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美术课堂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12 04:29:28

美术课堂

美术课堂第1篇

一、巧设情境之美。

课堂情境是对师生双方的一种刺激模式。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于自然中进入角色,体验情境,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有意、无意间感受情境之美。

1、巧设课堂环境,营造教学氛围。比如把美术专用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博物馆,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雕塑和学生自已的作品。有时会根据课的内容突出重点。如在工艺课上,适当多摆些工艺作品,挂些工艺制作示意图等。对于桌、椅的摆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是列队式的。有时是作坊式的,有时是长龙式的……让学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艺术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巧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课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故事情境、竞赛情境等。

二、追求语言之美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

1、追求语言的“精”。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纸蝴蝶》这课时,当折完蝴蝶后提问:“现在,我们的蝴蝶漂亮了吗?为什么不漂亮?该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三个问题,达到了课从折形到装饰的过渡,也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当然不仅问题的设计语言要精炼,课堂的小结和总结等也贵在“精”字。

2、追求语言的“情”。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老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三、展现创造之美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通过三个步骤在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堂课:一是激发创造的兴趣,二是启发创造思维,三是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四、运用演示之美

美术教学作为直观性很强的教学,教师的演示,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在演示中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美术技巧,能使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治,在我的美术课堂中,媒体是好帮手。例如,利用录像多方位,多视角展示版画的“制版”细节,将复杂冗长的版画制作过程变得步骤清晰,生动有趣;利用幻灯机和明胶片展示剪纸手法,让剪纸的一刀一划一清二楚,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作业展评,采用放大,特写将学生作业通过电视屏幕展示给全体学生,克服学生作业画面过小而无法组织全体学生同时欣赏,品评的缺憾;利用黑板简明扼要的演示课的主题,重点、难点,给学生指明本堂课学习的方向。

美术课堂第2篇

美术课自开设以来,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还没有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教授美术时,应与时俱进并确立“美化课堂”的教学理念,使之与专科美术教学模式紧密联系,方能真正体现出大专课美术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

美化课堂;大专美术;教学模式;联系

《大专美术》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存在着些许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着各大院校开设的宗旨。首先,面临的对象是非专业的学生,而在这些学生的主观意识里,对于美术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其次,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方法老套,语言平实,使课堂仍停留在“标准性”“常规性”的范畴中。于是课堂变得索然无味,使美术课的教学本质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美术课必须推陈出新,不仅要在编撰内容上有所斟酌,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增彩润色并进行有效的改革,施行课堂的美化。

一、美术课堂美化的内涵

“美术课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于作品的人文理解和审美理解,乃至于更深层面的工具性理解”。针对于本身的教学理念的设定被赋予了太多的承载,而对于现今美术课教授过程中的尴尬场面,需要创新和改进教授方法以重建美术课的魅力。

“美化课堂”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顾名思义从课程教授过程中的教学方式进行美化创新,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课程标准的预期效果。“美化课堂”是在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再次优化。所以作为教授美术课的教师,如果将课堂看成是一场美妙的演出,那需要的不仅是丰厚的文化底蕴与理论知识,更需要适应受众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个目标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探求。

二、美术课堂美化的必要性

“内容主要是经典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艺术魅力,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深入影响人的心智,具有综合性的功能,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精神素质有效而可行的科目。教材选取多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贯穿记载于优秀作品中的精华,内容宽泛、涉猎丰富,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而针对于这些具有人文色彩的作品,教师更应该站在教学美化的高度去重塑这些作品的伟大涵义。

(一)美术的学境美化

任何一门学科的设立,都具有它潜在的魅力。而美术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却成为了一门备受尴尬的课程,很多学生将其视为“鸡肋”。使其本身的魅力被湮没,没有凸显它的魅力,所以创建学习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过程,而这些美妙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建立除了学校本身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对教材的斟酌选取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教学环境的美化。创设一个愉快美妙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平和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热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一个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课堂是具有其真正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早已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再次提倡需要面临诸多改革的问题。而学境的美化是必须拥有广泛的开拓性,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是承载着课程循序渐进的中心,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是需要广博的知识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为前提,将学生们带入平和、激情、幽默的课堂环境中,进而更能达到课堂美化的理想构成。然而学习环境的构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朱自清先生认为美好的课堂效果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语言的美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美术课的课堂除了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之外,还需要提升自身“课堂语言”的技巧。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集人文素养和审美效果于一体的理念。需要教师具有因材施教,美化自己的课堂语言,使课堂能够丰富多彩,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时下流行的事物,引出文本的本身,也可以从文本中的人物讲起,用新颖的导语统领文章。如果教师的导语仅仅是平铺直叙,如以往的简单模式一样,给学生带来的只能疲惫并且缺乏听课兴趣。假如换一种方式,如果运用音乐、影视与文本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再次美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所以语言的美化是提高学生们注意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当然不仅仅是导语,如果将简单明快又带有感情抒发的语言贯穿整个课堂始终,也会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盛宴,这也当然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功底和对文章的良好把握。

(三)教学过程的美化

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字词句篇,完全让学生处于教师“自言自语”的封闭圈中,学生没有想象、参与、互动的空间,一堂没有生气的课堂让学生味如嚼蜡。所以教学过程是需要美化与提炼能够重现它的魅力。新课标要求中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以超越预设的目标和程序,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完成。

当然多媒体或者计算机技术仅仅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教学过程真正需要的仍然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课本的知识与时代紧密联合起来,将生动的语言以及新颖的授课方式带入课堂,才能使学生们在轻松幽默自主的环境下愉快的学习。当然,有了良好的兴趣和热爱,学生们才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良好的人文环境下汲取营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方向,这当然也是开办的初衷以及奋斗的目标。

大专美术课应该为原点多方发散,科学整合,注意人文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内容的内涵,从而实现提升教学层次的目标从而达到要求。

三、对于“美化课堂”的小结

大专美术课的改革,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如何将课堂更加的完善,如何将课堂更好的美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在如今光怪陆离的社会,被太多的元素充斥着,而对于母语教学的深化改革,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将母语教育更上一层楼,如何将大学生们的人文素质得以再次提高,如何将课堂的美化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再次的细则分配和相互结合,这仍是我们需要努力与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卫卫.学习母语是终生课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7)

[2]马美琴.发挥大学艺术优势 构建美好精神家园[D].人文教育,2006。(7):1325

美术课堂第3篇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从哪些地方出发,改变教师的唯一主角现象呢?在亲历课改的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策略,有效地实现了课堂中师生的角色转换。

一、学生先说话,教师后评价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欣赏课,老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于是许多老师感叹:欣赏课难上啊!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怎能用教学参考用书上的简略文字代替学生们个性化的体会呢?美术《课标》也建议:“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其实我们的欣赏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说,老师后说。

案例:《外国优秀雕塑作品欣赏》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美术教科书第十二册第1课。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

师:请同学自由欣赏,可互相聊一聊你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由读画5-8分钟。

师:同学们聊的很热烈,很开心,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些作品。

课件出示话题:(1)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2)作品给你什么感觉?(3)你喜欢或不喜欢哪几件作品,为什么?(4)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雕成的?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喜欢《悄然而至的邱比特》这件作品,这件作品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作品中的邱比特是一个天使,他的样子很可爱。

2、我还知道邱比特是小爱神,他手里的箭是爱情之箭。

3、我不喜欢《拉霍台普夫妇像》,它雕塑的太简单,衣服、头发都没什么皱纹,颜色也不好看,很土。但他让我感到一种威严和权力。

4、我知道《思想者》是世界上很有名的一件雕塑,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穿衣服?他在想什么?

师:同学们谈的太精彩了,我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课件出示部分作品的相关资料)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有的说见解、有的提问题、有的做补充。他们宛若一群艺术评论家。这不正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吗?这种方法胜于在学生毫无感受之前就输入某种概念,防止造成先入为主的不良后果,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转变,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二、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老师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做”作为完成中国画、手工课课堂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

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美术《课标》建议:“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总的来说,教师示范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案例:《笔墨练习》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第七册第九课。

由于是第一次上国画课,一上课,很多同学就已经开始摆弄起了各种工具,在纸上开心地胡乱画起来了。

师:看样子,不需要我的介绍,同学们就已经喜欢上中国画了。好吧,那你们就尽情的画一会儿,并请你们注意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实践5-8分钟。

师:谁来说说你在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把笔竖着画的线条很清晰,很有力,把笔放歪了画出的线很粗,颜色还不一样。

2、我每次画的颜色都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3、我知道是因为毛笔里含的水有时多,有时少,画出来的颜色才不一样。

4、我发现宣纸很吸水,但它很容易破,我的画就破了几个洞。

……

同学们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打开书,归纳出用笔和用墨方法的规律。

从这一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互相交流,轻松解决了中锋和侧锋的用笔方法及墨色变化的规律这两个难点。这样做有以下好处:1、让学生全面了解其他学生是如何处理他也曾经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公开了他们的成功,也公开了他们的失败;2、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培养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3、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了解学生学情的机会,诊断性地运用他们的意见,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三、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如今社会,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道、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案例:《小小食品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20课。

在学生充分欣赏、交流各式糕点图片后,学生们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糕点。

师:你们的作品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都不知道你们的小手是怎样制作出这些漂亮的糕点的,哪些“小糕点师”愿意来教教我和同学们呀?学生纷纷举手。

生:(摘录学生答案)

1、我教大家做一种“蔬菜汉堡包”……

2、我教大家做一种“三层生日蛋糕”……

3、这一种饼干是我自己想的,叫“七色彩虹”,是这样做的……

4、我教大家做麻花和面条……

“小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老师当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跟“小老师”学做,顺便帮“小老师”做一些准备材料、展示作品、提醒补充之类的助教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3、评价易脱离学生实际,易用成人的尺子去量学生的“长短”;4、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案例:《会飞的娃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版第一册第12课。

学生各自设计制作了口袋娃娃,在教室外开心地放飞、玩耍之后,进行课堂小结和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和自己亲手做的娃娃一起游戏,有什么感受?

生:(摘录学生答案)

1、和自己做的娃娃一起玩真开心,很好玩。

2、自己做的娃娃很好玩,又很便宜。

3、我的娃娃飞的很高,我觉得我很棒。

4、老师教我们做了很好玩的玩具,我们要谢谢老师。

……

师: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老师也感到特别开心,有谁还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吗?

生:(摘录学生答案)

1、老师,我的娃娃没有他的娃娃好看。

2、我来帮助他,因为他的口袋是红色的,他又用红色的纸来做娃娃的眼睛、嘴巴,这样就不鲜艳,所以不好看。

3、他应该用蓝色、绿色、黑色来做才好看。

4、老师,今天我学会了用剪刀,可是我粘胶时还是粘不牢。

5、老师,今天我的工具没带齐,我没做出来,下次我一定带齐。

6、我们的口袋很轻,可以飞起来,飞机那么重,为什么也可以飞起来?

美术课堂第4篇

一、教学目标要“清”

美术教师上课不要太随意,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可最后自己要教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都不知道,学生一旦听的糊涂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降低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教案,必须理清每节课全班学生要掌握的技法和技能来作为基础目标,再根据各个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审美能力、心理需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目标作为发展目标。可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手法和速度来完成。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教师的专业才艺要“精”

美术教师必须有很“精”的专业技能。在黑板上随时能亮出自己拿手的才艺,要画什么在黑板一挥而就,学生就会对你产生由衷的敬意。如果你的水平让他们折服,那他们就会崇拜你而乐意做你的学生。美术教师的演示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供感性经验,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可以进一步理清每一笔的来龙去脉,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好美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上课的题材和样式要“新”

积极开发生活中各种创意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对美的关注与辨别能力,点拨学生的兴奋点。1.讲究时效性。如2010世博会教师可先播放了一段关于世博会事件的VCD,这样立刻会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2.注重生活化。如每年教师节,有些学生喜欢给老师送贺卡以表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开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在学有所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3.运用新技术。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普及,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好多媒体这一手段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不但可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资料,更可使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4.方式多样化。美术课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室外上,还能到展览馆上。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及时调整上课的题材和方式,牢牢吸引住学生,一定会让他们爱上你教的美术课。

四、师生关系要“亲”

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美术教师应该知道只讲究师道尊严,而缺少与同学有效的沟通,其结果只能是越严越糟,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教师要尝试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个朋友在同自己真诚地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达到教与学的互补,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术课堂第5篇

一、以情境美感染学生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营造情境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寓学生的情感于教学情境之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境之美。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教室环境的布置、黑板板书的设计、教师范画的演示以及童话儿歌、趣味游戏、背景音乐等都是不错的情境创设。如我在四年级教学《可爱的帽子》一课时,我先放了一首《小红帽》的儿歌,这首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歌曲了,他们都不由得跟着录音一起唱起来,很快进入了这个童话故事里。当我在讲台上装着小红帽的样子对孩子们说:"大家好,我是小红帽,自从上次从大灰狼的肚子里出来后,我的那顶红色帽子就不能戴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给我设计一顶新的小红帽呀,设计得好看的,我会用小红花当钱币来买哦!"孩子们都被我逗笑了,争先恐后地画出了不同形状的小红帽子,而且单红颜色就画出了深红、浅红、粉红、花点红等不一样的红。然后我走到同学中去挑选,边挑边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让他们根据我的意见再改进一下,并提供各种帽子图片给他们欣赏,待同学们完成后,再让同学们向"小红帽"推销自己的帽子。通过美丽的童话和优美音乐情境的创设,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学生们启动创造思维,进入美的探索与创造当中,使学生整堂课处在轻松愉快和兴奋之中,效果自然很好,轻松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以语言美吸引学生

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教师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生动优美的语言,赋予学生听觉的舒适,教师的语言美,能使学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以自己的语言美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一方面,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达到"精"。所谓"精",就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折纸热带鱼》这课时,当折完纸热带鱼后提问:"现在,我们的热带鱼是不是最完美了呢?为什么不完美?该怎么办?"通过简单的三个问题,达到了从造型到装饰的过渡,也让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练。当然不仅问题的设计语言要精炼,课堂的小结和总结等也贵在"精"字。

另一方面,我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充满"情"。所谓"情",就是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一般来说,优美的语言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彩,可以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在处理教师语言的"情"方面,我通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学生的予以表扬、鼓励和肯定,这些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学中努力尝试使用,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性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也很重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态和蔼可亲,举止适度,衣着得体等,让学生感觉亲切;教师要用体态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语言增加生动感。

三、以创造美鼓舞学生

在艺术教育科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主要任务,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当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首先,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所谓兴趣,就是一种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既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长大后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受环境影响才逐步形成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游戏、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

美术课堂第6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造思维

The change fine arts classroom instruction pattern, raises the fine arts classroom efficiency

Ma Haidong

【Abstract】If the fine arts teacher wants to enhance the fine arts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efficiency, must chang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attern, obtains from the interest, to sharpen the creation ability: First, reform teaching method; Second, full use existing equipment, object teaching; Third, changes the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 the promotion creation thought development.

【Key words】Fine arts classroom; Educational model; Teaching method; Creation thought

美术教师,要想利用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1 改革教学方法

有些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缺少培养才干、开发智力。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3 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美术欣赏课通常会以讲授为主,在初中教材中一年级的欣赏课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样一种类型的课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从国内到国外,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到国外西洋油画等各种画种都让学生了解。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以及学生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就像在玩,变得乐学、乐听,当然对于这些美术知识也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美术课堂第7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造思维

美术教师,要想利用创造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改变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一、改革教学方法

有些老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缺少培养才干、开发智力。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改变单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美术课堂效率,不但需要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而且准备之外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方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相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美术欣赏课通常会以讲授为主,在初中教材中一年级的欣赏课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样一种类型的课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从国内到国外,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到国外西洋油画等各种画种都让学生了解。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以及学生活动,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就像在玩,变得乐学、乐听,当然对于这些美术知识也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美术课堂第8篇

一、用游戏激发想象

美术课上最多的就是画画,时间长了容易沉闷而又乏味。特别是让学生根据书现成的作品“复制”作品,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在这时加入游戏环节对学生会更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经常设计新颖、独特的游戏,不露痕迹的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第20课《形形的人》的时候,本来学生对画人没有多大的兴趣,我通过课件设计一个卡通人带着大家一起坐车去公园,因此在车站看到许多的人,其中有一位中年妇女,面带愁容,好像在琢磨什么事情。我让学生学着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这些特点的。接着在卡通人的带领下。又来到公园,在这里有老人,也有小孩,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区分出老人和小孩的不同之处。就这样在卡通人的带领下,接着还来到餐厅、马戏团、医院,看到了厨师、小丑和医生,学生兴致勃勃的边看边说,完全忘记这是课堂,感觉自己就是卡通人一样,到处游玩观赏,还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各式人群的特点,抓住人的外形特征。这时候再动笔画,学生觉得很容易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及动作。我让学生们把自己画出来的人物,用剪刀沿着边缘剪下来,在人物的脚底留了一块纸,向前或向后折一下,然后用胶水粘在准备好的纸板上,这样一个站立的人就做好了。学生喜欢这样的游戏活动,觉得好像这个人物是自己一样,有的高大,有的瘦弱,有的很胖,穿着的衣服也各不相同,一个个异常兴奋、活跃。因为这个游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想象出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想让自己设计的人物变成焦点人物,课堂气氛分外活跃,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其实课堂中的学生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简单的游戏,就可以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一句简短的对话,就能唤起他们想象的热情。

二、贴近生活拓展想象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贴近生活的课堂,让每个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多角度、多感官进行丰富的想象,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来源生活的知识更能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第六册《老房子》一课时,因为知道学生对这些房子不太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了两节课时间,一课是在在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首先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中、外老房子的知识,以及各名族、各地区老房子的建筑图片。还对本地的老房子拍了许多图片做成课件,让他们对图片讨论各国、各名族老房子的特点,讨论之后引导他们欣赏一些老房子的写生作品,并为下一课的写生做好铺垫,提问:1、你喜欢哪一幅写生作品,为什么?2、你喜欢哪种表现形式,如果让你来画,你准备如何表现?有了第一课的准备工作,第二课的时候,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老房子写生,知道学生学会从远处观察,观其整体结构;从仰视的角度观察,观其细微之处……让学生逐步对老房子有初步的认识,有了自身的体验与观察,学生的写生加创作老房子表现得相当出色。走出教室同样是绘画活动的好课堂,身边的事物更能为他们开启了想象的大门,练就他们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睛。

三、合理评价促进想象

美术课堂第9篇

关键词:审美 享受 激励 追求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由此可见,一堂完美的美术课,我们所要思考的,就是向学生传递什么?如何传递?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这些构成了美术课的完整内容。在我们的美术课上,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提供美的享受呢?通常可以将课堂中产生的愉悦感分为三个层次来挖掘。

一、审美领略悦耳悦目之美

“悦耳悦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欢乐”。此之美,指的是对人外部感观产生的一种愉悦。需要我们在教学各环节中,向学生出示外表美观的作品,让他们在第一时间里能体会到美,从而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选择好的作品,让学生一下子就能领略到美,就成了教材中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例如,在小学苏教版美术教材第三册《漂亮的灯》这一课里,欣赏灯占据了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中选择了大量灯的图片,学生可以从款式、材料、年代等方面作纵向或者横向比较。由于选择的图片兼古有今,老师在出示的时候穿行,让学生不停地感觉到眼前一亮的惊艳与赞叹。于是神经不停地被刺激引导,上课就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学习效果就十分理想了。

小学课程中许多其它课,与这一课有相似之处,比如剪纸课、泥工课等等,都可以在刚上课的时候带给学生惊喜。尤其是教师的示范作品,如果在课前能做到精心准备范例的话,学生就很渴望也能做出一个与老师一样的作品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是十分有益的。

二、理性享受悦心悦意之美

“悦心悦意”是说“审美愉快虽有自然生理的愉悦满足方面或内容,却己远远不止于它”,愉悦会通过耳目,向内在心灵延伸。

我们都知道,艺术作品往往都有它文以载道的、教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衡量之内的标准。而悦心悦意之美,是指在学生能在美术课上感知到美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已经不只是停留在感观的愉悦程度上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思想与情感,以及时代背景、发生的故事情节等等。

例如苏教版第八册《节日》这一课,教师课上给学生看了一幅传统的中国画《炮竹一声除旧岁》。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画的传统绘画风格,包括色彩、构图等等;其次重点要告诉学生的,就是画面的内容跟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告诉学生此幅画的内容,所谓“炮竹一声除旧岁”,是从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而来,采用了传统文化常用的物象隐喻的方法来表现画面内容。

讲《节日》这一课,不能不提的就是春节了。而关于春节的故事是不胜枚举的,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介绍?让能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节日气氛,又能从中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故事呢?最后考虑的结果,便是这样一幅题名为《炮竹一声除旧岁》的画。

这幅画虽然谈不上什么文以载道,但足以让学生体会到画面之下更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不光能从中得到美的视觉欣赏,而且能从中长了很多知识,这样的功能作用,我们怎么能不说它是“悦心悦意”的呢!

三、激励追求悦志悦神之美。

李泽厚认为,“悦志”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相统一的精神感受。从与对象关系的角度来看,李泽厚认为“悦志悦神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

崇高感的传递,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有着崇高的精神,才能将这份精神传递下去。就如我们一直都在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样,如果只浮于表面地讲一些作品,那就丧失了美术的教化功能。而美术的教化功能其实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具备了的,作为教师,切不可轻易回避更不能随便丢掉这个机会。

例如小学美术教材苏教版第三册《亮眼睛》一课。其中有一张图片是山区小朋友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对着照片前的观者,由于这双眼睛向人们传递了山区小朋友渴望读书的心情,从而引起了善良的人们对失学儿童的关心,使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许多失学儿童重新又返回了课堂。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