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4 05:34:11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阅读指导 读书沙龙 影像阅读 终身学习

[分类号]G25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是传承民族文化、文明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资讯时代,电子杂志、博客文章、网络小说、手机书等多元化信息载体形式的出现,强烈地吸引着大学生,这种看似“广泛”实际狭窄的阅读状态以及坐在电脑前畅游网络空间的“浅阅读”趋势,已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种生态环境。

对“浅阅读”的批评矛头还指向了电子媒介的作用,认为它是“浅阅读”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电子媒介的产生,使阅读渠道更加方便,也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勿庸置疑这是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阅读发展中的又一种形式――数字阅读。但同时,也不能排除电子媒介的确给传统阅读带来了挑战,造成大学生一味接受、认同,缺乏深度思考,丧失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针对此现象,高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以往对大学生阅读指导活动的被动、静态、零散的传统模式,积极探寻电子化信息与纸本图书相结合的阅读指导方式,以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活动。“影像读书・沙龙”,简单地说,就是影像+图书+沙龙,即将阅读影像资料与阅读纸本书籍结合起来组织的读书沙龙活动。它是在“影像阅读”的启发下,与阅读图书进行有机组合而创造性地应用于读书沙龙的一种活动。

本文试图通过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模式,客观地展示其培养大学生阅读理念、阅读习惯的积极作用,旨在促进图书馆阅读指导教学工作更加深入细致。

1 创建“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意义

视频资源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内容极为丰富,成为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阅读习惯所限,在校大学生以纸本书籍的借阅为主要形式,对视频资源的了解则主要受网络娱乐信息传播的影响,对馆藏电子图书、视频资料缺乏基本认识,导致其利用率较低。

首先,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解决大学生阅读形式的单一问题,将文字阅读与视觉阅读结合起来开展阅读指导。在沙龙中,视频资源这种特有的表现形式,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音响也起到揭示社会问题、补充相关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受到现实问题的考验,引起他们深入思考,以反驳与争斗的积极思维促进知识的创新。

其次,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在于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将每一个沙龙专题作为统领,以此收集数字化资源与纸本文献,呈现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即能够达到检验馆藏文献的整体协调性的目的,又能让那些“死”的文献资源“活”起来,达到文献最大利用的效果。

最后,创建“影像读书-沙龙”的意义还在于帮助大学生延伸课堂知识,增强专业信心。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实践性的学习,即通过实践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强化或内化已经获得和接受的各种知识。“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将哲学、社会学、法学、女性学等丰富的知识、实例通过影视资料表现出来,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活化大学生的课堂知识,以敏锐的见解与洞察力回味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其继续深造的学术潜质。

2 “影像读书・沙龙”阅读指导模式的特点

2.1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动态的阅读指导

与图书馆阅读指导的静态模式,如“馆情介绍”、“读者指南”、“新书推介”等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沙龙讨论式的阅读活动,有参与者积极的发言与畅谈;与“在线馆员”、“schlegel”、“人机对话”的师生交流但不直接面对的动态模式相比,“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引导大学生与教师面对面集体阅读的模式,思想和观点在讨论中交流。

2.2 “影像读书・沙龙”是图书馆的一种教学活动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修订)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探索发挥教育功能的模式上,始终没有将教学活动体现出来。举办“影像读书・沙龙”就是一改图书馆单纯且传统的服务模式,从建立教学组、集体备课、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个别辅导、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形成独特的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现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2.3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种大学生与馆员共同成长的环境

图书馆员因为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缺乏组织领导经验是必然的。因为“影像读书・沙龙”,需要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面对复杂的专题选择、面对诸多的阅读要求,给馆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教学人员对组织沙龙专题所需要的视频资料、文献资料,应当首先读懂、读通,否则就无法主持沙龙,同样也不可能育人。阅读使教师得到了特别的愉悦和见识,在主持引导沙龙讨论的活动中积累教学经验,必然使其领导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读书沙龙激发大学生的研究兴趣,在发现兴趣、学会阅读中增强其学习自觉性,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好习惯。在表达与争论中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显著提升。

3 “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指导内容

“影像读书・沙龙”是一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通过教和学的合作来完成。

3.1 遴选优质图书是“影像读书・沙龙”成功的前提

读书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增值的关键方式。因为没有一个对人人都适用的统一读书标准,面对浩瀚书海,到底该读哪些书不免会有困惑。虽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如果书的内容有质量、有品位、有格调,融情怀、智慧、修养于其中,并考虑青年人的特殊爱好,这些书籍都可以成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组织“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籍: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目100种”,选取阅读那些经典性和学术性,在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它多以中外文学、语言、艺术为内容,是大学生阅读的基础性读物。

・征集学校教授、专家推荐的书目,主要是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的拓展阅读,要求学生在比较学派、理论的影响与渗透中反思实践,阅读可帮助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有趣的探索。

・学生推荐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定书目。读书沙龙,是一种集体阅读的形式,应当有多人参加,共享阅

读的心得。因此,指导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个人推荐书目,选定较多人有共同兴趣的书籍,作为“影像读书・沙龙”的阅读书。

3.2 “影像读书・沙龙”的学习方法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成为读书沙龙的重要任务之一。“影像读书・沙龙”可采取“四结合”方法逐步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

3.2.1 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会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影像读书・沙龙”在提供每个专题的阅读书目的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列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者自己最为关心、探索的三个问题,强调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在沙龙中的集体探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现方法来掌握知识及其结构,解决思想中的疑惑。

3.2.2 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大学学习期间,学生因为缺乏与社会有效交流,所学知识多以静态方式停留其脑中。“影像读书・沙龙”既要向学生提供必读书籍,也要根据沙龙专题的需要提供扩展阅读材料,如法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有关政治学、哲学、妇女学的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法学、人口学、社会学等书籍。这种阅读方式,一方面使专业知识有了现实实例的依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使学生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面。

3.2.3 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相结合对一部宏大的巨著,一个功过兼之的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阅读当然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以小见大,以细见深地阅读一段历史、人物的一个方面也会使阅读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影像读书・沙龙”的系列专题中可以设计人物专题,如对一代伟人、《大秦帝国》的秦始皇、汉代酷吏张汤等人物的评价,可采用整部阅读与分部阅读的方法,将开阔的历史视野与独特的专门话题结合在一起,能够强化对人物评析的认同感。

3.2.4 影像阅读与纸本阅读相结合“影像读书・沙龙”应当结合专题,搜集馆藏视频数据库及其他影像资料,通过播放影片、照片,运用影像本身反映的真实事例解构现实,使学生通过视觉联想外部的事物或经验,达到知识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种方法更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与作者产生共鸣。

3.3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影像读书・沙龙”的终极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影像读书・沙龙”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的、渐进地、日积月累又潜移默化的阅读引导和教育,点燃他们阅读的激情,“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书香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影像读书-沙龙”不能满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阅读,而要将目标定在他们离开学校后养成的阅读习惯上,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让阅读成为他们今后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此提升人生境界。

3.4 教师集体备课是“影像读书・沙龙”不可缺少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能否主持、引导好一场专题沙龙,关键在于之前是否作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备课是教师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集体备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长。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确定沙龙选题;选择沙龙中适用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人员的分工合作;教学考核与总结。

3.5 教师合作教学是“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模式

“影像读书-沙龙”采用双讲制教学比较合适,即每场沙龙有两位教学人员,一人主讲,一人配合。教学人员应当彼此了解“谁知道是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并从同事那儿获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沙龙进行前应当确定好各自的分工,在沙龙进行中二人协调合作,互相支持,为学生展现沙龙现场的民主、平等、积极、活跃的气氛,从多方面提供信息与知识。

3.6 指导阅读是“影像读书・沙龙”的个性化服务

“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及其阅读现状,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辅导。主要围绕培养阅读兴趣、解析阅读内容、交流阅读技巧等方面进行。通过阅读辅导,既可以为那些有个人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制定出读书计划,也可以参与指导兴趣小组,使其逐步形成阅读风格。

3.7 建立“影像读书・沙龙”的固定场所

鉴于沙龙教学的特殊要求,“影像读书・沙龙”的教学场所应当设在图书馆内,选择容纳不超过40人的平面空间,摆放成圆桌会议形式。沙龙进行中,教师与学生可围坐在一起,这种形式便于沙龙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递。同时,给沙龙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开通网络等,也是支持沙龙进行的必要条件。

4 “影像读书・沙龙”的一个专题实例

沙龙专题:我的读书目标

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使大学新生明确四年中应当阅读的专业及人文书籍,并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运用文献检索知识查找阅读资料,熟练掌握检索技能。

[教学任务]

・由学生自主查寻大学期间应当阅读的文献书籍,要求具备不同专业学生共同阅读的基础性读物以及各自专业必读书籍;

・针对阅读书籍涉及的内容查寻相关视频资料;

・对查找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排序。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讨论、观看视频、点评、总结

[课后作业]制定读书计划,教师个别辅导

[主持教师]主讲人:李军

点评人:刘亚玲

第二部分:组织沙龙

第一阶段:[开场白]未来的成功从今天的读书开始(5分钟)

・观看视频:快乐读书方法

・读书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境界。知识通过阅读经典获得,在阅读中使知识与德性共同成长。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知识]分享检索策略(3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书籍及视频,将自己运用文献检索知识和技能查找资料的过程和经验以及得到的初步成果,与大家分享。

提示:主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为主,并注意收集学生检索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阶段:[读书计划]我与书结伴而行(60分钟)

参加读书沙龙的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查找的各类型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排序,并对自己将要阅读的文献进行择优、评价和推荐。

提示:主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的吸纳与争辩。

第四阶段:[点评与总结]学会读书(20分钟)

培养读书的兴趣,介绍读书的技巧,掌握查寻好书的方法。

提示:由主持教师完成。

第五阶段:[反馈]我为谁读书(5分钟)

阅读指导虽然是图书馆的一项常规业务,但是,“影像读书・沙龙”将接受信息的各种官能合理利用而创造的阅读指导模式,一定会给大学生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生活方式带来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龙,媒介素养通论,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52

[2]黄少玲高等院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之读书活动研究,图书馆,2009(4)90-91

[3]席利,10倍速影像阅读法,李毓昭,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2

[4]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高教探索,2007(4):96-99

[5]陈善礼,读书活动,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图书馆沧坛,2009(3):5-7

[6]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教育探索,2010(2):73-75

[7]姚荔,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图书馆论坛。2006(5):112-114

[8]罗楠,基于Web的图书馆阅读指导――美国的有关研究图书馆杂志,2000(3):24-27

[9]崔含鼎,学术沙龙式教学法实验,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122-125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2篇

教研沙龙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学科组人少的可以由几个小组综合成一个大组。学科组的教师就是教研沙龙的参与者、互动者和分享者,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则是教研沙龙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支持者。教研沙龙每周一次,每次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一、在“专业阅读”中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才能不断积淀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强化职业基本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这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专业阅读”沙龙活动,成立乡村教育家专业阅读实验班,校长亲自担任实验班班长,和大家一起读书交流,学校则经常推荐阅读书目,购买阅读书籍,以方便教师阅读。每次“专业阅读”沙龙活动,都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1.分享阅读格言: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大家朗诵一些经典的阅读格言,让教师摘抄在读书笔记上,然后慢慢地品味和记忆。

2.交流读书心得:安排部分教师把自己最近阅读的读书心得和大家交流。

3.讲述阅读故事:让老师讲述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能给人启发的读书小插曲或者名人阅读故事。

4.推荐最新书籍:让老师把自己最新看到的、听到的新书或者佳作推荐给大家阅读。

专业阅读沙龙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让教师感觉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阅读慢慢就变成了教师自觉的行为。

二、在“教育写作”中反思

教育研究离不开教育写作,教育写作是教学研究的反思、总结和升华,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特级教师管建刚写道:“教育写作是最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只要你拿起笔来,你就有展示的机会。研究需要记录,你天天记录,说明你每天都思考着教育,牵挂着教育,惦念着教育,你就能成为教育的行家。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刹那的智慧灵光。教育写作,将是成就你牵挂教育的最好方式。”在教育写作中牵挂着教育,理解着教育,研究着教育,幸福着教育,这是教师最美的人生状态。

由于形成了浓厚的教学科研和写作的氛围,学校一些老师经常在各种刊物上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受到其他教师的羡慕和追捧,成为学校“教育写作”沙龙的重要资源。每次教研沙龙活动,主持人首先隆重推荐本校教师最近发表的教学论文,向的老师表达热烈的祝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其他老师从身边的榜样中受到感染和激励;接着让的老师给大家介绍写作的经验、投稿的经历和发表的感受,给其他人以有益的启发;然后让老师们互相交流教育写作的困惑、写作的方法、探索的历程等,大家互相提问、互相回答、互相启发,汲取有益的经验;最后,教研组长推荐一些教学杂志上最新的好文章给老师们阅读。

“教育写作”沙龙并非一般的写作讲座,它类似写作研讨会,旨在以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以身边的事唤醒身边的人,从心理上减轻老师对写作的畏惧感,激发老师的写作热情,让教师专业写作蔚然成风。

三、在“课堂研讨”中碰撞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研讨课堂教学,形成思维的交锋和理念的碰撞,在研讨中提高教学能力,是学校教研沙龙的重要内容。“课堂研讨”沙龙活动,也就是常说的观课、议课,不同的是,它特别注意避免“你评我评大家评”的泛评浅议,突出一个结合和一个互动:

1.观摩和评议结合。学校提前把需要研讨的公开课拍摄下来,研讨时根据讨论的需要再进行随机的课堂回放,老师们根据课堂进度一边观摩课堂,一边评议,让评价更加有的放矢,富有现场感和真实感,提高研讨的实效。

2.教者和听者互动。在课例研讨前,先让执教教师说备课和教学情况,梳理一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的教学反思,然后再让其他教师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建议,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样,教者和听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互动和生成,形成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四、在“专题探究”中创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的实际问题,感到无法解决,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深入教师之中,敏锐地捕捉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归纳成若干个研究专题,再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的思考和探究。

前段时间,通过归纳总结,我们整理出以下一些专题:“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课堂预设和生成如何有机融合?”“怎样设计课堂‘主问题’?”“怎样组织和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堂上教师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怎样组织有效的课外阅读?”围绕这些问题,请教师先认真思考,搜集资料进行前期学习,初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书面的发言材料,然后在“专题探究”沙龙中进行发言。由于问题从教师中来,而且研讨之前进行了细致地调研、学习和思考,所以在讨论时教师们有话可说,有感可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这样的校本教研,很解决实际问题。学校领导也很重视把教师的深刻发言和优秀文章进行整理和汇编,存档备案,或及时向各种教学杂志推荐,让教研成果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和供同行们学习。

五、在“专家引领”中提高

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和引领,没有专家引领的实践可能会陷入盲目和歧途。如果说教师个体学习属于“自主引领”是成长的基础,同伴互学共学属于“互助引领”是成长的动力,那么邀请专家名师指导,在“专家引领”下科学高效地学习研修则是成长的提升。只有“自主引领”“互助引领”“专家引领”达到三位一体、高度融合的时候,教师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来,学校定期邀请省市的教育专家和名优教师到学校指导教学,作辅导讲座,进行示范教学,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校本课程、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和点拨,老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请教专家,大大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为教师的成长积蓄了足够的动力。

六、在“成长论坛”中升华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文化传播部

阅读推广

学生社团

文化传承

分类号G252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13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天然职责与重要的工作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创意为先,实效为王”阅读推广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书随影行”阅读活动;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昊阅书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随意性,还没有形成常规性可持续开展的工作模式。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职能,华侨大学图书馆创新机构设置,专门设立“文化传播部”,并以该部为组织管理部门,组建隶属于图书馆的特色学生社团,安排专职馆员,配套专项文化活动经费,面向全校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以华侨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播部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的长效机制。

1.成立文化传播部与组建馆属学生社团的意义

1.1成立文化传播部的意义

阅读推广作为一项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工作,不应该是季节性的、运动性的,应该被纳入图书馆的常态业务范畴,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逐渐形成适合本校的阅读推广路径。华侨大学图书馆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突破传统观念以及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于2013年初设立了文化传播部,安排专职馆员,负责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

图书馆员是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的成效。成立文化传播部,将负责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的馆员集中在一个部门,便于工作的总体规划,为常规化、可持续性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文化传播部职责明确,即通过集中培训提升馆员相关素养与能力,协调图书馆各部门资源与力量,与外单位沟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创新工作。自从设立了文化传播部,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逐渐成为我馆服务项目中的亮点。

1.2组建馆属特色学生社团的意义

我们通过工作实践以及调研考察发现:高校图书馆不像各教学院系那样,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指令关系,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无法硬性要求学生参与,主要靠学生的兴趣自愿参加。一般来说,学生社团以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随意性,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工作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难以与非馆属学生社团完美合作、有效开展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的原因之一。为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系统化及常规化,我们突破高校图书馆与学生社团随机合作的传统模式,以图书馆文化传播部为挂靠指导部门,先后组织成立了初醒文学社、初醒读书会、迩雅汉服文化社等特色学生社团。馆属学生社团的成立,便于图书馆系统管理、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学生在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将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组建馆属初醒读书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2.1初醒读书会的组建

根据工作需要,2013年,图书馆文化传播部与学校社团管理部门沟通,成立了初醒读书会,在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备案,成为学校认可的正规学生社团。文化传播部的馆员担任初醒读书会的指导老师,读书会设一名社长,两名副社长。社长负总责,副社长协助社长组织安排活动。在初醒读书会内部设置了管理部和宣传部,每个部门设正副两名部长。管理部负责社团成员纳新、培训以及活动的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海报制作、活动报道等宣传工作。社长、副社长、部门正副部长组成初醒读书会理事会,社团理事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然后分派任务、具体实施。

我们将阅读推广活动分为经典传承型和时尚创新型两类。经典传承型活动主要包括主题读书沙龙、主题人文讲座、主题影视沙龙等。时尚创新型活动的主题及方案由文化传播部的老师跟初醒读书会的同学讨论策划。

2.2经典传承型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阅读经典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养的最有效方式,故而图书馆坚持通过主题读书沙龙、主题人文讲座、主题影视沙龙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来促进、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我们规划每学期开展三场主题读书沙龙、三场人文讲座、三场影视沙龙。三种类型的活动穿行,每两周安排一次。沙龙及讲座的主题从经典书目中选择,由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根据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来确定,或与初醒读书会理事会的同学们在学期初商讨确定。

2.2.1以阅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沙龙

(1)阅读书目的选择与宣鳌

大学生应该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而中西文化中经典的代表作包括《道德经》《论语》《西方哲学史》等,所以我们将某学期的三场读书沙龙主题策划为:《道德经》读书沙龙、《论语》读书沙龙、《西方哲学史》读书沙龙,每场读书沙龙的活动周期为两周,由初醒读书会的同学先期制作海报。如《道德经》读书沙龙,我们推荐的版本为《给年轻人读的道德经》,海报在读书沙龙日两周前张贴,同时通过图书馆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初醒读书会的QQ群、微信群等全方位宣传。《道德经》的阅读推广宣传遍布校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互动交流。

宣传两周之后,按照海报确定的时间、地点举办读书沙龙。初醒读书会的同学确保有10人以上参加,要求相关同学提前认真阅读《给年轻人读的道德经》,准备发言。其他有兴趣的同学自由报名参加。这样,保证读书沙龙活动有10多名同学作为中坚力量,现场讨论交流阅读心得,避免了冷场。读书沙龙由初醒读书会推荐一位同学主持,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参与并进行点评、指导。对发言积极,有内容、有思想的同学奖励一本《道德经》并颁发证书。

(3)整理保存。

读书沙龙举办之后,组织积极发言的同学座谈,邀请其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书面文件提交图书馆存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体会经典图书的内涵,并且还提高了其总结、写作能力,也为今后图书馆开展类似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参考借鉴。

2.2.2主题人文讲座、影视沙龙

关于人文讲座,以主题为“推广儒家文化思想”的讲座为例,我们首先进行信息查询,确定主题和主讲人选名单,邀请对儒家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做主题讲座,同时请主讲老师给同学们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并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主讲老师对相关主题有多年研究,讲座中将自己的研究精华讲述出来,让认真听讲的同学受益匪浅,节省了大量的盲目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讲座后,同学们根据主讲老师的指点,进一步阅读原典,收获更大。

关于主题影视沙龙,经指导老师与初醒读书会的同学们商讨,决定选择由经典图书改编的电影作为影视沙龙的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光影观感来指导阅读。如201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的三场影视沙龙主题为:《了不起的w茨比》、《小王子》、《安娜・卡列尼娜》。

2.3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

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前后,我们会组织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此类活动的关键要素是“创意”、“策划”、“教育意义”,前两个要素是近些年所有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图书馆的普遍认识,此外,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策划时要考虑到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组织的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2015年为“创意书评”,2016年为“诵读会”。

2.3.1“创意书评”活动

(1)确定主题。

“创意书评”旨在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语言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评选出来的优秀书评短语,可以引导更多的读者阅读被评图书。

(2)活动开展。

“创意书评”活动为期一个月。第一、二周为书评征集期。初醒读书会的同学提前制作海报,海报内容包括投稿要求、投稿邮箱、征集时间等信息,要求书评短语富有创意,字数不超过100,评论的对象为经典图书。第三周为评审期,第四周为颁奖及获奖书评短语宣传期。为了扩大影响范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图书馆提供专项文化活动经费,对获奖作品给予奖金奖励。除了在网络媒体及学校海报栏张贴海报等常规宣传方式外,我们还特别申请在每个学生宿舍门口张贴小海报。文稿征集结束后,指导老师与初醒读书会的同学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初审,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终审。

(3)活动总结。

此次书评征集活动,共收到300余篇稿件,评选出10条优秀书评短语。获奖书评短语被制作成了海报,其电子版也通过图书馆网站主页、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10条获奖书评短语分别对10本经典图书作了创意推荐。通过创意书评活动,吸引在校读者广泛参与,于潜移默化中有效推广了经典图书的阅读。

2.3.2“诵读会”活动

(1)确定主题。

“诵读会”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青春的身影及朗朗书声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倡导经典阅读及有声诵读,活动场地为图书馆外的小广场及校园的紫藤长廊。

(2)活动开展。

为营造活动氛围,约定报名参加诵读会的前50名,每人赠送一件文化衫。在诵读会前一周张贴海报,同时推荐诵读的经典书目。指定一名同学作为诵读会主持人。诵读内容为海报指定的经典图书章节,采取单个同学诵读及集体诵读形式。

(3)活动总结。

诵读会活动结束后,在馆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收到110份答卷,调查表明活动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朗朗书声、亮丽的校园文化衫,吸引了众多同学的注意,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3.组建馆属迩雅汉服文化社,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3.1迩雅汉服社的组建

为更好开展文化传播部规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我们组建了馆属学生社团“迩雅汉服文化社”。该社由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其组织管理模式与初醒读书会相同。自2013年迩雅汉服文化社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汉韵文化图片展、大学生中国书画作品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礼仪讲座等。其中汉韵文化图片展每年组织一次,分别为汉传统服装图片展、中华传统乐器图片展、中华传统节日礼仪图片展等。大学生中国书画作品展也是每年组织一次,与汉韵文化图片展分别安排在上、下半年。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主要选择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如2月份的花朝节、5月份的端午节、8月份的中秋节等。

3.2花朝节文化活动

(1)确定主题。

迩雅汉服文化社共组织了三次花朝节文化活动。一般在学期初由社长提交活动策划案,经图书馆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审核后实施。三次花朝节活动分别组织了祭祀花神礼仪表演、制作花灯、彩纸剪裁装饰花草树木等活动。

(2)活动开展。

迩雅汉服文化社的同学自备汉服,活动需要的道具材料由管理部的同学用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活动经费购买,海报的设计制作及宣传由宣传部的同学负责。活动日一周前制作好海报进行宣传,海报上留有迩雅汉服文化社的微信公众号,同学们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活动日在现场张贴图片,介绍花朝节的知识及礼仪。汉服文化社的同学身着华美的汉服,在图书馆门前广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与文化的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活动事先准备好制作花灯的各种材料,同学们现场制作花灯。为充分展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特地准备了笔墨及中国画颜料,擅长书法及国画的同学可以在制作的花灯上书写毛笔字或绘水墨画。

(3)活动总结。

花朝节花灯制作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同学参加,共制作了50余盏花灯,制作好的花灯由制作的同学带走。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及文化内涵,传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活动的思考

4.1对成立文化传播部及馆属学生社团的思考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设置独立的文化传播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具体实施,才能提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的系统化、可持续开展。此外,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活动,需要思考对大学生读者的教育意义,这对负责相关工作的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等。高校图书馆要引进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组织相关馆员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及能力。

图书馆拥有自己组建的学生社F,便于组织管理及开展活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能将活动广泛宣传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促进阅读与文化传承的普及推广。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社团有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倾向,文化传播部的老师需对社团骨干进行图书馆常识、活动策划、社团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指导要因势利导,既结合文化传播工作规划,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兴趣特长,根据社团的特色开展活动。既要鼓励、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又要使活动符合图书馆的职能,形成系统化、常规化、长效性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模式。

4.2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

经典传承型与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时尚创新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沉淀、转化为经典传承型,经典传承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改变一下策划方案及活动流程,也可以转变为时尚创新型。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核心在于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聚焦优秀图书,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策划是否周详、组织是否有序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本文中提到的“创意书评”活动,可能会出现优秀书评短语推荐的书籍不在本馆典藏范围内,我们启用紧急购书程序,购买相关书籍入库。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收藏量比较大,经典、优秀的图书一般都有收藏,征稿时我们规定针对偏门、冷门以及休闲娱乐性的图书的书评短语不在优秀奖评选范围之内。此外,馆藏图书一般副本量比较少,在阅读推广时无法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我们一般尽量选择本馆电子书库里已有的资料。建议在高校图书馆设置经典特藏阅览室,将荐读活动中推荐的图书多备副本保存,便于读者借阅,经典阅览室特有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4.3对文化传承活动的思考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4篇

北京西山脚下,上庄翠湖湿地,有“北京的江南水乡”之称,这里生态结构自然和谐,景色怡人。一批京城文化人在当地农村租了农家院,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小群落。他们生活的两端,一端是喧嚣的城区,一端是宁静的村庄,他们每周开两小时的私家车进村讨论学问。这是一群物质富足的高知人士。

翠湖的一个特色活动就是每周末的读书沙龙。沙龙一般安排在周六晚上,20多个人围坐在一个农家院里,品着朋友带来的红酒,听主讲人讲一个半小时,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小时。聊到酣畅淋漓之后。大家沿着湖边散步回到各自在村中的家。

旅美学者、历史写作者李亚平家不住在上庄,通过朋友介绍成为读书沙龙的常客。他曾经在这里主讲过他的两本书:《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和《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讲的时候不必多解释,你一说,他们就明白。这是一群有很深知识储备的人。”

但更多时候,李亚平仅仅是作为读书沙龙的一个普通参与者,和朋友们讨论着从“老北京的门墩儿”到“果壳中的宇宙”,天文地理、民俗曲艺无所不包的话题,只是不谈“显学”。很多题目与他所研究的领域――历史学,毫不相干,“周末听一场完全不相干、有水平的讲座,能把我从一个星期紧张的写作和思考中释放出来,整个人感觉很放松。”

“文化的沙龙让我精神上时常有喜悦和放松。”李亚平在国内,会接连参加各种各样的沙龙活动,除了上庄的读书沙龙,他还参加过三昧书屋、涵芬楼等书店主办的讲座沙龙、部级财经知识沙龙、高校组织的学术沙龙、NGO组织的沙龙等等。

北京的民间沙龙相当活跃。除了市民能够在报纸周末版上看到的、面向所有公众的沙龙活动,李亚平所知道的,像上庄这样民间自发的、后来形成规矩的小圈子化沙龙就不下10个。在广东、四川、浙江、贵州、福建等地,不同主题的民间沙龙也很繁盛。不知不觉中,沙龙已经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这种源自于西欧上流社会的聚会形式,在当下的中国民间渐成风气。

客厅、圈子和俱乐部

人们现在所说的“沙龙”与它的本意有很大差别。Salon,本意指客厅。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被法国人发扬光大。

从15世纪到19世纪,沙龙一直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一干王公贵族、名流学者和艺术家,聚集在名媛贵妇的豪华会客厅中,一边呷着饮料,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畅所欲言。那时的沙龙。更像是一件奢侈的社交艺术品。

这种客厅式的经典沙龙来到中国的时间很早。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沙龙在北京,叫做“太太的客厅”,这个客厅的主人就是梁思成的太太林徽因。聚集在这里的人,都是京城知识界最优秀的学者、教授。这班知识分子的聚会,不带功利色彩和无聊成分,只是为了谈文论艺,或者干脆就是为了休息和友谊。

林徽因作为女主人倾倒了许多人。作家萧乾曾回忆说:“林徽因总是滔滔不绝地讲着,总是她一个在说。她不是在应酬客人,而是在宣讲,宣讲自己的思想和独特见解,那个女人敢于设堂开讲,这在中国还是头一遭,因此许多人或羡慕,或嫉妒,或看不惯,或窃窃私语。”

这样一个女人,难怪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都爱她。

沙龙的第二个兴盛期是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大潮在中国大地涌动,人们热衷于谈论萨特和尼采。不论在大学还是民间,人们都如饥似渴地寻找着思想上的联系与碰撞。文化沙龙可以称得上是那一时期文化人的一种生存状态。

《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说:“圈子文化在80年代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时对大集体生活有一种反叛,但有趣的是,反叛的结果是结成一个个小集体――就是圈子,每个圈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很多文人都曾对80年代的圈子文化做过满怀深情的回忆。作家朱伟在《作家笔记及其他》中说:80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地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整夜整夜地喝啤酒看电影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从张承志家里走到李陀家里,在李陀家楼下买了西瓜,在路灯下边吃边聊,然后又沿着朝阳门外大街走到东四十条郑万隆家里的时代……

90年代以后,民间自由讨论的风气曾一度衰微,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体制外林林总总的沙龙又复苏并活跃起来。最近这些年,沙龙的主题越来越多样,话题越来越专业。许多学术研究会都成功地实现了沙龙化。

小圈子化的沙龙有的贴着精英标签,通常不会轻易向外界敞开,他们讨论的往往是某类尖端话题。比如北京有一个部级财经知识沙龙,沙龙中的很多人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财经专家、经济学家。他们定期聚会,讨论前沿经济问题,有时也会请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和大公司总裁参加。在一位圈内朋友的引荐下,历史学者李亚平曾参与过几次讨论,但当他小心翼翼地提出带其他朋友过来的时候,被婉拒。“他们不希望惹人注目,”李亚平说,“这种沙龙像同人杂志,切磋的意思很重。”

与小圈子化的文化沙龙相比,书店、图书馆举办的讲座沙龙则面向更广阔的公众。尤其是一些民营书店,如三味书屋、风入松书店等举办的讲座沙龙,以其先锋性、专业性和良好的互动性,赢得了大批拥趸。但是,民营书店的讲座沙龙,与图书大厦和图书馆举办的讲座相比,走的仍然是相对小众的路线。

公益指向的主题性沙龙,随着中国NGO组织的大量涌现,也在日益增多。NGO沙龙的议题多集中在妇女、环保、扶贫、流动人口、艾滋病、儿童等领域,举办沙龙多以宣讲理念、争取社会支持为目的。

此外,多元化的生活伴生出了形形的专业沙龙,摄影、艺术、诗歌、文学、汽车、美容、体育、美食,所谓七十二行,行行有沙龙。以共同的经验、兴趣相聚,分享话题、交流心得,沙龙在专业化领域获得了大发展。

当下中国,林林总总的沙龙,作为社会人群的情趣组合,正在温润的社会气候中繁荣生长。“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从简单层面看,表明文化氛围、文化精神的复苏。”李亚平说,“当一个社会进入到安定、平和的状态,知识文化界的圈子和民间的沙龙活动,自然就会多起来。”

沙龙拥趸:迷恋1980年代

“如沐春风。”这就是在沙龙上遭遇牛人之后,李亚平的感受,他曾连续两天去听一个海归学者讲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第一天听了一个半小时,第二天听了9个多小时。“主讲人厉害极了,把那么艰涩的书讲得清晰流畅。那次我受了大教育了。”后来,李亚平在自己的书中,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

对于李亚平来说,参加文化沙龙只是出于一种读书人的生活习惯,“习惯和文化界交往。心灵交流,有时候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休息。”他说,“我接触的一些人,都没有特别强的目的。

就是出于一种很自觉的文化诉求,大家聚在一起,探讨学问、增加新知。”

而这种“自觉的文化诉求”。在20世纪80年代是必备品,在今天却是奢侈品。

“物质把精神打入了冷宫”。这是评论者刘晨光对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向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转向过程的比喻,“时代把重心放在了经济上,人们对现实利益的渴望替代了对于思想文化的迷恋。”

2006年,一本《八十年代访谈录》掀起了一场“80年代热”,很多从80年代走过的人,以那个时代为一个理想的符号,反思和批判90年代以来的世俗化和市场化。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比较了80年代与今天的上海,他说“那个年代,文化人的公共空间比现在开阔得多,那时大家都充满激情,就像在古希腊城邦那样”。

戴着人文光环的80年代,也让许多年轻人心弛神往。北京劳动关系学院大三学生吴展就是一个这样的80后。他说:“我心中一直对那个年代的中国大学校园向往不已,被那种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启蒙深深震憾。”从大二开始,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拼命地从各个方面搜寻北大以及其他高校、书店的讲座信息”,那种心情,吴展形容为“饥渴”。

去年4月,他在三味书屋听了钱理群先生讲《活着的理由和活法――我最近的思考》。“钱先生的讲座给了我不少灵感。对于这样一位经历丰满的老者,对于经历过建国后的风风雨雨的老者,对于一位在学问上建树不凡的老者,我们这些身处‘后现代’的后生当然要虚心学习。”

从那以后,吴展几乎每周都去三味书屋听讲座。他一口气说出了一连串讲座的名称,陈明讲新儒家,“后面的互动环节,简直叫一个精彩!陈明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雄辩的气势给人不少”,吴蓓讲甘地,仲大军讲“揭开国学新面纱”,余习广讲“”,曹卫东讲“德国启蒙的内在紧张”。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讲儒家文化与现代金融业……

“虽然有些东西我还不一定能当场打包带走,但讲座沙龙这么广阔的讲学范围是能很好地扩展我有限的阅读视野的。也能激起我对陌生领域的好奇和兴趣。”现在。吴展正在准备考研,精力不容分散、但前段时间三味书屋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讲座。他还是去听了。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5篇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读者活动 品牌化 社会合作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2.017

Unifying So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Branding of Reader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y:Practice in Hangzhou Public Library

Liu Ying

Abstract The branding of reader activities requires a lot of resources to be invested to breed, nourish, and also a long-term maintenance. But, due to the limited resources, the lack of talent, and imperfect system,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a public library to succeed in reader activities' branding by its own strength. As a result, public library shall cooperate in different manners, with various social forces to creat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then further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reader activities' branding.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Reader activities. Branding. Social cooperation.

“品牌”,作为营销名词,简单地讲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创品牌是一个战略问题,品牌的形成有一个形成过程,不可能今天树牌子,明天就出成果,因而需要不断探索,更需要全员的投入。”[1]图书馆读者活动品牌化就是提升用户对图书馆某项活动或活动系列的认知度、积累社会美誉度、形成品牌忠诚度的过程,这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孕育和滋养,且是一个长期维护过程。然而,公共图书馆囿于自身资源、人才、体制等约束,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满足读者活动品牌化发展需要。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积极寻找政府、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建立有效的合作共建机制和多样的合作模式,通过不同机构间的优势互补,快速提升公共图书馆在读者活动品牌化建设中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本文以杭州图书馆(简称“杭图”)在向“第三文化空间”转型过程中,联合社会力量推动读者活动品牌化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探讨对象,从社会合作对象、合作类型、合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梳理,展现联合社会力量推动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品牌化发展的新面貌,供其他图书馆借鉴。

1 开放的理念

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其2005年发表的《开放的社会 开放的图书馆》一文中表示:“公共图书馆作为融合多种学科的文化行业,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尤需面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扩大开放,拓展服务内容,丰富工作内涵,更新管理手段、重视社会合作,不断加强开放的发展观,采取开放的办馆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开放的社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2]这种开放理念,深刻影响着杭州图书馆业务管理、业务发展的各个方面。2008年9月,杭州图书馆钱江新城新馆开放,大力拓展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提出了努力把杭图打造成为市民最想去、最愿意去的“第三文化空间”的发展目标。为满足新目标对图书馆读者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要求,杭图把“借船出海”作为开展读者活动业务的主要模式,积极鼓励各个业务部门主动吸纳社会各界及个人的一切可用资源和力量,拓展社会合作渠道、类型和内容,集取“他山之石”,在活动策划、读者组织、媒体公关、资金运作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快速并且有效提升读者活动的数量、质量,为读者活动品牌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广泛的合作对象

目前,关于图书馆社会合作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狭义上讲,指图书馆与自身法人实体以外的社会机构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一种是从广义上讲,指图书馆为了完成机构自身的职责与任务, 与员工、读者、同行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之间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建[3]。杭州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社会合作,从广义的社会合作概念出发,以公益、惠民、弘扬优秀文化为原则,尽可能广泛地选择合作对象,通过与政府、员工、读者、同行以及其他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合作与共建,不断拓宽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层次。

2.1 政府部门

公共图书馆作为由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与政府有着天然的联系,积极争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杭州图书馆“文澜大讲堂”公益讲座创建于2006年,初创期,其讲座听众主要是退休老同志,讲座内容一般是家庭烹调、养护插花、家庭教育心理学等一些贴近百姓生活的主题,社会影响力不高。2008年杭图新馆开放后,根据新的活动组织理念,杭图积极寻求与权威机构的合作。2009年,与市文明办合作,将“市民大学堂”引入图书馆,邀请到外交部原发言人沈国放、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当代作家曹文轩等名家设坛开讲;2010年还与市西湖读书节组委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合作成功举办“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让我们来读书吧”全城朗读活动。之后,杭图又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市委外宣办、市妇联、市健康办等合作推出“清风讲坛”“世界风情”“幸福人生”“健康大讲堂”等系列,这些活动为“文澜大讲堂”活动品质的提升,专业度和知名度的打造注入了强劲动力,快速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2.2 媒体

媒体一般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图书馆在活动品牌打造过程中,借助媒体之力能够迅速扩大宣传,促进活动品牌的传播,提高品牌在社会大众中的知名度。杭图在品牌打造中也充分借助媒体平台及其优势,邀请名家、扩大宣传。2009年起,“文澜大讲堂”通过与当地多家媒体合作,开设出“读书会”“人文财经大讲堂”“小文艺家首秀”等多个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作为合作媒体的“自家事”,不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宣传,让更多人知晓、参与,同时,也邀请到了多个领域的名家、专家,如著名作家莫言、毕淑敏等文学界名家,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著名评论员袁幼鸣、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等著名财经学者、企业家,“中国摇滚第一人”何勇等著名音乐艺人,扩大了“文澜大讲堂”受众,实现了对更多人群的服务,使活动品牌价值得到提升、形象更为丰满。

2.3 馆员

馆员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之一,充分调动他们的才能,在读者活动品牌打造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杭图音乐类品牌“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正是由一支80后馆员团队全力打造而成。在2008年开馆后,杭图根据音乐分馆定位和需求,引进了一批具有音乐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这些年轻馆员思想活跃,接受力强,他们充分运用自身专长,成为这一品牌活动的策划人、组织人、主讲人,不请外援就把“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的三大系列“音乐普及”“音乐讲演”“音乐沙龙”办得有声有色。也正因为他们的年轻,能够与热爱音乐的读者打成一片,使“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品牌在读者的口口相传中被广为传播。同时,他们还培育出了一支“市民合唱团”,在文化部、省、市等各类合唱比赛中多次获奖,被浙江省合唱界誉为“黑马”。2013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柯达伊”国际合唱节获得金奖;2014年参加十二届中国国际合唱节,荣获老年组金奖第一名的佳绩。此外,2011年、2014年底市民合唱团在杭州大剧院成功举办了属于每位团员的新年音乐会。这些成绩不仅提升了“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的品牌影响力,也大大增加了每位团员、参与者对这个品牌的忠诚度。

2.4 读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大众参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的热情,进行文化表达和文化创作的愿望被大大激发。在这样的背景和需求下,图书馆通过搭建适宜的平台去汇聚个人力量,满足个人参与文化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能够达到积沙成塔之效,促进读者活动发展。杭图沙龙类品牌活动“文澜沙龙”就是杭图与读者共同打造的。2010年,“文澜沙龙”推出无门槛招募沙龙主持人,读者可以申请主持沙龙活动,甚至可以自主设计、策划沙龙主题。这种自由、平等、公益、分享的理念和氛围,让“越来越多的草根主持人涌现在‘文澜沙龙’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传播自己的理念,这就使‘文澜沙龙’有了强大而持续的群众支撑力”[4]。再如“文澜大讲堂”下设的“我来做主讲”系列,就是让听众“变身”主讲,通过广泛招募各行业、各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好表达能力和现场掌控能力的民间志愿讲师,集合个人力量,创新活动形式,增强互动,提升“文澜大讲堂”的亲和力。

2.5 各类机构、社会团体

当我们向消费者提到一个品牌时,他们首先会联想到是什么样的产品。同样,当我们向读者、用户提到图书馆活动品牌时,他们首先会联想到有什么具体的活动。因此,读者活动品牌化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就是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活动形式。与各种类型的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合作,能够有效满足读者活动品牌化对活动内容、形式的多样需求,帮助活动品牌成长。杭州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品牌“心随阅动”,围绕品牌策划要求,寻找适合的社会机构、团体等来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如2010年3月推出的“心随阅动――大型主题阅读秀”,结合阅读主题,分别与茶叶博物馆、星巴克等合作,以现场演示、互动、主题文献推荐的形式,完成“四月问茶”“阅伴Coffee六月浓”“星・阅・生活”等活动,以多元化手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传递这一品牌的“悦读、互动”理念。如与团市委下属的青少年服务机构合作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与网站、高校等合作举办网络赛诗会等。此外,杭图其他活动品牌,如“文澜沙龙”“文澜大讲堂”“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等,其品牌化过程,都离不开各类机构、团体等社会资源的参与。“文澜沙龙”的“外语学习”系列是与专业的语言培训机构合作,“经济理财”系列活动与知名的证券公司合作,“心理探秘”系列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文澜大讲堂”除了与政府机构、媒体的合作,还联合歌舞团、剧院、高校剧社等打造“艺术课堂”,与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故居等合作打造“走读杭州”系列等。“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除了由馆员负责音乐普及、音乐鉴赏、音乐沙龙三大系列的常规活动外,还与专业音乐学院、音乐培训机构、音乐类协会、昆剧团等合作举办各类音乐表演会、欣赏会、交流比赛、主题讲座等。这些社会资源的引入,使杭图各个活动品牌逐渐形成规模,活动实现常态化,且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形成品牌特色。

3 多样的合作类型

多样的合作类型能够提高合作成效,为合作双方营造灵活、自由的合作环境。杭州图书馆在联合各类社会力量丰富读者活动,培育活动品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以多种合作类型来达成合作意愿,实现合作目的。

3.1 委托型/协作型

这类合作,一般委托方已有较为完整的项目策划,包括经费保障等主要因素,图书馆作为承接者,主要依托和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场地、文献、后勤、读者组织等各种协助,促进项目的更好实现。其中,委托型中的委托方是活动的绝对主导,图书馆起辅助作用;协作型中,合作双方地位更平等,在项目策划、实施中可通过协商,共同承担项目实施所需的经费、人力、场地等要求。“文澜大讲堂”旗下的“清风讲坛”系列活动是典型的委托型合作。该活动由杭州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策划、主导,并负责主讲嘉宾邀请、经费提供,以全市公职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委托杭州图书馆承办。而杭图“文澜沙龙”“心随阅动”“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等活动品牌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则是属于协作型。如2012年,为配合杭州市西湖读书节、世界读书日,杭图与当地主流媒体共同策划了“心随阅动”之“大书房・小书房”活动,杭图参与整个收稿、网络投票、最终评选的过程,利用门户网站“文澜在线”开设入选作品投票通道,并为活动提供书券、VIP借阅证等奖品,活动的宣传、大奖提供(一家三口台湾环岛八日游)主要由合作媒体负责。该活动广泛有效的宣传、丰厚的奖品激发了广大市民高涨的参与热情,入选作品在杭图门户网站“文澜在线”进行网上评选期间的点击率达到112.37万人次。

3.2 授予或建立“基地”型

该类合作能够使图书馆与合作方建立较为长期、紧密的关系,双方基于各自优势、特点,通过互补,不断加深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如阅读活动品牌“心随阅动”与团市委下属的青少年服务机构的合作,其方式就是在杭图建立“杭州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形成长期关系,不断深化合作内容。除了组织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还于2013年共同联合市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推出特色项目“阅读疗愈”,以图书作为载体,通过“心理辅导+文献推荐”的方式,将静态的文献阅读与动态的心理学专家心理疏导相结合,帮助人们借助读书提升认知水平,达到身心平衡。如“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活动在2011年8月成为杭州市首批“残疾人无障碍视听体验基地”,借此优势,进一步与省、市各级残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无障碍影片、专题活动参加者组织等优势资源,同时借助音乐分馆先进的视听设备、音乐类专业馆员等优势,成功组织开展无障碍视听沙龙、讲座、专场演出、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013年,“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无障碍试听体验活动获得全面提升,成功与民进省直基层组织工作委员会、杭州市金牌导游品质服务队合作,在音乐分馆设立了“听心”盲人影院,每月为杭州市辖区内(活动辐射各区县)的盲人朋友提供一期由金牌导游现场“讲电影”活动。这些活动赋予“总有一种声音打动你”音乐活动品牌更为人文、生动、丰满的形象,极大提升了品牌价值。

3.3 项目型

该合作类型在本文里主要指图书馆为自主策划设计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因此,为了获得最大合作资源,其合作对象十分广泛,合作方或参与方可以是一家,也可以是多家,跨界别或多方联动更能够有效提升活动效果。如“文澜大讲堂”为开发高端活动,提升品牌价值,于2013年策划设计了一档英文高端讲座活动“世界风情”,为确保活动质量和活动目标的达成,杭图主动寻求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市委外宣办的合作,并在对方的大力支持下,与各驻华、驻杭或其他外事机构取得联系,邀请到专业和权威的主讲嘉宾。又如“文澜沙龙”在2014年策划的“杭城名嘴话杭城”系列活动,通过与杭州各大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合作,组成由杭州本地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主持人组成的专题沙龙主讲人,以不同的视角讲述杭城文化,与读者一起品读杭城不同的地方风情。

3.4 个人志愿型

这类合作要求图书馆根据某一读者活动品牌定位、发展需要,积极吸引那些具有公益和分享愿望,又拥有独特经历、特长的个人参与。在读者参与过程中图书馆要善于发现、调动这些激情和力量,及时为其提供支持。如2010年,“文澜沙龙”的部分热心读者提出了兴办杂志的设想,杭图立刻给予大力支持。经过沟通,定名为《文澜沙龙》,以电子期刊形式在杭州图书馆门户网站上,而杂志编辑所需的采访、摄影、组稿、设计等全部由读者完成。这是我国图书馆界第一本由读者自行编辑出版的刊物,截止2014年,《文澜沙龙》已出刊8期。再如,公益培训活动品牌“市民学堂”,就是从公开招募公益讲师起步,通过“以公益回馈公众,能者为师,今天的学生亦能成为明天的老师”的模式[5],为社会上有教师梦、具有专长、愿意与他人分享学识的人搭建平台。开办四年来,已形成一支由30余人组成的公益培训讲师队伍,开设的公益课程种类达到30个,共开班150个,每学期学员人数达700-800人,学习人次达2万人次。

4 结语

品牌的投资理念是长期的,品牌的价值也是长期积累的,需要一种永续经营的经营理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合作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活动、促进其品牌化建设中,首先必须树立合作意识,以开放的理念和态度,主动出击,与政府、上级部门、馆员和各类机构开展合作;其次要打造和发挥好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优势,积极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读者活动建设,为读者活动的品牌化发展提供可持续且多样的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图书馆读者活动建设,其意义不仅在于能够为读者活动的发展带来新的形式、源源不断的活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是共同传播知识,共同繁荣文化,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者和受益者,最终实现图书馆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程亚男.完善自我追求一流:关于馆长的修养与职责[J].图书馆论坛,2000(3):9-12.

[ 2 ] 褚树青.开放的社会 开放的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10):41-43.

[ 3 ] 李宏荣,练六英.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图书馆社会合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0(12):91-95.

[ 4 ] 陶琳.浅谈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以“文澜沙龙”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3):64-68.

[ 5 ] 褚树青,粟慧.杭州图书馆服务品牌建设实践[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87-88.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6篇

2011年9月,我们对协会内部进行了一些调整,制定了《福建工程学院读者协会工作制度》,同时我们对10月份的纳新进行了策划、准备。

2011年10月11日文化广场读者协会纳新,经过严格的面试程序后,我们吸收了一批优秀的新会员,这为我们接下来举办各种活动奠定了基础。

10月23下午2点在西二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同方数据库的使用”讲座。这次讲座由宣传部与组织部共同负责。

2011年10月25日我协会在4#102举办了第一次读书沙龙活动。

2011年11月1日在我协会4#102举办了第二次读书沙龙活动。这两次读书沙龙的前期准备不足,所到的会员较少,形式单一。读书沙龙是我协会的一个特色活动,旨在给所有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增强协会凝聚力,鼓励会员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

2011年11月5日,我协会在食堂门口、宿舍楼协助图书馆开展了

对图书馆的意见问卷调查。

11月12日(周三)下午2:00我协会在北教6#204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中经网数据使用及当前房地产状况”。这次讲座由宣传部与组织部共同负责。

11月12日(周三)晚上7:00我协会在大教西一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万方数据库的使用”讲座。这次讲座是由宣传部与组织部负责。

2011年11月15日我协会与英语学会在4#405开展了联谊活动。通过此次联谊,加深了我们两协会的交流与友谊,为更好地共同举办第五届中英文演讲赛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月25日~11月22日我协会与英语学会共同承办了以“书评、读书感想”为主题的图书馆第五届挑战杯中英文演讲大赛。此次大赛由图书馆主办,由各系选通过系级演讲赛选拔出两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决赛于11月22日晚在大教东二顺利开展,这次大赛,展现了我校学子青春风采,丰富校园文化。

2011年11月29日晚7:00晚我协会在大教东一举办了第三次读书沙龙活动暨感恩节主题活动。

2011年12月13日晚7:00我协会在4#201学期召开本学期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次大会由副会长林珊珊主持。在大会上,我们表彰了黄宗义等七位在本学期表现突出、积极的会员。同时,我们总结了本学期我协会内部、各部门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我协会的目标、定位。

在以上活动的开展中,我协会主要存在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一个较好的配合、协调,各部门较于分散独立。

2.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活动前后的宣传不足。

3.没有按照既定的策划书进行活动的开展,使得策划书过于形式。

4.一些计划的活动如图书漂流、会标征集、书展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学校政策等原因被搁置了。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7篇

2011年9月,我们对协会内部进行了一些调整,制定了《福建工程学院读者协会工作制度》,同时我们对10月份的纳新进行了策划、准备。

2011年10月11日文化广场读者协会纳新,经过严格的面试程序后,我们吸收了一批优秀的新会员,这为我们接下来举办各种活动奠定了基础。

10月23下午2点在西二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同方数据库的使用”讲座。这次讲座由宣传部与组织部共同负责。

2011年10月25日我协会在4#102举办了第一次读书沙龙活动。

2011年11月1日在我协会4#102举办了第二次读书沙龙活动。这两次读书沙龙的前期准备不足,所到的会员较少,形式单一。读书沙龙是我协会的一个特色活动,旨在给所有成员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增强协会凝聚力,鼓励会员多读书、读好书,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

2011年11月5日,我协会在食堂门口、宿舍楼协助图书馆开展了

对图书馆的意见问卷调查。

11月12日(周三)下午2:00我协会在北教6#204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中经网数据使用及当前房地产状况”。这次讲座由宣传部与组织部共同负责。

11月12日(周三)晚上7:00我协会在大教西一协助图书馆举办图书馆第五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万方数据库的使用”讲座。这次讲座是由宣传部与组织部负责。

2011年11月15日我协会与英语学会在4#405开展了联谊活动。通过此次联谊,加深了我们两协会的交流与友谊,为更好地共同举办第五届中英文演讲赛奠定了基础。

2011年10月25日~11月22日我协会与英语学会共同承办了以“书评、读书感想”为主题的图书馆第五届挑战杯中英文演讲大赛。此次大赛由图书馆主办,由各系选通过系级演讲赛选拔出两名优秀选手参加决赛,决赛于11月22日晚在大教东二顺利开展,这次大赛,展现了我校学子青春风采,丰富校园文化。

2011年11月29日晚7:00晚我协会在大教东一举办了第三次读书沙龙活动暨感恩节主题活动。

2011年12月13日晚7:00我协会在4#201学期召开本学期总结表彰大会。在此次大会由副会长林珊珊主持。在大会上,我们表彰了黄宗义等七位在本学期表现突出、积极的会员。同时,我们总结了本学期我协会内部、各部门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我们更加明确了我协会的目标、定位。

在以上活动的开展中,我协会主要存在是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少一个较好的配合、协调,各部门较于分散独立。

2.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活动前后的宣传不足。

3.没有按照既定的策划书进行活动的开展,使得策划书过于形式。

4.一些计划的活动如图书漂流、会标征集、书展因为前期准备不充分、学校政策等原因被搁置了。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8篇

1.提高文化部门预算。法国作为世界上出版大国之一,政府把鼓励创作,促进出版,开展阅读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与出版成为国家每年度制定文化预算的主要部分。目前,尽管金融危机依然存在,但为了提高法国的文化软实力,法国宁可减少其他部门的预算,也必须增加文化部门的预算。2012年,法国文化与通讯部的预算总额为74亿欧元,比2011年增加0.9%。其中,文化预算达20.9亿欧元(不包括人员费用),同比增加2.9%。文化研究项目预算为1.24亿欧元,同比增加0.7%。图书、文化产业和媒体的预算为46亿欧元,与2011年基本持平。

2.年年举办图书沙龙。法国高度重视国际出版业之间的交流,积极举办和参加各类国际书展。每年3月巴黎图书沙龙吸引着各国的出版商参展。2012年3月16日至19日,法国在凡尔赛门举办了第32届巴黎图书沙龙。据统计,参观人数达到19万,比2011年增加了5%。学生们对阅读兴趣浓厚,学生人数占总参观人数的30%。法国《图书周刊》在总结此次图书沙龙时描述如下:“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法国总统大选在即,但是本次图书沙龙成绩斐然,没有危机。出版业内人士难以置信,参观者毫不犹豫掏出钱包购买图书。一时间,动漫、口袋书和日本文学书一抢而空。”

3.设立图书评奖活动。作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大国,法国重视开展群众图书活动,设有不同种类的图书评奖活动。据法国《文学奖和文学奖评选指南》统计,法国共有大小文学奖2100种,其中不包括颁发给外国作品的奖项。在法国众多的文学奖中,最重要的有六个奖项,即“龚古尔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文学奖”“美第西文学奖”和“联盟文学奖”。每年获奖的图书引人关注,作品来自院校、新闻界、出版界和宗教界等。图书评奖活动不仅为众多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传记作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为各出版社扩展了销路。一旦某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获奖,图书印数猛增,销售额上升。

读书沙龙活动总结第9篇

(2009-2012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以市区教育局和学校2009年工作要点的精神,围绕课程改革,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配合教导处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发挥教研组的“教科研主阵地”作用,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现就本学期教研组主要工作做如下总结。

1、、组织校本培训,通过“教学沙龙”“教师论坛”“集体备课”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本学期,结合区教育局的“骨干教师再成长”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略读课文探究的学习讲座,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一线中的难点困惑。长期以来,老师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难以把握,教学中,时常产生这样的难题,比如:整体感知、生字、词语的学习等环节可以不要吗?到底是哪些方面可以略学,哪些方面不可以略学呢?教学拓展可以拓展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本学期,在区教育区的领导下,对全校语文教师进行了这方面的培训,教师的略读教学课堂效率有效提高。

2、继续组织教师填写《钟村小学教师科研需求调查表》,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科研课题讨论拟定教师们的校本教研问题,教研组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本学期,通过整理教师自身科研需求,我校教研组拟定本学期的教研专题为“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结合区教研室的“随文练笔”探究,组织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后及时开展反思沙龙的活动,并推选2名教师参加校反思沙龙的交流。

3、围绕市教育局“古诗教学的探讨”开展校内古诗教学的研究课,积极组织教师反思自己在古诗教学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区、市教学局开展的古诗教学研究课观摩活动。结束后,在教研组内开展研讨沙龙。本学期,我校选送艾漪老师的古诗研究课《别董大》获区古诗教学研究课一等奖。

4、结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文学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校本课程的新模式。

(1)在教研组活动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紧扣课堂教学,扎实语文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紧扣课文,指导学生美读、品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2)结合主题探究形式,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开展随文练笔的教学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写作方法指导,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赏析,揣摩作者锤炼词句、构思文章的方法。结合单元习作,分散的迁移运用到每课的阅读教学中,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通过模仿-创作,一课一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仿写-创作的系列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因此得以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及时进行交流、讨论,总结教学探索中的得与失。

(3)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各项语文活动。本学期结合我校的“科技节”活动的开展,语文组开展全校“科幻故事习作”、“科技节有感”等系列习作实践活动。老师们都认真指导学生习作,并组织教师及部分学生对百余份习作进行评选,最后将一等奖作品收编成集,作品集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

(4)继续完整具有我校特色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语文组继续编写出语文校本教材。本学期,有《美文赏析》、《快乐学习开心习作》等一系列的语文校本教材编写完成。贴近生活的授课拉近了文学与孩子的距离,很多孩子因此爱上语文,爱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