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科技工作思路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07 11:20:02

科技工作思路

科技工作思路第1篇

根据县委九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20__年XXXX乡科技工作以蔬菜大棚科技示范为主,抓好优质玉米,优质饲草良种工程,其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强规划,明确重点,着力构筑农业新优势

在主导产业上,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养殖业。在产品上,突出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努力使粮食作物向食用饲用化、专用化转变,积极发展名、优、新、奇、特产品,扩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动力

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进、选育新品种、新技术和栽培模式,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科技之冬”和“科技之夏”为载体,把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得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化学除草、牲畜优良品种介绍及科学喂养技术宣传到农户中,增强他们科技意识;另一方面利用“科技之夏”在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指导和亲自示范来解决农民生产中缺技术、短信息和缺服务状况,提高技术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搞好示范和服务,创新机制

在每个村设1-2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把好的办法,好的模式加以推广利用,以点带面来辐射各种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对于在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品种农户给予鼓励,来调动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今年在科技示范试验田中,重点以优质玉米吨粮田栽培管理、优质饲草、科学进行化除,病虫害防治为示范,牛羊育肥,优良品种引进加大科技推广示范力度,分别设在XXXX村、XXXX村、XXXX村、XXXX村,把新技术、新品种运用在试验田,示范种植,推广新品种,引导农牧民走科技富农之路,同时,把XXXX村建成“瓜品之村”加大无籽西瓜种植面积及早春西瓜奉贤早密,特小凤品种推广,同时甜瓜以日本伊犁沙白、昌农91-8为主栽品种,种植200亩,把“瓜品之村”名誉打出县城,在测土配方工作中,把全乡土质化验后,根据结果合理施肥增加产量。

四、科技推广工作以科技人员下队宣传指导为主,为改变过去由大包大揽,催耕催种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协调、扶持、服务为主,间接管理,树立大农业,大市场观念,瞄准市场发展规模产业,不仅抓农产品生产,而且要坚持产、供、销一起抓,来帮助农牧民走市场化、信息化之路,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此,在农技站实行层层责任落实制,实行奖惩激励制和有偿无偿服务结合方式,来调动他们对科技推广工作积极性来加强为民服务意识。

五、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思路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市场,辐射影响全县及周边市场蔬菜供应;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增加蔬菜种类,大力发展有创新意名优特蔬菜品种:如大力引进西洋芹、彩椒、水果黄瓜、香椿芽等品种,同时种植反季节葡萄、樱桃、草莓生产,实行蔬菜与鲜果相结合,满足高收入人群及旅游宾馆高档消费,并且种植郁金香、百合、仙来客等品种花卉,发展高效蔬菜种植;

科技工作思路第2篇

(一)实施项目申报提质工程,促进科技管理效能的提高。围绕科技工作目标,加大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力度,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在项目实施中,力争做到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围绕全县产业发展重点,加大对支柱产业、优势项目和潜力产品的支持和申报力度。20*年我们将对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对能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和潜力产品给予重点倾斜。通过强化项目追踪管理,不断提高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强对项目申报单位的指导和培训。提高项目包装档次,力争在申报实施国家、省级科技项目有更多的突破。三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和项目申报工作。把科技项目建设和项目申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对符合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企业,逐一上门指导企业申报科技项目计划;同时严格把关,精心筛选,尽量申报科技含量、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四是对正在实施的科技项目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科技经费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取得成效;对结题的科技项目,要按要求组织鉴定、验收。通过提高科技项目质量,积极参与全省、全国范围的竞争。努力实现与市级、省级乃至部级专项和重大项目对接,不断提高我县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工作显示度。

(二)实施工业科技推进工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抓手,以建设创新型*县为目标,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一是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20*全县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新产品、新技术2项,10家企业和产品通过省级高新技术审定。建立2-3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七洲泵业技术中心、畜禽兽药研发检测技术中心、食品安全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协作,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开展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太阳能光伏系统装备、钕铁硼永磁材料、再生动物蛋白纤维、复合微生物菌剂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为重点,以实行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支持,促其尽快实现产业化。20*年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改造纺织、塑料、电机、煤炭化工、能源电力等主导产业。围绕工艺改造、产品创新、设备换代、技术跨越等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创新改造,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实施农业科技先导工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三大农业经济板块为龙头,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凸显、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以西部沿龙河路和大沙河地区为主,以农业科技项目为依托,建设生态肉鸭基地。充分发挥林鸭复合小区和其他规模小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建设西部林鸭复合养殖、北部小区规模养殖、东部滨湖水面养殖三条养殖带。重点开发生态肉鸭优质高产品种选育及杂交改良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微波杀菌加工新技术。实施以肉鸭等畜禽产品加工为主的星火支柱产业建设,提高畜禽养殖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和加工比例,形成科技含量较高的畜禽加工产品群。生态肉鸭饲养量突破1亿羽,生态肉鸭饲养全国第一。二是以南部各镇为主,以星火计划等项目为依托,建设创汇蔬菜基地。抓好山药、牛蒡等特菜长廊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级星火计划项目,壮大加工规模,提高农产品转化率。重点开发设施蔬菜无公害栽培、病虫害生物和生态防治、脱毒快繁、保鲜贮藏、果蔬功能性食品开发技术。抓好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企业加基地产业化格局。实现创汇特菜产业全省第一。三是以东部沿湖地区为主,以省级农试基地和农业开发项目为依托,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突出抓好稻米产业的品种优化、品牌集聚和深度开发。建成无公害标准化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30万亩、绿色稻米基地10万亩、有机稻米基地1万亩。组建稻米加工集团。制订种植、加工标准,以标准统一品牌、提高品牌集聚效应和竞争力,实现优质稻米产业全市第一。

科技工作思路第3篇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也是科技、中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及早谋划明年工作,对于科技、中药产业工作起好步、开好头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21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亲切关怀嘱托,紧盯“一年三个优化打基础、两年产业项目求突破、三到五年追赶超越进位次”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县委、政府“一立四振兴”战略部署,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一个提升,培育壮大两个龙头,强化三个队伍建设,构建四个产业链,实施五类科技项目,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聚力脱贫增收目标,突出道地药材开发,整合资源资金,构建中药产业链,促进中药产业提质升级,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奋斗目标

实现科技研发投入100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15个,认定中小企业8家,新发展中药材3万亩,建成规范化中药材示范基地20个,养殖林麝2000只。

三、重点工作

(一)一个优化提升

优化提升科技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突出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围绕县域重点产业、领域,构建产业联盟、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建立县本级科技投入逐年增长良性机制,引导和撬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强化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作用。发挥好县财政科技三项费引向作用,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

(二)两个龙头企业

将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亿超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育壮大全县中药产业龙头企业。

(三)三个队伍建设:着力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三区人才队伍、专家工作站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规范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推动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发展,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实行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聘用相挂钩、县级科技项目与科技特派员挂钩,选派优秀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入镇村全面开展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是抓好大力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围绕全县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结合乡村振兴和三区人才双向选择,按照上级安排,积极做好三区人才选派前期各项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做好专家工作站保障工作。

围绕我县科技、中药产业发展实际,以专家工作站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基础科学研究为重点,深度推进纵向、横向技术合作,最终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略阳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提质增效。扩大专家工作站规模,在原有6位驻站专家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为8位驻站专家,完善团队结构组成、硬件设施配套,健全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好后勤保障,建立实现中药材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市场营销、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领域全覆盖。(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添加微信biganzi888,获取汇编资料)

(四)构建四个产业链

1.构建天麻产业链。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技术支撑,以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推动天麻、猪苓产业发展。规范化种植天麻5000亩,猪苓3000亩,培育天麻、猪苓深加工企业3-5家,年加工天麻、猪苓3000吨以上,“十四五”末初步完善产业链,实现产值10亿元。

2.构建黄精产业链。以浙江理工大学为技术支撑,以陕西亿超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加强黄精种源繁育,示范推广规范化种植技术,黄精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建成药食同源黄精食品加工企业2家,实现产值5亿元。(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添加微信biganzi888,获取汇编资料)

3.构建杜仲产业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技术支撑,以汉中永杨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以“柔通丹”杜仲软胶囊和“雪之融”杜仲籽油软胶囊为主导产品,加大对杜仲及杜仲籽的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杜仲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亿元。

4.构建林麝产业链。以陕西动物研究所为技术支撑,以陕西悦沣农业科技公司为龙头,严格按照圈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环境无公害化的养殖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林麝养殖基地,推动悦沣、天牧、武兴等7家林麝养殖公司早日做强做大,加快推进唐枫化工林麝养殖招商项目落地,十四五”末林麝存栏达到1万只,产值达到3亿元。

(五)五个科技项目。

着力争取和实施好绿色通道项目、新型经营主体扶贫项目、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市县科技项目。采取一个项目明确一名领导牵头,成立一个推进组推进,以项目助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六)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中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总投资15亿元,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天麻、杜仲、黄精、林麝全产业链,2021年建设中药材加工示范园1个,种植中药材3万亩,林麝存栏3000只。

二是加快推进中药材辐照育种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与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药材辐照育种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辐照育种培育5—8个中药材新品种,建设智能温室1600平方米,育种扩繁100亩。

三是全面推广中药材无公害种植。

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开展天麻、猪苓、黄精无公害认证。选定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建设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利用中药材无公害种植技术,构建无公害种植标准体系。点上抓示范,面上抓推广,确保全县中药材品质优良,以提升略阳天麻、略阳猪苓、略阳黄精的品牌价值,提高略阳中药材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抓好乡村振兴工作。

切实发挥部门优势,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徐家坪镇上坪村产业项目建设。在徐家坪镇上坪村种植黄精100亩,建设天麻种植大棚1000平方米,种植天麻10000窝,建设天麻烘干、切片生产厂房1处,并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直接带动贫困户28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继续抓好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中药材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力量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围绕中药材、乌鸡等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通过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将中药材技术服务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实现技术服务全覆盖。

五是全面夯实从严治党责任。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方针,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重点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教育培训,扎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贯彻落实“三项机制”,提升战斗力。继续开展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在职党员双向管理”、“党员献爱心点亮微心愿”活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八项规定,集中有限财力做好科技、中药工作。

科技工作思路第4篇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822件,同比增长28.9%,授权量达759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2.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8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3.9%。20个国外专利申请项目获得了46万元的中央补助,补助额居全省第三位。获得资助的20个项目主要涉及药剂合成方法、机电产品结构改进等。其中,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噻唑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氯吡格雷及其类似物噻吩并四氯吡啶乙酸甲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原则,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分别获得8万元和5万元中央财政补助。九洲药业、开开电缆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型企业。

(二)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前二批我市共有4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第二位。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星星光电薄膜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大江气动电动工具研究开发中心、丰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被列为2010年度第一批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15家,向省科技厅申报共建创新载体补助项目9个,其中中科同创、中科智能、华海药业、海昌药业等4家企业被列为考察对象。银轮股份、九洲药业等2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

(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1、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建设取得新进展。该院积极筹建以新飞跃、中捷、杰克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13家缝制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浙江省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于突破缝制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该院和台州博信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晶片检测分选机”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经过四个月的攻关,目前样机已研制成功,计划于11月份在行业展销会上亮相,将填补国内空白。

2、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组织了中科院固体物理所10多位专家来台与30多家相关企业进行对接,有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邀请了中科院精细化工专业的17位专家来我市调研考察施尔畏副院长关于“布局中科院材化基地台州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项目”的指示。专家组调研了海正制药、华海制药、联化科技、海翔医药、仙君制药、车头制药等医化企业,了解了台州医化企业“十二五”期间的项目需求。近日,中科院将拨出2500万元支持与台州精细化工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在台研究所建设。

3、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拟筹建“海洋药物与海洋渔业”区创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台州的省级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技术依托,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海洋捕捞、渔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海洋药物等。同时,该中心还开发了企业需求和高校成果展示网站,实现企业需求信息和高校研究成果信息的双向展示。

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开始运行。投资3850万元,占地15亩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已完成全部的工程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5、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台州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3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启动运行。组织台州原料药创新平台、台州休闲用品创新平台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创新平台。组织浙江省长三角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转化研究院、玉环县绿之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四)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1、积极引导企业与国防科技系统开展科技合作。组织22家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有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继续推进校企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举行了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4场行业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了浙江省(湖州)—中科院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我市共有2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50万元。中科院浙江省“432”科技特派员第二批工作完成,台州有5人获中科院各院所的聘书。

3、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项目。申报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其中有4个项目进入省厅的第一批考察(全省24个),11个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4项。去年下半年申报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有3项进行了答辨,1项(星星便洁宝)立项。

(五)科技项目实施申报工作取得新成绩

1、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温岭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验收;椒江、临海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在申报之中。

2、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出现新亮点。今年以来,全市共有58个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总量占了全省的六分之一,列全省第二位。33个项目入选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比去年增长71.43%,获资助金额达2400万元,比去年增长136.5%,立项数和资助额均创历史新高。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新产品135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55项,共向上争取补助经费1404万元。列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3项、省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7项。组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0项,厅市会商项目4项,已有2项目获得省级补助。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更是赢得后危机时期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11年台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大战略”部署,探索和实现台州科技产业的新突破。总的来说就是,方向在产业,基础在企业,特色在平台。按照这一思路,2010年重点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军工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是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提升

1、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自2008年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2011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完善培育层次梯队,争取在201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使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2、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到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的同时,进一步狠抓质的提升,通过研发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应缴纳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的宣传培训与贯彻落实。进一步拓宽渠道,主动与上市办联系,为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3、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条件和实际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好研发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完善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创新水平和服务功能。争取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等平台的基础工程早日动工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培育与支撑产业创新的制高点。2011年要使台州中科改性工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所和台州市共建)启动运行。

2、进一步优化平台布局。围绕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台州市政府确定的36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重点,依托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园区和基地,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力争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使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个甚至数个创新服务平台来支撑,支撑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2011年重点是围绕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目标,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不断整合公共平台资源。加强引导浙大台州研究院等现有平台之间的互助合作,建立经常性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示范和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强引导现有平台与台州本地高校合作,让本地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

(三)着力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1、重点推进军民技术对接。使军工科技与地方经济逐步融合,形成协作配套,军民互动的发展格局,为促进我市企业和军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一是搭建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国防科技产业园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军民结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军民结合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带动作用、市场竞争力强的军民结合型企业和军民双向转移项目。三是进军民结合产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军民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民结合技术产业化进程,带动我市相关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计划举办两场军民对接推进会,争取引进更多的军工合作项目。

2、深化校企合作对接。瞄准企业需求,采取“小团队、多层次、多批次”的形式,邀请高校院所的专家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瞄准产业需求,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合作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2010年,计划分行业举办8场校企对接活动。

3、寻求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抓住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到海外建立研发基地或兼并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充分整合全球人力、技术、知识、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资源,促进自主创新,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区域创新竞争力。重点扶持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领域展开国际科技合作,从台州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大力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主动承接国际重大技术转移的能力。

(四)着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

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企业创新,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加快形成台州创新发展的整体优势。

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鼓励它们开展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力争新兴产业中有50%以上的主要骨干企业都建有重大研发机构或研究实验室。2011年争取新建省级研发中心10家以上。

2、培育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对龙头企业牵头的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每家重点企业都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自主品牌产品。

(五)着力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

1、认真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的迎检工作。对照有关计划方案,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检查论证,争取2011年实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目标。

2、突出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争取全年专利授权量达5000件以上,尤其是要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积极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

3、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专利、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

(六)着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高度关注国家、省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及时掌握信息,注重包装提升,努力做到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市布局。

2、主动设计一批项目,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组织力度。选择一批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公开征集、招标和重点委托等方式,组织多单位、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探索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办法,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发,实现成果共享。

3、建立重大项目联系人制度。重大项目由局领导联系服务,定期组织职能处室随访解决问题,常年跟踪服务,为企业研发、引才、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专利、成果申报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申报项目,着力提升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帮助企业认真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工作,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率。

(七)着力发展民生科技

1、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沿海开发战略,积极组织开展耐盐植物新品种以及特色海洋渔业新品种的选育,形成高效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有新突破,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以上。加强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作。进一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继续推进科技惠民工程。突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推广示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八)着力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1、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项目为引导,加快“平台、项目、人才、环境”四位一体建设,通过引进培育创新团队,吸引和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通过承担科研计划项目,培育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骨干队伍。

科技工作思路第5篇

20__年××县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委政府出台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扶持政策的契机,围绕“创建”发展战略,按照科技工作“创新创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科技发展路子,加强科技合作,着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服务,通过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文秘站版权所有

一、按照“项目推进年”的要求,切实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工作。

(一)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经费争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年初深入调查研究,寻找项目“亮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包装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支持。截止目前,全县共向国家科技部、科技厅申报国家星火引导项目*项、国家中药现代化项目*项、星火引导项目*项、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一般科研项目*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项。全年申报项目共计*项,是历年来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最多的一年。由于扎实的项目申报工作,争取科技经费工作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截止目前,我县“森林蔬菜系列产品深加工”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野生小径竹开发利用”、“果品贮藏保鲜及综合加工”项目被列入星火计划项目,“薯类产业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信息网建设”、“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研究”、“方竹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被列入一般科技计划项目,“浙江山地丘陵优质绿色商品梨新品种及特色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广”项目被列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元胡等*种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个项目被列入科技特派员项目。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补助将达到*多万元,为我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围绕“茶山竹海”发展战略,抓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县级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合理并有效地使用科技三项经费,使有限的科技三项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县级科技计划的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茶山竹海”发展战略,确定以星火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县级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等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为重点,择优支持。项目申报前,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举行科技项目计划评议会,专门聘请*位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进一步提高立项透明度。今年县级科技计划共立项*项,其中重点项目“方竹、哺鸡竹、突节竹、四季竹等小径竹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惠明白茶快繁技术研究及夏秋茶开发”、“优特水干果新品种引进开发及产业化推广”项目的经费投入达*.*万元,占三项经费总额的*,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科技三项经费“撒胡椒粉”的现象,初步实现了县级科技立项项目的相对集中,进一步发挥了科技三项经费的作用。

(三)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评审验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为切实有效地管理好科技项目,今年建立了科技项目联系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课题立项与课题验收相分离的办法,经常性地联系、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监督项目承担者用好专项经费,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扫口哺鸡竹、梧桐中药材育苗、东坑方竹等科技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英川蜜梨科技示范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景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集高山蔬菜、花卉、珍稀食用菇、竹笋两用林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厚朴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已完成育种试验,提高了厚朴苗木质量,促进了厚朴产业的健康发展。工业领域的超空燃净化器研发项目接近各项验收指标。今年共有*个县级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后山水干果示范园区通过对*个水干果品种的试种,选出了翠冠梨、油桃等五种适应在我县种植推广品种,起到了引航和示范作用。鹤溪镇引进的热带水果台湾大青枣试种成功,果实具有粒大、外形光滑、口感好等特点,市场潜力看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厚朴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技术研究”课题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县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科技合作跨出大步伐。

(一)借脑发展,加强资源与技术对接工作,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在去年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同时不断拓展“网上技术市场”这一科技合作新领域,重点抓好资源与技术的对接。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科技合作项目*项,使我县科技合作项目达到*项,为我县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合作取得较明显成效。如英川镇通过长期的科技合作,目前在全镇建成科技含量较高的高山蜜梨生产基础××亩,取得南瓜粉、南瓜饮料、南瓜口服液三个课题研究成果,在以草代木香菇栽培技术研究、食用菌综合利用利用、天麻品种试种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

(二)立足于全县技术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抓好科技扶贫合作。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共向我县欠发达乡镇派遣了*位科技特派员。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县科技局在切实做好协助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全县的技术需求,按照“集中力量,按需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服务于全县科技工作,*位科技特派员深入所在乡镇调查研究,了解所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发展瓶颈技术,提出了许多科技推进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举办技术培训班*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多人次;向科技厅申报了“夏秋茶开发利用”等*项科技扶贫合作项目和*个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其中“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引种试种”、“惠明白茶快繁技术研究”等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实现以技术跨越发展促进我县欠发达乡镇生产力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按照“科学防治非典”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科技周活动。

(一)充分利用各种 宣传阵地,营造科学防治“非典”氛围。一是利用“××科技信息网”这一现代网络宣传阵地,开辟“非典”防治专栏,传播“非典”防治知识,传递各地“非典”防治工作信息动态。二是组织编撰科学向“非典”宣战等文章,在“畲乡报”编做专版报道,阐明运用科学手段防治“非典”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地科研机构“非典”防治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等。三是利用县委中心宣传栏,开展“非典”防治科普宣传。四是制作长幅标语,营造浓厚的科学防治“非典”氛围。

(二)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大力传播“非典”防治科学知识。一是组织开展“科技杯”学习十六大精神、科学防治非典知识竞赛,截止*月*日,共收到知识竞赛答卷××多份,通过评奖活动,共表彰知识竞赛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优胜奖*名,大顺乡政府和县经贸局荣获“组织优秀奖”。二是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市局组织的“富来森”杯知识竞赛,我县一人获三等奖,三人获优胜奖。

(三)认真组织送防“非典”图片下乡活动,把科学防治“非典”知识送到农村。在科技活动周期间,是科技局组织干部职工分成*个小组,到各乡镇发放“非典”防治科普挂图××幅,“非典”防治知识小册子××册,既避免了大量人群聚集,又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四、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继续做好网上技术市场和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工作。

(一)大力收集技术信息,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为充分体现网上技术市场的全天侯、信息化、适应广、成本低、时效长、效率高的特点,交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通过发放技术需求调查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广泛采集技术信息。截止目前,共收集上网企业信息*家,超过市指标数*家,技术难题信息*条,超过市指标数*条,为进一步促进网上技术交易奠定了基础。今年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项,合同成交额××万元,完成率分别达到市指标的××和××,其中“惠明白茶种苗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香菇增产剂的研制及高山反季节无公害香菇栽培技术研究”两项网上签约项目还申报了科技厅科研项目。

(二)发挥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主要精力,把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创建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抓紧抓好,投资近*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沙湾镇建立远程教育网点*个。自投入使用后,共举办远程教育*期,共有××人次参加了培训,为广大农民朋友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该视频的建立,同样体现了技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和成本限制的优势,特别是在“非典”特殊时期,为全市防治“非典”工作会议的召开,传播“非典”防治知识提供了技术平台。

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走上正轨。

防震减灾工作是机构改革后县科技局新增添的工作职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县科技局组织人马投入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收集防震减灾基础材料。××年*月*日,英川镇发生ml*.*级地震,引起地震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科技局根据地震办的要求,联系我县实际和周边地震形势,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的建议》,并于今年出台了《××畲族自治县地震应急预案》,为确保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具体操作程序。同时与地震办加强联络,及时准确地上报有关材料,力争防震减灾设备落到实处,以便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后抢险救灾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地震局的充分肯定。

六、其他科技工作有序进行。

在去年对民营研究所进行重新登记,加强管理的同时,通过严格准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进一步推进了民营科研机构的健康发展。今年共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家,比上年增长*。专利工作通过加强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和《专利申请和实施奖励办法》的实施,提高了广大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全年共申请专项*项(其中发明*项,外观设计*项,实用新型*项),授权专利*项(其中外观设计*项,实用新型*项)。为适应科技工作发展趋势和推进我县中药材发展,今年在深入广泛的调研基础上,集成技术力量,建立*所区域中药材科技创新中介机构。为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今年把维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来重点培育,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和条件,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七、以开展“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落实了干部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干部周学制度、干部联系乡镇、企业制度,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严肃考勤纪律,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进了学风、改善了服务态度,切实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分班分批深入各乡镇、部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摸底,分析我县科技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应对措施,进一步理清了科技工作思路,加强了科技工作指导。三是开展联系村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部门挂钩联系乡(村)的工作任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次深入到联系乡、村调研,充分了解乡情、村情,帮助乡村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发展规划,举办*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助大均乡伏叶、梅山村党员活动室、铁索桥建设,扶持红豆杉名贵树种引育试种项目,走访*户贫困户、五保户,支持抗旱、进行教师节慰问活动,资金补助共计××*元。

一年来,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对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管理监督较困难,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显示度不够明显,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和困难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加以研究和探索。在新的一年里,我县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一次党代会对欠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战略,以创科技进步县为目标,以实用技术为重点,加强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服务,与时俱进,着力创新,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年我县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引进高新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二是继续坚持“四外两基地”科技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进一步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和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二)以星火密集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为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一是抓好文秘站版权所有种子种苗工程;二是抓好一县一业工程,突出培育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三是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重点,从小到大,从低档到高档,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步伐。

(三)促进技术交易、拓宽我县科技工作空间。第一要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优势,继续抓好各项技术难题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网上交易,切实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二,要主动出击,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的各种科技成果交易会。第三、要抓好专利技术的保护,专利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四、加强地震工作。

(四)加强与大专院所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是继续拓宽我县与国内大专院校(所)科技合作渠道,进一步探索科技合作的新路子,通过努力,力争××年能与国内一批高层次的院校(所)建立长期合作。二是要与院校(所)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展开此项工作,建立科技合作项目库,提高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效率。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制,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体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项目管理的改革。理顺项目申报程序,加强项目申报、项目筛选、计划编制、合同签订、跟踪管理、课题验收、计划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抓好集成度高、与经济关联度大、能形成产业的重点科技项目,集中三项经费资助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三项经费使用绩效的显示度。立足科技发展重点,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竞争、规范的原则,提高立项工作透明度,使科技项目的确定由下而上的筛选逐步转变为提出科技重点项目指南,实行科技项目课题制和招标制。向上申报科技项目要继续探索主动设计项目和与大专院校共同立项和管理项目的路子。

(六)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投资机制。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向科技投入的途径,通过企业主体的资金投向科技,鼓励民营科研机构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以及特重大项目以股份制的开工筹措课题经费的试验与探索,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谁投入、谁所有的新机制;二是积极争取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三项经费的投入的增长。三是向上级各级部门争取科技项目经费,抓住贯彻委〔××〕*号文件精神的契机,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宽领域,寻找项目的亮点、新点,包装好科技项目,迎合上级部门对项目的要求,提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四是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

科技工作思路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htgrth”为你整理了这篇科技创新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泰兴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全年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在强化组织推进、发展高新产业、集聚高端要素、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2020年工作情况

1.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一是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9月8日,市委深改委专题研究科技工作,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0月17日,市委市政府专题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机关部门和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规上工业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主要负责人约1000人参加会议,会议规格和规模创泰兴科技历史新高。二是创新政策集成优化。制定出台了《泰兴市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办法》《关于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激励政策,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三是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今年兑现科技创新券628.34万元,带动61家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24亿元,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明显;及时足额发放高企培育资金930万元;市本级发放2019年度创新发展先导区奖补资金5861.21万元;科技企业2019年度所得税减免6.29亿元,科技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2.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一是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65%,列泰州第2。二是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全年新认定国家高企86家,有效期内国家高企达227家,列泰州第1;新认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97家,列泰州第1;新增省级高新技术培育后备入库企业71家。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50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8%,总量和占比均居泰州前列。科技进步进一步加快,友诚数控通过2020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综合评审。

3.创新平台提质增效。一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量质并进。泰丰化工获批省院士工作站,泰特尔新材料、长虹三杰等2家企业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兆胜空调、亚太泵阀等2家企业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评优秀。二是重大研发载体建设稳步推进。江苏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6人,其中部级重大人才1人,已入院孵化新材料创新项目3项。东圣生物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正式启动联合研究院建设。全市实现省级开发园区重大研发载体全覆盖,研发团队和管理团队“双到位”。三是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兴盛军民融创科技企业孵化器新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新招引科技项目入驻15个,其中海外博士创业项目1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5个。

4.创新成果转化加快。一是科技合作有序推进。分领域组织企业赴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企业院校行活动。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专家来我市实地走访调研企业,为企业开展技术巡诊。全年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40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01份,共建校企联盟41个。二是科技项目加快实施。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个,其中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呼吸系统儿科特色中药品质提升创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批省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计划,获省财政资金扶持1000万元;宏大特钢、晟楠电子等2家企业获批泰州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三是科技人才引培有力。今年,聚焦产才融合发展,发挥园区主阵地和企业主力军作用,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新引进部级人才19名,入选省双创人才4名。组织121名科技特派员进行核实再登记,择优新推荐34名科技特派员。

5.科技服务拓展优化。一是科技宣传力度加大。在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泰州日报等省市级新闻媒体用稿40余篇,通过专题讲座、政策培训,扩大政策知晓面,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二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全年开展科技金融进孵化器活动4场,为15家企业发放“苏科贷”贷款7840万元,同比增长29.8%。三是科技服务不断优化。制定完善局负责人挂钩联系乡镇园区和重点企业制度,全年走访乡镇(园区)、重点企业100余家次,解决企业难题42个。常态化开展创新政策解读、科技项目对接、协同创新恳谈等活动,为企业提供“点单式”“定制式”上门服务、

二、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从2020年科技创新工作实绩看,纵向比有成效,横向比有位次,但对照省市科技创新工作部署要求,对照周边市区竞相创新发展态势,我们在个别工作和少数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十分紧迫。主要表现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周边县市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并不具有规模优势和强度优势。高企发展速度后劲不足。横向上与泰州其他市(区)相比,我市高企总量不低,但纵向上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近三年我市高企总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56%,低于兴化市的39.73%和靖江市的32.29%。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

1.开展梯次培育,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再上新台阶。一是摆上重要位置。坚持从更大范围内系统全面辩证地来研判高企培育形势、谋划高企申报工作,争取将高企培育工作纳入各乡镇、园区绩效考核体系,并适当加大考核权重。二是提高组织程度。全面构建市、园区乡镇、企业三级培育网络,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园区乡镇、各培育企业、各申报批次,积极开展跟踪服务,高质量快节奏推进。全年新增高企50家,有效期内高企超260家。三是加强源头培育。建立不少于150家的高企后备培育库,分类分级建立培育台帐,夯实高企发展基础。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云平台,有针对性提前规划布局,精准落实培育措施,并通过常年受理、集中申报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高企培育成功率。

2.集聚创新要素,在科技平台载体建设上再迈新步伐。一是持续推进重大研发载体建设。通过政策集成支持、启动资金扶持、行政措施促进、物理空间供给、公共设施完善等措施推进重大研发载体建设。指导江苏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加快实验平台建设,确保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并能同时满足10-15个创业项目的需求。指导东圣生物与江南大学共建联合研究院,2021年设立产业基金,为项目孵化提供资金支持。指导食品工业研究院建设,2021年围绕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招引3-5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入驻研发。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着力调优项目招引政策,明确招引方向,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等,真正招引和集聚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通过多途径培育孵化,有效促进高价值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产业化。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招引科技孵化项目50个以上。三是持续推动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全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以上。通过实施联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绩效机制,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水平。支持企业研发机构针对技术瓶颈集中力量开展攻关,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装备,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科技工作思路第7篇

(一)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

1.领导日益重视。4月,市委书记、市长履新后,到县市区、园区和企业调研,科技局作为主要随行单位参与。对于科技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务实解决。4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议专题审议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市人大李辉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先后调研科技工作,并且分别以督办函、政协委员提案等形式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工作提出意见。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013年市财政科技项目经费预算为2350万元,较上年增长31%。在市级财政的带动下,各县市区科技投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县市区增幅都在10%以上。确保了全市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

2.科技进步考核再创佳绩。为三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并研究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安排了专项经费开展日常工作。日前,科技部已下文,我市再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府顾问等获先进个人,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县、县、县、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2013年,我局还获得了“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全省科技系统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高。2013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788件,为全省第四,同比增长25.47%,为全省第三;专利授权1716件,同比增长64.5%。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共申请发明专利693件,同比增长79.06%;授权119件,同比增长33.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45件,增长55%。尖子企业继续保持突出的创新能力。特变电工衡变公司参与完成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雁机械公司的“天然气涡轮增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衡钢“高端建筑用热轧无缝方管的开发”项目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市还推荐了一批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奖6项;评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5项,其中省级成果鉴定6项,市级成果鉴定19项。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0项。推荐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7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0余项,实现合同成交额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4%。

4.服务能力全面加强。部级示范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科技部绩效评价考核中跻身B类前列。7个县市、1个区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县生产力促进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全年重点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重点扶持高新企业或科技型企业5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88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含试点)11家。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70亿元,同比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3亿元,同比增长2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6%。

(二)进一步突出了项目抓手

1.争资跑项成效明显。我局始终把科技项目的申报与争取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加强与国、省科技部门的联系,策划、推荐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补助资金6994万元,较上年增加2377万元,增幅达51.5%。其中,争取国家科技计划立项29项,到位资金5658万元。包括争取全市首个科技惠民计划(经费总额为814万元),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2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4项,火炬计划6项,农业成果转化基金3项,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星火计划1项。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66项,到位资金1336万元。项目和资金总数均排名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2.本级项目突出重点。严格按照《市科技计划审批制度》规定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开展网上统一申报,专家会议评审。全年安排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补助经费1800万元,项目立项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和重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支持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共立项236项,安排资金1382万元,占76.8%;项目安排时坚持突出重点,不撒胡椒面,重点项目安排经费1085万元,占60.2%。

3.民生科技项目扎实推进。为有效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批民生科技项目。为有效缓解我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难题,正式启动与省科技厅联合实施的“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重大专项;成功申报常宁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确保食品安全,开展了“地区大米中有害金属元素残留研究”。为增强健康保障,安排20多项医疗卫生专项。为加快“两型”发展,培育扶持了2家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为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强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南方六度区农村民居地震图集编辑及推广应用”和“市测震台网中心建设”项目。

4.科技人才项目实现突破。对接省博士后科研资助专项计划,开展“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并获得省科技厅专项资金资助。推荐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檀满林博士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2月份,又推荐2名科技人才入选“省百人计划”。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项目实施,培养博士4人,硕士21人。

(三)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平台

1.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确保创建成功,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园区土地流转等困难。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率领科技、农办等相关部门进京赴省协调汇报。8月10日,我市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远程视频评审会,在全国46个参评园区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三,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五批也可能是最后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继国家高新区创建后又一张部级名片。12月5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就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编制,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的引擎。

2.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平台。“国家高品质无缝钢管及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成功获批。“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成功申报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通过复核。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9家,分别为省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零部件制造与绩效提升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及市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建成部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家,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足载体。

3.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了兴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无花果种植基地等5家市级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大了“12396”服务热线的工作力度,使“12396”服务热线做到了高效、便捷和流畅,真正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全年共受理电话2200余次,办结率99.9%,联系市县两级专家上门服务494次,解决技术难题2100多个,录入资源信息699条。使农民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信息、坚定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通过各类农业科技平台,全年引进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20余项。培育了27名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

(四)进一步深化了科技合作交流

1.厅市共建打造专利工作新局面。为提高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省知识产权局与市政府共同实施“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培育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左右(年专利申请量40件以上,发明专利不少于30%),标杆企业10家(年专利申请量10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40%)。力争到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和专利授权总量分别达到20000件和1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6000件,进入全省前四。目前,通过对全市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调研,确定了60家试点企业列入2013年优势企业培育计划。

2.市校合作助推产学研合作新进展。为引进科技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争取省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及产业化。4月,新文顾问率我局相关领导与中南大学、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上门对接,经过后续多次协调洽谈,现已基本与这3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落实了一批具体合作项目。全面合作启动后,这3所高校、科研院将发挥各自优势,与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深化双方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对外科技合作有所加强。促成日本国圣泉大学一行2人访问南华大学、市七中及樱花日语学校,均达成合作意向。为樱花日语学校联系选派1名赴日短期进修,提升了我市在对外科技交流工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1.打造了服务型机关。充分发挥市政务中心服务窗口的作用,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关、服务关,全年完成行政审批61项,安评4项。在科技信息港常年对外公开科技局职能职责、办事依据和工作程序、办事时限、服务承诺、监督方式、行政许可等事项,使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取得实效。选调了4名公开招考的年轻干部进入局机关,进一步优化全局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对局机关科室职能调整进行了谋划,市地震局增设了震害防御科,并增加一名副局长职数。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密切横向联系、加强向上对接打了坚实基础。

2.打造了学习型机关。我局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分五批参加了学习贯彻十精神集中轮训班学习,并组织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及时学习贯彻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九次学习、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务实开好了以“提高效能转作风,求真务实谋发展”为主题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得到市委督查组好评。9—10月,局机关每周二组织一次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由各科室负责人讲课,内容涉及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机关内部运行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全局干部参加在线学习、网上学法和无纸化普法考试,并全部达标。

3.打造了廉政机关。8月,出台了《关于重申市科技局内部管理若干规定》,为保证《规定》可操作性,对干部学习、会议、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运行等12个方面全部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积极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严控公务接待开支,建成职工廉政食堂,所有公务接待都在食堂进行,每次费用均控制在500元/桌以下。据初步统计,全年招待费较上年减少80%,全局“三公经费”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12月份,我局又根据上级要求,全面清理了办公用房。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成立了机关党委。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全面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制度,努力构建起科学、高效、规范的科技管理机制和防治腐败的惩防体系。

4.打造了务实机关。在“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中,局领导带头示范,队员务实工作,走访了全部19个组、40余户261人次,发放慰问金5700元,发放了价值3万余元的高产优质蔬菜种子、水稻新品种种子及早熟翠冠梨、油桃苗木;7月,局机关又筹款2万元,为白马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赢得了市作风办督查组对我局大走访工作“真感情,大实惠”的高度评价。组织成立了篮球队,先后与科技局、市农科所、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了比赛交流,达到增强部门联系,提高局机关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目的。举办了干部职工健康知识讲座和职工体检,慰问老干部20余次。

今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全市规上企业拥有专利技术约占10%,大多数企业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的对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均稳步增长,但与省内部分市州差距较大。企业科技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偏低。科技与金融结合还未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待攻坚克难。同时,各城区科技局还没有完全单列。三是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大不强。专利、科技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都是中游偏后水平,与长株潭等地区差距更大。

二、2014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党的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对接省科技厅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机关服务能力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篇章作出新贡献。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615工程。即:争取上级科技经费6000万元以上;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15%;引进、推广科研院所在衡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

具体措施:

1.抓基础工作

一是加大科技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申报力度。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汇报衔接,围绕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决策部署和项目布局,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科学选择项目的类别,挖掘和提炼项目的技术创新点,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科技项目在衡实施,努力保持争取各类国、省科技项目经费持续增长的态势。?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主动对接国、省决策部署和项目布局,结合我市优势和需求,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力争进入国、省科技重大项目笼子。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点的关键技术,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集中资金力量进行重点扶持。项目立项时,将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对科技项目支持逐步实行后补助方式,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工作。力争引进3—5个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农业产业项目分别落户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衡落户实现突破,进一步推进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指导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市政府明确的“一区多园”、“市县共建”的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重点突出核心区总部各类平台的建设,力争2014年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继续完善国家高新区的各项功能。对照相关文件各项指标要求,高标准启动部级科技孵化器建设,使其成为中南地区硬件设施一流、服务功能完备的科技孵化平台。提升部级示范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高品质无缝钢管及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施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心、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基地挂牌运行,努力实现我市企业与其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对接,引进、吸收一批科技成果在衡落地转化及产业化。

三是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对接国家“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等国、省科技人才项目、平台,用好、用活《市关于引进紧缺型创新型人才暂行办法》引进一批符合企业需求、加快产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军科技创新人才。探索设立市级“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专项”。鼓励并优先支持领军人才作为主持人或首席专家申报国、省重点科技项目。加强对科技人才的跟踪服务和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投入效率高、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效益好的优秀人才或团队给予连续滚动支持。

2.抓基层工作

一是提升基层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局领导联系基层工作点制度,指导、协调、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所需、所求、急的问题。强化基层科技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市级科研院所建设,积极水产养殖、选种选育、油茶低改、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12396星火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等新型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抗震设防服务。不断加强应急预案、应急救援能力、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二是建强企业研发机构。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明确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力度,积极争创国、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同时,鼓励、引进有条件的企业来建立研发分支机构。争取在2014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势,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促进高新创业投资基金等银信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并提供融资服务。加快行业公共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公共检测、服务咨询、科技情报信息、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提升我市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力争在我市优势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型企业。

3.抓机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坚持个人自学与中心组学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等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书本学习与调研活动相结合。深入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科技项目管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工作考核机制,鼓励在实际工作中提出实施新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推动全局工作。

科技工作思路第8篇

【关键词】:林业科技;新思路

1 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的建设发展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可以转变思路,解决技术难题和瓶颈,提高林业产出和效率。只有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才能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林业科技工作新思路

2.1 领导重视是关键

基层林业科技工作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单位或部门的一把手,围绕单位或部门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领导重视,首先可以加强林业科技队伍力量,提高林业科技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基层林业的人才是短板,如果领导重视了,就可以通过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引进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从而提高单位或部门科技团队的综合实力;其次,可以通过领导的人脉关系扩展林业科技项目的申请范围和渠道,有力保障林业科技工作的资金使用。

2.2 认真做好基础调研工作

基础调研内容包括单位或部门的发展历程、现有工作基础(包括固定资产、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等)、积累的科学数据等。基础调研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全面,不疏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需要专门组织成立调查小组,一般3至5人,专人负责走访调查、档案调查,全面梳理、收集第一手真实数据和资料,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野外补充调查,弥补以前没有完善的基础调查工作,全面做完调研工作后,统一归档,做为永久资料和数据保存下来。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开展基础调研,能够全面掌握真实的情况,科学、准确地分析出现阶段的工作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难以突破的工作难点,为制定中长期规划提供基础的依据和参考。

2.3 制定林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

基层林业科技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围绕目标,林业科技工作者们才能找准定位,做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基础调研工作是做好中长期规划的前提,只有全面掌握现状,才能科学、合理地提出需求,有了需求分析,才能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一般来说,制定中长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总体思路,即指导思想,包括对总目标的高度提炼和延展,这个部分高度要与当前国家的林业政策一致;二是规划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不要定得太大,要结合实际完成的能力;三是工作原则,有了原则才能把握住尺度,不偏离工作范围,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四是重点项目内容,内容要全面、具体,但要高度浓缩,尽量精简文字;五是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人才、技术、资金、组织等方面的保障计划。

2.4 充分开展项目前期调研,做好科技项目储备工作

在基层,申报科技项目的机会稍纵即逝,要抓住时机,平时就要做好准备。对于3至5年内规划开展的科技项目,要提前进行项目调研,最好能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探讨和论证,分析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科W性和可行性,提前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尽可能地完善项目前期设计,建立科技项目储备资料库。结合不同时期国家林业政策的新要求,在每年年中前就需要调整好来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做好充分的项目申报准备。

2.5 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

基层林业科技项目资金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争取:一是国家、省、市级林业系统的各类型补助资金,比如林分改造补助资金、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等,申请这个渠道的资金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资格和资质,且对于项目应用效果要求较高,只要具备了相应的经验、能力条件,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争取到的;二是国家、省、市级科技系统或林业科技部门的资金,比如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林业科技创新项目资金、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资金等,申请这个渠道的资金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项目要富有创新性和可推广性,申请具有一定难度;三是依托科学台站、科普基地等申请的国家专项资金,比如定位研究站专项资金、科普基地专项资金等,申请这个渠道的资金前提是建立和管理好科学研究台站和科普教育基地,具有较好的成果和影响力,如果能满足要求,一般来说是比较容易争取到的。

2.6 结合实际,以“我”为主,合作开展科技工作

由于基层林业科技水平普遍偏低,林业科技项目就需要依靠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合作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围绕本单位或部门的目标合作开展科技项目。前提是必须清楚自己单位或部门的需求,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目的要明确。科技项目的主导权是基层单位或部门,不是研究机构或大专院校等合作单位,要把科技资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要明确权属。合作单位可以提供咨询、技术、人员服务,但项目方向、项目成果要符合自己单位或部门的需求。

2.7 建立科技工作制度,规范项目管理、监督

基层林业科技工作还要有健全的科技工作制度,明确机制、分工、责权、成果权属,把握原则,灵活处理。工作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每年结合开展的科技工作,不断完善科技工作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常态化制度。科技工作制度需要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要牢记的规范化制度,随时以制度审视自我,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林业科技工作。每个科技项目都要明确1至2名科技工作者全权负责管理和监督,跟踪项目进度,协调和处理项目问题,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每半年形成一个项目进展报告),监督项目资金运作,提高项目的管理成效。

科技工作思路第9篇

2006年的工作已经开始,根据目标任务要求结合业务科特点,工作思路及设想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要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根据三年发展规划,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促进全局发展为自任。注重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局领导提出的要求,征对04年存在的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加以完善和纠正。

二、充分发挥科室职能,根据目标责任书,开展计量、标准化、质量等管理工作。发挥管理工作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有关技术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年初制定详细计划,科室内部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增强责任心,使每人身上都有压力,每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努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三、突出重点工作,根据省、市局要求,今年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质量兴区、区域监管、食品监管这几方面。首先要加强与上级相关处室协调联系,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对于不懂得地方及时请教。按照省、市局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关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同时也可以借鉴外省及其他县区的先进经验、方法和模式,克服困难,使得质量兴区、区域监管、食品监管等工作能够扎实有效得全面推行。

四、继续做好为企业服务扶持工作,加强管理,强化监督。要将综合管理与行政执法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把综合管理工作,做到既有声势,又有效果。通过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等工作,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了解辖区企业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现状,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评价等、采用“c”标志,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存在的困难进行及时沟通和了解,从而使我们能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们要结合实际,在工作思路上有所创新,工作方式上有所突破。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为企业开展质量、标准化、计量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制定质量手册,起草企业标准,规范企业管理机制,通过网络等先进手段为企业提供信息等方式拓展工作局面,争取为科室创收。

六、加强协调,要与上级相关处室搞好协调,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同时也要积极与局内各部门搞好相互协调配合,譬如各种建档工作,就可以和咨询服务中心,代码、执法队等部门联系,获得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要以全局利益为出发点,增强大局意识,合理利用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