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23 20:30:31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1篇

关键词:葡萄酒文化 文化营销 体验情境 文化附加价值

法国作家小仲马有一句名言:“葡萄酒是一餐中的精神部分,肉只是物质而已。”从葡萄酒的市场消费上来看,它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消费主流群体也是有较高文化素质、有精神生活追求的社会主流精英群体。在事业成功、生活目标提升的同时,他们必定会对餐饮需求、情感交流载体产生进一步追求。中国葡萄酒在营销活动中充分运用我国辽阔的地域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和谐通畅的情感桥梁,进一步扩展营销空间。

1.葡萄酒文化的题中之义

真正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是起源于法国。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法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着法兰西历史,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岁月更迭,葡萄酒从酒品到内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法国葡萄酒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传统酿造工艺,被世人奉为经典极品。

中国的葡萄和葡萄酒业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是由张骞从西域引进的欧亚种葡萄。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可以看作是中国葡萄酒广告的滥觞。

九十年代中后期,葡萄酒开始成为酒类产品中的消费热点,众多厂商把葡萄酒业视为最后一块获取利润的处女地。“张裕”的优雅与高贵、“王朝”的时尚与奔放、“长城”的传统与经典……这些中国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葡萄酒文化作为现代人情感表达和寄托的一种载体,体现了一种全新的饮食文化、社交文化和时尚文化。

二、葡萄酒文化营销的实质

营销的核心对企业来说是为了创造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是通过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满足某种需求,而在消费时代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文化营销就是有意识地发现、甄别、培养或者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文化营销的本质是在构建一个新型的文化价值链,用文化的亲合力将相关利益人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传播力。也就是在销售过程中充分表达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根据自身目标消费群体的“共同的心理程序”,提炼出他们所独有的价值取向,将价值取向的核心文化要素渗透到目标选择、产品开发、定价、销售渠道、促销方式和附加服务等各个环节,把文化沟通作为构建产品品牌和消费者关系的纽带,将品牌与核心价值取向揉合为一体,达到企业经营目标与消费者情感满足的“双赢”。

对于葡萄酒企业来说就要根据葡萄酒时尚、悠久、厚重、优雅、亲和、神秘、尊贵或者绿色的商品特性,以及消费者对心理舒适和情感满足的追求,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具有独特属性的品牌形象,在产品功能、形式日益同质化的时候,用文化营销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占领和开辟新的市场。一个国家、民族、社区的文化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对其他文化吸收和摒弃的基础上进行重构。中国的消费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会受到影响和改变,因此,广告宣传积极主动地利用文化融合,实现文化互动,优先占领目标市场。

三、葡萄酒文化营销策略

葡萄酒作为中国市场新兴的非功能性生活用品,要想让品牌健康快速而又不畸形地成长,需要持续而长期的努力,葡萄酒文化营销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1.培育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消费文化的培育与普及可以说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市场营销投入。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葡萄酒文化始终没有推广开来。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比较难改变,我们所熟知的“酒满为敬”和一饮而尽的习惯并不适合葡萄酒文化,而且转变起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转变不过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葡萄酒,企业的品酒会日益流行,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不同客户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提升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素养。

葡萄酒的目标消费者是以一种分散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的,奢想针对所有的人进行大面积的葡萄酒文化培育,等于无的放矢,不会有人真正地理解和接受企业的理念。所以,企业要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分销渠道和已经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忠诚顾客开展葡萄酒文化培育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到葡萄的栽培、收获和加工的过程中,品位“三毫米的距离,一颗葡萄要走十年,十年换来的是一世的美味和美名”的深刻涵义,利用他们“意见领袖”的身份,对其他人进行口碑宣传,这比企业一方面的“独家报道”来的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打造体验情境

依靠传统文化吸引消费者只是文化营销的一个部分,文化营销应该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和地区特色上的现代文化,它必须具备时代烙印和外来文化的吸引力。提起星巴克大家想到的不是沁人心脾的咖啡香,而是轻音乐、轻松闲适的聊天环境,一个非家、非办公的第三空间。从销售咖啡到销售文化的星巴克,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顾客为中心的体验为中心的转换,这是文化经济的无尚魅力。同样,文化厚重的葡萄酒也可以走这样的路。组建以中高端用户为主的俱乐部,给消费者提供归属感以使大家共同分享共饮葡萄酒的快乐。或者利用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外来节日,组建联谊会,既增加喜庆气氛,又可以提高美誉度,而本质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成为产品未来忠诚的消费者。此时的文化营销无疑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世界里给消费者提供舒适、信任、方便和归属感,能够在一种共同的文化影响之下,打造目标消费群专属的文化情感领地。

21世纪,一个针对妇女消费者的大市场正在形成,妇女被认为构成葡萄酒市场的主要部分,代表着多于50%的葡萄酒消费的决定权。所以,针对女性感性消费的特点,推出针对都市女性文化特点的温柔营销,无疑是葡萄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现代女性追求的是美丽和健康,而葡萄酒让两者都能实现,就和女性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相吻合,形成自己的独特定位点,满足消费需求,进一步挖掘消费需求。因此,在女性经常聚集出现的公共场所开展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种活动不能是报告式的,或者是有奖竞猜式的,因为气质高雅的女性常常不会在大众面前大吵大喊。企业展示葡萄产地优美风光以及高档葡萄酒的生产过程,讲述关于葡萄酒的动人的情感故事,宣传葡萄酒文化,引导女性消费者认识葡萄酒,选择葡萄酒。同样可以把“葡萄酒 ”装扮得更加时尚、职业。让葡萄酒在“时装店”以及“珠宝首饰店”中抛投露面。此外,把葡萄酒作为重大的节日礼物送给女主人,获得一种商业利益之外的情感的沟通,也是供企业营销的不错路径。

3.开辟文化旅游项目

中国的酒文化和西方的酒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地域民族文化,要想使中国的消费者接受葡萄酒这个外来品种,就需要用中国的哲学和本民族文化来经营葡萄酒产业。民族文化是葡萄酒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它的价值观念是生产经营的灵魂和精髓,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哲学就不会有多么成功的文化营销。以张裕的文化营销为例。2002年,张裕利用其历史文化积累开设了一个葡萄酒博物馆,并建设了一个融葡萄种植、酿酒、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葡萄庄园。这些举措在弘扬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把张裕的品牌和葡萄酒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度张扬了张裕的品牌形象和文化个性。张裕能推出这条“文化之旅”是与它的坚实深厚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这也是它实施文化营销的成功所在。张裕是我国工业化葡萄酒生产的鼻祖,也是目前葡萄酒行业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之一。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张裕在酿造白兰地的同时也酝酿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财富,有文化可以挖掘,文化营销才会更有力度。

4.提升葡萄酒的文化附加价值

文化附加价值是指产品通过广告、公关、服务等各种手段留给消费者的一个有独特内涵的形象,这个独特内涵是产品或者品牌表达的意义,是无形的,附加在产品物质形态上的,能使人产生美好联想和想象。

而作为葡萄酒,功能性的诉求已经没有多大的效用,而强力塑造它的文化附加价值,才是和消费者取得心灵沟通,赢得消费者芳心的重点工程。文化她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朝三暮四的主张,必须要有一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作为载体,才能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消费者在精美的包装,漂亮的酒瓶,晶莹的酒色中实现情感满足和心理舒适,感受葡萄酒的优雅文化的内涵。正如一则广告语所说的“I shop, therefore I am ”,(我购买,因此我就是!)。

为了加强消费者对商家赋予葡萄酒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就要塑造一个与同类产品相区别的独一无二的文化附加价值。“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是张裕对自己悠久历史的张扬。张裕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厚重感,消费这样的酒成为消费者地位的象征,给饮用者带来心理满足。王朝在云南宣传口号是“一支好酒,来自天籁”,用一种神秘而充满震撼力的口气把我们带到一个独特奇异的遐想空间。企业利用了云南独特的地域优势,达到了很好的沟通目的。长城葡萄酒始终以“酿造东方美酒,传递长城真情”为理念,针对我国传统酒文化的特殊性,走出了一条洒满葡萄香和文化香的别样道路。“长城葡萄酒,地道的好酒”,这句广告词曾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美好的遐想,长城葡萄酒也成为国人餐桌上的一道不败的风景,逐渐演化为人们的一种餐饮文化。

5.结束语

法国葡萄酒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品类,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渊源,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葡萄酒的习惯。葡萄酒非功能性和文化性定位使得葡萄酒的消费者通过整体的感觉来断定产品,纵然葡萄酒的质量很重要,但他们也注重葡萄酒企业的品牌形象、商标的设计、酒瓶的形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传递等附属品牌价值。正是由于葡萄酒和文化的这种关系,葡萄酒的文化营销多按照消费者的文化价值展开。

葡萄酒在现代更加具有文化内涵,逐渐成为消费时代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并且这种象征意义越来越超越商品本身的意义,显得异常的重要。挥动文化的大旗为葡萄酒营销呐喊助威,将会看到别样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宁.文化营销策略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及其对策[J].现代商业,2014.1

[2]赵艳丰.茶馆如何做好文化营销[J].中华合作时报,2014.8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2篇

如果我的观点能够得到个品牌企业的认同的话,那么接下来大家最希望知道的自然是如何修正或制定自己的品牌战略,才能最大限度的扩大自己的市场了。在此文中,我也利用四个理论分析了目前针对可开发潜在市场最有效的品牌战略类型,最后还简要地介绍了各类品牌形象最理想的比重和方式方法。

一、葡萄酒潜在可开发市场规模巨大

1.1中国与世界各国葡萄酒、啤酒消费量对比分析

之所以拿葡萄酒和啤酒消费量来对比分析是因为:作为同是酒类产品,葡萄酒的很大一部分市场肯定是从其它酒类产品市场中分流过来的。因为啤酒是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消费量的最大的酒种,酒精含量又与葡萄酒接近,在啤酒的潜在消费量已经比较充分的开发出来的情况下,消费者葡萄酒消费量增长的同时自然就会减少啤酒的消费量。

相关数据分析:

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费量7升,啤酒30升,葡萄酒是啤酒的23%左右。

我国2005年人均消费葡萄酒才0.3升,啤酒22升,葡萄酒是啤酒的1.4%左右。

葡萄酒旧世界国家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平均人均年消费量最高曾经高达近100升,只是在80年代以来受社会结构和啤酒的冲击大幅下滑,目前已经下滑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40升左右。至于这些国家的啤酒人均年消费量,还不如葡萄酒,平均才35升左右。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还不及这些国家的1%,但啤酒消费量达到了这些国家的60%左右。

美国目前的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是45升左右,是我国的150倍,啤酒消费约80升,是我国的3.6倍。美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是啤酒的56%左右。

加拿大人均消费葡萄酒12.4 升,是我国的41倍,啤酒84.7升,是我国的3.9倍左右。

还有匈牙利人均消费葡萄酒30升,啤酒30升;爱尔兰人均消费葡萄酒12升,啤酒135升;捷克人均是啤酒消费大国,人均年消费葡萄酒16升,啤酒160升。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葡萄酒与啤酒消费比重与以上国家相比葡萄酒的发展显得严重滞后,是世界平均发展水平的十六分之一。虽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这种差距好像远远的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可激发的潜在市场比目前的现实市场可能要大许多倍。

以上只是从简单的国内外消费数据对比得出来的结论,说服力自然是不够的。下面我们再用其它的方法来推测我国可激发的潜在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

1.2中国与美国中产阶层葡萄酒消费量对比分析

即使在发达国家,葡萄酒也主要是中产阶层以上的人消费,我们可以将我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和潜在消费量估算出来,再按照美国中产阶层消费量的一定比例粗略统计一下我国可激发的消费总量是多少,再对比目前的实际消费量也就知道目前还未有效开发的潜在可开发市场空间有多大了。

美国人口3亿,人均消费葡萄酒45升,中产阶层占80%,因此中产阶层人均消费量比较接近全国人均消费量。

中国人口13亿,城镇人口约5.4亿,拥有人均20平米以上房产人口接近1亿;2005年私人轿车保有量600万辆,包括人口2200万以上;按有些阶层分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中产阶层人口在1亿左右。保守估计,目前中国中产阶层(达到美国初级中产水平)家庭人口应该有1亿人左右。

按美国初级中产消费量是平均消费量的一半22.5升,我国消费者缺乏消费习惯和人际影响可激发消费量又仅为美国初级中产的三分之一,即7.5升来计算,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可开发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的总和应该在75万千升左右,然而2005年的总消费量大约才43万千升左右。这表明,目前我国还有约32万千升的可开发潜在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这还仅仅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近年来,我国中产阶层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增长,再加上部分中产阶层消费习惯的形成和整个中产阶层消费氛围的逐渐形成,至2010年我国葡萄酒的可开发潜在市场和现实市场的总和将达到200万千升以上。尽管如此,全国人均消费量也只是1.9升左右,相当于葡萄酒与啤酒目前世界平均比重的四分之一,目前世界平均葡萄酒人均消费量的2.85%,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处于非常滞后的状态。

1.3天然保健品市场高速发展对葡萄酒市场的启示

近年来,高档高价的非礼品型天然保健食品在我国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药店品种丰富、位置醒目、面积较大;大型超市普遍有一个以上的专柜;高档小区、商业旺地随处可见保健品专营店;直销企业发展迅猛。——这在2000年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表明,近年来对身体保健非常重视的消费者规模已经比较庞大,而且增长势头迅猛,崇尚纯天然保健的消费者比重增长很快。

我国卫生部通过的保健功能包括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 抗疲劳、调节血脂等等,共有22种。2005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总额约超过500亿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据此估计,与葡萄酒具有相同的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的市场容量目前应该有100亿元以上。因为,葡萄酒防癌、降血脂的这两大保健功效在保健市场中需求量是排在较前面的。

作为兼具休闲价值和保健价值的产品,它不仅能基本满足保健品的消费群体而且还能吸引大量对保健意识较为薄弱但又有足够的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群体。另外,部分消费层次较高的白酒、啤酒和无饮酒习惯的消费者也会被分流到葡萄酒的消费行列中来。因此它潜在的市场规模必定会大大超过单纯的同功能保健品或白酒市场。在其他一些产品市场中,也有许多产品价值组合以后大大超过原来市场规模的例子——例如润喉糖市场大大超过咽喉药市场;咖啡饮料、茶饮料市场大大超过咖啡、茶叶市场;维生素饮料市场大大超过维生素药品市场;凉茶饮料市场最近两年也已经大大超过了凉茶原料市场,等等。所以,葡萄酒目前在我国可激发的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之和应该是远远高于同功能保健品市场100亿元的市场空间的,至少也有300亿元以上。然而2005年的葡萄酒的实际消费总额才100多亿元,还有比现实市场更大的可开发潜在市场未得到有效的激发。

1.4目前葡萄酒主要消费场合的启示

作为具有明显保健价值的产品,家庭性的潜在需求应该是占据重要位置的,在欧美国家,也是如此,但目前的情况是商务和娱乐消费占据了葡萄酒市场消费量的近60%强。这说明,家庭消费市场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没有找到有效的营销推广战略,造成潜力更为巨大的可激发市场未得到有效的开发。

1.5小结

从以上四个角度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实际消费量均远远小于实际可激发消费量,而且未有效激发的可开发潜在市场规模要远远高于目前的现实市场。也就是说,在葡萄酒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诉求战略及营销策略基本正确的情况下,实际的市场容量要远比现在翻一翻还要多。问题主要出现在品牌和产品的价值诉求策略上。(在营销策略方面,我认为我国企业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没有很明显的差距了,尤其是在战术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那么,当前最科学有效的葡萄酒产品和品牌的诉求战略究竟是什么呢?这是每一个葡萄酒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依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一下,以供业界参考。

二、当前最有效的葡萄酒品类形象战略是什么?

任何一种产品,只要有顾客购买它,就说明它在产品属性价值或社会属性价值方面能够帮助顾客满足自身的需要。根据我即将完成的《葡萄酒消费动机与品牌战略研究报告》显示,葡萄酒的产品属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催情、味觉感受、观赏、营养保健(减少脂肪沉积,防治心血管病;防止癌细胞的形成;开胃健脾等)等方面,社会属性价值则主要包括身份、品位、涵养等方面。

从以上关于潜在市场的特征——较强的保健意识、家庭性消费、中产阶层来看,潜在市场均主要集中于中年中产阶层中。那么,目前的中年中产阶层对葡萄酒的那些属性和价值具有需要,需要的强度如何,以及优先次序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解答,正是最有效品牌战略规划的答案。

2.1从顾客需要的角度来分析最有效的葡萄酒品牌战略

首先从产品属性方面来看,葡萄酒普遍较低的酒精含量在少量饮用的情况下对情感能量的释放有温和而适度的促进功能,对于生活烦恼较少但工作、精神压力较大以及行为比较谨慎的中产阶层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这也正是中产阶层对啤酒也非常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葡萄酒的催情特征也不需要在广告推广中费钱费力,因为这个特征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了。

葡萄酒的味道对于刚刚尝试消费葡萄酒的中产阶层来说,实在是谈不上享受的,所以在味觉特征方面,所谓美味的广告诉求至少在现阶段还是先免了吧。

葡萄酒的色泽倒是可以诱使顾客购买的辅助条件。不过白葡萄酒在纯粹的审美上可能更令中产阶层喜欢,因为中产阶层在视觉审美上偏好明亮的色彩。红酒在中年以后的中产人士以及所有女性当中可能更受欢迎。中年以后的消费者喜欢深色和暖色是因为这些颜色代表了成熟与丰富的自我概念。女性喜欢红酒的颜色明显是与女性追求皮肤红润及更需要补血有关。

保健价值方面,35—45岁正处于健康危险期,45—55岁则进入人生健康最高危险期,目前我国中产阶层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正是在主客观上均最需要保健的时期。还有就是,中产阶层作为在所有阶层中心力最为交瘁和安全意识最为强烈的群体,对葡萄酒的保健价值自然也是最为看重的。所以绝对是应该大力宣传的。

社会属性价值方面,葡萄酒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被早期的消费者——上层社会赋予了包括身份、品位、涵养等的文化符号(象征)意义。以美国为代表的葡萄酒新世界文化又打破阶层界限的明显倾向,被赋予了个性、时尚、天然等新的文化元素。

目前我国商务消费领域占了葡萄酒总体消费市场的40%,这表明葡萄酒的社会文化符号意义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比保健价值更受欢迎。同时也表明,即使是在稍低一些层次的一般中产阶层市场,葡萄酒的社会属性价值也是能够推动葡萄酒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这并不表明葡萄酒的社会属性价值就值得在品牌推广中大力宣扬,因为这些价值已经为一般大众所认同,足以满足一般中产阶层的需要,所以根本就没有必要把它当成最为重要的品牌战略内容加以宣传,而只须适当加以表现也就足够了。

2.2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最有效的葡萄酒品牌战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和社会性需求之间,生理性需求始终是处于优先地位的。因此,作为具有明显产品属性价值——营养保健的商品,在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时,首先是应该向目标消费者诉求的是它的物理属性及价值。

中产阶层,尤其是在我国历史还非常短暂的中产阶层,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是尤其需要珍惜的,因此他们对安全的需求是所有阶层中最为强烈的。在安全需求中,由于生命安全早已基本解决,而高一层次的安全需求——保持健康的需求由于中产阶层在所有阶层中心力最为交瘁的原因成为了他们永恒的主题。健康的需求不仅包括产品品类属性方面,还关系到制造商或品牌商对产品品质的承诺问题。葡萄酒作为加工程序较为复杂,难于在购买前对产品质量进行直观判断的产品,品牌实力形象对消除消费者的质量担忧是很有效的。

当然,除了人体健康和产品品质的安全之外,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安全也是他们最为担忧的。在表现经济安全意识方面,消费名牌产品是中产阶层最为重要的消费特征之一,所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对于促进中产阶层消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满足中产阶层社会地位安全的心理意识方面,葡萄酒较高的身份符号价值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在目前的产品和品牌推广上也已经没有必要再此方面下大功夫,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2.3从保健食品的诉求战略来看最有效的品牌战略

目前,在市场中存在的大量天然高档个人保健品除了安利——纽崔莱等极少数品牌之外,几乎很少看到有通过大众媒体进行推广的。它们的推广主要依靠店员、直销人员、终端展示、说明书式宣传品等最简单和廉价的推广方式。这种推广战略属于典型的说明性产品/品牌推广战略——各种推广手段基本上都在向顾客介绍产品的功能和营养成分。即使是这样,2005年中国消费者已经消费了掉了500亿元的保健品,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到1000亿元。这就说明,说明性的产品和品牌诉求战略对于消费者不熟悉、消费信心不是很足、而且品牌集中度不高的产品和行业而言是非常有效的。目前,在可激发潜在市场中,葡萄酒也正处于这样的时期,因此,说明性的产品和品牌推广战略对葡萄酒业来说也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2.4按BICC理论来分析最有效的葡萄酒品牌战略

BICC理论认为,任何新类别的产品的场发展均会经历说明性、实力性、技术性、价值性、精神性,五个阶段。也就是说,在BICC的各个阶段,最有效的品牌或产品诉求战略都是其相应阶段的诉求内容,而其它阶段的任何诉求内容对顾客消费的激发作用都会小于本阶段相应的诉求内容。从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历史也证实了这种规律性的存在。

葡萄酒目前处于BICC的哪一个阶段?按照BICC的计算方法是先要得出潜在顾客对葡萄酒的熟悉程度和潜在顾客对市场中葡萄酒品牌的总体信心指数,以及在潜在市场中前七名葡萄酒品牌的市场集中度,然后再得出三个数值的平均值就知道了。这些数值通常要通过调查来获得,在这里由于条件所限就只能进行定性分析和估计了,应该与实际情况出入不会太大,不过在企业的实际决策前建议还是先做实证研究为好,本文的数值仅供参考。

 消费者对葡萄酒的熟悉程度:30

对于产品属性价值的主要特点在于其营养保健和味觉价值的葡萄酒而言,潜在市场中的绝大部分对消费者对其营养保健还是比较陌生的。根据我的简单调查,大部分中产阶层均只知道葡萄酒有利于健康,但是究竟有何保健作用,效果如何等还是所知甚少的,即使是已经经常消费的顾客也是如此。如果将潜在顾客对葡萄酒保健价值的熟悉程度按照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基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五个层级来划分的话,我相信大部分人均处于不太了解、不了解的水平,转换成熟悉值的话最多也不会超过30。味道方面,即使是没有品尝过的消费者通常也都听人说过“葡萄酒不好喝”,主要是“涩”。虽然大家对葡萄酒的“涩”都好像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并不是对葡萄酒消费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而是相反,因此不能作为计算BICC中顾客对葡萄酒熟悉值的依据。

 消费者对葡萄酒消费的信心指数:30

通常消费者的信心指数主要是受市场中品牌的实力、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鉴别能力和权威部门的认证,还有相对价格高低等因素所决定的。目前,在大众化渠道销售的葡萄酒品牌中,对于一般中产阶层来说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只有屈指可数的长城、张裕、新天、王朝等少数几个,其他要么是知名度不高的品牌,要么就是明显的仿冒品牌。在质量方面,我曾经尝试过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品牌,其中一些质量非常低劣。葡萄酒的鉴别对于没有丰富消费经验的消费者来说基本上就是“零”,即使是有经验的人,在没有品尝之前基本上也是没有办法进行有效鉴别的。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方面,对于如此初级的行业来说,是有困难的,毕竟,葡萄酒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价格方面,葡萄酒的相对价格大大高于啤酒,比白酒也高许多,大众渠道的销售价格通常在30——50元左右的居多,因此消费者的相对风险还是较高的。综合以上各因素来看,潜在消费者群对葡萄酒的信心指数应该也不会大于30。

 葡萄酒的市场集中度:0

既然,我们要开发的是潜在市场,市场集中度自然就是“0”了。

 葡萄酒市场BICC发展阶段

按照BICC的计算方式:营销发展阶段=[顾客对产品的熟悉程度(0-100)+顾客信心指数(1-100)+市场集中都(0-100)] ÷3,我们可以得出,目前潜在可激发的葡萄酒市场的BICC值大约在20上下,正处于说明性与实力性品牌发展阶段之间。也就是说,最有效的品牌诉求战略就是关于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效和品牌知名度、信誉、实力等的宣传,而绝对不是身份、生活享受等更高价值层次的推广。

2.5小结

从以上四个方法的分析中均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答案——以介绍葡萄酒的营养和保健(说明型)价值为主,同时提高品牌或企业的实力形象和知名度(实力型)为核心的品牌战略,是能够最有效激发潜在市场最有效——可实现葡萄酒市场成倍以上增长的品牌/品类诉求战略。

三、当前我国葡萄酒品类形象战略现状及成因

目前,张裕的品质、长城的三毫米旅程、王朝的尊贵、新天的时尚等等,基本上所有品牌的广告诉求战略都是属于只有在成熟市场时期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的品牌形象战略,在目前阶段未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这种状况真有点象鼓励未学会爬的小贝贝(消费者)跑起来那样,只会使小贝贝(市场)学会走,学会跑的过程变得更长。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葡萄酒业者受欧美葡萄酒文化、广告和营销方式的影响,直接采用拿来主义的市场推广战略,而忽视了市场和消费水平发展差异所决定的消费者需要的差异所致。另外,营销/品牌学界对葡萄酒市场的发展问题还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四、葡萄酒品类形象组合策略简释

4.1最有效的葡萄酒品牌形象组合比例

按照BICC理论,任何一个品牌要想获得对激发市场需求最有效的市场形象除了主体形象要与BICC发展阶段相吻合之外,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与其他类型的形象进行组合。从消费者动机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

按照BICC技术,目前葡萄酒最有效的形象组合战略如下:

类型 说明性形象 实力性形象 技术性形象 价值性想象 精神性形象

比重 1 1 1/2 1/3 1/4

4.2葡萄酒品牌形象的测量

由于潜在消费者对品类和品牌形象可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按照BICC计算出来的比例不一定就是在品牌推广中应该遵循的形象组合比重。在做品牌形象组合推广之前,各品牌可以先对目标顾客对自身品牌已有的BICC值进行测量,再对照不足的形象类型有侧重的进行品牌形象推广。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3篇

1、山葡萄酒是一种特殊葡萄酒。以野生或人工栽培的东北山葡萄、江西刺葡萄、秋葡萄、及其杂交品种等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酒。

2、普通葡萄酒是以普通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其酒精度高于啤酒而低于白酒。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明显。有人认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卫生的饮料之一。

3、山葡萄酒与普通葡萄酒在营养价值和口味上有些区别。山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含量更高,营养更全面。其中单宁含量是普通葡萄酒的6倍,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山葡萄酒的口感属于酸甜口,酒味会淡一些。而普通的葡萄酒的酒味更浓。

(来源:文章屋网 )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4篇

关键词:葡萄酒;产业发展;SWOT

中图分类号:F746.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6月30日

近两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市场迅速发展,高达25%以上的年均增长消费量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葡萄酒的投资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期酒投资已成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新兴投资方式。在国内消费和投资双重因素的推动作用下,我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国外葡萄酒品牌因此大量进入国内市场,给国产葡萄酒造成了冲击。此外,中央“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白酒行业受“塑化剂”、“禁酒令”等因素影响遭遇瓶颈,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给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机遇。本文将运用管理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SWOT分析方法对新形势下我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国外葡萄酒的冲击并抓住当前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一、优势分析

(一)良好的经济与产业发展环境。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政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万亿元,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随之改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及自身品位的提升,消费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商品消费,更多的是对商品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消费。而具有保健价值的葡萄酒及其附加文化价值则为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这些都给葡萄酒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

(二)有利的生态条件。葡萄酒的质量,30%决定于工艺和设备,70%则决定于原材料酿酒葡萄的质量。而酿酒葡萄的品质则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只有选择适宜的葡萄品种,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和与之相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并在最合适的时间采摘才能酿造出优质的葡萄酒。其中,生态条件对酿酒葡萄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地理位置来看,葡萄种植的最佳地带是在北半球北纬30°~50°、南半球南纬30°~40°的范围内,该地带有优质酿酒葡萄需要的昼夜温差、光照、降雨及湿度等。而我国南北纬度跨度较大,有胶东产区、昌黎产区、北京及长沙产区、天津产区、东北产区、贺兰山产区、河西走廊产区、新疆产区及西南产区等九大葡萄产区,这些葡萄产区多集中在北纬25°~45°的广阔地域里,满足酿酒葡萄生长需要的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经突破9.3万hm2,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原料基础。

二、劣势分析

(一)传统饮酒习惯的制约。我国有着悠久的餐桌酒文化,白酒作为我国的传统酒种一直是老百姓交际应酬的首选。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葡萄酒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仍然不是餐桌酒类的主角,其消费对象以高收入人群为主,主要消费动机以社交需求为主,普通大众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葡萄酒独特的口味,因此白酒、啤酒依然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要酒种。另一方面,葡萄酒消费被认为是时尚、高雅与品味的象征,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我国不是葡萄酒生产传统国家,大部分消费者缺乏相关品鉴及饮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也不利于葡萄酒的消费,葡萄酒产业发展因此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缺乏严格的质量等级制度。质量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关注的首要因素,明确的产品质量等级划分可以帮助消费者快速做出合意的选择。国际上,葡萄酒生产大国一般有自己严格的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如法国的原产地认定等级制度、美国的AVA体系和德国葡萄酒质量等级制度等。这些质量等级制度下的葡萄酒,消费者可以从标签上很清楚地了解到该产品的产地、身份、品种、等级等相关信息。而我国现行的葡萄酒标准是2006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国家标准(GB15037-2006),该国家标准将葡萄酒分为优、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给出了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和产地葡萄酒的定义,但没有给出相应的检测或分析方法,因此对于葡萄酒质量等级的确切划分,我国并没有严格的法规规定。这就使得葡萄酒生产企业无法可依,造成了葡萄酒质量的参差不齐,市场上葡萄酒造假现象频发,消费者也无从分辨葡萄酒的真假与质量等级,盲目崇拜进口葡萄酒,不利于国产葡萄酒的市场竞争。

(三)品牌同质,缺乏自主品牌。品牌是产品的灵魂,品牌不仅体现了产品的质量水平,更反映了产品代表的文化价值甚至公司的企业文化,而葡萄酒消费更多的是对葡萄酒品牌文化的消费。我国很多葡萄酒生产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酿酒葡萄品种、酿酒设备、酿酒辅料甚至酿造工艺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从而使得生产出的葡萄酒品牌相对西化,风格相似,产品具有同质性。虽然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认识到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但受葡萄酒专业人才少、基地建设不足等的限制,目前国内获得成功的葡萄酒自主品牌仍然很少。

三、机会分析

(一)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消费需求随之发生改变,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多的是追求营养、健康、高雅、品味。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上升,必然促进消费者对食品饮料消费的支出。而对于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的人来说,将会更加注重食品饮料的品质、品牌及品牌背后的文化价值,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这给具有保健作用并代表时尚、高雅与品味象征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二)白酒市场遭遇瓶颈。2012年底,白酒行业爆出的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中塑化剂超标事件让消费者对白酒的质量产生怀疑,白酒的消费因此受到影响。此外,“八项规定”及“禁酒令”等规定更是直接抑制了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白酒市场遭遇发展瓶颈。而葡萄酒是低酒精度的饮料酒,含有600种左右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最适于佐餐。同时,市场上中低端葡萄酒性价比慢慢趋于合理化,完全可以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

(三)对欧盟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契机。欧盟一直是中国葡萄酒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欧盟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中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数量年均增幅达59.83%,2012年我国67.6%的进口葡萄酒是从欧盟进口,其中法国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国,进口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2013年6月5日,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将在一段时间内限制欧盟对我国的葡萄酒出口,对国产葡萄酒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市场份额有利。

四、威胁分析

(一)国外品牌的冲击。国内旺盛的葡萄酒消费需求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据国际葡萄酒与烈酒研究机构(TWSR)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国外葡萄酒依托其在技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每年以高达50%~60%的速度扩张,2012年我国葡萄酒进口量高达4.3亿升,同比增长8.9%。目前,进口葡萄酒已占到中国市场30%左右的份额。这无疑降低了国产葡萄酒的市场份额,而进口葡萄酒在质量、口感、技术等方面确实优于国产葡萄酒,其品牌代表的文化价值也比国产葡萄酒更加丰富,国产葡萄酒在竞争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为反对浪费、提倡节俭,中央提出了遏制公款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倡议,对餐饮消费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中高端餐饮消费出现了大幅下降,白酒消费更是首当其冲。葡萄酒虽然不是消费者餐桌上酒类的主角,但目前来说,我国的葡萄酒消费还不是大众式消费,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消费对象主要是高收入人群,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公消费”政策的影响。但随着葡萄酒经营和消费的理性,这种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弱。

五、政策建议

葡萄酒是一种文化,在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新形势下,国产葡萄酒更应该抓住本土优势,与中国文化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健全法律法规,规范葡萄酒市场。我国虽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从不同方面对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但仍然缺乏对葡萄酒质量等级划分的规范,不利于肃清混乱的葡萄酒市场,提供让消费者放心的高质量产品,法律法规亟待健全。

第二,加强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通过举行葡萄酒品评培训、葡萄酒品鉴会或葡萄酒主题旅游等,让普通消费者更多地认识、了解葡萄酒,并且可以将我国品类繁多的菜式与葡萄酒进行搭配,充分融入我国的文化元素,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进而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建立国产葡萄酒自主品牌。进口葡萄酒的品牌价值优势非常明显,但其同时也不易于被我国的消费者接受,国产葡萄酒企业应当适当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积极培育差异化的酿酒葡萄品种,并在酿酒设备与技术上不断革新,最终形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式葡萄酒品牌,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葡萄酒消费市场,有效抵御国外葡萄酒品牌的冲击,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四,注重葡萄酒的品质,加强产品可追溯。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首要问题,葡萄酒营销与消费市场都日趋理性,虽然市场上进口葡萄酒不断增加,但国产葡萄酒仍是国内的主流品牌,国产葡萄酒可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并且加强产品的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购买到质量放心的葡萄酒,只有这样国产葡萄酒才能真正抓住本土优势,拓展市场。

第五,加强葡萄酒的体验营销。葡萄酒消费是一种包含品酒及礼仪等内容丰富的消费,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葡萄酒的营销,而体验营销通过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顾客对产品有更好的认知,促进产品的消费。葡萄酒的体验营销可以加强葡萄酒企业的品牌识别,正确引导和扩大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进而形成葡萄酒的忠诚客户。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亚宾,李甲贵,杨和财.对中国葡萄酒风格的思考[J].中国酿造,2012.3.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5篇

关键词:葡萄产业;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实施路径;怀来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0-5411-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0.061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ape industry of Huailai, industrial cooperativ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was proposed with field research methods.Through coordinated oper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layer,a new form of rural tourism of vineyard farm 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and hot spring Tourism was constructed. By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creating agricultur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brand, improving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 and leisur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mor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grape industry;rural tourism;industry collaborative;development model;implementation path;Huailai county

牙聪匚挥诤颖笔∥鞅辈浚西接张家口,东临北京,是“京北生态新区”的核心区。其境内南北是燕山支脉的延伸,中间是河谷平原,被称为“怀来盆地”,官厅水库坐落于盆地中部。怀来盆地处于北纬40°这一世界公认的葡萄种植黄金带上,具有千年的葡萄栽培历史,是中国葡萄之乡和葡萄酒之乡。怀来县依托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葡萄和葡萄酒旅游,积极促进县域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获得了良好收益。本研究以怀来县发展葡萄和葡萄酒旅游为例,分析依托某一特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的模式及路径,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提供实践参考。

1 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具有多元价值功能表现

乡村旅游是城市休闲消费需求与乡村资源旅游化相结合的一种经济活动,其本质是城市消费经济以一种主题化的消费方式与乡村独特的资源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消费行为[1],具有乡村空间性、农业文化性和自然生态性。葡萄产业是怀来县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怀来县有着优越的种植条件和悠久的栽培历史。

截至2015年8月,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约1.8万hm2,栽培品种150多个,有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紫精葡萄庄园等葡萄加工企业35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各类酒庄、酒堡33家,形成“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庄园式开发”等产业化经营形式和“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贸易”产业链。葡萄产业是特定地理空间范畴的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具有多元价值功能表现。

1.1 基于葡萄产业化经营视角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将葡萄产业要素转化为旅游资源要素,提高葡萄产业附加值和服务化功能

农业是开发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特色农作物种植形成的田园景观、村落民俗构成的乡村意象、农产品加工积淀而成的技术工艺与文化创意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怀来县葡萄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景观资源。葡萄的规模种植和产业化区域集聚所呈现出的农业景象和田园风光,是极具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农业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规划开发便可形成葡萄种植园农业生态景观型乡村旅游产品;葡萄加工积淀形成的葡萄酒生产工艺、技术流程、葡萄酒窖藏、酒文化体验、葡萄酒庄园是资源品质极高的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规划和文化创意开发便可形成葡萄酒庄园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

以葡萄种植和葡萄加工为节点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可以有效地促进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使葡萄产业由原本的农产品生产转型升级为集农产品生产、农业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功能融合的综合性产业,有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服务化功能。

1.2 基于葡萄产业链视角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促进产业链资源整合,提高产业的关联效应

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种植结构,将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物流运输、旅游休闲等多种产业形态与农业相融合,构成以产业关联为特征的综合型产业链和以价值创造为特征的多元价值链。

在葡萄产业链上,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展销、葡萄(酒)消费体验等各环节蕴含着生态、景观、文化、健康等旅游休闲元素。在葡萄种植环节,依托葡萄种植农业生态景观,以葡萄园为核心吸引物,开发葡萄园观光、葡萄采摘、科普推广、葡萄展销、特色餐饮、农家度假等葡萄种植园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在葡萄酒加工环节,依托葡萄酒庄的葡萄酒工艺和窖储景观,以葡萄酒为核心吸引物,开发葡萄酒工艺参观、葡萄酒品鉴、葡萄酒知识推广、葡萄酒展销、特色餐饮、庄园度假等葡萄酒文化旅游业态,形成以葡萄和葡萄酒为关联品的葡萄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带动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酒消费体验、葡萄酒商贸流通、葡萄(酒)旅游休闲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拓展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促进产业链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产业关联效应价值。

1.3 基于葡萄产业集群视角的乡村旅游开发,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聚集效应

截至2015年8月,怀来县葡萄酒产业年产值超过40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2%,葡萄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葡萄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组织体系以及种植农户、经纪人、合作社、加工企业、销售商等市场主体。

依托葡萄产业集群开发乡村旅游,可以在葡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衍生培育出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通常规模小,数量多,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共同的市场战略和共同为游客提供服务而将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与分工协作体系,创造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和创新优势,形成区域旅游品牌,推动大旅游发展,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从旅游者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是游客在客源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一种空间活动。正是这种游客的空间移动将乡村地区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系起来,带动乡村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教育科技等服务业的发展和农业衍生品的开发,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转型升级。

2 怀来县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葡萄和葡萄酒旅游已成为怀来县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怀来县充分发挥葡萄产业特色优势和东临北京的区位优势,在怀来盆地官厅水库沿岸,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县乡道公路两侧的12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发展乡村旅游区,着力打造“百里葡萄长廊”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

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其中80%以上游客是来自北京的自驾车乡村旅游。2015年,全县已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06个,培育葡萄酒庄、酒堡、生态园37家,乡村农家乐350多户,果蔬采摘园12家,乡村旅游服务从业人员36 000人以上,形成“鲜食葡萄采摘+农家食宿”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葡萄酒庄观光+葡萄酒文化体验”为主题的葡萄酒庄园旅游、“葡萄酒品鉴+温泉养生”为主题的葡萄温泉旅游等乡村旅游a品。

但是,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2015年暑期调研发现,该县葡萄和葡萄酒乡村旅游开发在规划建设、景观特质性挖掘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以葡萄和葡萄酒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开发缺乏统筹的规划建设,旅游市场营销不到位

旅游规划建设是一个有序、有度、有控的项目管理工程,按照规划控制的空间范围一般包括区域旅游规划、目的地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只有在这三个尺度上统筹规划才能提高旅游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怀来县葡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官厅水库沿岸,水库南北两岸的东花园镇、小南辛堡镇、土木镇等乡镇以生产酿酒葡萄为主,水库西岸的桑园镇以生产鲜食葡萄为主。这一区域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临近公路的村庄及农户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开办“农家乐”,提供初级的葡萄采摘、农家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二是葡萄酒庄开办葡萄酒旅游,提供简单的葡萄酒庄观光和葡萄酒品鉴活动;三是利用葡萄产区的地热资源建设温泉酒店,提供温泉旅游服务。

“农家乐”和葡萄酒庄旅游表现为数量多、规模小、内容单一、重复模仿、过度竞争、效益不高的初级观光旅游态势,温泉酒店也处于住宿、餐饮、洗浴等温泉旅游的初级阶段,这三种旅游形式在区域布局、市场定位、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旅游线路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与互补,未能依托葡萄产业形成乡村旅游链条和旅游线路,缺乏区域层面、目的地层面、旅游景区(点)层面以及旅游形式之间的统筹规划,乡村旅游开发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农家乐、葡萄酒庄观光、温泉酒店接待等低端旅游项目开发上,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的表达,市场推广缺乏营销战略和品牌形象,旅游服务缺乏完善的目的地设施体系和服务规范。

2.2 以葡萄产业为背景的农业景观核心价值未得到凸显,乡村旅游开发产品雷同

葡萄产业景观是一种典型的农业景观。农业景观是以乡村聚落环境为背景,以农业活动为本底,由历史、人文等因素构建的农业土地景观形态[2]。农业景观是农业活动长期积累演变而形成的一种人地关系,是乡村区域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特征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人地生态系统。

农业景观的特质性表现在其具有复合的生产、生活、生态模式,反映着人与自然综合协调的内在联系,蕴含的资源和文化多样性是乡村旅游开发的活力源泉。葡萄产业景观的生产性源自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和农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与不断发展;其生活性源自葡萄生产者居住村落,是村落居民长期生活积淀和发展形成的乡村环境、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生活形态;其生态性源自葡萄生产的人工生态系统,是葡萄生产周期性、循环性、再生性的土地利用形态,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有机融合,构成葡萄产业景观核心价值。

怀来县有着千年的葡萄栽培历史,环绕在官厅水库沿岸的葡萄产业化种植和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庄酒堡就是独特而壮美的景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但是,目前依托葡萄产业已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是葡萄采摘、农家餐饮、农家住宿、葡萄酒庄观光等类型,项目雷同,简单模仿,重复建设,过度竞争。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有效地针对农业景观特质性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只是将葡萄产业景观单一化地作为一种游览元素,忽略了葡萄产业景观的核心价值,忽略了葡萄产业发展的历史内涵与生态结构,忽略了农业土地的文化信息与生活特征,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开发品质和葡萄产业旅游价值功能。

2.3 以农户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不规范

乡村旅游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户,从业人员也主要是当地居民,经营管理知识和旅游服务技能相对缺乏,乡村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网络通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乡村酒店、餐馆、游客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制约着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例如,“农家乐”旅游项目属于典型的农户家庭经营形式,农户利用自家的房屋开办旅游餐饮和住宿,利用自家的葡萄园开办葡萄采摘,家庭成员是主要旅游服务劳动力,经营规模小、经营内容单一,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同时,从市场准入来看,“农家乐”旅游项目缺乏基本的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规范,缺乏旅游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致使乡村旅游被固化在表层化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摘农家果”的活动项目上,缺乏深层次的乡村文化和农业景观特质性内涵,不易形成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导致照搬、模仿、雷同式的规模扩张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入住率和重游率,乡村旅游品质难以提升,旅游收入难以提高。

3 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模式构建

怀来县葡萄产业化经营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葡萄种植贡献了田园农业景观,葡萄加工贡献了葡萄酒工艺景观和葡萄酒文化景观;怀来县葡萄产区地热资源丰富,在官厅水库西岸和北岸呈条带状分布,地热水温高达88℃,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保健医疗价值,与葡萄酒文化相融合,贡献了葡萄温泉休闲养生旅游景观。据此,依托葡萄产业及其相关资源,提出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3.1 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协同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系统内部的集成特征,产业内各要素之间或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关联关系,相互作用协同发展[3]。

基于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需要两个产业条件支撑:一是将葡萄产业要素转化为旅游资源要素,以葡萄和葡萄酒为主题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使葡萄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个原本独立的产业系统转向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演进与融合发展;二是乡村服务业配套发展,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城乡之间、不同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乡村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这种依托产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某一特色农业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称之为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其运作机理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三个层次的协同关系,即产业间战略协同、产业间管理协同和产业间市场协同。葡萄产业与乡村旅游业是渗透性、融合性协同发展,乡村服务业与乡村旅游业是配套性、关联性协同发展,通过产业之间战略层、管理层和市场层的协调运作,有利于促进各产业要素及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整合,形成产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及协同演进发展态势。

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区域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渗透融合,“以农兴旅,以旅带农”,适合于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规模效益较为显著的地区,把特色农业的田园景观、农产品加工工艺、农业体验与农产品消费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参与式、体验式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拉长农业产业链和旅游价值链,形成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新兴乡村产业体系。

3.2 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业态类型

根据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可以为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提出三种发展类型: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葡萄酒庄文化乡村旅游和葡萄温泉养生乡村旅游(图2)。

在鲜食葡萄种植区,以鲜食葡萄产业化规模种植为基础景观,以葡萄种植园生态旅游为主题,开发“葡萄园风光观赏―科普推广―农事体验―葡萄展销―休闲度假”参与体验型葡萄园农家乐旅游产品组合,适应现代游客追求生态环保、参与性、情感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酿酒葡萄种植区,通常坐落着不同建筑风格的葡萄酒庄,这些酒庄通常拥有自己的葡萄酒庄品牌和葡萄种植园,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窖藏、葡萄酒展销、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

以葡萄酒庄园为基础景观,以葡萄酒文化旅游为主题,开发“葡萄酒庄观赏―葡萄酒工艺参观―葡萄酒文化体验―葡萄酒展销―葡萄酒庄园酒店”休闲度假型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组合,适应现代游客追求自然健康、时尚典雅的休闲度假文化旅游需求;在葡萄产区的地热资源带上,以葡萄温泉小镇为基础景观,以葡萄温泉养生旅游为主题,开发“温泉保健医疗―葡萄酒保健养生―葡萄温泉度假”保健型葡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组合,适应现代游客追求休闲养生、健康生活的旅游消费需求。

4 依托葡萄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的实施路径

4.1 加强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构建以葡萄产业为背景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旅游规划是发展旅游业的顶层设计。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是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分析,以市场营销为先导,提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促进乡村旅游开发适应旅游需求发展新趋势。“原乡规划”的“自然之道”、“天人合一”观点反映了乡村旅游的本质内涵,尊重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倡导游客真正回归到原真性的乡村[4]。

产业协同型乡村旅游规划,不仅强调要保护乡村的原真性,而且强调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相关支撑产业以及配套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应遵循“原乡规划”思想和产业协同发展理念,在县域、村镇和景区三个空间尺度上统筹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在县域尺度范围内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将葡萄产业优势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对全县的旅游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空间结构、交通可达性以及服务设施网络加以引导与政策控制;在村镇空间结构上,将葡萄特色村镇和葡萄酒庄连片整合转化为乡村葡萄(酒)旅游地,编制村镇旅游地规划,对其旅游交通、旅游吸引物组合、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体系等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适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共同需要;在景区空间结构上,以葡萄种植园、葡萄酒庄、“农家乐”、温泉等为葡萄产业节点,编制葡萄(酒)旅游景区规划,对景区的景观系统、交通系统、标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建筑设计、工程标准、投资控制等开发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满足游客观赏游览需要。

通过县域、村镇旅游地、旅游景区三个层面的规划建设,形成以葡萄产业为背景、葡萄和葡萄酒文化楹诵奈引物、旅游地接待设施与服务为支撑、乡村服务业配套发展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促进葡萄产业、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服务业协同发展。

4.2 实施乡村旅游整体营销战略,打造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城市。城市居民由繁华都市到乡村旅游是一种时空的跨越,从快节奏转向慢生活,从工业制造转向自然生态,感知乡村的历史文化,愉悦心情,缓解压力,增长知识。

面对乡村旅游这种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多元需求状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应深入分析资源条件和客源目标市场,在保持乡村原真性和产业背景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及乡村旅游产业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处理好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需要。

怀来县依托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应以北京自驾车休闲旅游为一级客源目标市场,以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为主题树立乡村旅游市场形象,借助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优势,在怀来县官厅水库沿岸重点开发三大葡萄旅游功能区:一是官厅水库南北两岸酿酒葡萄主产区,以葡萄酒文化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酒庄园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区;二是官厅水库西岸鲜食葡萄产区,以葡萄产业化种植农业景观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区;三是官厅水库西岸―北岸地热分布带,以葡萄温泉为核心吸引物,发展葡萄温泉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区。

这三个区域旅游文化协调、旅游功能互补、空间布局衔接,形成主题鲜明的葡萄产业乡村旅游集聚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施全域葡萄旅游营销战略,搭建营销平台,通过政府旅游官网、移动互联网、电视媒体、葡萄(酒)节庆活动等渠道,对怀来县葡萄产业和葡萄(酒)旅游进行整体营销和宣传推广,把怀来县葡萄(酒)旅游打造成京西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4.3 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以参与体验和休闲度假为特征的乡村旅游消费环境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影响乡村旅游消费环境的主要因素。怀来县发展葡萄产业乡村旅游,通过在官厅水库沿岸开发葡萄园农家乐乡村旅游区、葡萄酒庄园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区、葡萄温泉休闲养生乡村旅游区,可以形成环湖(官厅水库)葡萄(酒)旅游产业集群。

据此,怀来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应抓住三个重点:一是加强村镇旅游地和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路网建设。怀来县有2条高速公路、1条铁路客运线,均由北京为起点穿越而过,乡村旅游的外部交通通达性较好,而内部交通的网络化连接不够,建议沿官厅水库南、北、西三岸修建乡村旅游葡萄观光路,并与穿经该县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相连接,建设相应的加油站、停车场、旅游标识、游客中心等服务设施,形成串联葡萄种植村、葡萄酒庄、温泉酒店等乡村旅游项目的交通网络,适应中短途自驾车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二是加强村镇旅游地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推广“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运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开发乡村旅游线上运营与线下消费体验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建立完善的“农家乐”、葡萄酒庄、葡萄温泉乡村旅游产品在线销售与预定系统,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游览行程及餐饮住宿预定服务,提高旅游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推广实施乡村旅游品质认证制度[5],制定乡村旅游技术服务质量地方标准,规范乡村旅游经营服务行为,对葡萄园农家乐、葡萄酒庄、葡萄温泉酒店、旅游购物商店等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品质认证管理,通过检查评估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颁发品质认证标识,激励乡村旅游经营者提高经营信誉、规范服务行为、保证产品质量,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 瑗.大城市边缘区乡村旅游地经济重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0):111-116.

[2]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8):104-110.

[3] 王兴明.产业发展的协同体系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3(5):102-105.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6篇

葡萄酒被誉为“人类的不苦良药”,具有抗衰老、软化血管、防癌、抗菌等多种功效。科学研究证明,每天饮用一杯葡萄酒,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过,一些档次高的葡萄酒咱消费不起,价格便宜的又担心是用香精兑的,我就四处打听,终于学会了自己酿制葡萄酒。

第一步是买葡萄。挑选一些熟透的葡萄,品种不限,哪怕是一颗颗散落的葡萄也不要紧。这些葡萄一是容易发酵,二是价位相对较低。葡萄买回家,清洗的环节相当重要,最好能够逐粒清洗,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一些爱干净的人喜欢把葡萄去皮后酿酒,这也未尝不可,但是少了一些葡萄皮特有的营养。

第二步是晾干葡萄。把葡萄盛在能沥水的容器当中,等葡萄表面没有水珠后,经简单加工就可以倒人酒坛了。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第三步是捏葡萄。操作方法是洗净双手,抓起一把葡萄使劲捏,然后放入酒坛中,再把糖放在葡萄上面,葡萄和糖的比例是10:3,即10斤葡萄放3斤糖(不喜欢吃甜的朋友,可以放2斤糖,但是不能不放糖,因为糖是葡萄发酵的重要因素)。

以上步骤完成后,就可以将酒坛子密封,放在阴凉处保存,平时注意不要随意翻动或打开盖子。发酵时间视季节而不同,天热时,葡萄发酵时间需要20天至1个月(天冷则需40天左右),启封后,捞出浮在上面的葡萄皮,就可以直接喝葡萄酒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葡萄酒营养价值再高也是酒,喝得太多还是会伤身的,可不能贪杯哟!

米汤+盐止腹泻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7篇

冰冷的现实往往与美好的理想背道而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曾过一项研究数据,在食物中毒病因分析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摄入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居首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案例,源自自制食品。

水果酵素的梦幻神话

减肥、养颜、排毒,是女人就无法抵挡。假如以上目标不必过分努力就能实现,只要喝点自制汤水,那么这梦幻的神话必定会招揽来大批拥趸。

“水果酵素”的炮制非常简单:将水果洗净切成块,混合一定比例的糖和水,装进洗净的容器内,封好口,在阴凉地方放上一两个月,得到酸甜的液体。喝了它,包变仙女!

对酵素的辟谣如下:日本和我国台湾传过来貌似非常高端时尚的“酵素”,我国内地一早就有,芳名“酶”。酶是大多数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各种酶的缺乏往往都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毛病。酶是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存在的基础是蛋白质的完整结构。然而,通常情况下蛋白质吃到肚子里,经过胃液的酸性环境,然后是胃肠消化酶的侵袭,早就粉身碎骨化成小残片,即便万幸能得以保全,想要发挥作用还得千辛万苦绕过肠屏障,并能碰巧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这个概率,以目前的科学发现,仍然无穷小近于零。

就算上述小概率事件果然实现,某幸运酶真的进入血液,果真能发挥功效,它是该在哪条线上拼命工作,是该负责美容呢?瘦身呢?还是排毒?

酵素起源于日本,始于上世纪,迄今已有八十余年,风靡台湾省也有些日子了,没听说有哪位“酵素制造”的“女神”啊。

仅仅是一个平常简单的发酵:额外添加的糖和水果中原本含有的糖,共同喂养着自身携带的细菌,而水果中其他营养成分是这些细菌的养料,于是细菌长大、工作,回报就是糖被转化成酒、乳酸、醋酸等,并产生各种各样的酶。

这种发酵随处可见,原料不同,细菌的菌种与工作方式不同,最终产物也就不一样:泡了黄瓜辣椒得到泡菜,泡了煮熟大豆得到酱油,泡了高粱大米得到白酒,这个泡了水果,美其名“水果酵素”。可见,指望这些寻常物质有什么神奇功能,几乎是臆想。

那么,水果酵素总不会有害吧?

首先,水果切开泡水,维生素C等营养素难免有损失,有研究指出,维生素C在发酵一周后含量可下降到初始值的1/10。制作时加入大量的糖,会破坏水果本来很好的低热量营养结构。酵母菌和乳酸菌对纤维素的植物组织分解能力有限,如果光喝“水果酵素”而放弃水果块,那么能对健康起到一定好处的纤维素类物质也无法被人体摄入。可见,“酵素”吃法是对水果优点最大的摧毁和浪费,当真不如直接吃新鲜水果。

其次,谁来甄别发酵菌种?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复杂多样,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固然威猛,其他可致病微生物也蠢蠢欲动,一旦杂菌们造反起义“占山为王”,比如霉菌,多种青霉、曲霉菌会产生展青霉素,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癌性,多么可怕。

亚硝酸盐也是不容小觑的可疑副产品,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浓度峰值在1周左右时达到顶峰,而一周左右正是网上一些“水果酵素”推荐的饮用时间。敢问,美女们是专门冲“亚硝酸盐”去的吗?

水果含有大量果胶,而果胶经过微生物发酵的一大产物就是甲醇。甲醇是已确定必须严格控制的有毒成分。乳酸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丁酸――标志性“腥臭味”的来源。所以,除非很欣赏那种酸甜爽味,完全没必要捏着鼻子冒着风险拼着命去喝泡水果水,大可对“水果酵素”说再也不见。

自酿葡萄酒的美好梦话

据说葡萄酒活血养颜软化血管,据说市面上便宜的葡萄酒大都是勾兑的,据说真正的好葡萄酒价格不菲,种种因由,促成了民间自制葡萄酒热潮。

问题是,自己酿的酒安全可靠吗?事实胜于雄辩。重庆一男士在喝了媳妇自酿的葡萄酒后上吐下泻,被送到医院救治,全国各地零星可见喝自酿葡萄酒不适的报道。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雷胄熙、肖凤霞曾对自酿葡萄酒与市售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0个自酿葡萄酒中有2个甲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而市售3个葡萄酒甲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且含量远低于10个自酿葡萄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秦义博士认为,自酿葡萄酒,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甲醇超标。甲醇有强毒性,一些“假白酒”之所以造成受害人失明、死亡,多是因为酒中掺杂了甲醇。葡萄中含有果胶,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就会产生甲醇,温度过高则会加剧甲醇的产生。国家标准要求红葡萄酒中甲醇含量不超过400mg/L,白葡萄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50mg/L。去甲醇在工业酿酒中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工艺,但私人酿酒普遍不具备这种工艺,也缺乏相应的检测手段和标准。

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市面上出售的食用葡萄往往并不适宜用来酿酒,因为食用葡萄的单宁含量比较少,而单宁是葡萄酒中的重要物质。“七分种植,三分工艺”,葡萄的质量直接决定葡萄酒的质量,行业内普遍认为南北纬30°~50°最适合栽种酿酒葡萄。红葡萄酒是由红色品种的酿酒葡萄酿制,白葡萄酒主要是由白色的酿酒葡萄酿制。红葡萄酒是皮肉一起发酵,酒的颜色呈现葡萄皮的颜色,而白葡萄酒则是将果肉和果皮分离,只用果肉进行酿造。由于葡萄的营养价值在其果皮上,所以白葡萄酒的营养价值不及红葡萄酒。自酿的葡萄酒发酵不充分,还有二氧化碳产生,糖含量较高,喝起来有碳酸饮料的感觉,按专业要求,这样的酒只能称为甜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用它活血养颜,几乎是望梅止渴。

清洗不到位增加酿造风险。工业上酿造葡萄酒不洗,但后期会加入澄清剂进行处理。家庭酿造没有澄清技术,都是将葡萄略微冲洗晾干,很难做到完全杜绝残留水分,增加了酿造风险。按照葡萄酒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只有一滴水进入到酒中,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也不能称为葡萄酒。

杂菌污染导致有害有毒物质积累。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不仅为酵母提供营养,同时也是其他杂菌的乐土。工业化生产通过多种手段对杂菌进行抑制。自酿葡萄酒较少对容器或者葡萄汁本身进行消毒,杂菌容易残留。另外,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这也增加了成品酒变质的风险。

家庭自酿葡萄酒,目前最通行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须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增加安全风险。

而且,自酿葡萄酒喝到最后酒就会变酸,就是因为储存不当,产生醋酸菌这种微生物,污染了葡萄酒。对于这种已经变酸的葡萄酒,建议不要再饮用了。

土法榨油的传统旧话

自给自足,一直是传统农业的美好景象,《舌尖上的中国2》宣扬的地道美食,徽州古法榨油那节,更煽动起国人对土法榨油的追捧。土法榨油的营养与安全,是否真的像看上去那么美好?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2014年食用油专项检查通报,总局抽检食用植物油8806批次,不合格样品201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2.3%;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抽检食用植物油16271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362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2.2%。问题主要是苯并芘、酸值、黄曲霉素B1、过氧化值、极性组分、溶剂残留量等。其中苯并芘是国际癌症研究组织评定的1级致癌物,黄曲霉素B1,被认为是诱发肝癌能力最强的物质之一。

这些坏蛋,是怎么进入到食用油里来的呢?食用油中的苯并芘来源有二:一是原料在储藏、运输过程中被苯并芘污染。如一些地区榨油原料被放置于路边或干燥路面,汽车尾气以及路面沥青中的苯并芘就可转移到原料之上。另一个主要原因来源于榨油工艺配制不当。在烘炒中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导致原料焦化,也会导致含量上升。黄曲霉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我国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易于滋生,还特别易于污染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菜籽等,食用油中黄曲霉素B1主要就是受污染原料带入。

正规企业,原料选择、加工工艺和后期处理等环节有较为规范和成熟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所受到的多方面监管也保证了产品能最大限度符合国家标准。退一步来说,即使出现不合格产品,也能做到有效追溯和处理。

土法榨油生产工艺落后,监管基本缺席。加工者往往选择价格较低的陈放原料,增加了污染和霉变风险,加工则根据经验进行,缺乏规范化操作流程。更为重要的是,土法榨油缺乏正规食用油生产中的过滤、除臭、脱酸等精炼程序,混有较多杂质。虽然这些杂质带来了土法榨油所谓“香”的感觉,代价却是增加了有害物摄入的风险。此外,土法榨油加工点常常是临时性的,一旦出现问题,难以追责。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8篇

“不做品牌,还赚着钱;做了品牌,反而亏本。”

近年,进口葡萄酒增长明显加快。2010年,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仅为0.9升,其中只有不足20%是进口葡萄酒。这其中的上升空间有多大?光是躺在床上随便想一想,就足以燃起无数投资人挤破头来做葡萄酒的热情。

从2008年到2010年底,仅温州市的葡萄酒商就注册商标1045个。他们中大部分都抱有做品牌的梦想。葡萄酒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已经不亚于白酒和饮料。一些实力较强的进口商已经开始尝试品牌化运作,希望打造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品牌。

令人失望的是,运作成功者寥寥无几,很多酒商都面临严重亏损。

谁都知道,葡萄酒最终要走上品牌化道路。问题是:时机到了吗?

领先一步死,领先半步生。对环境认识不清,步伐迈得太快,结果就当了先烈。曾经踌躇满志的进口酒商站在十字路口:葡萄酒品牌运作,到底能不能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市场熟了几成?

品牌核心价值不易提炼,品牌形象难以塑造

由于缺乏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和历史,中国一直没有主流的葡萄酒消费形态。没有主流的消费形态,品牌价值就难以提炼。

一些酒商试图从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角度去挖掘品牌价值,但事实是,不要说普通消费者听不懂,就是懂一点葡萄酒的中国人,认识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认产区,有的认年份,有的认葡萄品种,有的认法定分级。

无论从这些角度中的哪一个去寻找诉求,能够引起共鸣的也只是“懂酒人群”的一部分,也就是小众当中的小众。用小众定位,怎么可能征服大众市场?

但是,如果不是这些角度,又该是什么角度?又有哪个葡萄酒企业真正找到了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如此嘈杂纷乱的竞争环境中做品牌,必须提炼出强有力的核心价值,塑造出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品牌形象。如果针对的群体过于狭窄,无法支撑企业的赢利需求,企业资金链迟早会断裂,品牌运作就难免失败。

品牌推广效果不佳

传播推广,要讲精准投放,要讲千人成本。然而,作为一种小众酒品,进口葡萄酒的目标消费群过于分散。也许,他们的文化程度比较高,也许,他们多半都在写字楼、机关单位里,可是,过低的消费人口密度决定了,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很难找到一种合算的大众传播手段。

在尝试了多种推广方式之后,酒商们发现,还是组织品酒会、搞会员制营销、参加葡萄酒展会比较合算。

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仅针对葡萄酒爱好者这个小众群体,注定只能做到逐个培养,缓慢发展,远达不到品牌运作的速度需求。

可以这样总结:大众传播成本太高,小众传播效率又太低。

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

模仿,是最简单的成功方式。然而中国的进口酒商却找不到榜样可以借鉴。

西方的市场环境和酒文化与中国不同,照搬他们的营销模式必然水土不服;而国产葡萄酒的成功路径,同样无法模仿。国产葡萄酒针对的是大众消费群体,通过牢牢掌控传统渠道来培育消费者,造就品牌知名度。进口酒商从来就不具备渠道优势,如果进入传统渠道去和国产酒厮杀,无异于以卵击石。

也许你要说,卡斯特和拉菲不是成功了?

事实上,卡斯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张裕强势渠道的嫁接,是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张裕利用渠道驱动品牌的成功,而不是卡斯特自身品牌运作的成功。

至于拉菲,这个法国五大名庄之首的全球顶级酒庄,就像LV、劳斯莱斯一样,在中国的成功离不开国际顶级奢侈品的血统。这两个品牌的成功之路,虽有值得学习之处,却不具备可复制性。

提前布局

从大环境来看,对进口葡萄酒而言,想要通过高投入实现品牌快速扩张,时机尚不成熟。否则,国外大型酒业集团也不会一边高喊中国市场前途无量,一边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但是,即便时机未到,也不能干坐着等待。笔者推断,葡萄酒的主流消费形态,可能在未来3~5年逐渐形成,葡萄酒行业未来一定是品牌的天下。商想要做大做强,绕不开品牌化道路。

想要做品牌,就要抢在品牌格局形成之前开始部署,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开始行动,抓住核心消费群体抢先培育。那么,现阶段应该做什么?

战略:选出种子选手,聚焦营销资源

做品牌的第一步,是从自己的诸多酒庄当中,选出一个最适合打造成品牌的。选酒庄时要参考品质、口感、价格、产地、酒庄知名度和目标市场的特征。

在主打品牌明确之后,企业需要制定资源分配计划,将渠道费用、传播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向该系列产品倾斜。也可以说,是用卖其他产品挣的钱,来扶持主品牌的成长。

现在很多酒商已经开始进行战略部署,比如ASC圣皮尔酒业将拉菲系列产品作为运作的重点,建发酒业倾力主推卡斯特玛茜,富隆、美夏等酒商也都在力捧自己的明星产品。

渠道:增强对核心渠道的控制力

进口葡萄酒的销售渠道有三:分销渠道、零售终端和团购直销。

在经营分销渠道时,对于有价值的分销商,除了用高额的渠道利润引诱外,还应当适度给予推广层面的支持,培养最终消费者的忠诚度,从而真正赢得分销商的忠诚。

零售终端当中最重要的是红酒屋、西餐厅、高档超市和大型葡萄酒零售网站,我们可根据自身产品定位进行终端布局。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几类终端同步运作,但需要避免线上线下的价格冲突。

对于团购直销,一般认为这是个不可复制的资源。但实际上,对葡萄酒而言,如果充分发挥出俱乐部营销和会员制营销的潜力,完全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会员。像富隆酒窖、酒实佳等,就是将自建终端和会员制营销相融合的典型案例。

品牌塑造:把握流行趋势,等时机成熟再做个性化、专业化

现在的葡萄酒市场还不成熟,尚未达到市场细分的阶段。当前最好的策略是适应消费者,顺应流行趋势,等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再结合葡萄酒文化做出个性化和专业化来。

有些商过分强调专业性,把葡萄酒文化演绎到极致,结果没几个消费者能看懂,最终产品卖成冷门。

传播:锁定核心消费群体进行定向传播,传播手段可适度创新

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非常分散,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

研究发现,进口葡萄酒的主要消费群体具备以下特征:年龄在25~45岁,学历较高,收入较高,注重生活品质,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接受度,所从事行业以高端行业居多,例如金融、IT等。

根据这些特征,在传播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常用的针对会员的电子邮件、DM广告之外,还可以采取互联网广告、事件营销、直投杂志(尤其是葡萄酒杂志和奢侈品杂志)和终端广告等手段。在消费氛围较好的上海、广州等地,还可考虑高端写字楼视频广告等分众媒体。

进口葡萄酒的品牌化道路,艰巨而漫长。在市场土壤还不够肥沃时,拔苗助长是危险的。因此,踌躇满志的酒商朋友不要心急,只有先生存下来,才能看到行业的春天。

链接:替他人做嫁衣?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第9篇

2011年,在84届成都糖果酒会与13万客商会面中,骏德酒业(以下简称骏德)以成熟的品牌价值、品种繁多的优质产品和多方位的服务受到了客商们的格外好评。

这一切,对熟悉骏德的人来说,并不感到意外。正如“骏德”二字寓意美好的德行一样。从2001到2012年,11年的努力,骏德从如何培养消费者形成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开始,已经成为了传播国外葡萄酒文化的主要阵地。

日前,骏德北京区域总监留明珠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骏德在三里屯使馆区的落成,将是骏德的又一丰碑。

独家直控终端

“独家,直控终端”。留明珠说,这是多年来骏德结合市场,大胆探索,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

在同行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年代,许多葡萄酒商因为得不到国外厂家的全力支持,往往陷入投入高、市场风险大的危险境地。

“这也是国外酒庄、酒厂的经营思路,两者的关系只是差价驱动的利益关系”。

留明珠说,作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国产葡萄酒,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既可以采用大规模的广告高空轰炸打造品牌,又可以采用包场、买断的方式在商超、酒楼、夜场大力铺货、进店、做样板市场,甚至搞专场促销。

在这些困难面前,骏德依靠的是强大的实力,成熟的市场经验,快速做出准确判断,不向厂家要求市场支持,按照自己的运作思路,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自建连锁店,构筑销售网络,走零售的康庄大道。

好的策略需要很强的执行力。骏德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开店,并以较快的速度刷新这个数字。

在谈到专卖店的好处,留明珠告诉记者,除了省去进店费、买店费等等,自建专营店还防止了零售商加价。商给零售商的供货价一般都不高,但部分零售商加价率太高。比如,商对其的供货价只有几十元,零售价却卖到400元左右,价格翻了几倍。同时,自建专卖店也有利于商宣传产品形象。专卖店的好坏,实际上就代表着产品的形象。

除了自建专卖店,骏德同时走上了一条多品种进口葡萄酒专业商的路子。

如今,在骏德的专卖店内,我们看到了来自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澳洲等世界著名产酒国生产的,近300个品种的葡萄酒产品。

这些涵盖了红葡萄酒、白葡萄酒、香槟、汽酒等多个品种,使顾客能有充分地选择余地,价格层次也比较丰富,从低价几十元到中等价位的几百元,再到世界名酒几千元的葡萄酒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

就是通过这种自建专营店零售的办法,骏德畅通了葡萄酒销售渠道,在业内取得了不菲的业绩。

开辟市场 文化先行

“进口葡萄酒最大的卖点其实就是文化,真正懂葡萄酒、喜欢葡萄酒的人都会认同这种文化。”

留明珠说,一直以来,国人早已习惯于喝白酒、啤酒,而对于接受葡萄酒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葡萄酒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除此之外,中国消费者有一个长期形成的观念误区:好的进口葡萄酒一定是贵的,便宜的就是从外国进口的垃圾葡萄酒。这无疑是进口葡萄酒商发展的瓶颈。

于是,骏德走上了一条开辟市场,文化先行的发展道路,在文化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品(试)酒会和葡萄酒知识讲座是骏德传播葡萄酒文化知识的主要方向”。留明珠说,为了广大消费者能有机会感受到葡萄酒变化无穷的乐趣。骏德每月均举办几次品酒会,由葡萄酒专业人士主持,借此推广葡萄酒文化,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葡萄酒鉴赏会,以满足消费者及餐饮业人士的需求;他们还会邀请各国酿酒师或酒庄园主来华出访,举办葡萄酒晚宴,由各国酿酒师或酒庄庄主亲自讲解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和配餐心得,令消费者得以提高个人品味。”

一位骏德的商表示,开设专卖店可以更好地传播葡萄酒文化。骏德的销售模式与国内名酒有很大差别。做比较是很难的,只能指出,由于骏德的产品来自世界各国,所以在销售的时候必须突出推广葡萄酒文化,向消费者展示骏德优质的服务。

消费者在选购葡萄酒的时候,能够享受独特的葡萄酒文化氛围及专业导购人员的优质服务,从而树立骏德在国外葡萄酒方面的专业形象。品牌的树立和销量的增长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清晰的品牌定位是很重要的。

留明珠告诉记者,一些没有喝过葡萄酒,甚至许多经常喝葡萄酒的人都会经常忽视一些小细节,说明了消费者对葡萄酒知识的匮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葡萄酒方面的知识,多一个了解葡萄酒的人,也就多了一个潜在的消费者。”

“现在的骏德酒业,每一家专营店都装修得十分精致,颇具欧美风情,让不少顾客在这样的环境里选购葡萄酒,真正得到一种享受。”

留明珠满怀信心的说,随着世界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中国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人逐步地了解到欧美文化,并接受了葡萄酒文化,这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目前,骏德已经建立起了自己固定的消费群,这类人群属于白领阶层,他们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十分注重自身的品位和健康,对他们来说,喝葡萄酒是其最佳的选择。每天喝一杯,促进血液循环,养颜健身。

专家品评引领潮流

“世界名酿荟萃,真诚与众共享”是骏德选择将国外正统的葡萄酒文化带进来,引领葡萄酒时尚的核心价值。作为一个进口酒的专业商,骏德一直致力于把各具风格的葡萄酒带给中国的消费者。在这些品牌中,大多都获得过世界著名奖项。不仅如此,骏德更是聘请专业的团队对每一款酒进行严密的检测。

来自法国的杜夫系列便是其中的代表。杜夫一号红、白葡萄酒曾被选为G8全球峰会会用酒。有“赤霞珠之王”称号的澳洲的宾利庄园,多款产品也获得了最具影响力的葡萄酒评论家Robert Parker高度评价。另外,采用百年树龄葡萄酿造的西班牙的传奇系列、酿造年份最为齐全的冰酒——德国查里天使系列,综合了波尔多的优雅及澳洲古勒瓦拉有力的果香。

留明珠说,在波尔多,酒庄基本上都不自己销售葡萄酒,而是由葡萄酒批发商代劳。所以在这种体制下,波尔多的酒庄可以集中精力考虑如何把酒酿好。

而骏德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就是那一瓶瓶源自正宗的葡萄酒。这些不同国家和产区的葡萄酒都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像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述说着不同故事。打造团队高效运转

“积极进取的态度,专业的知识使企业高效运转。”这是每个骏德人的责任。

多年来,骏德重视人才的引入和人才的培养。锻造出一批能堪当重任的大才和将才,从而形成了今天的骏德团队。

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安排葡萄酒专业人士对客户进行形式多样的葡萄酒知识讲座,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留明珠说,现在骏德的全国团队包括资深品酒师、专业葡萄酒培训师、原产地品酒顾问等专项对口人才。随着北京三里屯专营店的落成,也拥有了熟悉北京市场发展策略的北京市场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