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健康常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22 08:41:33

幼儿健康常识

幼儿健康常识第1篇

【摘 要】 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的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更全面的健康知识。不少幼师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会在言语上对于幼儿展开要求,但是并没有深入监督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落实了这些具体要求。在展开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时,幼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实践对于幼儿习得这些健康知识,并且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只有不断将语言上的教育内容转换为对于幼儿生活实践的监督,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到这些知识与常识。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教育同样重要。一提到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大部分人的观念中首先想到的是各种生活中的习惯和行为方式。这确实是针对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但这肯定不是全部。幼儿时期的孩子心智在快速发展中,他们对于各种人、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也在慢慢发生转变。这个时期的幼儿如果能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形成正确认识,并且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性格,这会给幼儿今后的成长过程奠定好的基础。而这些往往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幼师在实践健康教育时同样应当关注到幼儿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在生活遭遇的一些小困境或者小摩擦,以及随之产生的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且及时给予疏导。只有从心理和生理层面都给与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实现健康教育的体系化,这也是推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股力量。

幼儿健康常识第2篇

(一)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1.重视体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中,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如编排幼儿早操、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在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身体姿势及体操练习、器械活动、感统训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让他们提高自信,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2.行为习惯教育形式多样。第一,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和安全知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开辟种植园地,指导幼儿按季节种植瓜果蔬菜,饲养鱼、虾等活动,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第三,选择与幼儿生长发育中相关的健康知识作为教育内容。例如,在《我的身体》系列活动中在小班“认识五官”,学习保护五官的基本知识;中班开展“好玩的身体”,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大班“我们的皮肤”“食物的旅行”等比较抽象的健康知识内容。第四,在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例如,“预防龋齿”,教师可借助故事、歌曲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教幼儿学习怎样刷牙,相互讨论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主要方法。在活动中通过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调动相应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3.安全教育扎实有效。第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及电器设备,尤其是带有危险性的物品,如剪刀。第二,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第三,认识部分安全标识并学会使用,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第四通过消防演习,防震、疏散等演练,开展防火、交通安全、危险自救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的自我保护意识。4.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现代社会现象复杂多样,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的幼儿由于家庭或是托幼机构等的教育缺陷,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单亲家庭的比例增加,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导致不少幼儿表现出行为偏异、情绪障碍及人格等方面的缺陷,出现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薄弱。

(二)健康教育的教学方式及方法

1.正确选择教育教学手段。在健康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手段与学习内容、学习经验的关系,结合健康教育的特点,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启发幼儿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哪些地方及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对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可利用观摩情景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讨论、开展自我学习。如在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技能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练习,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2.注重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除了实施有目的的集中教育,还注重其他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渗透教育。如“洗手”“进餐”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在跳绳、滑梯时教幼儿在运动中保护自己。

二、思考和建议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1.明确“健康”的内涵,健康应由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组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或者仅仅是“健康”的一种生物表现。“心理健康”是构成“健康”的另一部分,甚至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以“身体健康”中的大脑健康为前提,常常决定着或制约着“身体健康”的其它身体部分的健康。2.明确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锻炼、卫生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的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幼儿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目的。再次,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1.将健康教育结合到环境创设中。首先,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及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其次,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健康成长。最后,通过幼儿园墙饰布置向幼儿宣传健康知识,利用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预防幼儿传染病的基本常识等,让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2.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根据健康教育的不同内容及其特点,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随机进行教育。例如,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发展自我保健的能力等,一定要结合幼儿一日生活进行随机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督促、指导,以形成习惯。3.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渗透到各领域的教学中。例如,语言活动《我不怕冷》中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的勇敢精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精神,了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体质,培养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1.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转折点,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挫折和矛盾,他们的心理特别脆弱,容易受外界影响。但幼儿园现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大都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轻视与忽视。因此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加强心理保健和心理保育,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活动,除了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整体发展,还要考虑幼儿个体间的差异,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幼儿给予关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四)引导家长参与,提高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幼儿健康常识第3篇

一、丰富幼儿健康知识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幼儿促进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体育健康习惯;另一方面,在幼儿生活中,教师应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只有将健康理念、知识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完美结合,幼儿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健康理念。

二、挖掘健康教育资源

幼儿园是幼儿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要舍近求远,应积极探索和开发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资源,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根据地。如,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内的墙壁,黑板等作为传播媒介,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播,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幼儿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做到“润物细无声”。

三、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单一的“说教式”难免会让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教师精心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常换常新,既能激发、保持并延续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挖掘健康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如,可以结合日常的生活或其他教学科目,注重幼儿园的健康环境,有效利用环境创设等。此外,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除了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外,还应重视幼儿心理环境的健康与否。通过设计一些小型的体育游戏活动,一方面强健幼儿的体格,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幼儿自信,以及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个性。

幼儿健康常识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2-0083-02\[作者简介\]蒋恒凤(1968―),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身心是幼儿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幼儿园要结合幼儿身心的发育特点,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但是,纵观当前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现状,我们不可否认,在教育策略上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幼儿所处的环境对其身心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幼儿身心特点,从物质、心理两方面为幼儿的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首先是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爱动、活泼、好奇,对鲜艳的色彩具有敏锐的感觉,结合这些特点创设环境才能吸引幼儿,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运动游戏之中,感受到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如有的幼儿园在幼儿经常经过的小路上,挂满教师精心制作出来的各种有趣的小动物挂件,让幼儿取摘取,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幼儿的跳跃能力。

其次是心理环境的创设。教师要注重为幼儿创设具有安全感、有趣、其乐融融的心理环境,要结合幼儿不同的身心特点,引导幼儿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细节、生活体验等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都充满爱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逐步培养他们活动的兴趣。

比如,多开设一些“娃娃家”活动区,让幼儿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氛围,对幼儿多表示一些、亲密等,让幼儿感受教师的亲近,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中,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更有利于身心的成长。

二、结合日常生活细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

《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注重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结合幼儿的身心需求,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健康发成长。幼儿日常的生活细节中,蕴含了有待于我们开发的教育资源。因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细微处着手,积极探究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渗透健康教育的理念。

比如,进餐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有饭前洗手、珍惜粮食、不挑食、饭后漱口等。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存在这样或那样不良的进餐习惯,有的吃饭时大声说话,有的不喜欢吃的饭菜就不吃,有的边吃边玩等。对此,我首先发现幼儿身上的长处,对边吃边玩的幼儿,就表扬他不挑食,真是个乖宝宝,不挑食才能吸收到食物全面的营养,如果先集中精力把饭吃完了再玩就更好了。这样的方式使幼儿得到了很好的鼓励,充分激发了他们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渐渐就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可以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通过多种活动开展,了解运用健康知识

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生活体验、身体情况等,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去了解健康知识,同时正确地运用健康知识。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知,掌握一些有关健康安全问题的处理办法,使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比如,为了使幼儿更好地了解人体内脏的每一个器官,了解每一个器官对身体的健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某幼儿园开展了“我们身上的奥妙”健康教育活动,幼儿园老师分别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心脏、肺、胃、肝等器官,为他们穿上酷似各个器官外形的衣服,随着医生阿姨的逐一讲解,幼儿认识并了解了每一个器官的作用。

对于一些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吃力的内容,可以借助一些活动来形象地展示,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针对拐骗幼儿的问题,幼儿园开展《不跟陌生人走》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通过绘本、谈话、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知道放学后一定要等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来接,不能跟陌生人离开,也不吃陌生人给自己的食品。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幼儿掌握了丰富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提升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四、随机渗透健康教育,丰富幼儿健康知识

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从他们亲历的各种小事中挖掘健康教育的资源,并进行随机性的教育,让幼儿掌握更加丰富的健康知识。

比如,当发现幼儿在吃没有洗的水果时,就及时告诉孩子,水果没有洗是不能吃的,因为上面有残留的农药、细菌等,吃了就会生病。再如,在玩耍中,一个小朋友碰破了手,大家顿时都紧张起来,我走过去把这个小朋友按到座位上,小心翼翼地给他止血,轻声地对他说:“别紧张,不太疼,血马上就会止住的。”在场的小朋友们都亲眼目睹了我给这个小朋友止血的经过,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小朋友掌握健康知识,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大家看了老师给这个小朋友止血的经过,如果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手碰破了,你知道怎么处理了吗?”这时小朋友们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妙招”。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学到了处理轻微外伤的常识。

五、加强家园合作共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幼儿健康教育离不开全方位的协作与共同的努力,只有家庭、幼儿园、社会一起重视健康教育,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幼儿模仿能力很强,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要身教与言教并重,对幼儿进行慢慢的熏陶,让他们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为了让幼儿养成不用手捏东西的习惯,幼儿老师应该和家长沟通好,带孩子买东西的时候,不用手去捏商品,并告诉孩子乱捏是不好的行为,东西捏坏了,别人就无法再买了。

幼儿健康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的长期努力,需要不断探索,更新教育的观念,构建具有有效性、创新性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策略。

幼儿是明天的太阳,是祖国的来来,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园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重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与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我们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使明天的太阳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朱建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2).

\[2\]钱海娟.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及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08(26).第3卷 第12期

2014年4月教育观察

幼儿健康常识第5篇

一、教法多样,加强幼儿健康教育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操作练习不应是机械的、枯燥的,而应是有趣的、游戏化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幼儿的兴趣与正确的规则相结合,才能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进而转化为自觉的健康行为。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幼儿主动的活动和他们对过程的体验,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同化到他们的认识结构中去,掌握健康的行为方式,并且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产生新的认知动力。如当幼儿了解了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医生”的游戏,提供自制的针筒、药瓶等,让幼儿将自己生病的体验通过游戏反映出来,懂得要经常锻炼身体,天气变化要增减衣服,感冒了要按?r吃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等。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要结合健康教育的特点,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启发幼儿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哪些地方及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对一些生活技能和健康行为,可利用观摩情景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形式,让幼儿讨论、开展自我学习。例如,在幼儿学习穿脱衣服、叠被子等生活技能时,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练习,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其他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渗透教育。例如,“洗手”“进餐”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在跳绳、滑梯时,教幼儿在运动中保护自己。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然后,反复练习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二、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健康教育也应多样化,要有机地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健康教育是实施健康教育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能够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与身体健康紧密相关的行为因素,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认识与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水对维持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按照其体重每天应该摄入一定比重的水份,但现在的孩子通常喜欢喝饮料或牛奶,而很少主动喝白开水,只有感到口渴时才会想到喝水。为帮助幼儿形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笔者所在幼儿园在每个班级的茶桶边开辟了“今天你喝了多少水?”的专栏,要求幼儿每喝一次就插一块牌,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了解每位孩子的喝水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幼儿及时、主动地喝水,从而达到健康饮水的指标。《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如,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养成健康行为。一是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礼仪小天使”活动,在早晨入园时让身披绶带的“礼仪小天使”站在幼儿园门口引领小朋友们问老师好;在晚上离园时让“礼仪小天使”引领小朋友们说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等等。二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要安安静静、细嚼慢咽;午睡时睡姿为右侧卧或仰卧等等。三是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如:大班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系鞋带;学前班的孩子要自己叠被子等等。另外,我们还通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等环节,培养幼儿热情、勇敢、自信、自我保护等一些健康行为。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教师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健康常识第6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儿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6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全社会都在重视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孩子的健康教育,首先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没有心理的健康,身体的健康就失去了灵魂。同时,农村幼儿不良的行为问题不仅防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农村幼儿园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及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目前,在幼涸暗目纬躺柚弥校并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教师尚未接受专门的心理教育培训,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心理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农村幼儿教师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也缺乏相对固定的教育时间保证,对什么是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幼儿容易出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们很茫然,虽然想对孩子进行心理维护,却因相关知识的缺乏而无从下手。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却没能扎实地实行。

1.2 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平时的幼教工作中我发现由于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并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导致目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在生理方面没有疾病或发育正常,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幼儿园教育是否恰当,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幼儿园内,很多教师已经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维护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视并未化作行动上的体现。在幼教实践中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或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现象并不少见,她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医生或专职心理教育者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保护,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1.3 家园教育的不同步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家长们呵呼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部分家长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知识模糊不清或知之甚少。家庭生活的环境不良,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如爱发脾气、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任性、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

2.对农村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幼儿教师。因此,就要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多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根据幼儿年龄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以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绪、性格、意志品质。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尽力给每个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等等。用爱心体察儿童的内心感受,及时帮助幼儿排除不良的情绪,缓解内在的心理压力;并让幼儿学会人际交往的技能,这些都是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2.2 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一日教育活动中。

2.2.1 建立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在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尊重幼儿,关注幼儿,把心理教育理念上的重视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根据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适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主要内容与途径,同时结合各学科教学,运用教育技能技巧,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

2.2.2 在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游戏活动会让每位幼儿走到一起,对任性、孤僻的幼儿,教师可为他们创设趣味性强的、有针对性的集体合作活动,为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机。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当爸爸、妈妈、孩子等各种角色,教师适时地参与游戏,引导幼儿模仿爸爸去买菜、妈妈给孩子喂饭、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去公园等。游戏既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发展了幼儿语言,又使得幼儿心情愉快。

2.3 让家长积极配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2.3.1 要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一些日常生活的技能教会孩子,并不是包办孩子的一切。

2.3.2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这也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前提。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不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由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即使在餐桌上的轻松话题,只要有人倾听、欣赏性地倾听,那都会让孩子深感家的温馨,这对其言语能力的锻炼乃至健康人格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3.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农村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幼儿健康常识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切实的贯彻《纲要》所阐述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传统观念下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往往将幼儿园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幼儿园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任务,使幼儿园健康教育成为体育教学和常识教学的代名词。而实际上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所倡导的是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活动的理念,提高幼儿健康认知,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

1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健康教育以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即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正如《纲要》中所提到的:“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幼儿健康教育以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健康教育的理念及实施策略需有机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向幼儿灌输良好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在幼儿园的物质生活环境创设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增强幼儿健康意识。幼儿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幼儿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设置活动警示标志、大型活动器械活动规则定期检修并有保护设施、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就寝的要求图示等等,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使幼儿在潜意识里接受健康认知的熏陶。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过程中要灵敏的把握教育契机,随机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在幼儿入园时除了常规检查外可以向他们传达简单的健康保健知识;在幼儿进餐时教授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及营养均衡的知识,要求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清洁;在幼儿盥洗时要教授幼儿正确的方法,增强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幼儿入厕时,可以随机进行卫生行为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策略方法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进行随机的渗透。

同时幼儿园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影响的深刻性,积极构建日常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重点在于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创设,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悦,幼儿在美好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自由、充分地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陶冶性情,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爱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等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与改进班级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接受隐性健康心理的熏陶。

2 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有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各领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横向渗透,积极寻求不同领域的健康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渗透、融合,构成幼儿园渗透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和幼儿语言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社会教育、幼儿艺术教育等各领域活动相结合, 才能共同促进完成幼儿教育的系统目标,使健康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幼儿健康的价值和幼儿成长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将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要随机渗透健康理念到其他领域活动中,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教学融合渗透是最必要的。在学习内容选择上,通过语言学习活动,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养成“讲话礼貌”、“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通过社会学习活动,培养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其“乐意与人交往”、“有同情心”、“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艺术学习活动,抒发(发泄)幼儿内心的情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通过科学学习活动,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等等。

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声情并茂的故事、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探究等形式,都能够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认知欲望、对健康食品的兴趣等等;社会、语言、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外出观察、参观,音乐活动中的舞蹈、律动等都是幼儿身体锻炼的良好途径,这些都很好的渗透了健康理念。

健康教育内容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渗透,不仅能起到平衡课程的作用,还使孩子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得到了全面均衡的提高。例如:大班进行“亮眼看世界”主题活动时,通过远足,教师引领孩子们走向社会,看看周围的环境、生活现象,一起步入“亮眼看世界”的情景脉络,尝试各种各样的“看”,一起去表达看的映象,一起去思索看到的现象,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的观察之中,使其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3 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游戏是解决幼儿身心发展内部矛盾的最佳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而愉悦地感受和学习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习惯,体验身心放松带来的快乐,它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在幼儿园游戏内容的选择上渗透着健康教育理念,都是依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地促进幼儿的动作技能发展为主旨。一方面是表现粗大动作为主的游戏内容,这类活动一般在户外较大的空间进行,如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钻爬等的掌握是通过幼儿相互追逐、大中型器械的练习以及部分的球类游戏来实现的,同时传统民间游戏中的跳房子、跳皮筋、滚铁环、抖空竹、跳竹竿等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蕴藏着深厚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表现精细动作为主的游戏内容,这类活动主要在室内通过双手进行,如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穿珠子、夹弹子、弹豆子、拍纸牌等活动。

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够满足幼儿各种层次的需要,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益于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成就感,还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在交往中感知和理解同伴的情感,具有合作、共享、宽容等亲社会行为,能够自己寻求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同时游戏结束后的分享评价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与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在这些环节中都很好的渗透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有赖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工作的首位,将健康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达到协同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2]顾荣芳.试论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兼议《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贯彻[J].学前教育研究,2002(1):14-16.

[3]黄显军.对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中所存在问题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3(Z1):94-95.

[4]刘晓东.对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些认识及探讨[J].山东教育,2001(18):46-47.

幼儿健康常识第8篇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4-02

儿童保健门诊(Infant and child health clinics)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健康儿童保健[1],咨询所开设的,针对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常见疾病给予咨询指导和防治的机构。对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婴幼儿家长分别予以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咨询和治疗的婴幼儿共为1757例,随机选择36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3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婴幼儿均180例。据统计,本组的360例婴幼儿当中,共有男215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至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2±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本组的360例患者,均行常规指导,针对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 广泛宣传 首先,保健人员需要将婴幼儿保健知识通过健康专栏向患者家属进行传播,并且定期对健康专栏中的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进行更换和创新,让婴幼儿家属切实认识到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婴幼儿保健知识对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

1.2.2 电话咨询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家属无法及时地获取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为此,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特设置了咨询电话,为婴幼儿家属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从而有效地拉近婴幼儿家属与婴幼儿保健门诊之间的距离,取得婴幼儿家属的信任,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为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保健人员还可以向婴幼儿家属发放婴儿操光盘[2]、健康处方等包含育儿、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的光盘或宣传小册。

1.2.3 早期优育指导 新生儿期向婴幼儿家属选择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脐部及皮肤护理的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开展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耐心、详细地向婴幼儿家长讲解和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家长按时进行计划免疫,从而培养婴幼儿家长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在婴幼儿发育和成长阶段,婴幼儿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障婴幼儿膳食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3 效果判定标准 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家属对婴幼儿营养、心理、喂养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明确掌握并熟练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据统计,两组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婴幼儿保健门诊服务和指导后,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深化了婴幼儿家长对保健知识的认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琴,万娟,周静.小儿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在专科门诊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9:372-373.

幼儿健康常识第9篇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径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面向所有幼儿,以创建幼儿健康人格而在幼儿生活、学习等多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多元化渠道来挖掘幼儿潜在发展能力,最终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同步全面健康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对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其次是对幼儿自我发展能力的引导;再次是对幼儿情感能力的培育;最后是对幼儿社交能力的促进。通常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以上四个方面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矫正与辅导教育活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养成法

幼儿园开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和培养幼儿可以尽快的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从而使得这些好的行为可以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心理素养、情感以及社会使用能力等多个领域。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但对幼儿心理成长时期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其以后成人的多种能力的形成也会产生相应的促进。但是在幼儿心理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发育完整,再加上幼儿在理解以及认知能力水平上都比较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不能够单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灌输,更多的则是要通过游戏以及组织活动的方式来将健康心理知识潜移默化的融合到教学过程当中。养成法是当前幼儿教学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包含情境、示范以及实践三种方法。首先是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模拟出各类社会环境后,让幼儿在模拟的社会环境中做出反应,教师则对幼儿在应对中所存在的行为上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矫正,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明辨是非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示范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幼儿面前以榜样的形象来引导幼儿模仿,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形成与榜样同样的行为,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心理教学法;最后是实践法。这类方法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联系,从而巩固幼儿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而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在养成心理健康教育法中,要从结合幼儿学习、生活、心理特点为切入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合理化教育方法。

(二)补偿法

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除了增强养成教育之外,同时还对这些幼儿增加心理保健的教育内容,比如对幼儿实施专业的心理疏导和矫正治疗等。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一)树立科学合理教育观念

以宽广的胸怀爱护所有的幼儿,是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对幼儿的生活、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引导,从而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关心,让其在平等的环境中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各类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以专业的心理健康引导与教育能力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幼儿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当中,都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依据《幼儿园工作流程》的相关规定:“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效开展幼儿心理教育的必涮跫”。良好的幼儿心理教育环境应当体现出环境的安全以及卫生和舒适的特征,尤其是在布置上可以实现环境美化、教育化的教学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与保育的重要场所,其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上应当注重以促进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同时还要能够协调幼儿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关系,以此可以全面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创建积极向上健康的幼儿群体

群体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同时也是塑造幼儿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对于幼儿个体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疏导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成员,从群体角度上说,班集体是幼儿群体的基本单位。所以教师在开展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上,首先就要对幼儿群体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化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群体以及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四)注重幼儿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幼儿教师从教育目标角度上出发,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幼儿的社交以及社会和学习适应能力,对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纠正和引导的活动。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当中,要努力做到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让幼儿在社交活动中的各类行为可以做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可以以最为健康和合理的心理发展模式来处理各类问题。

(五)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

开展幼儿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但是有效促进幼儿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心理素养,而且还要开发出幼儿的主动性以及主管能动性,以此引导其以健康的心理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涉及幼儿教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从社会角度上说这又是一项服务型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伴随着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健康发展上的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心理健康更是需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合理化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幼儿在生活上形成安全、自立意识,在学习上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最终实现自我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将来成人以后各类良好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