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11 05:06:37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1篇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艺术参与环境改造的活动越来越多,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众所周知的。今天,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环境设计教育改革需要较为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否则与迅速发展的国家经济、文化形势不相适应。环境设计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新兴学科,以环境规划设计、环境形态艺术、物质环境设计、大众行为心理等为研究核心,以策划、规划、设计、管理四个环节的结合,构成了环境设计纵向系统的整体。环境设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包括生态学、建筑学、艺术学、行为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规划设计等。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四部分组成。其中,通识课约占总课程量的50%,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约占40%,专业实践课约占10%。在专业课程中,主要以景观设计、观赏植物配置与造景、景观小品设计、建筑初步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为主线设置一系列专题设计课程,课程分类繁细,内容覆盖面广,各自独立,呈点状的板块式分布。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主体,以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补充,在理论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传授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则指导学生在本门课程内分阶段地完成专题专项研究,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合理的表达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创意,最终达到本专业的教学目标。生态设计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场与教学体系,其设计教育发展程度较高。我国的生态设计基本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各高校的生态设计教育发展程度不均衡,受重视程度也需要加强。因此,国内高校可借鉴国外设计院校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与国外设计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互动关系和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为培养出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设计人才而肩负起重大责任。在环境设计教育中植入生态设计理念,应根据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充分运用生态学、设计学、环境科学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创造适合人类生活、工作需要的环境,最终体现出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态系统长期相协调的状态,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同时让人类历史文化的精华得以继承。但是长期以来,环境设计教育受社会意识、经济压力、资源条件等因素影响,国内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生态设计教学体系。

二、生态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1.建立科学教学构架,开设生态设计课程

环境设计教育教学改革应将重点放在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方面,将生态设计相关课程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在设计课程中给学生讲一些概念性的理论就能使学生完全理解生态设计理念,生态设计教育要具体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居住区景观设计、街道区景观设计、商业区景观设计、滨水区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各种不同的环境专题设计课程,结合设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适度设计,逐步使学生形成一种从生态设计的角度解决环境设计问题的思维习惯。最终使学生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树立科学的设计观,秉持生态设计理念,探索低能耗、低污染的环境设计方法和途径。教师应是生态设计教育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只有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者,才能将生态设计的可持续观念深深植入学生的大脑。教师言传身教所传递的信息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环境设计观,这是一种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相信这种力量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建立科学教学构架,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设计,就要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增设生态设计课程。教师应遵循“理论—方法—实践”的环境生态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在大学二年级以前开设诸如设计学概论、环境学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生态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目标概念和设计观念。在大学三、四年级时,应系统地将生态环境策划、生态环境元素、生态设计方法、生态设计法规融入环境专题设计课程教学,并辅以一定的实验教学与实训实务等。

2.树立生态设计意识,积极感知生态环境

树立生态设计意识,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生态观的设计思维习惯,积极感知生态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生态设计的内容是核心,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将生态设计理念及其重要性传递给学生,从而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任何给定的设计中,学生都要仔细分析生态给环境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景、人群等带来的价值,不是先设计环境中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再考虑生态性,而是要从生态的角度进行环境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的设计。环境设计绝不能脱离生态理念而凸现个性创意,任何时候都要从塑造生态环境的角度创造环境的构成形式。另外,对于环境设计的创作成果,师生也不能只注重方案多么个性,效果图多么漂亮,构成形式多么震撼,而要学会关注环境的长期寿命,即通过生态观与环境的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当这种生态设计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学生才会在作业训练或设计实践中更积极地感知生态环境,认真思考设计与环境的关系。

3.关注设计生命周期,节约能源物质消耗

以往的环境设计教育中,对于环境外在形象、功能特点、艺术感的训练较为偏重,而材料、构造、工艺、技术等课程由于与实践脱节,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因此,材料、构造、工艺、技术等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软肋。虽然许多高校针对这类知识设置了一部分材料、构造、工艺、技术等方面的课程,但是其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材料、构造、工艺、技术等知识是设计立意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在设计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本身就缺乏生态观的考虑,那么整件设计作品的生态性将荡然无存。在材料选用方面,具有生态性的材料形式非常讲究,环境设计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当地材料和自然材料,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构造技术和建造形式,同时以能循环使用、降解再生的材料为主,并且高度重视环境的使用寿命。在环境设计中,自然景观元素和生态系统保护显得非常重要,如自然水体景观、原始森林的保护,应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以及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通常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消耗,设计师应视自然资源为宝,在环境设计中合理地利用自然中的光、风、水体、植被、土壤等,使其服务于环境的新功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一些西方国家的环境设计将关闭的工厂和废弃的场地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使其利用生态技术恢复后再次被人们使用,成为市民追求时尚潮流的休闲娱乐场地。因此,设计师应充分关注环境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减少能源和物质的消耗,包括材料选择、构造技术、施工建设、使用管理和废弃过程,这样会大大降低环境设计场地的耗能和耗材,实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舒适健康的美好愿望。

4.把握生态设计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设计

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环境,自然元素、自然气息和自然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日趋淡化,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诉求。设计师需要合理把握生态设计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设计,体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怀,顺应场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场地的各种资源,创造出充满生态之美的环境,以满足人们与大自然亲近的心理。因此,环境设计师应善于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将环境中的建筑物、构筑物、广场、庭院、绿化、水体等是否尊重自然、显露自然作为判断环境设计成败与否的关键。建筑物、构筑物等矗立于环境中,称为实景,在此基础上给观赏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空间称为虚景,建筑物、构筑物等与其共同构成的环境空间能够形成虚景与实景的融合,也就是虚实相生、虚实相应的意境。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观中“虚”与“实”的辩证思想,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风格,与中国山水画、山水诗词的创作精神“求‘神韵’于‘大象’”是一致的。如地形变化多端的场地拥有特殊的地形环境,场地中往往呈现出某一地段多岩石、多沙土、多植物、多冰雪、多雾等现象,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那么环境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设计可充分利用这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将岩石、沙土、植物、冰雪、雾等作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再利用阳光、风雨、微地形和微气候为环境空间营造意境。结语社会对环境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改革应针对市场的改变而与时俱进,甚至预见社会发展趋势。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思路是以动态发展、动态更新为前提的,这不仅是新形势对环境设计教育功能的要求,也是各高校努力探索的必要前提。因为不能保持先进的教育,就无法保证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无从谈起对环境设计教育的贡献。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2篇

【关 键 词】 人生语文;微课设计

【作者简介】 周志锋,现代文学硕士,全国 “十一・五” 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现场教学一等奖获得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89-03

当下我国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确立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课型。

微课的设计和所有常规课程一样有其知识表征的规律,但更要符合不同学习对象多样化的需求,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立场、生命立场,而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微课设计,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却的职责,尤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要为营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大宇宙奠基。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倡导“人生语文”理念,其核心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的同时,发掘人的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构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家园,奠定学生人生发展的语文根基。微课理所当然地也应该秉持这个使命与理念。

语文“微课”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既要注意微课的特殊性,更要保持“人生语文”的学科理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助力青春的美好航行。

一是要强调语言文字的浸染性。语文学科的关注点不仅仅包括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训练,更负有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人文责任。因为它既具有文化的内涵,更具有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下,我们更要特别强调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的文化探究,知识层面的文化传递,经典层面的文化积淀,精神层面的文化浸染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追求。语文教育就是要培养“文化中国人”,即深受中国文化濡养的中国人。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作为母语的学习,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得的情景性和场景性有不言而喻的优势。

语文“微课”设计中,不管是教师讲授的语言,音画穿插里的字幕或旁白,使用的辅手段,甚至无关紧要的指示性文字,也要在规范的基本要求上,求得一定的语感层次和文化韵味,以呈现给学生完美的视听,获得独特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浸染,促进精神领域的净化和升华。如在讲授粤教版选修《唐宋诗词》时,笔者试做了《唐诗韵》系列微课,以期破除教材单人单篇不成体系和文字性过多容易视觉疲劳的弊端。笔者以时代背景、文流、代表作家作品、经典赏析、后代影响为单篇微课的串联形式,补充充分的叙事,注重细节的生动,甚至足够的趣味,使得课堂完全脱离了“文学史”和语文课的常规模式,文字的冲击力、画面的时代感、作品的感染力都极其强烈。

语文微课的语言除了通用的严谨、规范的要求,更多的应着眼于形象的美感、丰富的意蕴等。例如,上述微课笔者引用了下面的导入语言:“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徜徉如此的文字海洋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被召唤和融入,情感世界会逐渐变得丰盈饱满,人格会逐渐实现自我矫正和完善,可以这么说,真正热爱语文、热爱文字的人,必然会是一个珍爱于己、怜惜他者、感恩社会、践行奉献的人。

二是微课的选题求“小、新、实”。语文微课选材空间巨大,自由度极高,这就很考验老师的智慧、眼光和视野。一旦选题不当,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再好的呈现形式都成了无本之木。设计微课一定要指向教学的关键处、学生的薄弱点、考试的热点处或者学生的感兴趣处,可以是某诗歌主题归类、一种词类活用归纳、一种特殊句式讲解、一种语用类型讲授,还可以是细节描写的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题段的写作等,“点”的选择妥当和巧妙与否关系着整个微课的成败。有的教师作微课时还是恋战于教学活动的组织,例如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的形式,这些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却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在微课上的期待,有没有常规课堂以外的知识精髓,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能否有一定的助力。我们不能只注重高密度的知识呈现,使学习者始终停留在浏览、知晓的肤浅层面。以笔者的微课《怎样写议论文提纲》为例,议论文的写作体系健全、论者众多、环节操作成熟。相对来讲,我们在平时强调的是写之前要想清楚、要写大略的提纲,但具体到提纲究竟应该怎么写,它和具体的成文有什么关系,哪些东西在提纲中应该成为重难点,我们要么根本没引起重视,训练的比较少,或者训练出来的是无效的提纲,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具体的写作过程。在本节微课里,笔者明确提出拟提纲的“四步法 ”――定主题、定模式、定主句、定亮点。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学完后立即可以上手应用,对于改善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信笔随意等状况,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三是体现“语文即人生”的思想。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充分落实“语文为人生,语文即人生”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和人生、生活的鱼水相依,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乃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现行语文教材不足以完全成为德育的依凭,教材选文虽然绝大多数都可算是文质兼美,但整册整套由于其特殊性,很难有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体系。语文微课要落到实处,为现实而著作,为生活而发声,关爱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就必须把广阔而生动的生活充分地引入课堂。微课程作为常规课程的有效补充,就是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贴近学生的实际基础和需求,在应试和实际功用中相对容易地获得巧妙的平衡,弥补相对滞后、片面的课程内容的缺陷,增进课程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比如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主体参与性不强,于是笔者探索了《口语表达》的微课系列,一定程度上替代繁重而低效的作文教学的功用。试想,如果拥有观点深刻、知识面斐然、逻辑富有条理、叙议到位的演讲能力,这个学生的作文乃至语文水平必然差不到哪儿去,而口语练习形式多样、选材广泛,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操作灵活,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文水平的提高和人生境界的发展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四是微课元素多样性。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而设计的,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特点。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想学和乐学落到实处。基于此,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和丰富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风云涌动的课堂辩论,也可以是诗配画的解读,或者是想象力的接龙以及微博的写作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荒置大量鲜活的影视媒体资源。语文微课要培养的所有能力和想达到的影响学生人生发展的攸归,在当下的媒体节目中,其实都有对应的呈现和暗合。以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为例,这样的课程资源形式和内容完全可以全面导入微课内容,不仅方便快捷,对学生的如知识面、逻辑思维、语言斟酌等能力的培养只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是要重视语文微课的“思维力”培养。微课的价值和贡献一方面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另一方面在于它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课的思维力目标也就体现在它能否引起学生对内容进行螺旋式上升的提问和思考,即一个问题或一种回答能否使学生延伸到另一个问题或另一种回答。因此,优秀的微课应是“智慧”、“美貌”与“技术”的兼容体。微课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象抽象结合,使学习者在恰当的情境、情绪和节奏当中,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所呈现的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过多形象和感性的东西,在强调浸染的同时,思维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微课导向。当前高中生最为欠缺的就是理性思维,表现在作文上,就是可能有华丽的文字和繁多的材料,但最可贵的思想却乏善可陈。这既和学生所处的年龄、阅读经历和习惯有关,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自己对语文思维的训练没有引起重视,也鲜见这方面的系统训练资料,而且这种训练的本身是相对枯燥和短期内难见成效的。所以我们除了课文文本的基本思维训练,更应该努力地拓展思维训练的选材空间。如类似于专题谈话的微课类型《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慈善》,首先让学生谈论并概述慈善文化的当前现状,然后从历史、社会等角度分析慈善文化不尽人意的原因,紧接着阐述不良慈善文化的危害,最后提出关于建设良性慈善文化的建议,这不仅是一个典型的议论文思维流程,更可以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染的同时,更能体会语言思维的。而思维力的提升,亦足以见证学生精神境界的成长。微课程探索的洪流浩浩荡荡,语文微课在努力汲取微课研究的公共成果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地葆有自己的学科方向,在引领学生的人生发展上,持续而有效地发挥更为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继英.人生语文的教学向度与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2013,(7).

[2] 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J].新课程研究.2014,(10).

[3] 迪种宝.二十集唐诗电视系列片《唐之韵》[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印象出版社.2007.

教育快评:“救救数学!”救救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走过10多年,来自一线的呼声不绝于耳。语文自不必说,如今数学又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困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一线教师,他们自己也“已经很难搞清楚什么是数学”,越来越不知道“数学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而“几乎是每3年一个周期的教材改革”,明摆着告诉我们,即便是教材研制者对教材也并不满意。既如此,又何不放下身段、接接地气?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3篇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评价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些关于评价目标的问题正是开展好评价活动的基础。只有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才能使评价主体、评级角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元化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传统的教学中,评价目标是较为单一的,即通过一个分值来划分等级,教师给出一个分数后就完成了整个评价活动,使艺术设计过程中很多重要的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更没有体现出评价的重要作用。具体到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多元化的评价目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划分等级目标、信息反馈目标和促进激励目标。首先是划分等级目标。一定的量化评价是必要的,其虽然不能全面、细致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但是仍不失为一种便捷的评价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量化结果判断出自己的大致学习状况,而教师也可以根据该结果进行一些甄别、选拔等活动。其次是信息反馈目标。学生们的表现对于教师而言就是一面镜子,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和了解,及时对教学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使教学本身得到改进和完善。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这种信息反馈功能,而不是打出一个分数后便草草了事。最后是促进激励目标。艺术设计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表现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使评价尽可能的全面,使该评价结果能够成为学生继续努力的助推器,为后续评价活动的展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都是唯一的评价者。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更适合于有着标准答案的一般学科,而不适用于艺术设计教学。这是因为艺术设计是一门艺术创造,学生在每一次创作中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并希望得到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差较大,则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如何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那就要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者的传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学生的创作得到更加全面和公正的评价。如学生自评。最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艺术设计作品,并不是创作者构思的全面反映,需要设计者予以补充和说明,这样才能使欣赏者更好地了解作品。而学生自评则等于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从设计创意、设计过程、设计不足等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阐述,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又如,学生互评。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有着很强烈的表达欲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则营造出了一个积极的、带有一定竞争色彩的学习氛围。在互评中,学生既能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也能审视自己的不足。而教师通过对互评环节的全程关注,也能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因此,无论是艺术设计这门专业本身的特征,还是教学的实际需要,都要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打破教师作为唯一评价者的旧传统,而不是一味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和创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作个性和创新思维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3.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技术和艺术相融合的创造活动,其本身的评价角度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视角却十分狭窄,一方面看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如何,一方面则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和感觉。这种单一的评价角度忽视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和创新等因素,既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激发,更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将目光局限于知识和技术以及个人主观感觉的层面。如创意方面。创意是设计的灵魂,而且在艺术设计中,很多创意的萌生、表现和成熟,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很多学生在设计中有了一定的创意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和鼓励,这个创意也就失去了继续挖掘和表现的机会。反之,如果学生每一次的奇思妙想都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和支持,那么这个创意则很有可能被更好的运用,不但实现了创新,也为学生个人艺术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又如,审美方面。在艺术创造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理解。也正是因为审美理解、感受上的不同,才使得艺术如此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以自己的审美风格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客观的。教师应该对每一种审美风格都予以充分的尊重,如果感到不解,则可以给学生以解释或阐述的机会,只要学生的审美理解是符合艺术本质规律的,那么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风格就应该得到肯定和认可。又如,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一个标准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虽然当下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较低,但是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就应该得到积极和正面的评价。所以说,应当将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创作视为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过程,以多元化的视角对学生做出最全面、最及时、最准确的评价。

4.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量化评价这一种评价方法。然而一个简单的分数,并不是学生的实际水平全面和公正的反映,所以,教师要采用更多灵活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既能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又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去。如档案袋评价法。这是在美国各大艺术院校受到普遍好评的一种评价方法,其主张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学生在每一次创作之后,都要将作品照片放置在档案袋中,并在后面附上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包含相对于上次创作所取得的进步、本次创作中的不足以及下次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等。到了学年末,再由学生和教师根据学生档案袋的情况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让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真正发挥出评价所应有的反馈和指导作用,使学生的创作水平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升。又如,网评法。进入21世纪后,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我们则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多开展一些网络评价。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专题网站或学校论坛等,将学生的作品放在网上接受其他人的评价。网络的匿名性使这种评价相对来说更加中肯和真实,即便是一些负面的评价也不会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此外还有展览法、市场检验法等多种评价方法,都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量化式评价方法的不足,真正做到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结合,使学生能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中受益匪浅。

5结语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势学;目标设计

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在很多课堂上,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过于分散,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根本没有目标可言,天马行空,任其发挥。由于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一部分教师的公开课上得自由而散漫,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背后彰显出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分。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错误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有关。因此,笔者缀文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夯实目标教学。

我们仔细研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来就是新课改的应有之意。因此共同探讨如何夯实目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亟须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参与。

一、旧话重拾,理性认识和看待目标教学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提出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以来,目标教学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所谓目标教学,是指确立教学目标后围绕目标实施教学并根据目标评价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过程。目标教学的称谓是我国为强调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而称之。

具体而言,目标教学具有五个特征:一是以单元作为控制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将教材按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独立的单元,在整体设计和分节授课的基础上,把单元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单元达标作为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步子,在实现单元目标后,再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二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是以异步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的教学只有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特征与需要,才有可能使不同的学生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为此,必须把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结合起来。四是以可控变量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着力点。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因素有些容易改变,有些则较难改变。教师要通过操作和调控那些较易改变的教学因素优化课堂教学。五是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高效运行的保证。目标教学借助教学评价建立的自我反馈矫正系统,为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提供了监督保障机制。

二、研读新课标,厘清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1.整合“三个维度”,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尺。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三个方面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应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作出安排,做好引导;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协调“三个关系”,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由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当然,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相对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其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越是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再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教育机遇。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理念为我们准确把握和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提供了新思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完成与编者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充分考虑与学生的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必须首先考虑到作者、编者的意图和语文教学的总导向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所以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就要做到:

1.教师应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教材,确立教学的侧重点。教师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这一点,对确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仔细钻研教材,在多方收集教材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做到透彻理解课文,才能获得对课文的深层次感受。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通过多次阅读课文,教师体会到晏子和楚王的对话部分应是本文最精彩,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共鸣之处。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很自然就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晏子和楚王的精彩的对话,来体会晏子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唤起自身的体验。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显然就是通过体会对话语句中的重点词语来把握人物思想感情,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做到了这些,引导学生学语习文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

2.善于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从学生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认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同个体对文本的解读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跟文本对话,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一方面去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我们的课时目标考虑较多的是教参,是考试的内容,是课文的内容,对教学对象考虑得少,对教学的导向性考虑得少,对教学方式考虑得少。过分的依赖教参限制了老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5篇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首要环节

正确贯彻和实施新课程首先要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必须对每一环节、每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加以精心设计;对大纲要求、学生状况做到胸有成竹。在课前准备中英充分考虑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将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融合到教学方法设计中来,以便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我还特别注意做到:

1、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必须以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如《我和妈妈做午餐》这一课,设计“露一露,我来做”这一活动环节,让学生尝试“择葱”“择韭菜”“打鸡蛋”等家务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妈妈劳动的辛苦,从而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

2、认真充分了解学生,特别是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教学内容和问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让小学低部的孩子们坐足40分钟无疑是很枯燥的。孩子们个性较活泼,所以在课堂中我注重创设情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如《到同学家玩》这一课,让分成小小组的各组学生到别的小组那儿“窜门”。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采用不同的手段设置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教师提供有效信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调动智力因素,去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如《到同学家玩》这一课,通过播放《安全地玩》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图中小朋友们这样玩好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事不能做。

4、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预备一些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的方法。要不断变换手段来调节学生的兴奋点,减轻学生的疲劳。活动教与学的最佳配合,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新课程教育要求教师要熟备教材、熟备学生、精选内容、巧用方法、科学严谨、灵活多样地把知识精彩地、艺术地、传授给学生。

二、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育实施的主阵地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是教育过程的主要环节,使教师实施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是关键。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发现。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始终围绕“保护天性、弘扬个性、完善人生”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活动得到充分显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合理设计实践活动,尽可能地留给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舞台。学习不仅是学生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用自己的双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心去感悟,因此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春节逛花市》的教学中,巧妙设计“师生共同布置教室”这一环节,在《喜洋洋》的欢快乐曲中,师生一齐动手,贴春联、插花、摆“大吉”、挂灯笼、唱新年祝福歌,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孩子们如同真的在一个大家庭中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孩子们兴致高扬,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布置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重视直接经验,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去同学家玩》这一课中,让学生看录像,找出录像中到同学家玩的学生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应改正,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到同学家做客应讲礼貌,玩游戏应注意安全,再设计“我们去做客”这一课堂活动,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到别的小组那里做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当一名受欢迎的客人。

3、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合理设问,问题要有层次,有一定深度,留足时间,引导学生讨论,如新教材《春节逛花市》这一课设计“压岁钱该怎么花最有意义”,教师通过开讨论会,引导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将压岁钱存起来、买书、交学费、捐给希望工程”等方法,在讨论中,孩子们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认知已经不再停留在吃喝玩乐上,他们懂得将金钱和时间用到具有意义的事情上。

正如布鲁纳指出的那样:“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目的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主体,也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质量。

4、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转贴于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改革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成为世界第一。然而,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毕业设计形式比较单一,毕业论文仍是最普遍的毕业设计形式,毕业设计不仅能综合检测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的教学环节的扩展和深化,更是检验和发挥学生创造性、开展创新活动的试金石,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但毕业论文的规范形式均为单一的学术论文,其考核片面注重学术性而忽略实践性、应用性,不但强化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创业教育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改革,将创业计划书、营销方案等综合实践成果纳入毕业论文的范畴,有助于改善这种单一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也更符合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创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入创业教育理念到毕业设计中显得意义重大,可实现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改革。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发展

当代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信息为载体,知识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高校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对于大学教育而言,所谓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就是高校在培养创业型人才中对创业教育信念、价值及活动准则所持的一种认识。1989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中国、日本等九个国家参加了这一项目。我国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早在1991年就在基础教育阶段试点创业教育,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牵头组织了六省市布点研究和实验,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尤其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大兴创业教育,很多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得了到广泛传播与深入。

二、创业教育理念对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1.创业教育理念发展日趋成熟,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形式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002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要,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拥有了很广阔的发展土壤,其发展规模与空间相当广阔,与此同时,很多创业教育理念发展也日趋成熟。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期间一个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求。市场经济和社会竞争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好的专业背景,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如较强的创新能力、强烈的市场意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这其中又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社会需要的是以创新精神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形式以满足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2.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不同的专业具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上也应该具有其专业特性,实现毕业设计形式与专业理论的有效接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属于管理类学科,所以目前很多院校都将这个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为单一的毕业论文的形式,缺乏新意。在毕业设计中,如果全部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一是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二是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形式单一难免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单一制的毕业论文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很明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专业特性,市场营销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对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创业教育理念下,要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进行改革,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案、商业计划书、促销方案、stp策略应用等形式,突破单一制的论文形式,以实现毕业设计与专业特点的结合,这也完全符合创业教育理念的需求。毕业设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设计形式,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实现因“业”制宜。

3.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形式应具备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保障

创业教育理念下,要求毕业设计形式必须多样化并附之新的评价标准与制度,以有效实现对其的监督和支持保障作用。任何新的毕业设计形式的出现都应该拥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予以评判与监督,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立题规范、审题严格、选题不重复、评价公平。对毕业设计全过程实施质量监控。实行层级领导负责制,对选题、过程管理、成果评阅、答辩评价、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安排、质量评价、分工负责等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新的制度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毕业论文形式,多数导师对毕业生的指导仅仅局限于书面文字的形式,很少有实践操作性的指导,究其原因一是观念上的因素,二是制度保障体系没有跟上。在创业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更新传统的毕业设计理念与形式,也需要很多新的制度保障体系予以支持。

三、创业教育理念下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的思考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指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缺少新意,独创性差。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形成也需要相应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在制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专业基础要求以外,还应提高创业教育理念基础的要求,有效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理念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影响是全程的,从最初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答辩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加入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全面的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因此,应该深化创业教育理念,较好的实现创业教育理念与毕业设计的衔接。

2.建立“三导一体”模式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所谓“三导一体”模式就是在创业教育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以领导督导,毕业设计导师指导,班级辅导员引导为一体的,层次分明但又层层相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改革的决策者,学院领导除了要在过程中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理念以外,还应督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结束时的评价监督,更多的是过程监督,学院可以分设不同督导领导小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毕业设计类型进行有效的督导,确保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导师的指导分为两层含义:一是对专业知识的指导,是指传统意义的毕业设计指导;另一层是创业教育的指导,包括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实践的指导。在创业教育理念下,后者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遇见困难或者疑惑时,导师此时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具体的实际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导师可以提供很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确保学生高效、高质、完整的完成毕业设计。通过专业导师对选题的适当控制和引导,加强过程的监控和指导,使毕业论文(设计)真正达到训练目的,不会成为流于形式的鸡肋。辅导员是与毕业设计者关系最紧密的一层,他们更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专业与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引导学生选择更加合理的毕业设计类型,制定更加科学的毕业设计方案。领导督导、导师指导、辅导员引导,这三个层次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设计过程到最后的水平评价进行全过程的服务与管理,而且这种服务与管理具有开放性,更能发挥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实施对“业”施教,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主要包涵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采取更适合专业本身发展的毕业设计类型。创业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与一般教育的内部运行规律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学理念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生源质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5]对“业”施教就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采取合适的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与创业技能,这样有助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水平。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适当添加创业教育的课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多,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学,还应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创造与创新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8篇

MOOC不仅是学习方式和资源的平台,更是能力培养的综合渠道。MOOC教学理念严格的时间观强化了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在线小组讨论是思维与表达能力训练的中心,作业互评是知识迁移与应用的窗口,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MOOC教学能力培养方式的潜移默化性对字体设计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字体设计能力是设计学科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专业基础技能。传统字体设计能力主要包括文字基础理论、汉字和拉丁字母的基本绘写、商业字体的设计三个方面。字体设计教学首先由教师讲授文字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字体设计作业训练,最后教师进行实践指导与评估。课堂知识的理解内化、答疑解惑、创新试验主要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学环节是典型从理论到实践、单向的、被动的传授模式。在教学中借鉴MOOC教学理念对传统的字体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MOOC课程的引入

字体设计能力培养涉及大量的文字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复杂、文脉深厚、类型众多、时间跨度大,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窥其全貌。因此,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相关的MOOC课程资源,如果壳MOOC学院的设计的人因与文化、网易MOOC多彩的文字传播、TED学院MOOC古非洲文字的智慧与优雅、一个能用任何语言交流的文字游戏以及书法史等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时间、兴趣、地点、条件、方法和经济等因素有选择性地学习相关课程,参与MOOC讨论、互评和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学习中要实现对视频内容有掌握、讨论有参与、体系有梳理、笔记有感悟、互评有观点,然后再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形成互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课堂教学的微课化

传统字体设计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注重知识点的宏观关系和整体效果,缺少微观的精细启发。如字体设计概念在传统教材中往往是一句话就阐述结束,学生无法把握其本质内涵。在MOOC理念指导下,教师把字体设计概念从定义、功能、技术、书法、字库、字理、字法、字情等八个维度进行分解阐述,将知识点碎片化,以知识点及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课堂,形成每个知识点大约为10分钟左右的教学微视频或微课件。在字体设计实践方面,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解决微视频、微课件中的知识点及问题为突破口,分解、细化设计步骤,如将商业字体设计方法分解为拉长、空心、内线、连接、替代、立体、意象、动态等20多个微课题,由不同小组分工操作演示,形成直观、具体的操作演示步骤,在班级中交流共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践水平,又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之后,增加诸如为什么古隶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当代计算机字库存在哪些问题、书法家字体的美感缺失、未来字体设计的走向、方正字体设计大赛的意义等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2分钟的微陈述,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教学互动的内涵化

传统课堂教学互动主要是以教师设问、提问、询问的方式展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的对话,一问一答仍是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思维流动过程,缺少学生普遍的参与性和教学共振效应。MOOC理念强调教学互动是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关系作用的结果,是学习者与教学者相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效应、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是教学间的师生激辩、讨论中的思维互渗、在线互评的智慧交融、线下交流的情感沟通等。在字体设计教学中,教师引入MOOC互动理念,为该课程搭建了由微博、博客、天空教学平台等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构建一个既虚拟又实在的互动社区。在这个多维的社区中,既能进行封闭的内部交流与小组讨论,又能实现公开的外部推广和分享。学生在微博中进行互评,听取不同意见;教师在天空教学平台中布置任务、解答疑惑、回答问题;最终方案在博客中展示与推广,改变了传统师生互动的形式主义,教学互动的广度、深度、延展度都有明显提升。

4.课后复习的网络化

MOOC将传统教室、学校虚拟化,学校、课堂、作业、答疑都在网络上进行,为知识的重复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借鉴MOOC网络教学思想,将字体设计课程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全部录成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与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备课笔记、PPT教案等相关的教学文件全部上传到该课程的网络平台,为需要重复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便利。网络平台题库既能随机生成该课程的作业或问题,提供作业的参考范例或问题的参考答案,又能提供该课程的网络资源,包括精品课程、参考电子书、理论文库以及专业网站等。在没有教师面授的情况下,学生也能自主完成学习,拓展学习视野。教师对学生字体作业修改也可在线完成。教师可通过屏幕控制工具在线控制学生电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还可把演示步骤进行屏幕录像并上传到平台中,供其重复观看。复习中遇到在线无法阐述清楚的问题,学生可根据需要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MOOC教学理念指导下,字体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开发的基于微课件理念的字体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获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类成果,出版了《字体设计》教材。学生字体设计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非主流文字的设计及应用”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二、MOOC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困境

尽管基于MOOC理念的字体设计能力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第一,学生自主性不强,教师督促是常态。设计类学生追求自由、强调个性,自控能力较弱,学习仍然依赖于教师督促和灌输。尽管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学生也有诸如手提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比较先进的学习设备,但其真正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自主搜索、收集学习资源的意愿不强,仍然习惯于从教师处直接拷贝相关资料,习惯于等待教师布置相关任务,习惯于教师检查、督促。第二,资源的缺乏。MOOC理念是本世纪的新概念,传入国内仅仅两年时间。世界三大主流MOOC平台edX、Coursera、Udacity中开设的课程相对于传统大学开设的课程而言,有如沧海一粟;字体设计课程更是难觅踪影,相关基础理论多散布于艺术类课程的部分章节之中;国内相关高校字体设计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也往往没有完全开放共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收集、汇总和整理,甚至制作相关教学资源。第三,现代教育技术阻碍。MOOC教学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仅教学课件往往就涉及视频录制、剪辑合成、页面制作、题库开发等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往往都不是设计类教师所涉及的领域。字体设计类教师多为美术学专业出生,年轻教师多为博士学历,重道轻技的观念阻碍了他们对技术的探索和实践的意愿,潜意识中表现出对MOOC教学的回避与排斥。因此,发挥所在学校的技术和智力优势,构建MOOC课程教学团队,是MOOC理念本土化的重要基础。

三、结语

教学设计理念论文第9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主要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才能够实现未来发展,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点,重视论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用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正常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人们对环境生活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性的专业,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环境艺术文化也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应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现阶段,环境技术设计的基本理念便是节约与环保,是以人为本,在建筑生态住宅的过程中,无论设计过程,还是施工过程,都需要是此案全程无害化,以居住环境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整个人类的居住环境中,从而构建起人类、环境、建筑的良性系统,环境艺术中华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也就此形成。因此,绿色健康系统在环节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当下环境艺术发展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建立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对此,教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融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将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进行应用,这样一来,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1、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学习工作,对涉及的学科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学习,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有一个较好的了解[2]。这样一来,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教师才能够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切实地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作用。同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理念时,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学术交流以及进修学习工作,使教师能够加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程度,能够切实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

2、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节设计专业中的应用,要注重对传统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工作。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是环节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了未来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工程技术相关课程的整合,目的在于使可持续发展理论能够真正应用于环节艺术设计当中,并且在日后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整合工程技术相关课程时,要注重加强课程设计和修订工作,并就发展目标明确写入教学目的中,根据教学目的,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同时,要对整合完成的工程技术课程进行有效实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统计,明确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修正,使学生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可持续设计观[3]。

3、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想要真正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教学工作当中,并且发挥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作用,极难实现。对此,加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应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要切实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点,综合学科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理论层次内容,对这一内容的灌输,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进行实际讲课过程中,可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例如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行业的污染问题等,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自主地进行知识学习,是当下进行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工作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列举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案例。例如当下建筑行业对新技术、手段,新材料的实际应用,实现节能降耗的同时,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3)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要注重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结束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必须要注重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工程技术相关课程与这一理念进行有效整合,加强教师对这一理念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夏建红,张榕泉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31—35.

[2]张凯雷.实践性教学对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性——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5:43—4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