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12-12 17:24:26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1篇

一、宗旨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二、目标与任务

(一)目标

1、在*至*年间,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

2、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将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

(二)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明确培训职责

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人员对各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各培训基地的职责如下:*市教师进修学校为本项目的执行机构,负责全市教育技术主讲教师培训、*区、*区和*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本县(市、区)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培训;*市电教中心负责*区初中教师培训。高中教师的培训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

2、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培训

在对培训基地认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项目培训,各地培训任务是:

*年培训指标:高中教师40%、初中教师30%、小学教师30%。

*年培训指标:高中教师40%、初中教师50%、小学教师50%。

3、组织统一考试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分期分批组织参加项目培训的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制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级证书。

4、建立认证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证书与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挂钩,形成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有效机制。

三、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我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管理工作,*市教育局成立*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考试中心、*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组成(名单见附表一),主要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的问题。

项目办公室设在*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职责:负责全市项目的组织、协调、沟通工作;负责组织对培训基地的评估认定;组织对各地培训、考试和认证工作的评估与监控。

考试中心负责审批、设置考点并组织全市的考试工作,颁发教师教育技术考试证书。

*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市项目管理日常工作(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工作组合并),为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业务指导;负责全市培训基地培训者培训。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四、项目培训的原则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项目培训要坚持以下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运用和*课件的能力。

2、方便教师,服务学校的原则。在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设施和资源要求的学校设点办班,坚持就近设点办班,方便教师参加培训。

3、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参加广东省组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主讲教师省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者才能获得主讲教师资格。培训前要组织主讲教师上研究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等集体备课活动,并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为依据进行培训,注重培训实效,严禁单纯以做考试题为主的应试培训。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

1、*年3月下旬,召开县(市、区)教育局人事股长及各培训机构会议,部署项目培训工作。

2、*年4月中旬,各县(市、区)制定项目培训计划,并于*年4月20日前送项目办公室备案。

3、*年4月中下旬,开展培训者培训。

(二)开展培训基地评估认定工作

*年4月下旬,*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对培训基地进行评估认定。经认定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评估标准》的培训基地才有资格进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三)开展项目培训

*年5月开始,取得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资格的培训基地按其制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

(四)培训过程的监控

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培训进行评估:

*年、*年7月至8月对培训基地进行评估,定期评估的主要内容有(1)培训计划的制定情况;(2)培训点的设置情况;(3)项目培训管理情况;(4)培训的数量和质量。

不定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有(1)项目培训的管理情况;(2)培训的教与学情况。

对未能坚持项目培训原则的培训基地,提出整改意见,责成其整改,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五)组织统一考试

从*年起,组织参加项目培训的教师参加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每年2次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考试在我市的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的定点考场进行,经审查合格的教师培训基地也可以设置考场。考试合格者获得由教育部监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印制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

(六)总结表彰

1、年度总结。

培训基地要及时总结项目培训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逐步完成项目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培训基地要在*年12月中旬、*年12月中旬向项目办公室提交当年培训总结。

2、评估验收和总结表彰。

*年12月下旬,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年12月下旬,召开项目培训工作总结表彰大会。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各地要切实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争取各级财政设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专项经费。

要严格按照培训收费标准进行收费,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

(二)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明确教师培训主管部门的职责,对教师培训进行规范管理,坚决制止多头管理,重复培训和乱办班现象。要以教育技术标准为依据,严把质量关。要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与我市实施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衔接起来。

(三)加强培训验证工作管理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2篇

关键词:考试改革;教考分离;园林CAD课程

《园林CAD》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开设的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服务。学生对一门课程掌握得如何,往往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定的,《园林CAD》这门课也同样如此,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以往的考试方式出现了弊端,也急需进行改革,笔者经过三个学期的改革试验,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旧的考试方式存在的弊端

本院风景园林系有80%以上的班级开设了《园林CAD》课程,任课老师有4~5位,但是考试没有统一要求,均由任课老师自行安排。因为每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一致,所以考试内容也不一致,有的考简单的园林小品施工图,有的考广场设计方案平面图。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每个班级学生的及格率和平均分相差悬殊,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一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也无法判断自己处于哪一个层次,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也无法比较。这种考试不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寻找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教考分离考试方式探索

基于以上原因,本院风景园林系《园林CAD》课程组老师积极探索,尝试着进行《园林CAD》课程的考试改革,并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启动新的考试方式――教考分离。

1.教考分离的目的和意义

(1)为了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要求,统一课程标准、授课内容、教学案例、教学进度等,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任课老师的情况下,能够学到相同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积极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3)通过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教考分离的实施

(1)实施对象和时间

《园林CAD》课程教考分离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实施以来,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其中有三个学期共23个班级实施了教考分离,涉及学生数达1035人。

(2)试卷情况

①试题库的成立

自教考分离启动以来,经过三个学期的细化与完善,目前已经形成8套试卷和评分标准的试题库。

试题库试卷结构较合理,考试内容覆盖大纲要求的95%以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根据园林行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不断完善。从不同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考试内容和要求的确定

考试内容和要求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Auto CAD基础知识(占10%)、绘图工具与修改工具(占40%)、图层与图形界限(占10%)、图案填充与图块(占10%)、尺寸标注与文字(占20%)、图纸打印与输出(占10%)等知识点。

③题型的确定与调整

该课程教考分离实施之初,试卷题型只有一个,即绘制某个建筑或小品的一套施工图。这种试卷题型单一,考点只覆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50%~60%,学生得分率也不高。在总结前期教考分离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后期对题型做了调整,从而使题型多样化,考点明确化,考试要求细化。

新试卷题型增加到四个:绘制基本几何图形、绘制建筑小品平立面图、绘制园林植物图例、虚拟打印,共14题。

(3)考试及阅卷情况

全场考试共120分钟,考试形式采用上机考试,每台电脑的USB接口做了限制使用处理,防止学生使用U盘作弊,保证考试成绩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阅卷时采用任课教师集体流水作业,即任课教师集中阅卷,每个任课教师批改其中一题或多题,最后进行得分汇总。

三、教考分离的结果分析

1.题型调整前结果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前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学生数共532人,其成绩分布情况。位于80~90分的考生较多,占考试总人数的65%;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9%;60~70分的占考试总人数的3%;60分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及格率为96.8%,平均分为80.7分。由此可见,考生的得分率还是挺高的,有74%的学生达到了80分以上,说明学生对园林建筑的施工图绘图技能掌握得很好。少数学生对尺寸标注和文字标注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样式的设置存在较大的问题。还有些学生对稍微复杂的园林建筑施工图认识不足,绘图时“依葫芦画瓢”,虽然形状画出来了,但是绘图不规范。

2.题型调整后结果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题型调整后的试题库,参加教考分离考试的共有11个班级503人。90分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4%,80~90分的占总人数的27%,70~80分的占总人数的21%,60~70分的占总人数的20%,60分以下分的占总人数的18%。

题型调整后9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提高到14%,比调整前增加了6%,但是不及格的学生数也增加了,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分率偏低的主要集中在第三题的“绘制园林植物平面图例”和第四题的“图纸打印与输出”。由此可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全面,也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即过于强调图形的绘制,忽视了图纸的打印与输出,而能将图纸打印出来也是企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要求,从考试结果来看,教学与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需要适时进行调整。

四、教考分离考试方式的几点体会

1.取得的成效

(1)通过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找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掌握更多的技能。

(3)教考分离的实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寻找改革之路,使教学工作与企业工作对接,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2.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统一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

(2)利用计算机进行考核,容易出现中途死机或关机的发生,也容易出现复制舞弊的现象。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3篇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安排,为了检测半个学期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情况,5月8日,我校进行了期中考试质量检测。

考试前,各学科教师严谨、缜密地安排了每天的复习内容,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复习流程耐心、细致的组织班级学生梳理、巩固半学期的知识点。

学校领导对考生的考试情况也极为关切,在考试期亲临各考场检查考试的组织情况,并嘱咐监考老师要认真组织好此次考试,保证考试能够顺利进行,保证考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成绩。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4篇

根据学校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安排,为了检测半个学期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情况,5月8日,我校进行了期中考试质量检测。

考试前,各学科教师严谨、缜密地安排了每天的复习内容,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复习流程耐心、细致的组织班级学生梳理、巩固半学期的知识点。

学校领导对考生的考试情况也极为关切,在考试期亲临各考场检查考试的组织情况,并嘱咐监考老师要认真组织好此次考试,保证考试能够顺利进行,保证考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成绩。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成绩 对比分析

1研究背景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小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育的学校体系研究与变革受到了极高的重视。由早期的在独立建制的少数民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发展到现在构建的民汉合校、民汉合班,开放兼容的双语教育体系,打破少数民族中小学与汉族中小学相互分离、相互封闭的状况。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新疆双语教育工作提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3月自治区政府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规定了双语教育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新疆双语教育发展得如何,少数民族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成绩如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现以伊犁河谷的民汉合校伊宁市某x中学处不同教学模式班级的2014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总结该校双语教育成功的经验及不足,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实践有一定的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伊宁市某x中学是一所完全高级中学,是伊犁河谷开展双语教学最早的学校之一。教学模式有三种:

模式一(汉语班):学生除汉族学生外,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壮族等多种民族学生。化学课本使用的是人教版汉文教材;授课教师是汉族教师,均采用汉语授课。

模式二(双语班):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96%以上。化学课本也使用的是人教版汉文教材;授课教师主要是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课堂授课以两种语言授课。开设一门维吾尔语文课程。

模式三(民语班):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占96%以上。化学课本使用的是维文教材(和汉语教材内容相同,文字不同),授课教师是维吾尔族老师;课堂使用维吾尔语授课。

2014级学生高一学段共有25个教学班级。其中模式一(汉语班)的教学班级共有14个,学生总人数802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成分的学生共146人。模式--(X2语班)的教学班级共有7个,学生总人数359人。模式三(民语班)的教学班级共有4个,学生总人数236人。高二学段分科后,理科教学班级共有18个,其中模式一(汉语班)的教学班级共有9个,学生总人数508,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成分的学生共87人;模式二(双语班)的教学班级共有6个,学生总人数398人,维吾尔族占95%以上;模式三的教学班级共有3个,学生总人数160人,维吾尔族占95%以上。

3研究方法

(1)数据分析法:对伊宁市某x中学2014级就读高一、高二时不同教学模式班级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2)访谈法:通过对教师和对各种模式班级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少数民族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师生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意见和建议。

4数据统计分析

抽取汉语版和维语版试卷的题目、分值完全相同的2014-2015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化学成绩和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成绩以及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成绩作为分析样本。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高一第一W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最高分分别是92分、93分(由于本次考试民语班单独命题,所使用的试卷与汉语班和双语班不一样,所以,民语班成绩未做统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最高分分别是88分、91分、70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最高分分别是83分、81分、98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最高分分别是84分、78分、56分;由数据可以看出,汉语班和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最高分几乎相当,而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最高分与前两个班的差异比较大。

表2数据显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是46.8分、32.1分(由于本次考试民语班单独命题,所使用的试卷与汉语班和双语班不一样,所以,民语班成绩未做统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是42.5分、42.2分、35.7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是45.9分、37.8分、55.3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分分别是31.9分、27.4分、27.9分:由数据可以看出,汉语班和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平均成绩存在差距,但是不大。而且,随着年级的递增,差距在逐渐缩小。

表3数据显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及格率分别是15.1%、6.2%(由于本次考试民语班单独命题,所使用的试卷与汉语班和双语班不一样,所以,民语班成绩未做统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及格率分别是15.4%、12.2%、2.9%;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及格率分别是14.9%、7.8%、41.5%;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汉语班、双语班、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及格率分别是6.8%、1.5%、O;由数据可以看出,汉语班和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考试的及格率相差较大。

调查结论:(1)汉语班和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考试及格率相差较大。(2)汉语班和双语班少数民族学生的平均成绩存在差距。(3)汉语班和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每次考试中的最高分几乎相当。

5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成绩的因素

通过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差距较大的原因如下:(1)有些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专业基础知识薄弱。(2)有些双语教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欠缺,教学方法陈旧。(3)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4)少数民族学生择校的结果。

如:汉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们说:“我们从小,甚至从幼儿园时候,上的就是‘民考汉’(汉语班或汉族学校),现在肯定继续选择汉语班,不能去双语班,因为双语班要学习并高考维语文,我们现在再去学习维语文,就如同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很不占优势的。”

双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们说:“我们从小上的就是双语班,虽然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去汉语班无障碍学习,但是我们还是选择双语班,因为我们想两种语言都兼顾,我们想坚持维语文的学习。”双语班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们说:“我们原来上的是‘民考汉’,现在在双语班,是为了上八中。因为当时八中民考汉的分数线太高,我们没有过线,但是我们过了八中双语班的分数线,我们宁愿改上双语班,也要上八中。”

民语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们说:“我们从小上的就是民语班,现在只能选择民语班,因为汉语授课,我们跟不上。”

6对策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支撑双语教育模式的内在和外在条件是否充分具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加强双语教学:

(1)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学习成绩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语言方面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知识点方面的理解能力。这两方面都过关,学习成绩才会好。这就对双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影响学生双语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师资水平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对双语教学师资的能力并没有明确的定位和要求。“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

招聘精通或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双语教师。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秀的民汉兼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及时补充有志于双语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建立竞争机制。学校经常深入开展听课、评课和组织教学研讨、指导活动,帮助双语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定期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绩效工资、评优奖励挂钩,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2)开发双语教学资源。开发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教材内容的动漫、语音等辅学习资料。

(3)制度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双语的动机。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6篇

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课程考核办法即学生平时成绩的记录方式,学生平时成绩在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以及由此而带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

我校2012级大学英语课程考核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笔试口试并进、主客观题型三结合的方式进行,最终成绩的评定通过终结性评估、过程性(形成性)评估和口语三部分实现。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评估指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一、三学期为考查口语课程,二、四学期为考试课程。重点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更易于操作和更有效。

本报告主要基于2012级“大学英语1”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

一系列改革工作

1构建并实施创新课堂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改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力度,丰富过程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让学生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即期末总评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

1、3学期为口语考查,2、4学期为笔试考试。艺术类班级单独命题制卷,普通班和提高班同一试卷,增强学生横向对比性。基于因材施教原则,2012级新生开学时根据新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取前500名进行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学生成绩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挑选入学水平测试成绩前160-180名的学生进行口试,然后综合笔试和口试成绩将学生分四个班,每个班35~40人,作为我院英语提高班,彰显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的个性,进一步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提高班学生允许局部动态管理,即:提高班学生当学期考核不合格的下学期自然转到普通班学习,普通班学生英语各方面表现优异者可在自愿基础上并经任课教师同意及推荐,可转到提高班学习。

2改进并完善形成性评估记录表

形成性评估记录表即平时成绩表,平时成绩总评由三部分组成,即课堂(内)活动参与记录(30%)、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考勤10%和奖励分。

(1)课堂(内)活动记录(30%)

主要包括课内练习、课堂小测验及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综合表现情况。

(2)课外自主学习记录20%

主要包括对教材的预习及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

(3)考勤10%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考勤,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

(4)奖励分

以奖励分的形式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的英语活动和竞赛。鼓励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不同时期的校内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沙龙、“感动白云”英语情景剧等活动或竞赛,对参与活动或竞赛的学生总评成绩进行一定的奖励。

3改进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公正性

为了提高评价的公正性,我们保持了评价对象与被评价对象的相对动态性。不只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包括英语学习小组成员内部相互之间的评价,也有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评价,还有各小组长之间的评价,及英语小助教及课代表对各学习小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学习,加强主体学习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判断性思维,增加团队学习意识和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对于英语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也提供了更多的练习机会。

4“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制定

2012级的“大学英语1”进行了口语考试。本次考试是我校建校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的口语考试。考试前一个月,大外部老师对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考核时间、考核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征求和听取了学校和学院领导对本次口语考试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口语考试方案确定后,对期末考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包括口语图片的搜集、整理、筛选,朗读材料的筛选,考场人员的安排和配置,评委人员的考前培训等工作。另外,根据我校学生水平差异,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和考核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1)非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

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300个.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2)艺术类专业

口试内容分二部分:课文朗读和看图说话。

课文朗读:本学期所学内容,1~4单元课文Section A,朗读内容单词量不得低于200个。

口语测试的内容主要为本学期的教材相关内容。

看图说话:

图片由各个任课老师准备,每个老师准备20幅图片,大外部公示讨论后选择其中15幅图片,提前两周让学生准备,然后考试当天由学生当场在15幅图片编号中抽签,半分钟后发言。发言时间是1~2分钟。

备注:第一、二环节每个学生不超过5分钟。(包括学生朗读课文、看图说话、评委老师打分、评委老师算分)

考试组织: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任课老师自由组合,互相考查;尽量避开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5“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实施方式方案的执行

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第十九周,对我校12级非语言本科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分为8组,教师2人/组,每次一个学生。为尽量使考试成绩客观、公正,避开了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的考查。

二教师和学生对口语考试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为了了解教师及学生对大学英语考核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专门专人讨论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下是对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80%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口语考试有必要进行,因为期末有口试考试压力,37%学生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46%左右的学生觉得期末考试应该口语考试和笔试相结合。21%左右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实际水平。大约30%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形式有些简单,环节中应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91%以上学生认为考前教师有必要对口语考试进行指导。有些班级学生针对所给话题进行了集体准备,因此有些学生就是死背材料,说法比较雷同。对部分学生而言起不了太大的促进作用。33%的学生认为口语考试一学期要举行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60%以上老师认为,口语监考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最好是任课老师,以便任课教师更好地掌握班级每位学生的口语情况。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语考试是否有必要也要因专业特点而异。另外,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也要因专业而异。7%的学生希望有外教指导。文后附有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结果。

三2012级“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英语教学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语言知识,而是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课堂口语交流以及期末口语考试总体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教改前有明显增强。教学模式的转变则由传统教师主讲型向着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模式转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提高班与普通班教学的分层实施,有利于满足不同起点、不同潜力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此外,教学评估体系也得到了更新,过程性评估和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改变了学生“轻平时,重期末”的学习观念,有利于学生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扎实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2012级大学英语考试改革,让我们既重视教学改革实践,也重视教学改革研究。我们深信,随着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将朝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会上一个新台阶。

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是语音室的开发问题(网络自主学习监控)。

二是课堂小组展示时,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和课堂效果问题。

三是大多班级人数多,学生口语展示和练习时间极其有限。

四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如:教师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语言驾驭能力,自身需要继续学习以拓展视野,备课问题(加强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

五是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需要进一步调动,让学生持续长久配合教师。

六是口语考试考场布置、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及环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以便达到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附:

关于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英语1期

末口试的问卷调查

各位同学:

感谢你们参加此次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关于2012级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学英语1”口语考试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将有助于口语考试方案的完善,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同学们的口语学习积极性,最终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请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做出最客观的选择和回答。

(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共收上来351份)

1.考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课堂进行口语考试指导?(351人作答)

A是B否C只给有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

A 320占91%B 12占3.4%C 19占5.4%

2.上学期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在课堂上根据口语考试内容进行过指导?(350人作答)

A经常(5次以上)B偶尔(3-4次)C没有或1-2

A90占25.7%B198占56.6%C62占17.1%

3.你是否根据口语考试相关内容及评分标准进行复习?(351人作答)

A不了解评分标准,自主复习

B不了解评分标准,没有复习

C了解,并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D了解,但是没有根据标准进行复习

A138占39.3%B40占11.9%

C129占36.8%D61占17.%

4.初高中阶段你是否参加过比较正式的口语测试(高中也包括)?(351人作答)

A没有B有,请简要写出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A 105占29.9%B 246占70.1%

5.本次口语考试内容难度评价(345人作答)

A很难B还可以C比较简单D很简单

A 30占8.7%B 253占73.3%

C53占15.4%D9占2. 6%

6.对本次口语考试的形式评价(351人作答)

A很合适B基本合适

C比较单一,请写下更多可参考的口语考试形式:(师生交流,学生配对交流等)

A 26占7.4%B 276占78.6%C49占13.9%

7.对本次口语考试时间评价(351人作答)

A每个同学只有5分钟,太短了,没有发挥的余地

B还可以C时间较长

A 72占20.5%B 266占75.8%C13占3.7%

8.口语考试,一个学期只进行一次,能够体现你本学期的英语学习水平吗?(351人作答)

A一次就够了B期中+期末,两次比较合理

C如果你有其他看法,请写在这里。A 205占58.4%B 117占33.3%C29占8.3% 9.你知道自己的口语成绩吗?(注意,不是期末成绩,而是口语成绩)(350人作答)

A不知道,但是想知道B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C知道,自己去老师那里查过

D只知道及格了E只知道不及格

A 153占43.7% B 17占4.9%

C96占27% D78占22%E6占1.7%

10.和英语笔试做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考试形式(349人作答)

A口试,因为容易及格

B口试,因为可以督促自己开口说英语

C笔试D口试+笔试,各占一定的比例

A 42占12%B116占33.2%

C48占13.8%D163占46.7%

11.本次口语考试的监考方式评价:(348人作答)

A同意B.不同意,可以通过电脑录音来考试

C应该由外教考D你有其他好建议吗?请写下来

A 228占65.5B 90占25.9

C28占7.2 %D 5占1.43%

12.你是否因为期末有口试,而在平时增加了口语训练(351人作答)

A是,本来就喜欢口语

B是,增加了很多,本来不喜欢开口说英语

C.增加了一点,因为考试压力D没有,本来就不喜欢说

A 61占16.9%B 128占36.6

C 130占37.1D34占9.7

13.恭喜你,终于要完成此次调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支持期末口试继续进行吗?(351人作答)

A支持B不支持

A 295占84%B 91占1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海艳,魏丽娟.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刘汝荣,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期末英语口语测试及其反拨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3).

[4]王永,刘瑾,AlanLotz,等.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吕长斌.大学英语口语侧试任务的效度研究[J].外语界, 2006(3).

[7]彭金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学习者自主问题研究[J].外语界,2002(3).

[8]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7篇

【关键词】药学专业 无机化学A-2 考试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68-02

近年来,各地高校药学专业蓬勃发展,随着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药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竞争方式将逐渐转变成质量型人才竞争,这就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高校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在高校,考试具有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大学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因此,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调控下,进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 无机化学A-2课程的特点

无机化学A-2课程是河北联合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程,是无机化学教材中后半部分的内容,理论学时数为32学时,主要包括配位化合物和元素化学部分。配合物是过渡金属元素在人体中主要存在的形式,配合物药物是合成无机药物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涉及配位化学。本课程主要介绍配合物这类特殊物质的组成、结构、配位平衡等,并说明配合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主要讲授元素周期表中s、p、d、f各区中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和应用基本知识,是从事化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A-2课程是药学院本科生(药学、中药和制剂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二 无机化学考核方式应达到的目的

A-2课程考试以前采取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在往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平时不认真预习和复习,为了应付考试,只在考试前一周突击性地学习,考试过程中有作弊现象。不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记忆不牢,考完就忘。

此次考试考核改革,要培养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要学会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眼、手、脑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 无机化学A-2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对无机化学A-2课程的考试考核进行了改革,初步制定为: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论文成绩+期末成绩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论文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40%。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第1教学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及其某一方面的特性,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元素与医学”或“元素与人体”等相关的学习论文在第8教学周上交。教师对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该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论文写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针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等章节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小讲课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学生经过在宿舍或学习小组的讨论,对该问题学懂弄通后,在课堂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和形式讲出来,形式活泼,吸引力强,效果较好。并把学生写的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期(即第5教学周)进行一次期中考试,由教师出题,主要是对本学期前半部分所讲内容进行测试,巩固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务处要求,最少每8学时留一次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进行批阅,给出成绩,并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在理论课中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时地点名,对缺勤学生给予扣分的惩罚,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这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也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本次考试遵循传统的考试形式,是对本门课程整体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前三种形式都是对课程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因此,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四 评分标准

第一,根据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二,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三,平时成绩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和教学过程中不定时的点名给出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四,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五 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一,可能带来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学生论文可能出现雷同或者照搬文献。

第二,解决措施: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与学院沟通,在评三好学生或者其他奖励时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任课教师加大文献的阅读量,争取避免辨别不出来大篇幅的照搬。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8篇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小学教师期中考试总结第9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基础部, 辽宁 大连 116018)

摘 要:针对目前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考核与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把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与标准分制度有机结合,应用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计算标准分时应该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具体实施措施,提出适合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标准化成绩评价算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尽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形成客观公平的考核评价模式。

关键词 :平时成绩;标准分;评价方法;算法

第一作者简介:徐东,男,讲师,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教育,xudong_1992@163.com。

0 引 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院校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素质。在教育改革中,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高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属于多专业、多班次、分散师资的通识基础教育,现行成绩评价方法与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何既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又能统一标准,实现对学生成绩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课程成绩评价策略现状分析

现代教育评价强调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目前,世界通用的两种考核评分制度一是原始分制度,二是标准分制度。标准分制度是世界公认的、各国广泛采用的比较科学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其主要着眼于团体中考生个体成绩的区分,目的在于将个人考试的成绩与他人作比较,明确个体在团体中的位置,以便对考生进行层次划分、排序[1-2]。

目前流行的标准分算法大多直接建立在单次考试原始分基础之上,对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较大的情况,如果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作为基础的原始分不够公平和客观,则这种标准分方法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1.1 任课教师的个性化差异会影响平时成绩评定

公共计算机课程覆盖面广,开课专业和授课教师多,学生基础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在平时成绩的评判标准上会有个性化差异,有的教师标准严格,有的则相对宽松,这种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平时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在统一考核标准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

1.2 阶段性测试的有效性会影响平时成绩评定

期中考试和阶段测验时,监考的标准通常可能比期末考试宽松,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诚信度、考试成绩的真实性会因此受到影响,从而也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平。

1.3 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太小

现行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中,平时成绩大多只占总成绩的20%以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以上,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太小,对实施标准化评价不利。

1.4 成绩分布的不合理性对成绩评价的影响

通常,平时成绩普遍偏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给定学生平时成绩时,没有科学划定学生成绩分布,合理的成绩分析曲线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如果使单个班次内的单科成绩分析曲线达到正态分布标准,则要求任课教师在给定学生平时成绩时把握一定的宏观性。

2 基于标准分的平时成绩评价方案

为了解决平时成绩客观性、公平性的问题,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多年探索,通过相关任课教师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找到了一种适合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成绩评价办法,这种方法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先分离再统筹的方式。平时成绩可以监控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应该在总成绩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与此对应,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平时成绩评定的标准化,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平时成绩评定的客观性、公平性。期末考试在相同时间,全院集中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这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成绩取得的客观、公平,对考试成绩一般只需做分数的正态化修正,但由于单次考试的成绩存在偶然性,不足以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必须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进行有机结合以修正这些误差。

平时成绩的标准化修正依据经正态化修正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曲线完成,尽量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误差率降至最低。经过实践验证,本方法基本达到既定要求,较公正、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学业水平。

2.1 期末总成绩评定标准

公共计算机课程大多具有理论加实践的特性,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理想的比例设置为5:5是合理的,考虑到成绩评定改革应稳中求进,教师在实施方案中可设置为3:7的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均以标准分体现。其中,笔试使用网络题库随机抽题,网络题库中的试题类型已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试题难度、知识点分布、题量等均能达到考核要求且试题逐年更新,保证实效性。期末考试成绩按70%的比例记录并进行正态化修正,再加上30%的平时成绩标准分,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2.2 平时成绩各子环节

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两次阶段性测试成绩、随堂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其中,期中考试采取集中闭卷形式,占总成绩的10%;阶段性测试成绩占5%,由任课教师组织;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上机实验成绩各占5%,以上各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

2.3 标准化的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公平性原则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教师在平时成绩评定时应主要把握成绩评定的阶段和原则。

1)任课教师个人给定平时成绩阶段。

(1)教师以原始分记录学生平时成绩。

(2)在授课任务分配中做到同一教师承担的同一门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专业,这样做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态度、认知水平等方面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会看到这种差异,不容易形成惯性,从而使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公平。

(3)作业收缴次数、上机实验和课堂表现的考核次数及给分标准可在教研室的指导下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最终按指定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

2)教学小组综合评定阶段。

该阶段的目的有两个,一要确定班次间的差异程度;二要确定班次内的成绩分布特性,给出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

(1)教学小组首先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笔试)成绩获得正态分布函数的方差与平均值,然后根据此函数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正态化修正,得到具有可比性的标准化期末考试成绩。

(2)认真核对全部期末考试标准分,再按班生成班级内部的正态分布曲线,下发给各任课教师,作为该班次的平时成绩分布曲线标准,初步确定班次内部的优秀、一般、及格、不及格的比例,各任课教师在计算完成后上报教学小组。

(3)教学小组研讨班次间差异程度,集体决定每个班次的最高成绩及不及格率等;以1个教学队由3个教学班组成为例,为同一教师分配分属于不同教学队的授课任务。授课教师根据授课时发现的实际问题,给出各班次间的差异程度,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教学队之间的实际表现差异程度并排序,确定每个教学班中的最高分,修正各班次平时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减少主观因素对成绩评定的影响,最终确定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

3)合并期末总成绩。

按平时标准分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标准分成绩占70%的比例原则进行带权相加,相加后按T=75+αZ方式再次修正各学生的标准分,将修正后的标准分合并记入学生的总成绩,完成成绩评价。

3 评价体系结构算法

3.1 用于计算标准分的公式

以C语言课程为例,设共有n个考生参加期末考试(通常将0分考生、缺考考生同等对待,不计入考试人数)。

已知:参加考试人数为n,每个考生的原始分(卷面得分)Xi ( i = 1, 2, , n 。Xi是第i个考生的得分),则标准分数(Z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是全部考生原始分的平均值(即μ),σ是标准差。

通过上面公式,将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带入以下公式,可获得标准的正态分布函数,计算其相对应的概率密度。

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基础上,利用下面积分公式求得各区间面积,即计算各分数段区间分布。

,m<n且m , n均小于等于x的最大值 。 (4)

根据式(1)中的Z 分数,做以下变换,可以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分y :

y = αZ+β (5)

其中, y为实际标准分,α、β均为常数,根据需要取值,如α取12、β取60,我们就得到了平均分为60、标准差是12的标准分数。

在计算总成绩时,使用下面公式:

T = A×30% + B×70% (6)

3.2 算法原理与过程

1)计算期末考试成绩的标准分。

(1)利用式(2)获得全部考生原始分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

(2)利用式(1)获得全部考生的标准分数(Z分数)。Z分数是原始分数与平均分之差除以原始分数的标准差所得的商,无单位。如果原始分数大于平均分,则Z值为正;小于则Z值为负;如果原始分数等于平均分则Z值为零[3]。

计算获得的Z标准分一般都有小数位,而且可能出现负值,为了方便实际应用,还要对Z分数进行线性变换:根据式(2)中求得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和变换的式(5)确定每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并记录及存档。

经过以上步骤后获得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分布函数将作为平时成绩的标准化修正依据。

2)确定各班次内部概率分布函数。

一个教学班一般有30人左右,从统计学角度看,个别学生的突发情况对全班总体学业成绩影响不大。式(1)中确定每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根据式(2),在各任课班次内部确定局部标准差σ及平均分(即μ),再次生成班级内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式(3)),以此函数作为班级内部的平时成绩正态分布曲线图。事实证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地体现各班次间的差异程度。

3)初步确定各班次内部各分数等级比例。

根据式(2)中确定的各班次内部平时成绩正态分布曲线函数,利用积分式(4),计算[0,60)、[60,75)、[75,90)、[90,100]各分数段在相对应概率密度函数上的面积,即获得各分数段的人数比例,以此作为基本参考比例,尤其是不及格人数和比例,将结果上报教学小组。

4)教学小组集中讨论,确定各班次内部概率分布函数。

由于平时成绩在评定和记录时会受到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为尽量避免因此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对教师上报的平时成绩分布曲线用相关公式进行调整和修正,通常以调整μ值修正该班次的平时成绩平均分,调整标准差σ修正各分数段人数比例。

5)分别计算各学生平时成绩的标准分。

用上一步骤获得的修正后的μ和σ为各班计算平时成绩标准分的基准参数,利用式(5)获得每名学生的平时成绩标准分并记录归档。

6)确定学生的总分标准分。

(1)根据式(6)计算每名学生的综合分,其中A 为平时成绩标准分,B为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公式中默认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标准分均以百分制计算。

(2)用式(5)计算总成绩的标准分。

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过程中,通常β取值75,α取值9或10,这更加符合此类课程评分中的传统习惯且可计算性及正态分布性均很强,这是我们所希望的理想结果。

4 应用实例与分析

一次难度适中、组织严密、可信度高的考试中,学生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通常如果学生的成绩分布曲线符合正态分布要求,则说明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如果考试成绩呈现正偏态或负偏态分布,则说明考题总体难度偏低或偏高,不利于综合评价,需要进行正态化修正。

在笔者讨论的方案实施中,期末考试成绩标准分是在原始分数基础上,通过计算原始分数的标准差σ及平均分 (即μ)获得的,使用这些数据一是可以真实反映各教学班次间的差异,二是可以减少在计算总成绩标准分时出现计算误差。

按文中方法计算求得的平时成绩标准分见表1。为简单起见,只列出一个教学班次的部分学生平时成绩标准分,该分数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过程学习状态。

如上文所述,计算总成绩时, β值取为75分,各分数段分布情况见表2。从计算结果看,转换后的标准分更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α值调整优秀率、不及格率等不同分数段的分布,更有利于课程成绩评价。

5 结 语

基于标准分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成绩评价方法在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监控的同时,使学习成绩的评定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班级内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更好地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综合能力素质起到积极作用。今后,我们还会在对该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的同时,探索其在其他相关课程成绩评价中的调整和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 熊茂芳. 课堂教学评价数据标准分处理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 2003(6): 95-97.

[2] 翁洁静. 标准分制度在成绩统计过程中的应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4): 27-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