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9 11:03:09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1篇

年月日,我和我的同学们离开了呆了4年的母校,来到了我将在此度过1年(也就是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年,且最重要的一年)的实习医院----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因为文登是我的故乡,所以回来后感觉既熟悉又亲切。由于交通堵塞等原因,我们的车很晚才到达,比预计时间晚三个小时,但科教科、护理部的几位老师仍然站在夜色中代表全院在迎接我们,从他们亲切的问候和热切的举动中,我们感觉回到家了。像是投入了母亲的怀抱,由于行李很多,又拾掇了好长时间,劳累了一天的我们也感觉有点饿了,这时餐厅的一位师傅及时赶到,问候我们有没有吃饭,说餐厅已经预备好了饭菜,我们当时就被师傅的关心所感动了,连声道谢,因为今晚不用饿着肚子睡了。同时,搬行李时,比我们早来的潍坊医学院的同学虽然已经躺下来,但知道我们来了后主动起来帮我们搬行李,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晚上发生的这一切,让远离母校的我们心里有了安慰。原本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因为文登中心医院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亲切的。我们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好好的实习,与中心医院融为一体,不辜负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科教科老师按照我们的需要和上岗要求安排统一培训,由院各科室主任做了8次报告,包括:一、医院概况简介。二、学生治理的有关规定。三、治安治理的一般常识。四、医德医风教育。五、医疗文书的书写。六、有关护理知识的讲解。七、院内感染的讲座。八、手术室的有关知识。其间科教科的老师还穿插地组织我们到各病房看病历、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专家讲座及急救处理方面的录像,让我们对实际的临床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为正式上岗工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对医院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首先,刘院长给我们讲了医院的发展历史及规模,让我了解到我们医院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背景,以及发展潜力。作为威海市排名在首的医院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同时,科教科在教学治理方面对我们也作了严格的治理规定,让我们一开始就树立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我们固定的思维方式,为将来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医院的警务力量也让我们在充实的工作中有了安全感。在此对警务人员为我们做出的工作而表示感谢,因为他们是我们医院实行正常而稳定的工作秩序的保证。医德医风教育让我切实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务实性,我们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做事坚持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白衣天使"的神圣职权,才能得到病人及同事的尊重。其次,关于临床上具体工作,如书写医疗文书,护理知识和院内感染的讲座,让原本只具备理论知识的我们熟悉到了临床工作要干好是多么的不易,只靠把握理论知识是不行的。同时,对正确的处理医护关系的问题上我们有了感性的熟悉,医生和护士同等重要,不分谁大谁小,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好病人。我认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更重大,工作更烦琐,值得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尊敬。还有,通过观看关于医疗纠纷的录像,我充分熟悉到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熟悉到社会各界对我们医务人员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在把握熟练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病人来找我们看病,他们是我们的上帝,我们必须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法律知识,更好的在工作中行使我们的职责和权利。

来我家,爱我家,在文登中心医院这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我一定好好实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也为医院奉献出我的一切。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2篇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一

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

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

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心得体会二

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

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

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三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

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

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全科医师轮转不能达到要求、指导老师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临床技能考核中普遍认为尽量利用真实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或虚拟病人,尽量客观设计考核方案、内容,流程和时间,并应增加了人文、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科医师培训正在从无到有走向逐渐规范的过程之中,带教老师对全科医师培养工作要高度重视,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用十二分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四

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

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

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五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

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

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3篇

那么,承担着我国医师医学终身教育之重责的中国医师协会对此问题是如何看待的?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现状如何?中国医师协会在这方面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的医师教育项目有哪些?!

2012年4月6日――“世界卫生日”的前一天,针对上述话题,记者采访了刚从四川成都返回北京不久的中国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

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

身为中国医师协会的会员部主任,谢启麟教授的话题自然一开始就触及了我国心血管内科医师队伍的从业现状。

谢启麟教授首先介绍说:“根据我们对医师协会掌握的信息经过系统分析后发现一个现象:我国的心血管医师大多‘隐身’在内科医师中。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截至目前,我们国家从事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医生大部分注册为内科医师,只有少部分医生明确注册为心血管医生。因此,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你就很难把心血管方面的专业医生从内科医生中区分出来。担任着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的霍教授曾经从2011年开始了一项专业医师的调查工作。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心血管相关专业的执业医生有25241名,平均年龄为38岁;其中男性心血管医生年龄在58.5岁至60岁之间;平均执业时间为12年,具有高级职称的占40%,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33%,从事介入治疗的占25%。”

针对这组数据,谢启麟教授认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医学专科的执业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心血管介入的资质问题。这些数据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就目前而言,我国取得心血管介入资质的医生还只占一小部分。于是,问题就出来了。比如说医生的资质怎么评定?一个心血管医生,你说你有资质,那是个什么概念?是内科医师,还是心血管医师?应该怎么明确他们的身份?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这些问题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卫生部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来推动我国心血管医生队伍的建设工作。”

谢启麟教授更详细地解释说:“2007年,我国卫生部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该《规范》的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围绕心血管专科医师和介入诊疗的资质认证工作已经正式提上日程。2011年,卫生部展开了‘全国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资质认证工作’,对心血管内科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师准入过程大致的模式是‘3+2+1’,即经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达到行业准入标准,成为行业医师;2年的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达到专科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专科医师;1年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培训,达到技术准入标准,成为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

绝无仅有的我国介入医师培训体系

既然卫生部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那么,我国是否建立了心血管医师、尤其是介入医师的相关培训体系?对此问题,谢启麟教授介绍说:“我们国家建立的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体系,应该说在国际上是绝无仅有的,因为除我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开展此项工作。”

介绍完这些情况,谢启麟教授继续说:“我们在全国‘统一规范化’的框架下,还建立了针对心血管医师的培训认证体系,对受训医生经过一年的拓展培训,不管他是在培训考试还是做手术的数量上,都要达到规定要求以后,再去参加全国的心血管介入准入考试。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整个培训过程才算完成。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各个省、直辖市卫生厅、局进行申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相对不完善之处,因为在我国缺少心血管、也包括其他学科的医师准入制度。所以说,从2012开始,卫生部要进一步完善心血管专科医师的准入制度,作为医生来讲,只有先取得心血管的医师资质,才能进行介入治疗。”

随后,刚从成都返回北京的谢启麟教授谈到了他几天前到四川天府的目的:“几天前的3月29日,中国医师协会和GE医疗在四川成都宣布: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正式启动。这个培训项目即是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培训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加强部分试点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介入医生到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培训出更多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谢启麟教授详细解释说:“这个培训项目是GE医疗与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展开的深入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预计覆盖1000到1200名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参考了我国卫生部7大医疗区域的规划设置、地理分布、师资配备及学术地位等多种因素,从卫生部现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中选取部分医院,并将以这些医院为中心,两年内将陆续在试点基地医院安装医院手术音视频直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医院的手术进行直播展示,进行医学教学等活动,使更多的医生不受手术室空间和洁净方面的限制,能够实时观摩手术全过程,提高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教学水平。同时计划两年内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多次介入集中课程培训班,重点面向在二级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的临床医生,课程内容将围绕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和进展,手术转播实时分析讨论以及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进行。同时为激励基层介入医生努力学习,成为优秀合格的心血管介入医生,这个项目设立了GE心血管介入奖学金制度,选拔在上述医院中参加卫生部心血管介入培训考核成绩名列前茅的医生,赞助其参加国际心血管介入学术交流会议。这些内容都将促进介入医师队伍的建设。”

医师培训工作亟需社会力量支持

在采访中,谢启麟教授还说道:“我国医师继续规范化培训的现状,是建立在医学科技发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的――比如说介入治疗技术。回溯历史,我国介入诊疗技术自2003年开始,驶上了快行线,并呈现出‘三多’现象:希望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数量多、开展介入治疗的医院多、能够进行介入治疗的医师多,同时也存在各地区的各级医院培训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就是‘规范化’――既包括技术的规范化,也包括管理的规范化,而规范化的前提是大规模的系统培训。”

谢启麟教授进一步诠释说:“但是,大规模的介入医师规范化培训就需要足够多的培训中心,不仅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大量的培训设施及更多的国内外培训资源机会,但仅以目前国家卫生部和各地区各级医院的资金实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寻求社会资源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发展。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过去的10年间,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介入例数于2011年达到了33.3万例,而且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也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发展并不平衡,不仅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在规范化培训上也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在介入医师培训工作上,除了卫生部和中国医师协会的大力支持外,也迫切需要得到海内外社会力量的帮助。所以,前不久在四川成都启动的中国医师协会与GE医疗中国开展的“加强中国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医师培训项目”,无疑就是其中一个有益的尝试。”

提及这个培训项目和GE医疗之间的关系,谢启麟教授解释说:“首先,两个机构有着一致的愿望,即: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加民众的医疗机会,使更多的人都能够接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其次,GE作为一个跨国高科技公司,他们在拥有高技术的同时,也非常希望能够满足更多的本土化特点的需求,希望在中国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支持。他们除了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之外,还需要与中国的医疗界进行合作,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医疗服务。第三点,GE有能力推动培训项目的进展。在成都开会时的讨论中,有医院的代表就提到:‘现在心脏界的医生在影像上的需求,以及在该项目的培训中,不只是要增加学员的培训质量,同时也希望提高培训专家的水平。’所以,GE有自身的专家团队,尤其是从事影像领域的专家,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4篇

2016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转眼间,一周的岗前培训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激动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借着此刻这种心情留下点文字来记录这7个日夜的心路。

培训的第一堂课是由高院长上的。高院长从悠久的院史文化到骄人的业务成绩讲述市一医院的辉煌,第一批浙江省三甲医院、业务收入位居三甲、八十五年的悠久历史这让我们觉得能成为市一人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也让我对未来的医之路充满幻想,七余载的学医生涯终于要派上用场,一肚子的医学墨水从今天开始终于可以挥洒了。突然,掌声把我从遐想中惊醒。

职业纪律、医德医风教育、典型投诉案例分析接下来几天的讲座让我逐渐地感受到医路之凉意。深圳医护人员戴头盔上班,某医院医生在门诊遇刺,某科主任因收受巨额回扣被判入狱。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让我感到了一丝丝当医生的寒意。原来医患关系已经如此恶化,原来医疗纠纷这么多,原来从医的风险这么大,瞬间我的心变得冰冷,在中国当医生真是太难了

然而平静下来想一想,为何医患关系渐渐恶化,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医疗纠纷,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客观因素,应该在医生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用最后一节课上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医学人文的缺失。态度默然,医德医风败坏,媒体及舆论的曝光使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其实除了对医疗体制缺陷的埋怨,我们更多应该自省。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大夫的事迹让大家感动流泪,同样都是医生,为何有人受尊敬,而有人却受到唾弃甚至殴打,我想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

于是,如何成为一个受病人尊敬的好医生是我奋斗的目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使者,凭良心做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之路,如履薄冰,我要走稳走好,而且一直走下去。

2016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俗话说:玉不啄,不成器。刚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我们过惯了在大学中慵懒散慢的生活,自身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展现,但当我们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时,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行不通,然而,我却有幸地参加了台州医院2005届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自己的内心是深有体会。

首先,通过集体上课,用专业知识来提升人,通过各位前辈、老师给我们授课让我们对医疗的各个方面,各项程序都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给我们拨开了天空中的迷雾。

其次,用台医文化感染人,台州医院是座百年老院,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人才辈出,走在医院的每条小道上,都是踏着百年的历史沉淀,仁心仁术,济众博施是台医的院训,在这一个礼拜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陈院长对我们这样说到,把简单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哲理,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第三,用拓展训练锻炼人,这是一个考验集体智慧的项目,在这三个项目中,我们三队完成了其中的两项内容,而求生这一项没有按时完成,大家心中都很难过。

后来,经过总结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最终可供执行的方案却不多,所以最终导致了我们的失败,从中,我得到团队协作是如何的重要,遇见困难时要群策群力,大家不能互相埋怨,只有劲往一处使,才能最终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院领导要让我们进行这样一个岗前培训,而不让我们直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此时,我才明白,这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到台医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中去,而事实是我们的确感到了不一般,人是要有点自知自明。

在这里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自己要努力的。院领导的良苦用新就是要将我们打造成台医明天的栋梁!滚滚长江东逝水,怎拒那涓涓细流。正是因为我有了台医的博怀容纳了我们。我们才得以发挥自己的所学,真的,我要感谢台医!带着我们的青春与活力,一起去探索美好的明天。

2016医院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医院岗前培训是对新录用职工正式工作前的集中培训,不但是新职工职业生涯的开端,还是新职工熟悉适应单位环境、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一种培训。岗前培训意味着新职工必须放弃原有的某些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应新组织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

对新职工而言,培训可以使他们更深层地了解医院,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增强他们对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医院文化的认同。

对医院而言,通过岗前培训可以吸收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素质的新生力量,打造青年精英团队,共同开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未来。为了让岗前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确定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是让新职工熟悉并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同时以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服务。因此培训内容尽可能的要求准确和全面,同时每一项培训内容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首先是政治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其次,要对新职工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让他们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所了解;再次,介绍本院情况,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奖励、人才培养等内容,让他们对医院有更直观的了解,使新职工在同样的起点、共同的规则、公平的机会中合作和竞争;医德规范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仪表着装、文明用语等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医院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在今后进行各项工作能更规范、更科学;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新上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医疗和生产安全,规范用水、用电、用火,加强毒、麻、化学药品的管理,在提高医护质量的同时,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时要对新职工进行医院文化的宣传,使新职工体会到医院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团队协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等集体活动,让新职工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并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2 、建立培训方案

医院岗前培训是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系统化、严密性的培训计划,由医务科、办公室牵头,集中培训,统一形式、统一内容、统一考核。因此从培训方案的制定、时间的安排、医院领导到上课老师安排等都需要认真规范地规划好,力求形式多样,如专家讲课、参观走访、交流对话等。

3 、明确培训要求

培训前专门召开预备会议,告知培训的日程安排和培训方案,使新职工对培训有个初步了解,做到对培训心中有数。同时要求他们积极参与每一项培训计划和活动,结束后由院部统一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是形式化的、耍虚招的,要求目的明确、形式严明,这也是选拔医院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参与医院七年来对新职工的岗前培训,笔者有以下的体会:

3.1 减少新职工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日常工作。由于新职工刚从学校毕业,不熟悉医院的环境、工作程序,而且要独自直接面对病人,难免会心理紧张、不知所措。通过岗前培训,使新职工熟悉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认识部分职工,建立一定的同事关系基础,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尽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同时还能使新职工感觉自己是受欢迎的,增加对工作和医院的良好感觉,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5篇

【摘要】

本文对医院培训管理工作实施的“五个转变”,即由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由单向管理转变为互动式管理,由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疏导式管理,由小质量观转变为现代的大质量观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认为“五个转变”对提升医院培训管理能力,促进医院的业务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五个转变;医院;培训;管理

员工培训是提升医院战略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医院寻求发展,员工期望成长。培训帮助员工不断成长,使医院更具吸引力。员工服务期对内在自身价值增值的期望、对被社会淘汰的恐惧,促使更多的人选择学习型的组织。要把医院的培训管理工作搞好,让培训工作尽显成效,我们采取的是将 “五个转变”引入医院培训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在本战区形成了较强的医疗技术优势和实力,提升了医院培训管理能力,促进了医院的业务发展。

1具体做法

1.1由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改变以终末检查为主的做法,从传统的终末质量管理转变为基础、环节和终末全程管理。在进行终末检查的同时,培训部门经常到科室,根据各科室的“培训计划”、专业特色和人员配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合理的培训进程时间节点,及时了解各科室培训开展进度并尽量满足培训工作中的需求,协助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坚持每月一次定期了解各科室落实的培训进展情况,有效提升了科室培训工作的实效。

1.2由传统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改变过去医院培训工作主要依靠院“科训办”安排、检查及监督,科室领导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未调动的被动局面,动员全员参与,成立院、科、个人三级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科室有培训管理联络员,定期对全科是否按计划进行培训工作进行审查,有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健全培训工作考评制度,明确奖惩,树立标兵,考评结果与科室及个人经济利益、评功评奖及晋升挂钩,促进全员重视培训工作的意识。

1.3由传统的单向管理转变为互动式管理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建立医院和科室、科室和个人、个人和医院之间互动的管理形式。一是加强医院和科室之间的互动,医院统筹规划,科室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自由发挥,实现互补交叉。二是加强科室和个人之间的互动,通过教育使全体医务人员从思想认识上转变观念,变“培训工作为负担”为“培训工作是进步”,并针对个人意愿有所侧重。三是个人和医院的互动,在医院指导和考评科室和个人培训工作的同时,个人也对医院培训工作进行评价,并作为考评机关工作的重要指标。

1.4由传统的强制性管理转变为疏导、启发式管理改变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的方式,通过启发、教育,增强服从管理的自觉性。一是医院制定的各种文件及奖惩办法,除纲性文件外,均应在充分征求科室意见基础上下发执行,避免了过去直接下发执行困难的矛盾。二是对在过程管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规定期限内改正者不予追究,体现人性化管理及服务精神,从而改变了直接处理所造成的科室人员有抵触情绪的弊端,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进一步融洽。

1.5由传统的小质量观转变为现代的大质量观对培训工作来说,小质量追求的是短期而局限的效果,而大质量追求的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效果。由小质量观转变为大质量观,要求除了在“三基”培训上继续努力外,还要积极去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势,对具有前景的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学习培训,根据部队、地域、医院大环境及科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室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使科室有步骤、有计划、有衔接的进行业务发展,避免走入业务发展误区及产生人员断顿现象。

2成效

通过“五个转变”,培训管理者管理能力得到增强,全员培训意识得到提升,过去机关培训部门和科室之间的对立关系得以改变,科室畏难逃避培训工作变为迎难而上主动开展,机关由得罪人的角色变为帮助人的角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融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人文化。医院培训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十一五”期间培训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建立了军区中心医院首屈一指的“技能培训中心”,成为西南地区鼾症治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疼痛治疗培训医院以及滇南地区医学专业的培训基地,医院还组织了“1+1”帮带活动,有效减少了人员知识技能的断层问题,医师资格考试过关率也位列地区前茅。

3体会

3.1培训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的培训目的、需求要明确,并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培训实施和评估的体系要完备,这样培训效果才更加突出; 培训要明确员工奖惩制度,为医院建立合理的人才储备,避免医院核心员工流失;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以增强医院组织的执行力;要使医院的培训成为一种最有价值的投资;通过培训,提升医院员工的专业知识,感受医院的文化氛围;;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增加医院的社会美誉度;通过培训提升员工医德,缩短心理适应期,增强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培训内容全面,既重知识、技能,又重态度、核心能力;既注重业务的培训,又重视管理的培训。

3.2培训管理要改变畏难部队中心医院由于人员紧,收治任务重,临床工作量大,科室难于有更多时间进行培训能力的提高及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从而导致在思想上存在着畏难情绪,认识上发生偏移。认为只要把临床工作搞好就行了,培训工作属于医院的附属工作。医院对此大力进行重视培训工作的教育,力争激发每个医务人员对培训工作的热情,医院领导经常利用会议、讲课、影像等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能力及思维的培养,医务处经常组织进行培训管理制度的学习及经验交流等相关活动,使大家认识到培训工作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及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培训工作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是推动医学学科发展的动力,并且因势利导,解除医务人员对培训工作的畏难及认识误区,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教育培训体系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5-0062-04

Analysis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ZHOU Jia1, ZHANG Kan2

(1. Luwan Branch, 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he Medical School,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0, China;

2. Shanghai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hanghai 200125, 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and project of training and the guarantee of funding in the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ere deeply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the effective propos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was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emergenc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effective proposal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从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虽然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急诊医学的教育,设置专业的培训体系,以培养合格的急诊医生。而在我国,1983年协和医院成立第一个急诊科,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5年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1]。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力量和设备还较落后,但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型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我们的急诊、急救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国对于急诊医学培训体系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对中国和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对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完善提出建议。

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过程

美国的急诊医学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两个阶段。医学生经过4年医学院本科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入住院医生培养体系,这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Accreditation Council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CGME)认证的[2]。而在此之前,必须要通过美国医师执照测验(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急诊医学在美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学科,它是申请难度排名第三的专科。而整个住院医师的培训时间大致为3~4年。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就能获得专科执业医师协会认证,成为一名能独立执业的主治医生,可以选择教学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执业。而有一部分医生则可以继续选择专科医生的培训。专科医生的培训是住院医生培训后的亚专科教育,一般为1年或2年,在此期间通常还能获得额外的硕士学位[如公共卫生硕士(MPH)]。

培训项目

为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 [3],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生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 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 )、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 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

急诊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生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生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

全美急诊专科医生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资金保障

专科医生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生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生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生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 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 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4],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的教育工作。

教育过程

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5]。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急诊科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生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生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还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博士学位。

培训项目

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这3大类[6]。通过培训,应掌握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

资金保障

与美国不同,我们建立的是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并加大对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

另外,为保障上海市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多部委讨论,拟由市财政拨付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按照专款专用,统筹管理,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计委行政管理部门这3个主体进行专项经费支持。

对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加强政策导向

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 022人,医生占29.5%,其中医生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人,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负荷。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生。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生、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加强培训监督

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对急诊科相对独立、合理的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加强急诊医学建设

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了5个创伤急救中心、 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加强人员保障

美国急诊医生学会认为,急诊医生的健康是他们能够长期成功担任急诊工作的前提。他们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轮班制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累加效应,而且这也是急诊医生放弃这个职业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该学会建议轮班制度的安排应尽可能符合人的生物节律,推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专职上夜班和三班制的排班方式;避免在连续数天内上班时间过长,每一班的工作时间应小于12h,并且在轮班的过程中应规律地安排24h休息;将夜班医生的日间工作量降到最低;在排班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急诊科的工作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医生的人数情况。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对于一名医生的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是我们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

总之,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学科,是一门拯救生命、对抗伤痛的学科,是一门速度与激情的学科。为了让这门学科生机勃勃,我们一定要做好急诊医学的教育培训,因为这是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范肃林, 王庆丰, 范维. 急救医学的建设与发展[J]. 人民军医, 2002, 45(5): 305-307.

朱宗信. ACGME六大核心能力于一般医学教育与冲击[J]. 医疗品质杂志, 2009(3): 75-78.

Debra E. The value of the out of hospital experience for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J]. Ann Emerg Med, 2000, 36(4): 391-393.

沈惠云, 施小燕. 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5): 20-21.

薛迪.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与改革[J]. 中国卫生改革政策研究, 2011, 4(12): 21-23.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7篇

  岗前培训医生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象牙塔的人来说,xxx医院的一切都是新奇的。虽然我已在西安上学八年了,但对于xxx医院了解并不是很多,但对xxx医院的妇瘤科、乳腺科、头颈外科的强势早有耳闻。经过培训,我才对这里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刚入职的'最开始阶段,接触最多的是人事科的老师们,他们给我们精心安排了必要的岗前培训。

  入职培训第一天,医院各部门的领导和科室主任就和我们这些新人们见了面,老师们一个个态度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使我消除了紧张的感觉和其他的顾虑,也不觉得环境那么陌生了,让我感觉到我已成为这里的一员。院感科、科研科、医务科、质控科、保卫处的老师介绍很多医院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包括继续学习、医德医风的建设、病历的书写规范、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等等;人事科的老师还给我们讲述了xxx医院的发展史,带我们这些新人参观了医院的各个行政和临床科室,其中的许多东西都是我在学校里想不到的,让我们受益匪浅。

  xxx医院的设备先进,技术一流,实力雄厚,使到这里就诊的病人能够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科学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虽然这里不是教学医院,但感觉医院的领导们非常重视人才的继续教育,住院医师培训、科研能力的培养,一些国内最新诊疗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教学医院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到这里的第一年,老师说是安排我们进行临床轮转,虽然可能会有点辛苦,但我很期待。

  从全面的因素考虑,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仅仅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经历的实习时远远不够的,轮转可以全方位地培养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熟悉各种各样不同的病症,掌握更多处理病患的能力,积累更多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认识更多的老师、同学、朋友,对于整个医院的印象也会进一步加深。真正的医生和还身处医学院的学生绝对是两个概念,后者从生理和心理上都要轻松许多。但工作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置身这份事业就意味着要承担比普通人比学生更多的责任,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而是生命,不论是否是鲜活的新生还是迟暮的老者,只要它还有生机,都有其存在的权利,所以在对待他们的任何时刻我们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懈怠,必须从始至终的认真负责。

  xxx医院院给我的印象是期待,我期盼我能早点融入这个新的大集体,成为一名合格的xxx医院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医护人员,学好医术,做好本职工作固然可贵;然而学好做人,修好医德更为重要。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历经生命的洗礼,接受人生的考验后的我们定能担当的起这份圣洁的事业的!

  岗前培训医生心得体会

  医院岗前培训是对新录用职工正式工作前的集中培训,不但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开端,还是我们熟悉适应单位环境、规划职业生涯、定位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一种培训。岗前培训意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原有的某些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适应新组织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工作准则和有效的工作行为。

  对我们而言,培训可以使他们更深层地了解医院,从心理、责任心、态度、形象等各方面做好进入工作角色的准备,还可以增进他们对医院的感情与忠诚度,增强他们对医院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医院文化的认同。

  对医院而言,通过岗前培训可以吸收一批有活力、有能力、有素质的新生力量,打造青年精英团队,共同开创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未来。为了让岗前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有一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确定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是让我们熟悉并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同时以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患者服务。因此培训内容尽可能的要求准确和全面,同时每一项培训内容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首先是政治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其次,要对我们进行医疗卫生事业的方针政策教育,让他们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所了解;再次,介绍本院情况,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奖励、人才培养等内容,让他们对医院有更直观的了解,使我们在同样的起点、共同的规则、公平的机会中合作和竞争;医德规范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的处理技巧、仪表着装、文明用语等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将有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医院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有助于他们在今后进行各项工作能更规范、更科学;安全教育尤其重要,新上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医疗和生产安全,规范用水、用电、用火,加强毒、麻、化学药品的管理,在提高医护质量的同时,时刻把医疗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同时要对我们进行医院文化的宣传,使我们体会到医院文化建设的感染力;团队协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开展户外拓展训练等集体活动,让我们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并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不断改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

  二、建立培训方案

  医院岗前培训是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的分析,建立系统化、严密性的培训计划,由医务科、办公室牵头,集中培训,统一形式、统一内容、统一考核。因此从培训方案的制定、时间的安排、医院领导到上课老师安排等都需要认真规范地规划好,力求形式多样,如专家讲课、参观走访、交流对话等。

  三、明确培训要求

  培训前专门召开预备会议,告知培训的日程安排和培训方案,使我们对培训有个初步了解,做到对培训心中有数。同时要求他们积极参与每一项培训计划和活动,结束后由院部统一组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不是形式化的、耍虚招的,要求目的明确、形式严明,这也是选拔医院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于培训的目的我也有以下几点体会:

  1、减少我们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日常工作。由于我们刚从学校毕业,不熟悉医院的环境、工作程序,而且要独自直接面对病人,难免会心理紧张、不知所措。通过岗前培训,使我们熟悉医院环境和工作流程,认识部分职工,建立一定的同事关系基础,这将很大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尽快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同时还能使我们感觉自己是受欢迎的,增加对工作和医院的良好感觉,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2、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提升工作的内驱力。医疗卫生事业是特殊的事业,医学知识和技能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及提高,医务工作者需要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医院我们必须具备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热爱本职工作,病人至上,换位思考,不计较个人得失。通过医院岗前培训,能使大家了解医院服务宗旨,培养对医院和病人的忠诚情感,迸发出为医院发展献身的力量,与管理决策层形成合力,达到相互依存、相互辉映的目的。

  3、融入医院团队文化,提高团队结合的凝聚力。医疗工作要求医疗人员必须有严密的分工,又必须有紧密的合作。没有良好的合作,任何一个医疗人员要单独完成所有的医疗活动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通过团队协作培训,使我们的素质、技能、道德风貌等能更加符合医院工作人员的标准,因而能保障医疗的安全性、医疗服务的质量、医疗技术的创新和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培训,大家明确了医院与员工的关系及对员工的工作要求和期望,更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快地为医院注入更多的活力。

  岗前培训医生心得体会

  冬去春来,我来到了__医院开始了新的工作,因为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习惯和制度,因此在我们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医院的领导想给我们这些刚刚来到医院的医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岗前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更加的了解到__医院在医疗条件的优势,在过往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能忽视的医院的一些规定,和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同时在培训中我还从医院到现在的发展认识到在这个过程医院有什么样的理念,办院的宗旨又是什么,深入了解在医院中医生的工作职责。

  因为医院口碑的扩散,现有的医院规模已经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在不断的扩招,也是我们大展身手的时机。这是我的一个机会,但是也充满了挑战,能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医生,就看我们在这里工作时的热情,在这里的细心和认真,让医院再上一层楼,自己得到进步。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8篇

1.1培训项目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4],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2资金保障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2中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但我们充分认识到急诊医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学科。近10多年来,我国的急诊医学迅速发展,已形成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和一支由临床、科研、教学相结合的急诊专业人员队伍。但全国现有专职急诊医师仅约5万人,其中80%~90%为其他专科医师[5],且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尤其要做好毕业后教育工作。

2.1教育过程与美国不同,我国是从2010年才开始在上海先行试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的。完成院校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将以社会人的身份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6]。根据其学历和培训医院的不同,开展2~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的培训。培训结束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考核合格者将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格证书,当然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有部分优秀医师还能获得硕士学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可以选择继续参加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4年上海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增了急诊专科培训基地。通过2~3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医师将获得更专业的亚专科教育,同时优秀的医师还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额外的博士学位。

2.2培训项目与美国众多的培训项目不同,我国专科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院外急救(包含灾害紧急救援等)、院内急救(包含创伤、中毒等)和急危重病救治(ICU)三大类[7]。通过培训,希望达到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症状鉴别诊断,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和独立的急救诊治;熟悉和初步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科研方面,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并了解临床科研方法,结合实践,写出病案报道和综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专科医师培训将有2个月的集中培训,这是培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主要包括:院前急救、基础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急危重症抢救技术(血液净化,呼吸支持,有创血液动力学,急诊B超,营养支持,监测等)、灾害医学、急诊沟通技巧等等,为培养动手能力强、应变能力快的合格急诊科医师做努力。

2.3资金保障与美国不同,上海是建立政府投入、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对于全科以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住院医师培训的财政补助力度。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社保基金增加划拨基地医院经费的长效投入机制。另外,为保障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上海市多部委决定设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项经费,对于委派医院、培训医院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支持,使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能顺利贯彻进行。

3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

3.1加强政策导向虽然我们的毕业后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这4年实践下来,我们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多发疾病诊疗工作的急诊临床医师。目前,急诊医学还属于紧缺专业学科,据统计,上海市二、三级医院急诊和ICU医护人员共有6022人,医师占29.5%,其中医师硕博高学历的仅占25.9%。上海市100所二、三级医院急诊年工作量达到914.27万,实际抢救和留观均超编制。工作强度高,人员配备不足,医护高学历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以更需要我们加强政策导向,加快政策扶持、加大毕业后教育培训的力度与强度,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医术精、医德高的优秀急诊医师。虽然政策的推行与执行过程中有些许障碍,但我们会贯彻始终,为培养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的医师、为促进临床医师培训和管理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提升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提高医院核心竞争而做出积极的作用。

3.2加强培训监督虽然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但我们希望结果是同质化的。所以对于基地的标准、培训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度量。如:急诊科相对独立的布局合理的急诊区域;科室设置与人员配置;医疗设备;医疗工作量;医疗质量以及师资条件都做了细致的规范。在培训标准里对于相关科室轮转计划,要求达到的培训目标都做了一一规范。在培训结束后将统一参加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结业综合考核采用客观结构式临床考核(OSCE)的方式。但好的培训计划还需要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求达到从“进”到“出”都规范同质的结果。对基地的督导、对师资的培训、对考试过程的全程录音……都是我们加强培训监督的保障。为使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一定会把监督机制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

3.3加强急诊建设上海作为国际性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突出,以交通工伤事故、化学事故和中毒意外伤害,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气象灾害等引起的急危重症已成为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积极应对人民群众对急诊医学发展需求、提高急诊急救的防治管理和综合救治能力是政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全市院前急救系统网络规划和标准化建设,另外,经两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已建立5个创伤急救中心、2个烧伤急救中心、3个儿科急救中心、2个心脏急救中心、2个核化救治中心和1个脑外科急救中心。例如,上海市东方医院形成了创伤急救院前、院内“一体化”的优良模式。考虑到地域分布和伤病分类,结合5+3+1规划实施,我们已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全市覆盖,医疗救护基本实现“就近急救”。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开展分类救护模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和应用,转运服务可实行预约或排队的服务制度以及加强救护车和急救装备配置,按每万服务人口不少于0.25辆的配置标准,确保救护车道路优先权,完善应急联动协作机制,确保急救专业队伍的建设和院前院内的序贯救治。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第9篇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范文二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参加了江华县第一人民医院组织的新员工岗前培训。此次培训院方高度重视,院领导就医院规章制度,护士执业道德标准以及行为规范,护理常规操作、预防院感等进行了深入的讲解,我从中学到的知识终生受益的,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思想觉悟和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把我们培养成一名有修养,有素质,有能力,有水平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护士一定要细心,有爱心、耐心、有责任心,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作为一名护士,我认为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能够服从领导的安排,接受批评,还应该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工作勤奋,不怕苦和累,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临床护士,我们与病人接触最密切,加强沟通技巧中,我们应该给予亲人般的关怀,时刻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求,为病者分忧。

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们的执业素质有了快速的提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工作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要做到医护配合默契,执行各项操作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工作中严格求自己,工作主动,坚守岗位,勤奋工作,随时准备投入到工作的前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

三、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担任重要的角色。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和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与护理专业息息相关,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而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密切,几乎所有的护理操作都是围绕患者而进行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响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加重其经济负担而且影响医院的社会效益甚至医疗安全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危害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史证明在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中护理是主力。

四、加强医患沟通,如何加强医患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有把握好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才能建立好的医患关系,把医患关系搞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不仅仅增强医院的信誉,而且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威信。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们应该和患者多沟通,用微笑为病人服务,在与病人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通过了解病人的文化水平,年龄来把握说话尺寸,让患者感到关爱。端正的仪表,我们的护理质量,给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我们单调枯燥的工作更加有意义。

今天给我最最深的体会是赵老主任的教导,句句让我铭记在心,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善于和病人交流,做好有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切实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尊重患者,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短短两天的岗前培训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分享了一些保贵的临床经验,更多的是学到了如何去做好一名护士。我怀着希望,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护士岗前培训心得体会汇编

教研组长培训体会

家长学校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度公务员初任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地理“国培”培训心得

服务员培训心得总结

暑期师德培训学习体会

最新入党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教务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范例参考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