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2 07:05:25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1篇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按投资主体不同分为:1、政府主导型。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建立区域性、公共型的物流实训基地。2、学校主导型。一所学校单独利用可用的资金建立适当规模的校内物流实验实习场所,或由地理空间较近的几所学校共同出资建设可供共同使用的一个物流实训基地。3、校企合作型。学校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企业利用物流资源优势,通过资金、物流设备及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建立既可为学校也可为企业服务的物流实训基地。4、民间投资型。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让投资者以实业投资的形式出资建设物流实训基地,建成后有偿提供给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使用。

按实训地点不同分为:1、校内实训型。将物流实训基地建在校内,属于学校所有,主要用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物流实际操作训练。2、校外实训型。学校亦可考虑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利用企业或社会上的一些物流培训机构现有的物流实训资源。

按实训要素不同分为:1、软件实训型。只购买添置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相贴近的物流应用软件。2、硬件实训型。通过仅购买一定的物流设备(如叉车等)来建立物流实训子系统。3、综合实训型。比较完全地既配备了物流软件,也配备了物流硬件。了解物流实训基地基本模式,有助于理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计思路。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确立指导思想按照“合理定位、学校为主、政府支持、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物流职业岗位为标准,以培养物流职业基本素质为目标,能满足服务教学、服务技能考核、服务职业考证的功能要求。以市场人才需求为依据规划物流实训项目,以职业分析为依据开发物流实训模块。

2.选择具体项目通过对物流实训基地模式的分析,结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选定物流实训基地的软硬件配置:总的来讲,物流应用软件部分,应尽量拥有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自动拣货系统、运输管理系统、国际货代管理系统、外贸单证操作系统、集装箱码头系统、堆场系统、3PL管理系统等,并结合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实训内容,熟悉物流业务流程,提升物流岗位的适应能力;所配备的物流应用软件应当具有能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意的实践条件。而物流硬件设施设备部分,应尽可能配置叉车、巷道堆垛机、自动分拣机、拣货台车、输送带、电子标签、扫描器、打包机、高层货架、托盘等;可以采用非工业级设备,但须避免“玩具型”、“游戏型”设备。

3.突破资金瓶颈学校除了利用自己的可用资金外,还可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进行融资:(1)政府补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地方政府口头重视却不讲投入的态度。物流实训基地建设,一次性投资巨大,政府应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刺激消费需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对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宜采用间接财政补贴方式(比如学校投入100元,政府贴补100元),这比直接的财政补贴更有效。2008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地方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学校应按要求抓紧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得到中央及地方财政的支持。(2)民间借贷极具发展潜力的现代物流业带来了很大的物流教育培训市场,有可能吸引大量民间资本的投入,学校可通过合资或民间独资的方式向民间借贷资本,用于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3)实业投资学校也可与企业协商,与企业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4.把握几个关键(1)贴近现实,强调实战性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于搭建实训平台,结合理论教学,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活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往往落后于理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来源于实践,更多地反映物流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物流实训,让学生在印证物流专业理论的同时,不断提高物流实践能力。(2)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应该根据物流专业教学需要,结合理论及实践的不断发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采取“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其实用性。(3)突出重点,把握核心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没必要也不可能照顾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应该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结合考虑可用资金情况,首先建设学校最需要的物流实训项目,再逐步完善建设其余部分。(4)认识误区,避免盲目性不宜贪大求全,追求先进性和全面性,追求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避免“花拳绣腿”,应付了事,只搭个空架子,只建立个虚拟的电脑模拟系统,系统功能肤浅,学生无法参与实践活动,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真实的物流作业流程,缺乏实用性;也不可只重视硬件而忽视对软件的学习应用。

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高职;双师结构;物流管理;仓储与配送

0引言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也明确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因此,按照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开发建设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也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1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高等物流职业教育从2002年开始建设,从开办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足10所,发展到近百所。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积累,到质量内涵建设的阶段。目前,广东省一般高校总数达112所,在校生约133.41万人。其中99所高等教育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占64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约为24,900人,占全省普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总数的68%。wwW.133229.cOM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64所高职院校,其专业方向主要为:国际物流、工商企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运输管理、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港口物流与航空物流管理、物流信息化等方向。

广东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双师素质教师7人,双师比率为41%。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均有开展校企合作,建设顶岗实习基地并邀请企业物流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省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平均有8个校企合作单位;81%的院校投资建设了校内物流实训室,全省64所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软件和设备(不含实训场地投资)建设总投资超亿元,各校平均投资物流实训建设约168万,各校平均物流实训面积316平方米。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工学结合”落实困难,校企缺乏深度合作

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物流作业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目前,为了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需求,许多院校投资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实训室,来实现各种物流作业环节的模拟教学。但由于物流作业的市场综合性,这些模拟的实训室还是很难实现全真的市场物流作业环节,同时,各物流专业课程中实践课时的考核标准及教学方法也还没有形成统一体系,使得教学难以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往往在校内实训室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有效的融合,学生无法掌握真正的物流作业技能和知识要领。

从目前各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有的采用“企业校区”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企业配合”的合作模式,有的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尽管形式各有特色,但这些校企模式大都属于短期的、浅层次的合作,均存在可持续发展及深度合作的问题。如何有效实现院校办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构建“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第一难题。

2.2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联系实践、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 100所高职示范校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起到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但较突出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缺少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目前各级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渠道比较单一,专任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的经历。部分学校对兼职教师还存在一些重聘任、轻管理的现象。另外,专任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小。另一方面,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兼职比例高,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民办院校兼职教师很多直接来自其他普通高校的在职或退休教学人员,大多是负责一些普通基础课的教学,或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专业教师实际比例并不太高。

由于物流管理是个新兴专业,专业开设才10余年,目前国内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高校内总体的专业教学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是较弱的。同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由于物流行业发展的欠发达水平,目前物流市场运作仍处于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经验运作为主的局面,专业性管理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物流行业市场内都缺乏具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也正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显得尤为薄弱的原因。

因此,为满足市场经济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及顺应高职院校课程整合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学校型还是企业型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一个很长的培养和提高过程。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有待全面提高。有必要建立一支有效的、稳定的物流管理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3以《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为例的双师教学团队探索

3.1课程基本信息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是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和国际物流方向共同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一般开设于第四学期,是以其他所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功能课程为先导的最重要专业核心课之一,是省市部级物流技能竞赛考点分布的主要课程,是评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体现课程之一。由于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一般要求实践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将仓储作业的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具备一定的理论只是水平,能对操作原理进行分析并设计作业方案,同时又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以提高就业水平和物流专业岗位能力。

3.2双师团队教学设计

3.2.1 团队设计

要形成有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不是简单的将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书面组合。而是要切实的将两个人的优势共同实施在学生身上。同时又能促进老师的共同进步。因此,在团队人员设计上,校内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而企业教师应是一名以上,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企业工作经验,对物流市场需求、市场状况、物流岗位工作之分了解,熟悉物流作业操作流程,掌握大量实践教学案例及培训素材。这样的团队组合,加之有效的教学设计,方能达到双师结构团队的教学效果。

3.2.2 教学计划及分工

教学团队的教师要明确双师结构教学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教研,共同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校内教师主要指导课程理论知识,负责理论教学及考核,实践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负责企业仓储与配送流程认知指导、实训设备训练、课程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物流应用系统操作等实践教学,校内教师学习并予以辅助。企业教师按实践项目模块,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共同形成课程考评成绩。

3.2.3 课程设计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内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定位,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划分或整合。以所选教材为参考,校企合作单位为支撑,将教学内容、岗位能力和学习模块一一划分,并形成有效的对应。校内教师演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总结模块重难点,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原理、调研方法,优化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战略,使学生具备对仓储活动进行调研和总结分析的能力;企业教师演示与之对应的实践模块,使学生掌握仓储与配送管理中各项作业技能,熟悉各种物流设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并按一定的考核方式,进行不同的考核和评价,共同形成学生的岗位能力,并提高教师团队的双师能力。

4总结

目前各院校对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探索,还处于较浅层次,尤其缺乏针对具体课程进行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实践,往往流于形式和口号,因此,要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学,优化教师队伍,必须切实做到:

1)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许多院校对于“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只是形式上应付检查和评估,并没有政策规定和相应的建设措施。同时,相关领导和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深刻理解“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内涵。

2)将“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于物流专业的特殊性,必须要将“双师型”教师队伍连同校企合作一起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切实推进专业的教学水平。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各院校应在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加强建设“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课改、教改,稳定教师队伍,为学科建设积累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薛焕玉.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中国文献出版社,2006.

[2] 徐东.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7(6).

[3] 邓志辉,赵居礼,曹喜为.高职教育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2).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问题;原则;思路

物流认知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其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有效完成该课程教学的首要条件。随着教育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视,各个高职院校也花费大量的财力去构建各种实训基地。然而,很多院校高额的投入却不能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何正确的构建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1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物流认知实训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实训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物流,全面的了解整个物流行业,从而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和今后的就业意向。而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就是这一实训的平台,实训基地能否有效使用是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2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使用效果都不好。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建有校内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而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一直得不到重视,甚至部分院校根本就不开展校外的物流认知实训。而高职院校的教育就应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脱节是当今大学生不能很好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校内的认知实训,只能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各种设施设备,很多院校能看的还只是各种设施设备的模型,因此,学生对物流的认知是不全面的。所以,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一大问题。

(2)花费重金购买设施设备,使用效果却不好。随着物流业的兴起,各个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也愈加重视,因此,部分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财力构建物流实训基地。其中,尤以购置各种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为主。以一套仓储管理设施设备为例,少则投入十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设施设备虽然能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但如果缺乏实际项目的操作,实训的效果就只能流于表面难以提升。同时,有些院校购置的设施设备又过于现代化,这与当今社会的物流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是不一致的,一旦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将不能真正去操作,甚至会造成失落感。

(3)各个院校各自为营,缺乏共享。当前,各个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几乎均建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但各个院校之间的交流很少,缺乏资源的共享。部分资金欠缺的院校未能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其他院校的帮助,而部分建有良好实训基地的院校也未能将自己的资源与其他院校共享。因此,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

(4)校外实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当前,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物流认知实训时开设了校外实训,但大部分实训均以参观为主。这种实训方式容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的认识物流,了解物流行业,因此,效果欠佳。

3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首先,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确保实训基地的有效使用,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是衡量该基地建设是否合理的关键。所以,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确保有效性。

(2)经济性。在确保有效性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注意经济性。总体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设经费还是有限的,本着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应该考虑经济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3)全面性。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应该考虑全面性,因为物流认知实训课程强调的是对物流的全面认识以及对整个物流行业的了解,因此不能片面地从物流的某个方面去认知。所以,全面性也是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要考虑的基本原则之一。

4 高职院校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在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今后,高职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基地建设应该更注重校内校外一起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4.1 校内认知实训基地建设

(1)各个院校资源共享。

各个院校资源共享的方式可以很多,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由部分聚居的高职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可请专人管理,各个院校均可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参与的院校投入较少的财力,却能使用较好的实训基地。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各个院校的经费压力,也可以使各个院校的物流认知实训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当然,这种方式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必须要有一个院校牵头,同时组建专业的实训基地管理团队更是一大难题。因此,这种方式可行性相对较低。

第二种方式是某一高职院校投入财力物力建设规范的认知实训基地,并培养专业的实训指导人员,同时对外开放。其他院校可以通过签约、预定等方式有偿使用该院校的实训基地。这种方式可以使大部分院校将资金转入其他项目的建设,还可以得到专业化的实训指导。而拥有实训基地的院校不仅可以为本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更能使教学资源社会化,也是一条创收之道。这种方式存在的难题是建设基地的院校开始需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并需培养一批专业实训指导人员,并且资源共享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但相对可行性还是较强的。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其实,对于很多资金实力不够,又地处偏远的高职院校来说,物流认知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就地取材,以学校作为资源。例如学校的食堂、超市、收发室等都是很好的认知实训基地。

以食堂为例,可以让学生深入食堂调研了解食堂物品的物流渠道。从食堂所需物资的采购,到入库验收,再到食堂物品的储存和流通加工,以及剩余物品的处理等环节的了解,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深刻体会物流的运输、仓储以及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专业知识。

再以学校超市为例,从对超市的运营了解,学生可以学到的知识有超市物品的储存、货架的管理、货物的出入库管理以及POS系统的运用等各方面的知识。

又如学校的收发室,它是高职院校学生网购货物的接收点,每天均有成千上万的物品从这里到达学生的手中。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背后的物流平台也将是今后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调研,了解网购货物的物流渠道,这也是对我国快递行业的一个认知。

因此,各个高校在花大力气从外面购买物流实训基地所需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使学生得以对物流的全面认知。

4.2 校外认知实训基地建设(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

(1)争取企业的支持与合作。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认知实训来说,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是首选。通过对企业的观察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真正的物流运作流程,并且通过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参观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物流的认知更加系统全面。在对企业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与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学校授课老师相比,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有生动性和说服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视野和观点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为先。

当然,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也应具体考虑企业的情况,如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尽量争取选取多种类型的相关企业。同时,还应考虑企业所在地,尽量不要选择距离过远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下面以浙江省为例,说明浙江省高职院校可选的实训企业。

首先,考虑大部分在浙江省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意向以省内为主,因此校外实训企业的选择也以浙江省为界。浙江省在全国来说也算是物流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其中杭州、宁波、义乌、温州等地的物流发展更是快速,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部分地区,也可以到各个地方全面了解。具体来说,杭州的配送中心较为发达,因此可以选取部分企业作为配送知识点的主要实训地,例如杭州萧山的传化物流基地、杭州下沙的世界联华超市配送中心以及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等;宁波的港口物流在浙江省最为发达,因此可以选择部分有自建码头的企业前往参观学习,例如宁波北仑火电厂就作为中国最大的火电厂,其厂内物流和码头物流均是学生认知物流的好地方;同时,宁波的国际货运行业也是最为发达,因此选取部分规模较大的国际货运公司前往参观学习也是较好的方式之一。

要注意的是,在选取实训企业的时候,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是一大难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尽量争取企业的支持,力求从双赢的角度出发争取企业的合作外,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可用的社会资源。

(2)充分利用可用的社会资源。

对于物流认知实训来说,可用的社会资源还是比较广泛的。同样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例如义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聚集地,其中大部分商品销往国外,学生可以通过对义乌国际商贸城众多商家的调研访问,了解这些商品的物流渠道,从而掌握国际物流的专业知识;又如宁波是国际货运企业最多的地方,而国际货运行业也将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今后主要的一个就业方向之一,因此,可以让学生走访各个国际货运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运作流程,从而使学生掌握国际货运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也可以结合本地的情况,对本地有特色的企业或产品进行物流情况的调研学习。例如台州地区的海产品物流、丽水地区的农产品物流等。

总之,物流认知实训的基地建设不应局限在校内,也不应局限在企业内,应该从多方位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可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实训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锋,王莉.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现代物流实训基地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2).

[2]沐林英,朱鼎勋.高职教育校企共建物流实训基地探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3).

[3]陈萌茁.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江科技,2010,(01).

[4]易兵.物流实训室建设新探索[J].当代经济,2010,(12).

[5]沈默.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高职物流实训基地[J].中国市场,2007,(45).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校内外资源;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引言

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仍然存在于模拟、仿真中,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升实际技能的需求。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购置了物流管理软件,部分实训操作中,学生在电脑上,建立虚拟物流企业,模仿运输、仓储、货代等的过程,对虚拟企业进行经营,完成书面实习等。这种实训方式虽然节约成本,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无法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的物流流程,也就无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现实中去,实训与实际依旧脱节,实训效果与企业的需要有一定有差距。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做到无缝对接,其主要原因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差和适应性不强。

1.实训内容职业性体现不够。现有的物流实训内容仍然是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作业,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物流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范围很广泛,根据对物流企业调查情况分析,主要在制造企业物流部门、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中心、传统仓储企业、货运企业等相关企业做营销员、仓管员、采购助理、客户服务等物流基层管理工作。

2.实训师资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实践教学要保持与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发展同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生产第一线的现职技术人员中聘请师资,他们带来的信息和方法以及他们对职业的体验往往是高职学校现任教师所难以掌握的。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一线的物流管理相关具体工作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造成实训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或实践教学与理论常常脱节。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实施的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流管理专业实训必须按能力为本、就业导向、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突出强化学生物流管理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专业性和应用性等诸多视角设计实训内容,体现情景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与可评价性。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

1.认知实训。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所学专业有感性的认识,把认知实训在一年级完成。认知实训安排在一年级,由教师带队到现实企业中进行为期 1 周的参观和调查。选择的企业是与我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单位顺丰速运常州公司、常州亚邦三方物流有限公司等,了解企业文化及组织机构,切身体会到了物流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物流岗位的操作及能力要求等。寒假中通过自主报名与实习企业面试相结合的形式,把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物流企业,接受岗前培训,利用假期进行岗位体验实训。

2.专业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主要以物流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物流行业中的主要工作环节为载体,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采购、营销、国际物流等,因此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开展物流实践教学。例如:以仓储专项技能为例,我校工科专业在实训中所用到的耗材均存放在校内物流实训中心,从“信息汇总――采购――配送――入库――在库――出库”涉及到仓储的环节,要求学生进行正确的验收入库、在库科学保管、正确盘点、库存控制准确以及退货处理,并且做到确保教学所用。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仓储作业,在边学边做中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3.物流综合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利用实际中真实的大型综合案例,让学生对物流流程的优化、管理与实操、规划与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实训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并采取正确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且学生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组织能力、项目策划、项目设计案书写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训练。在教学中不能闭门造车,因此可以把企业真实的项目引入实训教学中。比如大型促销活动背景下,电商企业的库存如何控制?在物流综合实训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储位布局、商品的养护及配送路线选择、采购与库存控制等基本的技能,在企业选择上,选择合作可能性最高同时急需仓储管理的小企业,如常州的棉先生,注重可操作性和商务时效性。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之前的实战演练,第六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岗位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择业,实习的岗位一般是采购助理、仓管员、配送员、货代销售等。通过一学期的实习,以改善现行方案实证式案例分析来完成毕业论文,并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结合。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主要物流岗位所需的技能,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训练,基本掌握现代物流操作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加强了学生对现代物流管理内涵的理解和物流服务理念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岗位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流知识与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具体的岗位操作结合起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

通常情况下,实习企业发现人才,双方愿意,学生可以之间进入企业成为正式员工,同时完成毕业实习。

四、总结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以“行业引领、依托企业”为教学改革主旨,强调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管理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通过岗位实践进一步明确未来的职业定位,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激发出学习热情。从而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参考文献: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5篇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加大了物流教育的投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已初具规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先天发展不足因素,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单一、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资源不足、实训课程监督考核机制缺失等因素造成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物流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致使实训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目前,市面上物流管理教材大部分是由缺乏实战经验的理论专家学者编写,大多数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汇总,教材中缺乏对学生物流管理实践知识的指导,老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仅工作流程视角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探析文/齐君伶能从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案例分析层面进行面授讲解,缺乏实践操作演示,由此,造成学生对物流知识的理解是嘴上厉害,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拿到实际问题时缺乏实际动手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苦思冥想,毫无对策可言,久而久之,学生被就业市场所摒弃。然而,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主要由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校内实训主要以实验室教学为主,校外实习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主要以短期参观和顶岗实习为主。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受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影响实训实践教学效果;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由企业负责,但是企业往往考虑生产经营、数据保密、学生安全及短期实习等因素,对于短期参观实习只能是走过场、匆匆带过,而对于校外的顶岗实习则很少被安排在与物流相关的岗位上,更多的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工,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训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并未真正了解、学习到物流管理工作的本质,体验物流工作的真谛,使得实训课程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大部分高职院校老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地物流理论知识教育,大多是从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相似专业转移过来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侧重管理或运输技术现象,而对物流管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往往不够系统,很难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且目前绝不大多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缺乏物流行业的从业实践经验,物流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熟悉企业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师资力量更加薄弱。

(三)实训资源缺乏有效的筛选与整合,实训课程监督体系缺失。

目前,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专业实训人才匮乏等因素,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对校内、校外实训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规划,加上教师受从众心理影响,在未充分筛选、整合实训资源和实训方案的基础上,便蠢蠢欲动的去尝试、开展实践教学,结果是实训内容单调、不符合实际等导致实训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学生通过实训没有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能从根本上熟悉、了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的业务工作流程,造成“学非所爱、学无所成”的局面,进而影响实训效果。同时由于在绝不多数高职院校除了班主任或辅导员外,专职教师不需要坐班,教师只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完成施教任务即可,在此背景下,教师更加愿意将理论教学转换为实践教学,但是由于高校院校还未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实训课程教学处于监督失效或无监督的“真空状态”。

二、工作流程视角下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三方实践参与主体学生、教师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共同提升高职院校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建立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必然让位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紧紧围绕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髓展开,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使命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因此,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基础上有条不紊的开展。基于“工作流程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的基础都是围绕企业工作流程逐步展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评估等实训教学方案;二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应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即在物流管理工作实际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或具备物流管理的知识与操作技能;三是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即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分组物流实景模拟演示、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四是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企业点评、实训总结报告、竞赛成绩等手段评价实训效果,并依据实训效果的评估反馈情况,改进实训教学,最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PDCA”良性循环。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指导下所开展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有助于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引进来、走出去”工程,即根据需求引进、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尤其是具有企业从业经验的物流实训教师力量,同时高职院校应有系统的规划,选派或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走出学校,为青年骨干教师提供企业实践或参加高端学术会议的机会,从而有效把握市场最新资讯,有效促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二是创造、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等时机到物流企业兼职或顶岗实习,深入到物流行业第一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物流管理工作最新的技能,从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三是聘请行业专家或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形成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四是打造“理论+实践”双向师资人才,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老师,除了具备理论知识和从业资质证书外,还应具备与所从事教学工作相适合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例如:物流师、高级物流师等。

(三)有效整合实训资源,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

物流实训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核心,决定实训成效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资源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校内的实验室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信息、人力资源以及与实训相关的其他资源。由于实训资源的零散化和多样化,因此,必须加强实训资源的有效管理与整合,通过优化实训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资源为实训教学服务,进而提升实训教学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的对象涵盖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这种监督评价机制是全面的,是双向多维评价机制,一是通过实训指导老师和实训学生对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达成校企长期合作意向和合作机制;二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学生对实训指导老师的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内容质量等的考评;三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指导老师对实训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满意度评价评价以及在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知识巩固、实践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收获和感悟的总体评价。

三、结论与启示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6篇

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物流在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物流运行的质量会影响其他产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则受到物流管理人才的影响。我国每年虽有几十万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毕业,但应届毕业生对物流行业的适应度不好,大学生的人才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企业希望应届毕业生能够快速地胜任岗位工作,完成角色转换,这就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高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实践能力等。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如谢如鹤(2010)以广州大学的物流实验体系为例,介绍了物流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及内容[1]。朱丹(2011)从物流人才市场需求角度出发,提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五个能力层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体系[2]。陈太广(2012)分析了物流实验教学体系在运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3]。范宇(2016)从双重仿真的思路提出了电子商务与物流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4]。陈爱玲,罗彦芳(2017)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平台,并设计了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5]。王冬良,燕珍(2017)在研究现有物流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问题探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6]。这些学者们有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多的是从单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从物流管理常用的七大功能角度来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的专项实训。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

物流活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最基础的活动之一,物流管理专业是为科学分析物流活动的规律,并解决实际物流活动问题的专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物流行业目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人才的效用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物流管理人才,是否能够较好的符合企业的需求,帮助物流行业高质量完成转型发展,取决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否很好地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因此在专业教育时,高校的理论知识教育需要辅助企业的实际案例和实际问题才能很好的教学生学以致用[7]。

2.2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师讲授为主,且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笔者所在的武夷学院为例,其物流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学分为40.5分,占总学分的25.31%,这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专业见习和专业认知见习共18分,真正的实验教学学分为22.5分(总学分160分),可见实验教学的学分占比偏低。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都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项目开发作为重点内容,也相应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多则有投入几百万的物流实验室,少则有几十万,十几万的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主要以软件操作,仿真模拟为主,而大多软件的更新换代时间为5年以上,而物流行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阶段,有的高校在软件过时后,没有相应的经费及时更新,或购置其他软件,则导致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因此,高校的教学软件往往无法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脱轨,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的专业素质也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物流行业转型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多联系实践,将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保证实验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8,9]。面对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困境,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应该探索一条能够适应当前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需求的角度,从物流经典的七大功能要素的角度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

3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想

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校内实训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10]。把物流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分为认知见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

3.2校外实训

3.2.1实施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校外实训以大一的认知见习,大二大三暑假的专业见习,和大四的毕业实习为主,依托校企合作实施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了扎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认知见习、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的选拔考核、顶岗实习,采用逐步深化的递进式实践培养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的培养,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对合作企业的了解,使得学生获得对行业较全面的感性认知;二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通过岗位历练,使得学生较深入地了解物流行业及其具体岗位的能力素质要素,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四是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馈到教学系统,促进专业建设改革。3.2.2实施项目驱动式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由合作企业提出实际问题或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将这些问题提炼为管理活动优化的项目,由实习生团队通过实际岗位的历练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提升学生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鼓励和共同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企业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炼出科研选题进行研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3.3校内实训

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则可以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2。校内实训的项目,可以以校企合作的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开发设计,如运输管理中的甩挂运输设计,则可以以合作企业的资料作为背景,进行方案设计,使得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良好的结合起来。3.3.1专项实训。物流管理有七大基本功能,可以根据这七大基本功能开始相应的实验课,如仓储实训,相应的实验项目可以根据仓储作业的流程,分为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拣选和打包出库等。有些与相应的理论课程相配套,如运输管理的实验项目,有与之对应的有运输管理实务、物流学、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的理论课程。包装这一物流功能经常被包含在其他功能中,往往不独立开设理论课程或实验课,因此可以将其与仓储或装卸搬运等类的实验课融合在一起。本文为了七大功能的完整性,将其独立列出。3.3.2综合实训。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实训分为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和比赛类综合实训。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则可以根据课程或专业方向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大体上有物流成本核算,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等,可以锻炼学生将各种物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的整体设计思维。物流比赛类实训,则是考虑近几年物流管理专业参加较多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和创业之星比赛等,相应的可以开设一些比赛类实训,可以用比赛的案例直接作为实训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方案设计,锻炼学生物流沙盘的能力,使得学生掌握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的能力,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的目的。

4结语

校企双方的良好互动是本文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难点。双方合作的关键在于双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对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需求,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对高校而言,只有不断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高层次的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企业才会借助与高校合作完成自身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如鹤,陈宝星,周耀旭.物流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04)

[2]朱丹.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1)

[3]陈太广.物流实验实训教学体系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02):149-150.

[4]范宇.基于双重仿真思路的电商物流实验教学体系讨论[J].高教学刊,2016(11)

[5]陈爱玲,罗彦芳,郭艳丽.基于综合实验平台的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

[6]王冬良,燕珍,余振宁.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物流实验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17,36(08)

[7]狄华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体系建设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7(08)

[8]林勋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市场,2010(10):5-6+9.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1)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2)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

然而,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使得实训重点偏移,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疑惑,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1)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2)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做好课前准备。(3)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确定每组的人数,以7~9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确定每人的角色,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分配好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课程考核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8篇

摘 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现代应用型人才,高校就要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介绍入手,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各个方面的方法,最后论述了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市场经济格局下,先进的物流管理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掌握一定物流经营管理方法和物流技能的人才受到企业的青睐。高校通过3年或4年的培养,要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而实际多数高校由于种种原因,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投入较少。不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较差,校内没有实训室,校外没有实训基地,即使有与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因此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原则

1.1 应用原则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应用,学生通过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工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得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

1.2 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围绕专业课程开展,可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安排相关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进行,当然也可以在专业课程基本学完之后,以毕业实习形式进行。

1.3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从高中跨入大学,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从高中的文化课学习到进入大学的专业课学习,从对专业的懵懂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需要一个过程。通常按照教学大纲,学生大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大二才真正开始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也应该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应从物流运作流程和有关设施设备认知开始,再到实际的情景模拟或物流软件模拟,最后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找出该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分为三部分:(1)课堂实践;(2)校内实践;(3)校外实践。

2.1 课堂实践方法

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使用的方法有:

(1)小组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如遇到一些章节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便可采用小组讲授法,其方法为:根据章节内容安排所需小组数量,每组4人,将课堂所需讲授的内容分配到每小组,小组针对指定内容查阅资料,进行总结,写好大纲,选派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讲,每个代表讲完后先由学生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对所讲内容的不足进行补充说明。此方法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小组讨论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相关论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并安排小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搜集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归纳要点后派出每组代表在课堂上讲述,讲述完毕后,小组间互相评价,最后由学生分析优劣,形成对论题的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3)案例教学。根据本节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引出相关案例(案例以真实的经济和企业背景为基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物流管理实践。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处在物流工作的职位上思考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管理能力。

2.2 校内实践方法

学生在校内除了课堂实践外,还有些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活动,在此统称为校内实践,每学期根据课程开设一定时间的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有以下几种:

(1)企业参观。在完成相应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可以安排企业物流工作人员和学生进行一次座谈会,物流工作人员针对企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和物流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好的解决方案等等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如有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工作人员,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实际的物流知识。如《仓储管理》中讲到仓储设施设备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观,了解相关设施设备以及仓储基本的作业环节。介于物流企业大多采用轮班制,企业参观可安排在周末进行。

(2)调研报告。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考察调研,自己查找资料,就某一项课题撰写调研报告,先由学生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想法撰写提纲,再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提纲。例如讲到配送方面,可以让学生就当地快递行业快递服务做个调研报告。

(3)撰写专业小论文。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毕业后希望从事的工作,学生自己选择论文题目,或者由指导老师帮其选定题目,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科技论文的要求完成小论文,论文一定要突出实践性,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积累经验,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乐趣。

(4)实验室实训。如果高校有物流管理方面的实验室,可安排学生在校内的实验室,通过操作物流软件形式进行专业模拟实践。实训可以和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供应链管理》课程,我校有一套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在开课前把学生分组,各组同学分别担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五大角色,并规定流通的产品种类,通过8次左右的实训,让学生体验物资流通的整个过程。

(5)参加物流比赛。近几年全国的各种物流比赛较多,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也有就企业实际情况调研写调研报告的。资金方面较宽裕的高校可以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一些这种比赛。我校在2010年12至2011年6月组织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物流专业竞赛,从2010年12月10日举办的知识赛开始,经过知识赛、物流仿真模拟赛到总决赛,从开始的80多位同学参加知识赛,最终有五位同学参加了总决赛,我校以西安顺丰速递为调研对象,撰写调研报告参加了全国总决赛。此次比赛让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都获益匪浅,不仅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借鉴了其他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

2.3 校外实践方法

校外实践就是高校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物流企业现场实践。形式有:

(1)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全面感受物流岗位的所有职责,让学生在担当企业员工角色中提升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这种方法按学生就业感兴趣的方向,有选择地进入相关的物流企业参与顶岗实习,学校派实习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与企业正常作业。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以2~3个月为宜,安排在学生毕业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是为了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前体验实际工作中的艰辛与收获,培养学生物流岗位的动手能力。

(2)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第二学期,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在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在最后一学年放寒假前确定好学生的毕业实习企业。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进而为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表现出色,将有机会被实习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或实习企业可以帮学生推荐工作,因此毕业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指导老师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高校要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一方面鼓励在校老师分期分批地到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聘请一些物流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发挥兼职教师的互补作用。

3.2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应从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应满足学生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的要求。校内物流实训室是为了配合课内实训与综合实训建立的,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校内物流实训室应以仓储管理作业、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货物分区、储位分配、验收,货物编码、堆存和养护技术,分拣、配货、配装,叉车操作,包装,集装技术操作,条码、RFID技术设备使用等作业功能的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应满足学生认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甚至就业一体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认知,使学生熟悉物流相关工作环节的工作环境、流程,熟悉相关的设施设备;体验,通过专业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短期实习,使学生体验到相应的岗位角色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掌握岗位操作的基础技能和操作要点;顶岗,使学生能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

3.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有序进行。高校应在借鉴其他院校成功做法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实践教学安全管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等方面,建立覆盖实践教学各环节、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

4 结语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决定了实践教学在高校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正是解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保障。

参考文献

物流校内实训总结第9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院校;物流实训室;物流人才培养

1引言

随着物流在我国被逐渐重视,物流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企业数量激增,物流基础设施投人力度逐年加大。伴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呈现迅速发展之势,从中专、大专、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招生报名人数剧增,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中职学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中职院校的物流教育更应加大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实训室的建设就是为了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

就目前而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各种物流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关键物流技术的应用以及学生人职企业的基本能力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实训,当然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物流实训室。下而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物流实训室建设的情况。

2物流实训室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

参考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发展及物流运作实践,结合学校区域及师资优势,我们设计的物流实训室的总体技术及功能目标为:“以现代物流运作为基础,体现物流实训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物流信息系统及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为基础,体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和供应链一体化;以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的使用,体现实训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wwW.133229.cOm总体技术目标:数字化物流实训室”。

3物流实训室总体建设思路

以供应链及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及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条码、射频、电子标签、分拣设备等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整体、先进、实用、经济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实训、科研的目的。

在整个供应链中,销售环节是末端环节,通过销售拉动库房的主动补货,并将库存情况传输给管理系统,根据销售情况制定计划,原材料供应商根据生产计划提供原材料供应,整个生产过程中,物流系统实现原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运输与配送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一体化。

而这种模拟,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系统模拟,又区别于物流硬件设备的简单观摩和演示,而是包括了三个层面:物流流程模拟与实践、系统之问的集成与衔接、二次开发与应用。通过物流流程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与先进、实用的物流设备串连起来,达到一体化物流的模拟效果。

4物流实训室总体介绍

由于物流涉及方方面面,其实训项目也有很多,而中职学生受学习时间及其他原因所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物流专业实训建设了一个物流软件实训室;一个物流操作实训室。

4.1物流软件实训室

(1)物流软件实训室布局图,如图1所示。

(2)物流软件实训室建设。为了便于实验教学,我们建议在物流综合实操区的隔壁布置软件实训区,主要布置投影设备、服务器、学生机、教师桌椅、学生桌椅、隔断及静电地板等。其中,实训区主要设置的56台学生机,可以分成11个区域,主要包括物流企业模拟(分为六个业务部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国际物流模拟区等,各区间位置基本上是按照白下游到上游的需求拉动模式进行的布局,其他区域既可以单独完成实验,也可以按照供应链的上、下游分角色模拟和实验。比如,零售商、分销商、批发商、制造商4个区域可以通过物流实战推演软件完成啤酒游戏和风险分担仿真实验,国际物流区可以通过报关、货代、集装箱堆场软件完成相应实验(如不考虑国际物流内容,此区域可改为供应链软件实训区)。

4.2物流操作实训室

(1)物流实操实训室布局图,如图2所示。

(2)物流操作实训室总体建设。其总体建设的主要特点如下:

功能清晰:主要设置了供应商区、入库理货区、全自动仓储区、生产加工区、全自动分拣出库区、分拣作业区、超市模拟区、办公控制区、国际物流操作区和沙盘教学区,通过不同组合,可以将这些区域内的设备按照物流管理思想进行物流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实训,也可以借助其中部分设备进行业工程或其他专业的实验,甚至还可以通过沙盘推演实验,对学生的物流分析规划能力进行培养.。流程明确:按照物流核心流程进行布局,可以从供应商仓储区到物流中心(自动仓储、分拣和生产加工设备)、再到超市,通过一个“u”型完整体现宏观物流的过程,也可以单独就第三方物流中心或商业连锁物流等具体物流形态下的微观物流进行实验实训。

物流、信息流融合贯通:实验室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环境,通过物流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集成一体,可以对某一流程、某一类物流形态进行单独实训,也可以通过系统实现所有设备的综合实训。

扩充灵活:所有设备和系统均是插件式安装,可以在将来调整时轻松拆卸、转移和再次安装,同时,提供的系统备有与各类设备的标准接口,能够确保以后升级和新设备购进后的良好集成。

仿真度高:地面采用与物流企业、生产企业物流中心使用的环氧自流坪处理,墙面张贴物流挂图、宣传口号或是其他内容,体现企业管理的“5s”原则,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如同进入真实的物流企业。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