观众填写的时间为三年,看来这部分应该是新近进入这个行业的。在大家预期的智能家居普及时间上,认为10年后将能得到普及的成为了主导趋势意见。在我们的回访调查中,很多人都认为10年较为理性,合理,也是符合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的,但并不是说在近10年中智能家居行业就不能快速发展。相对统一的意见还是智能家居从商用,从高端用户开始普及起来。在这段发展时期,是企业形成品牌,占据市场座次的最佳时机。

5 在智能家居的品牌调查中,国内老牌智能家居厂商以多年的行业积累,持续的宣传推广,与其他新兴品牌在知名度上差距明显。索博、波创、瑞朗占据了本项调查的前三甲。无容置疑的一点是,这类厂商已经成为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头人,他们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衡量市场发展的一种重要参考因素。另外,新兴的智能家居品牌通过各种媒介推广,品牌知名度提升较快。特别是本次参与调查的背景音乐厂商,表现不俗。

6 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的考虑因素上,通过我们调查,产品的服务和性能为更多用户所关注。这个调查结果也提醒很多倡导技术领先的企业,多花点功夫做好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工作。智能家居

产品是电气类产品,不可能不出现产品故障,这一点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终端客户都能认可,关键是出现问题后,首要的是协助渠道合作伙伴,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推三阻四,让渠道商左右为难,让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失去信心。

在另外的选项中,高档的产品外观和合理的价格占的比例大致相同。由此也不难发现,作为近阶段提升家居装饰档次的智能家居产品一定要在外观上下足功夫。在调查中,有些地区的经销商跟我们诉苦:“有些项目基本上谈的差不多了,可人家一看产品就吓跑了”。外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厂家也开始重视到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告诉我们,他们每年都要花大价钱到韩国去设计模具,以改进产品档次。

7 在智能家居的技术趋势上,有5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无线射频,选择智能总线的占31%。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做调查,无线射频技术针对家庭用户确实前景广阔,因为从技术实现形式上来说,它可以覆盖已装修用户,且更新换代较为简单,为很多的厂家和用户所看好。而智能总线技术因为发展时间相对较长,市场空间仍然存在,且对于很多商业厂商来说,要实现智能化控制,弱电总包的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主要的项目形式。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4篇

近口,国内外各大媒体大多对2014年内上市的手机进行了盘点和颁奖。三星2014下半年的Note系列双旗舰――GALAXY Note 4和Note Edge当仁不让地成了最大赢家,在国内外媒体评选的各项榜单上斩获颇丰,再次印证了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领航者地位。

作为安卓阵营乃至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标杆性产品,GALAXY Note 4继承了三星Note系列大屏、S Pen手写笔等优势,同时在手机外观设计和手机易用性等方面又有新突破。《参考消息》将GALAXY Note 4评为“年度最佳智能手机”,人民网将“年度创新产品奖”颁予Note 4,《新京报》也将它评为年度最畅销新品。在国外权威手机网站Phone AI@lqa的年终评选中,GALAXY Note 4更是收获“最佳平板手机”和“最佳拍照手机”两项大奖。Phone Arena认为:三星作为“平板手机”的开创者,在这一品类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事实上,目前市面上还难以找出比GALAXY Note 4更优秀的“平板手机”。

而GALAXY Note Edge则堪称是本年度最“吸睛”的手机产品,它也是全球首款配备曲面侧屏的智能手机,因此一经就引起了业界不小的震动。在智能手机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Note Edge的横空出世如同平地一声惊雷。业界认为,Note Edge将引领曲面屏潮流,并成为第四代“视”界革命的开创者。

《通信产业报》将中国手机设计创新奖――“天鹅奖”颁给了三星Note Edge;《北京晨报》将“最尖端技术创新奖”授予三星Note Edge;腾讯年度消费电子最佳选择奖的“最佳创新手机奖”给了三星Note Edge;Note Edge还收获了外媒Phone Arena的年度智能手机“最具创新性技术大奖”;还有《华商晨报》和《成都商报》也将“年度最热门智能手机”和“年度最佳智能手机”大奖颁予了三星Note Edge,这款智能新品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5篇

作为中国第一智能手机广告平台的多盟(Domob)也重磅推出了国内首创SDK(4.0版本)信息流视频广告。此举意味着多盟继在行业内首创插屏、开屏、富媒体等广告形式后,又一次开辟了国内移动广告形式创新的先河。

本次报告的重要发现如下:

移动互联网改变媒体接触习惯和接触方式,智能手机上网平均时长4.7小时

据了解,截止2012年12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了712.5亿元,较2011年增长82.8%,预计2013年增长率为47.4%,市场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在如此快速增长的市场产值下,移动营销的价值越来越突显。

本次大会上,由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及多盟(Domob)共同的《智能手机APP广告营销价值》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花费的时间约占22%,比美国消费者高10%,智能手机已是消费者多屏生活的重要组成,71%用户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4次以上,高于PC电脑使用率。由于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的限制,社交、娱乐和信息查询时,人们更倾向使用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时长为4.7小时(PC电脑上网时长4.8小时),但使用智能手机上网频次和场合多于其他媒体。

调查显示,70%用户表示比过去半年使用智能手机时长增加,而传统媒体使用时长在减少,57%用户认为自己看电视时长减少,55%用户认为自己看杂志时长减少。

手机APP广告关注度超PC Banner40%,

广告主瞄准移动广告平台

移动互联网在未来两三年将呈现3倍以上的增长趋势。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已超过100家。 在全球范围内, 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2012年全球移动应用商店收入约363亿美元。由于具有高度的精准营销和较强的交互营销能力,智能手机APP广受青睐。

报告中提到,手机APP广告的平均可见、扫视、关注都显著高于一般的PC Banner广告,其中关注的比例超过40%,是PC Banner的2倍。APP广告的平均注视时长接近1秒,达到PC Banner的6倍。一天中,每种APP人们使用频次平均超过2次,这为APP广告多频次触达用户提供基础。

多盟国内

首创SDK(4.0版本)信息流视频广告

继Facebook、Twitter等国外知名企业相继推出信息流视频广告之后,作为中国第一智能手机广告平台的多盟也紧随行业发展的潮流趋势,在峰会上重磅推出信息流视频广告。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6篇

确实,有很多人对市场调查、市场研究怀有一定的“偏见”。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通过调查收集回来的数据及据此整理而成的几十页的分析报告无数次地被整齐地安放在档案袋里并最终被扔在储物间的角落里再也无人问津,从始至终他们对营销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从这个层面上看,他们并没有被冤枉,他们并没有带来任何帮助。

一直以来,市场调研是一个基础工作,但也常常成为一个摆设和样式,一项哪怕没有什么用处也需要去做的例行公事。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调研,或者说真正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并不应该是这样的。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

我们所需要的市场调研,应该能很好地探知消费者心智格局、找到未被满足的需求、引导产品开发和概念设计,并指导品牌区隔策略和营销体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简单地说,市场调查研究是一项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行为,用于帮助企业预判、规划、执行、总结、调整。

然而,又是什么导致了那些“无用”的市场调研结果?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标的缺失!包括没有目标、目标模糊及目标的不可衡量。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一件事情,哪怕你有套路,你也不可能去获得你真正需要的和想要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她会是什么,你的脑子里没有一个基础的画像。此外,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衡量她的成功与失败,那么,哪怕你获得了一个结果,你也根本不晓得她对于未来的市场是否具备真正的指导意义。

所以,问题的关键并非调研的方式与花样,而在于搞清楚我们的“目的地”。我们知道,市场调研是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而这个过程中有七项调研结果

是高度影响经营成果的,他们分别是:

市场调研的七个核心工作

(一)心智认知格局现状的调查研究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公开渠道获得现有的行业分类及品牌占据的份额情况,但消费者在心智中对行业的认知和分类并非如此简单的切分。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需要很清楚得知晓什么类型的消费群,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以何种方式选择和使用我们的产品或服务。心智的认知格局是消费者、情境与产品/服务的对应模式,而情境是链接三者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情境中,消费者才具备消费的需求和欲望,同时产品/服务的特性和识别符号也能够借助情境植入到消费者心智中。

所以,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搞清楚消费情境,对不同情境进行认知调查。搞清楚了这些,后面的调查、分析和假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依据。

(二)重新定义需求,重新定义问题

基于不同情境下的消费现状,了解他们在特定情境下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在特定情境下他们的消费选择有哪些(竞品或替代品),他们在特定情境下消费我们产品或服务的真实驱动因素是什么,这些驱动因素是否在众多消费者中构成共性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搞清楚并重新定义不同情境下的真实需求,以及明确界定特定情境下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

(三)找到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面临的核心问题

品牌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在众多的情境,及其所对应的需求和问题中,我们需要挖掘出属于我们的那一个!

这是一个假设的过程,但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去探知他们对不同假设的反应,并且很可能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将激发出全新的灵感。

我们需要的是心智的区隔,我们所寻找的核心需求与问题,必须在消费者心智中能够显而易见地被识别出来。当有2-3个满足条件的假设产生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更进一步的验证和论证了。

(四)用调研进行核心需求假设的验证和选择

这是一个让消费者帮忙做出选择的过程,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是决策者用拍脑袋替代了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测试消费者对备选假设的反馈。他们最直观、最直接的反应,将决定了他们对未来产品的接受能力及市场空间的大小。这个过程无需对沟通语言进行太多艺术性的装饰,以免因词汇的选择而误导受访者的感知。在这个关键的步骤,我们需要凭借消费者帮助我们做出关键的选择,这个风险是必须要冒的,因为在未来的市场中,消费者是最终具有投票权的。

(五)用调研进行品牌主张假设的验证和论证

当品牌确定了目标群体、核心问题、核心需求之后,接下来一定预备了一套为之兴奋的品牌沟通策略,包括品牌价值主张、功能差异以及各种支撑性的诉求。那么他们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在消费者那里起作用?

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拿着你的产品,以及准备好的沟通话术,去找到你的目标消费者,一个一个的去沟通。每一次的沟通都是一次验证,每一个反馈都可能规避未来市场上的大问题。

从中场传递过度,来到了禁区线上,一切行云流水,此时只需要一脚美妙的传球,就可以把皮球送到门前等待的前锋脚下。做好了这个阶段的调研工作,就等于给一线的销售人员传递了一脚手术刀般精准的传球,让他们的销售轻而易举。所以,培训好你的市场调查人员,然后让他们走出去,接触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去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反应和反馈,让这些信息来决定沟通策略是否需要重新制定。

(六)用调研进行营销策略假设的验证和论证

我们都知晓营销推广从单向沟通向双向沟通转变的重要性,但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我们却很少考虑到向消费者征求意见。这对于动辄上百万千万的营销费用而言实在过于疏忽。

无论是促销的设计、终端互动,还是广告创意、广告投放策略、公关活动策划等,我们都有必要选择一些样本进行必要的前期沟通与调整。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令人惊喜,受访者常常会从不同角度给我们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改善意见。

(七)阶段性调研,提供策略微调的事实支撑

定期对市场运行状况进行调研,重点需要考量的是:

1、品牌沟通策略、营销推广策略的落地情况,策略关键点是否在创意和执行层面得到有效落实;

2、目标品牌联想是否在消费者心智中得到建设。品牌与特定的品类归属、特定的功能/情感属性是否建立起了一对一的联想;

3、为各项营销活动进行打分,从策略吻合度、创意表现、落地执行、成交表现、品牌联想等层面进行综合加权,为下一阶段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作用于心智,回报于市场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7篇

“数据是新的石油。”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韦思岸如是说。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一份名为《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专题研究报告中也指出:“对于企业来说,海量数据的运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

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活动更多基于精确的数据分析做出决策,而非领导层的“拍脑门”或“灵感迸发”。

基于智能移动设备和移动互联网,运营付费移动调研样本库,以云服务形式向包括可口可乐、宝洁、肯德基和一些大型商业银行这样的大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调研解决方案,这是新创企业智点开拓的一片蓝海。

实时调查,不可能的任务?

2013年年底,智点接受了一项调研案:为可口可乐公司即将推出的某快消品做市场调查。可口可乐公司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要求:实时反馈调查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在调查结束的同时得出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和深度调查邀请。

传统的市场调查一般通过面对面拦访、电话访问、入户调查等途径进行。调查执行机构通过调查进行数据分析,这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能在72小时内就得出分析报告的,就算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了。

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智点汇科技有限公司CEO彭鹏介绍:“我们用了一套很丰富的图表,比方说对某一个广告当中出现的一个卡通人物,被调查者对它的喜爱程度,排在第一二位的分别是什么情况,卡通人物有哪些特性,我们直接用图表很直观地看出来。从原始问卷到我们最后形成的图表结果中间,我们做了一个小的模型转换,数据回到我们服务器,云服务直接把数据处理成图表。这个项目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实时。如果没有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传统调查领域这是很难想象的。”

在全球范围内,传统的市场调查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以欧美为例,由于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很完善,防骚扰的法律条文执行严格,传统的入户调查和电话调查很难得到许可。在美国,传统的调查方式只占全部调查的50%,在澳大利亚,这一数字甚至只有30%。取而代之的是在线调查方式。

但在中国,在线调查仅仅占全部调查方式的5%。手机APP是在在线调查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调查在中国几近空白。随着中国劳动力等成本不断攀升,在线调查也将追随国际脚步,逐渐取代传统调查方式。

在智点之前,彭鹏一直在运营另一家叫做“网题”的公司。网题专门从事网络调查访问的技术系统开发和回收数据的分析。从网题到智点,增加的是付费移动调研样本库。

所谓付费,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赚钱。下载一个APP,回答一些问题,就可以得到手机话费等奖励,这是数十万用户主动成为样本库成员的动因之一。

“我们一个叫智点的APP,普通用户下载我们的APP,通过手机号码验证成为我们的会员。在这个APP里面,他会看到很多的调查项目。我们会通过会员资料筛查邀请会员,参加调查用户可以积分,积分马上可以兑换成手机话费或其他的实物礼品。目前,智点已有40多万会员。会员就是移动调研的样本库。”

APP和样本库整合在一起,从内容到执行,执行后数据通过很直观的图表方式反馈给客户,整个流程全案式的解决方式,目前在国内唯此一家。

智点接手项目,会进行测算:此次调查需要多少样本,需要向每个样本支付多少费用,加上系统维护成本和其他一些人工服务费用,根据测算结果向客户收取佣金。“简单讲就是我们维护了一个大的样本库,客户付费,通过我们利用样本库进行调查。这是目前我们的盈利途径。”

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市场调查

相对国内普遍10万左右会员数量级的同行业竞争对手,智点仅仅凭借会员数量,即获得了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话语权。但智点之所以成为行业领头羊,更在于其对移动互联网的深耕。

在业内打拼多年的彭鹏坦承,2011年成立智点,就是基于公司合伙人“未来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的判断。国内市场研究行业的市场规模大概是100亿人民币,其中大概有70%相当于70亿人民币细分的市场规模是执行。在线的方式逐步取代传统方式,但在这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做访问的时候希望去录音录像拍摄照片,但是在电脑前面做这些就很繁琐。智能手机的出现,把这些在线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未来放大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要占住这先机。”

智点近日为肯德基做的一项调查,就是应用了智能手机的GPS功能。他们首先挑选出北京30家肯德基门店,只要装了智点APP的用户,在这30家门店方圆一公里的范围内,就会被自动侦测到,会收到邀请,参加肯德基的调查。当用户进入肯德基,回答一些问题,拍摄几张照片,数据马上反馈回到肯德基客户服务部门,帮助肯德基迅速调整销售策略。

他们最关心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智能手机所代表的智能设备跟个人的强相关性。“我们以前很多设备诸如PC等,跟人其实不是强相关的。”

什么才叫强相关

市场研究的本质是研究人,尽可能多地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当下,很多人可以换手机、换手机号,但决不会离开智能手机,很多人已经到了不管是上床还是上厕所24小时携带手机的地步。理论上来讲,如果要通过除了人本身之外的一样东西完全地掌握这个人,就只有智能手机了。这就是强相关。

“研究顾客在超市的路径和选择,对商业企业很有价值。在过去,需要非常多的设备,模拟一个类似摄影棚的超市,安装很多摄像头,在测试者头上戴眼动仪等监测设备,才能获得顾客在超市里的路径、为什么最终选择某个产品、在货架前如何移动等数据。这样的研究非常复杂,成本很高,很少有产品有能力去做这种测试。在智能手机出现后,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智能手机里有很多传感器,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陀螺仪、GPS等,只要参与者打开手机,通过陀螺仪和GPS就能完全获取他的路径等信息。”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8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回顾即将逝去的2014年,狄更斯这句名言用在IT界再恰当不过。在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抢尽风头,阿里巴巴、京东纷纷赴美上市;但像索尼这样的老牌企业,却依旧在扭亏为盈的泥泞之路上艰难行走;而微软、SAP、Infor则在2014年进入了人事调整期。总体而言,过去的一年是IT业风起云涌、激情荡漾的一年。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IT产业又会出现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是新的商机,还是给那些守旧企业敲响了警钟?对于IT从业者,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是更好的机遇,还是有被淘汰之忧?围绕这这些疑问,计世传媒研究院综合分析了海内外研究机构的多份研究,撰写了这份《IT产业2015年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希望这份报告能为关注中国IT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份比较全面的、前瞻性的参考资料。

该份报告建立在对56份来自于海内外研究机构、企业或者业内专家的预测报告所做的分析之上。我们分析了这56份报告对2015年之后的IT业发展所做的预测,从中提炼出10个焦点问题进行分析: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络安全、可穿戴设备、物联网、3D打印、用户体验、高度集成系统、IT人才资源。这些焦点问题的提取,皆是以海内外研究报告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报告提及次数)为依据。如图1所示。

云市场的价格厮杀将持续

云计算被视为全球IT市场最显著的增长点之一。据Gartner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广义云服务市场2013年达到1318亿美元,年增长率为18%,预计2017年将达到2442亿美元,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见图2)。思科发表的报告预测,未来4年内,云计算将占到全球数据中心流量的76%。

云计算的市场规模虽然庞大,但要打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却并非易事。研究机构认为,2015年之后的云市场将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1)云市场的价格厮杀将持续。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及开发者,云市场在2014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阿里云计算宣布对云服务器(ECS)和云数据库(RDS)产品进行全面降价,其中云服务器最高降幅达到25%,云数据库最高降幅20%。阿里云、亚马逊、谷歌全球三大云计算巨头一直进行着此起彼伏的降价。三巨头的价格厮杀下,传统IDC(数据中心)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殆尽。

(2)混合云仍是企业采用云服务的主流模式。研究机构Coda Research Consultancy认为,公共云计算应用在中小企业中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大型企业更可能采用混合的和专有的云计算。CRN(中国科研网)预测,到2015年,小企业将花费近1000亿美元在云服务上。

(3)移动分布式云计算或迎来爆炸式发展。IEEE计算机协会认为,移动计算以及云计算正在融合为同一个平台,能提供不受限制的计算资源。在这个新平台上,人们能更方便地同步信息,移动应用将更可靠以及更易于扩展,用户体检也会更加丰富多彩,一大波新式服务正在蓄势待发。

大数据将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点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BCG(波士顿咨询)今年11月份的企业创新力报告显示,大数据、移动将成为企业创新的支点。报告指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更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57%对19%),67%的突破性创新者表示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面的投入产生了显著的回报。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的报告预计,从2013年到2018年,全球大数据市场将会出现年均26%的增长率,即从今年的148.7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463.4亿美元。在未来几年,大数据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数据分析速度将是下一个热点。IDC预测各大公司将争相开发基于云的、可实时流传输数据的平台。甲骨文认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数据不足,而是匮乏正确的数据。在数据数量和种类都得到广泛重视后,数据处理速度,即收集、分类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可执行情报的速度,将是下一个热点。中桥国际调研咨询所做的调研表明,国内大企业用户的大数据相关IT投放重点放在数据分析ETL和商业智能上,而中小企业的IT投入重点则在数据仓库和ETL上。(见图3)

(2)大数据将驱动制造迈向智能化。InfoWorld主编Eric Knorr认为,从长远来看,大数据技术将不止限于优化电子商务,而是更加推动各种产业――从制造业到交通运输到电网――的智能发展。比如在德国政府推出的“工业4.0”战略中,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工厂/车间的设备传感和控制层的数据与企业信息系统融合,使得生产大数据传到云计算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形成决策并反过来指导生产。

(3)数据共享联盟可能出现。如果每一家企业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分析,相信也能够获得相应的价值,但是如果想获得更多的更大的价值,那么就需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企业信息共享。上海经信委发表的报告认为,今后可能会呈现一种数据共享的趋势,数据联盟可能出现。

移动互联设备要做好更新换代准备

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据艾瑞网统计,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807.6亿元,增长率达81.2%,预计今明两年将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GSMA Intelligence预测,通过移动设备上网的用户数量从今天的22亿将会暴增,到2020年达到38亿。这意味着6年的时间里,从今天大约30%的全球人口增长至大约50%――将使其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传播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见图4)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移动互联领域将在2015年之后出现如下变化:

(1)亚洲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引领者。根据GSMA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移动网络用户将从15亿增长至30亿。谷歌今年11月份在台北举办的Mobile First World大会上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每年为6.737亿,相比之下美洲出货量仅为2.838亿。从整体上看,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中国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8.72亿,这一数字远超于之前预测的7.1亿,而这一数字中手机网民贡献了5.27亿。

(2)移动互联视频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Facebook、Twitter等在2013年就推出了视频分享功能,微信在9月底推出了包含小视频分享功能的新版本。根据KPCB的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分享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间都在呈直线增长态势,我们将进入微视频时代。

(3)移动互联设备要做好更新换代准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一年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市场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发展走入稳定上升期。而目前市场上的智能设备中,外观时尚是大多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卖点,但功能方面却基本上还是智能手机的衍生品。因此,诸如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品需要尽快找好产品定位,为在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走入瓶颈期时,取代这些产品的地位做准备,实现市场的更新换代。

安全性成为IT界未来几年的要务

在网络与大众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的社会,网络的安全性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指标。研究机构普遍认为:

(1)信息安全将成为未来三年的IT要务。KPCB认为信息安全的边界不断扩大,涉及环节越来越多,这对信息安全服务商提出更高要求。Tech Pro Research 今年11月份针对418名企业CXO级别高管和部门级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提升IT安全视作未来三年最重要的IT要务。

(2)IT安全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上百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无线网络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4.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8亿元)。同时,随着无线网络普及,预计到2019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5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9.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94%。IDC的报告也认为,2014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2012到2017年,中国IT安全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2.2%(如图5所示)。

(3)新类型的黑客攻击方式可能造成严重威胁。英特尔旗下的McAfee实验室的报告称,随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推动所有平台的勒索软件的增长,勒索软件预计将在移动设备上泛滥。攻击者将更积极地利用社交平台攻击消费者的金融和个人信息、知识产权和企业领导者的贸易机密。Gartner公司报告显示,在2011-2016年期间,由网络诈骗、犯罪等行为所导致的财务损失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

(4)网络安全的专业人才越来越紧俏。在毕马威今年11月份的报告称,在过去的两年里 IT 网络安全专员越来越难找,所以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开始寻找黑客以及有网络犯罪前科的人来保护他们的网络安全。在本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毕马威公司对 300 名 IT、HR 专员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53% 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正在考虑聘请黑客来对内部网络进行审查,然后给安全团队提供内部信息以保护网络安全。

可穿戴设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穿戴设备被不少调研机构誉为“下一个智能手机”,时尚业也是望风而动。从近一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可穿戴设备的确抢了不少风头。2014年初,四大会计师事务所Deloitte(德勤)调研数据,声称至2014年底,将有1000万台可穿戴设备售出。9月,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则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700万台,而到了2017年,总销量可能达到1亿台以上。(见图6所示)

不过,也有机构提出不同的观点:

(1)可穿戴设备的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却依旧骨感。虽然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可穿戴设备只是“圈内热”,因为绝大部分产品并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刚需问题。业内认为,可穿戴设备的规模需要达到千亿级方能引爆市场向规模化发展。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预计,2018年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在700亿元~1100亿元左右,保守估计,2019年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千亿级,成为规模化发展的引爆点。

(2)未来5年,硬件仍将是可穿戴设备市场收入的大头。ON World预计,传感器融合和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在未来五年内会生成一个500亿美元的产业。五年后,每年将有7亿的可穿戴设备销往全球,市场估值约为474亿美元。在此期间,硬件将是市场收入的大头,但移动App和服务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3)健康类可穿戴设备仍受市场喜爱。虽然ON World预计,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个人传感器等消费化的可穿戴市场将会在2014年超越那些专用于体育或健身的穿戴设备,并在2018年占总收入的2/3。不过,普华永道在今年10月份的针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消费者最想从可穿戴设备中获取的数据,前三位都与健康有关:77%希望可穿戴设备帮助他们更好运动,75%希望它可以监测并收集医疗信息,67%希望可穿戴设备能让他们吃得更好。

物联网相关市场高速发展

在无处不在的用户导向型计算设备的驱动下,物联网将继续扩张。综合各家研究机构的观点看,物联网在2015年之后的发展,将表示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物联网设备的增长率将保持在高位。Gartner 预测今明两年互联物品的涨幅将达30%。分析师在今天的预测中指出,截止到2015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从38亿飙升至49亿。到2020年,将会有大约250亿部智能装置出现在全球市场(如表1所示)。IDC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将可创造出300亿个自动连接的终端,来自物联网的总收入将达8.9万亿美元。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预测显示,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2)M2M、车联网市场将继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到2013年底,全球M2M连接数达到1.95亿,年复合增长率为38%。目前,全球已有428家移动运营商提供M2M服务。全球车载信息服务市场也非常活跃,成规模的厂商多达数百家,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化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如通用的安吉星(OnStar)、丰田的G-book。

(3)与物联网相关半导体市场可能迎来飞速增长。Gartner的研究显示,与物联网相关的处理、感应以及通信半导体元件,将成为整个半导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预计2015年将增长36.2%,而整体市场的增长率仅为5.7%。处理功能将成为物联网“物件类”半导体元件相关营收的最主要来源,2015年营收将达75.8亿美元,感应器的增长则最为强劲,2015年将大幅增长47.5%。其中,在未来十年内,汽车产业将在物联网半导体需求方面持续扮演重要角色,在前15大半导体营收物联网物件中,将有6个来自汽车相关产业。

3D打印逐渐走向成熟

虽然3D打印在2014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突飞猛进,据Canalys估计,2014年第一季度,只有26800台3D打印机发货到世界各地。然而,海内外研究机构依旧看好3D打印将在2015年之后飞速发展,见表2所示。原因如下:

(1)3D打印的成本逐步下降并为消费者所接收。Gartner认为,3D打印的成本未来3年将出现下降,促使低价3D打印机市场快速扩张。Canalys的分析表明,2014年有46%的3D打印机被消费者购买,相比2013年(43%)出现上升,这反映出在价格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的3D打印机的普及。(见图7)

(2)未来基于3D打印的应用将不断地增加,诸如惠普等大企业将进入并带动市场增长。英国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的研究报告认为,市场在5年内会出现增长的拐点,预计到2018年全球家用3D打印机的销售量将超过100万台。IDC认为,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可并接受3D打印技术带来的成本和生产效益,从 2012 年到 2017 年,全球 3D 打印机市场将出现出货量和销售额的巨大增长。

用户为王时代的来临

在11月份举行的2014中国IT两会暨领袖峰会上,“大产品”这一新概念成为与会互联网商业精英热议的话题。所谓的“大产品”具备以下特点: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定制化的智能属性、平台化特性、高度自主控制下的销售渠道、纯熟掌握体验式营销诀窍。而消费者的深度参与,是“大产品”时代的重要特征。海内外研究机构在对2015年之后的IT业趋势预测中,也普遍认为用户体验将是决定企业商业版图的重要因素。

CA Technologies认为,如今,客户就是IT服务所关注的全部。这将给应用程序开发带来巨大的改变,将增加以体验为主导的设计,同时也将使开发运营(DevOps)模式(由开发者和IT运营专家合作加速新业务服务交付的软件开发方法)的发展成为必然。英敏特(Mintel)指出,在2015年,更多的公司将谋求双边互动的沟通方式。创新不再只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从概念到产品曾经像单向箭头的推演,而现在这个过程更像一个流程图,每一个节点都可让消费者参与。英敏特的统计显示,在英国,22%的英国啤酒饮用者对参与开发一款手工酿制的啤酒新品感兴趣。超过五分之一(21%)的英国少女希望对新产品的设计贡献自己的创意。Ascend2的调查则显示,42%尚未从事移动营销的企业打算参与移动营销,而提升用户参与是这些企业参与移动营销的主要目的。(见图8)

企业加速布局系统集成市场

2014年全球集成市场并未受市场疲软的大环境影响,反而逆势而上,这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将在2015年延续。研究机构普遍认为:

(1)集成系统高速成长的势头将持续。IDC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全球集成化基础设施与平台市场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3.8%、总额达到24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市场同比增长35.9%,总额达到43亿美元。Oracle、VCE、EMC、Cisco、NetApp等厂商表现出色,IBM则有些差强人意。

(2)Oracle等企业对集成系统的部署加速。据Gartner的调查显示,全球已经有一半企业已部署或正在部署融合基础架构,其中包括打包在一个端到端解决方案中整合的计算、存储、网络和系统管理资源。比如,Oracle正进一步将其企业级应用集成化,推出了ZDLRA(Zero Data Loss Recovery Applicance)集成设备。而戴尔也正在通过未来就绪的IT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解决包括新的融合基础架构、存储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具体负载的设备等一系列问题。

(3)中国正成为系统集成市场的重要一极。统计资料显示,2012、2013年中国系统集成服务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19.67、499.06亿元。行业规模的增长一直保持在16~23%之间,显著高于国内GDP的增长率。政府、金融、电信三大行业成为系统集成商重点开拓领域,三大行业占系统集成服务的总比重达到55.1%。见图9所示。

IT人才市场正悄然生变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下,更短的开发时间,更深的用户参与,都在改变着IT专业人才的价值和地位。海内外的研究机构普遍认为,2015年之后的IT人才市场将发生一些重要改变:

(1)物联网的开发研究将越来越受青睐。VisionMobile在10月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对10000名开发人员的调查中,有17%受访者表示他们投身到了M2M或IoT研究中。VisionMobile估计IoT开发者的数量达3.2亿人。70%IoT开发者在小团队工作,大多数在少于50人的新创公司。(见图10所示)

智能产品市场调查报告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TP393;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72-03

0 引 言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健身产品是健身行业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产品,其依托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手机将健身变成随时随地进行的活动,深受广大都市上班族的喜爱。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属性也越来越丰富,除了娱乐因素外,身体健康指标收集的功能也在逐步加入,例如血压、脉搏、心跳等。与之辅助的一些计算公式也通过手机程序的方式显示给用户,让用户了解个人的身体状况,并且一些基于物联网的医疗健康设计也加入其中,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和建立身体健康档案。

针对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发展趋势,合理利用其技术特点开发新的商务模式是本文研究目的。商务模式研究将主要参考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物流系统设计、移动智能系统和支付平台这几个方面来探索产品的盈利途径。通过设计新型的产品模式建立以医疗服务、传感器销售为主的合理营销流程,拓展健身产业市场。

1 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的系统工作原理

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健身产品包括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端两部分。

1.1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主要以智能手机作为设备主体,通过操作系统与外部传感器相连,允许外部传感器将获得的身体健康数据传入手机。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客户端软件应用程序(例如跑步机程序、跳跃统计程序、心跳记数程序等)为用户提供相应操作界面及服务器数据传输功能。传输方式将主要依托3G网络实现,同时提供定位服务。

1.2 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硬件系统由服务器集群组成,采用硬件虚拟化系统作为底层平台对服务器资源和操作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软件联合资源整合管理平台(URP),采用分布式系统设计,承接多个第三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任务,保证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获得ID号来进入平台操作,因此URP平台能够掌握所有用户的使用信息。同时,通过分配权限实现用户分级,包括医疗服务权限、用户使用权限、系统管理员权限、系统维护人员权限等,例如,将医护系统与客户系统整合,只允许制定医疗服务获知用户信息。数据处理和存储分别采用HPC并行计算集群技术和分布式存储技术来实现,从而保证系统资源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系统依托终端/服务器端模式实现工作流程。客户端应用程序负责收集、整理人体传感器探测信息,实现数据汇总传递到服务器端,然后在服务器端对收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将结果在Internet上提供给专业医护人员或健身教练,由他们通过URP平台将指导建议传送给终端用户,从而使得用户在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健身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专业人士的点对点服务。

1.3 系统原理

图1便携式物联网健身系统图

图1所示是便携式物联网健身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智能手机作为健身终端核心部件,主要包含生命体征传感器、IO中间件程序、客户端应用程序、3G网络通信模块和智能手机系统。利用这些功能完成数据收集和传输工作,然后通过公共3G网络发送到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调用。服务器端是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集群,采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将操作系统置于硬件虚拟化层之上,用HPC并行计算集群来处理数据,用分布式数据存储集群保存数据,并允许系统管理员和远程健身服务提供商依据权限在URP资源整合管理平台上操作。

2 物联网健身产品市场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质的改善,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之余对身体健康的需求也越发地强烈,与之相适应的是健身行业的发展。在小区、公共场所里各种健身会馆和健身方式充斥着整个健身行业,而伴随着的巨大商机也带来巨额利润。以健身器材为例,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健身器材企业356家。2010年1~5月,健身器材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9.74亿元,同比增长36.20%。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52.71%(数据来源《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调查报告》)。

同时,中国居民的健身需求也在逐步增长。以城市居民例,2012年的一份网络健身调查显示41.0%的人在最近一年去过健身房,在健身房健身的人平均坚持了4个月时间。而在公共场所健身的人群在调查中显示有20.0%的人,主要为中老年人,平均健身时间则为8个月。调查发现:31.0%的受访者对教练的专业水平最看重,大部分的受访者愿意听从专业人士意见(数据来源《健身人群市场调研》)。

可以预见,健身行业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提高还将呈现扩展的阶段,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西方作为健身行业标志性的健身房连锁经营企业却在中国遇到了挫折。从2004年以前,健身行业的毛利率高达40%以上,到现今的4%左右,致使健身企业刮起倒闭风潮。如此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事实上原因无非是两种,一个是时间上的不充裕,另一个是经济条件的限制。在《中国年轻人健康调查报告》中,90%以上不做或很少做健身运动的受访者都是以“工作忙”作为借口,同时认为去专门的健身场所或专门的健身时间比较麻烦,更希望有一种便捷的、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方式。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分析出人们对健身的需求状态―― 愿意在健身产品上进行消费,但是在健身时间和健身场所上更希望随意一些。与大众化的健身方式相比,更希望获得有针对性的个人健身指导,且价格要在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不成为负担。所以,结合以上特点能够得出,性价比高的便携式的智能化健身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

3 便携式健身产品商务模式的设计

在建立商务模式之前,必须对消费者盈余(Consumer surplus)做出估算,从而寻找到适合物联网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利润切入点。做到这一点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减去实际支付花费来获得购买意愿参数。其公式如下:

式中,CS代表消费者盈余,Pmkt是平均购买价格,Qmkt是在平均价格基础上购买的总量,Pmax是最大意愿花费。除了获得消费者盈余之外,要想得到交易收益范畴必须知道生产者盈余,计算两种盈余的差值。从生产者盈余的定义上就是卖者得到的收入减去卖者的实际成本,将其代入总剩余公式,可得到:

总剩余=消费者意愿花费-卖者的实际成本

式中,W代表总剩余,PS代表生产者盈余,Q1是消费者意愿总量,Q0是卖者收入总量,P1是消费者意愿花费,P0是卖者的成本花费。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报告中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6 469元,乘以2012年CPI医疗保健个人用品比重为11.34%,可得到消费支出为4 136元。将此结果假设为消费者意愿花费代入公式,假设W为0,则得到实际成本为4 136元。

由上面数据和物联网便携式产品特征可得出:便携式健身产品的商务模式必须是一种低成本运营模式,其成本全年应控制在4 000元左右以下。那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模式应该以服务为主,通过固定硬件基础架构实现服务附加值收益。

图2便携式健身产品收益模式

图2所示是便携式健身产品收益模式。其商务模式以健身机构提供服务为主,依托物联网的网络特征和技术手段,健身机构可以通过出租或免费提供终端传感器的方式获得用户的粘合度,从终端传感器上获得用户身体状况信息、医疗需求信息、保健需求信息等内容,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制定现阶段合理的健身指导方案,以及对用户求助信息的应答,建立用户的个人医疗档案,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身服务。健身服务机构根据用户使用服务内容进行收费,例如,用户需要获得每天的健身提醒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来电提醒,从中收取相应的提醒费用。

在这一模式中,健身服务机构主要任务是完成医疗健身相关资源的整合,通过物联网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建立属于用户个人的健康档案,获得用户粘合度后收取相应费用。人均全年医疗保健上的花费在4000元的情况,以及医疗行业的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决定服务资源整合度越高则成本越低,因此盈利的关键因素在于健身服务机构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上。信息的处理主要依靠物联网系统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在初期的建设中云计算技术会产生高额的服务器费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高容错、高运算、高可扩充能力和高稳定性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提供的是服务信息,一般不存在售后等因素,产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该收益模式的特点是前期投入较大,运维成本较低,后期收益可观。另一方面,高成本的云计算服务器集群可以通过租用公共云平台来获得计算能力,例如,亚马逊提供的云服务业务,可以根据租用者需求灵活调整计算资源。这样的好处是降低了健身服务机构的前期投入成本,为快速获利提供机会。

4 结 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便携式产品商务模式将主要以信息服务为盈利出发点,依靠低成本运营来获得收益。而物联网核心的云计算技术又为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灵活部署、高扩展、高可利用的云平台特点使得从业者不用花费太多成本投入到运维中。另外,公共云平台的可租用特点,也让健身服务机构的前期投入成本大大降低。虽然物联网健身系统看似庞大,但其实际设备运维成本并不高,通过租用公共云计算资源就可以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

客户端的智能传感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让消费者获得了实时的身体监控服务、健身指导服务、医疗求助服务等功能,就相当于一个私人医生始终陪伴在周围。根据收集信息建立起的身体状况档案可以在用户需要时提供给相关医疗机构,为用户就医建立全面的信息保障。通过服务建立用户粘合度,使得盈利规模保持稳定,同时获得服务信息的花费也能够控制在消费者可支出范围内。

因此,采用以服务为主要盈利方式的物联网便携式建设产品商务模式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得到推广,而且这种方式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健身行业的大规模应用,挖掘健身市场潜力,提供一种新的盈利增长点。

参 考 文 献

[1]中投信德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调查报告[R]. 2010.

[2]封凯兴公司. 健身人群市场调研[R]. 2010.

[3]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年轻人健康调查报告[R].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