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麻醉医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10-01 08:09:39

麻醉医学论文

麻醉医学论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选取新乡医学院2009级临床麻醉1班和2班的学生各35名,其中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所有学生入校后均就读于麻醉专业,所学课程相同,并且在入学分数、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传统教学组(麻醉1班)。本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基础进行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讲解。

1.2.2循证实验组(麻醉2班)。本组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查寻筛选证据和评价应用证据。首先提出问题。老师给出详细具体的麻醉病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术前检查,询问学生手术患者应该采取何种麻醉方案及选择依据,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可以一个或多个,比如“麻醉前器械准备及安全检查、术前患者合并症处理、麻醉诱导用药种类、麻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处理、具体到低流量机械通气是否可以减轻患者肺水肿”,“全麻后睁眼是拔管的必要指征吗”,等等,问题要具体而明确不能太笼统,针对性要强。然后寻找证据并进行评价。关键问题确定后,布置学生就此问题查询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文献主要通过图书馆查阅,或者利用网上各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如联机新乡医学院图书馆医学文献分析与Cochrane图书馆、外文Medline检索和中文CNKI检索等。最后评价和应用证据。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选择的依据。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指出学生在文献检索及证据评价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1.3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末以笔试和实验操作两种形式对《临床麻醉学》这门课进行测试,其中笔试满分70分,实验操作满分30分。笔试两个班使用同一套试卷,其中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此外还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对本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人手一份并且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量丰富,技能操作多,同时又与临床医学各专科紧密联系,所以临床麻醉师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此外物种类多,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多,工作节奏快和技能操作多也都是临床麻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述特点,比如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体现为单纯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再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均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的习惯,结果学生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怎样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是临床课教师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新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2.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终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就决定教师必须通过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明显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仅仅通过被动的机械记忆是不可能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能在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成为终身受益的学习者。

2.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麻醉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要顺利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高水平的教师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文献检索、统计、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另外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实是一种深层次上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证据的评价应用的讨论中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启发,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局限之处

麻醉医学论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其中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为65~94岁,平均体重为57±10kg,ASAⅠ~Ⅲ级。在该42例换种有23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和不同程度的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9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

1.2麻醉与监测

该42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首先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后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穿刺部位为L1~L2椎间隙,向头侧置管后改为平卧位,回吸无血无液后注入2%利多卡因3~4ml的试验剂量,5分钟后测平面,确定未进入蛛网膜下腔,而后分1~2次注入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5~10ml,阻滞平面上界为T10~T11。给予1/4~1/3氟芬合剂或咪达唑仑0.2~0.5mg/kg在手术开始后。术中对心电图、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监测。

2结果

大多数患者在术中出现过血压下降,但是通过在加快液体输入,必要时给予6~12mg的麻黄素,血压下降2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本组42例患者中只有3例患者血压下降在30%左右,并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症状,给予患者快速输液输血,同时静脉注射2mg多巴胺,经处理,该3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中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有3例,静注或静滴50mg利多卡因维持处理,2~3mg/min;1例患者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给予其甲氧乙心安;给予术中血糖>13.9mmol/L的10例糖尿病患者8U的胰岛素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本组42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顺利的将手术完成。在手术当中,给予常规的面罩吸氧,其中并无1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以及麻醉并发症的情况出现。

3讨论

由于高龄患者全身器官的使用功能都在不断的衰退,而且其心血管的的储备功能也越来越差,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导致明显低下的麻醉承受能力,使麻醉风险进一步增高。为此术前必须对患者自身素质进行重视:对全身营养状态进行改善,对于低白蛋白血症及严重贫血进行纠正;若患者具有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以及心功能代偿不全,积极对患者进行内科综合治疗;对于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可不做特殊处理,但若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的患者应当合理使用降压药对其血压进行控制,同时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给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使其血糖控制在11mmol/L以下;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现象。

麻醉医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麻醉;住院医师;临床思维

住院医师在进入临床之前,往往都是一些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生,这些医学生虽然有比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其缺乏一定的临床的思维和操作技能。因此,对住院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有效的将住院医师所知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临床上,通过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从而掌握从事该学科医疗活动所具备的诊疗知识和临床技能,从而成为可以独立工作的临床医生。

对住院医师的培训,除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之外,还要培养住院医师的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则是住院医师培训的关键。因此,本文就医院对麻醉住院医师进行不同时间的培训,从而分析培训队提高麻醉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至2013年本市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轮转培训44人,均来自于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属于专业医师。由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制定考核方案,并制定最终考核标准,临床麻醉病例均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学系参考制定和麻醉现场考核内容及标准: 麻醉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又根据进入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见全身麻醉)和基础麻醉。基础麻醉是将某些全身(常用的有硫喷妥钠 氯胺酮等)肌肉注射,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通过脊椎穿刺、注入到椎管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工作、重症监护、急救复苏及疼痛治疗:①临床麻醉。②重症监护。③急救复苏。④疼痛治疗。考核对于麻醉这些方面的思维。麻醉专业住院医师麻醉现场面试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从经典知识点出发,综合临床,病理生理,药理,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考核。

1.2方法

将这44位医师分为两组,22位实验组和22位对照组,实验组在培训中加以临床病理解剖培训,而对照组为正常的培训,临床思维是麻醉医师运用已有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过程之中。临床思维具有严格的时效性,资料的完备性,诊治思维的模糊性,患者个体的特殊性和病程动态性的特点。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因此,麻醉医师需要对病理生理、药理以及许多内外科诊疗知识等方面都有所掌握,才能足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在手术的类型; 手术设计的范围; 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对麻醉维持的影响; 手术者的技能方法及手术器械方面作为其中一项评分标准,另外根据患者病理生理学特点,麻醉维持中的重点; 麻醉维持需重点监测的生理学参数;根据手术进程及重要步骤,麻醉维持中的预防性措施; 麻醉意外的可能性及处理措施方法对医师进行评判。在这些方面进行打分,术前巡视,相关物理检查报告,病人情况评估,麻醉的方法选择,麻醉用药选择,手术危险要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深度每项各十分评判。

1.3判定方法

两组医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手术评判后,对医师合格率进行统计,90分以上为优良,80到90为中,低于80为不及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分析,研究数据的可靠性,更具数据反映的情况理性评估。p<0.05为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特定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培训和考核,在术前巡视,相关物理检查报告,病人情况评估,麻醉的方法选择,麻醉用药选择,手术危险要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深度等方面做评判后,发现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麻醉病例解析培训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可使学科培训更加高效化,对疾病治疗及整个医院提升整体水平有很大效用。

表1麻醉住院医师经临床病例解析培训后及格率

组别 低于80分 80到90分 高于90分 及格率(高于89分)

实验组 2人 8人 12人 90.9%

对照组 6人 13人 3人 72.7%

3.讨论

通过对我市新分配来的44名麻醉住院医师分为两组进行培训,两组中对每位住院医师的培训方法和项目都想同,仅时间不同,培训完成后对两组进行相似难度的临床实际病例进行综合能力考评,并对两组住院医师从培训年资和参加病例解析培训此时两个角度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得知:低年资的住院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明显低于高年住院医师,参加病例解析培训次数较多的住院医师及格率明显高于病例解析培训较少的住院医师。通过对着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医院过程中进行病例解析培训,可以使他们更快地,更有效的应对临床实战,通过培训来活的更多的临床经验,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基础。而对住院医师进行病例解析的培训,可以更好的帮助医学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学院实践的过度,从而逐渐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即是利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知识来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从临床资料中发现问题并来加以解决的过程。临床思维的培养对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麻醉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病例的解析,从而提高住院医师的思维方式,使住院医师可以多角度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技能考核则提高了住院医师的操作技能,调动了住院医师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对44名麻醉住院医师的临床培训后考核发现,通过对临床思维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使得医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是早期积累临床经验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住院医师的系统规范的培训,从而提高本地区麻醉住院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医疗水平,使本地区的麻醉住院医师更加的规范,更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和技能,使得学科培训更加的高效化,系统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郭丹杰. 长学制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30(8):1-9.

[2] 古佳伟,麻醉医生非技术性技能及其临床培训的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67-2869.

麻醉医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麻醉医师;基本功;素质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430-02

麻醉医师的基本功与素质将会对临床麻醉的进行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麻醉医师应重视自身基本功与素质的夯实和提升,从而为有关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麻醉医师的基本功――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最基础最重要的便是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1]。麻醉医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其是理论家,更要求其是实践家,如此才能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如对心跳骤停的患者进行抢救时,需要予以紧急气管插管,假若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及时准确进管,将无法起到救治目的,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在作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时,假若技术水平不高,无法穿入或者穿刺失误,将无法达成预期的麻醉目的。所以,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麻醉医师,应熟练掌握以气管插管以及硬膜外腰麻穿刺为代表的一系列麻醉操作技术。若想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重视每一次参与实践的机会。对于麻醉医师而言,追求和培养自身精益求精的麻醉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2麻醉医师应具备的素质

21职业道德

麻醉医师应牢固树立“救死扶伤,为患者服务”的思想[2],不断强化自身医德医风的培养和建设。麻醉医师应从心里热爱本职工作,如果不具备为事业献身的精神,那么将很难在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医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心。麻醉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和患者的治疗密切相关,稍有疏忽,将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师在工作中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如麻醉操作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完成后落实定时随访工作。

22麻醉风险意识

作为麻醉医师,应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真正做到依法行医。麻醉医师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不断强化风险意识,从而有效规避那些可以规避的风险。麻醉工作不仅带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带有较大的挑战性,所以,在麻醉领域最忌讳半懂不懂,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在麻醉操作中,应树立麻醉无大小的意识,充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麻醉医师应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应全面了解患者信息,包括病情、合并症以及手术方式等,从而积极落实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可唯技术论,盲目地进行麻醉操作。对于麻醉医师而言,应做到胆大而心细,果断而不妄行。如有些麻醉医师虽然胆大,却没有做到心细,没有正确估计本身水平以及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造成了不良后果,这也是麻醉风险意识不足的一个典型表现[3]。

23预判及应变能力

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其变化,保持足够的警惕心,以防止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若想具备这种预见性,则需要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一旦发现问题或者征兆,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规避风险或减小损失。假若予以迅速处理之后效果不理想,则应请教上级医师或者同行,集思广益,需求有效的解决办法。灵活果断的行为能力主要来源于日常的刻意训练,所以,麻醉医师应注重并善于培养自身紧张快捷的工作作风以及强大的紧急应变能力。

心理状态稳定与否将会对麻醉医师的临床操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心理素质优异的麻醉医师更容易做到遇事不乱,保持清醒,科学安排。优异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麻醉医师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技术水平,取得患者信任,减轻他们的疼痛,缓解他们的精神压力。若想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麻醉医师应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心,强化心理适应能力,从而保证自身思维能够在一个高度紧张的条件下正常运行[4]。

24创新意识

麻醉医师应积极了解本学科理论及实践的前沿发展。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的阅读,全面熟悉麻醉的发展情况,尤其要关注该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麻醉医师应该借助多种途径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强化创新意识。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后,可针对某个感兴趣部分予以文献综述,然后向全科医师进行请教和汇报,接下来由各位麻醉医师围绕报告内容进行相关讨论,将目光和话题集中在该研究领域的两大方面,一个是尚存在哪些不足,另一个是研究前景,从而找出和确立新的、有价值的科研切入点,最后予以相关的研究设计。如此一来,在开拓麻醉医师视野的过程中,使其科研思维能力得到积极锻炼[5]。

3结束语

在临床实践中,麻醉医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强化和提升麻醉医师的基本功与素质便显得尤为必要了。这一点应获得麻醉医师本人以及各大医院足够重视。只有如此,才能在麻醉操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麻醉服务,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泳,陈莹,韩林立 麻醉医师职业性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02:148-150

[2]姚立农 麻醉安全的人为因素与麻醉医师的素质优化[J] 中国医院管理,2010,12:44-45

[3]赵欣,王强,王增春,李彦平,田鸣,李树人 康复专科医院麻醉医师规范化培训[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04:393-394

麻醉医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麻醉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31-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机能水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2]。住院医生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医师的有效途径,是专科医师培训的必备前提和基础[3]。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系统统一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我院麻醉科成为麻醉科基地之一,至今已连续招收3届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并已有一批住院医师顺利出站。本文将对如何提高麻醉科基地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质量进行初步的探讨。

1.问题与现状

目前我科已招收3批基地住院医师共23人,详见表一,其中包含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等不同学历层次,同时麻醉科专业毕业的仅占39.1%(9/23);院校教育中麻醉学相关课程理论课时仅有10-15学时,临床见习仅4学时,大部分基地住院医师麻醉相关理论基础薄弱;而在毕业前的实习中麻醉科仅作为选修的科室,不是每一个医学生都会选择,同时实习的时间仅为2周10天的时间,导致基地住院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比较薄弱。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这些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还远远不够。麻醉学涵盖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了诸如麻醉解剖学、麻醉生理学、里学、麻醉设备学、临床麻醉学、疼痛学及危重病医学等,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更是牵涉到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要求对于手术各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手术的大致情况以便于与手术医师的良好协作。在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临床操作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等气道保护技术,深静脉穿刺埋管技术、动脉穿刺埋管技术、硬膜外穿刺置管技术、蛛网膜下腔穿刺技术以及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而目前B超等影像超声技术也在麻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对我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原则上博士培训1年,硕士培训2年,本科培训3年。面对以上种种教与学的矛盾,如何在1-3年之间提高我们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这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与提高。

2.研究与实施

为了阐述的方便,将整个培训过程人为的分成若干个阶段,但这些阶段也是相互交叉,彼此间没有实际的时间分界线。

第一阶段:培养麻醉科临床工作思路

做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相应的先后顺序,临床麻醉工作也不例外,高效安全的开展麻醉工作离不开有条不紊的逐步实施每一个步骤。在刚进入麻醉科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各项麻醉操作技术的操作流程,麻醉从开始到结束所有过程步骤,对于新进麻醉科住院医师快速熟悉麻醉工作,更好地进入临床工作状态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比如要为某个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就必须在术前了解患者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排除麻醉禁忌;麻醉实施前做好物、插管所需各项设备的检查准备、麻醉机、监护仪等的检查准备;麻醉实施时诱导插管等操作;手术过程中的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麻醉复苏;复苏后患者的转归;术后的镇痛等。在麻醉实施前都应该通盘考虑这些步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保证临床麻醉的安全。假如思路不清、盲目实施,就可能在诱导时才发现患者存在禁忌如频发室性早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对患者造成伤害;又比如完成气管插管后才发现麻醉机没有检查,麻醉机不能正常工作可能造成患者缺氧等。因此在开始阶段需重视工作思路的养成,熟悉掌握相关流程。

第二阶段:培训各项临床技能

麻醉科作为临床科室,有很多临床操作技术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早日掌握临床各项操作技术也能增强新近住院医师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简单的操作开始逐步培养动手能力和手感,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以后复杂操作技术的学习,开始阶段挑战难度高的技术如困难气道等,可造成新进住院医师的畏难情绪,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对其成长不利。每一项操作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自己实际操作,而一定的操作次数是操作成功的前提。Kopacz等[4]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实际操作45-60例后可达到90%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操作20-25例的成功率。在开始学习阶段注重各项操作的规范性及其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操作失败时带教老师和住院医师一起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不断完善。比如在经口气管插管时严格遵循将舌推向左侧可更好的暴露声门、提供最佳的视野;向上向前提拉咽喉镜,可避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因此在培训操作技能时应遵循由易到难、规范操作,并保证一定的数量。

第三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麻醉学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也有大量临床操作技能,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一过程其实不仅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也贯穿于我们整个麻醉工作生涯中,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真正体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逐步的积累。开始阶段可根据第二日所需实施麻醉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第二日麻醉实施时将理论与实践互相对照,可以促进理论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不同操作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操作要领有实际的体会。比如针对小儿麻醉可预先学习相关的小儿禁食禁饮规定,麻醉诱导药物药理,液体补充等的理论知识,实施麻醉时回忆相关的理论指导临床,相互印证,可加深理解与记忆,可让新进住院医师较快的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麻醉医师。在住院医师自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可实时指点,同时我们科室在科主任的统筹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小讲课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学习相关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关注新的知识和技术,争取做到基础扎实、操作过硬而又与时俱进的新型麻醉人才。

第四阶段:全面提高初步具备上级医生指导下完成麻醉的能力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新近住院医师逐步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操作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麻醉的操作流程。这一阶段带教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监控下逐步放手,让新进住院医师独立完成麻醉,针对麻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评和指导,使其操作更规范正确。在麻醉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创作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在带教老师的监控下完成的,一旦住院医师没有及时解决,带教老师可及时提供帮助并指点,在保证临床麻醉安全的前提下又提高了住院医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术中高血压、低血压、早搏等可让住院医师先提出解决方案,在带教老师认可情况下实施,通过临床实施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可加深对各种心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特性的理解,进一步熟悉他们的实际药理效果和相互间的不同点和优劣,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样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在保证麻醉安全的前提下,住院医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解决麻醉实施过程中实际碰到的问题的能力,全方位提高使自己初步具备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

3.结语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培训学习,使得麻醉科新进住院医师在理论知识、实际临床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幅度的提高,使得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独立完成麻醉的能力。这不但提高了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同时也使得麻醉科住院医师步向思路清晰、理论扎实、操作过硬的合格麻醉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晓枫,梁万年. 医学教育学制学位与专科医师的培养[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 125-126.

[2]林岚,余杨,黄震,等. 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 西北医学教育,2009, 17 (5) : 1030-1031.

[3]张爱莉,薛迪,沈昭在.上海市医师专科培训的可行性调查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信息,2002,6(10):3539.

[4]Kopacz DJ, Neal JM, Pollock JE. The regional anaesthesia ‘learning curve’. What is the minimum number of epidural and spinal blocks to reach consistency? [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1996; 21: 182-90.

作者简介:

麻醉医学论文第6篇

TheAdvance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XingFanYangShen(339)

脑电熵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赵玉洁岳云(344)

2011年天坛·国际神经外科麻醉论坛(TiNAS2011)(347)

麻醉与监护论坛 磷酸丙泊酸钠与镇静谢莉方才(348)

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贾济朱萧玲陈绍洋(351)

中西医治疗疼痛特色技术班(353)

输血与血液保护新认识招伟贤(354)

基础与临床研究

部分肝移植后小肝综合征研究进展祝胜美张雄信(359)

无创正压机械的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功能影响施健阎锡新徐海博李海涛关继涛(363)

硫化氢复合浅低温可选择性激活突触内NMDARs及其下游CREB信号通路胡婷婷段满林徐建国(366)

喉罩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古丽拜尔.努尔周明祝晓娟(370)

2011年第十六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371)

改良的星状神经节阻滞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王翰然章勇张达颖(372)

经验交流

第十三届全军麻醉与复苏学术会议(373)

北美2B及GS麻醉机吸气流速对预设潮气量的影响及合理设定周钦海王珊青韩传宝(374)

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会议暨2011年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年会(375)

Supreme喉罩和Proseal喉罩用于腹腔镜手求患者气道管理的比较体会周卫东(376)

罕见后纵膈嗜铬细胞瘤麻醉处理一例周钦海王珊青刘存明(377)

全国急救及重症医学专业新进展高级研讨会(378)

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病人术中延误诊治1列分析张志春(379)

2011北医麻醉学论坛(379)

手术室外的紧急气道处理白浪(380)

ICU专栏

重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的进展黄顺伟管向东(383)

谷氨酰胺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余志中麻醉与监护论坛 万献尧(386)

特别报道

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会议报道马骏倪家骧(389)

行业新闻(390)

2011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征文通知(草案)(394)

2011年国中青年麻醉学科医师论坛征文通知(草案)(395)

第四次全国中毒与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223)

第三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227)

2009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医学年会暨疼痛基础研究与临床调控国际研讨会(233)

第二届协和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242)

全国麻醉科主任临床新进展研讨班暨肝功能不全患者围术期病理生理变化及处理学习班(245)

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十届全国疗养康复学术会议(249)

第一届海峡两岸康复医学交流会议(253)

首届全国急救与灾难高峰论坛暨第一届中国(广州)国际急救与灾难救援器材、设备展览会(256)

第六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263)

亚洲公共卫生大会(265)

第四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269)

2009第三届基因技术产业大会(272)

2009国际病理生理教学会研讨会(277)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80)

全国感染性疾病高级学术论坛(282)

2010年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麻醉学术年会征文通知(288)

首届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大会暨2010中国国际口腔医学大会(290)

会议讯息(291)

2009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疼痛医学年会暨疼痛基础研究与临床调控国际研讨会(292)

综述与讲座

Notch信号通路和Notch相关疾病贾济候丽宏陈绍洋(224)

围术期麻醉对细胞因子的影响郭晨(228)

七氟烷预处理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唐建成(综述)郭曲练(审校)(231)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处理郭智星孙莉(234)

交质细胞在慢性疼痛中的病理及保护作用张俊杰(综述)鄢建勤(审校)(236)

瘙痒动物模型及其病理机制研究进展项红兵(240)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理论的教学探讨王强(243)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的演变及启示李春雨贾晋太(246)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ICU中的应用新进展皋源吕丹杭燕南(250)

地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时鹏才石蓓(252)

麻醉与监护论坛 七氟醚预处理对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马骏王瑞婷方才(254)

要重视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麻醉处理陈昆洲柴小青(255)

肝包虫病的麻醉处理李江李丽莎唐天云(257)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王建芬唐天云(258)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复苏的实验研究肖华平古妙宁肖金仿徐翔赵振龙(259)

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赵桂军孙莉承耀中丁超郑春京刘若杉(264)

乳酸测定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生利万献尧(266)

谵妄的临床研究进展张丽挪艾宇航(270)

Toll样受体2、4与全身性感染研究进展张杰万献尧(273)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的研究谢红傅志海王琛倪勇吴雷梅(278)

瑞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观察王建芬唐天云(281)

瑞芬太尼、丙泊酚应用于高血流动力病人麻醉的临床研究赵为禄雷恩骏(283)

2009年第十五届俄罗斯医药医疗展(361)

全国麻醉科主任学术会议暨新进展研修班(364)

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17次全国学术大会(373)

全国儿科学急危重症暨临床新技术研修班(383)HttP://

中华麻醉学会关于SCI发表文章评奖通知(2008--2009)(390)

2009全国急救医学学科建设及危重病治疗指南学术论坛(394)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398)

第二届全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征文通知(408)

全国大肠癌肝转移诊治进展学习班(第三轮征稿及会议通知)(414)

2009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419)

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最新教材出版发行暨家庭康复研讨会(419)

会议讯息(426)

2009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征文通知(427)

广告索引(428)

《读者来信》张艳红朱也森(428)

读者服务表(429)

《麻醉与监护论坛》稿约(429)

综述与讲座

血红素氧合酶-1与急性肺损伤谢海辉(综述)(审校)石海燕(审校)(368)

围手术期中草药与麻醉风险徐少群高巨(371)

妇科内镜手术的麻醉陈瑛琪岳云(374)

产科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治疗孙德海(382)

一种新型的基因开关-RU486诱导调控系统宋小星尤圣武彭章龙于布为(384)

脓毒症与免疫调理治疗朱曦葛庆岗(387)

KCC2与痛觉过敏董榕于布为(391)

不同麻醉方案在术中唤醒试验中的应用岳云巫志国王云穆小波(395)

关于麻醉安全问题的调研分析报告向涛(399)

氟比洛酚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流中靶向超前镇痛作用张兴梅万康沈卫红王东青(405)

专家丛译

围手术期体液的管理——最小化输液疗法与目标疗法的比较沈娴文(译)钱燕宁(校)(407)

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辛标(译)钱燕宁(校)(409)

麻醉医师是围手术期医师廖朝辉(译)钱燕宁(校)(411)

病理报告

全麻术中发生过敏性休克一例麻醉与监护论坛 彭文平左明章(412)

2例全离体肝肿瘤切除余肝原位再移植麻醉处理张培俊李江宁杰龙永富李艳华唐天云(413)

经验交流

麻醉医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麻醉从业风险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4

据2011年4 月28日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有农村人口约六亿七千四百一十四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而基层医疗人员仅占了全国医疗人才资源的37.15%。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农村卫生服务枢纽的基层卫生院,提高救治水平,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麻醉在临床医学领域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无论在哪一级医院,麻醉风险客观存在。在基层医院,麻醉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小,但其所处风险不容小觑。

1麻醉人员本身的因素

米勒麻醉学关于麻醉学实践内容的界定:①对需麻醉的患者进行评估、会诊和准备;②在外科、产科、诊断和治疗性操作过程之中和之后预防和通解疼痛;③围术期监测和维持患者的正常生理状态;④危重患者的管理;⑤诊断和治疗急、慢性疼痛和癌痛;⑥心肺复苏技术和临床应用与教学;⑦呼吸功能的评估以及呼吸治疗的应用;⑧实施临床、翻译和基础科学研究;⑨对参与围术期治疗的医务人员和医学相关人员的表现进行指导、教学和评估;⑩参与医疗设施、医疗组织和医学院校的管理,以履行各自的职责。但此点在我国不尽相同。

1.1麻醉人员面对患者所承担的风险

据调查,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具以下特点:①年龄老化;②学历偏低,技术培训相对滞后;③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乡镇麻醉从业人员除以上特点外,还有①多为兼职人员,且多以其它专业为主,麻醉专业为辅;②外出学习机会少,主要是人员少,无法换班;其次是考虑到某些经济因素,不愿外出学习;③麻醉文书存档率低;④麻醉质控缺失,在基层卫生院,基本上没有麻醉意外或突发事件报告制度;⑤麻醉新技术新药物应用少。这些直接导致麻醉人员面对患者的风险增加[1-3]。

1.2麻醉人员从业过程中本身所面对的风险

以往国内权威麻醉学和麻醉教科书主要阐述的是病人接受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等,目前,为保证麻醉工程师的身体健康,减少工作环境及其他不利因素造成的伤害,而且现时不必需面对法律规定中的医疗纠纷医患举证倒置的情况下,有必要对麻醉医师本身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讨论。麻醉医师的风险报告于1985年ASA。根据风险来源分为职业风险和人为风险。前者包括突发事件、麻醉废气、感染、化学物质、橡胶过敏、磁场、激光、噪声、光污染、仪器设备等;后者来源于病人,如隐匿性疾病、突发性疾病、病人的精神状态、病人的素质、个体差异等;来源于手术者,如术者的技能、术者的疏漏、术者的知识、与术者的人际关系等;来源于我们自己,如知识技术水平、责任心、细心程度、个人性格、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疲劳度、自身健康、自杀倾向、是否受过伤害、成瘾等。

2医院硬件设备因素

米勒麻醉学中麻醉基本的监护标准适用于所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监护治疗。

标准Ⅰ 在所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监护麻醉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有取得资质的麻醉人员在场。

标准Ⅱ 在任何麻醉方式下,都要对患者的氧合、通气、循环及体温情况进行连续评价。

其标准中要求设置氧浓度低限报警;有脉搏氧饱和仪监测;强烈推荐定量监测呼出气体容量;连续监测呼气味二氧化碳浓度;连续监测ECG,并至少每5分钟测定一次动脉血压和心率。

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卫生院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但院方为了留住人才,留住病人,多优先考虑住院环境的建设,对医疗设备的投入,也以其他科室的设备为主,比如X光机、生化仪器等,对于麻醉科的优良设备,基于价格和使用频率方面的考虑,很少添置。一般的基层卫生院只有一到二台心电监护仪、国产麻醉工作站、基本的喉镜,一般没有除颤仪,也没有困难气道所用的设备,没有微量泵,更没有呼味二氧化碳监测。而这些正是急危患者抢救成功的保证。

3医院人文环境因素

在任何一所医疗机构,麻醉人员都被称为“幕后英雄”,其英雄的形象一直隐身于幕后,一般患者对麻醉专业的认识是讳莫如深。一般的医院管理者也是只看能留住病人的科室与专业,对麻醉人员所提的要求根本不屑一顾。而麻醉从业人员本身也存在重操作,轻理论的情形。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医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麻醉专业的知识淘汰率更是高。在基层卫生院,麻醉专业人员因身兼多职,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对麻醉专业的学习多来自于网络,但网络上的学习成果则值得商榷。再者,上级医疗机构也没有对基层麻醉专业人员组织专业的学习和各种讨论。对于各种失误和纠纷,究于现在的医疗市场环境,也没有组织大范围专业人员的讨论。

4患者与社会因素 [4-5]

4.1患者对麻醉的认知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基层卫生院,所面对的患者多为老幼妇孺,其认知水平有限,更是不理解麻醉谈话的内容,有的甚至对麻醉医生隐瞒自己的既往病情。这直接导致了术前评估的不足,增加了麻醉风险。

4.2疾病谱的改变

在基层卫生院,多以急诊手术为主,这就存在术前访视不到位,术前评估不足,直接导致麻醉风险增加。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人麻醉、并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麻醉及并存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麻醉增加,这也是使麻醉风险增加的因素。

4.3社会因素的参与

现在新农全和全民医保的实行,给老百姓确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对于医疗方面确不尽然。从所周知,麻醉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许多麻醉药品会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一些对机体影响小的新药相继问世,但其价格却也是不同凡响。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出炉和新农合及医保对住院费用的控制,限制了新药物的使用,没有政策的支持,也使一些新技术无法开展。

4.4医患关系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以前认为是不可救治的疾病,现在也能治愈。医疗行业中的不正当竞争,使得各种医疗广告漫天飞,其内容让人觉得治疗癌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事实上,医疗就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任何病症都具有其特异性。医疗结果的现实和患者所抱期望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患者很是不能接受救治的不如意。还有一些 媒体上批露的某些“神医”,更是让患者忌恨医疗救治的失败,从而引发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常听到有患者家属大闹医院,打医生打护士的事发生。麻醉医生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时间少,大多数患者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让他睡个觉而已。所有的麻醉风险只有麻醉医生最明白,对于暴力伤医的事,大多数麻醉医生总是担心这样的事会落到自己头上,从而影响到平时对病人的救治态度。笔者曾就医患纠纷对自己的影响对本地麻醉医生作过调查,超过70%的麻醉医生认为医患纠纷会让自己情绪烦燥,50%的麻醉医生觉得与自己有关的医患纠纷会影响自己一年的工作热情。

如何减少乡镇医院麻醉从业风险,笔者以自己的实践有如下体会:①更新手术麻醉的设备 配备最基本的麻醉机、急救药品,特别是简易呼吸器和喉镜。②加强麻醉从业人员的基本操作训练 麻醉的基本操作实践性很强,只有加强训练,在急救时才能赢得抢救生命的时间。③麻醉从业人员自己应加强业务知识的更新换代 据笔者对本地区麻醉从业人员的调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5%,但其专业都非麻醉专业。限于本单位的人力与物力的限制,对于专业知识有学习,大多的麻醉从业者只能从自己买的书上得来,50%的年轻人会在网上浏览麻醉论坛,但上麻醉论坛的时间每周只能达到3~4小时。对于病例的讨论也很局限。笔者认为本地区的麻醉从业人员可以组织QQ群,大家可相互学习讨论。张少华等认为远程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是很有优势的[6-8]。④建立麻醉质量控制体系 本地区的麻醉从业人员都编织在麻醉质量控制体系内,大家定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平.规避麻醉风险提高工作质量[J].健康必读,2010-9.

[2]范海鹏,苏帆.麻醉医师的风险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26:13446-13449.

[3]方鹏骞,吴少玮,傅新巧,等.我国农村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现状和经济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设[J].中国卫生经济,2009-10:1001-0743.

[4]刘艳梅.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水平[J].健康必读,2012-4:1672-3783.

[5]苏帆.麻醉手术前评估与决策[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6]张少华,何志超.发挥医学继续教育优势 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水平[A]. 卫生职业教育,2012.1 : 26-28.

麻醉医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麻醉学 综合性实验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尤其是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来自于临床医学,同时又对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麻醉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既存在显著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一、麻醉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适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出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准备与治疗,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手术室,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疼痛治疗等功能,涉及整个医院和其他场所。由此可见,麻醉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因此,麻醉学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的麻醉专业人才的要求,以适应麻醉学科的飞速发展。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每个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点,各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自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麻醉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麻醉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公共基础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基础上,重视麻醉专业基础及麻醉学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麻醉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麻醉学专业的实验课都是在基础实验室或机能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的内容多数仅仅为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属简单验证性的重复实验,只是对医学基础知识和麻醉专业基础理论的验证和融合,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简单枯燥,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后感到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2],影响实习质量,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行为规范,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标准的要求日益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合法性受到置疑,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操作机会逐年减少[3];临床见习和实习能提供的医疗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麻醉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急救复苏的病人病情危重,不容许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使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环境。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医学院校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完成理论课后进入临床实践前,借助多种医学模拟设备对医学生进行严格的模拟临床培训,但由于高级仿真医学模拟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许多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模拟设备大多数仅限于局部功能的训练,远远满足不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处理“临件”的需要。怎样来弥补医学教学资源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结构和内容,重视综合性实验课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医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探讨麻醉学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麻醉医学论文第9篇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机制及诊疗的二级临床学科[1];成为了与外科学、内科学并列的一门重要临床学科。由于麻醉医学教育起步较晚,我国麻醉学科总体情况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 传统的继续教育方式通过进修、培训等手段来完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目前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使在校医学生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或工作前的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1 麻醉学实习生的传统带教模式

临床实习是在理论课完成后进行的,学生对于常见的临床理论问题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临床的思维还没有形成。怎样才能把学生已经具有的比较朴素和原有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技能,是摆在临床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麻醉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传统的临床麻醉实习模式已日益显示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习生对于麻醉学内容一知半解,虽然经过理论课的教学,但许多同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仍很模糊,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2)传统的麻醉临床实习带教是以带教医师为中心,主要通过带教老师术前访视并由带教老师制定麻醉方案获得知识,通过临床操作获得一些技能,很少有人质疑带教老师的麻醉方案的正确性;(3)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社会和医学科技的发展速度,影响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4)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到大学三年级还没有真正接触病人,直到第四年学习临床课专业和第五年临床实习时,才真正接触病人,因而造成基础课与临床教学内容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很难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传统教学方法没有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研究、探索的空间,养成了医学生接受现成知识,处处被动服从的习惯。致使许多医学本科生、硕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较好,自我吸收和更新知识的意识不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取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医学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2 循证医学引入麻醉实习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种新兴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全新的临床理念,其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病人的治疗措施”[2~3]。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EBM在临床实践具体包括5个步骤[4]:(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系统检索相关文献,全面收集证据;(3)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这种被称为“21世纪临床新思维”医学模式不仅使临床医学的研究和思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也对临床医学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5]。

利用EBM的理论指导临床实习教学, 改变教师以理论知识加个人经验为指导的传统模式, 转而用真实、可靠、科学的信息――即我们所要遵循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基础,从而培养单纯依靠个人“直觉”和“经验”开展临床教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诊疗设备的进步,麻醉已日益成为现代化医院日常医疗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麻醉学不论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以至于为麻醉工作直接服务的新型麻醉机、监护仪的开发和研制方面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麻醉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各科对麻醉需求的增加,使麻醉科的工作内容已不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麻醉学发展必然。麻醉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实习阶段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培养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比较强调动手能力和应激处理能力,实践所需的医学知识也较为复杂,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还涉及整个手术期的准备和治疗,维护病人的生理功能,为病人安全度过手术提供保障;同时,要掌握复苏急救知识和技术,能够处理危重急症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也要求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术操作,具备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EBM进入麻醉教学领域是现代麻醉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用EBM理念来指导麻醉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实习,培养积极性与主动性及创新的临床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所掌握的医学文献检索方法、计算机能力及外语能力来收集文献资料,用EBM的理念来正确评价资料的正确性、重要性。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EBM在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和内容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3 EBM在麻醉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3.1 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带教老师,应尽快转变观念, 把实习带教作为一项重要、神圣的份内工作, 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教学意识强,热心教学,还善于言传身教,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新、阅读文献的技能,从根本上自觉学习并实践EBM,逐渐实现由经验医学向EBM的医学模式转变。通过循证,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充分体现敬业精神,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贯穿教学始终,教书育人,展示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根据循到的证据,与教科书有机结合,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尽快地掌握临床工作特点,学会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对医学的浓厚的兴趣和高尚的医德,启发学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真心为病人服务,赢得病人的信任,得到准确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准确、合理的治疗方案。

3.2 传统带教方法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6],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目标明确,让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PBL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典型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要查找资料获取知识, 归结成学习议题然后小组交流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它的局限性在于教学法所需师资、教学设备较多,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学生将基础理论学习改为临床问题式讨论,可能漏掉了一些内容,而且PBL教学需要一定环境,良好的风气,大量的教学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是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传统实习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带领学生术前访视,查看病人及体格检查,再由教师分析病例,制定麻醉计划,或有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习方式被动。由于临床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工作,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与PBL教学方法结合成为可能。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我们让一批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带教,师资力量充足,让学生从实际病历着手,按照EBM在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使学生领悟EBM的精髓,学生既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设计的问题会更周密,回答问题更具科学性,并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带教老师在麻醉前要求学生应首先掌握麻醉前访视所需要采集的资料。如了解病情,收集病史,确定病人一般状态,评估麻醉风险等,带教老师应指导学生采集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如体检背部皮肤情况、脊柱有无畸形等,血常规、凝血功能全套等辅助检查结果,术前使用抗凝药等用药情况,了解病人的过去史、手术麻醉外伤史等。使学生学会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结合病人的综合情况进行ASA分级、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并制定麻醉计划及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然后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找到解决的最佳证据;进一步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并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运用所获得证据来实施麻醉方案;最后观察麻醉效果,评价诊疗过程的经验。例如关于麻醉方案的制定问题,一个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拟行胆总管探查的手术,应选择什么样的麻醉方式,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否满足手术的需要,术中手术方式的变更会有哪种可能性?麻醉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并发症,并发症引起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诊断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如何处理?带教老师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临床诊疗方面的思考,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杂志书刊、因特网等查询最新的医学信息,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互相补充,制定麻醉计划。老师根据实习生的麻醉计划给予补充及纠正错误。在麻醉期间,让学生根据病人的麻醉出现的情况等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术后,实习生写麻醉小结,总结经验。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逐渐形成临床思维方法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3.3 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提高实践操作基本技能:临床麻醉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如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气管插管技术、深静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技术及漂浮导管技术,还有心肺复苏术等。这就是麻醉专业实习要求的特殊性。在麻醉科实习的模式是一对一手带教模式,让学生从了解到熟悉再到掌握,老师严把关,到学生比较熟悉的时候让其操作,放手不放眼,对病人的每一项用药和处理,学生必须征求带教老师的同意才能实施,以确保病人安全。但学生的操作技能还会远远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现行的诊实习模式进行改革。(1)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仔细示范,学生对教师的操作是模仿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操作必须规范,一步步给学生示范及讲解清晰;(2)通过放教学录像、教学图示进行标准示范,统一手法,规范动作,让学生对每一个动作手法都进行认真练习和领会。(3)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要明察秋毫,对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在一开始就掌握正确的操作手法。(4)麻醉学专业必需开展模拟操作训练,在模拟逼真的环境下训练临床操作技能。使学生熟悉基本麻醉的操作过程,当在病人身上正式操作时就显得容易多了,大大减少了麻醉操作过程并发症发生,避免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4.3 麻醉专业实习医师临床基本功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促进学生综合素的提高:进行操作考核,根据其麻醉前看病人、麻醉前准备、无菌观念、麻醉操作熟练度、围麻醉期管理病人、回答教师提问情况及术后随访病人、书写麻醉小结的情况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分,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让其改正并在今后进行弥补。实习内容和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需要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配套效果较好。

麻醉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以学生必须具有灵活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采集病史的能力、进行准确的体格检查和作出检体诊断的能力、根据病情选择最佳、最经济麻醉方式的能力、善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恐惧心理,调动病人合作的能力、具备处理一般急诊及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熟练使用麻醉设备及处理一般设备障碍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审慎科学的阐释临床所见并独立从事医疗研究的能力、术后镇痛的能力[7]。麻醉学这门实践性科学决定了医学生要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而在考核完成后,教师不仅给学生们讲解在考核中的出现问题,还手把手地指导学生们反复练习。技能考核既是对麻醉学知识、技能检验,又是一次再学习。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思维性内容的考核,以麻醉计划书代替传统的出科理论考试,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自选病例(病例相同)的麻醉前计划书,在此基础上,实习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出一套系统的麻醉计划方案、麻醉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并制作成电脑多媒体幻灯片,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在教研室作报告,全体学生当场接受教师的提问并答辩。通过这一改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熟悉了医学文献的查阅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证思维能力和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了临床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 曾因明,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 Sacket DL,Rosenberg WM,Gray JA,et a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J].BMJ,1996,312(7023):71.

[3] 陈 进,李 静,李幼平.循证医学教学高等医学创新教育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4):273.

[4] 李幼平.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5] 李 丹,米 粲,赵 涌,等.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04.

[6] Donner RS, Bickley H.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merican meical education: an overview[J]. Bull Med Libr Assoc,1993,8(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