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04 18:26:06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1篇

关键词:毛概;社会实践;体会

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我从校园走向社会,参加了毛概实践,在满怀激情与憧憬中我收获颇多。这段毛概社会实践让我们学到了校园生活所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深知学校学习只是一段人生的开始,社会实践将引领我走的更远,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我在实践中重新审视毛概理论,重新开启一段新的学习与生命征程。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经过毛概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任何实践活动并不是平坦大道,它是由风雨与阳光交织的多彩旅程。在毛概社会实践中,我感受到实践过程中的艰辛,也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困惑,书本所学的毛概理论不经历社会实践的洗礼,我们是难以汲取起理论精华,也难以内化我们的知识。只有将毛概理论付诸于社会实践,我们才能感受到毛概理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只有经历实践的风雨洗礼,我们才能迎来阳光普照,才能使心灵真正受到毛概理论的洗礼,才能促进自我发展与成长,不断走向更远的天地。

在毛概社会实践中,我也曾受到社会各界、老师、同学们的帮助,让我感觉到这一段社会实践历程所经历的风雨蕴含着巨大的价值,让我明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毛概社会实践中,让我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光彩,梦想的彩虹要成为现实,必须要以汗水浇灌。不经过毛概社会实践,我们不会认识到认识真理的过程充满艰辛,我们不会认识到毛概理论的多样性,不会感受到毛概理论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丰富的启发意义。在毛概理论引领下,在实践风雨洗礼下,在经历风雨的阳光普照下,我的肩膀开始从稚嫩走向厚实,学会在学习、实践的风雨中担当。

我的未来,我主宰

“这是梦想的舞台,谁能比我更精彩,穿越狂风暴雨,展翅飞翔,我不怕失败,这是梦想的舞台,我的未来我主宰,面对艰难险阻,不断跨越挑战命运的安排。”毛概社会实践让我重新解读这段歌词,我对歌词的理解与认识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我们的先辈们,正是怀揣对梦想的追求,去缔造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属于人民的新世界,不断跨越,不断前行,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进行创造性地活用,将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缔造了中国人民主宰命运的奇迹。

通过此次毛概社会实践,我们不仅经历了风雨,更在毛概社会实践锤炼中不断培育自信,也许实践的道路很漫长,很坎坷,但是只要我们在毛概理论的引领下,怀揣一份自信,将毛概理论与自身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理解消化毛概理论。我改变了先前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以积极的姿态、批判的眼光开始创造性地认识毛概理论,不迷信,不盲从,不教条,以实践为唯一的检验标准,从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毛概理论,融入时代元素,融入自己的想法,从而在实践中促进毛概理论的自我消化与个性化转变,自信地喊出“我的未来,我主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早在1978年,《光明日报》就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一场空前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毛概社会实践让我重新认识毛概学习,也让我懂得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毛概理论学习单纯地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也是难以将毛概理论转变为自身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实践。

这次毛概社会实践将是我学习旅程的新开始,我将转变学习思想和理念,从狭隘的课堂走出去,解放思想,将毛概理论运用于实践,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求实的作风,深入地开展实践调查,不断积累社会实践资料,广采博览,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将毛概理论与时代、生活、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毛概理论的时代化、生活化与自我内化等,让毛概理论指导我在实践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毛概社会实践让我认识到认识真理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我们在求知的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在此次毛概社会实践中,我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深刻地认识到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次毛概社会实践增长了我的见识,也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知识的不足。

毛概社會实践让我意识到提升自我的紧迫性与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将以毛概社会实践为新的起点,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提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我将以一颗探索之心,主动地承担起一个学子的时代责任,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每一位学子不断提升自我发展内涵、不断充实自我,不断顺应时代潮流,才能高举十九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入“中国梦”的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深化毛概理论。

毛概社会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学习过程,也必将是我学习与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它将开启我新的征程,从校园走向社会,感受毛概理论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将毛概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与自我成长结合起来,将自我发展融入到时代洪流中,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的筑梦征程中,谱写时代骄子动人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杨俊英。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教学路径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7(2):49-50.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2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建理论

在有关党的文献和学术着作中,往往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称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如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论断。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必须明确,这里所说的“成果”是特指理论成果,而不是泛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成果。如果由此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等同于理论成果,那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探索的成果,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还包括我们党的实践创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党的文献的概括和“十七大”的理论创新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析,以期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有所助益。

从实质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与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每一大的阶段必然要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理论两个飞跃,产生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这样两种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于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崭新命题,是一个通俗性的简洁表述。其学理性表述和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如毛泽东1939年10月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1]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此作了更精致的表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由此可见,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因此,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成果,才能科学地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里的“化”就包含着具有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化”: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二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前者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实践,就必须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探寻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否则,离开中国特点谈马克思主义,只能是抽象的马克思主义,而这种马克思主义是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后者说的是在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前者说的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后者说的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前者体现了抽象和具体的关系,后者体现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其实,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种实质性含义,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都讲到了。在最初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时,毛泽东的确强调的是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在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毛泽东指出:“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这里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就是在《毛泽东选集》正式出版时,为避免发生误解而由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语改动而来的。可见,当时毛泽东所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指的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但是到了1941年9月,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讲话中已经讲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之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这就是他在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同时,提出了“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命题。他说:“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是为着提高理论,不是降低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4]1942年3月,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层含义讲全了。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5]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新的东西”,表达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层实质性含义。 转贴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两层实质性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双重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这既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层含义和预期目标即应用马克思主义以指导中国的实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层含义和预期目标即在对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理论创造,体现了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还在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前一年,1937年7月在《实践论》这篇哲学名着中,为了从认识论上清算割裂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关系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特别是剖析长期拒绝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教条主义的严重错误,毛泽东提出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的观点,第一个飞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个飞跃是由理性认识能动地到革命实践,即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他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意义更加重大,这不仅因为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由实践加以检验,而且因为获得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指导变革世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不例外地遵循着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也要经历这样两个飞跃。不过具体的次序有所变化,由于毛泽东讲的是认识的来源和理论的运用,因此形成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公式;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的是理论的运用和理论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认识——实践——认识的状态,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同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飞跃及其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引下,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探寻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二个飞跃及其成果,就是科学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经验,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前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探索的成果,后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理论探索的成果。这两种形态的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中,每一次飞跃都包含着上述两个飞跃,产生了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重大成果:第一次飞跃的成果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道路”和“理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从成果的层次看,“道路”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模式,“理论”是理性层面的思想体系;从形成的过程看,先有“道路”,后有“理论”;从两者的辩证联系看,在对“道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理论”,有了科学理论就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发展道路。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具体内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用实践探索的成果和理论探索的成果这样两个层面进行明确概括并加以区分。同时由于理论成果是最高层次的成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简化的办法用“成果”这一概念来指代“理论成果”。这都是可以的。但是从理论的严密性与成果的层次性和全面性着眼,我们必须同时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呈现出两种形态,必须深入研究这两种形态的成果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进行概括的历史轨迹中,也十分清楚地表明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先后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这样两项基本成果。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但在党的初创时期,由于革命经验和理论准备都相对不足,因此就全党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总体上处在自发的状态。真正自觉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是延安时期的事情。这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号召,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重大成果,这就是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这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正如毛泽东1938年11月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所明确指出的:“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6]党的“七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党章。党章的总纲中不仅写上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在阐述中国革命的特点时使用了“革命道路”的概念。刘少奇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中谈到毛泽东的贡献时将“思想”与“道路”并提,指出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并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指出了达到彻底解放的唯一正确的完整的明确的道路——毛泽东道路”[7]319。不过,当时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这一重大变革的评价上还没有使用诸如“历史性飞跃”这样的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述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和“毛泽东思想”这样两个层面。从刘少奇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具体论述看,当时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主要理解为毛泽东思想,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所作的,也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7]33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继找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之后,又找到了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进行定位时,党的“十三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科学判断,飞跃的成果首先也是从实践探索的成果进行概括的。“十三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8]在这里,党中央将两次飞跃的标志和成果概括为找到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一条是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那么这里为什么没有用思想理论来概括两次飞跃的标志和成果呢?这是因为第一次飞跃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而第二次飞跃在当时体现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在总结改革开放14年来的基本经验时,肯定了“十三大”这一提法,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9]7。值得注意的是,“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使之形成科学体系,因此“十四大”在对两次历史性飞跃的概括上虽然沿用了“十三大”的提法,但同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9]13。这已经很明确地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只是还没有用“第二次飞跃”这样的语言来概括它。党的“十五大”再次肯定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论断,但是与“十三大”不同,这次是从理论成果的角度和层次来概括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10]

综上所述,从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先后进行过两次概括,一次概括的是我们党的实践探索的成果,一次概括的是我们党的理论探索的成果。归结起来看,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性飞跃”的标志和产生的重大成果,它既包括实践探索的成果,也包括理论探索的成果。前者表现为找到了两条道路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建设道路,后者表现为形成了两大理论即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七大”的理论创新中,更加明确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提,这就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探索成果和理论探索成果这样两个重大成果。

党的“十七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就是集中了我们党改革开放近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的全部成果,采取“一总两分”的概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伟大旗帜、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是引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指路明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新的概括,就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两种形态凸显出来、明晰起来。

从科学内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统一的旗帜。“十七大”不仅第一次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新概念,而且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可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又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概念中的两个具体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实践探索的新成果,是对应于社会主义而言的,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1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新成果,是对应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1]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新时期不断引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旗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尽管历届党代会阐述的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对旗帜的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也就是说,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统一的旗帜。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这就意味着我们党举起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十三大”的主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十四大”的主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可见,党的“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着一面统一的旗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所不同的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具体含义的理解上各有侧重。“十二大”、“十三大”侧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高度评价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十四大”、“十五大”、 “十六大”侧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任务;“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六大”强调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理论成果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行整合,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这个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实践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样的科学整合,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新的完整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同时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统一的旗帜囊括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所取得的全部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在旗帜问题上的一脉相承。

总之,党的“十七大”在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完整概括和科学表述的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这既总括了我们党新时期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部成果,同时又说明了只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与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统一中,才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做出科学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

[ 参 考 文 献 ]

[1]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1.

[2]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

[3] 毛泽东.论新阶段[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4] 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5]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8.

[6]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2.

[7] 刘少奇.论党[M]∥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 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M]∥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

[9]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M]∥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3篇

[关键词]“毛特概论”课 管理学 教学考量

[作者简介]谭小雄(1976- ),男,湖南茶陵人,湖南环境生物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管理。(湖南 衡阳 42100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0-02

长期以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毛特概论”课)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被狭隘地定位为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片面关注于它的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教学设计与运用,而对其中蕴涵的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领导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却极少进行教学运用。事实上,“毛特概论”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中国社会现象,思考中国社会问题,探索中国发展真理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讲,“毛特概论”提供了我们观察、分析、思索、解决社会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笔者通过回顾反思多年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结合自己从事管理工作的亲身体验,从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角度出发,希冀从管理学视阈下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尝试性探索,以资对其教育教学改革添砖加瓦,有所助益。

一、管理学视阈下创新“毛特概论”课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1.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自身特性而向交叉学科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次有益尝试。“现代物理学之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与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事实上,目前高校“毛特概论”课囿于浓厚的政治理论色彩与思想德育特性,加之陈旧的灌输授课方式,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较差,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总体不高。据相关调查表明,有近50%的大学生表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感兴趣,难以认真听讲,被动学习。因此,笔者尝试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毛特概论”课教学创新,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冲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这是基于“毛特概论”课学科特性而向职业能力拓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初步探索。“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是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求知求学的动力源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型知识个体,步入社会后总会归属于某一个组织,扮演着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社会角色,承载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观上要求他们具备八种基本能力素质,即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而“毛特概论”中蕴涵了涵养这些能力的思想观点与方法策略。因此,从管理学视阈下衔接“毛特概论”课,将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授之于学生,使其学有所需、学以致用,便成了笔者探索这一命题的思维逻辑起点。

二、透析“毛特概论”中蕴涵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

1.“3W”解析法,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抑或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均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遵循“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这样一个基本方法,观察现象、解析问题、探求方法而构建的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历史与实践证明,“3W”解析法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不仅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熟知,而且被炉火纯青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实践中,回答与解决了中国的出路、发展与振兴等问题。这无疑也为我们破解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难提供了基本的思维范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紧扣“毛特概论”的主题适当拓展一些史实与事例,用“3W”解析法加以诠释,以帮助学生掌握与运用。

2.“毛特概论”的精髓思想,为我们开展科学的领导管理活动提供了根本性指导原则。“毛特概论”通过对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怎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问题的分析,形成了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毋庸置疑,这也是我们从事领导科学管理实践活动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在当今信息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里,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根本性指导原则,不断针对世情、国情、组情的新特点、新变化,围绕组织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分析组织的管理现状和制约组织发展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并把干部和员工的管理认识从那些不适应发展的观念、做法和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发现问题、查找差距、重新定位,实现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组织目标,发展壮大组织事业。

3.“毛特概论”的思想观点,为我们解决领导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策略。管理出效益,这取决于组织领导管理者将“人的要素”与“管理要素”有机结合的实效性。“毛特概论”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金子般”的思想观点,为组织领导管理者解决这一现实课题提供了众多具体方法策略。如“有理、有利、有节”的适度原则、“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原则、“求同存异、尊重多样性”的包容原则、“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生态原则等,这些均是我们如何解决管理中“人的因素”问题的有效策略与方法;“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论,“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主辅观,“大三步、小三步”的战略观,“两个大局”的发展与帮助论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论等,这都为组织或个体考量、解答现实问题提供了参考、借鉴作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意义。

三、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创新与运用

1.“解剖麻雀”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条分缕析某一理论成果或者事件(案例),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原理,符合人们科学归纳推理的思维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法。如在教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成果”时,该章节在教材中属于总起部分,涉及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容多、跨度大、理论性强。在笔者看来,本章节的教学目的除了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这些理论成果的“中国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以及各自的科学内涵外,还需挖掘贯穿构建这些理论成果中的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解剖麻雀”法。首先,通过逐一剖析每个理论体系,我们会找到它们各自的一条主线。“思想”是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社会根本问题进行的艰辛探索;“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所进行的科学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而创立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其次,对每个理论体系的主线加以归纳总结,我们会提炼出一个极其常见且十分有效的思维方法:“3W”分析法,即“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

2.案例分析法。它旨在通过案例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寓教于理、以情感人的目的。如教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等知识点,我们可以给出两个具有经典意义的对比案例:一是乔布斯的创新“机器”苹果公司成功案例;二是132年的柯达公司走向末路的失败案例。据此设计出一个命题:苹果公司日益繁盛的原动力是什么,柯达公司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等关键知识点的探讨,继而引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维品质以及创新机制对个人、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的时代迫切性、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追问与考量。

如何切合“毛特概论”中的领导管理思想知识点,并有效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尝试性的课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第一,知识点的萃取。长期以来,“毛特概论”教学中主要侧重于其思想性与政治性,而对其中的领导管理思想发掘极少甚至忽视。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发掘与选取富有领导与管理特性的知识点。第二,案例的选取。案例选取既要符合“毛特概论”的课程取向,又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要具有分析的多维视角性、内涵的简洁概括性、问题的导向性以及可讨论性和典型性等。第三,教师的驾驭力。由于选取的案例属于管理性质的事件,而讨论时所要运用的知识又是“毛特概论”课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容易偏离课程内容主题,有违教学设计的初衷。

3.分组研究法。这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教学对象划分为若干学术小组,由各小组成员围绕“毛特概论”中的某一知识点,通过课前教师布置、课后学生查阅资料等方式,挖掘出其中的管理思想,课中各小组将本组研究发掘的管理思想在全班展示交流,由主题发言人上台讲解,本组组员进行补充,教师给予引导、点拨和总结,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相互共同研究、拓宽知识视野和加深学习影响、引入感知内化和认识升华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或教学活动。如讲授“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两个联盟”等知识点时,均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使用该教学法的注意点在于:第一,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问题。研究发掘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研讨能力;课中讨论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避免讨论陷入僵局或误入歧途等。第二,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难度、深度与广度问题。要从大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结合他们的专业特点与未来职业愿景,有的放矢地设置一些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较强的日常管理论题进行研究讨论。第三,要处理好创设研究论题的衔接结合问题。也就是说设置探讨性论题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特性与研究论题相结合。即基于“毛特概论”课的学科特性,在其所论及到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策略范畴内,充分考虑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管理实践问题,加以综合考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讨论。

[参考文献]

[1]邓嘉翔,张媛,阎占定.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3).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4篇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of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ation

XU Jing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0)

Abstract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urses in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guide students to the actual, thorough basic level, set up the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greatly impacted.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the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lmost interaction, closely linked,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practical needs and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ternet and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concepts and students outside the school's own level of theory teaching, put forward some optimization on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actice teaching views.

Keywords "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e teach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目前,在我??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文在接下来的研究探讨中将之称为“毛概”)课程不仅在思想上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对我们的社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毛概”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本文从实际的“毛概”实践教学情况出发,认为优化“毛概”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互联网和“毛概”教学的关系,准确的发现当下学生校内外实践过程中对毛概的需求点、互联网与毛概教学的相互作用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只有在这三者的相互配合下,并且多层面、高质量的推进“毛概”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满足“毛概”实践教学发展的需要。

1 基于学生校内外实践需求的优化策略

1.1 加强“毛概”的理论教学

“毛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毛概”从这个意义上讲,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社会品德,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的使命。对“毛概”理论知识的完整学习是实践思想政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毛概”课程体系也随着国家的建设和改革而不断完善。

提升“毛概”理论教学质量的最基本途径是学生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首要的是课堂实践。然而“毛概”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机制的建立、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关系等。在课程实践中,可以通过PPT演讲、分组讨论、相关案例的分析等模式,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将会更好的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除加强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外,积极参加校内的实践活动,以“毛概”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锻炼、摸索。色彩丰富的校园生活、新鲜浓郁的校园文化,都可以成为构建“毛概”教学实践的元素。学生可以在参加勤工俭学、校园环保等活动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学生的自身能力和思想觉悟也会逐渐提高。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深“毛概”中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内容的理解。此外,积极参加校内举办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座谈等活动,多途径、多角度的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课程知识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构建学生基础思想道德理念的重要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2 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实现“毛概”实践教学的基本方法。实践教学必须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即社会实践教学的主题需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来选择,且该主题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真实的反应社会现实。在社会实践中,必须围绕如何有效的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内化为自身品行的一部分等问题开展,并以实效性作为判断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社会实践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例如,周末兼职、课余时间的志愿活动等,只有当学生步入社会,通过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的妙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体会和学习到校园里不能学到的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于高校学生来说通过多途径、多样化的实践方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阅历,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质量。可参与依托专业优势组建实践团队到社会上执行诸如国情社情观察、开展教育关爱服务、到农村基层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等问题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通过校外实践,引领大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让学生更加坚定地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了解我国关于“十三五规划”的相关工作内容、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强化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还可以增强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多方面对社会实践的支持和了解,根据学校的学习氛围及特点制定符合自身教学方案的“毛概”课程社会实践,在合理的安排下,将其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当中。在教学组织规范化的指导下,明确组织的形式,以确保校外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脚踏实地。当然,要想让社会实践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完善的教学领导机制必须要建立起来,相信在有实践意义和科学意义的教学体系带领下,可以更好的在校园中开展“毛概”实践教学。

2 充分利用新渠道

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人除了正常的上班、休息、学习时间以外,留出的时间都去哪里了?答案:互联网。所以,在这个网络信息普及的时代,将“毛概”实践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必然是巨大的。而这个新渠道,也进一步优化了校内实践的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强大的互联网网络平台,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跨区域、跨国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在互联网上所获取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在校?@内以及与其身边人交流所获得的信息。面对着强大的互联网,再将其与“毛概”的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一来为“毛概”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土壤。首先,要推进校园网络的建设,而且是在基于安全、可靠还有便捷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保证我们课程的实践是在良好的网络氛围中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实现网络对学生 “毛概”课程的内容,并且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其次,作为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好网络资源信息,并积极查找和收集有关互联网的相关资料,而这些资料将成为教师更好的分析、论证“毛概”课程内容的信息,尤其是对“毛概”中的重要原理和现实问题的涉及。学生在网络上提取课程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强化对“毛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对学生知识漏洞的指导和讲解,让学生自主开展网络学习。比如说,网易云课程、慕课、还有其他网站的精品课程、专业论坛交流会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这些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积极的改善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毛概”实践教学的目的。

3 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改善

(1)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隔阂,显然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大量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此时教师如果固步自封,显然是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毛概”实践课程在学生中不能引起关注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通过互联网平台,发现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就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增长的价值需求与教师落后的教学能力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具体要求,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此来提高教师和“毛概”教学实践课程的契合度,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

(2)在这个高速化的信息时代,学生对科学文化素养的需求和思想道德素养的渴望是呈现上升趋势的。表面上学生们好像对互联网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是你要问他们对某方面的知识的了解程度,他们只知道其所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同时,互联网虚拟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逐渐崩塌,这不仅让学生对这个社会留下了心理上的反感,也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面对着严峻的现实情况,“毛概”的实践教学更应该摒弃单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的融入学生的圈子,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从心出发,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洗礼,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毛概”的实践教学才可以得到优化。

(3)教师自身想要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毛概”,那么,首先一点就是要求其自身对理论的认识要深刻,利用不同的工具、手段,营造融洽和谐的语言环境,实现师生之间自然和谐的沟通状态,克服课堂上教师独白的窘境。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5篇

[关键词]《毛概》;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6-0013-01

《毛概》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简称。实践教学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毛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在《毛概》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整体来看,《毛概》实践教学始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极其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高校《毛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不受重视,缺少保障

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许多高校都将重心放在专业教学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使高校《毛概》实践教学体系、队伍建设也受到影响。如许多高校在《毛概》招聘和引进上,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都缺少明确的要求。一些教师也错误地认为,《毛概》实践教学不过是教师带着学生“出去走走看看”,可有可无。有的高校即便在《毛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带有鲜明的形式化、政治色彩,实践教学被虚化,学生的主体性和感受无人关注。

(二)实践教学组织和实施环节存在许多问题

许多高校至今未将《毛概》教学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也没有针对实践教学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一些高校的《毛概》实践教学虽然早已起步,但是,《毛概》实践教学在组织和实施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目标模糊,教学计划、大纲不系统,实践教学规划与操作不协调;实践教学方法老化,形式单一;教学形式老化,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高校《毛概》实践教学优化策略

(一)完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领导和管理机制

《毛概》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毛概》实践教学要在管理机制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否则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高校贯彻、执行中央文件,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领导和管理机制建设,将《毛概》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提上议事日程,就《毛概》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方式做出明确规范。然后,充分发挥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作用,由学校副书记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构建上下一体的《毛概》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要求任课教师与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宣传部门做好配合,强化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二)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要想强化《毛概》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求高校突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确保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然后,在综合考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建设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或与有关部门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最后,高校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承受能力、运输条件等问题,合理调整班级规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进行小班授课,以便于教师指导。同时做好实践教学规划,避免因为实践规模过大、实践调控不合理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促使实践教学持续、稳定地进行。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高校《毛概》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超越自我、提升自我。那种传统的闭门造车、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教学,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也无法满足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需要高校加强《毛概》教学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在《毛概》教学中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创造性地开发一些实践项目,如组织法学专业的学生去法院旁听,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参加社区孤寡老人医疗服务等。然后,要求教师明确实践教学目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引导工作。号召教师以实践的形式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走进普通大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业课实习中。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毛概》教育尤其是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转变《毛概》实践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基地建设,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毛概》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成果,成长为人格健全、思想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谢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2):99-100. 

[2]方然.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調研能力: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2):58-61.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6篇

-------------------------------------------------------------------------

学习毛概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经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还有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人也是一种有精神追求的动物,需要一定的精神信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的领会到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才能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今天地学习和工作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7篇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经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时时刻刻都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它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还有助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人也是一种有精神追求的动物,需要一定的精神信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的领会到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才能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今天地学习和工作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8篇

一、当前毛概课课堂话语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高职院校毛概课跨越式发展同理论研究的话语陈旧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落后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毛概课的实效性。

首先,传统的思政学科话语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多样化的话语表达,毛概课的学科话语体系亟需创新。

高职院校学科话语作为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的基础,对于思政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完善、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网络体的兴起更使得大学生的思维领域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思潮话语的影响,给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话语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加强对词汇、概念、定义和理论的创新,将思政理论课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促进思政话语体系现代化,建设与时代同进步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

其次,传统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无法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实践教学相适应,毛概课的话语方式有待创新。

现在很多思政教师过于抽象呆板的话语严重影响了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也让学生给毛概课贴上了“无聊无用无趣”的标签,严重降低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为教材中相关理论的叙述、教师授课中所沿用的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用语之间存在着差别和障碍,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产生代沟和距离,难以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

最后,当前的思政课教学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现象严重,毛概课的话语讲述内容必须创新。

当前毛概课教师无法脱离教材,对教材内容严重依赖,直接大段甚至满堂都是复述教材内容。实际上,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是两种不同的话语,教材话语主要注重理论叙述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不易被当今的学生接受,教师应下大气力思考如何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堂话语体系。“我们的思政课应当是倡导生动活泼而又朴实亲切、柔性优美而又通俗易懂、情理交融而又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1]我们要积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主导权,打造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话语体系。

二、关于创新思政课课堂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首先,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融合进来。

认识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集中全党智慧,作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和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之对应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例如:“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小康小康,全靠老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这些理论话语深刻而具体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内涵,为我们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把反映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思政课话语体系当中。

毛概课要强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语境下来解读理论内容,近年来国学的大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比如:中国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而不同”;“强调“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里,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孕育了丰厚的土壤。”[2]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借用中国的诗词、典故、成语、历史故事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把中国文化语言巧妙地融合在理论的阐发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益处。”他强调:“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资源。例如,思政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思想与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相结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相结合;把“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的大学之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结合;把儒家的大同思想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比较分析等等,通过话语体系的转化,提升思政课的人文关怀。

最后,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与当今时代特点相结合。

毛概社会实践总结第9篇

一学期下来,《毛概》厚厚的一本书学完,要说思想觉悟上有什么大的飞 跃是真的不太现实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更关注时政新闻,更喜欢注意国家政府政策动向,才是学习这门课程后最实际最珍贵的果实。

先说说我们这学期就书本上得到的知识: 毛泽东思想理论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 合的产物;其中还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经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和措施方法、改革 开放的经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这后面三点总 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虽然理论是死的,可是方法是活的,可能这就是一代又一代 的政客和政治人物都要学懂并且将毛概理论内化为自己政治行为的指导思想。 就正如毛主席 学习厚厚的马克思主义, 总结为四个字——阶级斗争!

学以致用,实践真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含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必须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着这条理论逐步发展的,并且这些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对自己理论体系正确与否检验的最佳途径。

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知,明白了一些革命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的根源,其实在革命中探索,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中国人民总是可以果断的走出错误,继续向前发展。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先富带后富的路线,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走改革开放是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而事实也证明,改革开放确实也促进了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对于先富带后富,我认为这路线本身是很正确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在资源和商机有限的条件下,大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但是,也正是因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导致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有扩大的趋势,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很不和谐的现象。这其中包括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等作出的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导致了部分民众有仇富的心理,其实以其说是仇富还不如说是仇不公。

对于老师的上课模式,个人认为,老师很耐心、很负责任的去上好每一节课,又能适当的向我们介绍一些书面的或者影视资料,这让课程显得有趣了很多,效果也好了很多。

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沉闷的气氛,传说中大学课程里最能"催眠"的一门课却能传出阵阵笑声,实属难得。

当然,这首先得益于老师的讲课方式。每堂课上课首先要做的不是按部就班地打开教材,而是向大家介绍最近一周的节日,时间一长,大家都习惯性地想想:这周、今天又会是什么节日?不仅仅是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节日,在介绍节日的同时,又引申出许多与之相关的知识。电影、图片、音频,各种多姿多彩的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另外,一些与实事相关的话题,老师也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引发了各自对事件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有时候我在想,老师上课讲的这些与"毛概"这门课程有什么直接联系呢?的确,上课介绍的这些信息乍一看真的好像与课程无关,不过仔细想想,毛概课向学生传递的信息,中国的民族化进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知识、科学……种种,这些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了解、接受,甚至达到心灵反思的目的,并不一定要按照我们通常所想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方式。突然之间转换了一种学习方法,也许是之前习惯性被灌输或者对毛概课的"惯性恐惧",当面对这样轻松、活跃的课堂时,才会感到惊讶。当然,更多的是兴奋以及对课堂将要讲授内容的期待和积极思考。

我认为,我们的毛概课不再于死记硬背而在于是否能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我们的毛概课在内容形式上不占太多的优势,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我们上课过程中,不一定要去追求上课形式上的完美。相反的是,我们可以在同学们的"兴趣"上下功夫所谓同学们的"兴趣"是指在上课过程中使学生能对这个课程和老师产生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的想知道和了解这门课程,并且在知道和了解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讨论,学习这门课程的冲动。真正的使学生自己的思想,行为等产生变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等教育。我们这门课程的重要思想。

向老师提这些建议,只是为了把我们这门课程建设的更好。以上纯属于个人观点。若有冒犯之处,实属意向之外。

学习毛概的心得体会600字(二)

进入大二这个学期,我们接触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在严向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已经认真学习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改造理论。 在此期间,我们还以寝室为单位组织了一次实践课《开展主题为缅怀和纪念革命为人系列活动》。我们女生寝室小组以"大学生心目中的毛泽东"、"寻访毛泽东故居"、"观看爱国电影"三个主题进行了探索,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都受益良多。

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了解到了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经历的历史进程以及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基本内容。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毛概》这本书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