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实习生在校期间优选九篇

时间:2022-07-20 07:44:09

实习生在校期间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1篇

1实习目的

根据学校对本科生的毕业实习要求,我在省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了为期4周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是: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增强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学习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巩固所学理论,获取本专业的实际知识,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具体要求如下:

1.1培养从事信用社前台工作的业务能力。了解并熟悉储蓄前台人员的的日常业务和工作流程,学会进行工作。

1.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参与到具体的前台工作中。

1.3培养艰苦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4预演和准备就业。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2实习时间

我于年月号到月号在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进行了为期4周实习。

3实习单位

3.1单位地址与规模

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位于沂水镇南环路,法人高传发,电话0539-2231240。农村信用社拥有258名信合员工,辖12个信用社、1个营业部、73名客户经理,345个协贷站。

3.2实习单位主要业务

办理存款、贷款、票据贴现、国内结算业务;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其他行的金融业务;收付款项及受托办保险业务;买卖政府债券;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4实习过程

月日,我开始了我的农村信用社实习的过程。早上8点半,伴随着信用社大门的打开,大厅不一会就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碌着,我无所事事着。主任说这样吧,这个月的第一期黑板报就你负责。总算有事做了,说干就干。高中的时候担任过出黑板报,还好基础不至于太差。其实也没写几个字,关于“信用社预防职务犯罪教育”的普法知识,却忙碌了大半天。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有顾客谈起来,心中也是很高兴的。下午,我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学习信用社工作必需的基本技能,包括点钞、捆钞、珠算、五笔字型输入法、数字小键盘使用等。这似乎给了我一个难题,本来自以为信用社业务相当的简单,却没发现我原来有这么多基本的技能不会操作。看着同事熟练的点钞,真是很羡慕,而我只能从一张一张数起。还时不时的出错。对于珠算,刚开始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不用计算器,这不是更方便吗?后来慢慢才了解,原来信用社柜员经常需要查点现金,看是否能账实相符,而人民币有多种卷别,在点钞时需要累加,这时使用算盘就要比计算器方便,因为计算器显示的结果超过一定时间便会消失。

这次实习,除了让我对农村信用社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首先感谢信用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来到这个集体,在联社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是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是我从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的过渡,对我来说有很大帮助,为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其次,我觉得工作后任何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做一行就要懂这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习单位同事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业务办理需要身份证件,虽然客户可能是自己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

最后,在信用社里每一位员工都是我的老师。我虚心学习经验,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是最重要的,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我深刻的体会了这一点。学历只是一张证书、只是代表你接受的文化教育的程度,但并不能完全的展现个人。以实际说话,也许你能说出很多新兴词汇,可是顾客不懂,那你就算不上是个优秀的员工。实习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但是我感觉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要感谢我的信用社的老师们,当我在业务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时,他们都会悉心帮我解答,使我大大提高了对信用社务的熟悉程度,这对我的实习经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报告

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一、实习动机

由于对新闻写作、报刊编辑有较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

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实地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

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实地采访并撰写新闻稿件。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市路号

2、报社简介:《信息报》创刊于年,既算一份老报纸,也算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因为从年下半年与集团整合之后,全新改版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报社采用集团的管理模

式进行改革。在版面布局、版式设计、新闻采编、思想内容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往事旧闻”、“老房子”等系列的推出,引起了较大反响。作为一份综合性都市类报纸,“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使《信息报》成为一份品味较高的都市类白领读物。

五、实习情况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2篇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大学生; 煤矿企业; 实习; 思想政治工作; 开展思路

1 大学生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实习,是大学期间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参与实习,不仅能对学生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的实际检验和实地应用,使书本的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的活学活用,而且可以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情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同时实习也是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进行重新审视,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前提,为尽快调整好职业发展道路,实现自己从校园到社会的无缝衔接。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参与实习,让大学生脚踏实地的参与到工作中来,解决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眼高手低,浮躁拖沓、容易推卸责任的毛病,职场的磨练,会让人更加的成熟和有责任心。为此,国家一直在很多文件中都特别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实习工作[1]。在煤矿企业实习是采矿、地质、矿建和机电等相关专业学生重要的实习渠道,长期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通过在煤矿企业实习,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在实践能力、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2 实习期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学生培养工作的纽带。因此,有很多人多,高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校办得怎么样,首先要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2]。尤其是在现阶段,教育背景在转变、社会环境在转变,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观、价值观都在不断的转变,很多学生的政治信仰开始模糊,价值观扭曲,道德水平下滑严重,集体荣誉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也日趋凸显。在这种背景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需要关注的角度之一。从现阶段高校思想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一般都比较到位。但是当学生深入到实习单位以后,思想教育工作就欠缺了很多。不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都认为,学生去了实习单位,思想问题就是实习单位的事了;而实习单位,认为学生来实习,只是暂时性的,学生仍然归属于高校管理。这种“踢皮球”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实习期间成了空白期。而实习期间,恰恰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其思想上也是最容易产生波动的时期。因此,不断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要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旨在探讨如何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煤矿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大学生在煤矿实习期间心理健康发展,思想情绪稳定,顺利度过实习期提供新的参考。

3 实习期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思路

3.1 加强企业与高校的沟通,拓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时一事的权宜之计,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蹴而就的简易之举,而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项紧迫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工作体系的支撑,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更是如此。但是以往很多思想政治辅导员都认为,学生去实习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该归企业管;而企业又认为学生还没有毕业,不属于自己企业的正式员工,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该属于学校。或者两个单位都认可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负责,但是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好[3]。因此,在新时期,针对煤矿企业学生的实习如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首先还需要从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沟通联系着手。这就要求高校再将学生送入煤矿企业进行实习之前,就应该针对如何对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事先的沟通,建立一套妥善的教育体系。比如,实习期间,多长时间学校要和企业沟通一次,沟通的形式是什么;具体的沟通人员是哪些部门;对于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由谁来进行,具体是谁辅佐谁开展。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与高校做好预案,在实习期间按部就班的进行,并不断完善。只有这样,煤矿企业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的发展。

3.2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通讯终端越来越多,目前学生大量使用的包括笔记本电脑、小型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登录互联网,而这些设备的出现和大规模的应用,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4]。尤其是在煤矿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说,他们远离校园,甚至一些采矿点还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要想及时的面对面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显然还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更多的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包括互联网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思想政治交流BBS、qq聊天平台、手机短信等都可以成为对在煤矿企业实习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当然,煤矿企业也可以工作这种方式,与高校辅导员通过沟通,传达和落实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的肩负起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此,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还应该更多的拓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平台,并加强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沟通,逐步形成对信息技术更好的利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

3.3 完善企业思想教育氛围,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学生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依靠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企业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而由于在企业之中实习,学校的具体政策很多已经不能在继续落实或者采用。因此,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定期或者常驻的方式进驻企业,并协助企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要在企业中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企业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5]。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建设,因为企业不同于高校,其氛围往往是更侧重安全生产,高效生产等方面的要求来构建的。因此,辅导员还要具体的协助企业来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栏,组织学生与企业员工一起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举办思想政治教育宣讲会,成立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小组,成立煤矿职工-学生三个代表联谊小组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来更好的营造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这也是对企业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良好措施,有利整个企业和谐氛围的构建。

3.4 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我思想政治教育

长久以来,我们过分的重视应该是由谁来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对于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之外,学生自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随在学生身旁去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而且,在有些时候,学生个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他自己从内心里意识到思想问题的重要性,反而更有效。尤其是随着社会变革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青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性,使得大学生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6]。这些问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问题,而是心理问题,需要自我调节,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用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分析自己,解决大学生在人生、理想、前途等方面的疑难问题,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他们处理好在人生、事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在企业中,学生有了更多自我思考和反省的空间,通过自己在工作中,与人接触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更好的联系自己行动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妥当的,这样更容易使自己的思想进步。

4 结语

总之,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发育基本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滞后;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心理封闭但交往欲强,求知欲高但鉴别能力低,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信与自卑相伴,理想自我与实现自我不能很好统一;他们求上、求知、求实、求新、求偶、求美的方向也不甚明了,但在学习生活上又喜欢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标新立异[7]。尤其是在实习期间,很多学生思想上都出现了不少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联系,建立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期间,并使学生通过实习取得最好的效果,为未来真正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在煤矿实习的学生来说,煤矿相对艰苦的实习经历,一定会给学生在思想上带来更为深刻的触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养成坚韧的精神和生活态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陈文. 毕业班校外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探讨[J]. 学理论(上),2009(9).

[2] 张颖帅. 大思政理念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来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3] 彭庆红. 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组织价值与性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4] 张 华.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J]. 科教导刊,2011(13).

[5] 张将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3篇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he pos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rgently: teachers' teaching plan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 professional learning, the student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is unknown, the student safety accident occurs during the post practice and so 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pos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lear the "identity" of students in replacement teaching phase, distinguish the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establish post practice management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tc.

【关键词】高职生 ;顶岗实习; 研究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ost practic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92-02

1 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学年,利用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岗位上进行实际学习、锻炼的过程,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顶岗实习是在校生到企业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环节,因此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协商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设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等等。另外,由于各单位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各不相同,近年来有越来越早的发展趋势,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高职院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亟待研究解决。

2 当前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学习方面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是2+0.5+0.5的办学模式。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选拔优秀的毕业生,或者是为了缓解单位用工紧张的局面,或者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在高职生二年级期末或三年级期初就纷纷到高职院校招聘高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由于各企业都是从自身人才需求的状况出发到学校招聘学生顶岗实习,因此招聘时间各不相同,造成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过早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无法完成学校规定课程,没有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整天人心惶惶急着联系用人单位,无心学习,导致了高职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专业知识不足,发展潜力不大。

2.2 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教育部的学制年限规定属于在校生阶段,但是顶岗实习期间在校生却不在校,而是在企业顶岗工作。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学校、家长三方联动的学生管理机制,但是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还是经常出现很多的安全问题:有在顶岗实单位发生安全事故的,有在岗实习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也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落入传销组织的。虽然以上情况不是很普遍,但是一旦发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这种在校生不在校的情况,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3 应对策略

3.1 明确“身份”

明确身份就是明确学生的相对身份,也就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按学生对待还是按企业的职工对待[1]。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开始趋向多样化,但是究其根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和以完成教学计划为目的的顶岗实习。下面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学生的“身份”进行区别。

① 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

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就是毕业后的工作单位,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份”应该确定为企业职工,企业应该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劳动关系,学校作为学生的“监护人”。顶岗实习的内容设计,质量保证应该以企业为主来完成。企业应该尽雇主的责任,学生应该尽员工的职责,学生的“身份”应按企业职工对待,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出现问题应参照企业的职工解决。

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顶岗实习

虽然大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就是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开始顶岗实习环节前没有落实到就业单位,学校不得不帮助学生联系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不是毕业后的工作单位时。这种形式的顶岗实习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学校就应该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设计学生的顶岗实习内容,共同完成学生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份”就应该是学生,企业只是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发生的问题应该按学生对待。

3.2 分清责任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明确管理责任,这样不但学生出现问题后不会在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间推诿扯皮,在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也会各尽其责,学生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比如:企业、家长和学校间应达成共识,以就业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出现的问题,顶岗实习单位应承担雇主的责任;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的的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学校应承担管理责任。

3.3 制定制度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现状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难以制定,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学生管理难度增大等诸多问题,因此急需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制度来解决。

① 明确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期限。按照高职教育2+0.5+0.5的教学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把高职生的顶岗实习期限规定为后一个0.5(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τ诓话垂娑ò才叛生顶岗实习的学校必须严厉查处。在高职院校第一个0.5结束后,企业集中到高职院校招聘毕业,第二个0.5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不仅方便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也避免了高职院校整年都要应付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②制定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保障制度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保障制度。首先,在学生安全保障和劳动保护方面,要求企业把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企业的正式职工对待,必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缴纳相关的保险,让学生享受和企业正式职工一样的劳动保护。其次,由学校为每一名顶岗实习的学生缴纳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有所保障。再次,在为学生缴纳相应的保险后,国家相关部门也应该明确做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事故的处理办法,既不是企业、学校推脱不管,也不是家长纠缠学校、企业不放,做到责任明确,额度分明。

③ 建立企业、学校和家长互通机制

建立企业、学校和家长的互通机制,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现管理真空区。学生在顶岗实习离校前签订企业、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四方协议。学生离校到单位顶岗实习,由学校告知家长;学生离开顶岗实习单位,由单位告知学校,学校告知学生家长;学生离开学校到顶岗实习单位或学生从顶岗实习单位到学校,由学生家长负责做好督促和监督工作。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束缚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相关部门的政策保证和家、校、企互通机制的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制度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4篇

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笔者于四川成都富力丽兹卡尔顿酒店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酒店实习。期间,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借助网络媒体等信息沟通渠道,在不同阶段设计了相关问卷对同时期在酒店实习的不同高校实习生进行了调查,由此了解了目前国内不同层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模式。通过各院校的对比分析,探讨了不同实习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影响。

一、重点本科院校酒店实习模式

随着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增加,重点本科院校(985、21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实习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通过集中或分散实习的方式践行“理论+实践”的方针,力求使学生“知且行”,这些高校一般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不会强制要求在校学生进行酒店实习。笔者在酒店实习期间,对同时期进行酒店实习的211院校海南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分享了他们的实习体会,了解了海南大学的酒店实习模式。

海南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需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酒店实习――11月至次年1月。学校在合理安排实习时间的基础上尽可能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的岗位。调查发现,海南大学的同学由于实习期较短,申请实习的部门多为餐饮部,实习期间同学们通过短时间内的学习能够迅速掌握操作技能,灵活地与客人沟通。调查范围内,有80%的同学表示实习时间合适,虽然后期会感到疲乏,但不会产生怠惰心理,同学们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部分同学表示,三个月的实习期,既能够了解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又能够参加酒店相关培训,提升自身技能,实习结束还会对酒店还保持着一丝新鲜感,将来会考虑回到酒店工作。部分同学进入到酒店后,根据酒店的人事调整和自我的实习阶段,能够抓住机遇,调整自己,到多个部门进行实习体验,丰富实习经历。有15%的同学表示三个月的时间太短,希望延长实习期以实现换岗,熟悉不同性质的工作,更加充分了解酒店各部门的运作。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安排酒店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对提升学生实习满意度,增加行业认同感意义重大。海南大学的同学对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岗位安排的认可度较高,但在实践过程中,90%的调查者表示酒店工作让他们感觉学历优势难以发挥,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

近年来,重点本科院校不断探索,积极寻求更好的方案加强对行业人才的培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冀东怡教授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酒店实习的新模式,即在充分与酒店协商的情况下,协定实习期实行轮岗制度,使学生充分接触饭店。冀教授提出,实习与课程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在饭店工作期间基本每周会有两天休假,其中一天可以用来上课,老师在对学生的实习状况充分了解情况下进行授课。

目前多数重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会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一定时期的酒店实习,理论结合实际,达到开拓思维、提升能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工作强度等因素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二、普通本科院校酒店实习模式

国内普通本科院校普遍会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酒店实习,具体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岗位各学校有所不同。普通本科院校中,有的更加侧重在校生的理论学习,如山西大学,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三可自主选择去景区或酒店(学校集中安排)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习结束后继续回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有的学校理论与实践并重,如笔者所在的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是“2+0.5+1+0.5”的“半跟踪式”酒店实习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酒店顶岗实习半年,再回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大四下学期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实习,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强化职业认同感。2016年1月,山东师范大学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结束后,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与酒店实习的74名同学进行了实习满意度及未来就业选择的调查。调查发现,有73%的同学表示未来会考虑进入酒店相关行业发展,仅有4%的同学表示未来一定会从事酒店业。有趣的是,这4%的同学分别来自前厅部、中餐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在横向上(从各个部门看),不同实习岗位会对学生的就业方向造成影响但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们的实习疲软期是在第四到第五个月,35.29%的学生认为第4~5个月期间为实习期最难熬阶段,在此时期,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但热情慢慢褪去,剩下的体验感更多的是毫无新鲜感的工作与身心的疲惫,尤其是在一线部门工作的同学。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有65%的同学表示满意,28%的同学表示时间过长,建议将实习期缩短至四个月或与酒店协商进行轮岗实习。

与笔者同期实习的还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该校大四学生在成都富力丽兹卡尔顿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酒店实习。实习初期,该学院同学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在同时期的实习生中都较为出色,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极高的职业认同感和部门归属感且不轻易换岗。调查显示,实习结束后,有80%的同学就业都选择了酒店行业,40%的同学留在了实习酒店转为正式员工继续从事酒店工作。在实习时间方面,该校选择国内实习的同学实习期为6~8个月,选择国外实习的同学实习期为一年。被调查的学生普遍认为六个月的实习期为最佳时间段,可以尽早转为正式员工开启职业生涯。对于实习地点的选择,在地域方面,70%的同学都选择了位于四川的丽思卡尔顿、洲际等酒店,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习期直接关联未来就业,选择本地有利于尽快进入工作岗位,熟悉工作氛围。

与重点本科院校相比,多数普通本科院校的实习期相对较长,一般在6~8个月;与重点本科高校的学生相似,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实习初期会感觉学历优势难以发挥,缺乏职业认同。

三、高职院校酒店实习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一般采取“2+1”的模式,在校学习2年,到酒店实习1年。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会根据教学计划延长或缩短实习时间。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操作技能方面总体上要优于本科院校,这也是造成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失衡、渴望逃离酒店行业的原因之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周期上安排不当,三年学习有一年半在进行顶岗实习,实习6~8个月后,实习生基本能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而福利待遇、薪资水平依旧处于原水平,此时,实习生犯了错所得到的处罚基本和正式员工等同,心理的不满会逐渐发酵,为顺利完成实习,部分同学会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坚持完成实习,部分同学会中断正在进行的酒店实习,转而寻求其他实习或正式岗位。这对酒店来说,是人才的流失;对高校来说,是实习安排的不当。

酒店行业进入门槛低,部分职业院校除了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还会集中安排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进行酒店实习,这种实习乱象间接导致了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和职业认同感的缺失,本该是酒店生力军的群体逐渐脱离酒店行业转而从事其他工作。

当然,职业学院在酒店实习模式的优化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探索和尝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张雪丽老师结合当前该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提出了 ACR 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以1年期的实习期为例,在实习的前3个月主要是实习适应( Adaptation )阶段,实习中六个月为思考 ( Consideration )阶段,实习后三个月为研究 ( Research )阶段。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2+1+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分为中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大二第一学期的中期实习管理采取集中统一实习;第二阶段的毕业实习采用的是一种灵活的分散式自主选择实习的模式,不需要统一集中实习,完全由学生自我进行管理。

四、结语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5篇

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党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社会输入高质量技能型专门人才,顶岗实习环节的设立就是为了让学生提升岗位技能素养,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一般有近半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而这期间的学生党建工作就处于学校、企业“不管”“难管”的两难境地。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情况,就如何把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的党建工作连结起来,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全方位覆盖的新模式,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难点

(一)学生思政素质参差不齐,入党信念不坚定

高职高专批次的生源从入学成绩来看总体素质比普通高校差,在中小学期间普遍缺乏教师的关注培养,相应地缺乏锻炼。这批学生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顶岗实习阶段基本属于“托管”状态,一部分在校期间未能发展的学生认为入党无望,且与支部老师见面交流的机会很少,入党信念有所动摇,学习工作表现缺乏积极性,逐渐放弃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努力;一部分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对入党的态度掺杂了更多的个人因素,把入党当作谋取更好职业、岗位晋升的手段,功利性强。

(二)三年学制限制了学生入党的培养教育,党建工作力量薄弱

按照培养发展党员的程序,从递交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而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当学生陆续在二三年级发展为预备党员时,同时也开始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学生党性觉悟还不够稳定,不利于学生党支部的深入培养,且实习单位不一定有党组织,校外的培养教育工作较难监控掌握。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年轻的学工办辅导员承担,他们中很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党务培训,加上受年龄、党龄、思政理论水平和阅历的多方限制,对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具体明确的工作目标。

(三)实习期间党员的后续管理存在空白,校企双方职责未明

不少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是以专业为主线成立学生党支部,由于顶岗实习的单位分布地域广,且学生稳岗率低、流动性强,学校基层党组织难以以原有的组织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和培养考察工作,实习生工作繁忙,与学生党支部的沟通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从企业角度来看,顶岗实习单位多数以私营企业为主,对于党组织建设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成立党支部,校企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主要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对于实习生建党对象、党员的考察培养工作如何开展还没有明确起来。另外,一些企业认为学生组织关系落在学校,实习期间的培养考察工作还是由学校负责,而学校与实习单位党组织相互间缺少联系,这也使实习生入党的培养考察处于灰色地带。

二、完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延伸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党建工作的阵地

学生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半年以上),由于地域条件、企业性质等因素,无法正常开展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的培养考察工作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大力完善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延伸党建工作的阵地,让所有渴望向党组织靠拢的实习生继续接受党的培养和教育,激发实习生学习工作的热情,把活跃在实习岗位中的优秀骨干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党的宣教功能,巩固加强学生党员在实习期间的教育和培养,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身表现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其他员工,同时促进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

(二)高职院校完善校企合作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桥梁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努力为地方和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党建工作,不仅可以让企业也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建设、专业课程建设,对党员、积极分子继续进行培养教育考核,同时参考企业优秀员工的标准,制定培养教育考核办法,做实培养教育考核过程,确保学生党员质量,扩大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和凝聚力,增强企业党组织的活力;还可以为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校方通过顶岗实习检查、举办联谊活动、开展党性活动来深化党建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出职业素养过硬、品德素质高尚的优秀人才,真正实现校企共赢。

(三)有助于实习生找到归属感,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以期通过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体验的综合性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借助校企党建的阵地给予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关怀与指导,开展日常思政宣教工作,有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找到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归属感;普及深化党史、党性修养教育,结合生产实践开展组织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忠诚奉献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职场价值观、职场思维、职场品质和职场工作方法,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生活。

三、创新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的工作模式

(一)完善党组织架构,成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

学生顶岗实习是逐步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做好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确保毕业教学环节稳定有序进行的关键。实习生人数较多的以实习点为单位设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实习生分散的区域以地区为单位成立实习生临时党支部,有学生党员的临时党支部设立支部委员,由企业指导教师担任企业培养人,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把支部活动和业务经验交流相结合,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实习生临时党支部的建立将很好的弥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实习期间党建的真空期,通过临时党支部和企业党组织共同对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核、考察;同时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实习单位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所有实习生共同进步,使临时党支部成为思想宣传的阵地,在学生加强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思想素养也同步提升。

(二)拓宽党建交流平台,确保全过程、全员覆盖

网络已成为信息化时代交流沟通最便捷的工具,针对学生校外实习且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思政教育全员覆盖显得尤为重要。依托学校现有的网上党建平台,开辟实习生交流专区,校方用以学习资料,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时事动态,提高党性觉悟;实习生可以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参与企业、临时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动态等;实习单位可以定期实习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岗工作的考核情况,并将这些作为学生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校内指导教师、培养人可以通过电话、党支部QQ群、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实习生加强联系,给予思想、专业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习期党员培养体系

目前,真正实施党建进基地的学校仍属少数,为了把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校内外各个阶段,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校企双方应尽早达成共识,做好学生入职后的党建交接工作,并把实习期间的党员培养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制定实习生党员管理办法,明确实习期间党建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校企双方的职责分工,党员培养发展的考核体系等内容。学生返校后,学生党支部根据单位的考察意见对实习生做出实习考察鉴定,以衔接好后期的党建工作。

(四)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党团共同发展

在顶岗实习期间开展党组织生活的同时,也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专题党性教育活动和先进学习活动。坚持“党组织建设延伸到哪里,团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根据实习生分布情况适时成立临时团支部,加强团组织队伍建设,与党支部联合开展各种党团组织活动,整合利用资源,让党员团员共同发展。把“推优”作为重要手段,在顶岗实习期间,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优先推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

总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党建工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提出的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创新党建工作平台的必然趋势。只要各级党组织提高认识,加以重视,校企双方齐心协力从以生为本的宗旨出发,认真落实校外党员培养考察工作,高职实习生群体的党建工作必将成为整体学生党建工作的良好延续和一大亮点,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姝兰,.浅析高职院校跟岗实习中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J].职业,2010,(36).

[2]吕雪松.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的党建工作[J].机械职业教育,2011,(04).

[3]肖芬,蔡勤生.校企合作做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策略[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06).

[4]何菊.刍议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5]林繁昌,沈晓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党建模式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6]张海娟,张建华.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5).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6篇

1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优先满足基层第一线的高等实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检验和综合运用,也是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和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根据目前用人单位的招聘情况,可将顶岗实习分为就业型和实习型两种,校企双方所承担的管理责任也有所不同。

就业型顶岗实习。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均招收就业型顶岗实习学生,这类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或两年半后,由企业直接招聘上班。对于企业来讲,虽然学生还要经过试用期或培训期,但学生已经在为企业劳动,事实上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职工,顶岗实习等同于就业。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虽然已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学生并未真正毕业,也未颁发毕业证,因此仍是学校的学生。所以,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既是企业职工,又是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因为企业在实习前已经办理招工手续,学生已成为企业的一名职工,学生也按照企业的分工和要求顶岗劳动,所以,在对学生管理上,企业负有直接责任,学校负有间接责任。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学生虽然还具有在校生的身份,但学生的全日生活全在企业,已完全融人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去,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理所应当负有主要责任。而学校只是负次要责任,积极协助和配合企业的管理,另外,学校也负有跟踪调查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责任,负有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和配合企业进行严格管理的责任。

实习型顶岗实习。目前有少数用人单位招收实习型顶岗实习学生,这类学生到企业实习前,企业并没有确定安排就业,只是考虑安排顶岗实习,至于说学生顶岗实习期满后是否留用,将视具体的情况,一般情况是企业只留用极少部分优秀的学生。学生在这个时期只具有在校生一种身份。虽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企业,也必须要遵守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定,但由于学生毕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职工,企业对学生的约束是有限的。所以,企业只在实习生产过程中及在安全生产方面对学生负有管理责任,而对学生的其他一切管理均由校方负责。这是因为学生还不是企业职工,还只是一种学生身份,平时的管理当然要靠校方直接参与甚至主导。对于企业来讲,主要是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要求安排好顶岗实习,而对学校来讲,主要是配合好企业完成实习任务。

实习型顶岗实习一般均是由学校联系的,与企业均有实习协议,其实质是职业院校多年以来驾轻就熟的生产实习,而就业型顶岗实习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从政府、学校、企业来讲都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以下主要讨论就业型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原因

2.1管理难度大

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由学院统一推荐的即推荐就业,另一种是学生自己联系即自主择业。

对自主择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对对方均不了解,用人单位和学生一般都不会主动与学校联系,一般学生也不反馈顶岗实习的情况,学校基本上无从管理或者说是失去了管理,而一旦学生在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期间或因某些原因离开了用人单位后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因为其身份仍是学校的学生,学校将难辞其究。

对学校集中推荐进行顶岗实习的,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对对方均有一定的了解和交往,而且一般均要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职责。但由于学生实习岗位远离学校,实习时间长、人员分散,而且实习企业的基地多、面积大、岗位种类多,有些实习岗位还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学校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往往难度较大。学校受人员数量和资金制约,管理教师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学校对学生的整体管理和指导功能弱化,学生在生活、学习、与企业的关系、面临的种种困难无法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质量。

2.2稳定性差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开展顶岗实习后,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坚持到实习期满就离开用人单位而不知去向,据调查发现,这类学生为数不少。一方面,用人单位的用工是有计划的,而且从招聘到培训,用人单位均要产生成本,学生一旦辞工,用人单位必将产生经济损失,也必将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在学生离校至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之前,理论教学、主要的校内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均已完成,学生离开用人单位后一般不愿意再回到学校,而是另谋出路,有的甚至上当受骗参加传销等。而同样,一旦学生在此期间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因为其身份仍是学校的学生,学校将难辞其究。学校在此问题上忧心仲仲,如履薄冰,有苦难言。

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稳定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足。高职学生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培养的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必须到第一线工作和锻炼,但很多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薪待遇,对第一线的工作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难以承受第一线的艰苦工作,有的学生甚至工作不到一天就要求辞工或逃离用人单位。其次,用人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给学生提供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较差,甚至利用学生的实习期工资待遇(包括加班工资)低的特点“盘剥”学生,学生在无法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自动辞职。第三,由于学校在管理上难以到位,一些学生在工作、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及种种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引发辞职。

2.3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意跟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甚至不愿意签订教育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往往只是给学校发“接收函”,如果学校或学生不同意就不接收毕业生。这种情况导致学校,特别是学生在维护学生的权益上都处于弱势地位。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一旦出现工资、工伤、保险等方面权益受损,用人单位认为实习生不是单位正式员工而不负责任,司法系统因为没有相关的劳动协议保障难以受理,劳动部门因为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而无法界定。

同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其次,企业管理者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降低成本。为了追求利益,节约开支,占领市场,有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仅仅把实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而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的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实习生工资或者抵押金,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实习生为企业创利创惠。第三,劳动力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的扩张致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这就成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吹毛求疵的客观原因。第四,学生求职心理压力过大,求职心切。为了找到工作,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这种急切的求职心理成为部分实习生被用人单位利用的直接原因。第五,学生缺乏自我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实习期间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的交涉中处于劣势,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受到侵害后,不愿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实际上,尽管法律上大多数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他们却依旧是个孩子,远离了父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心理素质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自我维权意识缺乏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的主观原因。

3如何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初探

3.1.加大对顶岗实习的宣传和对学生的教育力度

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宣传、动员工作,让用人单位、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学生及家长都能理解,实施“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环节,让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应当怎么做,准确给自己定位,为有序地落实方案和各项措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法规,这是制约大学生实习期间合法权益受损却无法有效维护的重要瓶颈。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一般不能通过劳动监察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制度,学生权利的救济程序缺失,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有权利必有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的教育立法却很少有关于学生权利救济程序的规定,因此,尽快出台大学生实习合法权益保障法规是一项事关重要的紧迫任务。学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相关法律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并使之尽快完善,使实习期间学生的权益保障问题有法可依,使他们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把实习期间的大学生纳入法律制度的调整范围,或者出台更为明确的为实习期间大学生服务的法律条文,切实降低大学生因实习期间权益受损而维权的成本,保障大学生合法权益。

3.3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必要时把签订实习保障协议纳入实习生进入市场实习的规则之中,制定详细的就业市场准入规则,不断规范就业市场,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通过培训或签定责任书等方式,督促部分单位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切实加强政府在该方面的调控与监管力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4完善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力度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实习 权益保护

实习是大学生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社会人才可持续培养和教育素质化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实习生数量剧增;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益受损现象也日益凸显。在此,笔者就我国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培养偏离目标

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大学生的实习压力也随之增大,实习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虽然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多数高校往往很难为每位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更难关注学生实习内容与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同样,在这种供求关系下,多数实习单位对实习大学生缺乏有效培养,大学生有时就像是在“打杂”,工作能力很难得到锻炼。有的甚至用“端茶、倒水、拖地、抹灰”来形容大学生的实习工作,形象地反映了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过于宽松

大学生一旦走上实习岗位,相应的管理必不可少,但多数实习管理往往过于宽松。首先,实习前实习生的派出单位与实习单位往往只有口头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学生上岗前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大部分实习单位没有与实习生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加之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高校教师一般不愿指导专业实习。即使勉强为之,也很可能敷衍了事。再次,多数学校对学生实习内容考核缺乏科学的标准,不少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有些根本没有进行任何实习,到时交一份实习鉴定或总结,再找个单位出个鉴定或证明即可通过学校的考核。有的实习单位并没有健全的实习生管理培训制度,甚至根本没有为实习生安排具体的指导老师,根本谈不上对实习生的培养。

(三)大学生实习期间的待遇相当有限

由于实习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实习单位往往处于强势地位,实习生的待遇相当有限。在带薪实习方面,只有极少数实习单位给予实习生少量的交通补贴或伙食补助,绝大多数实习单位根本不向实习生支付任何薪水,不少用人单位把大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甚至有的实习单位要求高校为大学生实习缴纳一定的费用。在实习生休息休假方面,有的实习单位往往让实习生代替本单位职工某一项或某一时段的工作,严重侵害实习生的休息休假权。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实习前学校缺乏足够的安全教育指导,实习期间有的实习单位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实习生的安全卫生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损害难以得到救济

目前,对实习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还是劳动者仍有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高校实习生的所有档案和户籍关系仍在学校,其在校期间的实习行为无论是经由学校介绍还是通过自己寻找,都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校所学知识、技能和更好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校实习生的学生身份是无疑的。也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在实习时其身份已转化为劳动者,因为实习单位与实习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教育管理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双重性。正是观点的不同,实践中实习生一旦发生事故,高校与实习单位往往相互推诿,加上实习生举证困难,往往导致实习生的权益难以救济。

二、完善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的对策

(一)探索实习立法,制定高校实习法规

高校实习生兼有学生和劳动者双重身份。将其视为学生是因为在校生到实习单位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其结果是完成学业;而将其称为劳动者是因为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因实习生“学生”身份而排斥其“劳动者”身份的存在,正如因“学生”身份而排斥其“公民”或“消费者”身份一样不合常理。基于对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对高校实习生的保护不宜采用私法领域的民法,而应采用公私法兼容的社会法。因为实习生与高校、实习单位之间的教育管理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均属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由此,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探索实习立法,制定高校实习法规。在此,我们可以考虑先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利益和高校实习现状的基础上联合制定《高校实习管理办法》。这一方面可以避免现行立法对高校实习生的保护不足,维护法律的统一;另一方面可以对高校、实习单位、实习生相关权利与义务统一划定,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实习耳标,维护高校实习生的实习权益。

(二)加强政府管理,设立实习监管部门

目前,高校实习生的管理主要停留在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这必然造成高校实习管理的缺位甚至无序。作为高校,当然希望实习单位像管理其员工一样管理好自己的学生;但高校对实习单位没有管理权和监督权,只能请求对方帮助。作为实习单位,多数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过于宽松,甚至不愿管理;因为实习生人数较多,又不是自己的员工,甚至认为高校才是实习生的管理单位。由此可知,高校实习生的管理单靠学校和实习单位的配合显然不够,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实习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加强政府对高校实习生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是设立统一的实习监管部门,通过法律赋予其权威性,由该部门负责执行与实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实习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纠正、处罚实习中的违法行为,受理实习中的申诉和纠纷等等。至于实习监管部门如何设置?笔者认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内设立相应机构比较适宜。考虑到实习单位有中央和地方之分,实习生也有人数多寡之分,建议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设立相应的实习监管机构,使其在各自的区域和责权范围内进行监管。 转贴于

(三)明确权利义务,健全实习协议制度

保障实习生的权益,除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之外还必须注重实习过程中协议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是实习单位与高校的合作协议。对此,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4月10日公布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接收实习生的企业与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正式签订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实习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但实践中多数实习单位与高校并没有很好地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因为这个办法是关于税收政策的,更何况很多实习单位不支付实习生的报酬。笔者认为,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应当强制高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二是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的实习保障协议。实习期间,国家应当要求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签订实习保障协议,明确规定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权利义务。笔者建议,实习保障协议可以参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实习期限、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休息休假、实习报酬、实习安全卫生等内容作为协议的必要条款,以保护实习生的权益。实习期限应根据实习教学的需要规定;实习地点应记录实习单位住所和实习实际所在地;实习内容不得违背培养目标和超出实习生的实习负担;实习休息休假权依国家有关规定;实习报酬因涉及经济利益则最为复杂,笔者认为实习单位应当支付高校实习生的实习报酬。实践中,我们可以比照多数地方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习生支付实习报酬的做法。如青岛市实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青岛市内四区及崂山、黄岛、城阳三区企业的实习生月薪不得低于760元;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等青岛所属五市的单位实习生月薪不得低于620元。

(四)强化高校对实习的管理,规范实习标准制度

针对目前高校对实习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实习规范或标准,对高校实习制定相应的指标体系,要求高校必须严格执行指标体系规定的相关内容。这既有利于规范高校和实习单位在实习管理中的自身行为,也有利于保护高校实习生的权益。笔者建议至少应当从以下方面规范实习标准制度:

一是实习双向导师制度。导师可以作为高校和学生以及实习单位的桥梁,及时提供高校和实习单位必要的信息,对实习生进行安全督导。高校和实习单位都应当指派专门导师为实习生指导,并且规定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应有数量限制(如高校导师不得超过5人,实习单位导师不得超过3人)。二是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高校稳定的实习场所,建立多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有助于高校实习活动安排和实习质量的提高。高校实习基地的容纳量应当与实习生的规模相一致,高校实习基地的性质应当与实习生所学的专业课相一致。三是高校和实习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实习生的各项管理工作。四是大学生实习信息反馈制度。高校和实习单位及其导师之间应当经常(比如每周一次)沟通,互通实习信息。五是实习生意外事故应急制度。当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不论何种情形,高校或实习单位必须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实习生进行救治。另外,应当规定实习时间,一般不得少于6个月。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8篇

关键词 顶岗实习,实习指导,生产项目

所谓“2+1”模式,即以企业为中心,吻合工程施工周期,1年顶岗实习。

“2+1”顶岗实习模式在实施方法上是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校内学习和实训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模式下,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内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实训任务,并取得中级专业技能证书;三年级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期内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毕业答辩和高级工考证。

一些职业学校往往从二年级末暑假起,将实习生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以企业为片、岗位为点,组织安排学生的实习地点,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一方面,顶岗实习服从和满足生产任务和企业的需要,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时间短、不便于企业工作安排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时间上基本解决一些企业生产周期长和学生实习时间短的矛盾,确保了毕业生参与生产周期全过程的实践锻炼,有利于在实质上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因此,实习期间,实习单位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使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而实习生在工程第一线增长才干,为实习单位和社会做出贡献,形成良性循环。“2+1”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实习单位的用人,也更有利于实习单位考察聘用实习生。

一、顶岗实习的种类

1、直接就业型顶岗实习

学生学习两年期满后,由企业直接招工到企业上班。对于企业来讲,学生已经成为自己的职工,实习一年也等于就业一年;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虽然已到企业就业,但毕竟还是在第三学年的学制期内,还是学校的学生。因此,这类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期间既是企业职工,又是学校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2、实习型顶岗实习

这类学生到企业实习前,企业并没有确定安排就业,只是考虑安排顶岗实习,至于说学生实习一年后表现好的是否留用,将视一年后的情况而定。对于企业来讲,主要是按照与学校事先协商的条件按要求标准安排好顶岗实习;对于学校来讲,要充分地配合好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在这个时期只是具有学校的在校生一种身份。

二、实施“2+1”模式的关键点:顶岗实习管理 “2+1”模式的关键是在长期以来学生顶岗实习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配备高水平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实现规范化管理。基本做法是:根据“相对集中”的原则组织安排,到各主要实习点进行全过程的实习管理。

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并发放实习资料(包括实习计划及分组名单、实习指导书、实习日记本、月度小结、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封面等)。现场实习指导教师同样手执实习计划和指导书,以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

实习期间将所有实习点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全过程管理,具体负责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专职教师定期在各实习点进行专题讲座和相关教学活动,巡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学生实习情况,批阅实习日记、实习月度小结,并与企业兼职教师配合考核实习成绩。

实习结束,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全部实习文件,结合实习巡查的情况,由学院指派的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三、 实施“2+1”模式的要求:三个“合一” 一是“教师与工程师合一”。即要求专任教师的“双师”型素质的比例达90%以上,同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成一支高技能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专兼教师的比例不小于1:1。二是“教室与车间合一”。即要求在校期间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实现“教室”与“车间”的零距离对接。一些专业的课程教学案例使用真实生产项目内容,关键施工工艺使用“动画仿真教学资源”,还要设立专业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大量专业信息及虚拟教学,使学生在校内两年学习期间,接受生产性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就是车间或工程现场的内容,指导老师就是工程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师傅。从校内到校外,均为“教室与车间合一”创造良好条件。

三是“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作业必须与生产项目紧密结合。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系列实训项目、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命题均与真实生产、工程项目,按照相应的实际标准完成,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均直接置于企业的环境与标准之内,以达到“作业与生产项目合一”的要求。

实习生在校期间第9篇

1.1调查对象

温州大学体育体育教育专业参加教育实习的本科生2008级、2009级、2010级、2011级四个年级学生、实习中学体育课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学生以及我校体育学院其他带队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对温大本科实习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96%。对实习中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温州十四中80份,温州第二实验中学80份,回家实习的其它中学40份),回收有效187份,有效率94%。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检索系统查阅大量相关体育文献以及法规,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1.2.3访谈法

在实习过程中利用实习机会多次与我校实习生以及实习学校部分学生交流;并与其他实习带队教师以及中学体育指导教师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进行研究。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电子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再进行系统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体育教育实习现状

2.1.1实习的时间安排

我院体育教育实习为单阶段实习,即第7学期开学后第1周为我校内的前期准备,第2周至第9周半为中学体育实践实习,共有8周半时间。第9周后半周为学生撰写实习工作总结然后教师对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在调查问卷中,55%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安排应该在第6学期的中后段大约8到10周左右,集中安排在实习基地一次性实习。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法国实习时间为27周,前苏联的实习时间为17—19周,由此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实习时间安排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对我校其他实习带队教师和学生访谈时,他们认为第六学期实习对以后的学有帮助,学生是带着问题上课,向老师提出很多实际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第6学期教育实习既不影响研究生考试又非常有益于找寻找工作。通过教育实习后可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育质量做出一些基本的分析与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所以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比较合适。综上所述,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有提前的必要而且实习时间也需要加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形式,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分散实习较少,实习生普遍认为委托实习模式和集中实习模式更好、更能培养自己的能力。此外,自己回家找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实习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全面了解,方便学生了解他实习学校的情况,可以更快的找到工作,综合分析,应该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采取更加多样、更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实习形式。

2.1.2实习前期准备工作

对我校实习生在实习前期的工作准备情况调查显示,我校体育教育实习前期准备比较为充分,制定了具体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实习生认为实习前期准备工作的重点环节为试课、适应实习环境、备课、见习、心理锻炼。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对体育教育实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3学校实习内容安排

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安排内容有体育理论与实践课,另外还有班主任工作、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等实习工作,实习生在实习学校进行了体育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锻炼,在实习过程中也有少数同学反映实习学校给他们的工作量超过了实习工作范围。实习生认为在实习学校仅有8周左右的时间实习,重点应该是体育教学,其它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教育调查、体育俱乐部指导等等,虽然也非常重要,但不能面面俱到。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本科实习生在实习中能较好地参与体育教学、训练以及班主任工作实习,但教育调查报告开展不太理想。

2.1.4实习的后期评价和总结

调查显示我院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价主要是高校带队老师根据实习学校指导老师评价表,结合自己平时了解给出最后的评价成绩。我校体育实习生认为评价方式要做到“有法可依,最好是制定体育教育实习成绩评估综合量表,实习成绩由实习生自评、高校带队老师、实习指导老师三方面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2.1.5实习学校和实习基地

我院重视实习生教育实践过程,为教育实习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解决实习基地以及教育实习的经费问题,为提高学生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对实习基地的调查显示,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二、完善的场地;三、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四、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不足之处:大多数人只是将实习作为与高校的联系之一,还是没有把体育教学重视起来;对我院学生的实习关注还是有些欠缺。

2.1.6实习学校指导教师

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创新、知识水平、和对课的热情,对实习生的态度是实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实习中学指导教师认为,大部分本科实习生功底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体育教材教法的学习和钻研,应注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的培养,培养与实习学校师资需求接轨。

2.1.7高校实习的带队教师

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实习生思想、业务、生活等方面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他们的教育实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高校带队教师不同程度的担任着高校的教学和行政等其它工作,实习生认为高校带队教师是学校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另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我院师资的不足,不能为体育教育实习提供足够的人力保证。

3.国考背景下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目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大三的学生第七学期就要参加教师证国家统一考试(简称国考)。如何让学生们在国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育实习新模式中,实习贯穿于大一到大四4个学年,时间由原来的几周时间延长为16周时间,而且他们的实习工作也不再仅仅限于在观摩、听课的基础上象征性地上几节课,而是全方位地参与实习学校的全部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实习时间和实习形式不太合理

提出了全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大一实习1周,大二实习3周,大三实习8周,大四研习4周模式,此模式使他们即有机会全面、具体地体验教师角色的全部内涵,又有大量实践讨论和反思自己的所教与所学,更重要的是大三实习后为大四参加教师资格国考提供了实践保证。

4.2体育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应以长期为主

①有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的教师群体,②完善的场地,③对实习工作比较重视并愿意接待体育教育实习,④学校有一定规模和实习高校有良好的关系往来。

4.3实结和评价应进一步完善。

每节课之后,要进行实习生于实习生之间的评价,师生之间的评价,还要进行与实习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提出优点和缺点,相互改进,最后进行总结。

4.4部分指导教师投入不足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