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政府调研报告优选九篇

时间:2022-03-11 14:14:04

政府调研报告

政府调研报告第1篇

2016政府调研报告的写法

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2016政府调研报告范文

4月上旬,我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方兴的带领下,对我区20**年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走访了区民政局、区人劳社保局、区建设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档案局、区信息办、区图书馆、新前街道办事处、茅畲乡人民政府等单位,检查设施、视察场所、查阅相关资料、听取有关信息公开工作汇报。召开了部分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律师代表、社区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法工委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是国家政治走向民主化、法制化的重要标志,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的前提和基础。由于我国体制原因,政府信息公开长期未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公民对于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毕竟还是在行政法规层次获得了法律依据。我们的调研工作事实上是按照群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利益诉求,参照《条例》的要求来审视和评价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随着《条例》的施行,区政府基本上按照条例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的平台、机制建设。目前,我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台州市是居于领先水平的,我区的一些探索性做法和基础性工作,获得台州市的肯定。具体而言,区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年3月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区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结合实际,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规范、上下同步、分级编制的原则,围绕《条例》规定,初步细化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内容,明确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公开的范围。同时分别制定了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信息考核办法,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区对部门、乡镇两个社会考核。

2、主动公开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第一个开通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黄岩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至今在网上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万多条。全区87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已接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其中51个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主动向公民和企业提供50类办事项目的条件、流程、结果等信息。此外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档案馆、区图书馆三个地方分别设立了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配置多媒体触摸屏及计算机,公开各类政府信息。

3、依申请公开工作逐步规范。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向申请人提供,并在黄岩区政府信息公开网(内网)设置了依申请公开的短信配置,通过短信的方式提醒相关责任单位受理依申请公开。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6件,未发生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20**年,区政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45件,其中区级部门及乡镇、街道受理40件,共发生针对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13件,未发生针对各单位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和申诉案件。

二、主要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开展将近2年,其主要依赖于行政权力来推动,还没有变成公民对自身权利的实现而采取的积极行动,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宣传不到位,没有注重培养公民知情权意识。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渠道主要通过网络,导致百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知晓率较低,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也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本次调研中的座谈会上,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普遍反映比较陌生。其次,在**年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同一申请人案件占了7件,相当一部分群众不清楚也不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答复方式和时限要求,很少知道通过行政和司法的途径来获得救济。

2、政府信息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目前,我区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但尚有一些乡镇、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敷衍的态度,工作停留在浅表层面。从**年度区级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结果来看,15个区级部门及3个乡镇街道考核为零分。13件行政复议案件主要因不及时答复申请人导致行政不作为而败诉7件。

3、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

虽然《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范围,但是范围过于笼统,不明确。这就给政府部门留下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使政府所公开的信息难免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和选择性,远离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立法理念。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但获取较难。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信息确定为秘密。一些会议纪要、领导批示、人事财务等信息出于危及社会稳定考虑,而不予公开。种种因素造成公开的信息比较简单,更倾向于政绩及工作动态的公开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三、几点建议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法治社会政府的责任,而阳光政府的实现,有待于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持久的推动。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政府要结合实际,将《条例》内容纳入普法工作中去,不断创新公开方法、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形式。可以将公开信息内容摄制成影像资料或公益广告,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影响面。各驻村干部应进村入社定期更新公告栏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及时、直观地让百姓了解政府公开信息。另外,还可以将涉及惠农惠民的政府公开信息内容编成短信,发送到西部边远农村用户,有效发掘信息公开带来的效应。

2、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从长远来看,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从而推动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认识越来越到位。政府应当树立一种开放、服务意识,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转换,把人民视为服务对象,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公民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的实现。

政府调研报告第2篇

一、全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在依法行政方面。一是深入实施了《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市一级专门成立了清理办公室,对82个要求确认行政许可资格的市直单位、713项要求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进行了审查,最终确认了61个具备资格的行政许可主体、413项应予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分别减少21个和300项。同时,还清理取消了114项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对依法保留的行政收费项目还明确规定,全部按国家最低收费标准执行。二是努力推进综合执法。从有利于简化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效能、强化城市综合管理目的出发,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市一级把市建委、规划局、环保局、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卫生局、水利局、水产局等9个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划归给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权和行政处罚权。县一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也正在参照市里的做法整体予以推进。三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的体系、机制。从*年抗击“*”起,我市先后在抗击“*”、预防禽流感、防汛救灾等突发性事件工作中,及时编制执行了《防治传染性*型肺炎预案(试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和《黄河防洪预案》,指导应急工作。今年,市里出台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部分专项预案,其余部分专项预案正在制定中。各项预案的编制不仅使突发事件有了应对之策,更重要的是,唤起了全社会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视,也培养了一批该领域的工作能手。

(二)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市政府荣获全国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奖。市政府确定,从今年11月1日起,试行电子公文传输,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上报的各类文件,在报送纸质公文的同时,必须通过专网报送同一内容的电子公文。自*年7月1日起,全部实行电子公文传输,停止下发、受理有关文件的纸质件。预计仅此一项,每年将节约资金超过300万元。大力搞好政府网站建设,开通了*政务公开信息网,被评为省“十佳”政务网站,*年,在国信办公布的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政务网位列地市级政务网站第23位。二是大力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市人民政府公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赠阅数量由最初的1500多份增加到了9000多份。开通了“12345”市长公开电话,自*年3月份成立到今年9月底,共接听各类群众来电12.8万个,平均每天231个,办结率达到97.72%,为领导报送了大量的群众建议和意见,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困难。高标准新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将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市政府采购办公室、市行政投诉中心与会计师事务所、土地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供水、通讯等公共服务企业一齐进驻,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进厅集中办理4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审批效率较之进厅以前提高60%。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全社会的监督。按照法定程序和具体要求,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市政协和各派、人民团体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这几年,每年代表、委员对办理建议提案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超过98%,*年以来,代表、委员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了100%。成立了行政投诉中心,截至今年6月份已认真查处各类行政投诉543件。

(三)在科学民主决策方面。一是注重加强政府决策制度建设,制定了《*市政府工作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程序》,完善了市政府工作规则,把各项工作纳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事前都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公示听证、调查问卷、座谈讨论等形式主动征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意见,然后提交市政府集体研究。如,对城市建设规划调整、重大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征收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供热价格调整等事项,事先都举行听证会,征求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再如,今年8月1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列席会议,会议认真听取大家对调整数字电视收费标准的意见,没有批准有关部门初步拟定的收费标准。会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高度评价了市政府这种政务公开、增加决策透明度的做法。

(四)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市政府建立了“分管市长牵头、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上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反腐败工作机制。注重从源头和机制上预防和根治腐败,突出抓了政府行政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政府采购、机电设备招投标、建筑工程招投标、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等制度,把原来存有的“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交易”,不仅堵塞了漏洞,防止了腐败行为发生,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时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不快,亟待深化,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政府职能履行不到位,存在着缺位、越位问题,也有权责不清、职责不明问题。二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大局意识比较薄弱,部门思想严重,在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时,过分强调局部利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一些部门和公务员法制观念淡薄,执法行为不规范,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屡禁不止,侵犯群众和企业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工作作风亟需转变,一些部门和单位公务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淡薄,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群众缺乏感情,执行落实不力,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甚微。五是一些部门工作开拓性不够,不能很好地适应跨越发展的要求,思想僵化落后,缺乏创新观念,工作消极被动,满足于低标准、低要求。六是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若干建议

(一)努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一是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当前建议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在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闯出路子,大力推行聘用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办法,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转换用人机制,并针对不同事业单位、不同职位制定考录办法。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已经高标准地建立起行政服务大厅,要充分发挥大厅作用,杜绝“体外循环”、“两头办理”现象的发生,切实解决好大厅服务窗口授权不充分问题,不能让办事的群众跑了大厅再去跑部门。为了防止违规事情发生,建议加强对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违规审批行为,确保一旦出现问题,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目前发达城市借助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了网上审批,受到群众的欢迎,建议市政府责令行政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很好地研究网络审批、网络收费问题,进一步改善审批方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网上审批,提高行政审批信息化水平。三是切实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议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促进就业、困难群体救助和社区建设等方面倾斜。在这一方面,政府也不需要大包大揽,可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运作,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同时,针对社会出现的各种阶层,建议政府加大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力度,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持平稳有序的社会秩序。

(二)大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执行力如何,直接体现一个地方、一套班子的执政能力,事关政权的稳固。目前,中央从大局出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连续召开一系列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下发了中央14号文件、国务院44号文件。我们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着力在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上狠下功夫,严禁上马违反国家产业政策、没有立项、没有环评、没有土地手续违法占地的项目。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坚定不移的服从意识和令行禁止的严明纪律,任何工作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只要部署下去,就要不折不扣、全力以赴地认真执行。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执行结果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同时,坚持从严治政,对不作为、乱作为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和当事人责任。

政府调研报告第3篇

2017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一:

政府改革委员会派几路人马,奔赴各地,深入基层和一线,想搞清楚群众对政府的意见.他们不辞辛劳,长途奔波,翻山越岭,深入工矿企业,学校部队医院等许许多多单位.走到哪里,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人民群众对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非常满意,把掏心话端出来.他们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了详细的记录,调研结束归来,各路人马都做了细致的归纳和梳理,得出的结论,让政府改革委员主任感到非常吃惊.由于笔者是政府改革委员主任要好朋友,他就在邀请我吃饭的时候,向我坦诚布公地做了讲述.回到家中,我根据他的讲述,总结如下:

一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吃喝非常反感.领导干部最喜欢吃喝,开会吃,招待上级领导吃,下乡吃,检查工作吃.看看领导们身体发福,肚子圆鼓鼓的,额头发光,手心手背油腻腻的,就能判断出吃了国家和群众多少饭菜,喝了多少酒.无怪乎群众戏言:要抓腐败的领导的,只要看看身体胖瘦就抓不错人.想一想,有道理,如果是一个不好吃的领导,必然殚精竭虑想人民所想,急群众所急,夜来卧听风雨声,疑是民间疾苦声,他会发胖吗?

二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专权非常反感.由于一言堂,领导没有好处不办事,得到好处乱办事.银行贷款,不看信誉,而是看钱送的多少来放款.扶贫攻坚,扶贫都扶贫给有关系的人群中去了.底保问题层出不穷.干部提拔,人事任免,常委会也就是常委会.

三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一支笔非常反感.由于失去有效监督,一支笔敢顶风违纪,单位和部门的开支合理不合理,都得到一路放行.国有资财损失惨重,国家负债累累,就不难想象.

四是群众对领导部干任人唯亲非常反感.制度形同虚设,给普通人制定的.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现象司空见惯,狡诈和溜须拍马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要么放在重要岗位或清闲岗位上.

五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浮夸风非常反感.如今,做形象工程和应急工作是许多领导干部的拿手好戏.这些工程是面子工程,短平快.造假已经是蒙蔽上级检查的很重要手段.有时,为了Gdp,年报谎报实情,在数字上大做文章.

六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坐骑非常反感.领导的屁股大,值钱,人有身价.一个屁股坐一座楼,一次出行花掉贫困孩子几年的学费.家到办公的地方,徒步只需要几分钟,可不愿掉身价.公车家用,已经不成文的制度化,而用公车活朋友拜弟兄,不是少数.

七是群众对领导干部拉拢感情非常反感.逢年过节,拿公款或土特产等变相手段一级领导看望一级领导,形成定例.红白事,上司敛财和下属巴结,蔚然成风.

八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周游列国非常反感.许多领导,借外边学习和考察机会,带着家人四处周游,到处旅行,吃高档饭,住高级宾馆,大肆花销,眉头不皱一皱.

九是群众对领导干部对藐视群众首创精神非常反感.为数不少的领导,不喜欢征集群众的智慧和良好的建议,要么独断专行,要么只听取个别高参意见,即使开些这方面的会议,也是冠冕堂皇,装装样子.这种高高在上的做法,违背客观实际,只能犯下指鹿为马的错误.工程重复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

十是群众对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的做法非常反感.有些领导,喜欢给群众许愿,可是当群众完成预期目标,就搪塞,要么找漏洞.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丧失了群众对领导的信任和拥护.

十一群众对领导干部贪得无厌非常反感.我们不少干部,安排工作要别人送钱,正常提拔和调动干部逼迫人送钱,工程上要钱,买东西吃回扣.只要有一线机会,都不放过,真正的雁过拔毛,令人十分反感.

2017政府调研报告范文二: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府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各项措施,着力夯实依法行政基础、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政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我镇本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为深入推进我镇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成立了我镇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依法行政责任制的落实,承担日常的督促检查、协调工作。

二、制定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职责

一是制定了政府权力清单和对应的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进一步推进我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制定和严格执行,切实做到了政府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各单位和部门没有擅自更改权力事项。

二是公布了我镇行政审批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明确服务职责。在全镇范围内对公布目录进行宣传普及,严格按照公布目录提供便民服务,在规范了事项管理的同时,也更方便了人民群众日常办事。同时对相关业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岗位职责,强化队伍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2017年,我镇共接待前来办事群众80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事项3000余项,实现了便民、高效和廉洁的目标。

三、规范行政决策,健全法律顾问制度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13〕8号)和《中共江安县委办公室、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江委办〔2013〕8号),结合我镇实际,我镇建立了《水清镇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基本程序暂行规定》、《水清镇重大行政决策追究制度》,规范我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一是规范程序。把部门论证、公众参与、民主协商、专家论证、专业机构测评、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均应当以适当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结果将作为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二是明确原则。以谁决策、谁负责为原则,对重大行政决策严重失误或超越法定权限、违反规定程序作出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等情况的,将依法将进行倒查和纠错问责,重大行政决策将实行终身追究。

三是寻求后盾。聘请熟悉各类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士为政府决策提供坚强后盾。主要通过聘请法律顾问,为我镇各项政策法规和事务提供法律支持服务,特别在项目投资、依法行权等方面提供专业法律服务。

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型政府

政务公开工作内容多、牵涉面广、情况复杂,为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我们始终坚持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于监督的原则,按照上级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程序,不断提高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拓宽政务公开工作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政务公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在公开内容上,我们在按照上级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

(二)在公开形式上,我们为了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除了继续通过公开栏、会议、农村广播网络、编发简报以及电视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我们还努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推进网上政务公开。今年以来,在宜宾市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政务180余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三)在公开程序上,我们首先对政府、村(社区)、各有关部门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列出清单,然后对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审核,最后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后,请相关部门对照清单全面进行公布。对重要的,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人代会,广泛征求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计理财在前,核实公布在后,组织专门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事前布置、事中督促、事后检查,一抓到底。

五、严格执行十项规定,做到清正廉洁

(一)密切联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1.完善工作机制。把贯彻《十项规定》与创新争优、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规定者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切实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2.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尽量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方式汇报和传达工作,对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对必须要发的文件提高行文质量,文字简练、格式规范。减少会议数量,精简会议程序和内容,压缩会议时间。

3.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加强物资管理,严格控制各项办公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公务接待坚决按照上级标准接待和安排各类公务活动,中午禁酒。加强对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修订出台公车管理制度,一般公务活动不用公车,节假日期间公车一律封存,晚上按指定位置停放,并接受群众监督,发现违规现象按规定严肃处理。

4.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明确工作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玩游戏,不上网聊天,不炒股,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明确工作责任,充满激情抓工作,脚踏实地干事业,展现政府工作人员精神面貌,强化服务职能。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开展监督检查,加强队伍建设。

全镇把贯彻落实《十项规定》与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开展了全面监督检查,并采取了四查四看四强化的检查措施。一是查思想作风,看是否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等,强化对浮庸散奢作风整治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查廉洁从政,看是否自觉严格执行《十项规定》、《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政府服务,看服务态度是否端正、服务行为是否规范。强化全心全意为居民和社会各界服务意识。四是查行政效能,看是否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强化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检查我们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一是改进调查研究方式,轻车简从;二是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三是精简文件简报;四是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五是取消年终聚会,没有用公款大吃大喝行为。六是切实服务基层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七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杜绝了迟到早退现象。

政府调研报告第4篇

2016政府采购调研报告

本文主要从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政府采购的对策及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采购范围过于狭窄、个别单位存在抵触情绪、个别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自行采购,规避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优势不明显、三库建设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处罚措施不力、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严格按有关规定拓宽政府采购范围、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加财政收入,拓宽采购思路、加强三库建设、上下联动,及时沟通,使规避采购无可乘之机、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2003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后,政府采购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从总体上看,建立和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高了政府资金运作的效益,加大了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减少了暗箱操作,促进了廉政建设。但是,政府采购作为财政体制的一项改革,由于刚刚起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县级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进行。

一、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采购缺乏具体的法律依据。《政府采购法》虽然已颁布施行,但是,实施细则并未出台。《政府采购法》只是一个大的法律框架,对具体的采购行为,未做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县级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缺乏法律指导,又无现成的范例作参考,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在采购过程中难免畏首畏尾,生怕采购行为与法律冲突,造成违法采购。

(二)采购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政府采购的范围仅限于办公用品、定点加油和维修、车辆保险及锅炉购置等项,而占采购资金额度较大的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以及上级拨付专项资金的农业、种子等项目却未列入政府采购。

(三)个别单位存在抵触情绪。个别单位领导对政府采购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逃避政府采购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法》虽然颁布实施,但个别单位明知应通过政府采购进行购买性支出却违反《政府采购法》擅自进行采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部门编制采购预算应付了事。个别单位在编制采购预算时态度不负责、内容不详细、时间不准确,出现了少报、漏报甚至不报采购项目现象,导致了政府采购总预算的失真。

(四)个别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自行采购,规避政府采购。个别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利用职权,以上级资金支持或统一标准为借口,自行进行采购,然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分配给基层,所用资金全部或部分由基层单位承担,从而规避政府采购。如公安系统的部分警用车辆、教育部门的部分教学仪器设备等。

(五)政府采购优势不明显。政府采购的最终目标是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因为县级财政资金大都比较紧张,在政府采购中一般不能做到预付款或货到付款。所以,供应商在参与政府采购时,考虑到货款给付因素,不可能将价格降得太低。目前,部分机电及电子类产品的厂家都搞区域,有的还规定最低销售价,这就使外地供应商不敢来参与竞争,本地供应商也不敢低于厂家规定的销售价参与政府采购,从而显现不出政府采购的优势。

(六)三库建设不完善。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质量,必须建立技术专家库用以解决评委的来源问题,才能科学、合理地评标;建立供应商库用以解决供应商的问题,才能保证三家以上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商品信息库用以解决货源的问题。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县级政府采购的三库建设还很不完善,有的甚至还是空白,这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七)监督不到位,处罚措施不力。由于受人员、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要想对采购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比较困难。上级规定的处罚办法苍白无力,缺乏可操作性,使个别单位擅自采购、先采购后申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的严肃性,阻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八)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不高。政府采购品种繁多,专业性、技术强,要求采购人员熟悉相关法律,知识面要广,业务素质要高。而目前县级政府采购人员大都是原财政局的工作人员,对政府采购的各种知识掌握不多,未受过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很难适应当前政府采购复杂的形势。

二、政府采购的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建议国家或省级立法机关尽快出台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对政府采购工作作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使基层政府采购工作不再摸着石头过河。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政府采购工作是对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一场革命,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对政府采购有明确的认识。因此,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对政府采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进而为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严格按有关规定拓宽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的范围应包括货物、工程劳务及服务三大类。在原来政府采购范围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到上述三大类上来。政府采购的资金支出构成既包括预算内、预算外资金,还包括单位自筹资金。实施政府采购的单位包括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自收自支单位)、人民团体。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医疗耗材、建设工程等焦点支出,更应实行政府采购。

(四)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要建立健全一套完善、有效的政府采购制监督约机制,不仅对采购的主体进行监督,对采购的客体和环节也要进行监督。如霸州市在财政系统协调联动,紧密协作,牢牢抓住报销这一关键环节,规定凡各单位未通过政府采购的商品,市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不予报销,从而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效果。

(五)增加财政收入,拓宽采购思路。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使政府有充足的资金满足政府采购的需要。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机电类产品或电子产品,一方面邀请厂家代表参与招投标,一方面邀请其他同档次、同规格产品的厂方代表参与竞争。

(六)加强三库建设。建立供应商库、技术专家库和商品信息库是进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对登记的供应商、技术专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使信誉好、有能力的供应商加入到政府采购中来。可以建立三库台账,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查询更加方便、快捷。

政府调研报告第5篇

第一,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切实处理好“四个关系”。推行政府绩效考评的目的是推动落实、促进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好绩效观的问题,也就是对什么是绩效、为谁树绩效、如何树绩效和怎么衡量绩效等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有什么样的绩效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推行政府绩效考评,必须树立正确的绩效观,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绩效,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要分析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产业政策、教育科技等社会环境对政绩产生综合作用的客观因素;又要分析各地各部门干部队伍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对政绩产生直接作用的主观因素,真正把主观和客观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优势,趋利避害,推动工作。二要处理好从政与为民的关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不刮风、不攀比,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防止出现一味追求政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真正为群众办实事。三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又要干当前、想长远,多做一些诸如制度建设、百年树人这样的长远之事,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政绩。反对脱离地方实际、投机取巧、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做法,扎实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四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不仅要在GDP增长、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创造实绩,而且要在社会风气、干部作风、综合治理、、社会稳定等精神文明方面创造实绩。要注重“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总协调,注重三大文明的整体推进,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严格遵循考评原则,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只有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减少失误、事半功倍。政府绩效考评同样如此,在推行过程中,必须自觉遵循考评规律,严格按考评原则办事,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全面系统。做到既考评经济指标,又考评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考评城镇变化,又考评农村发展;既考评发展成果,又考评发展潜力;既考评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考评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要通过对各地各部门的自身条件和外在表现、业务工作和中心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二要坚持客观公正。客观公正是保证考评结果准确可信的前提,违背了这一要求,就会降低准确度,削弱考评的权威性。要做到“一把尺子衡量、一个标准评价”,以实事求是、一视同仁的态度进行考评,防止和避免主观臆断、掺杂个人因素,更不得打人情分、搞特殊照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三要坚持民主公开。要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社会评价机制,注重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参与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意见。同时,要增强考评工作的透明度,实行阳光考评,做到考评过程、考评标准、考评结果“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统一。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对能够量化的考评指标,都要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考评对象在性质上的结果。对一些条件不具备、不能用数据反映的指标,也要尽量细化标准,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准确地进行定性描述,作出科学的评价结论。

第三,规范考评操作程序,注意把握“四个重点”。一要保持指标设置的相对稳定性。考评指标体系一经确定,在年度范围内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这样既有利于维护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也有利于考评委员会和考评对象在制定下一年度的工作目标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按照“跳一跳够得到”的要求,既自我加压,又符合实际地定位各单位的工作目标。二要保证考评资料的权威性。在考评数据资料的收集上,原则上以统计部门提供的法定数据为准;统计部门不能提供的,可采用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或考评专班直接掌握的情况。对一些重要数据,在各地各部门自报的基础上,统计、财政、人事、监察等职能部门要认真审核,既要防止隐瞒不报、留有余地,又要防止掺杂水分、虚报浮夸。三要维护考评结果的严肃性。考评结果经审查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并采取一定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对在考评工作中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篡改数据等违纪违规现象,一经查实,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要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的绩效如何,不单由上级政府和上级领导说了算,还必须看社会各界的认可度。要通过公开评议、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考评对象的意见,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各地各部门工作绩效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政府调研报告第6篇

一、三年来群众投诉情况分析

我们对三年情况做了图表分析。其中,图一表示,20*年至20*年(10月份止,下同)我县受理群众投诉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规定的六方面情况分布(件);图二表示,20*年至20*年我县受理群众对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六方面规定被查实的情况分布(件)。从两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1、执法、效率和态度三方面依然是监督检查的重点。

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的机关效能建设规定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作风粗暴态度生硬三方面。从群众投诉内容分布情况来看,共受理涉及该三方面效能投诉282件,占群众投诉的94.0%;从受理投诉查实情况分布来看,该三方面效能投诉共查实1*件,占总查实件的95.5%,这说明机关及工作人员在依法执法、办事效率和工作态度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同时对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效能建设监督方面这三项内容依然是我们监督检查的重点。

2、投诉量及投诉查实量逐年减少。

从我县机关及工作人员违反的机关效能建设规定主要集中的三方面三年投诉量变化和查实量变化来看,除执法不公的受理投诉量逐年增加外,其余均随着我县机关效能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不断深入而逐年减少,特别是从投诉查实量的变化上,我们可以发现,通过20*年的“效能革命”,全面实施“四条禁令”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举措,我县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办事效率和工作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3、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是机关及工作人员整改重点。

从投诉查实量的占比来看,三年来投诉机关及工作人员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方面的查实件数占该方面投诉总量的49.7%,超出总查实件数占总投诉量12.7个百分点;自20*年机关效能建设进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以来,该方面的投诉查实量占比仍超出总查实量占比13.1个百分点,说明机关及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仅是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也是机关和工作人员需进一步提高的重点。

二、当前政府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效能建设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官本位意识开始淡薄,以人为本的意识有所增强;不思进取、“无过为上”的陈腐观念开始淡薄,锐意进取、开拓向上的精神有所增强;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有所缩减,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开始增强;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开始减少,部门之间互相沟通、互相配合的有所增多;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四难”现象有所改观。但当前机关与工作人员中仍存在着一些与我县创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求和率先建成生态型全国百强县的工作目标不相和谐的音符。

1、“中间梗阻”、工作“忽悠”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服务意识不强。存在着表面热情、内心淡漠,口头热情、行动冷漠的问题。有的部门和服务窗口缺乏主动性,坐在办公室等待的多,主动上门服务的少;有的部门有些单位的个别中层干部工作节奏缓慢,遇事推诿,遇到困难矛盾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推上卸下,左推右挡,打起了“太极拳”,如某乡镇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不是积极主动发挥协调功能,而是一味强调没有政策无法处理。二是工作墨守成规。在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依然习惯于老办法、旧框框,要么就事论事,要么死抠条文,缺乏闯劲,不敢创新,习惯于用共性标准处理个性案例,缺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看似坚持原则、实是因循守旧,看似依规办事、实是不办实事,看似对上负责、实是推卸责任。三是部门纪律不严。存在行政不作为或者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办事看人情,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决定亲疏。有人情,不能办的事照办;没人情,该办的事也不给办。甚至办事看好处,无利不作为,小利慢作为,大利乱作为。如某部门在收取一资源使用还原费用时,业主自己找部门则要按规定额度交纳,通过委托熟人办理时给予了“打折”优惠。

2、机关办事效率低下依旧明显。从三年的效能投诉分布及查实情况看,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现象是机关部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最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部门仍然存在环节繁琐、办事拖拉的现象。比如,虽然实施了限时办结制,但是一些企业和项目业主反映审批时限较长、高低限跨度大、执行中就高不就低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个项目,全程走下来,往往需要几个月。有人戏称机关办事是:企业、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问题是哪里来哪里去。二是部分工作人员办事不求效率。如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时满口承诺抓紧办理,但群众在几次等待与催促下,得到的回答却是工作繁忙还需等上几日;有些单位的个别中层干部工作节奏缓慢,遇事推诿,只求一般过得去,不求高标准过得硬,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更有甚者即使在群众投诉后仍然强调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三是部门之间推诿现象不断。部门之间对一些难以处理或处理比较麻烦的事项,往往是假以理由一推了之。如对县城某小区违法搭建问题的处理中,几家相关部门以管理范围为由推脱职责;在对一敞开式商贸场所的停车问题处理中,交警、建设、城管等单位相互“踢皮球”。四是少数工作人员工作马虎,引起失误。由于前一环节的办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马虎导致后一环节工作无法进展或是错误开展,使群众要办理的事项久办未果。如某部门一工作人员工作不细致,上报法院的执行图纸出现错误致使群众申请法院执行的工作无法开展;某单位一工作人员勘察不仔细,对责任区块的新旧小区混淆使群众申报的开户事项长期未办理。

3、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发挥不充分。作为全县行政审批办证服务的主要载体和政府对外开放及服务的窗口,行政服务中心发挥着联系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对政府服务社会职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行政服务中心在服务社会和群众的过程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一是部分窗口未发挥服务功能。县行政服务中心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已基本进入中心,设立窗口65个,但部分窗口工作人员只是收发员、登记员,没有发挥办事员的作用,使群众办事仍旧要找到机关职能科室进行办理,如某窗口在办理群众一审批事项时明确告知群众有疑问直接与职能科室联系。二是并联审批功能使用不明显。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要求,并联审批即缩短了审批时间,同时也减少群众奔波的劳苦和麻烦,但今年1-4月份办理的290个项目中仅6个使用了并联审批,其使用率仅2.1%。三是网上审批程序开通实行缓慢。行政服务中心33个入驻部门中仅县工商局、县经贸委、县外贸局、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和县质监局等6个部门窗口,开通并实行网上审批机制,其他部门窗口实行单一式的窗口现场受理办理程序。

4、部门服务利益为先现象比较突出。一是部门工作关注眼前利益影响全局发展。有些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二是方便自身为主导阻碍政令畅通。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推诿,有利的事抢着干,麻烦的事拖着不办,当面表态很好,背后软顶硬拖,随意打折截留,不是推诿扯皮,就是阳奉阴违。三是与民争利的倾向尚未根治。有的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部门小团体的利益,把一些本应该提供的服务,通过设置中介组织,变相地转变为收费项目,而且搞垄断经营;有的部门巧立名目,搭车收费、暗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部门讲服务就是收费、讲执法就是罚款;有的利用下属服务公司或行业协会名义打“球”,向企业或群众收取服务费,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落地,收费项目多达20多项。

三、原因分析

当前政府部门在服务社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原因有着其客观的一面,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经济快速发展使政府职能转变跟上困难,群众对政府服务职能的期望过高等等,但主要还在其主观方面:

1、意识转变不到位。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创建服务政府的认识不到位,对自身及下属的管理和工作能力培养缺乏深入调研和思考。最为突出的是,其一,认为“行政行为规范了,权力利益缩小了,官位的含金量就贬值了”,规范了行政行为就是给自己套上了“紧箍咒”,行政自由和空间就大大缩小;其二,认为创建服务政府就是“分权让利、放松管理”,讲服务就是不要行政管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是“虚功”、“慢活”,“得罪人”,费力不讨好;其三,对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疏于教育和培养,缺少监督,放任自流,无动于衷,有的持悲观论调,认为风气难治,缺乏信心。

2、职能转变不到位。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够,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力度不够,对简政放权推进不够,常常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要手中握权,对程序和制度的设置,只从方便自己工作出发,不关心群众的办事成本和困难,导致办事对象在部门之间、科室之间、窗口之间奔波,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决心不够,导致利益纠缠、职责不清、协调困难、效率低下。

3、责任追究不到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大多数部门、单位对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检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在处理上,真正敢于在人的问题上“动真格”的很少。一些部门的个别领导官本位思想严重,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以解决,而是不顾全局,从小集团利益出发,“家丑不可外扬”,护己护短,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中的一大障碍。个别部门在接到督查通报后,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总是千方百计推卸责任,甚至对查到的人与事,袒护说情,包庇掩盖,避重就轻,在处理上,也是点到为止,失之于宽。

四、对策建议

解决当前政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树立政府“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观念,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机关行政服务水平,具体要做好推行“三项”制度、约束“三种”行为、监察“三个”重点。

1、推行“三项”制度。在完善“首问负责制”、“现场办公制”、“部门集中会办制”、“督查督办制”及“一把手负责制”等优质服务制度的前提下,推行:一是自由裁量基准制。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主体的一项重要执法权。加强对自由裁量权的约束控制是当前行政执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我县要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各试点单位要依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在制定裁量标准时要重点防止轻错重罚,重错轻罚。要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向社会公开,让社会了解有关量罚标准,确保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扩大推行告知承诺制。重点抓好企业登记注册“告知承诺制”,扩大行政许可服务承诺,认真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承诺形式、统一流转程序、统一流转方式,切实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要试行企业审办告知承诺制。即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对所告知的事项进行承诺,保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设立企业、开业经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即可颁发营业证照。由行政服务中心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知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核验。三是引入专题听证机制。吸收直接服务对象与执法人员就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方式进行面对面地交流、质询,以澄清是非,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制定《*县投诉听证办法》,从听证原则、听证受理、听证主持人、听证参加人、听证程序等方面,对如何开展投诉听证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听证,使一些疑难投诉得到了妥善处理。通过听证,教育和警示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按照党纪国法办事,保护合法经营者,打击非法经营者。

政府调研报告第7篇

2017宿州市政府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使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得到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2017年宿州市对全市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人口养老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市老龄人口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底,宿州市总人口为649.51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5万人,占总人口的15.9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6.13万人,占总人口的11.72%;80岁老年人14.44万人,占总人口的2.22%;100岁老年人601人,占总人口的0.01%。

依据老龄化社会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7%),我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按照每年1%的增长速度测算,到2017年底全市老年人口将增至110万。

二、全市养老机构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主动作为、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设施)747个,床位2787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9.32张。其中,农村敬老院170家,床位15263张,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民办养老机构64家,床位7492张;城镇日间照料中心75家,日托床位870张;农村幸福院438所,床位4250张。全市100张及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有9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71家(萧县20家、砀山县18家、灵璧县12家、埇桥区11家、泗县10家)、民办养老机构26家(包括埇桥区15家、砀山县4家、泗县3家、萧县2家、灵璧县1家、宿马园区1家)。全市3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7家,包括公办敬老院1家(泗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为310张床位)、民办养老机构6家(泗县2家、埇桥区2家、萧县2家)。初步搭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框架。

三、老龄人口养老情况

从生活来源情况看,全市60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0%的老人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需求,52%的老人依靠子女和亲属供养,约5%的老人依靠保险救助,约3%的老人依靠退休金。

从居住情况看,约40%的老年人口与子女同住,52%的老人单独居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轮流居住。

从老人健康情况看,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统计,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80%左右,无人照料的老人比例高达20%。

从医疗角度看,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约20%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从老人养老意愿看,居家养老符合大部分人员的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抱有期望。一是慢性病所带来的医疗需求催动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二是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子女养老压力较大,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三是部分失独家庭,在没有子女照料的情况下,老年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四、全市养老政策实施情况

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XX-2020年)》、《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成立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敬老院管护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XX、2017年养老设施建设任务指导计划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落实老年福利,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市、县区财政从20XX年1月份起,对城镇户口80岁以上低保老人给予每月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截止20XX年12月,全市共为786名老人发放补贴94.32万元。 2017年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全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全面铺开。

2.大幅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近几年来我市五保供养标准每年按照不低于10%幅度增长,20XX年发放五保供养经费7307.4万元。2017年,供养标准再次大幅提高,集中供养由20XX年每人每年29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900元提高到2400元。

3.实施高龄津贴制度。凡户籍在宿州市辖区内的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含80周岁),均可享受高龄津贴待遇。宿州市从2013年在全市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补助标准为:对80至89、90至99、100周岁以上老人分别给予每人每年200元、300元、2400元高龄津贴。对80岁以上低保老人,高龄津贴每人每年提高到600元。2017年,共计为全市13.1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3662.6万元。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养老设施建设

1.突出示范带动,加快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全市2017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20所,建设床位1870张,计划投入资金2057万元,设计全部带有室内卫生间。目前,所有敬老院已完成勘探、选址、规划设计,即将进入招投标。埇桥区祁县敬老院、永安敬老院已开工。市政府投入建设的社会福利中心,即将采取公办民营方式投入使用,灵璧县、泗县、砀山县各建成了1所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萧县、埇桥区也将于今明两年建成。

2.落实扶持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采取发放建设和运营补贴、减免税费、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标准为: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元至2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入住率达到50%的养老机构,每个床位每月给予200元运营补贴。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其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补助标准分别上浮50%、100%、200%。2017年,市县区财政拿出302万元发放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2017年养老机构补贴正在核查,待媒体公示后发放。

3.积极申请各级资金,不断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坚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为各类养老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十二五期间,我市地方投入和申请上级拨款共5.3亿元用于各类养老设施建设,其中争取国家发改委3200万元用于养老项目建设;申请省级财政补贴220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3亿元用于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申请1005万中央福彩公益金建设335个农村幸福院;申请省级财政补贴500万元,并投入300万元用于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投入各类资金1.3亿元用于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申请世行贷款1800万美金(地方政府按1:1配套,需配套1亿元)全部用于全市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届时,农村敬老院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五、医养结合工作情况

为了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满足群众需求,市政府自2017年开始,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家医养结合机构(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33处医院已经取得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市残联院内的二级康复医院、灵璧县的三级康复医院正在申请以老年人康复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

(一)宿马园区安杰养老服务中心养生苑情况

总投资2亿元的民营安杰医养结合养生苑一期于2017年投入使用。安杰养生苑总设计6000个床位,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已与宿州市立医院实行医联体深度合作,加快其二级医院资质建设,努力创建三级医疗机构,实现养老与医疗的高度融合。

(二)33处医院医养结合情况

目前,33处医院取得市民政部门颁发的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证书,设置了养老床位,实现了单一医疗机构向以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医护型养老机构的转变。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情况

2017年,我市将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60岁以上老人纳入医养结合扶助范围,主要实施4444保障工程,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人员的养老问题:一是明确四个联系人:分别为亲邻照护联系人、签约医生联系人、党政领导联系人、村级干部联系人;二是签订四个协议书:分别是养老机构与本人协议书、亲邻与本人协议书、签约医生与本人协议书、乡镇与亲邻协议书;三是确立四个政府兜底:养老兜底,医疗兜底,大病兜底,临终关怀兜底;四是落实四个保险:即按最高标准代缴养老保险、代缴医疗保险、办理大病救助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六、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政府调研报告第8篇

一、当前乡镇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乡镇政府管理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空间缩小、发展动力衰减、原有优势减弱等挑战,也面临亟需提高政府效能,以更少的成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等一系列紧迫问题。

1、政府科学管理意识淡薄。乡镇政府管理者往往缺乏规划意识、决策缺乏科学评估和论证,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拍脑袋”式的决策方式,表现为追求短期效益,重建设、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等。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比如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较高等现象,无疑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成本,挤占了乡镇财务的公共支出。

2、政府管理的方式亟待转变。政府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比较强,政府管理中运用行政命令较多,而不擅长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管理社会事务。这在乡镇一级政府的表现尤为突出,乡镇政府中的多数公务员习惯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不熟悉和精通现代管理方法,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造成沟通困难,影响办事效率。甚至有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不利于做好群众工作。

3、政府预算体系不健全。乡镇的财力来源有限,支出随机性大,非公共支出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浪费。虽然政府每年向人代会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但预算体系仅是个框架,执行不严格。

4、政府对自身的服务职能把握不准。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行使,地方政府处于微观层面,面对基层,主要应承担起具体公共服务职能。但我国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投入少,影响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5、公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乡镇政府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大都来自本乡镇或附近农村地区,素质参差不齐。一是政治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群众意识、责任意识较为淡薄,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淡化,公共服务意识尚未完全树立。近几年虽然在服务机制和工作作风上有所改进,但是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上做得还不够。二是公共管理理念缺乏。对政府管理理论知之甚少,致使乡镇政府行政改革和提高行政效能缺乏思想动力,这已成为制约乡镇政府提高效率的“瓶颈”。

乡镇政府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公共管理观念滞后。受计划经济条件下思维方式的影响,政府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比较强,认为自己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自身职能定位不明确,缺少以民为本的理念,政府管理方式尚未转变。此外,行政责任淡化、行政思维方式落后等也在深层次上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高。

2、行政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维护群众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但现在少数群众对政府的职能作用和运行过程不了解,遇事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存在比较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对政府提出无理和过分的要求,与政府形成对立。

3、部门与乡镇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县一级部门对乡镇工作干预过多、过细,各线的工作都需要乡镇落实,使他们疲于应付、顾此失彼,难以根据本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虽然部门权力在逐步下放,但下放的是事权,相应的财权和人事权却没有下放,或者仅把无利可图的权限下放,而土管、城建规划等权限都上收。这些现象已成为乡镇政府管理中的障碍,加重了乡镇政府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乡镇对区域发展的统筹和管理,影响了乡镇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行政效能的提高。

4、条块管理权责不明确。部门与乡镇的行政管理在权责上仍然存在错位,条块之间的关系、上下级之间的权限都需要进一步理顺和界定。同时,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块块”,担负着区域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但分布在乡镇的“几大员”,却大都接受“条条”领导,基层政府看得见却管不着,使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受到削弱。

二、提高乡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乡镇政府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日益复杂,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乡镇政府管理要加快从传统型的政府行政管理向现代型的公共管理转变,必须转变政府的行政理念和行为方式,创新乡镇政府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政府所行使的权力是公民委托的公共权力,其来源是公民权力的让度,人民才是这一权力的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最终指向是公共利益,政府必须向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对政府属性和来源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政府管理观念,有助于公务员正确对待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摆正自己与公众的关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20世纪末,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我国的政府管理改革同样有借鉴意义。乡镇政府要确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公共管理,才能顺应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形势,迎接社会发展变化的挑战。因此,要树立政府公共管理的理念,实现政府角色定位和职能的转变,使政府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转变。

2、准确定位政府职能。乡镇政府的基础性和微观性决定了其执行性和直接面向公众的务实性,同时也决定了其职能的管理型和服务型。乡镇政府公共管理总的思路应是加强管理,突出服务。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必须处理好战略、规划、建设的关系。从战略、规划、建设相统一的高度,在研究制定城镇科学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发展战略和城镇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城镇建设纳入统一有序的进程中。政府职能的重心要放在发展经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培育经济增长点和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等,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培育各种市场要素等。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推进乡镇政府由原来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原来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3、不断增强政府管理能力。倡导公共治理,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现治理的过程中,政府要做到“掌舵”而不是“划浆”,要在管理方式上采用广泛的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让公众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形成政府与市场、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加速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从而实现政府的公共治理。同时,引入企业政府概念,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技术,重视成本,以尽可能低的公共资源消耗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在政府投资方面,除了公共事业以及其他宜于政府统一管理的公共产品、半公共产品外,各级政府一般都不宜直接充当市场投资的主体。对政府性重大投资项目,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形成竞争局面,优中选优,化解投资风险。对于非政府性投资项目,政府要进行激励并提供相关服务。

4、有效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行政管理往往异化为行政管制,以“指令”、“指示”等为手段。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行为必须由管制向管理和服务转变,意味着政府要以民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乡镇政府,尤其要以更有效的行政活动为社会、企业和公民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一要注重提高乡镇政府的社会回应性。越是基层政府,越要对老百姓的要求能快速反应,越要体现高效和快捷。要建设和完善回应社会和公民需求的有效载体,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二要建立对镇域内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比如成立政府的应急处理协调小组,建立相应的组织网络,实现应急状态下的资源整合和快速处置,提升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三要逐步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借助民间资本,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帮助政府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实现政府从“划浆者”向“掌舵者”的转变。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本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上要合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支持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四要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可信度。要建设“信用政府”,加强对政府管理的公共监督,包括上级机关、乡镇党委、乡镇人大及社会组织、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的监督等;五要推进农村社区自治进程。大力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形成农村社区公共治理结构。乡镇政府要引导、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利用社会中介和自治组织的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

政府调研报告第9篇

一、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推动下,政府会计改革不同程度上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日益成为国际上公共财政管理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政府会计的内涵

政府会计是国际上通行的称谓。所谓政府会计,是指反映、核算和监督政府单位及其构成实体(以下统称为政府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过程中财务收支活动的会计管理体系。政府会计是把所有政府单位及政府构成实体作为一个履行受托责任(受纳税人委托)整体,即财务报告主体来看待,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其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运用活动、财务管理业绩,是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宏观调控的信息基础。

政府会计内容包括三部分:概括起来可称为“一项制度,两个体系”即: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有三个特征:一是政府单位执行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就是说,无论是政府的行政部门、非行政部门或是其构成实体等,执行的准则和制度是统一的,不是分类的(比如,我国预算会计就是分类的,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基本建设会计等)。另外,所有政府单位使用的政府性资金和管理的政府性资产,所有的政府活动形成的财政资源和财政责任,都要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和管理。二是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预算执行和政府单位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综合披露政府及政府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真实信息。三是提供科学有效的政府会计信息。政府会计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及政府的种类经济活动状况,这些科学有效的信息有利于立法机关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会计责任,有利于政府自身的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推进宏观经济管理。

爱尔兰、西班牙的政府会计管理情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上述特点。这两个国家均制定了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力求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的收支活动以及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爱尔兰财政部代表政府《年度财政决算报告》,政府单位则《年度财务报告》。西班牙政府综合性的《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另外,国际上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并取得成效的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会计改革及其基本内容也体现了上述政府会计的特征。

(二)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取向

政府会计改革,起因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成为国际上改进和完善公共财政管理,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增加财政透明度,提高财政信息质量的推动力量。

---政府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开始,特别是90年代以来,政府会计改革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的动因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国际间投资活动日益活跃,促进了政府会计服务的国际化演变。二是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的深入发展,立法机构、社会团体、普通民众以及政府机构自身都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爱尔兰政府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但近年又在政府会计规定蓝皮书中明确指出,随着政府部门责任的扩大,现有会计体系已不足以满足公共财政管理的需要,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

,不能更好地反映政府的受托责任,不能在使用资源时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根据爱尔兰财政部、总审计长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的建议,已对现有政府会计体系做出必要的改变。又比如,西班牙在20世纪70-80年代因政治革命的发生和政治民主的发展,随着《总预算法案》的实施,政府会计进行了一个比较剧烈的变革过程,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三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控制因应对经济危机而出现的高额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为了提高政府资产负债的透明度、避免出现重大的财政风险而对政府会计提出改革的要求。比如,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新西兰政府经历持续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巨额财政赤字后(1998年底,新西兰政府净负债占gdp比重达50%),通过财政法案,改革政府会计,放弃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随后,又分别通过政府财务报告法案、财政责任法案,实行了全面的政府会计改革。四是有关国际组织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特别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及其公共准则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倡导。---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从总体上来讲,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取向是建立以不同程度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政府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活动和资产负债信息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取向基本相同,但各国政府采取的改革方式、内容、程度以及改革的步骤各不相同。因为各国情况不同,有的采用比较剧烈的方式,有的采用温和的方式,有的则只是对原来的模式进行改进。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政府会计改革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能够全面或者是比较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会计信息,增加财政透明度,明确政府责任。比如,爱尔兰虽然没有改变收付现实制会计基础,但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及有关会计报表增加了权责制信息,同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政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地管理政府会计信息、资源信息以及政府业绩信息。另外,爱尔兰地方政府及中央对地方专项拨款则以权责制作为会计基础,该国政府环境与地方部为此了地方政府会计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而西班牙则采取了比较彻底的方式,1994年政府会计科目表后,1995年1月1日开始采用权责发生制,其《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就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

---政府会计改革的共同特点。各国政府会计改革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采取适宜本国国情的改革方式。虽然目标取向相同,但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形,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比如,在会计基础方面,有的仍然没有改变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有的则放弃了收付实现制,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方面,各国也不尽相同,有的实行全面的权责发生制,有的则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有的中央政府没有实行而地方政府实行权责发生制,等等。原因就是各国政府依据本国的国情而改革。爱尔兰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就是很好的例证。爱尔兰中央政府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报表则增加相关权责制信息,地方政府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西班牙则改革了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比较全面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二是各国高度重视政府会计改革。爱尔兰的《财政与审计法案》、西班牙的《总预算法案》等法律,对政府会计的职能、作用及采用的会计记账基础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推行政府会计改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时,适应公共管理需要而对政府会计不断改进完善。另外,以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率先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也都是通过一定的立法形式,保障改革的推进。三是建立现代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先进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既是政府会计改革的技术支撑,又是提供科学有效信息的平台。大多进行政府会计改革的国家都建设这样的系统。比如,爱尔兰财政部建成了“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用于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管理,并在《公共服务管理法》中对系统建设做出明确规定。四是政府会计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1)强化了财政风险的控制和政府责任。比如加拿大,经过十多年改革,联邦财政摆脱了长期收不抵支的财政困境,1997-1988财政年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出现结余,结束了连续20多年财政赤字的历史。新西兰经过改革,实行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收支活动透明化、信息公开化,控制了财政赤字,成效明显。(2)提高了政府机构管理效率。(3)统一了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全面反映了政府债权债务状况。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会计改革国际化趋势日益发展,但进度并不平衡,改革比较彻底的仅为部分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原因主要是政府会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关系,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推进改革又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对这项改革的难度保持清醒的认识。

(一)关于对改革的思想认识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各方对此认识难以相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的认为不应对原有制度做出修修补补,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从而一步到位,比如,从收付实现制直接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有的认为,应当保持政府会计的稳定性,能不调整就不作调整,即便调整,最好对原有制度做些微调,以免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对社会造成冲击。大多数人则认为,适应管理需要,改革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国情,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进行。爱尔兰政府对这项改革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考察中该国中央政府官员反映,他们先要做的是“试一试(政府会计改革)水的深浅”,看一看到底怎么样。爱尔兰政府的这种想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是制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关于改革的政治决策问题

政治决策是政府会计改革最为重大的问题。政府会计本身属于财政业务范畴,但政府会计改革却涉及立法、行政、非政府实体以及公众等诸多对象,同时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处理不慎,不仅改革夭折,而且触发其他严重问题。比如,采用不同的会计记账基础,政府财务报告反映出不同的信息,有关重要信息如政府隐性债务、养老金计提等问题比较敏感,直接涉及立法与行政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府与工会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另外,改革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推行改革的相关措施是否到位,改革的具体操作是否顺利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政府账务处理的混乱。这些风险和问题,将对政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各国政府对政府会计改革持慎重态度的主要原因。西班牙政府会计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与该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时期密切相关。

(三)关于用款部门的阻力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用款部门的阻力。主要原因:一是改革可能触及用款部门的既得利益,比如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全面披露用款部门的债权债务关系,用款部门便不能隐藏其不当利益。二是改革初期可能使用款部门不适应。用款部门长期习惯了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一旦加以改变,需要重新培训、学习和一个时期的适应。

(四)关于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

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项制度安排。引入权责发生制,是政府会计改革面对的一个既不能回避,又不能越过的难题。问题不在于是否引入权责发生制,而在于多大程度上引入,如何稳妥地处理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或者如何处理好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有机结合。虽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部门公共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引入权责发生制,但是全面引进或是局部引进,许多国家对此相当慎重。考察中,爱尔兰

政府对此问题明显存有疑虑,认为引入权责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问题,所以先要“试试水的深浅”。有的国家在引入权责制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带来了问题。比较典型的是澳大利亚,该国不但在政府会计改革中,而且在预算编制上全面地引进了权责发生制,结果出现的问题是:忽视了现金交易信息在政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信息需求。后来,澳大利亚又对此进行重新调整。(五)关于重大会计事项处理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将实行新的会计政策,会对有关重大会计事项做出规定,这种重大事项的规定或处理会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对于政府隐性债务、养老金,如果采用权责发生制,则在会计当期予以反映,会计报告会显示政府债务和养老金数量增加,可能会使政府财政赤字明显加大,从而可能会引发相当的争议。对重大会计事项如何设计,不单是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六)关于改革的策略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变革了原有的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这是一项新的制度安排。这项新的制度安排,既涉及到政治问题,又涉及到专业及技术问题;既是政府机构的改革,又涉及到立法机构、社会团体和一般民众。在科学设计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必须高度重视研究好改革的策略问题,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借鉴国际经验与尊重本国国情的关系、正确处理目标模式与分阶段实施的关系。

(七)关于政府会计人才素质问题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安排和实务操作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会计人才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是政府会计改革的关键,也是改革的难点。考察中,爱尔兰、西班牙政府明确提出这一点。西班牙政府官员认为,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必须培养相应的人才,要组织培训好相关人员,要使具体的操作人员熟悉并会运用新的会计制度。

(八)关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

信息系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环节。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需要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

尽管存在上述难点,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仍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政府会计改革,而大多数国家高度关注这些动向,虽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只是对原有会计体系的改进调整,没有作根本的变革。不少国家对引入权责发生制持观望态度,主要是担心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三、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关建议

根据对爱尔兰、西班牙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情况的考察和目前国际上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及趋势,针对我国政府会计管理与改革的状况,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管理

我国的政府会计以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形式存在,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和收入征解会计等。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于1998年实施了较大改革,为搞好财政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还不能很好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财政管理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缺乏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交叉、冲突,不仅不能将所有的政府单位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而且不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核算反映政府性资金和资源的运行状况。二是缺乏较高层次的法律依据,与财政预算管理应当具备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约束力要求不相适应。三是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不利于有效披露和防范财政风险、实施高效的财政管理。四是缺乏统一完备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没有完整反映政府财政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虽有财务决算,但由于缺乏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因此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

因此,无论是从目前的财政管理要求,还是从财政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看,都应当切实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的管理。

(二)加快研究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政府会计改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许多国家的改革已取得了成功。美国等国家按照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编制政府年度综合财务报告已进行了8年,并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因此,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是推进我国财政管理步入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方面。根据这次考察了解的情况和所掌握的国际上这方面的经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当着重研究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关于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则。政府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功能、责任和资源。但同时,进行这项改革又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必须积极慎重。因此,我们考虑应当坚持以下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是坚持先进性。以我国实际情况为基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坚持实用性,为财政服务,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功能的需要。三是坚持继承与创新原则。对现行制度中合理、适用的内容应当保留、调整,注重历史,对整个政府会计体系作根本性改革,强调创新和提高。四是坚持渐进性原则。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采取由简到繁,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2.关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确定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根据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原则,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以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编制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即“两个体系、一项制度”。重点应当研究好以下内容:一是科学界定我国政府单位的范围,研究对具有政府功能的单位实行统一规范化的准则管理。二是在科学规范和界定政府单位范围的基础上,设计由政府单位执行的、统一规范的会计准则体系。三是在建立政府会计准则的同时,建立政府会计制度体系,设计适应政府会计准则体系的政府会计科目表。四是按照上述两项制度的要求,研究设计我国政府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制度。五是研究提出改革的配套措施,包括建立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政府会计人才的培训、与其他财政重大改革的衔接。为此,应当抓紧研究制定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方案,将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框架、改革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等形成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协调地推进这项系统工程。

3.关于如何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问题。这是政府会计改革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为了建立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和实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结合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总体上应当考虑实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具体做法是结合我国财政管理的政策取向和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改革政府会计的核算基础,与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步伐相适应,分部分、分步骤地实行权责发生制。

(三)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人才培养

推行政府会计改革,需要相应的人才,这一点对于我国来说尤为迫切,因为预算会计的管理现状决定了我国政府会计人才的短缺。未雨绸缪,适应改革要求,应当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会计人才的培养。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人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制定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财政部门;第二层次是推行政策制度的人员,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第三层次是具体操作的人员,主要在预算单位。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最为重要,因为它既是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键,又是培训第二、三层次的基础力量。可以考虑从现在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政府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建立我国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