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儿科护士长护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2-06-13 02:02:44

儿科护士长护理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1篇

关键词:儿科 护士长 有效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6-02

伴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需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新的历史时期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康复效果,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度。

1 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儿科护士长在基层护理工作中所起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组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护理与康复的质量。

1.1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所接诊的患者都是儿童。在当今社会,儿童作为全家的希望与中心备受家长重视。因此,儿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积极的学习与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和监督护士进行学习与提高,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以更好的减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适与疼痛。儿科护士长要对这项工作予以重视,因为这是减轻护患矛盾的一个关键内容。

1.2 儿科护士长要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关系到医院声誉,关系到护患关系。作为儿科护士长,其护理工作面对的人群比较特殊,身体与心理都不成素,这给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长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奉献精神。要用自己的温暖言行是患儿感到心灵舒适,要用温暖的爱和奉献去关心、爱护患者,减轻他们在病患过程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儿科护士长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和感染全科的护士姐妹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凝聚力,增加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儿科患者具有年龄上的特殊性。儿科的病人都是一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甚至不会说话的孩子根本无法形容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患儿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长不停在病房里巡视和治疗的护士的观察来获进行信息获得与整理。所以护士长必须掌握并组织全科的护士学习业务知识,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4 做好对于全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化护理的质量意识。儿科护士长是否具有超前的预见能力是关系到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做到积极地预防与积极的处理,对潜在的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这是做到前馈控制与抑制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实际工作中,护士长要及时的巡视病房,要及时的向护理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与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安全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且要积极遵守,监督执行。同时,还要用其他医院以及科室发生的差错和提出的风险教育广大护理人员,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1.5 积极地听取一线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意见,并且要督促广大护理人员执行。针对我科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的安全隐患,要求每人每月提1条安全隐患,大家共同制订、执行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1]。护士长要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失误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发生错误的点点滴滴牢记心中,避免同样错误的第二次出现。对轮转护士或实习学生入科时要带领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规定,要对其他护理人员所犯的错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和防患于未然。最后,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出现了护理问题的事件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做到追究到人,深入分析原因,提高责任意识,杜绝不良现象的再次出现。

1.6 注意管理的人性化。护士长要做到为人端正,心底无私,忠于职守。在对全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常规的人和事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教育,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怕得罪人,而是要提出批评,使之改正,决不视而不见。

一个病区护理质量是否能够稳步提高,是否能够让患者满意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护理人员管理要注意人性化,要掌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优质服务。因此,对于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该是执行的模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修正与完善制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2]。

1.7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做到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制度,用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3]。还要做到奖惩严明,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1.8 及时组织考核与培训。护士长要充分地考虑与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以督促他们更好地进步,更快的提高专业素质。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做到温故知新。

2 结语

儿科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管理的水平也是其工作水准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这要引起广大儿科护士长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作风民主、态度温和、管理科学与人性化,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成,吴朝晖,等.儿科护士长有效管理的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1)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2篇

关键词:儿科 护士长 有效 管理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6-02

伴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适应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需要。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对新的历史时期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保证病人康复效果,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度。

1 儿科护士长的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儿科护士长在基层护理工作中所起的组织作用和领导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其组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护理与康复的质量。

1.1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操作技术。儿科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其所接诊的患者都是儿童。在当今社会,儿童作为全家的希望与中心备受家长重视。因此,儿科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积极的学习与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并且要积极地督促和监督护士进行学习与提高,掌握各种操作技巧,以更好的减轻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适与疼痛。儿科护士长要对这项工作予以重视,因为这是减轻护患矛盾的一个关键内容。

1.2 儿科护士长要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会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关系到医院声誉,关系到护患关系。作为儿科护士长,其护理工作面对的人群比较特殊,身体与心理都不成素,这给儿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士长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以及奉献精神。要用自己的温暖言行是患儿感到心灵舒适,要用温暖的爱和奉献去关心、爱护患者,减轻他们在病患过程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儿科护士长要做到用自己的言行去激励和感染全科的护士姐妹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凝聚力,增加工作的热情,从而使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儿科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

1.3 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儿科患者具有年龄上的特殊性。儿科的病人都是一些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自己身体不适的感受,甚至不会说话的孩子根本无法形容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因此,患儿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需要依靠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长不停在病房里巡视和治疗的护士的观察来获进行信息获得与整理。所以护士长必须掌握并组织全科的护士学习业务知识,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4 做好对于全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强化护理的质量意识。儿科护士长是否具有超前的预见能力是关系到护理质量与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要做到积极地预防与积极的处理,对潜在的问题不能只偏重对症处理,这是做到前馈控制与抑制病情恶化的重要措施。实际工作中,护士长要及时的巡视病房,要及时的向护理人员询问相关情况,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针对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护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与护理质量的稳步提高。首先,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安全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护理管理条例的学习并且要积极遵守,监督执行。同时,还要用其他医院以及科室发生的差错和提出的风险教育广大护理人员,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1.5 积极地听取一线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意见,并且要督促广大护理人员执行。针对我科排查服药、注射、处理医嘱、带教等的安全隐患,要求每人每月提1条安全隐患,大家共同制订、执行安全防范措施,做到人人参与安全管理[1]。护士长要带领广大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失误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发生错误的点点滴滴牢记心中,避免同样错误的第二次出现。对轮转护士或实习学生入科时要带领学习相关的知识与规定,要对其他护理人员所犯的错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和防患于未然。最后,对发生的护理缺陷和出现了护理问题的事件组织全科进行讨论,做到追究到人,深入分析原因,提高责任意识,杜绝不良现象的再次出现。

1.6 注意管理的人性化。护士长要做到为人端正,心底无私,忠于职守。在对全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违反操作常规的人和事应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教育,绝对不能心慈手软,不能怕得罪人,而是要提出批评,使之改正,决不视而不见。

一个病区护理质量是否能够稳步提高,是否能够让患者满意很大程度取决于护士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护理人员管理要注意人性化,要掌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措施使其得到优质服务。因此,对于护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该是执行的模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收集和反馈信息,修正与完善制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从而不断推进护理工作的开展[2]。

1.7 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教育广大护理人员要做到遵守劳动纪律和工作制度,用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3]。还要做到奖惩严明,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1.8 及时组织考核与培训。护士长要充分地考虑与结合本科室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考核标准,以督促他们更好地进步,更快的提高专业素质。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做到温故知新。

2 结语

儿科护士长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管理的水平也是其工作水准的一项重要参考内容。这要引起广大儿科护士长的重视,在工作中做到作风民主、态度温和、管理科学与人性化,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成,吴朝晖,等.儿科护士长有效管理的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1)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长柔性管理对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本科3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柔性管理前,儿科护士各种症状因子及总分水平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柔性管理2年后儿科护士各种症状因子及总分水平低于国内常模 ,p

【关键词】护士长; 柔性管理;儿科护士;心理健康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能力水平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和思想变为人们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1]。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过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

本病区主要收治儿内科常见疾病,床位70张;危重症新生儿(Nicu),床位15张, 护士30人, 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 人, 护师10人, 护士15(人包括新毕业护士4人) 。儿科护士要有丰富的专科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实是护士结构年轻化,床护比不足;儿科疾病常来势凶猛,且患儿不会陈述病情全靠护人士巡回守护,严密观察;如今家长要求高:穿刺一针见血等。以上因素都对儿科护士身心造成极大压力,致使很多护士不愿在儿科工作。严重影响科室护理质量。作为一名基层护理管理者如何减轻护士的心身压力,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寻求一种更好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在一系列规章、制度、流程、常规、职责的基础上,本病区尝试应用柔性管理的理念方法,在2年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我科30名在岗执业护士,平均年龄(28.24+3.78)岁,平均护龄(10.34+4.25)年,文化程度中专1人,大专19人, 本科10人,均无严重的躯体疾病精神神经疾病史。

1.2 方法

1.2.1 柔性管理方法

①创良好的工作环境 好的工作环境是基础,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够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潜能。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护士人力配备, 床护比不足得到改善; 通过调整班次,双人搭班, 新老搭配, 每组设组长, 层层指导和把关, 减少了新护士因工作经验欠缺造成的压力;弹性排班,根据病人情况增设早晚班、帮中班减少治疗护理高峰期因人力不足给护士造成的压力。

② 建立支持系统 护士长时刻关注护士的感情和心理, 重视护士的合理需要。对护士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心理沟通,每周抽出一些时间与个别护士单独或同层次护士集体进行沟通, 了解护士的心理变化与需求, 设立休息登记本, 护士可预先安排自己的休息, 在护士长排班前做好登记, 护士长尽量安排护士按要求休息, 如果实在安排不了也尽量向护士做好解释工作,

③运用激励制度 重视科室文化建设, 推行民主管理。首先, 年初召开全科护士座谈会总结上一年的工作经验教训感想,畅谈新一年的计划打算集思广益,让大家共享。其次每月召开持续质量改进会议以及民主生活会;再次护士长试着用护士的生活去生活, 用护士的眼睛去看她们的世界, 理解、同感是基本; 从每位护士的不同需求入手; 尊重每位护士的意见和建议。每位护士都感到自己对于科室是重要的, 才会感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产生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主动发现问题, 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少批评多表扬对于做的好的护士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学习。

④根据特长分配护士专项管理病房某项工作 让严谨细致认真的人负责病房的消毒隔离;让善于学习钻研的人负责业务学习;让穿刺技术好的人负责静疗等等。多表鼓励与赞赏, 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有利于护士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必要时轮换岗位(如病房与Nicu轮转、普儿与新生儿轮转)让新的工作重新唤起她们的工作激情。

1.2.2 评价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3]进行评定,此表包括九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九个条目,按1-5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此量表已在国内广泛应用,有较高的信、效度[4]。

1.2.3 资料处理方法 收集的全部资料输入电脑,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柔性管理前儿科护士与国内常模SCL-90评分比较(见表1)

3 讨论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可称之为“人性化管理”。,它强调在尊重人、重视人、理解人的基础上管好人、用好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满足了护士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求性,同时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5],从而使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有资料显示,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是心理健康的基础[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柔性干预前儿科护士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柔性干预2年后儿科护士SCL-90评分均低于国内常模,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92.

[2] 于文凤,王岩梅,赵仁兵.儿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3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6

[4] 冯正直,张大钧。中国版SCL-90的效果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4):481-483.

[5] 胡德英,方鹏骞,赵光红,等。管理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32-934.

[6] 肖桂芬,吴文青.影响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2008,(16):1922-1923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4篇

关键词 护理 人文关怀 心理支持

临床资料

在住院患儿家长中500人,其中男230人,女270人;高中以上有190人,初中文化程度220人,小学以及文盲有90人,根据不同性别以及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实施的前提: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引导护理人员更新服务理念,重视患儿和家长需求的满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强调个性化护理,强调对其的重视,强调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不同的习俗、爱好提供特需服务。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素质和人文科学的修养,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儿科护理人员应该热爱护理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提高各种穿刺成功率,掌握语言沟通技巧,体现对患儿的疾病和痛苦都予以照顾和尊重,营造善待生命、团结向上的氛围。创造温馨、快乐、自然、舒适的病房环境。走廊及房间墙壁上悬挂卡通图画,墙壁刷成粉红色,病房里用多彩的床单,娱乐室放置益智玩具,让孩子如同在家中一般,减轻患儿恐惧感。根据病房实际情况,满足家属,如饮食、休息、洗漱等生活需要,病房内配置微波炉、洗衣机、晾衣架、陪护休息室等。

方法

入院初期:①患儿和家长初次来到陌生的环境,护士应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给予接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病房设施及使用方法,减少患儿及家长的陌生感。(鲥患儿实行专人护理。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精湛的护理技术救护患儿,是关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同时取得家长及患儿的信任。③通过有效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帮助家长缓解因孩子患病带来的压力,让其对孩子状况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对孩子的健康充满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并对关心的收费问题给予沟通,让其“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服务”。

住院期间:①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恰当的语言对患儿由衷地赞赏,融洽气氛,拉近与家属的距离。②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患儿的情绪,特别是年长儿,他们的反应往往受家长情绪波动的影响。指导家长情绪不要激动,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人,不可在孩子面前谈论病情,否则对患儿康复不利。③关心照颐孩子的同时也要关心家长。关心家长的睡眠、饮食,了解家长的心理活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生病备受关注,有些家长往往深深自责,护士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安慰,让家长接受事实,积极配合,争取孩子早日康复。④在决定孩子的护理方案中,让家长积极参与,让家长懂得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指导家长要摒弃传统的陋习,宣扬科学养儿、育儿,教会家长如何正确、科学地照顾、喂养、护理孩子。如:指导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尿布,如何合理地添加辅食等。⑤学会倾听。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与家长讨论他所担心的及所关心的问题,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地解答,也可请大夫一起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出院时:①出院需用药的要向家长明确药物的应用剂量、方法、时间等。出院后需要家长亲自操作的应教会其熟练掌握,并留下科室电话,以便随时咨询。②对患儿的饮食、活动、休息等做出具体指导,不可太笼统,强调休息的重要性,告之家长休息也是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③告之家长复诊的事宜,并做好随访工作。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儿内科、儿外科以及住院部,护士人员一共有14名,其中40岁以上2名,30~40岁5名,30岁以下7名,平均年龄24.5岁。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9名,中专学历4名。

1.2方法

1.2.1情感方面实施人性化分工和管理

实施人性化管理:①在理念上做到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要投入两份不同的管理情感,有了合格的护士才能有好的护理质量,有了满意的护士才能有满意的患者。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工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人员,尽量保持人员数量、身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平衡。将身体状况好的高龄护士安排在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班次中,例如在门诊部门,上午输液的患儿较多,护士长要安排穿刺技术好的高龄护士和技术较差的低龄护士进行搭配,这样不但可以完成大量的门诊输液工作,也能够使低龄护士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更快的提高技术水平。②护士长要经常性的关心护士的生活,因为儿科护士经常处在哭闹的环境当中,而且疾患儿童家长又对子女非常关爱,对护士的技术要求很高,这很容易造成护士与家庭之间产生矛盾。要积极的了解护士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态度,对家庭有困难的护士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护士生病的时候要组织人员前去探望,必要时要安排护理人员陪同诊断等。

1.2.2充分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①要为每一位护士建立单独的个人档案,在平常的工作中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特长、爱好等信息安排其在病房中的相关工作内容。②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护士长要征求儿科全体护士的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决策,遇到新的方法护士长要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然后以投票的方式表决是否开展。这样不但可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获得护士的拥护和认可,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护士的个人潜能,每一位护士把儿科当做自己的家庭,对问题积极出谋划策,效果显著。

1.2.3增强护士的专业技能

因为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很高,并且一旦穿刺失败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情绪,这对儿科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长要加强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教会护士良好沟通技巧,为患儿家属和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结果

在对本院儿科全体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由原来的80.05%提高到了96.50%,而且儿科还收到了25面锦旗,且投诉和护理过程中的矛盾事件大大减少,也没有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而辞职,实施人性化管理效果有显著提高。

3小结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6篇

关键词:儿科护士;工作倦怠;原因;对策

“工作倦怠”这一概念是由国外学者Maslach提出的,解释为“个体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内所发生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的问题”[1]。护士是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加之护理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社会大众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性低等,使护士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而儿科护理工作更有着繁杂、琐碎、规律性差、突况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的特点,使得工作倦怠在儿科护士中尤为突出。

1、儿科护士工作倦怠原因

1.1 工作环境因素

1.1.1 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

儿科有着特殊的护患关系,护理对象虽然是患儿,但护患关系不仅存在护士与患儿之间,还存在护士与家属之间[2]。作为儿科护士不但要照顾好患儿,还要安抚好家属。当今社会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儿科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期望值增高,工作中的一点点疏忽,都会被家长无限放大。加之孩子生病后,家长心情焦急,患儿因不适、恐惧而哭闹,使护理难度增加,而家长又常迁怒于护士,儿科护士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使其在工作中常表现出退缩、淡漠、疏远等态度,产生去人格化的问题。

医护关系紧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大多医院管理层仍存在“重医轻护”的意识,医生受这一意识的影响,表现出不尊重护士的行为,加剧了医护之间的矛盾。在儿科,患儿本身抵抗力低,病情变化快、易反复,而且有些医生在收治患儿时不考虑实际床位数及患儿的病种,导致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患儿收治在同一个病区,一旦出现交叉感染、病情加重等问题时,医生往往认为是护士工作没到位。护士付出了高强度的劳动还要遭到医生的责备甚至是科室的惩罚,而患儿病情好转或痊愈出院,家属往往感谢的只有医生,护士的工作未得到承认,令护士心理产生不平衡,缺乏对自身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另一方面,护士对医生也是怨声载道,因为有的医生工作没有条理,缺乏计划性,经常不分时间,不管病区的忙碌程度,只管自己方便,导致护士因临时医嘱过多而工作忙乱,护理工作不及时或者遗漏医嘱,使护士不堪高负荷的工作强度而身心疲惫。

护理队伍是一支独特的以女性为主要成员的队伍,具有敏感、脆弱、细腻等共性,但是她们之间又有着不同的性格、能力、资历和喜恶。护士的工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作,在协作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再加上女性敏感的特点,相互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同事之间容易出现支持力度不高的现象。在儿科,还存在护理人员流失多的现象,人员流动频繁,护士处在人际关系的不断更新之中,使儿科护士无所适从。

1.1.2 工作量大 病房环境嘈杂

儿科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变化快、易反复,且意外情况多,床位周转率快,这就加重了儿科护理工作的繁杂、琐碎。儿童患病又有着季节性的特点,在高峰季节,同样数量的工作人员体验到的却是高于平时数倍的工作量,令儿科护士疲惫不堪。

病区内几乎不停歇的来自患儿的哭声,因照顾患儿发生摩擦与冲突的家属之间的争执声,各种仪器运转的声音,床旁呼叫器的铃声等等,都使儿科护士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之中,导致身心疲乏意乱。

1.2 社会因素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护士都希望能在护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社会大众普遍存在有对护士群体理解不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护理劳动价值评价不足。护士的角色在大多数社会人群中仍被认为只是一个在被动执行医生医嘱的角色,属于医生的附属,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导致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媒体事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护士置身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压力不言而喻。

1.3 管理因素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中管理层“重医轻护”的意识普遍存在,作为不被医院管理层重视的护士群体,从管理层得到的支持和资源相对匮乏,使护士容易缺乏工作成就感。国外有研究指出,病区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护士工作倦怠感程度[3]。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护士长又是护理人员的直接管理者,科主任与护士长领导行为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儿科,是一个护理纠纷多,满意度较低的科室,科主任与护士长承受着来自上层管理者及病房的多重压力,因而对护士提出的要求严、标准高,有时管理上近于苛刻,加重了儿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1.4 薪酬待遇因素

付出与回报的失衡,这在大多综合医院儿科显得尤为突出。儿科护士要付出比成人科室高几倍的工作量,收入却几乎是全院的最低水平。随着医院经济的市场化,各科室都在努力争创收,由于儿科科室的特殊性,即使在病员、床位饱和的状况下,效益仍然不理想,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儿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对策

2.1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营造相对安静、安全的工作环境

2.1.1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是赢得患儿及家属信任的基础。在儿科,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还要面对焦虑,紧张,烦躁,心疼患儿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儿科护士所有的操作都在家属注视的目光下进行。因此,作为儿科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就会造成患儿及家属的不信任,甚至否定之前的一切工作,同时也不利于以后的工作开展。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增进护患关系的金钥匙[4]。儿科护士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在操作中尽可能取得患儿的配合,在工作中能够缓解,疏导家属的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因此,作为儿科护士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使自己有能力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2.1.2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研究表明,人们在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中工作,会保持较高的满意度和较少的工作倦怠[5]。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带头搞好医护关系,积极协调及解决各种矛盾,对医生与护士要同等对待,不偏向任何一方,要让双方正确认识到医疗和护理工作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医生和护士是合作的伙伴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协作关系[6]。要正确引导医护双方开展双向沟通交流活动,使医护在工作中更融洽地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不同性格特点,业务能力等,在排班时合理搭配,既要强调严格规章,奖惩分明,又要一视同仁, 以减少护士之间的摩擦,同时还要鼓励同事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学习上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生活上彼此关心,热情相处。由于儿科专业的特殊性,培养一名能够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2~3年[7]。因此,作为医院管理层,既要重视儿科护理队伍的培养,又要稳定儿科护士队伍,努力提高儿科护士的满意度,使儿科护士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

2.1.3 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

不同病区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均有不同,在定岗时要考虑科室的患者收治情况,护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编。对儿科而言,管理者不应简单的根据床护比安排儿科护理人员,而应根据具体的工作强度,工作量,同时还要考虑到儿科病源季节性等因素合理安排上班人员,以缓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1.4 营造相对安静、安全的工作环境

如制定相关制度限制儿科陪伴人员及探视时间,并要求家属严格遵守;对于哭吵的患儿,应帮助家属查找原因,予以正确处置及安抚;根据患儿病情科学调节监护仪器的报警参数,在工作中勤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减少床旁呼叫次数等。

2.2 提升社会支持

护理工作并不是只有在非典、地震等特殊时期才能体现出护士工作的价值,一年的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都是护士守护在患者身边,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社会媒体应加大对护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社会群体正确认识与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使社会大众正确了解护理工作的科学性、重要性,从而理解并尊重护士, 提升社会大众对护士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水平。

2.3 提升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层要转变不良观念,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支持力度,对待医护人员一视同仁。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所以,应将护士的合理需求落到实处,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科室管理中,科主任与护士长应平等互助, 团结协作,增加科室团队的凝聚力,以更有效的领导行为减少护士的职业倦怠。由于儿科存在护理纠纷多,满意度较低等问题,领导在工作上对儿科护士要求严、标准高,作为儿科护士也都理解并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但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有时候出现问题与差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领导者也应该多理解护理人员的辛苦,她们所希望的是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领导能够为其排忧解难,产生错误时,能够维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委屈时,能够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惩罚与责备。

2.4 建立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医院管理层在奖金分配时要注意公平。在一个群体中,人们并不特别注意利益满足程度的高低,而更注意的是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合理[8]。医院由各个科室组成,各科室之间有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医院依据各科室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奖惩,但是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即使在经济指标完成的情况下,奖金仍排在医院的倒数,经常连全院平均奖都达不到。长期的利益分配上的落差,极大的影响了儿科护士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医院管理者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对儿科适当倾斜,缩短差距。

3、小结

护士工作倦怠不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身体健康及职业发展。护理工作是以减轻病人痛苦、维持、增进、促进病人健康为目的的,只有从事该职业的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作为医院管理层,因重视引起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积极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高玉琴,马磊,吴辉等. 护士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798-799

[2]区惠红,张颖,颜斐斐. 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现代医院 2012.12(8) :117

[3]吕探云,丁圆,王蓓玲. 健康评估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健康评估观念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974-976

[4]唐莹,张静平,于小波. 从护士工作应激中的人际关系处理谈护士情商的培养[J]. 现代护理,2005,11(3):225~227

[5]席波,李军,王翠丽. 护士职业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6,21(10):3~5

[6]陈欣怡,王金朝,护士服务艺术[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7篇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护患沟通不良的原因,探讨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的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1年1~12月8例儿科门诊护患沟通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儿科护患沟通不良因素为护士沟通技巧、穿刺技术、评估能力及患儿家长期望值等因素,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综合能力,2012年全年仅发生1例投诉。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士沟通技巧及穿刺技术,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 儿科门诊;护患沟通;不良因素;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92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念不断转变,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儿科护士面临工作压力大、强度大、风险大、被伤害可能性大的多种不良局面。良好的沟通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取得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从而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笔者对儿科8例护理投诉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12月儿科发生的8例投诉案例。其中因为护士沟通不良2例,未及时巡视1例,穿刺技术不良导致不满有1例,对患儿医疗费用不满而护士解释不到位1例,对医院就诊流程不满1例,因病程未清楚告知1例,护士服务态度差1例。

2儿科门诊护患沟通不良主要因素

2.1护士沟通技巧差护士的知识层次、表达能力、工作年限和阅历等是沟通技巧的重要因素,在儿科门诊特别是遇到血管情况较差时,护士不能耐心解释取得家长的理解,不能巧妙地用共情护理服务化解矛盾。而患儿的病情变化很快,一旦有不良倾向,家属就会不满意护士的工作而造成纠纷。

2.2护士评估能力不足为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医院大量招聘年轻护士补充人力,但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不到位,对家长的心态、反应和要求不能正确评估和观察,不能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先兆,不能及时解释和沟通,让家长的不满不断叠加。

2.3护士穿刺技术差儿科门诊治疗工作量大,头皮静脉穿刺技术至关重要,而年轻护士的穿刺技巧短期内难以提高,部分家长也不信任年轻护士为患儿穿刺,从而导致年轻护士惧怕穿刺,惧怕投诉的恶性循环。护士的穿刺技术不足,还会导致在抢救时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2.4护士服务态度差面对儿科病房中吵闹、嘈杂的环境,以及个别家属的过高要求,个别护士还是会出现冷着脸,不搭理人、不说话等不良表现,甚至会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等。

2.5工作模式不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我院护士负责的治疗工作主要是用药和雾化治疗,以前采取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护士分片区工作,配液护士只管加药,穿刺护士只管穿刺,只为完成工作任务,没有考虑患儿和家长的归属感,家长不清楚工作流程,感觉茫然、不信任。

2.6疾病知识宣教不到位护士在健康教育时,不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告知患儿和家长相关疾病知识,或者专业术语使用过多,都会让家长遵医行为减弱。

3对策

3.1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将功能制护理改变为责任制护理,每天安排1名高年资护士担任沟通组长负责工作分配和巡查,下分4个责任小组,每个责任小组有4名护士,每个小组由1名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制完成所分配患儿所有的治疗、用药、处置及健康宣教工作。家长来到护士站,由沟通组长根据情况分配给责任小组,责任组长与家长见面后立即带到自己分管区域,介绍治疗流程,进行护患沟通,让家长有归属感,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些什么、可以找谁帮助。

3.2加强培训利用传帮带的方法,高年资护士所担任的沟通组长承担培训和指导任务,每月举办1次“沟通小故事”分享会,每人分享自己遇到的特殊事件,让低年资护士从别人的经验和实践工作中提高沟通能力、评估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每月1次的分享和故事记录,总结出表达对患儿的喜爱、赞美可以获得家长的认可,在穿刺前用玩具或糖果可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哭闹,对年长儿以平等的态度进行解释和征求意见等。制定儿科护士面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流程,如面对暴怒的家长发生争执甚至出手打人,应如何立即离开现场自保、如何寻求帮助、其他人员如何立即给予支持、如何报告等,均采用流程化培训,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3.3提高技术水平我院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培训门诊儿科穿刺能手。选拔意愿性强、悟性高的低年资护士,在责任组长带领下专门负责穿刺工作,通过半年培养出一批一针穿刺成功率高的护士担任穿刺能手。此外,还加强了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面对突发情况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乱,从而赢得家长信任,提升护士专业形象。

3.4改善服务态度当护士与家长沟通时多换位思考,尽量理解家长的心情,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2],加强护士的专业精神培养。多从优质护理的理念以及对患儿的同理心和对护理专业的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教育,及时观察和调节护士情绪,人力配置时选拔开朗、活泼、有童心的护士进入儿科。

3.5主动服务护理人员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在观察液体是否通畅的同时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了解患儿的饮食情况、睡眠质量、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等等[3]。为保证临床工作,除加强人力配备,改变工作模式,还采取弹性排班、中午加强和建立机动护士等方法,改善患儿输液时、换液高峰期护士不能及时巡视、主动换液的不足,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和病情观察。

3.6预见性沟通为减少护理纠纷,对于性格急躁的家长,责任护士在各种操作前耐心讲明操作流程,克服交流方面的困难,降低家长的期望值以减少可能的纠纷发生。

3.7采用语言和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由于儿科护理的对象是特殊的人群,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其生理、病理知识及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根据患儿及家长的年龄、文化、职业选择适当的称呼[4],拉近与患儿以及家长的距离。

3.8健康知识宣教采取个别交谈、集中演示、多媒体讲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指导正确喂养、服药等,对患儿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疾病及预防措施等进行讲解,指导家属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防病能力[5]。

4小结

做好护士与患儿、护士与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既能融洽护患关系,增加信任感,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可消除彼此间的误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1]。同时,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士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穿刺技术和护理质量,根据不同的护理需求,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唐静.护患沟通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99-100.

[2]李德兰,王楠.儿科护患沟通技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808-2809.

[3]李娟.护患沟通艺术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28):128-129.

[4]李忠玲.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4:181-182.

[5]李金荣.儿科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1):3576-3577.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8篇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利于获取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利于掌握患儿的病情信息,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利于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护患沟通;儿科护理;重要性

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儿病情发展快,患儿家长情绪焦虑,心情急迫,患儿配合度差等,使得护患冲突时常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发生,影响了护患之间的关系[1]。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儿科患儿及其家长的护理需求,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至关重要。下面结合实际,就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一般情况下,因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孩子生病,家长都会表现出担心、焦虑等消极情绪,急需想要知道孩子的诊疗情况,想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诊治。然而不少护士在接待和接触这些患儿家长时,往往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当家长向其询问一些问题时,总是认为这不是其工作范畴,对家长的询问总是敷衍了事,导致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使得家长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容易增加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使患儿家长情绪激动,容易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1]。相较于其他患者,儿科患儿的年龄偏小,不会表达或者表达不完整,儿科护士每天本来就承担大量的护理工作,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十分大,当患儿因无法表达或者表达不完整而用哭声发泄他们的情绪时,再加上患儿家长对护士的反复刁难、质问等,都容易使护士感到更加的身心疲惫,容易增加护士的焦躁等不良情绪,这样就容易增加发生护患冲突的可能性[2]。虽然护士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但是护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依靠临床护理经验的不断累积而得以实现。相较于其他患者,儿科患儿的血管更细,且患儿治疗依从性差,当因缺乏护理经验导致一次穿刺以失败告终时,患儿家长就会对护士多加指责,认为护士业务水平不过关,当穿刺失败需要再次进行穿刺时,患儿哭闹不停,护士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冷静的头脑,患儿家长的质疑等都影响了穿刺的效果,这样使得患儿家长容易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容易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护患冲突的发生。

而当护士认识到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就会转变以往的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地服务为主动地服务,就会认识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的特殊性,在护理工作中就会更加善于了解和掌握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善于站在患儿及其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对患儿家长就医时的心理加以充分的认识,就不会再像以往那样只知道进行护理操作,而忽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交流,就会当患儿家长焦虑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就会在患儿家长向其提出问题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就会在患儿哭闹不停时,给予更多的爱心和抚慰;就会主动和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会努力做到想患儿及其家长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想方设法帮助患儿及其家长解决问题,就会放下身段主动询问并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更多的帮助,就会努力在繁杂的护理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利用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友好耐心的态度赢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和配合,就会在护理操作中、病房巡视中等护理工作中用语言沟通方式和非语言沟通方式和患儿及其家长沟通、交流,这样就会利于密切护患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减少护患冲突,利于儿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由此可见,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此外,儿科接收的患儿的年龄都比较小,他们会对疾病和治疗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有的患儿还因年龄小而无法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护士对其进行护理操作时,他们就会用哭闹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如有的护士因技术水平不熟练而需要反复对患儿进行穿刺操作时,就会增加患儿对其的不信任感,认为护士只会给其带来更多疼痛,而不会帮助其缓解疾病给其带来的疼痛……就会大大影响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在对儿科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若护士多增加和患儿的沟通,针对患儿的特点给予他们安慰性的话语、赞美性的话语,如当患儿表现良好时,对其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你要继续努力呀,这样你就会很快回到小朋友的身边的……”或者采取非语言流的方式和一些年龄偏小的患儿进行沟通,通过摸一摸、抱一抱等方式缩短自身和患儿之间的距离,如当患儿即使打针也没有掉一滴眼泪的时候,对患儿竖起大拇指……这些都容易拉进护士和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儿感觉到原来护士并不是病魔派来折磨他们的,使患儿感受到护士给予其的关心和爱护,容易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由此也可以认识到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

再者,若护士在今后的护理操作前,多向患儿及其家长解释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事先通过沟通、交流帮助患儿缓解对护理操作的恐惧感,通过沟通、交流使患儿家长认识到这样进行的护理操作利于孩子的康复,这样就容易增加患儿的配合度,利于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4]。若在护理操作出现失误时,护士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句话不说地继续进行护理操作,而是先安抚患儿及其家长,做好解释工作,让患儿及其家长认识到护士对患儿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视的,容易缓解患儿及其家长因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利于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不必要的护患冲突的发生[5]。此外,多利用巡视病房的时间,利用相应的沟通技巧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容易使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护士对其进行的健康教育,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十分重要。

儿科护士长护理第9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致力于人类健康的服务性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科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家庭期望迫切及社会关注强烈等诸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儿科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1儿科护士面对的压力源

1.1繁重而紧张的工作

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儿科护士的编制数量相对不足,她们超负荷的工作、频繁倒班等均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科护士要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岗位对儿科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患儿病情变化多端,儿科护士要经常面对急症、重症患儿的抢救等,都使儿科护士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

1.2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中有许多有害的致病因素,如细菌和病毒侵袭、辐射的损害、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儿科护士姐妹们在客观上面临感染的危险和其他医源性损伤;另外,在工作中时常担心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打错针、加错液、发错药,损害患儿的利益,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就会给她们带来很大的心里压力。

1.3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儿科护士面临的两个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儿科护士面对的是心理状态及层次不同的形形的患儿,要应对患儿恐惧、哭闹、抑郁等情绪变化,而儿科护士由于职业的角色要求,没有选择余地,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以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无疑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心里压力。同时,护士与患儿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接触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人际间的种种冲突。

1.4其他

护理工作模式过于简单、职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价值认同感低等都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

2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1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儿科护士劳动成果的现象较为普遍。孩子生病后家属心情焦急,加上患儿恐惧而使护理难度增加,家长常迁怒于护士;还有一些家属对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我们儿科护士姐妹们常成为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与医生相比,护士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护士长期工作在这种充满压力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心理上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2.2工作性质与强度

高水准的技术要求是儿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儿童生理的特殊性,如患儿血管细小,又不会听话,乱动,这样就增加了我们的穿刺难度,有时侯即便打好了又被动穿,并且不易固定,加之患儿恐惧、哭闹和反抗,一些家长在小孩输液治疗时常施以各种不良言行,给执行输液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因不善于看管正在输液的患儿,常出现自行拔除针头或触碰针头使液体外渗等事情,既激化了家长的不良情绪,又增加了儿科护士的劳动强度。儿科病种繁多,病情变化快,患儿自主语言交流能力差,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儿科护士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医护患关系

在工作中,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新的护理模式下,儿科护士不仅要与家长、患儿随时沟通,还要付出更多的宽容和爱心。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护士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儿科护士即使遇到恶意歪曲事实、遭受无端指责甚至打骂等不礼貌言行时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不但要理解患儿及其家长,还要帮助患儿解决问题。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时,会感到地位低下,缺乏人身安全,工作满意度下降。儿科护士面对患儿及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层次的患儿家长,加上工作繁重和缺乏理解支持,容易出现负性心理表现,而使儿科护士在医患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高于成人科护士。

2.4其他因素医学模式的转变,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其职能逐渐拓宽,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造成更新知识需求压力增加。但护理人员继续深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较少,业务水平要求和职业稳定性方面的压力增大。

3儿科护士在工作中适应压力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建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

3.2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提高自我调节、解决问题、决策参与的技巧。

3.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工作之余注意培养个人广泛爱好与兴趣,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3.4定期用应激量表自我测量,面临应激时,采用适宜的自我调节方法,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到书店看看书、上网看看新闻等,为不良情绪寻求一个适当的发泄途径。

3.5建立支持系统,在面临应激的时侯可向亲属、朋友、同事倾诉,寻求帮助;也要善于利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如给护士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提高护士的待遇,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调配人员,减少护士非专业性工作,避免超负荷工作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